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创新教学” 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试点” 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教管

本科)选修课程。 3学分、 54 学时,录象 21 学时。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 中小学教师学习、掌握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观念、途径和方法提供了一种导向和启示 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教与学的创新能力,从而把教学创新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途径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 ,特别要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2.本课程可以自学为主,充分利用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

,提高自学能力和效率。

3、辅导活动应紧密结合教学创新的实践,在认真分析教材、录像教材的基础上

,有针对

性地进行启发 , 开展问题讨论。

四、课程学习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有关知识、理论内容的教学 ,基本可按 "了解、理解、掌握 "几个层次要求。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 3 学分,课内学时 54 ,学时分配见下表: 序号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 录象学时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三、教学环节

1.学生要充分使用本课程的各种媒体 (1) 主教材 :是学习的主要用书 ; (2) 录像教材 : 分为两部分

第一章 绪论 5

第二章 创新性思维与教学创新 6 第三章 创新性教学案例研究与评析 11 第四章 第五章 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特色 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色 12

第六章 教学创新的目标与评估 第七章 教学创新环境 5 合计

54 21

本课程所选择的主要媒体为文字教材、

录象教材。 其编制均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 学

生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 ,认真学习主教材 地把握本课各章的知识结构、内容重点、难点。

,同时充分利用录像教材。这样有利于学员更准确

创新教学概说》 5 学时 串讲本课程的主要理论与基本知识。 创新教学例说》 16 集(每集 30 分钟)

, 无论是电视课 ,还是辅导课都要注重学法指导 , 学 员

更应重视自学环节 ,掌握自学方法 ,提高自学能力。 面授辅

导课要紧密地配合电视课 ,相辅相

题、解决问题能力。

4.作业

本课程每章设有思考练习题 ,独立完成练习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具体要求详见 答题方略” 。

5.考试

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 , 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考试题目要符合大纲要求 ,既要做

到全面验收 ,又要体现重点 , 难度适中,题量适度。具体要求详见“考试指南” 。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要求

学习和了解教学创新的时代内涵

,深入理解教学创新与深化教育改革的关系 一一永恒的主题的重大意义 ; 学习和掌握教学创新的基本理念 ,充分理解中小学教学创新的 时代意义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全面开发中小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二、学习重点

1.学习和了解教学创新的时代意义 ,唤起教学创新的紧迫感 ,把教学创新做为深化教育

教学改革 ,推行素质教育的首要措施和重要保证。

2.学习和分析教学创新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掌握教学创新的基本理念及其基本原则

,

现代教学创新观指导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教学创新的时代意义 一、时代发展的必然 二、面对知识经济的应答 第二节 教学创新与素质教育

一、教学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二、教学创新是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深化和细化 三、教学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 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

2.学习电视课

电视课是学员学习本课程的重要环节

,各办学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收看、导学。

3.自学与面授辅导

自学是电大学员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

承。面授辅导课应以启发式和问题式教学为主 ,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分析问

;领会创新

一、教学创新的理论依据

二、教学创新的教学原则四、学习思考题

4.

1.谈谈你对 \"创新一一永恒的主题 \"、 \"育人一一永恒的事业 \"的理解 ? 2.请联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

,谈谈中小学教学创新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3.联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 ,应确立哪些创新性的教学原则? 第二章 创造

性思维与教学创新 一、学习要求

,加强思维理论与思维 实践方面的

修养 ;学习和掌握思维技巧和创造

技法在教学创新中的意义及运用

;指导和培育 学生养成创新思维习惯 ,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全面提高教学创新的质量和效率 ,为培养更

多更好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二、学习重点

1.分析和了解全面开发学生思维资源

,培养学生思维习惯 ,提高思维能力的三个关系

是思维与知识的关系 ;二是思维与能力的关系 ; 三是思维与教学创新的关系。深入理解创造性 思维在开发

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从展开教学中的联想和想象来分析和理解拓宽教学思路

,构建开放性大课堂 ,给学生

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学习空间 , 在教学创新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3.学习和掌握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在教与学中应用的意义与作用

