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现状与最优取值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现状与最优取值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现状与最优取值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现状与最优取值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现状与最优取值分析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and Op ti m al Level of Fiscal Revenue Scale

郭彦卿 李兰英

 G UO Yan2qing L ILan2ying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00222)

[摘 要]财政收入规模反映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控制能力,其大小不仅影响着政府职能的发挥,也会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对我国财政收入统计口径重新调整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规模大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求出使经济增长率和投资率最大化的最优财政收入规模为23%-30%。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已处在最优区间,因此,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收入结构的完善。

[关键词]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规模 经济增长 投资

[中图分类号]F812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49(2009)12-0017-04

对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主要有两种指标:财政收入的绝对量和财政收入的相对量。财政收入的绝对量用财政收入总额来表示,财政收入的相对量可以用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G NP)或国内生产总值(G DP)的比重来表示。由于绝对量是一个孤立的指标,在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时都不如相对量更方便、更容易说明问题,所以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采用相对量指标,财政收入的相对量比绝对量更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财政集中程度和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职能大小。按照国际惯例,衡量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通常采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 DP)的比重指标。

一、财政收入统计口径的调整

在具体分析我国财政收入与G DP之间的关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我国财政收入构成内容的相对复杂性,需要注意以下一些具体情况:

首先,自1985年开始我国对于企业亏损补贴一直做财政收入冲减处理,但是,根据企业亏损补贴的性质,作为支出项更为合理,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建议将其作为新增附加支出处理。其次,目前在政府收入中存在数额巨大的预算外资金并没有计入财政收入,但其来源与使用与预算内资金的性质相似,所以,应该计入财政收入。再次,根据1996年国发29号文件规定,在国家财政尚未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之前,社会保障基金先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专款专用,但至今这一规定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因此,在核算财政收入口径时,有必要将社会保障基金一并计入财政收入。最后,在我国的经济中存在着大量制度外收入,即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凭借行政权力或垄断地位,完全采取各种非税收入形式收取的未纳入预算内或预算外管理的各项灰色收入,这部分收入掩盖了我国财政收入总量的真实水平。

如果考虑以上四方面的修正,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应该遵循:全口径财政收入=名义财政收入+企业亏损补贴+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障基金+制度外收入①。

二、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在总量上有了较大增长,由1978年的147913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399115亿元,29年间增长了3515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4倍,见表1。

收稿日期:2009-11-16

作者简介:郭彦卿,女,天津市人,天津财经大学讲师,财政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制度;李兰英,女,天津市人,天津财经大学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财政预算理论与实务。

①考虑到制度外收入的相关数据无法获得,在下文的实证分析中姑且不做收入调整。

表1财政收入占GD P比重及相关指标单位:亿元、%年份全口径财政收入G DP财政收入/G DP可比价财政收入增长率可比价G DP增长率19781479137364512240158

1979159912340621583913641377160

1980171713345451623717831477181

1981177618648911563613311195124

19822015107532313537185131659106

198323341635962165391151416610185

198428311347208105391281515515118

198540411879016104441832915013147

19864184111027511840172-11138185

198746041581205816238118416411158

198851641471504218234133010511128

19896076121169921323517681394106

199064111421866718234134-01273184

1991712810221781153217341039118

199281601652692314830131518114124

199367181883533319219102-2815013196

199481881854819718616199110413108

199599821476079317316142712010192

19961289111371176159181112113410101

199713303183789731031618511669130

1998149141838440212817167131117183

1999173311088967710519133171707162

2000201451349921415520130131928143

20012408719810965511721197171178130

20022769019412033216923101141279108

200331391133135822176231111015010103

200437093188159878134231201015110109

20054436119118321714241211512510143

2006539911521192315251481714811165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和2008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其中,可比价财政收入增长率和可比价G DP增长率是指扣除价格因素之后的增长率。

比较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

第一,1978-2006年29年间我国财政收入与G DP的增长势头良好,除1986年、1990年和1993年财政收入为负增长之外,其余年份财政收入与G DP的增长率均为正值,在绝对速度上都表现为较快速度的增长。G DP在这29年间增长速度不断波动,其中最大增长速度为1984年的15118%,最小增长速度为1990年的3184%,平均增长速度为9175%。财政收入在这29年间增长速度也不断波动,其中最大增长速度为1985年的29150%,最小增长速度为1993年的-28150%,平均增长速度为8145%。从整体来看,财政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慢于G DP的平均增长速度。

第二,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 DP增长率比较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79-1981年,财政收入增长率均低于G DP增长率;1982-1985年,财政收入增长率均高于G DP增长率;1986-1997年,财政收入增长率基本低于G DP增长率;1998年后财政收入增长率基本快于G DP增长率。但从29年的平均增长率来看,两者相差不大,仅相差113个百分点。

