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ADDIE教学设计模型

ADDIE教学设计模型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教案(系列三)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给定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给出数据进行分析,画出散点图,并能验证问题中的数据与所提供的函数模型是否相吻合; (3)增强读图、画图、识图的意识,全面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给出的图形和数据的分析,抽象出相应的确定性函数的模型; (2)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通过观察图象判断问题所适用的函数模型,利用计算器的数据拟合功能得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能利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通过观察图象判断问题所适用的函数模型,利用计算器的数据拟合功能得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 难点:怎样选择数学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突破: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引导学生选择数学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总结该类问题的解法: (1)直接法:若由题中条件能明显确定需要用的数学模型,或题中直接给出了需要用的数学模型,则可直接代入表中的数据,问题即可获解; (2)列式比较法:若题中所涉及的是最优化方案问题,则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先列式,然后进行比较; (3)描点观察法:若根据题设条件不能直接确定需要用哪种数学模型,则可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进行描点,作出散点图,然后观察这些点的位置变化情况,确定所需要用的数学模型,问题即可顺利解决. 课前自主导学

二次函数模型 f (x )=ax 2+bx +c (a ,b ,c 为常数,a ≠0) 指数函数模型 f (x )=ba x +c (a ,b ,c 为常数,a >0且a ≠1,b ≠0) 分段函数模型 f (x )=????? f 1(x ),x ∈D 1f 2(x ),x ∈D 2……f n (x ),x ∈D n 知识2 应用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基本 过程 课堂互动探究 类型1 一次(二次)函数建模问题

教学设计的三种模式及区别

从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来分类,可以将众多的教学设计模式分为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三大类。 三种模式的区别: 以“教”为主即围绕着教师的“教”,该类教学设计不仅是包括了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些重要要素,而且它也是一个可扩展,可变通的基础模式,它能够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在原有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可以不断地改进,生成出各种各类的教学设计模式,为教师灵活应用提供了方便的参考模式。 何克抗教授在1998年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他在深入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所出现的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以及过分强调学习环境设计而忽略自主学习设计等偏向后,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是在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和接受式学习,并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而它的劣势在于不易发挥学生的探究性和主动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正是针对以教为主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提出来的,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其优点是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培育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也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发展创新思维的理想环境。其主要劣势在于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处理不当甚至有偏离教学目标的危险。 三者流程图: 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图1 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模板格式)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师生自由谈话,学生背诵古诗,教师适时给予鼓励。 2、课件出示唐代李峤的诗《风》,学生集体读诗,并猜猜诗名,引出风,教师 板书。 3、学生交流有关风的知识(诗、歌、成语等)。 4、教师以粉笔、课本、苹果等实物和风进行比较,引出风看不见,摸不着的 特点,并完成课题——画风。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宋涛、陈丹、赵小艺的图片和姓名,学生试着来认识。 2、教师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图片和注拼音的名字,学生检查他们的名字是 否正确。 3、课件呈现姓名中的六个生字,学生先个别认读,再集体认读。 4、学生初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并交流识字方法。 5、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注意刚才圈出来的不会读的生字词。 6、同桌合作读课文,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7、闯关游戏。 8、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三个句子。设计各种方式让学生朗读,引出多音字“杆” 和“转”以及生字“显”。教师板书。 三、再读课文,力求准确、通顺。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3、把自己读的好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参与思考 思考记录 思考理解 学生评价 学生小结

七、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调动情感 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境界。在教学中,我认为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具有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等特点,可以使课堂变成立体式,多样化的现代教学场所,既可全面发挥教师的才能,又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如: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湾湾的小树,宋涛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课件的出示,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观,拨亮了他们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他们恍然大悟,谁说风看不见、摸不着,就画不现来了呢?此时,画风的情感,由然而开,拿起了自己的彩笔画起风来。 2、创设情境、主动、快乐识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一定情境,总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识字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就会主动,快乐的识字。如利用课件将“涛”字制成活字卡,(把“涛”的三点水这个偏旁抽掉,再问学生还是“涛”吗?学生说没有水了,不能成波涛)让生去思维。以网上下载一些波涛大海的片断让他们观看,更进一步理解“涛‘字来历。在教学高潮之后,让生静下心来,学学字、写写字,动静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创设情境,激化递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当学生的注意力、情感被启动时,随之而来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思维等认识系统也会被启动。可是如何使学生思维活动不断由低级向高级递进呢?我认为应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运用电教媒体进一步激化教与学双方的各种内部矛盾,深入挖掘学生的

