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食品行业研究报告

食品行业研究报告

2016年食品行业分析报告

1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

1.1食品行业定义与分类

食品行业是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的生产行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食品行业包括门类非常广泛,从食品工业方面通常大致分为十类,即制糖工业、发酵工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工业。从食品产品行业分类,分为

1.2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

我国食品工业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并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继续保持位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前列的地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食品在过去的24年,一直是以比较高的速度在增长。2014年达到10.89万亿。但是2015年,只有11.6万亿,增速放缓。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到工业增加值的11.9。折算成GDP,大概一半,食品占GDP的6%。目前,国内食品饮料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加,且大都以酒类和罐头食品为主。同时,质量保障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而在国际食品工业发展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常规食品稳定,健康食品发展快;创新推动发展,龙头企业成为行业支撑。国内最大的问题就是创新不足,企业在研发的投入不够。同时,可以看到以后的发展方向,一定是规模、集中度增加,规模增大,企业数量减少,这是一个趋势。此外,中国市场要走向世界,这也是一个趋势。

2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1中国食品行业运营概况

2.1.1 2014-2016年第一季度食品行业经济运营概况

据中国报告大厅提供信息,截止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3484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0227.37亿元,同比增长26.1%。与此同时,食品工业经济效益也连续提高。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完成利润1455.6亿元,同比增长24.9%。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3%,环比上涨0.1%。与上月相比,同比涨幅持平,环比涨幅略增0.2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提供信息,截止2015年3月底,我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8071家,亏损企业1109家;我国食品行业资产总额为12596.60亿元,同比增长12.51%,行业负债总额为5865.04亿元,同比增长8.36%。从偿债能力来看,2015年一季度我国食品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为46.56%。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2016年1-4月,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不含烟草)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413.8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利润总额2136.1亿元,同比增长11.6%;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46.7亿元,同比减少7.7%;资产合计59588.5亿元,同比增长6.1%;存货8262.0亿元,同比减少0.3%(其中产成品存货3425.4亿元,同比增长0.8%)。

2016年1-4月,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现价)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9%、2.3%和2.4%,同比分别增长6.1%、8.8%和6.3%。

2.1.2 2015年度全国食品行业运营发展概况

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体保持了健康发展,生产增长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益继续改善,投资规模扩大,价格低位平稳运行。近日公布的2015年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食品工业资产占全国工业的7.1%,主营业务收入占10.3%,主要经济指标占比和2014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主要经济指标有行业利润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等,2015年,全国工业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06%,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6%。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2015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

算同比增长5.7%。若不计烟草制品业,食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5%;食品制造业增长7.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7.7%;烟草制品增长3.4%。

2015年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前10位的地区是:山东、河南、湖北、江苏、四川、广东、湖南、福建、安徽和吉林,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328.02,占全国食品工业66.5%。和去年相比,前6名位置没有变化,后4位中,吉林替代辽宁进入前10。

进出口方面,据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进出口食品99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7%。其中出口3805.7亿元,增长1.6%;进口6112.3亿元,下降2.1%,贸易逆差2306.6亿元。前十大类出口食品,出口量增加的有5类-蔬菜、水果、软饮料、茶和酒。进口方面粮油食品共进口1.41亿吨,增加21.4%,价值3596亿元,下降5.6%,占全国食品进口总值的58.8%。

2.2 中国食品产业结构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工业也得到稳定快速增长,市场供应产品种类显著增加、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不断上升,产品向多元、优质、功能化方向发展。。由于人口的增长,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变化趋势,传统食品资源已逐渐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各种有前途的食品新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将会得到加强。

全国食品行业变化较大的几类产品

2015年,全国累计生产罐头同比增长 2.0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全年中,9月份产量最高;8月份增速最快,同比增长11.84%。

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乳制品累计产量同比增长4.60%。其中,9月份增速最快达13.13%;各月产量均为正增长。

2015年,全国方便面累计产量同比下降0.65%。从月度生产量情况来看,9月份产量最高,12月份产量同比增长最快为5.56%。

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糖果产量同比增长6.68%,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个百分点。全年中,上半年增速较快。其中,6月份达到32.3%;12月份产量最高;产量各月均为正增长。

