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件PPT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件PPT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件PPT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件PPT

1.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对传播学的孕育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4.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施拉姆

(1)施拉姆最早整理信息理论和传播研究的著作,创立一系列的传播研究所。

(2)著书立说:《传播学概论》: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传播学理论的专著、“传播学的集大成之作”。

《大众媒介与发展》《报刊的四种理论》《儿童生活里的电视》5.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经验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批判学派。

6.传播的特性与功能

特性:(1)双向性

(2)间接性

(3)传播契约普遍存在

(4)传播双方心理环境的有限重合性

(5)传播的特殊因果律

功能(社会学分析):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论”

(1)环境监视功能

(2)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4)提供娱乐(莱特)

7.人际传播的动机:

(1)获取信息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的需要

(4)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8.大众传播

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功能:三功能说、四功能说

9.大众传播的控制分析

(1)资本主义的媒介控制理论:

①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15~17世纪)

承认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等传播媒介拥有的绝对统治权。

②自由主义理论——倡导言论出版自由

和集权主义相比,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处于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它奉行一种绝对放任的传播体制。

③社会责任理论

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而享有我们政府特权地位的报刊,就对社会承担某种主要职能。

(2)社会系统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与影响

*国家、政府对大众传播的控制

一方面国家和政府对大众传播进行政治控制,一方面大众传播对国家和政府进行批评和监督。

目的: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

具体形式:

①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②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③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④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 经济力量对大众传播的控制

大众传播离不开经济集团的支持,特别是商业广告为其经营提供大量的资金。经济集团需要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发布信息、推销商品。

主要方式:1.所有者的控制

2.广告业的控制

3.公关业的控制

10.大众传播的内容分析:

信息的概念:信息译自英文“information”,中文意思是音讯、通讯、消息、通知、情报等,是一切消息、讯号、知识的总称。信息的特点:客观性、共享性、传递性

11.大众传播内容的本质

大众传播的内容不是一个独特的、短暂的现象,而是一种可以大量生产并不断复制的符号结构物体。

拟态环境,也即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2.大众传播的媒介分析

大众传播媒介是大众传播赖以实现的中介,它们由人发明、制造、控制、运用,是承载、传递社会信息服务的工具;传播媒介一经进入信息流程,就会以本身的活力,对社会和社会成员产生有力的影响。

四种大众传播媒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1)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2)媒介:人的延伸

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

(3)“热媒介”和“冷媒介”

意义: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此外,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对于人们充分认识各种传媒的出现给人类社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局限性:

①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②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被忽视,人似乎成了完全受到自己

所发明的媒介技术或工具主宰的对象。

③麦克卢汉理论的全部依据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

系统的影响上,并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都是片

面的。

④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划分也有不合理之处。比如他以广

播为热媒介,电视为冷媒介,而事实上,广播同电视相

比由于没有视觉信息,从中感应的信息就不如从电视中

接收的信息那么清楚明白,所以电视应为热媒介才对。

13.大众传播的受众分析

(1)受众心理选择机制:

①使用与满足理论:P165

?使用与满足论”的中心是受众。

?它主张受传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要求和兴趣来决定的,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和愿望。

?另外,“使用与满足论”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了传播媒介各种行为的效果,如传播信息、说服宣传、提供新闻、知识、教育、广告和文化娱乐等等。

意义:它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这个视角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它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

容进行选择的活动,这种选择具有某种“能动性”,这有助于纠正大众社会论中的”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

(2)它揭示了受众媒介使用形态的多样性,强调了受众

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

(3)它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一些基本效用。

局限性:

(1)科学根据不可靠,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因素,忽略

了社会条件和所处环境的制约。

(2)脱离传媒生产过程和社会系统来单纯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3)它指出了受众的某种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有限的,仅仅限于对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地接触”

的范围之内,因而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有

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②选择性理论

◆选择性接触

◆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记忆

14.大众传播的效果分析

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万能效果论(1900s-1930s)

魔弹论、大众社会论、本能心理学

评价:“子弹论”是错误的,这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唯意志论观点,它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视了影响传播效

果的各种客观社会因素,并且否定了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能动的选择和使用能力。它对传播过程做了过于简单的描述,一方是全能的媒介在发送信息,另一方是分散的大众在等待着接受它,其间别无他物。

第二阶段:有限效果论(1940s-1960s)

两级传播、中介因素、意见领袖、创新的扩散、有限效果

媒介讯息不是直接传向所有个人,人与人之间也不是相互隔绝,而是相互影响的。讯息和观念常常是从广播与报刊流向意见领袖,然后由意见领袖流向人群中不太活跃的其他部分,这一过程被称为两级传播。

意见领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领袖,往往是普通人,只是在传播活动中扮演了领袖角色。

意见领袖首先要有较高的威望和良好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力。

其次,意见领袖是个见多识广的人,较多接触和使用大众媒介,参与高层次的交往活动,在群体之外富有社会关系。它们由于经常从各个信源获得大量信息,因而经常扮演信源和指导者的角色.

