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00318公共政策整理笔记

00318公共政策整理笔记

00318公共政策整理笔记
00318公共政策整理笔记

公共政策笔记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

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4)、决策科学的形成;

(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

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 1 ?《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

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

(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

(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至腌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

(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

(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

(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6.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1)对当时的政策一一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有关政府和市场的理论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3)对政策研究一一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对后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有影响,并间接影响到现代的政策分析。

7.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

(1)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2)将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这一战略要素分析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典范。

(3)强调战略决策必须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马克思

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

(1)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策略、基本政策等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

(2)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

(3)历史唯物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政策的本质,更加深入地认识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本质关系等问题。

9.马克斯?韦伯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

(1)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对后行为主义时期政策研究中倡导的价值分析有显著的影响。

(2)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着动机和目标两大基本因素。这一主张对于公共政策学中的政策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3)提出了官僚制的决策模型。

(4)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无涉。理想类型的提出为认识现实提供了中介手段。价值无涉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第一阶段、50年代)

1 .学科形成的时间和历史条件时间一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历史条件一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

(2)决策科学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内容。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和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使得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

2.学科诞生过程(代表人物和著作)

勒纳和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和方法的近期发展》( 195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拉斯韦尔(公共

政策学的创立者)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

(1)以民主政治体制为前提;

(2)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3)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感;

(4)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5)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

(6)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

第四节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第二阶段、60年代)

1?德洛尔对拉斯韦尔的批判:

(1)偏重于方法论和忽视政策内容的研究;

(2)片面强调运用纯科学的方法,而忽视了政策过程与自然过程的差别,

以及各种政策问题在性质上的相互差别;

(3)片面追求理性化和计量方法,而实际上有大量政策问题包含着价值判断,或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

2.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

(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误区;

(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主张将其引入公共政策学;

(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

(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3?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

(1)方法论的多样化一一行为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公共政策学中的运用继续受到关注;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博弈论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个案研究受到重视。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一一重点由原来的政策制定转向政策执行、评估和终结。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4?公共选择理论创始人是布坎南。该理论假定理性人为经济人,并以此为起点研究集体决策;其研究范围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环保等政治和政策问题。

5?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第三阶段、90年以来)

(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

(2)方法论的非科学化一一以主观的研究方法(研究决策者主观的思维方式或倾向的)取代客观的研究方法(寻求客观真理)。

《理解公共政策》托马斯·戴伊读书笔记教学总结

《理解公共政策》托马斯·戴伊读书笔记

作者介绍: 托马斯·戴伊: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教授和专家;曾执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等多所大学;著作有《州和社区的政治学》、《美国政治学》、《谁掌管美国?》、《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民主的嘲讽》、《权力与社会》、《理解公共政策》等。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作为公共政策领域的导论性教科书,《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般公共政策的具体途径,而且为他们分析具体领域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明蜥的工具。《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以政治学多种分析模型为先导,结合众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政府推行的是什么样的政策”、“政府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后果是什么”等问题。它提出了八种政治科学家用于分析和解释政治生活的分析模式,并充分运用这些不同模式对一些关键政策领域的具体公共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公共政策的特征: 1、合法性,即政府赋予的先天合法性; 2、全局性,公共政策是影响社会所有人的政策; 3、是强制性,政府是可以动用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暴力手段来保证公共政策的实施。

