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

原理:

有机溶剂被纤维活性炭捕集、吸附并浓缩,净化的空气从罐体上部排入大气。当活性炭吸附有机物达到饱和状态后,停止吸入有机废气,利用有机溶剂物理性质送入蒸汽进行吹脱,将有机溶剂自活性炭中驱出。即所谓低温(28℃-35℃)吸附,高温(100℃-130℃)解吸。解吸后,由于纤维活性炭床体积较小,余温及余留蒸汽影响不大,在低温(约30℃)废气作用下,罐中活性炭迅速恢复其活性。吸附罐的工作程序:两吸(约30分钟)一脱(约15分钟),顺序循环进行。用有机溶剂露点温度较高的特点,将蒸汽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引入冷凝器,使其冷凝,冷凝液进入分离器,利用溶剂比水轻的特点,分离回收。

技术特点及优势

1)吸附介质采用活性炭(纤维膜),该介质具有微孔结构,比表面积大,具有吸附量高。

2)吸附、脱附行程短,速度快,滤阻小。

3)可制成纤维束、布、毡等各种形状,应用灵活,操作方便、强度高,耐破损和撕裂。

4)组份纯化采用精馏单元,可实现多组分分离纯化,满足溶剂(尤其是混合溶剂)回收纯度(浓度)要求。

有机溶剂挥发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人体以及大气环境均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都是石油类衍生产品,生产、合成有机溶剂需要消耗能源与石油原料。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浮,各种有机溶剂的价格也必然随之上涨。采取合理的技术方法与手段废气中回收有机溶剂,并使其重复利用已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

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技术

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技术 蒋 洪 朱 聪(西南石油学院 四川省南充市 637001) 摘要 油气田存在丰富的伴生气资 源。为了提高油气综合利用水平,开展伴 生气轻烃回收工艺技术研究有十分重要的 现实意义。针对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 和控制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与探讨后指出, 在工艺设计中应正确选用制冷工艺,精心 组织工艺流程,合理利用外冷和内冷;设 备选型应体现技术先进和高效的原则;小 型浅冷装置的控制方案应着重简单实用, 大中型深冷装置则应选用先进的集散控制 系统。 主题词 伴生气 轻烃回收 工艺设 计 回收率 制冷 工艺 流程 在油气田开发中存在丰富的伴生气。为了合理利用这部分天然气资源,油田采用轻烃回收装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国产化装置仍存在工艺方案不合理、产品收率低、能耗高等问题。针对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本文对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和设计、控制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工艺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1.回收工艺过程和特点 目前,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都采用冷凝分离法。虽然冷凝分离法可采用冷剂制冷法、膨胀制冷和混合制冷法等多种制冷工艺,但从工艺原理上看,都是经过气体冷凝回收液烃和液烃精馏分离成合格产品这两大步骤。从流程组织上,回收工艺过程由原料气预处理、原料气增压、脱水、冷凝分离、制冷系统、液烃分馏、产品储配等7个单元组成。 一般来说,伴生气具有压力低,气质富的特性。为满足冷凝分离的工艺要求,伴生气回收工艺需设置压缩机增压过程,增压值大小与干气外输压力、制冷温度、分馏塔塔压、产品收率等因素有关,这是低压气轻烃回收工艺的特点。 2.优化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的变化是因原料气气源条件(气量、压力和组成)、产品要求和建设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引起的。工艺流程的合理与否是回收装置达到较高的技术经济效益的前提。 2.1 制冷工艺的选择 制冷工艺的选择主要考虑原料气的压力、组成、液烃回收率等因素。当伴生气处理量小、组成较富时,为了回收C3+烃类,可采用浅冷回收工艺,制冷方法主要采用冷剂制冷或冷剂制冷+节流膨胀制冷;当伴生气处理量较大、组成又比较贫、希望回收较多乙烷时,应采用深冷回收工艺,制冷方法主要采用复叠式制冷、混合冷剂制冷、膨胀机制冷、冷剂制冷与膨胀机制冷相结合的混合制冷。国内技术成熟和开发应用广泛的制冷工艺有膨胀机制冷、混合制冷。 国内冷剂制冷工艺,为了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现主要采用丙烷压缩循环制冷,制冷温度为-30~-35℃,制冷系数较大。丙烷冷剂可在轻烃回收装置中自行生产,无刺激性气味,该工艺将在我国广泛应用。采用冷剂制冷工艺的装置,所需要的冷量由独立的外部制冷系统提供,不受原料气贫富程度的限制,对原料气的压力无严格要求。装置在运行中,可以改变制冷量的大小以适应原料气量和组成的变化以及季节性的气温变化。 膨胀机制冷有透平膨胀机、热分离机、气波机制冷三种方式。由于透平膨胀机制造技术日趋完善,机组质量有保证,操作、维修方便,等熵效率高,处理量大,加之机组产品系列化,选用、更换都很容易,所以,凡是有自由压力能可供利用的场合,可优先考虑选用透平膨胀机,必要时再考虑设置外部冷剂制冷。在无供电条件的边远地区,使用热分离机或气波机制冷更为有利。对于低压气源,是否可采用膨胀机制冷,需对制冷工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才能作出决策。 4 油气田地面工程(OGSE) 第19卷第1期(2000.1)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研究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研究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有机溶剂,这些有毒有机溶剂很多都是对人体和环境有巨大的危害,但是通过研究这些有毒有机溶剂的特点,利用一些化学原理结合这些不同的有毒有机溶剂千差万别的化学差异通过吸收法、冷凝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将它们有效的进行回收,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同时这也对工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然,通过有效的回收这些有机溶剂很多时候还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收益,显然对于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研究非常必要且迫切。 标签:工业生产;有机溶剂;危害;回收方法 前言 如今正在使用的共有3000多种,有机溶剂如今被广泛的应用于油漆、医药、造纸、印刷、纺织等领域中,并且在工业生产中对于有机溶剂的使用量通常都非常大,这些有机物千差万别,但是有机溶剂的特点就是容易挥发出特定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通常都是有毒物质,之前电视报道的酸雨、酸烟雾时间与这不无关系,同时一些有机物挥发出来的氯氟烷烃对大气臭氧层有非常大的危害,因此能否在日常的生产中有效地回收有机溶剂将显得异常的重要。 1 有机溶剂概述 有机溶剂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并且其本身还能够分解成为燃料、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所以被广泛的运用于造纸、纺织等领域。常见的有机溶剂有甲苯、醇类、酯类、酮类(环己酮、甲基乙基酮)、二甲基甲酰胺、氯代烃类、芳烃,卤代烃类、二硫化碳、二氯甲烷等,这些大部分都是有毒物质,并且很多都被证实是具有很强的致癌特性的。在早期的工业生产对这些有机溶剂由于人们并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危害,所以很多时候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处理,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这些有机溶剂的危害,但是采取的措施多是燃烧的方法。 有机溶剂通过气体的有焰燃烧和气体无焰催化燃烧会大大的降低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但是这种燃烧的方法依然不是非常的安全和环保。一方面这些有机溶剂通过有焰燃烧和无焰催化燃烧依然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通常这些有机溶剂都不可能进行充分的燃烧,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次生有毒气体,产生的这些气体对环境和人体依然是巨大的危害,因此最终人们意识到,只有真正的在工业生产中将有机溶剂更有效的回收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2 有机溶剂回收的常用方法 有机溶剂的回收有非常多的方法,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有吸收法、冷凝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等这些常用的有效回收方法。这些不同的回收方法很多时候

