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酸雨实验报告

酸雨实验报告

酸雨实验报告
酸雨实验报告

酸雨实验报告

初二十二班——孙昱松

[实验背景]

探究模拟酸雨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的实验方案一、研究背景:所谓酸雨,简单地说,就是酸性的雨,是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5的雨。酸雨,人称“空中死神”,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目前,全球有三大块酸雨地区:西欧,北美和东南亚。我国长江以南也存在连片的酸雨区域。在酸雨区域内,湖泊酸化,渔业减产,森林衰退,土壤贫脊,粮食减产,建筑物被腐蚀,文物面目皆非。中国大陆有相对稳定的一大块酸雨区域长江以南,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市大部分地区。据监测,2003年广东城市空气全年酸雨频率42.2%,比上年上升1.7%。广东被国务院划定的酸雨控制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3%。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为此,我选择用小麦来研究酸雨对对植物发芽的影响

[提出问题]

酸雨对生物有不利的影响吗?

[做出假设]

酸雨对生物有不利的影响。

[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纸杯2个,绿豆200粒,沾过水的薄纸,清水,用水和醋配制PH大约等于4的模拟酸雨材料

(A 对照清水组、B实验酸雨组)

(1)把绿豆分别放入1号皿、2号皿,每皿各100粒;

(2)在A里注入适当的清水,放在阳光充足、空气也合适的地方;在B里注入适当的PH值为4的醋水,放在阳光充足、空气也合适的地方;

(3)观察绿豆的发芽率情况。

3-3-2 酸雨及其防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A 组——知能训练 1.SO 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 2含量不得超过0.02 mg/L 。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 2 排放量的是( )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 ②提高热能利用率 ③硫酸厂采用更好的催化剂使SO 2氧化成SO 3 ④使用CS 2萃取煤炭中的硫 ⑤燃煤中加入石灰后再使用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 A 2.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碳化 B .浓硫酸在常温时可以与木炭反应 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解析: 使蔗糖碳化这是浓硫酸显示了脱水性。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需要加热,在常温下不反应。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但它是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的干燥剂,因其有酸性,所以不能干燥具有碱性的氨气。 答案: D 3.将浓硫酸和2 mol/L 的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分析a 、b 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A .a 升华、b 冷凝 B .a 挥发、b 吸水 C .a 蒸发、b 潮解 D .a 冷凝、b 吸水 解析: 图中a 曲线为稀硫酸,其质量减小,原因是溶液中的水蒸发了,b 曲线为浓硫酸,其质量增加,原因是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 答案: B 4.(2011·富阳高一质检)将过量的金属锌投入到含0.200 mol H 2SO 4的热浓硫酸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双选)( ) A .因发生“钝化”而不反应 B .产生的SO 2为0.100 mol C .产生的SO 2少于0.100 mol D .除SO 2外还会有H 2产生 解析: 锌与浓硫酸不会“钝化”,故A 选项不正确;开始发生:Zn +2H 2SO 4=====△ ZnSO 4+SO 2↑+2H 2O ,随反应进行,H 2SO 4浓度变稀,又发生反应:Zn +H 2SO 4===ZnSO 4+H 2↑,因生成SO 2的反应中消耗H 2SO 4的物质的量不到0.200 mol ,故生成的SO 2少于0.100 mol ,因此本题C 、D 选项正确。 答案: CD 5.m g 铜与足量的浓H 2SO 4共热时完全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n L 气体,则被还原的H 2SO 4的量是(双选)( ) A.m 32 mol B.m 64 mol

我国不同地区酸雨的分布特征

我国不同地区酸雨的分布特征 摘要:当今,酸雨已发展成国际性的环境问题,由于我国以燃煤为主要能源,并且能源消耗迅速增加,酸雨问题必将变得更加突出,酸雨已成为污染环境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酸雨、地理分布。 1872年英国化学家Smith在《空气和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中首次提出酸雨这个概念,到20 世纪40 年代酸雨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此后展开了对酸雨各方面的大量研究。我国开展酸雨研究的时间比国外要落后一段时间, 1974年在北京开始对酸雨进行监测,其后陆续在其他城市也展开了研究,并在1989年开始建立全国的酸雨监测网 ,国家也高度重视酸雨的研究。 酸雨的危害:(1)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影响鱼类和其他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2)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3)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的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概率增加。(4)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 目前我国定义酸雨区的科学标准尚在讨论之中,但一般认为:年均降水pH 值高于5.65,酸雨率是0-20%,为非酸雨区;pH值在5.30--5.60之间,酸雨率是10--40% ,为轻酸雨区; pH值在5.00--5.30之间,酸雨率是30-60%,为中度酸雨区;pH值在4.70--5.00之间,酸雨率是50-80%,为较重酸雨区;pH值小于4.70,酸雨率是70-100%,为重酸雨区。这就是所谓的五级标准。 我国酸雨已成为普遍性的污染问题。在1982年的酸雨普查中发现除吉林、甘肃和临夏外,其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出现酸雨,酸雨已覆盖国土面积的40%[ 17 ] 。1999年106个城市的pH值监测结果表明,降水年均pH值范围在4. 3 ~7. 47。pH值< 5. 6的城市有43个,占统计城市的40. 6% ,怀化、景德镇、遵义、宜宾、赣州等南方城市的酸雨频率达80%。

