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明代文学教案

明代文学教案

明代文学教案
明代文学教案

明代文学教案

第一章:概说

一、社会概况

1、政治概况

中央集权,八股取士,特务政治,宦官干政,权臣执柄,党派之争。

2、经济概况

工商业发展,市民壮大,新的读者群,文学的商业化,市民趣味。

3、文化概况

王学左派的兴起,禅宗思想的渗透,张扬个性的思潮,对人欲的肯定。

二、文学概况

1、小说

从讲史话本演变成长篇通俗小说,章回小说的形成,小说话本的整理,拟话本的出现,明初、明中叶、明末三次创作高潮的兴起。

2、戏剧

从南戏到传奇戏,明杂剧对元杂剧的改造,传奇戏创作的高潮,戏曲流派的产生,戏曲作品的整理,地方戏的流行。

3、诗文

流派纷呈,复古与创新,晚明小品,散曲与民歌。

第二章:《三国演义》

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作者、版本

一、成书过程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历史演义类小说中成

就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杰作。其成书经历了一个群体创作的漫长过程,除陈寿

的《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文之外,还有民间流传,诗文吟咏,野史杂史,笔记杂录,说话艺人讲唱,戏曲舞台搬演,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三国故事素材。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列书志》),经过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创作成《三国演义,这部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历史小说。

二、作者简介

罗贯中的生平,目前所知甚少。明人贾仲名《录鬼簿续编》称:“罗贯中,大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1364)复会,竟不知所终。”其籍贯除山西太原说外,尚有东原(山东东平)、钱塘(浙江杭州)、庐陵(江西吉安)诸说。明王圻《稗文汇编》称罗贯中为“有志图王者”。大约生活于元末明初,相传曾投身于反元斗争,为张士诚幕僚,后来则致力于小说戏曲创作,现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据说还是《水浒传》的撰写者之一。

三、版本简介

现存《三国演义》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1522)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卷首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予的序和嘉靖壬午修髯子的引,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此后又出现多种翻刻本,虽在文字、卷数上有所增删,但变化不大,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一百二十回,不分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在“李卓吾评本”基础上整理回目,修正文辞,削除论赞,增删或改写情节,并作了二十余万言的评语。经毛氏修改后,尊刘贬曹的倾向较前突出,人物性格较前鲜明,文字较前流畅,评语在小说理论上亦有建树。此本遂成为最通行的本子。今存最早“毛本”为康熙刊本,六十卷一百二十回。

第二节:《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和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一、思想倾向

《三国演义》记事起于汉灵帝建宁二年(169),终于晋武帝大康元年(280)。主要描写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尤其把曹操与刘备两大集团之间的斗争作为主要矛盾来展开,写曹操则着力揭露他的奸险狡诈、残暴害民,写刘备别着力于歌颂他的诚信天下,仁厚爱民。作者在儒家民本思想和正统观念指导下,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较为全面、真实、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纷乱的原因和各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争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寄托了作者与人民大众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的灾难和痛苦。小说有较明显的“尊刘贬曹”倾向,但历史现实与作者向往的思想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代表仁义、勇武和智慧的刘备集团失败了,作者以悲怆的笔调写三国归晋的结局,使全书笼罩了浓重的悲壮气氛。这种悲怆笔调和悲壮气氛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据统计,全书共描写了1230个

人物,有名有姓者约千人,其中,被毛宗岗称为“三绝”的诸葛亮、曹操、关羽是小说所刻画的众多艺术形象中最成功的人物。

1、诸葛亮

诸葛亮形象是作者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塑造的一个忠贞智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他不仅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还有经天纬地之才,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精通军事、政治,通晓天文、地理,是智慧的化身。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而竭忠尽智,为蜀汉的事业奋斗一生。蜀汉的兴衰,三国间的重大政治军事斗争几乎都与他有密切的关系。出山之始,就制定了据蜀联吴抗魏的战略;赤壁之战,他孤身赴吴,身临险境,贯彻了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又乘胜智取荆襄,进军益州,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白帝托孤后,他顾命辅幼主,独撑危局。内修政事,巩固后方,六出祁山,誓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生命实践了自己对蜀汉集团的忠贞。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理想、事业而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献身精神,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2、曹操

曹操形象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他阴险残忍,虚伪奸诈,信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员我”的极端利己主义哲学。小说从正统观念出发,通过逼献帝,杀伏后,称魏王,加九锡等情节,突出其欺君罔上。又通过杀吕伯奢全家,借王壁之头以抚军心,借扰乱军心之罪名杀死杨修,以及割发代首、梦中杀人等情节多方面地描写他的残忍奸诈。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胆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他借迎献帝而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造成政治上居高临下的极大优势;他善于收买人心,笼络部属,在自己的周围聚集了一大群卓有才干的谋臣战将;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作为一个“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曹操把历代统治者所积累的权术中精妙入微处继承下来,并用以左右朝政,扩展势力,把封建社会的秩序、法则和道德一概置于自己的驾驭之中,以实现自己图王霸业的政治野心。

3、关羽

关羽不但勇武过人,而且义重如山。作者以崇敬的感情写关羽威武而儒雅的形貌神态,更以夸张的笔调写关羽辉煌的业绩。他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可谓勇猛刚烈,所向无敌,睥睨一切,威震天下。但作

为“义绝”的关羽形象,其魅力主要来自于他的道义人格。他始而随刘备,不畏艰险;继而降汉不降曹,挂印封金,千里来奔;最后拒绝劝降,从容就义,完成了道德的自我完善。小说也不回避关羽性格的某些弱点,他的骁勇中包含着骄横,坦荡中滋生着自负,往往虚荣偏执,一意孤行。败走麦城的悲剧结局,正是他刚而自矜的性格弱点发展到顶点的结果。

第三节:《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紧紧围绕各政治集团军事斗争而展开。小说以庞大的结构和雄伟壮阔的场面,全方位描写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次战争。小说不仅写战场的厮杀,更揭示战争的政治实质,表现战争过程中各集团的矛盾关系,力量的对比和消长,以及矛盾的转化,把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斗勇与斗智相交替,从战争中揭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的思想倾向。

二、史实与虚构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遵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将历史、传说与想象融为一体,在大致把握一种“七实三虚”的比例上,将适当的虚构依附于作为主体的史实,在遵从时间、地点、人物及重大事件不随意改变历史真实的前提下,适量地采用移花接木、捏合敷衍、夸张渲染等方式进行虚构,因而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更合情合理,真切动人。

第四节:《三国演义》的影响

《三国演义》是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它在思想蕴涵、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叙事方法、丈学语言等多方面的巨大成功,开创了白话小说的新纪元,极具民族特色的章回体结构模式由此确立,它表明小说家结撰庞伟阔大之长篇的艺术功力已经成熟。它作为第一部最好的历史演义,启动了一系列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其影响早已远播海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它所蕴含的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人才学,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学、文学、美学等多方面的价值,正在被认识和开掘,从而发挥出它在现代竞争社会中所可能产生的复杂文化功用。

