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

施方案

(试行)

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2006年6月

为统一全省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路线、明确监测内容、规范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制订本实施方案(试行)。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国家、省投资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1 监测依据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12号令)

(3)《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水利部25号令)

技术规范

(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3)《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1987)

其它依据

(1)项目初步设计和批复文件(包括设计变更文件)

(2)项目所在行政区的生态治理规划文件

2监测目的与监测技术路线

监测目的

通过对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治理及效益发挥状况、为该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专项验收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为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对今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监测数据。

监测技术路线

(1)前期。收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划设计、有关项目区的地形图、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资料;实地勘查(补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摸清小流域基底情况,校核有关数据资料;经分析论证确定监测分区与监测点布设,制订监测计划。

(2)中期。实施全面监测,通过开展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获取各类监测信息(有条件的开展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在监测期内编写年度监测报告。

(3)后期。项目竣工后,汇总分析各年度监测报告与监测信息,编写竣工监测报告。

3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

小流域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小流域基底值、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危害和防治效益。

小流域基底值监测

小流域基底值是小流域治理前的基本情况,是反映治理效益的基准。

3.1.1监测内容

(1)小流域特征值:小流域名称,流域长度、宽度与面积,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土地及耕地的地面坡度组成(见附表1)。

(2)水文气象:包括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分布、雨强,平均气温、积温和无霜期等(见附表2)。

(3)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及结构(见附表3)。

(4)社会经济情况:主要包括人口、劳动力、经济结构和经济收入(见附表4)。

(5)水土流失状况:包括面积、强度,分布情况(见附表5)。

(6)项目治理初步设计情况:包括项目设计单位、规划治理面积、治理年限、投资来源与数额;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目标。有关设计变更。

3.1.2监测方法与频次

小流域基底值情况通过参考项目文件资料,加以核实并进一步调查监测补充。

监测频次:在开始实施监测时,开展调查监测一次。

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监测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治理区域,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水土流失的监测与水土流失的影响因子密不可分。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包括降雨量、植被、土地利用、地面坡度等。

3.2.1降雨量

(1)观测内容:降雨时间、历时、降雨强度(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降雨总量。降雨量表见表3-1。

降水(雨)量统计表

表3-1

全年降水量mm

汛期降雨量(6-9

月)mm

产流降雨起止时间

产流降雨量mm

降雨历时min

平均雨强mm/h

最大10分钟降雨

量mm

最大30分钟降雨

量mm

(2)方法:设置雨量站(自记雨量计)观测或使用项目区气象、水文部门的观测资料。

(3)频次:每年年底收集、整理项目区有关降雨资料。

3.2.2植被

植被因子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影响因子,其中植被盖度和植被覆盖率是水土保持治理最常用到的指标。

(1)植被盖度常指林草地(包括乔木林、灌木林、草地和作物)上林草植株冠层或叶面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占该林草标准地面积的比例。植被盖度是植被因子的一个综合度量指标。

植被覆盖率是指林草灌层或叶面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

的比率。植被覆盖率是水土保持治理统计中的重要指标,覆盖率愈大,表示治理度愈高,水土流失减少;反之,治理程度低,水土流失控制还较弱。当统计区全为林草覆盖时,则等同于植被盖度。

(2)监测方法:测定植被盖度多用测针法,或目估法。测针法,首先选择出一块正方形样地,将样地边长10等份或更多,这样得到100块(或更多)更小的样方,将测针插入每个小样方中,若有覆盖为1,无覆盖为0,累计这

些书出一总样方数,得出该样地盖度,再求平均盖度。较简易的目估法原理是目测林草地中无覆盖部分的面积,然后反求林草植被盖度。

在林草植被覆盖率计算中,常把覆盖度大于的林草地面积占统计治理区总面积的比率,作为植被覆盖率(不计作物)。在教详细的统计中,幼林和疏林(覆盖度小于)地,常加以说明或按理论方法折算得出面积;对成片、带状的林木(孤立木不计),若难以量算面积,可用3750-4500株折算1公顷林地面积的方法算出林地总面积,再求植被覆盖率。

(3)监测频次:每年7-9月份调查监测一次项目区植被情况。

3.2.3土地利用

(1)监测内容:工程区内农、林、牧、副等各业用地类型的面积及变动情况。

(2)监测方法:水土流失治理是土地利用改变的主要途径。实施水土保持监理制度的项目,通过工程监理的资料确定治理面积,对照小流域基底值的土地利用标,从而反映土地利用变化。从工程监理资料中收集整理有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土地利用情况。没有实施水土保持监理制度的项目,通过收集项目治理资料和调查监测完成。

(3)监测频次:每年年底完工后或次年年初调查监测一次。

3.2.4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水土流失侵蚀强度分级确定和侵蚀量的计算中,地面坡度的测量较为重要。地面坡度按照5-8°、8-15°、15-25°、25-35°、>35°进行分级。

(1)测量方法:一种是利用1:10000地形图上的坡度尺直接量测;另一种方法是用地质罗盘实地量测。

(2)工程区内地面坡度的变化也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结果,除基底值调查监测阶段外,每年度量测一次,测定范围是实施治理的小班。

3.2.5水土流失监测

(1)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和流失量等。

(2)监测方法:以治理小班为基本单位,结合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监测结果确定水土流失强度分级,分级标准见表3-2;汇总各侵蚀强度小班面积,得出水土流失总面积和强度分级面积。汇总各侵蚀强度小班面积,得出水土流失总面积和强度分级面积。

水土流失量计算方法:一是按照简易径流小区观测的水土流失量值乘以所代表小班的面积得出总的水土流失量。二是没有简易径流小区观测值的,可参考其它地区的观测情况进行估测。

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

表3-2

地面坡度

地类5-8°8-15°15-25°25-35°>35°

非耕地的林草覆盖度(%)60-70轻度

45-60强度30-45中度强度极强度<30

强度极强度剧烈

坡耕地轻度中度

(3)监测频次:每年统计计算一次水土流失强度和流失量。

3.2.6水土流失灾害监测

水土流失灾害包括洪灾、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1)监测内容:灾害的类别、次数、规模;损坏的土地面积和灾害损失等。

(2)监测方法:采取调查监测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和实地勘查。

(3)监测频次:根据灾害的发生而确定。

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监测

3.3.1监测内容

包括监测各类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整地措施)的规模、规格和措施质量、治理进度等内容。

