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1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大题及答案

2011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大题及答案

2011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大题及答案
2011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大题及答案

34.材料1对于一个伟大的国家,灾难不仅带来挑战,也历练国家能力;对于一个坚强的民族,灾难不仅意味风险,也砥砺民族精神。

——2010年12月8日《人民日报》社论:风雨见证伟大的精神材料2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有人尼﹒丹尼尔逊的复信材料3与希腊民族一样,中华民族也屡经曲折磨难,但多难兴邦,我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所征服,而是愈挫愈奋,五千年来绵延不绝,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苏格拉底说过:“逆境是磨练人的高等学府。”中国也有句古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各种坎坷和磨难,没有能够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而是铸就了两个民族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和品格。

——温家宝2010年10月3日在希腊议会的演讲材料4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继续携手并进,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努力。

——胡锦涛2009年9月23日在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请回答:

(1)指出材料1、2、3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并加以阐述。

(2)从哲学角度阐述在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实现合作、共赢和包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它在方法上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34.【答案要点】

(1)材料1、2、3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的思想,蕴含着历史的辩证法。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包含以及相互转化的关系。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2)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指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造成事物的量变;实现事物的质变。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促进事物发展、特别是在构建和谐世界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中国提出的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是自觉利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动力作用的具体体现。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明,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这在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就不是强调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这一解决矛盾的方法,而是强调用缓和矛盾、化解矛盾甚至搁置矛盾的方法解决问题,努力寻找各方利益的共同点,求同存异,兼顾各方利益,以达到互利共赢。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左艳红。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35.材料11978年至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其中,2003年增长10%,2004年增长10.01%,2005年增长10.4%,2006年增长11.1%,2007年增长13%。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2009年增长9.1%。

——根据国家统计局材料材料2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

——胡锦涛2010年2月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

请回答:

(1)如何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2)为什么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3)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是什么?

(4)为什么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35.【答案要点】

(1)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2008年和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较前明显下降了,结束了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幅的历史,创下2003年以来的新低。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明显,增长动力结构不合理,过分依靠出口、投资拉动,消费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收入分配结构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制造业质量不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物质资源消耗过多等。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4)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前途。我们要从国际、国内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来认识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36.材料1以下是对中国抗战的评价: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够避免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攻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材料2中国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新华日报》在一篇声情并茂的社论中说:“半世纪的愤怒,50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刷了。8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了。中国人民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法西斯前面,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这是怎样的一个日子呀!谁说我们不该欢喜得发疯?谁说我们不该高兴得流泪呢?”

朱自清则在《这一天》中激情洋溢地写道:“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指出中国抗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2)说明中国人民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为什么能够获得了报酬?

(3)结合材料2,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36.【答案要点】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是日本侵略的最大受害国,也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从1931年到1937年,中国人民独立抗战,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战场每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战亡在中国战场。中国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战场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又不能全力南进,减轻了盟军的压力,并为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2)八年抗战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是因为: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3)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第四,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37.2010年5月4日上午,温家宝来到北京大学,与北大学子共度“五四”青年节。温家宝在北京大学南门外下车,步行走进学校。五四大道两旁,学生们正在举办着“五四”青年节文化季活动。学生们自发组织的几十个社团——山鹰社、青年天文学会、职业发展研究会、爱心社、学生书画研究会……正在举办着各项活动,展示他们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成果。年轻人身上透射出的热情与朝气感染着温总理。在山鹰社前,爱好登山的同学们给温总理戴上了社标,温家宝勉励他们要人比山高、志比天高;走到学生书画研究会的桌前,哲学系大二女生李丹琳铺开宣纸,蘸墨写下总理的一首诗的题目“仰望星空”,赠送总理。温家宝沉思片刻,挥毫相合,写下“脚踏实地”四个大字。明媚的春光下,总理和学生互书的八个浓墨大字熠熠生辉,大家报以掌声。同学们知道,这八个大字寄托着总理对广大青年学子的殷殷期盼之情。

——新华网北京2010年5月4日电:温家宝总理与北大学子共度“五四”青年节纪实

请回答:

(1)如何理解“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八个字寄托着总理对广大青年学子的殷殷期盼之情”?(2)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

37.【答案要点】

(1)“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讲的是青年人既要有远大理想,要人比山高、志比天高,又要有为实现理想踏实奋斗的精神和行动。也就是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2)第一,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因此,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只有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才能够实现。

第二,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这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第三,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没有对理想的执着,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是实现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为理想而现身,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第四,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

38.材料1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

——温家宝2010年9月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的讲话材料2钓鱼岛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日方最近在钓鱼岛海域抓扣中国渔民和渔船,至今不释放中方船长,这是完全非法的、无理的,已经对中方船长及其家人造成严重伤害,并激起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愤怒。中方多次严正交涉,日方置若罔闻,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在此,我强烈敦促日方立即无条件放人。如果日方一意孤行,中方将进一步采取行动,由此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日方要承担全部责任。——温家宝总理当地时间2010年9月21日晚在纽约会见旅美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及留学生代表时的讲话材料3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需要和平稳定、和谐合作的国际发展环境,也愿意为营造这样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将同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合力应对挑战,努力寻求包容性、可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不渝谋求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不懈努力。

——胡锦涛2009年11月15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请回答:

(1)如何理解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

(2)西方有些人认为,中国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对外态度“强硬”,散步所谓“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请结合材料2,说明应如何认识所谓“中国强硬论”?

