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文艺学美学论文参考题目

文艺学美学论文参考题目

文艺学美学论文参考题目
文艺学美学论文参考题目

论马克思主义的悲剧观

马恩论文艺批评“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的统一

马克思论希腊艺术

恩格斯论现实主义

恩格斯论文艺批评

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论文学的社会作用

论“文学是人学”

论文艺的娱乐作用

意境的美学特征

神韵说与境界说比较

意境与典型比较

典型人物的审美特征

象征形象的结构特征

心态结构与情节结构比较

意识流的基本特点及审美特征

论文学语言的多义性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艺术象征的类型与特征

现实主义心理描写与意识流方法比较

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红楼梦》为例)

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之比较

论鲁迅的文学语言观

论文学作品结构的审美原则

通俗文学之我见

喜剧的艺术手法——莎士比亚喜剧欣赏

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以鲁迅、契诃夫、莫泊桑小说为例

小说的悬念艺术

情节小说、性格小说与心态小说

试论寓言的艺术特点

试论童话的艺术特点

抒情诗的情感结构

创作构思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

艺术灵感的特质

创作个性的基本特征

从一部作品看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

文学欣赏的特点

简论文学批评的标准

科学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

论文学与人性的关系

文学与宗教

试论“虚静”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文学与社会心理

论不同民族文学的横向交流

文学与自然地理

文学与道德更新

论小说现代化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推进

当代中国文艺传播的特点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问题

论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想象、虚构与典型化

现实主义文学心理描写的特点

论“悲喜交融”(以《儒林外史》、《阿Q正传》或《外套》为例)

曹禺剧作女性形象论

曹禺创作思想研究

郭沫若早期文学观念研究

郭沫若历史剧创作论

近年来的反腐小说评议

新旧武侠小说观念比较谈

网络文学刍议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

文学的生态学研究

关于女性主义批评的思考

性格的内在冲突与性格美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

试论“比兴”说的历史演变

《诗》可以“兴、观、群、怨”析

曹丕“文气”说述评

魏晋玄学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

佛教语言观概述

“言志”说和“缘情”说异同辨

评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诗言志

正变学说与中国古代诗学史理论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的地域观念

直觉性语词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特色

从诗歌地位的界定看中国古人的精神需求

从诗史理论看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价值观

中国古代诗学中的情感论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气说”述评

试论刘勰“文之枢纽”的整体性

《文心·原道》浅析

从《辨骚》论刘勰的“通变观”

就《辨骚》论刘勰对屈赋的评价

“通变”论析

试论“风骨”在创作中的融合

从《体性》、《定势》看《文心雕龙》风格论的内在因素

评《知音》“六观”说

论《神思》的主客观关系

论《物色》的主旨

从钟嵘的“三义”说和白居易的“六义”说看中国诗学的两大流派

浅论钟嵘“滋味说”与司空图“韵味说”的关系

论钟嵘的评诗标准

钟嵘对“永明体”批评得失论

从《戏为六绝句》说杜甫评诗的审美价值观

司空图的“韵味”说述评

严羽“兴趣说”与司空图“韵味说”的异同

评《二十四诗品》的意境说

司空图的“四外”和严羽的“四中”比较观

试评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

韩柳古文见解异同论

禅境与诗境

试论严羽“别才”、“别趣”说

试论严羽的“妙悟”说

严羽“气象”说述评

严羽反对江西诗派得失谈

曹丕与韩愈的“文气”说比较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

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苏轼“自是一家”与李清照“别是一家”词学观之比较

评李清照的《论词》

李清照诗词观比较研究

从《词源》看张炎的词学观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的文学思想

公安派性灵说的文学趣味

王夫之诗学思想述评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的诗学批评观

黄宗羲的诗学观

论叶燮的《原诗》

王士祯“神韵说”得失谈

沈德潜的诗学批评观

袁枚性灵说的文学趣味

明清诗学中的“诗史说”略评

明清诗学中的“格调说”述评

《石洲诗话》的诗学批评观

从《古文辞类纂》看姚鼐的古文观

清代浙常两派词学见解异同辨

试论周济的宋四家门径论

比兴学说与古代词学理论的建构

传统词学理论中的老庄思想

略论中国词学中的“忏情”意识

陈廷焯“沉郁”词说与儒家诗学

王国维的纯文学观

《人间词话》综论

王国维“境界”说

王国维“境界说”与况周颐“词境说”异同辨

梁启超文学思想得失谈

梁启超艺术精神的近代化内涵

从《谈艺录》看钱钟书的清代诗学研究

论叶嘉莹的词学批评特色

试论中国古代的闲适思想与当前的休闲文学亚里士多德《诗学》研究

柏拉图文艺思想研究

布瓦洛《诗的艺术》

狄德罗文艺思想评述

谈莱辛的《拉奥孔》

诗与画的界限——从《拉奥孔》谈起

歌德文艺思想述评——读《歌德谈话录》

黑格尔的悲剧论

黑格尔的文学人物论

斯达尔夫人文艺思想述评

雨果文艺思想述评

华兹华斯的诗学理论

巴尔扎克文艺思想述评

别林斯基文艺思想述评

丹纳的《艺术哲学》

“新批评”的批评原理——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

文艺的心理分析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审美与人生

论壮美与崇高

论真、善、美

审美教育与人格建构

审美活动的社会历史性质

艺术美的特征

优美与崇高的比较分析

略说崇高感

略谈悲剧感

论荒诞与美

美感是一种自由感受

美感的直觉性和社会性

审美判断标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审美欣赏中的再创造

审美与想象

人格美之我见

论山水美

论形式美

论风格美

论审美想象

论审美移情

论审美态度

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审美理想与艺术时空

论科技美学

略谈自然美的特征

小说与诗歌的审美差异

短篇小说的审美特征

中篇小说的审美特征

长篇小说的审美特征

喜剧小品的审美特征

谈新时期小说的审美流向

悲剧的审美类型

简说艺术美和现实丑的关系比较文学的理论与方法

接受美学的理论与方法

结构主义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天人合一思想的美学意义

中国古代美学中审美趣味的研究论中国自然美意识的历史发展“比德”与“畅神”审美观之比较《周易》美学思想浅析

儒家的美育思想

道家的美育思想

庄子美学思想浅析

庄子心斋、坐忘的美学思想论道家之“虚静”与宋儒之“主静”“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之比较论禅境的审美特征及其人文精神试析词家对词人心性的德性解读词品观念与词体的道德美学境界观念的词学走向及其意义

