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完整word版)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 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 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 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现象。

4. 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5. D 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D 值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D 值越大,表示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令b = a10-1,则 D=t)

6. Z 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7. TDT 值:(Thermal Death Time ,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8. TRT 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9. 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10. 传热曲线:将罐内食品某一点(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用温-时曲线表示,该曲线称传热曲线。

11. 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将某特定容器内一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12.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又称热力致死温时曲线,或TDT 曲线。以热杀菌温度T 为横坐标,以微生物全部死亡时间t (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随热杀菌温度的变化规律。

13. F 0值:单位为min ,是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

杀菌锅的类型:间歇式或静止式杀菌锅:标准立式杀菌锅、标准卧式杀菌锅

1. 影响罐头食品中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及作用。

答:(1)热处理温度:可以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提高温度可以减少致死时间。(2)罐内食品成分:①pH :微生物在中性时的耐热性最强,pH 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微生物耐热性越低,在相同条件下的死亡率越大。②脂肪: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③糖:浓度很低时,对微生物耐热性影响较小;浓度越高,越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④蛋白质:含量在5%左右时,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含量到15%以上时,对耐热性没有影响。⑤盐:低浓度食盐(<4%)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高浓度(>4%)时,微生物耐热性随浓度长高明显降低。⑥植物杀菌素:削弱微生物的耐热性,并可降低原始菌量。

(3)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①种类:菌种不同耐热程度不同;同一菌种所处生长状态不同,耐热性也不同。②污染量:同一菌种单个细胞的耐热性基本一致,微生物数量越大,全部杀死所需时间越长,微生物菌群所表现的耐热性越强。

2. 果蔬罐头食品原料护色的目的和方法?

答:目的:维持果蔬本身的颜色,防止变色;

方法:(1)防止酶褐变方法:①选择含单宁、酪氨酸少的加工原料②创造缺氧环境,如抽真空、抽气充氮③钝化酶:热烫、食盐或亚硫酸盐溶液浸泡;(2)防止非酶褐变的方法①选用氨基酸或还原糖含量少的原料②应用SO 2处理。对非酶和酶都能防止③热水烫漂④保持产品低水分含量,低温

Z T t F 1

.121lg 10-=-

干燥贮存。

3. 罐头食品排气方法、原理及其特点?

4. 果蔬罐头原料热烫的目的及热烫方法?

答:(1)热烫的目的:a 破解酶活性,稳定品质,改善风味与质地;b 软化组织,脱去水分,保持开罐时固

形物含量稳定;c 杀死附于表面的部分微生物,洗涤作用;d 排去原料组织中的空气。

(2)热烫方法:a 热水处理:100℃或100℃以下,设备简单,物料受热均匀,但可溶性物质的流失量较

大;b 蒸汽处理:100℃左右,可溶性物质流失少;c 热风热烫:美国1972年开始用于生产。优点:①基本上

物废水,大大减少了污染;②成本低10%;③保持营养成分,提高了热烫质量。d 微波热烫: 无废水、内外

受热一致,快速。

(3)影响因素:水果或蔬菜的类型、食品的体积大小、热烫温度、加热方法

5. 微生物耐热性的表示

①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将某特定容器内一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②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又称热力致死温时曲线,或TDT 曲线):以热杀菌温度T 为横坐标,以微生

物全部死亡时间t (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随热杀菌温度的变化规律;

③Z 值:当 lg(t1/t2)=1 时,Z=T2-T1,为热力致死时间变化10倍所需要相应改变的温度数,单位为℃

(Z 值越大,一般说明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

④F 0值:单位为min ,是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1.121(lg 10Z

T t F -=-; ⑤热力致死速率曲线:以加热(恒温)时间为横坐标,以微生物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

某一种特定的菌在特定的条件下和特定的温度下,其残留活菌总数随杀菌时间的延续所发生的变化;

⑥D 值:令 b = a 10-1,则 D = t ,表示在特定的环境中和特定的温度下杀灭90%特定的微生物所需

要的时间,D 值越大,表示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

⑦F 0=nD

6. 杀菌公式

杀菌公式是实际杀菌过程中针对具体产品确定的操作参数。 杀菌公式规定了杀菌过程中的时间、温度、压力。完整的杀菌公式为:p T

t t t 321-- 杀菌公式的含义:

t1--升温时间,即杀菌锅内加热介质由环境温度升到规定的杀菌温度T 所需的时间。

t2 --恒温时间,即杀菌锅内介质温度达到T 后维持的时间。

t3 --冷却时间,即杀菌介质温度由T 降低到出罐温度所需时间。

T --规定的杀菌锅温度。

P --反压,即加热杀菌或冷却过程中杀菌锅内需要施加的压力。

(杀菌公式的省略表示:如果杀菌过程中不用反压,则P 可以省略。一般情况下,冷却速度越快越好,因而冷却时间也往往省略。所以,省略形式的杀菌公式通常表示为:T

t t 21- 7. 罐头排气的目的?

答:排气目的:①降低杀菌时罐内压力,防止变形、裂罐、胀袋等现象。但真空度也不能太高,否

是大型罐易产生瘪罐现象。②防止好氧性微生物生长繁殖。③减轻罐内壁的氧化腐蚀。④防止和减

轻营养素的破坏及色、香、味成分的不良变化。⑤有助于“打检”鉴别罐头真空度。

8. 根据食品的pH 值及微生物的耐热性,可将食品分成哪几类?(举例),其常见的腐败菌?杀菌要求?

答:

9.请以糖水梨子罐头为例,设计糖水水果类罐头生产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及操作要点。

答:工艺路线:原料验收--分选----摘把去皮---切半去子巢---修整----洗涤----抽空处理----热烫----冷却

---分选灌装---排气密封---杀菌冷却----检验---包装---成品

操作要点:糖水的配制、去皮与护色 热烫:热烫温度和时间 装罐、灭菌冷却、保温检验。

10. 罐藏工艺(要求)

答:食品原料经过预处理、整理后,应和辅料一起迅速装罐,装罐时要按产品的规格和标准进行。①装

罐要迅速;②食品质量要求一致;③保证一定的重量;④必须保持适当的顶隙;⑤重视清洁卫生。

11. 水分活度对食品的影响。

答: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大多数重要的食品腐败细菌所需的最低aw 都在0.9以上,肉毒杆菌

在低于0.95就不能生长。只有当水分活度降到0.75以下,食品的腐败变质才显著减慢;若将水分降

到0.65,能生长的微生物极少。(低水分活度微生物生长受抑制。水分活度较高的情况下微生物繁殖

迅速)

水分活度对酶的影响:呈倒S 型,开始随水分活度增大上升迅速,到0.3左右后变得比较平缓,当

水分活度上升到0.6以后,随水分活度的增大而迅速提高。

计算题:热力致死时间曲线(TDT ): 1.设原始菌数为a ,经过一段热处理时间t 后,残存菌数为b ,直线的斜率为k ,则:lg b – lg a = k ( t

– 0 ) t = - 1/k ( lg a – lg b) 令 – 1/k = D ,则:t = D(lg a -lg b)

在某杀菌条件下,在121.1℃用1 min 恰好将菌全部杀灭;现改用110℃、10 min 处理,问能否达到

原定的杀菌目标?设Z=10℃。

解:已知:T 1=110℃,t 1=10 min ,T 2=121.1℃,t 2=1 min ,Z=10℃。

利用TDT 曲线方程,将110℃、10 min 转化成121.1℃下的时间t 2’ ,则t 2’ = 0.78 min < t 2

说明未能全部杀灭细菌。那么在110℃下需要多长时间才够呢?仍利用上式,得t 1’ = 12.88 min

2.某产品净重454 g ,含有D 121.1℃=0.6 min 、 Z=10℃的芽孢12只/g ;若杀菌温度为110℃,要求效果

为产品腐败率不超过0.1%。求:

(1)理论上需要多少杀菌时间?

(2)杀菌后若检验结果产品腐败率为1%,则实际原始菌数是多少?此时腐败率不超过0.1%需要的

杀菌时间为多少?

解:(1)F 0=D (lg a – lg b )

=0.6×(lg 5448 – lg 0.001)=4.042 min

F 110=F 0 lg -1[(121.1 – 110)/10]=52.1 min

(2)∵F 0=0.6×(lg a – lg 0.01)=4.042 min

∴lg a = lg 0.01 + 4.042/0.6

a = 54480,即芽孢含量为120个/g 。

此时,F 0=D(lg a – lg b)

=0.6×(lg 54480 – lg 0.001)=4.642 min

F 110=4.642 lg -1[(121.1 – 110)/10]=59.8 min

1. 食品干藏:就是脱水干制品在它的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后,始终保持低水分进行

长期贮藏的过程。

2. 干燥:就是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

3. 脱水:就是为保证食品品质变化最小,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水分蒸发的工艺过程。脱水就

是指人工干燥。

4. 干制:利用一定的手段,减少原料中的水分,将其可溶性固形物的浓度提高到微生物不能利用的

程度,同时,原料本身所含酶的活性也受到抑制,使产品得以长期保存。

5. 干燥曲线:就是干制过程中食品绝对水分(W )和干燥时间(t )间的关系曲线,即W =f (t )。

6. 干燥速率曲线:就是干制过程中任何时间的干燥速率(dt dw 绝

)和该时间食品绝对水分(W 绝)

的关系曲线,即=f (W 绝)。在干燥曲线各点上画出切线后所得的斜率即为该点食品绝对水分时的

p T t t t 321--Z T T t t 1221lg -=Z

T T t t 12121lg -=-

相应的干燥速率。又因W 绝=f (t ),故有时在图中也可按照 dt dw 绝

=f (t )的关系画出干燥速率

曲线。

7. 食品温度曲线:就是干燥过程中食品温度(T )和干燥时间(t )的关系曲线,即T 食=f (t )。

1. 简述干制对微生物和酶的影响?

