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万里班物理天天练2 2014 2 25

万里班物理天天练2 2014 2 25

万里班物理天天练2 2014 2 25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B.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C.光导纤维是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光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D.“CT”机是利用X射线从不同角度照射人体,计算机分析其投影,得出人体组织照片

2.一列波长大于3 m的横波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处在x1=1.5 m和x2=4.5 m的两个质点A、B,当B点的位移为正的最大值时,A点位移恰为零,且向上运动,从此时开始计时,经1.0 s后A点的位移处于正的最大值,由此可知()

A.2.0 s末A点的振动速度大于B点的振动速度

B.1.0 s末A、B两个质点的位移相同

C.波长为12 m D.波速为1 m/s

3.折射率n=2的直角玻璃三棱镜截面如图13-1所示,一条光线从AB面入射,入射角为i(图中未标出),ab为其折射光线,ab与AB 面的夹角θ=60°,则()

A.i=45°,光在AC面上不发生全反射

B.i=45°,光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

C.i=30°,光在AC面上不发生全反射

D.i=30°,光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

4.图甲为某同学利用半圆形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n的装置示意图.他让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在正确操作后,他利用测出的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折射角正弦(sin r)与入射角正弦(sin i)的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玻璃的折射率n=2

3B.该玻璃的折射率n=1.5

C.在由空气进入该玻璃中传播时,光波频率变为原来的2

3倍

D.在由空气进入该玻璃中传播时,

光波波长变为原来的1.5倍

5.如图所示,绳上1,2,3,……,

10各相邻两质点间距离均是1 m.当

t=0时,质点1开始向上振动,经0.1 s第一次达到最大位移,质点3恰好开始振动,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波的周期是2.5 s,波长是8 m

B.波的传播速度是10 m/s,周期是0.4 s

C.t=0.2 s时质点4达到平衡位置

D.t=0.45 s时质点10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

6.如图甲所示,在平静的湖面下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是两种不同颜色的a光和b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被照亮的圆形区域,该区域的中间为由a、b两种单色光所构成的复色光的圆形区域,周边为环状区域,且为a光的颜色(图乙为俯视图).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对a 光的折射率比b 光大

B .a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b 光大

C .a 光的频率比b 光大

D .在同一装置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a 光的干涉条纹比b 光窄

7.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波速为v .沿波传播方向上有相距为L 的P 、Q 两个质点,如图13-5所示.某时刻P 、Q 两个质点都处于平衡位置,且P 、Q 间仅有一个波峰,经过时间t ,Q 质点第一次运动到波谷,则t 的可能值(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某科技馆内放有一个半径为R 的半圆柱形透明体,其俯视图如图13-6所示.为估测该透明体的折射率,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用激光笔从右侧沿垂直于直径AB 方向朝透明体射入单色光,保持入射方向不变,入射点由圆心O 处缓慢向A 处移动,可观测到光从圆弧面射出的强度逐渐减弱.当入射点到达C 处时,恰好看不到光束从圆弧面上D 处射出,测得OC =0.6R ,则透明体的折射率为( )

A.35

B.54

C.43

D. 53

9.如图所示,在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对一块两

面平行的玻璃砖,用“插针法”找出入射光线对应的出射光线.现有

A 、

B 、

C 、

D 四位同学分别作出如图的四组插针结果.

(1)从图上看,肯定把针插错了的同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上看,测量结果准确度最高的同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3-8甲所示,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个小钢球,做成一个单摆.测量摆长L和摆的周期T,得到一组数据.改变摆长,再得到几组数据,从中可以找出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1)实验过程有两组同学分别用了图乙、丙的两种不同方式悬挂小钢球,你认为_____(选填“乙”或“丙”)悬挂方式较好.

(2)在某次测量中,某同学用机械秒表测出单摆若干次全振动的时间,机械秒表读数如图丁所示,秒表读数为___________s.

(3)图戊是某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T2-L图线,现已测出图中直线斜率为k,则可得出当地重力加速度表达

式g=

_____

_____

____.

11.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令单缝宽度为h,双缝距离为d,双缝与光屏距离为l,当采取下列四组数据中的哪一组时,可能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可辨的干涉条纹___________.