音乐艺术与词体审美个性的关系

《古诗十九首》接受史研究

唐诗名篇接受史研究

古文名篇接受史研究

古典名剧接受史研究

古典小说接受史研究

试论李贽童心说的审美个性

试论龚自珍的心力美学思想

从《野草》看鲁迅的生命悲剧意识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读《文艺心理学》)朱光潜的诗学理论(读《诗论》)

宗白华的艺境理论(读《美学散步》)蔡仪的美学思想(读《新美学》)

李泽厚的美学思想(读《美学四讲》)丰子恺的美学思想(读《丰子恺论艺术》)

席勒美育思想述评

卢卡奇美学文艺学述评

普列汉诺夫美学思想述评

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

阿多诺的“否定的美学”

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研究

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

先秦儒道思想互补研究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启示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庄子》寓言故事中的艺术精神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宗教功能

茶道浅析

试析词家对艳词体性的文化诠释当前大众文化现象研究

当代大学校园人文精神的现象分析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研究论艺术创作中的“技”与“道”

中国山水画的生命意识

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

中国诗画艺术的共通性

园林建筑美刍议

试论中国的书法艺术

兴发感动与中国古代的艺术精神试论中国古代艺术的浑化理论享乐心理与唐宋词艺术的娱乐性士心复苏与唐宋词艺术的典雅化

刘熙载“厚而清”艺术思想评价

中国盆景艺术的生命精神

电影的艺术欣赏

相声的艺术技巧

从《雷雨》看戏剧的结构原则

戏剧的结构形态

悲剧的艺术特征

喜剧的艺术特征

电视连续剧的艺术欣赏

读托尔斯泰的《艺术论》

本雅明的机械复制艺术论

美学期末论文.

美与生活 --------自然之美 作者:李梦杰 1引言 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现在,对美学的研究对象还有争论。 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 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 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总之,以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各种意见虽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亦有各自的缺陷,因而都难以取得学术界的公认。[1]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应揭示和阐明审美现象,帮助人们了解美、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一般特征和规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美学学科本身,并从而提高人的审美欣赏能力外,针对当今社会,它尤其还要提高人的精神,促使人生审美化,亦即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 关于美学,它几乎是没有界限的,所有事物有其丑陋的一面,也有其美的一面,正如易经的道理所言,万事万物有其阴阳,正反。在大自然中,天地有时会发出它的怒吼,地震,台风,暴风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是我们人类存在的基础,我们能从它那里得到食物,水和空气,但除了这些,还有自然对我们的心灵的美化,自然无处不在,它滋养着我们,带给了我们无尽的美,我在这篇文章中所论述的,便是自然的美。 关键词:美学;发现;自然 2材料与方法 本文于2016年在云南农业大学的图书馆,自习室,自主学习中心撰写,资料于图书馆,网络查找。各种研讨与自习室进行。 3正文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快乐和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它们一直都伴随在我身边。比如:明媚的阳光、绿色的草坪、清澈的流水

认识美(美学论文)

认识美 中心思想:美,无处不在,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只要灵感一现,就能发现它,也许很平常、很自然、很普遍的事物,但就其作为存在来讲,就是美的。审美的人性化表明美使人成为人,人自身的劳动、活动本身就产生了美。在此,不是人规定了美,而是美规定了人,是人与美的相互生成。而作为审美来讲,研究美必然会到达一定境地,这同时又凸显出美的境界的另外一面——真善美,真、善作为美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就是美。人生活于世界上,一直以来都与自然、社会打交道,而人与自然、社会的交往实践中,本身就产生了美。并且在相处中,也体现了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及人自身的美。 关键词:人的主观能动性审美解放真善美人与自然和社会 美的存在极其普遍。美存在于自然、社会及人类活动中,关键在于只要灵感显现就会发现美。而美学在学术上是作为感性学来讲的,其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也即美。因此,美学必然关联于人的感性、感官和感觉。作为感性学来讲,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它研究美、美感和艺术,关于美学的理解,还包括美的理论和艺术理论等。 关于美学,古希腊是美学产生的摇篮,而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及其问题,对于美学的发展具有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古希腊对于美学的论述,主要是建立在哲学思考之上,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每位先哲的观点,都对美学的发展起奠基性作用。前苏格拉底美学时期,美学可归结为宇宙论美学;而柏拉图把美的本质规定为理念,就是纯粹理念自身,是美的万物的根源,是万物的最高品质,他认为,真实的东西并不是具有真善美或者美的个别事物,而是真善美自身。他的理念高度理性化,并没有落于实际东西,从而形成抽象的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与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诗学》是诗意理性的科学,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美产生于大小及秩序;二,美产生于一定尺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他将美的行为归结为秩序、匀称、明确,因而,美是由形式而体现的。他的观点使人的思维得到拓展,所以画家在美上就有了一席之地。 美,从哲学上分析主要与三条道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我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唯心主义思想,即客观事物本身并不存在美,必须从主观角度出发才能发现美。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精神世界才得以独立,精神世界是由物质世界衍生出来的,由此,人的精神文化建立在物质世界条件之上,所以灿烂的人类文明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并且由人制造出来的。而“实践唯物主义表明了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建表明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人创造了美。”1“必须承认,实践唯物主义道路突破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困境,唯美的本源找到了新的出路。但他们三者有一个共同之处:都试图在美之外给美找一个根源。这一根源成为了美的本质,但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指出美,而是美自身之后的某种本质,是显示出美作为美自身是如何生成出来的。”2 研究美学思想,必然牵扯到什么是人的问题。宽泛的讲,人就是动物,有血有肉、有欲望等;从严格讲,人却会思考,“人与动物根本界限在于理性,理性成为人的最高尺度,并成为人思考、言说和行动的准则。凭借理性,人规定自己并规定对象;将存在作为人与动物的界限,因为存在的人是活生生的人,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生有死”3前者界限是古希腊到近代确立的界限,后者则是现代思想界限。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美主要有七种用法:用于事物自身描述、美感、良好、完美、善良、艺术、审美而审美主要是以这七种方式展开的。审美应是非功利性的活动,审美本身唯一有 1《美学》,彭富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第62页 2《哲学美学导论》,彭富春,人民出版社,2005,第49-50页 3《美学》,彭富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第112页

