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儿童口齿不清三成因吃软饭

儿童口齿不清三成因吃软饭

儿童口齿不清三成因吃软饭
儿童口齿不清三成因吃软饭

儿童口齿不清三成因吃软饭

核心提示:专家说,通过语言筛查发现语言发育落后的儿童并给予早期干预,将显著降低语言障碍的不良影响。

从青岛市儿童医院儿保科了解到,该医院已经接诊了200余名语言有问题的孩子,其中有不少是因为发音口齿不清前来就诊的。医生专家调查发现,口齿不清的孩子竟有三分之一是因为吃“软饭”造成的。

“其中一个孩子,3岁多了说话还口齿不清。”青岛市妇儿中心儿保科专家透露说,经过测评,专家发现孩子的听力很好,只有语言发育明显落后。后来在谈话中得知,孩子到了两岁多还一直吃糊状的食物,由于口腔功能没有得到锻炼,导致了发音存在问题。孩子的母亲追悔莫及,她说因为怕孩子吃东西噎着,一直都是把饭菜捣成糊才给孩子吃,没想到因为这个造成了孩子语言障碍。

专家说,该院儿童语言障碍专科门诊今年以来已接诊200多名语言有问题的孩子,主要问题集中在孩子说话晚、语言过于简单、口齿不清、口吃等。她分析说,除了遗传等先天性因素外,家庭环境、教育等后天因素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口齿不清的孩子竟有三分之一是因为吃“软饭”造成的。

“早期发现语言障碍儿童并进行有效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专家说,通过语言筛查发现语言发育落后的儿童并给予早期干预,将显著降低语言障碍的不良影响。

儿童口吃的原因及表现

患口吃的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5%。大约一半的口吃儿童是在5岁以前发病的。口吃多在幼儿期形成,也最容易在幼儿期纠正,如果得不到纠正,则可能伴随终身。

口吃是指说话时以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为主要症状的语言障碍,在儿童中比较常见,患病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5%。大约一半的口吃儿童是在5岁以前发病的。口吃多在幼儿期形成,也最容易在幼儿期纠正,如果得不到纠正,则可能伴随终身。

口吃症是由于心理原因所导致的言语障碍。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因模仿而导致口吃。口吃的感染性很强,由于儿童的语言机能还不完备,容易受其他口吃的人影响,如孩子们之间的模仿,经常和口吃的人接触均可能导致口吃。

2、父母在儿童学说话阶段要求过急,孩子发音不准或咬字不清楚时,父母急于作过多的矫正,甚至在孩子一句话还没说完的时候就经常打断进行矫正,使孩子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在说话的时候出现紧张,害怕说错。越怕说错,心理压力越大,精神越紧张,失去说话的信心,而导致口吃。

3、突然的精神刺激,如受惊吓,环境突然改变等造成心理紧张,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也可能导致口吃。

4、遗传因素。口吃与大脑两半球优势或某种脑功能、语言器官功能障碍有关。

口吃一般表现为三种类型:

1、连发型。这种类型的口吃表现为说话时经常连续重复某个字音。比如:你、你……你干什么?

2、伸发型。这种类型的口吃表现为经常把某个字音拖长。比如:老——师,学——校。

3、阶发型。这种类型的口吃表现为反复说一句转接口语词但是不连贯的话。比如:这个——这个——。

幼儿阶段,孩子的口吃常多见于连发型,其次是伸发型。一般是由连发型向其它两种类型发展。

如何让宝宝“口齿伶俐”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口齿伶俐、能言会道,这样的宝宝给人感觉也特别聪明,可生活中往往有很多宝宝,无法正常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意愿,因为他们口齿不清,说什么话都无法让大人听明白,那么宝宝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宝宝口齿不清的原因

专家说,口齿不清是在儿童言语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发育迟缓,经过及时纠正是可以克服的,但如果不及时消除问题,有部分儿童会慢慢形成不良发音习惯,吐字不清,形成较严重的语言障碍,产生阅读困难,影响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到孩子长大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

儿童智力正常但语言发育迟缓或说话不清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听力问题;

2.构音器官异常;

3.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可表现为单独或多种言语和语言能力异常,包括听力、讲话能力、理解语言能力、表达语言能力和语言程序处理能力。

对这样的孩子,首先要进行听力检查,排除听力障碍。现在的听力筛查技术可以在婴幼儿生后3天进行听力检测,在其3个月内明确其听力状况,并能在咿呀学语前(1岁内)进行听力康复,强化语言训练。而不至于到孩子2~3岁甚至更晚时,由于不能讲话或讲话不清,才发现听力不好,这时孩子的舌肌已较僵硬,大脑语言发育的高峰期已过,让孩子从感知声音、感知语言、理解并会正常说话,道路会漫长而艰辛。

其次是因家庭语言环境差造成的孩子开口困难(功能异常),常见情况是父母昼夜忙于工作,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保姆看护,不常交流,家庭缺乏充分的情感、母爱等感官刺激或过分溺爱和约束等,同时家庭中南方话和北方话并存,都会导致孩子理解困难,表达困难,影响语言发育,一般经个体化语训和家庭指导后就发音清晰了。

再者是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例如儿童孤独症、口吃、选择性缄默症等,则需要到专业医院诊治。

专家也提醒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注意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交流,在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语言问题时,要引起足够重视,早期鉴别,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让孩子在家庭、学校、医院、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爱护下孩子健康成长。

如何纠正宝宝口齿不清

建议一:多让孩子重复练习

孩子刚开始学话时,每学一个新词,都要经过反复多次才能掌握。而孩子要掌握这个词,就要能正确区分这个词的发音和其他词有什么不同,这同样要求孩子的语言器官能协调运动。

2岁多的孩子,由于分析、综合能力还处在萌芽之中,而且小肌肉也不发达,发音器官要协调运动就会出现困难。孩子就会出现口齿不清、发音不准的情况。这时,父母要引导孩子每学会一个新词都要重复练习,以此来发展孩子的发音器官以及肌肉组织的细小动作的协调性,从而锻炼听觉器官的敏感性。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从孩子身边最熟悉的事物教起,从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先教单字,再教词语,当积累到一定量的词语后再慢慢过渡到句子。