答:干制对微生物的影响:干制后食品和微生物同时脱水,微生物所处环境水分活度不适于微生物

生长,微生物就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干制并不能将微生物全部杀死,只能抑制其活动,但保藏过程

中微生物总数会稳步下降。

干制对酶的影响:水分减少时,酶的活性也就下降,然而酶和底物同时增浓,使得它们之间的反应

加速。在低水分干制品中酶仍会缓慢活动,只有在水分降低到1%以下时,酶的活性才会完全消失。

2. 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的优缺点

答:自然干制:优点:方法和设备简单,管理粗放,生产费用低,能在产地和山区就地进行,还能

促使尚未完全成熟的原料进一步成熟。

缺点:干燥缓慢,难于制成品质优良的产品;其次常会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食品常会因阴雨季节

无法晒干而腐败变质;同时还需要有大面积晒场和大量劳动力,劳动生产率极低;容易遭受灰尘、

杂质、昆虫等污染和鸟类、啮齿动物等的侵袭,既不卫生,又有损耗。

人工干制:优点:在室内进行,不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操作易于控制,干燥时间显著缩短,产品

质量显著提高,产品得率也有所提高。

缺点:需要专用设备,生产管理上要求精细,否则易发生事故,还要消耗能源,干燥费用也比较大。

3. 食品干燥过程的特征

答:(1)初期加热阶段:物料表面温度迅速上升,直至最高(湿球温度)。食品的干基含水量则沿着干

燥曲线逐渐下降,干燥速度则由零增大到最高值。

(2)恒速干燥阶段(CRP ):物料表面的温度恒定。热量都消耗于水分的蒸发,物料的含水量直线下

降,干燥速度达到最大值, 稳定不变。物料表面温度=水分蒸发的温度(湿球温度) 中心温度<湿球

温度, 物料内部也会出现温度梯度。

(3)降速干燥阶段(FRP ):干燥速度逐渐减小,当物料的含水量达到平衡含水量时,干燥速度=0,物

料的温度=干燥介质的干球温度,干燥就终止。物料的降速干燥最为常见。如新鲜水果、蔬菜、畜肉、

鱼肉等加工制品的干燥均以降速阶段干燥为主。有时甚至无恒速阶段。

4. 影响食品干燥的因素

答:①干燥介质的温度;②空气相对湿度③空气的流速④干燥室的压力或真空度⑤食品性质的影响。

5. 食品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答:物理变化: 干缩、干裂;表面硬化;多孔性;热塑性:加热时会软化的物料如糖浆或果浆。

化学变化:(1)营养成分:蛋白质 高温长时间,变性、降解;碳水化合物 高温长时间,分解、

焦化、褐变;脂肪 高温脱水时脂肪氧化比低温时严重;维生素 水溶性易被破坏和损失;(2)色素:

色泽随物料本身的物化性质改变;天然色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叶绿素等易变化;褐变:糖胺

反应、酶促褐变、焦糖化、其他;(3)风味:引起水分除去的物理力,也会引起一些挥发物质的去

除;热会带来一些异味、煮熟味、硫味;防止风味损失方法:芳香物质回收、低温干燥、加包埋物

质,使风味固定。

6. 干燥的机理(干制基本原理)

答:水分梯度ΔM :干制过程中潮湿食品表面水分受热后首先有液态转化为气态,即水分蒸发,而

后,水蒸气从食品表面向周围介质扩散,此时表面湿含量比物料中心的湿含量低,出现水分含量的

差异,即存在水分梯度。水分扩散一般总是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扩散,亦即是从内部不断向表面

方向移动。这种水分迁移现象称为导湿性。

温度梯度ΔT:食品在热空气中,食品表面受热高于它的中心,因而在物料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差,即温度梯度。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无论是液态还是气态)从高温向低温处转移。这种现象称为导湿温性。

7. 干制的设备:空气对流干燥设备、真空干燥设备、滚筒干燥设备

8. 喷雾干燥的特点:①蒸发面积大②干燥过程液滴的温度低③过程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连续化生产④耗能大、热效低

1. 冷害:当冷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称为冷害。

2. 冻结食品的干耗现象:由于冻结食品表面与冻藏室之间的温差,使得冻结食品表面的冰晶升华,造成水分损失,从而使冻结食品表面出现干燥现象,并造成重量损失,即俗称干耗。

3. 冻结食品的T.T.T概念:是指冻结食品的品温变化与品质保持时间的关系,即冻结食品的品质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冻结食品的品温越低,优秀品质的保存时间越长。T.T.T概念还告诉我们,冻结食品在流通中因时间、温度的经历而引起的品质降低是累积和不可逆的,但与经历的顺序无关。

4. 冻结点:食品中冰晶开始出现的温度即所谓冻结点。

5. 最大冰晶生成带:在-1℃~-5℃内,食品内约80%的水分形成冰晶。

6. 气调贮藏:是调节气体成分贮藏的简称,指改变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通常是增加CO2浓度,降低O2浓度以及根据需求调节其气体成分浓度)来贮藏产品的一种方法。

1.食品冷却时变化有哪些?

答:①水分蒸发:食品在冷却过程中,表面水分蒸发,引起食品干耗和色降等变化。

②冷害:当冷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称为冷害。

③移臭(串味):具有强烈香或臭味的食品冷藏在一起发生串味,使食品原有风味发生变化。另

外,冷库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臭味,俗称冷库臭,也会移给食品。

④发生一些生理变如果蔬的后熟,鸡蛋冷藏过程中蛋白质趋于碱性化。

⑤成熟作用:肉类在冷藏过程中,缓慢进行成熟作用,使肉变得柔嫩,并具有特殊的鲜香风味,

且持水性有所回复。

⑥脂类变化:冷却过程中,食品中所含有的油脂会发生水解,脂肪酸的氧化、聚合等,同时使

食品风味变差,味道恶化,出现变色、酸败、发粘等。

⑦淀粉老化:淀粉老化是指食品中以α-淀粉形式存在的淀粉在接近0℃低温范围中,α-淀粉分

子自动排列成序,形成致密高度晶化的不溶性淀粉分子,迅速出现淀粉β化的现象。老化的淀粉不易被淀粉酶作用,所以不易被人消化吸收。

⑧微生物的增殖:低温只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不能杀死全部的微生物。

⑨寒冷收缩:宰后的牛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冷却,肌肉会发生显著收缩,以后即使经过成熟过程,

肉质也不会十分软化。这种现象叫寒冷收缩。

2. 市场上销售的冷藏过的香蕉,表皮很快出现变黑成腐烂状,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①这种现象属于食品在冷藏过程中出现的冷害现象。②产生的原因是当冷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称为冷害。最明显症状是表皮出现软化斑点和心部变色。③有一些水果、蔬菜,在外观上看不出冷害的症状,但冷藏后再放到常温中,则丧失正常的促进成熟作用的能力,这也是冷害的一种。

3. 市场上销售的冷藏过的鸭梨,切开后发现其心部已经变黑了,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①这种现象属于食品在冷藏过程中出现的冷害现象。②产生的原因是当冷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

界限时,果蔬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称为冷害。最明显症状是表皮出现软化斑点和心部变色。

4.什么是食品的干耗,并分析影响干耗的原因。

答:(1)冻结过程中会有一些水分从食品表面蒸发出来,从而引起干耗。其能影响质量和外观,并造成经济损失。

(2)影响干耗的因素:①蒸汽压差大,干耗大;②食品表面积大,干耗大;③温度低,相对湿度高,蒸汽压差小,干耗小;④风速对干耗亦有影响。一般风速大,干耗小,但高温、低温即使风速大,干耗也不大。

5. 冻结食品在冻藏过程中,通常由于冰结晶的成长导致食品的质量下降,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冰结晶形成的原因?冰结晶的成长及其产生的危害?如何防止冰结晶的成长?

答:(1)冰结晶形成原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蒸汽压差的存在。蒸汽压差的存在原因:①冻结食品中残留的水溶液的蒸汽压差大于冰结晶的水蒸汽压;②冰结晶中的粒子大小不同,其水蒸气压不同小冰晶的表面张力大,其水蒸汽压要比大冰晶的水蒸汽压大,水蒸汽压总是从蒸汽压高的一方向蒸汽压低的一方移动,因而小冰晶的水蒸汽压不断移向大冰结晶的表面,并凝结在它的表面,使冰结晶越长越大,小冰晶逐渐消失,但是这样的水蒸气移动速度是及其缓慢的,所以只有在冻结食品长期贮藏时才需要考虑此问题;③主要原因是冻结食品的表面与中心部位之间有温度差,从而产生蒸汽压差。由于温度的波动使得食品表面的温度高于食品中心部位的温度,从而表面的水蒸气压高于中心部位的水蒸气压,在蒸汽压差的作用下,水蒸气从表面向中心扩散,促使中心部位微细的冰结晶生长、变大,这种现象持续发生,就会使食品快速冻结生成的微细冰结晶变成缓慢冻结时的大冰结晶,给细胞组织造成破坏。

采用快速冻结方法的冻结食品。当储蓄过程中有温度变化时,细胞间隙中的冰结晶成长就更为明显。

(2)冰结晶成长的危害:①细胞受到机械损伤;②蛋白质变性;③解冻后液计流失增加;④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发生下降等。

