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2.0 地球的运动(知识清单和高频难点讲解)

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2.0 地球的运动(知识清单和高频难点讲解)

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2.0 地球的运动(知识清单和高频难点讲解)
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2.0 地球的运动(知识清单和高频难点讲解)

地球运动

【考情解读】

【核心素养分析】

1.区域认知:结合具体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特征。

2.综合思维:运用地球自转的特征,解释与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运用地球公转规律和原理解释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3.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相关时间和日期的判断和日期的判断,观察昼夜更替现象;观察北极星周围天体运动轨迹及运动方向。实地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分析日影长度、日影方位、太阳能集热板角度和方向、楼间距等实际问题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4.人地协调观:认识地球自转规律,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知识清单】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自转方向

(1)侧视图(如图A):自西向东。

(2)俯视图: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2.自转周期

3.自转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余各地的自转角速度相等,约为15°/h 。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交替

①产生: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交替。 ②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③意义:影响人类的起居作息。 (3)昼夜界线——晨昏线。

①自西向东由昼进入夜为昏线,如图乙中的AP ︵

,图丙中的BP ︵

②自西向东由夜进入昼为晨线,如图甲中的AB ︵,图乙中的BP ︵,图丙中的AP ︵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①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而不同经度产生不同的地方时。

②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向东加,向西减。 (2)区时

①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该时区的区时,如东八区以120°E 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3)日期分界线

①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其位置不固定,会随地球自转自东向西移动。 ②人为日界线:又称“国际日界线”,大致以180°经线为“今日”和“昨日”的分界线,该线在地球上的位置固定不变。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如上图所示) (3)产生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三、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

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作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四、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含义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23°26′。如图所示:

2.黄赤交角的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五、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特点

六、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七、四季和五带 1.四季更替

(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 四季??

??

?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

(1)五带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五带划分

【考点梳理】

高频考点一、地球自转与航天基地选址

【考点精讲】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2.地球自转速度规律的应用

(1)比较和判断纬度高低

①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自转线速度越大,纬度就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小,纬度就越高。

②赤道的自转线速度为1 670 km/h,南北纬30°为1 447 km/h,南北纬60°为837 km/h,根据所给地点线速度数值,就可以判断其所处高、中、低纬度。

(2)选择航天发射基地位置

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知识拓展】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考法揭秘一】分析判断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影响因素

(2020·河北衡水中学调研)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南北纬60°处的自转线速度为837千米/小时,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纬度略小于60°,且纬度自北向南减小。第2题,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海拔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考法揭秘二】分析判断航天基地的选址条件

(2020·河南新乡一中模拟)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A.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人口稀少,发射后残骸不易危及人们安全

4.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不利条件是()

A.地形平坦开阔,不利于国防安全

B.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C.纬度较高,燃料和成本相对较高

D.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更新相对落后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海南文昌位于季风气候区,多阴雨天气,而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有利于航天发射。第4题,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比较则纬度较高,不具备这一优势。

高频考点二、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考点精讲】

1.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1)定“基准时间”

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在光照图上,特殊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已知条件,有以下几种情况:

(2)定“东西方向”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 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定“相对时差”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时间数值”

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 点地方时为:12:00+45°

15°=15:00,F 点地方时为:

24:00-45°

15°

=21:00。

2.区时的计算方法

3.日期变更的分析方法

(1)图示法理解日界线及日期变更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自然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 ①经线展示图示

②极地投影图示

(2)日期范围的计算 ①数轴法

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从180°经线处将地球展开,数轴的两头为180°经线。然后再按照地方时计算的方法找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从而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如下图,90°E 为0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

②180°时间法

180°经线为0时时,全球是同一个日期。随后,0时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自东向西运动。0时经线向西移动1小时,180°经线为1:00,全球有1个小时的范围进入新的日期。因此,180°经线为几时,全球便有24分之几的范围进入新的一天。

高频考点三、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

【考点精讲】

1.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是以地球球心为圆心的大圆,将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2)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如图中C、D两点此时刻太阳均位于地平线上)。