艺术欣赏结课论文

艺术欣赏结课论文 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班级:工业设计2班 姓名:曾玉琳 学号:0864122204

艺术欣赏之我见 “艺术是一种宣泄心灵与情绪的冲动,设计是一种表现智慧与品位的行动。要使一个国家得到真正的进步,设计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我愿用自己有限的脑摺皱来指挥双手发出我微薄的力量去为之,我愿与更多的人为伍!”通过对艺术欣赏的学习,我可以解决一些艺术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艺术究竟为了什么?艺术的性质,古来说者不一,亚理士多德说"艺术是模仿自然",这话现在已不能完全成立。尽管艺术需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现,或者取自然的现象做象征,取自然的形体做描写的对象,但他决不是一味的模仿自然。 有人说艺术就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这是就客观方面言.。若就主观方面,艺术就是艺术家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即所谓自己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底自然冲动的创作。他处处表现民族性或个性。艺术创造的能力乃是根于天成,虽能受理性学识的指导与扩充,但不是专由学术所能造成或完满的。艺术的源泉是一种极强烈深浓的,不可遏止的情绪,挟着超越寻常的想像能力。这种由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刺激着那想像能力到不思议的强度,引导着他直觉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在这一刹那间产生的许多复杂的感想情绪底联络组织,便成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基础。 再次是美学与艺术的关系,雨果说过:“没有艺术,人类生活便会黯然失色。”席勒动情地呼唤过:“啊!人类有你才有艺术。“人人都神往艺术,向往他那种艺术美的感受,正是如此,人们需要真正的艺术家来创造艺术美。而艺术需要现实生活,需要艺术家的创造,没有这些又何来艺术美呢?美术中的艺术美,离不开美术作品,艺术美指的就是美术作品中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因此,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是真、善、美的统一。

美学论文范文

美学论文范文 美学研究 之前虽是一名学艺术的学生,但是对美学的了解甚微。但是在学习了这个课程之后,对美学算是有了初步的认识。 艺术是美的核心对象,是美学研究的主体。美在艺术中得到最为鲜明的体现,对艺术的研究历来是美学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从艺术上研究美,从美的角度考察艺术,是对艺术的本质,艺术思维规律,艺术作品审美结构和艺术创作的美学原理的高层次研究和哲理性研究。从美的角度考察艺术,是对艺术的本质,艺术思维规律,艺术作品审美结构和艺术创作的美学原理高层次研究和哲理性研究。从美学的角度去探讨艺术、研究艺术、创造艺术,是艺术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升华,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重要前提。因此对艺术的美学原理的研究,是艺术发展、艺术进步和艺术创新的重要任务。 那么,何为美学呢?要知道何为美学,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美?美无处不在,秀丽的山川是美,无限的草原是美,奔腾的河流是美,辽阔的海洋是美,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社会生活的领域中,在文学艺术的殿堂内,到处都有美的存在,到处留下美的踪迹。 有的人认为美是观念,是主观感受的产物,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人感到它美。有的人认为美是形式,对象的美,美就在于形式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和谐及适当的批例等。认为美观念完全否认了美的客观存在,认为美是形式对象的美虽然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方面来寻求美的根源,但却离开了人的社会生活,忽视了人的社会实践,忽略了人

的主观臆断和主观感受。把美仅仅归结为事物的某种自然属性。可以说,这些观点都是不科学的,要洞察美的本质,定义美的概念,就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密切联系人类丰富的审美活动。从人类丰富的审美活动中去探索美的本质。那么,美是什么呢?美在哪里?在于物,在于心?美是物的客观属性,还是人的主观意识?美既不在于物,也不在于心?美是物的客观属性?还是人的主观意识?美的根源深深地 隐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是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美的根源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的自由自觉的生活活动。而人在各种创造性的活动中所显示出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理想、愿望、智慧、才能等等。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体现,美离不开人凭自己的本质力量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里,一切美的形象都生动地显示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形象。由于具体的,可感的,光辉的形象能激发人的情绪,可能使人产生美感,因此,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那美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呢?这要从美学研究的对象说起,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这是因为美是艺术的基本特点,只有艺术和人发生的关系才主要是审美的关系。艺术不但充分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美,而且还反映了人对现实的审美观点。 因此,只有通过艺术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只有把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才能使美学成为一门有客观标准

文艺学论文选题大全

文艺学最新论文选题 第一部分(101~~200) 1、《诗三百》诗歌观念与孔子论诗 2、《楚辞》的楚文化精神 3、《楚辞》与《诗经》赋比兴艺术的发展 4、《左传》梦象的文学意蕴 5、《战国策》的写人意识及写人艺术 6、论汉代的诙谐小赋 7、从两汉乐府民歌看中国古代诗歌的叙事艺术 8、从意象构成比较建安与盛唐风骨的异同 9、论《史记》语言的文学特色10、论玄学与魏晋诗歌的关系101 禅境与诗境102 试论严羽“别才”“别趣”说103 试论严羽的“妙语”说104 严羽“气象”说述评105 严羽反对江西诗派得失谈106 曹丕与韩愈的“文气”说比较107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108 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109 苏轼“自是一家”与李清照“别是一家”词学观之比较110 评李清照诗词观比较研究111 李清照诗词观比较研究112 从《词源》看张炎的词学观113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的文学思想114 公安派性灵说的文学趣味115 王夫之诗学思想述评116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的诗学批评观117 黄宗羲的诗学观118 论叶燮的《原诗》119 王士祯“神韵说”得失谈120 沈德潜的诗学批评观121 袁枚“性灵说”的文学趣味122 明清诗学中的“诗史说”略评123 明清诗学中的“格调说”述评124 《石洲诗话》

