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爱上小古文】民国老课本(1-8册合集)

【爱上小古文】民国老课本(1-8册合集)

【爱上小古文】民国老课本(1-8册合集)
【爱上小古文】民国老课本(1-8册合集)

民国老课本

目录

第一册 (3)

第二册 (6)

第三册 (10)

第四册 (16)

第五册 (25)

第六册 (34)

第七册 (45)

第八册 (59)

第一册第一课:人

第二课:手、足

第三课:尺、刀

第四课:田、水、山

第五课:狗、牛、羊

第六课:一身、二手

第七课:大山、小石

第八课:天、地、日、月

第九课:父、母、男、女

第十课:红、黄、蓝、白、黑

第十一课:小猫、三只、四只

第十二课:白布、五匹、六匹

第十三课:碗、几、桶、桌、盆、椅

第十四课:我、鸟、你、虫、他、鱼

第十五课:早起、月落、日出

第十六课:哥哥、弟弟、上学去

第十七课:书一本、图多、字少

第十八课:池中鱼、游来、游去

第十九课:水盂、墨盒、笔架、书包

第二十课:窗前、阶下、红花、绿叶

第二十一课: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第二十二课:散学、回家、青草地、放风筝

第二十三课:兄大、妹小、兄唱歌、妹拍球

第二十四课:开窗、扫地、拭几、磨墨、执笔、写字

第二十五课:在昨日、今日、明日、棉衣、夹衣、单衣第二十六课:我姊妹、在房内、持剪刀、裁新衣

第二十七课:竹帘外、两燕子、忽飞来、忽飞去

第二十八课:在家中、孝父母、入学校、敬先生

第二十九课:天初晚、月光明、窗前远望、月在东方

第三十课:大路上、人往来、或乘车、或步行

第三十一课:月季花、朵朵红、姊呼弟弟、快来看花

第三十二课:虾多足、身有节、入水能游、出水能跳

第三十三课:鸟有两翼、故能飞、兽有四足、故善走

第三十四课:渴思饮、饥思食、渴时饮茶、饥时食饭

第三十五课:两岸间、架板桥、桥上行人、桥下行船

第三十六课:庭前树、有鸟巢、小鸟一群、树间飞鸣

第三十七课:画一幅、马八匹、或卧、或立、或俯、或仰

第三十八课:姊呼妹、同游戏、拍皮球、踢毽子、滚铁环

第三十九课:小室中、灯火明、母教女、取绒线、学手工

第四十课:院中雄鸡、日将出、喔喔啼、日将中、喔喔啼

第四十一课:一小舟、河边行、前有桨、后有舵、上有布帆

第四十二课:有老人、提竹篮、入市中、买鱼一尾、步行还家

第四十三课:左右手、共十指、左五指、右五指、能取物、能做事

第四十四课:人面上、有眉、有目、有鼻、有口、舌在口内、耳在两旁

第四十五课:玻璃缸中、金鱼两尾、小猫来、欲捕鱼、我入室、猫逃去

第四十六课:好哥哥、好弟弟、手牵手、同回家、母为儿、解书包、携儿入室

第四十七课:米多少、用斗量、布长短、用尺量、米十升、为一斗、布十寸、为一尺

第四十八课:有客至、看我父、我迎客、入室内、父见客、问姓名、父坐右、客坐左

第四十九课:小学生、十余人、操场上、同游戏、彼为将、持长刀、我为兵、负短枪

第五十课:功课完、放学回、哥哥妹寻、同游庭中、晚饭后、坐灯前、先习国文、后习算学

第二册

第一课:新书一册、先生讲、学生听、先读字音、后读字形

第二课:午饭时、天气热、黑云起、大雨至、电光闪闪、雷声隆隆

第三课:荷花上,有蜻蜓、两目、六足、四翅、身有节、能屈曲

第四课:明月将出、虫声四起、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其声不一

第五课:羊毛、鼬毛、皆可制笔、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

第六课:头宜常沐、身宜常浴、发宜常梳、牙宜常刷、衣宜常洗

第七课:秋日新晴、群雁南来、高飞天空、或如一字、或如人字

第八课:园中花、先后开、桃花红、李花白、桂花黄、菊有多种、颜色不同

第九课:小弟弟、在母怀、见姊来、伸手向姊、姊抱弟弟、窗前徐步

第十课:梧桐两株、枝高叶大、霜降后、叶渐黄、西风吹来、落叶满阶

第十一课:夜卧有床、床上悬帐、枕与席、被与褥、俱在帐中

第十二课:一幼女、剪彩纸、削竹签、制为风车、风吹车动、旋转不已

第十三课:雨初止、天气晴、一猎人、骑白马、出城去、手擎枪、向空中、击飞鸟

第十四课:东西邻、两学生、一姓张、一姓王、早餐后、同入学、功课毕、同还家

第十五课:春夏秋冬、是为四季、春去夏来、夏去秋来、秋去冬来、天气各异

第十六课:有农夫、住山下、编茅为屋、编竹为篱、日初升、荷锄出、日将落、荷锄归

第十七课:鸡有雌雄、雄鸡能鸣、羽毛甚美、雌鸡能生卵、又能伏雏

第十八课:河畔有鸭、数十成群、头大、嘴扁、颈长、足有蹼、或游水中、或行岸上

第十九课:取火燃烛、光照四壁、人在烛旁、壁上有影、人坐、影亦坐、人行、影亦行

第二十课:小学生、集操场、分排两队、同习体操、先生发令、曰行则行、曰止则止

第二十一课:雨将晴、河水清、两渔翁、须眉皆白、披蓑衣、戴箬帽、同坐岸上、张网捕鱼

第二十二课: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

第二十三课:牛力大、能耕田、能挽车、其肉可食、其乳可饮、其角与皮、皆可制器

第二十四课:巷中有屋、四面短墙、向南开门、客堂在前、书斋在旁、卧室在后

第二十五课:天方明、人已醒、披衣下床、日光满窗、梳洗完、至窗前、取帚指尘、取丰拭几

第二十六课:一队长、执刀前行、数小兵、擎枪后随、列队出、旗影飘飘、开步走、鼓声冬冬

第二十七课:座上客、远方来、父陪客、食午饭、饭后出门、与客闲眺、前有青山、旁有流水

