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犯罪学复习资料2

犯罪学复习资料2

犯罪学复习资料2
犯罪学复习资料2

犯罪学复习资料

选择题:

■1.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原因和对策的刑事社会科学。

■2.犯罪学的任务,重在社会防卫和改造罪犯。

■3.犯罪学,就是研究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据以确立对策,防卫社会和改造罪犯的刑事社会科学。■4.犯罪学实际上脱胎于刑法学,归流于社会学。故称之为“刑事社会科学”。

■5.古典学派,创始人为意大利的贝卡利亚――鼻祖。

■6.龙勃罗梭是人类学派的创始人。使适用刑罚的重点由犯罪行为转移到犯罪人身上。

■7.菲利,从统计学的研究中认为犯罪原因除了个人因素外,又加上自然和社会两大因素。

■8.美国人希利――《个别的犯罪人》。

■9.萨瑟兰提出的“白领犯罪”。

■10.犯罪学的内涵和外延都广于刑法中的犯罪行为。

■1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犯罪行为、违法行为、违纪行为、罪错行为、过错行为、不道德行为。■12.犯罪行为归根结蒂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13.犯罪学研究方法包括:(社会调查、数理统计、比较论证和信息论、系统论与控制论)。

■14.统计学理论应用于犯罪学研究上,首推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

■15.犯罪这种历史的社会现象,随着私有制的出现把社会分裂为经济利益对立的社会集团才产生的。■16.犯罪的产生条件:(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三种。

■17.犯罪产生的根源包括:私有制和阶级斗争;经济根源;政治根源;思想根源;社会根源。

■18.犯罪这种社会现象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19.犯罪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阶级关系。

■20.犯罪的突出特点:社会危害性。

■21.社会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它对统治关系和统治秩序的破坏上,同时也旁及社会成员的权利和利益。■22.犯罪学中的犯罪行为是一个特定的法学术语,不仅包括刑法规定的犯罪,而且包括应当受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的行为。以及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23.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犯罪心理处于关键的枢纽位置。

■24.从犯罪学的角度进行考察,犯罪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实施了犯罪行为,因而应由社会加以矫治。■25.反社会倾向的需要结构是犯罪心理的基本特征。

■26.犯罪人的认识结构是犯罪人知识水平、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总称。

■27.水平低下及具有严重缺陷的认识结构是犯罪心理的特殊表现。

■28.犯罪人的意志结构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两极性;二是冒险侥幸心理。

■29.犯罪人人生观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

■30.人的心理由:需要――动机――认知――情感――意志――人生观。

■31.被害人学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色列的门德尔松发表的《被害人学――生物、心理、社会学的一门新科学》为标志。

■32.被害人的权利包括:参与诉讼权;控告权;作证权;申诉权;发问权。

■33.犯罪原因是犯罪学的核心内容。

■34.黄老学派认为,法律是产生犯罪的重要根源。

■35.中国现代犯罪原因理论包括:社会变迁理论;阶级斗争论;矛盾冲突论;抑制系统功能弱化论;本能异化论;综合动因论。

■26.龙勃罗梭关于犯罪原因的主要观点是“天生犯罪人论”

■27.菲利的三因素犯罪原因论是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28.加洛法罗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人定犯罪)。

■29.犯罪生物学理论:体型性格理论;双生子论;性染色体异常论;脑电波异常论;内分泌论。

■30.犯罪心理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挫折――侵犯理论;行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31.犯罪社会学理论:芝加哥学派;差异交往理论;社会异化理论;亚文化理论;贴标签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激进犯罪学理论。

■32.美国社会学家科恩在《犯法少年》中提出了犯罪亚文化的概念。

■33.激进犯罪学理论主要代表有昆尼和威尔德曼。

■34.真正的犯罪原因即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

■35.犯罪原因理论:四维结构犯罪原因。

■36.犯罪的社会原因由生产方式结构和社会意识两维构成。

■37.犯罪的社会原因基本上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结构之中。

■38.犯罪现象发生原因的社会意识一般可统称为反社会意识。

■39.犯罪的个体原因由个性心理结构和人生观两维构成。

■40.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其情感结构有如下特征:1.情感的低级性;2.情感的非社会性;3.情感的变易性和偏执性。

■41.个体人生观特征在犯罪的个体原因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42.犯罪人的人生观的基本特征是极端利己主义。

■43.极端利己主义人生观与产生犯罪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幸福观;自由观;道德观。

■44.犯罪动机是犯罪心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内部心理与外在行为的临界点。

■45.生产力状况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处于最深层次的地位,生方式结构原因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内部矛盾。

■46.犯罪场包括四种因素,概括为两个方面: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自然方面);犯罪侵害对象有关情况和犯罪控制机制弱化情况(社会方面)。

■47.犯罪场四因素中,影响力最强和影响面最宽的是犯罪控制机制弱化情况。

■48.建立起不同层次和配套成龙的“预测”、“预防”、“处理”、“改造”的工作体系,以求得我国社会治安的全面治理。

■49.根据犯罪预测的范围,把犯罪预测分为宏观预测和微观预测。

■50.根据犯罪预测的期限,可把犯罪预测分为犯罪的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

■51.短期预测主要有季度预测,半年预测,一年预测,两年预测。

■52.根据犯罪预测的内容,可把犯罪预测分为犯罪率预测、犯罪类型预测、犯罪主体预测、犯罪手段预测四种。

■53.犯罪预防是减少和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径。

■54.两道防线的犯罪体系是宏观预防与微观预防相结合。

■55.微观预防包括群众预防、治安预防、法制预防、心理预防和技术预防。

■56.四道防线的犯罪预防体系:社会预防、心理预防、治安预防、刑罚预防相结合。

■57.狭义的犯罪预防体系即: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三道防线相结合。

■58.广义的犯罪预防体系即:社会预防、治安预防、刑罚预防三道防线相结合。

■59.我国处理犯罪的总方针是综合治理社会治安。通过运用社会帮教、纪律处分、工读教育、行政处罚、刑事惩罚等多种措施,教育、感化、挽救犯罪人,以达到预防犯罪和减少犯罪,实现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目的。

■60.我国的劳动改造机关包括监狱、劳动改造管教队、少年管教所。

■61.改造罪犯的方针是与人为善,不记前愆。

■62.我国对法人犯罪的处罚是实行两罚原则,即一方面对法人判处刑罚,另一方面对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63.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根源:首先是经济上的原因、其次是社会心理和社会道德根源、再次是组织根源,、最后是腐败根源。

■64.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活动及生存手段:(一)非法选举筑“山头” 成立公司敛财物(二)“招

兵买马”充实力暴力经营占市场(三)大肆行贿地方官寻求犯罪“保护伞”

■65.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类型:劫匪型、打手型、地霸型、欺行霸市型、走私贩毒型、高利放债型

■66.职务犯罪的原因:(一)一些掌管资金管理权的党员干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发生偏差。(二)有法不依、监管不力。(三)事发单位管理制度也存在问题,存在着不规范化现象(四)畸形心态作怪包括:(1、特权心态2、“眼红”心态3、侥幸心态4、吃亏心态5、扳本心态6、贪色心态。)

■67.畸形心态的表现:1)特权心态;2)“眼红”心态;3)侥幸心态;4)吃亏心态;5)扳本心态;6)贪色心态■68.职务犯罪的手段与方式:受利欲驱使直接占有金钱、利用职务便利收取好处费、做假发票套取现金、利用管理漏洞截留款项、监守自盗。

■69.经济犯罪一般特征:一) 复杂性;二)多变性;三)隐蔽性;四) 图利性。

■70.我国经济犯罪的发展趋势:(一)总体上呈高发态势。(二)侵害面扩大。(三)大要案件突出(四)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五)犯罪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六)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七)预谋性计划性隐蔽性越来越强。(八)涉外案件越来越多。(九)复合化程度逐步提高。(十)社会影响更加恶劣。

■71.跨国犯罪种类:发动侵略战争罪、有组织犯罪、洗钱犯罪、非法贩卖毒品犯罪、利用计算机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六种。

