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土壤学和环境学大纲旧(土规)有相关联系

土壤学和环境学大纲旧(土规)有相关联系

土壤学和环境学大纲旧(土规)有相关联系
土壤学和环境学大纲旧(土规)有相关联系

土壤学教学大纲(土管谢)

一、课程名称土壤学

二、课程编号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土壤学是农林院校本科各专业承上启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土壤中物质运动的规律、

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属性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植物生长关系的学科。设置本课程就是要使学生

掌握土壤科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容量,以便为各门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应用这些

理论与方法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对于合理利用保护土壤资源、发展持续农业具有重要

意义。

四、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土壤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土壤学是一门

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和生产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土壤肥力分析、认土、用土、

改土的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本课程在教学中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一般安排在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以后,学生在系统的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植物学、植

物生理生化、地质学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化学、植物生理生化和

地质学的有关知识,土壤学与这些课程有密切的联系,主要是利用前面所学的这些课程的理论,去研

究土壤中各种物质的运移规律、分析和研究土壤物理、生物、化学性质以及与外界环境、植物生长的

关系,因此本课程对于后续各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学生从事农业生产科研实践活动有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六、教学进度安排————————————————————————————————————————————

章、序讲授时数实验课时数其它共计时数————————————————————————————————————————————

一 2 2

二 2 3 5

三 3 3 6

四 3 2 5

五 5 5

六 3 3

七 2 2 4

八 4 4

九 2 2

十 1 1

十一 2 2

十二 1 1 ————————————————————————————————————————————

共计 30 10 40 ————————————————————————————————————————————

七、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二.土壤管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三.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是从农业生产和生态学角度理解土壤所处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内容

一.土壤概念及其组成

二.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重点掌握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以及土壤的组成和肥力的种类。

第三节土壤科学的发展及今后的任务

一.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

二.世界土壤科学的发展

三.土壤科学的任务

重点了解土壤科学的发展及其任务。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

第一节组成土壤的主要矿物和岩石

一.组成土壤的主要矿物及其性质

二.组成土壤的主要岩石及其性质

重点掌握组成土壤的主要矿物和岩石的种类及其性质。

第二节矿物岩石的风化与母质的形成

一.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

二.土壤母质类型及性质

重点掌握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类型及其特点,以及主要土壤母质的种类及其性质。第三节土壤矿物颗粒及土壤质地

一.土壤矿物质的组成

二.土壤矿质颗粒的粒级

三.土壤质地

重点掌握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大小组成与不同的质地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水平的影响及土壤质地改良的基本原理。

实验内容: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土壤质地的测定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

第一节土壤生物

一.土壤微生物

二.土壤动物

重点理解土壤生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

第二节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和组成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类型

二.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及性质

重点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概念、类型、组成及性质。

第三节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一.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二.土壤有机质的腐质化过程

重点掌握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腐质化的概念及其各类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第四节土壤腐殖质

一.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二.腐殖质的种类和性质

重点掌握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种类和性质。

第四节土壤有机质的肥力作用及其调节

一.有机质的肥力作用

二.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重点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肥力作用及其调节途径。

第四章土壤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第一节土壤孔性

一.土壤比重和容重

二.土壤孔隙状况

三.土壤孔度与作物生长

重点掌握土壤比重、容重的概念及土壤孔隙的类型特点和计算。

实验内容:土壤容重及孔度的计算

第二节土壤结构性

一.土壤结构的概念

二.土壤结构类型及特点

三.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

四.团粒结构的形成

五.土壤结构的创造与改善

重点掌握土壤结构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团粒结构的肥力作用、形成过程和创造改良途径。第二节土壤耕性

一.土壤耕性的含义

二.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

三.土壤的宜耕性及耕性的改良

重点理解耕性的含义、影响耕性的因素,以及土壤的宜耕性。

第五章土壤水分、空气及热状况

第一节土壤水分

一.土壤水分类型及性质

二.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

三.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四.土壤水分能量状态

五.土壤水分的运动

六.土壤水分状况及水分平衡

重点掌握土壤水分形态学和能态学观点、水分含量的表示及有效性,了解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及水分平衡。

实验内容:土壤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测定

第二节土壤空气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

二.土壤通气性及其机制

三.土壤空气状况与作物生长

重点掌握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土壤通气性的机制,以及空气与作物的关系及其调节。

第三节土壤热状况

一.土壤热来源

二.土壤热性质

三.土壤温度状况

四.土壤温度与土壤肥力及作物生长的关系

五.土壤温度状况的调节

重点掌握土壤的热性质、土壤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土壤温度与肥力、作物的关系及其调节。

第六章土壤胶体与保肥性

第一节土壤胶体的构造与性质

一.土壤胶体类型

二.土壤胶体的构造

三.土壤胶体的性质

重点掌握土壤胶体的种类、构造与性质。

第二节土壤胶体的吸收保肥性

一.土壤吸收性能类型

二.土壤的阳离子代换吸收作用

三.土壤的阴离子代换吸收作用

重点掌握土壤吸收性能类型、土壤阴阳离子代换吸收的特点及其一些基本的概念与理论。

第七章土壤养分与供肥性

第一节土壤养分及其供肥能力

一、土壤养分存在形态

二、土壤的供肥能力

重点掌握土壤养分存在的形态及供肥能力的表现。

第二节土壤养分与其环境条件

一.土壤养分与土壤溶液浓度组成

二.土壤养分与土壤酸碱反应

重点掌握土壤溶液组成与浓度、土壤酸碱反应、土壤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与理论,以及与养分的关系。