溶剂使用回收制度

溶剂使用回收制度 1.目的:为有效管理本公司有机溶剂之使用、存放及回收处理并减少使用有机溶剂作业时挥发性有机物质对人员之伤害,进而降低其对环境质量之冲击。 2.范围:使用有机溶剂之相关单位。 3.权责: 3-1.各使用单位:负责妥善存放当日使用量之各类有机溶剂及回收、暂存等作业,并应于规定之作业区内操作及分类回收。 3-2.总务单位: a.负责督导使用单位之操作情形,各类溶剂物质安全数据表之更新,溶剂操作之安全卫生教育训练,回收厂商之联络事宜。 b.负责提供及管制操作人员之各类安全护具。 3-3.品管部:配合总务单位共同执行督导、教育训练等相关事宜。 4.名词解释: 4-1.有机溶剂:指产品制程中用于清洗、擦拭及调制等各类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天那水、凡立水等。 4-2.含有机溶剂物料:指物料中含有有机溶剂者,如环氧树脂、硬化剂、剥离剂、助焊剂等。 5.相关文件: 5-1. 安全卫生管理实施办法 6.内容: 6-1.有机溶剂尽可能当地采购并以JIT交货. 6-2.有机溶剂之使用及领用:

a.各使用单位只能领用当周使用量,并严禁接近火源。 b.使用溶剂之操作人员需穿戴符合标准之口罩;清洗人原则需加戴防溶剂手套,以防止挥发之有机溶剂对人员造成之职业性伤害。 c.各使用单位之主管应强制推动操作人员安全护具之戴用及严禁溶剂不当使用(如清洗地板或手脚等),总务单位及品保中心将不定期检查,若发现未戴用或不当使用溶剂者,则立即反应该单位主管,履劝不听者依厂规办理。 d.若使用有机溶剂调制漆料、试剂等作业时,应于指定场所配制。 6-3.有机溶剂之存放: a.各使用单位只能存放当日使用量,并于不使用时加盖密封,以防止挥发至空气中,造成物料浪费及作业区之空气污染。 b.各类有机溶剂应存放于各指定区位,并注意是否有无泄漏情形,若有泄漏时应依”物质安全数据表”及《安全卫生管理实施办法》之化学物质泄漏处理原则作处理。 6-4.有机溶剂之回收: a.各使用单位应将使用过之废有机溶剂分类回收并置入各类专用回收桶内,且应随时加盖密封,待回收桶装满时应运至溶剂回收区,等待回收或清理厂商清运。 b.使用后之废有机溶剂应妥善分类收集,严禁随意弃置、倾倒,避免污染空气质量、附近地面或地下水体或土壤。 c.总务单位对回收区内之各类溶剂回收桶应注意是否有泄漏情形,若有泄漏时应依”物质安全数据表”及《安全卫生管理实施办法》之化学物质泄漏处理原则作处理。 7.附件:(无)