五年级科学上册《建立模型》教学设计

《建立模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建立模型》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本课教学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认识模型;第二、动手制作模型。 学习目标: 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 学习重点难点:知道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三球仪、桃花模型、红绿灯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复习《解释》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建立模型》。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 学习重点难点:知道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 三、自主学习 (一)预习任务(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填空题)

1、科学家常常利用____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2、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____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____以及事物之间的____。 3、图形公示也是____。 4、我们学过的模型很多,仅以三年级教材为例,在“水”单元有_______________的图示模型;在“材料”单元有____________的物理模型;在土壤单元有____________的物理模型。 5、________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小组内读一读,比一比看看谁得记性好。 四、合作探究 (一)观察课文第60页的模型,这些模型是怎样模拟事物的?他们起了什么作用? (二)许多江河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可是大海的水面还是没有涨起来,是什么原因,结合课本的知识做出你的解释? (三)怎样建立模型解释现象? 五、汇报交流 1、逐一对合作探究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 2、其他小组交流。

六、巩固练习---利用课件进行 (一)选择题 1、在建立模型的时候,下列说法有误的环节是() A. 应该对事物有详细准确的解释 B. 只有先建立了模型才能作出对事物进一步的解释 C.要符合逻辑思维和能概括原事物的各个方面 D.模型就是把事物的问题小化、简化 2、在水的循环模型中,下列关于水的循环路径解释正确的是() A. 陆地—海洋—天空 B. 陆地—天空—海洋—陆地 C. 陆地—海洋—天空—陆地 D. 陆地—天空—海洋 3、骑自行车时,车胎滚动一圈所走的距离是() A. 轮胎高度的距离 B. 轮胎周长的距离 C.前轮和后轮高度之和的距离 D. 前轮和后轮周长之和的距离 4、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 圆的面积公式 B. 水的循环图解 C. 地球仪 D.变形金刚玩具 二、判断题 1、科学家们常常通过建立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2、数学公式不是一种模型。()

高一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教案

高一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教案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 【学习导航】 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 1.了解解实际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初步学会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函数关系式的方法; 3.渗透建模思想,初步具有建模的能力. 自学评价 1.数学模型就是把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再从数学角度来反映或近似地反映实际问题,得出关于实际问题的数学描述. 2. 数学建模就是把实际问题加以抽象概括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数学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3. 实际应用问题建立函数关系式后一般都要考察定义域. 【精典范例】 例1.写出等腰三角形顶角(单位:度)与底角的函数关系. 例2.某计算机集团公司生产某种型号计算机的固定成本为万元,生产每台计算机的可变成本为元,每台计算机的售价为元.分别写出总成本(万元)、单位成本(万元)、销售收入(万元)以及利润(万元)关于总产量(台)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销售利润销售收入成本,其中成本(固定成本可变

成本). 【解】总成本与总产量的关系为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单位成本与总产量的关系为 销售收入与总产量的关系为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

教学设计模式的比较

两种传统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比较和启示 【摘要】本文根据ADDIE模式就迪克-凯瑞和史密斯-雷根两个教学系统设计模型进行比较,就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两个模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指出他们各自的局限性和有待于发展的地方,从而加深对传统教学系统模式的理解和学习。 【关键词】迪克-凯瑞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型 ADDIE 概述 模式是再现显示的一种理论化的简约形式。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么样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 虽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数百种不同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产生,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具备一些共同的属性。从构成要素来看,所有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都包括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乌美娜);从涉及的步骤来看,所有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都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从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来看,分为三大类: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何克抗,1998)。 我们认为,传统ID模式的发展确实经历过两代,而且每一代都有自己的鲜明标志。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它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即刺激-反应)作为其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认知学习理论(特别是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这是因为,在传统ID的四种理论基础中,除学习理论之外的其余三种(即系统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在所有ID模式中的体现都是差不多一样的,即这三种理论对所有ID模式的影响基本相同,只有学习理论在不同ID模式中的体现才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只有以学习理论作为ID模式发展的“分代原则”才是真正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迪克—凯利模式“是I D 1的代表性模式, 由W. D i c k和L .C a r e y 于 1 9 7 8年提出,见图1 。这一模式最大特点是最接近教师们的实际教学,即在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条件下,研究如何传递教学信息,系统性强,步骤和环节环环相扣,易于操作。I D 2的代表性模式首推“史密斯-雷根模式“,由P . L . S m i t h和T . J . R a g a n于 1 9 9 3年提出,见图 2 。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 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因此该模式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实际上史密斯-雷根模式是迪克-凯瑞模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二者各有特点, 又有继承和创新。 一、介绍ADDIE模式