在教孩子说话练习的过程中,要进行得自然、有趣。比如,有的孩子“湿、吃”不分,针对孩子的这种情况,父母在给他洗脸时可问:“毛巾放在水里怎么了?”答:“湿了”;在做饭时问:“妈妈做饭给谁吃呀?”答:“给宝宝吃。”总之,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练习“湿”、“吃”的音,这样不断地练习自然对纠正孩子的翘舌音很有帮助。

建议二:要耐心示范和讲解

纠正孩子的口齿不清,父母榜样的作用很大。父母在给孩子做示范时,要照顾到孩子听和看两个方面的能力,以便他们模仿。有时候,为了配合口型的示范,父母还需要有合适的讲解。比如唇音(爸、抱、拍),主要是上下唇的活动,父母在做示范时,孩子容易看到,就易于模仿。而更多的难发的音需要舌头参与活动,不易被孩子看到,所以小孩子就不易发准音。父母教孩子发这些音时,就要告诉

他们发哪个音,舌头要抵住上牙床,然后让孩子仔细看,再带孩子试着发这些音,孩子掌握了这些发音诀窍,说话当然就流利了。

建议三:要求孩子正确发音并多鼓励

父母要注意,从孩子学说话开始,就应该要求孩子正确发音,不要让孩子娇滴滴说话。否则,一旦形成习惯,就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才能矫正过来。

同时,在孩子学说话阶段,父母只要发现孩子在语言学习上有点滴进步,就要及时鼓励。孩子喜欢表扬,父母的表扬能不断激起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当父母发现孩子说话含混不清,改正不快时,切忌着急上火,动辄大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只会造成孩子恐惧、紧张的情绪,加重孩子的口齿不清,有时还可能造成孩子的口吃。

建议四:思想上要重视,行为要自然

孩子在说话时,家长要听一听孩子是某些音发不好,还是所有的话都说不清楚。如果孩子到了四五岁,还是所有的话都说不清楚,又没有什么可改进的话,家长应带孩子到口腔科看看。如果孩子很多发音都很好,只有很少的发音不清楚,肯定是孩子对这些发音的掌握有困难,随着孩子说话机会的增多,口齿不清的现象会慢慢变好。

家长要注意:有一些正常孩子在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说话口齿不清的现象,这在医学上被称为功能性构音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不清、吐字不准。作为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这个问题引起重视,既不要不管不问任其发展,也不要过于注意孩子的口齿不清,这两种做法都会影响孩子语言的顺利发展。而且,孩子的语言障碍会引起他日后交往时的心理障碍。所以在孩子语言发育期,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语言的发育关键期。

12岁儿童自闭症的症状有哪些

12岁儿童自闭症的症状有哪些 自闭症多发生在孩子的儿童时期,自闭症对患者的一生都会造成很大影响。识别自闭症的症状,警惕自闭症的发生,是每个有孩子的父母都应该注意的一点。下面由为大家带来关于12岁儿童自闭症的症状有哪些的文章,欢迎阅读,谢谢! 12岁儿童自闭症的症状有哪些 1、社会交往障碍;;孤独症的最核心症状 从年龄角度:绝大部分孤独症病儿在儿童早期不会认生,很少在2岁之前出现分离焦虑,因此谁抱都无所谓。18个月大时还不能指点东西,不会用视线来表达信息。在婴幼儿时期,常常不太爱理人,对他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三四岁时显得不合群,对同龄小朋友没兴趣。 与他人接触时:回避与人的视线接触,是孤独症婴幼儿的另一特征。受到挫折或受伤时,大多不会主动要求父母的安慰,当然也很难主动去安慰与关心别人。另外,一般的孩子会炫耀分享自己的食物、玩具和快乐,而孤独症病儿却不能,表现出明显的自我中心。 游戏时:在玩过家家这类角色扮演游戏方面,孤独症儿童很少会参与,即使参加,也常常是固定的、反复性的玩法,缺少一般儿童想象的、创造的、多变的、互动的玩法。 2、语言交流障碍;;大多数孤独症病儿就诊的主要原因

语言发育的延迟或缺乏。约25%~50%的儿童孤独症可能终身失语,或只能说极有限的字词。约25%的儿童孤独症有正常的语言发展阶段,然后慢慢出现语言功能倒退,甚至失语。 语言运用的能力受损。不会主动与人打招呼、交谈,不会提出话题或维持话题。有的病儿不会用“是”和“我”,有的常常分不清“你”、“我”、“他”。言语刻板重复或模仿,有的语音、语调异常,缺乏抑扬顿挫与情感表达。 非语言交流的损害。手势、姿势等非语言交流发展延迟或缺乏,很少用点头或摇头来表达某种需要和要求,面部表情也比同龄儿童简单、机械。 3、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方式刻板 兴趣范围狭窄或异常。病儿常常对一般儿童所感兴趣的玩具、游戏缺乏兴趣,而对某些特殊的物品特别感兴趣甚至迷恋,如喜欢玩所有圆的或者能旋转的东西。有的孩子对数字和英文字母非常敏感,碰到就要念出来,有的患儿对开关、电梯尤其热衷等。 刻板重复的动作。活动量特别大或特别安静,喜欢反复来回跑、转圈、踮着脚尖走,反复看手或摆出特殊的姿势等。 强迫、固定的行为或仪式。有的病人不能接受日常生活的形式或环境中的细微改变,有的对饮食的内容十分挑剔,只吃固定的食物。