课外重点阅读片断:

“官渡之战”、“青梅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失街亭”。

第三章《水浒传》

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经过、作者和版本简介

一、成书经过

《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宋江等起义军为题材的英雄传奇小说。其内容不是凭空

虚构,而是有历史依据的。据《宋史》中《徽宗本纪》及《张叔夜传》、《侯蒙传》记载,起义发生于北宋徽宗宣和年间,起义军曾流动于淮南、京东、河朔、楚、海州等地。结局说法不一,或谓宋江确曾受过招安,或谓宋江被擒杀。至于是否参加过征讨

方腊,尚无定论。南宋时,宋江故事已成为艺人讲唱的重要内容,宋末的讲史话本

《大宋宣和遗事》涉及水浒故事的部分,虽非常简略,但已勾画出了水浒故事的大体

轮廓。元代杂剧中的水浒戏现存目三十一种,实际现存作品仅六种,从其中透露的信

息看,已与《水浒传》的故事规模较为接近。《水浒传》正是在有关梁山起义的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等艺术成果的基础上融合取舍的结晶,同时也是作家精心构思的创作。

二、作者问题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高儒《百川书志》、郎瑛《七修类稿》均谓“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而施耐庵的生平事迹,尚无可靠材料。有关文献,或语焉不详,或彼此矛盾。江苏兴化县白驹场(现属大丰县)发现《兴化县续志》所载明王道生撰

《施耐庵墓志》,称施耐庵生于元贞丙申岁(1296),卒于洪武庚戌岁(1370),“为至顺

辛未进士,曾官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闭门著述,追溯旧闻,郁郁

不得志,赍恨以终。”对《墓志》的真伪,尚存争议。后来出土的《施让地卷》、《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施氏长门谱》等文献也涉及“施耐庵”,但这些材料本身的真实性还不能确认。

三、版本简介

《水浒传》的版本很多,通常分为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简本有万历双峰堂刊本《水浒志传评林》二十五卷,雄飞馆《英雄谱》本《水浒传》二十卷一百十回,聚德

堂刊《汉宋奇书》本一百十五回等。属繁本的有明万历十七年(1589)天都外臣序本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现存为清代康熙年间补刊本),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

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万历年间袁无涯刊《新镌李氏

藏本忠义水浒传》一百廿回等。明崇祯年间金圣叹刊《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将原书七十一回以后招安投降的内容全部删去,改第一回为“楔子”。该本保留

了《水浒传》的精华,而金圣叹的润饰加工,更为《水浒传》增色不少,所写的序文、读法和评语,对作品作了精辟的评论和深入的分析。因此,“金本”问世后,流传广泛,成为最通行的版本。从明朝末年至1950年近三百五十馀年中,人们阅读的主要是“金本”。

第二节《水浒传》主要思想内容

《水浒传》是一部正面表现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作品。小说通过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全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生动的故事情节无可辩驳地表明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作品所揭露的封建统治势力,上至宰相、太尉、知府、中书,下至贪官污吏、豪绅恶霸,如高大尉、梁中书、慕容知府、镇关西、蒋门神、毛太公、西门庆之流,他们或则权倾朝野营私误国,或则依权仗势暴敛横征,或则贪财鬻狱草菅人命,或则凶残霸道,鱼肉乡里,将人民群众乃至下层官吏逼迫到生命维艰的境地,万不得已,人们才揭竿而起,啸聚山林。在众多事例中,高俅对林冲的迫害最具典型意义。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农民起义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由个人反抗复仇到大规模的武装起义的发展历程。最初梁山英雄们是个人的惩恶除暴,救困扶危,随后是小规模的劫富济贫,占山为王,最后各路英雄齐聚梁山,与官府和地方豪绅武装对抗。三打祝家庄,踏平曾头市,攻打高唐州,智取大名府,直至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成为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完全成熟的起义军。小说七十回以后,主要描写了梁山好汉接受招安,以及征辽、平方腊的过程。由于宋江等人的极力主张,加之朝廷内“清官”的百般拉拢,梁山好汉们在排座次后不久,便走上了归顺朝廷的道路。在征方腊的战役中,108条好汉“十损七八”,“大功”告成后,又被朝廷几乎赶尽杀绝,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以惨痛的悲剧而告结束。

第三节《水浒传》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一、宋江

宋江是一个性格较具复杂性的艺术典型。在他身上,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以致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从内心世界到外部行动都充满了矛盾和斗争。他身为刀笔小吏,却又结交江湖好汉;他仗义疏财,不满现实,却又遵守法度,坚持忠孝,迟迟不肯上梁山造反。直到浔阳楼题反诗,被梁山好汉从法场救出后,才走上梁山。但其性格的内在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他以其政治才能和组织才能,发展和壮大了梁山事业;另一方面其性格内涵中的妥协性又逐步上升,最终接受招安,葬送了粱山事业,自己也误饮毒酒,惨遭毒害。总之,宋江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二重性格的悲剧典型。

二、其他人物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为数众多的艺术形象,其中堪称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不下一二十个,如宋江的领袖才能,吴用的神机妙算,鲁智深的豪爽侠义,李逵的粗莽憨直,武松的神勇刚烈,林冲的坚毅骁勇,石秀的英雄孤胆,燕青的伶俐

机敏,以及西门庆的骄横,蒋门神的凶悍,毛太公的霸道,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节《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一、写人艺术

《水浒传》塑造人物,注意人物性格的内在合理性,注重人物的身份地位、生活

阅历对性格的规定作用,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身份与他的隐忍退让、委曲求全而

又骁勇凶猛、敢作敢为的性格高度和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克服了以往作品人物性格单一化的不足,比较注意在人物个性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上下功夫,做到“同而不

同处有辨”,因而个性有别,风采各异,正如金圣叹所评:“《水浒传,只是写人粗卤处,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

粗卤是豪杰不受羁勒,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水浒传》

还初步克服了人物性格静态化、凝固化、定型化的缺陷,比较注重从复杂多变的现实

出发,按照生活逻辑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如上梁山之前的林冲、武松、杨志、

宋江等都有自己的性格发展过程。

二、结构艺术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还表现在它富有民族特色的情节结构。古代小说受说话艺

术的影响,非常强调故事性,《水浒传》可谓达到极致。小说引人入胜的情节随处可见,如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三打祝家庄、智取大名府等等,生动曲折,紧张激烈,给人以惊心动魄、妙趣横生的感受,令人爱不释手。《水浒传》的结构艺术也很独特,是一种线型连环式结构。小说以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为主线,将一组组情节按照内容的需要连接起来,每组情节有头有尾,自成一统,成为相

对独立的情节单元,若干情节单元有机地连缀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故事系列。如果

把各组情节看做完整的“环”,那么全书就好像一条环环相扣的“链”,这种连环式结构,既使主要人物形象不失其完整性和连续性,又使全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语言艺术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用通俗白话写作的长篇小说。其语言基本属于口语化的