的诗学批评观125 从《古文辞类纂》看姚鼐的古文观126 清代浙常两派词学见解异同辨127 试论周济的宋四家门径论128 比兴学说与古代词学理论的建构129 传统词学理论中的老庄思想130 略论中国词学中的“忏情”意识131 陈廷焯“沉郁”词说与儒家诗学132 王国维的纯文学观 133 《人间词话》综论134 王国维:“境界”说135 王国维“境界说”与况周颐“词境说”异同辨136 梁启超文学思想得失谈137 梁启超艺术精神的近代化内涵138 从《艺术录》看钱钟书的清代诗学研究139 论叶嘉莹的词学批评特色14、南朝山水诗发展的轨迹15、谢朓山水诗情景交融的艺术对诗歌发展的贡献16、吴声、西曲的产生与发展17、南朝文学对北朝的影响18、论“盛唐气象”19、论李白饮酒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20、李商隐诗歌的意象选择与组合特点21、唐代桂林山水诗概观22、论王维《辋川绝句》的“空”23、王昌龄与李益边塞七绝之比较24、杜甫咏物诗中的人道主义25、李商隐咏七绝的艺术技巧26、论柳宗元的柳州诗27、唐玄宗与杨贵妃题材在文学作品中嬗变140 试论中国古代的闲适思想与当前的休闲文学141 亚里士多德《诗学》研究142 柏拉图文艺思想研究143 布瓦洛《诗的艺术》144 狄德罗文艺思想评述145 谈莱辛的《拉奥孔》146 诗与画的界限——从《拉

电影美学期末论文

《电影美学》期末论文 科技电影和电影中的高科技技术 作为高科技产物代表的电脑及其相关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电影产业中体现得日益明显。如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电脑特技技术,就是运用电脑高科技手段对在影片拍摄制作过程中很难或无法达到的图象目标,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弥补,从而达到与实景拍摄同样或近乎于实景拍摄效果的一种新兴技术。如在著名影片《侏罗纪公园》中,电脑特技便成功地“造”出了亿年前的恐龙,并与现代人类“同台演出”。正是由于电脑特技技术出色的运用,使本片成为银色经典。 在很大程度上人依赖于这类高科技技术的电影可以被叫做“科技电影”,俗曰科幻片。科幻片是电影的一大类型,历史悠久。最早一部科幻片是法国导演梅里埃于1902年拍成的《月亮旅行记》,1968年,英国导演库布里克拍了一部杰出的科幻片《2001年:太空漫游记》,对人类命运和生存环境作了深刻的思考。卢卡斯1977年的《星球大战》以新颖的特技和逼真的效果在全球掀起了“星战”热,票房纪录至今未被打破。后来的《帝国反击战》和《武士的归来》,也引起轰动。这套三部曲引发了一场电影技术革命。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电脑特技广泛运用,许多想象中的东西可通过虚拟绘像和合成而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科幻片的题材范围也在扩大,从现代追溯至远古,从地球延伸至太空,恐龙、UFO、异形、外星人等都登上了银幕,科幻片方兴未艾。像《侏罗纪公园》及其续集《迷失的世界》和描写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独立日》,以及在未来世界锄暴安良的《黑衣人》、《第五元素》,还有以怪兽为主角的系列片《哥斯拉》等都引人注目。科幻片大量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从而带动了电影特技的迅速发展。 科幻片并不是从头至尾充满了高科技技术,但是它们都在电影制作中大量运用高科技对影片进行完善和补充。从《星球大战》到《星球大战前传》,从《谍中谍》到《谍中谍Ⅱ》,还有诸如《异形》、《独立日》等成功的影片,不难掂量出高科技手段在整个片子中所占的分量。显然,它们应属于“科技电影”。就是《角斗士》等并非纯粹意义上的科幻片也无一例外都散发着一股强烈的“科技味”。 还有一部《二十二世纪杀人网络》(又名《黑客帝国》)的影片,看过以后才叫人为片中各种惊心动魄又奇妙无穷的镜头叫好。试问:如果没有电脑特技的帮助,观众会有这样的眼福? 现在,观众看电影有一半是看技术,《黑客帝国》、《X战警》、《泰坦尼克号》这种好莱坞视觉系影片自不待言,连《小鸡快跑》胶泥动画也变成电脑特效的天下。号称史上最宏大的韩国片,拍了四个月,动用8000演员的“韩国红楼梦”——《春香传》(Chun hyang),里面墓地鬼火飞舞的镜头也是电脑特效做出来的。法国导演比托夫曾经说:我们要闹革命对抗好莱坞,手段就是:电影以后不用胶片改成DV。看来,至少在数字影像使用问题上,全世界导演已经有了共同的确信。 《剑鱼行动》里有个比较酷的镜头:一个人体炸弹爆炸的场面,爆炸火光迸射、人在冲击波中倒飞20米开外、警车连连翻滚、玻璃爆裂……,一切细节尽收眼底。在港片里,通常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火球升空,可是在导演多米尼克·西纳手里,历经三个月时间筹备,动用了135台摄像机同步拍摄。 至于《古墓丽影》,劳拉绑着弹索勇斗匪徒那场戏,实在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卧虎藏龙》里的飞檐走壁。但凡第二个以后的吃螃蟹者,无论再怎样努力大嚼也不会被封作真的勇士。起初想看《剑鱼行动》只是很单纯地受骗,听说里面创造出一套真人可以进入现实网络拿钱

舞蹈美学论文

浅谈舞蹈艺术基本理论 学生姓名:韩乐学号:20105145027 学院:音乐学院专业:舞蹈学 指导教师:纪华林职称:讲师 摘要:舞蹈艺术基本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舞蹈,了解舞蹈,把握舞蹈。舞蹈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门艺术,人们的生活以舞蹈为主要生活艺术,舞蹈离不开 生活,生活更离不开舞蹈。 关键词:舞蹈艺术;概念;种类;基础知识 Abstract: dance art basic theory will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dance, understand the dance, and grasp the dance. Dancing is originates from the life an art, people in the dance of life as the main life art, dance without life, life more from dance. Keywords: dance art; Concepts; Species; Basic knowledge 前言:舞蹈是艺术当中的一种,舞蹈是表现人体动作特性的一门艺术。舞蹈艺 术的基本理论可以从舞蹈的概念、舞蹈的种类以及舞蹈的基础知识这三方面去概述。 一、舞蹈的概念 舞蹈这种人体动作艺术不仅仅是从生活中经过人们不断的组织、演练而来的产物,它更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精神象征的源泉。舞蹈是在舞台,是在灯光布景及服装道具的有限空间里进行不断流动的人体动作艺术。所以它和其他的艺术(戏剧、美术、音乐等)是不等同的。舞蹈反映着人类社会的精神力量及思想感情与认识,是一种具有审美观念的意识形式。舞蹈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农作中就已经开始发芽,它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舞蹈的发展是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进行的,祭祀、战争、劳动等都是它发展的要素。原始的舞蹈并没有成于一体的动作或规范化,劳动及劳动的对象就是它的内容与形式。在远古时代,人们的语言不发达,他们就通过动作来进行彼此间的交流,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愿望。所以说舞蹈是人们内心生活的一种外在体现。人类社会文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各个地方的舞蹈发展也更多的出现了独立的舞蹈体系。欧洲的芭蕾舞艺术、印度的佛教舞蹈以及伊斯兰的舞蹈艺术都是这一时期的舞蹈发展体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舞蹈艺术的发展也蓬勃向上,舞蹈种类繁多,色彩各异。在我国,舞蹈的发展孕育了周代雅乐、汉代俗乐、唐代燕乐、宋代民间舞以及明清戏曲等,它的进步是非常迅速的。舞蹈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主要的艺术活动,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舞蹈艺术的发展也是有了极大的提高。舞蹈的表现形式虽不同于其他的艺术,不过它们之间也有着相同的特征:都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以及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它们只是在物质的载体以及表现的手段上面有着自己的特性而已。舞蹈是以身体为载体来说话的,它在舞蹈者不断的动作变换以及身体的姿势当中,描绘着想要说明的事物。在舞台的空间里,舞蹈者身体的存在就是一种形式美,经过身体的运动