配音艺术的吐字归音技巧

配音艺术的吐字归音技巧 分类:发声练习 配音是一门声音艺术,配音员要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配音艺术上表现自己的风格,今天便和大家谈论一下吐字归音的技巧。中国传统的发声学把汉字的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为出字(声母、韵头的发音)、立字(韵腹的发音)和归音(韵尾的发音)三个阶段。发音时,出字要准确有力,把握好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并迅速与韵头结合;立字要圆润饱满,口腔开合适度、松紧相宜,坚实稳定、气息饱满流畅;归音鲜明利落,既不拖泥带水留尾巴,又不可唇舌位置不到家。避免“吃字”、“倒字”、“丢音”等口齿不清的现象。 一、吐字训练: 1. 喷口字训练,主要以唇音b、p、m、f的字为主,训练双唇喷吐力。例: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2. 弹舌字训练,主要以舌尖中音d、t、n、l为主,训练舌尖弹射力。例: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顿冻豆腐;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就别胡炖乱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 3. 开喉字训练,主要以舌根音g、k、h为主,训练打开喉咙。例:哥哥心中一条宽宽的河,妹妹你就是那河上的波。 4. 牙音字训练。主要以舌面音j、q、x为主,训练牙的咬合。例:希望你在大学安心学习,取得优秀成绩,向母校报喜。 5. 齿音字训练,主要以舌尖音z、c、s、zh、ch、sh、r为主,训练舌尖力量的集中。例:优美的诗词离不了字词,字词准确,生动才能写出优美的诗词。 二、归音训练 1. 抵鄂前鼻韵尾n作字尾,发音过程完成时,舌尖要抵住上齿龈。例:蓝天、山川、森林、人民、本份。 2. 穿鼻后鼻韵尾ng作字尾,发音过程完成时,声音穿鼻而出;但穿鼻不能过早,以免影响“枣核心”。例:汪洋、光芒、名称、形成、方向。 3. 展唇i作字尾时,要展开唇角,呈微笑状。例:海外、彩带、徘徊、肥美、归队。 4. 敛唇u或o作字尾时,聚敛双唇。例:高潮、秋收、悠久、优秀、牛油。 对广告配音员的建议:吐字归音的训练要持之以恒,切不可朝三暮四,在不断的训练中提升自己的配音水平。

儿童龋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建议

儿童龋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建议 龋齿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严重影响着儿童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发育。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儿童龋齿的报道,探讨了影响儿童龋齿形成的主要因素如致龋菌、饮食结构、牙齿发育状况、年龄、性别以及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的防护措施如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采用窝沟封闭技术、加强氟化物的吸收以及咀嚼木糖醇等,希望以此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为儿童的健康口腔发展提供一些保护措施。 [Abstract] Dental caries is a common children’s oral disease that has serious influence on children’s oral health and body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the synthesis of dental caries for children published both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were summarized.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children’s dental caries such as cariogenic bacteria,diet structure,tooth development status,age,gender and parental socioeconomic status were investigated,and according to these factors,the relevant protective measures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evant good oral hygiene habits,the use of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technology,the enhancement of fluoride absorption and the xylitol chewing were recommended.Hoping to attract parents’and community’s attention,and provide some prot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oral health. [Key words] Children;Caries;Influence factors;Protective measures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牙齿和口腔健康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龋齿仍然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有研究显示,多达19%的2~5岁的儿童和52%的5~9岁的儿童都有过龋齿的经历[1-2]。龋齿是含糖类食物进入口腔后,在牙菌斑内经过致龋菌的作用产生酸,酸腐蚀牙釉质致其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缺损而形成的[3]。龋齿造成的牙体缺损可引起疼痛,影响咀嚼效率,干扰儿童的消化吸收,导致儿童的营养缺乏,还可导致恒牙的釉质发育及异位萌出,造成颌面部发育异常,影响美观和正常发音。 在发达国家,儿童龋病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而在发展中国家,儿童龋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儿童龋齿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乳牙龋病的患病率高达66.6%。儿童龋齿的发生并没有引起大多数家长的重视,目前我国儿童龋齿的治疗率还不到3%。 1 影响儿童龋病形成的因素 1.1 致龋菌 细菌是儿童龋齿发生的必要条件,口腔中的致龋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产酸菌属为代表的产酸菌属,可分解糖类物质产生

1-10儿童各年龄段的表现

★每个年龄段的重要表现★ 1岁半:爱唱反调 2岁:开始关心他人 2岁半:让人一个头两个大的第一叛逆期 3岁:喜欢与人分享 3岁半:缺乏安全感 4岁:爱吹牛 4岁半:分不清真实与幻想 5岁:可爱的黄金年华 5岁半到6岁:极端自我中心 7岁:喜欢独处的年龄 8岁:具有评价事务的能力 9岁:追求完美 10岁:青春期前奇妙的缓冲期 ★下面开始分年龄叙述★ 对照看你的娃是不是这样的? 1-2岁 2岁前后的小坏蛋有多坏,我们都已经知道了。 最突出的表现包括:“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他们一点儿也不坏,一点儿也没有折磨妈妈、蛮不讲理的意思。 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书上提供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生活规律:饿了、渴了、累了、困了、闷了,孩子就容易发脾气。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 转移注意:这么小的宝宝,注意力移动得很快,你要好好利用。比如,你抱孩子进餐椅吃饭,孩子打挺不肯进去,你就不必坚持。拿些小胡萝卜丁啦小麦圈啦什么的哄哄他,等他吃得高兴心情愉快时,再抱进餐椅里去。 不当观众:当孩子打滚撒赖时,不当观众。没有观众了,这演员也就没趣了。绕开硬碰硬:如果你问,“你要不要洗澡?”这答案肯定是“不!”你可以换个说法,“你想在澡盆里玩小鸭子,还是玩小水桶?”