(3)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数(即图中的θ);晨昏线与赤道的夹角等于与其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数(如图中C、D两点的纬度值为α和β)。

(6)晨昏线在地表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特别提醒】晨昏线被分为昼弧和夜弧两段圆弧,尽管太阳高度均为0°,但对应的时刻不同,昼弧上对应的是日出时刻,而夜弧上对应的是日落时刻。

3.晨昏线的应用

晨昏线是地球光照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隐含很多地理信息,利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解读光照图,其主要的应用总结如下: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2)确定地方时

再如侧视图上七个时间点的“挖掘”:

(3)确定日期和节气

①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时间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

高频考点四、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考点精讲】

1.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要注意看以下五点:

(1)看太阳位置:太阳位于椭圆右焦点,最右侧为近日点,最左侧为远日点。

(2)看地球极点:地球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南极点在图中下端,或者俯视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

(3)看自转方向: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若地球逆时针自转,公转方向也是逆时针,相反则皆为顺时针。

(4)看地轴倾向:地轴北段“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段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公转到左侧时为北半球夏季。

(5)看直射点纬度:直射地球的太阳光线沿黄道平面穿过地心,将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相连,与地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从而区分冬季与夏季。

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分析

理解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最主要的是理解几个数据间的关系。如下图:

(1)α=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1/2热带范围的纬度数。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的纬度数。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的度数=北(南)寒带的范围的纬度数。

高频考点五、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

【考点精讲】

1.昼夜长短的相关判断

(1)看昼夜弧长→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求地所在的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如下图所示)

(2)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分布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

(3)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定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4)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定极昼、极夜范围和变化

①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②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见上图)

2.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注:当极圈内某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对称性规律计算

①利用纬度的对称性计算

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

②利用时间的对称性计算

相对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都是相等的;相对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如下图:

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与c两个时间中,b时间的昼长(夜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昼长)。

高频考点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

【考点精讲】

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判断

(1)看直射点的位置,比较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记忆口诀“远小近大”:即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2)看直射点的移动,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记忆口诀“来增去减”: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图所示:

(3)看区域位置,归纳不同区域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4)看纬度位置,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到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②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③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到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

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

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

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①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②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5)计算楼间距、楼高

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cot 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6)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如图,α+H=90°时效果最佳。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全方位全面复习)

201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清单 1.算好一笔账 冲刺阶段复习训练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讲究实效,前提对于是清楚地了解自己语文考点的达标情况。找来最近三四次模拟考试试卷,进行两类分数统计: (1)七个大题的平均得分; (2)21题每题的平均得分; (3)考点水平统计:哪些考点得分比较高,哪些考点得分比较低,哪些考点忽高忽低。 (4)参照“高考语文考点得分一览表”做以下几项分析: 高考语文不同水平考点得分一览表