■72.“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也是同跨境(国)犯罪作斗争的基本方略。

■73.经济犯罪的提出者是德国刑法法学家“林德曼”

■74.诱发犯罪经济主要因素:经济体制与经济环境中存在的引起经济犯罪的内在因素。

■75.素有隐形犯罪之称的是:经济犯罪

■76.在我国当前,狭义的职务犯罪,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

罪学名词解释

■1.犯罪学:犯罪学就是研究犯罪问题的综合性科学,准确地讲,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据以确立对策防卫社会和改造罪犯的刑事社会科学。

■2.犯罪人:犯罪学中的犯罪人,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危害了社会,社会应当对其采取矫治措施的人。■3.犯罪社会学理论:犯罪社会学理论是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与犯罪之间关系的学说,它侧重于以社会因素解释犯罪原因。

■4.作为一个系统的犯罪原因:作为一个系统的“犯罪原因”可以定义为:引起犯罪发生和变化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整体。

■5.犯罪预防:犯罪预防就是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限制、消除犯罪的原因,控制“犯罪场”,减少或防止犯罪现象的发生。

■6.被害人:被害人或刑事被害人,是指其人身和财产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或法人)。

■7.犯罪人类学理论:犯罪人类学理论,是以人类学为基础,从人体特征出发研究犯罪原因的学说。意大利医生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是这一理论的创始人,其代表著作是《犯罪人论》。龙勃罗梭的学生、意大利学者菲利和加洛法罗是其主要支持者。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天生犯罪人论。”他认为,犯罪者是人类隔世遗传的产物,是向野蛮人退化的返祖现象。原始人类和低等动物的残忍本能在他们身上的再现导致其实施犯罪行为。菲利提出,犯罪是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三因素犯罪原因论,加洛法罗提出了自然犯罪论。他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人定犯罪两种。

■8.犯罪预测:犯罪预测,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一定社会内未来犯罪现象的种类、数量、发展趋势以及特定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等内容所进行的有根据的推测和估计。

■9.综合治理社会治安: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机关、工厂、学校、部队、街道、农村等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政法机关的专门工作和群众工作相结合,运

用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行政的、教育的、文化的、道德的和法律的等各种手段,预防犯罪,打击犯罪,挽救失足者,教育和保护青少年,不断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和条件,增强防卫,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10.职务犯罪:狭义的职务犯罪,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11.数理统计:所谓数理统计,就是指在社会调查中搜集、整理和分析犯罪统计资料,并进行推论的工作。

■12.犯罪人的认知结构:犯罪人认识结构是犯罪人知识水平、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总称。

■13.犯罪行为:犯罪学中的犯罪行为是作为单独的,由犯罪人直接实施的具体行为表现出来的危害社会行为。

■14.犯罪类型:所谓犯罪类型,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标准,将复杂的、各种各样的犯罪现象划分为不同的犯罪类型。

■15.犯罪心理: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犯罪心理处于关键的枢纽位置。人的行为总是受人的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支配的,由于犯罪心理的支配作用,人才能实施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从而成为犯罪人。

■16.被害人学:被害人学是以犯罪的被害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17.犯罪场:简要说来,它指犯罪的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以外的能够制约和影响犯罪发生的诸因素,包括:时间因素,空间因素,犯罪侵害对象有关情况,犯罪控制机制弱化情况。

■18.可责性:可责性是指被害人因自身的过错,如挑衅、引诱、攻击等导致了犯罪的发生,因而对被害负有一定的道德、伦理甚至法律上的责任。

■19.社会帮教:社会帮教是我国在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的实践中,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对违法犯罪人尤其是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帮助教育的群众性社会教育管理措施。

■20.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推动力,是犯罪心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内部心理与外在行为的扭结点。

■21.犯罪学的首要任务:确立刑事政策观念,正确执行刑法,防卫社会,惩治犯罪和改造罪犯。犯罪学也称刑事政策学,它重在根据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确定同犯罪现象作斗争的刑事政策,用以正确指导刑法的执行,从而有效地实行社会防范,准确地惩治犯罪,成功的改造罪犯,以保卫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经济权益,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公益,维护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安定社会秩序,促进生产,发展经济,这是犯罪学的首要任务。

■22.系统论:系统论,就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对某种“系统”的研究、设计、规划行组织和管、制造、试验和使用等进理的科学。

■23.被害性:被害性是被害人首要的基本特征,是指由被害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诸要素所构成的足以使其被害的内在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反映了被害人容易受害的外表特征

■24.法人犯罪:所谓法人犯罪,是指法人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在执行职务活动中,以法人的名义并根据法人决策机构的旨意,为了法人的利益故意或过失实施的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5.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所谓黑社会性质犯罪,是指某些有组织的集团性犯罪已具备黑社会犯罪的某些性质,但还不完全符合黑社会犯罪的完整特征,属于在一般犯罪集团向完全意义上的黑社会犯罪过渡的一种中间犯罪形态。

■26.经济犯罪:在商品经济的运行领域中,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严重侵犯国家经济管理制度,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这不包括财产犯罪和贪污贿赂犯罪。■27.跨境犯罪:按照犯罪学的观点,当犯罪行为或犯罪结果发生在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即两个法域,并违反了它们的法律时,该犯罪就通称跨境或跨国犯罪。

■28、由公安机关实施的行政处罚有(治安管理处罚)和劳动教养)两种。

■29、工读教育的对象是(十二周岁至十七周岁的青少年)。

■30、纪律处分三个方面的特点:1)纪律处分具有组织权限的局限性。2)纪律处分对行为具有较高的道德要求。3)纪律处分的严历性远远不如行政处罚和刑事惩罚。

犯罪学_简答

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2.犯罪人的认知结构特点

3.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

4.犯罪学的任务

5.犯罪人的个性原因方面的人生观特征

6.犯罪预测的划分种类

7.犯罪学的特点

8.犯罪预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9.如何理解建立、预测、预防、处理、改造的工作体系

10.犯罪人的意志结构特点

11.被害人的概念和特征

12.法人犯罪的特征

13.黑社会组织的概念及特点

14.当前我国经济犯罪概念及特点

15.跨境犯罪概念及特点

16.经济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7.我国职务犯罪的原因

18.对经济犯罪应采取的刑事对策的分析

19.我国当前经济犯罪呈现的十大趋势

20.职务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21.预防跨境犯罪的措施

■1答:①犯罪行为、②违法行为、③违纪行为、④罪错行为、⑤过错行为、⑥不道德行为。

■2答:(1)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对事物及其发展的认识,理解和预见通常很差,或带有严重的片面性和表面性;(2)经常只对能满足其个人欲望的事物表现出积极而活跃的认知活动;(3)在极端的自我中心倾向的作用下,往往不知道或不能够操纵自己的独立性意向,拒绝接受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而且只用自己那一套价值标准来评价事物。水平低下及具有严重缺陷的认识结构是犯罪心理的特殊表现。

■3答:(一)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二)治本与治标相结合;(三)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四)宏观预防与微观预防相结合。

■4答:(一)确立刑事政策观念,正确执行刑法,防卫社会,惩治犯罪和改造罪犯;(二)采用综合治理的多种手段,与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为安定社会,为政治、经济服务;(三)总结实行刑事政策的实践经验,为国家立法,司法机关提供参考,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5答: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的根本态度。个体人生观特征在犯罪个体原因结构中无疑占有重要地位,犯罪人的人生观的基本特征是极端利己主义,它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思想基础。极端利己主义人生观与产生犯罪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幸福观;2)自由观;3)道德观。

■6答:①根据犯罪的范围,把犯罪预测分为宏观预测和微观预测。②根据犯罪预测的期限,可把犯罪预测分为犯罪的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③根据犯罪预测的内容,可把犯罪预测分为犯罪率预测,犯罪类型预测,犯罪主体预测,犯罪手段预测。

■7答:首先,犯罪学是研究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其次,犯罪学重在穷究犯罪

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治标又治本。再次,犯罪学还具有防卫社会和改造罪犯的社会机制。