(3)说明和谐世界的内涵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关系。

(4)说明中国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作出的不懈努力。

38.【答案要点】

(1)第一,“国强必霸”有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地看,中国没有扩张称霸的文化和传统。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和合文化是中国不会走“国强必霸”路子的文化基础。第二,在近代历史上,中国是个遭受帝国主义霸权欺压的国家,中国人民饱经战乱和穷困之苦,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才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自己的悲惨遭遇中深刻体会到,即使中国强大了,也不能走“国强必霸”的路子。第三,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中国不会也不能走“国强必霸”的路子。第四,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国的振兴完全可以通过平等有序、互利互惠的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中国越发展,就越需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也越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也决定了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第五,“国强必霸”背离世界发展潮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的根本政策,就是不当头、不争霸、不称霸,这是基本国策和战略选择,也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2)有些人总拿中国说事,把中国在国际上的仗义执言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言行说成是“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这是别有用心的。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包括边界划分等问题上的分歧,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和协商的手段加以和平解决。中国不会因为自身发展了就不再这样做。但是,中国讲友好,也讲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绝不退让,决不妥协。

(3)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共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开放的世界,简单地说,就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向世界宣示我国将如何实现发展和振兴,其实质是我们党对国家发展道路与战略的选择。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回答的是中国将致力于建设什么样的世界、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其实质是我们党的国际秩序主张与行为准则。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推动建设和

谐世界的基础和前提;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4)中国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在政治上和睦相处、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取长补短、安全上互信协作,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作出不懈努力。第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互相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第二,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第三,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起步。第四,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34.材料1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气象局科学家公布了一组最新研究报告称,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证据在过去一年里变得“更充足”了。全球气温在过去10年里上升了0.08℃至0.06℃,而且长期变暖趋势是每10年0.16℃。这组数据也给已经到来的坎昆气候会议增强了“紧迫性”。

——人民日报海外版:路透社等外媒热评坎昆会议,2010年12月6日材料2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材料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凝聚了国际社会共识。坚持这一原则,对确保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在正确轨道上前行至关重要。

——胡锦涛:《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2009年9月22日

材料4“我们时代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具有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爱因斯坦请回答:

(1)结合材料1,说明为什么“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2)运用哲学有关原理说明,解决气候问题,为什么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3)结合材料4说明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关系及在实践中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4)结合材料2阐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34.【答案要点】

(1)材料1说明,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气候变暖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后,就从总体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因此,“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2)矛盾力量不平衡性原理告诉我们,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把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间的辨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不要把两者等量齐观,更不能颠倒主次。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重点论要以两点论为前提,

两点论要以重点论为补充。

气候变化没有国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因此,所有国家都应负起共同责任。但是,造成气候问题的主要责任在发达国家;受气候变暖危害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解决气候问题,发达国家应负起主要责任。发达国家除了应完成《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任务外,还应为发展中国家队气候变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3)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又是能够统一的,即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够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一般说来,这种调节总是要使价值服从真理,使需要服从可能,使暂时服从长远,使局部服从全局。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度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为前提的,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

(4)可持续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首先,它表明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其次,它也表明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统一。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无疑应把人类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但同时应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把人类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人类的内在尺度和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统一起来。

35.材料1必须看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至今仍相对滞后,……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2010年材料2社会财富的这块“蛋糕”要做大,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社会财富这个“蛋糕”要分好,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觉得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国民收入分配,现在在国民收入分配当中,居民收入的比重比较低。……一个社会当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那么注定它是不公平的,这个社会也是不稳定的。

——温家宝:2010年2月27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材料3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温家宝: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2010年10月15日)请回答:

(1)为什么说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了?

(2)如何理解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3)为什么既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

(4)当前应该如何把“蛋糕”分好?

35.【答案要点】

(1)因为当前我国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拉大的趋势,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分配不公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分配不公制约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阻碍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抑制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2)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3)因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才能为全体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要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须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的分配制度和政策既要

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又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4)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二,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主要是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一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二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三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四要取缔非法收入。五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

36.材料1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这样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当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着分裂统一战线的问题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而如果是不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会要后退一步。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材料2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事业越发展,我们就越要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优势越得到发挥,团结的人越多,我们的力量就越强大,我们的事业就越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胡锦涛2006年7月12日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请回答:

(1)结合材料1阐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两次合作及其主要经验教训。

(2)如何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3)结合材料2说明在新时期为什么仍然要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

36.【答案要点】

(1)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以新三民主义的政纲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但在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对资产阶级妥协退让,统一战线最终破裂,革命遭受挫折。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并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1937年9月,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不仅同民族资产阶级再次建立了统一战线,而且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两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处理统一战线的经验是:第一,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是建立和巩固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第二,正确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坚持工农联盟为基础,扩大非劳动人民的联盟。第三,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2)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题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一,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第二,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技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第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第四,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

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因此,在新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党的一项长期方针。

37.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当时,在孤儿院当义工的黄福荣和另一名老师很幸运地逃了出来。但三名孤儿和一名老师被埋在了废墟之中,所幸一块巨大的水泥天花板和地面形成了一块三角形的空间,四人头露在空间外面,一半身子被埋在了下面。阿福立即钻进那片三角形空间,从后面将四人用力往外推。当他刚把四人推出废墟后,余震又将未垮塌的一般房屋震垮,阿福顿时被压在沉重的水泥天花板之下!当大家刨了两个小时把他跑出来的时候,他还有气息,不停地问着:孩子和老师如何了?20分钟后,这位把死在公益道路上视作上天恩赐的香港义工,用无私大爱谱写了“生命之歌”中一段可歌可泣的尾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阐述应如何认识人生价值?