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技术

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技术 摘要 油气田存在丰富的伴生气资源。为了提高油气综合利用水平,开展伴 生气轻烃回收工艺技术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和控制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与探讨后指出,在工艺设计中应正确选用制冷工艺,精心组织工艺流程,合理利用外冷和内冷;设备选型应体现技术先进和高效的原则;小型浅冷装置的控制方案应着重简单实用,大中型深冷装置则应选用先进的集散控制系统。 主题词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设计回收率制冷工艺流程 在油气田开发中存在丰富的伴生气。为了合理利用这部分天然气资源,油田采用轻烃回收装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国产化装置仍存在工艺方案不合理、产品收率低、能耗高等问题。针对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本文对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和设计、控制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工艺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回收工艺过程和特点 目前,伴生气轻烃回收工艺都采用冷凝分离法。虽然冷凝分离法可采用冷剂制冷法、膨胀制冷和混合制冷法等多种制冷工艺,但从工艺原理上看,都是经过气体冷凝回收液烃和液烃精馏分离成合格产品这两大步骤。从流程组织上,回收工艺过程由原料气预处理、原料气增压、脱水、冷凝分离、制冷系统、液烃分馏、产品储配等几个单元组成。 一般来说,伴生气具有压力低,气质富的特性。为满足冷凝分离的工艺要求,伴生气回收工艺需设置压缩机增压过程,增压值大小与干气外输压力、制冷温度、分馏塔塔压、产品收率等因素有关,这是低压气轻烃回收工艺的特点。 优化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的变化是因原料气气源条件(气量、压力和组成)、产品要求和建设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引起的。工艺流程的合理与否是回收装置达到较高的技术经济效益的前提。 制冷工艺的选择 制冷工艺的选择主要考虑原料气的压力、组成、液烃回收率等因素。当伴生气处理量小、组成较富时,为了回收烃类,可采用浅冷回收工艺,制冷方法主要采用冷剂制冷或冷剂制冷+节流膨胀制冷;当伴生气处理量较大、组成又比较贫、

常用溶剂的回收及其精制方法

常用溶剂的回收及其精制方法 溶剂回收 在实验室里,常常使用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这些试剂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助燃,与酸、碱不起作用,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其易挥发,具有一定的毒性,污染环境。正确回收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能减少浪费。 常用溶剂的回收及其精制方法 一、石油醚: 石油醚是石油馏分之一,主要是饱和脂肪烃的混合物,极性很低,不溶于水,不能和甲醇、乙醇等溶剂无限止地混合,实验室中常用的石油馏分根据沸点不同有下列数种,其再生方法大致相同。 再生方法: 用过的石油醚,如含有少量低分子醇,丙酮或乙醚,则置分液漏斗中用水洗数次,以氯化钙脱水、重蒸、收集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部分,如含有少量氯仿,在分液漏斗中先用稀碱液洗涤,再用水洗数次,氯化钙脱水后重蒸。 精制方法: 工业规格的石油醚用浓硫酸,每公斤加50一振摇后放置一小时,分去下层硫酸液,可以溶去不饱和烃类,根据硫酸层的颜色深浅,酌情用硫酸振摇萃取二、三

次。上层石油醚再用5%稀碱液洗一次,然后用水洗数次,氯化钙脱水后重蒸,如需绝对无水的,再加金属钠丝或五氯化二磷脱水干燥。 二、环乙烷: 沸点,性质与石油醚相似。 再生方法: 再生时先用稀碱洗涤。再用水洗,脱水重蒸。 精制方法 将工业规格环乙烷加浓硫酸及少量硝酸钾放置数小时后,分去硫酸层,再以水洗,重蒸,如需绝对无水的,再用金属钠丝脱水干燥。 三、苯: 沸点,比重0.879,不溶于水,可与乙醚、氯仿、丙酮等在各种比例下混溶,纯苯在时固化为结晶,常利用此法纯化。 再生方法: 用稀碱水和水洗涤后,氯化钙脱水重蒸。 精制方法: 工业规模的苯常含有噻吩、吡啶和高沸点同系物如甲苯等,可将苯1000毫升,在室温下用浓硫酸每次80毫升振摇数次,至硫酸层呈色较浅时为止,再经水洗,氯化钙脱水重蒸,收集79℃馏分。对于甲苯等高沸点同系物,则用二次冷却结晶法除去,苯在固化成为结晶,可以冷却到,滤取结晶,杂质在液体中。

有机溶剂极性表

有机溶剂极性表

下图是混合有机溶剂极性顺序(由小到大,括号内表示的是混合比例) 强极性溶剂:甲醇〉乙醇〉异丙醇 中等极性溶剂:乙氰〉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苯 非极性溶剂:环己烷,石油醚,己烷,戊烷 常用混合溶剂: 乙酸乙酯/己烷:常用浓度0~30%。但有时较难在旋转蒸发仪上完全除去溶剂。 乙醚/戊烷体系:浓度为0~40%的比较常用。在旋转蒸发器上非常容易除去。乙醇/己烷或戊烷:对强极性化合物5~30%比较合适。 二氯甲烷/己烷或戊烷:5~30%,当其他混合溶剂失败时可以考虑使用。 3)将1~2mL选定的溶剂体系倒入展开池中,在展开池中放置一大块滤纸。 4)将化合物在标记过的基线处进行点样。我们用的点样器是买来的,此外,点样器也可从加热过的Pasteur吸管上拔下(你可以参照UROP)。在跟踪反应进行时,一定要点上起始反应物、反应混合物以及两者的混合物。 5)展开:让溶剂向上展开约90%的薄板长度。 6)从展开池中取出薄板并且马上用铅笔标注出溶剂到达的前沿位置。根据这个算Rf的数值。 7)让薄板上的溶剂挥发掉。 8)用非破坏性技术观察薄板。最好的非破坏性方法就是用紫外灯进行观察。将薄板放在紫外灯下,用铅笔标出所有有紫外活性的点。尽管在 5.301中不用这种方法,但我们将采用另一常用的无损方法--用碘染色法。(你可以参看UROP)。