第二十八课:北风起、大雪飞、登楼远望、一片白色、雪止日出、檐溜成冰、其形如管

第二十九课:口,有唇有齿、唇在外、其色赤、齿在内、其色白、饮食从口入、言语从口出

第三十课:一童子、坐河旁、手持小竿、系饵钓鱼、水中鱼、来吞饵、钓丝一动、举杆得鱼

第三十一课:鼠比猫小、猫比犬小、鼠见猫、匿穴中、猫不能入、猫见犬、登屋顶、犬不能上

第三十二课:小池塘、春时水深、冬时水浅、两女子、在池畔、以桶汲水、以杵捣衣

第三十三课:旷野结营、筑土为墙、杆头大旗、随风飘动、营门外、有两兵、手中持枪、分立左右

第三十四课:古时兵器、有戈矛、有刀剑、有弓箭、近时兵器、多用枪炮、能及近、能及远

第三十五课:我长兄、在他乡、年年作客、久未归家、我居家中、思兄无已、写信一封、问兄安否

第三十六课:小园中、梅花开、我折两只、插瓶中、置案上、瓶中花香、时时入鼻

第三十七课:书台上、墨一锭、砚一方、纸数张、墨色黑、纸色白、磨墨蘸笔、纸上写字、黑白分明

第三十八课:河中两舟、一去一来、去舟风顺、桅上挂帆、其行速、来舟风逆、以桨拨水、其行缓

第三十九课:小阁一间、四面皆窗、可以透光、可能通风、我来阁上、独坐窗前、笼中鹦鹉、对我学语

第四十课:衣有长短、有大小、绸布尼绒、皆可为衣、绸衣美、绒衣暖、寻常衣服、呢布最宜

第四十一课:好童子、能做事、朝起、自著衣履、夜眠、自铺被褥、当食、自取碗箸、入学校、又能勤读

第四十二课:广场中、锣声起、群儿往观、一小猴、披红衣、戴假面、骑羊背上、东往西来、状如走马

第四十三课:天晓日出、室中大明、有人早起、独立廊下、仰视天空、浮云来去、红日渐高、云散天青

第四十四课:学生竞走、数人列队、先生执小旗、举手一挥、学生奋力前行、一人先至、众皆拍手

第四十五课:大门开、两客来、一老一少、我问客姓、客问我名、请客人、坐室中、多立几侧、捧茶敬客

第四十六课:宅后有园、叠石为山、山上筑亭、山下种树、姊姊妹妹、携手同游、妹登山、立亭中、遥呼姊来

第四十七课:鼠,耳大,尾长,嘴尖,齿甚锐,能啮物。常居穴中,昼伏夜出,既畏人,尤畏猫。畜猫捕鼠,鼠害可免

第四十八课:池中养鱼,一儿立池畔。鱼见人影,游入水底。儿持饼,投水面,群鱼皆出,争食不已

第四十九课:种竹成林、每至春时,林中生笋。笋初出土,其端甚锐,其外有箨。及长,箨解叶生,遂成新竹。

第五十课:秋千架,高丈余。柱上架梁,梁上悬绳,绳端系小板。人立板上,两手握绳,渐荡渐高,空中往还。

第三册

第一课读书

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第二课禽兽

禽兽之属,饥知食,渴知饮。又能营巢穴,以避风雨。其奇者,能效人言。惟不能读书,故其知识,终不如人。

第三课燕子

燕子,汝又来乎?旧巢破,不可居。衔泥衔草,重筑新巢。燕子,待汝巢成,吾当贺汝。

第四课击球

冯儿善击球。欲高则高,欲低则低。进退俯仰,可连击数百次。又能向壁横击之,不落地上。

第五课文彦博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第六课松

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冷,虽至冬日,其色常青。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

第七课茶

茶树生山间,高数尺。春时,采其嫩叶,焙干之。用以泡茶,味清而香。饮之,可以解渴。

第八课采桑

种桑数亩,春日发芽,芽渐大而成叶。农家妇女,携剪刀与筐,同往采桑,以为饲蚕之用。

第九课指甲

手有五指,指端有甲。甲过长,则做事不便,又易藏垢,故宜常剪之。

第十课洒扫

房屋之中,污秽日积,不宜居人。故每日早起,必用帚扫地。扫时先以水洒之,则灰尘不扬。

第十一课苍蝇

儿独坐观书,苍蝇群飞,驱之复至,甚厌之。明日,以告先生。先生曰:“室中不洁,则苍蝇来集。汝能勤洒扫,使无垢秽,则蝇自少矣。”

第十二课帽

帽,所以护脑,四时皆用之。天暑时,多用草帽;天寒时,多用呢帽,或以缎布为之。

第十三课衣

庄儿将入学,母曰:“儿尚着棉衣,不觉热乎?人之衣服,因寒暑而异,今日天热,可易夹衣。”儿曰:“诺。遂易衣而出。”

第十四课七曜日

七曜日者,曰日曜,曰月曜,曰火曜,曰水曜,曰木曜,曰金曜,曰土曜,谓之一周。每遇日曜之日,学校皆放假。

第十五课司马光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戏于庭前。有一儿,误堕水缸中,群儿狂叫,皆惊走。光俯取石,急击缸,缸破水流,儿不得死。

第十六课兵队之戏

温课已毕,弟谓兄曰:“吾辈可游戏乎?”兄曰:“弟欲何戏?”弟曰:“吾辈有竹刀、木枪,习为兵队可乎?”兄曰:“可。”遂率诸弟,为兵队之戏。

第十七课帘

帘之为用,可以隔内外,阻灰尘。夏时炎热,用帘以蔽日;冬时严寒,用帘以御风。故门户、窗牖,皆可用帘。

第十八课蚁斗

蚁居穴中,性好斗。一日,黄蚁黑蚁,成群而出。列阵于阶前,各据一方,蚁王率之。群蚁皆奋斗,至死不退。

第十九课蜘蛛结网

蜘蛛在檐下结网。既成,一蜻蜓飞过,误触网中。小儿见之,持杆挑网。网破,蜻蜓飞去。

第二十课打麦

麦有多种,大麦先熟,小麦后熟。熟时,持镰刀割之,晒于场中。既干,农夫农妇,入场打麦。

第二十一课逐雀

红日将下,打麦已完。小雀一群,纷集场上,觅食余粒。数童子立门前,拍手噪逐之。雀闻人声,散入林中。

第二十二课母鸡

母鸡孵卵,数周成雏。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

第二十三课孝亲

朱儿事亲孝。每得食物,必以奉母。一日,至姑家,姑给以果饵,儿不食。姑问故,对曰:“将携归奉母也。”

