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从共和走向帝制(罗马)

从共和走向帝制(罗马)

从共和走向帝制(罗马)
从共和走向帝制(罗马)

从共和走向帝制

摘要:本文简述了罗马共和制覆灭到帝制建立,即公元前2世纪30年代至公元前1世纪30年代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并简要分析罗马从共和制走向帝制的原因。

关键词:罗马,共和制,内战,凯撒,帝制。

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经过一系列征服战争,罗马由一个城市国家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称霸地中海的庞然大国。随着领土的扩张,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但境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也日益尖锐和复杂。罗马城邦陷入了危机,共和制逐渐走向没落,帝制已成为奴隶制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由于罗马共和国已被元老贵族派长期盘踞和垄断,改制之争极其曲折。

公元前137年—前132年的西西里奴隶起义揭开了罗马内战时代的序幕。不久发生了奴隶主阶级改革派格拉古兄弟领导的,以城乡平民争取土地和民主权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运动。此后,罗马公民内部斗争愈演愈烈。“在反对元老贵族的斗争中, 骑士和平民容易结合起来。他们构成了罗马共和后期民主运动的力量。”①公元前107年,在以骑士和平民为主力的民主派支持下,马略当选执政官并实行军事改革,推行募兵制,为日后埋葬共和政体的军事独裁提供了条件。公元前90年,“同盟者战争”爆发,罗马虽然最终获得军事胜利,但不得不大规模地授予非罗马自由民罗马公民权,这是城邦趋于瓦解的又一重要征兆。公元前88年,代表以元老院保守集团为核心的贵族派利益的苏拉开始与马略争夺军事统帅权,并于公元前82年击败马略派的顽强抵抗占领罗马,建立罗马史上第一个独裁政权,这标志共和政体的基本原则已被废除,尽管在其死后,独裁政策被废,但这种独裁形式为凯撒等政治野心家夺取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开创了先例。公元前73—前71年,斯巴达克奴隶大起义沉重震撼了贵族派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基础,加速了共和制的灭亡。当元老们无人敢出头担任执政官时,骑士和平民等其他势力乘虚而入。公元前1世纪60年代,原苏拉部将、因肃清海盗而权势日甚的庞培,镇压斯巴达克起义而在政治上暴富的克拉苏和因反对苏拉体制而享有声誉的凯撒这三位新生实力派人物活跃于罗马政坛。

公元前60年,庞培、克拉苏和凯撒三人为了个人的权力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同盟”。在庞培和克拉苏支持下,公元前58年,凯撒出任高卢总督,并在长期的高卢战争中积蓄实力。据记载,凯撒在高卢九年,攻占八百座城镇,征服三百个部落,杀死一百万人,俘虏一百万人。②史家对此多持夸大之见,但凯撒在高卢赢得了光辉的武功和巨大的财富,而且他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统帅着十个军团,这一切使其具有同元老贵族派对抗,建立军事独裁的经济前提和军事实力。而公元前53年,克拉苏急于事功,征帕提亚阵亡,三头先去其一,受贵族派支持的庞培与平民派的凯撒便因而对峙,而前者也就与元老院勾结以排挤后者。

公元前49年1月,凯撒毅然率领第13军团出其不意越过意大利和高卢诸省的交界线卢比孔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罗马。罗马法律规定:任何将军没有接到命令,不得带领军队越过这条小河。否则,就要当作谋反来治罪。凯撒当机立断,对着部下大声喊道:“骰子已经掷下去了!”他跨上战马,跃进溪流,大军紧紧跟随在后,很快就越过了卢比孔河。凯撒在渡过卢比孔河时使罗马感到的恐怖正同当初汉尼拔在坎奈一役以后使罗马感到的恐怖一样。③庞培不战而逃,翌年,法萨卢之战全军覆灭,庞培败亡。此后,凯撒不仅被选为终身独裁官,而且拥有了大元帅、大祭司长、终身保民官和祖国之父等尊号,集一切大权尊荣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军事独裁者。凯撒是罗马帝国的奠基者,故被一些历史学家视为罗马帝国的无冕之皇,有凯撒大帝之称。但关键在于他顺应罗马城邦发

展的历史趋势,为加强集权统治,恢复国家秩序,实行了自格拉古兄弟改革以来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全面改革措施。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凯撒一方面加强了罗马帝国与其它帝国的联合,另一方面,提高了各行省的地位,而削弱了元老贵族的势力。实际上,经过凯撒的改革,少数元老贵族操纵的狭隘的城邦共和国被基础比较广泛的凯撒帝国所取代。凯撒促使罗马城邦向帝国转变的一系列措施引起保守的元老贵族的极大恐慌。他们视凯撒为共和国的颠覆者和王权的觊觎者。④公元前44年3月15日,布鲁图,卡西乌斯等六十多名贵族派阴谋分子把凯撒刺死于元老院会议厅中,55岁的“国父”身中23剑,当场毙命。

凯撒死后,共和国并未复活,罗马内战又起。凯撒养子屋大维,心腹将领安东尼,骑兵长官雷必达,此三人于公元前43年公开结盟,史称“后三头同盟”。并借口为凯撒复仇,实行大屠杀以摧毁敌对力量,以西塞罗为首的三百名元老和两千名骑士被杀,元老贵族派遭到毁灭性打击。肃清政敌后,屋大维于公元前36年剥夺雷必达兵权,与安东尼形成争雄之势。公元前31年,双方战于阿克提乌姆海角,安东尼败逃埃及,次年自杀。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屋大维确立了专制独裁的元首统治,共和国宣告覆亡,罗马从此进入奴隶制帝国时代。