;学习和理解运用多种

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

,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为培养更多

更好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习内容

第一节 形象思维与教学创新 、情境激发性教学 二、直观探索性教学 三、构建开放性大课堂 第二节发散思维与教学创新 一、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二、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 三、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关系 第三节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 一、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二、开设思维训练课 ,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 三、后进生也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考 四、学习思考题

举例说明想象、联想在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和总维能力方面的作用。

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精心设计一堂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案。 第三章 创新性教学案例研究与

学习和了解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创新的关系

1. 举例说明形象思维的普遍性及其在教学创新中的意义。 2. 3.

结合教学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心智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评析4.

一、学习要求

深入理解与掌握各种教学形式的创新点

,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性教学的设计与探索。

二、学习重点

1.通过教学实例分析 ,学习和掌握教学创新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要点

,在教学创新理念指

导下 ,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创新的探索与提炼。

2.通过本章的学习 ,引导广大师生在教与学的实践中

,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创造性的学的

实验、探索 ,逐步地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有利于全面提

高教学质量的、能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的新型的教学大课堂。

三、学习内容

第一节指导一一自学教学 一、概述

二、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点评 三、借鉴与建议 第二节提问一一讨论教学 、概述

二、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点评 三、借鉴与建议 第三节引导一一探究教学 一、概述

二、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点评 三、借鉴与建议 第四节质疑一一发现教学 、概述

二、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点评 三、借鉴与建议 四、学习思考题

2.联系教学实际比较引导一一探究与质疑一一发现教学的区别与联系 的创新要点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3.试结合教学实际 ,参照四种教学模拟设计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案

,并在课堂教学

实践中进行运作、探索和提炼 ,逐步地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性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和 教学方法。

第四章 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特色

、学习要求

,推行教学创新的意义与作用 ; 学习与掌握创 新型教师应

具有的教学特色和教学艺术 , 把创造性的教和创造性的学

学习与了解教学创新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对有关学科的教学案例分析

1.联系教学实际阐述指导一一自学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并模拟教学设计。

,理解与掌握它们 学习和理解创新意识对于塑造创新型教师

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学习重点

1.学习和明确创新意识对于塑造创新型的教师,推行教学创新的意义和作用。全面分析

和了解没有创新型教师,就难以培养创新型学生;没有创新型学生,也难以造就出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2.学习和掌握创新型教师应具有的教学特色和教学艺术,把创造性的教学相指导学生创

造性的学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充分理解教师树立\"精品\"课意识,创造优质课的意义和作用,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探

索和设计创造优质课的途径、方法及其必备的条件。

三、学习内容

第一节创新意识

、创新的起动器

二、永不枯竭的动力

三、确立新型的师生观

第二节心理沟通…

一、师生心理融合的沟通

二、智力心理的沟通

三、非智力心理沟通

第三节创设问题情境

、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二、补充知识,引导学习三、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第四节创造优质课

、强化\"精品\"课意识

二、发挥教师的期望作用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四、学习思考题

1.举例说明教师应如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结合教学实例, 阐述教师创优质课的意义和措施?

3.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教育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的认识或体会。

4.结合亲身体验, 谈谈确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意义、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

5.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创新型教师应具有的教学特色,或创新性教学艺术, 或创新性教学方法,或创新性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教学体会

第五章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色

、学习要求

学习和了解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创新性学习方法,加强创新性学习指导,提高学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10518 课程名称:管理学 学时/学分:54/2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开课教研室:文秘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模块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普遍规律、基本管理和一般方法的专业基础课,具有一般性、多学科性、杂复性和很强的应用性。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组织内部的运作方式,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管理活动现象、分析管理活动本质、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方法和技巧;理解管理活动的性质、职能和流程;培养对管理活动现象与本质的观察力与分析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管理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和权变思维的能力;培养沟通、协调和领导的基本能力;培养变革与创新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管理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较好地运用管理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管理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管理的艺术与技巧;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与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课程的特点,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并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