(3)如何防止冰结晶的成长:①采用降温快速冻结方式,让食品中90%水分在冻结过程中来不及移动,就形成极微细大小均匀的冰晶。同时冻结温度低,提高了食品的冻结率,使食品中的残留的液相水少,从而减少冻结贮藏中冰结晶的长大。②冻藏温度尽量低,少变动,特别是要避免高于-18℃以上的温度变化。

6. 冻结与冻藏中的变化及技术管理

答:(1)冻结与冻藏中的变化:①体积膨胀,内压增加:冻结时表面水分首先成冰,然后冰层逐渐向内部延伸。当内部水分因冻结而膨胀时受到外部冻结层的阻碍,就产生内压,又称为冻结膨胀压。当食品外层承受不了冻结膨胀压时,便通过破裂的方式来释放,造成食品的龟裂现象。

②比热下降:水和冰的比热分别为4.2 kJ/kg.℃和2.1 kJ/kg.℃,即冰的比热仅是水的1/2。食品的比热随含水量而异,含水量多的食品比热大,含脂量多则比热小。

③导热系数增大:水为2.1 kJ/m.h.℃,冰为8.4 kJ/m.h.℃,冰的导热系数是水的4倍。在冷冻时冰层向内部逐渐推进,使导热系数提高,从而加快了冷冻过程。

④溶质重新分布:食品冻结时,理论上只是纯溶剂冻结成冰晶体,冻结层附近溶质的浓度相应提高,从而在尚未冻结的溶液内产生了浓度差和渗透压差,并使溶质向溶液中部位移。

⑤溶液浓缩:溶质结晶析出

⑥冰晶体成长:经冻结后,食品内部的冰晶体大小并不均匀一致。在冻藏过程中,细微的冰晶体逐渐减小、消失,而大冰晶体逐渐长得更大,食品中冰晶体的数目也大为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冰晶体成长。

⑦滴落液:动物性食品经冷冻/解冻后,不能被肌肉组织重新吸收回到原来状态而流失的水。

⑧干耗:在冷却、冻结和冷冻贮藏过程中因温差引起食品表面的水分蒸发而产生的重量损失。

⑨脂肪氧化: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组织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⑩变色:脂肪组织因氧化而黄变、肉类因肌红蛋白的氧化而褐变、果蔬的酶促褐变、虾的酪氨酸氧化黑变、红色鱼皮因类胡萝卜素氧化而褪色。

(2)冻藏技术管理:冻藏温度(正确选择、恒定)、冻藏间相对湿度(95%)、冻藏间空气流速(自然循环)、堆垛密度(越紧密越好)、包装或保护层(涂冰)、减少人员出入和电灯开启、用臭氧消除库内异味(2~6 mg/m3)

7. 低温保藏对酶、微生物等影响

答:①对微生物的影响:低温可起到抑制微生物生长和促使部分微生物死亡的作用。冻结点以下,缓冻将导致剩余微生物的大量死亡,而速冻对微生物的致死效果较差。

低温导致微生物活力降低或死亡的原因:微生物代谢失调(酶促反应、生化反应);细胞内原生质稠度增加;冰晶体引起机械伤害也逐渐恢复。

②对酶的影响:酶作用的效果因原料而异(介质组成);酶活性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构象、亚基)冷冻的浓缩效应;完整组织与简单体系之间的差别,一般的冷藏和冻藏不能完全抑制酶的活性

8. 冻结速度与冰晶间的关系及其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答:①冻结速度快,形成的冰结晶多且细小均匀,水分从细胞内向细胞外的转移少,不至于对细胞造成机械损伤。冷冻中未被破坏的细胞组织,在适当解冻后水分能保持在原来的位置,并发挥原有的作用,有利于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价值和品质。②缓慢冻结过程中因冰核形成数量少冰晶生长速度快所以冰晶大大冰晶对细胞膜产生的张力大使细胞破裂组织结构受到损伤解冻时大量汁液流出致使食品品质明显下降。

所以快速冻结的食品比缓慢冻结食品的质量好冻结速度从表面到中心速度明显减慢为提高食品质量冻结速度不能太慢。

1. 气调贮藏的优越性有哪些?

答:①保鲜效果好:很好的保持了新鲜果蔬产品的色泽、风味、质地和营养价值。②显著延长了保鲜期,在相同保鲜质量条件下,气调苹果是冷藏的2倍。③降低了贮藏损失,降低了由衰老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的发病率:活性氧代谢失调引起的病害。④对果蔬无任何污染。

2. 简述气调贮藏的保鲜原理。

答:(1)抑制呼吸作用呼吸是在果蔬生命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气调贮藏通过降低呼吸强度来达到延缓果蔬衰老的,是气调贮藏的基本原理;

(2)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乙烯是衰老激素;(3)抑制微生物和害虫的生长发育。

3. 食品辐射有哪些优点?

答:食品受射线照射过程中升温缓慢,保持食品的感官特征;操作适应范围广,同一处理场可以处理多种体积、形态、类型的食品;安全剂量照射的食品无任何残留,射线不与产品化合;可以包装后接受辐射,防止再污染,节约材料;加工效率高,穿透度高,均匀,可以连续作业;节约能源。4.食品化学保藏的原理及特点有哪些?

答:化学保藏原理:化学保藏就是在食品中添加化学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推迟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它是在有限时间内才能保持食品原来的品质状态,属于暂时性保藏。由防腐剂只能延长细菌生长滞后期,因而只有未遭细菌严重污染的食品,利用化学防腐剂才有效。抗氧化剂也是如此,在化学反应尚未发生前。并不能改善低质食品的品质,即如果食品腐败变质和氧化反应已经开始,则决不能利用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将已经腐败变质的食品变成优质食品。

特点:食品中添加少量的化学品后就能在室温条件下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与其它食品保藏方法相比,简便经济;许多化学制品须控制用量;通常只能控制或延缓微生物生长或只能在短时间内延缓食品的化学变化;存在化学制品的安全性问题。

5. 食品防腐剂根据特性可以分为那些类别?各自抑菌机制如何?

答:氧化型杀菌剂:强氧化作用;过氧化物(H2O2):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新生态氧[O];还原型杀菌剂:消耗食品中的氧、破坏酶活性以及蛋白质中的二硫键,如SO2等;醇类:使蛋白质脱水变性凝固,75%乙醇杀菌,低浓度(>15%)的乙醇则抑菌;有机酸类:改变膜的透性,阻碍微生物细胞的呼吸系统和营养物质的输送。

6.作为一种新型冷杀菌方式,食品辐射有何特点?

答:食品受射线照射过程中升温缓慢,保持食品的感官特征;操作适应范围广,同一处理场可以处理多种体积、形态、类型的食品;安全剂量照射的食品无任何残留,射线不与产品化合;可以包装后接受辐射,防止再污染,节约材料;加工效率高,穿透度高,均匀,可以连续作业; 节约能源。

不足:钝化食品中的酶比较困难;敏感性强和高剂量照射的食品,感官易发生不良变化;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要求相当高;辐射食品不易为消费者接受。

7. 腌制果蔬脆性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可采取哪些保脆措施?

答:影响因素:果胶物质,细胞的膨压,组织变化。

保脆措施:选择成熟度适中,脆嫩而无病虫害的原料;腌制前用石灰水或明矾水浸泡,或腌制时加入CaCl2、CaCO3等;正确控制腌制条件(温度,食盐浓度,pH等)

8. 食品辐射的化学效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食品辐射的化学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水溶液的辐射效应水是大多数食品的重要组分,高能电磁辐射或高能电子沿其在水中的径迹激发和电离水分子,产生正离子、激发分子和电子(H2O+·,H2O*,e-),这些活性粒子会引发食品的成分发生较大变化。(2分)

(2)蛋白质的辐射效应蛋白质分子随照射剂量的不同,会因硫键、氢键、醚键断裂,产生脱氨、脱羧、苯面和杂环氨基酸游离基氧化等反应而引起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变化,产生分子变性、凝聚强度下降和溶解度变化等。(2分)

(3)脂类的辐射效应辐射对脂类可产生三方面的影响:理化性质的变化、自动氧化性变化、非自动氧化性辐射分解。(2分)

(4)糖类的辐射效应低分子糖类在进行照射时,不论是在固态或液态,随辐射剂量的增加,都会出现旋光度降低、褐变、还原性及吸收光谱变化等现象,(2分)

多糖经照射后也会发生熔点降低、旋光皮下降、吸收光谱变化、褐变和结构变化。

(5)维生素的辐射效应脂溶性维生素中的维生京E和水溶性维生索中的B1、C对射线敏感,易与水辐射产生的自由基反应。维生索的辐射稳定性因食品组成、气相条件、温度及其他环境因京而显著变化,在通常情况下,复杂体系中的维生素比单纯维生素溶液的稳定性高。(2分)

1.腌制类型、典型产品

答:根据腌渍过程分类:非发酵性腌渍品-腌制品(没有乳酸发酵,用盐量较高),如:咸鱼、咸肉、咸蛋、蜜饯、咸菜、酱菜等,发酵性腌渍品-发酵食品(有乳酸发酵,用盐量较低),如:泡菜、酸黄瓜、发酵火腿、奶酪等;

根据腌渍的材料:盐渍(腌菜、腌肉等),糖渍(蜜饯、果脯等),酸渍,糟渍,混合腌渍。

2. 扩散和渗透理论成为食品腌渍过程中重要的理论基础。

3. 影响腌渍的因素:食盐的纯度、食盐的用量和浓度、温度、空气(密封)、腌制材料的大小(比表面积)

4. 影响食品发酵的因素及控制

答:酸度;酒精含量:12-15%;菌种的使用:一般而言人工发酵快于自然发酵,人工发酵往往菌种单一、与传统比品质会有差异;温度:最适生长温度,不同菌不同,温度不同,通过控制温度,控制不同微生物的发酵;氧的供给量;⑥食盐用量:泡菜,一般腐败菌2.5%以上不能生长。

