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汉英语言对比的意合与形合

汉英语言对比的意合与形合

汉英语言对比的意合与形合
汉英语言对比的意合与形合

汉英语言对比的意合与形合

[摘要]语言学界和翻译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汉语以意合为主,形合为辅,以意驭形;而英语以形合为主,意合为辅,以形制意。本文具体分析了意合形合在汉英语言中的种种现象,并剖析了其内在成因。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汉民族的综合思维和模糊思维是汉语意合趋向的能动的理性根源;形合特征则是西方民族依照原子哲学观和形式逻辑思维法则,对其语言的发展走向做出的自然选择。

Hypostasis and parataxis in the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Key words: Hypostasis; Parataxis; English; Chinese

Abstract :In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hypostasis and parataxis are generally accept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which distinct English and Chinese. Parataxis dominates in Chinese and hypostasis is in a subordinate position, the meaning restricting the form, while English is the opposite. This essay analyses in details various phenomena of parataxis and hypostasis in Chinese and Eng-list, and explores their inner causes of forming. The article maintains that the idea of wholenes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the thought of synthesis and the thought of ambiguity in the nationality of Han are the dynamic theoretical bases on which Chinese tends to be in parataxis; hypo taxis is the natural choice that the western h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philosophy of atom and the thought of form logic.

语言学界和翻译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意合和形合是语言组织法,所谓“形合”(hypostasis),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所谓“意合”(parataxis),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cohesion),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coherence)。意合和形合是各种语言都使用的连结手段,但由于语言性质不同,使用的侧重点也不同。中文句子各成份的关系大部分靠意思的连贯,即意合,而英文句子则要求结构上的完整,即形合。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汉语是语义型语言,英语是形态型语言

汉语是语义型语言,词汇表意,英语是形态型语言,形态表意。下面通过比较汉英句子不同特征来说明这一点。汉语句子为语义型,英语句子为语法型。换言之,汉语句子的根据在语义,英语句子的根据在语法。在汉语中,衡量一串词语是否成立为句子,要看这串词语能否表述出相对完整的意思。由于英语重形合句法结构严谨,所以表意就十分精确;而汉语重意义,句法结构松散,所以就使得词在表达意思上担子更重些,因此就如申小龙所说:“一个个词语使得词好像基本核子,可以随意碰撞,只要凑在一起,就能意合,不搞形式主义,汉语因此也就显得十分灵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何等的简洁。鸡声、茅店、月之间的关系,人迹、板桥、霜之间的关系,都不必由作者用词语挑明,读者自会解读,甚至不去解读更有美感。有人会说这是诗,普通的文字就不见得这么简洁。其实汉语的意合决不只体现在诗词中,普通文字亦然。有朋友不理解“雪白的纸、乌黑的字,怎么能印出一篇篇这样的文字来呢?”名词“纸”、“字”和动词“印”的关系就不是形合所能解释的,而只容意念把握。又如: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是很早就有,而以元朝为盛;从诗经里可以约略

知道。(朱自清《荷塘月色》)

与汉语相反,英语往往一览无余,看不出字里行间还蕴藏着什么意思。如:The confidence that the west would remain dome-ant force in the 21st century, as it has for the past four or five centuries, is giving way to a sense of foreboding that forces like the emergence of fundamentalist Islam, the rise of East Asia and the collapse of Russia and East Europe could pose real threats to the west.这虽然是一个十分长而复杂的句子,但解读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各个语言单位间的语法关系都清清楚楚地由表达连接的语法手段指示清楚了,精通英文语法的人一下子就

能找出这句话的主干:The confidence is giving way to a sense of fore-boding ,句子的分枝部分也可以根据逻辑一层层解读出来。英文形合的特点为理解英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语法型的英语句子必须含有具有一致关系(concord)的“主一谓”结构(S-V)。具有了这种主谓结构的句子,才给人一种语法的完整感。否则,即便表达了明确的意思,也不能算作句子,不能加句号。然而,汉语中无主语的句子和无动词的句子比比皆是,英语句子的主语和动词则不可或缺。英语句子从结构上分析有五种基本句型:SV,SVO,SVOO,SVOC,SVC,每一句式都少不了S与V,即使充当句子主语或谓语的词并无实际意义,也须加上这个词以满足语法形式的要求。例如:

(1)看样子他不来了。It seems that he will not come.

(2)当时我在住院。I was in hospital at that time.

(3)是谁呀?是我。Who is it?

1(4)叶子黄子。The leaves turned yellow.

(5)不行! It won’t do.

(6)日语他一窍不通。He doesn’t know a single word of Japanese.

2汉语语法的隐性和英语语法的显性。

英语是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而汉语是非屈折语(non-inflectional language)。英语的语言形态丰富,被称为屈折语言或有标记的语言(如用词根或词尾变化区别词类,名词的数和格,动词的时态等)。而且词和词之间的关系常由一个客观的词来指示,不像汉语要由读者自己来解读。比如:Don’t come in until I call you,这句英文两个动作之间的关系由一个连接词until明确指示出来,不可能有误解。同样表达这个意思,汉语就完全可以不用任何表示关系的连接词:“不叫你不要进来。”这个例子充分说明汉语语法的隐性和英语语法的显性,汉语的意合和英语的形合。下面通过构词词尾,名词的数,动词形态变化,汉语句式与英语句式(汉语“竹节”式结构和英语“葡萄串”式结构)来具体说明。

2.1构词词尾

词类的标记,首先是所谓的构词词尾。大量的英语从词形一望而知是什么词。例如:以-ment,-ation,-ity,-er(or),

-ism, -logy, -ness等为结尾的词是名词;以-full, -al, active等为结尾的词是形容词;以-en, -fey, -size等为结尾的是动词;以-lie为结尾的是副词等。然而,汉语没有这些标记,如美好、漂亮、伟大、卑鄙等是形容词;房屋、学校、地球等是名词;跑、跳、走、爬等是动词。

2.2名词的数

英语名词具有“数”的语法形式;而汉语除指人的普遍名词可以在后面粘附一个“们”字,以表示多数外,一般都没有数的语法形式。汉语中“数”的概念,由词汇体现;形态的助词,则由意念来完成。英语一般可数名词都有复数形式。绝大多数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单数形式后,加词尾-s或-as。例:

(7)学生们—students

(8)五辆公共汽车—five buses

在汉语中,某一名词是否暗含复数需要依靠上下文作逻辑分析,这就是一个意念问题。而复数意念,在汉语中则是暗含

的甚至非常模糊;而在英语中则必须呈显性。以下例9、例10取自《白马论》。试比较汉语和英语的差异。

(9)马故有色,故有白马。Horses have colors. Therefore there are white horses.

