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DOC10

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DOC10

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篇

虽然制度建设对公司的改革、管理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

(一)制度缺陷与体制、机制背景相缠绕。

1、制度“缺位”。

一是某些环节或某个方面管理制度“缺位”。例如,对于“采购管理”,作为集团公司级管理制度仅有两项:《供方管理程序》、《物资采购管理程序》,显然,对于物资采购种种复杂的环节,这两个制度是不能完全涵盖或是十分粗放的。尤其是设备备品备件采购的管理上,与各单位在职权的划分上没有明确规定,而在定额管理、计划管理、招标管理、验收程序等管理环节上,均没有公司级公开的、透明的和硬性的管理制度,有的只是主管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即便是这些制度,也年代很早,完全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使管理的水平难以提高,也增加了职务犯罪和不作为的风险。

二是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岗位职责”及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缺位”。这主要表现为对各部门和各单位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岗位职责”及绩效成长目标不明确,没有制度化的内容,这是武钢这么多年来对领导干部管理的“软肋”。对各级领导只有任命书,没有具体的岗位职责描述和权限、义务以及工作内容、绩效成长目标的规定。没有“明责”,就无所谓“负责”;没有绩效成长目标,也就没有工作压力,形不成“明责、负责、问责”的依据和配套管理机制,这在一个“法治”企业里,是不能允许的,因为,出现“官司”,企业准输。公司长期

靠松散的、口头的或者过于笼统和原则的方式来管理,是一些干部责任心难以增强的重要原因。

2、制度“失修”。

这主要是指许多管理制度年代久远,跟不上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发展的步伐,跟不上公司体制改革的步伐,跟不上管理及技术进步的步伐。据统计,公司98年以前颁布(含无年号)的管理制度有289个,占现行管理制度的42.19%,而95年及其以前制定的管理制度有135个,占现行管理制度的19.85%。这些管理制度可能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依据与现行法律和政策规定不对应,表明管理制度政策法规依据“缺失”;二是管理机构名称与现行组织机构名称不对应,表明实施管理制度的主体“缺失”;三是业务流程与现行职能职责划分不对应,表明开展工作的有效程序“缺失”。

近半数的管理制度“失修”,必然造成企业管理大面积的“有法难依”。其结果是:维持符合法律政策精神的企业管理,维持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企业管理,要么是靠多年积累起来的管理惯性、传统和“约定俗成”的办法,要么就是依靠人来强行推进,所以,公司会议多,“纪要”多,协调多,牵扯领导精力多,必然增加了的管理成本。

管理制度存在的这些缺陷与管理体制、机制上某些缺陷混淆在一起,往往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正因为如此,管理制度的缺陷容易掩盖体制和机制的上原因,实际上,管理制度的缺陷是管理机制缺陷的一种表现,例如,备品备件的计划管理几乎是零,就是如此:公司局部存在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制度第二,领导第一”的管理机制以及轻视“细节”、“过程”以及方法和手段创新的习惯,

才是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增大了制度建设的难度。

(二)制度形成与现行“立法”方式相依存。

制定管理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的一项“立法”工作。好的“法”会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而坏的“法”就会给企业到来麻烦。推进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就是要避免坏的“法”产生(主要是指“违法制度”、“设租制度”、“打架制度”)。这就需要各有关部门从公司大局出发,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来考虑管理制度制定的问题。

但是,现行的公司级管理制度的产生方式是各个部门自己提出制定管理制度动议,自己草拟,自己组织讨论,自己(经公司办公室)呈送战线领导审批、下发。这种管理制度的形成方式存在三种弊端:

1、过分依赖部门自身的“自觉性”。部门管理水平高,对管理制度重要性认识深刻,则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高一些,公司在这个专业方面的管理制度就会健全一些。反之,管理制度就会有“缺位”现象。这给公司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带来一定的风险。

2、集“立项、草拟、审核、批准”四权于一身,一方面很难消除因部门(战线)因自身知识、经验及了解情况的局限性,而使管理制度“挂一漏万”,接口不清,流程模糊;另一方面很难消除部门在制定公司级管理制度时,仅从自己部门利益出发,“扩权”、“设租”,致使管理更不合理的弊端。即使有讨论、会签,但是否采纳参与、会签者的意见最终还是取决于部门自己,进而带来“违法制度”、“设租制度”、“打架制度”出台的风险。

3、制度建设本身在一些部门的企业管理策划及计划中,是最不被看中的事情,

因此,不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常常是想起来制订就制订,想不起来就不制订;今天匆匆忙忙制订一项管理制度,明天就发现有问题,赶快制订一个补充规定。制度建设与部门专业管理的系统性、前瞻性脱节,造成管理制度质量不高或过多过滥。

(三)制度执行与现行“执政”机制相冲突。

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执行,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因此,按制度办事,“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至关重要。

但是,管理制度执行与现行的“执政”机制存在三个“冲突”:

1、与“领导第一,制度第二”的观念和机制相冲突。领导超然于制度之上,是管理制度得不到落实的重要原因。管理制度在规定业务流程时,实际上也就对领导的管理方式实施了约束。但实际工作中,有些部门包括公司领导对管理制度及相关流程并不了解,或本身执行管理制度、按相关流程办事的意识淡薄,在办理具体事务时,饶过管理制度的规定及相关主管部门,直接找公司领导,而公司领导也习惯这种方式。尤其是一些部门和单位遇到按管理制度及正常程序不应办、不能办的事的时候更是如此,致使管理制度落实难,主管部门被“架空”,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管理秩序。这种“领导第一,制度第二”的机制长期下去的结果,是“法治”观念淡薄,人治色彩浓厚,造成开会多,“纪要”多,协调多,管理成本极大,同时,不在意管理制度,不遵循管理制度风气蔓延,管理制度和主管部门的权威性受到极大地挑战。