第二十四课勿贪多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第二十五课樱桃

群儿游园中。樱桃已熟,形圆而色红。儿采数枚,与弟妹分食之。核小浆多,其味极甜。

第二十六课张元

张元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坠元园中。群儿欲取食之,元独不可。群儿问其故,元曰:“是邻家之果,非我所宜取也。”乃与群儿收果,送还邻家。

第二十七课教弟

兄弟读书,弟年尚稚,好游戏。每晚间,兄招弟,同坐温课。弟有不知者,兄必详为解释。久之,弟亦自知勤学矣。

第二十八课不倒翁

不倒翁,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二十九课织绵女

赵达之妹,善画工织。尝以彩丝织绵,大者盈尺,小者方寸。锦上有纹,为龙、凤之状。

第三十课插秧

大雨如注,田不骤满。既晴,数农夫,戴草笠,入田插秧。秧针出水,长二三寸,分列成行。

第三十一课水

饮食之水,或取于河,或取于井。水有清浊,浊者多污物,又有小虫,饮之,易致病。故烹茶煮饭,宜用清水。

第三十二课火

养生之事,不可一日无火。灯与烛,非火不明,饭与菜,非火不熟。天寒之日,烧炭炉中,又可借以御寒。

第三十三课勿戏火

杜狨持纸,向火为戏。母见之,曰:“火能燃物,偶不慎,小则灼肌肤,大则焚房屋,不可戏也。”儿自是不复戏火。

第三十四课梁儿

梁儿喜诳语。偶持钓竿,独游池畔。失足堕水,大呼求救。人皆以为诳,不应。及闻哭声,急往视之,则梁儿衣尽湿矣。

第三十五课鹦鹉

架上鹦鹉,白毛红嘴,时学人言。有猫缘柱而上,举爪将攫之。鹦鹉惊呼曰:“猫来猫来。”童子闻声趋至,猫急遁去。

第三十六课蝴蝶

园花盛开,花上有蝴蝶,六足,四翅,色甚美。妹举扇扑之。姊曰:“蝴蝶之翅,有毒粉,能伤目,不可扑也。”妹从之。

第三十七课借伞

兄弟自校中归,路遇大雨,衣尽湿。适经舅家,敲门借伞。舅见之,急携入室。曰:“湿衣在身,将生疾病。”取衣令易之。

第三十八课路遇先生

余儿行路中,遇先生,鞠躬行礼,正立路旁。先生有命,儿敬听之;先生有问,又敬答之。俟先生去,然后行。人皆称为知礼。

第三十九课勤学

谢生初至校,每日功课,不能及人,心耻之。乃益勤学,虽遇日曜日,温习不辍。及考试时,谢生功课最熟,师大奖之。

第四十课贾易

贾易七岁丧父。其母彭氏,纺织以自养,令易入学读书。有时与以钱,为果饵之费。易不忍用,积得百钱,仍以还母。

第四十一课扑满

扑满,形圆而略扁,上有孔,钱由孔入,不能复出。既满,则扑而碎之,取其钱。故曰扑满。

第四十二课方向

清晨,祖携孙出门。祖曰:“尔知方向乎?日出于东,没于西。今尔向日而行,是为东方,背后为西。右手为南,左手为北。故视日之出没,可以辨四方也。”

第四十三课人影

明月在天。儿行廊下,若有人蹑其后。大惧,奔告其姊。姊曰:“此汝身之影也。汝立灯前,行日下,皆有影,岂忘之耶?”儿乃悟。

第四十四课灯

谭儿将卧,指灯而言曰:“汝夜夜照我读书,其我之好友乎?时已晚,汝我皆宜休息矣。”

乃熄灯而睡。

第四十五课乘凉

晚餐之后,凉风入户。母偕女,院中乘凉。母讲故事,女在旁听之。手挥小扇,为母驱蚊,乐而忘倦。

第四十六课萤

萤,飞虫也,生于卑湿之地,腹后有光。晚间,常见水边草际,微光闪烁,去来无定,即萤光也。

第四十七课蚊

污水中有孑孓化为蚊,喙甚锐,刺入人肤,吸血而食之。日间畏光,常集于暗处;天将晚,则成群飞出,其声嗡嗡。

第四十八课食瓜

杨儿放学回。天热,行甚急,汗流口渴。见案上有西瓜,剖食过半。有顷,腹胀而痛。母曰:“儿食瓜过多,所以病也。后当慎之。”

第四十九课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第五十课藕粉捣藕于臼中,以布滤其汁。及其澄清,取下沉之粉,晒干之,可以久藏不坏。食时,和以糖,取沸水冲之。

第四册

第一课我国

中华,我国之国名也。自我远祖以来,居于是,衣于是。世世相传,以及于我。我为中华之人,岂不可爱我国耶。

第二课大总统

我国数千年来,国家大事,皆由皇帝治理之。今日民国成立,人民公举贤能,为全国行政之长,是谓大总统。

第三课蟋蟀

秋夜,有蟋蟀鸣于墙下。弟问姊曰:“蟋蟀口小,鸣声颇大,何也?”姊曰:“蟋蟀有四翅,振翅发声,非以口鸣也。”

第四课贪食之蝇

瓷缸储蜜,群蝇咸集。一蝇贪食不已,足为蜜胶,不能脱。群蝇见之,皆飞去。贪食之蝇,遂死蜜中。

第五课桂

庭中种桂,其叶常绿。秋时开花,或深黄,或淡黄。每遇微风,浓香扑鼻,人咸爱之。花落,取以和糖,贮于瓶中,虽历久而香甚烈。

第六课黄豆

黄豆,茎高数尺,开白花,荚长寸余,含豆二三。其初色青,后渐黄。为用最大,或榨油,或造酱,所余渣滓,既可饲畜,又可肥田。

第七课爱弟

丁生有弟,甚爱之。一日,弟疾,卧床不能起。丁生暇时,辄坐床前,为弟讲故事,唱歌曲,以解其闷。及疾愈,始已。

第八课陪客

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父适他往。儿邀客入,请客上坐,已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儿送至门外。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

