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3.很重要 背肌筋膜炎

3.很重要 背肌筋膜炎

3.很重要  背肌筋膜炎
3.很重要  背肌筋膜炎

背肌筋膜炎

【概述】

背肌筋膜炎是

指背部肌肉筋膜的急慢性损伤或感受风寒湿邪等原因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

【相关解剖】

背阔肌位于背下部及胸后外侧的皮下,起于下6个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髂嵴后部,肌束斜向外上方,止于肱骨小结节.收缩时使肱骨内收内旋和后伸,上肢上举被固定时,能上提躯干.菱形肌位于斜方肌的深层,为菱形的扁肌,起自下2个颈椎及上4个胸椎的棘突,肌束斜向外下方,止于肩胛骨脊柱缘的下半部.菱形肌收缩能使肩胛骨脊柱靠拢,并使其略向上内方.斜方肌位于项部及背上部的皮下,起于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的棘突和棘上韧带,向外侧延伸,止于锁骨的肩峰端及肩胛骨的肩峰,肩胛冈.斜方肌收缩,能牵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一侧收缩可使头屈向同侧,两侧同时收缩时,可使头后仰.以上数肌均有筋膜覆盖,连成一个整体,形成背肌筋膜.

【病因病理】

由于身体的姿势不良,使得背部肌肉,筋膜处于伸展状态,长时间反复处于这种状态,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减慢,出现疲劳,产生炎症.背部软组织的急性损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加之风寒湿邪侵袭,以及背部软组织的反复损伤,产生纤维性病变而肥厚,肥厚的组织又刺激周围的其它软组织,出现恶性循环,产生疼痛不适.

中医学认为,背肌筋膜炎属于"背部伤筋","痹证"范畴,是由于长期劳损或贪凉卧地,复感外邪,使血滞经脉,经脉痹阻背部而出现疼痛不适.<<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

【临床表现】

背部酸痛不适,发凉,有沉重或背物感,上肢活动时,可引起疼痛,并可引起颈部感应痛.部分患者可有胸闷及呼吸不畅,早晨起床时症状较重,稍活动后症状减轻,劳累,受凉后症状又加重,阴雨天或天气变化时症状亦加重.

【体征及检查】

1.触诊背部肌肉僵硬板滞,压痛广泛,尤以肩胛内缘内上角或肩胛胸椎间的肌膜处压痛明显,皮肤感觉迟钝.背部可触摸到皮下结节,条索状物,肥厚的肌肉或筋膜.

2.胸背部活动功能正常.

3.X线检查有时可见脊柱有轻度增生,余无异常发现.

【诊断依据】

1.可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

2.多发于中老年人,好发于两肩胛之间,尤以体力劳动者多见.

3.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

4.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骶棘肌行走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腰背功能活动大多正常.X线摄片检查无阳性征.

腰背肌筋膜炎24专业104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可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 (2)腰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 (3)腰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竖脊肌走行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 (4)X 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邱贵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9 年)进行诊断。 (1)腰背部、臀部广泛疼痛,常因剧烈活动或寒冷诱发;并具引发放射区,即重压肌筋膜区皮下结节,除在该点有酸胀感外,还可在该点周围或距离稍远区域引发疼痛或肌紧张; (2)腰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部分患者有明确的疼痛扳机点; (3)X 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二)证候诊断 1.风寒湿阻证:腰部疼痛板滞,转侧不利,疼痛牵及臀部、大腿后侧,阴雨天气加重,伴恶寒怕冷。舌淡苔白,脉弦紧。 2.湿热蕴结证:腰背部灼热疼痛,热天或雨天加重,得冷稍减或活动后减轻;或见发热、身重,口渴、不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气血凝滞证:晨起腰背部板硬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活动后减轻。舌暗苔少,脉涩。 4.肝肾亏虚证:腰部隐痛,时轻时重,劳累后疼痛加剧,休息后缓解。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外治法 1.手法治疗 (1)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由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施行揉按和扌衮法。点按肾俞、腰阳关、八髎和腰痛区阿是穴。双手拇指在激痛点上反复揉按,如果触及到筋结或筋束,可用捏拿、分筋、弹拨、掐揉等手法松解,恢复其舒缩功能。术者以掌根或小鱼际肌着力,在患者腰骶部施行揉摸手法,从上而下,反复进行3~5 次,使腰骶部感到微热。隔日1 次,7 次一疗程。 (2)注意事项:急性期或体质较弱,或孕妇;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等,忌用或慎用手法。 2.外用中药 (1)中药熏蒸(熏洗):以中药热熏洗腰背部。推荐方药及用法如下:熏洗汤加减,透骨草、伸筋草、归尾、寻骨风、川断、海桐皮。根据辨证适当加减。上药加水1500ml浸泡1 小时,文火煎开10 分钟后备用。采用自动熏蒸床熏洗患

肌筋膜炎怎么自我治疗

肌筋膜炎怎么自我冶疗 肌筋膜炎是因为寒冷,潮湿、慢形劳损使得肌筋膜和肌组织出现水肿和渗出。颈、肩和背部等软组在活动中受到伤害,而出现无菌形的炎症。气候寒冷潮湿和身体过度疲劳等都会引发肌筋膜炎。 原因 慢形劳损是最多见的原因之一,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形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稍神经出现疼痛。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为另一重要发病因素,湿冷可使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织炎。慢形感染、精神忧郁、睡眠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也经常并发肌筋膜炎。常见如下几个诱发因素: 1、部分人有程度不等的外伤史。肌肉、筋膜受损伤后,未及时冶疗或冶疗不彻底,留下隐患,迁延日久而致病。 2、不少人虽没有明显急形外伤史,但因长时间坐班少活动;或因工作姿势不良,长期处于单一的特定姿势;或因工作紧张,持续形负重,过度劳累等,迁延日久而致病。 3、感受风寒湿邪,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迁延日久而致病。 4、人体弱,免疫功能不强;或是腰骶椎先天变异(畸形);或是脊柱退行形疾病(骨质增生)诱发。 冶疗方法 一般冶疗:一般冶疗包括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消除病因,注意保暖,可以采用局部热敷,防止受凉,急形期发作的时候需要积极的休息。 药物冶疗:可以使用一些消炎镇痛的药物,比如芬必得、布洛芬、消炎痛等,但是需要严格的限制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也可以使用维生素激素类的药物,比如维生素e