创新创业课程大纲(定稿)

铜仁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教育 总学时:36 适用专业:各专业 层次:大二 课程归口:就业与创业教研室 制定日期:2013年1月12日《创新创业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适用对象:学院全日制各专业大二学生 使用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贵州省教育厅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版。 《创业与创新管理》李时椿、常建坤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课是全日制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共 36学时、2学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

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课程要求与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课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2、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重点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 3、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席卷全球的创业浪潮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 课程代码: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2 (理论学时:28 实验学时:4 ) 2.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机械创新设计》,高志刘莹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 二、课程介绍 机械创新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从创新的理论出发, 重点掌握机械创新设计中有效的创新方法,通过对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以及创新设计的实例的引入, 使学生对创新的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从而获得掌握机械创新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 此外通过创新失误的原因了解, 提高从事创新设计的实践成功率.在教学中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实物教学等教学手段。本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动力,是科技进步、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国力,所以在大学中必须开设创新课程。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单元)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新的含义 知识要点:,创新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第二节创新的意义 知识要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三节创新与设计 知识要点:创新是设计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创新学与创新教育 知识要点:创造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实践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 第五节设计理论与教育 知识要点: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设计水平的更是成为国家核心竞争的标志,于是,人们发现了多种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创立了各类学科体系。

综合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教学大纲

综合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90151149 周/学分:2周/4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7-2020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分析》 2.后续课程: 毕业设计 二、课程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重要实践性课程。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结合课程的Python/R/Hadoop等大数据相关软件学习进行大数据处理及深度学习,提升学生对大数据开发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前沿技术的应用能力。为后续毕业设计等课程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设计目的: 1.进一步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思想,加深对Python/R/Hadoop等语言的理解。 2.针对Python/R/Hadoop等语言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训练,独立完成有一定工作量的程序设计任务,同时注重养成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3.掌握Python/R/Hadoop等语言的编程技巧和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 4.掌握预测性分析与机器学习程序设计中的常用算法。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掌握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算法,按设计流程编程,上机调试通过,验证结果并进行分析、完成论文。 三、课程内容及安排 综合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不仅是对程序设计能力的综合锻炼,更是对团队合作,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过程的训练。因此,综合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根据题目的难度不同由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1-3人。 整个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基础知识介绍,开题,编码设计,编码实现与调试,书写设计论文,编码评价与验收。 (一)第一周语言学习 1. 基础知识介绍 1)主要版本及安装过程