经过长期危机和内战,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也许有人为民主的罗马共和国转变为独裁的帝国感到惋惜,但这是适应奴隶制客观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罗马的进步。究其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有三点尤其重要:

1、城邦共和国的基础被破坏。罗马的共和政体是以城邦制为基础,而城邦制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当罗马扩张成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后,奴隶制充分发展,土地日益集中到少数土地所有者手中,出现大量使用奴隶的庄园,从而导致小农经济瓦解,城邦的经济基础崩溃了,共和国也必然随之灭亡。正如革命导师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当某一个国家内部的国家政权同它的经济发展处于对立地位的时候——直到现在,几乎一切政治权力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都是这样,斗争每次总是以政治权力被推翻而告终。”⑤

2、共和制不能充分执行维护统治的任务。随着罗马领土的扩张,阶级关系变化,阶级斗争激化。原来极少数元老贵族把持的元老院已不足以代表整个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以及广大海外领地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共和制不能满足新兴阶级即骑士和行省贵族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意大利和各行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军事独裁政治的出现。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后,奴隶社会的一切矛盾尖锐激化,武装对抗成为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建立在小农经济之上的罗马公民兵制度是罗马城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小农经济的破产导致公民兵制的瓦解。马略军事改革虽然解决了罗马兵源问题,但职业常备军队的出现,导致军事独裁政治的出现,为埋葬共和制提供了契机。

由上述原因我们可以认为: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是历史的进步。共和制赖以存在的所有制和阶级基础都发生了变化,共和体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可能,帝制成为当时地中海区域经济、政治乃至社会发展的应时之需。帝制的建立,结束了长期的动乱局面,开创了一个长达百余年的和平时代,各阶级的地位和利益得到了新的调整和平衡。帝制的出现还缩小了意大利与各行省政治、经济发展的差距,促进了地中海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罗马帝国初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并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阿庇安《罗马史》,商务印书馆。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

3、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马雍、厉以宁译,商务印书馆。

4、《凯撒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①《世界上古史纲》下册,第273页。

②《传记集》普鲁塔克10.1

③《罗马帝国》夏遇南著

④《罗马内战时期的派系斗争》何芳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1987.03期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90页《反杜林论》

古罗马共和国的官制

古罗马共和国的官制 罗马政治权力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97BC以后,罗马共和国对官职升迁有 严格的制度限制,担任高级官员者必须先担任低一级的官职,形成所谓的升迁阶梯(cursus honorum)。下面就是从低到高的官职次序。 会计官(Quaester) 罗马官员,类似于会计。“Quaestor”这个词的意思是“提问的人”。这种官职最早是在十二铜表法中提到的,尽管也有报道说,在王政时代就有服务于国王的财务官。他们的工作是调查谋杀案件,也就是说,那时候他们是警探。 最早的两位财务官是在BC450-440间选举的。他们承担着会计工作,掌管“埃拉里乌姆”(aerarium,即公款)。大约20年后该官职的数目翻了一番。新增的两个财务官负责掌管两执政官麾下军队的薪饷支付。BC267年,又新增了两名财务官,负责处理 意大利诸同盟者的贡赋。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兼并了科西嘉、撒丁、西西里诸岛,导致了两个新的财务官职的出现。该官职的数目一定是随着行省数目的增加而上升。苏拉时代,财务官为20名;尤里乌斯·恺撒时代,罗马需要40位会计了:这或许也是恺撒发现的给予追随者官职的一条简便途径。 最初的年代里,除非在军队里有10年以上的服役经验,否则无法当选财务官。苏拉时代,他将此官职的最低年限定为30岁。奥古斯都将其降为25岁。他还中止了由 部落大会选举财务官的传统,选举改由元老院举行。 在大部分时间里财务官年龄的下限是三十岁。会计官的任务是监视军事财政,制 止浪费军事开支的情况发生。按常理来说,这是要让一个没有军权的人去对统兵作战 的人进行财政的限制,非德高望重的人是很难有说服力的。不过罗马有点不合常理地 将年龄的下限定在三十岁,这对希望从政的罗马青年来说,无疑是进入政界的门坎。 另外,让人年轻时就去批评别人、去学习如何批评别人也是件有趣的事。 财务官本身无侍从,但可以身着紫边托伽袍。 营造官(aedile) 任期一年,定员四人,贵族两人,平民两人。 负责粮食供给、道路和上下水道的修建和维修、公安警察,同时负责招开各种竞 技比赛大会、庆祝式典。看上去这是一个权威不高,琐碎事不少,吃力不讨好的职位。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的原因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的原因: ①城邦的基础被破坏。罗马的共和政体是在城邦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邦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小农。当大量使用奴隶,奴隶制充分发展,意大利的地产日益集中于人数不多的大土地所有者手中的时候,小农经济瓦解了,城邦的经济基础也就崩溃了,因而,城邦也必随之灭亡。共和制的倾复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势。 ②原来的元老院不能代表整个地中海地区奴隶阶级的利益,它只能代表局部奴隶主的利益。经过公元前三至二世纪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罗马从一个小城邦发展为统治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的霸国。原来极少数元老贵族把持的元老院已不足以代表整个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以及广大海外领地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广阔范围的奴隶主要求废除一小撮元老贵族操纵政权的局面。 ③共和国城邦公民权的保守性已不利于罗马对整个地中海地区的统治。在地域辽阔的帝国内部,罗马公民权的授予则非常保守,这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罗马对整个帝国辽阔领土的统治。 ④原有的国家机器不能充分发挥执行镇压奴隶,维护统治之任务。内战时代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在奴隶制社会各种固有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阶级斗争激化的新形势下,共和制度已不能充分执行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职能,已不适应加强奴隶主专政的需要,不能适应意大利和各行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因而,建立在军事统治基础上的帝国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帝国终于取代了共和制度。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标志: 公元前30,屋大维战败安敦尼,结束了“三头政治”,建立起了元首政治,埋葬了罗马共和国,罗马从此进入了帝国时期。关于帝国开始的日期,有的史家认为应从屋大维的公元前27就职国家元首算起。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主要区别: (1)政体不同。两者的国家政治机构不同。共和国最高权利机构是元老院。执政官或独裁官是具体最高权力的执行者。帝国最高行政权力是元首、奥古斯都、多米那斯,或皇帝。称谓不同,世纪权力是一样的。政体是君主制度。在三世纪危机后,戴克里先皇帝又曾实行“四帝共治制”。 (2)军队的数量、建制不同。共和国时期的军队数量和军团编制基本上是不断增加的。而帝国时期时而缩小时而扩大。 (3)国家内部的公民权不同。共和国时期国家授予其境内的公民权数量保守的,而帝国时期则大大扩大了公民权的授予范围,从而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此外,两者对其辖区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案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知道罗马城的兴起;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了解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知道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史实。 3.通过探究说出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那些具有现实意义? 重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和罗马帝国. 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导入新课:德国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朽的罗马法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马是怎样用武力和法律来征服世界的. 讲授新课 一、罗马城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1-23页找出下列问题: 1.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2.说说罗马城的兴起; 3.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4.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地理环境: 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罗马城邦出现: 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罗马共和国 (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2)统治制度: a.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