文学语言,是由作者在人民群众日常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这种语言形象生动,明快洗练,富于艺术表现力。无论绘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往往是寥寥数笔,

就使描写对象活灵活现,维妙维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人物语言也富于个性化,“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金圣叹《读法》)。人物性格中有什么特性,在语言上就有明

显的表现,既不雷同,也不张冠李戴,言如其人,恰如其分。

课外重点阅读片断:

“拳打镇关西”、“风雪山神庙”、“智到生辰纲”、“景阳冈”、“三打祝家庄”。

第四章《西游记》

第一节《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作者问题

一、成书过程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小说所写的玄奘取经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贞观三年,僧玄奘只身赴天竺取经,历时十七载,跋涉数万里,

取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玄奘奉诏口述所见,弟子辩机等辑成《大唐西域记》。其后,弟子慧之等撰写《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已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南宋时有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出现神通广大的猴行者和脖挂枯骨的深沙神,至此,取经故事已被神话化。元代有平话《西游记》,今已失佚,《永乐大典》存有残篇“魏征梦斩

泾河龙”,朝鲜《朴通事谚解》尚存“车迟国斗圣”。从中可以看到,西游记的内容与

人物均已定型。此外,金元时的院本、杂剧、南戏,均有搬演取经故事者,且故事轮

廓和主要人物亦接近今本《西游记》。这些对吴承恩的创作均有直接影响。

二、作者问题

作者吴承恩(15007~15827),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少有文名,屡困场屋,中年后才补岁贡,因母老家贫,屈就长兴县丞,后曾补荆府纪善,旋归里。《西游记》写作年代不可考,一般认为是作者晚年所作。此外,吴承恩尚有《射阳先生存稿》四卷传世,另有传奇小说集《禹鼎志》,今佚。另,吴承恩是否为《西游记》作者,至今仍有异议。

第二节《西游记》的主题及主要人物形象

一、主题

《西游记》故事可分为三个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八至十二

回写唐僧来历及取经缘起;十三至一百回写西天取经,经历了八十一难,包括四十一

个故事,为全书的主体。

《西游记》原本来自宗教故事,但在作品中,取经神话的内涵和目的实际上被抽

象成了崇高神圣的理想和正义光明的事业,唐僧师徒为此而排除千难万险、降妖伏怪

的过程十分具体生动,作品的客观主题便成了一曲为实现崇高理想而不屈不挠,勇往

直前,不迭目的誓不罢休的颂歌。这一主题是通过形象的塑造体现的。当然,《西游记》在几百年流传及创作过程中,宗教色彩虽逐步淡化,但以取经故事为主要情节的基本

框架,却不可能改变。因此,小说中存在着宗教与世俗的矛盾、宣扬宗教与批判揶揄宗教的矛盾和三教合一与扬佛抑道的矛盾。

二、主要人物形象

关于孙悟空形象的来源,从作品的实际描写看,孙悟空从性格到心态,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价值观念。当然,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交流,深受佛教濡染的作者从佛经故事中借鉴也是可能的。藐视权威,要求平等,反抗束缚,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叛逆精神,是孙悟空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在他身上凝聚着灾难深重的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摆脱束缚,反抗压迫,要求平等,掌握自身命运的强烈愿望。孙悟空的叛逆性格在“大闹天宫”中得到了最鲜明最集中的反映。“大闹天宫”是孙悟空对现存秩序和权威的反抗,西天取经则是他对邪恶势力的斗争。在取经途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遭遇了不计其数的妖魔鬼怪,它们为非作歹,阻挠取经,残害苍生。孙悟空嫉恶如仇,不畏强暴,勇于斗争,善于斗争以及见义勇为、聪明机警、正直无私、坚定乐观等英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完善。在取经途中,孙悟空常蒙受极大委屈,遭到折磨甚至被驱逐,但一得知师父蒙难,便捐弃前嫌,全力救助,体现了不计恩怨得失、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无私品质。总之,孙悟空是一个凝聚着民族精神的神话英雄,《西游记》是一曲民族精神的英雄颂歌。

第三节《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一、寓庄于谐

寓庄于谐的游戏之笔,是《西游记》最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与一般小说游戏笔墨偶一为之的写法不同,吴承恩将游戏笔墨运用于小说的情节构思、场景设置、形象塑造和叙述描写即全部内容和形式之中。游戏笔墨常常使叙述的故事荒唐而有情思,带有浓厚的幽默感和喜剧色彩。小说常常信手拈采,插科打诨,对人情世态极尽揶揄嘲讽之能事,滑稽之中每多刺世泄愤之感,谐趣之中饱含讽刺之意。吴承恩寓庄于谐、善谑善讽的艺术个性,在《西游记》的情节构思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神话人物的塑造

在形象塑造上,《西游记》用游戏笔墨集形象、人性、神性和动物性于一体,“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大都有定型的性格,然后通过虚幻的情节、幻想的环境多侧面、多层次地渲染、强化和丰富其性格。这些各具性格的形象既是动物,又是人,更是神怪,是人兽同形与人神同性的结合,既有动物的外表和生理特性,又有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还有神怪的法术和

魔力。如孙悟空是猴子,是神灵,又是活生生的人,既有主宰命运的理想抱负,又有

七十二般变化的神通,而这一切又无不融合了机灵乖巧、敏捷爱动的猴性特征。猪八

戒有猪的外形,他的贪吃好睡、愚蠢呆板、懒惰自私等都符合猪的习性,甚至连他的

三十六般变化也只限于一些蠢笨模样,如变山、变土墩、变大树,变石头、变胖大汉,叫他变小姑娘,头勉强变了,“只是肚子胖大,郎伉不像”。如此游戏笔墨淡化了宗教

的神秘性,强化了形象的人情味和世俗气息,使其生动有趣,真实可信。

三、情节构思

在情节构思上,《西游记》游戏笔墨的特点是“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小说继承和发扬古代文学浪漫主义传统,戏笔与幻笔相兼,展开丰富的想象,纵横驰骋于人间天上、地府龙宫,在这个奇诡绚丽的艺术世界里,

既有现实的真实感,又有神魔世界的奇异感和生动感。在这些谈诡的幻想背后,隐现

出古代人民征服自然、战胜敌人的企盼。

课外重点阅读片断: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车迟国斗圣”。

第五章《金瓶梅》和其他章回小说

第一节《东周列国志》与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之外,明代的历史演义小说不绝如缕,如《东周列国志》、《隋唐两

