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汉字的来历

汉字的来历

汉字的来历
汉字的来历

借着歌谣的魅力

众所周知,写字教学如果就写字教写字,教师教条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机械单调,枯燥无味,往往事倍功半。几年来,我们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借助歌谣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易于诵读、便于记忆等特点,通过师生诵读歌谣、表演歌谣、创作歌谣等途径,引领学生趣学写字,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诵歌谣,让学生认识汉字之美

由于汉字起始是象形的,是从一个个生动的物象中抽象、提炼出来的,因此汉字拥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既具外在的线条美、章法美,更有内在的生态美和情感美。正如前印度总理尼赫鲁所称赞,“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中国书法,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瑰宝,被称为“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千百年来,中华书坛,名家辈出,佳作如林。为了让学生认识汉字之美和书法之妙,引导学生喜欢汉字,我们将傅建华的一首《汉字谣》引入了课堂:

汉字谣

汉字四四方,优美世无双。

甲骨铭千载,钟鼎铸辉煌,

竹简记春秋,绢帛录诗行,

电脑传信息,妙字组华章。

篆隶楷草行,欧柳颜赵王。

横平竖又直,龙飞凤也翔。

从小学规范,长大写的棒。

结合学生诵读歌谣,我们进一步给学生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悠久辉煌的历史,使同学们认识到,汉字是世界上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文明传承的第一载体,也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它形象生动,蕴涵丰厚,源远流长,传播甚广,曾扩展到整个东南亚,至今仍为一些亚洲国家所使用。我们还对学生讲一些古今书法家的动人故事和书法趣闻,特别是祖籍我们山东临沂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苦练书法的故事。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汉字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二、演歌谣,让学生掌握写字之法

笔者曾到过许多学校,走进课堂看学生的写字,坐姿不端者,随处可见,或前俯后仰,或左

右歪斜,或脸贴桌面,或眼凑笔尖,或脚踏桌凳,或腿摇脚摆,有的还敲着“二郎腿”……学生的执笔更是“千姿百态”,不一而足,有的满手握笔;有的用拇指将笔杆按压在其他手指上;有的捏笔的力点与笔尖太近,写字运笔自己无法看见;有的出笔向左,一直用侧锋书写;有的笔尖向后“倒写”;有的笔杆与纸面垂直……面对学生这些“不正确”或“不规范”,有的教师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有的教师对如何写字连自己也马马虎虎,甚至不摸门径;有的教师还误把从预防眼睛近视角度提出的“三个一”要求,作为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的标准,认为只要做到“三个一”就可以了。凡此种种,为害不浅。

为了帮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我们将近500字的写字姿势和硬笔执笔方法要领,编写成歌谣的形式,让学生边诵读歌谣,边按歌谣内容表演。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情绪,又让学生在动口、动手的过程中,领悟并运用了写字姿势要领,强化了写字技能,其教学效果远不是照本宣科、机械讲解、呆板重复的说教所能达到的。现将我们编写的歌谣----《写字歌》全文抄录如下:

写字歌

学习写汉字,姿势最为先。

头正与身直,肩平又足安。

眼距纸一尺,胸离桌一拳。

拇指与食指,对齐捏笔杆,

其余三手指,并拢垫下边。

力点与笔尖,大约一寸间。

指实掌内虚,出笔向左前。

笔尖与纸面,角度九十半。

姿势很重要,千万莫等闲,

习惯作基础,才能大发展。

三、编歌谣,让学生领悟练书之道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字如其人”。梁启超先生曾说:“个性的表现,各种美术都可以,……但表现最亲切、最真实,莫如写字。”中国汉字,看似简约的笔墨形式,但它不是简单的笔画组合,通过一个人写的字,可以反映出他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和个性修养。

因此,书写不是“小技”,它关乎大道。郭沫若先生也早就说过:“培养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要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