(2)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与方法是什么?

(3)应当怎样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7.【答案要点】

(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的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2)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主要有: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3)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人生价值的评价就是对实践及其成果的评价。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的要求。第一,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第二,要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38.材料1联合国要把推动千年发展目标如期实现作为首要议题,国际社会要把帮助非洲发展和脱贫作为主攻方向,发展中国家要把通过发展消除贫困作为中心任务。发达国家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诺言,承担起援助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责任。

——温家宝总理当地时间2010年9月22日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发表的题为《为实现新千年发展目标而奋斗》的讲话

材料2一些西方评论人士——还有一些非洲人士——强烈谴责中国与非洲大陆欣欣向荣的经贸往来,称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建立在搜索矿藏的基础上。但这些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是站不住脚的。由西方主导的各种发展战略无论本意多么美好,都没有打破非洲的欠发达循环。因此,中国方面本着理性商业逻辑做出、并起到提振就业和增长等实际作用的各项投资,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另一条发展途径……昔

日的殖民列强并没有什么道义资本在非洲问题上对中国进行说教。

——英国《金融时报》2010年8月26日文章:《为中国投资非洲说句公道话》材料3 非洲在2002年至2008年以6%的增长速度,开始逐步进入世界舞台并开始产生影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非洲平均6%的增长中,中国因素就贡献了2%。

——法国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党团主席科佩2010年9月在法国召开的主题为“非洲看中国”研讨会上的发言

材料4原来的殖民国家主要来自欧洲,瓜分非洲大陆,掠夺财富和资源用以发展他们自己。而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几百年前中国就与非洲进行贸易,现在我们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是来帮助非洲的,是以合作而不是殖民为基础。

——南非总统祖马2010年8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演讲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1说明发展问题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及发展问题的核心。

(2)结合已学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昔日的殖民列强并没有什么道义资本在非洲问题上对中国进行说教”?

(3)结合材料1及2.、3、4,说明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并从中非合作的成效分析南南合作的意义。

38.【答案要点】

(1)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影响发达国家的发展,因而也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第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需发展,但阻碍发展的危机也十分突出。第三,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向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将提出了新的挑战。发展问题的核心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2)从历史的角度讲,原来的殖民国家瓜分非洲大陆,掠夺财富和资源用以发展他们自己,使非洲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从现实的角度讲,原来的殖民国家、现在的西方发达国家千方百计地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继续维持着对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它们与非洲的经济关系,往往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的,并不帮助非洲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因此,“由西方主导的各种发展战略”“都没有打破非洲的欠发达循环”。而中国与非洲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对非洲的支持和帮助,不仅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而且特别注重提高非洲的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给非洲“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另一条发展途径”。

(3)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是:第一,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二,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第三,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只要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实行南北合作,就可以缓和南北矛盾。

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双方都从合作中受益,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说明南南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国际经济旧秩序存在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只有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走集体自力更生的道路,才能真正发展起来。第二,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促进政治、外交上的一致性。整个发展中国家用一个声音说话,对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将产生重要影响。第三,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壮大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于提高它们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很重大的意义。

34.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建设”再到科学发展观的“四位一体”的变化过程,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这种变化并指出它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34.【答案要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得到检验、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

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

(3)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着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也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理论。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也是这样。

(4)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践基础上过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35.材料1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央作出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胡锦涛2010年9月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材料2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加坚定了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和开放兼容的道路,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深化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温家宝:2010年10月31日在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的讲话《让世博精神发扬光大》材料3“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要适应新变化、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扩大和深化同各方的共同利益,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温家宝: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2010年10月15日请回答:

(1)结合材料1指出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主要依据,并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2)如何理解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加坚定了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3)如何不断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

35.【答案要点】

(1)主要依据是: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世博会不仅展示了各国的美丽景观、奇珍异宝、灿烂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各国综合国力的展示。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使一次向世界学习的良好机会。在这里,既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又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只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才能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

(3)第一,要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对外开放要由出口为主向进口和出口并重,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

第二,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对外开放由吸收外资为主向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同时,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优化结构、丰富方式、拓宽渠道、提高质量,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需要。

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对开放型经济中产生的风险和问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正确处理好利用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发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的关系。

第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36.材料1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从孙先生开始的革命,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1939年材料2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遭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十五大报告,2007年请回答:

(1)既然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那么应如何理解它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2)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并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36.【答案要点】

(1)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遭遇,从这个角度讲,它失败了。但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就。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革命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形成了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2)辛亥革命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但从主观上说,是由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所致。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结束了。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政党的肩上。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条件。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7.材料1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2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成熟的社会主义的标志。……关于用“法制”还是“法治”是经过再三斟酌的。虽然一字之差,但意义大不相同。

——温家宝同大学生谈法治:“法治天下”就是比天大《法制日报》2009年12月4日材料3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我国各民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胡锦涛:在纪念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2年12月4日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说明建设法治国家为什么是成熟的社会主义的标志?