《有效管理沟通》教学大纲

有效管理沟通》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近几年来,随着学习型、智能型管理理念和实践的兴起,人们更是主张在企业内部加强合作,实行开发化学习。团队工作方式已经成为企业和其他组织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必要手段,而经营管理的协调与沟通正是团队工作的基石。本课程是普通学生与企业干部培训的应用性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在于培养在企业经营管理背景中进行有效协调与沟通的能力,其中重点在沟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改变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员协调与沟通的能力。所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应使学生(员)能够达到学习和培训的目的。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理解协调与沟通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掌握基本的协调与沟通技巧。 2、提高协调与沟通的技能。 三、教学内容 前言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程的学习意义和目的 2 .理解管理过程的角色转换对管理效率的作用 3.掌握沟通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角色的自我判断和定位 2.赞赏的把握和实践 (三)教学建议 重点:角色与原则的理解 难点:方式和方法的认识 第一讲企业管理沟通导论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本章主要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2、掌握若干核心概念:沟通、协作、协调 3、通过游戏作业训练,检查学员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的程度及能力,这种能力也是所学的 知识的具体运用。 二)教学内容 1、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2、实际能力相关训练 三)教学建议重点: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难点:理论与实际关系的理解 第二讲企业管理协作概论 一)教学要求1.了解本章主要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要求。2.掌握若干核心概念:分工、合作、监督 3.通过游戏作业训练,检查学员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的程度及能力,这种能力也是所学的知识的具体运用。 二)教学内容 1.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2.实际能力相关训练 三)教学建议重点: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难点:理论与实际关系的理解 第三讲管理沟通技巧 (一)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扩展学员的视野,学员对有疑惑或困惑的相关的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独立思考的结果。 2.通过组织学员课堂练习和讨论,培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讨论的结果应是开放式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要求,我们院将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根据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训练”课程设置为“课堂(必修)+线上自由学习(选修)”,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掌握创新、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要求,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创新计划的撰写方法,提高创新水平。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科学创业观。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立业创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的应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教学目的 《创新创业训练》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共安排共28(4,24)个学时。遵循先理论后实践、重实践的原则,结合本课程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课程分为十一个专题,每个专题由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搭配组合,通过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让学生达到最优学习效果。 理论课:理论课程安排4个学时(课堂4学时,线上24),采用专题???讲授法,既可独立成讲,也可组合成讲。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创新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创新案例以及创新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掌握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常用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课程号:13215005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1.5 2、学时:24(其中: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3、课程类别:全校公共任意选修课 4、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5、先修课程: 6、后续课程: 7、开课单位: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二、课程介绍 课程基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介绍,以大前研一《创新者的思考》、檀润华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介绍创新与创业方法论;以成功创业者(主要是中小信息类企业)案例剖析为主;信息类企业大型创新创业案例剖析,主要以省内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四海、通用,在信息领域的亿阳、新中新、大庆三维,在能源领域的光宇电池,在数码科技领域的烽火科技等优秀创新创业企业为主。在内容上尽量安排通俗易懂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最后讲述初创期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介绍创新与创业的最新知识。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 知识点:当代中国创业历程,创业教育在中国,中国高校创业和创业教育概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 第二节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创业 知识点: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概况,创业教育定位,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分析:案例1。 第三节大学生创业的选择与借鉴 知识点:创业产业领域的选择分析,创业项目的选择分析,创业借鉴:案例2。 第四节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思考

[管理学]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教学大纲-精品文档

附件3: 《人际关系与沟通》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人际关系与沟通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选修 适用专业:不限专业 课程学时:24 课程学分:1.5 课程简介:人际交往是心理学、人际关系学交叉的一门学科,是综合大学各专业本科学生的选修课程。通过学习《人际关系与沟通》,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概述、人际交往、社会 交往、人际间的交往、人际间的交往艺术、语言与非语言交往、无声语言交往、演讲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掌握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具备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服务。 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堂讲授,音像教学,演示等形式进行,注重学生生职业素质和形象的培养。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24学时,理论讲授20学时,实践4学时。 选用教材:自编教材 参考书:1.《人际关系》主编李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2.《医学与人文》主编钟明华吴素香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二、课程教育目标 初步了解人际沟通的要点,为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求职和面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三、课程学时分配 早内容学时 第一章人际关系概论4 第二章大学生的情商与人际交往4 第三章沟通的技巧4 第四章演讲的技巧4 第五章求职与面试技巧8 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人际关系概论

【教学要求】 1.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 2.熟悉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与特征及协调人际关系的意义。 3.了解人际关系的性质、类型及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内容】 一、人际关系的性质 1.人际关系的概念 2.人际关系的特征 3.人际关系的本质 二、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1. 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 2.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人际关系的类型 四、协调人际关系的意义 【教学时数】 4 学时 第二章大学生的情商与人际交往 【教学要求】 1. 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形态与常用方式。 2. 熟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结构及成功交往的心理基础。 3.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认知效应与偏差。【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本质与功能 1.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社会发展 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本质和功能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结构 1. 代际交往(与长辈) 2. 同龄人交往(与同学) 3. 异性间交往(与情侣) 三、人际交往的形态与方式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创新教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管本科)选修课程。3学分、54学时,录象21学时。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小学教师学习、掌握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观念、途径和方法提供了一种导向和启示,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与学的创新能力,从而把教学创新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途径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2.本课程可以自学为主,充分利用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提高自学能力和效率。 3、辅导活动应紧密结合教学创新的实践,在认真分析教材、录像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开展问题讨论。 四、课程学习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有关知识、理论内容的教学,基本可按"了解、理解、掌握"几个层次要求。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分配见下表: 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录象学时 第一章绪论5 第二章创新性思维与教学创新6 第三章创新性教学案例研究与评析11 第四章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特色12 第五章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色9 第六章教学创新的目标与评估6 第七章教学创新环境5合计54 21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所选择的主要媒体为文字教材、录象教材。其编制均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学生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主教材,同时充分利用录像教材。这样有利于学员更准确地把握本课各章的知识结构、内容重点、难点。 三、教学环节 1.学生要充分使用本课程的各种媒体: (1)主教材:是学习的主要用书; (2) 录像教材:分为两部分