2.3 中国食品行业市场分析

食品行业从需求角度来讲是有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尤其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弹性逐渐扩大。从宏观角度来看,社会经济需求刺激食品行业市场发展,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持续升高,食品仍将保持较快增速,同时居民收入与消费同步增长,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从微观角度来看,消费者对食品需求在不断转变,重视食品安全并高度关注,对食品加工的要求更加严格;由于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并存,健康食品成为最佳选择;生活方式以及节奏的改变,驱动食品产品向方便化转型;在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追求美食和享受饮食文化成为趋势。

2.3.1食品行业国内市场分析

随着国内供需状况发生根本改变,以及国内食品消费不断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食品在消费品类、消费渠道和消费区域等方面将呈现分化的趋势。

一是食品消费品类出现分化。随着食品消费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一般性、温饱性的支出比例在逐渐减少,而体现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消费支出,比例则在逐年增加。近两年,从价格看,与健康相关或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的高端产品,每年平均的价格增幅超过 2.5%的通胀率。而大众消费产品,如碳酸饮料等,价格增幅明显低于通胀率,部分甚至出现负增长。

从消费行为来看,在相同品类中,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选择购买高端单品,即售价高出同品类平均价格20%的单品。在食品饮料中,酸奶、啤酒、瓶装水均出现消费升级的现象,高端单品的市场占比显著上升,比如酸奶销量的38%来自高端单品。而进口产品,也占据了这类高端单品中的很大一部分,并且增长速度比国产产品更快。另外,近年来,健康性、功能性、有机性食品成为行业宠儿,一些企业依靠健康食品饮料逐步成长为细分行业的巨头。

二是食品消费渠道出现分化。近三十年间,在食品零售环节,新型渠道的持续扩张,形成对传统渠道份额的不断蚕食。目前,传统杂货店和大卖场的销售增长普遍放缓;相比之下,超市、小型超市和便利店的情况较好,涨幅则高达9%。而电子商务的崛起,更是对商超构成巨大压力,发展至今不足十年,但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三是食品消费区域的分化。中国的一线城市依然是快速消费品的重要阵地,但已经不是增长最快的地方。快速消费品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增长速度显著放缓。2014年,一、二线城市的零售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而中小城市(三、四、五线城市)则高达7.7%。快速消费品企业,包括食品饮料企业,正在重新布局市场营销和销售资源,向中小城市发展。另外,从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对比情况来看,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的增速,也要快过城市居民,增长潜力巨大。

2.3.2食品行业国际市场进出口分析

全国食品行业进口额大幅下降,2015年,全国食品行业累计完成进口额同比增长-26.12%。全年进口下降幅度逐渐收窄。其中,9月、11月、12月同比为正增长。食品进口源产地主要集中在新西兰、巴西、美国、澳大利亚、泰国、德国、韩国等地区,食品行业主要进口市场新西兰降幅最大,同比增长-58.49%;印度尼西亚进口涨幅最大。

2015年,全国食品行业累计完成出口额同比下降2.32%。除2、3月份出口额较低外,全年出口较为平稳。年底出口额为全年最高,12月份出口同比增长5.18%;除2月和12月份以外,其他月份出口额均为负增长。其中,3月份降幅最大达18.71%。食品行业主要出口市场日本同比下降6.4%

2015年,食品行业主要出口目的地是:日本、美国、香港、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德国、泰国、俄罗斯联邦、荷兰等地区。其中,对日本出口占11.34%,同比下降6.4%;对美国出口占10.35%,同比下降1.79%;对香港出口占8.7%,同比增长3.83%;对韩国出口占5.53%,同比增长5.38%。

2.4 中国食品子行业发展概况

(1)全国食品行业各子行业利润占比及变化

2015年,全国工业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06%。从其他食品制造、调味品发酵制品、焙烤食品制造、乳制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等各子行业利润完成情况看,调味品发酵制品效益增速较快,其利润总额增长达到20.1%;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利润负增长。