①自己语文水平处于那个分数段? ②冲刺阶段全班或学生自己若想上一个档次,应该着力抓好哪些哪一块?哪些考点? ③那些考点短期容易突破,那些考点难以突破,确定三四个冲刺阶段突破点。 ④突破点确定好后,分析一下这些考点过去失分的原因是什么,突破这些考点需要采用什么的训练资料,如何去突破。 冲刺阶段,只要方法得当,是会有一定效果的。从复习策略而言,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大幅提高成绩。所以对以往考试中失分较多的试题一定不要放弃。无论突破哪个考点都会涉及两个层面:一是知识上的,二是具体操作上的。只要我们冲刺目标明确、方法正确、措施得力,一般来说,“中等水平”的同学在自己原有分数基础上再提高10左右分、“较高水平”的同学再提高5—10分、“高水平”的同学再提高2—5分,完全是可能的。 附:2014年四川卷考点强化训练要点 1.语音:重点注意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命题规律: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 2.字形 3.词语(含成语) 4.病句题:(1)尤其警惕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表意不明、语序不当这几种病句,熟练掌握这几类病句的各各小类;(2)注意句子中标志性词语;(3)头脑中要有病句标本。 5.语用题:(1)重点关注: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压缩语段、点评;句式仿写;图文转换(2)强化三种意识——①认真练好“压、仿、准确、简明、修辞”这几项基本功,不去把主要精力用在搜集、训练所谓创新题型;②不断提高纠正以上诸点普遍失误意识;③强化训练准确审题,准确把握答题要求,快速答题的能力。 图文转换答题方法 表文转换题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要求和字数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 2、仔细分析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如找出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 3、依据题干要求,规范答题。 答题技巧: ①对图表基本内容进行概述:要忠实于图表,不要想象或虚构,主语一般是题目的调查对象,谓语部分概括主要数据的变化。一般用主谓句陈述。 ②第二问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 注意事项: 1、注意题目中的标志性词语:信息推断题题干中往往有“该图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标志性词语。记得留意题目中的调查主体,调查目的。 2、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规律的词要准确。如表程度范围的“近一半(约50%)”“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约几成”等。 3、复核答案,看是否遗漏、多余、误推等。 徽标类解题思路 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间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4、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5、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 画文转换解题思路 答题步骤: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文科)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文科)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555 50 1539252 2∈--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梳理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lg(,,{xy xy x A =,}|,|,0{y x B ,求A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整数集 ;有 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 12|{2++==x x y x A ;}12|{2++==x x y y B ;}12|),{(2++==x x y y x C ; }12|{2++==x x x x D ;},,12|),{(2Z y Z x x x y y x E ∈∈++==; }12|)',{(2++==x x y y x F ;},12|{2x y z x x y z G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如:}012|{2 =--=x ax x A ,如果φ=+ R A I ,求a 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_}__________{_________ =B A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A Y ; _}__________{_________=A C U (3)对于任意集合B A ,,则: ①A B B A Y Y ___;A B B A I I ___;B A B A Y I ___;

高考语文知识清单

学案1三重比对,突破辨析选项正误的瓶颈学案略语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二轮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该学案重点引导你如何进行比对。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筹算”演变而来。《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行的“穿档算盘”,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因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 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

最新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原命题 若p 则q 否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 互 互逆 否 互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必修1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 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3、并集.记作:B A Y .交集.记作:B A I . 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A =∈?且 (C U A)∩( C U B) = C U (A ∪B) (C U A)∪( C U B) = C U (A ∩B);B B A =I A B ??; 简易逻辑: 或:有真为真,全假为假。 且:有假为假,全真为真。 非:真假相反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常用变换: ①) () ()()()()(y f x f y x f y f x f y x f =-?=+. 证)()(])[()() () ()(y f y x f y y x f x f x f y f y x f -=+-=?= - ②)()()()()()(y f x f y x f y f x f y x f +=??-= 证:)()()()(y f y x f y y x f x f +=?= 4、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5、定义域1?? ??? 分母不等于零被开方大于等于零对数的幂大于零,底大于零不等于 值域:利用函数单调性求出所给区间的最 大值和最小值, 6、函数单调性: (1)定义法: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2)导数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 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 (x f 为减函数. 7、奇偶性 ()x f 为偶函数:()()x f x f =-图象关于y 轴对称.

