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的自然资源(人教版)

中国的自然资源(人教版)

中国的自然资源(人教版)
中国的自然资源(人教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依据《标准》,这是一节

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

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本节选用了“自然资源和

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两个标题,表述了自然资源与

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

严重的国情,为后面具体学习各种资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

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

环境有了了解,为本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

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分析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简单的数字分析和对比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

2.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总量和人均量的关系,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树立忧患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消费观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资源的重要关系。

2.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3.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现状及其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存在的

问题。

4.运用资料、数据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对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

2.对地大物博的正确剖析。

3.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练习法;对比和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制作相应课件、地图册、教材图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这些自然资源与我们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在数量上有何特征?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对待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讲授新课】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复习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

【学生回答】回忆小组竞赛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取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问】自然资源有哪些种类?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读图3.1 并分析、概括,小组讨论

【学生竟答】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

【教师补充】还有气候资源。自然资源还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提问】哪些是可再生资源?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属于可再生在原。例如:水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水资源、气候资源可以循环再现,土地资源可以重复使用,生物资源可以不断的生长繁殖。所以都是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可能再产生,

或使用后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资源。煤、石油、矿石等矿产资源形成周期很长,在人类历史时期使用完以后就无法再生,所以是非可再生资源。

【设计意图】通过导学案,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承转】自然资源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总结: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

【教师展示课件】生活离不开资源

【板书】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承转】自然资源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那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5-66内容并小组讨论,竞赛回答

【教师小结】对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

对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

【学生活动】完成P66活动2

【教师小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断流——不可利用一或没有可利用的--取之尽,用之竭。

土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生产力下降,消失——取之尽,用之竭。【承转】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地球上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度,那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怎样?

【教师提问】请找出资源人均不足的原因?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竞争回答

【教师总结、板书】人口的继续增长,人口总量大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对资源利用不当,破坏和浪费资源等

【承转】那么,你们怎样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课件演示】我们既要看到我国资源的优势,也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相对短缺。同时,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

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所以,我们既要为我国丰富的资源而自豪,也要看到资源的危机,树立危机意识,更好地、合理的利用、节约、保护资源。

【提问】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完成课件中的倡议书。可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作为正方和反方,针对倡议书的内容答辩。

【设计意图】答辩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材料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达到思维对话的目的。通过答辩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使我国自然资源数量上的特征。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要正确看待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我觉得人均占有量的现实意义更大。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以前的行为,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我们的贡献。

课后反思:

本节课力求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尽可能体现《标准》的要求,注重图导,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和学生互动,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由于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的差异,小组成员间的差异很大,因而个别同学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还需教师在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与过程一、教学目标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掌握自然资源的六个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的五个特征; 3、通过对自然资源数量的锐减和污染的严重的教学,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珍惜自然,建设和谐社会。 二、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三、教学难点 自然资源的五个特征的理解,已经煤炭、石油、有色金属以及太阳辐射等资源的分布。 四、教学辅助工具 一个自制的风车,一瓶水,一两根草,一个辣椒 五、教学内容 以下是我这节课的课堂实录: 新课导入:我们从第二章就开始,就一直用多媒体上课,这一上就是两个月,现在,我们终于又回来了,我倒是很想念在教室上课的感觉啊!你们觉得是在教室上好呢还是在多媒体上好? 学生讨论激烈,争相回答。 师:认为在多媒体上好的同学举手。请说说理由。 生:用多媒体上课可以看到很多图片。 师:那用多媒体上课有没有不好的地方 生:有。学生过位,纪律太差。 师:认为在教室上好的同学举手。理由。 生:纪律好,效率高。 师:看来同学们还是认可在教室上更好。那这一节我们不仅要在教室上课,还要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既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呢,我们要学习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那什么是自然资源呢?现在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找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第一个,什么是自然资源?第二个自然资源有哪些类型?第三个,自然资源有哪些基本特征?好,现在看书。 学生看书找答案,我在黑板上板书: 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 问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有哪些类型? 3、自然资源有哪些基本特征? 写完后,我走下讲台,观察同学们的答题情况。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课本里划出来。发现很多同学把第二题的答案当成了第一个问的答案。我指出他们的错误,但没告诉他们答案,让他们继续找。第1第2个问都容易,但是第三个稍微有点难。我鼓励找出第三个问题的答案的同学举手。同学L举手后,我过去检查,发现他指的是练习册里的每章小结的那个地方,答案是正确的,然后我又借机提醒同学们要充分利用跟地理有关的一切材料。 5分钟后。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中国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含答案)