实验内容:土壤酸度的测定

第八章土壤的形成、分布与分类

第一节土壤的形成

一.土壤的形成因素

二.成土过程

三.土体构造的发育及其形态特征

重点掌握土壤的形成因素及与土壤形成的关系,以及土壤的形成过程和不同土壤的土体构造特征。第二节土壤分布

一.土壤水平地带性

二.土壤垂直地带性

三.区域性分布

重点掌握土壤三大分布规律的含义及我国土壤分布概况。

第三节土壤分类

一.土壤分类的目的

二.我国土壤分类发展概况

三.我国现行土壤分类的原则依据

重点掌握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原则及土壤分类发展概况。

第九章褐土、栗钙土

第一节褐土

一.褐土的地理分布与成土条件

二.成土过程

三.形态特征

四.主要亚类

五.利用改良

重点掌握褐土的分布形成、成土过程、形态特征,以及主要亚类的区别和利用改良措施。

第二节栗钙土

一.栗钙土的地理分布及成土条件

二.成土过程

三.形态特征

四.主要亚类

五.利用改良

重点掌握栗钙土的分布形成、成土过程、形态特征,以及主要亚类的区别和利用改良措施。第十章山地土类各论

第一节亚高山草甸土

一.亚高山草甸土的地理分布及成土条件

二. 成土过程

三.形态特征

四.主要亚类

五.利用改良

重点掌握亚高山草甸土的分布形成、成土过程、形态特征和利用改良措施。

第二节山地棕壤

一.山地棕壤的地理分布及成土条件

二.成土过程

三.形态特征

四.主要亚类

五.利用改良

重点掌握山地棕壤的分布形成、成土过程、形态特征和利用改良措施。

第十一章红黄壤.黑土类

第一节红壤

一.红壤的地理分布与成土条件

二.形成过程

三.基本特性

四.分类

五.利用改良

重点掌握红壤的分布形成、成土过程、形态特征和利用改良措施。

第二节黄壤

一. 黄壤的地理分布与成土条件

二. 形成过程

三. 基本特性

四. 分类

五. 利用改良

重点掌握黄壤的分布形成、成土过程、形态特征和利用改良措施。

第三节砖红壤与赤红壤

一.砖红壤和赤红壤的地理分布与成土条件

二.形成过程

三.基本特性

四.分类

五.利用改良

重点掌握砖红壤、赤红壤的分布形成、成土过程、形态特征和利用改良措施。

第四节黑土

一. 黑土的地理分布与成土条件

二. 形成过程

三. 基本特性

四. 分类

五. 利用改良

重点掌握黑土的分布形成、成土过程、形态特征和利用改良措施。

第十二章盐渍土

第一节盐渍土的分布及形成

一.盐渍土的地理分布

二.形成条件

三.盐渍土的水盐运行规律

重点掌握盐渍土的形成分布及水盐运行规律。

第二节盐渍土的特征、分类和利用改良

一.盐土与盐化土

二.碱土与碱化土

三.利用改良

重点掌握盐渍土的分类、特征及利用改良。

八.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基本概念的准确性、明确化和规范化。

2.讲授中一定要注意突出重点,注意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和专业实践的密切联系。

3.尽量多借助课堂挂图和标本,加深同学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九.考试内容及方式的要求和提示

考试采取闭卷方式。其中主要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联系生产实践的论述为主,平时的课堂提问、实验等占5—20%。

十.使用教材及其他参考书目的提示

1.林大仪主编《土壤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

2.参考书目:

(1)林成谷主编〈土壤学〉,农业出版社,1998年;

(2)黄昌勇主编《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3)陆欣主编《土壤肥料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另外各种《土壤学》都可作为参考书目。

农业环境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农业环境学

二、课程编号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农业环境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专门研究农业环境与农业生

物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依从关系的一门新的学科。它既是从农业科学派生出来的一个新的分支,

又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置本课程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农业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容

量,以便为各门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研究和解决农业环境与

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这对于合理利用保护农业环境与自然资源、发展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农业环境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从而培养

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本课程在教学中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一般安排在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以后,学生在系统的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植物学、植

物生理生化、地质学、土壤学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化学、植物生

理生化、土壤学等有关知识,农业环境学与这些课程有密切的联系,主要是利用前面所学课程的理论,

去研究人类活动对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及其保护和改善途径。因此本课程对于后

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学生从事环境科学的科研实践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教学进度安排————————————————————————————————————————————

章、序讲授时数实验课时数其它共计时数————————————————————————————————————————————

一 2 2

二 3 3 7

三 3 3 6

四 3 3

五 4 3 7

六 3 3

七 3 3

八 3 3

九 5 5

十 3 3

十一 2 3 5

————————————————————————————————————————————————

共计 34 6 40 ————————————————————————————————————————————————

六.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农业环境学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一.农业与环境的关系

二、农业环境学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了解农业环境学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我国农业环境学的发展简史及任务

一、我国农业环境学发展概况

二、农业环境学的任务

了解我国农业环境学的发展概况与任务。

第三节农业环境科学研究中新型技术的应用

三、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技术的应用

四、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五、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

六、核技术的应用

重点了解生物工程、计算机等新技术在农业环境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生态农业原理与实践

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控制与管理

重点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含义、结构、功能及控制和管理。

第二节我国生态农业的产生、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二.我国生态农业的产生

七、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重点了解我国生态农业的产生和发展趋势及与世界农业发展的差距。

