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论欧债危机及其引发社会危机的根源

论欧债危机及其引发社会危机的根源

论欧债危机及其引发社会危机的根源
论欧债危机及其引发社会危机的根源

论欧债危机及其引发社会危机的根源

摘要:希腊债务危机惹起一系列连锁反响,影响整个欧元区经济,引发欧洲债务危机。欧洲其它国度也开端堕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以为较稳健的国度。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告将来3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遭到债务危机搅扰。

关键词:欧债主权债务违约根源危机

一、欧债危机发生背景

欧洲的债务危机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开始。截止2009年底,希腊政府债务余额已经超过其GDP的110%,财政赤字超过了GDP的12%以上,这些指标都大大超过了欧盟规定的标准(根据欧盟的规定,政府债务余额不能超过GDP的60%,当年财政赤字不超过GDP的3%)。随着2010年4月份之后不断有到期的债务需要偿还,希腊政府必须要从国际市场筹集大量资金,但因为其债务负担已经超过规定,信用评级机构将其债券评级不断调低,希腊政府通过市场筹集资金的成本(债券的收益率)将越来越高,未来偿还债务的能力将进一步降低,陷入了恶性循环。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使其陷入财政危机,欧元兑美元大幅下跌。希腊的财政问题会拖累其它欧盟国家,欧盟、希腊政府官员都再寻求解决希腊财政问题的方法。

二、欧债危机的演变

1.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2009 年10 月初,新一届希腊政府宣布2009 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分别达到1

2. 7% 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 和60%的上限,希腊债务危机由此拉开序幕。2009 年底,世界著名的三大评级机构( 惠誉、穆迪、标普)先后调低了对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引起全球对于希腊债务危机的关注。2011 年7 月25 日,穆迪将希腊国债评级在CAA1 垃圾级范围内再下调3档至CA,希腊债务信用面临限制性违约风险。

2. 欧洲债务危机不断蔓延: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是五大债务危机高风险国,在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其他四个国家也频现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显现持续蔓延之势。2010 年5月底,惠誉宣布将西班牙的主权评级从“AAA”级下调至“AA + ”级,11 月,爱尔兰债务危机全面爆发。2011 年7 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将葡萄牙的主权评

级连降四级下调至Ba2,将爱尔兰评级下调至Ba1,维持其“负面”展望,并表示将在秋季之前作出是否下调意大利评级的决定。意大利有740. 1 亿欧元的债务将于2011 年7 月至年底到期,2012 年至2016 年,还将有总额高达5866亿欧元的巨额债务到期。意大利和西班牙分别是欧元区第三大和第四大经济体,一旦发生债务危机,对整个欧洲经济将产生沉重打击。

3. 美国债务风险持续上升:2011 年5 月16 日,美国达到法定的1

4. 29 万亿美元公共债务上限,如果国会不能在8 月2 日前提高公共债务上限,美国将面临债务违约风险。为了及时提高债务上限,美国两党展开了近两个月的艰难谈判。7 月23 日奥巴马首次承认美国存在违约可能性。8 月2 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将债务上限上调2. 1 万亿美元的提案,之后,评级机构在外界舆论的压力下,被迫下调美国政府债券评级,导致全球股市全面下跌,黄金价格突破1700美元。美国国债收益率是全球金融市场资产定价的基石标杆,一旦各国对其资产信用丧失信心,全球股市、债市将出现大幅震荡,从而对全球经济复苏形成新的障碍,其影响程度将超过2008 年金融危机。

三、欧债危机引发社会危机的根源

1.经济结构失衡是内部诱因

近年来,欧美产业结构失衡,制造产业空心化严重。高失业率、高税收、人口老龄化、生产率低、劳动成本高等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已成为欧元区一些高债务国的经济发展瓶颈。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竞争力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希腊、葡萄牙等国人均GDP 只有欧盟平均值的65%左右。结构性失衡问题本需要有针对性的发展政策予以调节,然而实行低利率政策使得部分欧元区国家通过享受低借贷成本来维持经济正常运转,一些潜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刺激政策成为导火索

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国普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导致其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大幅上升。宽松的货币政策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欧元区长期维持1%左右的低水平利率; 二是向银行提供流动性,并购买欧元区国家发行的国债。这些措施并没有产生拉动投资和消费的效应,而是将危机转移至公共预算上,并使债务危机的隐患迅速膨胀。相关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公共债务总额由危机前的9000 亿欧元增至20500 亿欧元,增加额占经济总量的5%。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欧盟率先放弃了经济刺激计划,采取紧缩政策,开源节流,增加税收,并且针对欧元区结构性问题进行了制度上的改革。