英语教案格式模板范文

英语教案格式模板范文

英语教案格式模板范文 【篇一:全英文英语教案模板】 lesson plan nsefc module2 unit reading in teacher: period:period1 type:reading duration: 45minutes teaching ideology the current theory view reading as a interactive process which involves not only the printed page but also the reader’s old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in general, the world and the text types. in the reading process, these factor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compensate for each other.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reading as an interactive process, teaching reading in the classroom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n which the top-down and bottom-up techniques integrated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language efficiency in general and reading strategies. the three stages are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and post-reading. teaching material and learning condition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the teaching material is the reading part from nsefc module2 unit. the topic of this unit is . this passage mainly introduces the passage consists of paragraphs. the first paragraph i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the . para.2 to para.4 introduces . the last paragraph tells about . the topic is not new to the ss. but there is some new words and phases in the passage. the analysis of learning condition

小学五年级建立模型课件

2. 《建立模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够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 难点:动手建立模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黑匣子探秘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首先就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只黑盒子。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的障碍物。厚纸板粘在盒内的某个位置上。请你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想办法弄清楚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现在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以及怎样做出解释。 2.学生汇报。(板书学生提出的方法) 3.谈话:同学们已经知道怎样找障碍物的方法,而我们今天就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 4.提供给学生同样的,包括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正面四角标有A 、B 、C 、D 的黑盒子。并提供标有A 、B 、C 、D 的图纸。 5.学生分组搜集有关盒子的事实。 6.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7.全班交流。(学生将各组研究结果粘贴在黑板上) 二、认识如何用模型解释 1.谈话: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遗憾的是我们并不能够打开这个盒子。在现实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于“黑盒子”的事物,我们无法通过直接观察它而获得结果,只能依靠这样那样的方法去推测。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科学家又是如何解释的? 2.教师出示三球仪(模型)、植物细胞模型(图)、自然界水的循环(课件)。让学生说说对这些模型的认识以及作用,还可以说一说根据这些模型懂得了什么。