(1)工程措施:包括梯田的面积、规格,谷坊的规格、处数,水源工程的处数,引水排水工程的规格与规模,以及各项措施的工程量,见附表6。

(2)植物措施: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种草的品种、面积等情况。

(3)整地措施:整地类型(如水平沟、榆林坑)的面积和工程量。

(4)措施质量:植物措施的成活率、工程措施的运行稳定状况,竣工后的管护情况。

3.3.2监测方法:收集有关工程监理资料数据,并进行调查监测。

3.3.3监测频次:治理措施每年治理完成后监测一次。林草成活率监测每年春季和秋季各监测一次。工程措施运行情况的调查在内年汛期结束后,监测一次。

水土流失防治效益监测

水土保持效益是在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能够取得的利益或收益,包括蓄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些效益是通过前面的监测数据分析整理得出的,有些效益,如经济效益还需要进行实测和调查监测。

3.4.1蓄水保土效益

蓄水保土效益是指经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减少土壤侵蚀和拦蓄径流、泥沙情况。

(1)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各类坡面、沟道治理工程措施拦挡泥沙、减少土壤侵蚀量;以及减少地表的径流量。

(2)分析方法:利用简易径流观测小区和标桩设施观测的地表产流产沙数据,通过对比分析采取治理措施相对未采取措施的蓄水保土量。计算方法如下:

I w=w2- w1

I s=s2- s1

式中:I w——实施某治理措施后的蓄水量;

w2、w1——实施治理措施后、前的产流平均数量。

I s——实施某治理措施后的保土量;

s2、s1——实施治理措施后、前的保土平均数量。

如果没有地面观测设施可利用,采取实地调查,经合理分析估测出项目区的蓄水保土基础效益。

(3)监测频次:每年分析计算一次。

3.4.2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取得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一般只计算直接经济效益。

(1)监测内容;包括治理后粮食、林果、禽畜饲养、木材等产品增产量;项目区人均纯收入和总收入增加值。

(2)监测方法:每年年底或次年的年初,实施经济效益调查。经济效益数据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典型调查,在项目区内选择4-6农户,调查水土保持治理产生的经济效益情况,调查表见附表7;二是收集县乡统计部门相关数据,掌握项目区总体的经济效益,见附表8、9。

3.4.3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涵盖面广、指标多样,包括减轻自然灾害,促进社会进步等。

(1)监测内容:调查分析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基本农田、护村护地坝、作业路、水源工程等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类别、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力等情况。

(2)监测方法与频次:在项目治理期间和竣工后实施典型调查(每年一次),选择2-3个村,每个村选择4-6农户,跟踪监测项目区社会效益发挥情况。调查表见附表7。

3.4.4生态效益

主要包括水圈、气圈、土圈和生物圈等生态效益。

(1)监测内容:调查分析项目区抵抗洪水等各类灾害能力提高情况;林草植被覆盖提高程度、促进野生动物繁殖,地下水出露等、小气候调节变化情况、土壤改良情况等。

(2)监测方法与频次:主要采取调查监测方法,通过询问调查加以核实。监测期内每年汛期后和年底实施调查1-2次。

以上各类水土保持效益可参考表3-2 。

水土保持监测效益评价分类表

表3-2

效益分类监测内容具体内容

基础效益

保水:增加土壤入渗

1.改变微地形增加土壤入渗

2.增加地面植被增加土壤入渗

3.改良土壤性质增加土壤入渗

保水:拦蓄地表径流

1.坡面小型蓄水工程拦蓄地表径流

2.“四旁”小型蓄水工程拦蓄地表径流

3.沟底谷坊坝库工程拦蓄地表径流

保土:减轻土壤侵蚀(面蚀)

1.改变微地形减轻面蚀

2.增加地面植被减轻面蚀

3.改良土壤性质减轻面蚀

保土:减轻土壤侵蚀(沟蚀)1.制止沟头前进减轻沟蚀

2.制止沟底下切减轻沟蚀

3.制止沟岸扩张减轻沟蚀

保土:拦蓄坡沟泥沙1.坡面小型蓄水工程拦蓄泥沙

2."四旁"小型蓄水工程拦蓄泥沙

3.沟底谷坊坝库工程拦蓄泥沙

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

1.增产粮食果品饲草枝条木材

2.上述增产各类产品相应增加经济收入

3.增加的收入超过投入的资金(产投比)

4.投入的资金可以定期收回(回收年限)间接经济效益

1.各类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2.种基本农田比种坡耕地节约土地和劳工

3.人工种草养畜比天然牧场节约土地

社会效益减轻自然灾害

1.保护土地不遭沟蚀破坏与石化、沙化

2.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3.减轻下游泥沙危害

4.减轻风蚀与风沙危害

5.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6.减轻滑坡、泥石流的危害

促进社会进步

1.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率

2.剩余劳动力有用武之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

4.调整农村生产结构,适应市场经济

5.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地矛盾

6.促进脱贫致富奔小康

生态效益

水圈生态效益

1.减少洪水流量

2.增加常水流量

土圈生态效益

1.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2.提高土壤肥力

气圈生态效益

1.改善贴地层的温度、湿度

2.改善贴地层的风力

生物圈生态效益

1.提高地面林草被覆程度

2.促进野生动物繁殖

4 监测成果与要求

监测数据

4.1.1地面观测数据

主要包括降雨数据、简易径流小区和标桩观测数据等三大类。

(1)对雨量点、小区、标桩进行编号,简要说明观测点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位置(经纬度)、治理措施等。介绍设施布设日期与时间。

(2)地面观测数据保以Excel电子表格格式保存,以项目县、工程区、观测内容等要素命名文件。

(3)观测原始数据注明每次观测日期与时间、观测人员、泥沙样分析处理人员与补充说明、设施运行情况(丢失、补设、维修,人畜扰动)等,对更改观测地点的,要详细注明。

4.1.2调查监测数据

(1)调查数据如为收集资料或引用,说明来源;(2)实地勘查、询问调查要对调查记录整理,内容应包括调查日期、调查地点或路线、调查监测人员、被调查对象、主要调查结果、调查总结。调查数据保存在Word文档中,文件命名体现县名、项目名称、调查内容要素。

4.1.3照片资料

照片反映内容应包括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治理前后对比、水土保持措施种类,水土保持监测设施、治理效益(丰收的场景、特写),以及项目施工、宣传、监测等水土保持活动主题。拍摄时尽量固定点位。

及时存储拍摄的照片,对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地点、拍摄人进行标注,各监测单位应指定专人保管所拍摄影像资料。照片资料存放于固定文件夹,分层分级命名管理:一级文件夹为监测主题,如丰宁县大阁周边项目区、崇礼县察汗陀罗小流域;二级文件夹为监测年度,如2002年度、2004年度;三级文件夹为照片内容,如水平梯田、封禁治理、水土流失等。为方便整理和保存,每张照片也需要命名,照片命名中应体现时间、项目、工程等要素,如2003年涉县辛川小流域梯田治理工程(照片)。