A.h=10 mm d=0.1 mm l=100 cm

B.h=1 mm d=0.1 mm l=100 cm

C.h=1 mm d=10 mm l=10 cm

D.h=10 mm d=10 mm l=100 cm

(2)用某种单色光照射双

缝得到如图13-10甲所示的

干涉条纹,则分划板在图甲中

A、B位置时,游标卡尺读数

分别为x A=________ mm,x B

=________ mm,相邻两条纹

间距Δx=_________mm.

(3)如果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如图乙所示.则在这种情况下波长的测量值_____________实际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激光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激光器发出的一束直径很小的红色激光进入一个一端装双缝、另一端装有感光片的遮光筒,感光片的位置上出现一排等距的亮点,图乙中的黑点代表亮点的中心位置.(1)通过量出相邻光点的距离可算出激光的波长.据资料介绍:若双缝的缝间距离为a,双缝到感光片的距

离为L,感光片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为b,则光的波长λ=ab

L. 该同学

测得L=1.000 0 m,双缝间距a=0.220 mm,用带十分度游标的卡尺测感光片上的点间距离时,尺与点的中心位置如图乙所示.图乙中第1个光点到第4个光点的距离是________mm.实验中激光的波长λ=

_______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如果实验时将红激光换成蓝激光,屏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将________.

13、如图所示,一束截面为圆形(半径R=1 m)的平行紫光垂直射向一半径也为R的玻璃半球的平面,经折射后在屏幕S上形成一个圆形亮区.屏幕S至球心的距离为D

=(2+1) m,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

射,试问:①若玻璃半球对紫色光的

折射率为n=2,请你求出圆形亮区

的半径.②若将题干中紫光改为白

光,在屏幕S上形成的圆形亮区的边缘是什么颜色?

1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以60°的入射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反射后在上方与平面镜平行的光屏上留下一光点P,现在

将一块上下两面平行的透明体平放在平面镜上,则进入透明体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再从透明体的上表面射出,打在光屏上的P′点,P′点在P点的左侧3.46 cm处,已知透明体对光的折射率为1.73.

①作出放上玻璃砖后的光路示意图,标出P′位置;

②透明体的厚度为多大?

③光在透明体里传播的时间多长?

15、如图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

0.2 s后的波形图象,质点P位于实线波的波峰处.①

若波向右以最小速度传播,求经过t=4 s质点P所

通过的路程;

②若波速为35 m/s,求波的传播方向.

16.(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摆钟偏快时可缩短摆长进行校准

B.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将比声源发声的频率高C.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D.地面附近有一高速水平飞过的火

箭,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的火箭长度要

比火箭上的人观察到的短一些

E.从地面上观察,飞船上的时间进程比地面上慢

(2)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都用“回归反射膜”制成,夜间行车时,它能把车灯射出的光逆向返回.这种“回归反射膜”是用球体反射元件制成的.如图,透明介质球的球心位于O点,半径为R,光线DC

平行于直径AOB射到介质球的C点,DC与AB的距离H=

3

2R.若

DC光线进入介质球折射后,经一次反射,再折射后射出的光线与入

射光线平行,试作出光路图,并算出介质球的折射率.

17、(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在双缝干涉实验里,把入射光由红光换成紫光,相邻两个明条纹的间距变窄

B. 摄影师在拍摄池中的游鱼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C. 电磁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D. 火车以接近光速行驶,其内站立着一个中等身材的人,站在路旁的人觉得车里的人瘦但不高

(2)一根摆长为2 m的单摆,在地球上某地振动时,测得完成10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284 s.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该单摆拿到月球上去,已知月球的重力加速度是1.60 m/s2,单摆振动周期为________s.

专题限时集训(十三)

1.A [解析] 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了激光的干涉原理.