■8答:犯罪预防是减少和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径,重要性体现在:(一)搞好犯罪预防有利于避免和减少犯罪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二)搞好犯罪预防,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三)搞好犯罪预防,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犯罪预防的可能性表现在:一)犯罪规律的可知性,为犯罪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犯罪预防提供了社会基础。三)世界范围内的努力和合作,为犯罪预防提供了国际条件。

■9答:①科学的犯罪预测是预防犯罪的必要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②犯罪预防是综合治理的中心环节。

③依法处理犯罪是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④改造罪犯是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系统工程最后一道工序,它是治本的重要措施。

■10答:一)私有观念是产生犯罪现象的社会心理基础,犯罪都危害社会,都是“反公”的,都基于自私意识。集中表现为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二)剥削思想。它是产生犯罪的更直接的思想基础。在社会生活中就是损人利己。损人利己的犯罪行为必然出自损人利己思想。三)精神文明断裂,集中表现为公德意识低落。于是见利忘义,假公济私等违法、犯罪现象大量增长。四)外来消极文化。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以“我”为主的人际关系,不受约束的个性解放。这种思想,对我国的腐蚀,也是犯罪产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11答:被害人:又称刑事被害人,指人身,财产权益遭受犯罪直接侵害的人或法人。被害人的三个特征:(一)被害性(二)互动性,(三)可责性,

■12答:一)法人犯罪的最大特点是法人以“合法”的身份,“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行犯罪活动。二)法人有组织机构。三)法人犯罪是法人整体犯罪。

■13答:所谓黑社会性质犯罪,是指某些有组织的集团性犯罪已具备黑社会犯罪的某些性质,但还不完全符合黑社会犯罪的完整特征,属于在一般犯罪集团向完全意义上的黑社会犯罪过渡的一种中间犯罪形态。其特点表现在:一)有一定势力范围,但规模尚小。二)犯罪活动日趋多样化,但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三)经济目的明显,而政治目的尚不突出。四)绝大多数是自发产生的。五)区域性特征十分明显。

■14答:定义:在商品经济的运行领域中,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严重侵犯国家经济管理制度,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这不包括财产犯罪和贪污贿赂犯罪。经济犯罪的特征:(一) 经济犯罪具有复杂性(二)经济犯罪具有多变性 (三)经济犯罪具有隐蔽性(四) 经济犯罪具有图利性。

■15答:当犯罪行为或犯罪结果发生在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即两个法域,并违反了它们的法律时,该犯罪就通称跨境或跨国犯罪。一)跨境(国)性;二)有组织性;三)犯罪手段现代化;四)犯罪目的都在于攫取更多的财富。

■16答:首先,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诱发各种经济犯罪。其次,新旧经济管理体制磨合交替过程中产生的真空和漏洞将进一步扩大,为经济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第三,经济日趋全球化,使跨国经济犯罪活动有机可乘。第四,人口流动性的加强也将影响经济犯罪的发生规律。第五,分配不均导致利益差异的进一步加剧,可能诱发经济犯罪。最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领域的大量拓宽使各种不良思潮可能乘虚而入。预防_第一、完善经济刑事立法和法律解释,规范经济活动,这是经济犯罪法律预防的根本性内容。第二,严格依法查处一切经济罪案,发挥刑罚的威慑作用,这是预防经济犯罪的最直接有效的法律措施。第三,根据经济犯罪活动的特点、规律、针对性地开展司法建议、法律宣传,这是经济犯罪预防的有效手段。

■17答:(一)一些掌管资金管理权的党员干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发生偏差。(二)有法不依、监管不力。三)事发单位管理制度也存在问题,存在着不规范化现象。(四)畸形心态作怪,诱发职务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畸形心态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种表现:1、特权心态2、"眼红"心态3、侥幸心态4、吃亏心态5、扳本心态6、贪色心态

■18答:第一、完善经济刑事立法和法律解释,规范经济活动,这是经济犯罪法律预防的根本性内容。第二,严格依法查处一切经济罪案,发挥刑罚的威慑作用,这是预防经济犯罪的最直接有效的法律措施.

第三,根据经济犯罪活动的特点、规律、针对性地开展司法建议、法律宣传,这是经济犯罪预防的有效手段。

■19答:(一)总体上呈高发态势。(二)侵害面扩大。(三)大要案件突出。(四)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五)犯罪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六)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七)预谋性计划性隐蔽性越来越强。(八)涉外案件越来越多。(九)复合化程度逐步提高。(十)社会影响更加恶劣

■20答:在我国当前,狭义的职务犯罪,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在我国当前形势下,职务犯罪是当前腐败现象最集中、最严重的表现,并突出呈现出以下特点:1、犯罪领域广泛化;2、犯罪群体化;3、犯罪手段多样化、智能化;4、犯罪跨区域化、国际化。5、涉案金额数目巨大,不计后果。6、年轻化高学历,文化程度高。7、国企、行政管理、金融三部门是职务犯罪的重灾区,其发案居于各行业之首。8、大多男性职务犯罪人员包有二奶。9、犯罪人员法律意识淡漠、少数从事管理、经手资金的工作人员素质低下。

■21答:首先,要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作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保障联合国每一个成员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动员全世界的社会舆论和道义,谴责一切形式的霸权侵略,反对随意动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使每一个国家的公民都能在“地球村”大家庭中平等生活。其次,跨境(国)犯罪既然是有组织的,那就不能单枪匹马同他们作战,我们必须结成新的国际联盟来对付这些犯罪的威胁。再次,建立各地区和国家间的司法协助,共同联手打击有组织的跨地区和跨国家间的犯罪,相互协助调查,缉捕逃犯,应邀引渡犯人,使之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又次,各地方和国家必须自行打破地方和国家保护主义,以打击跨地区、跨国家犯罪为大局,遏制跨境、跨国有组织犯罪。最后,犯罪是经济因素引起的,控制它的办法最有效的也应当是经济的,即健全经济体制,加强金融管理。

犯罪学_论述

1、四维结构犯罪原因中的个体原因

2、犯罪控制机制弱化情况的种类

3、社会生产方式结构原因的主要内容

4、社会原因与个性原因的关系

5、如何做好家庭预防

6、试论述四维结构犯罪原因中的社会原因

■1答:犯罪的个体原因由个性心理结构和人生观两维构成。

一、个性心理结构特征与犯罪:(一)认知结构特征:1.极端自我中心倾向。2.知识水平低下,愚昧无知。3.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低下。缺乏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丧失自我控制机制。(二)情感结构特征。人的情绪具有某种动机作用,即会在个体内部产生一种新的激动状态,形成一种内驱力。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其情感结构的大致有如下特征:1.情感的低级性。2.犯罪人的情感的非社会性。3.情感的变易性和偏执性(三)意志结构特征。犯罪是意志行为,主体意志在犯罪行为的实施中起着重大作用,犯罪人的意志结构具有如下主要特征:1.意志薄弱,理智成为情感的俘虏。2.意志坚强反向性。多数犯罪人有反向性的坚强意志。3.冒险侥幸心理。(四)需要结构特征:犯罪人的需要结构往往成为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直接动因。导致犯罪的需要结构有如下特征:1.扭曲、畸形的需要结构是形成犯罪动机和实施犯罪行为的直接动力。2.需要强度恶性膨胀。

二、个体人生观特征与犯罪:个体人生观特征在犯罪个体原因结构中无疑占有重要地位。犯罪行归根到底也都是在其错误的人生观制约之下形成和实施的。犯罪人的人生观的基本特征是极端利己主义,它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思想基础。极端利己主义人生观与产生犯罪的关系,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幸福观――追求物质享受。首先,吃喝玩乐追求物质享受是剥削阶级价值观念渗透影响的结果。