(10)使马无色,仅有马也。If horses had no colors, there would be simply horses.

2.3动词的形态变化

英语这种形态语言中最重要的词语形态变化集中于动词,其中包括四个方面:时态、语

态、三种语气(直陈语气、祈使语气、假设语气)及与名词的数一致,这一切语法范畴在英语中均可赋形于“形态”。相反地,汉语中不存在这种动词形态变化。汉语一般是通过在动词前加上时间副词“正”、“正要”、“将要”、“一直”、“已经”等,或在动词后加上时态助词“了”“着”、“过”等表示时间观念或时态。汉语的被动态,是通过在动词前加“被”、“由”、“让”、“叫”、“受”等介词构成。汉语的语气则是通过语调(语气词如“呢”、“哦”、“啊”等)及标点表示。例:

(11)The meeting is about to begin.会议即将开始。

(12)Have you read Shakespeare ?你读过莎士比亚的戏剧吗?

(13)Everything is built up of atoms.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14)After successful career in business, he was appointed ambassador.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后就被任命为大使。

(15)Y ou mind your own business !你少管闲事!

(16)If I had a vacation, I would stay at home .假如我休假的话,我就呆在家里。

2.4汉语句式与英语句式

汉语句式与英语句式分别被形象地比喻成“竹节”与“葡萄串”结构。汉语的竹节式句子,一般是按照思维的先后顺序、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或逻辑关系排列(先原因后结果,先条件后结果,先目的后行为,先让步后转折),将句子内容在说明部分逐项交代出来,犹如竹干,一节连着一节,又如流水一波接着一波。返观英语句子,则是根据意义的主次,先理出主要意思确定“主语一谓语”的SV框架,然后将次要的意思通过从属关系、修饰关系系附在这根SV主干上,就象一根枝条上的串串葡萄。汉语句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呈隐含状态,“节”与“节”之间在形式上呈并列关系。英语的葡萄串式结构使英语句子的语义关系呈现显性状态,句子各组成部分孰主孰次,各具何种逻辑关系,在形式上一目了然。下面的例子显示,汉语句子是并列关系,到英语句子里就变成了主从关系或逻辑关系,例如:

(17)他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工作勤苦,深受大家喜欢。He is liked by all because he is kind, helpful and hard working . (因果关系)

(18)他于是很快讲了下面的话,语调十分引人注意,大家也都安静地听。He speaks quickly, the tone of his voice so arresting that it sobers everyone.(so---that ---句型表结果)[2]

3省略是汉语意合与形合的补充

为了避免重复,句子的某些部分可以省略。省略是各种语言都使用的修辞手段,汉英语言也不例外。英语是形合语言,在表达上比较精密,语法关系较为严谨;而汉语是意合语言,许多逻辑关系是靠意义来表达的,而语法关系则处于次要的地位。就省略而言,英语中的省略多数伴随着形态或形式上的标记,可以从形式上看得出来。甚至正是形式的存在,为英语省略创造了条件。例如在下面例20、例21中,省略现象在语法结构上有着明显标记;

(19)I sat near the window, he (sat) near the door.

(20)Though (she was ) already middle-aged, she was very pretty.

汉语的省略在很大程度上与所表达的意义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汉语的省略只求达意。只要能达意,省略的时候不但不考虑语法,甚至也不考虑逻辑。因此汉语中“北京冬天比武汉冷”听起来比“北京冬天比武汉冬天冷”要自然。正因为汉语是一种以意合为主的语言,汉语中最常见的省略是主语的省略。而谓语的省略则较少。申小龙把汉语中主语的省略看作是“汉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语言中的表现”;因而汉语中的主语往往可以蕴涵在行为事件的主观表达中。

例:

(21)自己既不肯动,他倒希望虎姑娘快快进屋去,或是命令他干点什么;(他)简直受不了这样的折磨,(这是)一种什么也不像而且非常难过的折磨。(老舍:《骆驼祥子》)

但在同样的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能省略的,否则句子在结构上就会不完整。如果我们把例22译成英语,被省略的主语需要补全:He didn’t’t feel like moving, but wished Tigress would hurry back inside, or else give him some orders. He simply couldn’t stand this strain, which was unlike anything he had never known, and quite unbearable.从该例可看出,英语句子在结构

上相对工整,每个句子都有主语,而在汉语中,只要意思明确,句子的主语可以省略。

在谓语的省略中,英语和汉语的最大差别在于谓语动词,特别是实义动词的省略。由于英语是一种以形合为主的语言,它可以借助于时态标记或情态标记等语法手段来表达意义,试比较:

(22)—Mr. Lorry, look once more upon the prisoner. Have you seen him, to your certain knowledge, before?

—I have. (C.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

“劳瑞先生,再认一次这个犯人。你确实知道你以前见过他吗?”

“见过”。(张玲、张扬译,《双城记》)

从以上的英汉对应表达中可以看出,英语中的形合手段为英语中谓语动词的省略创造了条件,例22中的I have之后省略了seen him,而相应的汉语省略的是主语,而位于动词部分则未省略。

4替代与重复是形合意合的辩证观

英语惯于使用代词,名词及其它词组来代替重复出现的部分;为了意思更明确,更突出,更生动,汉语常常用重复手段。

仔细观察如下英汉句子比较:

(23)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Ours will no longer be a nation subject to insult and humiliation. We have stood up .