第九课画竹

窗外修竹几竿,竹影满窗。一女坐窗前,取素纸,铺案上。濡笔和墨,画竹一枝。粘于壁间,母见之,称其能。

第十课采菱

小村旁,有菱塘。广约十亩,塘水澄清。夏秋之间,菱初熟,浮于水上,或青或红。村中女子,邀邻伴,划小舟,同往采菱。

第十一课湖

四面陆地,水潴其中,小者曰池,大者曰湖。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故湖滨之田,收获颇丰。

第十二课山

地面有山,或一峰独立,耸入云际;或数峰相连,千里不绝。山之大者,草木生之,禽兽居之。而金、玉、煤、铁之属,又产于其中。诚无穷之利也。

第十三课兽

兽有二种,其居山野间者,曰野兽;其为人所豢养者,曰家畜。家畜性驯,可任劳力,供食品。野兽凶暴,能为人害。然猎者捕之,食其肉,或取其皮、毛、骨、角,以为器服之用。

第十四课狮

狮,野兽也。雄者状甚猛。爪如钩,牙如锯,目光炯炯如电。头有毛,如披发。其力最大,能食虎豹。

第十五课诚实童子

卖柑者担筐入市,数柑坠于地。一童子在后见之,急拾柑以还卖柑者。卖柑者曰:“童子诚实,可嘉也。”取二柑报之,童子不受。

第十六课果园

吾家有园,遍种果树,培壅甚勤。一年之间,先后开花。花落,结为果,累累满树。及熟,摘而食之,较买诸市中者,味尤鲜美。

第十七课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最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十八课衣食

人之身体,以衣护之,以食养之。衣食不足,即有冻馁之虞,然衣过暖,食过饱,皆足致病。随气候而易衣,定时刻而食物,则身体自安。

第十九课米

农夫耕稻,手足勤劳,历春夏秋三时,始得粟。又用砻去壳,用臼去糠,始成白米。然后炊之釜中,或为饭,或为粥。食者当知其不易也。

第二十课布

布类甚繁。以麻织成者,曰麻布,宜用于夏日。以棉织成者,曰棉布,宜用于冬日。又有杂麻与丝,织成花纹,其光彩类绸缎者,则为丝布。

第二十一课洁净

汪生好洁。发常梳,身常浴,衣服常浣,室中亦甚洁净。其友蔡生则否。汪生告之曰:“污秽不去,则易生病,不可不戒也。”

第二十二课游戏

午饭已毕,先生率学生,集于体操场。或唱歌,或击球,或抽陀螺,随意游戏。及闻铃声,排班入课堂,无一后至者。

第二十三课不误时

清晨,兄整理书包,将往学校。弟曰:“时尚早,盍稍留乎?”兄曰:“修业当有定时。若迟迟不行,必误上课时刻。”弟曰:“善。”乃与兄偕行。

第二十四课赵至

赵至之父,以耕为业。至年十三,父令就塾读书。一日,闻父叱牛声,掩面而泣。师问故,至曰:“吾年少,未能奉养,使老父不免劳苦,故自悲耳。”

第二十五课亲恩

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乳哺之,怀抱之。有疾,则延医诊治。及年稍长,又使入学。其劳苦如此。为子女者,岂可忘其恩乎?

第二十六课母羊求救

童子出游。有母羊向之悲,既前走,又屡顾。童子怪之,随其后。至一池旁,见小羊堕水中,哀号方急。童子乃握其角,提置岸上。母羊偕小羊,欢跃而去。

第二十七课乡人

乡人种菜为业。每日晨起,担菜两筐,入城中,沿街唤卖。人以其索价不二,菜又肥美,故争买之。乡人得钱,易布与米,一家衣食,得以无缺。

第二十八课腌菜

寒霜屡下,园菜渐肥。取而曝之,俊略干,置缸中,腌以盐。旬余,便可取食。若藏之于瓮,泥封其口,虽留至明年,犹可食也。

第二十九课器具

人居室中,饮食卧起,皆需器具。惟匠人造器,劳心力,费时日,其成不易。用器之人,应知爱惜,不可任意毁伤也。

第三十课镜

儿立镜前,见镜中有一人,向之笑,彼亦笑;招以手,彼亦招以手。至镜后,则不复见。大惑,走以告母。母曰:“人不能自见其面,故当以镜照之。镜中之人,即汝影也。”

第三十一课车(一)

重温民国老课本

重温民国老课本 民国老课本,无论是开明版本,还是商务版本,尽管岁月流逝,但读来仍是韵味悠长,令人感慨万千。那套“商务国语教科书”的老课本。该书初版于1917 年,随后即风行全国,十年间共销售七八千万册。这是一本文言教材,但选材精当,文字凝练,读来没有丝毫苦涩感。 《勿贪多》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文彦博》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不倒翁》不倒翁,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岁寒三友》 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着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诚实童子》 卖柑者担筐入市,数柑坠于地。一童子在后见之,急拾柑以还卖柑者。卖柑者曰:“童子诚实,可嘉也。”取二柑报之,童子不受。 《敬老》 雪初止,路中泥滑。有老人,扶杖独行,失足仆地。一童子趋而扶

之。既起,取巾代拭衣履,问其所居,送之归家。老人欲具饭饷之,童子曰:“恐家人盼我。”遂辞出。 《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桂》 庭中种桂,其叶常绿。秋时开花,或深黄,或淡黄。每遇微风,浓香扑鼻,人咸爱之。花落,取以和糖,贮于瓶中,虽历久而香甚烈。 《腌菜》 严霜屡下,园菜渐肥。取而曝之,俟略干,置缸中,腌以盐。旬余,便可取食。若藏之于瓮,泥封其口,虽留至明年,犹可食也。 《赵至》 赵至之父,以耕为业。至年十三,父令就塾读书。一日,闻父叱牛声,掩面而泣。师问故。至曰:“予年少,未能奉养,使老父不免劳苦,故自悲耳。” 《韩乐吾》 韩乐吾家素贫,又遭岁歉,其家余米仅二升。有友来告急,欲分半与之,其妻曰:“若明日何?”乐吾慨然曰:“吾等