和维生素b1对于原发形的筋膜炎具有非常不错的疗效,中药马泰苏也对于冶疗筋膜炎有不错的疗效。 中医疗法:是冶疗肌筋膜炎人的一种方法,这种冶疗方法主要是采取以膏药冶疗为主,借助古续宁堂筋膜帖,可以通过皮肤,渗入肌肉及组织,有助于缓解正装。 物理疗法:可以采取各种理疗以及按摩进行冶疗。 手术冶疗:手术冶疗一直是冶疗筋膜炎的一种常规的冶疗方法,但是手术冶疗对人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通过其他冶疗方法可以治愈的话,不建议采用此法。 注意事项 ①人尽量避免外伤,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日常运动时要注意做好准备工作。 ②不要长时间居住在潮湿和寒冷的环境中,这会加重肌肉筋膜炎的发病。 ③适当进行肌肉锻炼,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预防腰背肌肉的损伤。 ④避免过度劳动,过于疲劳会加重病情。 ⑤要控制饮食和体重,过度肥胖会给肌肉带来额外负担,所以节制饮食是很重要的。

肌筋膜炎

主诉:。 现病史:无明显诱因出现。病来无头晕,无视物旋转、视物不清、视物成双及视野缺失,无饮水呛咳及流涎,未抽搐,无意识、言语及肢体活动障碍,患者目前精神差,食欲减退,睡眠不佳,二便如常。 肌筋膜炎:又称腰背肌损伤、腰背部纤维炎、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收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基本原因。 主要表现: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 分类: 颈后肌筋膜综合症:又称慢性颈部肌痉挛,易与颈椎病相混淆。主要病因为长时间伏案,低头工作的工种,容易患此病,一般仅限于颈后部不适。 主要症状:自觉颈后部疼痛、僵硬、酸困、沉重、压迫、活动不灵,一般无神经症状,晨起症状加重,活动后减轻。病情严重可伴有头痛及累及肩背部,表现为酸困及麻木等。 颈肩肌筋膜炎: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是指颈肩背部筋膜、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引起颈肩背部疼痛、僵硬、运动受限及软弱无力等症状。主要与轻微外伤、劳累及受寒等有关。 主要症状:颈肩背部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或有重压感,麻木感,可向头部和上肢及背部与肩胛之间放射;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可出现颈部弹响感;体检可发现局部肌肉紧张、压痛,压痛点常位于棘突及棘突旁,常累及斜方肌、菱形肌和提肩胛肌等,压痛局限,多无放射。 腰肌筋膜炎:急性期患者腰部疼痛剧烈,有灼烧感,腰部活动时症状加重,局部压痛较显著(多在病变肌肉的起止点处),有的病人体温升高,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急性发作后,少数患者症状可完全消退,多数会遗留疼痛痛,或相隔数月、数年以后再次发作。慢性病例表现为腰部酸痛,肌肉僵硬,有沉重感,常在天气变化时(如阴雨天)、夜间或潮湿地域时疼痛加重,晨起腰部酸痛加用,稍加活动可缓解,腰功能可正常,但活动时腰部酸痛明显。 足底筋膜炎: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经常长时间走路(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等活动)。长时间行走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损伤,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另外,鞋跟太硬造成对足跟的压迫,也能引起足底筋膜炎;经常穿高跟鞋也会加重足底损伤。 主要症状:多是单脚发病,除了足跟疼痛外,另有部分的患者感到足弓或前足疼痛。患者在早上起床时,当脚感接触地面、准备站起来的一瞬间,疼痛非常剧烈,这是由于足底肌腱一整夜没有机会得到伸展,在下床起身时收到突然牵扯,所以马上就感到疼痛。 综合临床表现:(1)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腰、背、骶臀、腿、膝、足底、颈、肩、肘或腕等均可发生。 (2)缺血性疼痛: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常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当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可疼痛加重。 (3)固定压痛点:体检时发现病人一侧或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挛缩或僵硬。压痛点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压痛点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条索。

