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常见鱼病的预防和治疗

常见鱼病的预防和治疗

常见鱼病的预防和治疗
(一)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1、 病原:草鱼出血病病毒(草鱼呼肠孤病毒)对热(56℃,1小时)稳定,对酸稳定。
2、 症状与流行:病鱼体色发黑、变红,体表及内脏各器官都不同程度地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病鱼严重贫血,鳃常呈白鳃。该病是草鱼鱼种阶段常发的疾病,除草鱼种外,一足龄的青鱼及二龄以上的草鱼有时也患此病,流行水温20--33℃,但当各种致病因素(如水质超标)同时存在时,几乎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
3、 预防:彻底清塘,有条件的可在鱼种下塘前用灭活疫苗浸浴或注射,在高温季节定期加使用活性微生物菌(如氨基酸NEM)和免疫增强剂(如应激免疫康),以提高鱼体抵抗力,同时结合实际进行药物预防。
4、 治疗:外泼消毒药,如百毒净等按说明全池泼洒,连泼两遍;同时按说明内服恩诺沙星+黄金多维+护肝宝,连喂5-7天。
(二) 细菌性败血症(爆发性出血病)
1、 病原:鱼害黏球菌(原叫柱状屈桡杆菌),革兰氏阴性,PH值6以下和PH值8.5以上不生长, 生长最适温度为28℃,好气但在厌气条件下也能很慢生长。
2、 症状与流行: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呼吸困难,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鳃盖有透明的斑块或穿孔,即“开天窗”,此病发病的原因是鱼鳃受伤继发感染所致,主要危害草、青、鲤、鲫、鳜和鳗鱼等。
3、 预防: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鱼体造成的伤害;定期投喂抗菌保肝类药物和免疫增强剂;定期使用氧化性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防止水体老化,定期使用肥水调水产品,如氨基酸肥水宝,氨基酸NEM等;高温季节严格控制投饵量,避免鱼摄食过饱和由于残饵粪便过多引起水质底质的恶化。
4、 治疗:①全池泼洒杀菌药物,如菌毒双杀、水菌清或霉菌净,或漂白粉1-1.5ppm,隔一天一次,连用2—3次。②内服抗菌药物:如鱼福康+水产专用多维+护肝宝,连续用5-7天,效果很好。③改善水体环境,主要是在消毒3天后泼洒氨基酸NEM,芽孢杆菌等调节水质。
(三) 细菌性肠炎病
1、 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PH值6-12中均能生长,生长适宜温度为25℃。
2、 症状与流行:肠壁充血、发炎,肛门红肿,轻按有淡红或深红脓状液流出,病鱼食欲下降或停食,危害几乎所有的淡水鱼,但应注意与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的区别,细菌性肠炎的肠壁弹性较差,肠内粘液较多;此外,还应与食物中毒区别开来,食物中毒的鱼类,在肠壁充血的同时,肠内有大量食物,且是吃同一种饲料