类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实施方案

三类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的精神,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三类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我校将开展为三类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现制订具体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7-14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少年。 三、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每月“送教上门”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

于2个课时。 五、师资保障 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分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六、工作要求 1.为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具体由学校教导处负责。 2.每学年初、学年末举行送教教师工作座谈,研究计划,总结工作。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4.要根据所确定的服务对象的情况,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 5.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教案,教学过程资料等。

平安镇中校2018年9月

自闭症儿童表现与特征

自闭症儿童表现与特征 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社会交往障碍 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 交流障碍 1.非言语交流障碍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言语交流障碍该症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包括:①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也有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兴趣狭窄 该症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有些患儿还对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体产生依恋行为。患儿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其他症状

儿童口齿不清

建议二:要耐心示范和讲解 纠正孩子的口齿不清,父母榜样的作用很大。父母在给孩子做示范时,要照顾到孩子听和看两个方面的能力,以便他们模仿。有时候,为了配合口型的示范,父母还需要有合适的讲解。比如唇音(爸、抱、拍),主要是上下唇的活动,父母在做示范时,孩子容易看到,就易于模仿。而更多的难发的音需要舌头参与活动,不易被孩子看到,所以小孩子就不易发准音。父母教孩子发这些音时,就要告诉他们发哪个音,舌头要抵住上牙床,然后让孩子仔细看,再带孩子试着发这些音,孩子掌握了这些发音诀窍,说话当然就流利了。 建议三:要求孩子正确发音并多鼓励 父母要注意,从孩子学说话开始,就应该要求孩子正确发音,不要让孩子娇滴滴说话。否则,一旦形成习惯,就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才能矫正过来。 同时,在孩子学说话阶段,父母只要发现孩子在语言学习上有点滴进步,就要及时鼓励。孩子喜欢表扬,父母的表扬能不断激起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当父母发现孩子说话含混不清,改正不快时,切忌着急上火,动辄大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只会造成孩子恐惧、紧张的情绪,加重孩子的口齿不清,有时还可能造成孩子的口吃。 建议四:思想上要重视,行为要自然 孩子在说话时,家长要听一听孩子是某些音发不好,还是所有的话都说不清楚。如果孩子到了四五岁,还是所有的话都说不清楚,又没有什么可改进的话,家长应带孩子到口腔科看看。如果孩子很多发音都很好,只有很少的发音不清楚,肯定是孩子对这些发音的掌握有困难,随着孩子说话机会的增多,口齿不清的现象会慢慢变好。 家长要注意:有一些正常孩子在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说话口齿不清的现象,这在医学上被称为功能性构音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不清、吐字不准。作为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这个问题引起重视,既不要不管不问任其发展,也不要过于注意孩子的口齿不清,这两种做法都会影响孩子语言的顺利发展。而且,孩子的语言障碍会引起他日后交往时的心理障碍。所以在孩子语言发育期,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语言的发育关键期。

浅析学龄前儿童龋病的诱发因素及龋病的预防

浅析学龄前儿童龋病的诱发因素及龋病的预防 发表时间:2016-07-18T15:10:38.8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作者:李茂娇[导读] 通过调查鄂西北地区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其与口腔卫生习惯、饮食情况、家庭因素的关系。 湖北医药学院 442000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鄂西北地区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其与口腔卫生习惯、饮食情况、家庭因素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鄂西北地区5所幼儿园中的153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并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龋病的相关因素。结果:据报告数据显示:自身牙体组织、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对儿童龋病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病的相关因素;龋病的预防 引言: 龋病(dental caries)是人类最常见的牙齿疾病,引起牙齿颜色、形态、质地的进行性破坏,严重影响牙齿的发音、咀嚼、语言、美容、社交等功能。龋病的发病率高,病程长,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严重影响人类的口腔和全身健康,尤其是以发病率较高的儿童。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龋病列为人类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排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所以,对于学龄前儿童龋病诱发因素的调查对临床学龄前儿童龋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正文: 儿童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牙体硬组织的解剖结构、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等特点,导致儿童较成人更容易患龋,病变发展更为迅速,对全身的危害更为严重。 一、牙体硬组织解剖结构对龋病的影响 在牙齿表面,只要菌斑能够形成并维持一段时间,龋病就有可能发生。生物膜的存在并不一定会导致龋损(局部硬组织的破坏,是龋齿的表现),但它却是一个必要因素。在龋损表面的菌斑中,代谢活跃,这些代谢活动可以引起牙齿表面和菌斑界面间PH频繁波动,而每一次PH波动都将打破牙釉质和菌斑间的平衡,最终使得牙齿的硬组织溶解,形成龋损。 所有的龋病诊断都是对病人口腔所有牙齿表面的详细检查为基础的,不可否认的是,少数学龄前儿童口腔中存在多个易感牙面。这也就大大加大了龋病的产生。 二、口腔卫生习惯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影响 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可得,12.3%学龄前儿童没有刷牙习惯,即使剩余部分有刷牙习惯,也因为儿童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去除牙垢上的软垢,导致细菌常常停留在牙齿不规则的表面和难以清洁的地方,例如:邻面和点隙窝沟。因此,牙齿的清洁在刷牙的效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些临床试验已经显示,每天刷牙至少一次的儿童比那些不经常刷牙的儿童较少发生新的龋损(Tucker et al.,1976;Chestrutt et al.,1998),因此牙齿清洁一贯好的儿童龋的增长较牙齿清洁一贯差的儿童要低。多元变量分析已经显示当控制各种次要因素如糖的摄取和氟化物的暴露时,口腔卫生状况成为龋病最重要的危险性指标。简言之,牙齿清洁是一种高效控制龋齿发生发展的方法。 三、饮食习惯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影响 根据Fejerskov和Manji所提出的龋的概念,牙面上的生物膜是龋发生的唯一先决条件,它们是必要非充分原因。多食盐、多脂肪的食物和粘性大、清除慢、容易产酸的食物,都是诱导龋病的好发因素。原因在于,比如:学龄前儿童对糖的摄入增加,降低唾液的分泌量,由于牙斑菌的酸化从而加速了龋病的过程。由于学龄前儿童对糖、软饮料等食物的摄取量较大,其患龋病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四、学龄前儿童的龋病预防 随着儿童的成长,婴幼儿乳牙列完成后,特别应注意牙龋病的预防,维护乳牙列完整,作好口腔清洁指导。学龄前儿童后期恒牙开始萌出,乳牙患龋率增高,此时应对儿童做定期检查,有患龋病早起治疗。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大多父母并不重视儿童的口腔卫生,没有起到照料、监督作用。 在家庭方面,龋病防治的重点是培养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定期检查,早期治疗。刷牙可用少量含氟牙膏,去除牙菌斑。在学校方面,做好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及饮食习惯。从根本上避免发生龋病的因素才是预防龋病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樊明文《龋病诊断》人民卫生出版社 [2]樊明文《口腔卫生的作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3]樊明文《龋病的预防及其发展控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4]周学东、岳松龄《龋病学的发展》人民卫生出版社 [5]周学东、岳松龄《儿童龋病学的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 [6]周学东、岳松龄《特定人群的龋病预防》人民卫生出版社