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郭老的话,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如何指导学生练字?怎样让学生的练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我们仍然采取以歌谣引路的做法,首先将练字的基本方法、规律和步骤,包括汉字基本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田字格的使用及读贴、摹贴、临贴和创作等方面的知识和要求告诉学生,然后集思广益,师生一起创编歌谣。通过教师的引领、点拨和学生热情参与,一首《练字诀》很快定稿:

练字诀

书写技能,不练不行,

练字遵循,渐进过程。

读贴观察,整体字形;

摹贴包括,仿影描红,

笔画笔顺,严格求精;

临贴模拟,求似方成;

出贴创造,贵显个性。

结体注意,重心平衡,

比例适当,疏密匀整。

总体要求,规范端正,

卷面整洁,速度适中。

练字功夫,贵在持恒,

坚持不懈,日进有功。

之后,学生很快熟读成诵,并饶有风趣地按口诀练习书写。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认为,对于小学生学习写字,兴趣犹为关键,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兴趣”比勤奋更为重要。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引领学生学写汉字,将枯燥乏味的教条讲解,变成了师生互动、饶有兴趣的创新实践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各位同仁不妨一试。

横平竖直显功力,

一字多义添神秘。

奥妙皆在“六书”中,

浩繁体现“形音义”。

古诗: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

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

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

即便言志,又供观赏.

文章:

我爱你,汉字

我从小对汉字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我看到这一个个体态优美的汉字,就爱上了它们。它们个个都像一位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跃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别看每个字都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其实它们都深藏不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思想。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字义……

汉字在中国不断强大的过程中锦上添花。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世代佳人都写诗赞美道。它是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国的无价之宝!据说,国外许多人都开始学起我们的汉字来,这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啊!

我爱你,汉字!

七言绝句

零星可比炽日华,

字若珠玑句无瑕。

抛珠盾玉揽温煦,

诗意娓娓仁韵达。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汉字——我赞美你

汉字,你不仅字形美观,生动形象,字音有趣,而且有悠久的历史。

先说字形,各具特色。有的不方不圆,若行若飞;有的两边修长,躯干稍短。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有的像小孩嬉戏;有的如鸿鹄群游;有的似鹰隼雄力。

再说字音,千变万化,千奇百怪,有的如鸟鸣,有的如春水。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高或低,一会儿激动,一会儿平和。

最后,我来说说汉字的历史。汉字是老祖先仓颉根据动物的足迹造出来的。后来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这么多环节才演变而来。

汉字,我为你自豪!

我爱你,汉字

我从小对汉字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我看到这一个个体态优美的汉字,就爱上了它们。它们个个都像一位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跃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别看每个字都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其实它们都深藏不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思想。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字义……

汉字在中国不断强大的过程中锦上添花。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世代佳人都写诗赞美道。它是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国的无价之宝!据说,国外许多人都开始学起我们的汉字来,这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啊!

我爱你,汉字

关于汉字的字谜,歇后语,笑话,传说

英文字母的笑话对话:

A对V说:兄弟,还练倒立呐,裤带掉啦!

Q对O说:头发少就梳小辫儿吧,你看我,酷不!

a对@说:跟我装大尾巴狼是不?

I对L说:跟我甩大鞋是不?

D对B说:小样儿,扎个裤带我照样认识你!

Z对N说:孩子他爹,老趴着睡觉,多累呀?

D对P说:姐们,咱这体形,还是照半身像吧!

I对T说:哥们,扛个杆儿上哪去呀?

V对X说:两口子有话好好说行不,顶啥牛哇?

I对H说:两口子也太懒了吧,那么小的孩子也抬着走?

L对J说:心情不错呀,小尾巴摇得挺欢哪!

V对M说:哥们,这又是让谁打了,咋还架上拐啦?

V对N说:你以为拄个文明棍儿就算文明人啦?

V对Y说:妹子,在哪买的高跟鞋呀?