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宗旨是鼓励自由竞争和追求“利润最大化”。随着跨国公司的迅速扩张,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而多党政治竞争的结果是,由于政治家不得不向选民兑现承诺,所以只有推行赤字财政和信用膨胀政策。这一政策推行的“前消费”、“透支消费”模式所激发的并非“有效需求”,而是虚假繁荣。这种“过度需求”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反而容易导致经济的极度扩张,极易引起债务链条中断,从而丧失偿还债务能力。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所阐述的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流动性危机和债务危机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的货币危机,因此,此轮欧美债务危机既是国际金融体系内在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存在问题的总爆发。

四、对中国的影响和解决政策

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债务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一般会通过两条传导路径: 一是向银行业传导,使相关国家货币贬值,增高银行业风险,一国银行业的风险还会扩散至其他国家; 另一条是向实体经济传导,使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抑制民间投资,减缓总体经济发展。因此,欧美债务危机对欧美国家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前,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欧美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美债务风险的发展必然会对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贸易往来产生重大影响,并影响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的发展。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资产安全风险确实存在,其威胁主要来自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美国解决债务危机不外乎四种途径:一是高经济增长,降低负债率;二是高通胀率,稀释实际债务;三是增加税收,偿还部分债务;四是对部分债务实行违约。未来,美国以美元贬值与高通胀两种途径“赖掉债务”的可能性最大。

债务问题凸显,可能使美联储再次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给市场注入过量流动性。美元将因此持续走低,从而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全球通胀压力可能加码。同时,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已成现实威胁。我国面临“游资+通胀”双重压力。如果为抑制通胀而加息,将进一步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利差,吸引更多国际游资涌入。这将加剧我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膨胀,对应投放的人民币会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如果为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而让人民币升值,虽然能降低部分外需,但也会造成国际游资的涌入。

我国的美元资产面临缩水风险。美国债务货币化将加剧美元贬值,直接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而且美元疲软使我国外汇储备投资处于两难之中:若减持美国国债或其他美元资产,其连锁反应将使我遭受美元进一步贬值的损失;若继续持有美国国债,则意味着美元资产未来

不确定性风险加大。

第一,要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通胀问题。弗里德曼讲,所有通胀都是货币现象,我看不那么简单。我们承认,通胀是货币现象,追逐同等商品的货币多了,商品价格就会上涨。但通胀不仅是货币现象,还是经济现象,比如投资拉动型、成本推动型、外部输入型通胀,都可归于经济因素;通胀不仅是经济现象,还是社会心理现象,比如由于炒作和跟风,造成“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等。通胀不仅是社会现象,也是自然现象。日本地震造成核辐射引发中国碘盐猛涨,不就与“自然”有关吗?最近泰国遭受洪水,稻田大片被淹,可能影响明年国际粮价。通胀不仅是国内货币现象,也是国际货币现象。危机后美国大开印钞机,造成大宗商品大幅反弹,波及全球。我说这些的意思是,解决通胀光靠货币政策不行,要打“组合拳”和“团体赛”,还要打心理战。

第二,要实行“三角型”的货币政策,当前尤其要注重货币政策的结构问题。自然科学有一条原理叫“三角型的稳定性”。其实这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原理,在社会科学,在经济学,在货币政策问题上同样适用。纵观世界各国货币政策,基本都是“单边型”,即注重总量。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稳定币值、促进增长、充分就业、平衡收支,都是总量问题。一般情况下,稳定币值是主要矛盾,特殊情况下(如金融危机时期)其他目标也会上升为主要矛盾,甚至出现多重主要矛盾。不管怎么讲,“总量”只是货币政策的一条“边”。货币政策的第二条边是“结构”,也就是通过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改善信贷投向。在总量和结构的关系上,总量合理,结构不一定合理;总量不合理,结构肯定不合理;结构不合理,总量也难以合理,即使暂时合理也不会持久;只有在结构合理的基础上,总量才能真正合理。结构问题不仅是自身问题,解决不好还会反过来倒逼总量。货币政策的第三条边是“质量”,重点是“四个防止”,即防止通胀、防止通缩、防止不良资产、防止资产价格(主要是股价和房价)非理性波动。这里说“非理性”,因为市场不可能不波动。这“四个防止”,管理当局既要各有侧重,又要协调联动。

第三,既叫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有一个如何稳健的问题。现在是体制内从紧,体制外过活,实际上是“加权平均”式的“稳健”。银行的闸门是管住了,体外循环却愈演愈烈。融资渠道多元化了,宏观调控就要处理好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融资结构关系,要着眼于人民银行提出的全口径的社会融资总量。

欧债危机山雨欲来,中国应该怎么应对?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分金融和实体经济两个层面。在金融层面,欧洲国家债务违约、股市下跌、欧元贬值可能会对我国持有的欧元