19922006年河南省酸雨分布特征分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1992-2006年河南省酸雨分布特征分析 作者:杜子璇, 刘荣花, 熊杰伟, 邓伟, 田宏伟, 陆斌, Du Zixuan, Liu Ronghua,Xiong Jiewei, Deng Wei, Tian Hongwei, Lu Bin 作者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3 刊名: 气象与环境科学 英文刊名: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32(1)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0条) 1.齐文启.席俊清.汪志国酸雨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监测 2002(01) 2.王彦酸雨与人类生活[期刊论文]-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4(04) 3.李金惠.汤鸿霄中国降水酸度预测模型[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科学 1998(01) 4.王文兴中国酸雨成因研究 1994(05) 5.王文兴.丁国安中国降水酸度和离子浓度的时空分布[期刊论文]-环境科学研究 1997(02) 6.许梅德酸雨对陆生植物影响的探讨 1995(04) 7.郑云有.吴甫成长沙市酸雨污染研究[期刊论文]-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0(01) 8.黄原.郑子龙.熊杰伟河南地区酸雨分布及成因初探 1996(03) 9.赵勇.孙中党.王飞郑州市大气酸性物质与降水酸性的相关性分析[期刊论文]-环境科学研究 2001(06) 10.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业务规范 2005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杜子璇.刘荣花.熊杰伟.邓伟.田宏伟1992-2006年河南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2007 本文利用南阳、商丘和郑州三个观测站1992-2006a酸雨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15a来年际、季节变化特征;并初步尝试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进行酸雨空间变化特征分析。15a来酸雨发生频率、降水年均pH值和酸雨雨量与全年雨量比值随时间推移出现明显的年际和月份波动:1992-1995a间呈现减弱趋势1998-2006a间出现加强趋势,且在期末明显变强;酸雨频率1、8和12月出现高值,pH值在9-12月份出现低值。15a来1992-2000a出现由南到北酸雨区域逐渐减弱,2000a出现低值后由南到北由西到东迅速变多的空间变化特征。 2.期刊论文韩亚芬.孙根年.李琦.陈素景.HAN Ya-fen.SUN Gen-nian.LI Qi.CHEN Su-jing西安市酸雨及化学成分时间变化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4) 依据1987-2000年监测数据,分析了西安市酸雨及化学成分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西安市降水pH值和酸雨的年内变化呈"双峰"型,即每年1-3月和10-11月降水pH值低、酸雨出现频率高,4-6月酸雨出现频率低,7-9月酸雨pH值较高.14年来,降水pH值与酸雨年际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1994年以前降水pH值较高,酸雨年际变化不明显;1994年以后降水pH值下降,酸雨频率年际变化较大.降水pH值与酸雨强弱由酸碱离子相对浓度决定.当酸根离子摩尔含量超过碱性离子时,降水pH值下降、酸雨危害增强;反之,降水pH值升高,酸雨危害减弱. 3.期刊论文何泽能.高阳华.谭炳全.唐晓萍.HE Zeneng.GAO Yanghua.TAN Bingquan.Tang Xiaoping重庆市主城区15年来酸雨变化趋势分析-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29(1) 本文运用重庆市主城区1993~2007年降水pH值监测资料,分析了重庆市最近15年来酸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降水pH值较低,15年来平均pH值介于3.8~4.5之间.重庆市年降水pH值基本呈递增趋势,倾向率达0.23/10a;最近5年的月际变化中,降水酸度夏高冬低,酸雨频率夏低冬高;各季节中,秋季pH值年际变化呈明显的波动状升高的趋势,其余3个季节呈弱波动,升降趋势不明显.重庆市酸雨(pH<5.6)频率较高,各季节的酸雨频率基本在80%以上,且有增大的趋势;各季节中春季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其余季节略升高或趋势不明显.重庆市较强级别以上强度的酸雨(pH<4.5)频率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介于30~80%之间,变化趋势不明显.重庆市酸雨强度的变化主要受污染源排放量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4.期刊论文张红安.汤洁.于晓岚.程红兵.朱新民.李亚军.徐晓斌.ZHANG Hongan.TANG Jie.YU Xiaolan.CHENG Hongbing.ZHU Xinmin.LI Yajun.XU Xiaobin侯马市酸雨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环境科学学报2010,30(5) 根据1992年至2008年的酸雨观测记录,对侯马市的酸雨变化特征及其长期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7年间,除个别年份外,侯马地区的降水pH值长期低于5.6,2006年以来甚至低于4.5,多年平均pH值为4.88,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降水pH值的平均月际变化幅度为0.8 PH单位,呈不规则起伏变化.在降水集中的7、8、9月间.酸沉降量约占全年的60%.作为出现在我国北方的区域性酸雨地区,侯马地区降水酸度2002年前后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2002年前,降水pH值平均年变率约为0.10 a-1,酸雨污染呈现减弱趋势,而之后的pH值平均年变率约为-0.28 a-1,呈现酸雨污染快速加重的变化趋势.该地区降水量的变化不仅对单次降水的酸性有较明显的影响,而且对降水酸度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有明显影响,显示当地的大气颗粒物具有显著的碱性中和能力.2007年对降水离子成分的加强观测分析结果显示,SO42-、NO3-、Ca2+、NH4+是降水中最主要的离子;[1/2]SO42-与NO3-的比值约为 6.9,说明当地的酸雨为较明显的硫酸型污染;降水中NH4+含量较高,大约与[1/2]Ca2+的离子含量相当;主成分因子分析显示,[1/2]SO42-、NO3-、 [1/2]Ca2+、NH4+种离子含量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当地的焦煤、煤化工等高污染排放可能是其重要的共同来源. 5.期刊论文唐信英.罗磊.张虹娇.TANG Xinying.LUO Lei.ZHANG Hongjiao西南地区酸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29(2) 利用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网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昆明、西藏五省、市、自治区17个酸雨观测站1993~2004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西南地区降