2、与“不怕事大,就怕事不大”的观念和机制相冲突。“出了大事不害怕”是管理制度得不到落实的根本原因。“大事”牵扯进的领导多,层次高,而处罚必须

由公司领导直接做出决定,别人不能代替。这就把人情、面子以及“政治影响”等直接摆在了公司领导面前,因而这是公司领导最不情愿做的事情。例如,6号高炉失火,不了了之,至今没有哪一位领导受到处罚。而“小事”则不同,处罚决定由部门做,基层做,公司领导还可以在旁边严厉要求各单位、部门“严格管理”。这种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一是“领导责任追究”形同虚设——在公司不知多大的事情,领导才被追究。久而久之,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形成了“不怕事大,就怕事不大”的总体看法。二是导向作用十分有害。有些单位或部门,在本单位、本系统某层面出现问题时,往往不是从公司全局利益出发,严格考核,而是从本部门、本单位利益出发,或者与出事者一道结成“攻守同盟”,一致对付综合管理部门和监督检查部门,而综合管理部门和监督检查部门最终还成为“输家”;或者“大事化小”,“避重就轻”,只对当事人处罚一下了事,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例如,今年6、7月份三炼钢频繁发生设备事故,按公司管理制度,有些已达“较大”、“重大”级别,但主管部门极力袒护,使考核难以果断实施;而在10、11月份,三炼钢又频繁发生漏钢事故,影响月产量,没有谁受到处罚。

3、与“重制订,轻检查”的观念和机制相冲突。重制订管理制度,轻检查督促是管理制度得不到落实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制订管理制度的职能与检查监督管理制度落实的职能严重脱节。一些专业部门只管制订管理制度,至于管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是否被他人认真执行,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不予过问。例如,最近连续出现的能源动力公司开关放炮,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建安公司施工队割穿氧气、氮气管造成火险事故等,就是如此:制度有,规程有,但操作人员不认真执行,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不是一天两天,就是没见到主管部门检查、纠

正的任何“痕迹”。二是综合部门监督与专业部门、各级领导监督严重失衡。综合管理部门,例如,企业管理部、审计部、纪委等监督检查固然重要,但不能代替专业管理部门和各级领导的监督检查。然而在实践中这种情况却很严重,这使得综合部门不堪重负,顾此失彼,也就使得上下只能采用部署多,“教育”多,口头批评多的方法。同时,这种严重失衡的现象,还造成了管理实践上的一个重大“误区”:例如,在预防职务犯罪上,只停留在研讨上,而没有监督责任的重申和制度化,企图在不明确和强化责任,不对机制、过程、环节或方法手段做任何改变,不完善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单靠研讨、教育就能让制度得到遵守,杜绝和预防犯罪。监督检查的疲软状态长期下去,使一些人忘乎所以起来。

二、建议篇

(一)转变制度形成方式,完善制度审核机制。

这一对策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改变部门对管理制度“立项、草拟、审核、批准”四权合一的“立法”方式,有效地杜绝“违法”、“设租”、“打架”制度的产生,防止制度“缺位”,也防止制度过多过滥。

1、动议权和决定权的分离。其要点是通过“立项”来使管理制度制定工作计划化,促使各部门在思考管理工作时,一同思考制度建设,把深化各项管理与推进制度建设统一起来,同步进行。经过“立项”,必要时经过总经理批准应当制定的管理制度,形成公司制度建设计划。只有列入计划的管理制度,才能由有关部门草拟。改变目前各部门想什么时候制定就什么时候制定;想制定什么制度,就制定什么制度;想怎样制订就怎样制订的无序状况,防止因考虑不周,而使管理制度过多过滥的现象。

2、草拟权和讨论审核权分离。其指导思想是健全和强化管理制度的审核机制。各专业部门只负责草拟管理制度,不再自行组织讨论审核,交由第三方组织进行,其要点是:简单的管理制度由公司企管部组织审核;公司成立审定班子(由各专业专家和退居二线的长处领导组成),对专业性较强的或涉及法律法规、由企管部交由这个审定班子审定,进行“可行性”评估;重大的,涉及公司全局或职工权益的管理制度,提交公司经理办公会审定。保证其“第三方”——公正的立场,防止“违法”、“设租”、“打架”制度的产生。

3、签发权和分布权的分离。其要点是,改变当前各战线领导签发管理制度,而总经理并不知道都新制订了一些什么管理制度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发布权也一并交给了战线领导。由公司总经理签署“管理制度发布令”,来公布管理制度,即严肃了管理制度制订,有增强了管理制度的权威,还使总经理有机会对管理制度把关,掌握全貌。

(二)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针对制度“缺位”、“失修”的缺陷,结合公司管理现状和需要,2005年,公司应当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1、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责任管理”制度。领导履行责任是企业管理得到加强的关键,也是政令畅通的保证。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来加强对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履行责任的管理。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责任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制度化的领导“岗位职责”及绩效成长目标。一定要有书面化的厂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岗位职责”,不可漏人、漏责,形成“汇编”。同时,一定要有相应的领导干部年内和任内绩效成长目标。

真正做到以明确的“岗位职责”,形成具体清晰的履责意识;以明确的业绩成长目标,形成具体清晰的工作压力。二是领导“问责”制度。明确了各级领导的“岗位职责”和业绩成长目标后,“问责”就有了具体依据和内容。公司要有书面的“问责”制度(虽然,有些专业有“问责”制,但这是个别的不是整体的,是各自为阵的,不是统一要求的)。实施“问责”要和其他行政处分规定结合起来,配起套来。不能用犯了罪因而要“绳之以法”来代替企业的“问责”,这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同时,内部行政处分是“问责”的高级阶段,不能取代日常工作的“问责”,这方面尤其应当加强。类似今年三炼钢厂频繁出现设备事故,以及能源动力公司大面积停电事故,都应该严厉地追究行政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责任,才能保证严格管理,带好队伍的落实。