第三,纵观29年来财政收入占G DP比重的变化趋势,从图1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2年财政收入规模在30%-50%之间,平均值为37144%; 1993-1999年财政收入降至20%以下,平均值为17177%;2000年至今稳步攀升至20%以上,平均值23104%。

从29年变化的总趋势来看,财政收入的规模经历了一个“持续较高—迅速缩小—缓慢恢复”的过程。

图1 财政收入占GD P比重及增长趋势

三、我国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取值

根据增长核算方程ΔY/Y=[(1-θ)×ΔN/N]+(θ×ΔK/K)+ΔA/A,即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增长源于投入的增长,如劳动和资本,以及技术的改进,而资本通过储蓄和投资进行积累。我国劳动力富裕,储蓄率较高,二者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且目前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有限,所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是投资。因此,本文将从投资和经济增长两个方面来探寻最优财政收入规模,即能够使我国经济增长率和投资率最大化的财政收入规模。

11模型与数据收集

根据巴罗(Barr o,1990)模型,财政收入规模与投资率是一种凹函数关系,所以,我们借鉴马拴友的研究构造以下最基本的凹函数:

I=β1lnτ+β2τ+ε(1)

…………………………………………

其中,I是投资率,τ为财政收入规模,ln是自然对数,ε为白噪声。而根据投资的加速原理,投资还受收入增长的影响。另外,我们还应考虑总产出的价格指数和时间,以分别反映经济周期和趋势因素对投资的影响。从而,财政收入规模与投资率关系的经验模型可扩展设定为:

I=β0+β1lnτ+β2τ+β3ln(Δy)+β4ln P+β5t+ε(2)

………………………

其中,Δy指人均收入的增长,P是总产出的价格水平,时间t表示趋势项,β

j

是待估计的参数(j=0, 1,…,5)。

通过求极值原理我们知道,在极值点一阶偏导为零,因此,使投资率最大化的财政收入规模τ3由以

下公式决定:I’=β

1

τ+

β

2

=0,求解得出:τ3=-

β

1

β

2

我们以1993-2006年为实证分析的样本空间,样本空间选取的理由是,观察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动特点可以发现,1978-1992年,财政收入规模在30%-50%之间;1992年之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税源结构和税负结构也呈现出新的特点,1993年财政收入规模骤降至20%以下。因此,1993-2006年的数据可以反映财政收入规模和政府职能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具有较好的理论研究价值。

其中,投资率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 DP的比率,财政收入规模用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 DP比重表示,总产出的价格用1978年=100的G DP平减指数表示,人均收入的增加用人均G DP的增加表示。

21实证分析结果

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2)表示的投资率进行估计,回归模型为:

I=-018988lnτ+314172τ+010601ln(Δy)-014021ln P+010259t+ε

(-115700)(118597)(310136)(-117293)(117332)

R2=018622

从模型(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投资率的估计效果不错,拟合系数为86122%,表明用此模型来反映财政收入规模与投资率的凹函数关系效果很好。

从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扩大财政收入规模可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财政收入规模会产生两种效应:从财政收入角度看,扩大财政收入规模即将更多的社会资源分配于公共部门,就会挤占私人部门的资源,对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我们称之为替代效应;从财政支出角度看,财政收入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这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可以改善私人部门的投资环境,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对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正面的激励效应,我们称之为收入效应。从模型(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τ的系数大于0,说明财政收入规模对投资率的直接影响为正,但lnτ的系数小于0,即其间接影响为负。τ的系数远远大于lnτ的系数,说明在此时期财政收入规模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扩大财政收入规模的最终影响仍是可以拉动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第二,国民收入的增长对投资率有促进作用。ln△y的系数为正值,表明投资率对收入增长有正的反应。因此,不仅投资的增长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同样刺激投资。

第三,我国的投资是逆周期的。lnP的系数为负值,说明投资率与物价水平负相关,表明我国的投资是逆周期的。对此我们不难理解,我国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由企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及政府基础设施投资三部分组成,目前,企业投资动力不足,且房地产正处于调整周期,只能依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减速发展阶段,政府主导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会成为逆周期拉动经济的动力。

第四,目前首要问题是对现行财政收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根据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计算公式,使投资率最大化的财政收入规模τ3为26130%。如果估计的误差为±012,则我国的最优财政收入规模应该在23%-30%之间。因此,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已处在最优区间,虽然还没有到达上限,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规模还可以促进投资与经济的增长,这与第一条结论是相符的;但是,目前首要问题是对现行财政收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例如,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统筹安排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的合理比例,将预算外收入与制度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等。

参考文献:

[1]高培勇1中国财税体制改革30年研究[M]1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马拴友1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M]1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谢旭人,戴柏华1财政规模的实证分析[J]1财贸经济,1994,(2).