胸背肌筋膜炎

胸背肌筋膜炎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胸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定。 本《指南》适用于胸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胸背肌筋膜炎thoracic dorsal myofascitis 胸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劳损或风寒湿邪侵犯,导致胸背筋膜、肌肉损伤、粘连或变性,刺激神经引起的胸背痛。 胸背肌筋膜炎属中医“背部筋伤”、“痹症”、“肩背痛”、“上背痛”范畴。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 长期伏案工作、单上肢运动或肩背重物,引起胸背肌筋膜损伤。或风寒湿邪侵犯,导致胸背肌肉损伤。 3.1.2临床表现 3.1.2.1症状 背部疼痛,以酸痛、钝痛、锐痛、胀痛为主,轻重不等。少数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伴有重物压迫感,可牵涉颈项部,以阴雨天或受凉后症状明显。 3.1.2.2体征 背部皮肤苍白或充血,肌肉痉挛,压痛明显,可触及疼痛结节或条索状物。 3.1.2.3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可排除胸椎错缝症以及胸椎肿瘤、结核等疾病。 3.1.2.4实验室检查 抗“O”、血沉正常或稍高,HLA-B27阴性。 3.2鉴别诊断 3.2.1胸椎错缝症 参照本《指南》“胸椎错缝症”。 3.2.2急性斜颈 参照本《指南》“急性斜颈”。 3.2.3强直性脊柱炎 有时也可出现背部僵硬酸痛,但多伴有腰骶部休息痛及活动受限、晨僵,查体可见骶髂关节处压痛,HLA-B27强阳性率达95%,活动期血沉增快,骶髂关节CT、MRI或X线检查有阳性发现。 3.2.4风湿类疾病 本病还应与一些风湿类疾病如风湿性多肌痛、未分化脊柱骨关节病相鉴别。

3.2.5其他科疾病 本病还应与呼吸道疾患(如肺癌)、冠心病、胆囊和胃肠疾病,以及妇女乳腺病变等牵涉到背痛的疾病相鉴别。 4辨证 4.1气滞血瘀证 背部胀痛、刺痛,痛无休止,胸闷不适,性情暴躁、易怒,上腹胀满,日轻夜重,晨起稍活动症状缓解。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曲张,脉弦。 4.2气血亏虚证 背部隐痛,酸困无力,日轻夜重,时痛不止。伴有四肢乏力,心慌气短,易出汗、口渴、五心烦热。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4.3寒湿痹阻证 背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5治疗 5.1治疗原则 理筋、调曲和练功三大治疗原则,本症以理筋为主。 5.2治疗方法 5.2.1理筋疗法 5.2.1.1药熨法 于胸背部采用药熨,将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中药打成粗粉,加酒、醋各半拌匀,加热后纱布包裹,在病变局部热熨致皮肤潮红,每天1次,每次30分钟。 5.2.1.2针刺法 选用阿是穴、附分、肺俞、膏肓、厥阴俞、天宗等穴。可配合电针治疗,每天1次,每次30分钟,10天一个疗程,休息1天,再行第二疗程。患者行针刺治疗留针期间可辅以微波治疗仪照射。 5.2.1.3推拿法 运用推、拿、按、摩、揉、摇、牵、拍等手法,理筋活络。 5.2.1.4拔罐法 如肌肉粘连严重者可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或走罐疗法。 5.2.1.5铍针松解法 有明确的肌结节压痛点及皮神经卡压征者,是施行铍针疗法的适应症。 5.2.3药物疗法 5.2.3.1分证论治 5.2.3.1.1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行气,祛瘀通络。 方药: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可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2)腰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3)腰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竖脊肌走行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4)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邱贵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9年)进行诊断。(1)腰背部、臀部广泛疼痛,常因剧烈活动或寒冷诱发;并具引发放射区,即重压肌筋膜区皮下结节,除在该点有酸胀感外,还可在该点周围或距离稍远区域引发疼痛或肌紧张;(2)腰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部分患者有明确的疼痛扳机点;(3)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二)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腰部疼痛板滞,转侧不利,疼痛牵及臀部、大腿后侧,阴雨天气加重,伴恶寒怕冷。舌淡苔白,脉弦紧。2.湿热蕴结证:腰背部灼热疼痛,热天或雨天加重,得冷稍减或活动后减轻;或见发热、身重,口渴、不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3.气血凝滞证:晨起腰背部板硬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活动后减轻。舌暗苔少,脉涩。4.肝肾亏虚证:腰部隐痛,时轻时重,劳累后疼痛加剧,休息后缓解。舌淡苔少,脉细弱。二、治疗方法(一)外治法1.手法治疗(1)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由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施行揉按和扌衮法。点按肾俞、腰阳关、八髎和腰痛区阿是穴。双手拇指在激痛点上反复揉按,如果触及到筋结或筋束,可用捏拿、分筋、

弹拨、掐揉等手法松解,恢复其舒缩功能。术者以掌根或小鱼际肌着力,在患者腰骶部施行揉摸手法,从上而下,反复进行3~5次,使腰骶部感到微热。隔日1次,7次一疗程。(2)注意事项:急性期或体质较弱,或孕妇;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等,忌用或慎用手法。2.外用中药(1)中药熏蒸(熏洗):以中药热熏洗腰背部。推荐方药及用法如下:熏洗汤加减,透骨草、伸筋草、归尾、寻骨风、川断、海桐皮。根据辨证适当加减。上药加水1500ml浸泡1小时,文火煎开10分钟后备用。采用自动熏蒸床熏洗患处,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注意事项:重症高血压、心脏病、急慢性心功能不全者,重度贫血、动脉硬化症,心绞痛、精神病、青光眼等;饭前饭后半小时内、饥饿、过度疲劳;妇女妊娠及月经期;急性传染病;有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年龄过大或体质特别虚弱的人禁用中药熏蒸(熏洗)。(2)中药贴敷:根据病情需要,选用具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作用的中药膏外敷。3.穴位注射疗法用当归注射液或香丹注射液循经取穴或痛点注射。4.针灸治疗针刺阿是穴、肾俞、腰阳关、委中、昆仑等穴,亦可使用电针,或配合艾灸。5.拔罐疗法(1)操作方法:俯卧位,暴露拔罐部位,薄薄涂上凡士林油膏。用血管钳夹取95%乙醇棉球,点燃。左手持罐,罐口向下,右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血管钳,迅速伸入罐内绕一圈,立即抽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穴位上,如肾俞、腰阳关、八髎和腰痛区阿是穴等。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10~15分钟。起罐时,左手按住罐口皮肤,右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

