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宏观课后习题答案汇总.doc

宏观课后习题答案汇总.doc

宏观课后习题答案汇总.doc
宏观课后习题答案汇总.doc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9.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

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L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o

11 (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 - 10 = 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 +5 = 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 (30-5) = 27.5万美元;用收入法共计得的GDP为12.5 + 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 是相同的。

12.(1)1998 年名义GDP = 100X10 + 200X1 + 500X0.5 = 1450 美元

(2)1999 年名义GDP=110X 10 + 200X 1.5 + 450X 1 = 1850 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 110X10 + 200 X 1+ 450X0.5 = 1525 美元.这两年的实际GDP 变化百分比=(1525 - 1450) / 1450 = 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 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 100X10 + 200 X 1.5 +500Xl = 1800 美元,这两年实际GDP 变化百分比=(1850- 1800)/1800 = 2.78 %

(5)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 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 1999 年的GDP 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

13.(1)国内生产净值二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I日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 - 300 = 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 - 500 = 4300亿美元°

(2)从GDP=c + i + g + nx 中可知nx =GDP - c - i - g ,因此,净出口nx = 4800 - 3000 -800 - 960 = 40 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赢余,T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 - g ,从而有T = BS + g = 30 + 960 = 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有yD=NNP-T = 4300 -990 = 3310 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D - C= 3310 - 3000 = 310 亿美元.

14⑴用S表示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 = yd-c = 4100-3800 = 300亿元

(2)用i代表投资,用Sp , Sg , 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 = 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

Sg=BS=-200亿元

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i = Sp + Sg + Sr = 300 + (- 200) + 100 = 200 亿元

(3)从GDP=c + i+g + (x?m)中可知,政府支出g = 5000 - 3800 - 200 ?(? 100 ) = 1100 亿元

15.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 + S)和总需求(C + 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3: C AD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在P383(b)图13-1,只有在B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B点以外的AE上各点,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存在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o

5.MPC= b而APC = c/y= a/y+b o所以只能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APC却不会总如此。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上式中y趋近于0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

6.见课件。

7.政府转移支付是一种非购买性行为,它是一种政府对个人或企业的单方面支出,它最终将体现为消费与投资°政府购买则是一种购买行为。若从支出法来计算GDP,则应该是“购买最终

产品的总支出”,转移支付是一种无偿支付,不是交换行为。转移支付那部分收入只有在居民用来自转移支付的收入去购买最终产品时才会计入GDPo如果把转移支付计入GDP, 这部分收入在居民购买最终产品时被有一次计入GDP,这样会出现GDP的重复计算。

8.这是因为富者比之于贫者,其MPC (即B)值低,而在二部门中总收入9=梏,显然

MPC (介于0到1之间)越低,则总收入越低。

9.政府购买是直接影响消费,从而影响收入的。而税收、转移支付先是影响可支配收入,

新增的可支配收入有0比例是用于消费,再因此影响收入。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分子是1)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分子是B)。

10.见课件与教材相关内容。

11.四部门不要求。

12.请从乘数数值大小与影响方向(值的正负)两方面来比较、分析。

13.

解答:(1)方程组

r c=100 + 0.8yd Yd=y -t + t r y = c + i+g 可解得y=100 + 0.8 (y-t + t r)+ i+ g =100 + 0.8 (y - 250 + 62.5) + 50 +200 = 1000,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000。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法的公式,得到乘值:

投资乘数ki=l/(l-b)=l / (1-0.8) = 5

政府购买乘数k/5(与投资乘数相等)

税收乘数灯= -b(l- b)= -0.8 (1-0.8) =-4

转移支付乘数k t r=b / (1 - b)= 0.8 (1-0.8)= 4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 b = k g + k t = l或

5+ (-4)=1

13.本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的概念。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到1200,则缺口

Ay=200o

(a)增加政府购买抑=句/ Kg = 200/5 = 40

(b)减少税收At =200 / k t = 200 / 4 = 50

(c)由题意:1200 = 100 + 0.8 [1200 - (t + At)+ t r ] + i+(g +ig ) 解得如=3=200

即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15 此题不做要求!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5. (3) (2) (1) (3) (1)

6-8 略。

9,在每一种情形下,投资项目的预期回报率都高于3%,所以都值得投资。

当实际利率提高到5%时,投资的预期回报率仍高于实际利率,结论不变。

10,如果每年的通胀率为4%,则第三个项目的预期回报率低于实际利率,不值得投资,另

两个项目依然值得投资。

11.(1)当利率r为4%、5%、6%、7%时的投资i为80、75、70、65美元,(2)与此对应

的均衡收入y为480、460、440、420美元。

(3)求出的IS曲线为r=28-l/20y o作图略。

12.(1)由己知条件可得(1)、(2)、(3)的IS曲线分别为:

y=750-25r, y=750-50r, y=600-40r。(作图略)

