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乡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乡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乡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乡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乡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所面临的问题与计策

冯哲

中国农村经济进展面临的问题与计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在通过20世纪80年代前提的高速增长之后,其进展速度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明显减缓。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国家各项重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的

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农村进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依旧存在。通过我们对农村经济中

各个领域的如:现代农业进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地矛盾,农业技术创新,农民素养等问题的

分析研究,并深入摸索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计策。展望以后,中国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

进展势头。

关键词:经济形势;解决策略;进展前景

当前,中国有12.6亿人口,其中农村人口9.3亿人,要了解中国国情,研究经济进展,不了解农村明显是不行的。今天我要紧谈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的一些进展形势;第二个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进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第三个问题是今后农业、农村如何进展,应该采取那些政策。

一、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

1、粮食生产形势好。

2007年,中国粮食生产克服了气象灾难频繁和病虫害偏重发生等多发面困难,在总产量较高的基础上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其中,夏粮、早稻、秋粮都实现增长。这是历史上第四个粮食高产年,也是1985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四年增产,四年累计增长粮食6685万吨,完全扭转了2004年往常粮食生产连续下滑的局面。

在粮食增产的同时,一方面,农业生产结构更趋合理,初步走出了“粮上经下”或“经上粮下”的怪圈。多数经济作物的总产、单产、效益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棉花产量首次突破700万吨,比上年增产27万吨以上,增长40%以上;蔬菜总产量达到59900万吨,比上年增产1544万吨,增长2.6%,糖料、水果等产量也创历史最好水平。另一方面,农产品的优质率进一步提高。2007年,四大粮食品种综合优质率达到61.3%,比2003年提高19.8个百分点。2007年,畜牧业生产克服了成本上涨、周期波动、动物疫病等阻碍,总体保持增长。全年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8130万吨、3030万吨、365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2.9%、10.5%。水产品产量达到5480万吨,比上年增长3.5%。

2007年,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机装备总量连续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6亿千瓦,比上年增长4.6%。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机耕、机播、机收总面积达到24.3亿亩,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达到40.7%,比

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随着中国工业化,都市化程度提高以及国际产业转移,上世纪90年代后期显现的农产品“供求差不多平稳,丰年有余“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深刻的变化。

2、农产品贸易连续增长,但逆差增加。

2007年,中国农产品进口双增长,进口增幅大于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迅速扩大。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781.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0%。其中,出口额为370.1亿美元,同比增长17.8%;进口额为410.9亿美元,同比增长28.1%;贸易逆差为40.8亿美元,同比增长4倍。

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2007年,中国出口的农产品要紧是谷物,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而且这些产品出口都呈增长的姿势;进口的农产品要紧是食用油籽和食用植物油,棉花,食糖,畜产品,水产品,而且除棉花和食糖外,其他农产品进口呈曾长的姿势。具体来讲,2007年,中国出口谷物991.2万吨,同比增长62.5%,其中要紧是玉米产品内和小麦产品;进口谷物1557万吨,同比下降56.7%,其中要紧是大麦产品;谷物净出口为835.4万吨,同比增长9.0%。食用植物油进口为839.7万吨,同比增长25.0%。棉花和食糖进口分别为261.5万吨个119.3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1.3%和12.6%。蔬菜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817.3万吨和62.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4.5%。水果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477.3万吨和37.5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和51.4%,而进口量为134.7万吨,同比增长7.0%。畜产品出口额为40.5亿美元,同比增长8.7%;进口额为64.7亿美元,同比增长42.2%;贸易逆差为24.2亿美元,同比增长1.9倍。水产品出口额为97.4亿美元,同比增长4.1%;进口额为47.2亿美元,同比增长9.7%;贸易顺差为50.2亿美元,同比下降0.7%。

从进口地区结构看,2007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居前五大市场是日本,欧盟27国,美国,东盟和韩国,农产品进口前五大市场是美国,东盟,巴西,阿根廷和欧盟27过。农产品出口额居前三位的省份依次是山东,广东和辽宁,农产品进口额居前三位的省份依次是江苏,广东和山东。

3、乡镇企业平稳进展,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增加,但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减慢。