(24)非洲人民正在为争取非洲的彻底解放进行艰巨斗争。

The people of Africa are waging a hard struggle to win the complete emancipation of the continent.

(25)你答应帮助他就应当帮助他。

Y ou should help him since you have promised to do so.

(26)他今晚回来吗? Is he coming back tonight?

我想会回来。I guess so.

(27)马克思主义在开始的时候,受过种种打击,被认为是毒草。现在它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还在继续受打击,还被认为是

毒草。

At the beginning, Marxism was subjected to all kinds of attack and regarded as a poisonous weed. This is still the cas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如果从理论上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似乎可以认为这反映了形合和意义的辩证法。纯粹用意合的语言都是少见的,各种语言都有使用意合手段,各种语言也都使用形合手段,只是使用的范围、程度各不相同。拿英语和汉语比较来看,在句子及句子以下层面,英语比较稳定而多样的形式(包括形态),可以控制着内部语言要素间的关系,因此以形合为主;到了句子以上,

英语似乎觉得没有必要再用如此强的形式来限制自己了,为了造成变化,因而采用了意合手段,同义词、上位词、统称词、代词,基本上都是词汇手段,把它们联系起来的不是形式,而是意义。汉语的情况正好相反,在句子(或相当于句子)的较短的语言片断内,主要靠的是形式,用“意脉”贯串全句;而到了较大的语言片断里,为了保持“神”不散,就要用适当的“形合”手段来增

加凝聚力,而重复同一个词是最好的办法,可以使读者、听者的意念中心不致走散。汉语不喜

欢使用同义替代的手段,因为会使精神分散;也不喜欢使用代词,因为容易变得所指不明,结果由于强调重复,反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形合”。

汉语以意合为主,形合为辅,以意驭形;英语则以形合为主,意合为辅,以形制意。语言的演化和发展与对应的哲学传统,思维方式乃至美学关照具有文化通约性。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影响最大的三大哲学流派儒家、道家与中国佛教都重视悟性,中国人重领悟,重“微言大义”,重“言外之意”乃至重“含蓄”,追求“韵致”,《庄子》中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中国人善于形象思维,这与汉语中的模糊性(词性模糊、语义模糊、语言单位模糊)是一致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思维风格,有中国人自己的时空观;对超感觉世界,中国人的兴趣仅止于“道与非道”和“美”与“不美”之类的对立二元辩证关系。某事发生在前,某事发生在后,言者不必“言之凿凿”,听者也不必“追究再三”,一切心照不宣。因此,汉语将印欧语中的所谓时态、语态、语气、体式隐含于“尽在不言中”。与汉语不同,英语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严谨的形式逻辑,以及后来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弥漫于欧洲的理性主义。西方人注重思辨理性,把抽象的逻辑思维方法作为认识和把握事物真理的最基本手段,把“分析学”或“逻辑学”视为一切科学的工具。在对自然科学研究上从古希腊时起,西方人就注重实证与分析。这种哲学观表现在语言上,即强调形态的外露及形式上的完整。[2]

中国人自古代起就习惯于从总体方面认识事物,把世界看成本质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并用这种观点去解释一切事物的现象。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论宇宙观,它是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点的。这种整体观在思维方式上具有直观性,凭有限的事实和已知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做出判断,这与西方的抽象逻辑思维截然不同,在对事物研究的方法上,注重直感体验和整体的综合。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强调个体意识和个体思维。我们可以从汉语英语的不同构词法来说明这一点。汉语的构词法以复合法为主,组成的词族以义类相关照,是一个开放的群。汉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形声字为主体,以部首来统率,所有字以类相从,这反映了汉族人善于整体思维的心理特点。如“金”字旁的字:“银、铜、铁、锡”,一望便知是金属。以字组词也是如此。例如:“花”,把不同的花为“桃花”、“荷花”、“梅花”等,把与“花”的各部分称为“花瓣、花蕊、花萼、花粉、花梗、花冠、花托”等。“花”在这一系列词里起的作用就相当于原先字里面的偏旁,同样体现了一种从整体着眼来把握局部的思维方法。与汉字不同,英语的构词法以加缀法为主,词族的组成以词干为中心,其作用就像原子核,而各种前缀后缀,就像是核外电子,每一组这样的词形成一个封闭的词族,这充分体现了西方的原子哲学观,注重个体思维。例如:rely—reliable, reliably, unreliable, unreliably able—enable, disable, unable, ability, ably.

[参考文献]

[1]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2002.

[2]李瑞华.英汉语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57第4期叶小妹:汉英语言对比的意合与形合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廖国强夏宏钟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6430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就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差异点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英语汉语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氛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认为,“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认识不同语言的各个层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且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中防止语言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1. 谱系的差异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拼音(alphabetic)文字,单词有重音、次重音等,没有四种声调(tone),但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语调(intonation);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表意(ideographic)文字,音节有四种声调变化,语调也很丰富。 2. 语言类型的差异 英汉语言从形态学分类来看,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即主要通过词本身形态变化(inflected forms)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analytic language),即语法关系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和词序(word order)等手段来表示。 3.词汇的差异 1)功能上的差异 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助词为各自语言所独有,通常无直接对应。英语中无汉语中的助词,但可通过动词的时态和体式、句式陈述与疑问等与汉语的助词功能相对应;汉语中也没有英语中的关系词和反身代词,但可通过词组、短句和相应的词汇运用来替代;英语中谓语动词的使用要受一定限制,汉语中动词的使用灵活,受限小,因而导致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名词的现象;英语中的连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更高;英汉语言都有许多相同的构词手段,但重叠法汉语常用,如千千万万、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等,英语罕用;英语的典型特征是词缀丰富,汉语的典型特征是形态变化少;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实称;英语多变化,力戒重复,常常用替代、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法避免重复。汉语用词不怕重复,常常运用实称、还原、复说的表达方法。如:He hated failure,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 despised it in others. 他讨厌失败,他一生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2)词序上的差异 英语句中单词修饰语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短语和从句一般放在中心词后面,汉语定语无论单词还是词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英语的谓词状语一般可出现在动词前后,汉语的谓词状语常在动词之前;英语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从近到远。汉语的顺序一般则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从远到近,两者顺序完全相反。 3)词义上的差异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及其应用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及其应用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及其应用 摘要:英汉语言中形合与意合是句法和语法中十分重要的两个概念。这种差异体现在英汉翻译中的词汇、短语、句子等方方面面。 关键词:形合;意合;形式 Abstract:Hypotaxis and parataxis are two important concepts in syntax and grammar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This difference reflects on the vocabulary ,phrase and sentence and other aspect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Keywords:h ypotaxis ; parataxis;form 一.引言 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E.Nida)在其著作《译意》(Translating Meaning)译书中所指出的“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意合与形合的对比。”在英汉语篇中,意合与形合是语篇组织上最为常用的手段。汉语是意合语言,所谓意合是指句子的各个组成成分之间如词语与词语之间、词语和分句之间不使用语言形式手段来连接,而是通过词语以及分句的含义来表达句中存在的语法、句法含义以及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被称作“流水句”,呈现出“波浪形”;所谓形合,是指英语句子中的各个组成成分—如词语和分句之间以及词语和词语之间通过显著的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