中国区域地理第八章青藏地区 主备人:胡露茹 姓名班级学号使用时间;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准确定位。主要矿产地及能源分布。 2.熟悉青藏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能分析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了解自然资源(如主要矿产、能源)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地域类型,能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特点。 5.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理解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认识青藏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的区位。 二、重点难点: 1.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及保护措施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复习材料:《区域地理》P157-163;《图文详解》P199-200 四、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青藏地区概况 一、概况 (一)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25%、人口占全国1%,具有的特点。 (二)民族与宗教: 1、民族:主要聚居区 2、宗教: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教).位于拉萨市中部的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位置和范围: (1)青藏地区位于山脉以西、山脉以北、山-- 山脉—山脉以南。区内大体可以分为、、 、四个分区 (2)经纬度位置:大约位于N——N,属于纬度的高原; 位于E——E之间, (3)相对位置: 青藏地区西部和南部依次与、、、、、、等国接壤。 利:青藏地区是我国与亚、亚地区的交往的新通道,是我国通往西亚的陆上咽喉要道,将来可能成为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的重要通道。地处我国中巴经济走 廊、中缅经济走廊的起点区。 弊:①与印度存在土地争议,国防压力大。

中国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矿产资源现状 人类社会所经历的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煤与石油时代及未来的信息时代,都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标记的,所不同的是主要利用的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利用方式等在各个阶段有所不同。 中国是世界最早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家证明:距今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和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就已开始利用多种石料矿产制作工具;旧石器时代晚期,北京“山顶洞人”已能利用石料制作精巧的工具和装饰品,并利用赤铁矿粉作为颜料;新石器时代,已广泛利用粘土、陶土制作陶器、彩陶和黑陶(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距今45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矿产利用的重要进展是铜的利用(甘肃齐家坪文化)、玉的利用(江苏淮安青莲岗文化)和煤的利用(辽宁新乐遗址);夏、商、周时期,已广泛利用铜、锡、铅来制造青铜工具和器具,开始利用铁矿来制作工具;春秋时期是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时期,能制造生铁,是世界最早制造生铁的国家之一;战国时期,我国已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开采利用砂金,也开始利用银矿,战国墓葬里有很多银器;秦汉时期,除利用金、银、铜、铁、锡、铝、汞等7种金属矿产外,还开始利用煤作为炼铁和取暖的燃料,石油、天然气已有发现并利用天然气来煮盐;三国、两晋、南北朝和元朝矿业发展缓慢;唐宋和明清时期矿业均有新的发展,总体上矿业还比较落后;新中国成立前比较完整的矿山仅300多个。 新中国成立近50年来,矿产勘查开发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到1998年底,中国已发现矿产171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53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8种;其他水汽矿产3种。 中国已发现矿点、矿化点共25万多处,其中已进行了不同程度地质工作取得储量的有2万多处。探明矿产资源总量的潜在价值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3位。而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 我国45种主要矿产按探明储量(表2-3)在世界上的地位排序如下:居世界第一位的矿产有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共12种;居世界第二位的矿产有锡、铌、锂、铂、石棉、煤、滑石、萤石、硫、银、被共11种;居世界第三位的矿产有锌、磷共2种;居第四位的矿产有高岭土、铅、珍珠岩共3种;居第五位的矿产有铁、汞、金、硼、耐火粘土、天然碱共6种;居第五位以后的矿产有铜、镍、锰、铝土矿、石油、天然气、钾、铬、铂、金刚石共10种。我国45种主要矿产占世界储量的百分比、位次状况如图2-2所示。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总结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①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②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目前我国已开发利用的仅占可开发利用的10%,集中在长江、黄河、珠江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 三、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1、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尤其是人均耕地、林地更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e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4、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中国的自然资源