第三,意见领袖和他的追随者很相似,通常属于同一群体,同一水平层次上。

意见领袖只是在其富有特长的领域里充当领袖,指导他人,在他不熟悉的领域内只好充当追随者,因此,意见领袖是相对的,可变的。

第三阶段:强大效果的重新发现(1965—)P193

“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培养论”以及“知识沟假说”等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P199

三个基本命题:第一、个人意见的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第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第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15.网络传播

特点:数字化、多元化、全球化、实时性、交互性、多媒体化、超文本链接的广容性、小众化

发展状况与趋势:

?在网络传播技术方面,其宽带化、移动化、互动性等技术特征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网络内容发展方面呈现出参与性、创造性、视频化等特征;

?在网络传播发展方面热点迭出,博客传播、手机媒体、媒介融合、网络实名制等不断成为社会和研究界所持续关注

的焦点,而网络侵权、网络恶搞、网络示丑等现象也成为如何加强互联网管理的争论焦点。

1.聚焦web

2.0:拓展网络传播技术和应用的新时代

Web2.0是2003年之后互联网的热门概念之一,不过目前对什么是Web2.0并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说Web2.0(也有人称之为互联网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Web2.0技术主要包括:博客(BLOG)、RSS(简易信息聚合,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RSS会收集和组织定制的新闻,按照你希望的格式、地点、时间和方式,直接传送到你的计算机上)、百科全书(Wiki)、社会网络(SNS)、P2P、即时信息(IM)等。

3.微内容:长尾理论开始发力

微内容:微内容:英文是microcontent。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算是微内容,比如一则网志,评论,图片,收藏的书签,喜好的音乐列表、想要做的事情,想要去的地方、新的朋友等等。这些微内容,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它的数量、重要性,还有我们对它的依赖,并不亚于那些正统文章、论文、书籍。简单的说,所谓长尾理论是指,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

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

8.媒介融合:一个和网络传播密切相关的话题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媒体发展至今已经出现了各类媒体边缘淡化,并相互渗透融合的现象,而且相当普遍。从多个角度来看,融合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合是为了更好的分,通过融合达到更高层次的多样化,这才是媒介融合的终极目标。“合”与“分”,最终指向一个趋向,那就是,信息企业大联合之后的再分工。新一代电子报纸是报纸与网络融合的新方式。而新一代电子杂志则是超越杂志的新媒体形式。

9.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

4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凸显必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巨大的能量,2014年移动互联网产业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跃。

10.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

资讯。

11.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

12.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一种暴力形式,它是一类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暴力”。

负面影响:(1)垃圾信息泛滥

(2)导致上网成瘾

(3)产生网上诈骗

(4)形成网络暴力

外国新闻传播史重点

外国 ●美国的第一份日报--1783年费城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 ●英国最早的定期期刊--1621年《每周新闻》 ●法国第一份日报--1777年《巴黎新闻》(报道新闻为主,内容多样,有晚报)●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周刊--19世纪创办的《经济学家》 ●公元前59年,古罗马凯撒---《每日纪闻》(传播方式:公告台) 名词解释: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目的:上层议会内容公布于众,争取舆论的支持,扩大政治影响;意义:沟通统治机构的内部联系,维护统治。 ●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马克思、恩格斯创办的《新莱恩报》(列宁 称之为无产阶级无与伦比的机关报;特点:以无产阶级立场为首要任务,广泛的联系群众,带领人民积极指导活动,有鲜明的战斗风格) ●廉价报纸,出现于工业革命后的各国,售价低廉、受众为广大贫民所以也称 为大众报纸。特点:1.性质--资产阶级商业报纸;2.内容--报道地方社会新闻、奇闻轶事;3.版面--文字通熟易懂、排版灵活,可读性强;4.经营上--大量广告降低售价。 ●苏联的《火星报》1.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路线,为建党做思想准备; 2.组织基础--通过代办员网同各地方组织建立密切的联系,为建党奠定了组 织基础;3.政治纲领--宣传党的政治纲领。(1-51期布尔什维克创办、列宁主持,后期52孟什维克派篡夺。鉴于其的贡献,成为党的中央机关报。)●《泰晤士报》1785年创办,创办当时售价便宜,详尽报道国会实况、法国革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一战前后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三章“一战”前后的新闻传播事业 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与报业发展 1.德国统一前的无产阶级报刊 (1)《社会民主党人报》 ①拉萨尔派的机关报; ②创办于1863年,1871年该报改名为《新社会民主党人》,为周三刊,出版至1876年; ③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在该报发表过文章,后来因该报坚持错误主张并吹捧普鲁士王朝,便与之断绝关系;