2、部门履行职责的“职责管理”制度。要以预防职务犯罪和“制裁”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的“职能管理”为核心,健全相关管理制度。预防职务犯罪和部门不作为极为重要,一是针对最容易造成职务犯罪的管理环节,最容易产生部门不作为的管理界面,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把监督、管理和预防工作的要求、措施通过管理制度的具体规定设计、策划到具体到“细节”中,使堵塞管理漏洞成为现实。二是针对不作为、乱作为,制定、健全“依法行政”及对“不作为、乱作为”实施追究的管理制度。

3、适应体制改革、技术进步要求的“流程管理”制度。针对许多管理制度“失修”的现状,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各级政府政策的变化,根据公司技术进步以及管理体制的变化,对大量日常工作中的过时管理制度,系统地组织修订和完善工作,健全各专业系统的管理制度,切实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并借此

提高管理效率。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仅有明确的职责和完备的管理制度,还不能保证各项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许多事情是不能幻想各级领导和部门自动地遵守规章制度,自动地达到较高的管理水平,必须有严格的检查监督。公司这几年“主题教育”活动一个接一个,各种“智力竞赛”一茬接一茬,“旅游学习”一波接一波,且有越演越烈之势,而以种种名义排斥监督检查、限制监督检查的现象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真正让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和管理部门感受到强烈压力和硬约束、铁纪律的事物太少。后者令人担忧。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要将分离的工作,重新整合起来,即改变部门“重制定,轻检查”的现象,实施“一贯管理”;改变领导“重签发,轻督促”的现象,实施“第一责任者”管理;改变单纯依靠综合部门检查,而轻视专业部门自查的现象,以加重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对管理制度落实监督检查的责任。二是做到个案追查、部门检查、综合抽查、领导督察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监督网络和硬约束机制,让各级领导、各部门以及相关人员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公司的的确确有一个过硬的监督机制存在,产生威慑力和震撼力。三是对检查结果只要是实事求是的,就应当严肃处理,领导要坚决支持,决不要“一阵风”,“雨过地皮湿”,最后让敢于严格管理的人或部门成为“输家”。

当然,应当加强对各种监督检查的管理。督促检查本身应当制度化,规范化,但更重要的是经常化,并使其切实能够渗透到“过程”和“细节”中,确实发挥加强管理,堵塞漏洞的重要作用。但加强对监督检查的管理决不能回到取消检查、

放松管理的老路上,决不能变成领导不检查、专业部门不愿查、综合部门怕检查,进而使硬约束又变成软约束。

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建议书.doc

有限公司 投资建设 项 目 建 议 书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投资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 2.项目负责人:有限。 3.项目建设地点:舒城县合安路。 4.项目联系人:有限(联系电话:) 5.项目投资规模:该项目拟总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固定资产投资1200万元(车辆20台800万元、建筑物及构筑物3000平米370万元、办公设施30万元),购置土地使用权20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100万元。项目计划用地20亩,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一)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项目主要投资人有限一直从事物流货运行业,对物流货运业务有着丰富的经验,对物流货运市场和环境有较深入的分析和认识。另一方面,目前公司租赁其他企业场所进行办公经营,公司发展受到场所瓶颈制约,规模难以扩大;加之舒茶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桥头堡的地理优势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舒茶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我公司已无法承接日益增长的业务发展需要,投资建设该项目已成为客观需要。该项目拟投资1500万元,建立一个现代化物流服务企业,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采用优良的运输设备,扩大经营规模,增加人员就业和税收,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

1、国家宏观方面。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 2009年以来,我国物流行业逐步走向复苏的,物流市场整合步伐加快,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结构性变化。从区域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业受外需萎缩影响较大,增速放缓;中西部地区以内需为主,加上产业转移,物流行业将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保证经济协调、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基础和支撑保障作用,另一方面也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物流产业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张;与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相适应,物流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随着物流市场的不断扩大,物流产业内的分工将越来越细;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将日趋规范,市场秩序与环境条件也将进一步优化。《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的相关配套政策,为我国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物流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农村物流、零售业物流等细分市场投资前景乐观。

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我非常有幸地作为青干班的一员参加了在武汉为期九天的培训班的学习,学习中专家们理论阐述、引经据典、谈心交心,无不使我产生共鸣。他们娓娓道来,环环相扣,给人启迪,促人反省,震撼人心。既气势磅礴,恢弘大度,又紧扣实际,细致入微。既让我们欣赏了名家的风采,又使我们饱食了无比精美的精神大餐;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明确了使命。九天下来,感受颇丰,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教育教学新动态,真正学到了作为一名新时期校长应有的新理念、新思想,同时还对学校管理也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思考。 一、学校管理中要关心和信任教师 在学校管理中,把教师管理作为第一要素,树立“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 第一”的管理思想,我认为,这是21世纪学校管理中应建立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理念。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力量。我觉得要教师用心教学, 就要得到教师的“心”;要真正地得到教师的“心”,就要真心关心教师、爱护教师,特别是尊重和信任他们。 (一)关心教师的家庭与生活 我觉得关心教师就要关心教师的家庭与生活,把感动送给教师。比如我校在教师办喜事、丧事时,学校总会送去祝福与问候,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过年过节,学校会请教师家属到学校做客,感谢他们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让教师无后顾之忧,能安心的工作;在教师生活上学校食堂专门开设了教师窗口,方便教师就餐等等,这些都受到了教师的好评。当然也有不足的方面,在一些细节上如果学校想的更周到一些,我想会更贴近教师的心。比如我校教师由于工作关系很多教师就在食堂就餐,学校为了关心教师也专设了教工窗口,但很多教师仍感到不便,特别每到学

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

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 摘要:内部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工具,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的重要保证。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体系不健全、执行不力、时效性滞后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对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管理者管理水平不高;进行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需要增强制度建设的自觉性,保证制度的科学性,提高制度的实用性,注意制度的可操作性,确保制度建设的时效性,确保制度建设的先进性。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国家发改委小企业司的统计,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为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产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交的税收超过总额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如何保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且紧迫的课题。本文拟从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角度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一、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保证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的规章与准则。企业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内各项活动行之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中个人和组织机构的行为规范,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调整着企业中人与组织间的关系,规范和决定着基本工作过程和程序,进而决定了企业的管理状况与管理水平。企业通过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有利于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避免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过分依赖个人,也可以避免人际关系对管理的影响,使管理行为更加客观规范。 (一)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研学旅行活动心得2篇