5. 发酵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答:(1)感官:风味:甜味下降、酸味上升,咸味、鲜味、香味等;

色泽:肉发色、叶绿素、胡萝卜素等变化、产生新色素(褐变或微生物产生);

(2)营养价值:大分子的降解消化性提高;维生素的产生;其他产物的产生(损失与益处均有)6. 烟熏方法和装置

答:烟熏方法:①冷熏:制品周围熏烟和空气混合物气体的温度不超过22℃的烟熏过程称为冷熏。

②热熏:制品周围熏烟和空气混合气体的温度超过22℃的烟熏过程称为热熏。

③液熏法:液熏法又称为湿熏法或无烟熏法,它是利用木材干馏生成的烟气成分利

一定方法液化或者再加工形成的烟熏液,然后用于浸泡食品或喷涂食品表面,以

代替传统的烟熏方法。

烟熏装置:①自然空气循环式;②强制通风室;③连续式。

还有不少在这三种类型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型式。

7. 食品辐射的生物效应

答:(1)微生物直接效应:指微生物接受辐射后本身发生的反应,可使微生物死亡。

细胞内DNA受损,即DNA分子碱基发生分解或氢键断裂等。由于DNA分子本身受到损伤而致使细胞死亡-直接击中学说

细胞内膜受损膜内由蛋白质和脂肪(磷脂),这些分子的断裂,造成细胞膜泄露,酶释放出来,酶功能紊乱,干扰微生物代谢,使新陈代谢中断,从而使微生物死亡。

间接效应:(来自被激活的水分子或电离所得的游离基)

当水分子被激活和电离后,成为游离基,起氧化还原反应作用,这些激活的水分子就与微生物内的生理活性物质相互作用,而使细胞生理机能受到影响。

(2)病毒病毒是最小的生物体,它没有呼吸作用,是以食品和酶为寄主。通常使用高达30kGy 的剂量才能抑制。如脊髓灰色质病毒和传染性肝炎病毒据推测来自食品污染。用γ-射线照射有助于杀死病毒。

(3)霉菌和酵母酵母与霉菌对辐射的敏感性与无芽孢细菌相同。霉菌会造成新鲜果蔬的大量腐败,用2kGy左右的辐射剂量即可抑制其发展。

(4)昆虫处于幼虫期的昆虫对辐射比较敏感,成虫(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较小,高剂量才能使成虫致死,但成虫的性腺细胞对辐射是敏感的,因此使用低剂量可造成绝育或引起配子在遗传上的紊乱。

(5)寄生虫辐射可使寄生虫不育或死亡。

(6)植物①抑制发芽:植物分生组织被破坏,核酸和植物激素代谢受到干扰,以及核蛋白发生变性。②调节呼吸和后熟:在水果后熟之前呼吸率最小时用辐射处理,此时辐射能抑制其后熟期,主要是能改变植物体内乙烯的生长率(乙烯有催熟作用)从而推迟水果后熟。番茄、青椒、黄瓜、洋梨等。

8. 辐射保藏的优越性(意义、特点)

答:①食品在受辐射过程中温度升高甚微,因此,被辐射适当处理后的食品在感官性状如色、香味和质地等方面与新鲜食品差别很小,特别适合于一些不耐热的食品和药品;

②射线穿透力强,在不拆包装和解冻的情况下,可杀灭其深藏于谷物、果实或冻肉内部的害虫和微生物,也节省了包装材料,避免再污染;

③射线处理过的食品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与化学处理相比是一大特点。

9. 辐射类型

答:通常根据辐射的作用形式可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类型。

电离辐射:高频辐射线>1015,频率较高,能量大,有激发和电离两种作用,如紫外线(冷杀菌),X-,γ-射线;

非电离辐射:低频辐射线υ<1015,波长较长(频率较低),能量小,如微波、红外线。

10. 辐射源

答:(1)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在食品辐射时供电离辐射用的放射线主要为β-和γ-射线,经常采用人工制备的放射性同位素60Co(钴,半衰期5.26年)和137Cs(铯,半衰期30.3年);

(2)电子加速器:利用电磁场作用,使电子获得较高能量,即将电能转变成辐射能,这样仪器设备装置有静电加速器、高频高压加速器、绝缘磁芯变压器,直流加速器有两种方式:

①直接加高压,很高电压使电子获得动能如范德格拉夫加速器(静电加速器);

②不是直接利用高电压,但反复多次将电子加速,如回旋加速器,电子感应加速器。

利用加速器使电子带电形成高能量粒子——人工β-射线源。

午餐肉工艺流程:原料验收→解冻→处理(分段、剔骨、去皮、修整)→分级切块→腌制→绞肉斩拌→真空斩拌→装罐→真空密封→杀菌冷却→揩罐入库

腌制采用干腌,混合盐配比:精盐98%、砂糖1.5%、亚硝酸钠0.5%。净瘦肉和肥瘦肉分开腌,2.25kg 混合盐/100kg肉。0~4℃腌制48~72h。腌制好的肉色应是鲜艳的亮红色。

西式香肠:原料→处理→腌制→绞肉斩拌→灌肠→烘烤→烟熏→冷却→包装→蒸煮→冷却→包装

腌制和烟熏是西式肉制品生产中最主要的技术。

西式火腿:原料肉预处理→腌制→嫩化→滚揉→装模→熏制→蒸煮→冷却→成品

特点:腌制:肉块较小用湿腌法,肉块较大则用盐水注射法。

嫩化:利用嫩化机特殊的刀刃切压肉块,破坏肌肉纤维、筋腱和结缔组织,从而有利于盐溶性蛋白的提取和筋腱中胶原蛋白吸水。

滚揉:通过翻动、碰撞机械摔打作用使肌肉纤维变得疏松,加速盐水的扩散和均匀分布,缩短腌制时间;促使肉中的盐溶性蛋白的提取,改进成品的粘着力和组织状况,增强肉的吸水能力,因而提高产品的嫩度和多汁性。

鱼糜:将鱼肉绞碎,经加盐擂溃,成为黏稠的鱼浆(鱼糜),再经调味混匀,做成一定形状后,进行水煮、油炸、焙烤、烘干等加热或干燥处理而制成的具有一定弹性的水产食品,称为鱼糜制品。

凝胶化现象:肌动球蛋白被加热时,其高级结构发生松散,分子间产生架桥形成了三维的网状结构。由于热的作用,网状结构中的自由水被封锁在网目中不能流动,从而形成了具有弹性的凝胶状物。(填空题)

凝胶劣化:在凝胶化温度带中已形成的凝胶结构,在70℃以下温度域中逐渐劣化、崩溃的一种现象。60℃附近最易发生,即使在50℃以下,如放置时间长,也同样发生。其机制尚未有确定的说法。

凝胶形成能:红肉鱼凝胶形成能较弱,红肉鱼又比白肉鱼弱,淡水鱼的凝胶形成能比海水鱼弱;软骨鱼类比硬骨鱼弱。

食品工艺学考试题库附答案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罐藏部分 (1)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干制部分 (15)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冷藏部分 (19)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气调贮藏部分 (25)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辐射与化学保藏 (29)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腌渍题库部分 (37)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一 (43)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二 (45)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三 (49)

《食品工艺学》复试试题库-罐藏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就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玻璃罐、 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也不含 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铁溶出值(ISV): 指一定面积的镀锡薄板在一定温度的酸液中保持一定时间浸出的铁的数量。 4.酸浸时滞值:指镀锡板的钢基在保持一定温度的酸液中达到一定的溶解速度时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5.真空膨胀:食品放在真空环境中,食品组织间隙内的空气膨胀导致的食品体积膨胀现象。 6.真空吸收:真空密封好的罐头静置20-30min后,其真空度下降(比刚封好时的真空度低)的现象。 7.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现象。 8.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9.D值:指在一定的条件与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10.Z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11.TDT值:(Thermal Death Time,TDT)热力致死时间,就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条件下的食 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12.TRT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 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13.顶隙:罐头食品上表面表与罐盖之间的垂直距离。 14.叠接率:指卷边内身钩与盖钩重叠的程度。 15.二重卷边:用两个具有不同形状的槽沟的卷边滚轮依次将罐身翻边与罐盖沟边同时弯曲、相互卷合,最后 构成两者紧密重叠的卷边,达到密封的目的。 16.临界压力差:杀菌时开始形成铁罐变形或玻璃罐跳盖时罐内与杀菌锅间的压力差。 17.假封:就是指盖钩自行折迭并紧压在折迭的身钩上,但两者并没有相互钩合起来形成二重卷边。 18.暴溢:就是采用高速真空封罐机进行罐头食品的排气密封时,因罐内顶隙的空气压力瞬间降低,罐内汤汁突 然沸腾,汁液外溢的现象。 19.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水所形成的补 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20.硫臭腐败:就是由致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nigrificans)分解含硫蛋白质并产生唯一的H2S气体,H2S 与罐内壁铁质反应生成黑色的FeS,沉积于罐内壁或食品上,使食品发黑并呈有臭味,此现象称黒变或硫臭腐败。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分) 1.根据原料类型,可将罐头食品分为肉类、禽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等五种主要类型。 2.对罐藏容器的要求有对人体无害、良好的密封性、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适合工业化生产。 3.镀锡薄钢板的抗腐蚀性能包括:铁溶出值、酸浸时滞值、合金-锡电偶值、锡层晶粒度、锡层与合金层厚度等五项指标。 4.罐头内壁涂料中最重要的组分就是树脂与溶剂。 5.杀菌锅上排气阀的作用主要就是排除空气,它应在升温灭菌时关闭;泄气阀的作用就是促进蒸汽对流,它可在降温时关闭。 6.二重卷边的外部技术指标包括卷边顶部、卷边下缘、卷边轮廓;其内部技术指标中的“三率”就是指叠接率、紧密度(皱纹度)、接缝卷边完整率。 7.低酸性食品常以pH值4、6 来划分,低酸性罐头食品常用高压方式进行杀菌处理,并以肉毒梭菌