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英烈传》、《东西两晋志传》、《续英烈传》、《隋炀帝

艳史》、《开辟衍绎通俗志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乐田演义》、《梁武帝西来

演义》等,水平普遍不高。只有《东周列国志》稍强一些,其中有些片断可与《三国

演义》媲美。

第二节《北宋志传》与英雄传奇小说

《水浒传》而外,明代的英雄传奇小说也方兴未艾,如《南宋志传》、《北宋志传》、《于少保萃忠全传》、《杨家府演义》、《禅真逸史》、《禅真后史》、《隋史遗文》等,艺

术水平普遍高于同期历史演义小说。其中,《隋史遗文》水平相比较更高一些。

第三节《封神演义》与神魔怪异小说

在《西游记》出现的同时或稍后,神魔怪异小说的创作也如同异军突起,其主要

作品有《封神演义》、《天妃济世出身传》、《五显灵光大帝华光天王传》、《北方真武祖

师玄田上帝出身志传》、《八仙出处东游记》、《西游记传》、《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韩湘子全传》、《扫魅敦伦东度记》、《西游补》等。其中,以《封神演义》和《西游补》的思想内涵最为深刻。

第四节《金瓶梅》及其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一、《金瓶梅》的思想价值

《金瓶梅》是产生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的一部章回小说,作者兰陵笑笑生。全书一百回,最早的版本为万历四十五年(1617)的《金瓶梅词话》。

《金瓶梅》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节外生枝而蔚为大国,全书以暴发户商人西门庆为核心,展开了对世态人情的描写。然而,《金瓶梅》写世情不在于一般的描摹,而是着意在暴露。它的暴露,不但有广度,而且能在普遍的联系中把矛头集

中到封建的统治集团和新兴的商人势力,从而触到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反映了当

时的时代特征,因而显得具有相当的深度。小说的主人公西门庆,本是一个小商人,

他凭着“近来发迹有钱”,靠勾结衙门,不法经商,拼命敛财,财越积越多;又凭借金钱来贿赂官场,打通关节,官越攀越高。于是,他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世界里,

肆无忌惮地淫人妻女,贪赃枉法,杀人害命,无恶不作,却又能步步高升,称霸一方。从这里可以看到,被金钱锈蚀了的封建官僚机器已经彻底腐烂了。

二、《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金瓶梅》比之《三国》、《水浒》等从“说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迈进了新的一步。这首先表现在小说描写的重心开始从讲故事向写

人物转移。小说中的故事从传奇趋向平凡;节奏放慢,在相对稳定的时空环境和叙事

角度中精雕细刻一些人物的心理和细节。写李瓶儿病危、死亡到出葬,竟用了两回半

近三万字的篇幅,仅临终一段就写了一万馀字,把西门庆、李瓶儿及潘金莲等众妻妾

的感情世界刻画得细致入微。小说中写了不少平淡无奇的琐事,与情节的开展没有多

大关系,只是为了写心,为了刻画性格。《金瓶梅》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另一大进步是注意多色调、立体化地刻画人物的性格。

《金瓶梅》的结构方式是网状的,每一故事在直线推进时又常常将时间顺序打破,作横向穿插以拓展空间。《金瓶梅》的语言在口语化、俚俗化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尝试。全书大量吸收了市井中流行的方言、行话、谚语、歇后语、俏皮话等等,熔铸成一篇

市井文字。

三、《金瓶梅》的历史地位

第一,<金瓶梅)是章回小说中第一部摆脱了取材于历史传说与神异传说的传统,而以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和市井家庭的日常生活为题材,由文人单独创作的长

篇小说。《金瓶梅》以前的章回小说,它们的成书过程一般都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历史真实,②民间流传,③话本、戏剧的演述,④文人整理、加工、再创造。《三国》、《水浒》、《西游》,概莫能外,其他作品亦大都如此。而《金瓶梅》则一无历史事实作根据,二无民间流传为基础,三无话本、戏剧的演述可堪借鉴;它只是借助于《水浒传》中

武松兄弟与潘金莲、西门庆之间的故事作引子,节外生枝,将次要人物变成主要人物,并以现实生活为依据,从而衍成洋洋百回的长篇巨制。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并不存在

一个由民众创作到文人加工的过程,而是由文人单独完成的作品。这些,恰恰标志着

章回小说发展过程中在作者与题材问题上的一个根本转变。

第二,《金瓶梅》的作者已不再是简单地用黑白两色来观察世界、反映世界,从而也打破了它以前的章回小说把人物塞进“正面”或“反面”的框子里去的做法,而是

力图从众多侧面去观察和反映多姿多彩的生活,寻求一种更为高级、更为复杂的方式

去塑造活生生的杂色的人,力图让这些人物从“他们时代的五脏六腑中孕育出来”。(巴尔札克《人间喜剧序言》)这给以后的章回小说创作以极次的启示力。

第三,《金瓶梅》对现实生活的描写较之以前的作品更为细腻、逼真。作者惯用白描手法来写世情,刻画人物毫发毕现、深入骨髓,颇能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追魂

摄魄,而后又不动声色地让人物通过各自的言行来表现其内心世界。作者极少出面直

接对书中人物进行评判,而是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审美空间,让读者自己去认识书

中的人物。这种写法,较之以前小说中多用夸张、渲染、粗线条勾勒或由作者出面大

加评议的写法,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同时,也代表着章回小说作者在如何反映

生活这一问题的认识上的一个根本转变。

第四,《金瓶梅》一方面继承了《水浒传》等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颇能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并为《红楼梦》等现实主义小说的巅峰的形成作出了示范、打下了基础,在章回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进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里程碑。另一方面,它又无可避免地带有它那一历史阶段的时代风气的熏染,有不少淫秽之笔。那些对男女性欲的赤裸裸的描写,固然也反映了人类生活的一个层,面和当时社会风气的一个方面,有的地方或许还有利于人物塑造和情节推移;但过分地、毫无节制地展示性交生活,这种自然主义的笔墨,也对后世许多章回小说产生了不良影响,容易造成一种在低级趣味的泥潭中的迷失与陷落。

附录一: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史代文学作品选》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

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赵景深《中国小说丛考》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

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施耐庵《水浒传》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吴承恩《西游记》

刘修业、刘怀玉《吴承恩诗文集笺校》苏兴《吴承恩年谱》

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许仲琳《封神演义》

冯梦龙、蔡元放《东周列国志》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

朱一玄《金瓶梅资料汇编》

熊大木《北宋志传》

董说《西游补》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冯梦龙《古今小说》(《喻世明言》)冯梦龙《警世通言》

冯梦龙《醒世恒言》

凌濛初《拍案惊奇》

凌濛初《二刻拍惊奇》

谭正璧《三言二拍资料》

毛晋《六十种曲》

徐渭《四声猿》

钱南扬、徐朔方《汤显祖集》

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

钱谦益《列朝诗集》

朱彝尊《明诗综》

谢伯阳《全明散曲》

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民歌时调集》刘世德《明代散文选注》

施蛰存《晚明二十家小品》

方铭《明清散文选析》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醒来了

大班语言教案:醒来了 大班语言活动醒来了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重难点分析,活动过程等内容,激发幼儿对春天里小动物的喜爱与好奇以及热爱自然的情感,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语言醒来了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醒来了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春天里小动物的喜爱与好奇以及热爱自然的情感,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并了解几种常见动物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小鱼、青蛙、蜜蜂。 2、课件声音:燕子鸣叫。 3、歌曲磁带《春天在哪里》 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难点:了解几种常见动物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听小燕子的叫声引出主题: 春天来了小燕子飞回来了