Abstract:Fiscal revenue scale reflects the govern ment’s ability t o contr ol s ocial res ources,which not only af2 fects the g overn ment functi ons,but als o affects the businesses and residentsπenthusias m f or p r oducti on and s ocial2e2 conom ic devel opment1This paper made e mp irical analysis on the fiscal revenue scale based on the adjust m ent of the current fiscal revenue category,and esti m ated the level of op ti m al fiscal revenue which makes the econom ic gr owth rati o and invest m ent rati o maxi m um is23%-30%1Now the actual fiscal revenue is in the op ti m al range,s o the p ri ority issue is how t o i m p r ove the fiscal revenue structure.

Key words:Fiscal revenue Fiscal revenue scale Econom ic gr owth I nvest m ent

(责任编辑:孙亦军)

财政学-我国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问题

财政学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 (注:原来做的是ppt,为了大家看着方便又整理到 了word上,所有图表均在ppt上)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二、教育经费规模、来源、结构及与世界对比 (一)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 (二)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公共教育支出来源的比较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 三、我国教育支出的效益 四、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五、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 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也不尽合理。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教育支出:是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支出。 (一)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 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程度,对初等教育通过宪法规定若干年的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就应该由政府来提供保证。从这个角度来看,义务教育并非混合物品,而是纯公共物品。 至于义务教育之外的高层次教育,主要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则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高层次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也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 另一方面,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为将来找到一份较好的职业,获得较高的收入,赢得较多的晋升机会奠定基础。由此来说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教育,不属于纯公共物品,而是混合物品。 (二)但在实践中,各国政府却往往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具有正外部性。首先,经济理论和实践表明,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教育则是技术进步的基础。其次,教育使公民明辨是非且获得一技之长,这有助于减少犯罪。再则,教育能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这有助于减少行政管理的成本等。 2、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如果教育服务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学费必然被抬高,则收入较低的家庭的子女即使天资聪颖也会被举止门外。而如果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从而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并避免流失优秀的人才资源。 3、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与不完善。这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高等教育投资究竟能否获得回报与回报率有多高,事先是难以确定的,这就使得私人金融部门因担心无法得到偿还而不愿为教育融资,这样,那些资金不足的人就会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高等教育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主要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即: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和对私立学校提供补助。 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 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教育支出的结构关系着国家对各层次教育的支持力度和教育的效益。 (一)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摘要: 财政收入是一国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基本保障,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三大职能。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财政收入主要受国民经济发展、预算外资金收入、税收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E-view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排除简单多元回归模型存在的严重多重共线性等问题,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更精确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预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 据《中国之声》报道,2010年中国税收收入预计将达到7.7万亿元,加上非税收入,今年财政收入走入“8万亿”时代已成定局。而一旦实现了这个数字,中国将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中国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超越日本,坐上了世界第二的宝座,这一变动将会对全球经济及政治形势产生巨大的影响。 据统计1978~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由1978 年的1132.26亿元到2008年的61330.35亿元,扩大了近50倍。“十一五”期间,中国财政收入从“十五”末年的3万亿元起步,以年均1万亿元的幅度增长,年度增速数倍于同期GDP。 同时,“中国税负是否过高”引发了全民关注。 为了研究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财政收入对税收收入的依赖程度,预测中国财政收入未来的增长趋势,需要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很多,但据分析主要的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②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外收入是指不通过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预算外收入为347亿元,相当于当年预算内收入的30.6%;而2006年的全国预算外收入总量,已与3.9万亿元的国家财政收入不相上下。预算外收入已成为影响中国财政收入不可或缺的因素。 ③税收收入。税收是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筹集财政收入稳定可靠。中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5%左右,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④能源消费总量。未来十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48亿-53亿吨煤,等于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近20亿吨,而从供应端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能源的角度考虑,中国也必须叫停大量耗费能源的“世界加工厂”模式,这必然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而由此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变化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财政税收增长的具体影响。 二、模型设定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变量的选择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大多数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都把总税收、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还有一些文献中也提出了其他一些变量,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1.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统收的局面已被打破,但传统的国家包揽一切的分配思想和财政统支的局面仍保持着。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未能做出大的调整,缺乏明确、科学的界定。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揽了许多既包不了又包不好的事务,如经营性投资支出过大、各种补贴过滥、各类事业费庞杂、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负担过重等。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严重不足。2011年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03.16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1%,但这与发展中国家的25%-30%、发达国家的30%-50%差之甚远。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2011年在文化体育支出380.52亿元,仅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0.7%。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50%以上。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变,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有所减少。但在“十一五”期间,仍达到38.5%,高居各项支出之首,从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看,其比重仍然偏高。同时必须注意到,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很长