艺术美学论文

美学研究 之前虽是一名学艺术的学生,但是对美学的了解甚微。但是在学习了这个课程之后,对美学算是有了初步的认识。 艺术是美的核心对象,是美学研究的主体。美在艺术中得到最为鲜明的体现,对艺术的研究历来是美学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从艺术上研究美,从美的角度考察艺术,是对艺术的本质,艺术思维规律,艺术作品审美结构和艺术创作的美学原理的高层次研究和哲理性研究。从美的角度考察艺术,是对艺术的本质,艺术思维规律,艺术作品审美结构和艺术创作的美学原理高层次研究和哲理性研究。从美学的角度去探讨艺术、研究艺术、创造艺术,是艺术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升华,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重要前提。因此对艺术的美学原理的研究,是艺术发展、艺术进步和艺术创新的重要任务。 究竟何为艺术呢?这是一个抽象而且带广泛性的概念。就像万事万物都具有矛盾,时时处处都存在矛盾一样。艺术也具有普遍性,社会、自然界,无处不存在艺术。我们身边充满艺术。比如说我们手中的一支笔,一本书是艺术,窗台上的一盆花是艺术,画家手中的一幅画是艺术,书法家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门艺术。就我们穿的衣服,我们头上的发型,我们的举手投足都是艺术。然而,这些艺术是需要加工、创造的。比如说一幅模具,全是经过设计师的精心构想,设计加工而成的。一幅画是经过画家认真仔细的创作而成的。它凝结了画家辛勤的劳动;一句话是经过说话人动脑筋思考之后才说出来的。同是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是不同的效果,同一个人用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语气说出来也是不同的效果。因此说艺术是需要加工的,创造的。而有些艺术实体并没有加工和改造的载体而要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臆想去主观创造,去虚构和设计。比如小说创作,有的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完全是虚构的。可以看出,“艺术是艺术家凭人工创造的某种对象”。艺术描述的不是已发生的实有的事,他是一种创造,它可以而且应该虚构。 那么,何为美学呢?要知道何为美学,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美?美无处不在,秀丽的山川是美,无限的草原是美,奔腾的河流是美,辽阔的海洋是美,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社会生活的领域中,在文学艺术的殿堂内,到处都有美的存在,到处留下美的踪迹。 有的人认为美是观念,是主观感受的产物,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人感到它美。有的人认为美是形式,对象的美,美就在于形式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和谐及适当的批例等。认为美观念完全否认了美的客观存在,认为美是形式对象的美虽然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方面来寻求美的根源,但却离开了人的社会生活,忽视了人的社会实践,忽略了人的主观臆断和主观感受。把美仅仅归结为事物的某种自然属性。可以说,这些观点都是不科学的,要洞察美的本质,定义美的概念,就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密切联系人类丰富的审美活动。从人类丰富的审美活动中去探索美的本质。那么,美是什么呢?美在哪里?在于物,在于心?美是物的客观属性,还是人的主观意识?美既不在于物,也不在于心?美是物的客观属性?还是人的主观意识?美的根源深深地隐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是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美的根源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的自由自觉的生活活动。而人在各种创造性的活动中所显示出的品质,性格、

电影与建筑美学论文

电影与建筑美学论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之乔家大院 建筑从最初的人类生存的功能性需求随社会的发展,建筑的艺术性逐渐的增强,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到今天我们可以说建筑和电影同是文化艺术的表现方法,无论是建筑还是电影都必然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同时建筑作为电影的主要表现元素,对电影主题的彰显、故事情节的深化、人物内心的描述和整部电影的感染力、震撼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建筑也同时在电影中获得了自身发展的灵感。 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建筑已成为电影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角色”,建筑是电影中不可忽视的“语言”, 无论是我们今天称之为经典的“大片”,还是普通的“小片”,电影导演都会在建筑背景的选择上费尽心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首先给观众交代出了电影将要叙述故事发生的地域、年代,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电影中的建筑用视觉上的表现向观众表达了信息。这种无声的语言已成为电影的一种经典技术手法,同时给观众更加丰富的感觉。同一建筑在导演的调配下,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色调,不同的光线,不同的音乐的烘托下,可表现出导演欲在电影中表达的喜怒哀乐,为电影的情节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有时会产生比直接的人物对白来得更加艺术、更具有空间感和想象、更强烈的感染力。 几乎所有的故事影片(凡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离不开建筑,即使是《鲁滨逊漂流记》中也需要搭个遮风避雨的棚子。很多导演在自

己的影片中利用建筑做足了文章,比较经典的中国电影要首推张艺谋的乔家大院,张艺谋导演慧眼独具,看中了山西乔家大院。著名建筑专家郑孝燮说“北有故宫,西安有兵马俑,祁县有名宅千出”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乔家大院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它有作为建筑群的宏伟壮观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南北六个大院院内,砖雕、木刻、彩绘,到处可见。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总之,乔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民俗学的殿堂。步入其间,既会得到美的享受,又会使人增长许多知识。从艺术、科学、文化、趣味每个方面,都会使您感到获益非浅。《大红灯笼高高挂》,于是一个封建社会妇女受压迫和反抗挣扎的故事在这个大院中发生,演化。这大宅院虽然设计的十分精美,但在电影气氛的渲染下,大院乔宅场景令人寒颤,院院相套的建筑空间简直像枷锁一样令人窒息。电影里面的颜色冷热基调反差尤其大:窒息的大红色、恐怖的灰黑色、凄凉的惨白色,圈住了女人们的生活环境,使故事情感显得格外紧张。影片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红色,火红的大灯笼本是节日的象征,但在女人眼里却是显得那么的刺眼。我认为,红色预示着女人不幸的开始,一个命运将被封建主宰的征兆;影片从头到尾都没看见过宅院主人的脸面,但他的身影却是无处不在的。就像黑暗封建势力,虽然表面上无迹可寻却处处可见。黑暗封建势力操