监测报告

为系统地说明小流域治理的监测情况,要求每年编写监测报告。上一年度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报告要求在第二年的3月份前完成。竣工报告(总报告)根据施工进度和验收时间确定。报告中借助图表、照片辅助表达监测内容和结果。监测报告完成后,交所属监测分站,经审核后,报省监测总站。监测报告提纲见附件4。各类专题图(项目区位置图、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布置图、治理前后土壤侵蚀图与土地利用图等)制图图例和水土保持数据库代码表见附表8、9。

5保证措施

组织保证

由省监测总站、市级监测分站和县水保站共同完成监测任务。省监测总站制定技术路线、组织技术培训;市级监测分站负责技术指导和监测实施;先水保站开展具体监测工作,编写监测报告,各级都要重视监测工作,安排固定技术人员2名,保证监测用车和必要的监测经费。

技术保证

5.2.1技术培训

为提高监测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省监测总站不定期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培训;市级监测分站负责并及时地进行技术指导。

培训内容涉及监测设施设计与建设、水土流失地面观测、微机操作、“3S”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相关软件操作技术(如Arc View)等。适应不同阶层监测人员的需求,有效地提高了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为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5.2.2配备必要的监测仪器和设备

监测总站为部分项目市、县、区统一购置了雨量观测设备、摄影器材、GPS、罗盘等信息采集设备;配置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扫描仪、计算机、打印机等信息处理设备和1:50000电子地图等资料,为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了软、硬件保障。

为保证监测工作的开展,各县布设一些简易径流小区、标桩和雨量计等监测设施。

附件1 简易观测小区

简易小区是相对于标准径流观测小区提出的,具有投资规模小、保持原地貌、观测频次低、用材简易、易修建等特点,适应于投资规模较小的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观测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度、不同工程措施地块的水土流失量,从而监测土壤侵蚀模数、分析防治效果。

(一)布设要求

简易小区布设在小流域治理区内,分别选择已实施治理的地块和未治理的典型地块进行布设。已实施治理的地块要根据不同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分别布设。为便于观测,小区尽可能集中布设。要求小区的坡面尽量平整、坡度和土壤条件均一。

(二)建设方法

参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对标准小区的建设要求,简易小区主体应包括小区护埂、集流槽、集流池等三部分。

(1)小区护埂。可以用砖块(适于林草地)、人工夯实的土埝作为护埂,阻挡小区外的产流进入。护埂的横纵方向原则上要求分别平行、垂直于等高线,小区投影为矩形,也可根据实际地形条件进行确定。护埂投影尺寸(参考):纵向5-20m,横向1-5m。

(2)集流槽。位于小区底端,用于将小区内的径流导入集流池,用水泥材料做成,上缘与地面同高,槽底向下向中间倾斜,宽15-30cm,长度与小区底边长一致。紧接集流槽,由金属管或其它管做成导流槽。在小区下缘护埂中部开口,小区内的产流产沙通过汇流槽进入集流池的通道。

(3)集流池。集流池为经过防渗处理的池子,按照简易小区的面积,依据水文计算确定体积,用石灰砂浆作涂层或胶泥粘塑料薄膜处理。集流池建标尺,能通过标尺计算集流池容积。

根据小流域简易小区布设情况,在测点附近村庄设雨量站。如附近有水文气象部门的雨量站,可以利用有关雨量数据。

(三)观测内容及方法

(1)降雨量。每次降雨后观测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2)径流量。观测小区集流池内降雨体积

(3)泥沙量。每次降雨后,都要进行小区取样。搅拌均匀径流池内的泥沙后,用取样瓶,取水样3个,各500ml,通过烘干或晾干,计算泥沙量,并以此推算整个小区的产沙量。

附件2 标桩定位观测

使用钢钎、水泥桩、竹木棍等材料制作成标桩,标记刻度,布设在项目区内土壤侵蚀典型地段,通过标桩量测该地段的土壤侵蚀或泥沙淤积强度(一)标桩制作

(1)坡面标桩。选10-30cm、长度50cm的钢筋或其他材质的细棒,桩顶端削平且涂醒目颜色,底端削尖;铁质标桩表面须做防锈处理;标桩柱体表面做精确的刻度标记

(2)沟道标桩。可用砼预制,桩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圆形,截面积约为10cm2,长50-200cm。标桩顶面要用水泥抹面,标桩柱体表面同样要做精确的刻度标记

(二)标桩布设

(1)坡面部位

综合考虑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实施影响,选择典型水土流失并实施治理的地段,坡面土壤侵蚀观测点要求坡面平坦、起伏小;观测点面积可根据具体坡面情况而定,坡面投影面积应不低于10m2,标桩纵横排列,地面上端应露出10cm,观测区内减少人畜剧烈扰动。

(2)沟道部位

在项目区内选择沟道土壤侵蚀或淤积较强的沟道,沟道工程控制的上游汇水面积要达到70-100亩。标桩埋设深度要保证桩不被泥沙淤没和侵蚀后丧失稳定性为准,标桩成排布设。

(三)观测方法

详细测定并记录每个观测点的地理位置、高程、投影面积。每次观测要登记观测时间、人员、降水量等观测背景资料。对每个观测点和标桩进行命名和编号。测点出现异常情况(标桩丢失、测点遭到破坏)给以记录,及时补设标桩。每次观测读数遵循固定方向,减少观测误差。

附件3 遥感监测

(一)概念:从广义上遥感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狭义上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在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二)土壤侵蚀遥感解译步骤。

(1)资料准备。购买遥感影像(卫片或航片),项目区地形图、

(2)影像处理。卫星影像的处理内容主要包括影像的纠正、融合。

(3)信息提取。根据遥感影像的判读标志,如色调、形状、位置、大小、阴影、纹理等可视化特征建立起来的地物原型与影像模型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利用岩性、坡度、植被和专家经验以及小流域治理规划、初步设计报告等

非遥感信息源的叠加,采用人机交互判读的方法提取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水

土保持防治措施及数量等情况,以及各种专题信息的变化信息。

(4)质量控制

①几何精度控制。包括遥感图像深加工时像点位移控制、图像镶嵌精度控制、专题信息提取时图斑界限跟踪精度控制、制图综合取舍质量控制、在GIS 中制图精度控制、投影转换的变形控制等。