语文知识清单2

语文知识清单,大家经常犯迷糊的语文基础知识(2)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3) 第二章 统计(续) 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估试题 第二章 统计 测试卷 (本卷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5分,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几项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 ) (A )调查全省食品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是否超标 (B )调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收视率 (C )调查你所住单元各家庭订阅报刊杂志情况 (D )调查本市小学生每人每天的零花钱 2、刘翔在出征雅典奥运会前刻苦进行110米栏训练,教练对他某段时间的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教练需要知道这些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中位数 (D )众数 3、为了了解某地5000名学生的语文测试水平,从中抽取了200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5000名学生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B )每个学生的成绩是个体 (C )抽取200学生成绩的集体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样本的容量是5000 4、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80和0.125,则n 的值为( ) (A )800 (B )1250 (C )1000 (D )640 5、如果一组数据的方差是2 s ,将每个数据都乘以2,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 (A )2 5.0s (B )2 4s (C )2 2s (D )2 s 6、为了保证分层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则要求( ) (A )每层等可能抽样 (B )每层抽取同样的样本容量 (C )每层用同一抽样方法等可能抽样 (D )不同的层用不同的方法抽样 7、若b a ,是常数,下列有关连加符号 ∑ =n k 1 的运算 ① ∑==n k na a 1 ,②∑∑===n k n k k f b k bf 1 1 )()(,③[]∑∑∑===+=+n k n k n k k g k f k g k f 1 1 1 )()()()( 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8、下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不是函数关系( )

30分钟熟记高中数学基础知识

根据高分考生笔记整理,助你30分钟熟记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快速提高高考成绩 高分考生的经验: 对于以下知识点不必死记硬背,打印出来夹在笔记本中就可以。在练习中遇上不懂,先不要看答案,看看以下知识点,尝试解题,这样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思考过程最重要。往往是每道题到牵涉其中几个考点,一道题就巩固几个考点,一直坚持练习做题,可以快速提高成绩。一般在几天左右就可以见效果,明显感觉到思路通畅,速度明显提高。另外,题海战术不可取,泛泛做100道题,不如认认真真理解好1道典型例题。 一、集合 (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 ,真子集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 -2; (2);B B A A B A B A =?=??Y I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3));()()();()()(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I I I I I I Y I I Y == 二、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2 2b a b a a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g(x)≤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

高考数学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知识点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嘚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嘚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嘚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嘚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嘚真子集; ①n 个元素嘚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嘚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嘚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嘚否命题为真,它嘚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嘚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嘚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嘚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嘚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嘚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嘚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嘚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嘚充分条件,q 是p 嘚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嘚充要条件,记为p ?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嘚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 )()(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x f -; d.比较 )()(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嘚关系。 (4)函数嘚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嘚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嘚任意两个自变量嘚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嘚图象和性质 a>1 00时,y>1;x<0时,00时,01.

语文知识清单

语文知识清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景)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外貌描写(神态和衣饰)、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的作用: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从本质上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更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肖像描写的作用: 描画人物的外在特征,让读者从外形上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更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

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八、描写(观察)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反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绘图表 十四、小说故事情节四部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形象,从侧面表现主题思想。 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形象 3、推动情节发展

高考语文语文知识清单

语文知识清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方式语文知识清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高中数学知识清单完整版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且仅有两种:属于(用符号“∈”表示)和不属于(用符号“?” 表示)。 (3)常用数集及其表示符号 (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x x }x B ∈ x x }x B ∈ (1)A A ?=(2)A A A =; A B B =A B A =? (1)A ?=?(2)A A A =; A B B =; (4) A B A =? A B ? ()U C A =()U U C A =(4)()(U C A B =(5)U C 知识拓展: 设有限集合A 中元素的个数为n ,则(1) (1)A 的子集个数是2n ; (2)A 的真子集个数是2n -1; (3)A 的非空子集个数是2n -1; (4)A 的非空真子集个数是2n -2。 一、不等式的定义 用数学符号“> 、< 、≤ 、≥ 、≠ ”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 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称为不等式。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作差法: 理论依据:0;0;0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 ? > ? 的解集为} {x x b>;(2)x a x b < ? ? < ? 的解集为} {x x a<; (3)x a x b > ? ? < ? 的解解为} {x a x b <<;(4) x a x b < ? ? > ? 的解集为? 2、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二次函 2 y ax bx =+

历年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及常见考点详解汇总

历年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及常见考点详解汇总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lg(,,{xy xy x A =,}|,|,0{y x B ,求A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12|{2++==x x y x A ;}12|{2++==x x y y B ;}12|),{(2++==x x y y x C ; }12|{2++==x x x x D ;},,12|),{(2Z y Z x x x y y x E ∈∈++==; }12|)',{(2++==x x y y x F ;},12|{2x y z x x y z G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如:}012|{2=--=x ax x A ,如果φ=+R A ,求a 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