我国酸雨现状及防治措施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迅速增长,相应向大气环境排放的酸性物质大幅增加,中国长江以南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本文主要讨论我国的酸雨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关键词:现状主要原因二氧化硫的控制 1.我国酸雨现状研究 1.1酸雨空间分布特征 目前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大部、西南和华南沿海地区及新疆北部地区,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在欧、美、亚世界三大酸雨区中,我国的强酸雨区(PH<4.5)面积最大,长江以南地区是全球强酸雨中心。我国降水化学组成仍属硫酸型,但正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SO42 -和 NO3-以及NH4+和 Ca2 +分别是降水中主要阴、阳离子,并且浓度远高于欧洲和北美。 1.2区域变化 赵艳霞等对中国气象局全国酸雨监测网 80多个酸雨观测站的 1993-2006 年观测数据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主要酸雨区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其中以重庆、湖南、江西和广东等省、直辖市酸雨污染最为严重;另外,北方地区也存在范围不小的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河南省和山东省的部分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近 14 年我国酸雨区总体上呈范围扩大,强度稍有减弱的趋势。其中,北方酸雨区范围扩大明显,且酸雨强度增强趋势明显。南方酸雨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但酸雨污染重灾区由西南地区逐步转移至华中和华南中部地区。 1.3我国酸雨的化学组成及特点 一般情况下大气降水中阴离子为 SO42 -、 NO3-、 Cl-、HCO3-,阳离子为 NH4+、 Ca2 +、 Na+、 K+、 Mg2 +、 H+。研究表明对我国降水酸度影响最大的阳离子是 NH4+和 Ca2 +,阴离子是SO42 -和 NO3-。文献引用 A =[ SO42 -]/[ NO3-]作为划分酸雨类型的特征参量,将酸雨分为 3 档: 当A≤0. 5 时,为硝酸型或燃油型; 当 0.5 < A <3. 0 为混合型; 当 A≥3 为硫酸型或燃煤型。“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使得 SO2的排放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显著增加,另一重要的致酸物质NOX的排放量却在

关于大气污染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大气污染的调查报告范文 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 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 类经济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也 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环境 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汽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其它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 ,其它各类含 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氢、氦、二氧化碳) 大气污染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若是 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 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 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其次是对植物的危害:当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 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 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 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 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大气污染对天气与气候的影响最为显著,也是危害最大的,如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从工厂、发电站、汽车、