2007年,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68000亿元,比2006年增长14.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000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利润总额17000亿元,同比增长14.6%;上缴税金7200亿元,同比增长14.7%;完成出口交货值30200亿元,同比增长18.9%,增幅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全年乡镇企业运行平稳,月度之间增长率没有明显起伏,同时反映经济效益的利润,税金等指标的增长幅度始终高于生产性指标。从结构来看,乡镇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乡镇企业增加值70.4%,同时二者的增长速度差不多一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乡镇企业的带动作用显著,其增长速度高于乡镇企业平均增长速度;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的31.5%,同时其增长高于乡镇乡镇企业平均增长速度,农产品加工业差不多成为乡镇工业的要紧行业和重要增长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乡镇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2.2%,比上年

略有提高,同时其增长速度略高于乡镇企业平均增长速度。2007年年底,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突破1.5亿人。

4、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旧呈扩大的趋势。

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年加快2.1个百分点。2007年农民收入增长的特点是:①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明显增加,②工资性收入连续保持较快增长,③家庭经营第二,第三产业收入保持平稳增长,④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连续增加。然而,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达到13786元,同比增长12.2%,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达到3.33:1,比上年略有扩大。与此同时,农民消费也连续增长,但都市消费品销售额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仍大大高于农村,而二者增速的差距比上年连续缩小。

二、中国农村经济进展进程中的问题探析

中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从世界各国农业进展的体会来看,传统农业要过度到现代农业,第一必须将农业的生产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其次是要减少农业人口,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和大型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而中国目前要完成这一转变必定面临着重要困难。

1、资源稀缺,人地矛盾突出,严峻制约了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经济进展。

土地资源的富裕与稀缺、人均耕地的多寡是决定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实现难易程度的关键。新中国建立以来,全国耕地面积仅1957年前有所增长,以后便逐年下降。能够想象在耕地资源稀缺,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形下,农业现代化就专门难实现的.

2、比较利益偏低对农业经济的进展生产不良阻碍。

在发达国家,专门是北欧国家,农民是富裕的象征,而在中国,农民是最大的弱势群体。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长期以来他们为社会经济的进展做出了庞大的奉献,成为中国工业化和原始积存的奉献者,而自身的利益却得不到保证,使农业成为一种经济利益专门低的产业。农产品的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动不和谐,工农业商品比价不合理,使农业的投入成本高,产出效率低,从而抑制农民收入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有所缩小,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负担也大大减轻,农业体会也显现了较快的增长势头。然而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其要紧缘故在于农产品定价偏低,而销往农村的工业品价格却不断上涨,使一度缩小了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又重新扩大。工农业比较利益的差异,造成大量农业生产要素通过各种途径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其中包括金融、财政及市场途径,使农业本身要素投入严峻不足。这种现象严峻制约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削弱了农业的积存能力,农业进展受到限制。

3、科技进步难以满足农业进展的现实需求。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农业领域的技术进步是通过凝聚着技术的现代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来实现的。现代农业科技进步包括三个环节:研究、推广和应用。然而到目前为止,总整体来讲,中国农业技术落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全然的改变。例如在农业机械化方面,1997‐1999年,每百公顷可耕地拥有的拖拉机数量,中国为60台(从多到少排列,中国排在85位),甚至还没有达到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因为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70台。农业进展的现实说明:目前的农业科技依旧落后于实际需要,要紧表现为:①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落后于农业科学研究,许多农业科研成果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②农业科技人员少,组织机构不健全。目前,全国有1/3的乡镇、3/4的村尚未建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③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活动经费少,阻碍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固性。

4、文化素养偏低使农村经济专门难连续健康地进展。

建国后,党和政府专门重视国民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专门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和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大提高了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但近年来随着同意教育成本的提高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宽敞农村有所抬头。农民的小孩考学难、上学难、找工作更难的现象专门普遍。有许多农村的小孩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成为当前农村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这就意味着农民工的下一代专门可能还会成为农民工。农村教育显现危机,农村劳动力的素养难以提高的现实应当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据统计,中国的文盲、半文盲要紧分布在农村,农村劳动力素养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流失严峻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农村教育质量低下,教育结构不能完全适合农村进展的需要。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子女手教育的成本的提高不同步,教育费用在农民消费支出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农民对子女受教育后的预期收益缺乏信心,这些直截了当阻碍了子女素养的提高。如此的农民素养和农村智力结构,专门难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转变和国家工业化进展的要求。