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出来了故事《醒来了》。 二、展开 1、教师利用课件照片,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引导幼儿练习用有---有---还有---这一句式) 小动物是在什么季节醒来了? 为什么在春天醒来了呢? 2、利用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 3、利用课件欣赏角色的对话,并引导幼儿学说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教师扮演小鱼、男小朋友扮演小青蛙、女小朋友扮演小蜜蜂) 4、扩散思维,讲述。 启发幼儿边思考边和同伴相互讨论:春天还有哪些动物、植物也醒来了?它们又是怎样的? 三、结束 春天是一个热闹的季节,因为小动物都出来了;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五颜六色的花儿都开了。还记得这首歌吗?(放音乐《春天在哪里》) 让我们到外面再去看一看、找一找,春天,还发生了那些有趣的事,好吗?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明清小说》教案

《明清小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 ①指导学生把四大名着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③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④明清文化是明清政治、经济的反映,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上层建筑)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进一步了解四大古典名着的成就。 (2)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四大古典名着的思想艺术特色。 ⑶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它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和文化素质,我们应努力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着原作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着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 ①通过让学生制表归纳四大古典文学名着,解决重点;②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与反封建的关系等问题的细致分析,突破重点。 (2)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着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①通过提前预习、查找资料化解难点;②将影视音像资料、图文资料和学生已有认知巧妙结合突破难点。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红楼梦中人》 师:为筹拍版《红楼梦》,北京电视台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红楼选秀活动。从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历时十个月,覆盖了全国赛区,一时间赞许者有之,责骂者有之,反响强烈。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名着,除了《红楼梦》还有呢? 生齐声回答:《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师:另外三部名着也在开始筹划翻拍,近来中国出现了翻拍名着热,可以看出这四部名着队我们现在的人依然有极大的魅力。大家知不知道四大名着产生于什么时期? 生:明清 师:这四部小说是明清时小说的代表,那么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读读明清那些迷人的小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中国古代小说,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明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字。到了明朝,小说开始繁荣起来,清朝时继续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最为繁盛时期,盛开了无数娇艳的花朵。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时期出现如此众多的小说呢。我们一

明代文学第二部分

第十讲《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一、所谓“世情小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世情小说)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 二、《金瓶梅》的创作时代、作者与主要版本 (一)《金瓶梅》创作于万历间(前中期)。 (二)《金瓶梅》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兰陵笑笑生,还有王世贞、李开先、屠隆、王稚登等说法。无从确考。(三)《金瓶梅》最早的刊本是“词话本”或“万历本”,即万历年间刊刻的《新刻金瓶梅词话本》。崇祯年间又有“崇祯本”。清康熙年间有“第一奇书本”等。现在通行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排印的删节本。 三、《金瓶梅》的内容与思想内涵 (一)《金瓶梅》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讲“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的西门庆,本有一妻三妾,又看上了潘金莲,于是毒杀金莲的丈夫武大,将潘氏纳为妾室。武大的弟弟武松来报仇,误杀了李外傅,被刺配孟州。于是安然无恙的西门庆,日益放纵,先跟潘金莲的侍婢庞春梅私通,又跟李瓶儿有染,都纳作妾室。嗣后,因贿结宰相蔡京为义父,和太尉、巡抚等大臣有往来,又发了几场横财,更加肆无忌惮,谋财害命,霸占良家妇女,直至纵欲暴亡。西门庆死后,他的妻妾还有一些故事,不展开了。 (二)思想内涵: 1、“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p144)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至谓此书之作,专以写市井间淫夫荡妇,则与本文殊不符,缘西门庆故称世家,为搢绅,不惟交通权贵,即士类亦与周旋,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盖非独描摹下流言行,加以笔伐而已。 2、“《金瓶梅》是一部哀书”(p146) (明代中后叶工商业的发展,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商人阶层的崛起,是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西门庆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西门庆固然是一个罪恶累累的恶棍,但是他的身上又有着一种特别的魅力,那就是精明强干,他可以不顾传统道德、蔑视朝廷法规、疯狂地追求金钱与女人,享受到人世的各种欢乐,这是普通老百姓和士大夫阶层都做不到的。这引起了人们的诅咒和欣羡。 但是在《金瓶梅》中,西门庆这个恶棍、精明的商人,在他的事业走到高峰的时候,迅速地因为纵欲过度,断送了性命,这是一个悲剧。) 小说撷取明代社会的一个断面,通过对以西门庆为主,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辅的社会人事的描写,揭示出一个有点极端而悲剧性的现实:明代社会新兴的商人阶层,通过纵欲主义的方式,向传统道德、禁欲主义(“存天理,灭人欲”)挑战,以令人耳目耸动的方式,客观地表明了晚明涌动的人性思潮;但是同时,也因为他们极端的纵欲主义的方式,因为他们对于人自身价值(道德、理性、正义等)的毁灭,这种挑战最终被宣告失败。于是小说以沉重的笔调告诉我们,腐朽的旧世界固然在走向毁灭,但是新兴的同样也前途渺茫。“整个《金瓶梅》的世界一片漆黑,令人感到悲哀,感到窒息。”

大班教案大班文学活动教案《秋天的雨》_0412文档

2020 大班教案大班文学活动教案《秋天的雨》_0412文档 EDUCATION WORD

大班教案大班文学活动教案《秋天的雨》_0412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与大自然的美,感受秋雨的神奇和大自然的变化,让幼儿了解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动植物在秋季要准备过冬。 2.让幼儿感受文章的意境美,画面美,语言美。 3.让幼儿能积极投入地欣赏文学作品,体验欣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活动前丰富幼儿关于秋天季节特征的知识。 2.物质准备:《秋天的雨》课件,《秋天的雨》有声读物,配乐《秋日私语》 三.活动过程(1)导入 1.猜谜语,教师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出主题。