(2)全国食品行业各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及变化

2015年,全国食品行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6%。其他食品制造、调味品发酵制品、焙烤食品制造、乳制品制造、方便食品制造、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各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均为正增长,其中,焙烤食品制造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最快。

2.5近期中国食品行业要闻

1.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于10月1日起施行

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共十章154条,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三易其稿,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并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2.食品安全战略列入“十三五”规划建议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包括“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标志着我国已将食品安全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

3.“一带一路”为食品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

11月3日,“一带一路”(北京)食品安全合作高层对话在京召开,我国将与沿线国家相关部门一道,不断充实完善“一带一路”食品安全监管合作机制和内容,加强沿线国家对各相关国家和经济体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了解,共同打通欧亚“食品安全大通道”,促进食品贸易健康发展,造福沿线各个国家。

4.马铃薯有望成中国第四大主粮

据农业部统计,未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趋势,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500亿公斤以上。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特别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种马铃薯潜力很大。同时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在

我国种植历史已有400多年,推进马铃薯成为我国主粮产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2015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是食药监部门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实现科学监管的重要手段,实施了《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为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出台了《食品召回管理办法》;按照食品安全法“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现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进行了细化、补充和完善等。为便于广大消费者和食品生产经营者查询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在官方网站开通了“食品抽检信息”专栏。

6.世卫组织称吃火腿肠致癌

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报告,将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1类致癌物),将红肉列为“较可能致癌物”(2A 类致癌物),引起巨大争议。为帮助媒体和公众科学解读该报告、正确认知和描述风险、理性对待日常生活中的食肉问题,本报等媒体迅速组织采访了多位权威专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从“红肉加工肉制品致癌能力有多大、国际癌症研究所相关报告存局限性、如何评价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中致癌物质风险、如何科学吃肉”等多方面对该报告进行深入解读,为及时消除人们的恐慌情绪尽到了媒体的责任。

7.“僵尸肉”的说法不科学,但走私肉存在巨大隐患

权威专家指出,“僵尸肉”的说法不科学,多是吸引眼球,业内从来无此概念。报道中的“僵尸肉”是指走私冻品,这些走私冻品未经检验检疫,运输条件恶劣,不断解冻等过程中容易滋生各种细菌,甚至是开始腐烂又重新冷冻,其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不堪想象。如果进食携带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细菌、病毒的冻肉,甚至会危及生命。7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打击走势冷冻肉品、维护食品安全的通告,对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已全部销毁。

8.全国首张“多证合一”食品生产许可证发出

我国第一张“多证合一”的新版食品生产许可证5月在沈阳发出,这也标志着“多证合一”改革正式启动。辽宁省食药监局相关人员表示,有的食品企业产品类别多达十几个,仅办理许可证就要耗费不少时间。随着“多证合一”改革的推进,企业负担逐步减轻,“许可贴满企业墙”的画面将消失。过去,食品生产许可证3年更换一次,往往在换证的前半年,企业就会派专人进行准备。“多证合一”改革让企业更专心于生产、经营。

9.“福喜”更名为“欧喜”恢复生产

工厂停产、订单归零、部分员工辞职、直接经济损失超60亿元,被曝违规回收、加工变质肉类一年后,福喜集团7月宣布在华更名为“欧喜”,河南工厂恢复生产,还打算拓展零售、生鲜和电商业务。更名或者对外统一名称的做法,是一些企业出现问题后的重新定位,无可厚非,但是企业必须拿出十足的诚意,让监管部门、供应对象、消费者能切实感受到企业的真正转变。福喜“洗白”后需“洗心”,最重要的仍然是严把质量关,再重新出发。

10.“食品安全——中国行”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启动

9月28日,由新华网、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医药报社3家新闻媒体共同发起的“食品安全——中国行”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在北京启动。此次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将借助新华网的广泛影响力和《中国食品报》、《中国医药报》、《中国食品安全报》的专业权威,通过多家媒体及地方机构的积极联动,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元立体的宣传报道平台,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发挥传媒引领作用,把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的法条、信息正确地传播出去,把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客观地报道出来,把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准确地传递出来,把消费者的反响和要求真实地反映出来,共同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维护食品安全保驾护航2.6我国食品行业存在的挑战与机遇