(2)法治与法制有何区别?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阐述我国宪法的特征、原则及在建设法治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

37.【答案要点】

(1)所谓法治国家,其本质特征就是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法治”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而“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光讲制度的“制”,只提到制度建设这个层面;而智力的“治”就提到了治国的层面。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它包括民主法治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等基本观念。

(3)宪法不同于普通法,它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是一个国家法治的基础和核心。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第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第二,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第三,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我国宪法的原则是:党的领导原则;人民权利原则;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建设法治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无可替代。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法治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和法律的尊严高于一切,一切组织和机构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38.材料1当地时间2010年11月23日,朝鲜与韩国在韩国西部延坪岛海域处互相炮击,令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之后,韩国和美国于11月28日开始在韩国西部海域(黄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联合军演持续4天。朝鲜拥护和平全国委员会发表声明,谴责军演使朝鲜半岛局势“处于异常严重的战时状态”。

材料22010年11月28日下午,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物特别代表武大伟在北京举行记者会,宣布中

方关于举行六方会谈团长紧急磋商的建议。武大伟表示,朝鲜半岛局势近来出现一系列复杂因素。国际社会特别是六方会谈成员对此均深感关切。中方认为,肩负着全面落实“919共同声明”重任的六方会谈团长有必要就这些重大问题交换意见,为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缓和东北亚紧张局势作出应有的贡献。武大伟指出,六方会谈为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日重启六方会谈是中方的一贯立场。中方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这次磋商虽然不意味着重启六方会谈,但我们希望它能有助于为重启六方会谈创造条件。

材料3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10年12月6日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及朝鲜半岛局势交换意见。胡锦涛强调,要缓和、不要紧张,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愿望和呼声。中方已提议举行六方会谈团长紧急磋商。中方愿就朝鲜半岛局势同美方及有关各方面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共同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和平稳定。

请回答:

(1)从朝鲜半岛局势说明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2)结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说明应如何对待朝鲜半岛当前的局势?

(3)说明中国对待朝鲜半岛核问题及有关问题的立场。

(4)说明和平问题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及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途径。

38.【答案要点】

(1)当今世界总体和平,但局部冲突和战争仍此起彼伏,国际形势的动荡和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世界主要力量对全球地缘战略要点和能源的争夺,加之民族、宗教和领土等因素,使世界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不时出现。朝鲜半岛等地区是今年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2)“维持国际和平安全”是联合国的宗旨之一,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原则,是联合国的重要原则。朝鲜半岛局势进来出现一系列复杂因素,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导致半岛紧张局势轮番升级,甚至失控。当前形势下,有关各方面的当务之急是要冷静理性应对,都要为朝鲜半岛实现长期的和平稳定发展做出努力,坚决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反对任何军事挑衅行为。对话谈判时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及有关问题、实现半岛长治久安的唯一正确途径。示强和对抗是没有出路的。

(3)实现半岛无核化,通过对话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和平稳定,是中国的一贯立场,也是中国处理朝鲜半岛核问题及其有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期以来,中国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中国建议举行六方会谈团长紧急磋商,为重启六方会谈创造条件,是缓和紧张局势的积极建议,而形式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重启六方会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和平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维护和平的主要途径有: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推动裁军和军备控制,消除战争隐患;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运动,维护世界和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发挥联合国在协调和解决地区冲突中的作用;努力解决南穷北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34.材料1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任务,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充分发挥文化指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材料2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进一步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结合材料1,运用唯物史观说明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2)结合材料2,运用唯物史观说明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34.【答案要点】

(1)文化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同步。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正是由于这种继承性,才有社会意识发展的独特的历史,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一直,以及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大小、实践久暂,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紧密相连。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2)上层建筑一定要是和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况。

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主要是指该社会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及其经济运行方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与完善,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上层建筑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现行政治体制中存在着的一些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仍相当突出,如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35.材料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生动而具体的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10年,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1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发展,使西部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为全国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胡锦涛在2010年7月中央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2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继续处在深刻复杂变化之中,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都很突出,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也都很突出。虽然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要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需要付出更大更艰苦的努力。

——胡锦涛在2010年7月中央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3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居于优先地位。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

——温家宝在2010年7月中央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1说明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1.、2,说明西部大开发为什么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要居于优先地位?