资产造成损失。但由于美元资产占我国外汇储备近70%,欧债危机会使资金流入美元资产避险,导致美元资产升值,我国外汇储备的总体收益未必会下降。在实体经济层面,由于欧盟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欧元区的动荡和经济放缓势必影响我国出口。今年1-8月,我国对欧盟地区出口增速为18.5%,既低于我国对全球出口23.6%的增速,也低于去年全年我国对欧盟出口31.8%的增速,说明我对欧出口已经受到影响。但由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占到我国出口的半壁江山且持续增长,对欧出口放缓并没有对我国总体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太大影响。

因此,从短期而言,不论是金融层面还是实体经济层面,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都相对有限。但从中长期来看,如果欧洲采取债务货币化的手段解决债务危机,势必会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一样,成为全球流动性泛滥的又一个源泉。我国也将面对更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和本币升值压力,这才是欧债危机可能给我国带来的最大挑战。

五、欧债危机最终会成为悲剧吗?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经济曾出现过一段时期的繁荣期,多数国家财政状况都比较好,再加上流动性过剩,即使财政有缺口也可以轻易地借到钱。金融危机爆发后,情况发生了逆转。经济活动大幅收缩导致财政收入锐减,而各项反危机措施又导致财政支出大增,一进一出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总量显著上升。由于多数欧洲国家长期以来都面临经济增长缓慢、福利开支较高、人口老化严重的问题,财政压力一直都比较大。再加上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因此主权债务问题在欧洲国家比较突出。

但是,主权债务问题演变成主权债务危机,则是欧洲特别是欧元区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性缺陷造成的。欧元区是一个由17个国家组成的货币联盟。一方面,各成员国丧失了独立的货币发行权,面对经济危机和财政赤字,既不能采用汇率贬值和减息的手段刺激经济,也无法通过债务货币化来解决财政困境。另一方面,由于财政和政治不统一,财政状况好的成员国要援助财政状况不好的国家将面临很大的国内压力。最近部分德国高官先后表现出不愿意援助希腊以及其他欧洲边缘国家的态度。如德国总统认为欧洲央行购买意大利、法国债券不合法,德国副总理认为希腊应该考虑退出欧元区,德国、芬兰、荷兰等国坚决反对发行欧元区公债等等,这些都是从国内利益出发、迎合国内民意的表现,但却会给整个欧元区带来不利影响。欧盟和欧元区同时面临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一些重大问题是一票否决制,而且要各国议会逐一通过,费时久且效率低,这在一场危机中是足以致命的。

因此,要想彻底解决欧债危机,必须从改善经济基本面和改革欧洲经济政治体制着手,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欧洲能够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大幅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吗?欧元区在

金融危机前全球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失业率也高达7.2%,何况现在世界经济遭受金融危机重创后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期。欧洲国家能改革福利制度、大幅削减福利开支吗?能够大幅提升出生率或是大量引进新移民吗?英国的骚乱和挪威的枪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这两个问题做了回答。欧洲国家能够实现财政上的统一、甚至政治的统一吗?比如说建立欧洲政府、发行欧元区公债?虽然实现起来很困难,但可能性还是存在的。经济和政治统一毕竟是欧洲一体化的终极目标。过去没能实现,一是因为条件还不成熟,二是必要性没有显现出来。而这次的金融危机暴露出欧洲经济政治体制的缺陷,反而可能会促进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尽管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中间会有很多拉锯。

但是,欧洲政治经济统一只解决了欧洲内部财政转移和应对危机的机制问题,并没有解决整个欧洲面临的增长缓慢、人口老化带来的长期财政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欧洲国家,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要面对。过去,发展中国家解决主权债务危机的办法主要是债务重组和违约,或是开动印钞机使债务货币化,或是两者兼有。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都是国际流通货币,面对债务危机,理论上只要印钞票还债即可。美国已经在这么做了,而发行欧元区债券也是为了给欧洲央行实行量化宽松提供一个更好的工具。未来,欧债危机的解决很有可能也是靠债务货币化的手段。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性。如果经济和财政状况较好的欧元区核心国家发现救援债务高企的欧元区边缘国家是一个无底洞,如果欧洲统一与合作的意愿不够强,也不排除核心国家停止救援、甚至将边缘国家开除出“欧元区”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边缘国家只有债务违约和重组一条路。这种可能性虽然不大,但如果成为现实,其造成的后果却十分严重。因为这意味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大倒退,也将造成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动荡。