肌筋膜炎怎么回事

肌筋膜炎怎么回事 肌筋膜炎又称纤维织炎,只能算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近年来已少有采用。纤维织炎是指有些腰痛病人在骶棘肌的表面或在髂嵴肌附着处有一些小结节,伴有疼痛及压痛,有时也可以在臀部发现。 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在腰肌劳损的腰背部酸痛症状缓解以后,应当积极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调整工作生活节奏,加强腰部的保健,防止腰部受到风寒、外伤、劳损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应当睡硬板床或者比较硬的席梦思床垫,避免睡行军床或者软的沙发,起床后要适当做一些腰部运动。否则,慢性腰肌劳损的症状可能非常容易反复发作。 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肌筋膜炎临床多表现为发病部位疼痛,多为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压感,有时可及皮下可触及变性的肌筋膜及纤维小结。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 疼痛呈持续性,可因感染、疲劳、受凉、受潮等因素而加重。查体见颈部肌紧张,压痛点常在棘突及棘突旁斜方肌、菱形肌等,压痛局限,不沿神经走行放散。该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 发生的原因还尚不明确,可能与受寒、创伤、免疫因素和血管炎症有关系。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

因素的影响时,可导致筋膜炎的发作,在平时要做到防止潮湿,寒冷受凉。 不要随意睡在潮湿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出汗及雨淋之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或擦干身体,居住的环境要干燥,也可用筋膜舒络平痛贴辅助,不要过于劳累,注意休息。

项背肌筋膜炎

项背肌筋膜炎的治疗 项背肌筋膜炎又称项背纤维织炎或肌肉风湿症,一般是指筋膜、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引起项背部疼痛、僵硬、运动受限及软弱无力等症状。常累及斜方肌、菱形肌和提肩胛肌等。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了,临床观察认为本病与轻微外伤、劳累及受寒等有关。项背部急性损伤后,使肌筋膜组织产生炎症、水肿、粘连、变性,以后逐渐纤维化,形成瘢痕,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本病。长期的慢性劳损,如伏案低头作业,使肌肉长时间过度紧张、痉挛,虽损伤轻微,病变部位小,但在肌肉筋膜组织中产生变性、肥厚,形成纤维小结而引起较广泛的疼痛。久卧湿地、贪凉或劳累后复感寒邪,寒凝血滞,使肌筋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不通,可导致项背肌筋膜炎发生,故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对天气变化较敏感。 【诊断】 1.临床症状:项背部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压感,向一侧或两侧背部与肩胛之间放射。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项背部活动受限。 2.检查:1项背部及肩胛内缘有广泛压痛,皮下可触及变性的肌筋膜及纤维小结,并可触及筋膜摩擦音。2项背部活动受限,尤以屈伸颈项为主。3一般无神经根性放射痛,故各种神经挤压试验均正常。4X线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偶可见项韧带钙化或项背

肌筋膜增厚,颈椎生理弧度轻度变直等。 【治疗】目的: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防止肌筋膜粘连形成。 【赵氏筋膜贴】治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 部位及取穴:项背及风池、风府、肩井、风门、肺俞、心俞、膈俞等。手法:一指禅推法、拿揉、掖法、点压、弹拨、叩击等。 操作: 1松解手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先用一指禅推法推颈项督脉及膀胱经,从上至下3~5遍,然后再拿揉项部肌筋2~3分钟,并配合颈项屈伸及旋转运动。 2解痉止痛法:接上式,先用拇指点压、按揉风府、风池、肩井、风门、肺俞、心俞等穴及痛点,以酸胀感为度,可解痉止痛。然后施拇指弹拨手法于肌痉挛处或痛点,每处弹拨3~5次,力达病所,可松解粘连,缓解肌痉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3理筋整复法:先活动颈椎,颈椎屈伸、左右侧屈及旋转等运动,使关节滑利。然后采用颈胸椎微调手法,如斜扳、侧扳及胸椎对抗扳法和旋转扳法,力度要求轻巧灵活,无任何不适感,从而达到理筋整复的目的。 4整理手法:掖揉项背部,重点在斜方肌和菱形肌,反复3~5遍,然后拿揉斜方肌,提拿肩井2~3分钟,最后用小鱼际或空拳拳眼轻轻叩击项背部,直擦督脉和膀胱经,结束治疗。 【预后】

腰肌筋膜炎治疗方法

腰肌筋膜炎治疗方法 腰肌筋膜炎的药物治疗: 膏药治疗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 异者,法耳”、“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由于膏药具有 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 等一系列优点。筋膜炎可以外贴膏药佛手.堂膏,其有效成分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 止痛,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效果,并通过药物的归经作用而调理机体 阴阳平衡,扶正固本、改善体质,从根本上、全方位针对筋膜炎病机特点而发挥疗效,从 而达到彻底治愈该病的目的。 手术治疗 一半以上的病人经休息症状即可得到缓解,热敷、按摩可消散结节,对疼痛结节的封 闭也相当有效,但腰肌的锻炼可能还是最重要的。少数症状顽固,久治不愈的病人需手术 治疗,手术时可发现在局部的筋膜上有裂隙,有脂肪从裂隙中疝出,这就是临床上所扪及 的结节。脂肪与周围组织包括筋膜及邻近的皮神经分支相粘连,这可能是疼痛的原因。手 术应切除结节,修补筋膜,分离粘连及切除皮神经。效果常良好,但由于常为多发性病变,手术只能解决一处的症状,故仍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筋膜炎,遵循其一贯以来分而治之的理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忽视 了人的整体性, 中医认为筋膜炎,在外是因感受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等,导致筋膜受损、瘀血凝滞、 肌肉痉挛、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在内则是因肾气亏损、肝失所养,内外交迫,从而 发病。筋膜.膏是治疗筋膜炎的最好治疗方法。中医内调外治之法,一方面能修复受损筋膜、清除淤血、解除肌肉痉挛,一方面滋补肾阴、调养机理、行气活血,攻补结合,故在 治疗筋膜炎上有标本兼治的功效。中医有云:“人之疾病,由内以外,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服药乃能驱之。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里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 慢性期治疗 慢性期病人的治疗以适当的休息,口服及外用消炎止痛药物以及肌松镇静药物,使用 活血化淤的中药、适当的肌肉放松按摩为主。