9)用破坏性方式观测薄板。当化合物没有紫外活性的时候,只能采用这种方法。在 5.301中,提供了很多非常有用的染色剂。使用染色剂时,将干燥的薄板用镊子夹起并放入染色剂中,确保从基线到溶剂前沿都被浸没。用纸巾擦干薄板的背面。将薄板放在加热板上观察斑点的变化。在斑点变得可见而且背景颜色未能遮盖住斑点之前,将薄板从加热板上取下。 10)根据初始薄层色谱结果修改溶剂体系的选择。如果想让Rf变得更大一些,可使溶剂体系极性更强些;如果想让Rf变小,就应该使溶剂体系的极性减小些。如果在薄板上点样变成了条纹状而不是一个圆圈状,那么你的样品浓度可能太高了。稀释样品后再进行一次薄板层析,如果还是不能奏效,就应该考虑换一种溶剂体系。

有机溶剂使用行业VOCs排放量核算方法

附件4 有机溶剂使用行业VOCs排放量核算方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机溶剂使用行业VOCs排放量计算,其中印刷包装、汽车涂装等已有具体计算方法的有机溶剂行业按照已有方法计算。 表本办法适用行业范围

核算方法 有机溶剂使用行业VOCs产生主要来源于使用的有机溶剂在生产过程中VOCs挥发逸散或经由排气筒排放。VOCs排放量计算采用全过程物料衡算法,计算公式如下:E有机溶剂= E物料-E回收–E废水- E去除(式4-1)E印刷:统计期内VOCs排放量,千克; E物料:统计期内使用的所有物料中的VOCs量,千克; E废水:统计期内废水中VOCs量,千克; E去除:统计期内污染控制措施VOCs去除量,千克; E回收:统计期内使用溶剂或废弃物中VOCs的回收量,千克。 物料中VOCs含量 统计期内使用的所有物料中的VOCs量计算见公式4-2,计入核算量的有机溶剂包括但不限于:涂料、胶黏剂、油墨、稀释剂、固化剂、清洗剂等。 ∑=? = n 1 i i 物料, i 物料, 物料 WF W E(式4-2)W物料,i:统计期内所有含VOCs有机原辅料i投用量,千克,以企业原辅料购入凭证为 核定依据。 WF物料,i:统计期内物料i中VOCs质量百分含量,%。根据下列三种方法计算:①以供货商提供的质检报告(MS/DS文件)为核定依据,如文件中的溶剂含量数据为百分比范围,取其范围中值,②有资质检测机构出具的有机类原辅材料的检测分析报告中VOCs含量,○无法获取VOCs含量比例的,按表1给出的含量比例计。其中,电子、装备制造等行业涉及到印刷包装的工艺应尽量按照印刷包装行业中溶剂VOCs含量。 表1 有机物料种类与VOCs含量参考值

有机废气净化(溶剂回收)技术---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技术d

有机废气净化(溶剂回收)技术---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技术 一、吸附原理 吸附剂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构造,其中有一种被叫做毛细管的小孔,毛细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同样发达的孔隙构造也意味着吸附剂有着很大的表面积,使气体(杂质)能与毛细管充分接触,从而被毛细管吸附。当一个分子被毛细管吸附后,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力的原因,会导致更多的分子不断被吸引,直到添满毛细管为止。 必须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微孔都能吸附有害气体,这些被吸附的杂质的分子直径必须是要小于活性炭的孔径,即只有当孔隙结构略大于有害气体分子的直径,能够让有害气体分子完全进入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杂质被吸附到孔径中,过大或过小都不行。所以需要通过不断地改变原材料和活化条件来创造具有不同的孔径结构的吸附剂,从而适用于各种杂质吸附的应用。 吸附剂在活化过程中,巨大的表面积和复杂的孔隙结构逐渐形成,吸附剂的孔隙的半径大小可分为:大孔半径>20000nm;过渡孔半径150~20000nm;微孔半径<150nm。 二、吸附剂 活性炭是一种含碳材料制成的外观呈黑色,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一类微晶质碳素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吸附剂、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 活性碳分为粒状活性碳、粉末活性碳及活性碳纤维,但是由于粉末活性碳有二次污染且不能再生而被限制利用。 粒状活性碳(GAC-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一般为直径在0.42 -0.85毫米之间的圆柱状颗粒,理论上讲粒状活性炭产品颗粒越小,接触空气面积就越大,比表面积也越大,吸附性能就越好,但是颗粒越小,粉碎制作过程中损耗也越大,粉尘也越多,成本也就越高,所以很多厂家为降低成本,使用大颗粒活性炭,性能当然不好,一般颗粒大小在0.5毫米左右的活性炭既达到了最佳性能,又确保不是粉末,没有污染。GAC的孔结构一般是具有三分散态的孔分布,既具有按IUPAC(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分类的孔径大于50nm的大孔,也有2.0~50nm的中孔(过渡孔)和小于2.0nm的微孔。但是由于GAC的孔状结构、孔径分布等原因,它的吸附速度较慢,分离率不高,特别是它的物理形态使其在应用和操作上的有诸多不便,GAC的应用范围收到了限制。 活性碳纤维(ACF)是继粉状与粒状活性碳之后的第三代活性碳产品。70年代发展起来的