三、转变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策略探讨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的进展时期,农业和农村则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度、农村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度的转型时期。然而,转型中的农业和农村的可连续进展面临着严肃的考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同意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明显难以应对。要是农村经济得到快速、连续进展,必须改变传统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走现代农业之路。

1、培养和拓展新产业,进展特色经济

所谓培养和拓展新产业确实是第一使农业升级,由原先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

变,提升产业档次,开发产业功能,构建集生产、经济、生态、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培养和拓展新产业,进展特色经济:①从提升农业经济功能来看,强化农业经济功能是现代农业功能开拓的基础。其不仅仅是满足农产品产量增加,而应该和农产品品质提升有机结合,着力提高农业质量,要把“高产、优质、高效、绿色”作为我国农业功能开发的目标。②大力进展文化休闲农业。当前都市郊区农家乐的繁荣,说明文化休闲农业进展具有宽敞空间。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因势利导,只的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扶持文化休闲农业的进展,对投资于休闲农业进展的投资这要给予税收、信贷、土地、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优待政策。文化休闲农业的进展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强都市郊区与远郊区的合作,实现近郊和农村的统筹和谐进展。③积极进展能源农业,开发农业的能源功能。进展能源农业,能够实现能源、农业、生态的多赢。当前我国对农业的能源功能开发重视不够,农作物秸秆等能源农产品及其加工副产品没有充分利用,绝大部分被农户直截了当燃烧或抛弃白费。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农业进展,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和能源农业进展规划,支持能源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推进农村特色经济的进展,既有利于推动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全国产业布局,既有利于增强农村地区自我进展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全国区域和谐进展的效益和效率。培养和拓展新产业、进展特色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任务。

2、大力进展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租金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力量。仅仅在2005年,乡镇企业增长值就已突破4.6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2万亿元,上缴国家税金4200亿元。乡镇企业的就业职工超过了1.4亿人,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工资性收入1100元。而乡镇企业大多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进展目前还显得相当落后,差距甚大。中西部乡镇企业应依照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借鉴发达乡镇企业体会,一是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使乡镇企业焕发新的活力;二是调整乡镇企业布局,通过市场调剂和政府引导,把分散在乡村的乡镇企业逐步转变为向产业集中区和小城镇集聚,改变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格局;三是要不断完善乡镇企业的政策环境,推广进展乡镇企业中好的体会和形式,包括:①村企合作互动型。“村企互动”使企业与村之间变成了紧密的利益联接关系,每个农民差不多上企业的股东,为企业制造有利的成长空间,同时也为反哺农业打下群众基础。②龙头企业带动型。要紧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使周围农民围绕企业要求进行标准化农业生产,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③企业直截了当回报型。确实是乡镇企业在自身进展壮大以后,直截了当反哺农村、回报农民,在周边农村投资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使农民直截了当受益。④人力吸纳服务型。通过进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不仅直截了当增加了农户农业以外的收入,而且通过加强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培养了一代新型农民。⑤村企合一型。一些

地点依照本地的实际,保留了村级集体经济模式,实行村企合一,形成了企业、集体有序和谐的进展环境。

3、强化设施装备支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通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农业的物质装备条件已有专门大改善,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较差,农业抗灾能力不强,目前每年的灾难缺失达千亿元。先进的物质装备和良好的设施条件,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2006年,我国农业机耕、机播、机收的总面积达到1.55亿公顷,全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有效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力。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专门大差距,应强化农业设施装备支撑。在具体操作上,应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畴,扩大爱护性耕地实施范畴,为农民提供更加便利、有效的信息服务。大力推动农业信息科技创新,有助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和改造农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必须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的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确定后在做出生产的最优决策,才能改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改变农业生产、贸易方式、改变生产者思维方式。农业信息服务的内容不仅仅是农业生产信息、农业技术信息,还包括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农民生活、农村文化、农村环境以及农村政务信息等。现代农业必须依靠农业信息技术创新,突出目标性、效用性、带动性和广泛性。借助于信息技术与方法,能够突破传统障碍,建立起满足现代生活和社会经济进展对产品需求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利用市场信息适时调整生产结构,能够达到抵御市场风险、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从而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此外,需要依照我国农业现状尽快开发生产治理决策、农村有用技术的模拟应用系统、村镇经济进展决策支持系统、农村资源治理系统、农村环境监控分析系统等有用系统。