④该报除奉行机会主义路线外,还竭力宣扬个人崇拜,排斥不同意见。 (2)《人民国家报》 ①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 ②1869年10月2日至1876年9月29日在莱比锡出版,起初每周出版2次,1873年起改为每周出版3次; ③威·李卡克内西和奥·倍倍尔主持报纸工作,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该报的宣传活动,并为它撰写了许多文章。如:马克思的《资本论》部分章节、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德国农民战争>德文第二版序言》等文章都是在这家报纸上发表的。 ④《人民国家报》致力于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在德国统一、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坚持党的立场,反映党的意见主张。 (3)《前进报》 ①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和全德工人联合会合并后,两派机关报暂时并列为新成立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中央机关报; ②1876年10月l日,《前进报》在莱比锡创刊,取代了上述两家报纸。该报每周出3期,创办后两个月就拥有1.2万订户; ③《前进报》主编是威·李卡克内西和当时被选为党的执行委员会两主席之一的哈森克莱维尔; ④它曾刊登过不少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文章,最为重要的是《反杜林论》,对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铁血宰相”傅斯麦统治时期的报刊

外国新闻史试题A卷试题答案

暨 南 大 学 考 试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 分) 1.公元前59年,古罗马执政官凯撒下令公布议事纪录,后人称之为《每日纪闻》,采用的传播形式是( C ) A.口头传播 B.新闻信 C.公告牌 D.印刷新闻 2.英国最早的定期报刊是1621年出版的( B ) A.《各地见闻》 B.《每周新闻》 C.《报纸》 D.《新闻报道》 3.通常认为,世界上第一张日报是1650年在莱比锡创办的( A ) A.《新到新闻》 B.《每日新闻》 C.《法兰克福邮报》 D.《莱比锡新闻》 4. 依据形式上的演进,人类古代的新闻传播依次经历的发展阶段是( A ) A .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 B .手写传播、口头传播、印刷传播

C.印刷传播、口头传播、手写传播 D.口头传播、印刷传播、手写传播 5.1450年前后,进行印刷技术的革新从而提高了印刷质量和效率的德国人是( B ) A.富格尔B.谷登堡 C.里兹赫D.福斯 6.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太阳报》创办于( A ) A.1833年B.1834年 C.1835年D.1836年 7.法国大革命中,马拉创办的报纸是(B ) A.《杜歇老爹报》B.《人民之友报》 C.《法国及布拉班革命报》D.《箴言报》 8.被人称为“黄色新闻鼻祖”的美国报人是(A) A.普利策B.默多克 C.北岩D.赫斯特 9.目前,《泰晤士报》的拥有者是(D) A.镜报报业公司B.快报报业公司 C.汤姆森集团公司D.默多克的新闻国际公司 10.1954年,世界上最早播出彩色电视的机构是(A) A.美国全国广播公司B.英国广播公司 C.德国公共广播联盟D.苏联中央电视台 二、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谷登堡德国发明家,他改进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制造了机械印刷机,大 大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和发展)

第一章 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与发展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 1.口头传播 (1)口头传播是最早的传播形式。 (2)前语言时期,人类使用呼唤、手势、体态等简单方式传播,音节语言产生后,人类的主要信息传播方式变为口头语言传播。 口头传播 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手写传播 印刷传播 欧洲国家近代报刊的出现 近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 殖民地国家近代报刊的出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报刊 近代报刊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美国独立战争与报刊 法国大革命与报刊 英国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美国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法国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新闻 传 播业的 诞生与 发展

(3)口语传播具体形式:部落、团体、民族的聚会,甚至包括传闻、说唱、民谣等。 (4)口头语言传播的局限性: ①空间上传播范围有限。 ②时间上转瞬即逝,不可保留。 ③口口相传容易失真。 2.手写传播 (1)文字的产生 ①文字出现之前,古代人类通过结绳、刻木、实物书信等用以记事、交流。 ②文字的出现,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书写材料的改进 ①早期传播载体:岩壁、黏土、兽皮、兽骨、竹简等。 ②公元前2世纪,中国出现了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 ③公元105年,东汉人蔡伦改进造纸术,开始用树皮、破布、纤维和渔网造纸。 (3)手写新闻传播:通过手写文字传递的新闻及信息 ①官方公报 a.官方公报用以传递统治阶级内部信息,与普通民众无关。 b.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 公元前59年,恺撒当选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每日纪闻》,这是一种手书公告,内容为公民投票、官吏任命、政府命令等。《每日纪闻》在书记员抄写后分送给各地军政长官。 c.中国唐代的进奏院状。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详解(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章 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英国独立报刊的出现和《泰晤士报》 美国的报刊 各国的报纸 法国的廉价报纸 英国的廉价报纸 哈瓦斯通讯社 四大通讯社的建立 沃尔夫通讯社 路透社 美国联合通讯社 概念 三社四边协定 内容 性质与发展结果 英国工人报刊 早期工人报刊的出现 法国工人报刊 美国工人报刊 共产主义者同盟及杂志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无产阶级报刊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活动 第一国际及其报刊 《法兰西共和国公报》 巴黎公社时期的革命报纸 《杜歇老爹报》 《社会革命报》 《公社报》 工 业革命 时期的新 闻传播 事 业