时期内,政府参与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不足。近年来这方面情况有所改变,但由于管理方面的疏漏,经济建设支出的总体效益仍不理想。 3.行政管理支出比重逐年上升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为年均17.7%,与财政支出平均增长率12.3%相比,高出5.4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有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一面;但也有着由于机构膨胀、人员编制过多、经费增长迅速、服务效率低下而不合理的一面。1978年全国财政供养人员为2015万人,到2008年增长至5802万人,增长88.7%。如果把办公设施和公费医疗、离退休保障的因素考虑进去,财政负担更重。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已成了“吃饭财政”,财政支出大部分用于支付人员工资,有的甚至收不敷出,连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4.社会文教支出比重偏低 我国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81年的18.5%上升到2000年的27.6%,到2011年教育支出2989.82亿元,总体呈增长态势,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其增长速度远低于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度。其中教育费占GDP的3.66%,而世界教育支出水平平均占GDP的4%以上。我国科技事业支出的比重也一直只占财政支出的4%以下,而且还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极低水平,也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极不适应。在医疗卫生支出上,我国也处于程度较低的水平。社会文教事业大多数属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应成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衡量与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衡量与分析 首先,通过国家统计局与财政部网站得到开展分析的数据材料,分别为:2005-2013年我国GDP 数据(图1-1)与2005-2013年全国财政支出决算数据(图1-2) 图1-1 我国2005-2013年GDP 变化 图1-2 我国2005-2013年全国财政支出决算变化 20000 40000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140000160000全国财政支出决算(亿元) 全国财政支出决算(亿元)

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衡量 由课本可得,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分为绝对数值表和相对数指标,绝对数指标也即基本指标,为GDP和财政支出额,以绝对指标作为材料又可以衍生出反映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三个相对指标分别为: 1、财政支出增长率(即?G) ?G=财政支出相对于去年的增长比去年总额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Eg) Eg=财政支出增长率比GDP增长率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即MPG) MPG=财政支出增长额比GDP增长额 下面,我们结合GDP、财政支出决算额、?G、Eg和MPG五项指标来开展对我国2005-2013年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分析。 二、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分析 (一)从宏观因素方面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进行分析 图1-3 我国2005-2013年全国财政支出决算变化

图1-4 我国2005-2013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 比重 由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可以说明我国财政支出额的上升原因。 1)经济因素 首先财政支出规模决定于财政收入,而财政收入主要受三个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征税能力。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长期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保护生态环境等任务,因而在2005-2013年期间我国财政支出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占GDP 比重都成逐年上升趋势(如图1-3与图1-4所示),尤其在08年到09年受世界范围经济危机波及,为弥补出口下行压力,我国财政支出骤然增加,以刺激内需,在全国各地同时启动多项基建项目,以此增加总需求,体现了财政经济稳定与发展的职能。 2)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和政府干预政策。从05年到13年我国政局稳定,没有出现外部战争或激变革命等事件,所以并未出现Peacock 与Wiseman 的梯度渐进理论中的财政支出骤然上升状况,而是随着经济发展稳步提升。 0.00% 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财政支出占GDP 比重 GDP 比重

19502013年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

1950-2013年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 财政部2012年2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89720.31亿元,比上年增加16509.52亿元,同比增长22.6%。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税收增长的主要特点:一是税收总收入平稳增长。全国税收总收入增长与上年增速基本持平。二是分季度来看税收收入增速呈“前高后低、逐季回落”走势。三是与生产经营相关的主体税种较快增长。国内增值税、营业税同比分别增长15.0%、22.6%,与上年增速持平;企业所得税增长30.5%,比上年增速加快9.2个百分点。此外,与汽车、房地产相关的税种增速明显回落。汽车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4.1%,比上年增速分别回落45.6和39.9个百分点。房地产营业税和契税同比分别增长14.9%和12.1%,比上年增速分别回落17.5和30 个百分点。 分税种看,2011年国内增值税实现收入24266.64亿元,同比增长15.0%,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7%;国内消费税实现收入6935.93亿元,同比增长14.2%,比上年增速回落13.3个百分点,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7.7%;营业税实现收入13678.61亿元,同比增长22.6%,比上年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5.2%;企业所得税实现收入

16760.35亿元,同比增长30.5%,比上年增速加快19.2个百分点,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8.7%。 2011年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6054.09亿元,同比增长25.2%。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6.7%。 财政部表示,个人所得税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资本市场和艺术品市场发展,个人股权转让以及拍卖收入大幅增长,带动居民财产转让所得税快速增长。二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带动工资薪金、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较快增长。三是税务机关加强了对高收入者及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保证了相关个人所得税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2011年房产税实现收入1102.36亿元,同比增长23.3%。 财政部称,房产税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的保有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二是房屋租赁价格上升。 2011年资源税实现收入598.87亿元,同比增长43.4%,比上年增速加快19.9个百分点。 资源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比重为0.7%。 财政部发布消息:2011年1-12月,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 1950-2013年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统计年度

