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土壤学野外学习指导

土壤学野外学习指导

土壤学野外学习指导
土壤学野外学习指导

土壤学野外实习指导(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用)

二○○二年三月

前言

土壤学野外实习,是土壤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该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为搞好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野外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土壤的发生发育特点,识别土壤类型,掌握土壤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为合理利用、改良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结合淳化县概况,对土壤野外调查及淳化县主要土类做一简单介绍,是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学生,依据土壤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的。旨在帮助大家搞好实习,并能从中有所收益。

由于我们教学经验不足,专业知识贫乏,所选内容不一定完全切合实际,且谬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有待使用中进一步修改完善。

编者

二○○二年三月

第一部分淳化县的自然概况

淳化位于陕西省咸阳地区北部,渭北高原的南缘。东径108°18′~50′,北纬34°43′~35°03′。东以三原,北以耀县、旬邑,南以泾阳、礼泉、永寿,西以彬县为邻。

淳化县建制于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距今(2002)为1009年。

1、地貌特征和地质构造

本县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褶皱带上,海拔在630~1809米之间,相对高差为1200米左右。县境南缘有嵯峨山、北仲山,均属奥陶纪石灰基岩所形成的土石山地,土层较薄,基岩多裸露。县境北缘有黄花山、凤凰山、爷台山,是乔山山系余脉,基岩为三叠纪的砂页岩,上覆薄厚不等的黄土。南北山区土地面积共198.9平方公里,约占总土地面积的20%。南北山区海拔介于1000~1599米之间,北部山区海拔介于1300~1809米之间。

南北山之间是广阔的中部黄土高塬沟壑区,面积784.9平方公里,约占总土地面积的80%。其中塬面为464.6平方公里,塬坡32.2平方公里,沟坡270.3平方公里,川台地为17.8平方公里。该区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点:

①两个阶梯:

以东北――西南走向的爷台山为分界线,把塬区分为两个高低不等的台地,形如阶梯。东南部的方里、固贤为第一台地,海拔为800~1000米,西北部的润镇、十里原、管庄为第二台地,海拔为1000~1300米。

②单斜缓坡:

塬面总趋势是北高南低,呈单一斜缓坡。第一台地平均坡降2.2%,向南倾斜,至塬边才以20度的斜坡倾入泾河。

③梳状水系:

由于单斜地形的制约,发育了从北向南流向的平行梳状水系,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侵蚀沟壑。自西向东有金池沟、姜家河、通深沟、冶峪河、秦庄沟、常村沟和清峪河等大沟,把原来完整的塬面分割成了七个小塬。在这些沟的下游,塬面上又发育了较小的平行支沟,如邢家沟、官庄沟等,对每条塬面再进行切割,将塬面切得更加破碎,全县共有1公里以上的大小沟壑234条,沟壑密度2.73公里/平方公里。

综上所述,淳化县的地貌可概括为山地和塬面两种类型,以及北山区、南山区、东台地、西台地四大块、塬面大而山地少。

2、气候条件

本县年平均气温9.8℃,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4.3℃,七月为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3.1℃,气温年较差为27.4℃,极端最高温39.4℃,极端低温-21.3℃。平均无霜期183天,最长218天,最短127天。初霜日平均出现在10月18日,最早为9月29日,最晚为11月5日;终霜日平均出现在4月19日,最早为3月11日,最晚为5月22日。0℃的活动积温为3899.2℃,≥10℃的活动积温3281.0℃。

平均年降水量600.6毫米,最多822.6毫米(1964年),最少409.5毫米(1977年)。≥10℃期间的平均降水量454.0毫米,占全年降水的76%。

全县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干燥度介于1.10-1.38之间,属半湿润地区,其对应的自然植物带为森林草原。

本县最主要的灾害是旱灾。它是农林生产上的最大威胁。从降水分布上来看,七、八、九三个月是多雨季节,达316.5毫米,占全年降水的53%,由于降水集中,强度大而易迳流,并常有暴雨,引起山洪和水土流失。而12月份至来年4月,降水量只有93.3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5.5%,变幅也大,常有冬旱、春旱发生。

3、母质特点

除了在山区和沟谷地带有岩石风化物和冲积、洪积物外、淳化县大面积覆盖着黄土母质。

4、土地资源与林业生产概况

全县总土地面积983.81平方公里,合为1475717亩,农耕地692157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6.9%;林业用地253363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7.2%;非生产用地162318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1.0%;荒山荒坡17902亩(包括荒坡人工种草230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2.1%,暂不用地18851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2.8%。

建国以来林业发展迅速,1949年全县有1.7万亩天然次生林,从1950年开始人工造林到1973年,造林存活面积5.3万亩。1974年后,以水土保持和农田防护为主要内容的造林发展迅速,至80年底,其中防护林92063亩,占43.8%,用材林37895亩,占18.0%;经济林80133亩,占38.2%。另有灌木林29772亩,分布在国营英烈林场的灌木占87.6%。疏林地791亩,林地活立木蓄积量为6万立方米,其中刺槐5.1万立方米,占84.5%,泡桐0.27万立方米,占4.5%。全县森林覆盖率(加灌木林)达到16.3%。

本县属森林草原植被带,植被较好,全县植被覆盖度77.7%,其中山区覆盖度为83.4%,塬区75.3%。主要木本植物有刺槐、山杨、小叶杨、响叶杨、辽东栎、杜梨、酸枣、黄蔷薇、胡枝子、沙棘、胡颓子、山定子、榛子、木旬子、绸李等;主要草本植

物有本氏羽毛、雀麦、菅草、莎草、鹅冠草、早熟禾、芦子草、艾蒿、茵陈蒿、苣菜、蒲公英、阿尔泰紫苑、大披针、扁蓄、马唐、悬钩子、萎陵菜、杠柳等。

5、土壤资源

本县土壤跨两个地带性土类,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是由褐土向黑垆土的过渡带。该县共有4个土类:黄绵土、黑垆土、褐土、潮土;8个亚类;23个土属;59个土种。其土壤类型,占地面积以及其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百分率如表1所示。

全县70%以上的土壤耕层中物理性砂粒与物理性粘粒之比为60:40,属中壤质地,其主要土壤是黑垆土类和黄土善土类。褐土类质地以重壤质为主,红胶土类的耕层多属重壤质,而其它土层为粘土。

由于下伏深厚的黄土母质,所以95%的土壤有效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但由于等深浅耕,故耕层一般不厚。

因长期重用轻养,土壤肥力因此很差,有机质含量平均为0.952%,全氮0.056%,碱解氮42.4ppm,全磷0.134%,速效磷4.5ppm,全钾2.49%,速效钾190.8ppm。从上可看出,土壤中除钾含量丰富以外,氮和磷均不足,全县73.5%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属低水平,其中极缺的占68.3%。特别是长期忽视磷肥,使氮磷比例严重失调。微量元素中铜丰富或适中,铁适中或缺,缺锌、锰,极缺硼。土壤pH在7~8.55,全县土壤阳离子代换量介于8.26~30.78毫克当量/100克土,说明土壤保肥性能一般。