研学旅行活动心得2篇 【篇一】 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在局主要领导的全力支持下,7月23日,我们五峰研学旅行学习团队一行5人,踏上了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去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培训班。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拥有2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持单位的井冈山,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其中的青少年教育基地牢牢把握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这一主线,充分挖掘井冈山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契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和青年干部成长需求,引入仪式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理念,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打造基地核心竞争力,探索出了一条红色基因教学的创新之路。 为期五天的学习,我们将基地的仪式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都一一进行了体验。 一、红色育人的研学课程 1、开班式上放异彩,烈士墓前祭英魂 参训的154名学员盛装出席,以最饱满的姿态向基地指导老师及同行展示教育人的风采。三千翠柏卫忠魂,紧逼戎装后来人。开营仪式后,全体学员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祭奠革命英灵。 150余名学员慕名前往坐落于茅坪村的八角楼,昏暗的灯光九十年前照亮了伟大的革命道路。烈日炎炎,培训学员重走挑粮小道七里山路,虽然汗水湿透的衣裳,但那一幅幅咬牙坚持的革命精神,已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里。 聆听讲座获新知,革命家风代代传 培训学员有幸聆听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钟教授对井冈山精神的解读,更有感于革命后代王放讲述父辈投身革命,将革命精神作为家风祖训进行传承。通过讲座,让我们了解到,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当我们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铸就的峥嵘革命史,那段辉煌悲壮而光荣的历史需要我

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刘明远添加时间:2010-1-13 11:57:00 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来,困难很大,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足有关。客观地说,现在,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落实,教师教育整体改革相对滞后,在职教师培训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基地不稳,不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师训专项经费很少甚至是“零投入”,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亟待加强。 要为上述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我们必须思考:我们教师队伍建设(这里主要指培训)的责任主体是谁?我们的财力物力的投向应该制定一个怎样的标准? 教师培训的责任主体是谁? 对教师实施专业能力培训的重要性不用多讲,关键是钱从哪里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明确教师培训的责任主体是谁,经费究竟怎么解决。这些年,据我了解,全国有好多地方都有教师培训方面的规划,行政部门还专门出台了文件,规定教师工资总额的 2.5%用于教师培训。应该说,这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可现实情况是这个钱从未真正到位过。现在还有一个数字,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我们算一笔账,现在每个学生的公用经费一般五六百,初中生达到六七百,如果5%到位,那又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可现实的情况还是钱到位不了。谁来负责任?比如说学校公用经费的5%问题,校长就会说我要搞校本培训,学校的校长、教师还要到外面去学习,有的

甚至还要出国培训学习。这种打擦边球的现象很多,又缺少具体部门来统筹,所谓的教师专项培训经费根本没有得到专项落实。 这就是责任主体不明确,真正要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每一个省也好,市(县)也好,就得统筹好经费这块蛋糕,这块蛋糕有多大另当别论,但是没有肯定是不行。有了经费后,怎么用也需明确责任主体(实施培训的机构)。哪级部门承担哪些培训,用多少经费,承担哪些责任与义务,这些必须明确,必须有整体方案。 有钱了就能做好教师培训吗? 对于大多数地区的教师培训来说,现在是没钱,而有钱了,如何将教师培训工作做好也是一个问题。有了钱并不一定能做好培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有的甚至成为笑话。有媒体看到,某县好不容易筹了一百万元的教师培训经费,结果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安排了100位教师到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去呆了一周,说是要让他们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想。这种花钱的方式,这类“豪华”的培训是否合适值得深思。培训机构(实施培训的责任主体)的职责与义务、内容与形式、投入与产出、效率与效益,理应问责。 随着社会的转制与转型,各级培训机构也在重组、裂变之中。培训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方式需要改变,以前都是学校(院)的方式,无论省教院还是市教院,都是一个办学的主体。我认为将来的方向应该逐步推进小机构大质量大服务多功能的培训责任主体,并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机构网络。在这个基础上再整合资源,明确责任与义务,转

福州市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若干规定

福州市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促进依法治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决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必须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监督检查与奖励惩戒相结合。 第三条机关全体工作人员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树立公仆意识、法制意识,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第四条机关效能建设应实行“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实行机关效能建设责任制,各级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为本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各级机关应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第五条福州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全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福州市机关效能投诉中心(以下简称投诉中心),负责受理对机关效能问题的设诉,并对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各县(市)区均应成立相应的机构。 第六条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应当依靠群众,群众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效能问题,有权提出检举或控告。 第七条各级党委、政府应在离退休老同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企业界人士中聘请效能监督员,对各级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进行监督。 第八条本规定适用于福州市乡(镇)以上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

加强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建设的思考

萍乡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加强中小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建设 的思考 姓名: 学号: 专业: 入学时间: 指导教师:

目录 一、制度化管理的涵义 (1) 二、制度化管理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1) (一)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是一个艰巨和漫长的过程。 (1) (二)企业做强做大后体现出来的越来越高的矛盾现状。 (2) (三)管理者在管理中显现出自我意识和随意性特点 (2) (四)企业文化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元素,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2) 三、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之现状研究 (2) 四、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 (3) (一)来之于制度本身 (3) (二)没有明确‘‘立法”.‘‘执法”主体. (3) (三)来之于企业领导人. (3) (四)来之于企业管理层. (4) (五)来之于企业的培训. (4) 五、改进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建设的建议 (4) 参考文献: (6)

