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美术学毕业论文

美术学毕业论文

美术学毕业论文
美术学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谢赫的“气韵生动”以及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作 者:

学 院:

专 业: 美术学 年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论文成绩: 日 期:

摘要

所具有中国传统民族色彩的绘画可以统称为中国画,国画和水墨画也可称之为中国画。中国画是依据中国传统文化来进行的,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画注重“气”,尤其是“韵”。古往今来的中国书画作品都蕴含着其特有的气韵。谢赫六法中提出气韵生动,从艺术理念到表现形式中国画都体现出了其强烈的主观性,与注重写实绘画技巧的西方艺术语言形成鲜明对比。“气韵生动”使中国画的传承有了进一步的升华,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与个性,现代中国画领会到了“气韵生动”艺术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推动了整个中国画的发展。

关键词气韵生动/国画/情感/结合

目录

前言 (1)

一、气韵概念及结构 (1)

(一)气韵的含义 (1)

(二)气韵学说前的形式 (2)

二、谢赫的“气韵生动” (2)

(一)“气韵生动”学说的产生 (2)

(二)谢赫“气韵生动”的体现 (4)

三、“气韵生动”对现代绘画的发展与影响 (6)

(一)气韵生动推动现代绘画的发展 (6)

(二)气韵生动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7)

四、总结 (8)

参考文献 (9)

前言

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表现艺术,她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其涉猎范围广袤,是世界艺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传统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传统中国画中,强调抒发画家的精神气质、情趣、韵致和主观情怀。特别注重意境和气韵的表达,强调艺术形象要把主体情感与大自然万物的内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所在。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就是围绕“气韵生动”,用“气”来抒发绘画的节奏和韵律,从而达到一种灵动的精神状态。“气韵”结合着自身的丰富情感,体现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或存在于完成的作品中,抒发着对艺术的执著和热忱。从中体现了一种对万千事物敢于尝试和挑战的精神状态,“天人合一”将是我们所追求的思想境界。它能使画家迸发出强大的艺术想象力,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感受,同时也能使观者有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一、气韵概念及结构

(一)气韵的含义

气韵,最先是用来形容人物的精神气质,礼仪风尚,后来用于书法绘画评论领域,具体是指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情趣。世间万物的本体也可以说是人物神情姿态的本体,萌发艺术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将自身的才情个性尽情的彰显出来,这些都是围绕“气”来说的。“气”在绘画精神中有阳刚一面。而

“韵”是生动的将人的主观意识积极的向深一层精神世界里靠拢。中国画中所说的“气韵”和中国诗学中的“意境”都是举足轻重的,是无法用感官去感知的,整个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就是围绕“气韵生动”这一核心点来概括,是我国传统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凝聚了画家和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

(二)气韵学说前的形式

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最早关于“气”的学说。就是太史伯阳夫的言论中提出的思想,紧接着庄子又提出了“一气”的思想。“气韵”一词的得来是随后有不同与别类的独特丰富感觉转变过来的。梁萧子显用“气韵”一词把作家的情思表达的淋漓尽致。“气韵”最早出现在他的著作里。魏晋南北朝时的顾恺之和谢赫也将“气韵”说引领进一个新的开始。气韵学说已经与山水画、花鸟、人物、工笔等等有密切的关系,要实现画面感的灵动真实是需要掌握一阴一阳的气韵才能达到这样完整的效果。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在他的画学论著中提出了六法,与此同时,中国画的创作,以及绘画理论的发展也随着六法论的提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自此,经过了中国绘画几千年漫长的进化,各朝代艺术家已经意识到一幅画的灵魂,“气韵”理论也渐渐蔓延开来。

二、谢赫的“气韵生动”

(一)“气韵生动”学说的产生

谢赫的“六法”最先提出气韵的学说,将“气韵生动”看的非常重要。他的《古画品录》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美学著作,是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他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是提出了一

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个方面,并且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什么是气韵,谢赫认为作品中刻画的画面和形象要具有活灵活现,鲜明突出,气质生动的特点,使作品显得富有生命力,要用巧妙的结构,扎实的用笔,精心的用墨给欣赏者艺术上的震感与感受。谢赫的六法论是围绕着“气韵生动”为核心来命题,同时衍射出“传神兼备”和“以形写神”的主要形式。气韵已经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因此,我们认为“气韵生动”在整个谢赫的“六法论”中起到统领全局,气韵贯穿的作用。随后的许多画家认为,没有气韵的作品不能称之为画作,被认为是最高的审美标准。记得画家张彦远说过,简单的说就是,有合适的气韵。用一个形象的造型,就是绘画艺术的至高境界。明代画家唐志契也曾说过,绘画要运用好油墨色彩,同时也不可缺少灵气,这里的“灵气”显而易见就是所说的“气韵”。他们认为生动的画才是六法的核心,精神的核心是力量达到生动繁荣的状态,从而把绘画内容跟形式相辅相成的巧妙结合起来,从中达到最好的效果。“气韵”的问题已然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核心了,中国古人从自身以及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自然的生成和运作都源于“气”,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在艺术领域里开始强调“气”和“韵”。汉末魏初曹丕第一次把“气”的概念引入到文学创作理论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理论,与文艺创作逐渐的结合在一起,也形成了以“气”为主的艺术风格倾向。随后,顾恺之又在汉人的思想上第一个提出来“传神写照”的命题,慢慢转化为绘画上的“以形写神”的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出了艺术发展的成熟。在这之后,谢赫又提出“气韵生动”的理论,更加强调了以传达出人的精神个性为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中国画的要求,不仅要描绘出事物的外形,还要表现出他的内在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