家庭取暖设备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烟尘微粒,使空气变得非常浑浊,遮挡了阳光,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有时候,从 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这种酸雨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 硫经过氧化形成硫酸,随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硫酸雨能使 大片森林和农作物毁坏,能使纸品、纺织品、皮革制品等腐蚀破碎,能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还会腐蚀、污染 建筑物。天气和气候的影响还会增高大气的温度,在大工业城市 上空,由于有大量废热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比 四周郊区要高一些。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称做“热岛效应”。 另外是臭氧层的严重破坏问题。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 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 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1985至1998年臭氧层破坏面积扩大了十倍,南极的臭氧层出现空洞。1998年1 0月前后,臭氧层破坏面积首次超过了2700平方公里, 其面积大于北美、加拿大和美国的面积总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 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上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欧洲 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 至减少了35%! 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的。像温室效应 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努力才可能逐渐解决。如果人类一如既往地破坏环境,那么人类就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如恐龙一般灭绝,地球也将会成为宇宙中一个遥远的历史,所以 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相信,只要 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够共同见证一片蔚蓝的天空,一定能够 共创一个美好的明天。 调查结果:造成大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是工业生产与交通 工具排放的废气和尘埃,工业生产排放出的尘埃颗粒物还吸附了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李维浩 (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08级1班选修号165)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酸雨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 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关健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 几千年前,地球的主宰是恐龙。到了白垩纪末恐龙全部灭绝,为什么会突然灭绝了,众说纷纭。其中的一种说法是,一天,一颗长长的慧星撞上了地球,细小的慧星雨与大气不断摩擦放电 ,大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化合,形成酸性的NOx,形成酸雨导致森林衰退,恐龙因缺乏栖息场所和食物而灭绝。不仅如此酸雨还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土壤、植被。 1、酸雨的概念 酸雨这一概念是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于1872年最先提出的。顾名思义,酸雨就是显酸性的雨。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 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水”。又称为“酸沉降”,再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 2、酸雨的形成 酸雨的形成是个由多种因素综合构成的十分复杂的过程,至今还有许多关键的问题没弄清楚。酸雨形成的大体是当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 上,这些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 3、酸雨的危害 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家环保总局表明,中国目前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对生态环境损害和人体健康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100亿左右,今后这种污 染损失还将持续不断地增加。酸雨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3.1 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3.2酸雨可以使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在美国和加拿大已有几千条河流和湖泊“死亡”(即水生动植物绝迹)。 3.3酸雨破坏土壤、植被、森林。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钙、镁、钾等养分大量流失,导致土壤日趋酸化,贫瘠化,影响植物生长。酸雨还会影响固氮菌

北京地区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地区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蒲维维 张小玲 徐敬 赵秀娟 徐晓峰 董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市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分析中心,北京 100089) 摘 要 本文利用2003~2008年北京地区三个酸雨观测站(观象台、昌平、上甸子)的酸雨观测资料并结合探空及大气成分资料,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对降水pH 值及酸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6年来北京地区酸雨总体呈逐年增强趋势,降水的酸度和酸雨频率随月和季节变化明显,北京地区夏、秋两季酸雨污染严重。(2)1500m高空风对降水酸度有明显影响:1500m高空风向为南风时,降水pH值最低;当1500m风向为南东南时,酸雨频率最高。当1500m上空的风速为1~3m·s-1时,酸雨频率最高,且随风速增大酸雨频率降低。(3)降水量对pH值影响不大但对酸雨频率有明显影响。酸雨频率随着降水量的增大而上升,当降水量达到大雨等级后,酸雨频率基本不变。(4)逆温对酸雨有一定影响,连续发生逆温状况时,酸雨出现频率大。(5)大气污染物SO2、NO2、PM2.5的浓度与降水pH值成负相关关系,说明污染物对降水酸度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酸雨,pH值,酸雨频率,影响因素 1 引言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雪、雨、雹等)。通常认为,导致正常雨水pH<5.6的酸性物质主要是人类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它们在大气环境中经过各种非均相氧化反应生成的[1]。我国从1979年开始进行降水酸度监测,监测结果表明,80年代中期,年均降水pH值小于5.6的地区主要在西南、华南以及东南沿海一带[2],90年代以来,酸雨出现的区域较80年代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酸雨区面积扩大,以南昌和长沙等城市为中心的华中酸雨区污染水平超过西南酸雨区;西南酸雨区酸雨强度虽然有所缓和,但仍然维持较严重的水平;华南酸雨区总体格局变化不大;华东酸雨区在小尺度上的污染格局有所波动[3]。2000年以来,全国酸雨区总体上呈范围扩大、强度稍有减弱的趋势,南方酸雨范围基本保持不变,而北方酸雨区范围扩大明显,且酸雨强度增强趋势明显,华北的京津冀及河南和山东的部分地区存在不小的酸雨区[4]。 *中国气象局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N0.GYHY200806027)资助