第二部分淳化县主要土壤类型简介

一、土壤分类

土壤是母质在气候、植被、地形、母质、时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历史自然体,也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产物。从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的剖面特性综合考查,并依据“陕西省土壤工作分类系统草案”,淳化县的土壤分为黄绵土、黑垆土、潮土、褐土四个土类、八个亚类、二十三个土属、五十九个土种。土壤分类系统和各土类面积见表2。

二、土壤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

1、粘黑垆土:

属黑垆土类的亚类。黑垆土是在暖温带半干旱草原植被下发育形成的地带性土壤,成土母质为第四纪沉积的新黄土。由于地处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

气压影响,较为温湿,有利于植物生长,形成繁茂的林木和草原,它们在土壤中死亡的根系和地面的枯枝落叶,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物质。夏季虽然温湿,但时间短促,而冬季由于受蒙古高气压的影响较大,时间较长而干燥寒冷,这种温凉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年复一年,便逐渐形成了一个深厚的灰褐色的腐殖质层。淳化县处于这个地带的南部,和陕北比较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大,有利于土体内部原生矿物的分解和次生矿物的生成,增加了土体中粘粒含量,使腐殖质层具有“隐粘化”的特征。同时提高了土壤矿质元素溶解与淋溶过程,土壤中的钙、镁等盐类随着下渗水流明显下移,并在土壤剖面下部重新分配,腐殖质层下形成钙积层,有菌丝和小料姜。这就是粘黑垆土亚类形成过程的特点。

在淳化县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山区,以及接近山地的塬面上。

由于所处地形和水热条件的差异,粘黑垆土亚类又可分为粘黑垆土、黄盖粘黑垆土、黄盖粘红垆土、黄盖粘灰垆土、垆土善土五个土属。

①粘黑垆土:

是自然粘黑垆土,经耕种侵蚀,又在次生植被覆盖下形成的。腐殖质层粘粒移动不强,基本属于残积粘化,腐殖质层厚度在50~80厘米的部分地区已被开垦,但由于侵蚀作用,人工熟化层薄,基本在原腐殖质层上耕种。

②黄盖粘黑垆土:

它是一种古老的农业耕种土壤。是在自然粘黑垆土上经长期耕种,施用土粪熟化而成的。在粘黑垆土上覆盖的人工熟化层,一般厚度为30-60厘米,它的厚度同土地利用的历史长短、耕种施肥活动的强弱、地面坡度、侵蚀强度有关。土地利用时间长,地面坡度小、侵蚀弱,熟化层就厚。熟化层又可分为耕层、犁底层等。该土壤土体中部为黑垆土层,下为钙积层和母质层。次生碳酸化作用是黄盖粘黑垆土的成土特征。由于逐年施用土粪不断补给碳酸盐,耕层碳酸盐的含量可达5-8%,古熟化层与腐殖质层沿土壤结构面和孔隙都具有明显的次生碳酸盐淀积。

③黄盖粘红垆土和黄盖粘灰垆土:

较黄盖粘黑垆土分布地区的气温高,降水量大,土体内部粘化现象比较强烈,腐殖质层出现部分淀积型粘粒,物理性粘粒含量比黄盖粘黑垆土要高9.2%,<0.001毫米土粒含量比黄盖粘黑垆土要高19.1%,垆土层有较明显的拟棱柱状结构,有碳酸盐反应。该土是粘黑垆土和关中土娄土之间的过渡性土壤,但自然烙印倾向粘黑垆土。黄盖粘红垆土与黄盖粘灰垆土具有黄盖粘黑垆土的土体构型,经长期耕种,在腐殖质层上具有30-60厘米覆盖层,黄盖粘红垆土分布在坡度较大,地形高而干燥,水分条件较差的

地方;而黄盖粘灰垆土分布在地形平坦,或洼地,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两者区别在于腐殖质层中有机质含量不同,黄盖粘灰垆土腐殖质层中有机质含量高于黄盖粘红垆土。

④垆土善土:

垆土善土是具有初步发育的粘黑垆土。在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耕种施肥的交互作用下,土壤腐殖质层积累和粘化作用不断进行。由于成土时间短,只初步形成腐殖质层,厚度约30厘米左右,呈淡灰褐色,土壤肥力稍高于黄土善土,生产性能较好。

粘黑垆土演变规律可归纳以下形式:(见下页)

①黄土善土亚类:

是粘黑垆土及褐土经侵蚀使原自然剖面的诊断土层剥蚀殆尽,或在自然堆积或人为堆积的黄土母质上直接耕种的农业土壤。土壤属性与黄土母质相似,虽受土壤地带性影响,但没有地带性土壤所具有的发生层次。基本上就由表土(耕作层或生草层)与底土两个层次组成,土体构型为A-C型。全剖面质地、颜色、结构均一,通体有石灰反应,而且很强烈,有机质含量低。黄土善土的肥力状况随着施肥种类和数量、母质来源以及耕种时间的长短,尤其是所处的地形部位不同会产生很大差异。如处于塬坡的坡黄土善土、坡白土善土,虽然耕作时间长,但由于发育的熟化层年年被冲蚀,耕层逐年下移,熟土不断流失,土壤肥力不高。梯地黄土善土和梯地白土善土由于地形的改变,土壤侵蚀受到控制,为培肥土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耕作熟化层逐年增厚,肥力不断提高。

低平潮湿 耕作施肥

土卢 土 薄层黄盖粘灰土卢 土 耕种施肥 中层黄盖粘灰土卢 土 耕作施肥 厚层黄盖粘灰土卢 土 土卢 土 耕种施肥 中层黄盖粘红土卢 土 耕作施肥 厚层黄盖粘红土卢 土 耕种施肥 中层黄盖粘黑土卢 土 耕作施肥 厚层黄盖粘黑土卢 土 耕 侵 白土善 土

粘黑土卢 土

黄土善土亚类又可分为两个土属:黄土善土、白土善土。

黄土善土土属占黄土善土亚类59.9%,面积为411952.7亩,是主要农业土壤之一,在全县各处均有分布,该土是以风成黄土及坡积洪积次生黄土为母质的幼年土壤,因成土时间短,土体构型为A-C型。其分布在地形较平坦区,海拔在800-1300米左右。土壤层次发育不明显,整个土体呈黄棕色,有强石灰反应。土壤质地适中,结构较好,疏松多孔,宜耕期长。

白土善土占黄土善土亚类面积的37.22%,主要分布在塬面分水岭及沟坡地带,一般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其成土母质为老黄土或新黄土。成土时间短,土体属A-C型,没有明显发育层次,熟化层薄,不足20厘米,整个剖面以黄棕色为主,质地均一,耕性不好,块状结构,石灰反应强烈。

淤土善土也是黄土善土亚类的一个土属,其发育在冲积、淤积次生黄土母质上,属A-C 型幼年土。

②红胶土:

这是发育在老黄土中红色条带(古土壤)上的土壤,其现在成土过程是在红色条带或经过侵蚀后残留的不同红色条带的发生层上进行的,因此成土过程弱,成土时间短,无地带性土壤所具有的诊断土层。这些红色条带在过去的成土过程中都经历了碳酸盐的淋溶淀积作用,所以在其下部都有料姜石层或石灰结盘,且红色条带质地极粘重,因此上形成的红胶土中物理性粘粒含量达50.81~73.17%,耕性差,宜耕期短,有的有石灰反应,有的则无。主要分布在山地坡麓和沟坡地带,坡度一般为15-20度,表面植被稀疏,侵蚀下切作用严重。属A-C型土壤,剖面无明显层次,通体呈褐棕或红棕色。

红胶土亚类可分为红胶土、红色土、二色土、灰胶土四个土属。

红胶土土属性质如上所述

红色土占红胶土亚类面积0.75%,红色土分布区和土壤属性基本与红胶土相同,该土壤褐色粘质,块状结构,耕层薄,难耕难种,易板结,不耐旱、涝。属褐色型土壤,发育在老黄土红色条带上。

二色土占红胶土亚类面积的77.08%,二色土主要分布在沟壁较陡的坡下,及山前坡脚一带。发育在离石期老黄土红色条带与黄土混合物的母质上,经人为耕作,形成红黄混杂的颜色,群众也称之为五花土,质地粘重,块状或棱块状结构,石灰反应强,透水性差,其理化性能和生产性能比红胶土和红色土稍好。

灰胶土占红胶土亚类面积0.49%,主要分布在淳化县安子哇公社老树湾一带的山地缓坡上,海拔1400-1500米。土体颜色灰黑,质地粘重,结构紧密,块状或棱块状结构,耕层较薄,通气透水性差,不耐旱,不易出苗,但后劲大。

黄土(绵土)演变规律可归纳如下:

塬地白土善耕作施肥

坡地白土善红胶土

梯地黄土善土 腐殖质积累 耕作熟化 黄盖粘黑垆土 粘黑垆土 林草白土善林草坡黄土善 长期耕种侵蚀 二色土 耕种侵蚀 垆土善

3、褐土

褐土是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土壤中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分解快。其经历的主要成土过程为:粘化作用,淋溶淀积作用和有机质累积作用。

典型褐土剖面构型为Ah-Bt-Bk-C型。腐殖质层一般为10-15厘米;粘化层明显,紧实并有断续的胶膜淀积;钙积层石灰多呈假菌丝状或结核状。

褐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山地,形成于黄土或碳酸岩风化物母质上,一般土层较薄,坡度较陡,宜于发展牧业。

淳化县自然条件多变,褐土成土年龄不一,土壤淋溶程度有所差异,粘化层厚度和粘粒含量各异,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亚类:

①普通褐土:

成土母质主要为坡积黄土或老黄土,以及砂页岩、灰岩的风化物。表层与粘化层无石灰反应,土层薄,一般在50-100厘米。

②碳酸盐褐土:

以黄土或石灰岩风化物作为母质,植被以草本为主,在自然植被下形成一层暗褐色的腐殖质层,其下为红褐色的粘化层,再往下为半风化的石灰岩。全剖面均有石灰反应。

③褐土型石渣土

以坡积或残积的石灰岩、砂页岩风化物作为母质,常与以上两种褐土交错分布,土壤发育不明显,属幼年土。土体由腐殖质层和浅褐色半生土层及母岩风化碎屑组成,没有粘化层和淀积层,质地粗,土层薄。

4、潮土

分布于河床沟道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面积很小,约占总土地面积的0.03%。土体上部质地适中,不砂不粘,耕性良好,无板结现象。而下部多为砂质或砂石,易漏水肥。其肥力随上部土层的厚薄而异,即上部土层越厚,肥力越高。而且下部土体由于受地下水浸润,而表现潴育化、潜育化现象,常常形成潴育层和潜育层。

全县土壤分布大致是:南北二山主要是褐土,近山区的塬面为黑垆土,广大塬面为黄土善土,坡地为红胶土。

第三部分土壤剖面形态野外观察

土壤剖面形态是在诸多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土壤内在性质和外在形态的综合表现,研究土壤剖面形态,犹如在生物学中研究生物解剖一样重要。正确地选择土壤剖面的位置、详细观察与研究土壤剖面形态,是野外研究土壤的基础。

一、土壤剖面的设置与挖掘

土壤剖面是某地点从地表沿垂直方向,向下挖掘至一定深度所得的垂直断面。在野外我们研究某地区土壤时,通常只是挖若干个土壤剖面进行观察记载。然后由点推及到面。因为土壤是自然因素(农业土壤还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这些因素又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范围,并且有相对的稳定性。因而,每一种土壤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所以只要我们选择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剖面,对其进行详细的观测,就可正确地研究该地区土壤情况。

我们常见的土壤剖面有两种:

1、自然剖面:它是由于兴建水利,土地平整,工程建设或开矿等原因,使土壤垂直面裸露的现成土壤剖面。例如,建筑工地的断面,水库周围和渠道两旁的垂直面,沟谷的垂直面以及河流两岸的自然断面等。其优点是自然剖面往往比较深且比较广,有利于研究土壤的分布规律。其缺点首先它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种土壤类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其次是由于自然剖面暴露在空气中,环境因素起了变化,土壤的理化性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变化。因此,在野外研究土壤时,仍应以人工剖面为主,而自然剖面只能起辅助作用。

2、人工剖面:它是根据我们的工作需要而挖掘的。根据其用途及特点,又可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类型,在我们土壤课野外实习时,主要目的是了解淳化县的主要土壤分布情况以及各土类典型剖面性态,因此要挖掘的剖面属主要剖面。所谓主要剖面即基本剖面,是为研究该地区的土壤类型,用于研究其主要性状特征而设置的。一般要求挖宽1米,长2米,深至母质层(通常为1-2米即可),观察面要垂直向阳。

二、野外土壤剖面点的选择

1、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环境,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近、粪坑周围……等一切人为干扰很大,且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剖面。

三、土壤剖面性态的观察与描述

(一)成土因素的调查与研究

1、气候:主要靠收集该区的气象资料来获得与成土有关的数据。

2、植被:要注意调查该区内的植被群落和不同的地形部位水文状况下的小范围植被群落,调查其优势种状况、密度、生长状况以及林木组成、林龄、高度、胸径、疏密度、幼林、下木及地被物状况等。

3、地形:地形可在一定程度上指示土壤的分布规律,且不同地形其林业和水保上的利用特点不同。在野外,除分别观察记载观察点的大区地形、中区地形、小区地形外,还要记载剖面所在地的海拔高度,相对高程、坡度、坡向等内容。

4、母质母岩:主要是分析已有的地质资料、参考文献和地形图等作初步分析,再利用土壤和露头的基岩性质,地质状况,以及母质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考虑。岩石标本若在野外不能确定,可采岩石标本,并打去风化面、记载采集地点、剖面号,然后带回室内进行鉴定。对成土母质,主要描述其类型、形成方式及简单化学性质等。