E对F说:大冬天咋不穿个鞋出来

关于汉字的字谜:

一人,猜一个字答案是:大

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猜一字答案是:拿

一人在内,猜一字答案是:肉

一人挑两小人,猜一字答案是:夹

一人腰上挂把弓,猜一字答案是:夷

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答案是:告

一口咬定,猜一字答案是: 交

一大二小,猜一个字答案是:奈

一斗米,猜一个字答案是:料

一月七日,猜一个字答案是:脂

一加一,猜一字答案是: 王

一半儿,猜一个字答案是:臼

一字十三点,难在如何点,猜一个字答案是:汁

一百减一,猜一个字答案是:白

一夜又一夜,猜一字答案是:多

一个人搬两个土,猜一个字答案是:佳

一个礼拜,猜一个字答案是:旨

一家十一口,猜一字答案是:吉

一家有七口,种田种一亩,自己吃不够,还养一条狗,猜一个字答案是:兽一根木棍,吊个方箱,一把梯子,搭在中央,猜一个字答案是:面

一只牛,猜一个字答案是:生

一只狗四个口,猜一个字答案是:器

一一箭穿心,猜一字答案是:必

关于汉字的歇后语: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阿二吹笙——滥竽充数

阿二当郎中——没人敢请

阿二满街串——吊儿郎当

阿哥吃面——瞎抓

阿婆留胡子——反常

关于汉字的传说

仓颉造字的传说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汉字手抄报汉字的起源传说文字稿

汉字手抄报汉字的起源传说 人类有了语言,就可以积累知识,形成文化。有了文字,就可以记录语言、交流信息。语言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文字把 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和文明阶段区分开来。文字更打破了语言在 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语言传送到远方,扩大了语言的交际 功用。 有关汉字起源的说法繁多,有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 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等。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 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 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 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 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 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 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 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 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

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汉字来历的故事: “被”是一个形声字兼会意字。如果从形声字的角度来看,“被”字左边的“衣”字旁表示意义,说明被子是属于衣物一类,右边的“皮”字在造字的时代和“被”的读音相似,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和“被”的读音变得不一样了,逐渐失去了它表读音的功能。如果从会意字的角度来看,用皮做的衣物就是“被”。被的最初意义指的是一种小被子,到了后代,在被的本义基础上又引申出“蒙受”等意义。 结绳说 《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原始社会部落或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 过去亦有学者据《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的论说,推断“文字起源于结绳”。

2020年整理汉字的来历.pdf

借着歌谣的魅力 众所周知,写字教学如果就写字教写字,教师教条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机械单调,枯燥无味,往往事倍功半。几年来,我们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借助歌谣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易于诵读、便于记忆等特点,通过师生诵读歌谣、表演歌谣、创作歌谣等途径,引领学生趣学写字,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诵歌谣,让学生认识汉字之美 由于汉字起始是象形的,是从一个个生动的物象中抽象、提炼出来的,因此汉字拥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既具外在的线条美、章法美,更有内在的生态美和情感美。正如前印度总理尼赫鲁所称赞,“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中国书法,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瑰宝,被称为“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千百年来,中华书坛,名家辈出,佳作如林。为了让学生认识汉字之美和书法之妙,引导学生喜欢汉字,我们将傅建华的一首《汉字谣》引入了课堂: 汉字谣 汉字四四方,优美世无双。 甲骨铭千载,钟鼎铸辉煌, 竹简记春秋,绢帛录诗行, 电脑传信息,妙字组华章。 篆隶楷草行,欧柳颜赵王。 横平竖又直,龙飞凤也翔。 从小学规范,长大写的棒。 结合学生诵读歌谣,我们进一步给学生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悠久辉煌的历史,使同学们认识到,汉字是世界上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文明传承的第一载体,也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它形象生动,蕴涵丰厚,源远流长,传播甚广,曾扩展到整个东南亚,至今仍为一些亚洲国家所使用。我们还对学生讲一些古今书法家的动人故事和书法趣闻,特别是祖籍我们山东临沂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苦练书法的故事。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汉字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二、演歌谣,让学生掌握写字之法 笔者曾到过许多学校,走进课堂看学生的写字,坐姿不端者,随处可见,或前俯后仰,或左