有机溶剂极性顺序

一:溶剂极性参数表,方便以下比较展开剂。 环已烷:-0.2、石油醚(Ⅰ类,30~60℃)、石油醚(Ⅱ类,60~90℃)、正已烷:0.0、甲苯:2.4、二甲苯:2.5、苯:2.7、 二氯甲烷:3.1、异丙醇:3.9、正丁醇:3.9、四氢呋喃:4.0、氯仿:4.1、乙醇:4.3、乙酸乙酯:4.4、甲醇:5.1、丙酮:5.1、乙腈:5.8、 乙酸:6.0、水:10.2 数值越大,极性越大 二: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溶剂名称沸点℃(101.3kPa) 溶解性毒性 液氨-33.35 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 戊烷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强刺激性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甲醇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乙醇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环己烷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废有机溶剂回收可行性分析报告

废有机溶剂回收可行性分析报告 报告公司:XXXX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定义 2、项目开发背景及必要性 二、项目任务和目标 1、短期任务 2、长期目标 3、项目主要功能及特色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四、项目建设风险分析及对策 1、技术风险及对策 2、环境风险及对策 五、报告结论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定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回收利用的各种再生资源日益增多。其中,废有机溶剂由于大多具 有易燃性、腐蚀性、易发挥性或反应性等特性,被列为一类危险废物,对环境 存在极大的危害性。我国更针对此问题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等相关法例。2008年8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更表决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号主席 令予以公布。此项法律强调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 重大战略,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 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所以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 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基于市场发展趋势,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解决城市废物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 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此项项目的开展,为相关产业废有机溶剂的处理提供解 决方案,针对规模型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溶剂废液,进行回收、循 环利用处理。一定程度提高了国家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理处置能力,具 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项目开发背景及必要性 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长庆油田伴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_冯宇

长庆油田伴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 引言 油田伴生气又称油田气,通常指与石油共生的天然气。按有机成烃的生油理论,有机质演化可生成液态烃与气态烃,气态烃或溶解于液态烃中,或呈气顶状态存在于油气藏的上部,这两种气态烃均称为油田伴生气或伴生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乙烷等低分子烷烃,还有一定数量的丙烷、丁烷、戊烷等。石油伴生气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如果不回收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非常严重。以前通常将石油伴生气放空,散发的油气污染当地的自然环境。认识到伴生气就地放空对环境的破坏后,各级企业对于排放量大的气体均采用燃烧后排放的方式,但燃烧后产生的CO2、CO、硫化物等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所以从油田开发远景考虑,将伴生气综合回收利用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佳选择。长庆油田石油伴生气资源丰富,原始溶解气油比20~120m3/t。截止目前长庆油田已探明伴生气地质储量2130×108m3,资源量丰富。其中燃料加热利用约为42%,燃气发电利用约为8%,轻烃回收利用约为20%,整体利用率70%左右,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油田的发展,原油产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油田伴生气产量也将逐年递增,发展潜力大。 1伴生气分类 1.1井场套管气 此类伴生气产生于油井套管,主要特点是绝大多数组分为甲烷、乙烷,且携带的泥砂、水分等杂质较多,每个井场的气量一般在100~1000m3/d,组分较贫,但有一定的回收液化气和轻油价值[1]。 1.2站场伴生气 此类伴生气是增压点、接转站、联合站等站场的缓冲罐或三相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气体,主要特点是甲烷、乙烷较多,基本不含泥砂等杂质,每个站点的气量在几百到几千立方米不等。 1.3油罐挥发气 此类气体主要产生于联合站沉降脱水罐顶,主要特点是C3以上高附加值组分含量很高,是轻烃回收的极好原料,但气量变化随进油量、罐温、气温等变化很大,不易单独回收利用。相对于其它伴生气,油罐挥发气回收及利用的投入产出比大,更具有回收价值[2]。 1.4轻烃装置干气 此类气体是轻烃回收装置将石油伴生气中的C3以上重组分回收后的副产品,主要特点是95%以上为甲烷、乙烷,气体纯净,其作用同天然气。 2回收技术 针对伴生气在长庆油田原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特点进行研究,形成以下技术。 2.1井组伴生气 井组伴生气回收技术包括:定压阀回收、敷设集气管线、活塞压缩机混输、套管气井口增压、同步回转油气混输五大技术。__ 2.1.1定压阀回收 在油井套管上安装气体压力单向泄放装置,可以根据油井回压大小设定最小开启压力,当套管气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单向泄放到采油树流程中[3]。目前在西峰油田、高52油区、合水油田、镇北油田(长8)等油区应用情况良好。该技术成熟、设备简单、投资较小,但受井口回压、井底流压等条件限制。根据油井合理套压及回压特性匹配特性研究,不同油气比的油井控制不同定压放气阀的开启压力。 2.1.2敷设集气管线 根据油区井场地理位置,通过敷设气管线将多个有利井场串接连接,达到回收套管气目的。站点