政策分析的内容: 1、描述,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即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探究公共政策的原因或决定因素包括政治制度、过程、行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例如:政府开支缩减的后果是什么?政策是因变量,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决定因素是自变量; 3、最终的结果,这个政策有什么影响?又被称为政策评估,即对政策后果的分析。 政治生活的八种模式: 1、制度模式,注重描述具体制度即政治结构,组织、功能,不注重探 究制度特征对政策产出的影响; 2、政治过程模式,主要政治过程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个政策选择、制定 与实施的政策过程。在政治过程中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的 要求和压力、政治领导人的政治价值观、官僚政治以及社会经济结 构变化因素等无疑会对政策选择、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 3、理性主义模式,公共政策是作为社会公益最大化的政策,这种理论 也收到很多人的批判,因为人在社会公益上很难达成一致; 4、渐进主义模式,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过去行为的延续,只是对社会 公益进行增量性的改动。这种模式主要是减少冲突、维持稳定,但 也带来了难以锐意变革,渐进只是权益之计的问题; 5、团体理论,认为政党是团体的联盟,公共政策只是作为团体平衡的 政策,每个团体都争相建立游戏规则,是妥协后的方案; 6、精英理论,认为公共政策是精英偏好的政策,精英认为民众对政策 缺少了解,社会价值永远是有少数人进行分配,大众不能决定公共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 ※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 (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 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 结构 (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 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公共政策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 一、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1)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方面P3 二、什么是公共政策(1)政策的含义P8 三、全民公决:公共政策重要的表现形式 四、公共政策的概念梳理 五、公共政策的作用P11 (1)导向功能(2)管制功能——积极性和消极性(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 第二节“公共”概念透视 一、公共物品P15特征表现: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灯塔效应”。准公共物品。 二、公共职能P18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公共问题 四、公共利益P19 含义。基本标准——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 五、公共权力P20 含义。对私人权利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对公共权力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 六、公共秩序 七、公共治理P23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分类 一、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P24 含义 二、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P25 含义。再分配政策的缺点、包括…… 三、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理性政策P27 含义。自我管制性政策——行业委员会 四、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P27 含义。 五、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P29 含义 第四节政府收入与政府支出 一、政府收入P30税收收入(主要)、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营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其他收入 二、政府支出 三、公共政策范围P33 四、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P35 五、政府支出相关理论 瓦格纳法则、梯度渐进增长论、经济发展阶段论、非均衡增长理论、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财政幻觉假说、选举权扩大增长论、公共决策中的“排队”理论 第五节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一、政府失灵P37含义。缺点。表现形式——政府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政府寻租(缺点)、信息不完全和不对 称、政府俘获、决策失效、供给低效(原因) 二、市场失灵P40含义。原因——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外部负效应、信息不对称 三、契约失灵 四、志愿失灵p42 缺陷:慈善不足、非政府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非政府组织的业余性、非政府组织的局限 性 五、社会失灵P43 (1)三大模型: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为的逻辑 (2)群体非理性:邻避效应、从众效应、搭便车效应、旁观者效应、广场效应、马太效应、黑洞效应、暴民政治 第二章政策分析 第一节政策分析的基本含义 一、政策分析的由来P53 二、政策分析的含义P54 含义。政策理论。 三、政策分析的基本特征P55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复杂的学科背景、多架构的研究方法、广阔的研究领域 四、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P56 政策问题、政策内容、政策结果、政策价值、政策结构

(完整版)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读书笔记 本书共十二章,分别对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内容执行分析;效果评价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分析模型与框架以及量化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作者认为,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某类政策主体,如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的基础上,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三个: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情况下,下列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或绝大多数者。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是: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 书中指出,从一般意义上讲,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称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包括四点:1、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2、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社会公共事务;3、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4、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管理制定准则。 在书中第二章,作者集中考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种考察将有助于回答如下问题:政府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政府应当在哪些方面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实际上,这些问题同时也就是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由于上述问题的重要性,社会科学中的许多理论都对其有所涉及。此书主要以经济学理论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分析为线索来进行讨论。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学理论在此领域的分析是到目前为止最为系统的理论之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经济理论对该问题的分析,已经影响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从而成为一种基本的分析途径。大致上,经济学理论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分析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重点-老师笔记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 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 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3、克劳塞维茨的贡献: 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马克思的贡献: 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2)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论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 3)他的历史唯物论为我们深入地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5、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1)他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做文化科学。 2)他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动机和目标。 3)他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 4)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 6、拉斯韦尔对公共政策学的六点界定 他是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从物之一。 代表性著作:〈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3)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 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考研笔记总结

育明教育 2014年考研视频课程+内部资料笔记+历年真题+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3次指导=2500元 第一年没过,第二年免费重修,直到考上!!! 此外,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到现场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师整理汇编·五年积淀综合模型 综合模型的提倡者认为上述两种模型都或隐或显地使用了两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即国家能力和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由此,它用这两个变量建构了一个政策工具选择的二元四维模型。 考试时,列出表格之后,要对每一个选择进行解释说明。 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1.从本章开始就进入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模块阶段了,整个政策分析过程从政策问题的构建开始。所谓 “公共政问题的构建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公共政策本质上是问题取向的,关心的就是解决社会问题,这一点我也提到过。首先必须明白,政策问题是构建的,不是自然形成的。政策问题远远不是社会问题本身。 2.本部分的内容包括: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问题的分类;政策问题构建的环节;政策问题论证的种类 以及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的几种途径。 3.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更因为传统的政策研究忽视 了对问题的分析,只把政策分析的任务看作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政策问题看成是特定的客观存在而忽视了它其实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传统的政策分析只重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也被忽略)所以导致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错误的问题,而不是错误的方法解决正确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第三类错误”