美学欣赏论文

高校美学现状调查 090301304 冯帆

通过近一个月来对美学的学习,我对美学有了浅薄的认识,在谈及当代大学生对美学学习的现状时,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美学。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简单地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日常的美化活动。 有人认为学习美学很枯燥,其实是不懂得如何去欣赏美学,从而获得一种心灵上的’美感”享受。美感人对客观事物的外在美或内在美的特征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在客观存在事物的美的特征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美感体验有两个鲜明的特点:1、对审美对象感性面貌特点、如线条、颜色、音韵、谐调、鲜艳、匀称等的感知,是产生美感的基础。2、对美的对象的感知和力量。美感是人对审美对象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审美对象是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的反映。审美就是对美与丑进行鉴赏,只有通过认识、评价、鉴赏活动,才可能产生美感。由于每个人的审美需要、观点、标准、能力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因而对同一对象的美感体验也不相同,不仅对美与丑的评价鉴赏能引起人的美感,而且对善恶的评估也会影响人的审美感受与体验。 审美是一种人类精神活动,是一种给活动主体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并且还是一种通过这些主体的心理感受而获得其意义的活动。因而研究审美,首当其冲应该研究的,就是人类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获得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人们将这种感受称之为“美感”。 审美能力是人的一种本质能力。审美的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的需要。所以美的本质,基于人的本质。美的哲学,是人的哲学中一个关键性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美则不研究人,或者研究人而不研究美,在这两个方面都很难深入。 我们关于“本质”的理论,是一种方法论,而不是本体论。它是我们把一事物与一切其他事物及其有机整体区分开来加以研究的方法。宇宙本体是一个有机的和生态的过程,一股生生不息的永恒之流,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方法,则所有的事物在其终极的意义上将合而为一,而在现象上的多样性将不可理解。 分开来看,一事物、一过程与其他事物、其他过程是有区别的,但不是独立的。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个人认为,它的最根本意义就是让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充分了解和掌握绘画、舞蹈、雕塑、音乐、文学艺术等学科的运动规律,通过对这些规律的掌握,能让人在生活方式上产生更大的改变,在精神上获得更多的自由。 学习美学的现实意义在于实现人类自身的美化。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净化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如: 1、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4、实现完美人格的塑造

最新整理大学生美学论文_0

大学生美学论文 《“美学生活化,生活美学化”》 一、美学与日常生活的渊源 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自美学思想产生至今两千余年来,美学与生活一直有着很深的渊源。 文化研究者们认为,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口传文化时期、印刷文化时期和电子文化时期。在不同的文化时期,审美与生活由合一到分离,最后再次走向融合。 在口传文化与手写文化前期,审美与生活曾经是混沌一体、不分彼此的。那时审美是生活的一部分,譬如渔猎时代的弓箭既是工具也是心爱的审美艺术品(如果当时有所谓的“审美”观念的话)。审美与生活的界限是模糊的,或者说当时

审美还没有从生活中分娩,人的审美意识还萌动在生活实践的母胎中。 譬如中国古代的玉璧以及佩戴的各种美玉,既是当时的审美艺术品,同时也是祭祀用品和某种观念的象征物,具有原始宗教、伦理道德、政治活动的实用意义。即使到了孔子那个时代,审美仍然很难同生活分得那么清,诗、乐、舞,并不是后来人们观念中的纯粹艺术。甚至中古时期(如魏晋)的佛教和石窟壁画、雕像,很难说当初有多少人是带着审美意识把它们当作“艺术品”去塑造的。西方亦如是,古希腊戏剧当初也是酒神节祭祀仪式的一部分。 在手写文化后期,纸张出现了,审美意识逐渐“独立”了,此时审美与生活开始疏远。这对审美艺术的独立发展是一个重大促进,特别是印刷时代的到来,为审美的独立发展提供了可能。此时,它以“精英化”、“贵族化”甚至“神圣化”姿态与“生活”拉开距离,审美被供奉在高高的奥林匹亚山顶上。人们认为,正因为审美与生活不同,它才是审美艺术,而且,似乎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越远,越是高高在上,就越是好的审美艺术。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sj.com/doc/607733111.html,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题参考 1、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1949~1966 2、论中国民间文学 3、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 4、回归民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百年反思 5、中国民间文学的西西弗斯——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读后 6、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 7、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归属及地位的历史与现状 8、郑振铎在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上的意义——为郑振铎诞辰110周年而作 9、中国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 10、“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述史模式的可能性探索 11、刘绍棠小说与中国民间文学 12、中国民间文学史 13、中国民间文学采录研究的黄金时期 14、面向21世纪的中国民间文学史 15、从文化翻译看中国民间文学英译中诸悖论的统一 16、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传奇 17、中国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18、苏联汉学家李福清对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 19、佛教与中国民间文学

https://www.docsj.com/doc/607733111.html, 20、世纪描述:民间文学学科的历史风貌——《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座谈会纪要 二、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1、中国民间文学经典论 2、表演理论对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意义 3、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 4、高校中国民间文学导入课教学设计新探 5、中国民间文学中“鱼”的意象 6、20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学文体研究史略 7、试谈《中国民间文学史》中的两个问题 8、喜读刘守华著《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兼谈道教对谚语、谜语的影响 9、新中国民间文学五十年 10、作为学科的中国民间文学——兼及对胡适白话文学的新阐释 11、论中国民间文学的多元一体格局 12、我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13、中国民间文学的符号学阐释 14、我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15、对《中国民间文学史》的几点看法 16、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历史丰碑 17、关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学术意义 18、中国民间文学影响力评价问题研究--以愚公移山故事影响力为中心的考察