古罗马共和政体对西方民主制的影响

[转载]古罗马共和政体对西方民主制的影响 (2012-12-30 23:01:15)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古罗马共和政体对西方民主制的影响作者:victory任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必然也会发生渐进式的发展。政治现代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直接产物,良好的政治制度是实现人类利益的根本保证,民主则是迄今最好的政治制度。在当今政治发展的进程中,研究西方民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古罗马的共和政体与现代西方民主制进行比较,以历史事实出发,从西方民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事实中去研究和认识西方民主的发展,通过西方民主制度中的主权在民、代议制、分权、政党制度和法治理论等来论述西方政治文明的精华与进步意义及其自身的局限,以期达到为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避免走资本主义民主的泥沼。 关键词:民主;政治制度;政治文明;政治发展 一、民主是迄今为主最好的政治制度 经济学主要关心如何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益,所以经济学的支点是价值的生产;政治学关心的是如何分配那些业已由经济活动生产出来的利益,所以,政治学的支点是价值的分配;伦理学则关心通过政治活动所分配的利益是否公正,所以,伦理学的支点是价值的评估。通俗的讲,我们一般认为,政治学的研究目的是如何使人类过一种优良的集体生活,因此可以说政治学是关乎全体人类利益的一种学说,研究政治制度,认清什么是有利于全体人类利益的政治制度,什么是符合我国政治现代化、符合我国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体制便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制度?如何判断什么是良好的政治制度呢?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根本上阐明了政治活动的实质,认为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 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马克思认为,所谓政治制度,就是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契约,或者是就是公民与政府订立的契约。国家的宪法就是最具权威性的契约,是一份公民和政府都必须遵守的政治合同。而判定政治制度好坏的标准是:(1)国家的政治制度对社会利益的生产和增长是否起促进作用。(2)除了有利于物质利益的增长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是否公正。到现在为止,人类经历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政治制度,经过多少次写与火的洗礼,人类终于认识到,尽管民主制度有着重重的弊端,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当代阶段,它被证明是最好的政治制度,是抑制独裁和暴政的最合适工具。“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更是被马克思主义者奉为圭臬。 那么民主是什么?民主(democracy)一词最初源于古希腊语demos和kratia,前者意指“人民”,后者指“统治”,合在一起构成“民主”,意指“人民的统治”。公元前15世纪,古希腊人就开始用民主这一概念来描述一种特定的政治生活方式。对于民主是“人民的统治”这一基本含义,虽经历几千年人民也没有什么异议,“主权在民”从来都被当做对民主的基本界定。在这里笔者认为,民主是主权在民,是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的统治。民主是指保证主权在民的一系列平等、自由的政治制度,特别是与权力制衡、权力监督、官员选举、政治透明、公民权利、公民参政等相关的一系列制度与机制。然而直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后,“人民”才第一次从理论上包括全体平民。 民主的要素又是什么呢?政治学家发现,民主政治有许多普遍的要素。无论在哪一种社会制度下,在哪一个国家或者在哪一个时代,只要是民主政治,它就至少必须具备以下这些要素,否则,它就不是一种民主制度: (一)民主政治与普选制不能分离。握有实际权力的各级政治领袖直接的或间接的是通过自由而公正的选举产生;每一位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民主政治是法治,而不是人治或神治。政治权力的唯一合法性来源是国家的法律;法律是公民和政府的最高行为准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民主政治是一种有限权力的政治,不允许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国家权力得到人民的有效制约;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古罗马共和政治对当下中国的借鉴意义及教训