育明教育:考研专业课答题攻略 (一)名词解释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名词解释一般都比较简单,是送分的题目。在复习的时候要把重点名词夯实。育明考研专业课每个科目都有总结的重要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很多高校考研名词解释会重复,这就要考生在复习的同时要具备一套权威的、完整的近5年的真题,有近10年的最好。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 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案例——》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 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它的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 第三,总结,可以做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教育答题示范 例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什么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这是答案的核心) 第二,它的几个特征,并简单做一下解释。 第三,和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等进行对比。 4.危机应对 如果出现没有遇到的名词解释,或者不是很熟悉的名词解释,则尽量把相关的能够想到的有条理的放上去,把最有把握的放在第一部分,不要拘泥于以上的答案框架。 5.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 (二)简答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察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

《理解公共政策》托马斯·戴伊读书笔记

作者介绍: 托马斯·戴伊: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教授和专家;曾执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等多所大学;著作有《州和社区的政治学》、《美国政治学》、《谁掌管美国?》、《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民主的嘲讽》、《权力与社会》、《理解公共政策》等。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作为公共政策领域的导论性教科书,《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般公共政策的具体途径,而且为他们分析具体领域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明蜥的工具。《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以政治学多种分析模型为先导,结合众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政府推行的是什么样的政策”、“政府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后果是什么”等问题。它提出了八种政治科学家用于分析和解释政治生活的分析模式,并充分运用这些不同模式对一些关键政策领域的具体公共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公共政策的特征: 1、合法性,即政府赋予的先天合法性; 2、全局性,公共政策是影响社会所有人的政策; 3、是强制性,政府是可以动用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暴力手段来保证公共政策的实施。 政策分析的内容: 1、描述,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即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探究公共政策的原因或决定因素包括政治制度、过程、行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例如:政府开支缩减的后果是什么?政策是因变量,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决定因素是自变量;

3、最终的结果,这个政策有什么影响?又被称为政策评估,即对政策后果的分析。 政治生活的八种模式: 1、制度模式,注重描述具体制度即政治结构,组织、功能,不注重探究制 度特征对政策产出的影响; 2、政治过程模式,主要政治过程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个政策选择、制定与实 施的政策过程。在政治过程中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的要求和 压力、政治领导人的政治价值观、官僚政治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因 素等无疑会对政策选择、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 3、理性主义模式,公共政策是作为社会公益最大化的政策,这种理论也收 到很多人的批判,因为人在社会公益上很难达成一致; 4、渐进主义模式,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过去行为的延续,只是对社会公益 进行增量性的改动。这种模式主要是减少冲突、维持稳定,但也带来 了难以锐意变革,渐进只是权益之计的问题; 5、团体理论,认为政党是团体的联盟,公共政策只是作为团体平衡的政策, 每个团体都争相建立游戏规则,是妥协后的方案; 6、精英理论,认为公共政策是精英偏好的政策,精英认为民众对政策缺少 了解,社会价值永远是有少数人进行分配,大众不能决定公共政策, 少数行驶统治权的人,并不是从社会各阶层中成比例抽取的; 7、公共选择理论,运用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坚持“经济人”假设,认为 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都是自利的、理性的效用的最大化者,采用个人 主义的方法论,用交易的观点来看待政治过程; 8、博弈理论,认为公共政策是在竞争环境中进行理性选择的政策,尤其是 多个参与者进行选择时,最终结果取决于每一个参与者的选择。

行政管理考研人大行管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状元笔记

第二讲本书重点章(第四、五章) ★一、第四章模型及理论 第一节(定义+评述+有效性区分) 1.模型、具体模型、抽象模型定义 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代表。模型突出了原型的本质特征,忽略了次要因素,使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更易于为人们所把握,模型作为研究原型的中介,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有助于人们分析和理解研究的对象,有助于人们解释和阐述研究问题。 模型可以分为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具体模型主要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如示意沙盘、模型飞机、交通地图等。这些模型对原型是一种形象的说明,使人一眼望去就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突出表现了模型的相似性特征。 抽象模型是指用语言、符合、图表、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2、对模型怎样评述? ①没有简化和抽象,我们就难以认识复杂 ②要注意“错置具体的谬误”。在政策研究领域,我们不得不非常谨慎的对待模型所代表的真实,这种真实往往只是一种主观的建构,是人们对复杂现实的一种人为的想象。 3、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 ①排列并简化现实