的鱼突然发生大批死亡。
3、 预防:坚持“四定”“四看”投饵,且严禁暴食。定期肥水调节水质,定期杀虫消毒。
4、 治疗:①全池泼洒杀菌药物,如百毒净、水菌清或毒灭,,连用1-2次。②内服抗菌药物:如鱼福康+21金维他+护肝宝+三病绝杀,连续用5-7天,效果很好。③改善水体环境,主要是在消毒3天后泼洒氨基酸NEM,光合细菌等调水。
(四) 细菌性烂鳃病
1、 病原:鱼害黏球菌(原叫柱状屈桡杆菌),革兰氏阴性,PH值6以下和PH值8.5以上不生长, 生长最适温度为28℃,好气但在厌气条件下也能很慢生长。
2、 症状与流行: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呼吸困难,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鳃盖有透明的斑块或穿孔,即“开天窗”,此病发病的原因是鱼鳃受伤继发感染所致,主要危害草、青、鲤、鲫、鳜和鳗鱼等。
3、 预防:经常使用氨基酸NEM等活菌制剂调节水质;在调节水质的同时间隔进行改底;定期用车轮必杀杀虫;定期使用百毒杀,鳃轻松等进行消毒。
4、 治疗:①全池泼洒杀菌药物,如菌毒双杀、水菌清、毒灭或百毒净,或漂白粉1-1.5ppm,连用1-2次。②内服抗菌药物:如鱼福康+21金维他+护肝宝+三病绝杀,连续用5-7天,效果很好。③改善水体环境,主要是在消毒3天后泼洒氨基酸NEM,光合细菌等调水。
(五) 赤皮病
1、 病原:荧光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好气,适温为25-35℃。
2、 症状与流行:病鱼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体侧和腹部鳍梢腐烂呈“蛀鳍“状,常和烂鳃、肠炎病并发,此病也是在鱼体受伤,体质虚弱时继发感染所致,常年发生,以4-8月为甚。
3、 预防:避免机械损伤,定期消毒。
4、 防治:同烂鳃病。
(六) 竖鳞病
1、 病原:水型点状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2、 症状与流行:疾病早期,病鱼体色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鳞片脱落,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有时伴有体表充血,鳍基充血,鳍膜面有半透明液体,病鱼贫血。主要危害鲤、鲫、金鱼、宽额鳢等,从较大的鱼种到成鱼均可受害,多在越冬后期和春季发生,死亡率在50%以上。但要注意,当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鲤鱼鳞囊内,也可引起竖鳞病状,这用显微镜检查鳞囊液即可区别,本病为大量短杆菌,而后者为鱼波豆虫。
3、 预防:进行综合预防、严防鱼体受伤,尽量缩短越冬停食期。
4、 治疗:①全池泼洒杀菌药物,如菌毒双杀、霉菌净或水菌清,亦或漂白粉1-1.5ppm,连用1-2次。②若鱼已经摄食,可内服抗菌药物:如恩诺沙星+21金维

他+护肝宝+三病绝杀,连续用5-7天,效果很好。③改善水体环境,主要是在消毒3天后泼洒氨基酸NEM,光合细菌等调水。
(七) 打印病
1、 病原: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等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兼性性需氧,生长适温为28℃,PH值3-11中能生长。
2、 症状与流行: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及腹部两侧,患病部位出现近圆形红斑,故名;随后病灶中间的鳞片脱落、坏死,露出白色真皮,严重时烂及肌肉甚至于露出骨骼、内脏,该病主要是鱼体受伤后感染发炎,危害鲢、鳙、加州鲈、胭脂鱼等淡水鱼。
3、 防治:同烂鳃病。
(八) 鲤科鱼类疖疮病
1、 病原:疖疮型点状产气单胞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兼性厌氧,生长适温为25℃。
2、 症状与流行:通常在背部一处或数处形成隆起,隆起处的鳞片覆盖完好,该处的皮肤有些充血,用手轻按隆起处,肌肉失去弹性、软化;用刀切开患处,可见肌肉溶解,呈浑浊、灰黄色凝乳状。有的鳍基充血,该病主要流行于过度密养、水质恶化、鱼体受伤的鱼池。
3、 防治:同烂鳃病。
(九) 鲤白云病
1、 病原:荧光假单胞菌非运动性变异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单个或成对相连,极生多鞭毛,无芽胞,专性需氧,PH在6以下不生长,水温20℃以上不生长。
2、 症状与流行:患病初期可见鱼体表有点状白色粘液附着并逐渐蔓延扩大,形成一层白色米浆状的膜,在头部、背鳍、尾鳍较明显。严重时鳞片基部充血,鳞片竖起、脱落,体表及鳍条充血,肝、肾充血,鱼不食,游动缓慢,不久即死。该病流行于水温6—18℃,多发生于有流水、水质清瘦、溶氧充足的网箱养鲤及流水越冬池中,鱼体受伤后更易暴发流行,只感染鲤鱼。水温20℃以上时可不治而愈。
3、 防治:①霉菌净或百毒杀全池遍洒,连续1-2天。②内服恩诺沙星或鱼福康+多维+护肝宝。③改善水体环境,主要是在消毒3天后泼洒氨基酸NEM,光合细菌等调水。
(十) 水霉病
1、 病原:水霉科的多种种类。
2、 症状与流行: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异状;严重时,在体表或卵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棉毛状物,又称“白毛病”。此病对水产动物没有选择性,凡是受伤的均可被感染,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但要注意与固着类纤毛虫病的区别,所以最好用显微镜检查。
3、 防治:①预防:避免鱼体受伤,受伤时以百毒净、强氯精等按说明全池泼洒或1-2ppm的漂白粉泼洒。②治疗:全池泼洒杀菌药物,如霉菌净,或者食盐和小苏打(1:1)8ppm,连泼两次。
(十一) 鳃霉病
1、 病原:鳃霉
2、 症状与流行:病鱼失去食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上粘液