对汉字起源的几点看法讲课讲稿

对汉字起源的几点看 法

对汉字起源的几点看法 陈俊杭 2010213340 汉字是怎么来的?至今为止众说纷纭。古代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有仓颉造字说,起一成文说,八卦造字说,结绳记事造字说,书契记事说,手势造字说等,还有一些包括现代学者所赞同的文字源于图画之说。至于在现代,因为考古学的作用,人们发现更多的可能与汉字起源有关的第一手史料,由此产生新的汉字起源说,如原始文字起源于陶符之说。但是最终没有一个最令人信服的说法,汉字起源仍然很神秘。 在关于汉字起源的认识方面,我提出三点:一是汉字起源是以中国各地文明相互交融为基础而产生的。二是夏朝是汉字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三是汉字不走纯表音道路的原因是人类早期造字的规律和八卦的唯象思维这两者影响。 汉字产生有多个源头,而不是由某个地方的文字单独演化而来的。在古文字学课上,老师在课件里列出汉字起源小结,小结说各种类型的符号来自不同的文化。如指事为特征的符号可能主要来源于仰韶文化的刻画符。我是比较赞同小结的观点。中国早期国家文明的形成不是由某个部族文明单独进化而成,而是多个部族文明相互交融,同时以华夏族文明为主体这样形成的。在早期国家形成以前,在中华大地上,各地区的部落文化一直在相互交流。比如良褚的和内地的交流。又比如,中原部族文明和东夷的部族以各种方式交融,就形成了夏朝以前中原地区的一个最强的准国家文明。如此,各部族会把自己的符号文字传出去,在这个大文明里相互碰撞最后形成了汉字。从考古发现来看,在上古时代,很多地区出现了和文字有关的符号,比如距今约五千年山东省大汶口的陶器符号,山东省丁公村丁公陶文,河南舞阳贾湖村的距今约八千年的符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 一、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和研究 请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仓颉造字的传说 新石器时代遗物上的各种符号 判定文字的标准: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文字形成的社会条件 文字体系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汉字和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种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关于它们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人类未解之谜之一。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文字有很多种,而汉字是最为古老的。比起其他几种早已不用的古老文字,汉字的历史是延续不断的,其发展脉络清晰可见。人们越是感到汉字的生命力如此强大,就越想了解它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探讨汉字的起源不仅是探寻中华文明源头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而且也可以给人们探讨其他文字的起源及其形成过程提供参考,对于了解整个世界文明的发生和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 古代中国人对汉字的起源也非常关注。如今几乎家喻户晓的“仓颉造字”1的传说,早在战国晚期就流行开了。这一时期的传世文献里有这样的记载: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吕氏春秋〃君守》) 苍颉造文字。苍颉,黄帝之史。(《周礼〃外史》疏引《世本〃作》) 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韩非子〃五蠹》) 这种传说无疑在较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在传世的战国晚期的古籍中却没有关于仓颉的时代以及他在造字之外的事迹的任何记载。现存的早于战国晚期的古籍中也从来没有关于仓颉的记载。仓颉是什么时候的人?他是做什么的呢?汉代人多认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魏晋以后人则说仓颉是早于黄帝的远古帝王。2《尚书正义》孔颖达疏说: 司马迁、班固、韦诞、宋忠、傅玄皆云:苍颉,黄帝之史官也。……崔瑗、曹植、蔡邕、索靖皆直云:古之王也。 汉代人把仓颉跟史官联系起来,大概并没有多大的根据,很可能是因为人们认为史官在平时跟文字接触最多,所以才有此说。魏晋人说仓颉是远古的帝王,