经典小古文100篇(上)

---------------------------------------------------------------最新资料推荐------------------------------------------------------ 经典小古文100篇(上) .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1、冲称象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 群下:部下,下属④ 咸:都、全部⑤ 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译文】: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2、望梅止渴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 汲:水源④ 军: 1/ 66

喻指Word 资料

---------------------------------------------------------------最新资料推荐------------------------------------------------------ .全军⑤ 乃:就⑥饶:富足,多⑦ 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 乘:利用⑩及:到了⑴ 源:水源【译文】:武帝(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找到了水源。 【寓意】: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 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 ④坠:落,掉下。 ⑤稍下:稍微低一点。 ⑥复:又。 ⑦益:更加。 ⑧又更下巢: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 下巢:把窝做低⑨遂:于是。 ⑩之:指小鸟。 3/ 66

必备小古文 (1)

附件3: 小学生小古文诵读篇目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菊》 【文言文】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bàn)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hě)、或红。种类繁(f án)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 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⑤赭(zhě):红褐色。 【文白对读】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单元《荷》 【文言文】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gěng)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ǒu)。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选自民国老课本

【文白对读】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荷叶的形状圆圆的。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三单元《日月星》 【文言文】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 第四单元《龟兔竞走》 【文言文】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mián)。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xǐng),则龟已先至矣(yǐ)。 ——选自《意拾喻言》【文白对读】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第五单元《芦花》 【文言文】 水滨多芦荻(dí)。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水边有很多芦苇。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第六单元《孔融让梨》 【文言文】 融四岁,与诸兄共食梨,融辄(zhé)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选自《后汉书·孔融传》【文白对读】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 第七单元《雨》 【文言文】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选自民国老课本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古诗文诵读篇目

关于做好学生古诗文诵读的通知 各小学: 根据统编教材内容,对各年级的必背古诗文作了修改,请根据修改后的内容做好落实。要求:1.古诗词的内容要循环巩固,累计背诵。小古文要求人人会诵读,读出韵味,中上游的学生能背诵。同时,建议各校从课外精选经典篇目,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诵读积累。 2.将背诵落实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中,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的课型,探索和总结科学指导学生诵读积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做到情趣主导,熟读成诵,避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 3.各校要积极开展师生共读、共诵活动,把诵读积累作为提高师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通过开展诵读比赛,单项和期末检测对诵读内容进行适度评价。教科研中心也将在教学质量检测和教学视导中随机落实。 (注:以下内容根据统编教材六·四制整理,如内容有出入,请以下发的新教材为准。) 一、各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一览表

二、古文诵读篇目 小学生小古文诵读篇目

二年级上册 ○1菊 【文言文】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bàn)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hě)、或红。种类繁(fán)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 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 【文白对读】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2荷 【文言文】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gěng)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ǒu)。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 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荷叶的形状圆圆的。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3雨 【文言文】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 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4雪 【文言文】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mí)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mù)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dùn)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选自民国老课本

(完整word版)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民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之一.docx

民国时期的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 17 课民国时期的文化(二) ——文学和艺术 张家口市一中高级教师杨润平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把课本内容与旧有知识联系起来,了解民国时期文学和艺术 发展的概貌。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入,文学艺术革命不断发展,涌现出一些著名文学家、艺术家,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 2.了解无产阶级文学和艺术发展的伟大成就。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 讲话》,指明了文艺为人民,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历史文献。 3.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有:(1) 文艺团体: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左翼作家联盟。(2)人物和作品:鲁迅杂文、郭沫若历史剧、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骆驼样子》和《四世同堂》。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赵树理、丁玲、周立波。 (3)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 延安文艺座谈会。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效果分析文学艺术作品,提高分辨和鉴赏能力。 教学建议 1.以文学为重点,其中又侧重鲁迅杂文和郭沫若的历史剧。 2.难点是如何使学生了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要内容和伟大历史作用。 3.文学部分设计为谈话法,边讲边忆边讨论,在和谐气氛中施教。音乐与美术调动 直观教学手段,课上欣赏。补充京剧和解放区文艺。 4,准备: (1) 鲁迅像; (2)《屈原》、《子夜》、《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录像片段,总计不超过10 分钟。或准备原书。(3)准备《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录音带。(4)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作品各一幅。(5)如有条件,可将(3) 、(4) 都编入录像。 板书设计 民国时期的文化(二)——文学和艺术 一、文艺团体: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左联。

经典小古文100篇(上)

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 1、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冲曰:“置(zh 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2、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

前源。 【注释】: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⑴源:水源 【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寓意】: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 【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②避患:避免灾祸。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④坠:落,掉下。⑤稍下:稍微低一点。⑥复:又。⑦益:更加。⑧又更下巢: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方。下巢:把窝做低⑨遂:于是。⑩之:指小鸟。 【译文】: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

小学生为何喜欢民国的语文课本

小学生为何喜欢民国的语文课本 2010年11月18日10:47南方新闻网我要评论(158) 字号:T|T [导读]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重印本卖断市了,连出版社都没货。同期重印的老课本系列在网上收获好评一片。教材为什么好?新教材究竟痛在哪儿? 南都周刊记者_黄修毅实习生郜艺摄影刘林 由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的《开明国语课本》意象优美,对现在的小学生吸引力丝毫不减。 20个一线语文教师组成的“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关于现行语文教材批判的新书上月出版,很快也引起教育界以及人文学者、媒体以及更多是家长们的广泛讨论。