②数据精度控制。主要取决于解译误差率的高低,必须建立判读标志,解

译人员必须参加判读标志的确定。启用有经验、责任心强、熟悉作业区域的判读人员,培训上岗,减少判读属性上的错误。

③解译精度要求。图斑属性判对率应大于90%图斑界线的走向和形态与

影像特征的允许误差为1个像元,即单元界线的最大误差不能超过1个像元;按成图比例尺,最小图斑面积为1mm2,在1:10,000比例尺下,相当于10m*10m的单元;图斑定性和定位要准确矢量图内弧段应封闭,图斑应标注,图形应建立严格的拓朴关系,图幅接边及其判读应在规定误差内;质量检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 各级检查图斑数不得少于总图斑数的5% 自查误差应不大于10%,复验误差应不大于8%,审核误差应不大于5%。

④成果质量要求。图幅接边应保证图斑属性接边正确,图斑界线接边误差小于个像元;矢量图内弧段应封闭,图形应建立严格的拓扑关系;每个图斑只能有一个代码,不能出现重码、漏码、邻斑同码等问题;成果图绘制按《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2001)规定执行。

(三)监测数据成果

(1)建立项目区遥感监测数据库;(2)遥感监测专题图,包括土地利

用图、土壤侵蚀图、小流域治理措施分布图等。

4 监测报告提纲

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项目概况

1.1.1前期情况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规划设计与批复情况;项目法人、项目设计单位和项目承建单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规划水土流失治理规模、项目投资来源与数额、建设目标;有关设计变更情况。

1.1.2项目实施情况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开工时间、目前工程进展、预计竣工时间等情况;总述和分年度说明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水土保持工程与措施数量、投资额度(列表简要说明)。

项目区概况

1.2.1项目区自然条件

1.2.2项目区治理前社会经济状况

1.2.3项目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

2监测依据

法律法规

技术规范

其它依据

3 监测设计

监测内容与方法

3.1.1监测内容包括:(1)小流域基底值监测;(2)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降水量观测、植被、土地利用、地面坡度、水土流失强度及流失量、水土流失灾害等)监测;(3)水土流失防治效益监测(蓄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

3.1.2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包括地面观测、收集资料、调查监测等。

监测技术路线。按照监测工作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确定小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监测步骤、内容和方法、监测频次。

监测手段与工具。包括监测设施、监测设备、数据分析处理设备软件等。

4 监测实施

监测实施单位及监测组织。

监测期内监测实施情况总述。

4.2.1监测设施布设。小区与标桩等设施的布设介绍、施工时间,观测时间。

4.2.2地面观测。观测频次、观测任务委托与培训、观测周期内的观测时段(每年)。

4.2.3调查监测。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资料来源。

5 监测数据与分析

降雨情况。工程区降雨分析。

水土流失及灾害发生情况。工程区内的土壤侵蚀情况分析;洪水、崩塌等水土流失灾害的发生情况分析。

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各类治理工程措施分析、治理进度、质量、管护等。

治理效果。包括蓄水保土基础效益、生态效益(林草覆盖率、小气候的改善、浅层地下水的出露等、野生动物的大量繁殖)、社会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生产生活设施改善)。

6 监测结果

施工期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的动态。

小流域综合治理目标实现程度。

对项目治理与管护的有关建议。

附表1 小流域特征值调查表

注:补充说明小流域内土地及耕地的地面坡度组成

附表2 小流域水文气象情况调查表

附表3 治理前小流域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表

小流域名称

地貌类型 总面积( km 2) 主沟道长( Km) 主要支沟长(km) 沟壑密度( km/km 2

) 流域长度( m) 流域平均宽度( m)

主沟道纵比降(%)

流域海拔高度(m )

最高 最低 平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流域名称

太阳

辐射

(J/ cm 2)

年均

日照

时数

(h)

无霜

期(d) 降水量 (mm)

≥10℃的多年平均积温(℃) 多年平均径流深(mm) 蒸发量 (mm)

风 多年平均 最大年降水量 最小年降

水量 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 多年平均 最大年值 最小

年值

平均风

(m/s) 最大风速 (m/s) 8级以上大风日数(d) 沙尘暴日数(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小流域名称

调查基 准年

土地总面

农 地 林 地

草 地

未 利 用 地

其他

应知应会-水土保持

水文应知应会水土保持复习大纲 1、水土保持、土壤侵蚀、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程度等概念;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土保持分册》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常用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及其母质被侵蚀的重量,土壤侵蚀强度是根据土壤侵蚀的实际情况,按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等分为不同级别。 土壤侵蚀程度:土壤侵蚀程度(degree of soil erosion)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侵蚀形式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2、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类型 按照监测目的和作用,水土保持监测点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常规监测点是长期、定点定位的监测点,主要进行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效果等监测。山东监测站点为水蚀和风蚀监测,其中水蚀监测点主要有观测场、小流域控制站、坡面径流场。 临时监测点是为某种特定监测任务而设置的监测点,其采样点和采样断面的布设、监测内容与频次应根据监测任务确定。临时监测点应包括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点,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沙尘暴等监测点,以及其他临时增设的监测点。

某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汇报

某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汇报 **县地处江西省南部山区,是全省重点林业县,南方重点林区。全县辖18个乡镇,160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356万亩(2375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 **县物产丰富,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山区县。**是全国第一个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脐橙面积达万亩,脐橙产业覆盖了80%的农户。**文化底蕴深厚,是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是江西第一个“中国楹联之乡”,境内有中国最大的方形围屋东升围。 201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7640万元,本级财政收入61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5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大力培植森林后备资源,加快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全县的森林生态得到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一、坚持以资源增长为目标,强化保护,推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资源增长为目标,强化保护管理措施,推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构建和谐新**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一是严格林木采伐管理。坚持以“限额采伐、全额管理”为重点,严把木材采伐许可的审批关,严禁超范围、超树种、超限额采伐,严禁在划定的生态公益林、珠防林、阔叶林保护区内设立伐区。加强伐区的检查监督,强化源头管理。改革集体林木采伐生产办法,取消集体林由林业公司独家经营的管理模式,坚决取缔乡、村买卖青山和个人承包生产木材的行为,减少资源浪费。二是强化木材流通管理。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木材运输管理工作监督网络,加大对违法木材运输活动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木材运输行为。三是规范木材加工管理。严把木材加工厂办证审批关,制定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办证程序。坚决取缔生产规模小、加工工艺简陋、资源浪费严重的加工企业。严格按照省林业厅、省经贸委、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中小企业局《关于开展全省木材(加工)单位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了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监督管理,对经营加工单位实行全面监督,分片管理,统一印发加工台帐,制订生产计划,核定年度木材消耗量。使木材经营加工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四是积极开展“开源节流,改燃节能”工作。全面关闭柴炭市场,