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

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

汉字的起源故事(最全收集) 一、汉字常识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一)汉字的起源 1.汉字的起源 中国人对自己文字的起源,大概在战国时期就注意到了。有人认为结绳是汉字的起源。但不少人表示异议,结绳是上古用以记事的方法,差不多一切原始民族都曾用过。它即便是记事,也毕竟不能算是文字。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字源始于八卦。此外,尚有“河图、洛书演进为文字说”。中国古代最通行之说是仓颉(jié)造字,这至少在战国末年已经在广大学者中流传。一般说来,文字的发展有一个从多头到单头,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从表形至表音的过程。因此有不少人提出,中国的文字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经“巫”和“史”整理并发展而成的。至于“巫”和“史”又是什么人呢?这又有各种不同的猜测。目前,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不过稍有异议的人也不乏一例,根据一些人的看法,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而任何事物总有一个从发生到发展渐趋成熟的过程。因此中国文字的发生始年还可前推。至于推多少年呢?有的主张至少上推一千年;有的主张推至夏末;也有的主张推至夏以前,各执己见。在考古学家那儿,中国文字之源始又有分歧。其中提出最不同凡响之见的当推郭沫若。他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汉字究竟源始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从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虽然刻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jié)遗。”如按此说,中国文明则应算成近六千年。中国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时?最古老的文字产生于什么时代?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至今还尚在百家争鸣中,看来还有待于大量的材料来佐证说明!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古代中东地区的楔形文字,距今5000~6000年,然而,在河南贾湖发现的一些刻在龟甲上的符号,距今却达8000年。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站发表了一则惊人消息说:“在中国河南贾湖发现的乌龟壳上的符号,很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如果这则报道内容被确认属实,那将是一个世界级的发现。 2、汉字的始祖 相传汉字是黄帝时期一个叫苍颉的人创造的。 在我国的陕西关中有个叫仓颉的人,他生有四只眼睛,眼睛里总是糊满了眼屎,但这两双迷迷蒙蒙的眼睛中总是放射出异样的光芒,观察事物特别清楚。他披着长发,留着长须,身穿兽皮,坐在一张凶猛野兽的皮上,手里经常拿着一支土笔,与坐在他对面的人交谈,似乎又在思索着什么。他的头形也不同于一般人,头顶高高地隆起,像个奇形的头陀,显得特别聪颖过人。 他经常骑着毛驴,在陕西的黄土高原上四处奔波,跋山涉水,跨州过郡,去了解民间风俗习惯,收集民间流行的语言符号。那时没有纸,他就把收集的资料写在芦苇的叶子上,装在口袋里,让毛驴驮着。他收集的不少,装了好多袋,毛驴走到现在的陕西省岐山县就累死了。

汉字的来历故事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到了现代,有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比如鲁迅先生,他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鲁迅.门外文谈》。也就是说,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比较重要、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已。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仓颉造字 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汉字创始人,被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传说仓颉;四目重瞳,非常聪明,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临于玄扈洛?之水,忽然看见一支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取来细细研究。他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通的。他想花纹既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幺?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 仓颉造字成功,发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为什幺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值得庆贺。但鬼为什幺要哭呢?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 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仓颉首创文字的事后来被黄帝知道了,他大为感动,乃赐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再后来,上天知道了这件事,下了一场谷子雨奖励仓颉。这便是人间谷雨节的由来。 从白水县城出发,沿渭(南)清(涧)公路下洛河,然后再改走白(水)洛(川)公路。吉