古罗马共和政治对当下中国的借鉴意义及教训 这几天,阅读了一些书,听了东北师范大学宫秀华教授关于古罗马的课程。在经过一些思考后,我觉得,古罗马共和政治有很多地方可以为中国所借鉴或学习,但也有很多教训和经验也必须引起当今中国的重视,因为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甚至甚于古罗马的问题。 我想通过两个大问题来具体阐述我的观点,分为学习和警惕。而这些问题却又是基于古罗马历史来同当今中国所比较的,历史一点具有现实性,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虽然不能绝对化,但总的来说也有道理。所以,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很乐意交流讨论。 首先,我阐述一下古罗马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罗马从一个蕞尔小城到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它的兴衰史对中国绝对有些借鉴意义。从共和国初期在拉丁平原上站稳脚跟,到发动三次维爱战争击败北部的伊达拉里亚人,迈出了征服意大利的第一步。并通过同萨谟奈人进行的三次萨莫奈战争成功的征服了意大利中部及中南部。最后在公元前272年击败希腊移民城市他林顿,至此,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全部意大利。随后发动了三次布匿战争,击败了北非强国迦太基,三次马其顿战争击败希腊世界,从而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将地中海变成罗马内海,成为“我们的海”。从

大体上看,罗马总的来说,一系列的对外扩张基本上都是成功的,最后成为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那罗马究竟为什么能成功,它的成功经验又有什么能值得当今中国学习的呢? 第一点,归结于政治制度。罗马政体是一种集君主政治,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于一身的混合政体。执政官,元老院,人民大会,平民保民官彼此制约监督达到制衡的目的,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能够避免任何一方专权而导致腐败。而罗马的兴起史实际上就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斗争史,而平民却几乎每一次都能取得胜利,权利一步步扩大,贵族一步步妥协,是与平民不断的斗争是分不开的。这种民主正是罗马成功的原因。伟大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说过:”罗马人制胜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罗马人建立了一个优秀的政治体制。”这种优秀的政治体制当然也包括民主。而古罗马对民主政治的诠释绝不亚于古希腊。从平民保民官,民众大会,执政官(必须有一名平民担任)就可以看得出。而不断的改革又促进了平民的权利,平民又成为了伟大的力量推动了罗马的发展。从这样看罗马的民主政治及混合政体都的的确确保障了行政的高效和对权力的制衡,这一点至关重要。 第二点,军事制度极为精密和完善,而军事制度我们不讨论。 第三点,罗马民族凝聚力的高度体现,这一点我太觉得中国应当学习。以法比乌斯率领自己的家族全部战死,再到罗马公民强烈的为国责任感不难看出,国家的事就是罗马公民的事。民族凝聚力一定不是仅仅只体现在战争中,而中国却如此。二战结束

最新第三讲 古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三讲.古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 1.古罗马的历史 古罗马是典型的奴隶公有制社会,经历了五政时期(前8世纪——前510年),共和时期(前510——前27年),帝国时期(前27——476)。前27年,屋大维在共和制的形式下建立元首制,标志罗马进入帝国时期。476年由于奴隶暴动、引省人民的反抗、蛮族的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 五政时期:国王最高权力包括:贵族咨询委员会、民众大会 共和时期:两名执政官包括:平民会议、元老院 屋大维:元老院授予其“奥古斯都”“大元帅”称号 帝国时期:早期(前27——284),后期(284——467),皇帝戴克里将帝国一分为二,公元313年,皇帝君世坦丁与基督教合作(米兰赦令),此后,皇帝的权力被认为从神那里得来的,而非公民授予的。 2.古罗马政治思想的特点: ①是希腊化影响的一部分,即罗马人用希腊现成的政治理论。为各自的政治要求服务。 ②古罗马的政治思想始终与政治、军事、立法等实际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现实斗争中形成表现出来的,因此缺乏独立性与系统性。 ③突破了狭隘的整体的城邦概念,从共和国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出发解释国家本质。“共和国”取代“城邦”成为政治研究的主题 3.波利比的政治思想(前201——120) 起源:认为罗马政治制度的形成不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而是一个不自觉的自然产物。 ①国家理论:描述了各种整体的起源及衰败的历史,把国家的发展看成是在自然本身规律支配下循环往复的过程。经历了专制主义——君主制——暴君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暴君制——专制主义.... 他的理论是柏拉图政体循环论与亚里士多德政体分类学说的综合。 ②混合政体学说:混合政体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种正常政治形式的因素和优点。认为罗马的制度不是单纯建筑在某一种政体因素基础上的,而是包含了三种政体要素,各要素平等具有各自的最高权力。如执政官代表了君主制、元老院代表了贵族制、平民会议代表了民主制。三者权力相互制约,防止对方无限扩张。 他认为任何单一形式的政治理论都容易走向极端,走向衰败,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巩固。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精品教案(师生互动型)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精品教案1(师生互动型) 课程标准: 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学习目标: 了解罗马的兴起过程、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描述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对外扩张和版图范围;概述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能够分析罗马共和制崩溃、君主制建立的原因。 认识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意义,认识战争的本质,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罗马发展历史;《十二铜表法》。 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曾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二、讲授新课: (一)罗马城邦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罗马城邦的地理位置。 提示: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罗马城邦位于意大利半岛中部台伯河畔。 2.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征服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地中海。 3.提问:罗马共和国的机构设置情况是怎样的?举出相关史实,认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并与古希腊城邦制度进行对比,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 提示:国家统治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事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设立平民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否决权等。总的来说,就是贵族共和和平民民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一、罗马城邦 1.兴起:公元前1000年,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2.罗马共和国 (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 (2)统治措施 ①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 ③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3)《十二铜表法》 ①颁布时间:公元前450年左右。 ②主要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 ③意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4)对外扩张: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5)衰落: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二、罗马帝国 1.背景: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后被谋杀,内战又起。 2.帝国建立: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