关于酸雨的防治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酸雨的防治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班级 高一实验一 二、小组成员 秦润轩,王琪松,孙浩,谢毅夫 三、内容摘要 1.成因: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2.危害: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程度的改变了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的规律;.此外,城市云量增多的结果,使城区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均有减少;.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 3.防治:原煤脱硫技术;优先使用低硫燃料;改进燃煤技术;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开发新能源。 四、探究目的 通过对酸雨的成因危害防治3方面探究,关注城市密布区域的酸雨问题,感受酸雨危害的严重性,了解解决方法,树立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 五、研究方式 上网查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酸雨);实地勘察

六、研究结果 概念 酸雨(acid rain)是指PH值小于5.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什么是酸?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苛性钠是碱,小苏打虽显碱性但属于盐类。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 为7;酸性越大,pH越低;碱性越大,pH越高。(pH一般为0-14之间)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为碳酸),pH为5.65。pH小于5.65的雨叫酸雨;pH小于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值小于5.65时叫酸雾。检验水的酸碱度一般可以用几个工具:石蕊试剂\酚酞试液\pH试纸(精确率高,能检验pH)\pH计(能测出更精确的pH值)。 酸雨率

酸雨成因及防治措施 (1)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酸雨的成因及防治 学院:石油化工 专业:能源化学工程 班级: 1302班 学生姓名:杨勇林 学号:

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出发,阐述了酸雨的形成。酸雨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建筑材料等具有很大危害,从土壤性质、氨气、大气颗粒物和天气形式等自然因素方面探讨了酸雨现状的形成原因。最后结合当前酸雨的状况及特点,提出了可行的防治防治酸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酸雨;成因;危害;防治措施 1 引言 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大气降水。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不但污染土壤环境,使土壤酸化和贫瘠化,还会影响水体、森林,破坏其生态循环[1]。此外,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因此,酸雨控制已成为中国污染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 我国酸雨现状研究 酸雨的定义[2] 在正常情况下, 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 降雨时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 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 pH值约为。在1982年6月的国 际环境会议上, 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 6的降水( 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 正式定为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 可占65%~ 70%) 和硝酸( 可占25%~30%) 。 我国酸雨现状及分布状况[3] 中国酸雨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其特征总的趋势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降水pH值偏高,多呈中性或碱性,长江以南呈酸性。截止到2011年一季度对中国329个地级城市雨水质量监测表明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重庆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中部地区、四川东南部、湖北西部的少数地区。全国酸雨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酸雨(降水pH 均值<城市比例略有降低,降低了%;较重酸雨(降水pH均值<)城市比例有所降低,降低了%;重酸雨(降水pH均值<城市比例基本持平;全国酸雨面积与上年持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与预防 摘要: 随着我国及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如何减少与预防硫的排放已成为世界环保的主题。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酸雨的形成,危害,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5.65,为弱酸性。而酸雨是指PH 小于5.6的降水。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一、酸雨的形成 大气污染发展到酸雨,是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烧碱工业蓬勃兴起以后的事情。特别是18世纪末烧碱作为玻璃和肥皂原料,产量爆炸性地扩大以后。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氯化氢气体在工厂附近造成了酸雨(氯化氢溶液就是盐酸),田地中的农作物和附近的森林全部枯死。1862年5

月12日伦敦《时报》曾报道了这一情况。后来,由于燃煤的工厂不断增加,雨水中的硫酸成分也逐渐多了起来。酸雨危害的严重,使英国在各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气污染公害监测网。史密斯在1872年发表的《空气和降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个名称。 (一)酸雨的形成过程 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雨”又称“酸沉降”,再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酸沉降的科学概念还包括干沉降,是指大气中所有酸性物质转移到大地的过程。目前人们已把酸雨和酸沉降的概念等同。近年来,也通称以上过程为酸性降水。 酸雨主要是由上升的大气污染物质NO、SO2等与大气中的水分在光照或其它条件下反应形成的。还有很多其它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甚至于CO2 也会在特殊情况下生成酸雨。还原性物质会被臭氧等氧化,进而与水结合形成酸雾或酸雨,同时消耗臭氧导致臭氧空洞,紫外线会乘虚而入,直接杀伤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氧化性物质会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物等则会直接与水结合生成酸雨。 (二)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又以硫酸为主,一般约占60%~65%。