汉字的起源

汉字起源 汉字是我们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因生活和交流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公元前13至公元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但是在甲骨文之前,我们根据文献资料了解到关于汉字起源的一些历史旧说,有的还带有神话色彩;这些旧说并不都是无稽之谈。 有关文字起源的六种传说,我们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关于前文字时期的传说,另一类是关于创造文字本身的传说。从这些传说中,我们可以窥见原始汉字发生的因由,以及由原始汉字向成熟的文字体系过渡时的一些历史状况。 (一)结绳造字说 结绳记事的说法首见《易经?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庄子?箧篇》也说:“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留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根据这两个说法,上古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用结绳记事,神农氏是用结绳的最后时代。至于结绳这种记事方法如何施行,《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人们结绳的可区别性很低,只能用结大结小来标记大事小事。尽管结绳的记录功能很弱,但结绳说既有后代民俗作为确证,又可从历史发展的逻辑上分析出它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可信度较大。 (二)契刻传说 这是与结绳说相提并论的传说。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来记事,即是契刻。这也是古代广泛地使用过的方法。《尚书》:“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其中“书”又当别论,“契”是指刻划和经刻划物。(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制刻符、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及丁公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制刻符。) (三)八卦造字说 八卦是上古巫人用作吉凶占卜的一种特殊符号。宋?郑樵在其《通志?六书略?论便从(纵)》中认为,由于八卦符号的纵横变化,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汉字。这种看法很难令人相信。有限的卦爻符号,不管是八卦,还是八八六十四卦,是难以演化出众多的原始汉字的。不过,我们不能排除汉字构形与八卦爻象在文化方面的某些联系。 八卦,《易经》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由整线“—”(代表阳)和中断线“--”(代表阴)组成。每两卦相互对立,其中,阴阳的对立是根本。阴阳两种气体结合交感产生万物。正反,变化,发展,矛盾,辩证法因素。科学和迷信,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有的时候,二者会奇妙地纠缠在一起,仅仅只有一步之遥。(四)仓颉造字说 相传上古黄帝时期,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现象创造了汉字。仓颉造字,这种说法影响很大,古代典籍多有记载。《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主道者。《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

一个汉字的小故事

一个汉字的小故事 导读:第一个汉字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取名字 话说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则天登基后,她想给自己取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名字,中国要名字要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把自己的光辉也展现出来。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汉字肯定不能体现,于是武则天想自己造一个从来没有的字出来,这样肯定就没有重复了。说造就造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迷信,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 曌:zhao 曌字的'意思:大概有日月当空、明亮阔大的意思吧。 第二个汉字故事:汉字词语"竹竿"和汉字词语"猪肝"的搞笑故事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第三个汉字小故事:四汉字的词语“天心取米“带来的小故事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一个汉字的小故事】 1.一个汉字一个故事

汉字来历的小故事

汉字来历的小故事 导读:关于汉字来历的小故事【一】 汉字,大家都很熟悉吧!它天天都要和我们打交道,你们知道汉字怎样来的吗?不知道吧,我来告诉大家。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苍颉是皇帝的史官,他长着跟龙一样的面貌,四只炯炯有神的眼睛。 他特别喜欢观察身边和周围的事物,他也非常爱动脑筋或者是想问题。他每天抬头观察天上星星的变化,看乌龟背上的花纹、雀鸟羽毛的色彩和山川起伏的样子和形象,经常在自己的手上描画事物的形体和特征。久而久之就创造丁文字。苍颉在创造文字的时候,上天下起鱼点一样的粟米,怕人们光顾写字。将来人们饿肚子。 鬼在黑夜里偷偷的哭泣,龙也藏躲起来,是因为怕文字把他们的丑恶行为记录起来,昭告天下,使他们遗臭万年。 这就是文字的由来。一个伟大的苍颉。 关于汉字来历的小故事【二】 在一丛茂密的绿荫之下,两位聪明的学者席地而坐,相互打着手势,似在热情地探讨着什么。左首是苍颉,右边是沮诵。相传他俩就是中国古代文字画的创造者。 苍颉,是黄帝的史官,也称作史皇。据说他长有四只眼睛,能够洞察世间的纤毫,预知历史发展的脉络。他在童年时代就聪敏超群,喜欢在地上写写划划,但总感到遗憾,人间尚无文字啊!青年时代,