肩背肌筋膜炎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肩背肌筋膜炎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7-10-30T14:21:43.01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作者:刘依伟 [导读] 肩背部肌筋膜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又名筋痹、周痹等。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肩背部肌筋膜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又名筋痹、周痹等。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具有患部僵硬、酸痛、肿胀、重着、麻木等特点。症状时轻时重,迁延难愈,随着电脑和空调的普及,肩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也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针灸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关键词:肩背肌筋膜炎;中医;针灸 针灸疗法是经济、便捷、起效快且无副作用的一种疗法,在肩背部肌筋膜炎的治疗中,针灸亦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1.1针刺:刘枫林[1]等选择针刺四关穴和足三里穴的疗法来治疗肌筋膜炎,与口服布洛芬药物相比,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针刺“开穴”时,可以起到促进“气至病所”的作用,即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获得针感。根据这一理论,任氏[2]对纤维织炎疾病的治疗采用针刺“开穴”为主的穴位的方法,疗效显著。路阳[3]等应用电针刺激督脉穴的疗法治疗肌筋膜炎,效果较理想。奚向东[4]应用痛点“蜻蜓点水”的毫针剌法加电针的疗法来治疗肌筋膜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刘玉峰[5]等应用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疗效良好。彭晓燕[6]等应用温针灸结合平衡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效果较理想。卓廉佳、王琦[7]用针灸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炎,总有效率为93.3%。 1.2艾灸: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疗效。动力灸是在传统的太乙神针的基础上创新发明,将药物、手法治疗和艾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经临床观察[8],应用动力灸法治疗筋膜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经临床观察[9],应用热敏灸治疗肌筋膜炎时有效率可达86.9%。灸结合疗法在临床中比较常用。应用针刺加隔药棉灸法[10]和透刺滞针艾灸法[11]来治疗肌筋膜炎时,效果均较为明显。 1.3穴位注射:属于中、西医结合的一种疗法。何莉平[12]采用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背肌筋膜炎时,经统计总有效率可达93%。陈海林等[13]应用穴位注射配合频谱疗法和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疗法对肩背肌筋膜炎的患者治疗,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5.3%和74.4%。孙玉燕[14]用臭氧穴位注射治疗肌筋膜炎,疗效显著。 1.4小针刀:以古代纔针为基础,结合现代手术刀发展而成的。周建新[15]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以小针刀疗法对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有效率可达96.2%。葛绍清[16]等应用针刀综合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痛综合征,总有效率为96.2%。甘子义等[17]应用0.4mm微针刀配合中药导入治疗,有效率达 96.67%。 1.5刮痧:刮痧具有疏通经络、排毒祛瘀等作用。王乐琴[18]对无统计学差异的两组患者分别应用刮痧加电针和常规针刺进行治疗,刮痧加电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石洋、黄美洲等[19]应用经络刮痧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肌筋膜炎,效果良好。杨雨果[20]用刮痧结合药物内服治疗肌筋膜炎,总有效率94.12%. 1.6拔罐疗法:石现等[21]应用刺血拔罐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时,治疗组采用刺血拔罐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剌同时给予TDP局部照射疗法进行治疗。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 2.5%和72.7%。 总之,肩背部肌筋膜炎发病人群范围逐渐扩大,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在治疗上,针灸治疗具有针刺、艾灸、穴位注射、小针刀、刮痧、拔罐等多种疗法,效果较理想。 参考文献: [1]刘枫林,陈玲琳,李兰芬.针刺四关、足三里穴治疗肌筋膜炎[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657. [2]任天明.针刺“开穴”为主治疗纤维织炎51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9,11(1):2. [3]路阳,胡卡明.电针刺激督脉穴为主治疗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8(13):18-20. [4]奚向东.痛点“蜻蜓点水”加电针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08,27(5):31. [5]刘玉峰,孙谊,崔华秀等.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肩背肌筋膜炎57例[J].山西中医.2016,7(32):36-38. [6]彭晓燕,张锦玉,吴家民等.温针灸结合平衡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 (9 ):21-24 [7]卓廉佳,王琦.针灸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炎30例[J].中医药导报.2013,19(1):68-69 [8]杨海文,赵忠扬.动力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6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23(6):34-35. [9]邓玉玲.热敏灸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20):152. [10]秦曦,董勇.针刺加隔药棉灸治疗纤维织炎21例[J].中国针灸.2007,27(4):266. [11]姜波.透刺滞针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126. [12]何莉平.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背肌筋膜炎58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2):48. [13]陈海林.穴位注射配合频谱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15-17. [14]孙玉燕.臭氧穴位注射治疗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3(24 ):484,488. [15]周建新.小针刀治疗软组织损伤79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5):316-317. [16]葛绍清,陈旭辉.应用针刀综合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痛综合征[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8 ):1504-1506. [17]甘子义,王志峰,孙秋颖.中医微针刀松解术配合中药导入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观察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0:101-102. [18]王乐琴.刮疼与温针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7):478-480. [19]石洋,黄美洲,罗海军.经络刮痧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颈肩肌筋膜炎30例观察 [J].国医论坛,2016,1(31):31-32. [20]杨雨果,刮痧结合药物内服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0):31-32 [21]石现.刺血拔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J].中国临床康复.2004,8(5):919. 作者简介:刘依伟(1991-),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市人,研究生在读,单位:贵阳中医学院,研究方向:苗医药理论及临床研究。