2020年林业生态建设计划

2017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计划 镇人民政府20**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快全镇林业生态建设步伐,持续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根据《**县20**年林业生产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部署,紧紧围绕全县林业生态建设 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建设与管护并重,突出抓好苗木花卉产业建设、经济林产业建设、村庄绿化工程、通道绿化工程和荒山绿化工程,通过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提升生态质量,为推进“三晋示范镇” 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围绕六大工程建设,完成120万株林木新植补植补造任务,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其中,经济林栽植面积250亩,生态造林350亩,新育苗木300亩,村镇绿化10个,通道绿化40公里,新建湿地公园一处,义务植树4万株。全镇林业生态建设进入全县林业建设先进乡(镇)行列。 三、重点工作 (一)苗木花卉产业建设工程继续坚持“科学规划、龙头带动、精品示范、片区带动、政策支撑、市场运作”的原则,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以“春之晨”为主打品牌的苗木花卉基地。 20**年重点完成“春之晨”生态园二期工程300亩,新育苗木15万株。

(二)经济林建设工程按照项目工程化、建设规模化、质量标准化、苗木优质化、管理科学化的标准要求,20**年突出抓好**、**两村共250亩经济林建设工程,其中,**村完成核桃栽植100亩,**村完成核桃栽植150亩。 (三)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一级路和***公路(武安段)两条生态廊道建设。端润一级路升级改造工程坚持高标准、高档次、高品位,出精品、出亮点、出特色,对沿路两侧50米以内的林带进行修枝、除草等综合治理。**公路按照全方位立体化绿化模式,打造高品位“绿色走廊”。此外,着重抓好村村通道路补植改建工程,对断档地带进行补植,对生长不良、档次较低的树种进行更换。 (四)荒山绿化建设工程继续提高端润一级路两侧可视荒山绿化档次,对20**年度荒山绿化项目进行补植完善。重点突出做好**公路两侧350亩荒山绿化工程,该工程由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五)村镇绿化建设工程按照增绿添景、高标准、立体化绿化原则,督促责任单位做好绿化、美化工作。同时,以增加绿量为目标,大力开展居民、庭院、小区植树种花活动,拆墙透绿,见缝插绿。责任单位:**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由负**责承建,**村由亚美负责承建,其余各村按县政府指定单位组织实施。 (六)湿地公园建设工程按市政府**流域治理规划设计要求,**流域**段建设湿地公园一处。该工程以保护、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根本立足点,以树理文化为内涵,是**流域治理的重要功能区块。该工程由镇政府组织驻镇企业实施。上述责任单位要及早部署,尽快行动,在20**年4月底前完成全部栽植任务。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纲要2019—2019》共9页文档

附件: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纲要(2006~2015年)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奋斗目标,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水土流失影响我国生态安全,已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制定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明确今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特制订本纲要。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状况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成效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福建长汀、重庆北碚、甘肃天水及陕西长安等地建立了水土保持试验站,开展了水土流失定位观测。新中国成立后,水利部先后三次组织了全国土壤侵蚀调查,查清了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措施效益和预测模型等方面的试验研究,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预报奠定了基础。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狠抓制度和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标准制定、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全面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在各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初步建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长江和黄河2个流域监测中心站、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总站和100个监测分站,建立了18个

4、水利部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监测工作的意见 (水利部水保[2009]187号公布)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提高监测质量,有效控制生产建设活动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现就进一步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监测目的 协助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保持设计和施工管理,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协调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效果,提出水土保持改进措施,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建议;提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技术依据和公众监督基础信息,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 二、监测分类 建设类项目,征占地面积大于50公顷或挖填土石方总量大于50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甲级水土保持监测资

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5~50公顷或挖填土石方总量5~50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小于5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小于5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自行安排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生产类项目,以每年的征占地面积或挖填土石方量为依据,依照上条执行。 三、监测内容和重点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土保持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包括: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取土(石)场、弃土(渣)场使用情况及安全要求落实情况,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含临时防护措施)实施情况,水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等。 四、监测方式和手段 承担委托的监测机构必须实行驻点监测,同一项目的驻点监测人员中至少要有1名取得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上岗证书。建设单位自行监测的项目要指定专职人员开展定期监测。 扰动土地面积、弃土(渣)量、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等内容以实地量测为主。线路长、取弃土量大的公路、铁路等大型建设项目,可以结合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等手段调查扰动地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最新版

承张高速公路承德至承张界(大滩)段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建设单位:河北承德承张高速公路管理处 编制单位: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

目录 1综合说明 (1) 1.1监测任务缘由及实施组织 (1) 1.2项目概况 (1) 1.2.1项目建设意义 (1) 1.2.2工程规模与特性 (2) 1.3项目区概况及水土保持背景状况 (5) 1.4监测范围和监测分区 (7) 2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7) 2.1项目概况 (7) 2.1.1工程规模与特性 (7) 2.1.2工程组成 (12) 2.1.3工程占地 (23) 2.1.4土石方平衡 (25) 2.1.5施工工艺与进度 (25) 2.2项目区概况 (28) 2.2.1自然概况 (28) 2.2.2社会经济概况 (32) 2.3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35) 2.3.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35) 2.3.2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概况 (35) 2.3.3连接线原有公路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 (37) 2.3.4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经验 (37) 2.4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40) 2.4.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40) 2.4.2防治目标 (44) 2.4.3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45) 3水土保持监测 (46) 3.1监测依据 (46) 3.2监测目的 (46) 3.3监测原则 (46) 3.4监测范围和监测分区 (47) 3.5监测方法 (48) 3.6监测时段及频次 (48) 3.6.1监测时段 (48)

3.6.2监测频次 (49) 3.7监测内容和方案 (49) 3.7.1监测内容 (49) 3.7.2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51) 3.7.3监测设施及设备 (51) 3.8监测制度 (53) 4监测内容和方法 (55) 4.1监测内容 (55) 4.1.1本底值监测 (55) 4.1.2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 (55) 4.1.3试运行初期 (56) 4.2监测指标及方法 (57) 4.2.1监测指标 (57) 4.2.2监测方法 (58) 4.3监测设施、设备 (62) 5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64) 5.1数据记录 (64) 5.2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64) 5.3附件 (64) 6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 (65) 6.1监测人员组成 (65) 6.2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65)