他爱动脑筋,思考各种问题,尤其对人们使用的语言应如何记录下来非常热心,他总想有对人们使用的语言应如何记录下来非常热心,他总想有一天要造出文字来。他还善于穷究天地星辰的变化,考察山川水流多姿多变的形态构造,鸟兽植物的生长习性,这些,为他后来创造文字奠定了基础。 沮诵,也是黄帝的近臣,思想敏捷富有创造精神。长期以来与苍颉朝夕切磋,研究治国方略,情投意合,结下了深厚友谊。 这个时候,黄帝刚刚打败蚩尤,开始建设昔日的破碎山河,他让妻子嫘祖种桑养蚕,纺织各种漂亮的衣裳;让伶伦截竹作笛,使民间能听到音乐;还让巫彭研究医术,为百姓治病除疫。黄帝又召开了多国的首领会议,共同商讨事情,很类似一种结盟会,后人就说这是“万国盛会”。他想以文治武功统治神州,并号召子孙们为富饶的黄土大地奉献一点力量。可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日益扩大的交流中,都靠的是结绳记事,结果造成极大的困难。 面对神州大地的开发需求,苍颉和沮诵决心制造急需的文字。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仔细研究了前人以绳记事的原理,思考了创造文字的所有条件。他们发现,如马、车、鱼。鸟的形状,比较简单直观,就可按形造字;而世界上许多物质的不同造形,也都可以用一种形象的图案来表示。当他们看见鸟留下的足迹后,又得到启发,便照鸟足模拟了一个“爪”字。接着,他们又收集前人的一些记事符号,分门别类,修改剪裁,造出了记事类的最初文字胚胎;他们把动物和

汉字的来历及拼音的来历

汉字的来历及拼音的来历2008-04-15 14:46 汉字是古代相形文字演化而来的。 大概演化路线为: 相形文字(仓颉时期)——甲骨文、金文(商朝)——大篆(周朝)——小篆(秦朝)——隶书(秦朝)——楷书(汉朝)——简化字(20世纪50年代) 汉字发展大约有四个阶段: 1,相形文字阶段。就是史记中说的仓颉造字的时期。现在有些人认为当时已经有很多种文字了。仓颉总结合并为一种文字,就是《孟子》所说的“书同文”。二里头文化遗址有出土陶器上刻着很多符号,也许就是这种文字。 2,甲骨文(金文)-篆书时期。就是商周时期。目前有很多很多出土的文物。是研究商朝、周朝早期历史的主要资料。甲骨文是占卜用的,因此书写比较随意,多没有美感。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有装饰作用,多有美感。篆书是官方文字,多用刀刻在木片或竹片上。“笔”是笔直的刻的意思,后引申为书写,“消”是削去刻错的地方,后引申为隐讳。改文章,需要用刀去“修”。所以有“修改”一词。所以孔子“修”春秋时候,“笔则笔,消则消”。意思是:该直接书写的,直接书写,该避讳的地方用避讳的方法写。文字刻在竹片或木片上,用绳子穿起来,卷成一个卷。有的书要用好几卷,所以,一本书分为若干“卷”。唐诗有“读书破万卷”。3,隶书-楷书。顾名思义,隶书是奴隶用的文字。比较简便。楷书是更为简便的文字。秦始皇反对古代文化。把古代图书都烧毁了。这还不够,他废除了篆书,让人们只学隶书。所以,秦朝汉朝的人基本看不懂古代的篆书。而楷书比较简单,所以一直流传了两千多年。中国文字资料浩如烟海,多是用楷书书写的。战国时期,出席了毛笔。秦国大将蒙恬改进了毛笔,从此,写字多用毛笔。东汉改进了造纸术,

汉字的来历与起源

汉字的来历与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一些汉字来历的小故事

一些汉字来历的小故事 导读: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这种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从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国考古工作者多次发掘了半坡遗址(今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发现了早在6000年左右半坡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劾划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等艺术作品。半坡人的刻划符号多保留在彩陶上,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国文字。 近年来,中国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处遗址里发现了一批墓葬(距今已有4500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一些

陶尊上各刻有一个图象文字,共发现了10多个单字。这些文字是按 照实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所以称为“象形字”。字体的结构与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因此,“象形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了文字的特征。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 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 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 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

汉字的来历和起源

[标签:标题] 篇一:汉字的来历与起源 汉字的来历与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 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 汉字产生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 篇二:关于汉字的来历和起源 关于汉字的来历和起源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汉字的来历和起源