5、土壤侵蚀状况:主要记载土壤侵蚀类型、侵蚀强度和当地的防治措施。

(二)划分剖面发生层次,记录每一发生层位置与厚度,确定剖面类型。记载各层厚度时应以平均厚度为准,并以每层上限和下限离地表的距离来表示。例如:A层、0-20厘米,B层,20-80厘米等等。若发生层次不明显,或不易辩认时,可有1、2、3、……码等序来代表发生层的名称。

(三)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是土壤形态特征之一,挖好的土壤首先被我们感觉的或者说进我们视野的,便是土壤颜色。它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外部表现。它主要受土壤矿物组成、化学成分、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因而颜色多变,定名较困难,可参照土壤色卡来确定。一般用“双名法”,付色在前,主色在后,如红棕色。其主色为棕色,红色为其付色。决定土的颜色的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腐殖质:它以黑色为主要特征,土中有机质含量高时土色较暗,含量少于4-5%时,色较浅,呈灰色。

氧化铁:游离的氧化铁呈红色、棕红色等;含水氧化铁Fe2O3·3H2O使土壤呈黄色。另外,黄铁矿(Fe2O3·2H2O)为黄色,褐铁矿(2Fe2O3·3H2O)为黄棕色,针铁矿(Fe2O3·H2O)为黄棕或棕黑色。

氧化亚铁广泛分布于沼泽土、潜育土中,它可使土壤呈兰灰色或青灰色,如兰铁矿在还原状态下为白色,在氧化状态下被氧化变成青灰色。

硅酸、高岭石、碳酸盐和可溶盐等物质为白色。

另外,土壤颜色还受湿度、光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故观察土壤颜色时应尽量做到外界条件一致。

(四)土壤质地:

在野外确定土壤质地有干法与湿法之分,我们一般用湿法来确定土壤质地(苏联制的质地类型)。先取小块土,加水湿润,然后揉搓,搓成细条并弯成乒乓球大小的土环,根据表现的性质,按下表确定土壤质地。

表3 土壤质地野外鉴定法及标准

(五)土壤结构

(六)土壤松紧度

土壤松紧度是指土粒结合及排列的紧密程度,也可视为土壤反抗外部机械压碎的能力,在野外我们可根据小刀插入土壤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划分。共分五级:极紧实:用很大力气,小刀不能插入土层中去。

紧实:用较大力气,小刀可插入土层中1-2厘米。

稍紧实:用力不大,小刀可插入土层2-3厘米。

疏松:用力不大,小刀即可插入土层很深。

极疏松:用力不大,土壤即会散碎成粉末状。

目前也有采用土壤坚实度计来测定的。

(七)土壤湿度

在野外实习中,土壤湿度估测可用下列等级来描述:

极湿:用手捏土块时,有水分流出。

重湿:用手捏土块时,没有水流出,但手上留有湿印。

湿:用手捏土块时,在土团上塑有手印。

潮:用手握土块时,手有潮润的感觉。

干:土块放在手中,不会粘土,无潮湿感。

(八)土壤侵入体

它是指与土壤形成没有任何联系,只是在土壤形成后才加入土壤中的物体,如:砖块、瓦片、炭屑等。我们可借此了解人为活动的情况。

(九)土壤新生体

它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物质。常见的新生体有:铁锰结核、胶膜、锈纹、锈斑,石灰的结核、假菌丝体、盐霜等。

(十)土壤酸碱反应

在野外测各层土壤酸碱度一般用混合指示剂法,其具体步骤是:取一角勺土样(约0.1g)放入白瓷反应盘的凹穴中,加蒸馏水一滴,再加混合指示剂3-5滴(以能湿润土样且稍有余为准),然后轻摇白瓷盘,待稍澄清,侧倒瓷盘观察颜色,根据混合指示剂变色范围来确定土壤PH。

(十一)石灰反应

用10%的盐酸在土壤剖面上,从下而上的检查有无气泡发生(CaCO3+HC1→CO2↑),记载气泡产生和消失的特点来确定土壤石灰反应的强弱。石灰反应的强弱程度共分五级:

无:没有气泡产生,用“-”表示;

弱:徐缓地发生小气泡(土壤含石灰在1%以下),用“+”表示;

中:有明显稍大的气泡发生(土壤含石灰1-5%),用“++”表示。

强:强烈起泡,泡沫稍飞溅(土壤含石灰5-10%),用“+++”表示。

极强:剧烈起泡,呈沸腾状(土壤含石灰>10%),用“++++”表示。

(十二)土壤中植物根系分布状况

植物根系发育情况是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土壤水肥条件及通气条件好,则根系一般发育良好;相反,则根系发育不良。如果有坚硬隔层或其他障碍土层,则根系就难以穿插。若地下水位高,根系就只能在水位以上的层次发育。因此,对植物根系的观察描述是野外土壤调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描述标准可分四级:

没有根系。

少量根系:每平方厘米有1-2条植物根。

中量根系:每平方厘米达5条以上。

大量根系:根系交织,每平方厘米在10条以上。

在描述时,尽可能分出植物根系类别。因为根系类别,往往反映土壤肥力状况。

(十三)层次过渡

指上下相邻两发生层在颜色上变化情况,分三级、明显、逐渐过渡、不明显。

在观察描述上述内容的同时,应将该内容认真填入“土壤调查登记表”和土壤剖面记载表内。

四、土壤样品及标本的采集

(一)小纸盒标本的采集

它用来作剖面比较、分类和评土之用。采取时,从下向上逐层在其典型部位取与纸盒内小盒(或格)大小相近的土块置于其中。该土块要保持其自然状态,不可挤压。采好后在盒盖上注明剖面号、土壤名称(或代号)、地形、母质、植被、海拔、地点、日期、采集人,同时在盒侧面标明各块土的取样深度,所代表的层次厚度,以及剖面号(或代号)。

(二)分析样品的采集

分析样品主要用于室内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采集时也是由下而上逐层采集。表层(腐殖质层)是整个土层都采,取混合样,表层以下是每层中间部位采取土样。所取土样分层分别装入编有号码的布袋内,重量一般是1-2公斤。采装完毕,将袋号记在剖面记载表相应层次栏内,而后将同一剖面各层土袋捆在一起,便于查找。

《环境化学实验》指导书(环科+环工)16学时

实验一不同水域水碱度的分析 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环境化学及实验 实验计划学时: 4学时 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 水中碱度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地表水的碱度,基本上是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含量的函数,所以总碱度被当作这些成分浓度的总和。当水中含有硼酸盐、磷酸盐或硅酸盐等时,则总碱度的测定值也包含它们所起的作用。废水及其他复杂体系的水体中,还含有有机碱类、金属水解性盐类等,均为碱度组成成分。在这些情况下,碱度就成为一种水的综合性特征指标,代表能被强酸滴定的物质的总和。 碱度的测定值因使用的终点pH值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当试样中的化学成分已知时,才能解释为具体的物质。对于天然水和未污染的地表水,可直接用酸滴定至pH为8.3时消耗的量,为酚酞碱度。以酸滴定至pH为4.4-4.5时消耗的量,为甲基橙碱度。通过计算,可以求出相应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和氢氧根离子的含量;对于废水、污水,则由于组分复杂,这种计算无实际意义,往往需要根据水中物质的组分确定其与酸作用达到终点时的pH值。然后,用酸滴定以便获得分析者感兴趣的参数,并做出解释。 1.方法的选择 用标准酸滴定水中碱度是各种方法的基础。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酸碱指示剂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根据电位滴定曲线在终点时的突跃,确定特定pH值下的碱度,他不受水样浊度、色度的影响,适用范围较广。用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控制性试验及例行分析。二法均可根据需要和条件选用。 2.样品保存 样品采集后应在4℃保存,分析前不应打开瓶塞,不能过滤、稀释或浓缩。样品应用于采集后的当天进行分析,特别是当样品中含有可水解盐类或含有可氧化态阳离子时,应及时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不同水域水碱度的意义