Word、Excel基础教程(全)

第一课:word 2003介绍与工作介面 一、word 2003介绍 word 2003是由微软公司出品的Microsoft 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之一,他主要用于办公文件排版方面,拥有强大的图片混排和表格制作的功能,也用于其它印刷品的排版,比如宣传单、杂志等,因为其操作简单、介面友好、功能强大,所以在自动化办公方面应用非常广泛,是现代办公室不可缺少的软件之一。 二、word 2003工作介面 1)标题栏:位于Word 2003工作窗口的最上面,用于显示当前正在编辑文档的文件名等相关信息。 2)菜单栏:包括“文件、编辑、视图、帮助”等菜单。 3)常用工具栏:是一般应用程序调用命令的一种快捷方式。 4)标尺:包括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可快速设置文档的页边距和缩进量,或表格的栏宽和制表位。 5)工作区:编辑文档。 6)状态栏:用来显示文档当前的状态。 三、Word 2003基本操作 1、启动Word 2003 (1)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 (2)双击桌面Word 2003图标即可。 2、退出Word 2003 (1)鼠标点击标题栏上的关闭按钮, (2)双击标题栏上Word 2003图标, (3)Alt+F4。 第二课:Word 2003文本的操作 一、文档的基础操作 1、文档的建立、保存与打开 (1)新建文档

启动Word 2003后,会自动建立一个默认空白文档,单击“文件/新建”命令或Ctrl+N或 单击工具栏的“新建”按钮。 (2)保存文档 方法一、“文件/保存”命令或Ctrl+S 方法二、常用工具栏的“保存”按钮 (3)打开文档 方法一、“文件/打开”命令或Ctrl+O 方法二、在打开对话框的“查找范围”栏内,选择要打开的文档, 2、输入文字和符号 (1)输入文字 建立新文档后,将光标定位到文本插入点,直接可以在文档中输入英文,如果要输入中文,必须切换到中文输入法状态。输入法的切换:单击任务栏中的输入法图标或Ctrl+Shift即可。 (2)在文档中插入符号和特殊字符 如键盘上没有的符号可在“插入/符号或特殊符号”中选择——> 在“字体”框内选择一种字体,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符号——> 选择需要在文档中插入的一个符号——> 单击“插入”按钮即可。 二、文本的清除: ◎Backspace(退格键)删除光标以左的内容 ◎Delete (删除键) 删除光标以右的内容 (注:分清“插入/改写”模式,改写模式下可直接改写文本。) 二、文本的选定 ◎鼠标:在“选定栏”:单击选行,双击选段,三击选全文(注:Alt+鼠标拖动选中矩形块。)三、全选和清除: ◎全选:①[编辑]→[全选],②Ctrl+A ◎清除:①[编辑]→[清除],②Delete(或选中后“剪切”) 四、撤消和恢复: ◎[编辑]→[撤消] Ctrl+Z (注:可进行多步撤消) 五、剪切与复制 ◎Ctrl+C 复制◎Ctrl+X 剪切◎Ctrl+V 粘贴 六、查找和替换: ◎[编辑]→[查找] Ctrl+F 编辑→查找→输入查找内容→点击“查找下一处”。 ◎[编辑]→[替换] Ctrl+H 编辑→替换→输入查找内容和替换内容→点击“替换”或全部替换。 七、光标定位: ◎[编辑]→[定位] Ctrl+G ,编辑→定位→输入页号、行号等→点击“下一处” 八、 Word 2003文档的页眉和页脚 ◎[视图]→[页眉和页脚] (注:页眉和页脚常用于标注一些较固定的信息:如公司名称、地址、电话、页码、日期等)

食品工艺学导论—马长伟(复习题精华)

一、 1、什么是栅栏技术? 就是利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如温度、水分活度、pH和防腐剂等,用多个障碍因子来抵抗腐败变质,使保藏处理更加温和,避免用单个和强烈的条件。(3分)还可以利用高压、脉冲电场、脉冲光等非热因素与传统障碍因子结合,将有利于提高保藏效果和食品质量。(2分) 其原理可归结为:高温处理(F)、低温冷藏(t)、降低水分活度(Aw)、酸化(pH)、降低氧化还原电势(Eh)、添加防腐剂(Pres)、竞争性菌群及辐照等因子的作用。 2、商品保质期和保存期有何区别? 答:商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期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商品保存期长于保质期。(1分)保质期指产品在正常条件下的质量保证期限,保质期前商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均未改变,消费者可放心购买。(2分)保存期是指产品的最长保存期限。超过保存日期的产品失去了原产品的特征和特性,丧失了产品原有的使用价值,消费者不能购买食用。(2分) 3、说出食品保藏的四大基本原理。(每点1分,共4分) 答:①完全生机原理—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如冷藏法、气调法。②假死原理—抑制变质因素活动的保藏食品的方法,如冷冻、干藏腌制等。③不完全生机原理—运用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保藏方法。④无生机原理—利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如罐藏、辐照保藏、无菌包装。 4、在食品工艺学中,食物和食品的区别? 答:食物是指可供人类食用或者具有可食性的物质。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为食品,这样一个食品的概念包含了食物和食品。 二、关于干制与脱水: 1、为什么干酪中会有很多孔? 答案:快速干燥时奶酪时其表面硬化,内部蒸汽压的迅速建立会促使奶酪变得多孔。 2、什么是干制食品的复原性和复水性? 答: 干制品的复原性就是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干制品的复水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表示 3、自由水的概念:是指食品或原料组织细胞中易流动(1分)、容易结冰(1分)也能溶解溶质(1分)的之部分水,又称为体相水,可以把这部分水和食品非水组分的结合力视为零。(1分) 4、去除水分有浓缩和干燥两种操作,它们的区别是什么?P23 答:两者之间的明显区别在于食品中水的最终含量和产品的性质不同。(2分)浓缩得到的产品是液态,其中水分含量较高,一般在15%以上;(1分)干燥产品是固体,具有固体特征,最终水分含量低。(1分) 5、为什么高浓度食盐溶液会对微生物产生强烈的脱水作用? 答案:1%食盐溶液就可以产生0.830Mpa的渗透压,而通常大多数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只有 0.3-0.6Mpa,因此食盐高浓度溶液(如10%以上)就会产生很高的渗透压,对微生物产生强烈的脱水作用,导致微生物细胞的质壁分离。(3分)P193 6、什么是食品干燥保藏,食品干藏的优点 答:食品干燥保藏就是脱水干制品在其水分被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程度后,并始终保持低水分可进行长期保藏食品的方法。(2分) 食品干藏具有产品容易保藏,既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又可进行自然干燥,设备简单、可因陋就简,生产费用低,为得不到新鲜食物或不适合其他方式保藏的食品提供了一定的便利。(2分) 7、影响食品干制的因素?应写出具体因素 P40 答:(一)干制条件的影响 1.温度 2.空气流速 3.空气相对湿度 4.大气压力和真空度 (二)食品性质的影响 1.表面积 2.组分定向 3.细胞结构 4.溶质的类型和浓度 8、简述合理选用干制工艺条件的基本原则。 答案:简述合理选用干制工艺条件的基本原则如下: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及复习完整版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及 复习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 一、干藏 食品的复水性:指新鲜食品干制后能从新吸会水分的程度。 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水分活度:食品表面测定的水蒸汽压(p)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p0)之比,Aw值的范围在0~1之间。 Aw = P/P。 导温性:由于水分梯度,使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即导湿现象。 导湿温性:在物料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会促使固态和液态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的现象。 1.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①微生物的影响;②酶的作用;③呼吸;④蒸腾与失水;⑤成熟和后熟;⑥动植物组织的龄期与其组织品质的关系。 2.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控制 影响因素:(1)微生物;(2)天然食品酶;(3)物化因素:热、冷、水分、氧气、光、时间。 ①若短时间保藏,有两个原则: (1)尽可能延长活体生命;(2)如果必须终止生命,应该马上洗净,然后把温度降下来。 ②长时间保藏则需控制多种因素 (1)控制微生物:加热杀灭微生物、巴氏杀菌灭菌、冷冻保藏抑制微生物、干藏抑制微生物、高渗透、烟熏、气调、化学保藏、辐射、生物方法。 (2)控制酶和其它因素 控制微生物的方法很多也能控制酶反应及生化反应,但不一定能完全覆盖比如:冷藏可以抑制微生物但不能抑制酶。加热、辐射、干藏也类似 (3)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昆虫、水分、氧、光可以通过包装来解决。 3.干燥的机制是什么? 简单情况下,食品表面水分受热后首先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及水分蒸发),而后水蒸气从食品表面向周围介质中扩散,于是食品表面水分含量低于它的内部,随即在食品表面和内部区间建立了水分差或水分梯度,会促使食品内部水分不断减少。但在复杂情况下,水份蒸发也会在食品内部某些区间或甚至于全面进行,因而食品内部水分就有可能以液态或蒸汽状态向外扩散转移。同时,食品置于热空气的环境或条件下。食品一与热空气接触,热空气中的热量就会首先传到食品表面,表面的温度则相应高于食品内部,于是在食品表面和内部就会出现相应的温度差或温度梯度,随着时间延长,食品内部的温度会达到于表面相同温度,这种温度梯度的存在也会影响食品干燥过程。 4.干制条件主要有温度、空气流速、空气相对湿度、大气压和真空度、蒸发和温度。A温度:对于用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时,提高空气温度,干燥加快。 由于温度提高,传热介质和食品间的温差越大,热量向食品传递的速率越大,水分外逸速率因而加速。对于一定湿度的空气,随着温度的提高,空气相对饱和湿度下降,这会使水分从食品表面扩散的驱动力更大。另外,温度高,水分扩散速率也加快,使内部干燥也加速。