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小朋友,现在是秋天了,那秋天下的雨是什么雨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秋雨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 (2)基本部分: 1.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播放朗诵《秋天的雨》,让幼儿初步感知作品。 2.欣赏第一,第二段,让幼儿对秋雨有个更深的认识,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文中出现的植物,颜色。 教师用幻灯片的形式让幼儿观察幻灯片上的画面,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小朋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植物啊,这些植物都像什么啊?你们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颜色啊?"3.欣赏第三段,让幼儿感受秋天的气息。 小朋友,你们知道秋天有味道吗?秋天的味道是什么样的?通话幻灯片形式,引导幼儿回答,回答时教师要尽量让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表述。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秋天的雨很甜,很香,闻到这样的香味,你们的小脚丫是不是被勾住了?你们平常都喜欢什么样的食物。若幼儿回答油炸食品类,教师要提醒幼儿少吃。 4.欣赏第四,第五段,引导幼儿感受动植物如何过冬,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小朋友,我们知道秋雨带来了很多,那老师要告诉你们秋雨还是一个金色的小喇叭,那你们想想小喇叭会说什么?引导幼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专业考试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真实只是艺术真实的___________,为艺术真实提供___________。 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思想,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人与社会、______、___________和人与自然等四个方面。 4、西方现代小说发端于18世纪,___________小说是第一代;19世纪的___________小说是第二代。 5、创造诗歌意境的总的方法是___________,它可具体化为两条途径,即___________的方法和化情思为景物的方法。 二、选择题(1-3题为单项选择,4-6题为多项选择。请将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1、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它运用( )塑造形象。 A、造型 B、表演 C、综合 D、语言 2、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探索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泰勒与弗雷译 B、席勒与斯宾塞 C、普列汉诺夫与毕歇尔 D、荣格与克罗齐

3、叙事性作品中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称情节的基本阶段)是( ) A、序幕、发展、高潮、结局 B、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C、序幕、高潮、结局、尾声 D、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自18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史上,先后出现过如下几个文学思潮(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E、现代主义 5、灵感的基本特点( ) A、不期而至,偶然突发 B、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C、超长独特,富于创造 D、突然消失,不可再得 E、超控自如,随意挥发 6、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 A、直感性 B、理念性 C、蕴情性 D、想象性 E、审美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典型: 2、创作灵感:

元明清文学简答论述题汇总

元明清文学简答论述题汇总 简答 1、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元杂剧的发祥地山西、河北一带,本身就有着民间艺术的深厚传统和较为频繁的演出活动,特别是诸宫调和金院本的演出,对北杂剧的形成和发展曾起了重要的作用。山西、河北的一些地方,在宋、金、元时期受战争破坏较少,便于经济的发展和演员的相对集中,这在客观上为元杂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特别是元代的首都大都,更是成为集中北方各地的伎艺与优秀演员的中心,这对于各种艺术的相互竞争、吸收,对元杂剧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元代,科举考试制度被取消,大批知识分子为糊口、为发泄对元代统治者的不满而投身于杂剧的创作。他们创作了许多作品,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对于提高元杂剧的整体艺术水平和思想内涵,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再次,元代统治者连年忙于征战厮杀,他们对汉文化了解不多,因而造成元代思想文化统治比较宽松,作家所受到的思想羁绊也就较少,创作比较自由。这对元杂剧的繁荣十分必要。蒙古统治者对元杂剧的喜爱也对它的兴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对儒学到底有什么用不大在意,但却很重视工匠、艺人的价值,他们中许多人的汉语文化修养不足以欣赏高雅的诗词,他们的民族性格也难以对这种纯粹的书面文艺发生兴趣,所以歌舞伎乐为他们所特别嗜好。另外,元杂剧的繁荣,与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对广大观众有着比诸宫调、宋金杂剧更大的吸引力。元朝统一南北之后,北杂剧也在向南发展,盛行于南北,构成了全国大繁荣的局面。这显然与它得到广泛的喜爱与广泛的流传有密切的关系。 2、《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实质是什么? 拥刘反曹表面上是个政治态度,但本质上却是对封建纲常的坚持。在《三国演义》的作者看来,刘备虽然崛起草莽,但他是汉室皇族中山靖王之后,在血统上具备继承刘汉王室的资格,而曹操尽管“挟天子以令诸侯”,位为丞相,从血统和政治操作的角度却是汉贼。因之拥刘反曹的实质,在作者那里是对君臣伦理的严明,对汉室正统的坚持。 3、简析窦娥形象。 窦娥的性格基本上具有如下的特点:善良、有原则、多愁善感、坚韧、聪明有心计和勇于反抗封建势力。 首先,窦娥是一个善良的女子。如窦娥在自己性命尚且不保的前提下,还想着不让自己的婆婆着急生气,这样的思想也体现了她的心里亲人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的善良精神。 从《窦娥冤》这部作品中,还可以看出主人公窦娥的行事有原则的精神。这一点可以从她无论如何也不嫁张驴儿的事情中看出。同时,她批评婆婆不应该答应张驴儿父子到家中来也可以体现出她有原则的精神。 尽管窦娥办事有原则,但她并不是一个死板的女子,她也有多愁善感的一面,这点在第一折中窦娥出场时就有体现。“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地久天长难过遣,旧愁新怅几时休?则这业艰苦,双眉皱,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似这等忧愁,不知几时是了也呵!”当然,窦娥的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和她的悲惨命运是分不开的,因为命运坎坷,窦娥才会有这样的对忧愁和烦恼的叹息。 坚韧也是窦娥的性格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才会断然拒绝张驴儿死缠烂打的追求,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才会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

文学概论复习 ()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 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中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3、艺术发现:它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

明清小说整理

明清小说 ---By cly 中国长篇小说的模式是章回体,中篇文言小说主要集中于明嘉靖朝时期,小说地位在明万历朝时期第一次得到较普遍肯定。 万历中期以后,出版中心由福建移至江浙。 梁启超提出“熏浸刺提”,概括小说的四种艺术感染力是“熏”、“浸”、刺、提。 影响小说创作的五个主要社会因素是作者、读者、小说理论、出版、官方文化政策 书坊主越位、对小说进行编创被称为熊大木模式(余象斗杨尔曾) 康熙二十六(1687)年,清政府正式颁禁毁小说令。 由改编向独创过渡的小说类型有:拟话本小说神魔小说 拟话本小说:《石点头》《照世杯》《十二楼》《豆棚闲话》 写过谴责小说的人物:曾朴李宝嘉 《金瓶梅》是:通俗小说章回小说 三言二拍(短篇白话小说): 三言:作者冯梦龙《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 二拍:作者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抱瓮老人将“三言”“二拍”中的作品选出40篇,编成《今古奇观》 三话: 剪灯新话、剪灯余话、觅灯因话 《三国演义》人物: 典韦陆逊吕蒙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指的是曹操毛宗岗评点 《红楼梦》人物: 紫鹃林红玉傻大姐标志着明清小说由改编到独创这一过程的结束学界一般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书商程伟元伙同文人高鹗续作的 《水浒传》人物: 燕青乐和(铁叫子)石秀杨志宋清金圣叹评点 《金瓶梅》人物: 宋惠莲陈经济清代初年张竹坡以评《金瓶梅》闻名 《儒林外史》人物:严贡生杜慎卿周进(哭昏)牛浦郎杜少卿牛浦郎婴宁马纯上匡超人名言:“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聊斋志异》人物:青凤纪昀批评其是“一书而兼二体” 明代蒲松龄编写的一部志怪传奇的文言小说。近500篇。多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表现的却是作者对人生、社会思考的结果。在艺术上情节丰美,叙述语言平易,具有诗化倾向。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旧红学”(清代乾嘉年间至1921年以前)的代表人物是王国维,“新红学”(1921到1954)的代表人物是胡适、俞平伯 话本与拟话本:

【K12学习】大班文学语言活动教案

大班文学语言活动教案 文学语言,又称作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符合规范化的语言,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小编整理的大班文学语言活动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仅供参考哦! 1、喜欢文学活动,感受儿歌的语言美。 2、理解儿歌内容,并大胆想像其他堆雪人使用的材料。 3、能根据儿歌的格式和韵律,尝试仿编儿歌。 1、雪人图片、玉米须子、红色纸条、贝壳、纽扣、萝卜、花围巾小图卡。 2、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三九天”的意思。 3、课件:幼儿堆雪人时的照片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玩雪时的情景。 (1)教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下雪时去外面玩雪的情景吗?今天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朋友玩雪时的照片,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看) (2)教师:下雪时你们都玩了些什么?(堆雪人)好玩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关于堆雪人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内容。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引导幼儿认真倾听。 (2)教师提问,并根据幼儿所说的内容,出示相应的部

位。 教师:你在儿歌中听到了什么?雪人的五官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3)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4)幼儿根据雪人图片,跟随教师一起朗诵儿歌。 3、引导幼儿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朗诵、表演儿歌。 (1)师幼共同朗诵儿歌。(教师念前半句,幼儿念后半句) (2)男女分组朗诵。 (3)分角色朗诵。 4、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仿编儿歌。 (1)讨论:雪人的五官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请根据儿歌的句式,尝试将你想的仿编到儿歌里。 (2)引导幼儿与同伴自由讲述,教师以插话的方式参与幼儿仿编。 (3)请个别幼儿将自己仿编的儿歌在集体面前念出来。(教师根据幼儿创编的内容,画在相应的雪人图片上) (4)教师带领幼儿朗诵仿编的儿歌。 提供材料,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创编儿歌。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 二、思考题 ~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答:(1)表达目的不同 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 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

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 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 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虚实相生,富于表现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案设计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由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本课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草纲目》草部介绍(节选) 图一 图二 图三 水藻(如图一) 气味:甘、大寒、滑、无毒; 主治:捣汁服,去暴热、热痢;捣烂敷,治热疮游疹。 金星草(如图二)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解热,通淋,消痈疮,解硫磺中毒。 虎耳草(如图三) 气味:微苦、辛、寒、有小毒; 主治:耳出脓、痔疮肿痛。 《本草纲目》综合大量科学资料,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同时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最后的科技、文艺辉煌——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科技名著 1.学生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2.人物故事 李时珍38岁的时候,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名声大噪,被楚王朱英邀请至王府做事。1556年,李时珍被推荐到了太医院,李时珍的人生转变开始从他进入太医院开始,太医院是岐黄名家聚集之地,通过与当时医术顶级的人接触共事,大大丰富了李时珍的阅历。同时,皇家藏书的丰富和御用药的完备,增长了李时珍的见识,这些都为他日后编写《本草纲目》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1565年开始,李时珍便行万里路,尝百草。他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以及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并向许多采药工、渔人、樵夫学习,参考了历代医书925种,弄清了许多医书上的疑难杂症和许多容易混淆的药物。在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的初稿,当时的李时珍61岁,之后的10年,李时珍又对《本草纲目》进行了三次修改,所以李时珍著书应该花了近40年。1588年李时珍辞官还乡,从太医院还乡后创立了东壁堂,坐堂行医。 3.提出问题:请结合李时珍的生活与创作经历,说说以上科技人物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目标导学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图片展示 2.明朝长城在地理位置的选取上有何特点?(结合《明朝疆域图(1433年)》《明长城示意图》思考) 提示:位于明朝北方边境线以南;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地势险要;处于北方游牧地区和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3.明长城只有城墙吗?它由哪些部分构成?各有什么功能或作用?相传当年建造嘉峪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提示:(1)明长城由城墙、城台、关城、烽火台等构成。(2)城墙是主体;城台是突出于墙外的台子,可多面攻击来敌;关城是重要的驻兵和防御据点、关卡;烽火台传递敌情。(3)劳动人民的智慧,建筑水平的高超。 4.结合以上所学,说一说明长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提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它同沿线的道路、屯田、驻军、卫所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5.辩一辩:有人说,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北方稳定的边界。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学生自由辩论。 6.阅读《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皇都积胜图》,提出问题:观察图片,北京城的布局结构是怎样的? 提示: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

明代文学

第十一章明代文学创作基本特征 明代社会从1368年朱元璋建国开始,到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为至,前后共经历了277年的历史。在这277年中,明代社会每一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都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而言如下: 一、明代文学创作呈现为波浪型的发展态势: (一)、元明交替之际社会动荡、思想失控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元末动荡至1368年前 在元明交替之际,各路起义军逐鹿中原,社会战争频仍,这一方面导致了广大人民生活在朝不保夕的动荡之中,生活异常贫困;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统治阶级无暇顾及思想文化方面对全社会的统治,整个社会思想处于失控之中。在这种状况下,不仅在全社会形成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并且为当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和表现的可能。于是,一批精神上比较解放而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就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反映这种社会现实和社会心理,这便促使了文学创作繁荣局面的到来。元明交替之际的作家创作,在崇尚酣畅雄健的阳刚之美时,也常常浸透着作家深沉的忧患意识。具体来说,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长篇章回小说,从而拉开了明代小说创作出现繁荣局面的序幕; (二)、南戏创作出现了中兴; (三)、以宋濂、刘基、高启为代表的诗文创作繁荣局面出现。他们作品不仅总体上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并且创作风格多种多样。 (二)、明前期高度集权专制的政治思想文化统治,导致了文学创作沉寂局面的出现,“台阁体”成为此时的主导文风。---------1368年至1487年 1、政治上的高度集权: (1)、开国之初,寻找政治上的借口,洪武二十三年通过左丞相胡惟庸、洪武二十六年通过大将蓝玉“谋反”案,连作诛杀数万人,几乎杀尽了开国功臣,并趁机废除了在中国历史上已实行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和七百多年的三省制度,将军政大权独揽一身。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二《胡蓝之狱》云:“汉高诛戮功臣,固属残忍;然其所去者,亦止韩、彭。至英布,则因其反而诛之。……未尝概加猜忌也。独至明祖,借诸功臣以取天下,既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

创意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方案合集篇

创意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方案合集篇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方案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对大自然四季景色的描绘,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通过多通道感受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作品选择与活动准备 文学作品:散文《春天来了》、《秋天的雨》、《第一场雪》,古诗《小池》等。 音乐作品:选择描绘四季景象的轻音乐曲《春》、《夏》、《秋》、《冬》和《四季》。 美术作品:选择希斯金的油画《林边的花》(表现春天的景色)和《橡树·傍晚》(表现夏季的景色),列维坦的油画《秋》(表现秋日的景色)和《三月》(表现冬日的景色)。 设计思路与活动建议