4、造就大批新型农民

长方式转型需要现代农业的人才支撑。我国大量的人口在农村,多数直截了当从事农业生产,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思维,形成了点多线长的农产品生产格局,农民一家一户劳作,组织化程度低,生产不能对接市场,农产品生产存在盲目性。农产品加工企业职员多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而来,文化技术素养不高,生产效率低。在我国农业市场化、商品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进程中,农户的构成已显现大量小规模兼业农户与少数专业农户并存的局面。各类专业种植户、养殖户、营销户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他们从事完全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化生产,是我国进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只有不断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养,把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民早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的主体作用。而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只有七年左右,西部某些地区甚至不到四年。总体情形看,农村人口的现状是同农村基础公共服务的长期缺失直截了当相关的。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明白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国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人力资本保证。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就需要加大对农民的教育或人力资本投资,包括

农村义务教育、技术教育和科技培训等方面的投资。

5、着力健全农业经营制度

农村经营制度是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基石。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必须毫不坚决地坚持,总体框架和合理内核不能变。但要与时俱进地给予新的含义。“统”不应局限于原先的“统”;“分”也不应局限于原先的“分”。“统”应更多地表现为社会化服务,表现为农民自愿基础上的合作;“分”越来越多的是土地流转和规模扩大后的专业农户经营,尽总总管连续包地,但却不再户户种田。新的“分”和新的“统”构成新的双层经营体制。塑造这种新的双层经营体制,要从促进新的“分”与新的“统”方面努力。促进新的“分”,确实是要注意培养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专业农户。注重新的“统”,确实是要倡导产业化经营和进展专业合作社。应当引导龙头企业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合机制,通过产权纽带实现初级产品生产环节的资源整合,扩大初级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使龙头企业在新的“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合作制是一种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合作社在实现新的“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应通过降低交易费用、增加组织化收益、提高对农民的吸引力,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展,最终从全然上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四、2008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展望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是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公布的第五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其主题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就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证要紧农产品差不多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差不多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差不多公共服务水平,稳固和完善农村差不多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改革,扎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既保持了近年来之有效的农村政策的稳固性和连续性,又突出了农业和农村进展中的薄弱环节,是2008年以至以后专门长时刻内农村进展的指导性文件。2008年"一号文件"强调巩固.完善。和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明确指出,200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明显要高于上年。2008年,国家将连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将适当的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2008年国家出台的促进生猪、油料作物、奶业进展的政策将产生积极的成效。因此,2008年,中国农村进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

2008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进展势头,对农产品需求旺盛,2007年较高的农产品价位对2008年农业生产形成较强的刺激。从供应情形看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能够满足2008年农业生产的需要,但仍会坚持在较高的价位上。据农业部调查,2007年秋冬种粮面积连续保持稳固,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比近10年来中等偏上水平;秋冬种油菜面积复原增加。这些都为2008年夏粮获得好收成和复原进展油料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农业生产也会受到不利气象条件的阻碍,专门是洪涝和2008

年1月中下旬到2月上旬南方部分地区遭受的风雪冰冻灾难,后者差不多给油菜生产造成缺失.此外,还需要提防动物疫病可能给养殖业带来的阻碍.从世界经济形势看。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放缓,但资源性产品仍坚持在较高价位,农产品价格也将连续高位运行。

综合以上因素,估量2008年中国农村经济将保持良好的进展势头。粮食产量将略有增加。棉花产量将与上年持平或略有增加,油料将增产,专门是大豆将复原性增产。蔬菜,水果将保持增长。然而,农产品价格依旧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上涨幅度有望小于上年。农产品贸易将连续保持增长,其中,谷物出口受到限制,棉花和大豆进口仍将比上年有所增加,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人数将连续增长,但增长人数小于上年,而农民工资水平提高,乡镇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将连续增加。2008,各项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取得新进展。

参考文献:

[1] 蒲林昌.农业现代化研究(第29卷第一期)[M].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77-P80,16-20.