永儿的爸爸对永儿说:“如果有客人来,先要问他尊姓。”明天,对门的徐先生来看永儿的爸爸,永儿说:“徐先生,请问尊姓?” 这是1917年版《商务国语教科书》第117课《请问尊姓》的全文。现在上海市江湾中心小学读二年级的蔡亮,盯着右下方一脸懵懂的永儿肖像咯咯直笑。书页在她手中轻快地翻动,《语文》课本反被抛在了一边。 “如果拿现今的课本与此读本相比较,知道了什么才是孩子喜欢的书籍课本。” “这本书孩子看了几页后,甚是喜欢。这更让我们家长明白好书籍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 “目前海外的许多华人家庭和台湾地区,还以此书来教育孩子。” 当当网读者对这套再版书的评价颇具代表性。 这套颜体字排印,淡墨着画,一课一图的教材,是民国初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馆长张元济亲自担任校订。自1917年问世后的十年里,总发行量达到七千多万册。 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即公布了新的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新式的国文课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此后的五年里,仅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家,就出版了整整12套。 而如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吕叔湘、夏尊等文人名士,更是热心于小学课本的编撰,负起“这担责任的事”。 编得太用心了,小孩怎会不喜欢

重拾文言课本

重拾文言课本,品味纯正汉语 (原载《文汇报》) 七八十年前老课本的文字可以为现在的孩子培养语言感受力 “现在小学文言教学几乎成为空白,优雅的汉语正在渐渐远离我们的孩子。”丁慈矿捧着一叠泛黄的老课本心痛地说。 丁慈矿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近年来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民国时期的老课本。阅读整理过程中,他渐渐爱上了这些七八十年前的文字,并在课余时间推荐给学生阅读,和孩子们一起品味纯正汉语的味道。 老文言课本被冷落 媒体前一阶段热炒《开明国语课本》,引得大家开始关注起民国老课本。丁慈矿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当时的小学国语教科书质量很高,参与编写的大多是像蔡元培、叶圣陶、丰子恺、黎锦晖、陈鹤年、陈伯吹这样的大家。”但他也感到有些遗憾,相比国语课本的广受追捧,民国时期的文言课本显然被大家冷落了。 我国古代的私塾教育是不分科的,因此也就没有按照学科分类而编辑的教科书。据丁慈矿考证,我国第一套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科书诞生于1897年。当时南洋公学外院(即小学)教师陈懋治、沈心工等自编三册《蒙学课本》,供本校学生使用。这所小学的后身之一正是丁老师所执教的上海交大附小。 民国时期各大书局竞相编写出版教科书。其中“国文”课本,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言课本,从1912年启用到1922年废止,存续十年间大概有十多套流传较广。受白话文运动影响,自1920年起,国语课本(即白话文课本)开始在初级小学使用,后逐渐过渡进入高级小学,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初完全替代国文课本。 “这似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总让人感到有些可惜。”丁慈矿对收集到的老课本细细研读,发现这些小学国文课本至今仍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现在小学文言教学几乎空白 苏州中学的创办人、教育家汪懋祖在上世纪30年代曾撰文力挺文言教学:“小学高年级必须教学浅易文言,这不仅为升学及社会应用所需,即使对于不升学者,也不会断绝其研习文言的机会。”丁慈矿非常认同这样的观点。 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一般到四年级才出现文言课文,但一学期也就一两篇,一些选文也不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说,整个小学阶段文言教学几乎就是空白。而上了初中,文言课文一下子增多,每个学期都有十多篇,很多学生感觉不适应。“小学文言教学的缺失,导致学生对汉字汉语缺乏感受力,其实是阻断了孩子们走近中华传统文化。”丁慈矿这样认为。 他曾在汪曾祺的文章里看到作者回忆童年的文字: “一年级有《咏雪》这样的诗: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册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册 第一组乡村即景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 10、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第四组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16、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7、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第五组智慧少年 18、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 则象重可知矣。” 19、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0、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爱上小古文】民国老课本(1-8册合集)

民国老课本

目录 第一册 (3) 第二册 (6) 第三册 (10) 第四册 (16) 第五册 (25) 第六册 (34) 第七册 (45) 第八册 (59)

第一册第一课:人 第二课:手、足 第三课:尺、刀 第四课:田、水、山 第五课:狗、牛、羊 第六课:一身、二手 第七课:大山、小石 第八课:天、地、日、月 第九课:父、母、男、女 第十课:红、黄、蓝、白、黑 第十一课:小猫、三只、四只 第十二课:白布、五匹、六匹 第十三课:碗、几、桶、桌、盆、椅 第十四课:我、鸟、你、虫、他、鱼 第十五课:早起、月落、日出 第十六课:哥哥、弟弟、上学去

第十七课:书一本、图多、字少 第十八课:池中鱼、游来、游去 第十九课:水盂、墨盒、笔架、书包 第二十课:窗前、阶下、红花、绿叶 第二十一课: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第二十二课:散学、回家、青草地、放风筝 第二十三课:兄大、妹小、兄唱歌、妹拍球 第二十四课:开窗、扫地、拭几、磨墨、执笔、写字 第二十五课:在昨日、今日、明日、棉衣、夹衣、单衣第二十六课:我姊妹、在房内、持剪刀、裁新衣 第二十七课:竹帘外、两燕子、忽飞来、忽飞去 第二十八课:在家中、孝父母、入学校、敬先生 第二十九课:天初晚、月光明、窗前远望、月在东方 第三十课:大路上、人往来、或乘车、或步行 第三十一课:月季花、朵朵红、姊呼弟弟、快来看花 第三十二课:虾多足、身有节、入水能游、出水能跳 第三十三课:鸟有两翼、故能飞、兽有四足、故善走 第三十四课:渴思饮、饥思食、渴时饮茶、饥时食饭 第三十五课:两岸间、架板桥、桥上行人、桥下行船