(3)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说明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35.【答案要点】

(1)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

(2)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虽然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历史上最快的,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使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居于优先地位,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

(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区域发展差距是自然、历史、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解决起来具有长期性。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是注重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是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要创造条件引导中西部劳动力向经济相对集中的地区转移,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人口承载力;引导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通过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36.材料1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现金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10月19日材料2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请回答:

(1)指出近代中国的主要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36.【答案要点】

(1)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十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比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

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一边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三种建国方案始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去作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这首先是因为,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其次,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它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最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地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为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37.材料1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10年10月材料2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2009年到期的“五缓四减三补贴”就业扶持政策延长一年。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材料3创业不仅可以改变大学生的命运,可以改变企业的命运,而且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我们国家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在创业中继承和发展下来的。我们这个民族多灾多难,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就这样走过了五千年,不倒、不散、不乱。这当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也包含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创业精神。

——2009年6月13日温家宝在和湖南大学毕业生座谈时的讲话请回答:

(1)党和政府为什么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2)说明大学生为什么要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3)结合材料3,阐述大学生应如何继承中华民族的创业精神,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

37.【答案要点】

(1)首先,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人尽其才,对国家的发展十分重要。其次,就业是民生之本,不仅关系到人的生存,而且关系到人的尊严,促进就业包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政府应尽的职责。最后,能否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关系到黑涩会的

稳定大局。

(2)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如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加的就业人员多,就业机制不够完善等;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就业观念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期望值过高,不考虑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基层、农村、边疆和艰苦的地方就业等。

为了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政府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外,大学生也必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第一,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职业对于人来说并非只有工具的意义,它还具有目的性,即它是人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不应单纯地把职业看成是谋求生存的手段,更应把职业视为一生追求的事业,它蕴含着人们的人生理想和信念。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职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择业固然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但是,社会需求对择业有很大的制约性。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要更多地考虑到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机会总是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于自己的就业。

(3)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应该继承这种精神,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一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择业是起点,创业是追求。创业是拓展职业生活的关键环节。在就业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中,创业意识强烈并且思想准备充分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甚至还能帮助别人就业。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创业艰苦磨难多。破除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创业者,这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品格和时代风貌。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大学生在创业的问题上除了要具有立足创业、勇于创业的思想准备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打破“学历本位”的观念,树立“能力本位”的意识,努力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是需要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破解的一道难题。

38.材料1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0月18日材料2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胡锦涛在2010年9月16日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的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

材料3人民币汇率是经济问题,决不能政治化。有人把人民币汇率同中国的贸易顺差挂钩,说中国压低人民币汇率水平,获得了竞争优势。其实,汇率和贸易顺差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两国的贸易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人民币汇率水平能够解释的。……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一直是高度负责任的。……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汇率指数测算,1994年1月到今年7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大幅升值55.2%,而主要货币均明显编制,美元、欧元、日元分别编制2.5%、3.8%、19.5%。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家货币大幅升值,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对稳定国际经济金融形式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年6月19日,中国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了人民币汇率弹性。这是在仍然面临很大困难的条件下,中国作出的积极努力,人民币并不具备大幅升值的基础。汇率改革符合中国长远和根本利益,将会继续推进下去,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有效地进行结构性改革,努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温家宝总理2010年9月22日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晚宴上的

演讲

材料4当地时间2010年9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美国财经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这“不符合市场实际情况并让中国在双边贸易中获得竞争优势”,他称,“我们对中国表示,鉴于中国经济增长、民众变富、出口增加,中国应该让人民币升值,根据市场情况作出调整”,“他们在理论上认同,但在实际操作方面并为尽全力”。奥巴马说,“我们将比过去更有效地执行相关贸易法”。

9月29日,美国众议院高票通过了《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

(1)结合材料1、2、3,分析材料4言行的实质及说明的问题。

(2)结合材料3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对美国贸易的顺差及人民币汇率问题?

(3)结合材料2,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及经济全球化出现曲折的原因。

(4)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包括如何应对贸易纠纷?

38.【答案要点】

(1)美国提出的所谓人民币币值被低估,而且通过制定法律,试图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实际上是只考虑自身利益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这说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会出现曲折,还说明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但这种做法可能适得其反。

(2)第一,中国从不追求贸易顺差,美国的高失业率绝不是中国的贸易顺差造成的。第二,中美双方的利益不仅在于货物贸易,而且在双向投资、服务贸易等经济领域。第三,造成美方对华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不是人民币汇率,二是两国贸易和投资结构。第四,人民币汇率是经济问题,决不能政治化。第五,人民币汇率若大幅升值,会给中国社会造成动荡,对世界也是灾难。

(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了各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使南北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当发达国家有意利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预时,问题就更严重。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全球化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以及世界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仍在危害世界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只能在曲折中发展。

(4)第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在适应的过程中,趋利避害。特别要注意维护国家的安全。第二,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做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事,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做好,以实现包容性增长。第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对贸易纠纷,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要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要在法律框架之内,按照世贸规则,积极维权。同时,应从长远着眼,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把扩大内需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2016肖秀荣最后四套卷点题视频概要

一、毛中特 一、新常态与新发展理念 (一)如何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 第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第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要素/投资--第三产业驱动) 第三,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第三产业) 第四,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二)如何主动把握和积极使用积极新常态发展理念 【命题角度】两只鸟(“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和“双创”作为切入点。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转方式、调结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1.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使用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3.必须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4.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四化同步发展。(三)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是我国发展的形势所迫;是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是迷住复兴的国运所系;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 二、改革开放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坚持的方向及其原因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二)如何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核心问题: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是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形象说法。两只手都要用好就是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市场配置是最有效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所以要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1保持鸿观经济稳定;2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3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4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要注意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政府要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肖秀荣2020八套卷第六套选择题精华整理