②认定重要层面 ③符合社会现实 ④提供有意义的沟通 ⑤指导调查和研究 ⑥提出一定的解释:对公共政策提出一定的解释 第二节(10种) 1、传统理性模型的内容、条件、缺陷、步骤及优缺点 (1)内容:决策追求最优解 任何决策都是目标性的行为,达到目标当然会有多种途径和手段,所谓理性的选择就是要做出最大价值的选择,即选择达到目标的最有方案。 (2)条件: ①把决策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②决策具有绝对理性 ③决策目标单一、明确、绝对 ④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⑤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3)缺陷:3、2、2、4、5 (4)步骤: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排序选出最优方案 (5)优点:人们总是在追求尽善尽美中得到较善较美的 缺点:缺少实践基础,且其前提假设有错误。 2、有限理性模型的内容、表现、基本问题、优点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政策分析(本人原创)

公共政策广义(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 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狭义(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事务(不仅包括人们公认的、涉及到所有或绝大多数人的共同事务,而且也包括那些可能转换为前者,但却与部分人,甚至个别人相关的事务) 社会公共事务(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社会性公共事务等,其中“社会”是相对的,可划分为多个层次) 公共政策的本质(要解决利益的增进与分配问题,它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是政府对社会利 益进行的权威性分配。理解要点:1实实在在地增进社会利益;2对全社会的利益进行分配;3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4通过整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5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6要在增社会利益中突出效率,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突出公平) 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需求,对复杂利益关系进行调整过程:1利益选择2利益整合3利益分配4利益落实)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2整体性3超前性4层次性5多样性6合法性7规范性)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导向功能:正负导向;2调控功能: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表现出倾斜性,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3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分析(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政策、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的研究) 公共政策基本分析框架(麦考尔一韦伯分析模式:描述性分析与规范性分析;沃尔夫的分析模式:政策分析程序;邓恩的分析模式:从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去研究) 公共政策分析要素(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4政策模型5政策资源6政策评价标准:多元理性基本内容:技术、经济、法律、社会、实质理性7政策效果8政策环境9政策信息) 公共政策分析原则(1系统原则2预测原则3协调原则4分解综合原则5民主原则) 政府角色定位的基本理论框架(1在现代社会中,市场和政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两种基本 途径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性途径。但市场并不是完美的,市场的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依据。3政府也存在失灵的可能性,这将制约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发挥作用的空间。4应将的讨论拓展到包括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和社区四者之间关系的讨论) 问题(泛指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 社会问题(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一个问题要成为社会问题,必须是一个同时对许多个体发生影响并导致这些个体不满的状态)

公共政策学学习笔记

公共政策学 ——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第一章绪论 表示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术语 ?公共政策(学)(public policy) 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s) 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 政策研究(policy studies) 1.1 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 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学(或公共政策分析) 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政策时间、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质量。 1.1.1 公共政策 代表性的定义: 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 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哈罗德·拉斯韦尔(Harald Lasswell) 亚伯拉罕·卡普兰(A.Kplan) 我们可以将公共政策界定为: 由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政策”的内涵: 一、公共政策有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体现了主体的意志。 二、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 三、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 的政治行动过程。 四、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1.1.2 政策系统 我们将它界定为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可以一般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2.政策客体 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3.政策环境 (1)社会经济状况(2)体制或制度条件(3)政治文化(4)国际环境 4.政策系统的划分 (1)信息子系统(2)咨询子系统(3)决断子系统(4)执行子系统(5)监控子系统 1.1.3 政策过程 阶段途径 决策过程划分为情报、建议、规定、行使、应用、终结、评价七个阶段(拉斯韦尔) 创议、估计、选择、执行、评估、终结(布鲁尔) 政策过程的新理论框架 萨巴蒂尔《政策过程理论》 1.制度理性选择框架(institutional rational choice) 2.多源流框架(multiple-streams framework) 3.中断—平衡框架(punctuated-equilibrium framework)

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25 / 1 《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

※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 (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 (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25 / 2 《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 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 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复习笔记