(2)通过比较可知:当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相同的利率变动引起的投资变动带来的收入变动幅度更大,收入对利率也更敏感,IS曲线变得更加平缓(斜率的绝对值更小);

(3)当边际消费倾向降低时,表示投资乘数降低,因此同样的利率变动带来的投资增

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幅度更小,IS曲线变得更加陡峭(斜率的绝对值更大)。13.(1)根据给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找出不同收入下利率分别为10%、8%、和6%时的货币需求量,作出三条位置不同的货币需求曲线。(图略)

(2)若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价格水平为1,则货币实际供给量为150美元,当利率分别为10%> 8%、和6%时均衡收入为1000美元、950美元和900美元。

(3)LM曲线的方程是:r=-3O+l/25y,它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r与y之间的对应关系。

(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则LM曲线的方程是:r=-40+V25y,与(3)相比,该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但斜率不变。

(5)利率为10%,收入为1100美元时货币需求为170美元,小于货币供给200美元,位于LM曲线的左上方,市场利率将会下降。

14.(1)由货币需求L=ky-hr和实际货币供给m=M/P,可得到LM曲线的代数

表达式:m=ky-hr,即:r=ky/h-m/h,其斜率为k/h。

(2)k=0.20z h=10时LM曲线的斜率为0.02:

k=0.20,h=20时LM曲线的斜率为0.01;

k=0.10,h=10时LM曲线的斜率为0.01;

(3)当k变小时,LM曲线的斜率也变小。因为k变小时,意味着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性降低,所以当利率变动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动时,要求收入必须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变化才能引起货币交易需求的等量的反向变动来保证货币需求总量不变,以保证货币市场的均衡,即一定量的利率变动导致了较大幅度的收入变动,LM曲线表现得更加平缓,所以其斜率也变小。

当h增加时,LM曲线的斜率也变小。因为h变大时,意味着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提高,所以当利率变动一定量时,会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动较大的幅度,这就要求收入必须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变化才能引起货币交易需求的等量的反方向变动,以保证货币市场的均衡,即一定量的利率变动导致了较大幅度的收入变动,LM曲线表现得更加平缓,所以其斜率也变小。

(4)当k=0.20, h=0时,LM曲线为垂线,表示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完全没有反应, 因此,无论利率怎样变化,国民收入水平都不需要有任何变动来冲抵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

15.(1) IS 曲线为y=1250-30r, LM 曲线为y=750+20r。

(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分别为:r=10%, y=950亿美元。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选择题的答案1-5:3、3、1、4、3o

6.答案要点是:

(1)第一种情形下:均衡收入=650美元,利率=6%,投资二80美元。

第二种情形下:均衡收入二650美元,利率=6%,投资二80美元。

(2)当政府收入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

第一种情形下:均衡收入二770美元,利率=8%。

第二种情形下:均衡收入二725美元,利率=9%。

(3)因为两种情形下的IS曲线的斜率不同,即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d不同,在第一种情况下,投资利率较为敏感(d=10),第二种情况下,投资对利率较为不敏感(d=5),因此在政府支出增加导致率上升时,私人投资的减少量不同,即挤出效应不同。

7

(1)根据IS、LM曲线的含义可?求得:IS曲线为y=1200-25r, LM曲线为y=1000。均衡收入为1000美元,均衡利率为8%,投资额为100美元。

(2)若政府支出增加20美元,则新的均衡收入为1000美元,均衡利率为12%,投资额为80美元。

(3)存在完全的挤出效应,即政府支出增加导致私人投资等额减少。这是因为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完全没有反应(h=0),所以当政府支出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后,货币需求量增加,但是货币供给量不变,因此利率上升。而此时利率上升只会导致私人投资减少,而不能导致货币需求量减少,直到国民收入水平回到初始状况,货币的供求量才重新达到相等的状况。(4)图略。

7

(1)根据IS、LM曲线的含义可求得:IS曲线为y=1150, LM曲线为y=50r+1000。

(2)均衡收入为1150美元,均衡利率为3%,投资额为150美元。

(3)若政府支出增加20美元,则新的均衡收入为1250美元,均衡利率为5%,投资额为150

美兀。

(4)不存在挤出效应,即政府支出增加对私人投资没有影响。这是因为,投资对利率的变动完全没有反应(d=0),所以,当政府支出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后,货币需求量增加,但是货币供给量不变,因此利率上升,但是上升的利率并不会导致私人投资量的减少,从而没有产生挤出效应。

(5)图略。

9.