1、 2 )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2)各种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及其转变 (3)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 3、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 动创造的。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 资本和可变资本。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 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 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在生产过程中, 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含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 包含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部分资本价值是一个可变的量,所 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作可变资本。 4 ● ●资本要实现连续循环,资本的不同职能形式的循环必须在空间上并 存在时间上继起 5、开放发展 ●核心: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目标: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6、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 (1)伟大斗争是手段,激发前进动力 (2)伟大工程是保障,提供前进保证 (3)伟大事业是主题,开辟前进道路 (4)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前进方向 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7、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8、 我国对外工作: ●主线:服务民族振兴,促进人类进步 ●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我国外交: ●目标: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9、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给陈独秀上了严峻的一课,促使他开始对资本主义采取批判的态度。 10、 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条件下,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 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紧紧地依靠了农民,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11、 中国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 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12、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1)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心任务:三年左右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不要四面出击,应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 13、人民性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运动为实践根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性。 14、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和维护法律是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的基本要求。

肖秀荣四套卷分析题目解析

肖秀荣四套卷 第一套 34、(1)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认识的发展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也可以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说明: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它决定了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死这样由相对到绝对不断发展和转化的过程) (2)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这些发展变化提供了哪些启示?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35、(1)结合材料1,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所以,我国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结合材料2、3、4,说明改革开放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直接动力。改革开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成为增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保证;使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适应世界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3)结合材料5、6,说明为什么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及如何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2016肖秀荣最后四套卷题目解析

2016肖秀荣最后四套卷选择题解析 《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是大家在冲刺阶段必做的模拟题,尤其是里面的选择题都比较基础,因为大部分题目在《大纲解析》中都能找到,笔者在这里对选择题进行解析,希望能帮助大家。希望大家在最后的阶段除了背诵大题之外,有《大纲解析》的同学能够把《大纲解析》认真再看一遍(没有的看其它的也行),回归基础,以提高选择题的质量。(下面的页数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2016》) 2016第一套卷子 1.这道题目考的是理解,因为四个选项的说法全部是正确的,其中A 选项和B选项来自25页的这样一句话: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承认并重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C选项来自10页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的第四条,D选项来自27页。这道题理解后选A。 2.C选项,来自43页,个人与社会历史那一自然段的第5行。 3.这些选项请大家认真看大纲45页的内容,有的是需要理解的,D 选项,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4.来自大纲67页,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的第一条,考的是“地位型选择题” 5.“四个全面”是今年的新增考点,也是重点,而且要做大题准备86页的话一定要背过,这道题目考的是“地位选择题”,其他几个的

“地位”也一定要搞清楚。 6.这道题目依然是“地位选择题”,89页,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实质和核心。 7.这道题目在《大纲解析》上没有找到直接的原话,只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中找到这样一句话,252页最上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8.环境问题今年也要做大题准备,也就是说选项中的部分是要背过的,这道题目考的是“地位型选择题”,来自146页, 9.来自181页,注意180页、181页民族意识的觉醒这里谁写的什么文章下去要看一下。 10.来自207页,原话是这样说的,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所以A不对。 11.来自216页,这个知识点会考“多选”或“地位型选择题”,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 12.来自228页,个体经济是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它既可以被引导 着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这道题目千万不敢 按自己的想法去理解) 13.来自大纲解析290页的第三条。 14.来自大纲解析310页的第二条。 13题和14题给我们了一个启示,看书时千万不能只看标题(就是大纲解析中的黑体部分,后面的解释也是要看下的),比如14题,如果

XX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大题背诵学渣版(仅仅供参考)

XX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大题背诵学渣版(仅仅供参考) xx考研肖四(卷一)大题简化记忆 34 (1)指出那些质疑谢赫特曼的人“光从理论说是不可行的”的错误所在。 ?理论解释:实践认识的和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自然现象,反复实践认识。 ?认识永无止境。 (2)准晶体的发现过程对我们认识真理有何启示? ?理论: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如何做:发现和发展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 (3)结合材料2谈谈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应该如何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 人类实践活动目的,受客观条件和规律制约。

? 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 ? 把握好“度”。度的辩证法原理。 35 ( 1) 结合材料 1 说明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 ? 经济增速放缓,增量可观。 ? 经济增长平稳,增长动力多元。 ?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前景稳定。 ? 简政放权,市场活力释放。 (2)结合材料 4 和材料 2 .3 中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说明应该如何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 腾笼换鸟:结构调整新兴产业转型升级

? 凤凰涅槃:实施创新驱动,新产业新技术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 __自主创新道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3)为什么说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为什么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发展理念—发展行动的先导。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 创新,发展第一动力,国际竞争趋势,必然选择。 36 (1)结合中国抗日战争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说明中国抗战在世界反 __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抗日战争—正义战争—世界反 __ (重大贡献)

2017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大题背诵学渣版(仅仅供参考)