民国时期世界书局的教科书出版研究

民国时期世界书局的教科书出版研究 世界书局的教科书不仅种类齐全,有一些教科书则成为经典之作,其《世界书局国语课本》更是至今还作为中小学教材重印发行。则从传播学和编辑出版学的角度,采用一手文献资料,描述了世界书局教科书出版的发展面貌,对其出版物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并解读其经典的教科书出版物,从而客观再现世界书局教科书出版的面貌,揭示了其教科书出版的现实意义。 标签:世界书局;教科书;编辑出版 民国时期,经济水平低未的社会民众一般知识水平也较低,封建思想的残留使得通俗文学作品仍是这些大众用于阅读消遣的书籍,进步文化还未能深入人心,一些除了通俗文学的其他出版物,未能在民众间广泛传播,而大多局限于精英层。所以,一般出版物的量实则较少,而出版社赖以发展的则是教科书出版,尤其当商务印刷馆于1904年凭借一套《最新教科书》,奠定了在其出版业的元老地位之后。教科书市场成为众多民营出版企业竞相争睹的一块田地。中华书局的总经理陆费违曾这么评价教科书在一家出版社中的地位,“教科书是书业中最大的业务,不出教科书,就算不得是大书局。教科书印行数量的高低,往往影响到本公司股票市价的涨跌”[1]。而世界书局较之中华书局和商务印刷馆是一家商业化的书局,依靠融资发展,其凭借商业化的敏锐嗅觉,一举攻下教科书市场,依靠教科书的出版崛起,从一家出版通俗文学作品的小书局一跃成为以大量出版中小学教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出版企业,成为民国时期的紧随中华和商务书馆后的第三大书局。 一、世界书局教科书出版的演变 近代教科书市场不同于其他出版物,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变换和政策的引导,由于当时政治形式波澜不定,而政府又迫切需要依靠教育来巩固其政权,所以教科书市场可谓“日新月异”。而世界书局是一家商业化的出版企业,不仅在政府政策上聘请北大校长胡仁源作为教科书审定人,还高薪从中华和商务两大书局挖掘了包括范云六、沈思期、姜子贤在内的一些在教科书科目上专业且资深的编辑精英,直接组成世界书局的编辑发行团队,从而在政策上和内容上一步一步地打进教科书市场。 我们从世界书局这二十年左右的教科书出版的面貌就能够直观地看到其出版地位的演变。首先,其出版的教材的范围和总类随着时代政策的发展而变化。1924年,世界书局在摸索中探入教科书市场,在被商务和中华两大书局划分的教科书市场上,不仅在教科书的内容上精益求精,而且针对政府的审核制度想方设法打破了这一障碍,并使其成为了其出版教科书的机遇,随后多年在教科书市场上的大量投入,使得其在教科书市场慢慢有了一片天地。至1930年,世界书局打破了教科书市场的多年两分的格局,打破了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对教科书市场垄断,加剧了教科书市场的竞争,也使得近代中国的教科书从编辑、出版到发行有了一次演变,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但价格日益低廉,从而使教师和学生有了更多样的教材选择,阅读到更精致的内容。据上海特别市教育局编的《上海教育》6月刊第十二期施种鹏所撰《市校教科用书统计》一文,对上海市立小学各年级用书的调查统计显示,当时,世界书局的教科书,在上海的市立小学中已经达到三分之一的占有率[2]。从范围和总类来看,包括初高小学的教科书,其范围从新主义教科书、新学制教科书、国语科补充读物、史地科补充读物,到美术、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上)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上册 第一组乡村即景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 10.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第四组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 15.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

语文教材-从民国到现在

语文教材:从民国到现在 来源: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记者_黄修毅实习生郜艺摄影刘林 由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的《开明国语课本》意象优美,对现在的小学生吸引力丝毫不减。 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重印本卖断市了,连出版社都没货。同期重印的老课本系列在网上收获好评一片。 20个一线语文教师组成的“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关于现行语文教材批判的新书上月出版,很快也引起教育界以及人文学者、媒体以及更多是家长们的广泛讨论。 老教材为什么好?新教材究竟痛在哪儿?

永儿的爸爸对永儿说:“如果有客人来,先要问他尊姓。”明天,对门的徐先生来看永儿的爸爸,永儿说:“徐先生,请问尊姓?” 这是1917年版《商务国语教科书》第117课《请问尊姓》的全文。现在上海市江湾中心小学读二年级的蔡亮,盯着右下方一脸懵懂的永儿肖像咯咯直笑。书页在她手中轻快地翻动,《语文》课本反被抛在了一边。 “如果拿现今的课本与此读本相比较,知道了什么才是孩子喜欢的书籍课本。” “这本书孩子看了几页后,甚是喜欢。这更让我们家长明白好书籍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 “目前海外的许多华人家庭和台湾地区,还以此书来教育孩子。” 当当网读者对这套再版书的评价颇具代表性。 这套颜体字排印,淡墨着画,一课一图的教材,是民国初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馆长张元济亲自担任校订。自1917年问世后的十年里,总发行量达到七千多万册。 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即公布了新的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新式的国文课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此后的五年里,仅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家,就出版了整整12套。 而如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吕叔湘、夏尊等文人名士,更是热心于小学课本的编撰,负起“这担责任的事”。 编得太用心了,小孩怎会不喜欢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www.5y https://www.docsj.com/doc/6f3728885.html, 第2课抗美援朝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

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史料解读: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