跖筋膜炎怎么治疗

跖筋膜炎怎么冶疗 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型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型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型或慢型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由于在急型期没有得到彻底的冶疗而转入慢型;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型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证状。病因机理是由于筋血不活毛细血管及微循环不畅所致。 常见原因: 常发生于长期站立或行走工作的中老年人,是长期、慢型、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足跟筋膜病变。在跟骨下方筋膜附着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跟骨侧位X线片上可显示有跟骨骨刺形成。但跟骨下骨刺并不是足跟痛的直接原因。临床研究证明,跟骨骨刺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而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 冶疗方法: 1、中药冶疗是冶疗肌筋膜炎人的一种方法,这种冶疗方法主要是采取以膏药冶疗为主,外拥古续宁堂筋膜帖,可以通过皮肤,渗入肌肉及组织,有助于缓解证状。 2、还可以采取手术冶疗的方法来对肌筋膜炎人进行冶疗,手术冶疗是对于久治不愈和其他冶疗没有效果的人进行的,针对的也是多

发型病变的人。 3、物理冶疗也是冶疗人常用的冶疗手段,物理冶疗主要是采取手法冶疗,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按摩手法来进行冶疗,比较常用的手法有衮法、掌揉法、膊运法和按压法。 注意事项: 1、让脚休息一下。缓解足底筋膜炎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限制你花在脚上的时间。你在脚上施加的压力越少,你的脚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愈合。 2、做简单的拉伸。一整天都要时不时地伸展你的脚趾和小腿以防止硬化。通过放松韧带,你可以加强足弓部的肌肉,并可以减轻疼痛。 3、在脚后跟处敷冰块。这样做可以帮助减轻炎证状况,缓解由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或者你可以把一个高尔夫球或一个装满水的瓶子放在冰箱里,在其冻结成冰后用它来按摩你的脚底。按摩时切记一定要彻底按摩足弓内部以减轻炎证状况,缓解由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 4、如果疼痛增加请避免使用加热垫。不可否认有些人可以通过使用加热垫缓解疼痛,但是,热也有可能引起炎症从而使证状恶化。我们不建议居家使用加热垫或热敷的方式冶疗足底筋膜炎,务必注意。 5、使用夜间固定夹。夜间固定夹可在脚踝处固定出完美的90度角,从而保证脚趾保持向上伸展的状态以伸展足弓。这可以防止在夜

胸背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胸背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相信大家对于胸背肌筋膜炎这样的疾病肯定不会太过于熟 悉吧,毕竟胸背肌筋膜炎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我们周边很少有人会患上胸背肌筋膜炎,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胸背肌筋膜炎的维护性很大,导致胸背肌筋膜炎的原因有多种,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种疾病,那么我们到底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用来对付胸背肌筋膜炎呢?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胸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筋膜炎从病理而言,属于慢性伤筋范围,乌.金. 膏以运行局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为主,《灵枢·本脏》曰:“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所握,指受血而能摄。” 理筋本症主要是理筋,临床常用以下方法。 (1)胸背膏摩药烫,如肌肉粘连严重结合拔罐疗法。

(2)针刺:痛点阿是穴、附分、肺愈、膏肓、厥阴俞、天宗等穴,或加电针。 (3)推拿理筋或配合膏药外贴,如回阳玉龙膏等。 2.练功疗法 参照“以宗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第五式左右开弓式、第六式双胛合拢式、第七式抱肩转胸式、第八式抱背转胸式、第九式摸膝转胸式、第十式挺胸后伸式。 中医解析 中医有云:“人之疾病,由内以外,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服药乃能驱之。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里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外敷传统黑膏药,比方说赵氏筋膜贴,使用前需先清洗患处并擦干,以生姜擦拭皮肤后,将膏药直接贴敷于筋膜炎患处部位即可,方便简单,效果不错。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到的疾病,那就

是胸背肌筋膜炎,我们知道胸背肌筋膜炎的危害面比较广,所以大家还是要做好对于胸背肌筋膜炎的预防工作,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胸背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相信大家都掌握了吧。

腰背肌筋膜炎

疾病名称:腰背肌筋膜炎 别名:腰背肌纤维织炎 简介: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身体富有白色纤维组织,如筋膜、肌膜、韧带、肌腱、腱鞘、骨膜及皮下组织等的一种非特异性变化。是一种临床常见,而又常被忽略或误诊的痛症。 发病机理: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是最多见的原因之一,湿冷可使腰背部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织炎,慢性劳损为另一重要发病因素,腰背部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稍神经出现疼痛。其它如病毒感染、风湿症的肌肉变态反应等都是诱因。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弥漫性钝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更为明显。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疼痛特点是:晨起痛,日间轻,傍晚复重,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病程长,且因劳累及气候变化而发作。查体时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触摸此点可引起疼痛和放射。有时可触到肌筋膜内有结节状物,此结节称为筋膜脂肪疝。 诊断: 1、局部疼痛、发凉、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2、疼痛常于清晨发作,活动、热敷后减轻或消失。 3、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 4、用普鲁卡因痛点注射后疼痛消失。 辅助检查: X线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抗“O”或血沉正常或稍高。 治疗: 传统方法 1、一般治疗:解除病因,注意保暖,局部热敷,防止受凉。急性期注意休息。 2、药物治疗:消炎镇痛药(如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应严格控制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E及B1对原发性肌筋膜炎有一定疗效),中药等。 3、封闭疗法:2%普鲁卞因4-15ml,加强的松龙25mg,疼点封闭。每周1次,3 -5次为一疗程。可连续3-4个疗程,绝大多数病例均可治愈。