森林生态造林绿化建设的工作方案

森林生态造林绿化建设的工作方案 森林生态造林绿化建设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我镇的造林绿化和森林生态镇建设生态文明和《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要求,以《年度造林绿化和森林生态城镇建设工作方案》和《林业生态建设规划》为依据,以年实现创建森林生态镇为目标,以园林式镇区建设和通道绿化为重点,创新机制,全面推进我镇林业生态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以成片造林为主,块状绿化和带状绿化相结合的原则。(二)坚持突出重点,重要区域(地段、路段)重点治理的原则。(三)坚持新造林和补植补造统筹兼顾,一般造林与精品绿化并重的原则。 (四)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造林,优先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兼顾常绿树种的原则。 (五)坚持部门参与,政府引导,全社会共同投资的原则。 三、工作任务 (一)已建工程补植补造 对20xx 年以来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山脉水源涵养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中保存率达不到80%的地块和山头进行补植补造,总面积5650 亩,其中退耕还林补植补造4150 亩。山脉水源涵养林工程补植补造1500 亩由相关村负责组织实施。 (二)通道绿化工程按照新的绿化标准,对全镇村级以上道路进行新造和补植完善。县乡道路单侧绿化宽度在20 米以上,村级道路单侧绿化宽度在10 米以上,所有道路的绿化,内侧应栽植 1 行以上的常绿树,由各村负责组织实施。 (三)林业生态镇、村建设工程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林业生态镇规划要求,参照林业生态村建设标准,全面开展林业生态

镇、村建设,建成园林式镇区,建成县级林业生态村2 个生态景区1 个,由镇建办、镇管办、东店村、黄固寺村、超化村负责组织实施。 (四)花园式单位建设按照创建市级林业生态镇要求,全镇建设花园式单位5 个(敬老院、国税所、地税所、卫生院、镇机关),花园式企业5 个,由镇管办、镇建办、民政所、行政科、工业办、安全办负责组织实施。 (五)矿山企业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对煤矿、采石场、耐火厂、矿山企业,按照“占一补一”的标准,在企业周围实施绿化,栽植以乔木为主,常绿树木与落叶树木相结合的生态片林,由各村、工业办、安监办负责组织实施,全年完成矿山企业生态修复500 亩。(六)全民义务植树工程建设充分发动群众,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到7.9 万人次,完成全民义务植树25 万株,建立领导义务植树点 1 处,义务植树基地1 处,完善提高境内平原林网,网格控制面积不超过100 亩,沟、河、路、渠绿化率达95%以上。由各村、镇直镇办负责组织实施,农业办牵头。 (七)造林管护和资源管理 1、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发生火情及时组织扑救,全年林地受害面积控制在0.3 %o以内,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2、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虫情监测预报,及时报告。防治森林病虫害成灾率低于6%,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病 虫害。 3、加强新栽植林木的管理,不间作小麦和高杆作物,留足营养带,及时做好抗旱浇水,修枝除草和巡护防盗等管护工作,确保造林成效。 四、时间安排 (一)日前补植补造工程全部完成,绿色通道工程规划完毕。(二)完成全年度造林任务。 (三)年雨季,完成荒山补植补造。 五、措施和要求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1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的工作。 2 水土保持监测是(把脉山河)的基本国情调查。 3 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可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4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一般通常分为(建设期)和(运行初期)。 5 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报(上一级监测网络统一管理)。 6(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是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基础。 7 (水土保持监测费)就是对某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监测所需要的费用。 8 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费据监测内容及工作量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主体工程具备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按其投资的(0.2%)计算,二是对水保方案新增措施按其一至三部分投资的(1%—1.5%)计算。 9 制定S L 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水利部第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10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共(七章)内容分别是1> 总则

2> 监测站网 3> 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4> 遥感监测 5> 地面观测 6> 调查 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11 沿坡面向下运动的水流称为(坡面径流)。 12 坡面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壤中流)。 13 坡面径流小区是1877年由德国土壤学家(沃伦)设计的,用于观测和研究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4 (径流小区)是观测坡面水土流失量的常用方法。 15 利用径流小区观测坡面的水土流失量,是将在微小面积测定的结果扩展到整个坡面,属于(尺度扩展)。 16 石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通常采用的监测方法有(调查监测、地面定点观测与巡查监测) 17 监测资料实行报送制度分为(季报)和(年报)每季度末当月的(20号),对本季度监测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年报时间为当年(12月25号)。 18 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之称,也可分为(林草植被)和(作物植被)。 19 郁闭度等于(有林冠覆盖的点数)/(布点总数)×100%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内容提要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是由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单位,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用于规范监测活动的技术文件。为了指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编制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技术指南》,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法律法规依据,规范性文件依据,技术标准依据,技术文件与相关文件依据,以及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编制依据。(2)项目建设规模、工程布局、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布局以及水土保持防治目标等概况。 (3)项目区水土保持影响因素、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原则。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其指标、方法、监测样点布设和设施设备等。 (6)监测工作组织、监测数据与成果质量保证制度等组织管理。(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8)有关内容的说明。

目录 1总则 (3) 2编制依据 (4) 2.1法律法规 (4) 2.2规范性文件 (4) 2.3技术标准依据 (4) 2.4技术资料及其批复文件 (5) 2.5技术合同 (5) 3建设项目概况 (6) 3.1开发建设项目概况 (6) 3.2项目建设规模与工艺流程 (6) 3.3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 (6) 4 项目区水土保持状况 (7) 4.1水土保持影响因素概况 (7) 4.2社会经济概况 (8) 4.3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 (8) 5 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和原则 (10) 5.1监测目标 (10) 5.2监测原则 (11) 6监测内容和方法 (12) 6.1监测内容 (12) 6.2监测方法 (15) 7组织管理 (18) 8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19)

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方案

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方案 根据全市林业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为全面推进我市林业生态建设,组织好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按照省府办《印发广东省创建林业生态县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29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为核心,紧密围绕建设生态绿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提高生态安全意识的目标,实施林业生态重点工程,依法治林、科技兴林,稳步推进森林分类经营改革,建立布局合理、结构科学、质量优良、功能齐全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在全社会形成热爱森林、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实现全市经济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和谐共进。 二、创建时间我市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分三年完成,具体是**年阳春市达到林业生态县的标准,**年阳西县达到林业生态县的标准,**年阳东县、江城区、海陵区达到林业生态县的标准,从而在**年底全面实现林业生态市。按照创建时间表,各县(市、区)要以漠**流域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道路主干线绿色通道、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城市林业及森林公园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促进宜林地的造林绿化,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 三、创建标准

(一)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山区达65以上、半山区和丘陵区达45以上、平原区达25以上(注:阳春市为山地类型县,阳西县、阳东县、江城区和海陵区为半山区丘陵县)。 (二)林木蓄积量: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连续3年年净增率达4以上。 (三)生态公益林功能等级:生态公益林中 一、二类林比例达到80以上。 (四)防护林建设:沿海防护林带、农田防护林网的绿化率达到90以上,沿海宜林滩涂的绿化率达80以上,水土流失生物治理率达95以上。 (五)保护区体系:保护区体系(含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公园)占国土面积比重,山区达9以上、半山区和丘陵区达6以上、平原区达3以上。 (六)绿色通道:绿色通道绿化率达95以上(线路绿化率达95以上,通道两侧山地绿化率达95以上)。 (七)县城绿化: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绿地率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m2以上。 (八)村庄绿化:村庄林木覆盖率20以上。 (九)林地保护管理:林权证发证率达95以上,征占用林地审核率连续三年达100。 (十)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火灾受害率连续三年控制在0.5‰以下;病虫害成灾率连续三年控制在0.5以下;连续三年无重大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和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林地保护法律法规的案件。 四、工作步骤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2018)