3.扩张: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1.衰落:3世纪,罗马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危机,民生凋敝。 2.灭亡:375年,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开始大举侵入罗马帝国。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探讨古罗马从共和转向帝制的原因

探讨古罗马从共和转向帝制的原因 简述:古罗马在共和制初期逐渐强大起来,并征服了整个地中海。但是,在共和后期,由于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在罗马社会内部产生了各种矛盾:罗马与被征服地的矛盾、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大土地所有者和小土地所有者的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罗马人由于贪图享受而变的堕落腐化,奴隶和被征服地人民却在过着受压迫的生活,当这些矛盾日益尖锐、激化后,就爆发了奴隶起义、同盟者战争和统治阶级的内战,最终导致了共和国的灭亡和帝制的建立。罗马由共和国发展为帝国是对外扩张的必然产物。 正文:罗马衰败的原因根本上是由它的扩张引起的。在对待征服来的地区时,罗马的统治者采取不同的方式: 1、与罗马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些拉丁城市,内部实行自治,其居民具有罗马公民权; 2、无表决权的非拉丁城市,内部有自治权,其居民无充分的罗马公民权,但可以和罗马公民通婚; 3、拉丁移民,这种移民地内部有自治权,居民无罗马公民权,但迁居罗马即获罗马公民权; 4、所谓的“同盟者”,内部实行自治,无独立外交权,其居民无罗马公民权; 5、曾坚决抵抗罗马,战败后向罗马无条件投降的部落地区。他们是罗马的臣属,全无自治权,土地全部变为罗马公有地,居民被称为降民。 罗马对待行省的不公和残酷激发了当地人民的愤怒,逐渐产生了征服与被征服地间的矛盾,如公元前91年发生的同盟战争,就是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矛盾激化的结果。这场战争发生在罗马本土,是罗马人经历的最艰苦的战争。扩张使罗马获得大量被征服地区的土地,贵族在吞并大片土地的同时与小土地所有者产生了矛盾。此外,罗马共和国后期奴隶制经济非常的繁荣,奴隶每天从事着繁重的劳动还要承受着奴隶主的折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压榨加深了他们的矛盾,酿成了日后的奴隶起义,包括从公元前138—101年的两次西西里奴隶起义和从公元前73—71年的斯巴达克奴隶起义。其中后者更是沉重打击了罗马的统治。这次起义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大,影响之深是史无前例的。此后,奴隶主不得不采取了隶农制,放宽对奴隶的人身限制,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罗马从共和制向帝制的