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财政收入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财政收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1989年的2664.9亿元到2008年的61330.35亿元,20年平均每年增长了16.98%。为了研究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财政收入的增长规律,预测中国财政收入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财政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年底就业人数。 一、模型的建立 本模型主要反映的是财政收入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在这里,我们选择“财政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财政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底就业人数”、“进出口总额”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收集到以下数据。 年份财政收 入 (亿元) 财政支 出 (亿元) 城镇居民 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 入(元) 农村居民 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 入(元) 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 额 (亿元) 年底就 业 人员数 (万人) 进出口总 额 (亿元) 1989 2664.90 2823.78 1260.70 601.50 7074.20 55329 1116.00 1990 2937.10 3083.59 1510.20 686.30 7250.30 64749 5560.10 1991 3149.48 3386.62 1700.60 708.60 8245.70 65491 7225.80 1992 3483.37 3742.20 2026.60 784.00 9704.80 66152 9119.60 1993 4348.95 4642.30 2577.40 921.60 12462.10 66808 11271.00 1994 5218.10 5792.62 3496.20 1221.00 16264.70 67455 20381.90 1995 6242.20 6823.72 4283.00 1577.70 20620.00 68065 23499.90 1996 7407.99 7937.55 4838.90 1926.10 24774.10 68950 24133.80 1997 8651.14 9233.56 5160.30 2090.1 27298.90 69820 26967.20 1998 9875.95 10798.18 5425.10 2162.00 29152.50 70637 26849.70 1999 11444.08 13187.67 5854.02 2210.30 31134.70 71394 29896.20 2000 13395.23 15886.50 6280.00 2253.40 34152.60 72085 39273.20 2001 16386.04 18902.58 6859.60 2366.40 37595.20 73025 42183.60 2002 18903.64 22053.15 7702.80 2475.60 42027.10 73740 51378.20 2003 21715.25 24649.95 8472.20 2622.20 45842.00 74432 70483.50

中国三农财政支出状况

中国三农财政支出状况 陈多钊 摘要: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也是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约束的弱质产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始终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扶持。财政农 业支持的目的是矫治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市场失灵和保护农民利益。如果不及时改善政府支 农资金的效率问题,中央增加再多的资金也难达到财政农业支持的目的,国家财力是有限性的,财政农业支持水平不可能无限度增加,因此,如何提高财政农业支持效率,发挥财政支 农资金的导向性作用,是公共财政体制下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三农,财政,效率,制度,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结构,农村消费 一、三农财政的支出现状分析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 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基础的母体产业,是其他产 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农业不仅提供农产品和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拓展出生态保护、观 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但传统农业的弱质性也是客观存在的: 农业对自然的高依赖, 农业生产周期长,供给调整滞后于市场,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的预期收益低, 投资回报率低,资金和人才等要素由农业单向外流。劳动力素质与其它产业相比明显偏低,农业整体科技素质低,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产业链短而细,集约化 程度低,规模效益小,农产品加工增殖率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等。 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 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 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这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积 累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财政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投入逐年增加,如图1,尤其是2003 年以来,无论是用 于“三农”的财政投入数量增加或是比重提高都非常明显。随着财政支农力度的加大,财 政支农取得显著成效: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效增收,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但财政支农资 金的投入总仍然不足,财政支农资金分152配结构不太合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够顺,财政支农配套资金不落实,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模式比较落后,财政支农理论研究较为滞后,严重影响了财政支农的效率和效果。

【实用资料】1978年至今我国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doc

1978年至今我国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趋势及原因 表格1

图1 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 一、总体趋势: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呈现U型变动态势 图1反映了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动趋势,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呈现U型变化态势,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1992年以前可以称之为U型曲线的左半部分,该阶段的明显特征是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且下降速度明显加速发展。1992年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为13.9%,比1978年30.78%下降了近17%,下降速度明显加快,而同期GDP和财政支出绝对值都在迅速增长,说明政府减少财政支出的比例是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减少政府干预的力度。 1992-1996年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可以称之为处于U型曲线的底部。该阶段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在下降,但下降速度比较缓慢,不存在较大的波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了企在提高两个比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开始正式实行,由于前期的惯性,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在改革前两年仍沿既有的路径缓慢下降,但是从1997年开始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开始恢复性提高。 1997年以来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处于U型曲线的右半部分的下半截。这一时期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开始缓慢的恢复性上升,其间并伴随有小幅的波动,但总体上升趋势并未受到影响。 二、中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弱U型变动态势原因解析 改革开放以前,在高度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我国政府是大包大揽的全能型政府,政府职能范围的极其庞大导致了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比较高。 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改变过去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由逐步的有市场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并完善,这一过程中,政府职能范围明显有所缩小,尤其是经济管理职能,政府逐步退出了竞争性领域,伴随这一过程,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是合理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逐步完善,政府职能范围缩小必然到达极低点,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也可能下降至谷底,从而开始缓慢的恢复性上升。 与此同时,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也逐渐步入正轨,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此时符合了瓦格纳法则。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这就要求了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如政治因素和经