第三节农业生态技术

一.农业生态工程原理

二.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主要运用的农业系统工程方法

三.我国运用的主要农业生态技术

重点掌握农业生态工程原理及主要农业生态技术。

第四节发展乡镇企业、开发农村能源与生态农业建设

一.发展乡镇企业与生态农业建设

二.开发农村能源与生态农业建设

重点掌握发展乡镇企业、开发农村能源与生态农业的关系。

第三章环境土壤学

第一节环境土壤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一.环境土壤学的概念

二.环境土壤学的研究内容

重点掌握环境土壤学的含义及其研究任务。

第二节土壤的环境化学基础

八、地壳与母质

九、土壤的化学组成

重点掌握土壤的主要化学组成物质及其性质。

第三节土壤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一.土壤背景值与土壤环境容量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防治

十、化肥污染与防治

重点掌握土壤背景值与环境容量的含义及化肥、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与防治。

第四节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一.土地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重点了解土地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三章农用水资源污染与保护

第一节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

一.地球上水分布与水循环

二.我国的水资源及分布特点

十一、我国的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

十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重点了解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以及目前水资源开

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第二节农用水污染与净化原理

一.农用水污染和污染物质

二.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

三.水体中主要污染物质的净化原理

重点掌握水质污染指标与净化原理。

第三节农用水资源规划利用与保护

一.农用水资源的规划利用

二.农用水资源保护

重点掌握农用水资源的规划与保护。

第四节污水的农业利用及其影响评价

一.污水农业利用发展史

二.污水灌溉效益

三.污水灌溉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污水灌溉评价与发展前景

重点掌握污水灌溉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灌溉效益及其评价。

第四章农田大气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大气污染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酸雨对土壤生态的影响

二.酸性沉降物对河流、森林生态的影响

三.空气污染对植物病虫害的影响

重点掌握大气污染物对土壤、河流等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二氧化硫

二.氟化物

三.酸雨

四.粉尘污染

重点掌握各种类型的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第三节大气污染对畜牧养殖业的影响

一.氟化物

二.二氧化硫

三.氮氧化物

四.重金属等微粒状污染物

重点掌握各种类型的大气污染对畜牧养殖业的影响

第四节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

一.臭氧层形成与破坏

二.全球变暖

重点掌握臭氧层的形成与破坏机理及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农药污染与防治对策

第一节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一.农药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二.农药的转化

重点了解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转化。

第二节农药施用的生态效应

一.农药的生物蓄积和浓缩作用

二.农药对生物的影响

三.农药在农畜产品中的残留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重点掌握农药的生物蓄积和浓缩作用,以及农药对生物、人体的危害。第三节农药污染的控制对策

一.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

二.改进剂型和使用技术

三.合理使用农药

四.综合防治技术

重点掌握农药的控制对策。

第六章畜禽饲养与农业环境

第一节环境污染对畜牧业的影响

一.废水、废气的污染

二。农药、化肥的污染

三.霉菌毒素的危害

重点掌握各类污染对畜牧业的影响。

大工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机密★启用前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9年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期末考试复习题 ☆注意事项:本复习题满分共:4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处于天然状态的砂土的密实度一般用哪一种试验来测定?( C ) A.荷载试验 B.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 C.标准贯入试验 D.轻便触探试验 2、评价下列说法的正误。( D ) ①土的渗透系数越大,土的透水性也越大,土中的水力梯度也越大 ②任何一种土,只要水力梯度足够大,就可能发生流土和管涌 ③土中一点渗流力的大小取决于该点孔隙水总水头的大小 ④渗流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水力梯度,还与其方向有关 A.①对 B.②对 C.③和④对 D.全不对 3、通过土粒承受和传递的应力称为( A )。 A.有效应力 B.总应力 C.附加应力 D.孔隙水压力 4、当各土层中仅存在潜水而不存在毛细水和承压水时,在潜水位以下土自重应力为( C )。A.静水压力 B.总应力 C.有效应力,不等于总应力 D.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 5、所谓土的固结,主要是指( B )。 A.总应力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增长的过程 B.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有效应力增长的过程

C.总应力不断增加 D.总应力和有效应力不断增加的过程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土抗剪强度与该面上总正应力直接相关 B.土抗剪强度与该面上有效正应力成正比 C.剪切破裂面发生在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上 D.破裂面与小主应力作用面夹角为45°+ /2 7、挡土墙向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为( A )。 A.主动土压力 B.被动土压力 C.静止土压力 D.静水压力 8、对于( D ),较易发生冲切剪切破坏。 A.低压缩性土 B.中压缩性土 C.密实砂土 D.软土 9、瑞典条分法在分析时忽略了( A )。 A.土条间作用力 B.土条间法向作用力 C.土条间切向作用力 D.土条间应力和应变 10、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 A )。 A.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B.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 C.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基本组合,采用相应分项系数 D.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其分项系数均为1.0 11、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值( A )的岩石被称为硬质岩石,常见的硬质岩石有花岗岩、石灰岩等。A.≥30MPa B.≥40MPa C.<30MPa D.<40MPa 12、对无粘性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B )。 A.细度模数 B.密实度 C.矿物成分 D.颗粒的均匀程度 13、土透水性的强弱可用土的哪一个指标来反映?( D ) A.弹性模量

《土地利用与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也是土壤学、资源环境管理等专业的重要骨干课 程。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规划发展历史、现状、研究实践的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讲授土地规划的基础理论;从土地规划思想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土地规划的哲学观以及自然-空间—人类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思想。分别选取代表性规划内容,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规划模式、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配合课程讲授,安排了 大量的实验、实习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讲授部分