1、公共政策的含义: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内涵:1. 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和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四者的一般特征。 2.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3. 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 4. 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5. 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 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公共政策的产生 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初始条件,或者说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 (1)公共问题的形成。 (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实现其阶级意志的工具而产生的。 近代社会以来公共政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公共政策问题形成中的公民参与所形成的作用越来越大;(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3)公共政策领域向社会管理方面的大规模扩展;(4)有关的公共政策科学研究越来越与实际的政治过程相结合。 公共政策的本质与特征 公共政策的本质: 1. 社会本质: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2. 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和桥梁。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 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2. 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 3. 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 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和认定 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及基本内涵? 定义: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基本内涵: 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一些可以观察到的,能够表述出来的客观事实和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客观的事实或情境已为社会大多数人或统治集团及其少数权威统治者所察觉,从各自的角度感觉到了问题的存在。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严重的冲突使人们感到有强烈的需求或者是一种受到剥夺的感觉,有必要采取行动改变这种状况。 4.团体与组织活动:人们只有采取一定的团体或组织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由有关政府组织或社会公共组织依法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来加以解决。 30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1)关联性和公共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性和动态性 31公共政策问题的分类?1)从结构角度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2)从发生领域的不同: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外交问题;民族问题等;(3)从作用范围的不同:全国性问题;区

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分析考研笔记和出题趋势

《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陈庆云2012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招生的11人中9人是育明教育学员。招生的5个少干计划学生全部是育明教育学员。 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公共政策(在形式上)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突出公共性,意味着公共政策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政府应当是社会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增进者。 第一节:公共政策本质 公共政策的概念 政策:与辞海不同,国外学者认为政策主体不仅有政府也有社会团体和个人 公共政策:在本书中,陈庆云说将公共政策的主体限定为政府,不过多地研究其他主体的作用,尽管他同时也承认公共政策主体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所组成的管理体系”。然而事实上本书后面的论述,如李永军写的内容却十分强调其他主体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同一本书前后出现了不一致。陈庆云认为本书研究的是本质上还是政府管理,而不是公共管理。当然他这里是把公共管理和政府管理区分开来了,此处不再赘述。另外,根据公共政策在形式上的定义(上面),陈庆云强调了以下几点: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公共政策的需求是社会公共事务;公共政策就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规范,公共政策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时也要对自身管理制定规则;社会公共事务不见得是社会性公共事务,也可能是政治性的,经济性的等。不过令人费解的是,陈庆云在这里单独提到了治理理论,说公共政策研究十分需要引进治理理论的内容,并且他把治理理论的精髓归纳为“参与,合作,互动,服务”八个字。 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 1.虽然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有很多种,但本书对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是建立在戴维·伊斯顿 的界定基础上的。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冲刺押题笔记: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重点串讲(第四章)

北大行管视频课程+内部资料+最后押题三套卷+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点评=2500元育明教育包揽2008-2013年北大行管考研状元。 2008年,郭同学398分;2009年,冯同学418分; 2010年,葛同学398分;2011年,周同学384分; 2012年,王同学402分,2013年,郭同学402分。 育明教育: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冲刺资料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重点串讲 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1.从本章开始就进入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模块阶段了,整个政策分析过程从政策问题的构建开始。所谓 “公共政问题的构建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公共政策本质上是问题取向的,关心的就是解决社会问题,这一点我也提到过。首先必须明白,政策问题是构建的,不是自然形成的。政策问题远远不是社会问题本身。

2.本部分的内容包括: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问题的分类;政策问题构建的环节;政策问题论证的种类 以及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的几种途径。 3.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更因为传统的政策研究忽视 了对问题的分析,只把政策分析的任务看作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政策问题看成是特定的客观存在而忽视了它其实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传统的政策分析只重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也被忽略)所以导致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错误的问题,而不是错误的方法解决正确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第三类错误” 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概述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 这里又说了一遍关于问题,社会问题的定义,我不再重复。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成为政策问题,这在前面也说过,有的不需政府解决,有的政府不能解决,有的政府不愿解决。最终,公共政策问题的正式定义是: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关联性;主观性;人为性;动态性(育明教育注:邓恩的观点) 1.关联性:政策问题往往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增加了解决政策问题的难度,要求树立整 体协调的观念 2.主观性:一方面,一个社会问题能否成为政策问题依赖于人们对它的主观感知;另一方面,对某一政 策问题认识的正确程度和深刻程度,(如何界定)依赖于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价值取向。正是政策问题的这一特性才导致了前面所说的第三类错误 3.人为性:政策问题不能脱离试图界定该问题的利害关系人(Stake Holder) 4.动态性:政策问题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需要与解决方案互动,需要被正确的认知和陈述 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政策问题的分类有很多种 罗威对政策问题的分类:分配型问题;管制型问题;再分配型问题(李永军考过这个) 1.分配型问题:把物品和服务,成本和义务分配给社会中特定群体而引发的政策问题,属于非零和博弈 (一方的所得并不建立在另一方的所失之上),几乎所有的提供社会福利的项目都是分配型问题。福利政策、教育政策、财政补助政策等。 2.管制型问题:政府管制者设定明确一致的管制标准和规则,对目标群体从事某种活动处理不同利益的 行为加以限制所引发的政策问题。通常属于零和博弈。例如污染管制政策、交通管制政策。 3.再分配性问题:把属于某一目标群体的利益或义务转移给另一目标群体所引发的政策问题,往往是从 富裕阶层到贫困阶层的转移支付,也属于零和博弈。