2.6.1食品企业面临的挑战

首先我国食品企业由于人口多、需求大并且耕地牧地较少导致资源不足,食品原料供应国际依存度越来越高,相关企业受国际贸易影响风险较大。其次,在绿色地球的倡导下,国家十分重视环保,对企业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食品行业对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污染更加看重,需要花费更多的人

力、财力和时间成本来进行企业完善。社会对食品安全要求不断提升,多数中小食品企业存在产品质量不达标、生产环境不达标等问题。最后,食品企业往往规模不够,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凸显,人口红利正在丧失,需要往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连续4年

2.6.2食品行业的未来市场机遇

根据英敏特《2016年中国消费者报告》显示2014-2015年,中国消费总支出增幅10%,达到了317,470亿元人民币,人均消费约23,095元人民币。英敏特研究显示消费增速超过了GDP增速,这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不断增多,2015年增加了7.4%。未来五年,由于经济持续增长预期,人们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消费者信心达到高水平,各方面的消费总开支预计2020年将达到484,257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8%。

英敏特中国研究总监Laurel Gu认为,中国经济逐渐步入国内消费作为主要增长引擎的阶段。未来几年,由于消费者逐渐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他们的休闲体验,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非必需品消费估计将增长最快。食品行业针对高品质、营养健康的产品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即食餐营养升级和将康功能饮料、运动饮料,健康绿色有机食品等等食品产品。

3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3.1 食品农业需求增长预期放缓,未来发展更加依赖“价值驱动”。

随着中国经济由外需向内需驱动的转换,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也将得到提升。总体来看,未来的食品、农业需求增长,与经济总体增长相类似,即由过去的“数量驱动”,逐渐转化为“价值驱动”,由“吃得多”向“吃得好”转换。从整个食品行业来看,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食品行业发展增速和盈利水平将出现回落。以中国A股市场食品饮料行业73家上市公司为例,分析

三年多来食品企业经营数据的变化,发现食品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都呈现出回落态势。

从食品农业细分领域来看,“新常态”对食品和农业的下属子行业,带来一些结构性的变化:

(1)在谷物和油籽消费中,稻谷和小麦整体持平,玉米和大豆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2)在肉类消费中,猪肉的人均消费量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其增长已基本饱和;未来的消费增长将主要来自牛肉和禽肉,其中禽类的消费量可能由于相对较低的价格水平得到较大增长。

(3)乳制品消费量将处于持续提升的过程中,但是整体消费量的增长趋缓。(4)其他处于食品产业链下游的行业,由于需求的收入弹性更大,细分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更加多样化。

3.2 中国食品行业正面临全面转型的压力,需要积极创新推动商业模式升级。

由于产品同质化、企业竞争不断加剧以及经营成本的不断抬升,中国食品农业产业正在遭受“成本地板上升”和“价格天花板下降”的双重挤压,行业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中国制造”已经丧失低原料价格、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优势,倒逼中国食品产业必须直面30年来最艰难的转型期。即摆脱以依靠“同质化、价格战”为主的终端竞争,需要积极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依靠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重构企业商业模式,转向“整合优化产业链”的价值竞争。

食品行业需要一是从降低生产成本、优化流程方面实施突破;二是融合“互联网+”实现跨界转型;三是以产品包装为载体逆向整合电商资源,构建消费者生态圈;四是食品农业巨头与电商巨头合作,探索食品农牧业全产业链生态系统的运营。

3.3中国食品农业进入了加速整合的发展阶段,各个细分领域、各个产业环节都将面临新变化,集约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流通的模式会更加便捷。很多企业注重全产业链的管理和创新。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食品行业的整体规模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根据国家统计局口径,到2014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整体收入规模达到了36494亿元,利润总额达到了3296亿元。从产业链角度分析,目前,中国食品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食品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能力还不匹配,决定了中国食品农业将进入加速整合的发展阶段。

从产业链的上游来看,基于食品安全、区域产业布局和调整落后产业结构的考虑,政府将成为推动食品产业链上游整合的重要要力量。完善食品生产加工的流程,使食品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更高。鼓励大型企业进行重组并购,实现资源整合的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形成规模效益。