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_}__________{_________=B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A ; _}__________{_________=A C U (3)对于任意集合B A ,,则: ①A B B A ___;A B B A ___;B A B A ___; ②?=A B A ;?=A B A ; ?=U B A C U ;?=φB A C U ; ③=B C A C U U ; )(B A C U =; (4)①若n 为偶数,则=n ;若n 为奇数,则=n ; ②若n 被3除余0,则=n ;若n 被3除余1,则 =n ;若n 被3除余2,则=n ; 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1)若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 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2)B A 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公式为:

高考语文 常见谦敬词语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常见谦敬词语 1.记住谦辞12个 1.用“鄙”字:在与别人说话时,说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往往在某些词前加一个“鄙”,以表达说话人的谦虚。如:鄙人(称自己)、鄙意(称自己的意见)、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2.用“敝”字:在与别人说话时,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有时在某些词前加上一个“敝”字,以示谦虚。如:敝人(在别人面前称自己)、敝姓(称自己的姓)、敝校(称自己的学校)、敝处(称自己所处的地方或自己的家)。 3.用“薄”字:与人交往时,谦称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有时可以在某些词前加一“薄”字。如:薄酒(称自己待客的酒)、薄技(称自己的技艺)、薄礼(称自己送的礼物)、薄面(为人求情时,称自己的情面)。 4.用“敢”字:在向他人有所请求时,在某些行为动词前加上一个“敢”字,表示自己是冒昧地。如:敢问(冒昧地询问)、敢请(冒昧地请求)、敢烦(冒昧地麻烦你)。 5.用“贱”字:同别人说话时,谦称自己的事物,有时在某些表事物的词前加上“贱”字。如:贱姓(说自己的姓)、贱内(“内”是指内人,即自己的妻子)、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6.用“忝”字:与同行或他人说话时,在某些动词前加“忝”字,表示自己的行为可能是辱没了他人,自己觉得有愧。如:忝列(自己有愧被列入或处在其中)、忝在(有愧处在其中)、忝任(有愧地担任)。 7.用“小”字:与他人说话时,有时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事物,常用一些带有“小”字的词。如:小弟(男性在朋友面前谦称自己)、小儿(称自己的儿子)、小女(称自己的女儿)、小生(青年读书人称自己)、小店(称自己的店)。 8.用“拙”字:有时说自己的书或文章等,在某一名词前加上这个“拙”字,以示说话的谦虚。如:拙著(称自己的著作)、拙作(称自己的作品)、拙笔(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拙见(称自己的见解)、拙荆(古人称自己的妻子)。 9.用“愚”字:这个字常用于说自己,表示在别人前说话的谦虚。如:愚兄(在比自己小的人前谦称自己)、愚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愚以为(谦说自己认为)。 10.用“家”字:在他人面前谦称自己家中辈分高的或年纪比较大的亲人。如:家父、家君、家严、家尊(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哥哥)。 11.用“舍”字:在他人面前谦称自己家中辈分低的或年纪小的亲人。如: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妹、舍侄(称自己的侄子) 12.用“老”字: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东西。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文化)、老

语文知识清单

语文知识清单 一、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赋比兴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顶真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六、描写角度(方式):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引资料)、画图表、作假设 十三、小说情节四部分:(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十四、小说三要素:(中心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六、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七、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八、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十九、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一、引号的作用:1引用;2强调;3特定称谓;4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二、破折号用法:1提示、2注释、3总结、4递进、5话题转换、6插说。 二十三、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高考数学常考的100个基础知识点