土壤调查报告

珠晖区土壤资源调查 调 查 报 告 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组长:马晔 组员:李梓榆马小林宋旭仇乐王月日期:2016年5月3---5月17日

前言 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更好的学习理论,我们进行了为期9天的土地资源调查实习.这段时间中我们组6个同学在衡阳市珠晖区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土壤样点,并在对此进行探究。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与协调。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流的作用下,会部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有助于了解土壤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 学习野外认识岩石特征、地貌类型、观察和描述土壤的方法及五大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与土壤形成关系,熟悉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外业调绘、土壤图件和调查报告的编写。 据了解,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系数较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应特别注意防止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一些矿山在开采中尚未建立石排场和尾矿库,废石和尾矿随意堆放,致使尾矿中富含难解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加之矿石加工后余下的金属废渣随雨水进入地下水系统,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主体 土壤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母质、植被、时间以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认清这些土壤形成因素对土壤发育和土壤性质作用,才能够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控制土壤形成因素并发挥有力的因素的作用,是土壤的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我们人士土壤本质,促进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通过地质学、土壤学和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综合教学实习,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并对自然景观、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同时锻炼学生们的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人机工程学复习要点(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第一章 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1 自然观察法:研究者通过观察和记录自然情景下发生的行为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2实测法:借助实验器材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调查研究法:口头访问、问卷调查,直至精细评分以及心理和生理学分析判断与间接意见、档案和建议分析等 4计算机的仿真系统:数字环境中建立人体模型。可利用人体模型模仿人的特征和行为,描述人体尺度、形状和人的心理 5系统分析评价法:将人——物——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对系统进行分析、评价 人体工程学理论体系:人体工程学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由多门科学相互交叉、综合、渗透、重构而形成的,是交互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 第二章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口皮肤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脉冲,通过传输神经,将其传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产生了感觉。感觉的基本特性为: 1适宜刺激:外部环境中有许多种能量形式,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都能对某一种特定的能量形式做出最敏感的反应。这种能够引起感觉器官有效反应的刺激称为适宜刺激。 2感觉阈(yù)限:人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信号刺激,当这个刺激的强度较小时,尽管在物理上可以测到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某种反应,但人却没有感觉到,只有刺激强度逐渐增加到某一界限时,人才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了感觉。这种使人从没有到获得感觉的刺激强度的界限值,称为“刺激阈”。 3适应: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如果刺激强度不变,则经过一段时间后,感觉会逐渐减小以致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适应”。 4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都将因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低,这种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的相互作用。 5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不同刺激时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对比。 6余觉:余觉是指当刺激取消以后,感觉还继续存在一极短时间的现象。 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选择性 把某些知觉对象从背景中优先区分出来,并予以清晰反映的特性,叫知觉选择性 从知觉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一般取决于下列条件: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运动 3主观因素 知觉的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理解性: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来理解当前知觉对象特征的过程。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知觉映像仍能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土壤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量 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那一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二、简答题: 什么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对指导草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是指土壤肥沃或不肥沃通常是相对于某种植物而言。因为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土壤肥沃或不肥沃是相对的。 ?在园艺生产中,就应当根据园艺植物对土壤的生态要求,把他们种在适宜的土壤上,即林业上的“适地适树”。 土壤特征 ?一、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二、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 ?三、土壤是一个多分散系的系统 ?四、土壤具有巨大表面积 ?五、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 ?六、土壤的空间位置 ?七、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 ?八、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 1、写出5种矿物的名称,指出它们是原生矿物还是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 次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蛋白石、赤铁矿、褐铁矿、粘土矿物。 变质矿物:蛇纹石、绿泥石、滑石、绿帘石、红柱石、柘榴石。 2 、岩石有哪些三种类型?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先成岩石在地表条件下,经过自然因素的作用,发生破碎搬运和堆积,这些松散的岩石碎屑物质称为沉积物。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 变质岩先成岩石受地质内力作用而发生质的变化,形成具有新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的一类岩石。 3、花岗岩、石灰岩和大理岩属于哪一类型的岩石,它们的主要组成矿物有哪些?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一、名词解释: 化学风化 ?矿物和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矿物和岩石的风化。导致上述现象的作用称风化作用。 ?主要是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作用。 ?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到母质层出现的垂直切面。切面的深度一般在2米以内。

耕作学实验指导

耕作学实验指导书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2005年8月修订

目录 实验一作物种类与复种形式的确定 (1) 实验二作物布局优化方法之——原理与基本方法 (5) 实验三作物布局优化方法之二—最优化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10) 实验四轮作制度设计 (12) 实验五土地耕作制设计 (15) 实验六土壤施肥制的设计 (17) 附录1 选修实验目录 (32)

实验一种植制度的农业资源分析 ——作物类型与复种形式的确定 一、目的意义: 农业的稳产高产是以作物与其环境的高度统一与适应为基础的。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及生产经济条件确定所种植的作物种类及复种方式,是安排农业生产的首要问题。在我们还不能大面积控制作物环境的条件下,因地制宜,适地适作是农业费省效宏的有效手段。本实验旨在掌握各作物生态适应性及所规划地区生态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生态学与耕作学知识,学会分析种植制度与资源关系的方法,为耕作制度设计奠定基础。 二、原则: 1.以作物与其环境的统一为总原则。不同地区在地理、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及生产条件诸方面存在差异,而各种作物又要求不同的生活环境,只有使作物与环境相互统一,组成—个协调的生态系统,作物才能稳产高产。 2.从大农业观出发,农林草综合发展,在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要积极保护农业资源,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以同时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既要考虑因地制宜,适地适作,又要注意满足人民群众及社会的多种需要,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经济作物、果品蔬菜及饲料绿肥作物的生产。 三、依据: 1.作物对热量的要求: 热量是决定作物种类与复种方式的首要条件。多种作物在其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对热量要求的不同类型。因此,可将作物分为耐寒作物、低温作物、中温作物及喜温作物,它们对温度的要求如附表1。 某作物在此地能否种植,首先取决于当地生长季内的积温状况。当一个生长季内的积温除能满足—茬作物需要(考虑一定的保证率,—般80%以上)尚有剩余时,就可考虑复种。复种形式可根据热量及其它条件采取一年两熟、二年三熟等熟制类型。根据条件可采取套作复种或平作复种。以冬小麦为前茬的平作复种作需≥0℃积温,如附表2。 2.作物对水分的要求:

观察土壤实验报告

观察土壤实验报告 篇一:三年级观察土壤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学科科学实验名称观察土壤 任课教师李素丽实验教师李素丽 篇二: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10级草业科学班级:一班 学号:XX5890 姓名:秦鲁瑶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 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土壤性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 专业课打下基础。通过学习了土壤学这门课,我们对土壤有了大概的认识。这次实习的目的 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具体的说,主要是为 了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 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掌握土壤各项指标

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再之,就是 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 掌握。 二、实习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概况、鉴定常见的岩石。 (3)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一)概述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 资料。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但 是,长期以来居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们,对土壤在维持地球上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

土壤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1.土壤: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3.腐殖物质:土壤中在微生物及其酶作用下,新形成的一种暗色,含N、高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4.腐殖化系数:单位质量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有机碳量。 5.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6.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7.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烘干重 8.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 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各级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互相胶结,团聚而形成的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 10.凋萎含水量:植物产生永久凋萎的植物含水量。 11.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2.饱和持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都充满水,此时土壤的含水量。 13.土水势:单位数量自由状态的水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各种力的作用力自由能的降低。通常为负值。 14.基质势:土壤水受到吸附力和毛管力的束缚,自由能的降低。 15.SPAC体系:由水势梯度引起水从土壤进入植物体,再向大气扩散的体系。 1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 17.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18.土壤导热率:单位厚度土壤温度相差1℃,每秒种传导通过单位断面的热量J数。 19.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 20.等电点:土壤胶体解离的阳离子数和阴离子数相同,胶体净电荷为0时,溶液的PH值 21.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扩散层内部与外部溶液离子浓度的差高于外部溶液为正吸附,低于外部溶液为负吸附。 22.阳离子代换量(CEC):PH=7时,每Kg土吸附交换阳离子的厘摩尔数。Cmol(+)/kg 23.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24.土壤吸收性能:土壤能够吸收保留气体、液体、分子、离子、固体颗粒及微生物的能力。 25.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26.潜在性酸:土壤胶体吸附H+和Al3+,称为潜在性酸。 27.土壤总碱度:指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HCO3-和CO32-的总量。 28.土壤缓冲作用:土壤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土壤pH不做相应改变,土壤这种抗拒酸碱改变的能力。 29.同晶替代作用: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30.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1.土壤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侵蚀②砂化③盐碱化④变质退化⑤污染⑥城建用地 2.土壤的基本组成。 固体土粒:矿物质、有机质;粒间孔隙:小孔隙通水,大孔隙通空气;生物动植物,微生物

土壤学实习报告【三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三篇】 【导语】土壤学实习教学作为土壤学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科研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是土壤学实习报告【三篇】,仅供参考。 土壤学实习报告【一】 一、实习目的 土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地的土壤所组 成的一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虽的交换。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土壤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大部分与土壤,故了解土壤,分析土壤,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维护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提高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 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 了解大明山和弄拉自然保护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和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实习概况 1、实习地点:武鸣县、上林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弄拉自然保护区。

2、实习时间:xx年x月x日到xx年x月x日 3、实习器材:铁铲、PH指示剂、软卷尺、比色卡、土刀、标杆、蒸储水等。 4、实习人员: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生共120人和指导老师2人。 5、指导老师:周兴老师、罗献宝老师。 三、实习基本理论依据 1、土壤剖面形态观察分析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面。选 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土坑,土坑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标准剖面要一米宽两米长,一直挖到基岩。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在两旁,挖好土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 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若干层次(一般以层颜色、 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 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做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颜色、质地、结构、酸碱度、松紧度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2、土壤剖面观察与描述记录 、各发生层次的形态特征与描述记录 ①土壤颜色 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是判断和研究成土 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之一;使土壤分类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总结及 学习体会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总结及学习体会 课程重点内容总结如下: 第1章绪论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与机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机”主要是指人造产品,包括用品、器械、界面乃至建筑等:“人”是这些产品的使用者和操作者;“环境”则包括影响人与产品发生作用的温度、湿度、照明、和噪声等外部因素。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畴:1.系统中的人的因素2、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3、研究作业场所设计和改善 4、研究作业环境及其改善 5、研究作业及其改善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1、实测法 2、观察法 3、试验法 4、模拟和模型试验法 5、分析法 6、调查法 7、感觉评价法 8、心理测验法 9、计算机仿真法 第2章人体的基本数据与应用 人体尺度是产品体量和空间环境设计的基础依据,合理的设计首先是符合人的形态和尺寸,是人感到方便和舒适。体测量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用测量和观察的方法来描述人类的体质特征状况。常用人体尺度数据,GB10000-19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是1989年7月开始实施的我国成年人人体尺度国家标准。该标准根据人机工程学要求提供了我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的基础数据,它适用于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军事工业以及工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及劳动安全保护。 人体尺度数据的应用:在不同的情境下,有3种基本原则可以遵循:1.极端设计原则在不涉及使用者健康和安全时,设计应该尽量适合于尽可能多的使用者,选用适当偏离极端百分位的第5位和第95百分位作为界限值较为适宜。 2、可调范围设计的原则为了使设计尽可能多的使用者,有时会使设计对象的特定性质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此时通常使用从第5百分位的女性尺度到第95百分位的男性尺度作为可调整的范围。 3、平均设计原则虽然绝大多数的人的尺度并不是所有人的尺度的平均值,但一些具有应用普遍性的设计可以采用第50百分位的人体尺度数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潜在肥力.经济肥力(有效肥力) .农业.农业生产.再生作用.农业生态系统.历史自然体.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土被.风化壳.光合作用.养分库.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学说.归还学说.土壤肥力递减肆.发生学学说.土地生产力.土壤生产力.土壤剖面.土宜.土壤基本物质 组成。 (二)填空题 . 土壤是指固态地球具有能够生长的物质层。 . 土壤与自然界其他物质实体的本质区别是。 .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以及的能力。 .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和。 . 一般土壤是由、、、和五种物质构成。 . 土壤物质组成中,矿物质占土壤质量的占土壤容积的,有机质占土壤质量的占土壤容积的。. 土壤孔隙总量占土壤容积的,其中水分占,土壤空气占它们二者是同处于之中,而随外界条件变化而相互。 . 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 土壤固相部分是由、和组成的。 . 土壤空气成分主要有、、和。 . 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主要由铝硅酸盐物质构成,称为或。 . 地壳表面以上是圈,以下是圈,其中表面有圈圈和圈。 . 土壤圈位于、、和的。 . 农业土壤是、和综合作用的产物。 . 大农业包括、和三大部分,主要由和所组成。 .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生活因子有、、、 和。 . 绿色植物的生活因子中由土壤直接提供的因子是间接提供的因子是、 和土壤以外提供的因子是。 . 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绿色植物利用把从空中的和从土壤吸收的 和合成转化成的过程。 .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三个环节是、和。 .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是由、和三个环节组 成的,又称为的三个库。 . 土壤在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它是和的分界面,是 和进行和交换和转换的。 . 人类已开垦利用土壤资源,种植作物几千年,但土壤肥力并未衰竭,这是因为的结果。 . 由于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壤资源的盲目性,造成环境恶化,土壤资源遭到破坏,其造成的 后果是①②③④⑤。 . 世纪中叶(年)德国化学家()创立了学说,指出只有不断地向土壤和矿质养分,才能维持地力。 . 世纪末世纪初,俄国著名的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和威廉斯以观点,认为土壤是在、、、和五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土壤侵蚀原理实习实验指导书