其次,它与精神空虚存在互补关系。其三,追求物质享受这种观念的滋长与近年来新闻媒介的导向失误有着不容忽视的关连。(二)自由观――不受法律约束。不受法律约束的自由是一种反社会的自由。不受法律约束的自由观其实是无视社会,蔑视法律,至少是法律观念不强的反映。这种错误的自由观,导致了犯罪人的不健全的法律观念的形成。(三)道德观――水平低下,道德观念缺陷,即道德结构缺陷,有以下五种可能的表现形式。1.道德认识水准低下,是产生犯罪行为的一个直接原因。2.道德情感不稳定。3.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相脱节。4.道德意志发展不完善。5.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相脱节。

■2答:犯罪控制机制弱化情况有如下几种:(一)社会需求大于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商品生产进程的困难和经济流通领域的失控。(二)社会分配不公,削弱了社会内聚力。平均主义倾向损害经济效率,压抑劳动者的积极性,促使某些人的离心倾向。社会内聚力是社会控制的重要要素,内聚力削弱会直接导致犯罪控制机制的弱化。(三)人、财、物大流动,社会流动性增大,社区凝聚力下降削弱了传统控制机制。商品经济发展,随之出现了社会流动性增大,传统形成的社区凝聚力渐渐解体,控制犯罪的社会机制势必随之而弱化。(四)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虽有规章但无人监管,给犯罪分子造成了有机可乘的条件。(五)法制不完善。(六)法制观念淡漠。在干部包括司法干部方面表现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犯法不究;在公众方面表现为守法意识和护法意识淡漠。直接给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的机遇并壮大了犯罪的胆量。(七)对某些犯罪惩治不严,某些罪的法定刑过低,远远不足以遏制这类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将大大增长的损害国家财政收入的犯罪。(八)思想工作削弱。必然冲击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但是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及时到位,导致了犯罪控制系统的精神堤坝濒临崩溃的边缘。

■3答:社会生产方式结构的原因: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由三部分构成,社会周围的自然环境,人口的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即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结构之中。(一)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产生犯罪的重要原因。私有制是犯罪产生的经济根源,社会的基本矛盾才是犯罪产生和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是基本犯罪规律。(二)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矛盾是一定时期内犯罪产生和增长的重要原因。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矛盾多种多样,主要有:1.工业化带来城市化。必定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种种不协调现象,产生种种难以解决的城市社会问题,大城市尤其特大城市的犯罪增长较大与人口增长较快。2.商品经济带来的问题。尤其是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负面影响使犯罪大量增长。(三)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依然是当前我国存在犯罪的原因。在现实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生产关系土壤中滋生新剥削分子是不可避免的。一定限度内的经济剥削虽非刑法上的犯罪,但剥削分子在本性上都存在着冲破法律限制的倾向。(四)贫困也是一种犯罪原因。有一些人因财富短缺心理上形成强烈的需要体验,在其他诸主客因素刺激下而产生犯罪动机,终于实施了犯罪。

■4答:(一)犯罪的社会原因与个体原因的关系,在宏观上其实就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是在哲学上是本体论问题。人的意识包括反社会意识,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社会存在人脑中的反映。只要社会中存在矛盾,存在消极现象,存在引起犯罪的因素,就必定有人犯罪,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犯罪的社会原因与个体原因的关系,在微观上即为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的关系,其实就是哲学上的认识论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怎样得到认识。实施犯罪行为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犯罪这种实践活动也是以主体反映客体的认识为必要条件和内在因素的。推动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因素即认识的形成是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相互作用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个体主观上的反社会意向,使社会结构缺陷被个体接受成为现实,社会结构缺陷的客观性质并没有改变,一旦被接受就会强化个体主观反社会意向,在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下犯罪行为得以实施。这才使得反社会意向成为现实的犯罪主观原因,使得社会结构缺陷成为现实的犯罪客观原因。这就是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在个体实施犯罪过程中的相互依存性的表现。就无所谓谁主谁次的问题。(三)犯罪的社会原因与个体原因的连结点。这是与上述两问题相对独立的一个问题。犯罪作为社会现象,是由许许多多具体的犯罪行为组成的。在犯罪原因上,个体原因与社会原因之间也有内在的连结点,这就是“意识”――社会原因中的反社会意识和个体原因中的人生观。无数个体意识的总和大致构成了社会意识。以极端利己主义为基本特征的人生观基本上被包括在反社会意识的范围之内。

■5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这个环境的状况如何对于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当前的犯罪中,有70%-80%是青少年犯罪;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家庭不重视家庭教育或家庭有缺陷。因此,要控制和减少犯罪,必须要筑好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庭预防。其中,须注意如下问题:1、提高家长对教育好子女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发挥家庭这第一道防线的作用,首先要提高家长对教育子女重要意义的认识。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长既要有当家长的家庭责任感,又要有当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也为家庭,对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切实负起全面教育的责任来。2、提高家庭素质。家庭这道防线是否牢固,同每个家庭的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差异造成了家庭防线牢固程序的不同。预防犯罪的作用发挥得也就不同;总之,每一个家庭都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家庭素质的优劣,对于下一代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各个方面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家庭的素质,筑好第一道防线。3、注意教育内容和方法,要发挥家庭在预防犯罪方面的作用,必须要注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从预防犯罪的角度,须特别强调如下问题:①、不能只重视子女的智力教育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父母注意孩子个性品格的健康发展,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要从小抓起,家长必须要从小抓紧对孩子的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微杜渐,这对子女的一生都具有重要影响。③、既不能简单粗暴地打骂训斥,也不能一味地溺爱娇惯,必须坚决摒弃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同时,也不能一味地溺爱娇惯孩子,这两种错误倾向,都须防止。④、家长不能脱离实际,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强行要求孩子。⑤、家长对子女教育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一致。⑥、家长要以身作则。一定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4、家长就应经常和学校及有关单位取得联系,主动到学校和单位了解情况,反映问题,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以取得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的配合,共同搞好对下一代的教育工作。总之,家庭在预防犯罪方面具有其他力量所不能取代的特殊重要作用,家长认真解决好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筑好这道防线。

■6答:犯罪的社会原因由生产方式结构和社会意识两维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结构的原因基本上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结构之中,一、社会生产方式结构的原因: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由三部分构成,社会周围的自然环境,人口的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即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结构之中。(一)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产生犯罪的重要原因。私有制是犯罪产生的经济根源,社会的基本矛盾才是犯罪产生和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是基本犯罪规律。(二)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矛盾是一定时期内犯罪产生和增长的重要原因。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矛盾多种多样,主要有:1.工业化带来城市化。必定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种种不协调现象,产生种种难以解决的城市社会问题,大城市尤其特大城市的犯罪增长较大与人口增长较快。2.商品经济带来的问题。尤其是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负面影响使犯罪大量增长。(三)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依然是当前我国存在犯罪的原因。在现实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生产关系土壤中滋生新剥削分子是不可避免的。一定限度内的经济剥削虽非刑法上的犯罪,但剥削分子在本性上都存在着冲破法律限制的倾向。(四)贫困也是一种犯罪原因。有一些人因财富短缺心理上形成强烈的需要体验,在其他诸主客因素刺激下而产生犯罪动机,终于实施了犯罪。