增多,鳃上有出血、淤血的斑点,呈现花鳃;病重时鱼高度贫血,整个鳃呈青灰色。
3、 防治:①预防:清除池塘过多淤泥,用40ppm的漂白粉或者三氯进行消毒;改善水体环境,定期泼洒应激解毒灵、氨基酸NEM、芽孢杆菌等。②治疗:全池泼洒杀菌药物,如霉菌净或水菌清或者食盐和小苏打(1:1)8ppm,连泼两次。
(十二) 鳃隐鞭虫病
1、 病原:鳃隐鞭虫
2、 症状与流行:寄生在鱼的皮肤及鳃上,主要危害夏花草鱼。流行于5月至10月,尤其以7月至9月为严重。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吃食减少,鱼体发黑,鳃上粘液增多。该病程短,死亡率高。
3、 防治:①预防:清除池塘过多淤泥,用40ppm的漂白粉或者三氯进行消毒;鱼苗下塘前用8-10ppm硫酸铜或者10-20ppm的高锰酸钾药浴10-30分钟,也可以用2%-4%食盐水药浴2-15分钟②治疗:全池泼洒绝杀或车轮必杀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杀虫后用霉菌净或百毒净或者菌毒双杀消毒。
(十三) 车轮虫病
1、 症状与流行:没有特殊症状,病鱼游动缓慢,呼吸困难,粘液增多,不吃食而死。曾发现四种特例,一为孵化中的鱼苗被大量车轮子虫寄生时,嘴在水面呼吸,呈白头白嘴状;二为饲养十多天的鱼苗被大量车轮虫寄生时,鱼成群绕池边“狂游”;三是仔鳗被大量车轮虫子寄生时,鱼体大部分或全身呈白色;四是成鱼大量寄生时,体色特黑,食欲不振。主要寄生在多种淡水动物的鳃及皮肤上,严重时可引起大批死亡。
2、 防治:进行综合预防。鱼种放养前用10—20ppm高锰酸钾或8ppm硫酸铜水溶液液药浴10—30分钟。发病时以绝杀或者车轮必杀全池泼洒或0.7-1ppm铜铁合剂遍洒。对于鳗鱼车轮虫病,可将水位降低后,全池遍洒水菌清或福尔马林30ppm。逾后改善水体环境,主要泼洒氨基酸NEM、芽孢杆菌等。
(十四) 指环虫病
1、 症状:寄生在多种淡水鱼类的鳃、皮肤上,严重时引起鳃丝肿胀、贫血、烂鳃。鳃及皮肤上有大量粘液、呼吸困难。鱼苗及小鱼种患病时,可引起鳃盖张开,水库中越冬后的鲢鱼患病后,还常伴有鱼体消瘦,眼球凹陷,鳃上大量虫体密集成白色泡沫小团。主要危害苗种,有时也同样危害成鱼。指环虫的轻度感染对鱼的危害不大,特别是成鱼。水温为20℃时是其大量繁殖的时期,每一生长期约为15天。
2、 预防:下塘前用10—20ppm高锰酸钾或10ppm晶体敌百虫浸浴鱼体15—30分钟。定期使用全无敌预防杀虫。
3、 治疗:①全池泼洒精品指环清②晶体敌百虫0.5—0.8ppm遍洒。③内服灭孢灵。杀虫后第二天使用百毒净等进行消毒。注意:鳜鱼、鲈鱼、白鲳、欧洲鳗等不能用上述方法。④