案例分析:口吃

口吃是语音节律障碍的一种,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字音重复或语流中断的语音节律障碍,当言语表达涩阴时常伴躯体抽搐样动作和面部异常的表情。口吃多发生于儿童,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或消失,少数可持续至成年。儿童口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遗传因素,躯体因素,精神因素,心理因素,模仿,家庭教育,错误的认知,基因突变等等如果家长在孩子出现口吃时,经常批评或立即叮嘱孩子纠正,反而容易加重孩子紧张焦虑的情绪,慢慢地还会导致语言中枢正常功能失调,口吃也会越来越重。一般男孩发生口吃多于女孩,口吃是在孩子幼儿期形成,也最容易在幼儿期得到纠正。如果幼儿期不纠正的话,有时口吃可伴随终生。总之,口吃可能是生理与心理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儿童口吃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主要表现为言语节律失调,语音或字句的重复、中断、阻滞而不流利,可伴有言语助动的动作,如跺脚、拍腿等。口吃患儿常表现胆小。退缩、自卑心理或其他情绪障碍。须符合下列三项:①经常出现语音或音节的重复或延长,影响说话的流畅性;②无表达内容障碍;③排除抽动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儿童口吃应该做哪些检查?需做相关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抽动症和精神病性言语零乱等。儿童一旦出现口吃现象,家长就应重视。否则,待口吃现象加重或成为习惯时,再进行口吃矫正难度就大了。 对儿童口吃矫正,主要是通过口吃儿童的家长和亲人指导矫正予以治疗。指导矫正口吃的方法很多,大多是从解除口吃的原因与不良发音入手。 1.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 2.讲话吐字清楚 3.勿催促孩子讲话 4.勿打断孩子讲话 5.消除紧张感 6.说话要轻柔 7.多抄写 8.尽量避免接触其他口吃病患者。当孩子有口吃现象苗头时,要避免与其他口吃病患者再接触. 9.鼓励孩子多唱歌,唱歌使孩子吐词准确快捷,增加自信心。10.尽量慢慢对话。与有口吃的孩子在安静处一个字一个字地对话,但要连续地、匀速地,不可断断续续。11.最重要的是,要让你的孩子明白,不管他怎样,你都接受他,不管他口吃与否。

儿童发音不准的原因有什么

俗话说“三岁看老”,意思就是说从一个孩子小的时候就可以看 出来这个孩子长大之后能否有作为,但是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发音不准,就可以说明孩子以后没有前途吗?那么发音不准对于儿童会有哪些 影响呢?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口流利口才,而好的口才除了强大的语言思维外,还需要流利和动听的表达,那么动听的表达指的就是悦耳的发音。良好的语音可以让受听者,身心愉悦,印象深刻,认同度、好感度大大提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羡慕播音员、配音员自带声带开挂,自带低音炮,磁性的声音都是好感度杀手。

那么造成发音不准的原因到底是有哪些呢? 一、周围的环境影响 在孩子学习语言的阶段里没有获得标准的发音指导,有些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忽视了对于孩子的语言培养,孩子语言的掌握就是在模仿以及交流中逐步提高,即是孩子若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榜样,就会不自觉的学一些当地的方言发音或是模糊不清的发音,致使孩子很难获得进步。

二、父母没有意识到发音错误 有些父母没有意识到发音不标准的问题,他们会认为孩子还小,发音问题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一步步纠正过来,他们会觉得孩子有些发音不标准配上可爱的童音会很有趣,故意逗孩子让孩子重复这些错音,让孩子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发音是正确的。 三、孩子的思维与语言发展不平衡 孩子的大脑里经常会有些天马行空的幻想,他们的思维发展很快,想说的以及想表达的事情也很多,但是由于自身掌握的词汇量不是很多,因而很多时候感觉“话到用时方恨少”,表达能力差,孩子很着急,因此有时候会发出一些模糊的迎接来代表自己想说的话语或是句子。另外由于孩子对于词汇的真正含义不甚了解,所以才会在多次重复成人言语的时候经常出现错误。

儿童声线问题的表现

儿童声线问题的表现 除了走路攀爬,可以说语言是儿童学习的第一个技能,也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开始,那么孩子声线问题表达力有问题,和父母间的沟通存在障碍,这可让父母们操了不少的心,那么儿童声线问题的表现有哪些?父母们该怎样呵护呢? 在儿童言语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音准差、不会掌握语言表情技巧、口吃等问题,父母应仔细观察,及早发现,分析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措施。 儿童声线问题的表现:音准差 音准差是指不能准确发出某个单音节的读音。3~4岁的儿童,随着发音器 官的成熟,语音听觉系统及大脑机能的发展,发音能力迅速地加强,4岁以上的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这时由于自身发音系统的异常或方言的影响,就会出现音准差的问题。 帮助儿童发音准确,家长应该充分发挥成人语言的榜样作用,尽量做到发音正确,吐字清晰,语言规范。对于儿童语音中的错误和缺点,不要加以讪笑,不要故意重复他的错误和缺点,而要加以正确的示范。除了直接发音给他听之外,还可以解释我们是怎么做才发出这些音的原理让他明白。发音的时候故意夸张一点,可以使他注意你发音时的脸部动作。 儿童声线问题的表现:不会掌握语言表情技巧 语言表情技巧是指恰当地运用声音的高低、强弱、大小、快慢和停顿等语气和声调的变化,使之更生动,更有感染力。儿童由于理解力差,就会难掌握语气、语调的变化。 家长应该多给儿童以语言交际的机会,如谈话、歌谣、朗读、讲故事、演讲、戏剧表演等,使其在反复的练习中得到提高。在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要加强对他们语言修辞、思维及反应等能力的锻炼,在儿童已有的词汇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丰富儿童的语言。每次活动后要有一个概括性总结,把正确的最佳表达方式潜移默化地印入孩子的脑海中。 儿童声线问题的表现:4~6岁的孩子声线问题应就医或到正规的专业机构 进行语言训练 发音问题最主要的表现是吐字不清,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例如,一个两岁的孩子把“姥姥”说成“脑脑”。但是如果一个4岁多的孩子,甚至一个已经上学的孩子仍说不清“了、哥、鸡、七、西”等音,那就是问题了。老百姓一般称之为大舌头,医学上则称之为构音障碍。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或到正规的专业机构进行语言训练。