加强中小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建设 的思考 【摘要】:制度化管理,是当今世界最为流行、最为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是由粗放型“家长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必然选择,是由“人治”向“法治”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建设建议 制度化管理,是当今世界最为流行、最为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是由粗放型“家长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必然选择,是由“人治”向“法治”的必然趋势。有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制度化建设和进行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也有许多企业还处于有制度却形同虚设,制度化建设也只是保留在口头阶段.那么影响企业制度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的因素是什么,企业该如何进行制度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呢? 一、制度化管理的涵义 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在《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一书中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其作用是提供人类在其相互影响中的框架,使协作和竞争的关系得以确定,从而构成一个社会特别是构成了一种经济秩序”。这意味着对国家来说,制度旨在规范人类的行为,从而创造一种正常的经济秩序;对企业来说制度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规章条例等法律关系,同时结合人的心理因素,构建一种企业制度化管理氛围,以此推动企业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制度化管理简单的说就是以企业制度为标准,把制度看成是企业的法津法规,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企业处处以制度为准绳,使工作流程化、标准化、透明化,促进员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制度化管理是中小型企业迈向大中型企业、集团化公司的必经过程,是企业实现“法治”化的具体表现。

研学旅行的思考和建议

研学旅行的思考和建议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认为在组织活动中始终"要坚持自愿的原则"、"要坚持食、宿、学统一的原则"、"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一、想法: 1.塑造品牌,营销研学旅行 目前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教育工作者并不熟知“研学旅行”这一概念。打造具有品牌有质量的研学旅行产品,一方面有利于扩大研学旅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促进研学旅行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迅速占有这个亟待开发的市场,获得市场认可。 2.提升质量,升华研学旅行 今年,我市中小学学生赴市内外参加研学旅行的活动日益频繁,可是“只游不学”、“走马观花”等指责不绝于耳。研学旅行应以推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地区的认识和理解为目的,丰富中小学的课程内容和社会实践。 (一)提升研学质量。为了避免“只游不学”的现象,在研学旅行中应注重教学内容与研学活动的结合,游后要求学生完成游记,一方面确保学生积极参与研学活动,另一方面也为确保研学活动的质量提供了测量的标准。 (二)提升旅行质量。注重旅行路线安排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兴趣并得到切实锻炼。 (三)提升人才质量 教育部门应针性的培养研学旅行的专业人才,鼓励支持本市高等教育院校发展相关学科,培养出兼具丰富的专业能力与实践经验的研学导师;相关导游培训机构也应当加强对专业研学导游的培养,为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建议: 1、将研学旅行写入每年教育工作要点,纳入学校年终考核的依据。将研学旅行写入教育局每年的工作要点,促使学校积极参与,使这项工作让全市各地皆知,让上级领导对研学旅行有概念、有想法。 2、扩大宣传,不仅利用媒体向外界宣传,还要面向市内学生、家长宣传研学旅行,调动学校、家长积极性,大力支持研学旅行工作,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公众平台等提高社会对研学旅行的知晓率。 3、嫁接课堂建构研学课程

新教师培训与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教师培训与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秦娥 来源:《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 2013年第1期 □文/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教研培中心秦娥 在“均衡教育”理念指导下,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都非常重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关注,尤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近几年来,每年都有资教生、支教生、特岗生、选调生、招聘、置换生等各类新教师输送到农村支教。2012年3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实行全省统招统派、经费省级负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学校使用的补充新机制。这一系列惠农政策,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农村教育事业增添了活力。然而,也有来自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在具有自身优势的同时,存在着一些缺憾,如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欠缺、常规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耐心”与“爱心”不够,这些缺憾是他们工作浮于表面的不稳定因素,导致他们有的刚刚上路就拜拜,有的刚刚成长为骨干就跳槽,这样反复的输入与输出,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困难,如何培训与培养新教师,使之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已经成为农村教师培训的新课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新教师“一年入门、两年胜任、三年成才”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思考: 一、抓好岗前培训帮助新任教师迈好坚实的第一步 新任教师走上教育教学岗位是他们成长道路上非常关键的一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他们迈好这一步。岗前培训在我县坚持了近二十年,但由于新教师来源在不断变化,从起初的师范院校直接分配到现在的特岗、资教、支教、招聘等渠道输入,我们对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也在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思路,其目的是想通过岗前培训,使新任教师平稳完成角色转换,从心理上、工作上、行为规范上初步适应教师职业要求,引导他们迈好成长的第一步。 岗前培训由县研训中心组织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时间安排在每年暑期开学前夕,主要是通过“头脑风暴”式的“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教育教学常规”等方面的教育来进行,其具体的培训课程和形式根据每年新任教师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比如我们开设的“教育政策法规”一直坚持了二十年,教学方式却由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现在的案例教学式,这样更能激发新时代教师的学习热情,他们在一个个鲜活案例的引导下了解《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基本内容,明确教师、学生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提高新任教师的法规意识。在“教育教学常规”这一块,在以前师范院校直接分配进来的新任教师培训中,我们一般采用竞赛之类的形式来完成,因为他们在学校就已经基本掌握了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我们开设这一课只是起一种强化与选拔作用,但近几年输送进来的新任教师大多是非师范专业类毕业的学生,有的即使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学校也基本没有接受过教育教学常规及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于是,我们将这一块内容调整为培训重点,并聘请当地名师,如借助模范班主任、优秀学科教师等优秀教师进行言传身教,通过示范、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新任教师初步掌握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与技巧,明确课堂基本结构,尝试实践课程理念等。同时,我县有着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因此,我们还开设了“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等特色课程,帮助来自不同地区或民族的新任教师,了解土家族民族文化相关知识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使之尽快适应民族教育工作。 通过短暂培训洗礼之后的新任教师,将分配到各个学校任职,由各学校对其继续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与培养,县研训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培训培养工作的指导、检查、经验交流和评比等活动。一年后,由新任教师本人写出书面总结,任职学校组成考核小组对其一年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评价,报经县教育局考核认定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并聘任为正式教师;不合格者,延长培训期一年。 二、建立培养机制引领新任教师健康成长 人的健康成长,不是单靠理论的宣传和学习而习得的,而是要靠实践中自身“体悟”出来的。新任教师带着从高校习得的广博知识和岗前“爆炒”的教育教学相关知识走马上任,此时,他们还只是刚刚学步的稚子,要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学校的培养与指导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还要求每所学校都必须成立专门的领导和指导小组,制定新任教师培养方案和具体的指导计划,为新任教师配备优秀的指导教师,并随时与上级培训部门取得联系,上下齐心,从师德、师能等方面对他们进行跟踪培训与培养,建立长效的培养机制。