(完整版)食品加工工艺学复习题及答案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食品有哪些功能和特性? 食品功能营养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 食品特性安全性保藏性方便性 2.引起食品(原料)变质的原因。 (1)微生物的作用:是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2)酶的作用: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酶促褐变 (3)化学物理作用: 3.食品保藏途径。 (1)化学保藏:使用化学品(防腐剂)来防止和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 (2)低温保藏:低温可减弱食品内一般化学反应,降低酶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而在冰点以下,一般微生物都停止生长。 (3)高温保藏:食品经过高温处理,杀死其中绝大部分微生物,破坏了酶之后,还须并 用其他保藏手段如密闭、真空、冷却等手段,才能保藏较长时间。通常引用的温度类别有两种:巴氏杀菌和高温杀菌。 (4)干燥保藏:降低食品水分至某一含量以下,抑制可引起食品腐败和食物中毒的微生 物生长。 (5)提高渗透压保藏:实际应用主要是盐腌和糖渍。 (6)辐照保藏:是指利用人工控制的辐射能源处理食品或食品原料,达到灭菌、杀虫、 抑制发芽等目的。 4.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 食品中水分含量(M)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该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MSI). I单水分子层区和II多水分子层区是食品被干燥后达到的最终平衡水分(一般在5%以内);这也是干制食品的吸湿区;III自由水层区,物料处于潮湿状态,高水分含量,是脱水干制区。 5.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 食品在脱水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就是水分解吸的过程,为解吸的吸附等温线;若将脱水后的食品再将这部分水加到食品中去即复水的过程,这就是吸附;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这种现象是由于多孔食品中毛细管力所引起的,即表面张力在干燥过程中起到在孔中持水的作用,产生稍高的水分含量。另一种假设是在获得水或失去水时,体积膨胀或收缩引起吸收曲线中这种可见的滞后现象。吸附和解吸有滞后圈,说明干制食品与水的结合力下降或减弱了。解吸和吸附的过程在食品加工中就是干燥和复水的过程,这也是干制食品的复水性为什么下降的原因。 6.水分活度和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关系。 多数新鲜食品水分活度在0.98以上,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易腐食品。不同群类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AW的范围是:大多数细菌为0.94~0.99,大多数霉菌为0.80~0,94,大多数耐盐细菌为0.75,耐干燥霉菌和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为0.60~0.65。在适宜水分

(工艺技术)食品工艺学第四章食品的冷冻保藏

第四章食品的冷冻保藏 概论 一、冷却食品和冻结食品 冷却食品不需要冻结,是将食品的温度降到接近冻结点,并在此温度下保藏的食品。 冻结食品,是冻结后在低于冻结点的温度保藏的食品。 冷却食品和冻结食品合称冷冻食品,可按原料及消费形式分为果蔬类、水产类、肉禽蛋类、调理方便食品类这四大类。 二、冷冻食品的特点 易保藏,广泛用于肉、禽、水产、乳、蛋、蔬菜和水果等易腐食品的生产、运输和贮藏; 营养、方便、卫生、经济; 市场需求量大,在发达国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 三、低温保藏食品的历史 公元前一千多年,我国就有利用天然冰雪来贮藏食品的记载。 冻结食品的产生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 1877年,Charles Tellier(法)将氨-水吸收式冷冻机用于冷冻阿根廷的牛肉和新西兰的羊肉并运输到法国,这是食品冷冻的首次商业应用,也是冷冻食品的首度问世。 20世纪初,美国建立了冻结食品厂。20世纪30年代,出现带包装的冷冻食品。二战的军需,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冻结食品业的发展。战后,冷冻技术和配套设备不断改进,冷冻食品业成为方便食品和快餐业的支柱行业。 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构成完整的冷藏链。冷冻食品进入超市。冷冻食品的品种迅猛增加。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因外贸需要冷冻蔬菜,冷冻食品开始起步。80年代,家用冰箱和微波炉的普及,销售用冰柜和冷藏柜的使用,推动了冷冻冷藏食品的发展;90年代,冷链初步形成;品种增加,产量大幅度增加。 第一节食品低温保藏的基本原理 食品原料有动物性和植物性之分。 食品的化学成分复杂且易变。 食品因腐烂变质造成的损失惊人。 引起食品腐烂变质的三个主要因素。 一、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微生物对食品的破坏作用。 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的主要条件:液态水分;pH值;营养物;温度;降温速度。 低温对微生物的作用:低温可起到抑制微生物生长和促使部分微生物死亡的作用。但在低温下,其死亡速度比在高温下要缓慢得多。一般认为,低温只是阻止微生物繁殖,不能彻底杀死微生物,一旦温度升高,微生物的繁殖也逐渐恢复。 降温速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冻结前,降温越迅速,微生物的死亡率越高;冻结点以下,缓冻将导致剩余微生物的大量死亡,而速冻对微生物的致死效果较差。 二、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 酶作用的效果因原料而异。 酶活性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 一般的冷藏和冻藏不能完全抑制酶的活性。 三、低温对非酶因素的影响 各种非酶促化学反应的速度,都会因温度下降而降低。 第二节食品的冷却 一、冷却的目的 植物性食品的冷藏保鲜;肉类冻结前的预冷;分割肉的冷藏销售;水产品的冷藏保鲜。 二、冷却的方法 1、冷风冷却

食品工艺学考试复习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 1.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的关系? 答:(1)水分吸附等温线,BET吸附等温线,S形, 第一转折点前(水分含量< 5%), 单分子层吸附水( I 单层水分); 第一转折点与第二转折点之间, 多分子层吸附水( II多层水分); 第二转折点之后,在食品内部的毛细管内或间隙内凝结的游离水( III自由水或体相水) 要会画书上图2-2 2.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其它反应有什么影响? 答:对微生物:大多数新鲜食品的水分活度在0.98以上,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易腐食品)。大多数重要的食品腐败细菌所需的最低aw都在0.9以上,肉毒杆菌在低于0.95就不能生长。只有当水分活度降到0.75以下,食品的腐败变质才显著减慢;若将水分降到0.65,能生长的微生物极少。一般认为,水分活度降到0.7以下物料才能在室温下进行较长时间的贮存。对酶:呈倒S型,开始随水分活度增大上升迅速,到0.3左右后变得比较平缓,当水分活度上升到0.6以后,随水分活度的增大而迅速提高。Aw<0.15才能抑制酶活性 对其他:氧化反应:呈倒S型,开始随水分活度增大上升迅速,到0.3左右后变得比较平缓,当水分活度上升到0.6以后,随水分活度的增大而迅速提高。Aw<0.15才能抑制酶活性 对褐变反应:见书上p31 3.食品水分活度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答:取决于水存在的量;温度;水中溶质的种类和浓度;食品成分或物化特性;水与非水部分结合的强度 4. 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 答: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 滞后现象的几种解释 (1)这种现象是由于多孔食品中毛细管力所引起的,即表面张力在干燥过程中起到在孔中持水的作用,产生稍高的水分含量。 (2)另一种假设是在获得水或失去水时,体积膨胀或收缩引起吸收曲线中这种可见的滞后现象。 5.简述食品干燥机制 答:内部水分转移到表面, 表面水分扩散到空气中。 6. 简述干制过程中食品水分含量、干燥速率和食品温度的变化,画出曲线图 答:食品水分含量:干制过程中食品绝对水分和干制时间的关系曲线干燥初始时,食品被预热,食品水分在短暂的平衡后(AB段),出现快速下降,几乎是直线下降(BC),当达到较低水分含量(C点)时(第一临界水分),干燥速率减慢,随后趋于平衡,达到平衡水分(DE)。平衡水分取决于干燥时的空气状态 干燥速率:食品被加热,水分被蒸发加快,干燥速率上升,随着热量的传递,干燥速率很快达到最高值;是食品初期加热阶段; 然后稳定不变,为恒率干燥阶段,此时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足够快,从而可以维持表面水分含量恒定,也就是说水分从内部转移到表面的速率大于或等于水分从表面扩散到空气中的速率,是第一干燥阶段; 到第一临界水分时,干燥速率减慢,降率干燥阶段,说明食品内部水分转移速率小于食品表面水分蒸发速率;干燥速率下降是由食品内部水分转移速率决定的;当达到平衡水分时,干燥就停止。 食品温度:初期食品温度上升,直到最高值——湿球温度,整个恒率干燥阶段温度不变,即