儿童龋病预防的具体措施

儿童龋病预防的具体措施 【摘要】儿童对龋病有较强的易感性,大庆市东风新村地区1999年调查表明3.5~6岁儿童患龋率呈上升趋势,本组儿童总患龋率为36.8%(主要乳牙)高于黑龙江省城乡儿童总患龋率为36.99%(1991),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本文针对普通人群存在龋病不算病和口腔保健知识缺乏的情况,提出了各年龄组的口腔保健的预防措施和实用技术。 【关键词】龋病;口腔保健;预防措施 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儿童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就是龋病,龋病不仅使儿童感到患牙疼痛而影响食欲、咀嚼、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全身疾病,影响儿童健康。但龋病是可以预防的,龋病的预防是儿童保健的主要任务,所以必须教会每个母亲防龋的实用技术,使儿童的龋病预防从胎儿期开始并贯穿于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避免乳牙的龋坏和早失影响儿童的发音和美观,以至给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抑,下面分3个时期进行论述。 1 胎生期保健 胎儿的牙齿是在胎生期第六周开始发育的,故母亲已知怀孕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摄入营养合理的平衡膳食,要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和足量的含钙磷食品,孕妇应多照日光,妊娠末期如出现指趾和腓肠肌痉挛要在医生指导下补一定量的钙剂。 2 0~1岁组儿童口腔保健及防龋措施 首先,保健医生要做好产后访视和新生儿预防投药工作,同时做好口腔护理指导。避免用各种土办法处理“马牙”以免引起口腔感染,母乳喂养儿无需饮温开水,而人工和混合喂养儿各种代乳品残渣易残留口腔,故喂完后要饮一点温开水清洁口腔,4~6个月乳牙萌出,孩子也开始添加辅食,此时更应加强口腔护理,每餐后均应饮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睡前不给小儿糖果等甜食,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含糖睡觉,因为口腔细菌分解糖产酸,腐蚀牙质,产生牙菌斑是龋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3 龋病易感期防龋措施 1~3岁小儿乳牙全部萌出,这个时期的牙为龋病易感期,要注意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的合理搭配,市售小食品,不易做辅助食品常规添加,笔者提倡食用家庭自制食品。饮食膳食平衡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促进牙齿的正常发育,增强牙齿对龋病的抵抗力。教育儿童多吃对牙齿有益的食物,如五谷、杂粮、牛奶、蔬菜、鱼肉和蛋等,应从小养成少吃零食或不吃零食,特别是含糖高的食品,尤其是睡前不吃东西的好习惯,吃零食后应及时漱口,4岁以前是儿童预防龋病的重要时期,3岁以前开始刷牙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所以3岁儿童要在母亲帮助和指导下采取正确刷牙方法,有效的刷牙可以清除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起到清洁牙齿、预防牙齿光滑面龋和预防牙周疾病的作用。消除牙菌斑是防

儿童口吃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儿童口吃的原因及矫正 方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儿童口吃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家长会发现,明明说话说得很好的孩子,突然之间变得口吃了。很多家长焦急万分:家里明明没有口吃的遗传,周围也没有人是口吃,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呢? 口吃的原因 1、遗传因素:口吃患者家族发病率可达36%~55%,故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为单基因遗传。有人发现的孩子口吃是有家族遗传史,主要外因是学习语言的环境不佳,如父母口吃,或父母口语快、含混,儿童不易模仿等。也有人发现口吃患者及亲属中左利手多见,认为口吃与大脑优势侧有关。 2、精神因素:儿童口吃往往发生在急性或迁延性精神创伤之后,因而不少学说认为精神因素可能为口吃的重要发病原因。有的儿童因为受到家长、老师或周围一些人的严厉惩罚或训斥,使精神突然受到严重打击,由于这种恐惧的情绪或惊吓引起了口吃,同时精神紧张、焦虑等也会导致口吃现象。 3、躯体因素:先天的发育不良也引起口吃。较多儿童围产期或婴幼儿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如胎儿期母体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躯体性疾病,或发育过程中患某些传染病使神经系统功能弱化,言语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4、外界因素:强行纠正左撇子也会造成口吃。 5、方言性口吃:儿童学语期间改变方言,或兼学两种以上不同方言,可致口吃。

6、思维过速性口吃:因思路宽阔迅速,致使口齿追随不及,造成口吃。临床亦较常见。 7、其它因素:有的学龄前儿童罹患口吃是因模仿所致。有资料则根据脑电图、发音肌肌电图和氟哌啶醇临床疗效。推断口吃可能与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复合体活动增强、发音肌功能不协调、和基底节存在生化障碍等因素有关,但尚待临床进一步论证。 口吃的表现形式 口吃的表现形式很多样,医学上通常把它分为三大类:首字难发型、语词重复型、语句中断型。而96%的口吃表现为首字难发。多数患儿初期仅有言语症状,部分严重患者可有唇、下颌、颈部肌肉痉挛、舌肌震颤、跺脚、眨眼、转头等因生理紧张而产生的各种伴随动作。此时,父母的态度、社交受挫、精神压力等因素可促使口吃不断加重及伴随动作增多。 1、首字难发型:表现为第一字发音时发不出,第一字重复,话语中途某字发音障碍; 2、语词重复型:经常出现语音或音节的重复或延长,影响说话的流畅性; 3、无表达内容障碍;因发音-呼吸器官的紧张性痉挛,导致语言节奏失调 4、排除抽动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说话时,可伴有跺脚、摆手、挤眼、歪嘴、口唇颤抖、躯干摇晃等动作。部分患儿常易兴奋或激惹,并伴有情绪不稳和睡眠障碍等。