3、课件出示圆周率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白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4、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了“黑匣子”,又知道用图可以解释植物细胞的样子,用模型可以解释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用动画可以演示自然界水的循环,用公式可以让我们轻易地解决很多问题。这些都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用模型解释”(板书)。 5、提问:我们以前用到过哪些模型?模拟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6、思考并交流:用模型解释事物或现象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三、探究纸筒模型 1、谈话:(出示一个纸筒模型)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拉动露在纸筒 外面的任意一根细绳,其他的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教师演示一下),你们觉得纸筒里线绳是怎样连接的?把纸筒里线绳的连接情况画下来。 2、学生建立图示模型来解释。 3、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画的模型,用合适的材料做一个类似的纸筒,来验证自己的解释。 四、小结 1、如何获得“黑盒子”里的信息:可利用除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器官了解周围环境,以确定物体间的相互关系。 2、怎样建立模型,解释现象:(1)分析问题(2)收集数据(3)找出物体之间的关系(4)确定条件(5)规定材料(6)建立初步模型(7)评价模型(8)修改模型。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能够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或建立确定性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对给定的函数模型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价. 二、教学重点 重点: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或建立确定性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对给定的函数模型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价.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自主学习和尝试,互动式讨论. 2.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现实生活中有些实际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模型是确定的,但需我们利用问题中的数据及其蕴含的关系来建立.对于已给定数学模型的问题,我们要对所确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评价,验证数学模型的与所提供的数据的吻合程度. (二)实例尝试,探求新知 例1.一辆汽车在某段路程中的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速度v关于时间t的函数解析式; 2)写出汽车行驶路程y关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作图象; 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并说明所求面积的实际含义; 4)假设这辆汽车的里程表在汽车行驶这段路程前的读数为2004km,试建立汽车行驶这段路程时汽车里程表读数s与时间t的函数解析式,并作出相应的图象. 本例所涉及的数学模型是确定的,需要利用问题中的数据及其蕴含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此例分段函数模型刻画实际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条块图象的独立性思考问题,把握函数模型的特征. 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懂得图象是函数对应关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例2.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供依据.早在1798,英国经济家马尔萨斯就提出了自然状态下的人口增长模型: 0rt y y e 其中t表示经过的时间, y表示t=0时的人口数,r表示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下表是1950~1959年我国的人口数据资料:(单位:万人) 年份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人数55196 56300 57482 58796 60266 年份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教学设计范文整理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2.1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不同的变化规律需要用不同的函数模型来描述.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与对数增长的不同,应用函数模型解决简单问题.课本对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认识及应用,都是通过实例来实现的.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自现实生活,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用的. 三维目标 .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函数图象及数据表格,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差异. .恰当运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并借助信息技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函数模 型的增长差异,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与对数增长的不同.教学难点:应用函数模型解决简单问题.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林大华 导入新 思路1. 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01c,一块砖的厚度大约为10c,请同学们计算将一张纸对折n次的厚度和n块砖的厚度,列出函数关系式,并计算n=20时它们的厚度.你的直觉与结果一致吗? 解:纸对折n次的厚度:f=0.01?2n,n块砖的厚度:g =10n,f≈105,g=2. 也许同学们感到意外,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这些问题会有更深的了解. 思路2. 请同学们回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本节我们将通过实例比较它们的增长差异.推进新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如果张红购买了每千克1元的蔬菜x千克,需要支付y元,把y表示为x的函数. 正方形的边长为x,面积为y,把y表示为x的函数. 某保护区有1单位面积的湿地,由于保护区的努力,使湿地面积每年以5%的增长率增长,经过x年后湿地的面积为y,把y表示为x的函数. 分别用表格、图象表示上述函数. 指出它们属于哪种函数模型. 讨论它们的单调性. 比较它们的增长差异. 另外还有哪种函数模型与对数函数相关. 活动:先让学生动手做题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 总价等于单价与数量的积. 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由特殊到一般,先求出经过1年、2年… 列表画出函数图象.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函数模型. 结合函数表格与图象讨论它们的单调性.

教案模板格式

广州xx职业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 开课系(部): 制定人: 审核人: 制定时间: 广州xx职业学院教务处制

一、课程简介(五号宋体加粗) 课程类别:×××(五号宋体) 授课对象:××层次x x专业(五号宋体) 学时与学分:×××(五号宋体) 使用教材:×××,《××××××××》,××××出版社,××××年(五号宋体)参考教材:×××,《××××××××》,××××出版社,××××年(五号宋体) 二、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五号宋体加粗) ××××××××××××××××××××××××××××××××××××××××××××××××××××××××××××××××大约200字(五号宋体) 三、教学安排与组织 第××次课××学时(五号宋体加粗) 本次课教学重点 ×××××××(五号宋体) 本次课教学难点 ×××××××(五号宋体) 本次课教学内容 第×章××××××(五号宋体) 第×节×××××(五号宋体) 一、×××××××(五号宋体) (…………………………其余各节类推) 教学组织(含课堂/实践教学方法、预期效果、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实验实践内容的设计安排等): 1.×××××××××××××(五号宋体) 2.××××××××××××× (…………………………其余次课类推) 作业布置 1.×××××××××××××(五号宋体) 2.××××××××××××× (…………………………其余次课类推) 本次课推荐案例 1.×××××××××××××(五号宋体) 2.××××××××××××× (…………………………其余次课类推) 本次课推荐参考文献 1.×××,《××××××××》,××××出版社,××××年(五号宋体) 2.××××××××××××× (…………………………其余次课类推)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注:1.教案一律使用A4纸打印;2.注意段落行首和各级标题行须缩进两个汉字位置)