二、社会意识方面的原因:作为犯罪现象发生原因的社会意识一般可统称为反社会意识,主要有以下几项:(一)私有观念。1.私有观念是产生犯罪现象的社会心理基础。2.犯罪都危害社会,都是“反公”的,都基于自私意识。集中表现为个人主义,自私自利。(二)剥削思想,它是产生犯罪的更直接的思想基础。在社会生活中就是损人利己,损人利己的犯罪行为必然出自损人利己的思想。(三)精神文明断裂,集中表现为公德意识低落。于是见利忘义、假公济私等违法、犯罪现象大量增长。(四)外来消极文化。外来消极文化的实质在于;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以“我”为主的人际关系,不受约束的个性解放。这种思想对我国的腐蚀,也是犯罪产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国2014年4月自考犯罪学(一)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狭义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识别犯罪人 B.惩罚犯罪人 C.揭示犯罪发生的原因 D.抓捕犯罪人 2.认识到犯罪原因不是单一的,并提出三原因说的犯罪学学者是 A.龙勃罗梭 B.菲利 C.贝卡利亚 D.边沁 3.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犯罪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或者说主要方法是 A.人类学研究方法 B.生物学研究方法 C.社会学研究方法 D.心理学研究方法 4.贝卡利亚的犯罪学思想和刑罚理论不包括 A.“自由意志”说 B.行为中心论 C.罪刑法定 D.罪刑相适应 5.“炎热的月份或炎热的国家以暴力犯罪居多;寒冷的月份或寒冷的国家以财产犯罪居多”。下列选项中谁提出的理论最能支持以上论述 A.边沁 B.达尔文 C.李斯特 D.龙勃罗梭 6.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多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A.社会性的因素 B.家庭因素 C.人性中的“贪”和“利” D.自然地理因素 7.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分类法、事实归纳法属于典型的 A.定量研究方法 B.定性研究方法 C.描述性研究方法 D.探索性研究方法 8.纵向研究法的一种主要研究形式是 A.同期群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逻辑推理法 9.犯罪学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 A.定量研究法 B.定性研究法 C.同期群研究法 D.二次分析法

2018年10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犯罪学(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235)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民法学2》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民法学2》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 说明:内部绝密考试资料,涵盖电大期末纸质考试试卷中95%以上的原题及答案。 [案情介绍] 甲、乙、丙于2001年9月共同出资购得古董一件,约定由甲保管。同年10月,甲将古董作价18万元卖给不知情的丁。事后,甲告诉乙、丙。乙、丙要求分得卖古董所得款项,甲即分给乙、丙各6万元。丁购得此古董后,于同年11月将该古董以20万元的价格卖给戊,戊先支付了15万元价款,双方约定,只有戊支付剩下的5万元后,该古董所有权才能发生转移。戊友巳也非常喜爱此古董,戊就将该古董以同样价格出卖给巳并交于巳。鉴于该古董的部分地方没有清理,而且个别地方需要修补,巳遂将该古董送去庚古玩店进行清理与修补。因巳未按期支付庚古玩店相关费用,该古董被庚古玩店留下。庚古玩店通知巳应在30日内支付其应支付的费用,但巳未能按期支付。庚古玩店即将该古董折价受偿,扣除费用,将差额补偿给巳,但巳不同意庚古玩店的这种做法。 问题:(1)若合同没有约定三人对于古董是按份共有还是共同共有,甲乙二人主张该三人对古董是共同共有而丙主张是按份共有,则该共有应当属于何种?为什么? 答:按份共有;没有证据证明是何种共有的,除非是家庭关系的,均为按份共有。 (2)甲和丁之间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有效;构成善意取得或者乙、丙事后经过追认变成有权处分。 (3)庚古玩店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不合法;其至少应该留出2个月的债务履行期限。 [案情介绍] 甲服装厂l996年6月31日接受外商棉睡衣5000件的订货合同,约定交货日期为8月15日,并约定,一方违约应向对方支付货款30%的违约金。为紧急完成任务,7月1日,服装厂与市乙棉纺厂签订一份棉布供货合同,合同约定在7月8日,棉纺厂向服装厂送交1.8万米棉布,并约定一方不履行时,向对方支付总货款l0%的违约金。7月6日,棉纺厂向服装厂表示,由于机器检修等原因,原定8日交货有困难,请求20日交货。服装厂表示不能推迟交货。7月8日棉纺厂未按时交货,7月8日服装厂四处联系棉布供应。当El,服装厂得知某纺织品商店存有棉布,立即前去购买l.8万米棉布,且比棉纺厂定价相比多支付1.8万元,服装厂通知棉纺厂解除合同,棉纺厂不同意解除。于7月20日将l:8万米棉布送到服装厂,服装厂拒收,并要求棉纺厂支付违约金5000元和赔偿差价损失l.8万元,棉纺厂要求服装厂支付违约金5000元,收货付款并赔偿损失1万元。 问:l.服装厂解除合同是否应予以支持?为什么? 2.本案应如何处理? 答:1.服装厂解除合同应予以支持,因合同债务人应依法全面、适当履行合同,按约定的期限供货。 2.债务人迟延履行属于违约,将直接影响服装厂履行与外商签订的合同。 3.7月20日棉纺厂将1.8万米棉布送到服装厂对服装厂而言已成为不必要,因此服装厂可以依法解除合同。 4.解除服装厂与棉纺厂的合同关系,应由棉纺厂支付违约金和赔偿因其违约而给服装厂造成的差价损失。 5.棉纺厂要求服装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是于法无据,不予支持。 [案情介绍] 甲向乙购买西瓜一万斤,双方约定当年7月5日验瓜。但甲晚去一周,瓜在地里提高了成熟度。原合同约定乙用棚车装瓜以免太阳晒,但乙为省钱装了敞篷车,途中十天,西瓜经晒又提高了成熟度。当瓜运到甲地,甲未及时运走销售。10天后西瓜全部腐烂。乙索瓜款,甲拒付,乙起诉。 试分析法院应如何判决?为什么? 答:(1)法院应判双方共同承担责任,甲负主要责任,乙负次要责任。 (2)甲未按照合同约定按期验货违约,乙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棚车也违约,甲先违约又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所以应承担主要责任,支付给乙大多数货款。 (3)我国《民法通则》第113条规定,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民事责任;第114条规定,一方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无权就扩大部分损失要求对方赔偿。 1

1月全国自考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是有关犯罪学学科性质的几种学术观点,其中多数人所赞同的并为教材所认可的观点是( ) A.法学观点 B.生物学观点 C.社会学观点 D.多学科交叉的(独立的)综合性观点 2.古典犯罪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贝卡利亚 D.边沁 3.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行为是否为犯罪行为可以有不同的认定,表明犯罪具有( ) A.社会性的属性 B.阶级性的属性 C.相对性的属性 D.随意性的属性 4.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 ) A.西南倾斜现象 B.东北倾斜现象 C.西北倾斜现象 D.东南倾斜现象 5.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 ) A.研究犯罪动态 B.研究犯罪工具 C.研究犯罪构成 D.解释犯罪原因 6.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对犯罪的作用一般是( ) A.直接的 B.事先的 C.被动的 D.间接的 7.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导致了个体犯罪欲念的( ) A.缓解 B.分化 C.扩张 D.收缩 8.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相关因素的是( ) A.气压 B.空间 C.工具 D.引起犯罪的现象 1

9.被害的受容性是指( )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 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 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 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 10.短期犯罪预测的预测时段一般是指( ) A.1—2年 B.3—4年 C.4—5年 D.5年以上 11.教育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中的( ) A.临时性措施 B.战术性措施 C.战略性措施 D.被动性措施 12.人民调解委员会任期为( )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13.保罗·费尔巴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犯罪预防理论是( ) A.社区参与论 B.环境预防论 C.心理强制论 D.被害预防论 14.在下列方法中属于收集犯罪资料常用方法的是( ) A.问卷法 B.比较法 C.统计法 D.分析法 15.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经济学理论 B.犯罪心理学理论 C.犯罪生物学理论 D.犯罪社会学理论 16.在我国犯罪数量统计一般( ) A.以实际发生案件数为主 B.以警方统计为主 C.以检察院统计为主 D.以法院最终判决数为主 17.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 A.犯罪率 B.相对暗数 C.绝对暗数 D.明数 18.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是( ) A.1950—1955年 B.1956—1965年 C.1966—1976年 D.改革开放之后 2

全国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试题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 ) A.刑事侦查学 B.刑法学 C.犯罪学 D.罪犯矫正学 2.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预测特定罪犯矫正效果的方法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个案调查 3.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 A.消除犯罪条件 B.鉴别犯罪人 C.消除贫困 D.严密立法 4.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环境学 B.犯罪经济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社会学 5.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 A.犯罪数量的周期性变动 B.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 C.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 D.犯罪性质的周期性变动 6.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胡顿 7.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 ) A.直接访谈 B.间接访谈 C.结构式访谈 D.非结构性访谈 8.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 A.财产矛盾