前言 简述项目情况、水土保持监测过程及成果并附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 建设项目概况 1.1.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地理位置(点型工程介绍到乡级,线性工程应说明起点、走向、途径县级名称)、建设性质(新建或改建)、工程规模与等级、项目组成、投资(概算总投资、土建投资)、建设工期(开工与完工时间、总工期)、占地面积、土石方量(挖方、填方、借方、弃方)等。 1.1.2 项目区概况 简要介绍项目区地形地貌(地形特征、地貌类型)、气象(气候类型、将数量、雨季时段、风速及主导风向、风季时段、冻土深度)、水文(水系、水功能区划)、土壤(土壤类型)、植被(植被类型与林草覆盖率)、容许土壤流失量、侵蚀类型与强度、国家(省级)防治区划等情况。 项目区点型工程按乡(镇)或县级行政区域确定,线型工程按县或地市级行政区域确定。 1.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情况,包括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机构设置及制度建设),“三同时”制度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水土保持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变更、备案,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意见落实及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处理情况等。

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1.3.1 监测实施方案执行情况 对照监测实施方案,说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路线、布局、内容和方法等实施情况。 1.3.2 监测项目部设置 接受委托时间、监测进场及技术交底时间、监测项目部组成及技术人员配备等。 1.3.3 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的位置、类型、数量及影像资料等。 1.3.4 监测设施设备 包括固定观测设施的建设情况,监测设备投入使用情况等。 1.3.5 监测技术方法 简要介绍一般监测方法(包括遥感监测、实地测量、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等)类型,重点介绍针对工程特点采用的监测方法,如无人机、实时监控等。 1.3.6 监测成果提交情况 包括监测实施方案、记录表、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监测季度报告、监测年度报告、监测总结报告等成果的提交时间、对象(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等。

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计划

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计划 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快全镇林业生态建设步伐,持续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根据《**县xx年林业生产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部署,紧紧围绕全县林业生态建设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建设与管护并重,突出抓好苗木花卉产业建设、经济林产业建设、村庄绿化工程、通道绿化工程和荒山绿化工程,通过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提升生态质量,为推进“三晋示范镇”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围绕六大工程建设,完成120万株林木新植补植补造任务,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其中,经济林栽植面积250亩,生态造林350亩,新育苗木300亩,村镇绿化10个,通道绿化40公里,新建湿地公园一处,义务植树4万株。全镇林业生态建设进入全县林业建设先进乡(镇)行列。 (一)苗木花卉产业建设工程

继续坚持“科学规划、龙头带动、精品示范、片区带动、政策支撑、市场运作”的原则,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以“春之晨”为主打品牌的苗木花卉基地。xx年重点完成“春之晨”生态园二期工程300亩,新育苗木15万株。 (二)经济林建设工程 按照项目工程化、建设规模化、质量标准化、苗木优质化、管理科学化的标准要求,xx年突出抓好**、**两村共250亩经济林建设工程,其中,**村完成核桃栽植100亩,**村完成核桃栽植150亩。 (三)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一级路和***公路(武安段)两条生态廊道建设。端润一级路升级改造工程坚持高标准、高档次、高品位,出精品、出亮点、出特色,对沿路两侧50米以内的林带进行修枝、除草等综合治理。**公路按照全方位立体化绿化模式,打造高品位“绿色走廊”。此外,着重抓好村村通道路补植改建工程,对断档地带进行补植,对生长不良、档次较低的树种进行更换。 (四)荒山绿化建设工程

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的函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文件 水保监…2006?16号 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的函 各流域机构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各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各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持证单位: 为了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质量,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健康发展,我中心组织编制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见附件)。现印发你们,请在工作中参照使用,并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是由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单位,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用于规范和指导监测技术人员开展项目监测活动的技术文件,其重点是:依据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文件,经过一定深度的现场查勘和调查,针对项目的具体特点,对水土保

持监测的内容、时段、监测点布设、主要观测指标及其方法与频率、监测工作组织管理、实施进度和预期主要成果等进行设计。该文件可作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的技术条款或附件,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监测工作进度与监测成果质量得到保证。 附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二○○六年七月六日 主题词:水土保持监测设计实施计划提纲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2006年7月6日印发

附件: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 第一章综合说明 简要说明开发建设项目概况及建设意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其水土保持背景状况、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情况、监测任务缘由及其实施组织等。 第二章编制依据 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应用的主要技术资料和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 第三章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开发建设项目的概况。重点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组织与施工工艺,突出选址(选线)、施工场地布置、取料、弃渣、土地扰动、挖填土(石)方及其流向等方面的情况。 2、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自然概况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状况等。社会经济概况主要介绍项目所在(经)县(区)的人口、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和产业结构等情况。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测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工程征占地(行政隶属、

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方案(最新)

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政府确定的“345”战略和自治区造林绿化总体安排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生态林与经济林建设并举,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发展,为打造绿色经济示范市,建设美丽x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大和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和x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紧紧围绕四大生态功能区建设,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着力深化林业改革,推进精准造林,提高绿化质量,提升产业效益,着力加强资源保护,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变,深入持久地推进美丽x建设,绘就美丽x“x最美画卷”。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统筹协调、属地建设、考核推进的原则; (二)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三)坚持生态林与经济林、乔灌与花草、造林与封育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政府引导、项目带动、社会投资、全民参与原则;

三、目标任务 (一)营造林任务。 1.新造林。全市营造林面积29.3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6万亩(乔木林2万亩,灌木林6.6万亩),封山(沙)育林10万亩,退化林分改造6.45万亩,退耕还林4.3万亩; 2.未成林地补植补造。全市完成未成林地补植补造8.2万亩; 3.造林成活率。全市新造林及补植补造成活率达到85%以上; 4.森林覆盖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18%。 (二)特色经济林建设。 1.新增苹果、红枣、枸杞等经济林1.5万亩。其中,苹果0.25万亩,红枣0.15万亩,枸杞0.85万亩,其他经济林0.25万亩; 2.新建酿酒葡萄基地4500亩,新建酒庄15个; 3.特色经济林平均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各县(市、区)特色经济林建设任务详见附件2。 (三)森林防火。 1.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0.9‰; 2.不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重伤、死亡事故; 3.森林火灾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各县(市、区)森林防火指标详见附件3。 (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辖区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6‰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附件: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 第一章综合说明 简要说明开发建设项目概况及建设意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其水土保持背景状况、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情况、监测任务缘由及其实施组织等。 第二章编制依据 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应用的主要技术资料和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 第三章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开发建设项目的概况。重点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组织与施工工艺,突出选址(选线)、施工场地布置、取料、弃渣、土地扰动、挖填土(石)方及其流向等方面的情况。 2、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自然概况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状况等。社会经济概况主要介绍项目所在(经)县(区)的人口、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和产业结构等情况。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预测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工程征占地(行政隶属、