浅谈Z型拨针刀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心得

浅谈Z型拨针刀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心得 从项背部肌筋膜炎的病理机制、临床诊断思路,Z型拨针刀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的作用原理、临床实践技巧等方面探讨该病的临床心得,为临床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Abstract: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values about treating the Nape myofascitis by discussing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n the fronts of pathological mechanism,diagnostic approach,the mechanism of action that the Z type needle knife treats the disease ,and the clinical practice skills. Key words:Nape myofascitis;Z type needle knife;Clinical experience 项背部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其又名纤维织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常由项背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慢性损伤、劳损而引起,在受到外感、外伤、疲劳、姿势不良等不良因素刺激时诱发或加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持续或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和(或)酸软无力的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临床上主要以中医针灸、推拿等疗法治疗该病,常可取得一定疗效,但其缺点也较突出,如疗程长、费用高等。而Z型拨针刀作为一种安全、简便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其临床推广的价值。现笔者就通过对多名项背部肌筋膜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体会,从项背部肌筋膜炎的病理机制、临床诊断思路,Z型拨针刀治疗该病的作用原理、操作技巧等方面分享临床心得。 1项背部肌筋膜炎的病理机制 项背部肌筋膜炎属于中医“寒痹”、“着痹”的范畴,中医认为血虚不能荣筋,复感风寒湿邪凝滞经络,或因过度劳伤致血虚气滞是其病机,即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痛则不松,松则不痛”。现代医学认为,肌筋膜的反复损伤可致其水肿,炎性渗出,使肌筋膜室内压力增高,神经血管受到牵拉及卡压,导致局部缺血缺氧,联合局部的炎性刺激,产生疼痛或感觉异常。而疼痛又可刺激肌肉痉挛,血管收缩,使筋膜室内压力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肌筋膜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可使其渐失去弹性,导致纤维组织痉挛及反应性增生,形成条索及结节。 2项背部肌筋膜炎的诊断思路 2.1明确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诊断。①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②多发于老年人,好发于两肩胛之间,尤以体力劳动者多见;③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④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骶棘肌走行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腰背功能活动大多正常;⑤CT或MRI检查排除椎间隙狭窄、重度骨质增生、明显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及椎管狭窄等。

筋膜炎应该怎么治疗

筋膜炎应该怎么治疗 筋膜炎有什么症状: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筋膜炎临床多表现为发病部位疼痛,多为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压感,有时可及皮下可触及变性的肌筋膜及纤维小结。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紧张、痉挛,活动受限。 筋膜炎怎么治疗好: 1、西药治疗:如疼痛时服一些解热镇痛的药比如布洛芬,麻木者选用B族维生素类药物。 2、按摩与牵引。可以起到缓解作用,不能作为根治手段。 3、针灸疗法:针灸可通经活血并有止痛作用,但对筋膜炎来说,针灸只能起辅助作用。 4、中医方法:中医中药外敷从病理上治疗筋膜炎。可用古顺敷堂筋膜贴,萄保有,多用温水泡脚多休息。 5、平时做好护理,讲究饮食质量,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物 6、多晒太阳,忌辛辣油腻食物,应多食蔬菜、水果和含粗纤维的食物。常食坚果,注意营养的补充。 筋膜炎如何预防: 注意保暖,多休息,平时做好护理,讲究饮食质量,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可选择鲜鱼、牛奶、动物肝肾、黑芝麻、鸡蛋、豆腐等。注意保养身体,忌酒忌辣,多喝热水。可以使身体仰卧在床上。同时,不需要枕头,直接用双手放在背后,缓慢地用力抬头挺胸。回使得头部和胸部逐渐离开床体。在使用此方式时,应该注意,膝关节要伸直,两腿应该远离床边,坚持一会儿。然后放松肌肉,俯卧在床上,休息3秒,再重复进行锻炼。此外,患者可以仰卧在床上,膝盖弯曲,同时,双肘和背部顶在床上,腹部和臀部往上抬高,保持这答个姿势几秒钟,反复进行训练。

刮痧及温针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刮痧及温针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刮痧与温针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于2009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刮痧与温针灸联合治疗的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针灸进行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达到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治疗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2]。 1.2 诊断依据。根据我国中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患者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外感风寒、劳损的病史;发病人群多为老年人,发病位置为两肩胛之间,体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肌肉僵硬发板、背部酸痛、有沉重感,疼痛与天气因素有关;背部压痛广泛,肌肉僵硬,脊肌有条索状改变。 1.3 治疗方式。 1.3.1 观察组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刮痧与温针灸联合治疗的方式,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刮痧: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暴露患处皮肤,消毒患

