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

第五章技能的形成

1)什么是技能?其特点有哪些?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基本特点:

(1)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2)什么是操作技能?其特点是什么?

操作技能又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特点:

(1)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

(2)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

(3)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3)如何把操作技能从不同角度分类?

①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打字、弹钢琴)与粗放型操作技能(举重、标枪)。

②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开汽车、骑自行车、跑步)和断续型操作技能(弹琴、打字)。

③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型操作技能(自由体操、游泳、跳水)和开放型操作技能(驾驶汽车及球类运动中的控制球的技能等)。

④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自由体操、跑步等)和器械型操作技能(打字、单杠、双杠等)。

4)什么是心智技能?其特点是什么?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其特点是: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5)技能的作用是什么?

(1)技能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

(2)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6)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阶段和特点是什么?

操作技能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一)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定向映像包括两方面:(1)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2)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二)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2)动作结构:各动作要素之间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三)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变化时,都有所降低。(2)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边贯,各动作成分互相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要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四)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特点:(1)动作品质: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在各种变化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2)动作结构:各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3)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的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4)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疲劳感、紧张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7)我国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基本阶段和特点是什么?作为教师应注意什么?

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阶段。

(一)原型定向: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也就是使学生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的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为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应做到:(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使学生对活动有一个完整的映像,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2)要使学生了解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二)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加里培林的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教师要做到:(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为使活动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三)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三个小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内化为心智技能,教师必须要注意(1)应遵循这三个顺序,不能颠倒。(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的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此时已没有实际操作),然后,再逐渐缩减。(3)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适时转化。

8)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是什么?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过度学习是必要的,但注意有时引起学生疲劳也不好)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9)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有何共同点?

(1)开始进步快

(2)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3)后期进步较慢

(4)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10

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预先熟悉活动任务,了解活动对象,知道将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构建关于认知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以便完成对它们的定向。活动定向的性质、水平对心智活动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物质活动指借助实物进行活动。物质化活动指借助实物的模型、图片、样本等代替物进行活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从事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掌握活动的真实内容。(如低年级学生借助苹果进行加减运算—属于物质活动;或借助苹果的图片进行加减运算—属于物质化活动)。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心智活动不直接依赖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而是借助出声言语的形式来完成的。例如,学生“念念叨叨”的表述出自己正在进行的心智活动的情况。在这一阶段,开始了真正的心智活动。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从出声的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内部言语不是指向于同别人交际的,它是一种对自己发出的言语,是自己思考问题时的言语活动。它是借助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而进行心智活动的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与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相比,其区别并非仅仅是言语减去声音,而是增加了更多的思维成分。

5、内部言语阶段。这是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心智活动完全借助内部言语完成,高度简要、自动化,是很少发生错误的熟练阶段。在这一阶段,心智活动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成分。

11)简述培养心智技能有效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四)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辅助措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单选题 1.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2.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 A.集中练习 B.分散练习 C.实际练习 D.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 3.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动作练习形式是()。 A.心理练习 B.整体练习 C.集中练习 D.分配练习 4.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其最适当的解释是()。 A.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 D.缺乏适当的指导 5.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 A.发现法 B.讲解法 C.示范法 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6.绘画属于()。 A.心智技能 B.操作技能 C.陈述性知识 D.认识策略 7.以下哪个不是操作技能的特点()。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动作的执行具有外显性 C.对象具有观念性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8.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9.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10.以下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 B.写字 C.解应用题 D.笔算 11.下列特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有()。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动作的执行具有内潜性 C.对象具有观念性 D.结构上具有简缩性

12.区分字母B、F、H和汉字已、巳、己属于智慧技能的()。 A.辨别 B.概念 C.规则 D.高级规则 13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中,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水平较低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熟练 C.操作模仿 D.操作整合 14.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是()。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5.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个阶段是()。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6.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是指()。 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17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或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叫()。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8.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这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19.下列活动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 B.驾驶 C.运算 D.写作 20.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这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1.主要靠视觉控制,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是处于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22.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3.完成一个动作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常感到疲劳紧张,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熟练 B.操作模仿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4.学生在几何课上学会用圆规画圆,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言语信息C.操作技能学习D.辨别学习 25.在大脑皮层建立了动力定型,这说明动作属于()。 A.操作熟练 B.操作模仿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6.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多余动作消失,该动作处于()。