2.中国的自然资源10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总的特征。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判断。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指导:读图观察、比较联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合作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 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主要类型: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2)知道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前三者为农业用地,后者为非农业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比例构成不合理,分布不均。 存在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

(3)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①从时间上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较少。 ②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华北、西北缺水最为严重。 (4)举例说明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解决措施:必须依赖水利工程建设。对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兴修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对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特征,提高保护资源意识。 自然资源总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总量看,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但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的状况,也是我国国情不可忽视的方面。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时作业24中国的自然资源

课时作业(二十四)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 图甲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乙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B.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 解析:从图甲中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曲线变化可以看出,耕地面积先减小后趋于平缓,各年减少幅度不同,其耕地总量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2002年~2003年曲线的坡度最陡,说明减少最快。 答案:BC 2.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A.建设用地增加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D.未利用地增加 解析:从图乙可以看出各类土地的变化状况,林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等呈增加趋势,且林地增加较为显著;耕地、未利用地减少较快,说明耕地减少的原因,一是建设用地增加,二是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答案:AC (2017·唐山高二检测)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3~4题。 3.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源 C.交通D.城市 解析:从河南省地形图和南水北调中线经过河南省的线路图对比,可看出线路在河南省境内发生较大的弯曲,主要是考虑既要避开

5.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少水多

区域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5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l k0 jkkkkx km,./. 提示:①太阳能②石油③地热能④旱地⑤水资源⑥一+⑦二⑧水田 考点一自然资源概况及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 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着。

(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2.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旱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第(1)题,读此图时一定要注意图中反映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有正、负之分,判断前后差值时必须注意。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好图例,仔细读图,然后判断土地利用前后期的变化,进而推理变化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1)D (2)B 考点二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1.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少,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 (2)时空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南多北少;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匹配。 2.我国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 (1)蕴藏量大,可开发量居世界第一。 (2)地区分布不均,按地区来说,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是中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按河流来说,长江流域最丰富。 (3)大型水电站的比重很大。 (4)开发利用率低。 3.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 (1)修建水库,解决时间分配不均。 (2)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2.跨流域调水

中国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 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 一、客观上,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1.土地资源 自然界形成的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土地一旦与人类联系在一起,便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根。中国的农业问题或者说粮食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中国人均粮食产量是加拿大的1/5,人均棉花产量是美国的1/3;人均肉类是加拿大的1/4。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中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2位,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