(二)实验、实习部分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该实践,学生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典型样本;总结、描述其用地特征,并拍照。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到符合下列要求的土地利用类型,描述其特征,拍摄照片,并填写下表。至少要完成8种类型。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系统描述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系统。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找出当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资本情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劳动情况;总结、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出本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并根据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本省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实践原理。目前,各省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并公布实施。通过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可以了解本省的土地利用系统及分析结果,并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分析训练。 内容:找到本省的土地利用规划;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找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与土地利用需求的情况;根据教学内容,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的方法;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填写相关表格,完成相关报告。

职业技能测试考试大纲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专业“专升本” 职业技能测试大纲(2012) 药学专业专升本职业技能考核由药物制剂技术和仪器分析技术两部分构成。 一、考核内容 (一)药物制剂技术 1.掌握片剂生产制备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制备过程包括: (1)准备工作;(2)试车;(3)运行; (4)停车;(5)清场。 2.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过程: (1)混合的目的、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制粒的目的、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3)压片的目的、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3.熟悉片剂质量的检查方法: (1)掌握片剂四用仪的使用方法、操作注意事项。 (2)掌握天平及扭力天平的使用方法、操作注意事项。 (3)掌握溶出度测定仪的使用方法、操作注意事项。 4.熟悉粘合剂、润滑剂、崩解剂等对片剂的崩解及硬度的影响:(1)掌握粘合剂、润滑剂、崩解剂的定义、分类、应用; (2)掌握粘合剂、润滑剂、崩解剂的加入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5.了解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单冲压片机的使用方法、操作注意事项。

(二)仪器分析技术 1.掌握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 2.掌握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药物(维生素B12、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3.掌握利用薄层色谱法鉴定药物。 4.掌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5.掌握利用气相色谱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注:考生在正确操作的同时还要掌握以上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二、考核形式和时间 以上两项技能在考试时以抽签方式选择其一,药物制剂技术测试时间四十分钟,仪器分析技术测试时间三十分钟。 三、参考教材 张健泓主编《药物制剂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郭景文主编《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附录:仪器分析技能考核操作要点 一、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 1. 称量的准备 取下天平罩、叠好,清扫天平。检查水平仪是否水平,开机、自检、调零点。熟悉分析天平的各按键的作用。 2.固定质量称量 将称量瓶置托盘中央,用药匙将药品慢慢敲入称量瓶内,关天平门读数、记录。(注意:手不直接接触称量瓶,开关天平门动作要轻,动作要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教学文稿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或B 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粘粒淀积B t,铁质淀积B ir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职业技能适应性测试大纲设计

实用标准 文档职业技能(适应性)测试大纲 所有职业技能测试(适应性测试)均按考生第一专业志愿进行测试。系部:车辆工程系 专业:汽车服务与营销、保险 一、考核科目、时间及地点 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考核科目:职业适应性测试(50分)、面试(100分)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核科目:职业技能测试(50分)、面试(100分)技能测试:10分钟; 面试时间:5分钟。 二、考核形式及内容 1.职业技能测试。采用现场识别、现场操作的形式进行;主要考察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工具的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参照分考生类别测试大纲。 2.面试。采用面试答辩的形式进行;主要考察交流沟通、语言表达、知识面、反应能力和职业取向等方面的内容;参照面试大纲。 三、分考生类别测试大纲 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的职业技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参加的职业技能测试均按照本大纲执行。 普高类职业适应性测试大纲 1、车标识别和汽车总成部件的识别 常见车标和总成部件的识别 2、常用量具的使用 游标卡尺或千分尺的使用

职高、中专、技校类职业技能测试大纲 1、汽车零部件和常用工具的识别 常见零部件和常见工具的识别 2、常用量具的使用 游标卡尺或千分尺的使用 四、面试大纲 1.仪容仪表 外在形象、行为举止、语言表情、文明礼貌等。 2.反应沟通 表达清晰、规范用语、随机应变、问答自如等。 3.思维理解 逻辑条理、思维清晰、辩证角度、想象力等。 4.整体素质 对职业的行为倾向或发展潜力、心理素质、健康程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系部:经济管理系 专业:物流管理、会计 一、职业适应性测试 (一)物流管理

绩效管理课程大纲

绩效管理课程大纲 课程目标 ●掌握有效解决导致现代企业绩效无法有效实施的方法; ●掌握企业有效建立绩效管理系统所需要的工具和表单运用; ●掌握如何保障公司战略落地和产生财务回报的有效思路和方法; 课程对象 总经理、副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部门经理 培训方式 完善的案例体系,系统的课程设计,采用互动的培训方式授课:包括管理游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和视频分享等方式组织培训。 大纲 一、绩效管理概念 1、什么是绩效管理 2、绩效管理的战略意义 3、管理绩效的意义 4、总经理是绩效管理第一责任人 5、如何参与绩效管理 6、绩效管理的常见问题及误区 7、企业推行绩效管理的操作意义 二、绩效管理体系运行检视 1、企业战略是否清晰? 2、企业目前的文化? 3、企业目前的发展阶段? 4、组织结构是否明确、合理,是否需要改善 5、业务流程是否规范、合理,是否需要优化、重组 6、岗位职责是否明确、具体,是否需要规范 三、绩效指标、目标与计划 1、企业战略如何落地 2、公司关键指标的四个纬度 3、平衡记分卡的战略意义 4、总经理怎么样制定公司级KPI,抓大放小 5、公司级KPI如何分级到部门