C.社会分工 D.私有制 9.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 ) A.恒比定律 B.差别规律 C.漏斗效应 D.反射效应 10.反映犯罪现象的影响和传播规律的是( ) A.起伏律 B.消长律 C.辐射律 D.因果律 11.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 )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中后期 C.80年代初期 D.2000年以后 12.暴力犯罪的情感特征一般是( ) A.冲动性 B.冷静性 C.有同情心 D.好奇性 13.影响犯罪行为方式是隐蔽还是公开的是( ) A.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 B.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 C.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 D.犯罪行为的评估机制 14.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D.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15.犯罪动机是( ) A.犯罪的直接原因 B.犯罪的条件 C.犯罪的相关因素 D.犯罪的根源 16.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直接原因的是( ) A.犯罪意识 B.犯罪工具 C.犯罪时间 D.犯罪对象 17.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 )

2007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民法学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7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民法学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号码:2098。 资料整理于2020年7月31日。 一、名词解释 1.提存:指债务人在债务巳到履行期限时,因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履行或者因债权人方面的客观情况无法履行,经一定程序将应给付的标的物交有关机关保存。 2.后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未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到履行期限的对方当事人享有不履行或部分履行的权利。 3.隐私权:公民就自己个人私事、个人信息等个人生活领域内的情事不为他人知悉,禁止他人干涉的权利。 4.法定继承: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的先后顺序以及遗产分配原则的—种继承方式。 5.紧急避险:是为使他人和本人权利或社会公共利益免受损害,不得已而采取的致人损害的行为。 二、填空题 1.在定金担保中,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____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应当____返还定金。 无权要求;双倍 2.担保法规定,质押分为____和____。 动产质押;权利质押 3.委托合同的受托人以____的名义和费用办理委托事务。 委托人 4.生命健康权包括____、____、____。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5.创作是指直接产生____、____、____作品的智力活动。 文学;艺术;科学 6.专利权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____和____。 自己实施专利;许可或禁止他人实施专利 7.在我国,商标注册必须按照商标法的规定进行,主要是遵循____的原则、____的原则、____的原则。自愿注册与强制注册相结合;中央统一注册;一件商标一份申请 8.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____所立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____所立遗嘱为准。 最后;最后 9.一般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适用____原则;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适用____原则。 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 10.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____或者____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____除外。 所有人;管理人;能够证明白己没有过错的 三、选择题 1.根据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分担方式,合同可分为(B)。 A.主合同与从合同 B.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C.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D.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2.信托人依信托合同从事信托业务时可能与第三人订立合同,信托人是该合同的(C)。 A.中介人 B.代理人 C.当事人 D.利害关系人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真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10、由美国司法部出版的犯罪统计资料是 A.《统一犯罪报告》 B.《全国犯罪被害调查》 C.《犯罪白皮书》 D.《杀人犯罪补充报告》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人的社会学特征是 A.犯罪人的人生观 B.犯罪人的认知能力 C.犯罪人的社会地位 D.犯罪人的需要 12、下列选项中关于犯罪人分类表述错误的是

A.以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为标准,分为常态犯罪人和病态犯罪人 B.以情绪状态为标准,分为预谋犯罪人和激情犯罪人 C.以反社会程度为标准,分为初犯、偶犯、累犯、惯犯、职业犯 D.以组织形式为标准,分为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黑社会组织 13、犯罪现象流量、流向的一般运动过程体现的是 A.犯罪规律 B.犯罪状况 C.犯罪特点 D.犯罪属性 14、我国犯罪结构存在着区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犯罪类型结构中,比较突出的犯罪类型是 A.侵财型 B.侵犯人身权利 C.暴力型 D.聚众型 15、以下选项中,一个国家内决定犯罪区域分布状态的是 A.个体因素作用的结果 B.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 C.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 D.社会与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 16、一定地域的年度内刑事发案数与年均总人口数之比,称为 A.犯罪数 B.发案率 C.犯罪明数 D.犯罪暗数 17、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犯罪高峰出现在 A.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B. “十年动乱”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改革开放攻坚期 18、由犯罪统计“漏斗效应”所致,统计数据与实际数量最接近的部门是 A.警方 B.公诉机关 C.审判机关 D.监狱 19、对犯罪学中的被害人概念阐述错误的是 A.本概念中的犯罪是指刑事犯罪 B.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损失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C.被害人既可能是已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者,也可能是尚未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但具备被害性者 D.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承受者 20、当代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 A.性恶论 B.自然犯罪论 C.相对自由意志论 D.理性选择理论 21、犯罪生物学理论中,体质生物学的代表性研究是 A.犯罪家族研究 B.染色体异常研究 C.孪生子犯罪行为研究 D.体型与犯罪研究 22、挫折-攻击理论认为,人在受到挫折后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反应类型是 A.内罚性反应 B.外罚性反应 C.无罚反应 D.过罚反应 23、对西方犯罪学影响巨大,被视为现代犯罪学理论基础的是迪尔凯姆的 A.犯罪生态学理论 B.紧张理论 C.控制理论 D.失范理论 24、社会控制理论的假定是 A.社会中存在自己所鼓励的文化目标并提供实现这种文化目标的合法手段

全国2019年04月自考(000235)犯罪学(一)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广义犯罪学较之狭义犯罪学,研究范围增加了 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 C.犯罪预防 D.犯罪规律 2.对犯罪学属于“正题法则”学科的定位,说明犯罪学研究的是 A.自然科学 B.事物规律 C.行为规范 D.人文科学 3.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研究的犯罪概念 A.前者范围更大 B.范围一致 C.后者范围更大 D.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点是 A.推进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促进对现象之间关系的精确分析 B.能够比较深入、比较全面地认识研究对象,有助于探讨事物的本质特征 C.可以用来研究十分复杂的犯罪现象和犯罪问题 D.能够用来研究内在的心理问题和其他社会互动过程 5.下列属于加罗法洛的“法定犯罪”行为的是

A.杀人 B.强奸 C.盗窃 D.堕胎 6.意大利犯罪学派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犯罪 B.运用思辨的方法研究犯罪 C.运用普查的方法研究犯罪 D.运用演绎的方法研究犯罪 7.犯罪学在新中国的发展起步于 A.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D.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 8.将犯罪原因归结为人的与生俱来的、源自于人类祖先的、被称为原罪的恶的意志,其突出表现在 A.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犯罪研究 B.中世纪时期的犯罪研究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犯罪研究 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的犯罪研究 9.对犯罪统计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官方犯罪统计具有权威性 B.官方犯罪统计避免不了犯罪暗数的存在 C.被害者调查没有瑕疵 D.自我报告的调查对象更适用于青少年犯罪 10.在犯罪学研究的资料收集阶段,关注所选择对象典型性的实地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 B.局外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非结构访谈 11.对犯罪行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学之犯罪行为概念内容最为广泛 B.犯罪学之犯罪概念内容范围大于刑法学之犯罪概念内容范围 C.刑法学之犯罪概念内容以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为本质属性 D.除罪化行为仍需要犯罪学予以关注 12.与安乐死、高利贷、赌博等属于同一类型的犯罪是 A.卖淫 B.强迫卖淫 C.贩毒 D.制造毒品 1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彻底禁绝了 A.流氓团伙 B.娼妓制度 C.反革命破坏 D.拐卖人口 14.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现象呈现出最为显著的规律是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犯罪学(一)

全国2018年10月自考试题犯罪学(一)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以下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属于微观性预防的是() A. 倡导主文化 B. 克服社会弊端 C. 提高家庭结构的合理性 D.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在下列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不属于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是() A. 搭建自行车棚 B. 开展就业指导 C. 加强旅馆业的管理 D. 被害预防 3.在下列措施中,属于美国三级犯罪预防理论第一层次的有() A. 转处 B. 通过旅游、运动等方式改造青少年 C. 刑罚预防 D. 邻里照看 4.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分析社会治安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治安应达到的要求,是社会治安治理的() A. 最终目标 B. 战略目标 C. 阶段性目标 D. 长期目标 5.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措施属于() A. 罪前预防 B. 罪中预防 C. 罪后预防 D. 重点预防 6.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径是() A. 犯罪预防 B. 犯罪控制 1