词)来连接,句子的组成成分处于主从关系中,可以在不同的位置插入各种从属结构,抽丝剥茧,层层展开。因而,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呈现出“枝杈形”。总而言之,形合与意合这两种基本的语言组织手段在汉英语言表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形合与意合的对比 正如奈达所指出的,翻译要实现功能对等或者说是动态对等。而所谓功能对等,就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风格。英语中的形合是用连接词来体现分句之间的依附关系或者从属关系。语句各成分之间的相互结合常用恰当的连接词或者各种语言俩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而汉语中的意合却不依靠关联词而依仗次序来体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或者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而少用连接语,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的。从性质上分,中国文化属于人文文化,重内省和体悟,却不重逻辑,因而语言简约、含义模糊,从而使得汉语表现出意合的特征。相较而言,西方文化属于科学文化,注重分析和实证,以逻辑和理性探索自然规律。这种形式逻辑的思维模式客观上要求在表述逻辑关系时必须依赖于各种连接手段承上启下,脉络清晰自然。汉语的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汉语中形合手段的使用要比英语少很多,主要体现在:没有英语所常用的那些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以及连接副词;介词数量少,大约只有30个,而且大多是从动

汉英语言对比 重点知识

对比分析在外语教学中可以用于什么方面? 摹声格与Onomatopoeia的差异(汉语的摹声格与Onomatopoeia的区别) 1.以语音的形式对自然界发出的声音进行直接的摹拟就是汉语的摹声格与英语 的Onomatopoeia。2.汉语的摹声格使用迭音词或迭音结构,大多表达为四种模式:AA,ABB,AABB,ABAB.英语的Onomatopoeia没有这种叠音形式,英语的拟声词绝大部分是单音节词,这与汉语正好相反。3.差异:1、不同语言的民族各自固有的语音系统影响或限制。2、在摹拟相同的自然声响时,摹拟的角度不同。 3、“摹拟”过程中,加上自己民族的主观色彩或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去自由发挥,极力拓展,以便使各自的语言更为形象,生动,逼真的结果。 双声,叠韵与Alliteration, Assonance的辨别 汉英隐喻的共性、个性分析-来源(汉英隐喻共性和个性产生的原则) 1.汉英隐喻的共性来源于人类隐喻思维的共性。人类在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以已知经验去认知未知的自然现象。对未知事物的理解也总是建立在已知事物的基础上。“未知事物”究竟是什么,只有在同已知事物的对比中找出相似点,才能弄清。这便是隐喻思维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实际上包含了一个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逐渐模式化,最后形成了隐喻这一人类的思维方式。 2.地域民族不同,社会文化,政治宗教,风土人情的差异以及时代进程的快慢会使人类获取的直接经验有所不同,因而人们对一事物与它事物间的联想就不同。汉英隐喻个性产生。 隐喻: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术语,概念和理论。汉英隐喻都是一种比喻方式,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性,用它事物来阐明所要描绘的事物。

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的成因及对比分析

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的成因及对比分析李晶 摘要: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对比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结构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英汉语言形合和意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不断加深,人们对英汉语言形合和意合的关注度也越来越 高。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的内涵、成因的分析,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的特征。 关键词:英汉语言;形合;意合;成因;对比 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最重要的区别特征,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提 出汉语里多用意合,联接成分并非必须,西方多用形合法,联接成分不可或缺。英汉语言的形合和意合一直都被视为语言学界研究的重点,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其特征也存在着显著差别。 一、形合与意合的内涵 (一)形合与意合。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他的《中国语法理论》中首次提出 形合和意合两个概念,并将其作为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形态。形合和意合中的“合”也就是 排列、组合的意思,是语言符号组织的基本方式。形合和意合的含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广义上来讲,形合主要是指的是句子的形态组合,能够借助一定的形式组 成完整的句法,主要包括词组标记、语法范围标记以及词类标记等。狭义上的形合主要是利 用词汇的手段,句子的形式主要借助一些连接词进行连接并组成句子,进而形成完整的语法 意义和逻辑意义。形合注重形式的变化和组合,注重句子外在结构的完整和规范,以外在的形式表达句子的意义。意合从广义上来讲,主要是不运用任何外在的形式或者词语的形态构成语言的表达意义,注重句子内在的逻辑表达和含义,词语和分句之间的连接不借助任何的 形式和手段。从狭义上讲,意合注重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上下语句之间的含义,通过句子之间的含义构成完整的语句含义,使得句子语义连贯。意合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句子之间 的隐性连接,注重语义之间的内部联系和语用功能,注重以意统形态。概括来说也就是形合 注重语法结构和功能,注重语句之间的形式连接,而意合注重无形的语义连接句子各部分之 间的关系,注重句子的内在含义。 (二)英语注重形合,汉语注重意合。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一直在语言界作为研究的 重点。英语和汉语从语系分属的角度来看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者语言 的语系不同进而也决定了两种语言的差异较大。形合和意合作为英语和汉语句式结构和行文 的重要方式。汉语注重意合和英语注重形合是汉语和英语两大语系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所在。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这样解释汉语和英语两大语言之间的差异:汉语句式的组合多采 用的是意合法,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复合句式。英语语言中的意合作为一种变态,在汉语中却是一种常态。美国的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学家Nida曾经指出,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结 构上最大的区别在于英语注重形合,而汉语注重意合。因此可以说明了语言学家们对英语和 汉语的形合意合研究持有相同的意见和看法。因此可以总结出英语重视形合,分属印欧语系, 汉语注重意合,分属汉藏语系,形合的特点注重外在之间的形式连接,句子多用词语连接。而意合多注重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英语注重形合,汉语注重意合在英汉互译中 显得十分明显。就形合和意合两个特征来讲,英语注重词语的形态变化以及句子之间的结构规范,注重语句之间的连接,关注于语法,结构明显。而汉语注重语用功能,词语没有形态的变化,语言的结构松散,侧重于语义的表达,语法结构不明显。 二、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原因 语言形成的条件十分复杂,影响因素也是多重的,对于语言的研究人们主要是从文化、 社会背景。历史、宗教等因素进行研究。英语国家和中国所受的文化熏陶和思想传统等各方