五年级_第五单元 解释与建立模型 1、解释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析预期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1、解释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一、对证据进行观察和思考,做出合理的解释。二、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学生领会解释的效能和条件。三、通过实例辨别事实与解释的联系与区别。四、了解解释要不断完善。 1、能够辨别事实与推论。 2、知道什么是解释。 3、能对证据进行解释。 重点: 对证据进行解释。 难点: 区分解释与事实。 教时1课时 课时 教学教师准备:多媒体 准备学生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体流程教师活动 一、了解“解释”1、多媒体出示书中学生活动教学情况分析1、学生观察,小组 是怎么回事的图。要求仔细观 察,看到什么?有 想到什么? 2、对这几位同学的 身高曲线图,你有 什么想法? 3、雪地上留下的脚交流。 2、学生表达发现的规律。 3、学生做出解释。 教学活动设计 印,你看了又有什 么想法? 4、讲述:每位同学 都有自己的想法。 以前在科学课中, 我们用眼睛看,用 耳朵听,观察后总 有自己的想法,这 就是你对现象做出 的解释。 二、做“毛细现象”5、谈话:教师介绍4、学生进行实验。的实验材料准备和要求。 6、提问:对于刚才 的实验现象,你有 什么解释? 三、认识事实与解7、出示一个烂苹 5、学生回答,教师 补充,介绍。 6、学生判断,哪句释之间的关系果,提问:解释与是解释?哪句是事

事实之间是怎样的实? 关系呢?出示7句 话,请学生,做出 判断。 8、组织汇报交流。 9、我们应该利用获 得的充分证据,运 用已有的知识,进 行合理的思考。 四、认识正确的解1、谈话:许多科学7、学生阅读资料 释是经过不断修改来完善的。结论都是令人信服的解释。那么是怎么得出的呢?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教案

Modeling and Problem Solving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教案 中澳课程部王晓叶 学情分析:澳方MathB每次的Paper Test都分为两部分,其中Knowledge and Procedures(知识与过程)这个和普通高中数学相似,学生A/B率比较高,但是另外一部分Modeling and Problem Solving(建模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的A/B率不高。这一部分内容题目普遍很长、生词量较多,并且都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所以大多数学生遇到此类题目都是放弃不做。MathB这门课又特别注重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而我们的学生这方面意识比较薄弱,抽象概括能力较弱。所以,我们的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等级,提高OP成绩。但是另一方面,12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能灵活的使用图形计算器,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2.能够建立恰当的函数模型,并对函数模型进行简单的分析。 3.利用所得函数模型解释有关现象,对某些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教学重难点:1.建立合适的函数模型 2.利用得到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案例、探索新知(如何确定最合适的函数模型)(18分钟) 案例:根据《Daily Mail》报道,上个月一名中国留学生将自己车速飙到180公里/小时的录像传到了Instagram个人网页上,并以配以中文:“从Albany开回Perth,一路180公里/小时,将4.5小时的车程缩短到3.5小时。” 目前,他正在接受警方调查。 警察表示,视频显示这名男子在限速110公里/小时的高速公路开到了180公里/小时,他将面临巨额罚款、吊销驾照以及拘留。 Example1:The table below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locity of a car and the Velocity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Distance 2 10 15 20 27 38 47 60 75 a. Use the calculator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locity of a car and the distance after it braking. b. What’s the minimum safe following distance for a car travelling at 110 km/h on the motor way? 项目罚款扣分超速少于10km/h 163澳元扣2分超速10km/h-20km/h 357澳元扣3分 超速20km/h-30km/h 726澳元扣5分 超速30km/h-40km/h 866澳元扣7分未系安全带341澳元扣3分闯红灯437澳元扣3分开车使用手机315澳元扣3分

高中数学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1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意义,理解它们的增长差异性. 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函数图象及数据表格,对几种常见增长类型的函数的增长状况进行比较,初步体会它们的增长差异性;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函数是描述宏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刻画现实问题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模型,比较常数函数、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难点:怎样选择数学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新课导入: 材料:澳大利亚兔子数“爆炸” 在教科书第三章的章头图中,有一大群喝水、嬉戏的兔子,但是这群兔子曾使澳大利亚伤透了脑筋.1859年,有人从欧洲带进澳洲几只兔子,由于澳洲有茂盛的牧草,而且没有兔子的天敌,兔子数量不断增加,不到100年,兔子们占领了整个澳大利亚,数量达到75亿只.可爱的兔子变得可恶起来,75亿只兔子吃掉了相当于75亿只羊所吃的牧草,草原的载畜率大大降低,而牛羊是澳大利亚的主要牲口.这使澳大利亚头痛不已,他们采用各种方法消灭这些兔子,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采用载液瘤病毒杀死了百分之九十的野兔,澳大利亚人才算松了一口气.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例1(课本P95例1),假设你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现有三种投资方案供你选择,这三种方案的回报如下: 方案一:每天回报40元; 方案二:第一天回报10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回报10元; 方案三:第一天回报0 .4元,以后每天的回报比前一天翻一番. 请问,你会选择哪种投资方案? 探究: 1)在本例中涉及哪些数量关系?如何用函数描述这些数量关系? 2)分析解答(略)(见P95--97) 3)根据例1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你对三种方案分别表现出的回报资金的增长差异有什么认识? 例2:(课本P97例2)某公司为了实现1000万元利润的目标,准备制定一个激励销售部门的奖励方案:在销售利润达到10万元时,按销售利润进行奖励,且奖金y (单位:万元)随销售利润x (单位:万元)的增加而增加但奖金不超过5万元,同时奖金不超过利润的25%.现有三个奖励模型: x y 25.0= 1log 7+=x y x y 002.1=.问:其中哪个模型能符合公司的要 求? 探究: 1)本例涉及了哪几类函数模型? 2)本例的实质是什么? 3)你能根据问题中的数据,判定所给的奖励模型是否符合公司要求吗? 解答:(课本P97—98)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教案_00002