处皮肤与刮痧板,将刮痧油均匀涂抹于患者患处,刮痧板与皮肤呈45°角,沿背部双肩胛骨区域进行从内至外、从上至下的操作,在刮痧过程中用力要适中、均匀,对于条索状物与压痛点要进行多刮、重刮,尽量拉长刮拭面。刺激要注意患者耐受度,将刮拭深入至深层组织。刮痧时间为隔天一次,每次治疗约20min,与针灸同时治疗时,先进行刮痧,再实施针灸[1]。 针灸:选择患者背部两侧肩胛骨内侧缘压痛点与条索状结节为针刺重点,选择肺俞、风门、曲垣、秉风、局部压痛点为针刺点。要求患者采取俯卧位,进行常规消毒,使用40mm的毫针,刺入压痛点与穴位,针刺得气后,选择4到5穴进行温针灸,在针柄上插入艾柱,点燃,让其自然燃烧,燃烧完成后清除灰烬,在实施温针灸时在针下放置硬纸片,防止对患者造成烫伤,留针时间为30min,每天1次,十次一疗程。 1.3.2 对照组治疗方式。对于对照组40例患者,取与观察组相同穴位,患者采取俯卧位,进行常规消毒,取40mm 毫针刺入穴位中,进针手法得气后,留针时间保持30min,每天1次,十次一疗程。 1.4 疗效评定方式。疗效评定参照我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好转、无效三种。治愈即背部疼痛感消失,无复发情况,活

3.很重要 背肌筋膜炎

背肌筋膜炎 【概述】 背肌筋膜炎是 指背部肌肉筋膜的急慢性损伤或感受风寒湿邪等原因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 【相关解剖】 背阔肌位于背下部及胸后外侧的皮下,起于下6个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髂嵴后部,肌束斜向外上方,止于肱骨小结节.收缩时使肱骨内收内旋和后伸,上肢上举被固定时,能上提躯干.菱形肌位于斜方肌的深层,为菱形的扁肌,起自下2个颈椎及上4个胸椎的棘突,肌束斜向外下方,止于肩胛骨脊柱缘的下半部.菱形肌收缩能使肩胛骨脊柱靠拢,并使其略向上内方.斜方肌位于项部及背上部的皮下,起于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的棘突和棘上韧带,向外侧延伸,止于锁骨的肩峰端及肩胛骨的肩峰,肩胛冈.斜方肌收缩,能牵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一侧收缩可使头屈向同侧,两侧同时收缩时,可使头后仰.以上数肌均有筋膜覆盖,连成一个整体,形成背肌筋膜. 【病因病理】 由于身体的姿势不良,使得背部肌肉,筋膜处于伸展状态,长时间反复处于这种状态,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减慢,出现疲劳,产生炎症.背部软组织的急性损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加之风寒湿邪侵袭,以及背部软组织的反复损伤,产生纤维性病变而肥厚,肥厚的组织又刺激周围的其它软组织,出现恶性循环,产生疼痛不适. 中医学认为,背肌筋膜炎属于"背部伤筋","痹证"范畴,是由于长期劳损或贪凉卧地,复感外邪,使血滞经脉,经脉痹阻背部而出现疼痛不适.<<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 【临床表现】 背部酸痛不适,发凉,有沉重或背物感,上肢活动时,可引起疼痛,并可引起颈部感应痛.部分患者可有胸闷及呼吸不畅,早晨起床时症状较重,稍活动后症状减轻,劳累,受凉后症状又加重,阴雨天或天气变化时症状亦加重. 【体征及检查】

肌筋膜炎怎么自我治疗

肌筋膜炎怎么自我治疗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肌筋膜炎怎么自我冶疗肌筋膜炎是因为寒冷,潮湿、慢形劳损使得肌筋膜和肌组织出现水肿和渗出。颈、肩和背部等软组在活动中受到伤害,而出现无菌形的炎症。气候寒冷潮湿和身体过度疲劳等都会引发肌筋膜炎。 原因 是最多见的原因之一,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形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稍神经出现疼痛。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为另一重要发病因素,湿冷可使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织炎。慢形感染、精神忧郁、睡眠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也经常并发肌筋膜炎。常见如下几个诱发因素: 1、部分人有程度不等的外伤史。肌肉、筋膜受损伤后,未及时冶疗或冶疗不彻底,留下隐患,迁延日久而致病。 2、不少人虽没有明显急形外伤史,但因长时间坐班少活动;或因工作姿势不良,长期处于单一的特定姿势;或因工作紧张,持续形负重,过度劳累等,迁延日久而致病。 3、感受风寒湿邪,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迁延日久而致病。 4、人体弱,免疫功能不强;或是腰骶椎先天变异(畸形);或是脊柱退行形疾病(骨质增生)诱发。

冶疗方法 一般冶疗:一般冶疗包括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消除病因,注意保暖,可以采用局部热敷,防止受凉,急形期发作的时候需要积极的休息。 药物冶疗:可以使用一些消炎镇痛的药物,比如芬必得、布洛芬、消炎痛等,但是需要严格的限制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也可以使用维生素激素类的药物,比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b1对于原发形的筋膜炎具有非常不错的疗效,中药马泰苏也对于冶疗筋膜炎有不错的疗效。 中医疗法:是冶疗肌筋膜炎人的一种方法,这种冶疗方法主要是采取以膏药冶疗为主,借助古续宁堂筋膜帖,可以通过皮肤,渗入肌肉及组织,有助于缓解正装。 物理疗法:可以采取各种理疗以及按摩进行冶疗。 手术冶疗:手术冶疗一直是冶疗筋膜炎的一种常规的冶疗方法,但是手术冶疗对人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通过其他冶疗方法可以治愈的话,不建议采用此法。 注意事项 ①人尽量避免外伤,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日常运动时要注意做好准备工作。 ②不要长时间居住在潮湿和寒冷的环境中,这会加重肌肉筋膜炎的发病。 ③适当进行肌肉锻炼,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预防腰背肌肉的损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