罗马发展历史简介

罗马发展历史简介 说起罗马,有人脑中立即闪出古竞技场、万神殿、许愿泉、圣彼得大教堂和西班牙广场等壮丽建筑的姿容,有人会忆起好莱坞电影「宾汉」、「埃及艳后」、「罗马假日……片中关於这座永恒之都的种种画面。 古罗马位于欧洲南部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南临地中海。。 着名建筑:凯旋门、万神殿和圆形竞技场,多用柱子和拱型结构,庄严厚重、雄伟壮观。其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席卷西方,影响深远。 今天的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 不论古代罗马帝国或今日的义大利共和国,都是以罗马为国都,因此又有「永恒之都」的称呼。罗马是一做古城,建於西元前753年4月21日,当时在义大利南部以农业为主的拉丁族兴建这座城市,并且在它的四周建了一道围墙,用以保护他们免於受其他部族的侵犯。城墙完成后,罗马城也就诞生了。 一.古罗马的历史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王政时代(约公元前八世纪―公元前六世纪); 2.共和时代(约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 3.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 二.发展过程: 1.罗马城的起源 据古罗马作家瓦罗(前116―前27)推算,罗马城奠基的日期应该是公元前754-753年间。以后,古罗马人习惯以公元前753年 4月21日为纪元。 古罗马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它延续了1200年,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政时代,版图不断扩张,横跨欧洲和北非,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工商业和高利贷业兴盛,奴隶制经济取得巨大的发展,在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对后世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影响。威廉·麦克尼尔说:“罗马政府是个集贵族政治、寡头政治和民主成分于一体的奇特混合物。”而马文·佩里则说:“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这里我们先说说古罗马王政时代。 如果说尼罗河是埃及人民的生命之源,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摇篮,那么台伯河就是罗马人民的母亲之河。 罗马建城立国有一段优美的传说,说的是古希腊人攻破特洛伊城后,特洛伊人伊利亚德带领着一帮人逃了出来。逃亡者的船只在大海里漂泊了很久,最后海风把他们吹到岸边,疲惫不堪的逃亡者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这里是意大利东岸的台伯河畔拉丁姆区。伊利亚德的儿子在拉丁姆区建立了一座城市,取名为亚尔巴·龙伽城。此后王位代代相传,至国王努米托尔时,王位被其弟阿穆略篡夺。为了防止哥哥的后代向他复仇,阿穆略强迫努米托尔的女儿西尔维亚做了女祭司,由于女祭司是不准结婚的,所以阿穆略认为哥哥不会再有后代,不会有人向他报仇了。 然而战神马尔斯却爱上了西尔维亚,并让她生下了一对双胞胎。阿穆略听到这个消息后又恨又怕,他马上派人杀死了西尔维亚,并让女奴把两个婴儿装到篮子里扔到台伯河里去。由于当时台伯河正在泛滥,白浪滔天,战战兢兢的女奴把篮子放在河边转身就走了。 没想到篮子被河水冲到岸边的一根树枝上,一头到河边饮水的母狼循着孩子的哭声走了过来,这头母狼刚刚失去幼崽,伟大的母爱不仅没有让它吃掉这两个孩子,反而用狼奶喂养了他们。刚好看到这一幕的牧人于是在母狼离开后,就把这两个小孩带回了家,给他们取名罗慕洛和勒莫。后来兄弟俩在明白了他们的身世后,一起领导了亚尔巴·龙伽城人民起义,杀死了残暴的阿穆略,又找到隐居乡间的外公,把政权还给了他。 罗慕洛和勒莫做完这些事后,不愿再留在亚尔巴·龙伽城,他们决定在台伯河旁的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帝国 大家都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然而说起纵横欧亚非几百年的罗马帝国也与他有关系,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传说,当特洛伊城遭到希腊人进攻的时候(约为公元前1300-1190年),维纳斯女神的儿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随者逃出来,沿北非西行穿过迦太基,来到古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有拉丁姆,国王拉丁奴斯进行统治。埃涅阿斯击败图尔奴斯,建立王国(阿尔巴)。后来其子孙罗穆路斯建立罗马,成为第一任国王。总之,由于地缘、宗教等一系列原因,欧洲各国,中东、北非与欧洲之间关系错综复杂。 同希腊一样,古罗马在原始社会后期,很多政治制度也带有民主的痕迹。传说公元前754年-753年,古代罗马人罗慕洛斯在台伯河畔建罗马城,开创了王政时代。先后有7个王,氏族部落组织尚完整存在,统治阶层包括王、元老院、库里亚会议。 公元前578年到公元前534年是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统治时期,创立百人队大会,取代了库里亚大会的宣战、选举、审判权力。193个百人队,每队有一票表决权。把氏族部落按地区划分为4个。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的改革完成了古罗马由氏族制向国家的过渡。 卢修斯·塔克文时期,罗马人民决定不再需要王,而是选出两名最初称行政长官(Praetores),后改名执政官,任期一年。第一任执政官是卢修斯·朱尼厄斯·布鲁特斯和卢修斯·塔克文·柯拉汀。公元前509年建立起由罗马贵族掌权的罗马共和国,闻名的罗马法就是这个时候诞生的。 罗马刚建国时,还是一个小国家。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罗马又发动了3次布匿战争,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前215年-前168年发动3次马其顿战争,征服西班牙、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罗马-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征服了叙利亚等东方土地。 帝国黎明前 前60年,盖乌斯·尤里乌斯·凯撒、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

论述罗马共和制的特点

论述罗马共和制的特点: 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在公元前510年到公元前27年之间的政体 罗马共和国最高行政权力由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掌握,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出,任期一年,负责指挥军队,召集元老院会议和公民大会。由于执政官任期短,彼此牵制,权力有限,真正掌握国家大权的是贵族把持的元老院,它由贵族和退任的执政官组成,有决定内外政策、审查和批准法案、支配国家财产的权力,并有权监督执政官的行动。百人队会议开会时只能就元老院审查过的议案进行表决,不能讨论。塞尔维乌斯改革后,虽准许平民参加百人队会议,但由于表决权的限制(会议的多数票被少数富有者控制),因此,百人队会议变成了维护贵族利益的工具。所以,罗马共和国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成为贵族奴隶主的专政机器。罗马的共和国实行贵族寡头政治。执政官是最高行政长官,设有两名,必须出身于贵族,由选举产生,任期一年,两人权力相等 三权分立的古罗马共和国 王权:两名执政官,掌管国内事物,指挥军队作战。一年一任,不得连任。由百人议会中选出。二执政官权力平等,如遇非常时期,设独裁官狄克推多代替二执政官,任期仅为半年,独裁官有 24名扈从,肩苛插战斧的一束,此权标就是法西斯的来源。 贵族:元老院、百人队会议、库里亚会议继续保留,但库里亚会议形同虚设,百人队会议仍是富人占优势,所提议案要经元老院批准,所以元老院是实权机关,300名终身职的元老是贵族势力的坚实堡垒,他们掌管着国库的运作和一切的对外事宜。 平民:前494年设立的保民官一年一任且必须由贫民中选出,初为2名,后增至10名。此官职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设的,凡是不利于平民利益的行为、法令等,保民官都有权力予以否决,保民官的人身与其否决权神圣而不可侵犯,其权利以后又进一步扩大。 除此之外,还设立财务官、市政官和大法官。均为一年一任,不得连任。 三权分立是古罗马共和国的基本政治体系,也是被后人认为古代最经典的政治体系之一。这种结合了君主、议会、共和三种政体基本特点的体制为其称霸一方提供了保障。但也因为其存在着矛盾的隐患,例如: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以及后来随着国土的扩大,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保守派与改革派、元老派与骑士派的矛盾。而平民与贵族之间这一最基本的矛盾更是自始自终伴随着共和国,这也使其日后必然走上改革的道路。 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土地、债务和政权三个问题。斗争的结果使贵族的特权逐渐缩小,公民的范围日益扩大,内部的矛盾得到了缓和,这对罗马以后的发展和对外扩张起了很大作用。 二、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罗马共和国成立后,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更加尖锐: (1)政治上,贵族牢牢把持着国家大权,而平民则被完全排斥在政权之外。