2017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大题背诵学渣版(仅仅供参考)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2016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大题简化记忆背诵版 2016考研肖四(卷一)大题简化记忆 34 (1)指出那些质疑谢赫特曼的人“光从理论说是不可行的”的错误所在。 ?理论解释:实践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自然现象,反复实践认识。 ?认识永无止境。 (2)准晶体的发现过程对我们认识真理有何启示? ?理论: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如何做:发现和发展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 (3)结合材料2谈谈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应该如何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人类实践活动目的,受客观条件和规律制约。 ? 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 ? 把握好“度”。度的辩证法原理。 35 ( 1) 结合材料 1 说明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 ? 经济增速放缓,增量可观。 ? 经济增长平稳,增长动力多元。 ?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前景稳定。 ? 简政放权,市场活力释放。 (2)结合材料 4 和材料 2 .3 中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说明应该如何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 腾笼换鸟:结构调整新兴产业转型升级 ? 凤凰涅槃:实施创新驱动,新产

业新技术 ?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3)为什么说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为什么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发展理念—发展行动的先导。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 创新,发展第一动力,国际竞争趋势,必然选择。 36 (1)结合中国抗日战争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说明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抗日战争—正义战争—世界反法西斯(重大贡献)

2017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冲刺8套卷第四套分析题

34.(1)实施新发展理念应该自觉运用哪些辩证法思想? 实施新的发展理念,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善于把握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运用相关唯物史观原理,说明为什么发展必须坚持共享理念? 唯物史观认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一切发展成果都应当由人民共享。 35.(1)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 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经验; 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2)为什么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第一,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的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只有加强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为制定科学合理、严密有效的制度体系提供思想保证。 第二,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有力保障,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思想建党的成果不断凝结和形成为制度,思想建党的不断深化和持续进行也需要靠制度来保障和维护。思想建党打造的是从严治党的思想防线,制度治党打造的是从严治党的制度防线,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不可偏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总之,只有始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才能使党永葆先进性,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6.(1)结合材料1、2,说明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中国是日本侵略的最大受害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而且,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第二,中国战场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又不能全力南进,减轻了盟军的压力,并为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伟大贡献。 (2)结合材料3、4,说明为什么丧失对历史的记忆“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 第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 第二,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可以从历史中了解兴衰成败的历史教训,以史为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板。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就必须铭记历史。

2019肖八分析题背诵版(学科顺序)

2019 考研政治 肖八材料分析题简化版背诵笔记 (学科顺序)

马原部分 第一套 34. 1.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为什么“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2.为什么“大胆猜想”必须经过严谨的科学实验才最终得以成功实现? 【参考答案】 (1)在认识的辩证运动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 的重要作用。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从广义上看,人们还常把认识能力 中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等特点的认识形式,如联想、想象、猜测、顿悟、灵感等,也包括 在人的非理性因素中。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 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 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第二套 34. (1)山火与森林“既相克,也相生”体现了什么辩证法原理? (2)“顺其自然(燃)”的山火管控理念对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什么 启示? 【参考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 程始终。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 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山火与森林 相克相生的关系正是体现了对立统一这一规律。

肖秀荣最后四套题(第三套大题及答案)

34题: (1) 指出“底线思维”所蕴含的辩证法原理。 ①底线是事物保持质的量的界限。事物的量变一旦突破底线,即突破关节点,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底线思维”是关注矛盾转化的思维方式,就是要求人在认识过程中必须注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限度,若无视或跨越这个度,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变成消极的力量,会促使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或势态发展。“底线思维”着眼负面后果,防患于未然,同时,从坏处准备,积极转化,化风险为坦途、变被动为主动,促使事物向好处发展。(2)这一原理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 ②看形势要坚持“两点论”,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35题: (1)结合材料2、3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及如何“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①所谓“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实质上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材料2、3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看,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产业竞争异常激烈。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抢占战略制高点和发展中国家抢占传统市场的双重压力。从国内看,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诸多调整。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率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要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等。 (2)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第一,创新驱动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第二,创新驱动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第三,创新驱动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最新实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3)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要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中,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第一,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第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第三,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第四,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36题: (1)为什么要提出“两个不能否定”?

肖秀荣最后四套题(第一套题大题及答案)

34题 (1)指出“拿出手机来就可以和美国朋友通话,这比《封神榜》最奇怪的事还要奇怪!”所涉及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①答案:涉及的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可能性与现实性。可能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封神榜》中的一些最奇怪的事情,当时只是抽象的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把握这一对范畴,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2)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爱迪生见了手机一定会惊奇万分”。 ②答案: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和绝对性。但是,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暴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亦即是有限的和相对的。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这种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决定了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爱迪生生活的时代,由于客观的和主观的制约,不可能有手机以及关于手机的知识,所以,“爱迪生见了手机一定会惊奇万分。” 35题 (1)结合材料1、2和35年改革开放的历程,说明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最主要的成果以及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①答案:35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断深化、全面推进的过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是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是大趋势、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接力干下去。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2)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②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因为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根本最急迫的任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是其他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基础,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其他方面体制改革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现阶段也只有经济体制改革能够带动各方面的改革。 (3)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