在“我爱大自然”这一单元的前几次活动中,孩子们欣赏了二幅幅描绘大自然美好风光的世界名画。孩子们的感受是细腻的、真切的,但他们往往无法将内心的感受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时会出现“太美了”或“我感到很高兴”等比较笼统的泛泛之词。于是课题组通过讨论认为:有必要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散文佳作,帮助其欣赏内化。大家分头找来一些散文、图片、音响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整理、设计了四季散文欣赏活动。本活动意在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切入,配合音乐、美术作品来丰富孩子们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挖掘其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活动是一个由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共同切入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活动,建议本活动可包括以下一些环节: 一、欣赏散文《春天来了》,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春的美好 1.聆听音乐《春》。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春天的美好。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天来了》。提示:音乐《春》播放片刻后,教师开始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天来了》,《春》作为背景音乐不间断播放。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我国明朝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学习了解,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②通过对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精神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自己的努力付诸于行动。③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明朝时期古典小说文学成就和思想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明朝文化成就反映的时代特色。 【教学准备】 音像资料:故宫、长城;图片:秦长城、明长城明朝北京城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科技名著 ②请学生先自学这部分内容。 ③请一个同学填表。 师:让同学推荐一个代表上来介绍三部巨著。 师:在学生介绍完后设计问题: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也可以从书上去找答案)待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明朝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宋应星《天工开物》就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因为明中期以后,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这对宋应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也为他写书提供了基础。 学生仔细观察书上插图讨论,作出猜测,老师提醒学生注意:①是采煤时煤矿中用的。②竹筒是空心的。 师:这是我们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时已能排除瓦斯这种气体的技术,这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师:和宋应星同时代的徐光启是中国古代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接触较早较多的一位科学家,他已觉察到了欧洲的水利技术等比中国先进,能关注别人的长处,虚心接纳外国的科技成果,这在闭关自守的明清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朝三位科学巨匠以及他们的著作,那么,在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一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一般能从书上的介绍中找到答案(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甘为人先的精神。)(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的图出现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请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让学生发言) 师:放长城音像资料。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②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③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 师:(在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表意见后)所以长城被称为建筑上的奇迹。有位外国友人说:“建造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的民族。”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 2.音像资料:故宫建筑群介绍(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及解说。) 师:请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看后有什么感想? 师: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三)小说和戏剧 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力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说,最著名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人称“明代三大奇书”)。 (1)《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流行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

(完整word版)明代文学整理

明代文学 第一章三国演义 一、基本知识 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2、“七实三虚”:这是关于《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种说法。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能较好的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3、“三绝”:《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忠义之士关羽以及奸诈的曹操。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2、阅读作品:《三国演义》全书。 三、思考与练习 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 应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 2、《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 《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第二章水浒传 一、基本知识 1、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2、金本: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评改,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七十回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金本流传广泛,成为通行本。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水浒传》第三十一回。 2、阅读作品:《水浒传》全书。 三、思考与练习 1、《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三国演义》有哪些不同? 《三国演义》主要采用的是类型化的写法,而《水浒传》已经开始注重个性化特征的描写(要求结合作品的实际来论述)。 2、《水浒传》前半部分的结构有何特色?这种结构与内容有何关系? 《水浒传》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连接成一个整体。前段分别写几个主要人物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实为一个个英雄传记,而这些小传又都围绕起义斗争这条主线,一方面反映了梁山起义队伍的逐步发展,另一方面又如同一条链上一个个紧紧相扣的环,既使主要人物

大班文学作品教案

大班文学作品教案 【篇一:小绿狼(大班情景阅读教案)】 大班文学活动《小绿狼》 一.活动意图: 孩子们在认识自我这方面看上去都很容易,但在实际生活中是有一 些困难的,比如他们在遇到挫折或者面对一些质疑、嘲笑的时候, 他们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常常对自己产生否定。《小绿狼》是 一篇充满趣味的童话故事,旨在引导孩子认识自我,相信自我,肯 定自我。孩子们可以借助想象,联想等方式,把小绿狼当成自己, 在体验小绿狼情感变化的过程中,和小绿狼产生更多的思想共鸣。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大胆进行猜想,并用较为完整的语言说出自 己的看法。 2、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特征,知道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3、体验故事中小绿狼的情感变化,懂得自信地面对问题,敢于肯定 自己。 三、活动准备: 教学p p t 四、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提问:1、来了个朋友,他是谁呢? 2、他与你见过的狼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发生在小绿狼身上的故事吧! (2)理解故事情节: 1、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灰色的狼,他们正在进行一场足球比赛。小绿 狼非常喜爱踢球,所以他兴奋地跑了过去。 提问:灰狼们看见小绿狼会说什么呢?你觉得他们会带小绿狼参加 足球比赛吗? 2、继续讲述故事,提问:小绿狼想了哪些办法呢,这些办法有用吗? 3、故事继续:瞧,小绿狼忙了好一阵子。 第二天,灰狼们聚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小绿狼正好路过, 这场比赛谁会赢? 小结:独一无二的绿色皮毛给小绿狼带来了胜利和快乐。从此,他 骄傲的生活在这群灰狼之中。

五、游戏环节: 用我们的与众不同大眼睛,白皮肤,小嘴巴等特征)来玩个“迷迷转”的游戏,猜猜我说的是谁? 小结:就是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组合在一起,才有世界上独一无二 的你。 六、活动延伸: 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画出自己的特点就行,画完后再讲给同伴听听,你的自画像为什么要这样画。 七、活动评价: “小绿狼”是一个有趣的故事,阅读这样的作品时幼儿会把自己当成 小绿狼,展开回忆、联想,这是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的,幼儿对文 学作品的兴趣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为 幼儿的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与指南中“具 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目标相一致。教学过程中采用讲述、提问、 游戏、绘画等多种方式,时刻注意调动幼儿的注意力,符合幼儿“兴 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兴奋占优势,且易扩散”的生理特点,能够使 得幼儿积极主动参与,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然,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对故事主题的理解,知道 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进而肯定自己。最后当小绿狼以自己的绿色皮 毛赢得了捉迷藏游戏时,孩子们都感同身受地,原来绿色的皮毛, 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篇二:大班语言教案新15篇】 一条藤挂铜铃(大班) 一、活动内容:一条藤挂铜铃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发准“藤”、“停”、“铜”、“铃”等音,学习快速、准确地念绕 口令。 2、学习与同伴合作游戏。 三、活动重点:学习快速、准确地念绕口令。活动难点:发准“藤”、“停”、“铜”、“铃”等音。 四、活动准备:平时让幼儿练习一些简短的绕口令,培养学习绕口 令的兴趣以及发音的敏感性。 五、活动过程: 1、把绕口令编成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中的内容。2、教师放慢速度念一遍绕口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