[2] 陈劲松.中国农村经济(第二期)[M].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出版,2008:4-.10

[3] 张晓山.进展现代农业要创建现代产业体系[N].中国财经,2007-1-23.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进展[R]中国农村进展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 瞿长福.乡镇企业发生三大积极变化[N].经济日报,2006-12-01.

[5] 农业经济导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6]温铁军:“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J]读书.1999(12):3

[7]郭涛,许世卫.现代农业须借力信息科技创新[N]中国高新科技产业导报2007-05-2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年鉴出版社.2002:56

附:写作说明

在这次论文撰写过程中,我们组的成员总体看来都予以积极配合,出点子、找材料等。其中,毛丽琴和吴丹负责农村经济现状所隐藏的问题这一部分;甘初红、费细华负责面对问题,我们要推出什么解决计策这一部分;由王妮和巫燕红负责开头和结尾,即当前良好经济的现状和对以后的展望。同时负责校对和整理、打印等。在论文组织中,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我们讨论定题,整理思路到最后定稿,大伙儿都付出了时刻与努力,共同协作完成了大学中第一次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论文,大伙儿都感受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开拓视野,开发思路,关怀国家各项

政策,关怀时事。完善自己的学习,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社稷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发展战略)我国经济的发展靠什么

我国经济的发展靠的是什么 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拉动,这是已被世界所公认、被世界经济发展所证明、被理论界所肯定的事实。然而,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在这三驾马车上施力和侧重是不同的,这三驾马车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出口主要是净出口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不容置疑的贡献,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从2002年突破50%以后,逐年提升,一直在60%以上,2008年由于后几个月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达到约58.5%,但是外贸依存度过大带来的负作用由于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急剧下滑而暴露无疑,面对持续的金融动荡和实体经济下滑的严峻局面,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推动措施,主要靠哪驾马车来“继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我们当前更加关注的课题。有人主张主要靠消费,有人主张靠投资。根据我的分析,应该在逐步降低我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基础上(最理想的是经过几年努力,使我国外贸依存度保持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下),短期内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并坚持不懈地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增加消费、增加国内需求,来最终保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一、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坚定信心,使危机成为这一特殊时期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驾马车 始于2007年初的美国次贷危机使人又一次更加地清醒地感受到蝴蝶效应。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紧接着第三大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大摩被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全球最大保险公司AIG因财务困境,美联储不得不拿850亿美元资金救助,华盛顿银行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最大规模的储蓄银行,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演化成国际金融危机,随之不长时间就演变成为一场国际性、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 2014年11月26日,国泰君安证券2015投资策略会上,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号召投资者卖掉房子买股票… 实际上,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之所以建议卖房买股,是做了一番深刻研究的。据国泰君安计算,从 2013 年到 2020 年,中国结婚人口的对数将从1300 万对降到 800 万对,在这种情况下,谁来支持刚需?所以林采宜建议,从大类资产配置上,可以卖掉多余的房子买股票。 时隔近一年,在上周日举行的“2015 金砖论坛——第四届全球房地产金融峰会”上,林采宜女士就“中国宏观经济经济形势与经济预期”议题进行了演讲。这次的演讲中,她会不会又语出惊人呢? 2018年GDP或在6.5以下 虽然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说,未来五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但林采宜认为,2018年以后GDP增速很可能出现6.5%以下的局面,这是一个规律性的问题。 林采宜: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首先从宏观经济来看我们的增长,未来不是一年,而是五年整个经济都是总量增长放缓的过程。 上一个季度 GDP 增幅达到6.9或7,创了十年来的新低,未来五年还会继续不断地创出新低。那就是说高速增长的时代结束了,经济进入新的增长阶段。这不断创新低的增长是不是就一定不好呢,经济就一定很差呢? 我个人不这么认为,其实我认为速度是中性的,也就是说增长的快和慢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增长的质量。 保增长保的是什么?保增长保的是就业,但是大家知道中国 90 后人口数量比 80 后少了将近 40%,这是计划生育造成的人口断层。这个人口断层延续到 20 年以后是什么样的情形呢?就是新进入职场的劳动力大量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面保就业并不难,增长速度必然也不需要像过去十几年 60 后、70 年生育高峰不断地制造新的就业岗位。这是人口结构决定未来五年中国就业增长率相对压力比较小。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机遇与挑战 易秋霖(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本文将刊载于《金融博览》2014年第3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从现在开始往后约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前三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取得了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引发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深刻变革。未来十年,改革仍然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最大的红利,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战略机遇。具体来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将迎来以下重要战略机遇: 一、新型城镇化将带来巨大投资与消费需求。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过程也是创造新的经济需求的过程。目前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为51%(城镇户籍人口不到40%),如果10年后城镇人口比例达到60%,则城镇人口将比现在增加约1.3亿人。如果一半新增城镇人口进入现有城镇,一半进入新建城镇,每个新城镇人口平均10万人,则将增加650个新城镇。相应地,已有城镇扩大规模及建设新城镇均需要新增厂房、住房、道路、学校、医院、生活设施等,将形成新的、巨大的投资需求。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后,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将扩大和升级。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非公有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非公有经济创造了中国绝大部分新增就业岗位,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70%以上,创造的GDP占全国GDP总额近70%,上缴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例超过50%。非公有经济在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城镇就业、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10年,非公有经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逐步推进,非公有经济将获得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包括:非公有经济与公有经济在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获得平等地位,消除各种隐性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CE 世界上的地位,世界人民见证着我们的点滴成长是不争的事实。在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之前,中国的GDP总量早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各国经济都在衰退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增长。虽然我国还有很多未完善的体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现在世界就要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祖国经济的腾飞。 正文 1、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三大主线。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1.1、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1.2、产业高级化 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1.3、市场深度化 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百货公司”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出口将占我国汽车产量比例的20%。 未来十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物联网”把网络生活推向新阶段,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城镇化率接近60%。 2、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的发展趋势 2.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 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今后10年,人民币