(作业)英汉语言的特点比较及翻译

(作业)英汉语言的特点比较及翻译

英汉语言的特点比较及翻译 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载体,但在此同时,它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由于两者之间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使得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不大相同。 在平时的英语学习当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在做英汉互译的练习时,尤其是在做长句的翻译时,由于缺乏对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足够的了解,经常会死译、硬译,不符合英汉本身的逻辑特点。因此无论是在英语学习当中还是在英汉翻译、跨文化交际当中,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往往成为所有这些过程的“绊脚石”。假如不了解和熟悉这两者的差异,翻译的时候就会违背目的与的表达习惯,从而留下浓重的源语痕迹。本文将通过对英汉这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选择对比分析以及不同的句法结构,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一)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 (1)从构成形态上看,汉语每个词只由一语素构成,是由几个代表不同意思的字构成的词,而英语则是由单纯的字母构成一个词,每个词还可以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示意义或语法功能的变化。比如:通过对动词形态的改变,动词就会产生人称、时态、语态、情态以及非谓语(不定式、分词)的词性变化;也会产生词类的变化。英语通过词汇的形态变化表示句子丰富多彩的语言关系和逻辑关系。和英语比较起来,汉字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改变自身的形态,更不像英语可以通过形态的变化引起词性的变化。但是,汉语词汇的表意能力和互相组合能力要比英语强,所以汉语主要靠词汇、词序以及各个部分之间暗含的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语言意义。 (2)从词义上看,英语的词义比汉语更具灵活性,并对文章具有依赖性。比如uncle一词就可以指伯伯、叔叔、舅舅、表叔、姑父、姨夫。这种一词多义的属性使得英语在翻译中就必须根据文章上下来进行选择。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词本无义,义随人生。)(《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杨丰宁)这正说明了英语词汇的特征。另外,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不仅有多个意思,还表现在词类上。有时候,一个词通常既能做动词又能做名词。而汉语往往不行。就像play做动词时是玩、扮演,做名词时是比赛,

英汉的形合与意合之别

摘要: 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组织和表达方式本质差别在于汉语以意合为主,英语以形合为主。这种差异根源于东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即东方综合,西方分析。对比两种语言各自的形合手段与意合特征可以发现:英汉语中形合与意合的使用是量的、而非质的差别。 关键词:形合;意合;思维方式;形合手段;意合特征。 0、导言: 全世界共有几千种语言,它们都是以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思想的,这一点是共同的;至于这两方面如何结合,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它们的发音特点、语法结构等特征,可以归并成类,称为语系。其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 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在词汇上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特点,在语法上具有灵活性、随意性的特点,在语音上具有用声调来区别意义的特点。(陈炎,2007)把一些相关连的语意表达片断粘合在一起而很少用关联词,就构成了句子,因此汉语的句子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句型。相比较而言,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则是一种拼写文字,靠词尾,前后缀(用一定的字母组合)、连接词等来产生语法形式,表示各种语言关系,非常重视结构上的完整和表达的科学性、逻辑性。英语的最基本表达结构是句子,并遵循严格的结构模式--句型。简而言之,英语强调的是形式上紧密结合,汉语强调的则是意义上紧密结合。通过以下举例对比,汉英表达上的这种差异可见一斑: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o秋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中国古诗词充分利用了汉语的意合手法,了了数笔,不用一个动词,仅通过几个意象的简单罗列便使一幅幅意境深远的画面跃然纸上,语句的简练达到了极致。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ould not die in vain-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world. (Abraham Lincoln Gettysburg Address)在此句中,动词"resolve"的三个并列宾语,分别用"that"与"and" 等语法手段连接以体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种差别,在语言学上被称作意合与形合。有语言学家宣称: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组织和表达方式上最大也是最本质的差别就是汉语以意合(Parataxis)为主,英语以形合(Hypotaxis)为主。《美国传统词典》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分别是: Hypotaxis: 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nship of clauses with connectives. Parataxis: the juxtaposition of clauses or phrases without the use of coordinating or subordinating conjunctions. 换言之,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来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为形合;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靠词语与句子本身意义上的连贯与逻辑顺序而实现的连接为意合。 1、对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哲学解释 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表达方面的这种显著差异,根源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民族对同一客观事物常有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在:"西方分析,东方综合"。所谓"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许多部分,越分越细。其优点在于能够比较深入地观察事物的本质。但也有缺点: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谓"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事物的联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周志培,2003) 以西医与中医的差别为例:西医见病不见人,把人当成机器一样的来分析、研究、拓展,依据铁定的诊断标准,按照既定的流程来诊治;中医则不同,中医是见人不见病,认为人与自然、人与天地、人与宇宙万物是和谐统一的,依据阴阳五行经脉理论,讲究辩证施治,甚至要因时因地因人治宜,可能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再如绘画艺术:中国画讲求气韵,意趣,