废有机溶剂回收利用工艺介绍

废有机溶剂回收利用工艺介绍 废有机溶剂主要由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印刷、电子元件制造、皮革鞣制加工、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等行业以及其他非特定行业生产、配制、销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机溶剂的废液、水洗液、母液、废水处理污泥等,具有毒性和易燃性等危害特性。 根据统计,我国2011 年至2013 年废有机溶剂的实际利用和处置规模分别约 为30.2、37.5 和23.4 万吨。考虑到存在的大量社会源废物和统计口径,我国废有机溶剂的实际产生量很难统计,应远大于上述统计数据。从省份上看,江苏、重庆、吉林、山东、广东、浙江、上海和四川等省份废有机溶剂的产生量相对较大。此外,2011-2013 年我国废有机溶剂再生利用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7.3%、90.7%和80.0%,其余部分采用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置,因此目前我国废有机溶剂的最主要处置途径为再生利用。 废有机溶剂中有一部分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如三氯乙烯、二氯甲烷、异丙醇等,可以通过再生利用技术再生为优良的溶剂。目前,废有机溶剂的再生利用技术主要有蒸馏、膜分离、萃取、干燥、中和、吸附等,其中废有机溶剂的蒸馏再生技术由于其运行成本低、工艺可靠性高、操作简单、再生产品品质较好、二次污染易于控制等特点,是目前工程应最广泛的废有机溶剂再生利用技术。由于废有机溶剂中含有使之变质的水分、机械杂质、树脂、油漆泥、松香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杂质,将这些混杂在其中的杂质分离去除就可以恢复溶剂的使用价值。蒸馏技术是实现溶剂与杂质进行分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工艺原理:利用废有机溶剂中各物质沸点不同,用精馏釜把液体混合物加热至沸腾产生蒸汽,机械杂质、油漆泥等不挥发杂质则留在精馏釜不被蒸发,从而实现固-液分离;溶剂的蒸汽在精馏塔内自下而上底流动,而塔顶的回流液与上升蒸汽相迎自上而下流动,混合液经过多次部分汽化,同时把产生的蒸汽多次部分冷凝,气

常见有机溶剂的极性

常见有机溶剂的极性 化合物名称极性粘度沸点吸收波长 i-pentane(异戊烷) 0 - 30 - n-pentane(正戊烷) 0 0.23 36 210 Petroleum ether(石油醚) 0.01 0.3 30~60 210 Hexane(己烷) 0.06 0.33 69 210 Cyclohexane(环己烷) 0.1 1 81 210 Isooctane(异辛烷) 0.1 0.53 99 210 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酸) 0.1 - 72 - Trimethylpentane(三甲基戊烷) 0.1 0.47 99 215 Cyclopentane(环戊烷) 0.2 0.47 49 210 n-heptane(庚烷) 0.2 0.41 98 200 Butyl chloride(丁基氯; 丁酰氯) 1 0.46 78 220 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烯; 乙炔化三氯) 1 0.57 87 273 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 1.6 0.97 77 265 Trichlorotrifluoroethane(三氯三氟代乙烷) 1.9 0.71 48 231 i-propyl ether(丙基醚; 丙醚) 2.4 0.37 68 220 Toluene(甲苯) 2.4 0.59 111 285 p-xylene(对二甲苯) 2.5 0.65 138 290 Chlorobenzene(氯苯) 2.7 0.8 132 - o-dichlorobenzene(邻二氯苯) 2.7 1.33 180 295 Ethyl ether(二乙醚; 醚) 2.9 0.23 35 220 Benzene(苯) 3 0.65 80 280 Isobutyl alcohol(异丁醇) 3 4.7 108 220 Methylene chloride(二氯甲烷) 3.4 0.44 240 245 Ethylene dichloride(二氯化乙烯) 3.5 0.78 84 228 n-butanol(正丁醇) 3.7 2.95 117 210 n-butyl acetate(醋酸丁酯;乙酸丁酯) 4 - 126 254 n-propanol(丙醇) 4 2.27 98 210 Methyl isobutyl ketone(甲基异丁酮) 4.2 - 119 330 Tetrahydrofuran(四氢呋喃) 4.2 0.55 66 220 Ethyl acetate(乙酸乙酯) 4.3 0.45 77 260 i-propanol(异丙醇) 4.3 2.37 82 210 Chloroform(氯仿) 4.4 0.57 61 245 Methyl ethyl ketone(甲基乙基酮) 4.5 0.43 80 330 Dioxane(二恶烷; 二氧六环; 二氧杂环己烷) 4.8 1.54 102 220 Pyridine(吡啶) 5.3 0.97 115 305 Acetone(丙酮) 5.4 0.32 57 330 Nitromethane(硝基甲烷) 6 0.67 101 330