(1)(a)、(b)中的均衡收入为950美元,利率为10%

(2)LM‘曲线为:y=850+20r,所以,均衡收入为1010,利率为8%;均衡收入为约为990, 利率为7% ;

(3)通过计算和作图可知由于IS曲线的斜率不同,LM曲线变动后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状况不同,即当IS曲线陡峭时,货币政策效果较差,当IS曲线平缓时,货币政策效果较好。

10.

(1)由L=M 得y=750+20r LM 方程

y=1250-30r IS 方程

解得r=10y=950

当货币需求L' =0.25-8.75r 得LM 方程y=600+35r y=1250-30r IS 方程

解得r=10y=950

(2)当M=170 美元时,得LM 方程y=850+20r IS 方程y=1250-30rlS 方程

解得r=8y=1010 解得r=114/13y=12830/13

图形(a)中的均衡收入增加到1010,利率下降到8,图形(b)中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增加但(a)中利率下降更多,因为(a)中LM曲线斜率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h较小, 货币需求变动一定幅度需要利率变动较大幅度,因此利率下降的更多一些。(a)中利率下降更多一些,IS曲线不变,所以带来更大的产出增加。

11.(1) IS 曲线为:y=1200-25r, LM 曲线为:y=1000o

(2)若货巾供给增加20美元,IM曲线将右移至y=1100,均衡收入由1000 美元增加到1100美元,均衡利率由8%降低到4%,投资额由100美元增加到120美元。

(3)因为LM曲线为垂线,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为0,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完全由收入增加来引起货币需求量增加以保证货币市场的均衡,所以均衡收入的增加量等于LM曲线的移动量。

12、可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收缩性的财政政策结合。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降低市场利率, 刺激投资,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应采取增加税收或减少转移支付的形式的,而不应采用减少政府支出的形式,这样才能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消费。(图略)

13、参见书中的相关内容。通过作图可看出,当采取适应性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利率水平不变时,即意味着当政府削减税收时,为保持利率水平不因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提高,就要增加货币供给量,因此国民收入增加较大的幅度,减税效果较好;在货巾存量不变时,由于利率水平提高产生的挤出效应,导致国民收入增加的幅度较小,减税效果较差。

本题图示中要注意:如果将题目中的“削减税收”理解为降低所得税率,那么IS曲线会更加平缓,因此,IS曲线的变化表现为向右转动;如果将题目中的“削减税收”理解为减低总量税,那么IS曲线的斜率不变,IS曲线平行右移。

14、在两种极端情况中,注意他们对经济环境(利率、经济景气等)的假设前提是不一样的。画图时要注意画出极端的两个图。

15、答案要点是:投资津贴主要影响投资,导致投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它的变动导致IS 曲线的平行移动;所得税主要影响消费,所得税率的提高导致IS曲线的斜率发生变化,所以这两种收缩政策的对国民收入影响的方向相同,都是减少了国民收入,也都导致了利率水平的下降,但是对投资的影响不同:投资津贴的减少导致投资量下降,而所得税率的提高导致投资量增加。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选择题1-7: 3、2、1、4、4、4、3

8.自动稳定器:能够自动配合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民收入进行调节以稳定其波动幅度的财政制度。由于所得税制度正是一种以边际税率递增而发挥其自动稳定器作用的,所以边际税率较高时,其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也较大。但是边际税率如果过高,又会导致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的下降,收入减少,从而政府的税收收入也就减少。

9.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凯恩斯主义者所强调的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这些政策的时候,要根据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抑制总需求,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策以刺激总需求。

10.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要求每年度的财政预算以平衡为基本原则,而凯恩斯主义的功能财政

思想否定了这一观点,认为应该从反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使得财政预算具有调节国民收入的功能。

11.政府购买的影响更大,这可以从二者的乘数大小得以体现。原因是:政府购买直接表现为

总需求的一部分,转移支付增加则通过增加可支配收入,并增加消费而影响总需求。政府购买与转移支付的增加,都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

12.