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

英汉语言得主要差异 如果学生能够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结构方面得差异有所了解,掌握两者之间得一些转化规律,再假以时日反复练习,做好口笔译也不就是一件很难得事情。笔者根据多年得教学经验,结合众多语言学前辈得研究成果,在此总结出英汉语言在结构方面得一些主要差异,相信对各位同学必有所裨益。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与表达方式而言,英语就是一种形合性得语言,而汉语则就是一种意合性得语言。英语得句子一般就是按照固定得结构与方式来组织与表达得,偏重于形式;汉语得句子则就是按照其字词得含义来组合与连接得,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得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得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得语意来表现。 【例1】Another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译文】再试一次,您就会成功。 或:只要再试一次,您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就是一个由and连接得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得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得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reducedby many times thesizeof theputerofwhich itforms a part, thu s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of portable miniputer、 【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得组成部分,使计算机得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得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就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与一个分词状语组成得主从复合句。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得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与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得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得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与运用“使”、“从而”得词意把各句之间得层层递进得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得差异就是做好英汉互译得核心。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得基础上,打乱其原有得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

从形合与意合看英汉语思维的差异与互译

从形合与意合看英汉语思维的差异与互译 王祥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外语系 中国人信奉强调天人合一的民族根性,使中国人顺从“天意”,崇尚古人古文,重形象和悟性思维,重归纳推理,重暗示含蓄,重言简意赅,重以史为鉴,轻空谈假想的思想哲学。因此中国人不习惯于西方文化的那种逻辑和分析,而以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辩证性著称于世。就思维定势而言,直觉的整体性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主要特征。中国人的这一切思维特征可以说都融进了汉语的“意合”当中。 3. 从形合与意合的角度看英汉语句子之间的翻译转换 根据上面分析的英汉语在形合、意合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在进行两者之间的翻译转换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贾玉新,1997:411-418) 3.1 树形结构与线形结构之间的转换——思维模式之间的转换 英语句子一般总有一定的框架,句子的主谓结构是全句的出发点,其它修饰、限制、补充等附加成分好似主干上的旁支,借助各种关联词进行空间搭架构成一种树形结构。英语句子在表达复杂一些的意思时,主要通过增加结构层次,旁支延伸,叠床架屋的办法,是一种空间构型的复杂化。 而汉语句子则没有一定的主谓框架限制,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词的区别,有可能几个动词结构连用,或几个名词性短语连续铺排,节奏简洁明快。汉语句子在表达一些复杂意思时,一般是按时间顺序或事理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形成连贯铺排之势,这说明汉语句子结构是线型的。 两种语言在类型上的差别其实也就是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表现在句型上,英语习惯于形式的,带有一定语法框架的表达,而汉语习惯于按时间顺序和事理逻辑原则连贯铺排的表达。概而言之,英语的造句心理是一种“焦点式”,句子的主谓结构,尤其是谓语动词,是全句的焦点,其它成分的配置都要根据主谓框架而定。而汉语的造句心理则是一种“散点式”,一个个句读段按时间或事理逻辑铺排,没有一定的框架限制。 根据以上英汉句子结构的根本差异,在英汉互译中就要注意使译语各句子符合其自身的思维模式,译成汉语时要注意不可拘泥于原文的层次结

翻译形合与意合

翻译形合与意合

1. All was cleared up some time later when news came from a distant place that an earthquake was felt the very day the little copper ball fell. 2. 介词。介词包括单介词(如 with, to, in, of, about, between, through)、合成介词(如inside, onto, upon, within, without, throughout)和成语介词(如 according to, along with, apart from, because of, in front of, on behalf of, with regard to).据G..Curme 统计,英语各类介词共约定俗成85个。介词是英语里最活跃的词类之一,是连接词、语或从句的重要手段。R. Bander 指出:“A preposition may be defined as a connecting word showing the relation of a noun or substitute for a noun to some other word in the sentence. …Prepositions appear constantly in English speech and writing. …Over ninety percent of preposition usage involves these nine prepositions: with, to, from, at, in, of, by, for and on.”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介词,汉语则常常不用或省略介词: 1) 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inside. 3. 其他连接手段,如形态变化形式,包括词缀变化,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如性、数、格、时、体、语态、语气、比较级、人称等)及其保持前后一致的关系,广泛使用代词以保持前后响应的关系,以及使用“it”和“there”作替补词起连接作用等等。英语常常综