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第四章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观念性 B、客观性 C、外显性 D、简缩性 E、展开性 2、下列属于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的有()。 A、记忆 B、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C、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D、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E、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的阶段是()。 A、活动的定向阶段 B、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D、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活动 E、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4、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础上,把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三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物质活动 E、内部言语阶段 5、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6、下面对操作熟练的动作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动作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精确性、灵活性 B、动作间高度协调、连贯 C、各个动作间的干扰消失 D、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是视觉的专门控制 E、疲劳感、紧张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7、根据动作对环境依赖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型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闭合型操作技能对外界的帮助依赖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内部反馈信息控制。以下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有()。 A、打排球 B、自由体操 C、汽车驾驶 D、游泳 E、跳水 8、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型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9、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A、集中与分散练习 B、整体与部分练习 C、模拟与实际练习 D、过分与适度练习 10、下面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是()。 A、跳水 B、弹琴 C、驾驶汽车 D、游泳 E、自由体操 11、下面属于连续型操作技能的是()。 A、打字 B、骑自行车 C、跑步 D、滑冰 E、开汽车 1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13、下面属于粗放型操作技能的是()。 A、吹笛子 B、打字 C、扔铁饼 D、绘画 E、举重 14、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将至最低的操作阶段是()。 A、操作定向阶段 B、操作模仿阶段 C、操作整合阶段 D、操作熟练阶段 E、操作外化阶段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练习时间分配不同,练习方式分为( )。 A.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B.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 C.模拟练习与实际练习 D.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 2.按照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分类,弹钢琴属于( )。A.闭合型操作技能 B.开放型操作技能 C.细微型操作技能 D.粗放型操作技能 3.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 )。 A.打开收音机 B.练字 C.实弹射击 D.开车 4.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用( )。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5.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 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6.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 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7.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8.(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9.心智技能的结构具有( )。 A.简缩性 B.外显性 C.内潜性 D.观念性 10.加里培林及其心理学派的著作中,被称为“物质或物质化阶段”的是( )。 A.原型设计阶段 B.原型内化阶段 C.原型操作阶段 D.原型定向阶段 1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1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A.具有观念性 B.具有内潜行 C.具有简缩性 D.具有整体性 13. 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 把模仿阶段练习的动作固定下来, 并使各种动作成分相互结合, 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14. ( ) 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A.认识技能 )。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精修订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 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一)操作的定向 1.操作定向的含义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操作定向的作用 操作定向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操作活动的自我调控机制。 3.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包括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定向映像的建立,是通过如下心理活动完成的。首先,通过对教师示范动作的直接感知而形成动作表象。然后,通过教师的进一步讲解,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区分动作的内部特性,建立有关动作的基本概念,掌握动作要领。 (二)操作的模仿 1.操作模仿的含义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2.模仿的实质

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模仿是形成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模仿可以检验已形成的动作定向映像。二是可以加强个体的动觉感受。 3.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相互衔接不连贯,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三)操作的整合 1.操作整合的含义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2.操作整合的作用 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化才得以实现。因此,整合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是从模仿到熟练的一个过渡阶段.也为熟练的活动方式的形成打下基础。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第四章技能的形成与培养一、不定项选择题 1、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观念性 B、客观性 C、外显性 D、简缩性 E、展开性 2、下列属于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的有()。 A、记忆 B、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C、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D、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E、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的阶段是()。 A、活动的定向阶段B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C、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D、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活动E、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4、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础上,把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三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物质活动 E、内部言语阶段 5、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6、下面对操作熟练的动作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动作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精确性、灵活性 B、动作间高度协调、连贯 C、各个动作间的干扰消失 D、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是视觉的专门控制 E、疲劳感、紧张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7、根据动作对环境依赖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型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 能。闭合型操作技能对外界的帮助依赖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内部反馈信息控制。以下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有()。 A、打排球 B、自由体操C汽车驾驶D、游泳E、跳水 8、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C、闭合型 与开放性操作技能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9、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A、集中与分散练习 B、整体与部分练习 C、模拟与实际练习 D、过分与适度练习 10、下面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是()。 A、跳水 B、弹琴 C、驾驶汽车 D、游泳 E、自由体操 11、下面属于连续型操作技能的是()。 A、打字 B、骑自行车 C、跑步 D、滑冰 E、开汽车 1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13、下面属于粗放型操作技能的是()。 A、吹笛子 B、打字C扔铁饼D、绘画E、举重 14、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将至最低的操作阶段是()。 A、操作定向阶段 B、操作模仿阶段 C、操作整合阶段 D、操作熟练阶段 E、操作外化阶段 15、在我国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中,原型定向阶段符合加里培林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 技能的两大分类及形成阶段。 (2) 操作技能及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 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考纲链接 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1) 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 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 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 (1)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4.技能的作用:(1) 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 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 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操作技能的分类: (1) 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 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 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6.心智技能的分类: (1) 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 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7.操作技 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1) 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2) 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3) 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 (4) 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10.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 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1) 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备考2020湛江教师招考:菲茨与波斯纳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理论