我国酸雨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我国酸雨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摘要: 本文阐述了酸雨的危害近几年中国南方地区酸雨的污染的时空分 布状况酸雨的成因 我国南方酸雨区的酸雨污染状况基本上处在一个稳定的时期降水的区有从长江中上游向长江中下游发展的趋势;在时间分布上,秋季冬季降水低,酸雨发生的频率高; 春季夏季降水高,酸雨发生的频率低在酸雨的成上着重讨论了大气性质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气候条件大气中颗粒物浓度 及土壤性质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酸雨; 分布; 成因酸雨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中大量化石燃料的消耗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排放 大量的SO 2及氮氧化物,使得大气环境日益恶化,其中酸雨的问题尤其严重。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南方地区出现酸雨,经过80年代的急剧发展,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酸雨污染区趋向稳定,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我国西南部的重庆、贵阳等地发展到包括现在的包括12个省市的广大区域, 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报道的80年代中欧地区的“黑三角”地带还要严重。酸雨给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经济的 发展都来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酸雨使土壤酸化,矿质元素如钾、钠、钙、镁等流失,使得土壤的肥力降低;酸雨还会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和影响鱼的繁殖和发育,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降低水体的pH,使流域土壤和底泥中的金属溶解进入水中,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对古建筑和石雕艺术作品、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本文在分析我国酸雨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的基础上,并对各个区域的酸雨的 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酸雨形成的各个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酸雨的形成提供科学的参考。 我国南方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1 我国酸雨已成为普遍性的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酸雨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

大气污染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题目《重庆工商大学生对大气污染的认识程度调研》学院 专业 班级

《重庆工商大学生对大气污染的认识程度》调研报告一、调研计划 调研过程中严格按照调研计划书操作(详见附录1 、附录2),发放问卷8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72份。 二、数据分析 (一)认知程度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显示,本校大学生或多或少都对大气污染有所了解,72人中,其中24人非常了解(占总人数的33%),48人 基本了解(占总人数的66% );在关注度方面其中有8%不关注 环境问题,27% 非常关注,而偶尔关注占了绝大部分(65% ),两组数据表明本校大学生对大气污染问题的了解和关注程度不 是很高。(见图一、图二) 在对大气污染的印象方面,数据显示,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其中64%认为非常严重,18%认为比较 严重,详见图三),而在对全球的大气污染的印象上,数据显示: 认为严重的和认为不严重的各自参半(详见图四)。由此可以看 出: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普遍认为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要比全球 的大气污染问题严重。

图一、对大气污染的认识程度 图二对大气污染的关注程度

图三对中国大气污染的印象 图四对世界大气污染的印象 (二)对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分析 1.来源分析 对大气污染的来源的数据分析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燃煤和使用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的(详见表一),而这主要的使用群体主要是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业(详见表二)。

2.危害分析 大气污染导致的后果逐渐显示,我们对几种的常见的后果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69%)认为大气污染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是雾霾,认为导致、温室效应的别占10% 、8%、13%(见图五)。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也很突出,绝大部分人都表示大气污染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见图六)。 图五大气污染后果

我国酸雨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摘要: 本文阐述了酸雨的危害近几年中国南方地区酸雨的污染的时空分布状况酸雨的成因 我国南方酸雨区的酸雨污染状况基本上处在一个稳定的时期降水的区有从长江中上游向长江中下游发展的趋势;在时间分布上,秋季冬季降水低,酸雨发生的频率高; 春季夏季降水高,酸雨发生的频率低在酸雨的成上着重讨论了大气性质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气候条件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及 土壤性质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酸雨; 分布; 成因酸雨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中大量化石燃料的消耗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排放 大量的SO 2及氮氧化物,使得大气环境日益恶化,其中酸雨的问题尤其严重。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南方地区出现酸雨,经过80年代的急剧发展,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酸雨污染区趋向稳定,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我国西南部的重庆、贵阳等地发展到包括现在的包括12个省市的广大区域, 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报道的80年代中欧地区的“黑三角”地带还要严重。酸雨给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经济的 发展都来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酸雨使土壤酸化,矿质元素如钾、钠、钙、镁等流失,使得土壤的肥力降低;酸雨还会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和影响鱼的繁殖和发育,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降低水体的pH,使流域土壤和底泥中的金属溶解进入水中,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对古建筑和石雕艺术作品、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本文在分析我国酸雨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的基础上,并对各个区域的酸雨的 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酸雨形成的各个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酸雨的形成提供科学的参考。 我国南方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1 我国酸雨已成为普遍性的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酸雨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