罗马共和国衰亡原因简论

罗马共和国衰亡原因简论 如果说古代地中海地区和在这一地区很早就已产生的奴隶制度是古代这些地区发达文明的基础的话,那么在有利地理条件和古代东方国家的强烈影响之下产生的更加发达的奴隶制度则是希腊诸城邦繁荣的前提。而正是因为这种前提,古典的民主制度才在这一地区形成。在这样的范围里,特别是在雅典,人们创造了那些成为后世欧洲文化发展之基础的伟大财富。 尽管希腊城邦采取的社会制度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共同点是城邦公民的绝大多数都是自由小土地所有者。这些人对待城邦犹如对待自己,就像他是城邦的主人。他也同样地对待他人——在这个奴隶制度的发展时期,这些构成社会主体的人们的思想是希腊文化留给后世的宝贵启示,这就是民主意识与民主政治。 在这样的民主环境下,自由民个人并不把自己当成劳动者,他把自己当作所有者或同时也在劳动着的集团成员之一员。这无疑使希腊大大超过古代东方国家,尤其是希腊内部极盛期的伯利克里时代,这时希腊的成就是那些专制的东方国家远远不及的。但是民主政治的危机也随之到来,爱琴海狭窄的边界及希腊城邦的政治分散性使得城邦的进一步扩张变为不可能;而阻碍着城邦财富的增加带来的贫富分化加剧,作为城邦基础的自由民大量地破产,而伯罗奔尼撒战争带来的破坏更加速了这一过程。民主政治衰落了:它在政客们的手中变成了愚民政治,并且,城邦的安全以及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已无法靠日趋薄弱的公民武装维持,与发展到高水平的奴隶制度相比,城邦已不再适合历史的需要。全希腊战乱频起,各势力互相攻伐。没有一个势力能最终统一希腊——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分散的城邦政制的生命力已经耗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政体带领奴隶制度继续发展。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以其令世人惊叹的天才结束了这一切。统一起来的希腊立即取得了伟大的成果。在亚历山大战争天才的率领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伟大帝国的建立令奴隶制度进一步发展。这发展潮流由亚历山大暴死之后他的将领们瓜分他的帝国而成的各希腊化的专制国家所继承。而不久之后,古典的奴隶制度便在另一个国家达到了顶峰——在遥远的意大利,一个台伯河上的古老村落在数百年间快速发展壮大,击败了所有对手,成为世界的统治者。 罗马人起初采取原始的王政制度,这制度无疑是原始公社制的残余所致。但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贫富分化加剧,王政时代氏族的军事首领自然就变成国王。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罗马城邦的兴起,简单说出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过程中的重要时间、事件及人物。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3.认识罗马帝国危机的实质是奴隶制危机。 罗马发展历史、《十二铜表法》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有一句俗语叫“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罗马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吗? 条条大路通罗马: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罗马城邦 1.时间、地理位置:公元前__1000__年,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2.公元前__509__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__公民大会__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3.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被称为《__十二铜表法__》。 4.罗马共和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奴隶起义是__斯巴达克__起义。 知识点二罗马帝国 5.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建立者是__屋大维__,他首创了“__元首制__”。 6.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__地中海__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知识点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7.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__476__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罗马的起源

古罗马共和早期教育特点

古罗马共和早期教育特点。 古代罗马共和早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能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会打仗的农民兼军人。其主要的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文化教育的比重很小。男童到16岁即成为罗马公民,开始服兵役。部分贵族家庭可以把16~17岁的青年人交托给朋友或显贵公民,使他们再受一年父子般的师徒教育,学习政治、法律知识与军事技能拜占廷教育特点影响 特:直接继承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教育遗产。存在因世俗生活需要而得到发展的世俗教育体系。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与世俗的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 影:拜占廷的教育起保存和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作用。拜占廷的文化教育对东欧产生了重大影响。拜占廷的文化教育对西欧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福禄培尔幼儿园工作意义任务 福禄培尔重视家庭尤其是母亲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把幼儿园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而非代替,强调幼儿园是家庭生活的继续和扩展,两者一致性,乃是完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缺少条件。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会态度和民族美德,使他们认识自然和人类,发展他们的智力体力和各种能力,幼儿园还担负训练幼儿园教师,推广幼儿教育经验的任务。 彼得一世教育改革举措。 创实科性质学校,特别是有关军事技术专门学校。在初等义务教育方面,下令开办俄语学校计算学校,规定除农奴子女外儿童必须入学。提出建立科学院设想美国是怎样形成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 根据1791年宪法修正案,教育被理解为州的职权,宪法给予各州自由发展可能性。贺拉斯曼推行公立教育运动,创立教育税制,创办师范学校。19世纪下半期各州大多设立州教育委员会 古代罗马共和晚期的学校教育制度。 罗马共和晚期,由于奴隶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共和早期的家庭教育已不能满足新情况的需要,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建立起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校制度,即小学、文法学校、修辞学校和大学。小学是平民子女进的学校,设备简陋,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文法学校以上的学校皆为贵族子弟而设,教育内容广泛,师资水平较高,其目的是培养国家的公职人员和政府高级官吏 简述西欧骑士教育的主要特点。 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教育形式。它与等级鲜明的中世纪封建制结构相适应。主要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它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和效忠的思想观念,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简述赫尔巴特儿童管理的措施 赫尔巴特提出的训育方法有,一是限制。即要求儿童遵守规则。二是赞许(奖励)。"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三是责备。儿童少年青年,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须习惯于忍受其所招致的责备并保持这种习惯,只要这种责备是恰如其分的和可以理解的。"四是惩罚 简述日本二战后颁布的“教育基本法”与“学校教育法”的要点 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中央文部省力量被削弱。采用六三三四学制单轨学制,延长教育年限。高级中学以施行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合并原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为大学,对教员、校长、教育经费等做了规定 法国资产阶级在大革命中三个教育改革方案的共同愿望。 一,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二,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国家应当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知道罗马城的兴起;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了解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知道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史实。 3.通过探究说出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及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和罗马帝国。 【教学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新课导入】 教师讲述:同学们,有一句俗语叫“条条大道通罗马”。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罗马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吗? 提示:“条条大路通罗马”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围绕这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新课讲授】 教师先要求学生围绕罗马城邦、罗马帝国和罗马帝国的衰亡三个知识点梳理教材并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来讲授新课。