12.P465o向央行借债,实际上是让央行增发货币,是货币筹资,会带来通货膨胀,本质上

是用征收通货膨胀税的方式来解决赤字问题;向国内公众和外国举债,是一种债务筹资,是一种购买力向政府部门转移,并不会立即直接引起通货膨胀。

13.(1)由模型

c = 100 +0灼(]

=y — ty+tr

y=c+i+g

可解得:

100 + 0.8tr + i + g 100 + 0.8x62.5 + 50 + 200 “、,、八

y = -------------------- = -------------------------------- = 1000

0.2 + 0.81 0.2 + 0.8x0.25

(2)当均衡收入y=1000时,预算盈余:

BS 二ty - g - tr=0.25 x 1000-200-62.5=-12.5

(3)当i增加到100时,均衡收入为:

a + btr + i + g 100 + 0.8x62.5 + 100 + 200 450 ,?

y = ---------------- = ---------------------------------- = ----- = 1125

l-b(l-t) 1 - 0.8(1 - 0.25)0.4

这时预算盈余BS=0.25*1125 - 200 - 62.5 = 18.75。预算盈余之所以会从- 12.5变为18.75,是因为国民收入增加了,使税收增加了。

(4)若充分就业收入y* = i2oo,当i=5o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BS* = ty* - g - tr = 300 - 200 - 62.5 = 37.5

当i=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没有变化,仍等于37.5。

(5)若i=50,g=250, y =1200,则

BS* = ty*-g-tr = 0.25x1200-250-62.5 = 300-312.5 = -! 2.5

(6)(此点理解即可)从表面上看来,预算盈余BS的变化似乎可以成为对经济中财政政策方向的检验指针,即预算盈余增加意味着紧缩的财政政策,预算盈余减少意味着扩张的财政政策。然而,如果简单得利用BS去检验财政政策就不正确了。这是因为,自发支出改变时, 收入也会改变,从而使BS也发生变化。在本题中,当投资从50增加到100时,尽管税率t 和政府购买g都没有变化,但预算盈余BS从赤字(-12.5)变为了盈余(18.75),如果单凭预算盈余的这种变化就认为财政政策从扩张转向了紧缩,岂不是错误了吗?

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衡量的是在充分就业水平上的预算盈余,充分就业在一定时期内是一

个稳定的量,在此收入水平上,预算盈余增加了,则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反之,则是扩张的政策。在本题(4)中,充分就业收入史二1200,当i=5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37.5, 当i=100时,由于财政收入和支出没有变化,故用y*衡量的BS,也没有变化,仍等于37.5。

但在本题(5)中,由于tr*未变,但g从200增至250,故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减少了,从37.5 变为-12.5,因此,显示出财政扩张。所以我们要用BS“而不用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14.货币创造乘数是货币供给量(通货和活期存款的总和)与基础货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货币

与商业银行持有的准备金总额)的比值。其大小主要和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客户的现金-存款比例、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市场利率等因素有关。

16.

15.货币创造乘数K= (1+rc) / (rc+r) = (1+0.38) / (0.38+0.18) =2.46

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M200X2.46=246亿美元。

18.

16.(1)在本题中,没有考虑现金存款比率问题,因此,货币乘数是准备率的倒数。于是货币

供给M=1000 + 400/ 0.12 =4333亿美元

(2)当准备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400/0.2 = 2000亿美元,现金仍为1000亿美元, 因此

货币供给为1000 + 2000 = 3000亿美元,货币供给减少了1333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

[W=10x 旦- = 83.3

0.12 亿美元。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1.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加严重C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

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充分就业是不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的状态,而是指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状态,因为

经济中总是存在着无法消除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等失业现象。

3.自然失业率是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是在经济中及不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和不存

在通货紧缩压力的情况下供求均衡所达到的失业。自然失业率的大高低要受到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包括失业救济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最低工资制度等。对于不同原因造成的通货膨胀,要用不同的政策来对付:由于需求原因造成的通货膨胀可以用降低总需求水平的方法,由于供给原因造成的通货膨胀可以用收入政策解决。

4.要点:a.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b.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c.由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

调整,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移动,就形成了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5.参见本章第六节的内容(517-519页)与课件内容,包括再分配效应与产出效应。

6.参见教材513页与课件相应内容,弄懂图18-4o

p - p111 5 -107 9

为985 =盗一—X100% = ---------------- --------- - x 100% = 3.34% 7.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84 107.9

同理可得:为986 = 2.69%

兀e = "1985 +多986 = 3.34% + 2.69% __ °] 5% 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987一2 一2 一-?°

1987年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6% -3.015%=2.985%

8.(1)劳动力人数是:1.2+0.1=13 (亿)

(2)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人数/适龄人口=1.^1.9=68.4%

(3)失业率二失业人数/劳动力=0.1/13=7.7%

9.(1)自然失业率是6%;

(2)周期性失业要上升到16%,通货膨胀率才能下降5个百分点。

10与12不做要求。

11.(1)自然失业率是6%;(2)图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