改善水体环境,主要泼洒氨基酸NEM,芽孢杆菌等。
(十五) 绦虫病
1、 病原:头槽绦虫。
2、 症状与流行:大量寄生时,鱼体消瘦,体色发黑,离群于水面,口张开,不摄食,恶性贫血,前肠膨大成胃囊状,较正常的粗三倍左右,严重时肠穿孔,虫溢出,主要危害鲤、鲫等,头槽绦虫的中间寄主是剑水蚤,鱼吞食剑水蚤而染病。
3、 预防:用200ppm生石灰或40ppm漂白粉清塘。
4、 治疗:以鱼虫清或灭孢灵按说明拌料投喂5-7天,之后全池遍洒虫克星,或晶体敌百虫0.5---0.8ppm 1-2次。
(十六) 孢子虫病
1、 症状与流行:随病原和寄生部位的不同而异,有的形成肉眼可见的大胞囊,有的胞囊很小,需用显微镜才能看见,有的寄生在肌肉内,引起鱼体高低不平或头部肿起一瘤状突起;有的病鱼极度消瘦,尾部上翘,在水中狂游(呈神经症状)。可寄生于鲢鱼的脑内,草鱼苗种的肠内,鲤鱼苗种的肌肉内,鲢鳙鱼的鳃上。
2、 防治:当鳃、皮肤及脑内有碘泡虫寄生时,可定期拌服孢虫灭药饵,同时全池泼洒虫克星或晶体敌百虫0.8—1ppm多次;注意鳜、鲈、白鲳、欧洲鳗等慎用;肠道内:拌服灭孢灵药饵。
(十七) 小瓜虫病(白点病)
1、 病原:多子小瓜虫。为一种较大的纤毛虫,其体形和大小在幼虫期和成虫期有很大的差异。幼虫期:体型小,一般为椭圆形或近圆形;成虫期:虫体一般为卵形或球形,在接近前端的腹面有一个“6”字形胞口。
2、 症状与流行:小瓜虫寄生处形成直径1mm以下的小白点,故又称白点病,有时眼角膜上也有小白点,同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脱落,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呼吸困难而死。该病对鱼类品种和年龄没有选择,流行季节为春未冬初,最适流行水温为15—25℃。要注意同打粉病的区别(打粉病在白点之间有红色斑点)。
3、 防治: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可杀死池塘中的孢囊。②用10-20ppm高锰酸钾浸洗鱼体1小时左右,③用虫克星全池泼洒同时内服灭孢灵。④每亩水深1米的塘,用辣椒粉210g、干姜70g混合,经水煮后全池泼洒。⑤用2ppm亚甲基蓝遍洒数天,每天1次。⑥忌用硫酸铜。
(十八) 锚头鳋病(别名:针虫病、蓑衣病、铁锚虫病)
1、 病源:主要有四种:寄生于鲢、鳙和鳊鱼体表、口腔的多态锚头鳋,寄生于草鱼鳞片下的草鱼锚头鳋,寄生于鳃弧上的四球锚头鳋,寄生于鲤、鲫、鲢、鳙、青、乌鳢和鳗鲡等的鲤锚头鳋。锚头鳋有童虫、壮虫、老虫三种,其中壮虫粗壮,生命力最强,一般用药只能杀死其身上的卵囊,而童虫虫体较小,抗药力弱,呈毛发状,无卵囊,

不易看到,对于老虫一般不需用药,因老虫的危害较小,且不用药也会很快死去并脱落。该虫的生命周期一般为15天左右。
2、 症状与流行:大量寄生时,病鱼最初呈现不安、跳跃和食欲减退,体表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伤口,仔细观察一般还有虫体寄生。继而身体消瘦,游动迟缓。有的鱼种患病后,身体表现畸形,失去平衡。此虫在水温12--33℃之间均可繁殖和感染鱼体。锚头鳋寄生在鱼体上刺激和破坏鱼体组织,为其它疾病的感染创造了便利条件,致使死亡增加。
3、 预防:①用生石灰清塘。②放养鱼种时,如发现有锚头鳋,可以根据水温和不同鱼的耐药力,用10—30ppm的高锰酸钾浸洗30—60分钟,待杀死成虫后再放养。③因各种锚头鳋对寄主有较严格的选择性,因此可采用池塘轮养不同鱼类的方法,达到预防该病的目的。
4、 治疗:可以虫菌杀手或晶体敌百虫0.8—1ppm的浓度全池泼洒。全池泼洒药物时如多为童虫,则每半月一次,连用两次;如多为壮虫,则只需用一次;如多为老虫,则可以不用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