电影美学欣赏论文

好莱坞歌舞片的发展及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的诞生,打破了32年以来电影的“沉默不语”,以其部分有声影像震惊了世界,宣告电影有声时代的到来;1929年,米高梅公司推出首部“百分之百对白,百分之百歌唱”的《百老汇的旋律》,宣告“歌舞片”时代开始,并在之后40年间长足发展。 30年代是好莱坞歌舞片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30年代早期的歌舞片中,“后台次情节”是常见的叙事模式。歌舞表演的走势和情绪以后台情节为框架,叙事和主题主要还是为前台表演作陪衬的。1933年华纳公司拍摄的《1933年的淘金女郎》和《第42街》对静态拍摄模式的突破以及对后台故事的强化,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标志着歌舞片开始走向成熟。《1933年的淘金女郎》的成功“得益于巴斯比·伯克利的编舞才华和对宏大舞蹈场面的调控能力”。作为华纳兄弟公司最著名的歌舞编导之一,巴斯比·伯克利开创了歌舞片“鸿篇巨制”的呈现模式,并实现了镜头的自由运动。获得第二十届奥斯卡最佳音乐和最佳音乐原著配乐金像奖的《绿野仙踪》(1939),在歌舞表演中杂糅进魔幻的成分,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追寻真善美的故事,开辟了歌舞片的新思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0年代好莱坞经历了歌舞片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有人称40年代是歌舞片的“米高梅时代”,因为这一时期米高梅公司以大量杰出的作品主宰了市场,这期间的歌舞片开始展现比之前“后台歌舞片”更为复杂的电影与叙事手法,将歌舞直接与情节冲突联系起来。“‘生活就是音乐’的处理方法很大程度上把音乐片从禁锢的前台和后台的环境中解放了出来,主要人物可以不受拘束地在任何情境里放声歌唱而观众不会感到突然,歌声就象话语一样直接表达了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形式的解放使得歌舞片能够更绚丽地打造好莱坞式乌托邦的蓝图,更自如地展现美国的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不论是歌舞片中朝气蓬勃的情绪,还是歌舞升平的愉快表演,都显示了二战胜利后美国公众对美好前景的欢欣鼓舞以及对‘美国梦’的坚定信心”。40年代,尤其是战后的佳作迭出,使得好莱坞歌舞片在艺术和文化的表现上达到巅峰。 50到60年代,这一时期电视的出现迅速抢占了家庭市场,打破了电影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威胁着好莱坞歌舞片的地位,在为歌舞片的发展形成压力的同时,也刺激了歌舞片力图完善、精益求精。歌舞片的集大成之作《雨中曲》诞生于1952年,这部影片以电影史上有声片诞生的历史为叙事载体,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为情节主线,汇集了以往歌舞片各种风格和类型的舞蹈,又成功地加入了喜剧片的元素,代表了好莱坞歌舞片一个时代的最高成就。影片中金?凯利在雨中的独舞,成为美国歌舞片最经典的场景。好莱坞还重金打造了《西区故事》(1961年)、《窈窕淑女》(1964年)、《音乐之声》(1965年)等一系列豪华巨片。这些影片不仅在外在风格上华丽精致,制作技巧和艺术风格上也有所突破。这些极为成功的电影,使得20世纪60年代成为好莱坞歌舞片的丰收年,十年内有四部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荣誉。 从60年代末开始歌舞片开始进入低迷期。直到90年代,歌舞片一直没能重现辉煌时代的胜景,尽管在这漫长的时期里仍然有许多歌舞片的尝试。70年代歌舞片引进现代主义的叙述方式,探索新的类型片的可能。这期间的代表作有阿尔特曼的《纳西维尔》、马丁·斯库塞斯的《纽约.纽约》(1977),以及福西的《所有的爵士乐》(1979)。80年代在歌舞厅文化风潮的影响下诞生的几部影片,越发显得歌舞片日渐式微。90年代仅有一部《贝隆夫人》因为《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和麦当娜的出演赢得了一些奖项和观众,但和同时代的其他好莱坞大片相比起来显得十分羸弱。

美学论文

美学论文 09研赵辉 2010年2月

《美学》期末论文题目与要求: 1、请从下面选择一个题目,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论文, 1)简论黑格尔对传统美学的批判 2)论黑格尔《美学》中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3)论艺术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4)论黑格尔对艺术类型和门类的划分 2、所有参考和引用均需注明出处,期刊需注明哪一期,著作需注明作者、出版社,年代和页码。凡引用别人的话不注明出处的,视为抄袭,以零分处理; 3、论文写作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清楚;段落划分合理,句子与句子,段与段之间衔接自然。错别字超过3个,一个字扣一分,扣完为止。

论黑格尔的艺术理念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黑格尔认为艺术,宗教,哲学三者是内容相同,形式不同的绝对精神的反应。作为绝对精神的三个阶段,艺术是最直接的低级的反映,哲学是抽象的最高阶段,而宗教则介于两者之间。宗教是对艺术的否定,哲学又否定宗教。我们可以从黑格尔对这三者的辩证关系中窥见其以理念为中心的美学基调,以及客观唯心的辩证哲学思想。 一,黑格尔对艺术,宗教,哲学之间关系的分析基点。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源于他对美的定义。而黑格尔的美学定义又基于他的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出发点是抽象的理念。在黑格尔的体系中,整个真实世界是一个绝对理念,它是抽象的理念或逻辑概念和自然对立而统一的结果。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直接影响其美学观点,例如:客观唯心思想下黑格尔认为理念是一切美的本质;而辩证发展的观点中主要包含了,矛盾统一,发展变化,否定之否定等原理。根据矛盾统一原理,黑格尔认为美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只有自身的矛盾统一的艺术才是美的追求;根据发展变化和否定之否定的原理,黑格尔认为艺术直接显现真理,是肯定的,宗教是对艺术的否定,哲学则是对宗教的否定,是对艺术的否定之否定,只有经过了这种变化发展,精神就达到了哲学的高度。我们了解了黑格尔的哲学轮廓就不难理解他的美学概念了。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认识。”1这里的“理念”曾在黑格尔美学中反复出现。 与“概念”,“意蕴”,“神”,“绝对精神”,“普遍的力量”等是相同的意义。 朱光潜对黑格尔的评论中谈到:“存在”有三种形式,理念在逻辑的抽象阶段的那种存在只是“潜在”,“虚有”或“抽象的有”,在自然的阶段的那种存在是“自在”或“实有”,而体现于人类精神的那种存在就是“自在又自为”的。2这就是说美是心灵的,是不仅“自在”而且“自为”的。 因为艺术,宗教,哲学都是“自在自为”的绝对精神所以虽然形式各异,但其内容是相同的。 二,艺术与宗教与哲学的辩证关系 1黑格尔《美学》138页