关于如何加强机关建设的建议

关于如何加强机关建设的建议 进入公务员队伍以来,尤其是进入市局半年来,我深深感受到身处一个和谐、文明、高效的机关团队,无论是对于团队还是对于个人都具有极大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因此,我觉得打造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严谨高效的机关,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我对我局的机关建设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抓好制度落实,建设规范型机关。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就等于一个单位有了活的灵魂。反之没有严格的制度,机关管理、工作行为、机关建设就失去规范,就会出现群众办事一问三不知、内部管理乱七八糟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因此建设规范型机关是与时俱进的必然之举,制度建设也就成了重中之重,可以通过制度来管权、管人、管事,从根本上解决机关运作不规范的问题。首先要建立完善制度体系。制定机关工作基本规范制度,明确机关工作的内容、程序、权限、时限、依据和责任人,促进机关工作运行规范化;对缺乏制度保障的,要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制度,使制度建设规范化、合理化和系统化;对制度本身不够完善的,要按照系统、全面、配套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其次要严格落实制

度。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谁违反制度,该惩罚的要惩罚,该处分的要处分,绝对不能姑息,要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和尊严。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制度,领导要做执行制度的表率。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打造一个规范型机关。 二是搞好分工协作,加强部门配合,建设和谐型机关。团结和谐、彼此信任、相互支持是机关建设的基本要求。团结是一个机关的生命。只有团结,才能出战斗力、出成绩、出人才;反之,就会败坏风气,伤害干部,危害机关建设,同时也影响个人成长。因此,要以机关的团结和谐来巩固发展上下和谐、横向和谐、全面和谐的良好局面。一要强化全局观念,引导干部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识大体、顾大局、想大事、讲大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在全局利益、局部利益协调统一上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自觉维护服从大局的良好风气。二要在营造友爱的氛围中,引导干部互相信任、互相欣赏、互相包容、互相维护。人的思维和个性是多元的,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既能容人之长也能容人之短,学会尊重人欣赏人,善于和别人尤其是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搞协作、打交道。三要要强调与人为善,在充分沟通、充分商量、充分协调中求大同存小异,力求原则上一致、思想上一致、出发点一致,工作中主动配合、主动补台;倡导多理解、少埋

工程项目项目建议书

篇一:工程项目建议书范例 ××××××××××××× ××××××工程 项目建议书 建设单位:××××××公司 编制日期:二o一一年四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三、市场需求预测 四、扩建规模 五、项目选址 六、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八、财务效益预测 ×××××集团有限公司年产×万辆汽车扩建 工程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年产×万辆汽车扩建工程 (二)设单位和负责人 建设单位:××××××集团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公司地址:×××市××镇××工业区 (三)建设单位简介 ×××××集团有限公司,始创建成于×××年,现座于×××省×××市××工业区×号,属国家大型企业,是×××省三优企业,省行业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是×××市“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是我市唯一取得国家汽车生产目录的企业,公司法人代表是×××。公司主要生产“××××”、“××”牌汽车和汽车相关配件,具备较完善的产品开发、生产、检测手段和售后服务体系,×××年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质认证,并拥有企业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公司固定资产为×××万元,流动资金为×××万元,现有员工×××人,其中工程技术人中多人(中高级职称的有×××人),厂区占地面积为×××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近年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每年的产销量均有较大幅度的递增,×××年汽车产量×××辆,汽车配件×××万套,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创利税×××万元。目前,公司生产的汽车主要畅销在福建、广东、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且已批量出口欧洲、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外贸出口交货值达到×××万元,产品销量十分喜人。 (四)编制依据1、××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 2、×××市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 3、建设单位提供有关资料。 二、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国家“十二五”计划纲要提出“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

学校相互批评意见汇总

一、对XXX同志的批评意见 1、XXX同志的意见: 理论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够,存在消极应付现象。理论学习有时不积极不主动,应付上级要求多,偶有学习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开展专题学习研究不够。建议多开展专题理论学习,以便能运用理论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 2、XXX同志的意见: 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工作任务布臵多,认真检查落实到位不够,因而有时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且开会时个人发言时间较长,不够精练,建议改进文风会风。 3、XXX同志的意见: X同志校长能做到早上班、晚下班,但对一些深层次的关系学生和职工利益问题缺乏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工作有时凭经验、凭感觉办事,与部分基层职工的交流沟通少,与离退休教职工和老同志交流还不够。另外,王校长对我们下属要求太严格,对所有工作都要求做得最好,这让我们这些做下属的工作压力很大! 4、XXX同志的意见: 工作管理有时不严,回避矛盾和问题。工作中虽然能够发现问题,但却不敢触及敏感问题,有时甚至回避矛盾问题。管理有时不严,即使个别人工作上有错误、缺点、过失,也不能大胆批评、严肃处理,总顾及所谓的“面子”、同事“情谊”,存在护短现象。建议增强“亮短揭丑”的勇气 5、XXX同志的意见: 总结宣传“报喜不报忧”,不敢直面问题。有时总结宣传只重视突出成绩,好的方面大讲特讲,问题与不足则避而不谈,甚至不敢直面问题,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力度还不够,以致一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求真务实主动性欠缺,开拓精神还不够,有畏难思想和情绪。 二、对XXX同志的批评意见 1、XXX同志的意见: 进取意识不够彰显。想问题做工作受惯性思维束缚,经常是以前怎么做就怎么做,别人怎么做就怎么做,进取意识不强,突破动力不足,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 2、XXX同志的意见: 在大胆工作方面做的不够好,顾虑太多,总觉得分管校长主要是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把责任界限划的太清,存在着怕得罪人的现象。另外,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尽管做了些工作,但开拓性做的不够。 3、XXX同志的意见: 存在工作不实的问题。徐校长分管的工作很多,工作太多以后有时考虑得不细,有时给人被动应付之感。在安排布臵工作时,流于形式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也说套话、空话;也存在着开会时,以会议落实会议和走形式走程序的现象,对要解决的问题,在深入研究,深入思考,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上下的功夫不够。 4、XXX同志的意见: 服务师生缺少贴心化。虽然有服务师生的意识,但宗旨意识还不够强烈和牢固,主动关心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不够,切实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够。有时制定目标脱离实际,要求不切实际,没能很好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有时布臵工作时间要求过急,刚收到通知就要求上报情况和材料,使基层教职工疲于突击应付。 5、XXX同志的意见: 听取意见流于表面化。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不够,缺乏与基层干部、师生员工、学生