汉字的来历和起源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 创造的。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 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落 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察了 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这种 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从 1954 年秋至 1957 年夏,中国考古工作者多次发掘了 半坡遗址(今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发现了早在 6000 年 左右半坡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劾划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等艺术作品。半坡 人的刻划符号多保留在彩陶上,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国文字。 近年来,中国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 处遗址里发现了一批墓葬(距今已有 4500 多年),出土了 大量的文物。在一些陶尊上各刻有一 个图象文字,共发现了 10 多个单字。 这些文字是按照实物的形状描绘出 来的,所以称为“象形字”。字体的结 构与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 比甲骨文要早 1000 多年。因此,“象形 字” 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了 文字的特征。 汉字的构成主要有三种方法: 象形法 这是形成汉字的最早方法,因此创造了最原始的文字,例:“日” 写成, “月” 写成, 水写成, 牛写成等等。这 些象形字经过逐渐的演变,到后来都改变了原字的形体, 变成了后来方正的字体,有的笔画减少了,有的笔画增添了,由不规则变成了有规则的字体。

会意法 象形字比较容易看出造字的道理,但它们不能表达抽象的意思。古人便创造了另一种造字法——会意法。就是用不同的符号或借用“象形字” 加上一些符号来表达一个抽 象的意思。例:“明” 字写成,意为“日” 和“月” 带来光明。“旦” 字写成, (意为太阳出地平线而升起。 形声法 象形字和会意字都能从字形上看出字的意义,但却不能读出声音。因此又创造了形声法来造字。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组成很多新字。例:“爸” 字是表音的“巴” 字和表形的“父” 字的结合;“芭” 字是由“巴” 和“++”搭配而成。这样文字越造越多,据统计,形声字占 汉字的 90%左右。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适应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自古以来流传多种说法。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为结绳说。《北史?魏本纪》中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原始社会部落或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在《周易?系辞下》中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对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二是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纬?干?凿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离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兑卦,泽字的古文。 三是仓颉造字说:此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吕氏春秋?君守》里有“仓颉作书,后稷作稼。”《荀子》《韩非子》也有记载。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更加盛行。《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说:仓颉“生而见鸟迹,知着书”。许慎《说文解字?序》有“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仓颉,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供联盟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宋淳化年间,有一部著名的书法集子叫《淳化阁贴》,其卷五载有古篆书二十八字,传说是仓颉所写。 四是图画说: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出土于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盆上有四个鸟形图案,与古汉字中的“鸟”(上行)和“隹”(下行)对照,十分相似。《说文》说,“隹”是短尾鸟的总名。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和晚商青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拿它们与古汉字中的一些“鱼”比较,其相似的程度,足以使人确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的。 五是河图洛书说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图”“书”出自河洛,其事何其神秘!神秘主义正是此说的一大特点。虚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图画与书录,实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易经》与《尚书》。《辞海》“河图洛书”条下说: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一说禹治洪水时,上帝赐给他以《洪范九畴》(《尚书?洪范》),刘歆认为《洪范》即洛书。 汉字的发展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古汉字的一种字体,特指商末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所记的文字。殷人遇大事小事,如祭祀、征伐、渔猎、出入、年成、风雨阴晴、疾病祸福等,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占卜的方法是首先打磨乌龟壳(主要是龟的腹甲版)或者其它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然后凿钻其反面,再加火烤,使正面显示裂纹。他们在卜兆旁边刻上文辞来记录向神鬼询问的内容、神鬼的启示以及后来事情发展的结果,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甲骨文辞,或者叫做殷墟卜辞。其实,另有一些特殊刻辞并非用于占卜,而是主要用于登记龟甲兽骨的来源、数量、整治的过程,以及有关人员的名字等,内容往往十分重要。 王懿荣是鉴定出商代龟甲兽骨文字的第一人。在1899年,王懿荣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时候殉职了,他所收藏的甲骨归于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刘鹗(字铁云),他把所收藏的甲骨片编为《铁云藏龟》一书,此

关于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 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 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 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 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 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