2.A [解析] λ>3 m ,故34

λ=x 2-x 1=3 m ,即λ=4 m ,C 错;由14T +nT =1 s 得T =44n +1

s ,由v =λT =(4n +1) m/s 知D 错;1.0 s 末质点A 在正向最大位移处,质点B 在平衡位置,位移不相同,B 错;2.0 s 末质点A 在平衡位置,质点B 在最低点,A 对.

3.B [解析] 由折射定律有n =sin i sin r

,r =30°,解得i =45°.光在AC 面入射角为60°,大于全反射临界角C =arcsin 12

=45°,发生全反射,选项B 正确.

4.B [解析] 由折射定律n =sin i sin r

可知折射角正弦(sin r )与入射角正弦(sin i )的关系图像斜率的倒数表示折射率,所以n =32

=1.5,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在由空气进入该玻璃中传播时,光波频率

不变,光波波长变为原来的23

,选项C 、D 错误. 5.D [解析] 质点1第一次达到最大位移,历时14

周期,所以波的周期T =0.4 s ,此时波传播的路程为λ4

,所以λ=4x 13=8 m ,A 错

误;v=λ

T=20 m/s,B错误;t=0.2 s时,波传播的路程s2=v t=20

×0.2 m=4 m,即波恰传播到质点5,作出波形图可知质点4达到波峰位置,C错误;t=0.45 s时,波传播的路程s1=v t=20×0.45 m=9 m,即波恰传播到质点10,作出波形图可知质点10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D正确.

6.B[解析] 依据“周边为环状区域,且为a光的颜色”知,点光源射向水面的b光在环形区域内边界处发生全反射,而单色光a

在外边界处发生全反射,即水对b光的临界角C较小,由sin C=1

n可

确定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小,选项A错误;由折射率公式n=c v

知,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b光大,选项B正确;a光的频率比b 光小,选项C错误;a光的波长比b光大,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所以在同一装置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a光的干涉条纹比b光宽,选项D错误.

7.D[解析] 共有以下四种情况:

(1)λ=2L(2)λ=L(3)λ=L(4)λ=2 3L

第(1)种情况,T=λ

v=

2L

v,t=

3

4T=

3L

2v;

第(2)种情况,T=λ

v=

L

v,t=

1

4T=

L

4v;

第(3)种情况,T =λv =L v ,t =34T =3L 4v

; 第(4)种情况,T =λv =2L 3v ,t =14T =L 6v

8.D [解析] 在D 处发生全反射,由sin C =1n 和sin C =OC OD

=0.6,解得n =53

. 9.(1)A (2)D [解析] 分别画出光路图,如下,可以看出A 图下端空气中的角小于玻璃砖中的角,一定是错误的;B 图三段光线接近同一直线,不利于计算;对于长方形玻璃砖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一定平行,C 图不够准确.

A B C D

10.(1)丙 (2)99.80 (3)4π2k

[解析] (1)乙图中悬点不固定,摆动过程中摆长会发生变化;(2)从小圆盘刻度中可以读出1.5 min ,即90 s ,从外面的大圆盘刻度中可以读出11.20 s ,所以总时间为101.20 s ,务必要记得估读;(3)由T =2πL g 得T 2=4π2g ·L ,可见斜率k =4π2g ,所以g =4π2

k . 11.(1)B (2)11.1 0.82 (3)大于

[解析] (1)根据公式Δx =l d

λ可得双缝间距越小,双缝到屏的距离越大,干涉图样越清晰,要保证通过单缝的光源为线光源,单缝宽度不宜过大,故选B ;(2)A 图中的读数为:x A =11 mm +0.1×1 mm =11.1 mm ,B 图中的读数为:x B =16 mm +0×0.1 mm =0 mm ,条纹间距为d =16.0-11.16

mm =0.82 mm ;(3)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这种情况应是双缝不竖直造成的,d 的测量值偏大,故波长偏大.

6.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激光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激光器发出的一束直径很小的红色激光进入一个一端装双缝、另一端装有感光片的遮光筒,感光片的位置上出现一排等距的亮点,图乙中的黑点代表亮点的中心位置.