《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编号:HZJC02 英文名称: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 学时:16 学分:1 参考书目: 1.李家华:《创业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教育部示范教材 2.张玉利等:《创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3.姜彦福等:《创业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4.葛建新等:《创业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5.李时椿等:《创新与创业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6.吴振阳:《创业经纬》,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7月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性质、地位 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趋势。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创业教育,而创业教育与创业精神的倡导对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支撑作用。美国的创业教育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国也都提出并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竞争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也应该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我国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开设创业教育也正成为各高校的热点。目前,全国高等院校普遍都十分重视创业教育,不仅把创业教育看成是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同时上升到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将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视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解决社会矛盾和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创业教育也成为各高校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为毕业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有必要在经管、信息、艺术等各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 2010年5月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明确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为此,我校把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正式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 2、教学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周历EnglishVersion

管理沟通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课程编号】120217406 【开课单位】商学院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课【开课学期】春季、秋季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主讲教师】张德茗【适用对象】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制订教师】张德茗【制订日期】2011-04-15 一、主讲教师简介(300-500字) 张德茗,女,1957年3月18日出生,管理学博士、中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知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文化管理、管理沟通。2000年和2002年二次受德国克劳斯塔尔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之邀,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德访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TQ020)一项、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DJA070143)一项、省级科研课题二项、企业横向科研和管理咨询项目10余项。在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部。在本项目中承担主研任务,着重于研究方案的总体设计,承担核心内容的研究。全面负责本项目的进展与协调。 近年来共发表或录用文章二十篇,其中CSSCI四篇。主要有: [1]集团公司财务监控模式选择与建构[J].求索(CSSCI),2005,(8) [2]我国国内工业总产值动态分析[J].矿冶工程(CSCD),2005,25(4) [3]企业并购后的文化整合与跨文化沟通[J].湖南社会科学,2006,(4) [4]日本农业企业化经营特点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J].求索(CSSCI),2006,(7) [5]战略联盟中的知识及共享机制研究[J].经纪人:科技和教育探索,2006(8) [6]战略联盟知识共享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6(9) [7]企业隐性知识学习与沟通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 [8]隐性知识的转化与沟通[J].当代经理人,2007,23(6) [9]企业隐性知识扩散及关键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J].图书馆(CSSCI),2008,10 [10]并购企业文化整合沟通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CSSCI),2008,(16) [11]浅谈医院隐性知识[J].中国医疗前沿,2009,9 [12]浅谈知识管理在企业的运用. 中国商界,2009,(6) [13]知识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结合模式的探讨. 才智,2009.8 [14]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方案研究. 现代商业,2009.8 [15]浅析轨道车辆制造业“龙头+网络”型集群模式—应用于株洲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产业的实证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2009.12 [16]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隐性知识挖掘[J],管理观察,2009,9 [17]科技型中小企业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和实现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已录用) [18]Deming Zhang.The Model Analysis of the Tacit Knowledge Diffusion Process in Enterprises. 第二届IEEE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国际会议(ICEE2011)已录用,文章已完成Ei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13215005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1.5 2、学时:24 (其中: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3、课程类别:全校公共任意选修课 4、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5、先修课程: 6、后续课程: 7、开课单位: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二、课程介绍 课程基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介绍,以大前研一《创新者的思考》、檀润华的《发 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介绍创新与创业方法论;以成功创业者(主要是中小信息类企业)案例剖析为主;信息类企业大型创新创业案例剖析,主要以省内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四海、通用,在信息领域的亿阳、新中新、大庆三维,在能源领域的光宇电池,在数码科技领域的烽火科技等优秀创新创业企业为主。在内容上尽量安排通俗易懂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最后讲述初创期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介绍创新与创业的最新知识。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知识点:当代中国创业历程,创业教育在中国,中国高校创业和创业教育概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 第二节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点: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概况,创业教育定位,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分析:案例1。 第三节大学生创业的选择与借鉴知识点:创业产业领域的选择分析,创业项目的选择分析,创业借鉴:案例2。 第四节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思考 知识点:高等院校亟待实施正规的创业教育,树立创业的自信心和强烈的竞争意识,重在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营造全社会浓郁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创业前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强化实践、弥补创业经验的不足。 (二)教学基本要求:

3622管理沟通精讲

2012年秋期成人教育(专科) 《管理沟通》期末复习指导 2012年12月修订 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管理沟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认识、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考察学生对于管理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2、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试形式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重庆电大成人教育专科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必修课程《管理沟通》。 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采用赵慧军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沟通-理论、技能、实务》教材(2010年2月第3版)。 4、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 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3个角度来要求。主要考核学生对管理沟通的基本理论、管理沟通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分析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 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20%);单项选择题(20%);判断题(10%);简答题(35%);论述题(15%)。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章沟通的意义和基本理念

一、重点名词: 沟通编码解码噪音 二、重点掌握: 1、沟通的定义 2、沟通的原则 3、沟通的意义 4、沟通态势和要素 5、沟通的理论观点 6、管理者的沟通技能 7、组织中有效沟通的特征 第二章沟通主体 一、重点名词: 月晕效应沟通主体 二、重点掌握: 1、建立可信度 2、寻找共同范围 3、感情联系 三、一般掌握: 1、沟通主体的认知 2、个体沟通风格的差异 3、差异的整合 第三章沟通内容:信息的组织一、重点名词: 演绎归纳单面传播双面传播 二、重点掌握: 1、信息论证 2、单面传播、双面传播与沟通的说服力 3、叙述结构与沟通的有效性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 实施方案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甘肃电大教学指导中心师范部 4月15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创新教学》是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省开课程。本课程经过教学创新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案例评析,阐述教学创新的特点、内容和方法,指导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把理论知识教学和思维训练、行为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自学习惯和创新能力,为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 1、确立以学为本的教学观,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探索教学创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2、阐述教学创新的理论依据和创新教学的原则,介绍教学创新的特点、内容和方法。 3、利用创新性教学和创新性学习的案例,指导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4、介绍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方法,帮助小学教师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和支持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创新性学习中来。 5、介绍教学创新的目的和评估要点,提供教学创新评估的思路。 6、介绍社会环境与教学创新的关系,强调获得政府、社区及家庭支持的必要性。 三、教学课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分配见下表: 四、教学资源 (一)文字教材

《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刘敬发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8月第1版。 (二)网上教学资源 在甘肃电大电大在线课程教学平台上发布有关教学信息,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服务: 1.各种指令性教学文件,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意见、导学方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课程考核说明等; 2.课程教学辅导资源,包括四次平时作业、期末复习、各章节教学辅导、、课程辅导、往届试题等、作业讲评、在线讨论等; 3.拓展应用资源,包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热点问题、经典案例点评等。 五、教学环节 1、自学。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课程自学计划,并循序渐进地自学文字教材,流览计算机网页上的教学辅导材料,独立地完成各章节后的思考与练习和四次平时作业。 2、辅导。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面授辅导、综合训练和解难答疑。