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做出“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一判断的具体依据是什么,从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然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环境看,尽管全球金融危机一度冲击全球化的进程,到目前为止,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艰难,到哪啊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首先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全球金融体系改革得到推动,特别是全球经济治理问题会受到各方面重视。。经济全球化在一些方面会出现调整趋势,生产全球化将会进一步发展、贸易全球化趋势不会改变、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掀起新高潮、从制造业到服务业整体产业链的全球化难以动摇。其次,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的变化,个大国基本力量对比和相对地位将进一步发生变化,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继续提升,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体系改革主动塑造更加有利于平稳发展的外部环境机会大大增加。再次,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危机以来,全球各国加速了科技创新的步伐,加大推动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抢占未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在其中,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占有一席之地,从而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从国内环境看,中国在过去30多年出现了高速经济增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具备了发展提升的基础。字1978年-2007年的30年时间里,中国平均GDP增长率达到9.7%,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国平均真实的GDP保持在11%的水平,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劳动力素质的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更加牢固,企业竞争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总体而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并且已经从金融危机中复苏,具备了进一步改革和转型的宏观基础。从特定的意义上说,一些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例如消费贡献率降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储蓄率过高等,也同样可以通过改革来促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个过程其实也是结构调整的过程。 “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今后五年,甚至今后30年的发展重要性是什么?这一判断对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战略决策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从历史角度看,无论是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科技革命,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信息革命,都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经济的版图,也影响到不同国家的相对经济实力。一些国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走到了前列,另一些国家却陷入被动,落后的局面,能否抓住机遇,推进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在今后的五到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个突出的大势就是加快由中等偏下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迈进。与此同时,我们也正在面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重要考验。根据统计,到2010年末中国的人均GDP或人均GNI将达到3400美元以上,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力和亚洲的马来西亚,上世纪70年代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后,由于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内需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出现大量的贫民窟、金融风险造成国家财富损失、一般制造业向高端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升级过程中出现不可跨越的障碍等原因,至今仍然挣扎在同样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结构调整缓慢、自身矛盾难以有效化解、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等。 顺利从发展中进入了较为发达行列的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则是受益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支撑了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在达到人均5000美元的GDP水平之后,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力就必须从拷贝转向自主创新,而拉美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很好的改进,韩国过去30年间,人均专利注册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6倍,而同期巴西人的人均专利注册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0.3倍。目前,中国的人均专利注册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0.6倍,虽然高于巴西的水平但是显著低于韩国的平均水平。 如果从经济学理论来看,中国必须在未来五年内启动经济增长模式从库兹尼茨增长的转换。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希望对你有帮助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未来发展 刘品安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 一、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判断 ●信贷:9月份新增贷5167亿元。“适度宽松”未变,金融体系运行平稳。 ●:增长再提速。9月末,中国外储余额万亿,比增%。 ●外贸:出口超预期回升,创出今年来最低降幅,一年来首破千亿美元大关。 信贷数据释放经济回暖有力信号;外汇储备增长再次提速;出口超预期强劲回升。10月14日,央行和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正传递着中国经济强劲复苏的暖人信息。 金融数据反映经济向好 中国人民银行10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新增贷款5167亿元,较8月份高出1000余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万亿元,同比多增万亿元。央行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货币信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金融体系运行平稳。 5167亿元是一个合理的数据,吻合当前经济需要。“宏观经济正在恢复,整体生产、消费、经营以及投资等经济活动很活跃,因此对信贷的需求量仍然比较大。