展望未来,欧洲债务危机将如何发展?全球经济是否会因此二次探底?上述问题成为国际经济普遍关注的焦点。各界对此莫衷一是,看法各不相同。

1、悲观观点

欧洲央行是对欧洲债务危机未来走势持悲观观点的典型代表。2010年5月31日欧洲央行公布的评估报告认为,债务危机有逐步蔓延之势。报告指出,债务危机的演变不外乎四种前景。一是“秩序恢复,信心重现”;二是“蹒跚前进,摇摆不定”;三是“社会动荡,受伤不轻”;四是“拒付债务,欧元崩溃”。欧洲央行评估报告进一步分析,欧洲债务危机未来走势取决于欧洲债务危机是否向美国甚至全球蔓延。有资料显示,德国的银行借给希腊、西班牙、葡萄

牙和意大利的钱高达6500亿美元。美国的银行,也握有1.2万亿美元的欧洲债务。另据欧洲央行统计,欧元区国家的银行2010年坏账额接近1230亿欧元,2011年预计仍有1050亿欧元。由此,欧洲央行判断欧洲债务危机出现第二种前景的可能性比较大。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欧洲经济在还没能完全走出次贷引发的全球危机,又陷入主权债引发的欧洲危机。因此可以判定,欧洲经济的W型的态势已经定格,并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

2、乐观观点

相对而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卡洛·帕多安对欧洲债务危机发展前景的看法比较乐观。2010年6月,帕多安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指出,尽管欧盟经济将经历一段更加漫长的缓慢增长期,但欧盟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他认为,欧盟如不针对债务危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欧洲经济未来增长潜力将仅为1.5%左右。6月8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部经济政策组主任鲍里斯·库尔内德在北京也表达了相似观点。他认为,“尽管不断蔓延的欧洲债务危机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但并不会停止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和美国金融泡沫的冲击不可同日而语,全球金融市场并不会二次探底。

3、我们的观点

综合经济学家和银行机构对未来走势的判断,我们对欧洲及全球经济未来走势持相对乐观态度。我们认为,尽管这场债务危机的严重程度超出预期,但各国应对债务危机比较及时。除非出现更大的危机,否则欧洲债务危机将不会导致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出现二次探底。此外,欧盟经济的未来发展有望面临良好发展环境,这必然有利于欧洲经济逐步企稳并给全球经济进一步稳定增长带来积极影响。有关研究将欧盟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我们认为颇具说服力:(1)全球经济稳步复苏为拉动欧盟经济走出困境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尤其是为欧盟扩大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撑;(2)作为债务危机的“副产品”,欧元汇率暴跌更为欧洲出口商带来了优势。(3)虽然债务危机已波及欧盟多国,但德国和法国等欧元区主要经济体基本面依然良好,这显然有利于欧元区经济的总体稳定。因此有以下几条措施:第一是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严密的内控制度。目前,地方政府多是依托政府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而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很多建设项目本身不直接产生效益,其还款来源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如果财政收入状况差,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将主要集中在银行体系。因此,银监会应切实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项目的业务管理和风险警示。

第二是以立法形式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以立法形式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增强透明度,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加强风险管理。应该及时对全国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切实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防范偿债违约风险。

第三是拓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渠道,使地方政府有相称的财政收入。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分税制度体系下,各级地方政府多以卖地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这种“土地财政”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因此,有必要通过培育地方税税种如物业税等方式,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最后危机暴露出的欧元货币体系问题为亚洲货币合作提供了借鉴。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关于亚洲成立共同货币区乃至“亚元”的呼声高涨。根据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只有成员国在要素自由流动、经济趋同等情况下,加入共同货币区才会带来福利增进,条件不成熟却勉强加入得不偿失。希腊在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国家有较大差距时加入欧元区并引发本次危机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现在看来,亚洲设立共同货币区的条件尚未成熟。

参考文献:【1】谭浩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警示【N】.证券时报,2010-2-9.【2】张茉楠.主权债务危机有蔓延之势【N】冲国证券报,2010-3-5.[3]韩志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四种演绎方式【N】.光明日报,2010-5-25.【4】1..一凡.希腊债务危机考验欧洲一体化【N】.北京周报,2010—5—24.【5】张锐.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与影响【J】.中国货币市场,2010(03):36-40.[6】闫畅.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分析及走向前瞻【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一2-4.【7】张庭宾.欧元危机,纸币危机第一块多米诺骨牌【N】.第一财经日报2010-5-24.【8】余南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理论挑战与现实警示【N】.文汇报,2010—4—7.【9】王雍君.全球视野中的中国财政透明度【J】.国际经济评论,2003(07-08).【101易纲.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M】.商务印书馆,2009-12:5-6.[11】刘晓忠.谁来拯救拯救者【N】.2l世纪经济报道,2010-4-2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