有机溶剂回收的常用方法

有机溶剂回收的常用方法 有机溶剂回收的常用方法 前言 如今正在使用的共有 3000 多种,有机溶剂如今被广泛的应用于油漆、医药、造纸、印刷、纺织等领域中,并且在工业生产中对于有机溶剂的使用量通常都非常大,这些有机物千差万别,但是有机溶剂的特点就是容易挥发出特定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通常都是有毒物质,之前电视报道的酸雨、酸烟雾时间与这不无关系,同时一些有机物挥发出来的氯氟烷烃对大气臭氧层有非常大的危害,因此能否在日常的生产中有效地回收有机溶剂将显得异常的重要。 1 有机溶剂概述 有机溶剂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并且其本身还能够分解成为燃料、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所以被广泛的运用于造纸、纺织等领域。 常见的有机溶剂有甲苯、醇类、酯类、酮类、二甲基甲酰胺、氯代烃类、芳烃,卤代烃类、二硫化碳、二氯甲烷等,这些大部分都是有毒物质,并且很多都被证实是具有很强的致癌特性的。在早期的工业生产对这些有机溶剂由于人们并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危害,所以很多时候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处理,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这些有机溶剂的危害,但是采取的措施多是燃烧的方法。 有机溶剂通过气体的有焰燃烧和气体无焰催化燃烧会大大的降低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但是这种燃烧的方法依然不是非常的安全和环保。一方面这些有机溶剂通过有焰燃烧和无焰催化燃烧依然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通常这些有机溶剂都不可能进行充分的燃烧,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次生有毒气体,产生的这些气体对环境和人体依然是巨大的危害,因此最终人们意识到,只有真正的在工业生产中将有机溶剂更有效的回收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有

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2 有机溶剂回收的常用方法 有机溶剂的回收有非常多的方法,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有吸收法、冷凝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等这些常用的有效回收方法。这些不同的回收方法很多时候是针对不同的有机溶剂根据其特点选择最有效 的方法回收,还有些时候可能会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法结合使用才会更有效的回收有机溶剂。 1 吸收法 吸收法的原理就是利用化学有机物经典的相似相容原理,运用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来回收工业生产中的有机物。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是将含有待回收有机溶剂气体经过一些油性液体,通常用废弃的柴油等,让气体和液体逆向的运动,让含有有毒有机溶剂的气体逆向通过流动的液体,通过相似相容的原理,气体中包含的有毒有机溶剂大部分会被油性液体吸收掉。 而这些吸收了有毒气体的油性液体会继续作为一些生产活动的燃料加以燃烧,而在燃烧过程中这些油性液体,例如柴油就会被有效的燃烧掉,而这些油性位置中包含的有机溶剂浓度有限,所以通常燃烧的会很充分,所以会减少不充分燃烧产生的有毒物质。当然这种方法并不是最安全的,更为环保的办法是直接将柴油吸收的有毒有机溶剂通过沸点的不同分馏区分开来,达到回收的目的。 2 冷凝法 冷凝法则是主要通过低温让有机溶剂从气体中冷凝下来,直接回收。对于浓度较高的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低温水或冷冻水降温后冷凝,一般能够回收其中约 80%的有机溶剂,对于成本控制和环保都很有利。而对于浓度较低的情况,这种做法困难在于难以创造低温条件,一般