(1)通过量出相邻光点的距离可算出激光的波长.据资料介绍:若双缝的缝间距离为a ,

双缝到感光片的距离为L ,感光片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为b ,则光的波长λ=ab L

. 该同学测得L =1.000 0 m ,双缝间距a =0.220 mm ,用带十分度游标的卡尺测感光片上的点间距离时,尺与点的中心位置如图乙所示.

图乙中第1个光点到第4个光点的距离是________mm.实验中激光的波长λ=________m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如果实验时将红激光换成蓝激光,屏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将________.

解析:(1)由乙图可知第1个光点到第4个光点间的距离b ′=8.6 mm ,b =b ′3

=2.9 mm 由b =L a

λ得: λ=a L ·b =0.220×10-

31.000 0×2.9×10-3 m ≈6.4×10-7 m. (2)如果实验时将红激光换成蓝激光,λ变小了,由b =L λa

可得,屏上相邻两光点的间距将变小.

答案:(1)8.6 6.4×10-7 (2)变小

(2)如图所示,一束截面为圆形(半径R=1 m)的平行紫光垂直射向一半径也为R的玻璃半球的平面,经折射后在屏幕S上形成一个圆形亮区.屏幕S至球心的距离为D=(2+1) m,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试问:

①若玻璃半球对紫色光的折射率为n=2,请你求出圆形亮区的半径.

②若将题干中紫光改为白光,在屏幕S上形成的圆形亮区的边缘是什么颜色?

解析:(1)光在光纤中的传输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要求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则光纤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A错,B 对;只要是光波,就能够在光导纤维中传播,不管是可见光还是不可见光,都可以用来传输信息,C错;光波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高,波长比无线电波的波长短,D错.

(2)①如图,紫光刚要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光线射在屏幕S 上的点E ,E 点到亮区中心G 的距离r 就是所求最大半径.设紫光临界角

为C ,由全反射的知识:sin C =1n

由几何知识可知:

AB =R sin C =R n

OB =R cos C =R n 2-1n

BF =AB tan C =R n n 2-1

GF =D -(OB +BF )=D -nR n 2-1

,GE AB =GF FB , 所以有:r m =GE =GF FB ·AB =D ·n 2-1-nR =1 m

②由于白色光中紫光的折射率最大,临界角最小,故在屏幕S 上形成的圆形亮区的边缘应是紫色光.

答案:(1)B (2)①1 m ②紫色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以60°的入射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反射后在上方与平面镜平行的光屏上留下一光点P ,现在

将一块上下两面平行的透明体平放在平面镜上,则进入透明体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再从透明体的上表面射出,打在光屏上的P′点,P′点在P点的左侧3.46 cm处,已知透明体对光的折射率为1.73.

①作出放上玻璃砖后的光路示意图,标出P′位置;

②透明体的厚度为多大?

③光在透明体里传播的时间多长?

解析:(2)①如图所示

②令透明体的厚度为h,则有n=sinα

sinγ=

sin60°

sinγ,即γ=30°

所以放上透明体后出射点与入射点间距离为s1=23 3h

不放透明体时在虚线处这两点距离为s2=23h 而Δs=s2-s1代入数值得h=1.5 cm

③光在透明体中传播速度为v=c

n,传播距离为s=

2h

cos30°=

43

3

h,所以光在透明体中的传播时间为t=s

v=

43

3h

c

n

43hn

3c=2×10

-10s.

如图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0.2 s后的波形图象,质点P位于实线波的波峰处.

①若波向右以最小速度传播,求经过t=4 s质点P所通过的路程;

②若波速为35 m/s,求波的传播方向.

解析:(2)①若波向右传播:nT+3

4T=0.2 s(n=0,1,2,3,…)

由v=λ

T可知周期最大波速最小,当n=0时T最大值为

4

15s.

经过时间t=4 s,即经过15个整周期,所以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s=15×4A=1.2 m

②若波向右传播:nT+3

4T=0.2 s(n=0,1,2,3,…)

v=λT

联立当n=1时,波速为35 m/s,所以向右传播.