探究一罗马的起源 教师出示“母狼乳婴”的雕塑,向学生讲述罗马起源的传说故事,引出罗马城起源的相关史实。 探究二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兴亡 1.请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并说说罗马共和国是如何管理的。 提示: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509年。 国家管理:国家的统治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平民参加的人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2.如何看待《十二铜表法》?(出示图片) 提示:(1)《十二铜表法》是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2)《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消除,两者之间的斗争也并没有因此而终止。 探究三罗马历史发展线索 1.教师通过结构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罗马历史发展的线索。

古代罗马共和时期教育

古代罗马共和时期教育 从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建立了共和政体至公元前1世纪帝制的确立,这一时期称为共和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一般又分为共和早期(公元前3世纪以前)和后期(公元前3世纪后)两个阶段。 共和早起教育 公元前3世纪以前,罗马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公民除务农外,还需参战。这时的教育基本上是农夫、军人教育。当时的家庭既是经济单位,也是教育单位。父亲在家庭中处于绝对支配的地位,母亲也极受尊重。孩子最初由母亲抚育。男孩从7岁起,由父亲教以各种生活、生产知识和技能。狭隘闭塞的小农经济、古老的家长制以及宗教信念,使罗马人非常讲究孝敬长辈。崇拜祖先、尊重传统、遵守法纪和效忠国家是每个公民的天职。此外家庭还培养儿童具有勇敢、果断、严肃、诚实、谨慎和节俭等品德,古代罗马教育因此道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也占重要的地位。有的家庭也由父亲教给孩子一些读、写、算的知识。自公元前451~前450年,奴隶制国家的法律十二铜表法公布后,此法就成了儿童学习的重要内容。儿童也学习角力、骑马、投枪、游泳,并训练其忍耐酷暑严冬侵袭的能力。男孩到16岁,就到军队中服务。贵族子弟入伍前,往往还要经过一年准备。由父亲把儿子委托给一个有名望的人管教,青年向他学习从事公职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女孩7岁后仍由母亲教导,学习家事。 共和后期教育 公元前3世纪,罗马开始大肆向外扩张,罗马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奴隶制大大地发展了,经济空前繁荣。从此。罗马的文化、科学、教育,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希腊文化以思辨哲学为核心,推崇文雅教育(见自由教育);罗马文化则强调实效,注重培养具有实际才干的政治家和管理者。两种文化的融合,逐渐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征服了希腊,希腊大批教师来到罗马办学。罗马逐步形成了以希腊学校为模式的教育系统。 初等教育。7~12岁的男女儿童入私立小学接受初等教育。小学校舍设备简陋、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收入菲薄。教学内容是读、写、算。贵族和其他上层阶级都是聘请家庭教师,而不送子女入小学。②中等教育。贵族及富人的儿童受完家庭教育后,便进入文法学校。教师被称为文法学家或文学家。教师收入丰厚也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学校以学习文法为主(包括文学和语言)。文法学校,起初完全由希腊人主持,教授希腊语和希腊文学,因此也叫作希腊

古罗马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古罗马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公元前8世纪-公元5世纪)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开始。 约公元前753年,传说罗马建城。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以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约公元前509年,罗马王政时代结束,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53年,晋国赵、韩、魏三家共灭知氏,三分其领地。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行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开始变法。 公元前264年-前241年,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一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 --秦朝,自称“始皇帝”。 公元前218年-前201年,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二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 公元前149年-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城被摧毁。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西汉进入强盛时期。 公元前2世纪30年代-前1世纪30年代,罗马内战时代。 公元前119年,西汉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从此匈奴远徙。 公元前73年-前71年,罗马斯巴达克奴隶大起义。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管辖。 公元前60年,罗马庞培、克拉苏、恺撒结成“前三头政治”。 公元前51年,汉宣帝刘询召集石渠阁会议,讨论五经异同。 公元前43年,罗马安东尼、屋大维、雷必达结成“后三头政治”。 公元前33年,西汉王昭君出塞。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确立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 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 公元14年-68年,罗马帝国朱里亚?克劳狄王朝。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公元69-96年,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 公元73年,东汉窦固击败匈奴,班超出使西域。 公元79年,罗马维苏威火山爆发,庞贝等城被湮没。 公元92年,宦官郑众等因诛杀外戚有功而封侯,宦官开始用权。 公元96年-192年,罗马帝国安东尼王朝。 公元97年,东汉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甘英至条支,临海而还。 公元166年,大秦(罗马)王安敦使者至汉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