油田伴生气的回收工艺方案

油田伴生气的回收工艺方案 概述 从油田伴生气中回收轻烃的工艺通常都是将伴生气经净化、压缩、冷凝、分馏等工艺过程来实现的; 从制冷深度上划分,气体处理可以分为浅冷和深冷工艺,从制冷设备上划分,又有节流制冷、外加冷源制冷、膨胀机制冷和气波制冷等工艺。天然气处理工艺的选择,应视原料气规模、组成、产品构成和价格、进出装置的温压条件等来确定。 轻烃回收操作条件的确定 (1)主要工艺方案的确定 天然气的冷凝分离需要冷量,工业上获得冷量的方法有许多,但从原理上讲基本可以分为冷剂制冷和气体膨胀制冷两大类。膨胀制冷需要消耗原料气的压力能;辅助冷剂制冷是利用冷剂气化吸热制冷,要消耗冷剂压缩能量。膨胀制冷可采用J-T阀,也可采用膨胀机,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节流膨胀是等焓过程,能量都消耗在节流阀(J-T阀)上,不能回收功;膨胀机膨胀是等熵过程,可以通过匹配同轴增压机回收一部分功,相同条件下的制冷效率高,但投资比节流膨胀要高,操作维护也比节流膨胀复杂。 无论什么方案,都希望在天然气中回收尽可能多的产品,这就需要在制冷工艺部分具有足够大的冷凝压力和足够低的冷凝温度,以便产生尽可能多的凝液。但这并不说明,压力越高、温度越低、产生的凝液越多就越好,它必要在经济合理的前提条件下,因此,为升高压力或降低温度所付出的能耗要与所得的凝液量成比例,并且凝液的增加要与产品产量的增加相一致,因为通常在一定的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范围内,凝液的产量与产品的产量是一致的,但当凝液中乙烷量增多而丙丁烷冷凝量增加很少时,将会使得分馏部分的脱乙烷塔负荷增加,而塔顶气相中与乙烷平衡带走的丙、丁烷数量也会上升,这时的产品产量不会随凝液量增加而增加。因此,气体处理装置都有最佳的冷凝压力和冷凝温度。 应从获得的伴生气组分数据进行分析,采用PROII软件分别对膨胀制冷工艺和外加辅助冷源膨胀制冷工艺进行了计算。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研究副本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研究 随着工业的发展,有机溶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溶剂主要用在油漆涂料、印刷、医药、造纸、纺织以及化工等行业中。溶剂在使用过程中所挥发出来的有机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产生巨大的危害。溶剂能够被回收,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气态、液态或固态物质的无机或有机液体物质。在工业生产中,使用较多的是有机溶剂?1。而有机溶剂都属于挥发性有机物(V 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VOCs通常是指在常压下沸点低于260~C或室温时饱和蒸气压大于71Pa的有机物,也有学者将常压下沸点低于100 或25℃时饱和蒸气压大于133Pa的有机物称为VOCs. VOCs大多具有毒性,部分已被列入致癌物,由于VOCs的危险性,许多国家颁布了法令,对VOCs的排放进行了管制。美国通过了《清洁空气修正案》和《污染防治法》,提高了废气排放标准,将工业生产中的189种污染物列为有毒污染物,其中大部分为VOCs。我国颁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进行回收利用,这就需要有经济有效的VOCs回收方法。 VOCs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破坏性消除法,如焚烧和催化燃烧法等,将VOCs转化为CO2和H20;另~类是回收法,如碳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碳吸附和冷凝法早已工业化。碳吸附法使用范围最广,对苯、醋酸乙酯、氯仿等VOCs的回收非常有效;冷凝法主要用于回收高沸点和高浓度的VOCs;膜分离法作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回收法,目前在石油化工、制药行业得到了应用. 2 吸附 2.1 吸附原理 “吸附”是用来表示气态的或溶解的物质在固体表面上富集的术语。吸附可以区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除了通过气体一侧的边界膜的扩散之外,吸附动力学主要由经过孔隙结构的扩散速率决定。扩散系数受孔隙的直径对被吸附分子的半径的比值以及被吸附组分的其他特性控制。吸附速率主要受扩散阻力控制。污染物必须首先从气体主流穿过气膜扩散到吸附剂的外表面(气膜阻力)。 2.2 吸附工艺 目前,采用吸附法净化、回收尾气中的有机组分的工业应用已比较成熟,较大规模的吸附系统采用的通常流程为变温吸附法(TSA)和变压吸附法(PSA)流程,既可有效脱除有机污染物又可回收有用组分。吸附法在使用中表现了如下的特点:可以相当彻底地净化废气;在不使用深冷、高压的手段下,可以有效地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组分;设备简单,易实现自动化控制;无二次污染_3]。根据大量实验研究,在已开发的多套PSA装置的预处理装置中,成功地采用TSA或PTSA技术实现了含高沸点有机物的尾气净化,如苯、萘等的脱除。变温吸附法(TSA)是根据待分离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容量差异实现分离,由于采用温度涨落的循环操作,低温下被吸附的强吸附组分在高温下得以脱附,吸附剂得以再生,冷却后可再次于低温下吸附强吸附组分。TSA主要使用于从混合气体中回收一种成分,因此,如果要回收几种不同成分,需要安装几个变温操作单元。TSA用分子筛作为吸附剂来回收非可燃的组分是可行的。但TSA不能用于回收温度敏感的物质,如三氯乙烷(TCA)和苯乙烯等。因此在工业上用TSA回收VOCs受到了限制,其应用不如PSA广泛[ 。 变压吸附法(PSA)提纯或分离单元是根据恒定温度下混合气体中不同组分在吸附剂上吸附容量或吸附速率的差异以及不同压力下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容量的差异而实现的,由于采用了压力涨落的循环操作,强吸附组分在低分压下脱附,吸附剂得以再生。查阅文献,研究发

常见的溶剂极性表有机溶剂表

常见的溶剂极性表有机溶剂表一般有机溶剂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来进行选择 化合物名称极性粘度沸点吸收波长 i-pentane(异戊烷) 0 - 30 - n-pentane(正戊烷) 0 0.23 36 210 Petroleum ether(石油醚) 0.01 0.3 30~60 210 Hexane(己烷) 0.06 0.33 69 210 Cyclohexane(环己烷) 0.1 1 81 210 Isooctane(异辛烷) 0.1 0.53 99 210 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酸) 0.1 - 72 - Trimethylpentane(三甲基戊烷) 0.1 0.47 99 215 Cyclopentane(环戊烷) 0.2 0.47 49 210 n-heptane(庚烷) 0.2 0.41 98 200 Butyl chloride(丁基氯; 丁酰氯) 1 0.46 78 220 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烯; 乙炔化三氯) 1 0.57 87 273 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 1.6 0.97 77 265 Trichlorotrifluoroethane(三氯三氟代乙烷) 1.9 0.71 48 231 i-propyl ether(丙基醚; 丙醚) 2.4 0.37 68 220 Toluene(甲苯) 2.4 0.59 111 285 p-xylene(对二甲苯) 2.5 0.65 138 290 Chlorobenzene(氯苯) 2.7 0.8 132 - o-dichlorobenzene(邻二氯苯) 2.7 1.33 180 295 Ethyl ether(二乙醚; 醚) 2.9 0.23 35 220 Benzene(苯) 3 0.65 80 280 Isobutyl alcohol(异丁醇) 3 4.7 108 220 Methylene chloride(二氯甲烷) 3.4 0.44 240 245 Ethylene dichloride(二氯化乙烯) 3.5 0.78 84 228 n-butanol(正丁醇) 3.7 2.95 117 210 n-butyl acetate(醋酸丁酯;乙酸丁酯) 4 - 126 254 n-propanol(丙醇) 4 2.27 98 210 Methyl isobutyl ketone(甲基异丁酮) 4.2 - 119 330 Tetrahydrofuran(四氢呋喃) 4.2 0.55 66 220 Ethyl acetate(乙酸乙酯) 4.30 0.45 77 260 i-propanol(异丙醇) 4.3 2.37 82 210 Chloroform(氯仿) 4.4 0.57 61 24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