若波向左传播:nT+1

4T=0.2 s

联立当n取0或其他任何正整数时,波速都不为35 m/s,所以波不会向左传播.

10.(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摆钟偏快时可缩短摆长进行校准

B.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时,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将比声源发声的频率高

C.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D.地面附近有一高速水平飞过的火箭,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的火箭长度要比火箭上的人

观察到的短一些

E .从地面上观察,飞船上的时间进程比地面上慢

(2)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都用“回归反射膜”制成,夜间行车时,它能把车灯射出的光逆向返回.这种“回归反射膜”是用球体反射元件制成的.如图,透明介质球的球心位于O 点,半径为R ,光线DC 平行于直径AOB 射到介质球的C 点,DC 与AB 的距离H =32R .若DC 光线进入介质球折射后,经一次反射,再折射后射出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试作出光路图,并算出介质球的折射率.

解析:(1)由T =2πL g

知,摆钟偏快是T 偏小,因此应增大摆长来进行校准,故A 错;由多普勒效应知,B 正确;镜头前加偏振片是为了不让玻璃上的反射光进入镜头,故C 错;由相对论可知,动尺变短,动钟变慢,故D 、E 正确. (2)光路如图所示.

光线经反射后到达介质与空气的界面时,由几何关系和折射定律得i ′=r ,r ′=i .

折射光线PQ 与入射光线DC 平行,

则:∠POA =∠COA =i ,sin i =H R =32

, 故i =60°.由图可知,折射角r =i 2

=30°, 所以sin r =12,折射率n =sin i sin r

= 3. 答案:(1)BDE (2)见解析图

3

17(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在双缝干涉实验里,把入射光由红光换成紫光,相邻两个明条纹的间距变窄

B. 摄影师在拍摄池中的游鱼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C. 电磁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D. 火车以接近光速行驶,其内站立着一个中等身材的人,站在路旁的人觉得车里的人瘦但不高

解析:(1)由Δx=L

dλ可知,入射光的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宽,

紫光的波长较红光短,故条纹间距变窄,A选项正确;摄影师在拍摄池中的游鱼时,由于水面的反射光的干扰,成像不清楚,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可以减弱反射光而使水下的鱼成像清晰,B选项错误;电磁波一定是横波,C选项错误;由相对论可知,在观察者看来,沿速度方向上物体的长度变短,而在垂直于速度方向上的物体的长度不变,D选项正确.

7.[2013·武昌调研](17分)(1)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图象,波速为v=10 m/s,此时波恰传到I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此列波的周期为T=0.4 s

B. 质点B、F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等

C. 质点I的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

D. 当t=5.1 s时,x=10 m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处

E. 质点A、C、E、G、I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同

(2)一根摆长为2 m的单摆,在地球上某地振动时,测得完成10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284 s.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该单摆拿到月球上去,已知月球的重力加速度是1.60

m/s 2,单摆振动周期为________s.

(3)半径为R 的半圆柱形玻璃砖的截面如图所示,O 为圆心,光线Ⅰ沿半径方向从a 点射入玻璃砖后,恰好在O 点发生全反射,另一条光线Ⅱ平行于光线Ⅰ从最高点b 射入玻璃砖后,在底边MN 上

的d 点射出.若测得Od =R 4

,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多少? 解析:(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波长为λ=4 m ,周期T =λv =0.4 s ,

A 对;质点

B 、F 的振动步调完全相同,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等,B 对;各点的起振方向都一样,此时I 点刚起振且起振方向沿y 轴负方向,

C 对;当t =5.1 s 时,x =10 m 的质点处于负的最大位移处,

D 错;从图象中可以看出质点A 、C 、

E 、G 、I 在该时刻的位移都是零,由于波的传播方向是向右的,容易判断出质点A 、E 、I 的速度方向是向下的,而质点C 、G 的速度方向是向上的,因而这五个点的位移不总是相同,E 错.

(2)周期T =t /n =284100

s =2.84 s 由周期公式T =2π l

g 得 g =4π2l T 2=4×3.142×2(2.84)

2 m/s 2=9.78 m/s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