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央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狭义货币供应量(M1)继续呈现同比、环比快速增长的局面,其中,体现企业经营活跃度的M1指数同比增长超过M2增速,达到%,增幅比上年末高出20个百分点之多。 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表明资金运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在第三季度M1与M2的“喇叭口”(增幅差额)出现收窄状况的同时,9月份M1超过M2形成“剪刀差”,这表明经济完全趋向活跃。 货币和信贷数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有助于缓解市场近期对政策紧缩的担忧。但信贷增量再度回升幅度将十分有限,未来一段时间,监管部门仍会根据宏观经济复苏状况采取多种调控手段控制信贷量,各家银行也会相应调整自身放贷规模,预计第四季度将进入“平稳增长期”。 同时,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万亿美元,同比增长%。外汇储备增长再次提速,但仍远低于2007年至2008年30~45%的增速。 这一数据反映了真实的贸易顺差,但是除经济强劲反弹外,不排除资本项下可能出现的热钱。 9月份新增信贷超出市场预期,有理由相信,未来贷款增长仍将保持一定增量,市场流动性仍将保持一定规模。 “第四季度信贷或许不会像此前市场预期的那样出现明显收缩。因为4万亿元刺激计划有相当部分要在第四季度下发,配套贷款必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

新xx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 社科1327xx 新xx成立前夕的 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过一个所谓预言。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段话正是显示出新中国的经济状况。在193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66亿元,人均国民收入 66."1元。但是经过50多年的发展,到了2009年,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达到3711元。那么,中国在这段时间到底经历了一段什么的过程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仔细地阅读了书本。 从大方面来讲,中国在过去60年中经济发展特征是: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除了“二五”期间出现了负经济增长外,其他时期都取得长期的告诉增长。二是经济增长波动比较大,有波动周期短。我认为这些变化时和经济体制和政策相关的。 首先要讲的是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背景是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3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好转工业生产达到历史最高,但是同时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与其他发达国家。 二是基本上完成了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条件。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集中发展重工业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中国先进分子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理所当然地被提为重要议事日程。当时可供选择的战略有两种,一种是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化道路,即先发展轻工业待积累了大量资金后,再发展重工业;一种是苏联的办法,即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国家迅速工业化,迎头赶上工业强国。这两种战略各有利弊,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中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测论文