2015《创新实践》教学大纲20150618-1

《创新实践》教学大纲 Innovate Practice 课程代码:Z0000W40 总学时(理论+实践): 学分: 1.5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别:课外实践先修课程: 面向专业:电信、通信、电科、计算机、生医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执笔:汪志勤审校:创新实践委员会 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创新实践》课程是“实践育人”理念的具体实现方法,该课程也是促进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该课程涵盖的领域有学科竞赛、学生论文、学生专利、专业证书、软件著作权、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室项目等领域。 二、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根据《中国计量学院关于加强本科实践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量院[2011]65号)“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学分认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在2014年5月起我院实施的《“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办法》基础上,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当中的课外实践类的“创新实践”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一、创新实践课程成绩的构成 学生在校期间应完成专业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外实践类《创新实践》课程,课程成绩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学术论文、专利、创新性实验等相关教学环节获得。具体成绩评定办法如下:

二、认定程序 1、成绩评定时间 每学期开学初对上一学期的课外实践类《创新实践》课程成绩进行评定,与综合测评工作同时进行。 2、成绩评定流程 1)学工办提供上一学期各项竞赛获奖资料,科技部负责统一登记; 2)初始汇总表下发班级,学生本人确认,并提交学院统一汇总之外的相关支撑材料复印件; 3)学生会科技部进行二次登记并确认; 4)学工办进行审核; 5)成绩录入; 6)有关资料交学院档案室存档。 3、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采取五级制,具体如下:

管理沟通教学大纲

三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专业课)

三亚学院 二〇一六年九月. 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大纲 (Managerial Communication)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邮轮管理与服务) 先修课程:管理学 后续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 总学分:1学分 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管理沟通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也是教育部高教司确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包含管理沟通概论、组织沟通、团队沟通、人际沟通、自我沟通、口头沟通、压力沟通、跨文化沟通以及危机沟通等内容。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邮轮管理与服务方向四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沟通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沟通、管理沟通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熟悉沟通的主要对象和媒介;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能够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 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完成《管理学》的课程,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沟通》的学习,并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2.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认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3.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管理沟通的实际技能,提升学生的管理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使用教材: 康青主编《管理沟通(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教学时数及分配表:16学时 学时分配表 学时 章序内容 实验课时理论课时.11第章沟通概管理沟0.5管理沟通的相关理 1组织沟1群体、团队沟1会议沟1危机沟1面1人际冲突处11自我沟11倾11非语言沟11口头沟0.51书面沟11压力沟11跨文化沟11未来组织的管理沟16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1章沟通概论(1课时) 学习重点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学习方式、教学规划、了解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明确沟通的定义,正确认识沟通的含义,了解沟通的基本过程、方式和要素,识别沟通的障碍,掌握克服沟通障碍的策略。 【教学重点】沟通的定义;沟通的基本模型;沟通的要素;沟通的障碍;有效沟通的策略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39602 课程名称:创新思维与方法 英文名称: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ts Method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2 学分:2.0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创新思维与方法》是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自主创新,思维带路,方法先行。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授创新方法,重点讲述创新基础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通过探索创新思维过程,揭示创新思维本质,对国内外已有的创新思维方法和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这些方法的训练性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创新思维进行选择、策划、创意、设计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途径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以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思维、方法为基本模块构建本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基础、创新思维、创新方法。 通过对创新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系统讲解与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突破思维障碍的方法,创造性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做三体结合,使学生熟练常见的创新技法,激发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模块创新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基本内容 2.认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在创新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通过案例引入创造、创新的基本概念并进行讨论。详细介绍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及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的梳 理,介绍国内外创新创造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创新的基本概念 2)创新方法兴起的背景及发展历史 3)因果法、资源法、思维定势法、理想化法等方法介绍 4)国内外创造理论、学科与教育的发展 2.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无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第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了解创造、创新的基本定义、结构与特征;并了解在知识经济浪潮的背景下,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掌握与了解创造学发展的历程与主题理论框架,并通过对国内外创新教育发展沿袭的阐述与对比,了解我国创新教育的现状与差距。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二模块创新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创新实质、原理、原则 2)熟悉创新能力自我开发的环节和步骤 3)掌握创造型人才个人创造力的测评方法及工具,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通过多个案例分析,引入创新的概念与内涵。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总结出创新的类型。介绍创新的原则、原理与过程。从创造型人才的支持系 统对创造型人才内涵提出解析,分析创造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四维度结构。 在对创造型人才与个人创造力内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创造型 人才个人创造力测评的四个测评工具。 创造环境、创造动机和创造教育是创造型人才思维潜能开发的基础条