自闭症儿童的常见表现和症状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自闭症儿童的所有生理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目前尚未找到发病的具体病因。不同时期儿童自闭症的表现不一样,若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及时与医生联系。 识别:自闭症3个常见表现 1、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 有的患儿在婴儿期就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也缺少面部表情。当别人要抱他起来时,往往不会像正常儿童那样伸出双手表现出期待别人抱起的姿势。与父母离别时无明显的依恋表情,见到父母时又无愉快的表示,见陌生人也类同见到父母的表情,有时呼唤其名字,也时常不理会,无反应。有需要时就拉着父母的手到某一地方,不能用手指指物,很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等,这些都是社交障碍方面的常见表现。 2、沉默不语或较少使用语言 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言语很少,情况严重的甚至没有言语,即使在别人大声呼喊他的时候也不做任何应答。有些孩子虽然可以发声,但是却无法完成情景交流,他们常会尖叫、哼哼或发出别人不能听清或不可理解的“话”,或者自言自语,也称为“自我中心语言”。另外,有些孩子还会在先前表现为言语能力正常,但在3岁至4岁半的时候出现言语能力的突然衰退,从而失去了情景交际的能力。 3、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应对环境 自闭症儿童常有不寻常的兴趣和非同一般的游戏方式,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或自己在地上转圈,即常会对某些物件或活动的特殊迷恋,对迷恋物件会终日拿着,数十天如此。有的人有刻

板、重复的行为和特殊的动作姿势,常独自来回踱步、自身旋转、转圈走、重复地蹦跳。 细节:自闭症8个年龄细节 1、六个月或更大时,孩子还没有大笑,或做出其他温暖和快乐的表情。 2、九个月或更大时,孩子还不能与他人分享声音、笑容,或其他面部表情。 3、十个月大时,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还没有反应。 4、一岁大时还不会咿呀学语。 5、一岁大时孩子还没有做出与外界交流的手势,如指东西,给父母看东西,伸手拿东西。 6、十六个月大时孩子还没有语言。 7、两岁大时在孩子的语言中还没有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组成的词组,不包括模仿。 8、在任何时候,孩子的语言能力或社会互动能力出现退化现象。 提醒:自闭症儿童3岁前治疗效果最佳 自闭症孩子在3岁之前,通过后天的特殊教育辅导,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可以帮助孩子在后天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作用,且效果越早越好。家长如果发现幼童有不搭理人、兴趣狭窄、不会正常表达需求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进行诊治,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天津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是国内较早、天津市河西区教委主管的专注于解决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各种心理、生理问题的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天津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是联合国儿童保护体系试点的专业心理咨询制定部门,同时也是“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示范点。

怎样预防幼儿龋齿

怎样预防幼儿龋齿 我园查体中大约有90%的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龋齿。在这里我想提醒一下年轻的家长朋友,孩子龋齿不可小视。 龋齿是儿童最常见的牙病,儿童会因牙疼影响食欲、咀嚼,进而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有时还会引起骨髓炎、齿槽脓肿等并发症。所以,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一定要做好龋齿的预防工作。 龋齿是因牙齿经常受到口腔内酸的侵袭,使牙釉质受到腐蚀而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缺损而形成的。造成龋齿的原因主要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1、口腔中细菌的破坏作用: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在口腔的残留食物上繁殖产酸,酸使牙釉质脱钙,造成龋洞。2、牙面牙缝中的残渣:小儿临睡前吃东西,或口含食物睡觉,滞留在牙面牙缝上的食物残渣,尤其是糖果、糕点等甜食残渣,是造成龋齿的重要因素之一。3、牙齿结构上的缺陷:牙釉质发育不良会造成牙齿的抗腐蚀能力差;牙齿排列不整齐,则不易刷净,使残渣或细菌存留,这也是造成龋齿的重要原因。 那么,我们应怎样预防幼儿龋齿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注意口腔卫生: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以便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注意刷牙要用顺着牙缝直刷的方法,以便彻底清除牙缝里的食物残渣,不要横着刷。建议选用儿童保健型牙刷,牙刷头要小,刷毛要柔软,且只有两排刷毛,便于直刷,同时又能将里外牙面都刷到。2、注意营养,多晒太阳:要注意多给幼儿提供钙、磷含量高的食物,做到合理膳食,同时,让幼儿多晒太阳,以保证牙齿的正常钙化,加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3、定期口腔检查: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龋洞尚未穿透牙髓,可补牙,若不能及时修补,可导致牙周组织发炎,以致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若乳牙因患龋齿过早丢失,还可影响恒牙的正常排列。 相信在家长们的悉心照料下,孩子们一定会拥有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