高考数学常考的100个基础知识点 广州市育才中学 邓军民 整理 1.德摩根公式C U (A ∩B )= C u A ∪C u B ;B C A C )B A (C U U U =。 2.A ∩B =A ?A ∪B =B ?A ?B ?C U B ?C U A ?A ∩C U B =φ?C U A ∪B =R 3.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f (x )=ax 2+bx +c (a ≠0); ②顶点式f (x )=a (x -h )2+k (a ≠0); ③零点式f (x )=a (x -x 1)(x -x 2)(a ≠0)。 5.设x 1,x 2∈[a ,b ],x 1≠x 2 那么 ?>--? >--0) ()(0)]()()[(21212121x x x f x f x f x f x x f (x )在[a ,b ]上是增函数; ?<--? <--0) ()(0)]()()[(2 1212121x x x f x f x f x f x x f (x )在[a ,b ]上是减函数。 设函数y = f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f ′(x ) > 0 ,则f (x ) 为增函数;如果f ′(x ) <0 ,则f (x ) 为减函数。 6.函数y = f (x ) 的图象的对称性: ① 函数y = f (x ) 的图象关于直线x = a 对称? f (a +x )= f (a -x )?f (2a -x )= f (x )。 7.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y = f (x )与函数y =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 0(即y 轴)对称。 (2)函数y = f (x ) 和y = f -1 (x )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8.分数指数幂n m n m a a 1 = -(a >0,m ,n ∈N*,且n >1)。 分数指数幂n m n m a 1 a = - (a >0,m ,n ∈N*,且n >1)。 9.log a N=b ?a b =N (a >0,a ≠1,N>0)

2017届中考语文知识清单:语文知识积累.docx

2017 届中考语文知识清单:语文知识积累知识清单八常考易错成语集锦 A(3个 ) 成语关键词易错提示 爱不释手非常喜欢对象为物 黯然失色有差距远远不如多指在对比之下产生的差距 安居乐业安定愉快劳动生活不能和“生活”连用B(11个 ) 成语关键词易错提示 白驹过隙时间过得快不能用来形容速度 变化无常事物多变没有规律“无常”不可用在有规律的事物上 别具匠心巧妙构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 别具一格独特的风格多用于文学、艺术、书法等方面 别有用心不可告人的企图多为贬义,表示打坏主意本 色当行做本行事成绩显著跟“英雄本色”无关 不耻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只能用于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请教 不可理喻蛮横不讲理多用来指人不讲理 不寒而栗恐惧到极点与“寒冷”无关 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向很坏的方向发展 不期而遇意外相遇没有事先约定

c(13个 ) 成语关键词易错提示 沧海桑田世事变化大不是“大海”和“农田”的意思, 切忌望文生义 参差不齐长短不齐好坏不一水平不一不能形容意见 出类拔萃品德才能超出同类多用来形容人优秀 出神入化技艺高超多用来形容人的技艺吹 毛求疵挑毛病贬义词,表示故意找茬儿蠢 蠢欲动准备进行攻击 策划破坏活动贬义词,行为主体为敌人或坏人 触目惊心事态严重内心震惊多用于贬义 捶胸顿足非常懊丧悲痛形容人焦急、悲伤、无奈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含贬义,多指坏人做坏事 叱咤风云声势威力很大含褒义,多用来形容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不能和“坚持”连用 重蹈覆辙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表示犯错误 错综复杂头绪繁多情况复杂多用来形容斗争、矛盾、事 与事的关系 D(4 个 ) 成语关键词易错提示 当仁不让积极去做不退让多指做自己该做的事

语文知识清单

语文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 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突出了(对象)_______(特性),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大全(全国新课标版)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大全(新课标版) 第一部分 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2 .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I U U I . (3)A B A A B B =?=I U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I U C A B R ?=U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4)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 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4.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第二部分 函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⑤换元法 ;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 2 2b a b a a 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 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平方法;⑩ 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 g(x) ≤ 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u f y =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 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 ⑵)(x f 是奇函数)()(x f x f -=-?;)(x f 是偶函数)()(x f x f =-?. ⑶奇函数)(x f 在0处有定义,则0)0(=f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