美学与艺术论文

《美学与艺术文化》 期末论文 题目:诗歌作品的审美分析—— 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姓名:叶炜杰 学号:201230740224 学院:信息学院 班级: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

摘要: 唐代的诗歌绚烂璀璨,《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张若虚的诗人借对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五种良辰美景的描绘,尽情赞美了大自然,构成了境界非凡的奇丽景色。“‘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绝诗,才真绝才也”。 “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全诗以“月”为主体,14个“月”字统摄全诗。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恩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画面及场景,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关键词:诗歌;月;花;江;诗人;相得益彰 一、该诗在创作上有三个重要特点: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潮水和月夜做为开始,作者就“江”、“月”即景抒情。将“春江花月夜”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继而又引出对花林美妙景色的描绘:“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犹如一股清爽之风扑面而来,刹那间便感觉到那种清爽美的存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这种淡静如水的环境中,灵魂仿佛被净化,使人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心情。 2、含蓄表述,意蕴悠长。 “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面对象征着团圆的明月。诗的后半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恨闺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种过渡非常的自然,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之状,情和景高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意蕴是非常深远的。浓浓的离别相思之情在澄澈空明的孤月中,化为淡淡的哀愁。这种离愁别绪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感情色彩,营造了梦幻般的意境。然后,作者推出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情思哀愁。“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春江花月夜》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它并没有直接书写游子思妇的感情,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景色表述,而后很自然的过渡到的。以景喻人,以景衬托自己的心情。把自己的那一份悠长的相思之情寄托于明月和春潮。 3、语言清晰,结构严谨。 《春江花月夜》全诗语言清晰,对仗工整,韵律婉转,浓淡相宜。共三十六句,四句换一韵,共换九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有强烈的节奏感;又由于顶针句式的灵活使用,使语言清新流畅,琅琅上口。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

试论电影美学鉴赏_文艺美学论文

试论电影美学鉴赏_文艺美学论文 文艺美学论文 摘要:电影自1895年经卢米埃尔兄弟之手问世以来,就吸引了全世界人的目光。它的广泛传播有力的证明了影像世界的本体魅力。与此同时,它生生不熄的游动,让电影——这一第七艺术形式发挥出了人类在影像存在之前未曾感悟到的,自身无尽的超然之意。它不仅如诗般超越事物的外在迹象的韵味,更是汇聚了天人合一的内视之美。本文将试图从悟觉与回旋,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论证电影美学上的新理念,还将试图把现象学的某些理论与美学相结合,共同完成对电影美的探讨。 关键词:悟觉回旋生命党派运动 100多年的轮回让电影自诞生起,就在真实和虚幻之间通过音视频的结合转换,吸引了无数研究学者的注意。这种玄妙的影像在人类的超验意念和现实情感间游走飘浮,联结起人类最基本的道德框架和精神束链,让观赏者在电影这个大的架构之下同时得到满足的审美愉悦感,形成了美学上所谓的“影像观”。在人们视野这一有限的活动范围内,给予观众最具象的抽象美意味,让人们最大限度的看到了心中隐匿的“我”和眼前真实的“我”的异构。至此,电影通过人类共存体的桥梁作用,完成并逐渐完成着它在各个学科间游动的复杂过程,并试图建立起一种与各学科具体可言的关联。但电影似乎天生就与美学的渊源极其深厚,即便用纯粹客观的角度来鉴赏电影,我们都不得不提到美学的相关内涵。尤其是电影中渗透的人类对艺术品悟觉的欣赏能力,以及电影内蕴中的回旋意味,都值得我们好好把玩。 悟觉 主体的电影艺术创作需要客体的生活原形,而生活的真切反过来又带给艺术家们直觉的提升。悟觉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神遇”,“是一种心物感应的悟觉思维到典型状态,是主客体之间意义的双向渗透所产生的深层次心理反映。神来之时,喻象叠出。”1其实这是一种返朴归真的感知,也是一种力求获取本真意象的手段。正如同司空图在《诗品·雄浑》中提出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所展现的意境一样,无论是电影艺术的创造者,还是欣赏者,都希望从创作品中得到这股构成天,地,人运转变通的核心力量,按照蒲震元教授的翻译,我们把这它称作道家的灵魂——“道”。有了这个“道”,我们可以在眼前变幻莫测的视听元素中随时把握其间本质的因素和意义,而且这种把握不会有“丝毫的勉强”,“它的呈现”也将“无穷无尽”。2陈凯歌的一部《霸王别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维限,在把万众眼光拓宽到美轮美奂影像框架中的同时,更是引导受众浸入了导演所营造的意识之巅。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与主人公嬉笑怒骂,历经变迁,丝毫未察觉身边时间轴的转动。聪明的导演在艺术世界的白纸上洋洋洒洒的把时间,生命,情爱等不可名状的复杂流态具体化,瞬间凝滞,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被感染,在关闭放映框的同时还恋恋不舍,直到咀嚼数日后才逐渐发觉其味道,虽然不可言明,但却回味无穷。电影的独特美学价值就在于它在不经意间传递出万物万象的内核,个体的理解方式不同,造就了电影内核的多重性,这种多方位,多视角的表意功能让电影不再被排斥在主流艺术之外,它及时的融入了主流的意识形态,时刻期待营造出与观赏者的“神遇”,在相遇的时候迸发出作者艺术思维认同或异化的火花,促使新的艺术感悟再次进入主导的影像世界,从而开启新一轮的创作循环。而这种创作的循环对于传者与受者本身的情感要求近乎苛刻,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完成对电影表面活动影像背后神秘世界的探求和体悟。 首先: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和繁荣都必须符合规律,关照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统。 电影初创的起始端是机械技术进步的结晶,而这种无生命的机械运动,却最终通过艺术家们艺术上的震撼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世人惊叹的巅峰。其中的功臣,最能引起人类共鸣的不能不说是自然界变幻莫测的时空迁移。当自然首次以画面和声音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时候,全世界人惶恐,惊奇,随后便如痴如醉般疯狂的沉浸在这精妙的视听元素上,也让身心全部融入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