6、如何制定部门级KPI 7、如何确定目标值 8、如何制定计划 四、绩效监控与绩效辅导 1、绩效监控的重要意义 2、怎么进行绩效监控 3、绩效辅导的重要意义 4、如何进行绩效辅导 五、绩效考核与绩效与绩效面谈 1、绩效考核流程 2、考核中的责任 3、绩效面谈的重要意义 4、绩效面谈的六大目标 5、绩效面谈操作流程 6、绩效面谈注意事项 六、绩效结果应用 1、晋升与岗位调动 2、薪酬动态调整 3、培训需求的输入 4、奖金分配 5、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 6、绩效改善 七、绩效管理全套工具 1、平衡记分卡 2、目标责任书 3、计划管理卡 4、KPI指标库 5、部门CPI提取表 6、数据收集表 7、绩效面谈表 8、岗位调动图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习题集与答案第2章

第2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答案在最底端)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哪些是直接测定的指标?哪些是计算指标? 1.【答】 (1)土的各组成部分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表示,称为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可用于评价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直接测定的指标:土的密度、含水量、相对密度d s;计算指标是:孔隙比e、孔隙率n、干密度d、饱和密度sat、有效密度’、饱和度S r 2.甲土的含水量大于乙土,试问甲土的饱和度是否大于乙土? 3.什么是塑限、液限和缩限?什么是液性指数、塑性指数? 4.塑性指数对地基土性质有何影响? 5.什么是土的冻胀性?产生机理是什么? 6.说明细粒土分类塑性图的优点。 7.按规范如何对建筑地基岩土进行分类? 7. 【答】 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8.甲乙两土的天然重度和含水量相同,相对密度不同,饱和度哪个大? 9.简述用孔隙比e、相对密实度D r判别砂土密实度的优缺点。 10.简述野外判别碎石土密实度方法? 11.什么是土的灵敏度和触变性?试述在工程中的应用。 12.说明下图2-1中各图的横纵坐标,同时标出单位。 (a)级配曲线(b)击实曲线(c)塑性图

图2-1 13.影响土压实性的主要因素什么? 14.什么是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15.为什么含水量<最优含水量op时,干密度d随增加而增大,>op时,d随增加而减小? 16. 在填方压实工程中,土体是否能压实到完全饱和状态?为什么?(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17.影响土击实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8. 为什么仅用天然含水量说明不了粘性土的物理状态,而用液性指数却能说明?(长安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二、填空题 1.粘性土中含水量不同,可分别处于、、、、四种不同的状态。其界限含水量依次是、、。 2.对砂土密实度的判别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3.土的天然密度、土粒相对密度、含水量由室内试验直接测定,其测定方法分别是、、。 4. 粘性土的不同状态的分界含水量液限、塑限、缩限分别用、、测定。 5. 土的触变性是指。 6. 土的灵敏度越高,其结构性越强,受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越。 7. 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8. 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mm的颗粒超过总重量50%的土。 9.土的饱和度为土中被水充满的孔隙与孔隙之比。 10. 液性指数是用来衡量粘性土的状态。 三、选择题 1.作为填土工程的土料,压实效果与不均匀系数C u的关系:( ) (A)C u大比C u小好 (B) C u小比C u大好 (C) C u与压实效果无关 2.有三个同一种类土样,它们的含水率都相同,但是饱和度S r不同,饱和度S r越大的土,其压缩性有何变化?( ) (A)压缩性越大 (B) 压缩性越小 (C) 压缩性不变

土壤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地理科学专业 (二)教学目的 土壤地理学是地理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其目的在于为评价、改良、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发展农、林、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土壤组成和性质、土壤发生、土壤分类方法及各土类的介绍,使学生掌握该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理论,为学生学习和综合分析其他专业课奠定基础。提高学生认识土壤、分析土壤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初步利用土壤地理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土壤问题,进一步利用、控制和改造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时,该课程重视新理论、新技术的探索,根据本课程专业性及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安排了较多的室内和野外实验实习,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介绍内容有:土壤剖析(土壤形态、土壤组成和土壤性质)、土壤的发生过程以及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土壤分类(发生学、诊断学和中国发生学土壤分类);土壤类型;土壤分布;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在系统介绍土壤地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反映现代土壤地理学的最新成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根据土壤地理学本身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本课程同时还配合了土壤室内分析,土壤样品采集、数据处理,野外实习等方面的实习内容。 (四)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总计72学时,其中讲授54学时,实验18学时。另外,安排室内实验、野外实习18学时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 (五)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方式 该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注重能力培养,采用课堂讲授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课堂讲授来完成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原理的系统学习,通过具体的实验、实习,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提高,达到对土壤地理学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在实践中,通过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授课课程中,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 (六)学时分配

职业技能测试考试大纲(修改)

2013年江西省高职单独招生 综合技能测试考试大纲 为了帮助考生适应综合技能考试,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确保考试公开、公平、公正,特制订本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与题型 综合技能测试重点考核考生对基本数字推理与数学运算、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定义推理等方面的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测的内容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职业常识 主要是检测考生的生活常识及对事物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认识程度。职业常识主要由生活常识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现象组成。 题型: (1)电闪雷鸣时,是先见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 (2)冷气空调是安装在屋内的高处合理还是低处合理。 (3)下雨的时候,我们把下面各种不同的容器(图1)放置在室外积存雨水,过一段时间测量各容器内积存雨水的深度。请问,哪一种容器积存的雨水最深? 图1 2、空间知觉

主要是检测考生对物体、形体在二维、三维空间中的图形或形体的感知和想象识别能力。它主要是由二维、三维图形或形体变换识别及图形或形体差异识别等组成。 题型: (1)一个边长3cm的正方体,把它截成边长为1cm的正方体,至少需截几次。 (2)图2左边是标准图形,右边是选择图形,找一找在图形中哪个与标准图相似。 图2 3、逻辑推理 主要是检测考生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归纳找出其中规律的综合应用能力。它的过程一般是,先对相关的事物进行比较,逐个分析,判断出内在关系,将内在关系归纳起来找出其中的规律。它主要由文字、数字、图形、符号等组成。 题型: (1)动物园一只笼子内关有一匹马,一匹驴。父子俩参观时,儿子问父亲:“哪匹是马?”父答:“驴边是马。”儿又问:“哪匹是驴?”父答:“马边是驴。”这种回答是正确,还是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2)最后一个字母应该填什么?请在下面四种挑选一个。 A B A B B A B B□