关于财政收入影响因素 的统计分析报告.doc

关于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报告 14经济统计1班 陈秋昱 陈翔强 毛翔宇 2016年4月13日

目录 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因素的统计分析 (3) 一、引言 (3) 二、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 (3) 2.1变量的选择 (3) 2.2数据说明 (3) 三、模型建立 (4) 3.1模型数据 (4) 3.2相关分析 (6) 3.3模型建立 (7) 四、模型检验 (7) 五、个别数据的折线图分析 (9) 5.1从业人数与国家财政收入间关系 (9) 5.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于财政收入间关系 (9) 5.3财政收入占GDP的时间变化 (10) 六、从模型中得到的结果 (10) 6.1财政收入对GDP的依存度 (10) 6.2财政收入对能源消费总量的依存度 (10) 6.3财政收入对实际利用外资的依存度 (11) 6.4财政收入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依存度 (11) 七、结论 (11)

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因素的统计分析 摘要:影响一国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如税收收入,三大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本文选取GDP、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员总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总额、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9个指标,建立了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一、引言 财政作为最为重要的政府活动,是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能够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能够调节资源配置。因此,财政收入的变化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政府性基金收益等。同时,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还要受到经济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以财政收入为因变量,GDP、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员总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9 个经济指标为自变量,利用R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为何。 二、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 2.1变量的选择 研究影响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基本经济指标,许多文献资料中都把税收、GDP这两个指标列为影响财政收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本文通过对较多指标的综合分析,企图在众多而复杂的指标当中寻找财政收入比较重要的决定因素。 2.2数据说明 1、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 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3、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总量是一定时期内全国或某地区用于生产、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是反映全国或全地区能源消费水平、构成与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 3

最新 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精品

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 分析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财政支出在规模和结构上都有不同的变化。本文藉1950年到2015年我国财政支出总规模变化及支出各项变化的数据,并结合经济、社会、背景,对这些年来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结构变化的原因作出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变化 一,财政支出规模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可大致分为三阶段:1949~1977年;1978~1997年;1998~至今。第一阶段的财政支出处在百亿元的水平。1949~1952年三年间,国家实施一系列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政策,合理调整工商业,土地改革,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是国民经济得到基本恢复和发展的过渡时期。1951年和1952年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很高,分别为 79.4%和41. 0%。1952~1957年,财政支出增长率逐年下降,在57年甚至出现了负数;1958~1960年,财政支出规模又以30%的增长率扩大,这与当时大跃进和三年饥荒有着直接的联系。1961~1962年的负增长与当时的经济调整政策有关,由于大跃进导致的破坏影响,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提出来“八字方针”,大幅度压缩预算基本建设拨款,并于1964年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1966~1976年,在“文革期间”,除了个别年份有负增长率,财政支出均保持一定的增长,尤其1969年,财政支出的增长了46.95%,这是与同时期财政收入的高增长相关的。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可以平衡收支,所以很多年份的财政支出都是和财政收入同增同减。 财政支出第二阶段的规模保持在千亿元的水平。1978~1984年,连续五年支出保持在1000多亿元;1985~1989年,连续五年支出保持在2000多亿元;1990-1997年,保持在3000亿元~9000亿元以上,最多的是1997年的9233.56亿元。增长的速度较不稳定的,1978年最高,增长率为33.0%,1987年最低,增长率为2.6%。1980年和1981年等个别年份出现过负增长。究其原因是在1979 1980两