C. 打击犯罪 D. 改造罪犯 7.在犯罪研究中,凡是两个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变动方向同增同减的,叫做() A. 先行关系 B. 后行关系 C. 逆相关关系 D. 顺相关关系 8.犯罪意向调查推测的对象是() A. 被害人的亲属 B. 犯罪人的邻居 C. 公安人员 D. 具有犯罪倾向者 9.根据损失与犯罪行为的关联程度,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可以分为() A. 货币损失和实物损失 B.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C. 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 D. 身体创伤和精神创伤 10.没有固定职业或稳定生活来源和居无定所的被害人是() A. 孤独型被害人 B. 挫折型被害人 C. 职业型被害人 D. 流动型被害人 11.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率最高、犯罪行为最集中的年龄阶段被称为() A. 初犯年龄 B. 累犯年龄 C. 差别年龄 D. 高峰年龄 12.犯罪人犯罪意识的外化表现是() A. 犯罪心理 B. 犯罪现象 C. 犯罪行为 D. 犯罪动机 13.支配犯罪行为发生的是() A. 生理病变 B. 生理异常 C. 犯罪动机 D. 潜意识 14.体格性格分型说是西方犯罪学者提出来的() A. 犯罪遗传生物学观点 B. 犯罪体质生物学观点 C. 犯罪心理学观点 D. 犯罪精神病学观点 15.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严打”是在() 2

电大考试专科民法学2期末复习资料附答案

电大民法学复习资料 民法学(2)复习资料-- 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动产质押,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2.同时屉行抗辩权,是指在双方合同中应当同时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另一方当事人在同时履行的时间不能履行或 者不能适当履行,到履行期时其享有不履行或者部分屉行的权利。 3.隐私权,是指公民就自己个人私事、个人信息等个人生活领域内的情事不为他人知悉、禁止他人干涉的权利。 4.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享有的就其自身特性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而获得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 5.著作权,指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工程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 6.遗赠,指公民通过遗嘱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 法律效力的行为。 7.质押,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财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以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 该财产卖得价款优先受偿。 8.后履行抗辩权,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未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到履行期限的对方当事人享有不履行,部分履行的权利。 9.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并造成他人损失的法律现象。 10.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 11.遗嘱继承,是指依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合法有效遗嘱的指定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财产继承方式。 12.侵权行为,指行为人侵害他人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13.质押: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财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以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卖得价款优先受偿。 14.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15.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享有的就其自身特性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而获得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 16.注册商标,是指经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授予商标专用权的商标。 17.遗嘱继承,是指依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合法有效遗嘱的指定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财产继承方式。 18.紧急避险,是为使他人和本人权利或社会公共利益免受损害,不得已而采取的致人损害的行为。 二、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1.定金的特征主要有从属性、预先给付性、担保性。 2.债的转移有协议转移和法定转移两种方式。 3.招标方式订立合同一般要经过招标投标、开标和决标三个阶段。 4.信托合同是委托人与行纪人之间关于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购、销和寄售等业务并收取报酬的协议。 5.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类。 6.我国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系是由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所构成的。 7.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必须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条件。 8。我国商标法规定,经核准公告的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9.无因管理一旦成立,在管理人与本人之间发生无因管理之债· 10.债权是一种请求权,债务具有特定性。 12.债的履行应当贯彻实际履行原则、正确履行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13.招标方式订立合同一般要经过招标、投标开标和决标二三个阶段。 14.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15.定金一般为货币,不能为特定物。 16.人身权分为两类,即人格权和身份权。 17.中国专利法规定,专利可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

自考犯罪学

犯罪的起伏律:是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的发展变化。 犯罪的消长律:是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犯罪的辐射律:是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狭义的犯罪学: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 律的科学。 广义的犯罪学:研究犯罪对象、犯罪原因及 犯罪预防和控制的学科。 狭义犯罪与广义犯罪学之间比较:关系:二者是包含关系。狭义犯罪学是指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犯罪发生的原因,它的知识体系包括犯罪学的基本问题和理论,犯罪原因研究和理论;广义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和犯罪控制的学科,不仅涵盖了狭义犯罪学,而且还包括控制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犯罪研究对象: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 对策 犯罪现象:犯罪事件的发展、变化中外部形 态和联系。两个视角:犯罪事件和全部或部 分犯罪事件的集合体。 犯罪原因:增加犯罪发生概率的各种实物或 现象。 犯罪对策:包括打击犯罪、控制犯罪和预防 犯罪。是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有效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犯罪控制:国家专门机构在犯罪行为发生后 或过程中采取的把犯罪数量和犯罪质量限制 在社会所容忍的正常范围内的强制性手段。 犯罪预防:为消除犯罪原因和条件,防止和 减少犯罪发生而事前采取的社会性和专门性 的综合性措施。 犯罪学研究意义:认识犯罪;指导刑事政策;促进刑事司法体系的变革与发展;推动犯罪 预防与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犯罪学的科学性质与地位:犯罪学属于“正 题法则”的学科:三个特征:探求规律使 用实证的科学研究方法一次只研究很少变 量的倾向。犯罪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犯 罪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区别:一是研究目 的不同,刑法的目的是预防犯罪保护法益, 从而正确制定和适用刑法;犯罪学目的是有 预防犯罪,是从法律之外的更宏观的是社会 角度去研究犯罪的学科,更重视社会实际问 题的接解决。二是研究对象不同,刑法学研 究的是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而犯罪学主要研究犯罪现象、犯罪规律、犯罪原因以及其犯罪对策。三是研究方法不同,刑法学主要采取的是规范分析的方法, 而犯罪学主要采取的是事实分析法。联系: 犯罪学研究为刑事科学研究提供素材与经验 性证据,犯罪学推动刑法学的变革与完善; 刑法学研究为犯罪学研究明确重点。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二者研究对象 ---犯罪的概念是一致的;犯罪学对犯罪的 认识是形势政策学研究的基础;从预防犯罪 的角度来看,犯罪学研究内容较刑事政策学 广泛。 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联系:首先,二者 起源是分不开的;研究内容是相同的,犯罪 是一种反社会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 象,是犯罪学和社会学共同内容和主题;研 究方法一致,社会学研究方法是犯罪学研究 的重要方法。区别: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 究内容的广度远远大于犯罪学;犯罪学对犯 罪现象的研究深度大于社会学对犯罪问题的 研究。 刑事古典学派:时代背景,18前世纪欧洲的 “黑暗时代”,宗教神学主义色彩浓厚,18 世纪后,启蒙思想和学说兴起,,社会契约 论和理性思想逐渐受重视;思想基础,理性 主义思潮下,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民主、自 由思想深入人心,个人、自由主义广泛流行, 人们对残存的酷刑进行了猛烈批判。影响: 刑事古典学派的理论观点和体系作为启蒙运 动的产物,其所主张的树立合理主义,功利 主义的刑罚观,主张消除不合理的、非人道 的犯罪人处遇制度等思想,对西方国家的刑 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贝卡利亚:贝卡利亚是18世纪意大利著名 的法学家,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和最重要 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其著名的代表著作《论 犯罪与刑罚》,对后世的犯罪和刑罚理论与 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犯罪研究史上占 有重要的地位。 边沁:英国著名的功利主义哲学家、法学家、 古典犯罪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 法律思想史和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学说对19世纪以后的刑事立法、刑事司 法及犯罪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意志自由论:主张犯罪是人基于自由意志而 理性选择的结果 行为中心论:由于人们都有同等的意志自由, 人们主客观条件是完全平等的,因而判处刑 罚必须以客观表现出来的犯罪行为作为标准。 报应刑论:罪从刑生,无罪无刑,罪是因, 刑是果。 犯罪预防论:通过实施刑罚对犯罪人进行报 应的同时,也达到一般预防的目的,起到了 预防犯罪的效果。 龙勃罗梭:意大利著名精神病学家、法医学 者和犯罪学家,长期以犯人为对象进行解剖 学和人类学研究,于1876年发表了《犯罪 人论》。他是犯罪人类学派的创始人,被视 为犯罪学的鼻祖。他提出了天生犯罪人论及 刑罚目的在于防卫的预防观。 天生犯罪人论:认为犯罪人是出生在文明时 代的野蛮人,其生物特征决定了他们从出生 时起就具有原始野蛮人的心里以及行为特征。 加洛法洛:意大利法学家、犯罪学家龙勃罗 梭的学生,实证派犯罪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885年发表代表作《犯罪学》,提出自然犯 罪的概念及与之相适应的犯罪预防观。 李斯特:李斯特是德国著名的刑法学家、犯 罪学家,他对影响犯罪的社会因素的研究成 果丰富,对其后的犯罪学理论有着重要的影 响。 简述刑事古典学派和犯罪实证学派的主要犯 罪学理论观点评析:刑事古典学派:a 意志 自由论,其关于犯罪原因的分析都建立在 “意志自由论”的基础上 b 行为中心论 c 报应刑论 d犯罪预防论评析:刑事古典学派 的理论观点和体系作为启蒙运动的产物,其 所主张的树立合理主义,功利主义的刑罚观, 主张消除不合理的、非人道的犯罪人处遇制 度等思想,对西方国家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 法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实证犯罪学派 a 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犯罪 b 批判刑事古典学派的“自由意志论” c主张 刑罚制度改革 d主张刑罚外探索犯罪预防、 矫正罪犯的措施 简述20世纪后的当代犯罪呈现的特点评析: 1、犯罪学研究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多元 的景象 2、犯罪社会理论成为犯罪学研究的 主流(a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成为犯罪学研究 的主要方法 b 社会原因被视为犯罪的主要 原因 c 犯罪的社会预防成为犯罪对策的核 心内容) 3、犯罪预防理论得到更多的研 究 4、青少年犯罪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 问题 5、犯罪被害人的研究拓展了犯罪学 研究深度和广度 6、犯罪学研究的国际交流 与合作日益密切 简述新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的犯罪形 式与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特点:1、马克思主 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论研究犯罪 问题 2、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发展和丰富 社会主义犯罪学理论3、将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犯罪学研究的根 本任务4 、广泛开展了犯罪学理论的国际交 流和合作5、及时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实 践,为预防和治理犯罪服务6、犯罪学研究 方法的运用得以进一步改进 中国成立后犯罪状况:1、1949-1954。第一 次犯罪高峰的特点:1、犯罪类型主要是政 治性犯罪 2、犯罪主体是旧社会的反动遗留 势力 3、年龄偏大,中老年为主。 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思辨研究和实证研 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探 索性研究具体步骤和方法:选题、研究设 计、资料收集、资料处理和分析、撰写研究 报告。 社会学中犯罪行为:违反社会规范并损害社 会秩序,应当受到规范处罚的行为。 刑罚学中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违反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学中犯罪行为:那些具有一定社会危害 性的、需要采取强制或者其他有效措施进行 惩治、控制、矫正及防范的反社会行为。