2010-2011学期市场预测与管 理决策结课论文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学生姓名龚虹 学号6081209201 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13-2班 指导教师朱哲 2011—04—18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摘要: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新起点上,世界都在瞩目中国的复兴之路。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物联网”把网络生活推向新阶段、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等趋势。 关键词:中国经济、国际化、预测、趋势 Abstract:Stand in new China and establish the new point of departure of 60 anniversaries up, world all focus attention the road of the renew of China Xinhua economic analysis teachers pass by extensively thorough of investigation, carried on an anticipation to future ten aspect swings, such as, 10-year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fuel industry, commissary safety etc.Predict display, the economies internationalizes, the domain high class turn, market the depth turn to pierce through China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gress.RMB quickly internationalizes step, new fuel autocar tape in China go into autocar big country and China will become alignment"financial department store" in the no 1 big fuel in world consumption country, bank, from spinning the big country head into to spin and weave big country, cultural creativity industry quickly rising, "thing allied net" push network life toward the new step, commissary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be placed in tight state of equilibrium, capital market Be tended to an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Chinese economies Internationalize Predict Trend 前言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31年里,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果,暂且不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世界人民见证着我们的点滴成长是不争的事实。在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之前,中国的GDP总量早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各国经济都在衰退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增长。虽然我国还有很多未完善的体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现在世界就要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祖国经济的腾飞。 正文 1、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三大主线。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1.1、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1.2、产业高级化 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1.3、市场深度化 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百货公司”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它既要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达到富强的目标;还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发展高尚的、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文明的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的三个重要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实现富强,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实现民主和文明的物质基础;实现民主,是为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它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社会条件;实现文明,既为物质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又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条件。 (二)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多选)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台阶式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经过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于1995年提前完成。 (三)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多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在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的"新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战略步骤是指:从2000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03年第27题:"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多选题)。第三步,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本世纪头20年我国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基础,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具有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扫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全球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738154180.html,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全球化 作者:朱杰 来源:《商情》2009年第14期 [摘要]跨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从低迷走向复苏,并且经济增长表现良好,那么中国经济是否又将高速发展?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初期阶段表现为“横向型经济”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地,最大化的全方位追求“量”的扩张;中期阶段表现为“纵向型经济”以竞争市场为目的,重量形出击,不断完善、创新技术来深化市场需求;后期阶段表现为“纵横交错型经济”这时基本形成了全球性的少数企业的垄断形经济,既追求“量”的扩张又讲究“质”的进步。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全球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战略确定的理论基础。它深刻揭示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经济工作 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作出了科学的论断和精辟的阐述。正 确认识中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 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基本“瓦解”,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已大大加强,新体制的基本构架已大体确立,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其主要表现是: 第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第二,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基础地位得到确定并发挥了巨大作用。第三,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管理制度正在形成和发展。第四,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体制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增添了新内容。第五,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经济的机制和手段正日趋成熟和完善。第六,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及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立和实施。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行政指令性、计划纵向分配资源的方式 已基本上向多家竞争、市场横向配置资源的方式转变;实现了由凭票供应、商品匮乏的卖方市场向品种繁多、产品丰富的买方市场转变;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的经济向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经济转变;经济运行由以“短缺”为基本特征的供给约束型向以市场需求约束为主并与资源约 束相结合的类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国民经济由大起大落转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经济发展的 战略重点 一、新型城镇化是中国下一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家都很清楚,从去年“十八大”以来,到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今年的两会,中国新的领导班子开始执政,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也确立了新的发展重点。新型城镇化就成为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一下,每十年大概有一个重点。从以前都现在有三个波次的快速发展: 第一波快速发展——八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农村经济的改革。从1978年开始持续到八十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动力是土地制度的改革,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它解决的问题有两个:第一,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基本上到了九十年代初,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解决了;第二,解决了我们的建国以后长期存在的食品短缺问题。这是八十年代农村改革重要的结果。

到了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形成了以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的改革。比如土地制度改革,正是九十年代土地从划拨变成了有偿转让,还有住房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等。九十年代由小平南巡讲话推动的改革促进了中国经济十年的高速发展。 新世纪这十年,大家都知道,主要是全球化的红利,我们分享的是全球化的红利,我们加入了WTO,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国的出口大幅度的增长,年均增长百分之十几、几十,这十年得益于中国的全球化,得益于外贸的促进。所以,这十年由全球化的红利加上人口的红利,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这是第一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三个波次的快速发展,简单地给大家回顾了一下。 二、中国经济的全新阶段和面临的挑战 2011年,就是说新世纪十年过后,下一个十年的开始,其实中国经济生活中有三个标志性的事件值得大家关注一下:第一个事件是中国的GDP总量超过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表明了中国追赶发达国家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第二个事件是中国的人均GDP超过了5000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精)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2010-11-30 04:25:22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 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 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