适用学科
高中数学
适用年级
高一
适用区域 苏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知识点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特点、用已知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
问题
教学目标 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
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了解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
例。
教学重点 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 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知识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函数应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高考对应用题的考察即考小题又考大题,而且分值呈上升 的趋势。高考中重视对环境保护及数学课外的的综合性应用题等的考察。出于“立意”和创 设情景的需要,函数试题设置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不断创新,重视函数思想的考察,加大函 数应用题、探索题、开放题和信息题的考察力度,从而使高考考题显得新颖、生动和灵活。
函数类应用题,是考察的重点,因而要认真准备应用题型、探索型和综合题型,加大训 练力度,重视关于函数的数学建模问题,学会用数学和方法寻求规律找出解题策略。
(1)题型多以大题出现,以实际问题为背景,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解释问题; (2)题目涉及的函数多以基本初等函数为载体,通过它们的性质(单调性、极值和最 值等)来解释生活现象,主要涉计经济、环保、能源、健康等社会现象。
二、知识讲解
考点 1 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过程第 1 页

认知教学设计理论比较框架

▊教学设计高级研讨班研习论文 认知教学设计理论比较框架1 A Framework for Comparing Cognitive Instructional Theories 原著:查尔斯#瑞格鲁斯,朱莉#摩尔(Charles M. Reigeluth , Julie Moore) 编译:揭忠应(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1) 作者简介 查尔斯#瑞格鲁斯,哈佛大学经济学学士,杨明翰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从1998年起执教于Indiana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Reigeluth博士的研究兴趣包括教学系统的再设计、任务分析、计算机仿真、教材评估、教学策略等方面。他提出了一些著名的学习理论,包括:教学的细化理论(the Elaboration Theory of Instruction, ETI)和仿真理论(simulation theory)。出版了《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型》、《行为中的教学理论》;和他人合著了《教学设计策略》、《教育和综合系统设计的系统化变化:一个新的教育技术》等书籍。 朱莉#摩尔:Indiana大学教学系统技术博士,现执教于Indiana大学。 【摘要】认知领域的学习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不断有新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型出现。本文提出了一个比较认知教学设计模型的框架,包含学习的类型、学习的控制、学习的焦点、学习 的分组、学习的交互、学习的支持几个维度,可以用来作为学习理解各种教学设计模型的工具。 【关键词】认知领域、认知教学模型 一、序言 许多教育理论家[1,2]都同意学习可以分为三类:认知、情感和心智运动,其中认知领域包括对知识的记忆和辨识,以及建立理解力、发展智慧、形成技能。由于元认知(对认知领域本身的认知)也是一种智慧技能,所以,元认知也属于认知领域。 在工业时代,教学设计理论更多关注的是认知领域,而在认知领域的研究又多是针对记忆层次和应用层次的学习,即研究记忆和过程技能的培养。但是,在信息时代,更高层次的学习相对记忆和过程技能来说,对学习者更为重要。信息时代的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到学习者已有的学习经验,应该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和其他学习者的协作,有效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目前开始关注学习者这方面需要的教学设计模型已经大量涌现。为了便于读者分析和掌握各种认知教学设计模型的特点,比较多种模型的异同和侧重,瑞格鲁斯等人提出了一个比较认知教学模型的框架。通过学习的类型、学习的控制、学习的焦点、学习的分组、学习的交互、学习的支持这六个维度,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各种认知教学模型的特点和适用场合。下面我们就来介绍这个框架的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 二、认知教学设计理论比较框架 表1为瑞格鲁斯提出的认知教学理论比较框架各比较要素的简要说明: 表1 认知教学模型比较框架说明 1编译自原文:Charles M. Reigeluth&Julie Moore(1999):Cognitive Education and the Cognitive Domain.In C. M. Reigeluth (Ed.), 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 New Paradigm of Instructional Theories (V ol. 2).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探究技能 建立模型》 粤教版