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 种植业为全国农民直接和间接地提供了40%~60%的经济收入和60%~80%的生活必需品。在中国,人均由1949年的0.19hm2减少到2001年的0.1 hm2,人均耕地减少了53%,有的省份人均不足667m2。北京、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以及相当一部分(县)市人均占有耕地400m2以下,已低于国际上规定的534 m2的警戒线,比日本人均467 m2还要低67 m2。2001年各类建设等占用耕地,致使耕地净减少61.73万hm2。2000年耕地面积比1991年和1995年分别减少了249.81万hm2和179.61万hm2,减少幅度为1.91%和1.38%。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迅速降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000年中国人均占有耕地约为0.10hm2,比1995年约减少了0.01hm2,比1991年减少了0.02hm2。 根据调查,中国现有可利用荒地资源约1.25亿hm2,包括宜林荒地7600万hm2和宜农荒地3500万hm2,人均只有0.06hm2和0.03hm2,其中,中国的宜农荒地还不足世界宜农荒地的2%,而且它们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山区,土地贫脊,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近几年,中国荒地资源也随着耕地资源骤减而呈现减少趋势。 2.森林资源 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中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34亿hm2和101亿m3,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为0.12hm2和9m3,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在如此情况下中国森林砍伐却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正日益使中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改变,使中国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濒临灭顶之灾,脊柱动物受到威胁433种,灭绝或可能灭绝为10种。由于成熟林面积锐减,林木蓄积量少,采伐有限,中国木材及其它林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为满足国内需要,国家每年都要进口一定数量木材。根据预测,中国木材紧张状况近期不会缓解,在很长时间内依靠进口木材补充国内需要的局面不会改变。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 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5、学会应用图、资料等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 2、通过分组、利用多媒体手段、竞赛的方式加深对六类自然资源的认识; 3、通过玲玲和贝贝的论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特征; 4、通过学生分析资料、讨论归纳出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断变化的特征; 5、通过比赛让学生说出家乡自然资源存在合理或不合理现象、解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 1、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 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物博”。 视频介绍:首先我给大家播放一段法国经典的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它介绍了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告诉人们要保护水资源,那么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途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观看短片 〔学生讨论〕饮用,消防,洗澡,烹饪,清洁,种植,养鱼,云层保护地球,冰山储存水,调节气候 〔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的很仔细,水的作用还有很多,不仅用于生活,还用于工业、农业、渔业、交通等等方面,就不一一列举了,从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水资源对我们影响很大,但它只是自然资源的一种,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中的自然资源概况 〔电脑打出自然资源概况〕 〔教师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吗?它的概念是什么?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概念------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归纳.doc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 源》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资源概况:陆地面积——世界第三:矿产资源总量——世界第三;耕地面积——世界第四;河流年径流量——世界第六;森林面积——世界第六) 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如交通用地等) 3.土地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尤其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土地资源的分布: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90%以上)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该区还集中了大量的难利用和未利用土地)

耕地与水资源南北差异: 北方以旱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大(60%),但水资源比例仅20% 南方以水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小(40%),但水资源比例达80% 5.当前的土地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 6.土地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 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7.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8.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98%是冰川、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9.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六,但人均排名靠后。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短缺世界水日:3月22日。中国水周:3月22日至28日。 10.水资源分布特征: a 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兴建水库,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b 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

中国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的自然资源现状中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 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 一、客观上,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1.土地资源 自然界形成的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土地一旦与人类联系在一起,便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根。中国的农业问题或者说粮食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中国人均粮食产量是加拿大的1/5,人均棉花产量是美国的1/3;人均肉类是加拿大的1/4。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中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2位,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 种植业为全国农民直接和间接地提供了40%~60%的经济收入和60%~80%的生活必需品。在中国,人均由1949年的0.19hm2减少到2001年的0.1 hm2,人均耕地减少了53%,有的省份人均不足667m2。北京、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以及相当一部分(县)市人均占有耕地400m2以下,已低于国际上规定的534 m2的警戒线,比日本人均467 m2还要低67 m2。2001年各类建设等占用耕地,致使耕地净减少61.73万hm2。2000年耕地面积比1991年和1995年分别减少了249.81万hm2和179.61万hm2,减少幅度为1.91%和1.38%。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迅速降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000年中国人均占有耕地约为0.10hm2,比1995年约减少了0.01hm2,比1991年减少了0.02hm2。

2021中国专题复习《中国的自然资源》附答案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学案《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知识要点梳理 考点一: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你知道的可再生资源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资源)。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丰富),人均量(少)。 考点二:矿产资源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 1.煤碳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 (内蒙古自治区)(填省区名称),其中(山西) 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 2.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 (华北)、(西北)地区,其中黑龙江 的(大庆)油田、山东的(胜利)油田、 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产量较大。 3.铁矿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有色金属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小结:我国矿产分布特点: 北方多(煤)、(铁)、(石油),南方多(有色金属)。 考点三: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 2.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类型(齐全),其中(草地)地比重大;(耕地)、(林地)比重小;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较(少),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 3. 土地类型干湿地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湿润、半湿润季风区平原、盆地 林地湿润、半湿润季风区山地、丘陵 草地干旱、半干旱非季风区高原 难利用土 干旱、半干旱非季风区 地 4. 牧)等,我国在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考点四:水资源 1.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针对水资源空间