备考2020湛江教师招考:菲茨与波斯纳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理 论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关于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菲茨与波斯纳的三阶段模型是教育心理学部分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本文在此对其进行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指通过练习逐渐掌握某种外部动作方式,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在众多关于动作技能学习过程的阶段和步骤观点中,菲茨和波斯纳1964年提出的三阶段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这三个阶段分别是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一、认知阶段 动作技能形成的认知阶段是指学习者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他人示范的动作模式,试图对所学技能的任务、性质、要点进行分析、了解和领会。换言之,认知阶段的任务是学习者了解要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在知觉机制上,为学习者提供视觉的、听觉的和肌肉运动知觉的线索,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和要点,掌握组成技能的局部动作。 例如:在学习蛙泳时,首先在泳池边观察教练如何游泳,紧接着开始在教练的指导下分别练习手部的划水和腿部的蹬腿动作。 二、联系形成阶段 联系形成阶段,实质上就是学习者把局部动作综合成更大单位,从认知方面转向动作方面,最后形成一个连贯的初步动作系统的阶段,即学习者不断接受反馈,逐步消除错误,做出精确的调节,以达到最大效率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学习

者通过练习把已掌握的局部个别的动作联系起来,形成比较连贯的初级动作系统,在此阶段局部动作虽然已经形成了联系,但动作之间的联系尚不够紧密牢固。 例如:初学蝶泳的人,手臂、脚、头、腹、换气的动作常常相互干扰和不协调,顾此失彼,手臂动作正确却忘了收腹,或有了收腹动作,脚部动作却又成了蛙泳时的蹬水,或手臂双脚和收腹的动作协调了,却忘了抬头换气等等。 三、自动化阶段 自动化阶段是动作的协调和技能的完善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各个局部动作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的动作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固定下来,整套动作序列能够依照准确的顺序和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这一阶段意识成分的参与减少,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消失,注意范围扩大,并能根据情境变化灵活准确迅速地完成整套动作,整套动作如泉水自动涌现,无需特殊的注意和纠正。 例如:书法家在完成书法作品时,每一个字的起笔、运笔、收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且字的间架结构安排合理,笔画的粗细得当,用力轻重适中,书写高速轻松、精确、连贯。 以上便是有关菲茨与波斯纳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的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在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过程中,各位考生可以结合以上梳理的要点和例子来对这一知识点进行熟练地把握。 中公讲师解析

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摘自张兴华著《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一般都要经历“形成巩固应用”的过程。零 星的知识先后形成以后,不仅需要通过复习整理实现系统化,而且要经过科学安排的练习具体应用并发展为技能技巧,学习过程中的缺陷与错误也需要及时弥补与纠正······ 技能,是指运用知识和经验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智力活动方式。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素质,而是在后天经过练习才逐渐形成的。 一般来说,技能的形成可以区分为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即初级阶段和熟练阶段。心理学研究中的练习曲线形象地反映了运算或解题技能的发展趋势,它表明:1、技能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熟练技能的形成总要循着“懂、用、熟、巧”的进程;2、在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会出现暂时停顿现象(此时曲线保持一定得水平而不上升);3、技能形成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起伏的反复渐进的过程。 因为数学练习时形成和发展运算技能和解题技能的基本途径,所以,教师在组织练习时要注意—— 1、目的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练习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形 成练习的内部动因,调动学习积极性,自觉的按要求练习。只有当学生 在心理上实现了目的定势,他们在练习时才能集中注意力,才能有思维 的积极性,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技能。 2、理解性。书后的练习往往在开始几题都安排了一定量的基本练习。对这 种练习的指导往往容易简单化听任学生一例一题地机械模仿,这是要加 以克服的。基本练习是学生把刚刚获得的概念、性质、法则等首次应用 于个例中,必须通过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在大脑中演绎尚不很深刻的刚 刚获得的一般原理,建立初级阶段的技能。基本练习的指导,一要加强 说理训练,二是要使练习题富有思考性。 3、螺旋渐进性。技能的形成不能寄希望与某一堂课组织的练习,而是要经 过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系统练习(并辅之以适量的平时练习、家庭作业)的较长过程。一般比例可为:

第五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典型真题评析: 1.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 (2007年) A.逆向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正迁移 【评析】答案为C。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也称干扰。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迁移。 2.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2008年4月) 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创造性 【评析】答案为B。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就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同步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 )。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经验泛化说C.相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说 3.按照学习迁移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4.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 5.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 )。 A.正迁移B.负迁移C.纵向迁移D.逆向迁移 6.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 7.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 A.经验泛化作用B.学习定势作用 C.分析概括作用D.相同要素作用 8.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 )。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 )。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10.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 11.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技能的形成这部分知识点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带领大家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操作定向 这个阶段也可以叫做操作认知阶段,在这阶段里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是在头脑中建立起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通常在这阶段中,老师给学生做出准确的示范与讲解,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将要学习的技能是什么。 二、操作模仿 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再现出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在这阶段学生的动作有如下几个特点:(1)稳定性、灵活性较差;(2)常有多余动作产生;(3)主要靠视觉控制;(4)比标准速度要慢。因为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主要考观察老师的动作进行模仿,因此,动作控制上以视觉控制为主。 三、操作整合 学生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在这阶段学生的动作有如下几个特点:(1)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灵活性;(2)多余动作减少;(3)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4)疲劳感、紧张感降低。 这阶段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动作品质变高,多余动作比模仿阶段减少,动作控制上也不再是视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四、操作熟练 该阶段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这阶段中学生的动作有如下几个特点:(1)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精确性、灵活性;(2)干扰消失,多余动作消失;(3)动觉控制增强,视觉注意范围扩大;(4)动作具有勤快感。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在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控制上是动觉占据主导地位,当动作已经高度熟练时,我们的注意力资源就可以用在其他方面。如:我们在织毛衣技能高度熟练时,即可以边织毛衣边看电视,视觉范围变大。 结合常见的考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巩固。例如: 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 )。