绩效管理教学大纲最终版

绩效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绩效管理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核心专业课程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 总学时数:54 学分:3 先修课程:《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 后续课程:《薪酬管理》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绩效管理》是高等学校人力资源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主要包括绩效管理的基础理论、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与评价者培训、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以及绩效薪酬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绩效管理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绩效管理的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设计的方法;熟悉绩效考评的程序;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绩效问题,了解如何通过绩效管理制度引导企业行为,掌握解决现实中企业有关绩效管理方面问题的方法;学生毕业后具备组织和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工作职能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绩效管理导论(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绩效与绩效管理 一、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二、绩效管理的内涵 三、绩效管理系统的评价标准 第二节绩效管理发展种的几种常见做法 一、目标管理 二、三百六十度绩效反馈计划 三、以人员开发为目的的绩效管理制度 【教学要求】 (1)掌握绩效与绩效管理的含义; (2)理解影响绩效的因素; (3)了解了解组织绩效管理的几种常见做法。

第二章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 2 学时)教学内容】 一、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 1、绩效计划 2、绩效实施 3、绩效考核 4、绩效反馈与面谈 5、绩效结果的应用 二、绩效管理系统中各环节的有效整合教学要求】 (1)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 (2)理解绩效管理系统中各环节的有效整合 第三章绩效计划(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绩效计划 一、绩效计划的含义和特点 二、绩效计划的基础——绩效标准的设定 三、绩效目标的确定 四、绩效计划制定的方法与程序 第二节构建绩效指标体系 一、绩效评价指标的概念和构成 二、绩效评价尺度的类型 三、评价指标的基本要求 四、绩效评价指标的分类 五、如何设计绩效评价的指标教学要求】 (1)掌握绩效计划的内容以及制定 (2)理解如何构建绩效指标体系 第四章绩效实施与辅导( 4 学时)教学内容】 一、绩效实施与辅导的意义 1、什么是绩效的实施与辅导 2、绩效辅导的意义 3、绩效实施与辅导过程存在的误区 二、持续的绩效沟通 1、什么是绩效沟通 2、为什么要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 3、绩效沟通的主要内容 4、如何进行持续不断的信息沟通 三、信息的收集与记录 1、信息收集与分析的目的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09年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考试大纲《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考试大纲 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绪论 掌握土力学和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以及本学科的发展概况。 2、工程地质概述 掌握岩石和土的成因类型,了解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常见的不良地质条件,了解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土的渗透性。 3.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了解土的三相组成、土的颗粒特征和土的结构与构造;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土的物理状态及土的工程分类。 4.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理解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概念,掌握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和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均质土及成层土中的自重应力计算,掌握矩形和条形荷载作用下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和分布规律。 5.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熟悉土的压缩性、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及饱和土渗透固结的过程。掌握土的压缩性和压缩指标的确定方法,计算基础最终沉降的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法,了解应力历史与土的压缩性的关系及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6.土的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 了解土的抗剪强度概念与工程意义、掌握库仑公式及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掌握土的极限平衡条件及土体破坏的判定方法。了解影响抗剪强度的因素、了解地基承载力的理论确定方法。 7.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 了解工程中的土压力问题及土压力的类型,掌握静止土压力计算、郎肯土压力及库仑主动土压力理论及计算方法,几种常见情况下的土压力计算,熟悉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计算方法,掌握简单土坡稳定分析方法。8.工程地质勘察 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和内容,掌握工程地质勘察的常用方法,了解土的野外鉴别和描述方法,了解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 9.浅基础设计 熟悉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熟悉基础选型和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及验算,基础底面积的确定,了解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了解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掌握刚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 10.桩基础 掌握按照静载试验和现行规范的经验公式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和群桩承载力的方法;熟悉桩基础设计计算方法;初步了解桩基础的施工要求。 11.地基处理 熟悉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的使用范围、作用原理、设计要点及施工质量要求。了解强夯法、挤密法、振冲法

土壤学教学大纲+教案-2007

土壤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发生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土壤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基本理 化形状及如何进行利用改良的科学。 《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园艺、草学等农学类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 划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学要求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过硬。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掌握土壤基本组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形成因素与形成过程、土壤耕作与管理、土壤污染 与防治、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及土壤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农业区划及 丰富和发展土壤科学理论奠定坚实基础。是农林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土壤学》课程历史悠久、实践性强且长期与农业、资源和环境等多学科间相互渗透,具有较强的系 统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系统性:以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为线索,阐述土壤圈与地圈、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的物质迁 移与能量交换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强调土壤学在资源环境科学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综合性:除了讲授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外,还讲授它与其它圈层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及其 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特征、土壤水资源面临的挑战、土壤污染及其治理、土地退化机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实用性:内容前后呼应,脉络清晰,将土壤学的基本知识与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 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学生易于掌握和融会贯通。 《土壤学》紧紧围绕土壤肥力讲授土壤组成(矿物质和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水、气、热、 肥状况;土壤形成、分类与分布;主要土壤类型的特点和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课程主要讲解土壤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近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 打好必要的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利用土壤学知识去解 决农、林业生产中的土壤问题,进一步利用、控制和改造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 二、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能鉴别主要的岩石、母质类型和地形地势。能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划分及土壤剖面观察。 2、系统掌握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特性、基本理化性状及利用改良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土壤的主要类型,并且能进行与林业生产有关的土壤资源调查工作。 (二)能力、技能方面: 掌握土壤资源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及常规的土壤分析方法,并且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能力与技能方面的学习属于《分析测试系列试验Ⅰ》的内容 (三)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46 学时,课堂讲授为32 学时,另有教学实验14 学时。 在教学中以土壤的形成、演化为线索,系统讲解土壤学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介绍土壤的形成及土壤 剖面;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土类别,土壤学研究的动态。 土壤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土壤是绿色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质,主要 来源于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而土壤是农、林业生产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士壤管理是农业生产的 3 个主要的组成环节。植物生产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