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

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 (一) 在全国上榜的中国32个城市中,成都位列第25名,污染情况较严重。 这种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烟囱和汽车尾气,对人体呼吸系统危害大。目前,成都市对此已有监测,今年还增加了细颗粒物监测等项目。 成都污染程度只比北京好一点? 该报告依据各国在20**年至20**年内的报告数据,测量了全球91个国家近1100个城市空气中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即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主要分析指标为此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 昨日,天府早报记者查询了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该报告显示,可吸入颗粒浓度数据全球的平均值为每立方米71微克。美国、加拿大为全球空气质量最好国家。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的城市和蒙古首都是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 相比以上亚洲国家,中国状况稍好点。报告列出的国内32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中,成都可吸入颗粒浓度为每立方米111微克,排名国内城市第25名,污染情况较严重。 此外,海口污染指数最低,兰州污染指数最高;北京每立方米121微克(第28)、范文TOP100上海每立方米81微克(第11)、广州则是每立方米70微克(第7)。

本土空气监测全市38个监测点 成都有无关于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对此项又是如何监测? 昨日,天府早报记者在成都市环保局网站看到,首页左侧边栏公布着成都市中心城区和周边区县每日和预报明日的空气污染指数。根据其显示,大成都范围内空气质量基本都是良,而主要污染物则基本是可吸入颗粒物。 目前,成都市共有38个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均为自动监测站),其中8个国控监测点位,分别位于人民公园、草堂寺、梁家巷、沙河铺、金泉两河、三瓦窑、里店和三道堰。成都中心城区每天的空气污染指数,就是来源于这8个点位。 今年,成都市被环境保护部列为全国26个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试点监测工作城市之一。成都对空气中污染物的监测,将从原来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3项,增加为细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等共11项。 可吸入颗粒物PM10 PM10指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思想汇报 专题它能够渗入到肺部并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心脏病、肺癌、哮喘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每年全球有200多万人因吸入细小微粒而死亡。汽车尾气是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源之一。 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中的“隐形杀手” 成都中心城区8个监测点位