34研学旅行的五大基本要素

研学旅行的五大基本要素 要说近几年来最为火热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那一定是研学旅行。它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家教育的游学模式,更因“旅行”二字迅速成为了社会的焦点。但是仅关注“旅行”二字很容易忽视掉“研学”的初衷,在研学旅行火热的这段时间里,国家相继颁布了研学旅行的相关规定,不少专家也对其进行了研究,小编收集专家观点,总结研学旅行的五大基本要素:研学教师、研学课程、研学基地、研学线路、安全管理。 研学教师 学生与教师永远是教育的核心,不管教学形式如何,教师始终是影响教学结果的直接因素。国家旅游局出台《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规定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研学导师,研学导师负责制定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 研学旅行的教师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引导学生获取最直接的感受与知识,而不是和传统教学一样获取间接知识,这对带队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教师不仅需要创新的教育思维、强大的掌控能力,还要有深厚的教学素养,教学收放合理、不疾不徐。教师要在旅行过程中结合活动内容、参观地区设置教学内容,通过一个个小的学习内容设计来逐渐烘托出大的学习主题,同时还要负责学生团队的日常管理工作。

研学课程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将研学旅行按照资源类型分为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这样的分类对研学课程的开发有指导意义,不同类型的课程也对应着不同的资源需求。 研学旅行的课程往往与教师联系紧密,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也很细,围绕一次研学旅行的核心主题,要设计线路、行程,每一个流程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应该归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大分类里,一个完整的研学旅行课程比基地课程更复杂,可以看成是一个系列主题的基地课程。 研学基地 在研学旅行中,如果能有一段一两天的基地学习行程是十分有意义的,不仅能让学生体验一下基地式的集体生活,还能让看起来松散的旅行行程更加充实。 目前来说基地的场馆设施与教学设施都越来越成熟,好的基地能够提供给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与最真实的学习环境,这些是景点和公共设施无法提供的。基地的行程能更加凸显“研学”的重要性,基地与旅游景点搭配,能让学习与旅行游玩达成一个平衡。 不同地区的基地课程特色通常与当地的环境吻合,选择一条研学旅行线路,主题可能是人文历史、科技魅力、自然环境,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6b18780197.html,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作者:程何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第12期 【摘要】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需要教师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品位。品质培训,于实施主体而言,要在课程特色、文化特色、形式特色、管理特色上下功夫,做好特色培训,撑起“品质培训”内涵;与乡镇基地学校或其他远程教育中心开展联合培训,担起“品质培训”使命;以生态学视角进行教师全员培训,筑起“品质培训”生态圈,夯实教师培训机构品质培训,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品质培训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要实现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市、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就要做好精准对焦、赋能培训工作,做有品质的教师培训。近年来,湖南省宁乡市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国培项目A类县,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已摸索出了一条在课程特色、文化浸润、学习共同体构建等方面赋能培训的品质培训之路。 一、品质培训的内涵界定 品质培训(Quality Training)是指为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教师队伍,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按照培训政策和方针,制定培训方案,并由教师培训机构通过一系列方式及手段,精心组织、专业实施、精准评估,将培训的效果从教师的提升发展落地到学校和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上,以构筑教师发展的“同心圆”,实现全市、县、区教师专业化 发展。 品质培训的责任主体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实施主体是市、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品质培训的实现主要从培训的目标达成、培训的需求滿足及培训的内容、课程、资源、方式、管理、评估优化等方面发力,促进教师培训品味、内涵、质量的提升。 二、开展品质培训的基本思路 教师培训机构的担当和使命是做有“思想”、有“内涵”、有“效果”的培训,这种使命、担当促使每一位培训者在负责培训项目时,迸发创新性思维,提升培训品位、提高培训品质。湖南省宁乡市以研促培,以赛促培,在教师培训中实现品质化的探索,主要从特色培训、联合培训、生态培训三个角度进行(见图1)。

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方案局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改善我局政务环境,为我市争当东西两翼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根据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茂名市市直机关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茂办发[2008]20号)精神,局党组决定,从今年11月份开始,在建设系统开展为期半年的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为主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根本,以创建学习型、高效型、服务型、和谐型、创新型、廉洁型机关为抓手,着力解决当前我局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使系统广大干部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建设和谐粤西经济强市、争当东西两翼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中发挥表率作用。 二、目标任务 通过全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效能意识、和谐意识、创新意识和廉洁意识,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服务优、效率高的机关干部队伍,把机关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充满活力的“六型”机关。 (一)建设学习型机关。着眼于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通过向书本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重点解决局系统干部职工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和工作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的机关干部队伍。