(完整版)2017食品工艺学试卷及答案

1. 在面包、饼干和挂面生产中,和面加水量的大小顺序为( A ) A. 面包>挂面>饼干B.饼干>挂面> 面包 C.饼干>面包>挂面D.挂面>面包> 饼干 2. 在生产分离大豆蛋白时,应选用原料( C ) A.高温焙烤豆粕B.高变性豆粕 C.低变性豆粕D.以上都可以 3. 在面制食品加工中要求面粉蛋白质含量高且筋力强的产品为( D ) A. 饼干B.糕点C.馒头 D.面包 4. 油炸方便面α度约为( B ) A.75% B.85% C.90-95% D.95%以上 5. 饼干制作工艺中,不需经过面团辊轧工序的是( D ) A. 酥性饼干B.韧性饼干 C.苏打饼干D.酥性饼干和甜酥饼干 6.玻璃罐的冷却速度不宜太快,常采用分段冷却法冷至40℃左右,分段冷却用水常采用( A )A.80℃,60 ℃,40 ℃B.90℃,70 ℃,40 ℃ C.80 ℃,65℃,45 ℃D.90℃,60 ℃,38 ℃ 7.下列关于水果罐头糖液配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需要煮沸过滤 B.糖液中需要添加酸时,应尽早添加 C.一般要求糖液温度维持在65~85℃ D.配制糖液所用的水,硬度不能过高。 8.下列不能用作罐藏用畜禽原料的是( C )A.来自非疫区B.经排酸处理的肉酮体 c 二次冷冻肉D.宰前宰后经兽医检验合格 9.为提高果蔬浑浊汁的稳定性,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C )A.添加稳定剂B.均质处理 C.冷冻处理D.脱气处理 10.下列操作容易导致果脯蜜饯出现皱缩现象的是( A )

A.煮制过程中一次性加入所有的糖B.延长浸渍时间 C.真空渗透糖液D.煮制前用CaCl2溶液浸泡 11. 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调整原则,错误的是( C ) A.降低酪蛋白的含量 B.适当增加亚油酸的含量 C.增加无机盐的含量,如Fe盐等 D.强化维生素 12. 肌肉、脂肪、水和盐混和后经高速剪切,形成的肉糊是( A ) A.水包油型 B.油包水型 C.水包水型 D.油包油型 13. 肉品在干制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 A ) A.水分和重量的损失 B.蛋白的变性 C.脂肪的氧化 D.风味增加 14. 下列制品属于发酵乳制品的是( B ) A. 巴氏乳 B.干酪 C. 乳粉 D.炼乳 15. 下列肠衣类型中,可以食用的肠衣是( D ) A. 纤维素肠衣 B. 聚丙二氯乙烯肠衣 C. 聚乙烯薄膜肠衣 D. 自然肠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面包制作的主要工序包括__面团调制____、面团发酵和___面团焙烤_____。 2.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和__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因子________。 3.饼干成型方式有冲印成型、_辊印成型、辊轧成型_____和挤浆成型等多种成型方法。 4.内酯豆腐生产是添加的蛋白凝固剂是_葡萄糖酸内酯____。 5.碳酸饮料现调式和预调式的区别在于现调式是先将水碳酸化,糖浆和碳酸水再分别灌 入瓶内,而预调式是将糖浆和水定量混合后,再进行碳酸化,之后一次灌入瓶内。 6.果汁加工过程中,常采用破碎、加热处理及果胶酶处理等预处理方法 提高出汁率。 7.果蔬汁浓缩常用的方法包括真空浓缩、冷冻浓缩及反渗透浓缩。 8.肉制品的颜色主要取决于____肌红_______蛋白。 9.干酪生产的核心工艺是___凝乳___ ____和乳清分离。 10.肉松的保藏原理是低水分活度抑制微生物和酶的活力。 11.速溶乳粉的特征是要具有快速的__吸湿性___ ____、溶解性和分散性。

新手必看的Word入门教程

新手必看的Word入门教程 (本文由一览旗下液压英才网资深顾问袁工分享) 新建文件夹: Word是一个文字处理软件,属于微软的Office系列,国产的是金山WPS, 文字处理主要包括,文字录入、排版、存储、打印等等各个方面,我们先来做好准备工作; 1、打开我的文档 1)在桌面上双击“我的文档”图标,进入文件夹; 2)在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出来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

3)在出来的下一级菜单中,选择上边的“文件夹”命令; 4)这时在工作区出来一个新的文件夹,名称那儿是蓝色的,按退格键删除里头的“新建文件夹”, 然后输入自己姓名的拼音,输好后再用鼠标点一下图标,这样一个自己名字的文件夹就建好了; 这儿也可以输汉字,点击输入法图标,选择一个汉字输入法,输入自己的名字就可以; 5)在图标上双击,进入文件夹看一下,由于是新建的文件夹,里头还是空的,后面我们会逐渐保存上自己的文件; 本节学习了新建文件夹的一般方法,如果你成功地完成了练习,请继续学习;输入文字或保存: 1、启动Word 1)单击屏幕左下角的“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就可以启动Word,也可以在桌面上创建一个快捷方式;

2)Word窗口主要由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组成,文字一般输到工作区中,有一个一闪一闪的竖线; 3)记住常用的菜单“文件”菜单、“视图”菜单和“格式”菜单,工具栏中是一些常用的菜单命令,用图片表示,使用很方便; 2、输入文字 1)在工作区中点一下鼠标,这样就会出现一条一闪一闪的光标插入点,文字就输在它这儿; 2)点击输入法图标,选择汉语输入法,这儿选择的是紫光输入法; 3)输入自己的姓名,然后按回车到下一行,输入班级、学校; 注意观察光标插入点的位置变化,它会随着文字逐渐后退; 3、保存文件 1)点击菜单“文件-保存”命令,第一次保存,出来一个“另存为”对话框;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 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 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 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现象。 4. 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5. D 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D 值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D 值越大,表示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令b = a10-1,则 D=t) 6. Z 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7. TDT 值:(Thermal Death Time ,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8. TRT 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9. 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10. 传热曲线:将罐内食品某一点(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用温-时曲线表示,该曲线称传热曲线。 11. 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将某特定容器内一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12.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又称热力致死温时曲线,或TDT 曲线。以热杀菌温度T 为横坐标,以微生物全部死亡时间t (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随热杀菌温度的变化规律。 13. F 0值:单位为min ,是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 杀菌锅的类型:间歇式或静止式杀菌锅:标准立式杀菌锅、标准卧式杀菌锅 1. 影响罐头食品中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及作用。 答:(1)热处理温度:可以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提高温度可以减少致死时间。(2)罐内食品成分:①pH :微生物在中性时的耐热性最强,pH 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微生物耐热性越低,在相同条件下的死亡率越大。②脂肪: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③糖:浓度很低时,对微生物耐热性影响较小;浓度越高,越能增强微生物的耐热性。④蛋白质:含量在5%左右时,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含量到15%以上时,对耐热性没有影响。⑤盐:低浓度食盐(<4%)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高浓度(>4%)时,微生物耐热性随浓度长高明显降低。⑥植物杀菌素:削弱微生物的耐热性,并可降低原始菌量。 (3)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①种类:菌种不同耐热程度不同;同一菌种所处生长状态不同,耐热性也不同。②污染量:同一菌种单个细胞的耐热性基本一致,微生物数量越大,全部杀死所需时间越长,微生物菌群所表现的耐热性越强。 2. 果蔬罐头食品原料护色的目的和方法? 答:目的:维持果蔬本身的颜色,防止变色; 方法:(1)防止酶褐变方法:①选择含单宁、酪氨酸少的加工原料②创造缺氧环境,如抽真空、抽气充氮③钝化酶:热烫、食盐或亚硫酸盐溶液浸泡;(2)防止非酶褐变的方法①选用氨基酸或还原糖含量少的原料②应用SO 2处理。对非酶和酶都能防止③热水烫漂④保持产品低水分含量,低温 Z T t F 1 .121l g 10-=-

食品工艺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食品工艺学试卷及参考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食品工艺学姓名: 学年学期:学号: 考试时间:班级: 一.名词解释 1.Aw: 2.F值: 3.Q10: 4.食品添加剂: 5.商业灭菌: 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论述的正误,认为正确的在答题相应的位置划“T”;错者划“F”,在错误的地方划线,并改正确方可得分。) 1.一般食品的冻结点会低于纯水的冰点。 2.D值越大,表示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越强。 3.相同质量下,溶质分子量上升,则该溶液的渗透压上升。 4.罐头二重卷边时,卷边重合率大于30%即可。 5.超滤主要用于水和小分子量物质间的分离。 6.食品比表面积愈大,传热愈慢。 7.食品含水量越低,水分活度越大。 8.冷冻过程中,微生物也会慢慢死亡。 9.低酸性食品的杀菌条件通常会比酸性食品的严格。 10.亚硫酸盐在食品加工中具漂白和还原的作用。 11.α-射线的穿透力比β-射线强。 12.玻璃瓶抵抗热震的能力与玻璃中矾盐的含量有关。 三.简答题 1.简述罐头食品的杀菌公式。 2.简述罐头食品的一般工艺过程。 3.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 4.影响食品干燥速度的因素有那些 四.填空题 1.油脂中常用的抗氧化剂有:、、、。 2.罐头食品的杀菌工艺条件主要有:、、三个主要因素。

3.液体食品的浓缩方式有:、、。 4.冷冻循环系统的四个基本组成是:、、、。 5、制冷中的3T理论是指:、、。 6.常见的空气对流干燥形式包括:、、、、 、、。 7.病毒通常用的辐射剂量才能抑制其生长。 8.常用的人工干燥方式有:空气对流干燥、、、。 9.食品常用的腌制方法有:、、、。 10.食品冷却常用的方法有:、、、。 五.问答题 1.常见罐头食品腐败变质的现象有哪些解释其原因。 2.绿茶PET瓶装饮料的生产工艺及操作要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Aw:把食品中水的逸度和纯水的逸度之比称为水分活度。 2.F值:是在121.1℃温度条件下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F值与原始菌数是相关的。 3.Q10:温度商数Q10表示温度每升高10℃时反应速度所增加的倍数。换言之,温度商数表示温度每下降10℃反应速度所减缓的倍数。低温保藏的目的是抑制反应速度,所以温度商越高,低温保藏的效果就越显着。 4.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以及防腐变质,适应食品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5.商业灭菌:将病原菌、产毒菌及在食品上造成食品腐败的微生物杀死,罐头内允许残留有微生物或芽孢,不过,在常温无冷藏状况的商业贮运过程中,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引起食品腐败变质,这种加热处理方法称为商业灭菌法。 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论述的正误,认为正确的在答题相应的位置划“T”;错者划“F”,在错误的地方划线,并改正确方可得分。) 1.一般食品的冻结点会低于纯水的冰点。 T 2. D值越大,表示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越强。 T 3.相同质量下,溶质分子量上升,则该溶液的渗透压上升。 F 相同质量下,溶质分子量上升,则该溶液的渗透压下降。 4.罐头二重卷边时,卷边重合率大于30%即可。