口吃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口吃本不是奇怪的现象,而是正常的言语“失误”现象。它是随着人类口头语言的产生而产生的。只要口头语言存在一天,口吃现象就一天不会消亡。任何人-----不论他口语表达能力多么强,不管他是演说家还是任何有成就的人,都不能保证一辈子不发生一句口吃。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不口吃,任何人都有过,并且还可能有在某种场合、某种情境中,说不出来话、说重复话、说错话而后再改过来的现象,即所谓的口吃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在外界条件刺激下,往往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暂时性紊乱,并因此而导致呼吸与发声器官活动的不协调,产生口吃现象。生活中这样的情形比比皆是:与亲朋好友久别重逢,由于过分激动,纵有万语千言,竟憋在嘴里吐不出一个字来,或者冲出口来,竟前言不搭后语;突然听到不幸的小溪,由于惊魂未定,悲痛难当,说出话来断断续续;第一次登上演讲台面对数百名观众演讲时,腿发颤、嘴发瓢,本来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词,竟象故意捉弄人似的,不是卡壳,就是重复;突然被记者采访,手足无措,吭吭哧哧,结结巴巴:急于和人家争辩某个问题,虽然面红耳赤,却说不出个甲乙丙丁……凡此种种,是人人不可避免的正常的言语“失误”现象。无论是“失误”者本人,还是旁观者,都不会把这看作是一种“病”。因为,这种言语失误现象,就同我们有着健全双腿双脚的人,走路也会发生摔跤崴脚一样,是平常而有正常的事。 从语言学角度,口吃是许多言语失误的一种,没有疾病的意义。那么,口吃现象最初是怎样发生的,后来又是怎样发展成魔鬼一样的“口吃病”的呢?我们认为,它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这样三个阶段:诱发口吃阶段;渗入心理因素阶段;恶性循环导致言语功能失调阶段。下面分别作阐述: 第一、诱发口吃阶段 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口吃现象的初发阶段。其表现形式与正常人的口吃现象大体相同,并不严重。诱发口吃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1、有意模仿:一般是在少儿时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性格的顽皮或模仿影视、评书中的口吃人物以娱乐开心,或模仿周围的口吃同学引起的。这是少年儿童口吃者中最为普遍的。 2、环境影响:由于经常在口吃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而引起口吃。如有孩子,家庭中父母或他人有口吃,不知不觉地也染上了口吃。 3、意外惊吓:因为在少年时期说了错话,办了错事,被家长或老师威严恐吓而引起的口吃。也有因为家长吵架、动手打孩子等或发生大地震这样意外的事故,受惊吓而引起口吃的。 4、疾病影响:有些口吃者在年幼时期得过麻疹、高烧、脑炎、百日咳等病,引起呼吸器官或发声器官的明显症状或不适感觉,并诱发语言上的反常现象,似乎这种反常的语言动作能环节某种不适的感觉。 5、教育不当:有些儿童在语言方面发展很慢,以致四、五岁了还说不好话,家长往往处于焦虑的心理,逼着孩子把话讲好,结果反倒引起孩子的紧张而发生口吃。也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和外界接触,结果使得孩子怕见陌生人,怕见世面,一旦见了陌生人便手足无措,语无伦次。 6、错误发音:由个别音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的不正确引起的。有的口吃者因某个字的

学年残疾儿童入学工作计划

学年残疾儿童入学工作计 划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八五四农场学校小学部2014-2015学年 残疾儿童入学工作计划 为贯彻执行《农垦牡丹江管理局残疾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我校“三残”儿童教育的发展,特制定三残儿童入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农垦牡丹江管理局残疾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导,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特教与普教一体化的教育形式,推进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特殊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 1、优化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育人环境,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健康发展。 2、形成有利于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良好的学校育人机制。 三、主要工作 1、严格执行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四类《残疾标准》,加强对三类(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的筛查和鉴定,鉴定结论不予公开,对筛查出来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要填写“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登记表”,建立随班就读学生帮扶、辅导记录。 2、依法治校,确保“三残”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加强依法治校意识,不拒收区域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到校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

3、对“三残”儿童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应当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强个别辅导,切实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学。要加强对残疾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真正使他们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家校联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学校和班主任教师要与残疾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使他们了解其子女的心理、生理特点,学会基本的教育训练和辅导,对其子女做好家庭教育,训练工作。 5、加强对所班就读学生的辅导训练工作,充分发挥助学伙伴的作用,做到教师辅导和学生辅导相结合。 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尚的道德风尚,让每一位教师关爱残疾儿童,献出一份爱心。 7、开展“全国助残日”、“志愿者日”、“手拉手”等活动,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三残”儿童少年的新风尚。 八五四农场学校小学部 2014年8月20日

特殊儿童儿童孤独症的诊断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临床表现及干预方法 浙江省嘉善县集爱母婴健康中心李健 一、概念与起源 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Rett氏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非典型孤独症以及其他未特定性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目前,国际上有将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和非典型孤独症统称为孤独谱系障碍的趋向,其诊疗和康复原则基本相同。 孤独症无种族、社会、宗教之分,与家庭收入、生活方式、教育程度无关。据欧美各国统计,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13例。目前,估计在我国约有50万左右孤独症患儿。本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2.6-5.7:1。 1943年Kanner最初加以描述。并称之为"情感接触孤独障碍"。当时他报告的11例均在婴儿出生后就起病,故称为婴儿早期孤独症。以后,他和其他学者观察更多病例后,发见有些患儿开始一、二年发育尚正常,以后才起病。现今一般人将起病年龄定为30月以内。 由于孤独症起病如此之早,征状奇特和预后严重,故引起学者的广泛兴趣及社会的关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设有孤独症专门学会、办有专门杂志,并且从社会、心理、神经生理、生化、遗传等多方面作了深入探讨,写了不少专著和文章。 二、诊断 儿童孤独症主要通过询问病史、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心理评估和其他辅助检查,并依据诊断标准作出诊断。 1.询问病史。 首先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运动、言语、认知能力等的发育。然后针对发育落后的领域和让家长感到异常的行为进行询问,注意异常行为出现的年龄、持续时间、频率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同时,也要收集孕产史、家族史、既往疾病史和就诊史等资料。问诊要点如下:(1)目前孩子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何时开始的? (2)言语发育史:何时对叫他/她名字有反应?何时开始呀呀学语,如发单音“dada,mama”?何时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何时能讲词组?何时能讲句子?有无言语功能的倒退?有无语音语调上的异常? (3)言语交流能力:是否会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是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交流是否存在困难?有无自言自语、重复模仿性言语?有无叽叽咕咕等无意义的发音? (4)非言语交流能力:是否会用手势、姿势表达自己的需要?何时会用手指指物品、图片?是否有用非言语交流替代言语交流的倾向?面部表情是否与同龄儿童一样丰富? (5)社会交往能力:何时能区分亲人和陌生人?何时开始怕生?对主要抚养人是否产生依恋?何时会用手指点东西以引起他人关注?是否对呼唤有反应?是否回避与人目光对视?会不会玩过家家等想象性游戏?能不能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及如何与小朋友玩?会不会安慰别人或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 (6)认知能力:有无认知能力的倒退?有无超常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如何?有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倒退? (7)兴趣行为:游戏能力如何?是否与年龄相当?是否有特殊的兴趣或怪癖?是否有活动过多或过少?有无重复怪异的手动作或身体动作?有无反复旋转物体?有无对某种物品的特殊依恋? (8)运动能力:何时能抬头、独坐、爬、走路?运动协调性如何?有无运动技能的退化或共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