中国自然地理-第四节-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四节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自然资源时,应结合中国地图,同时将各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 1、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④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⑤对策:

最新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的自然资源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之自然资源一、选择题组 下图为我国某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此图最可能是( ) A. 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B.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C. 中国水资源分布图 D. 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2.若图中ABC三地数值逐渐降低,则影 响三地数值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农业规划 C. 活动积温 D. 地貌地势 下图是我国某岛屿略图,据图回答下列各 题。 3.a地与b地相比,建立盐场的优势条 件是() A. 气温高 B. 附近海域盐度高 C. 降水少 D. 地势低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岛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 该岛屿河流成放射状分布 C. 该岛屿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D. 该岛屿不会受台风影响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表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13年) A. 川、黑、苏、陇 B. 苏、川、陇、黑 C. 黑、川、陇、苏 D. 陇、黑、川、苏6.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A. 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 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 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7.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 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C. 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 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江苏省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8.有关江苏省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B. 南、北地区水资源数量差别较大 C. 过境的水资源数量较少 D. 污染的水体较少,优质的水源多 9.造成江苏省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因素不包括( ) A. 人口密度大,人均水资源数量少 B.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需水量大 C. 不合理的生产造成水污染较严重 D. 南水北调工程导致水资源大量减少 10.缓解江苏省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 ①海水淡化②从珠江调水③修建水库④大力开采地下水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读我国各地区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比较表,回答下列各题: 13.①、②、③、④序号所对应的地区依次排列分别是() A. 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B. 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C. 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D. 西南、东南、西北、华北 14.①、②、③、④序号所对应的地区,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有关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 是() A. 非季风区风能资源丰富,季风区风能资源欠缺 B. 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能资源丰富,湿润半湿润地 区风能资源欠缺 C. 乙地冬半年风能资源蕴藏量大于夏半年 D. 同纬度地区沿海风能资源大于内陆 16.有关我国不同地区风能资源丰富或欠缺的成

中国自然资源概况

6月1日:答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5) 中国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 自然界 的能为人类提供 福利 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有气候资源、 生物 资源、土地资源、 水 资源、矿产资源及 海洋 资源。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品种齐全,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人多地少 。 二、土地资源特点:类型齐全,其中 草地 面积广,比重大,耕地、 林地 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 三、土地资源地区分布 ①耕地:主要分布于东部 季风 区湿润、半湿润 的 平原 、 盆地 和低缓的丘陵地区。(秦岭—淮河以南为水田,以北为旱地) ②林地:天然林地分布于 东北 和西南的山区,人工林和次生林分布于 东南部 的山区。 ③草地: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的东部, 青藏高原 的东部和南部。(年降水量不足400mm 的西部内陆地区) ④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于 新疆 、内蒙古的干旱荒漠, 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 四、土地质量差别 ①东部季风区:雨热 同期 ,土壤 肥沃 ,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 耕地 和林地。 ②西北内陆区:光照充足, 热量 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 水资源 不足,以草地和 荒漠 为主。 ③青藏高原区:光照充足,但 热量 不足,土地生产力低。 五、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①耕地 ②林地 ③草地 六、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一、水资源的分布 1.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耕地分布南少北多,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华北平原最感水资源紧张) 2.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 1.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我国最大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把长江水调到缺水严重的西北、华北地区,这项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南水北调工 问题:乱占耕地现象严重,耕地日益 减少。 措施:严禁乱占耕地,切实保护耕地;适当开垦 宜农荒地 。 问题:乱砍、滥伐和盗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措施:严禁乱砍、滥伐和盗伐,大力 植树造林 , 采育 结合。 问题:靠天养畜、草场退化、超载 放牧 或毁草开荒。 措施: 合理放牧或轮牧 ,退耕还牧还草,建设人工草场。