2003—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衡量与分析

2003—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衡量与分析 曾昊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1、绝对数指标: 财政支出总额(规模)2、相对数指标: 财政支出总额占GDP (GNP )的比重3、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指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它即所谓 的“同比”增长率。公式:△G (%)= 1 -n G G △= 1-n 1 -n n G G G —2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 增长率之比。 公式:) (△) (△%GDP %G E g 3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 增长额的关系,即GDP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 公式:MGP= GDP G △△根据以上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作出如下具体分析:1、根据绝对数指标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发展变化 表1 2003—2013年我国GDP 总额与财政支出总额(亿元) 年份GDP (亿元)财政支出G (亿元) 2003135822.824649.952004159878.328486.892005184937.433930.282006216314.440422.732007265810.349781.352008314045.462592.662009340902.876299.93201040120289874.16201147156410893020125193221172102013 568845 13970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表1可以看出,2003年—2013年,我国GDP 快速增长,同时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也随之扩大。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 (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的影响最大,其系数估计值为1左右,这说明财政收入增长率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率之间呈1对1的关系,财政收入超收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高度相关;(2)财政支出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系数估计值分别为0.9和0.6左右,这说明基于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财政(税收)收入计划具有刚性,通常计划本身安排就比GDP增长速度要高,实际执行时又会超额完成,所以财政支出具有很高的收入弹性,甚至超过GDP的收入弹性很多;(3)全社会商品零售额变化率的系数估计值为0.1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的影响最差,其系数估计值为0.06左右,这说明消费的收入弹性较高,而投资的收入弹性较低; (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的系数估计值分别为0.15和0.40左右,这说明居民收入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同时意味着其工作积极性越高,创造出的财富越多,这些因素都能带来财政收入的更快和持续增长。 《计量经济学》报告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 金管0202 穆兰 ◆前言 本篇报告我们主要是要来研究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之所以研究这一问题,是因为,财政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财政收入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包括总量上的平衡和结构上的平衡两个层次的内容。财政收入的杠杆既可通过增收和减收来发挥总量调控作用,也可通过对不同财政资金缴纳者的财政负担大小的调整,来发挥结构调整的作用。此外,财政收入分配也是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合理分配的主要工具。 在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因此,在税收体制及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会随着经济繁荣而增加,随着经济衰退而下降。 ◆理论背景 我们从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来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从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看,财政收入又表现为来自各经济部门的收入。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就是在财政收入中,由来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收入所占的不同比例来表现财政收入来源的结构,它体现国民经济各部门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部门。其中工业和农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最大。 第一,农业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这样说并不是从农业直接为财政收入提供的数据来分析,而是基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来认识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目录 一、引言 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 三、中国的财政收支结构 四、中国财政收支平衡的变化 五、参考文献

一、引言 自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中国财政收支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壮大,呈现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财政收支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将以时间为主线,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收支规模和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并且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的方式来揭示我们的主题。 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 (一)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 1.财政收入各阶段的发展情况 财政收入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繁荣的直接体现。从增长速度来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50—1977年为第一阶段,财政收入长期保持在百亿元的水平。1978—1998年为第二阶段,财政收入走上了千亿元的台阶。l999—2007年为第三阶段,财政收入跃上了万亿元新高。其中1994-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最快,是我国财政发展的黄金时代(见表l)。 在第一阶段中,1950年是开国的第二年,由于经济还处在战火之中,因此是新中国历史上财政收入最低的一年,总收入只有65.19亿元。1951和1952年由于长期衰败的经济开始得到恢复,财政收入上升到了l00多亿元。之后在逐渐增加,长期保持在200亿元~800亿元之间,最高的是1977年的874.46亿元。 在第二阶段中,改革开放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从几百亿元跃上了千亿元大关。l978—1984年,财政收入保持在1000亿元左右,最多是l984年的1642.86亿元;1985—1998年,财政收入保持在2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其中1978—1984年为l000亿元左右,1985—1990年为2000亿元左右,1991—1997年为3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最多是l998年的9875.95亿元。 第三个阶段从l999年开始,全国财政收入迈上了万亿元的新台阶,由原来的稳健增长转向了快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动分析 会计3班文松 2012124333 摘要: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持政府职能的财政基础,也是市场经济下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的总体概括。它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我国财政支出进行研究的意义重大。现在主要是对财政支出的结构进行分析。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变动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含义 财政支出结构指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者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财政支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对关系。也就是说,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1.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情况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表2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年份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1978 64.8 13.1 14.96 4.71 3.16 1980 58.22 16.2 15.77 6.15 3.66 1985 56.26 20.38 9.56 8.53 5.27 1990 44.36 23.92 9.41 13.44 8.86 1991 42.18 25.09 9.75 12.22 10.75 1992 43.1 25.92 10.1 12.38 8.5 1993 39.52 25.38 9.17 13.66 12.26 1994 41.32 25.92 9.51 14.63 8.61 1995 41.85 25.74 9.33 14.6 8.47 1996 40.74 26.21 9.07 14.93 9.04 1997 39.5 26.74 8.8 14.72 10.24 1998 38.71 27.1 8.7 14.8 10.7 1999 38.4 27.6 8.2 15.3 10.5 2000 36.19 27.6 7.6 17.42 11.19 2001 34.22 27.6 7.6 18.6 12 2002 30.26 26.87 7.74 18.6 16.53