四年级下册《探究技能建立模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建立模型》是《科学》四年级下册“地球上看到的光和影”单元的探究技 能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月球表面概况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星体特别是太阳和月球有一定的科学概念。本课分为“方法学习”和“技能训练”两大部分。“方法学习”部分让学生通过制作月球表面模型,初步掌握建立模型的方法:在研究原型时,能总结出月球表面环形山的特征;能从模型的大小、比例、制作方法、工具、材料等方面构思制作模型;能做到边制作边调整,做出反映原型特征的模型;能展示并介绍小组制作的模型作品。“技能训练”部分让学生制作地形模型,进一步掌握建立模型的方法。 “方法学习”部分主要由4 个环节组成。“原型的研究”环节是在学生确定 以制作月球表面模型为主题后,让学生研究月球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认识月球表面环形山的显著特征;“构思与设计”环节让学生在研究月球表面的特征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月球表面模型,并制订设计方案;“制作与调整”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制作月球表面模型,并在制作过程中对照原型进行调整,使模型更能反映原型的特征;“交流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月球表面模型,并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相互评价,逐步养成通过评价改进设计、完善模型的科学方法,初步掌握建立模型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对月球表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例如月球表面有些 区域地势低,有些区域地势高,但他们对月球表面更具体的特征如环形山的特征等了解不多。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大量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月球表面环形山的特点,再通过制作月球表面模型,进一步了解月球的表面特征,同时学习建立模型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 知道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来研究原型的形态和特征。 2. 通过制作月球表面模型的过程,了解建立实体模型的方法。 3.乐于交流,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模型的制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制作月球表面模型。 教学难点:建立的模型能真实地反映原型的特征。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橡皮泥、陶泥、轻黏土、牙签、剪刀、小刀、KT 板、月球表面 的照片和视频、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橡皮泥、陶泥、轻黏土、牙签、剪刀、小刀、KT 板、月球表面 照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波波、妍妍和琪琪一同来到科普馆参观,里面有各种模型。妍妍指着 地球表面模型说:“这是地表的模型。”波波表示想做一个月球表面模型。 问题:怎么做模型? 任务:思考只做模型的方法,制作月球表面模型。 (二)活动探究 1. 方法学习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教学设计理论是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展到实践应用的领域,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许多教学设计专家把教学设计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形成一系列过程设计模式。这些模式一方面综合了理论与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简化了复杂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设计过程模式也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教学设计观念把教学设计过程看作纯粹是个人经验的产物,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则已经跳出这种传统框架,反映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状况,重点不再限于描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而成为连接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学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在实践上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看成是应用科学。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任何学习的结果都是由一系列预先设置的学习目标所导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习分解成各种类型的行为目标,根据这些行为目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为教学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序列。其倡导者大多是心理学家,如斯金纳、梅格、加涅等。第二阶段倾向于用美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重视美学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强调用美学效果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其倡导者是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媒体制造者。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学中学习者情感尤其是兴趣的发展。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主张教学设计不应该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制定机械的教学步骤,因为学习并不都是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描述的那样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进行。学习应通过学习者自行探究和解决问题而进行,因而强调设计的探究、协作和创造性。这种教学设计过程确立了更为复杂的学习目标,以使学习者成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探究者。第四阶段,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教学设计者和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学习往往是个人的事情,学习是否成功与学习者先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而且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更新和变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教学设计目的不再是建立一系列学习步骤,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世界。教学设计者和教师分别变成了学习背景的设计者和说明者。 以上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原来的单一的应用科学形式转向了多样性的综合化形式。但不论怎样变化,教学设计过程都必须清楚地解决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学习者的特点是什么?二是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三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是什么?四是怎样评价和修改?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处理和展开发生不同,就形成了众多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迪克—凯瑞(W. Dick & L. Carey)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最为突出,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