民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民法学学位考试(A)卷 (适用专业:09法学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 1、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类权利不能设定权利质权? A.专利权 B.应收账款债权 C.可以转让的股权 D.房屋所有权 ( )2、甲公司开发写字楼一幢,于2008年5月5日将其中一层卖给乙公司, 约定半年后交房,乙公司于2008年5月6日申请办理了预告登记。2008 年6月2日甲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在乙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以该层楼 向银行抵押借款并登记。现因甲公司不能清偿欠款,银行要求实现抵押权。 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抵押合同有效,抵押权设立 B.抵押合同无效,但抵押权设立

C.抵押合同有效,但抵押权不设立 D.抵押合同无效,抵押权不设立 ( )3、甲对乙说:如果你在三年内考上公务员,我愿将自己的一套住房或者一辆宝马轿车相赠。乙同意。两年后,乙考取某国家机关职位。关于甲与乙的约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属于种类之债 B.属于选择之债 C.属于连带之债 D.属于劳务之债 ( )4、张某外出,台风将至。邻居李某担心张某年久失修的房子被风刮倒,祸及自家,就雇人用几根木料支撑住张某的房子,但张某的房子仍然不敌台风,倒塌之际压死了李某养的数只鸡。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李某初衷是为自己,故不构成无因管理 B.房屋最终倒塌,未达管理效果,故无因管理不成立 C.李某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 D.张某不需支付李某固房费用,但应赔偿房屋倒塌给李某造成的损失 共 4 页第 1 页 ( )5、.一日清晨,甲发现一头牛趴在自家门前,便将其拴在自家院内,打探失主未果。时值春耕,甲用该牛耕种自家田地。期间该牛因劳累过度得病,甲花费300元将其治好。两年后,牛的主人乙寻牛来到甲处,要求甲返还,甲拒绝返还。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全国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试题

全国2011 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犯罪现 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 ) A.刑事侦查学 B.刑法学 C.犯罪学 D .罪犯矫正学 2.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是( ) 预测特定罪犯矫正效果的方法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个案调查 3.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 A.消除犯罪条件 B.鉴别犯罪人 C?消除贫困 D.严密立法 4.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环境学 B.犯罪经济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社会学 5.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 A.犯罪数量的周期性变动 B.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 C?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 D .犯罪性质的周期性变动 6.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胡顿 7.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 A.直接访谈 B.间接访谈 C.结构式访谈 D.非结构性访谈 8.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 A. 财产矛盾 B.利益观念 C.社会分工 D.私有制 9.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 )

B.差别规律 C.漏斗效应 D.反射效应 10.反映犯罪现象的影响和传播规律的是( ) A.起伏律 B.消长律 C.辐射律 D.因果律 11.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 ) A.50 年代初期 B.60 年代中后期 C.80 年代初期 D.2000 年以后 12.暴力犯罪的情感特征一般是( ) A.冲动性 B.冷静性 C.有同情心 D.好奇性 13.影响犯罪行为方式是隐蔽还是公开的是( ) A.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 B.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 C.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 D.犯罪行为的评估机制 14.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D?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15.犯罪动机是( ) A.犯罪的直接原因 B.犯罪的条件 C?犯罪的相关因素 D.犯罪的根源 16.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直接原因的是( ) A.犯罪意识 B.犯罪工具 C.犯罪时间 D.犯罪对象 17.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 ) A.犯罪观 B.不良的社会风气

国家开放大学2019.01民法学2试题与答案

民法学(2)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098 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2018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民法学(2)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根据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分担方式,合同可分为( )。 A.主合同与从合同 B.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C.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D.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2.以下关于赠与合同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赠与合同发生所有权的转移 B.赠与合同为单务、无偿合同 C.赠与合同为诺成合同、 D.赠与合同为双务、有偿合同 3.著作权受著作权法保护自( )。 A.作品发表之日起产生 B.作品完成创作之日超产生 C.作品完成构思之日起产生 D.作品经国家著作权登记之日起产生

4.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在期满前申请续展注册,时间为期满前( )。 A.1个月内 B.2个月内 C.3个月内 D.6个月内。 5.甲在木桶里养了一条毒蛇,一日外出,便将木桶盖紧,委托给乙看管,丙和丁到乙家里玩,当丙得知木桶里装着蛇时,好奇心起,趁乙不在时,不顾下的劝告,将木桶的盖子打开看蛇,结果丙被蛇咬伤。丙的受伤应由( )。 A.蛇的所有人甲负责 B.蛇的看管人乙负责 C.第三人丁负责 D.受害人丙自己负责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6.债的发生根据有( )。 A.买卖合同 B.侵权行为 C.不当得利 D.无因管理 7.下列权利只能由公民享有的是( )。一 A.荣誉权 B.肖像权。 C.名誉权 D.生命健康权 8.依照我国专利法,下列领域中不能授予专利的是(。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