十堰市酸雨特征及其影响

十堰市酸雨特征分析及其影响研究 张运洲,朱明,文强 (湖北省十堰市气象局,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利用十堰市国家气象观测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年酸雨pH 观测资料及相关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十堰市酸雨污染状 况和变化规律以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并就酸雨影响因素和酸雨对十堰市土壤、农、渔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关键词十堰市;酸雨;特征分析;气象条件;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S1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3-361-02 作者简介 张运洲(1972-),男,湖北房县人,工程师,从事气象观测和酸雨观测及其影响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2-02-06随着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酸雨对生态、农业、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 已成为全人类倍受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酸雨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材料与文物古迹,而且导致土壤和河流湖泊酸化,使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森林衰退、 渔业资源遭到破坏、水生动植物抗病力下降,粮食、蔬菜、瓜果大面积减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酸雨覆盖的面积达40%,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酸雨区 [1] 。十堰市属于中 纬度地区, 随着工业进程和机动车数量的猛增,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酸雨出现的频率和程度逐渐加大。因此,分析研究十堰市酸雨特征对今后有效控制和防御酸雨污染具有现实意义。笔者利用十堰市气象观测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年酸雨pH 观测资料及相关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十堰市酸雨污染状况和变化规律以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对酸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酸雨对十堰市土壤、农、渔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1 资料与方法 利用十堰市国家气象观测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3年的酸雨pH 值测量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十堰市酸雨污染状况和变化规律及气象条件有关系,并对酸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有对策,以便在今后应对酸雨影响和治理酸雨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十堰市酸雨观测站位于110?47'E , 32?39'N ,海拔高度286.5m ,是国家级酸雨观测站,于2006年7月开始进行酸雨观测,酸雨观测严格执行中国气象局发布的《酸雨观测业务规范》[2] ,按降水pH 值的大小,将小于5.6、4.5、4.0分别表示酸雨、较强酸雨、强酸雨的临界指标[3] ,将当年12月 次年2月、 3 5月、6 8月,9 11月分为冬、春、夏、秋季。2 十堰市酸雨污染状况 利用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的3年的酸雨资料,其间共收集了酸性降水样品(>1.0mm 降水量)329个,其中降水量最小pH 值为2.95,最大6.75,平均值为4.42,酸雨出现的频率为89.5%。2.1 酸雨特征分析 在以pH 值5.6、 4.5、4.0分别表示酸雨、较强酸雨、强酸雨的临界指标,利用3年中329个酸性样本,对pH <5.6的3个级别频率进行统计。其中pH 值为4.50 5.59(呈弱酸性)的酸雨出现的频率为76.1%,pH 值为4.00 4.49(较强酸雨)出现的频率为10.2%, pH <4.00(强酸雨)的出现频率为3.2%,即pH <4.5以下的酸雨仅占6.4%,表明十堰市2/3以上的酸雨属于弱酸雨。2.2 酸雨出现率的季节变化通过对十堰市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各月降水pH 平均值和各月酸雨资料的分析(表1),酸雨出现的频率差异较大,12 2月6 8月出现的频率较高, 3 5月及9 11月较低。从降水pH 的均值来看,3 5月较大,6 8月降水pH 均值最小,从整体变化上看,降水pH 均值大小变化和最小pH 值呈正相关,与酸雨出现频率呈反相关。 酸雨的强度和出现频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冬季酸雨频率在78.9%,夏季次之,为65.1%,春秋季最低。因此,酸雨频率总的季节分布趋势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冬、夏季不仅酸雨出现的频率高,而且酸度较强。秋季酸雨出现的频率较低,而且酸度也相对较弱。 表1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各季pH 值及频率分布情况年份冬季 pH 频率春季pH 频率夏季pH 频率秋季pH 频率20084.6782.14.9860.34.2376.55.5150.220094.7583.650.162.44.2578.15.5052.320104.8085.55.0666.34.1180.25.4755.6平均 4.74 83.7 5.02 63.9 4.20 78.3 5.4952.7 通过进一步统计分析表明, 2009年起观测到的年酸雨出现的频率较2008年有所增加, 2010年又较2009年略有增多,但pH 年平均值基本这3年中没有显著变化,可见十堰市酸雨污染有逐年增加态势,形势十分严峻。3酸雨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3.1 酸雨与降水量的关系 十堰市四季降水表现有明显差 异,春、秋季降水绵绵细雨,特点为降水强度均匀且过程持续时间长;夏季降水多数在局地不稳定的天气条件下出现,降水强度大且时间短,冬季降水特点是强度小且时间短。在酸雨观测中发现:不同雨量下的降水酸度相差不同。将每次酸雨观测所取的雨量按5个级别(小雨:0.1mm <R <9.9mm ;中雨10.0mm <R <24.9mm ;大雨:25.0mm <R <50.0mm ;暴雨:R >50.0;大暴雨:R >100.0mm )进行划分,并将不同雨量等级下降水的pH 平均值、酸雨出现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降水pH 值与降水量成正比,降水等级越高,降水pH 值会越大,大暴雨的条件下平均pH 值为6.08,酸雨出现的频率在大雨的条件随雨量等级越高而越大,在大雨的条件下雨量达到最高为86%,之后随雨量的增大而减 农技服务,2012,29(3):361-362,364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酸雨的调查报告

黄思聪酸雨调查报告 什么是酸雨: 雨、雪、雾、雹和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pH小于5.6的,统称为酸雨。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自从20世纪50年代英国、法国发现酸雨以后,酸雨的范围逐渐扩大到世界各国。近年来我国上海、四川、贵州、湖南等地也降过酸雨。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变化。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有机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是煤炭、石油以及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而生成的。酸溶解在雨水中,降到地面即成为酸雨。酸雨的危害十分严重。它能使湖泊河流酸化。据调查,美国纽约州阿第伦达克山区有51%湖泊的水呈酸性(pH<5),90%的湖泊里已经没有鱼生存。瑞典一万个淡水湖中,有2 000个湖里的鱼和其他生物面临灭顶之灾。1974年降落在英格兰地面上的酸雨,其酸性比食醋还强,pH达2.4。酸雨不仅污染水域,还能影响树木的生长;破坏土壤,危害农作物;破坏城市建筑物、机器、桥梁;腐蚀名胜古迹及雕塑。例如,美国的铁轨损坏有1/3是与大气污染及酸雨有关。欧洲的许多文物古迹,如巴特农神殿、伦敦英王理查一世的塑像以及其他珍贵的古代纪念碑和雕像,都不同程度地遭受酸雨的腐蚀,而使其面目皆非。 酸雨的危害 □ 酸雨的危害(一) □ 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碱度指数的Ph 值低于5.6 的酸性降水。

□ 我国酸雨(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碱度指数的PH 值低于5.6 的酸性降水)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80 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 万平方公里。到90 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 多万平方公里。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1998 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们和青岛都下了酸雨。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 以上。 □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 至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对森林和其他植物危害也较大,常使森林和其他植物叶子枯黄、病虫害加重,最终造成大面积死亡。 □ 酸雨的危害(二) □ 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酸雨和浮尘是最主要的污染。十多年来,由于二氧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