公共政策与政策研究学习笔记

郭红玲《公共政策学导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部门为了实现一定的公共目的而实施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它表现为经过政治过程而选择和制订的旨在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的行为规则或行动方案。公共政策的表达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规定和命令、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它具体体现在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部门特别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体现了具有明确方向的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威部门按照统治阶级或社会公众的意愿为社会生活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制定,又称为政策规划,指的是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而提出一系列可接受的方案或计划,并进而制定出政策的过程。这一界定政策科学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政策规划相当于政策分析,即包括政策问题确认与政策议程;狭义的政策规划不包括这些内容,而专指政策方案的设计、论证与择优。有学者将狭义的公共政策规划又称为公共政策策划,“就是有关组织和个人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而设计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措施,起草和论证公共政策方案、运筹构思出谋划策的活动。”(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1页)从不同的概念界定可以看出,狭义的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主体就某个政策问题(而非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目标,并给出若干备选方案,经过严密的论证后,确定最后方案的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一般具有动态性、指向性、系统性、前瞻性等特征。

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1.政策制定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2.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价值观 3.利益群体 4.政党和其他政治团体 5.社会舆论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以公共政策作为主要手段和途径的政府公共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对社会公众利益进行协调和平衡。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政府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其公共管理的根本宗旨只能是为人民即绝大多数公众服务。这种服务的主要途径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因此,公众利益是一切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政府要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进行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和利益落实,以实现持续不断增加公众利益的目的。 公共政策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协调功能和象征功能。这四种功能在政策实践中不能截然分开,任何政策都具有这四项功能,都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摘要 在当今社会,政府行政体系与市场体系成为控制社会、影响社会的最大的两股力量。而政府行政与公共管理对国家提升竞争优势,对社会释放生产能力,对个人激发创造潜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公共政策是政府公共管理的一个基础,它使社会有序前进,调解各种利益矛盾,分配各种利益资源。而公共政策分析为政府制定和及时调整政策提供了途经。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宏观经济学原理引入政策分析之中,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真正告诉读者一个完整的政策分析是如何得出的。 第一篇 第一部分以一个政策分析的实例开篇,强调了作为一种职业行为的政策分析是以客户为导向的,并提出了这种导向之下的职业道德。在加拿大鲑鱼渔业的例子中,应该用什么样的政策来规范和管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鲑鱼渔业,首先明确了政策目标。一方面,这个政策目标有利于解决鲑鱼渔业面临的核心问题,直中问题根本原因,从而提升政策的效率。另一方面,特定目标提供了一个将之前和目前政策与可能政策方案进行对比的基础,以便避免新的政策的失误。对于渔业的发展,要兼顾开发与保护,充分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鲑鱼生态的平衡,这样才可以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基于经济效率、保护资源、公平和政策可行性的政策目标,提出了政策备选方案。 基于以上鲑鱼的实例,提出政策分析的一个简单定义:政策分析是关于公共决策的、以客户为导向的活动,并反映了社会价值。虽然关于政策分析的定义很多,作者还是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定义。这样有利于将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锁定在一个点上,即这本书所要表达的意思上。提出实践方法和理论基础,有效地进行政策分析并利用政策分析的成果。在这个定义之中政策分析的对象是公共决策,包括了政策驱前和政策趋后。政策驱前是有关政策的制定过程,是提出具体政策建议。这一过程中,政策趋后即对之前政策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关注之前政策的执行有利于了解政策对象的历史、困难、重要性和现今情况,以便尽可能地保证新政策的有效性。定义之中政策分析的客户主要就是政府,政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