“中国的自然资源”试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25×2=50分) 1.读我国部分煤、铁、石油、铜的大矿分布图(每幅 图表示一种矿产),指出下列四组中,矿产名称排序 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A.①煤 ②铁 ③石油 ④铜 B.①煤 ②铜 ③石油 ④铁 C.①石油 ②铁 ③煤 ④铜 D.①石油 ②铜 ③煤 ④铁 2.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四种能源欠缺..地区,①②③④这四种能源分别是: A.风能、太阳能、水能、沼气 B.太阳能、水能、天然气、煤炭C.地热太阳能风能石油 D.风能水能煤炭太阳能 读某区域图,回答3~5题。 3.图示地区最具优势的自然资源是 A.铁矿、有色金属矿 B.石油、水能 C.煤炭、天然气 D.稀有金属、烯土矿 4.以本区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点的建设工程是 A .西气东输 B .西电东送 C .西水东调 D .南水北调 5.目前调配当地的优势资源所采取的主要方式不恰当的是 A.铁路运输、海运运输 B.管道运输、空运 C.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 D.转换成电能输出 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 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中丰富的资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春 晓”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市东南350Km 的东部凹陷带,属我国大陆架,日本却说中国在抢掠日方海底资源。回答6~7题。 6.大陆架海域及浅海海底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右图是亚洲 东部某海域剖面图,表示大陆架范围的是: B.b C.b+c D.a+b+c 7.大陆架除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外: A.还埋藏着丰富的铁、铜、锌等矿产资源 B. 还是人类将要开发利用的重要海洋空间 C. 此海域还是海洋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区 D.还广泛分布着未来利用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浅海锰结核 读 “沿116°E 局部地形剖面图” 图和我国甲、乙 两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和人均土地资源情况表,回答8~9 题。 8.A.甲-① 乙-② B.甲-② 乙-① C.甲-② 乙-③ D.甲-① 乙-③ 9.从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结合、利用的角度,对甲、乙两地区进行评 价正确的是A.甲结合得比较好 B.乙结合得比较好C.两者结合得都比 较好 D.两者结合得都不好 右图为某地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10~12题。 10.甲点附近地区降水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 锋面活动频 ② 西南季风从海洋

区域地理的自然资源

区域地理的自然资源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5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l k0 jkkkkx km,./. 提示:①太阳能②石油③地热能④旱地⑤水资源⑥一+⑦二 ⑧水田 考点一自然资源概况及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 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着。

(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2.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旱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第(1)题,读此图时一定要注意图中反映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有正、负之分,判断前后差值时必须注意。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好图例,仔细读图,然后判断土地利用前后期的变化,进而推理变化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1)D (2)B 考点二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1.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少,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 (2)时空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南多北少;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匹配。 2.我国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

(完整word版)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的自然资源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之自然资源 一、选择题组 下图为我国某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此图最可能是( ) A. 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B.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C. 中国水资源分布图 D. 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2.若图中ABC三地数值逐渐降低,则影 响三地数值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农业规划 C. 活动积温 D. 地貌地势 下图是我国某岛屿略图,据图回答下列各 题。 3.a地与b地相比,建立盐场的优势条 件是() A. 气温高 B. 附近海域盐度高 C. 降水少 D. 地势低平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岛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 该岛屿河流成放射状分布 C. 该岛屿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D. 该岛屿不会受台风影响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省(区)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比重(%) 耕地面积 (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木材总蓄积量 (亿立方米) ①34.3532.5 1 865.815.8 ②53.5 1 539.1727.915.0 ③51.9542.4404.40.4 ④31.1361.0184.6 2.0 5.上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A. 川、黑、苏、陇 B. 苏、川、陇、黑 C. 黑、川、陇、苏 D. 陇、黑、川、苏6.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A. 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 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 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7.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