英汉互译中的形合与意合

英汉互译中的形合与意合 摘要:本文从形合意合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了对比。通过例句证明了英语重形合而轻意合,汉语重意合而轻形合的特点,并且分析了形合与意合形成的原因及区别的表现和辩证关系,最后指出了这种区别对翻译的影响。关键词:形合,意合,语境 一、形合与意合的概念 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是语言表现法。形合是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意合是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形合”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意合注重意义上的连贯。 二、英汉语形合、意合的成因 形合指的是词与句子的组合主要是通过显性的形态标志体现出来的,当形态标志不充分的时候,还可以用其他语法手段来显示词组、句子、句群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意合指的是语言中词与词、句子和句子的组合主要是凭着语义上的关系和联想达成的。词语句子的组合往往在外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标志,交际双方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下依据自己的语感,对语句做出正确的语义解码。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形合和意合兼而有之的,没有一种语言会是纯形合或纯意合的语言,所不同的 只是它们表现趋势上的差异。形合和意合两种手段通常都存在于一种语言中.在汉英双语对比中,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①在言语交际层面上,说汉语的人能够依靠汉语话语对上下文包括情景上下文[包括情景上下文(situational context)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强烈承继性来进行交际,而一旦这种交际能够顺利进行,言语交际双方就可以不求话语语句的形式完备,说出一些言简意赅、"残缺不全"的句子来。这些独特的"汉语精神"和英语对应表达方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相比汉语而言,它有较丰富的形态标志,有较鲜明的词类分别。句子以限定动词为中心,各种语法范畴在英语中都有全面体现。英语话语交际中句法形式要求比较严格。 陈宏薇的看法是:"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一个句子可由好几个短句组成,它们之间只有意义上的联系,无需形式上的粘连;对比之下,英语句子往往要求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将句子成分连成一个意义与形式珠联璧合的整体. ② 三、英汉语形合、意合的表现 汉语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汉语的意合法往往通过语序、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紧缩句等来实现语义连贯。 例1: 1)吃苹果 to eat an apple 2)吃食堂 to have one's meal in the mess 3)吃了一嘴油 to be left with the oil or grease on one's mouth after a meal 例2: 1) 吃素 to abstain from eating meat 2) 吃劳保 to live on pension 3) 吃老本 to live off one's past gains 从例1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词组的形式制约很弱。三个例词都是动宾结构,但只有"吃苹果"是支配式的。"吃食堂"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吃了一嘴油"表示动作的结果。在形态丰富的语言里,这三个例词的不同语义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语法形式如"格"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在英语中则用虚词"in", "with", "on"体现出各自的语义特点。从例2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汉语语词组合的随意性和简洁意合的特点,与之对等的英语译文则需借助虚词来明确词语间的关系或用意。相比之下,英语的表达因此也显得繁琐,有失简约。 从句子分析的角度来说,汉语也是一种形式制约比较弱的语言。"汉语的语义结构,通常采用一种直接反映思维程序的对接是直接组合,十分简约"(刘宓庆,1991)。汉语的主语提挈功能很弱,语法结构常常寓于语义结构之中。我们从下面的三组例句说明上面的观点。 例3: 1)昨晚抓住了三个小偷。

浅谈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形合与意合

浅谈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形合与意合 ? 引言: 一直以来,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是翻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在语段层面上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会发现二者本质性的差异---汉语重意合轻形合而英语则重形合轻意合。就像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E.Nida)在其著作《译意》(Translating Meaning)一书中所提出的“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意合与形合的对比。” 一. “意合”与“形合”的概念 所谓形就是形式,形合即形式的合拍;意即意义,意合即追求意义的整合,不求逻辑的严密。形合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来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衔接;意合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词或句子的连接。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语言学家王力曾形象地指出:西洋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则环与环都联络起来,毕竟有联络的痕迹;中国语结构好像无缝天衣,只是一块一块的拼凑,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西洋语法有很多呆板的要求,如每一个clause里必须有一个主语......中国语法只以达意为主,如初系的目的语可兼次席的主语,又如相关的两件事可以硬凑在一起,不用任何的connective word。(转引自《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176页) 二. 形合与意合对英汉转换的影响 充分考虑到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对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成功转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㈠. 零位主语(null subject) 零位主语也叫无主句,在汉语中广泛存在。也是汉语轻形合重意合的充分体现。汉语中经常有承前省略主语甚至不承前而直接没有主语的情况,这在英语中就算不合乎语法的病句,但在汉语中却是正常的句子,读上去很自然,丝毫没有病句之感。 例句一:凭窗站了一会,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冰心:《微笑》, 123页) 原句括号部分有两处省略主语“我”,补充全了应该是: 我凭窗站了一会,微微的觉得凉意侵入。我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 虽然没有主语,但原文读起来依然是通顺的汉语句子,增添的主语反而成了冗余的部分,使得原句臃肿啰嗦。而译文必须分别增添原文被省略的主语,才能语法正确,逻辑关系明确:译文:Standing at the window for a while, I felt a bit chilly. As I turned round, my eyes suddenly dazzled before the bright light and could not see things distinctly. 例句二:我曾多次见他画小鸡,毛茸茸,很可爱;也见过他画的鱼鹰,水是绿的,钻进水里的,很生动。(艾青:《忆白石老人》) 汉语原文是一个很散的句群,其中有很多处主语承前省略,补充全了应该是: 我曾多次见他画小鸡,那些小鸡毛茸茸,很可爱;我也见过他画的鱼鹰,水是绿的,鱼鹰是钻进水里的,很生动。 原文虽然形式上多处缺失主语,但从语法上讲,仍然不失为一个正确的汉语句子。标点符号有七个之多,长短句参差不齐,读上去张弛有度,动感活泼,充分体现了汉语意合之美。倘若译为英文,意合则须让位给形合: 译文:On several occasions I watched him paint fluffy little chicks and vivid cormorants with their heads in clear green water. 译文比原文工整得多,由一个主语“I”,一个谓语动词“watched”,两个宾语“chicks”和

英汉对比:形合与意合

---------------------------------------------------------------最新资料推荐------------------------------------------------------ 英汉对比:形合与意合 英汉对比之形合与意合 1/ 19

形合与意合 (Hypotactic vs. Paratactic)? 形合(Hypotactic)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nship of clauses with connectives.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Example: I shall despair if you don’t come.? 意合(Paratactic)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 The arranging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The World Book Dictionary) Example: 大雨倾盆,河水泛滥,冲毁了很多民房。

---------------------------------------------------------------最新资料推荐------------------------------------------------------ 英语的形合法英语造句多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注重显性接应(overt cohesion),重形式,重结构。 相对汉语而言其连接手段和形式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使用频率极高。 1. 关系词和连接词关系词:who, whom, whose, that, which, what, when, where, why etc. 连接主从句。 连接词:and, or, but, because, so, however, as well as, either…or…, as, since, until, unless, so…that…etc. 连接词、词组、分句或状语从句。 3/ 19