2011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大题及答案

34.材料1对于一个伟大的国家,灾难不仅带来挑战,也历练国家能力;对于一个坚强的民族,灾难不仅意味风险,也砥砺民族精神。 ——2010年12月8日《人民日报》社论:风雨见证伟大的精神材料2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有人尼﹒丹尼尔逊的复信材料3与希腊民族一样,中华民族也屡经曲折磨难,但多难兴邦,我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所征服,而是愈挫愈奋,五千年来绵延不绝,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苏格拉底说过:“逆境是磨练人的高等学府。”中国也有句古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各种坎坷和磨难,没有能够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而是铸就了两个民族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和品格。 ——温家宝2010年10月3日在希腊议会的演讲材料4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继续携手并进,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努力。 ——胡锦涛2009年9月23日在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请回答: (1)指出材料1、2、3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并加以阐述。 (2)从哲学角度阐述在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实现合作、共赢和包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它在方法上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34.【答案要点】 (1)材料1、2、3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的思想,蕴含着历史的辩证法。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包含以及相互转化的关系。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2)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指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造成事物的量变;实现事物的质变。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促进事物发展、特别是在构建和谐世界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中国提出的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是自觉利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动力作用的具体体现。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明,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这在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就不是强调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这一解决矛盾的方法,而是强调用缓和矛盾、化解矛盾甚至搁置矛盾的方法解决问题,努力寻找各方利益的共同点,求同存异,兼顾各方利益,以达到互利共赢。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左艳红。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35.材料11978年至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其中,2003年增长10%,2004年增长10.01%,2005年增长10.4%,2006年增长11.1%,2007年增长13%。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2009年增长9.1%。 ——根据国家统计局材料材料2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

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打印版

2011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1~16题,每小题1分,共16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角度看,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就是正确处理 A.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B.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 D.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2.“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一定基础和承担者 3.“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知识现实世界的辨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了”,“概念的辩证法”是指 A.主观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 C.唯心辩证法 D.概念的自我发展 4.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这表明,社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之间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5.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D.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 7.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的原则是 A.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B.提高资源利用率 C.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 D.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 8.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坚持 A.加快发展 B.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事业 C.体制机制创新 D.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 9.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是 A.中共三大 B.中共四大 C.中共一大 D.中共二大 10.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一个原则性纠正是 A.改土地归工农民主政府所有为归农民自己所有 B.改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C.改按人口平分土地为按劳动力分配土地 D.改“抽多补少”为“抽肥补瘦” 11.2010年9月3日上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等与首都各界群众代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向抗日战争烈士敬献花篮。胡锦涛在参观时强调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5年了,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爱好和平 C.团结统一 D.勤劳勇敢 12.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对《选举法》作了重要修改,取消城乡选举差别,实现“同票同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选举法》属于的法律部门是 A.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B.行政法 C.社会法 C.民法商法 13.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

肖秀荣2016考研冲刺4套卷大题背诵版(板块word)

肖秀荣2016考研冲刺4套卷大题背诵版 马哲第一套 (l)指出那些质疑谢赫特曼的人“光从理论上说是不可行的”的错误所在。 (以色列科学家谢赫特曼是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他发现的准晶体的独特马赛克式原子结构,打破了所有公认的晶体原子排列规则。不过,在准晶体研究初期,这种对传统理论的挑战让谢赫曼不得不承受来自同行的嘲笑。) (2)准晶体的发现过程对我们认识真理有何启示? (3)结合材料2(抗生素的发明,滥用导致超级细菌产生),谈一谈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们对于晶体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晶体原子排列规则的认识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对于某一自然现象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理论。 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 (2)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人们耍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被已有的理论所束缚,应该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并敢于实践。 (3)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度的辩证法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掌握适度原则。 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但是不能过度使用。 马哲第二套 (1)运用哲学原理说明为什么个人能力并非顶尖的中国队能获得4*100米接力项目的银牌而个人实力最强的美国队却屡屡失败? (2)材料1(中国队获得4*100米接力项目的银牌)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启示? (3)指出材料2反映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 (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就已经制造出X射线和它的影像记录。然而,那里的研究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只是把它们归档了事,因此也就失去了获得最伟大物理发现的赞誉的机会。)。 (1)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反映整体,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整体功能不一定等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之和是否相等,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中国队的队员个人实力虽然不如美国队,但是配合默契,协作意识强,使整体发挥出了最大限度的功能;而美国队则配合生疏,导致整体的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2)既然整体的功能可以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人们在实践中就应当力求

肖秀荣四套题大题汇总

肖秀荣四套题(一) 34.(1)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这些发展变化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认识的发展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也可以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说明: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它决定了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是这样由相对到绝对不断发展和转化的过程。) (2)答: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35.(1)结合材料1,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结合材料2.3.4,说明改革开放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3)结合材料5,6,说明为什么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及如何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5.【答案要点(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所以,我国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直接动力。改革开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变革,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成为增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保证;使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适应世界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只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子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1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36.(1)结合材料1,2,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重视党章中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及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历程。 (2)结合材料3,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并说明党的十八大为什么要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结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归纳的党的优良作风及材料4,5,6,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党的建设时,为什么不仅重视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而且还强调党的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 36.【答案要点】(1)党章是党的总章程,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党的指导思想解决的是党举什么旗的问题。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实质上就是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91年来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能够带领人民创造举世瞩目的伟业的根本原因和最宝贵最基本的经验。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明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