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1.研究背景 财政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它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财政政策到底是什么,如何在保证财政收入的基础上制定出利于中国国民的福利制度,是我们所关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对帮助国家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入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增长十分快速。许多学者为了研究影响全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财政收入的增长规律,预测中国财政的增长趋势,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回归模型等进行过多次研究。影响财政收入水平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例如,税收、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总人口数、税收体制、就业、科学教育发展程度等都可能对财政收入有影响。现针对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总人口数等因素对我国财政收入做简单分析。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理论 2.1设置指标变量 回归分析模型主要是揭示事物间相关变量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根据所研究问题的目的设置因变量y,然后再选取与y有统计关系的一些变量作为自变量。 2.2收集、整理统计数据 回归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回归变量的样本统计数据。当确定好回归模型的变量之后,就要对这些变量收集、整理统计数据。数据的收集是建立经济问题回归模型的重要一环,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样本数据的质量如何,对回归模型的水平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3建立模型的数学形式 当收集到所设置的变量的数据,就要确定适当的数学形式来描述这些变量之

财政支出与GDP的规模和结构关系的研究-邹梦

财政支出与GDP的规模和结构关系的研究 ——基于我国1978~2005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 指导老师:周游 班级:国贸双语05级 姓名:邹梦 学号: 40502035 日期: 2007年12月12日 西南财经大学

财政支出与GDP的规模和结构关系的研究 ——基于我国1978~2005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从世界各国的实践考察中可以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职能呈现日益扩张的趋势,社会共同需要的范围与总量也在不断增长,在质的方面已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导致了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并表现为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特征。 关键字:财政支出增长规模结构实证分析 一、引言: 就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具有普遍性。各国财政支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财政支出绝对数量于动态相对量的名义增长和实质增长比较明显。例如美国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1935年的 9.3%到1990年的21%:财政支出总量,1935年的64.12亿美元1990年的11518.48亿美元,除去物价因素财政支出绝对增长为180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也呈现出快速上涨趋势(图一所示)。财政支出额从改革开放初的1122.09亿元,到2004年的28486.89亿元,绝对规模增长了近26倍,平均每年增长1052.49亿元,特别是1996年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名义年均增长超过10%(1991-1996的高增长是由于高通货膨胀率导致的)。于同期的GDP名义增长率相比,平均高出7.3个百分点,其中1999年最高,高达17.3个百分点。为了消除支出增长种的价格因素对变化的影响,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GDP进行了通胀缩减,从缩减后的增长率看,财政支出的增长也是快速的。1998-2002年期间财政支出平均实际增长率高达19%。 图一

《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提高我国财政收入质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实证分析影响因素 一、引言 财政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它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包括总量上的平衡和结构上的平衡两个层次的内容。财政收入的杠杆既可通过增收和减收来发挥总量调控作用,也可通过对不同财政资金缴纳者的财政负担大小的调整,来发挥结构调整的作用。此外,财政收入分配也是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合理分配的主要工具。在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因此,在税收体制及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会随着经济繁荣而增加,随着经济衰退而下降。 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国有经济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四种形式,因此,财政收入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从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看,财政收入又表现为来自各经济部门的收入。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就是在财政收入中,由来自国

民经济各部门的收入所占的不同比例来表现财政收入来源的结构,它体现国民经济各部门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部门。 因此,本文认为财政收入主要受到总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其他收入和就业人口总数的影响。 二、预设模型 令财政收入Y(亿元)为被解释变量,总税收收入X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X2(亿元)、其他收入X3(亿元)、就业人口总数为X4(万人)为解释变量,据此建立回归模型。 二、数据收集 从《2010中国统计年鉴》得到1990--2009年每年的财政收入、总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工、其他收入和就业人口总数的统计数据如下: 财政收入Y 总税收收入X1 国内生产总值X2 其他收入X3 就业人口总数X4 obs 1990 2937.1 2821.86 18667.8 299.53 64749 1991 3149.48 2990.17 21781.5 240.1 65491 1992 3483.37 3296.91 26923.5 265.15 66152 1993 4348.95 4255.3 35333.9 191.04 66808 1994 5218.1 5126.88 48197.9 280.18 67455 1995 6242.2 6038.04 60793.7 396.19 68065 1996 7407.99 6909.82 71176.6 724.66 68950 1997 8651.14 8234.04 78973 682.3 69820 1998 9875.95 9262.8 84402.3 833.3 70637 1999 11444.08 10682.58 89677.1 925.43 71394 2000 13395.23 12581.51 99214.6 944.98 72085 2001 16386.04 15301.38 109655.2 1218.1 73025 2002 18903.64 17636.45 120332.7 1328.74 73740 2003 21715.25 20017.31 135822.8 1691.93 74432 2004 26396.47 24165.68 159878.3 2148.32 75200 2005 31649.29 28778.54 184937.4 2707.83 75825 2006 38760.2 34804.35 216314.4 3683.85 76400 2007 51321.78 45621.97 265810.3 4457.96 76990 2008 61330.35 54223.79 314045.4 5552.46 77480 2009 68518.3 59521.59 340506.9 7215.72 77995 三、模型建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