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 一、概述 1 二、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2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3 一、项目背景 3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4 第三章 项目建设选址与建设条件 7 一、项目建设选址 7 二、自然条件 7 1。 气象 7 2。 水文地质 8 三、道路交通条件 8 四、市政配套条件 8 1。 给水 8 2。 排水 8 3。 供电 9 4。 供气 9 5。 供暖 9 6。 电信 9 第四章 拆迁安置及建设方案 10 一、拆迁安置方案 10 1。建设范围用地现状 10 2。 项目拆迁安置方案 10 二、项目建设规模 11 三、项目建设方案 12 1。 设计理念 12 2。 总体布局 12 3。 交通组织 13 4。 景观、绿化 13 5。 户型 13 6。 外立面设计 15

7。 结构设计 15 8。 住宅内装饰设计 15 9。 其它 15 第五章 节能、环保与消防 16 一、节能 16 二、环境保护 16 三、消防 17 第六章 项目组织机构与建设进度安排 18 一、项目组织机构 18 二、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18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9 一、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9 二、投资估算 19 三、资金筹措 21 第八章 社会效益 22 第九章 结论 23 附图: 附图1:幸福新村在庞各庄镇区内位置示意图; 付图2:幸福新村总平面布局图。 附件: 附件1:中华人民建设部 建村函[1996]149号 “关于增补建设步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的批复”; 附件2:北京市人民政府农林办公室(97)农建办字1号“关于批准庞各庄镇列为北京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的通知”; 附件3: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 (1997首规办规字第18号)“关于大兴县庞各庄镇镇域规划方案的批复”; 附件4:北京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 京国土房管规科预[2004]11号 建设项目预审意见; 附件5:大兴庞各庄镇人民政府委托庞各庄小城镇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进行幸福新村工程的证明。

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篇一: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我非常有幸地作为青干班的一员参加了在武汉为期九天的培训班的学习,学习中专家们理论阐述、引经据典、谈心交心,无不使我产生共鸣。他们娓娓道来,环环相扣,给人启迪,促人反省,震撼人心。既气势磅礴,恢弘大度,又紧扣实际,细致入微。既让我们欣赏了名家的风采,又使我们饱食了无比精美的精神大餐;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明确了使命。九天下来,感受颇丰,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教育教学新动态,真正学到了作为一名新时期校长应有的新理念、新思想,同时还对学校管理也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思考。 一、学校管理中要关心和信任教师 在学校管理中,把教师管理作为第一要素,树立“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第一”的管理思想,我认为,这是21世纪学校管理中应建立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理念。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力量。我觉得要教师用心教学,就要得到教师的“心”;要真正地得到教师的“心”,就要真心关心教师

、爱护教师,特别是尊重和信任他们。 (一)关心教师的家庭与生活 我觉得关心教师就要关心教师的家庭与生活,把感动送给教师。比如我校在教师办喜事、丧事时,学校总会送去祝福与问候,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过年过节,学校会请教师家属到学校做客,感谢他们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让教师无后顾之忧,能安心的工作;在教师生活上学校食堂专门开设了教师窗口,方便教师就餐等等,这些都受到了教师的好评。当然也有不足的方面,在一些细节上如果学校想的更周到一些,我想会更贴近教师的心。比如我校教师由于工作关系很多教师就在食堂就餐,学校为了关心教师也专设了教工窗口,但很多教师仍感到不便,特别每到学生就餐时造成很多教师吃不好,很多教师下晚自习后才回家吃饭。我想学校能否单设一个教师小食堂改善伙食,让教师吃的舒心,从而更好、安心的工作。 (二)关心教师的成长 教学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要给教师实实在在的东西,要为教师成长做事。大学者,大师也,既要引进大师,也要生产大师。什么是好学校?好学 校就是学生在这里成长得快,教师在这里也发展得好,而且能产生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我觉得关心教师的成长就要让学校年轻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够尽快得到提高。我校为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2012年,教育部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研究项目,在安徽、江苏、上海、西安、山东等省市地区、直辖市选择部门分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此后,项目组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稳步推进研学旅行的实验工作,历经几年,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研学旅行开展的实际问题。为此,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推进提出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 (一)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从项目启动至今已有4年时间,试点地区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1.意义和价值得到认可 研学旅行活动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学生集体旅行,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对学生而言,参与研学旅行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让他们体验与同龄伙伴集体出游的乐趣。对家长而言,研学旅行对孩子具有更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对学校而言,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丰富教育的内涵,具有校内学习无法替代的功能。因此,研学旅行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广泛认可。

2.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研学旅行活动原则上是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的,而不只是少部分学生才能参与,这就给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学校需要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明确分工。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开展研学旅行的学校在带领学生外出前,通常都有比较详尽的活动方案,每项具体工作也能够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人。每次外出考察,学校也会设计比较明确的考察主题,并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围绕考察目的地设计相应的参观、考察、调研和学习的内容,不少学校还设计出学习任务单或研学旅行记录手册,从而确保研学旅行活动既有“行”又有“学”,并安全有序开展。 3.开发利用了社会资源 研学旅行活动需要学生走出学校,外出旅行,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开发利用社会资源。首先,学校要从旅行路线中筛选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并围绕相关的资源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其次,学生的外出旅行还需要相应的社会机构支持和配合,学校要与这些社会机构进行反复沟通和磨合,建立一定的工作机制和合作关系。例如,各地旅游景点需要提供适合学生的讲解和服务,旅行社要针对中小学生特点,设计安全性高、价格较低的出行方案等。 (二)研学旅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安全问题带来诸多困扰 研学旅行活动参与学生人数多,每次外出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学校的组织管理和安全保障压力很大,这也是很多学校校长和教师不愿意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的主要原因。大量的学生集体外出,在校外活动多日,学生每日的饮食、住宿、交通以及各种参观考察活动,随时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而每次带队外出的教师人数有限,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学校就要面临来自家长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的多方压力和责难。很多家长尽管能够认同研学旅行的价值,但是对学生安全问题的担忧,使很多学校在能否让学生参与研学旅行这个问题上踌躇不定,犹豫不决。 2.活动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近年来,组织研学旅行的学校范围不断扩大,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学生人数也有明显增加,但整体实施效果和水平参差不齐,尚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一方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