食品工艺学导论

食品工艺学导论 名次解释: 1.冷冻食品TTT概念:指速冻食品在生 产、储藏及流通各个环节中,经历的时 间和经受的温度对起品质的容许限度有 决定性的影响。 2.栅栏因子:指食品防腐的方法或原理归 结为高温处理,低温冷藏,降低水分活 度的酸化,降低氧化还原电势,添加防 腐剂,竞争性菌群及辐照等因子的作用。 3.食品的干制过程:实际上是食品从外界 吸收足够的热量使其所含水分不断向环 境中转移,从而导致其含水量不断降低 的过程。 4.吸收剂量:在辐射源的辐射照场内单位 质量被辐射物质吸收的辐照能量称为吸 收剂量,简称剂量。 5.罐藏:是将食品原料经预处理后密封在 容器或包装袋中,通过杀菌工艺杀灭大 部分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在维持密闭和 真空条件下,得以在室温下长期保藏的 食品保藏方法。 6.品质改良剂:通常是指能改善或稳定剂 制品的物理性或组织状态,如增加产品 的弹性,柔软性,黏性,保水性和保油 性等一类食品添加剂。 7.涨罐:正常情况下罐头底盖呈平坦或内 凹装,由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因素 只是罐头出现外凸状,这种现象称为胀 罐或胀听。 8.栅栏效应:保藏食品的数个栅栏因子, 它们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 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使存在于食品 中的微生物不能逾越这些“栅栏”,这种 食品从微生物学的角度考虑是稳定和安 全的,这就是所谓的栅栏效应。 9.顶封:在食品装罐后进入加热排气之前, 用封罐和初步降盖卷入到罐身翻边下, 进行相互勾连操作。 10.水分活度:是对微生物和化学反应所能 利用的有效水分的估量。 11.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包装与容器中,以 备交付给消费者的食品。 12.罐头的真空度:罐头排气后,罐外大气 压与罐内残留气压之差即为罐内真空度13.罐头食品的初温:是指杀菌刚刚开始时, 罐头内食品最冷点的平均温度 14.D值:在一定的环境和热力致力的温度 下,杀死某细菌群原有残存活菌数的 90%所需要的时间。 15.冷害:在低温储藏时,有些水果,蔬菜 等的储藏温度虽未低于其冻结点,但当 储温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这些水果蔬 菜等的储藏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生理病害 现象,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 平衡,这种由于低温所造成的生理病害 现象称为冷害。 16.商业无菌:是指杀灭食品中所污染的病 原菌,产毒菌以及正常储存和销售条件 下能生长繁殖,并导致食品变质的腐败 菌,从而保证食品正常的货架寿命。17.固形物含量:指固态食品在净重中的百 分率。 18.腌制:指用食盐,糖等腌制材料处理食 品原料,使其渗入组织内,以提高其渗 透压降低其水分活度,并有选择性的抑 制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 动,从而防止食品的腐败,改善食品食 用品质的加工方法。 19.中间水分食品:是指湿度范围在 20%~40%,不需要冷藏的食品。 20.干燥速度曲线:表示干燥过程中任何时 间干燥速度与该事件的食品绝对水分之 间关系的曲线。 问答题 1.实验为什么具有防腐作用? 答:实验对防腐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来实现的。①实验溶液对微生物细胞有脱水作用②食盐溶液能降低水分活度,微生物不能生长③食盐溶液对微生物产生生理毒害作用④食盐溶液中氧的浓度下降,抑制一些好氧微生物生长⑤食盐能够妨碍微生物所分泌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 2.食盐对微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 面? 答:①对微生物细胞的脱水作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抑制细胞生长或造成细胞死亡②降低水分活度,自由水减少,抑制微生物的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复习重点

食品工艺学复习提要 热烫:生鲜的食品原料迅速以热水或蒸气加热处理的方式,称为热烫。其目的主要为抑制或破坏食品中酶以及减少微生物数量。 巴氏杀菌:在100℃以下的加热介质中的低温杀菌方法,以杀死病原菌及无芽孢细菌,但无法完全杀灭腐败菌,因此巴氏杀菌产品没有在常温下保存期限的要求。 商业杀菌:將病原菌、产毒菌及在食品上造成食品腐敗的微生物杀死,罐头内允许残留有微生物或芽孢,不过,在常溫无冷藏狀況的商业贮运过程中,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引起食品腐败变质,这种加热处理方法称为商业灭菌法。 胀罐:加工工艺不合理或违章操作而使罐头的罐盖或罐底向外凸出的现象。 平盖酸坏:外观正常,内容物变质,呈轻微或严重酸味,pH可能可以下降到0.1-0.3 D值:在一定的处理环境中和在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每杀死90%原有残存活菌数时所需要的时间。 Z值:热力致死时间按照1/10,或10倍变化时相应的加热温度变化(℃) F值:在一定的致死温度(通常为121.1℃)下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顶隙:罐盖内表面到食品内容物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杀菌公式:(t1-t2-t3)P/T (t1-升温时间、t2-恒温时间、t3-冷却时间、T-杀菌温度、p-反压) 超高温杀菌(UHT):采用132-143℃温度对未包装的流体食品短时杀菌。 复水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表示 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水分活度:食品中水的逸度和纯水的逸度之比称为水分活度。或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蒸汽压(p)与同温下测得的纯水蒸汽压(p0)之比。 导温性:水分扩散一般总是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扩散,亦即是从内部不断向表面方向移动。这种水分迁移现象称为导湿性。 导湿温性: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无论是液态还是气态)从高温向低温处转移。这种现象称为导湿温性。 冻藏:就是采用缓冻或速冻方法将食品冻结,而后再在能保持食品冻结状态的温度下贮藏的保藏方法 冷藏:将食品的品温降低到接近冰点,而不冻结的一种食品保藏方法。 冷害:在冷却贮藏时,有些水果、蔬菜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称为冷害 寒冷收缩:宰后的牛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冷却,肌肉会发送显著收缩,以后,即使经过成熟过程,肉质也不会十分软化,这现象就是寒冷收缩 回热:出货前或运输途中,保证空气中水分不会在食品表面上冷凝的情况下,逐渐提高食品温度,最后达到与外界空气相同的温度的过程,即冷却的逆过程 速冻:迅速冷冻使食物形成极小的冰晶,不严重损伤细胞组织,从而保存了食物的原汁与香味,且能保存较长时间 返砂:当糖制品中液态部分的糖在某一温度下浓度达到过饱和时,呈现结晶现象,亦称晶析,流汤:如果糖制品中转化糖含量过高,在高温高湿季节,形不成糖衣而发粘。 转化糖:蔗糖、麦芽糖等双糖在稀酸与热或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为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栅栏技术:把存在于肉制品中的这些起控制作用的因子,称作栅栏因子。栅栏因子共同防腐作用的内在统一,称作栅栏技术 半干半湿食品:水分含量20-25%,Aw0.70-0.85,处于半干半湿状态,中等水分含量食品 卤水:在食盐的渗透压和吸湿性的作用下,使食品组织渗出水分并溶解其中,形成食盐溶液

Word最基础教程(适合初学者)

Word最基础教程 适合初学者 WORD界面可以分为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标尺、编辑区、滚动条、状态栏。 二、WORD文档编辑 (一)文本的选择 1、选择任意文本 将光标定位在待选择文本的开始处,拖动鼠标指针至结束点,再释放左键,就可以选定文本,用这种方法可以选择任意大小的文本。 2、选择列 将光标定位于待选择文本的开始处,然后按住Alt 键不放,拖动鼠标指针到待选择的文本的末尾处,释放左键,这样就可以选择一个矩形文本块。

3、利用选择条快速选取 选择条是位于正文左边的一个空白区域。将鼠标指针移至编辑区的最左边,当指针变成右斜的箭头?时,表明鼠标指针已位于选择条上,此时单击,可选定光标所在的行;双击可选定光标所在的段;在选择条上拖动,可选定多行或多段文本;三击可选定整个文档。 4、选择整个文档 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A (二)文字的设置 文字的设置包括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字形、下划线、字符间距、文字效果等。 修改方法: 1、选中文字后使用菜单命令:格式→字体命令进行设置。

2、也可以选中文字后在选择的文字区域中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字体” 不管使用哪种方法,都可弹出“字体对话框”。字体对话框分为“字体”、“字符间距”、“文字效果”三个标签。在“字体”标签中可以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字形、字体颜色等。在“字符间距”标签中可以设置文字的缩放、间距、位置等内容。在“文字效果”标签中可以设置文字的动态效果。 (三)段落的设置 1.对齐方式 对齐方式是指段落在水平方向以何种方式对齐。Word 2003中有四种对齐方式:两端对齐、居中、右对齐和分散对齐。在格式工具栏中分别用四个按钮表示,从每个按钮的图标就可以看出对齐的方式。 (1)两端对齐 两端对齐是Word 2003默认的对齐方式。一般情况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