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实践一 适用于机类专业 课程代码:JT001 一、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 二、学分数:9学分(27天) 三、实践教学目标及要求 “机械制造基础”实践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基础技术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在实践中使学生对典型的工业产品的结构,制造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体验和认识,通过结合典型产品

的制造加工过程,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大工程意识,实践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从事制造和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金属加工的主要加工方法,所用设备和工具,并有初步的操作技能。 2、了解现代工业生产先进制造技术,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的方法与应用。 3、对毛坯和零件加工工艺有一般的了解。 4、熟悉有关的工程术语,了解生产中的主要技术文件及生产组织管理方式。 四、实践教学内容 机械制造基础实践内容分为传统机械制造方法实践、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实践、创新制作实践三大部分。 1、传统机械制造方法实践教学内容 在该部分实践教学中,学习运用铸造、焊接、热处理、零件表面处理等方法将材料制成毛坯或直接加工成零件;学习车削、铣削、刨削、磨削、钻削等各种加工方法将毛坯或材料成形为高精度,低粗糙度的零件;学习钳工基本操作与装配技术将零件装配为机器;学习常用量具的使用和检测技术。 2、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实践教学内容 在该部分实践教学中,学习利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电火花成型等多种加工方法将毛坯或材料成形为高精度、低粗糙度的零件,学习中使学生受到设计、编程、加工一体化的训练。 学习利用“慧鱼”先进的工程教学模型进行部件、整机的搭建;机构创新;学习LLWIN 基本编程方法,进行部件整机的系统仿真,工程模拟; 3、创新制作实践教学内容 在该部分实践教学中,学习利用“慧鱼”先进的工程教学模型进行部件、整机的搭建;机构创新;学习LLWIN基本编程方法,进行部件整机的系统仿真,工程模拟;学习AutoCAD、Mastercam.8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 五、实践教学安排

环境工程创新创业实践大纲

《环境工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1712B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48讲课学时: 24 实践学时:24 学分:3 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环境工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教学,在学生了解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目标2、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目标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创新创业课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2、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生产系统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系统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32099 课程英文名称:Production Systems Innovation Design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要求,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生产系统创新设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理论课部分,是工业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程。生产系统创新设计是把工业工程的基础方法和现代生产过程及管理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系统阐述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工程知识的基本构成,引导学生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激发学生对专业或学术问题的研究兴趣。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和内容,了解工业工程在现代制造业应用的最新技术,具备工业工程的一些思想和理念,具有对一般问题使用工业工程知识进行分析改善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步入企业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准备。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课堂讲授为主,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视频资料、项目任务为辅的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讲授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和实际需要适当增减部分内容。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原理、系统工程、工程经济学、运筹学、系统仿真。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为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适当安排一定的课后习题、调研报告或者小论文。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查学生对生产制造系统及其工程管理相关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 3.成绩构成:通过案例分析、作业、测验或小论文等考查方式检验学生对相关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作业、课堂提问、学习主动性等表现得分。 (七)参考书目 《精益生产》,刘树华,鲁建厦,王家尧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现代生产管理》,施礼明、汪星明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系统工程概论》,张延欣、吴涛等,气象出版社,1997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黄梯云、李一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 《工业工程概论(第3版)》,(美)特纳,张绪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 二、中文摘要 生产系统创新设计是工业工程专业开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类专业基础选修课。工业工程是一门技术管理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工程学科,将人、设备、物料、信息和环境等生产系统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评价与创新,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