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一、解释下列术语 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产生式: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条件—行动(condition-action)的规则。 智慧技能层次论:加涅把智慧技能分成五个亚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这五种智慧技能的习得存在着如下的层次关系:高级规则学习以简单规则学习为先决条件;规则学习以定义性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定义性概念学习以具体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具体概念学习以知觉辨别为先决条件。 反省认知(元认知):个人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意识与监控。 具体概念: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能够通过观察概念的正反例证获得的概念,检验其是否获得的标准是能否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 定义性概念: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概念的定义获得的概念,检验的标准是通过具体情景,论证概念反映的关系。 变式练习: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关键途径。在概念学习中,指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反例证让学生进行辨别判断;在规则学习中,指给学生呈现多种有变化的问题情景,要求学生运用规则解决。 规则: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运用表示若干个概念间的关系对外办事的技能。 高级规则: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综合运用几条规则办事并生成新的规则的能力。 概念: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运用概念的关键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规—例法: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而后在举例说明。 例—规法: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先呈现规则的例子,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出规则。 产生式系统: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由控制流联系起来的若干产生式。 模式识别:把输入的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辨别出该刺激物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认知策略:认知心理学中指智慧技能的一个用于对内调控的亚类,是受意识控制的一类特殊的程序性知识。 弱方法:从自动与受控维度区分的一种程序性知识,是适用于一般领域的、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 二、填空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欣赏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它们呈现一种递进的阶段性,前后关联,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能力纵向系列。认识和筛选信息;对抽象的道理加以具体说明,或对具体的材料加以抽象和概括;把阅读所获信息加以组合、调整,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作出扩展,对作品是非得失、优劣加以判断。因此,中学生要想达到这样的阅读目标,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阅读能力。 1.认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 具体说,是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了解字义,初步获得课文表层意义的能力。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又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顺利进行认读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两项,一是视读的广度,这指视知觉范围的大小,初中学生视视读广度是以词和短语为单位,高中学生则能以句子为单位。准确认读表现在对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读错、容易写错的字以及对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准确认读还表现在,认读时不错字,不减字、不增字、不重字、不倒字。读得正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它以敏锐的语感能力为核心,要求认读速度快、广度大,感知选择性强、准确性高。 一般地讲,不发声的默读由于省掉了发声器官的发音过程、听觉分析器的分析过程,直接经过视觉分析器将文字信息传给大脑,所以较之诵读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读者的知识水平越高,就越能快速有效的辨识字词篇章所表达的概念、意旨,认读速度也就越快。汉语表达的特征具有很强的“板块”性状,在中心意义——“神”的统摄下,流水一样发展,这就要求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加大视觉范围和认读广度,尽可能多地抓住词句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把握板块单元的意旨。 2.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因素。 阅读中的理解是对课文中词句、段落、篇章、写作方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整个理解过程是按照对语言形式到对内容的理解,对部分到对整体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完成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写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这才算读懂了一篇课文。这是在认读感知基础上对词句所作的解释和对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分解和剖析。要能够理解词句的含义,尤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前后关照,统摄整体,注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分散而关联的思考途经;要分析作者的思路层次,分析材料和中心、材料和材料的关系,分析材料使用的详略、先后,分析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从整体感知入手到局部咀嚼体会,进而归纳整合,形成新的整体感知,实现螺旋式上升的理解分析效果。但初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他们理解的心理特征也就不同。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中具体的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特点使他们对课文的深层意义和隐含内容常常理解肤浅;对内容复杂的课文,往往以偏概全;对没有中心句的段或不是判断句的论点、缺乏概括能力。在归纳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时,有时夹杂次要因素,有时又遗漏某些重要成分,或不大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往往会生搬硬套原文中的某些句子,作机械拼凑。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较之初中学生有所提高。在阅读中,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抽象出最基本的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但他们在阅读中往往忽略某些深层意义或潜在内容。在揭示寓意较深的内涵或提炼某些复杂的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时,仍然把握不准。另外,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如高中学生,尤其在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方面。因此阅读时,初中学生只能就一个方面、一个层次或一般问题质疑,而高中学生则可能在更多的方面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质疑;初中学生主要在内容方面提出问题,高中学生则能在内容和形式,乃至语言风格方面提出问题。 3.评价欣赏能力 是指对课文的美的感知、体验和评价能力,包括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语言文字,乃至风格特点和评价和欣赏。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接近成熟,开始初步形成某些人生价值观念,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特别明显的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阅读中选择性和稳定性有了明显发展。这些特点使他们已经具有相当的评价欣赏能力,有对阅读材料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乃至语言风格进行判断辨析和鉴赏。由于他们在知识和生活上的不足,致使他们在思维和理解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样在评价欣赏作品时也往往会反映出来。例如,当他们读到某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作品时,就以为整个社会是漆黑一团;当他们看到揭露某些干部腐化堕落的文章后,就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评价欣赏能力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加以指导。这是建立在对文本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分析基础之上的,它要求读者对作品所表达的知、情、义的丰富或单薄、正确或谬误、健康或消极,表达方式、方法的恰当或不足、高明或笨拙、有益或有害等方面作出判断,从而真正认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实战演练word版本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技能的两大分类及形成阶段。 (2)操作技能及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考纲链接 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 (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4.技能的作用:(1)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操作技能的分类: (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6.心智技能的分类: (1)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7.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 (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10.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1)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2)动作结构:动作的各成分趋于精确,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 (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练习时间分配不同,练习方式分为()。 A ?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B ?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 C.模拟练习与实际练习 D ?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 2?按照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分类,弹钢琴属于()。A ?闭合型操作技能 B ?开放型操作技能 C.细微型操作技能 D ?粗放型操作技能 3 ?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 A?打开收音机 B ?练字 C实弹射击 D .开车 4?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用()。 A .图示 B .坐标 C.遗忘曲线 D ?练习曲线 5?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A .操作的定向 B .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 .操作的熟练 6?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 ?原型内化 7 .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 .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 .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 .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8.()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9.心智技能的结构具有()。 A .简缩性 B .外显性 C.内潜性 D .观念性 10.加里培林及其心理学派的著作中,被称为“物质或物质化阶段”的是()。 A ?原型设计阶段 B ?原型内化阶段 C.原型操作阶段 D ?原型定向阶段 1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 ?低谷现象 1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A ?具有观念性 B .具有内潜行 C.具有简缩性 D .具有整体性 13.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练习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种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A .操作的定向 B .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 .操作的熟练

第七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七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一、解释下列术语 动作 动作技能 熟练操作 练习 心理练习 集中练习 分配练习 整体练习 局部练习 随机练习 区组练习 情境干扰效应 固有的反馈 增补的反馈 结果的知识 觉错能力 反应时(间) 运动时(间) 运动能力倾向测 验答案