性质和利用类型)、防治目标、措施布局、主要工程量和实施进度安排等。第四章水土保持监测布局 1、监测原则与目标。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项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2、监测范围及其分区。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的规定,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析确定监测范围及其分区。 3、监测点布设。根据确定的监测范围及其分区,分析确定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监测的重点地段和重点对象,提出监测点布局。监测点可以根据监测目的、指标的不同,分为观测样点和调查样点。观测样点要有设施设备的配置设计,调查样点要求设立标志,根据监测指标采用相应监测仪器或设备进行量测以获取数据。 4、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计划和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确定监测时段及工作进度。一般情况下,监测时段包括项目施工准备期之前、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初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 第五章监测内容和方法 1、监测内容。根据工程项目的生产组织和施工工艺特点,分析确定项目施工准备期之前、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初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的主要监测内容。 在施工准备期之前,主要是对监测范围的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水文气象、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措施与质量、水土流失状况等基本

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篇一: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 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通知》(*政〔×〕×号)精神,特制定20XX年**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决策,以确保如期实现我省森林资源“双增”(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增加)目标为核心,以森林资源培育为重点,以林业生态县建设为载体,强化措施,稳步推进,注重实效,圆满完成林业生态省年度建设任务,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坚实生态屏障。二、建设任务(一)营造林。全省安排造林任务×.×万亩。其中:国家预安排我省造林任务×.×万亩,我省安排造林任务×.×万亩(含飞播造林×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万亩。(二)育苗。全省安排育苗计划×万亩,其中:择优扶持优质种苗基地×.×万亩,培育优质苗木×万株。

三、安排原则(一)营造林计划。20XX年全省营造林规模按《**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生态工程新造林、更新造林、林业产业工程分别按《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全面实施规划的×个林业生态工程和×个林业产业工程。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中的生态移民工程按照退耕还林后续专项(生态移民)工程由发展改革和扶贫部门安排,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的城市建成区绿化建设任务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安排。(二)投资。20XX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继续实行“以奖代补”,只安排国家、省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三)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淮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及向国家申报的20XX年造林项目直接由省安排到县(市、区),其余由各省辖市按照规划的工程量大小、生态区位重要程度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确定20XX年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任务量并安排到县(市、区),对已完成《规划》确定任务的建设工程不再安排,省林业厅据此下达年度建设计划。下达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要首先保证完成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确定的年度建设任务,凡是列入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县(市、区)必须在中低产田范围以外的行政村实施。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重点安排连霍、京珠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的县(市、区)和平原地区抚育工程量大的县(市、区)。四、建设重点20XX年重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收费标准

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理、监测、评估、咨询等计费工作,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健康发展,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的有关规定,现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和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服务费计列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 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的规定,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的水土保持勘测设计费按该文件执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可参考表1标准计列。

表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计列标准 二、水土保持监理费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修订建设监理与服务收费标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5]632号),国家发改委与建设部将共同开展建设监理收费标准的制定工作,水土保持监理收费应按新标准计列。新标准未颁布前,可参考主体工程现有标准执行。三、水土保持监测费 根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要求,水土保持监测费包括监测设施费和施工期监测费。其中,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费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费中计列,施工期监测费可参考表2标准计列。

表2 水土保持施工期监测费计列标准 注:地貌类型调整系数山区为,丘陵及风沙区为,平原区为。 四、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规定,开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建设单位应委托水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咨询评估单位编制《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其费用可参考表3标准计列。

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

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通知》(*政〔×〕×号)精神,特制定2011年**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决策,以确保如期实现我省森林资源“双增”(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增加)目标为核心,以森林资源培育为重点,以林业生态县建设为载体,强化措施,稳步推进,注重实效,圆满完成林业生态省年度建设任务,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坚实生态屏障。 二、建设任务 (一)营造林。全省安排造林任务×.×万亩。其中:国家预安排我省造林任务×.×万亩,我省安排造林任务×.×万亩(含飞播造林×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万亩。 (二)育苗。全省安排育苗计划×万亩,其中:择优扶持优质种苗基地×.×万亩,培育优质苗木×万株。 三、安排原则

(一)营造林计划。2011年全省营造林规模按《**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生态工程新造林、更新造林、林业产业工程分别按《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全面实施规划的×个林业生态工程和×个林业产业工程。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中的生态移民工程按照退耕还林后续专项(生态移民)工程由发展改革和扶贫部门安排,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的城市建成区绿化建设任务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安排。 (二)投资。2011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继续实行“以奖代补”,只安排国家、省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 (三)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淮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及向国家申报的2011年造林项目直接由省安排到县(市、区),其余由各省辖市按照规划的工程量大小、生态区位重要程度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确定2011年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任务量并安排到县(市、区),对已完成《规划》确定任务的建设工程不再安排,省林业厅据此下达年度建设计划。下达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要首先保证完成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确定的年度建设任务,凡是列入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县(市、区)必须在中低产田范围以外的行政村实施。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重点安排连霍、京珠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的县(市、区)和平原地区抚育工程量大的县(市、区)。

水土保持收费标准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保监2005 22号 (保监[2005]22号2005年6月17日)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理、监测、评估、咨询等计费工作,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健康发展,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的有关规定,现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和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服务费计列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 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的规定,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的水土保持勘测设计费按该文件执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可参考表1标准计列。 表1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计列标准 二、水土保持监理费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修订建设监理与咨询服务收费标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05]632号),国家发

改委与建设部将共同开展建设监理收费标准的制定工作,水土保持监理收费应按新标准计列。新标准未颁布前,可参考主体工程现有标准执行。 三、水土保持监测费 根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要求,水土保持监测费包括监测设施费和施工期监测费。其中,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费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费中计列,施工期监测费可参考表2标准计列。 表2 水土保持施工期监测费计列标准 四、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规定,开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建设单位应委托水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咨询评估单位编制《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其费用可参考表3标准计列。 表3 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计列标准 五、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服务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