The Principle of Soil Erosion 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目录 目录 (1) 前言 (3) 一、室内实验部分 (4) 实验一不同粒径沙粒休止角测定 (4) 1实验目的 (4) 2实验原理 (4) 3实验样品制备 (5) 4实验用具 (6) 5实验步骤 (6) 6数据整理与分析 (8) 7实验报告编写 (8) 实验二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 (9) 1实验目的 (9) 2实验原理 (9) 3人工模拟降雨机的主要性能 (9) 4实验物品准备 (10) 5实验设计 (10) 6实验步骤 (10) 7数据整理与分析 (19) 8实验报告的编写 (20) 实验三不同粒径泥沙起动流速 (21) 1实验目的 (21) 2实验材料准备及沙粒粒径组的粒径值计算 (21) 3实验仪器及用品 (21) 4实验原理 (24) 5地面坡度设计和沙粒起动的判别标准 (24) 6实验步骤 (24)

7实验数据整理 (28) 8实验报告的编写 (29) 二、野外实习部分 (30) 实习一山洪泥石流调查与分析 (30) 1实习地点 (30) 2实习内容方法 (30) 3实习报告编写 (30) 实习二黄土地区常见土壤侵蚀形式调查与分析 (30) 1实习地点 (30) 2实习内容方法 (31) 3实习报告编写 (31) 实习三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规划与设计 (31) 1实习地点 (31) 2实习内容及方法 (31) 3实习报告编写 (31)

实验二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人工模拟降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作用、降雨侵蚀的发生过程、影响降雨侵蚀量的主要因素等。 2 实验原理 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量大小,主要取决于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等,同时还受到土壤种类(不同土壤的可蚀性不同)、地面坡度、地表覆盖物种类及其覆盖物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系统,采用特定土壤(限于教学时数只能选择一种土壤),通过改变有限的因素(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地面坡度)探讨土壤侵蚀量(土壤流失量)的大小,进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以上因素与土壤侵蚀量的相关关系。 3 人工模拟降雨机的主要性能 产品厂家:日本大器株式会社; 有效降雨面积:1.5m×1.5m; 雨滴发生器至地面垂直高度:2.0m; 降雨强度:10 mm/h ~ 200 mm/h 连续可调; 雨滴直径:1.7 mm ~3.0mm; 降雨历时:0~24 h 自动控制; 工作方式: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三种方式任选。 4 实验物品准备 可变坡度土壤侵蚀槽1个(0.5m×1.5m); 供试土壤适量(1.0 m3以上)装入土壤侵蚀槽; 1000 ml 量筒10个;

最新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 16~18世纪,现代土壤学随着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而开始孕育、萌芽。在西欧,许多学者为论证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假说。17世纪中叶,海耳蒙特根据他长达五年的柳枝土培试验结果,认为土壤除了供给植物水分以外,仅仅起着支撑物的作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环境土壤学实习心得体会(1) 一、实习目的意义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3.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__年11月9日—10日 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宝成 实习工具:背包、地质锤、大小铁锹、剖面刀、软尺、盐酸瓶、比样标准盒、比色卡、PH混合指示剂、点滴板、滴管、记载表等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

人机工程学课程总结.

人机工程学学习心得 人机工程学是我们专业限选课,从第一周开课,每周两节课,到第九周结课。从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深切的感悟到,人体工程学与我们车辆专业或者说是机械专业以及设计的相关性。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到作为一个设计者,再设计产品时不仅要注意产品的性能,还要考虑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人和所设计的产品及他们所处的环境的协调及统一,提高产品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尽量满足舒适和安全的使用要求,以实现“ 以人为本” 的人性化设计思想,使我们在设计方面得到了启迪和发展,使我们对车辆外形设计、车辆内部座椅等的设计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将“以人为本”、“人体工学的设计”作为产品的特点来进行广告宣传,特别是计算机和家具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更为突出。实际上,让机器及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设计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得人能够在舒适和便捷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人机工程学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产生的一门工程化的科学。 所谓人机工程学,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动作频率、重心变化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人机工程学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其基础学科是研究人的生理、心理。就是实用科学,把技术科学直接应用的实际的操作之中,也是人体工程的本源之处。人机工程学以人为最根本、最直接的研究、服务的对象,所以一切信息必须从人的自身中去获得,综合了这些信息才能做出判断。人类工程学是与人相关的科学信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3*10=30分) 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母质:指经各种风化作用形成的疏松多孔体。 植物提取修复:是指通过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并将污染物富集于植物体内,而后将植物体收获,集中处置的过程。 有机质矿质化过程:指复杂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的过程。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数值,但不是不变的)。 土壤污染:指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容纳和净化能力,而使土壤性质、组成和性状等发生改变,破坏其自然生态平衡,并导致其自然功能失调,质量恶化的现象。 土壤环境容量:指土壤环境单元在本底值的基础上所容许承纳的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土壤临界含量:又称基准值,是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溶度,是决定土壤负载容量的关键因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的极地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 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化合物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的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多氯联苯:是一类以联苯为原料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高温氯化生成的氯代芳烃。P240 有机污染物的水解作用:指有机污染物与水的反应,X基团与OH基团发生交换,而H与X 相结合: RX+H2O ROH+HX 有机污染物的老化:随土壤与有机污染物接触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可提取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下降的过程,可以认为是对有机污染物生物效应与时间变化的表现、总体的描述,它包括了导致可提取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下降的所有过程。 非点源污染:狭义:各种没有固定排放口或地点的环境污染。广义:难于按点污染源进行管理的污染源的统称。 有机污染物的光解作用:有机污染物分子在光的作用下,将光能直接或间接转移到分子键,使分子变成激发态而裂解或转化的现象。 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硒的生物甲基化:金属硒和硒离子等无机硒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转化成甲基硒和二甲基硒。 反硝化作用:又称生物脱氮作用,是指在嫌气条件下,NO3-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NO、 N2O、 N2的过程. 同晶替代:矿物形成时,性质相近的元素,在矿物晶格中相互替换而不破坏晶体结构的现象。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带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并造成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质量退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现象。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一种疏松而不均匀的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体系;它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中心位置,既是它们所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这些圈层的支撑。 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目的意义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受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和人为因素(耕作、施肥等)影响,土壤养分分布不均匀。正确的采样方法是保证少量分析样品正确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的前提条件。 土壤样品的采集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和代表性的土壤,避免一切主观因素的干扰,根据采样目的及分析项目确定采样方法。土壤形成与土体发生研究,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土壤物理性质研究,需采原状土样品:农业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研究,则应选择代表性田块,在耕作层多点采取混合样品。 采集到的土样,应当场记好标签,带回室内后要逐袋进行登记,立即进行风干处理。处理样品的目的是:(1)使分析样品可较长期地保存,以防止微生物作用引起土壤生化性状发生变化;(2)挑去非去部分,使分析结果能代表土壤本身组成;(3)将样品适当磨细和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取的称样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减少称样的误差;(4)将样品磨细,增大土粒的表面积。使制备待试溶液时分解样品反应能够完全和匀致。 二、仪器设备 (1)土样采集使用工具 铁锹、小铁铲、小钢卷尺、剖面刀、样品袋(布袋、纸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 (2)土样制备使用工具 牛皮纸、硬木板、木棒、台称、镊子、玛瑙研钵、广口瓶(或纸袋)、标签、土壤筛(孔径2mm、1mm 和0.25mm)等。 三、实验步骤 (一)土壤形成发育与土壤分类研究(土壤剖面样的采取) 1.采样点确定 在野外首先确定区域地形部位,及具体剖面位置,除在调查范围的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外,并在样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专业:地理科学 学号:112030020053 姓名:张涛 指导教师:蔡雄飞 前言: 2103年6月24号至6月26号,在彭思涛、焦树林、蔡雄飞、罗宜富等老师带领下,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2011级理学系地理科学的学生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天的野外综合实习。其中土壤学科方面,在蔡雄飞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关于土壤学的实习。 此次实习是希望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野外调查的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实习内容主要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黄平县一带。路线为黄平县的飞云崖,施秉县的云台山,杉木河以及观音岩水库。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土壤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三大环节之一,在 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实地实习以达到: 1.了解全国土了解全国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土壤类型。