步。其最适当的解释是。(1)被试缺乏学习动机;(2)练习过多导致疲劳;(3)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4)缺乏适当的指导。 8.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这种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1)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2)学习应循序渐进;(3)防止过早出现疲劳;(4)先要有准备动作。 9.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1)发现法;(2)讲解法;(3)示范法;(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方法。 10.动作技能教学一般通过示范与指导相结合进行,而不宜采用发现教学法,较恰当的理由是。(1)学生一般不能发现新的动作技能;(2)学生自己尝试的动作方法往往不够准确;(3)通过发现而出现的错误动作难以纠正;(4)以上三者都是可能的解释。 11.普通人每秒只能对外界刺激的变化进行两次调节,而熟练的钢琴家每秒能弹奏10个以上的音符。最适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解释是。(1)钢琴家有特殊天赋;(2)熟能生巧;(3)人脑中已形成的产生式系统能自动进行;(4)通过练习,注意分配能力增强。 12.根据动作技能能力倾向测验的原理,测量手指的灵活性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下述技能的学习:(1)编织; (2)射箭;(3)铅球; (4)画画。 13.下列动作技能不易遗忘的是。(1)打太极拳;(2)骑自行车;(3)游泳;(4)广播操。 14.草书毛笔字主要需要下列运动技能。(1)大肌肉的;(2)小肌肉的;(3)连续的;(4)不连续的。 15.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动作技能的早期(即认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能陈述动作技能的规则; (2)体验动作技能学习的有效感;(3)对要完成的动作任务形成目标意象(goal image) ;(4)既要形成目标意象,又要形成目标期望。答案 四、研究与设计 1.观察一位中学或小学优秀体育教师的上课情况,并做详细记录(要求教师在课内教学生掌握某项体育动作)。或者收集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分析教师在教学时运用了本章介绍的哪些动作技能学习的原理。 2.观察并比较初入学儿童与熟练的书写者在书写常用汉字时的不同特征。 3.以情境干扰效应为例,说明什么是动作技能的学习以及如何测量这种学习。 4.认知领域中的知识和智慧技能学习的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理解,动作技能学习的第一阶段重点也在于理解。试分析这两个领域的学习在理解阶段学习的目的和条件的差异。 5.试分析练习在智慧技能学习领域和动作技能学习领域中的相同和不同作用。 6.假定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练好毛笔字,你认为本章阐述的哪些原理可指导教师的教

2014 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练习题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一、选择题 l、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是() A、定势 B、迁移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2、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3、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这称为() A、负迁移 B、垂直迁移 C、般迁移 D、具体迁移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逆向迁移 5、用已掌握的英语字母来形成新的单词,这时的迁移是()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逆向迁移 6、经验类化说强调下列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心理官能的发展 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概括化的原理 D、对各要素间关系的理解 7、强调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发展的结果,这一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8、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是() A、动机 B、需要 C、定势 D、学习准备 9、有些教师主张搞“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期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中去,这符应了哪一种迁移理论()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0、定势主要表现为一种()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正迁移或负迁移 D、不是迁移 二、填空题 1、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被称为____。 2、—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被称为____。 3、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____。 4、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具有更高概括水平的引导性材料,称为____。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第一节技能的概述 一、技能的概念 二、技能的特点 三、技能的分类 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 一、动作技能的分类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三、动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 一、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技能的概述 一、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二、技能的特点 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三、技能的分类 1、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第二节技能的形成 一、动作技能的分类 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 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 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指通过练习,逐渐掌握某种外部动作方式,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费茨和波斯纳(1967)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认知阶段:掌握一种技能,首先要学习与它有关的知识,了解完成这种技能动作的基本要求,在头脑中形成这种技能的最一般、最粗略的表象。 2、联系阶段 如果说认知阶段是形成对技能整体的理解,并熟悉每一个具体动作,那么,联系阶段就是对各个独立的步骤进行合并,以形成更大的单元。 3、自动化阶段:经过联系阶段,动作技能的学习进入自动化阶段,整个程序的完成不再需要刻意的注意。在这个阶段,学生所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已经联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的相互协调达到自动化。 三、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示范的作用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进而在实际的动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教师示范要做到:动作示范与言语解释相结合;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示范动作要重复,在示范中要指导学生观察。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