职业技能鉴定平版印刷工考核大纲

职业技能鉴定平版印刷工 考核大纲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职业技能鉴定(平版印刷工)考核大纲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平版印刷工。 1.2、职业定义:使用平版印刷机(胶印机)将印版上的图文信息转印到承印物(纸张)上的人员。 1.3、职业等级:初级、中级、高级。 1.4、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1.5、培训期限要求:晋级培训时间,初级、中级、高级均不少于100标准学时。1.6、报考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4)取得经教育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级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教育、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1.7、鉴定方式、鉴定时间: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鉴定时间为初级不少于60分钟、中级不少于90分钟、高级不少于120分钟。 1.8、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15,且每个标准考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技能操作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5,且 不少于3名考评员;综合评审委员不少于5人。 2、基本要求 2.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要求、相关法律与法规知识 2.2、基础理论知识 2.3、专业基础知识 2.4、专业知识 2.5、专业相关知识 2.6、质量管理知识:质量方针、岗位质量要求、岗位的质量保证措施与责任 2.7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现场文明生产要求、安全操作与劳动保护知识、环境保护知识 3、鉴定内容:详细列出理论和实操鉴定考核的项目、范围、知识点、鉴定比重(百分 制分数) 3.1 理论知识鉴定内容:

KPI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设计蔡巍

KPI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设计 主办: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时间:2010年7月22-24日 地点:中国·上海 费用:3900元/人(包括授课费、讲义、证书、午餐等) 课程背景: 现代企业管理,更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企业管理的重点也日趋体现在对人的管理 策略上。作为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以战略高度构建高效实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立科学考核激励制度和先进的企业薪酬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潜能,来创建优秀团队,并推动组织变革与创新,最终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我们针对中国企业在推行西方管理模式中的种种弊端和疑惑,以及中国企业目前正处于改 革与创新时期,特举办“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实战特训班”。由著名人力资源专家著名教授,蔡巍、 乐载兵共同讲授,旨在帮助企业家、人力资源经理开阔思路,激发灵感,培养带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欢迎参加! 课程目标: 了解薪酬改革背景,更新观念,理清改革思路,明确改革目标, 解岗位测评的相关知识,科学进行岗位测评; 认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并正确理解绩效管理, 学习考核的方法,全面了解绩效管理的运作程序和设计方法, 重点学习KPI、并介绍平衡计分卡, 了解绩效管理推进中的问题、并避免运作中的误区。 绩效考核课程大纲:

一.推行KPI与绩效管理体系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1、企业建立绩效体系所面临的方法问题; 以感觉为基础判断还是以事实为基础判断? 短期考核还是长期考核? 短期利益还是长期利益? 关键业绩还是非关键业绩? 绩效管理如何与战略接口? KPI成绩与奖金挂钩的问题? 2、经理人与员工的认识对推行绩效管理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 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做A? 为什么推行绩效管理这么困难? 3、管理基础对推行KPI的影响 二.KPI操作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1、什么是目标与指标 2、KPI指标的基本属性与操作注意要点 为什么评价起来感觉很难操作—刻度问题; 他们为什么不接受这些考核指标—可控性问题为什么考核这些指标后适得其反—行为问题

《土壤、地质与生态学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土壤、地质与生态学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课程号:ARGE4108 本实践教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和生态业学生的三门主要专业基础必修课(《土壤学》、《地 质学》和《普通生态学》)的野外综合实习,通过本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几门课程形成即 相对独立又相互交叉的综合性较强的野外实习,这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知识的获取、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本实践要求学生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印证 所学理论,加深对土壤学、地质学和生态学等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同时将学过的知 识和理论应用于实际,学习和掌握从事土壤学、生态学和地质学野外研究的调查方法。 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突出野外综合实习的多学科特色,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能系统掌握土壤学、生态学及地质学的基本知识、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和基本技能,也能对各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能有所了解和认识。通过 野外综合实习中对各种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的训练,以及实习报告的编写,全面地培 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将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完成一个系列的样品测试 及实习报告的编写,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既分工又合作,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时间安排 1、教学内容及要求: (1)土壤学:在庐山不同海拔高度观察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在下 山途中观察山地黄红壤以及基带土壤红壤,进行形态描述,采集标本。通过实地观察,理解土壤 的垂直地带分布规律,学会根据生物气候条件的分析以及剖面形态特征的观察,了解并掌握各种 山地土壤类型的鉴别方法。通过采集土壤标本练习,了解并掌握研究土壤资源的野外工作方法和 操作技能,学习划分土壤类型,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提出土壤资源的利用改良意见。 (2)生态学:比较分析伴随庐山海拔高度的增加,亚热带森林中阔叶林和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垂 直结构、物种组成及结构和功能的变化,通过观察庐山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群落,加深对优 势种、多度、盖度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等基本生态学原理的理解。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生态学 野外生物群落调查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理解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生态平衡等基本概念的认识,以及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组分及生物与非生物组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学生对现代生态学已成为所有生物生存科学的理解。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2 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分配:32:0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选修 适用专业:商学院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知识,理解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规划与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与劳动关系的基本内容,掌握工作说明书制定、员工招聘与选拔、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员工培训的流程与途径,掌握劳动关系处理步骤,提高学生管理技能、管理水平,以及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的能力,树立服从战略的全局观念,服务企业经营的创新意识,培养客观公正的品德。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学时分配 (注:教学单元是指知识内容相对完整独立的教学部分,可对应选用教材的一个或若干个章节,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的章节。)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述 【主要内容】 1.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概念 2.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3.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4.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 【实践项目】 1.实验名称:模拟公司组建 2.实验目的:熟悉模拟公司的组织要素构成 3.实验内容:搭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平台 【思考题】 1.中国如何从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 2.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区别是什么? 3.人力资源为什么强调质量而非数量? 4.请指出相关概念关系图中存在的问题? 5.请结合中国社会(理论或现实)谈谈对人性假设理论的理解? 6.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7.不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任务发生变化规律及其背景理由? 8.如何理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者作为“组织变革推动者”的角色定位? 第二单元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职能 【主要内容】 1.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的概述和主要内容 2.工作分析的流程、方法及工作设计 3.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 4.人力资源供需平衡 【教学重点】 1.工作分析的主要内容、基本流程与方法