形合、意合与翻译

形合、意合与翻译 万江波 提要: 形合和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的重要区别特征,汉语以意驭形,而英语则以形制意。由于语言与思维模式之间相互制约,西方形式逻辑的思维模式要求语言倚赖于各种连接手段承上启下。而汉民族重内省和体悟,不重逻辑,因而语言简约、意义模糊。一般来说,在译英为中时应以表“意”为核心进行遣词造句;译中为英时应先确定适当的“主谓”主线,再梳理脉络。关键词: 形合;意合;思维模式 ? 1. 形合和意合的概念 众所周知,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它们在发音、构词法、句法、修辞形式以及谋篇布局方面都有各自的规律和特点,两者之间虽不乏相通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Eugene A. Nida说过,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莫过于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之分了(1982)。 “形合”和“意合”是已故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译。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或词汇手段(lexical devices)。意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方梦之,2004)。印欧语言重形合,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各种语言连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汉语重意合,句中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语,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 例如:The boy had his breakfast and went off to school.(男孩吃过早饭上学去了。)这里英文中“his”跟“The boy”前后照应、相互攀连,“and”将两个承接的动作衔接起来,是英文形合的手段。如果翻译时过于拘泥于原文的形合语言,译文会显得冗余累赘和拘谨(“男孩吃过他的早餐,然后上学去了”) ,而汉语里“吃过早饭上学去”两个连贯的动作显得很紧凑。 再如雪莱在《西风颂》中的名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里英文中的“If”就表现了从句与主句之间“假设-判断”关系,而汉语译文则没有采用任何连接词语,并不显得突兀,反而更觉一气呵成、余音绕梁。 简言之,“形”是英文行文必不可少的要素,而汉语的句子铺排则以“意”为核心。 ? 2.形合、意合与东西方思维模式的比较 著名翻译家、散文家孙家晋曾说过,“西文像树上分出枝桠,中文如铜钿串在一起。”1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印欧语言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有人称之为线性的语言,其句法以主谓结构为中轴线;如果有宾语或补语成分,可在主线上延伸;定语及状语成分则以枝桠的形式构成分支线,并通过关联词与主轴线相接。这种树状结构由于主谓结构形成了对“全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挈性结构主轴”(刘宓庆,1990),因而各支的脉路都一目了然,枝枝桠桠都必有归宿。如果把句的结构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彼此关联、相得益彰,构成了密密挨挨的树林。 由此可见重形合的印欧语言是一种非常强调外在逻辑形式的文字,从句法到篇章都强调演绎和推理。有了逻辑的语言就有逻辑的思维,有了逻辑的思维反过来也会有更为逻辑的语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形式逻辑的三要素——概念、判断和推理,总结了两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归纳法和演绎法,并创立了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亚里士多德相信,一切演绎的推论如果加以严格地叙述都是三段论式的。现代西方的自然科学与人文哲学的研究都证实了它们是以“三段论”为基础而衍伸出来的各种领域学科,而逻辑性成了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西方思维传统注重分析和实证,在论证和推演

英汉之间的区别

英汉翻译讲解 I.英汉之间的差别: “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地差别。”------吕叔湘 国内学者的共识是:汉语是综合性的,描写性的语言,而英语是分析性的,逻辑性的语言。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形合和意合地的对比(contrast between hypotaxis and parataxis),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在句法方面,有学者形象地把英汉比喻为以下几种:1.雄孔雀/雄狮-----即英语习惯于把最着重的事物放在句首先说出来,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条条补述,一步步交代,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形成一条头短尾长地线性链,象头小尾大地雄孔雀。而汉语则相反,其线性序列的展开好比画龙点睛,先把外围的环境与衬托一一交代周到,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水到渠成,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形成雄狮型头大尾小地局式。 例如: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 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instate the visit so quickly. 译文: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才得以这样快地重新实现访问。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又如:The assertion that it was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for a people to enjoy its basic rights unless it was able to determine freely its political status and to ensure freely its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now scarcely (不足地,不充分地;一定不,绝不)contested (斗争;比赛). 译文:如果一个民族不能自由地决定其政治地位,不能自由地保证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要享受其基本权利,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不容易的。这一论断几乎是无可置辩的了。 2.葡萄/竹竿-----即把英语句子比作“葡萄型”结构,葡萄主干很短,其上附结着丰硕的果实。而汉语句子则较短,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叙述,逐步展开,内容像竹竿一样一节一节展开,常称为“竹竿型”结构。 She was beautiful, with long dark hair and brilliant green eyes.她长得很美,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一双晶莹明亮的绿色眼睛。 She has smooth akin as pale and iridescent as the moon shining over a snow-covered landscape.她光滑的肌肤白里透红,宛如皎洁的月光洒在茫茫血地上。 3.多枝共干----英语句子中还有两个或几个动词共受一个状语修饰,共有一个主语或宾语,或者两个或几个状语共同修饰一个动词,两个或几个主语或宾语共一个动词,这就好比几根树枝长在同一根树干上,我们称为“多枝共干”式结构。 4.也有学者认为英语是一种弥漫着“男子气”的语言。逻辑性、组织性和理性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的思维支撑点,从而就形成了英语的“阳刚之美”。而汉语自有汉语之美。汉语不注重对客观现实作符合逻辑的形式的描摹,不执着于形式结构的规范,中国人的思维支撑点似乎更具有抽象,深邃和疏放的取向,由此繁衍生出的是显赫的暗示和幽远的意境从而形成汉语的“阴柔之美”。汉语的魅力在于她的流散和疏放,系于她超凡地暗示力和意境性。所以汉语的形式机制很弱,主谓宾没有形式标定,主谓间关系松散,宾语无定格,无定位,主语的超句承接功能很强。 如果说汉语是一种“人治”语言,那么,英语则是一种“理性”语言。汉语能化逻辑为内在,英语则必须将逻辑外化,化作种种行合的标记,化作启转承合的纽带。英语语法规范森严,理性十足;英语形式逻辑缜密,滴水不漏。 5.汉语是一种意境语言,一种艺术语言。寥寥数词,就能出意境,出氛围,出画面。当然,英语表情达意的优势也不能低估。比如,metaphor比喻就是英语最大的优势。这个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