在食品产业链的中游,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程度较高,在行业增速回落的情况下,食品龙头企业为巩固自身地位或是进入一个更具成长性的领域,将成为推动产业整合的主导力量。

在食品产业链的下游,以投资资本为主导,积极整合开辟生鲜电商和冷链物流的发展蓝海。从行业细分领域来看,目前集中度程度不是很高的调味品、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冷链物流、休闲食品及功能饮料等细分行业领域,都存在较多的产业整合的发展机遇。

3.4 电子商务正在重构中国食品农业,以迎合“千禧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相对于传统零售渠道,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交易额正逐年快速增长,而中国食品电子商务正逐渐发展成为整个电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线上平台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分销渠道。

我国运营的食品电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综合型平台,例如淘宝、京东等,其特点是提供平台吸引食品、生鲜厂家入驻,具有先天的流量优势。另一类是垂直型电商平台,专注于食品及生鲜品领域,自行配送,具有区域性特征,例如中粮我买网、一号店等。近年来,类似中粮我买网等大量垂直型食品电商在迅速崛起,为消费者在平台型电商之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电商平台销售的食品中,进口食品和生鲜食品,增长潜力尤其巨大。

越来越多的食品品牌,正在逐渐实现商品零售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开展市场营销,针对目标消费群体调整网络渠道产品的包装尺寸、包装设计和产品配方;

为线上渠道成立子品牌或推出全新系列产品;借助社交网络和网络大数据进行产品营销,提高消费者参与度,推出个性化的定制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与对产品的预期。

3.5 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营养健康成为消费者首选,发展绿色天然的食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口感的需求。

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政府加快推动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主要从扩大覆盖地区范围、拓宽追溯品类、沿着种植养殖及食品加工、餐饮上下游双向渗透、探索模式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建设。通过与电子结算等关键环节相结合,积极推动批发市场实行电子结算,探索以追溯体系为基础开展电子商务和商务诚信建设。在电子商务、诚信建设方面可作积极探索,加强数据利用,创造增值服务。

根据尼尔森的最新研究报告表明,中国消费者为家庭购买食品饮料时,追求高端化和高品质的产品。2015年消费者对于健康功能型饮料和纯天然食品的需求也呈现不断增长态势。预计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对创新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对于食品品类,更加安全、自然和健康的产品将进一步推动销售增长。酸奶类品类由于顺应健康自然的趋势,预计在2016年的增长将达到两位数。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健康的观念转变,食品行业进入健康与营养升级转型加速期,食品企业应该加快发展研发符合营养科学要求和食品安全标准的方便食品、营养早餐食品、调理食品等新型加工食品,增加膳食食品营养。食品农业注重有机农业和健康农业的发展,从根本原材料上把握食品健康,食品工业使用健康安全的原材料,生产和加工上合规,重视食品安全。

3.6 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食品与文化的融汇,重视食品品牌的发展。

随着产品同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当代社会的消费形态与形式正日益从大众的、务实的消费走向感性的、有文化意义的消费。构建个性化的品牌文化不仅是食品品牌塑造的凝聚剂和催化剂,更是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品牌形象力的核心动力。食品行业需要重视传统、地域以及前沿的文化,与自身产品进行有机的结

合,并且将流行观念,例如有机食品、营养健康、原生态等相结合,打造属于自己的食品品牌,吸引消费者,形成品牌效应,赢得市场。

3.7 重视国际市场,坚持食品行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利用国外资源保障国内需求,国内食品企业加快走出去,提升食品全球化程度。

由于中国和全球的供应日趋紧密,国内外的供给、需求以及库存的波动性变化相互影响在加强。由于受资源环境的约束以及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的限制,我国在解决预期扩大的供需缺口,除了通过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以及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更应该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适度进口,从而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世界资源互补的,我国政府鼓励一批有实力有全球战略的企业走出去,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部分企业已经通过直接投资和供应链合作等方式参与到全球的供应链。政府出台的“一带一路”新政策支持农业走出去,和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从而使中国和全球供应保持稳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