最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习题集与答案第8章

第8章土压力(答案在最底端) 一、简答题 1. 静止土压力的墙背填土处于哪一种平衡状态?它与主动、被动土压力状态有何不同? 2. 挡土墙的位移及变形对土压力有何影响? 3. 分别指出下列变化对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各有什么影响?(1)内摩擦角变大;(2)外摩擦角变小;(3)填土面倾角增大;(4)墙背倾斜(俯斜)角减小。 4. 为什么挡土墙墙后要做好排水设施?地下水对挡土墙的稳定性有何影响? 5. 土压力有哪几种?影响土压力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6. 试阐述主动、静止、被动土压力的定义和产生的条件,并比较三者的数值大小。【湖北工业大学2005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试题、长安大学2005、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6. 【答】①主动土压力是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向前转动或移动,墙后土体向下滑动,达一定位移时,墙后土体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墙背上作用的土压力,用表示。 ②静止土压力是当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无任何移动或转动,土体处于静止的弹性平衡状态时,此时墙背所受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用表示。 ③被动土压力是挡土墙的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向填土方向移动或转动时,墙挤压土体,墙后土压力逐渐增大,达到某一位移量时,墙后土体开始上隆,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达最大值,此时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 ④ 7. 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假定是什么?【长安大学2005、2006、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8. 比较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假定及适用条件。 9. 何为重力式挡土墙? 10. 在哪些实际工程中,会出现主动、静止或被动土压力的计算?试举例说明。【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二、填空题 1. 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向压力 称。【同济大学土力学99年试题】 2. 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假定 是、。

森林培育学概论教学大纲有思考题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森林培育学》是为林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有关林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林木种子生产、壮苗培育、人工造林、森林经营和主伐更新等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提高森林经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从业能力,为森林资源的恢复、环境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服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课,需要必备的林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本课程前,应系统学习“树木学”、“土壤学”、“气象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长发育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的理论和技术。培养科学思维,掌握森林培育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 三、教材选编及依据 本课程选用由北京林业大学沈国舫教授等编著的《森林培育学》作为主讲教材。该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内容的编排程序、深度等方面都适合于林业专业的教学。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章节与教材内容有所变动,充实我国北方森林培育的内容。 四、《森林培育学》教学内容 绪论 1.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 2.森林培育事业的成就与问题 3.我国新世纪林业建设的战略性转变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对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发展、现状计存在问题具备初步的了解。 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森林培育的重要性、国内外育林的现状、成就与问题,新世纪我国林业战略性转变的深远意义。着重介绍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林木结实规律及影响因素,掌握林木良种基地建立技术。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影响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因子;林木产生结实周期性的原因及控制途径,提高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技术;良种基地营建技术;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主要讲授: (1)林木生长发育和结实规律 (2)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因素 (3)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 (4)林木良种基地类型及营建技术 (5)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 (6)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第二章苗木培育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

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数控铣床操作工)考核大纲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数控铣床操作工。 1.2职业定义 从事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并操作数控铣床进行零件铣削加工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5培训要求 1.5.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中级不少于400 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00 标准学时。 1.5.2培训教师 培训中、高级人员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 1.5.3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要求的标准教室、计算机机房及配套的软件、数控铣床及必要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设备等。 1.6鉴定要求 1.6.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6.2申报条件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相关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2年以上。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本职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4)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 并取得结业证书。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数控铣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数控铣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院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含2年),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取得数控铣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本科(含本科)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已通过了数控铣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又取得机械类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例如钳工技师等; (5)工程师及以上工程技术人员或工科讲师及以上教师,又取得数控铣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1年以上(含1年)者。 1.7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方式,技能操作(含软件应用)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和计算机软件操作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含软件应用)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技师论文题目自定,内容与数控加工相关,不少于3500字,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调研和实验之后撰写论文,首先交论文考评人员初审,论文初审合格后再参加论文答辩。 理论知识考试、技能操作考核、论文答辩三项均合格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1.7.1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相应级别的考评员;技能操作(含软件应用)考核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1:2,且不少于3名相应级别的考评员;综合评审委员不少于5人。 1.7.2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为120分钟,技能操作考核中实操时间为:中级、高级不少于240分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