2.了解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熟悉贵州省几种土壤类型:红壤、红壤性土、水稻土、紫色土等。重点是红壤。 3.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 4.进行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使学生了解土壤与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5.初步学会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 6.使学生初步了解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7.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8.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实习时间:2013年6月24日—2011年6月26日 实习地点:黄平县,施秉县, 第一天,黄平县飞云崖,了解人文地理现象。

人机工程学实践报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实践报告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应用人机工程学实践项目:人机工程学社会实践报告专业班级:工业设计12-2班 姓名: 学号:

实践原理 所谓人机工程学,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那么,对于一件产品是如何来评价它在人机工程学方面是否符合规范呢以德国Sturlgart设计中心为例,在评选每年优良产品时,人机工程上所设定的标准为: 1)产品与人体的尺寸、形状及用力是否配合; 2)产品是否顺手和方便使用; 3)是否能防止使用者操作时意外的伤害和错用时产生的危险; 4)各操作单元是否实用;各元件在安置上能否使其意义毫无疑问的被辨认; 5)产品是否便于清洗、保养及修理。 人机工程学因素往往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手法之一。若说“人性化产品”是与“人”合为一体的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因素”则是设计工业产品时的人机界面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在我国即将加入WTO所面临的冲击下,中国的制造业无不是严阵以待,企图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管理大师麦克·波特(MICHAEL PORTER)曾说过,企业具备竞争优势的两个方式,一是扩大生产规模,走向规模经济,才能占有成本上的优势;另一个便是创造企业或产品的附加值,制造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心理。在现今产品和质量逐步提高,且消费者对商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各产品制造商们无不力求突破,希望能出奇制胜,打动消费者的心。拿当今世界上提出的“健康”人机工程学的新要求为例,即是用某些考虑人机因素的辅助性产品,如:电动腰靠、紫外线阻隔(UV、CUT)等来提高产品人性化的层次,籍此创造其他品牌无法模仿的优势,而赢得消费者青睐的。 究竟什么样的产品需要人机工程呢在设计上又如何表现,才能成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产品呢 工业设计师指出,就电脑的相关部件和设备而言,如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因使用者可能长时间利用其从事工作或娱乐,接触的时间较长,在使用时也可能十分投入。因此,人机工程学就成了设计上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二、实践目的 通过本次课外实践,了解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情况,并了解到人机工程学的应用目的,即根据人的生理,行为,认知,心理以及等情感各方面的特性,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人与产品,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人们生产与生活中的信息显示,操作控制,作业器具,作业空间,作业方式,作业环境,以保障人的安全与健康,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实现人的舒适与愉悦,使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

东北农业大学 土壤学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壤肥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土壤生产力:土壤生产力是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由土壤肥力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部条件共同决定。土壤肥力高,土壤生产力不一定高;土壤生产力高,土壤肥力也高。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有效肥力: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肥力只有一部分在当季生产中能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一部分肥力叫“有效肥力”。 简答题及论述 1.土壤学包含的主要分支学科 答: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微生物、土壤生物化学、土壤地理 2.土壤在农作物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答:①营养库作用。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除了 CO2 主要来空气外,氮、磷、钾及中量、微量营养元素和水分则主要来自土壤。 ②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在地球表层系统中通过土壤养分元素的复杂转化过程,实现着营养元素与生物之间的循环和周转,保持了生物生命周期生息与繁衍。 ③雨水涵养作用。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多孔结构的介质,具有很强的吸水和持水能力。 ④生物的支撑作用。土壤使绿色植物根系可以在其中生长和穿插,获得机械支撑,保证了绿色植物地上部分能稳定的站立于大自然之中。土壤中还孕育和滋养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微生物。 ⑤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土壤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交界面,是各种理化作用最为频繁和活跃的地带,它具有对温度、湿度、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变化的缓冲能力,同时也具有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着一个稳定的环境。 3.写出四种国家级土壤学期刊的名称 答: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土壤通报,水土保持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报,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农业环境保护学报4.土壤肥力的主要内涵 答: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其中营养条件是指水分和养分,为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环境条件指温度和空气,对植物生产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称之为环境因素或环境条件。“协调”是指土壤中四大肥力因素,水、肥、气、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的。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四大肥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协调。 5.土壤肥力因素包括哪些?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何?答:肥力因素:水、肥、气、热,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植物生长不仅需要四大因素同时存在,而且要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 第一章粘土矿物 名词解释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 次生矿物:土壤按矿物的来源分类,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矿物。 同晶替代作用: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简答题及论述 1.高岭石类粘土矿物有哪些主要性质? 答:1:1型非膨胀型粘土矿物,南方热带亚热带土壤 中大量普遍存在。 1)1:1型 2)无膨胀性,氢键作用0.72nm,膨胀性小于5% 3)电荷数量少,同晶替代弱或无,负电荷来源断 键,3-15cmol(+)/kg 4)胶体性较弱,较其它粘土矿物粗,可塑性,粘 结性,粘着性,吸湿性弱。0.2-2μm 2.蒙脱石类粘土矿物有哪些主要性质? 答:2:1型膨胀型粘土矿物,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分布广泛。 1)2:1型 2)膨胀性 3)电荷数量大,同晶替代普遍 4)胶体性突出,可塑性,粘结性,黏着性吸湿性 突出。 3.粘土矿物对肥力的意义 答: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矿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如何对土壤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及生物化学性均有深刻影响,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含丰富的Ca、Mg、K、N、P、S等常量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经风化作用释放供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一些硅酸盐粘土矿物发声同晶替代作用,吸附离子防止流失)。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名词解释 - 1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