民国语文课本78年后重印卖断货

民国语文课本78年后重印卖断货 近日,一套上世纪30年代由叶圣陶主编、丰子恺插画的小学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受到家长热捧,以至于卖断货。同时,一本名为《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的新书引起广泛关注。该书以教材点评的方式,刊发了一个名为“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民间研究团体的研究报告,提出了现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存在的诸如内容失实、篡改经典等问题。他们痛批现有小学语文教材“有毒”,甚至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 民国老教材70年后突然走红 近日,一本出版于上世纪30年代的《开明国语课本》受到了广泛关注。出版社重印卖断货,家长学者持续热捧,媒体引发热议……这本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插画的语文课本在时隔70多年后重新走进公众的视野,它勾起的不仅是人们对那个久远年代的回忆,还有对语文学习最本真的一种期待。 藏书楼里翻出的旧藏 引起社会关注的这本《开明国语课本》最早出版于1932年。5年前,它作为“上海图书馆馆藏拂尘”系列图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印。 作为上海图书馆旗下的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馆藏书籍的整理推广。在社长赵炬的记忆里,最早发现这本老课本是在上海徐家汇的藏书楼里,与之同时发现的还有1917版《商务国语教科书》和1930版的《世界书局国语课本》。这三套共6本书作为“老课本”被收录进了馆藏拂尘书目中,每本书各印了8000本。 在这三套书中,当属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的《开明国语课本》最为著名,这套书在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余版次。课本经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为“第一部经部审定的小学教科书”。当时教育部的批语说:“插图以墨色深浅分别绘出,在我国小学教科书中创一新例,是为特色。” “我们看到这本书时也被吸引了”,赵炬说,在当时关于选择哪些教材进入“老课本”时,参与编辑的同事们曾有过不少争论,这套书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内容上都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课本篇目简单,虽然话不多,却朗朗上口贴近生活,加上丰子恺的配图,构成了一幅幅意象优美的儿童田园诗。 由于课本使用的是繁体字,为便于现在的孩子理解,再版时,除了将原来课本用影印方式呈现外,每篇课文都在下面用简体字做了对照。 销售火爆近期将加印 老课本出版后,在很长一段时间的销售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2008年,销售突然呈现上扬的趋势,其中更以《开明国语课本》销量最火,终于在去年脱销。 出版社发行部主任王明海介绍,当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后来,来自全国各地要求订购《开明国语课本》的电话越来越多,以江浙沪地区最多,也有安徽、东北等地的一些书店和学校。有的学校甚至提出要一次订购几百本。近期,随着这本书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增订的电话量更多了,发行部对外公布的3个电话号码每天都能接到几十个全国各地的求购电话。 “这是我们完全没想到的。”赵炬社长坦言,从出版规律来看,一本书出版两年多后才断货基本不会考虑重印问题,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征订电话让他们备受鼓舞,考虑到市场需求,出版社已决定近期再加印《开明国语课本》(上、下)5000册。 面对如此旺盛的市场需求,为何只印5000册?对于这一颇为保守的印数,赵炬说出了他的考虑:老课本毕竟不是学生们当下使用的教辅教材,不具备普及性,它只能作为一种课外阅读的补充,并不是人人必备的读物。 在他看来,开明版课本的“火”一方面与当下热议的教改有关,公众对现有语文教材的诸多不满,让这本70多年前的老书重新回到人们视野。“还有个原因就是逐渐兴起的国学热”,书中关于中国传统礼仪的教育也是现在的少儿读物中缺失的,而这些问题并非一本老课本所能解决。 ■专家谈 小学语文应增加国学比重

看民国小学课本

看民国小学课本 偶尔看到几册印于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的线装小学课本,不禁震撼!不禁为当今的中国教育汗颜,不禁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深深忧虑! 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人心却淡定。人有信念,下有常识,小学课本集二者于一身。 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仁、义、礼、智、信,情趣,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翻阅这几册线装小书,景深里都是天地之悠悠。 在此,我择其有图画有味道的几篇课文,配以拙文,分享于人,致敬民国童年。 第一课职业 【课文原文】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一十八字,道出生命的庄重。 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己而利人,善哉。 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犬捕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 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可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各司其职,便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能走向按需分配。这些宏大的道理和主义,猫犬不懂,却能身体力行。

第六课整洁 【课文原文】屠羲时曰:凡盥面,必以巾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沾湿,栉发必使光整,勿令散乱。 教一件事,先教方法。道理在事体里,厚积薄发。据称联合国一份文件用五种官方文字打印,中文最薄。 语言也可整洁。 外看是仪表,内中透情境。 一个人,一亿人从小“勿令沾湿,勿令散乱”,蕴蓄华夏男儿的堂堂仪表。 第十一课友爱

【课文原文】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车轮忽折,路人来救。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 寥寥数语,淡淡白描,人、事、观点都有了。 众人平素相似,不一样在非常时刻。危险、利益、困顿,最考验人。 这一课让我们看到什么呢?车与路都得适时检修;路有不平,人施于手;先救弱小,再自救。事小道理大,放之于雪灾、地震、车祸、旱涝、战乱而皆准。 道路决定车轮,车轮决定远方。 只是今夜城市车流里的广播正唱:心在远方,堵在路上。 第十五课投报

经典阅读欣赏

黛玉遗梦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红楼梦曲·枉凝眉》 每品读一遍《红楼梦》就越喜爱林黛玉这个人物。往往有人认为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对立面,难道她们就不能共存吗?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也以姐妹相称,除去林黛玉有时刻薄的语言,她们相处也算融洽。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相比较深受封建思想禁锢,熟谙世故,城府极深的薛宝钗,我更喜欢直来直往,敢爱敢恨的林黛玉。 她美丽而聪慧。虽然自小怯弱多病,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所谓“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心灵纯真,坚执于感情与理想的追求。“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言行,常用“比刀子还利害”的话语投向庸俗与虚伪,以至被周围的人以为“刻薄”、“专挑人的不好”。在礼教森严,人际关系势利而冷酷的贾府中,她深感自己寄人篱下的屈辱地位,时时“自矜自重,小心戒备”。黑暗的环境,个性的压抑,使她内心蕴积着反抗的情绪。在蔑视权势、渴望自由的思想基础上,她被贾宝玉视为从来不讲“混帐话”的知己,他们由两小无猜而发展为真挚的爱情。黛玉把全部的热情与憧憬都寄托在这一爱情之中。而薛宝钗则只是在进宫成妃的希冀破灭后,“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贾宝玉,也许薛宝钗对于贾宝玉的情感并不是单纯的爱情,如果贾宝玉不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贾府少爷,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市野小子,那她还会愿意嫁给他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但是黛玉不同,只要她爱,不论你是谁,她都可以将自己全部寄托于“他”,因为爱情是她生活的全部,她正是这样一个小女人而已。 但是,这爱情给她带来更多痛苦的眼泪。她追求的是执着、专一的爱情,薛宝钗的插入及“金玉良缘”的传说使她疑虑、忧郁。另一方面,由于礼教的束缚,尽管她多次试探宝玉,却不敢明确表达自己的恋情,当宝玉用《西厢》曲词向她吐露衷肠时,她却生气地说他“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这爱情更给她添上一种难以痊愈的“心病”,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她无力抗争。于是她“不是愁眉,便是长叹”,落花与眼泪成为她悲苦命运的象征,如她那首著名的《葬花词》所描写:“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又如另一首《桃花行》所说:“眼泪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这种强烈的悲剧感与幻灭感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悲悼,也是对不合理封建制度的控诉。

小古文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王戎七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称象 曹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破瓮救友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戏于庭前。有一儿,误堕水缸中。群儿狂叫,皆惊走。光俯取石,急击缸,缸破水流,儿得不死。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触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