考点一:英国独立报刊的出现和《泰晤士报》★★★ 1.独立报刊的出现 (1)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报纸的特点 ①英国政府仍然对报刊征收印花税,报业面临的经济压力始终没有减弱,但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报刊的种数和销量都在增长。 ②报纸的内容有所扩展,有关国内情况的报道和述评增多,文艺作品、经济新闻、读者来信也不断增加。 ③广告随着工商业的日益繁荣逐渐增多,报纸开始刊登广告,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逐渐成为广告。报业独立自主的倾向日益增强。 (2)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报纸(见表2-1) 表2-1 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报纸

2.《泰晤士报》的创办 (1)《泰晤士报》概述 1785年1月1日,《泰晤士报》由印刷商约翰·沃尔特创办。其原名为《每日环球记录报或泰晤士报》,1788年3月正式定名为《泰晤士报》。创刊伊始,该报便采用了新式印刷机,印数较以前大为增加,并且印刷成本降低,售价也比其他报纸低。最初,该报接受政府津贴,但力求以广告收入实现独立经营。约翰·沃尔特认为“报纸应当成为时代的记录和各种消息的忠实记录者”。该报因而致力于对国内外新闻进行详尽而迅速地报道,国会辩论实况采用整版刊登,及时报道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几年后跻身伦敦一流报纸的行列。 (2)《泰晤士报》的影响 《泰晤士报》有着超国界的影响力,其原因是当时英国资本主义正处于鼎盛时期,该报虽然不是政党报纸,却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可以代表英国政府的意见,具有重大的政治影响力。后来英国国势渐弱,以及廉价报纸兴起后的冲击,该报的政治影响力随之减弱,销量无法和大众报纸相比。

外国新闻传播史 重点

外国新闻传播史重点 1.什么是新闻事业 专门的机构(即新闻机构)通过特定的媒介(即大众媒介)向广大公众进行的有组织的新闻传播活动。人们通常把从事这种高级的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业称为新闻事业。新闻事业是在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至今大约有400多年的历史。 新闻事业是一种大众传播事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发生发展同人类物质生产状况密切相关,同人类的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互相适应。 2.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 原始信息传播:前语言时期,动物水平,依靠身体器官、触觉、视觉、嗅觉 口语新闻传播:语言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里程碑 手写新闻传播: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公告式:官方公报 书信式:新闻信 印刷新闻传播: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3.人类传播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语言的产生 文字的出现 印刷术的发明 4.新闻信 新闻信指的是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传播形式。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500多年,古罗马就开始出现新闻信,直到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新闻信绵绵不绝。因为这个奴隶制国家幅员广阔,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都要靠新闻信保持联系。 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罗马时代已经出现了以撰写新闻信为业的人,他们受雇给远离首都的军政长官、王公贵族、税吏、巨商写信,提供首都的消息;也有的专门从外地向首都写信,提供外省的消息。发展到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都有新闻信流行,上层社会主要依靠它获得外地消息。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商业、航海业的发展,新闻信又逐步扩散到商人和平民中去。 5.gazzetta 出现于16世纪初,它是指手工抄发或抄售的新闻报道。 手抄小报不定期,每份一个铜元。当时的铜币叫做"格塞塔"(Gazzetta),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Venice Gazzetta(威尼斯小报)。而Gazzetta一词也就成为欧洲各国早期报纸的名称。这个词后来演变为报纸、公报等意思,并且常常作为报刊的刊名用字而广为使用。 6手抄小报和新闻书的历史地位 1)16世纪初期,这两种媒介的兴起,是古代新闻传播向近代新闻事业的过度,是 近代报刊的雏形 2)使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章节题库(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华文媒体的崛起)

第七章 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华文媒体的崛起 一、概念题 1.报禁[华师2007年研;人大2004年研] 答:“报禁”是指台湾当局为加强对新闻事业特别是报刊的控制,于20世纪50年代作出的“限证、限张、限印”的规定。限证即当局严格控制登记证,压制新闻事业规模。限张即当局限制报纸的张数,控制其内容和业务的发展。限印即当局控制其印刷地点和发行场所。以上“三限”被台湾新闻界称为“一报三禁”,这构成了所谓“报禁”的具体内容。这以后的30多年中,除了1952年10月10日批准创办了一份由台湾“国防部总政治部”主办的《青年战士报》之外,台湾当局没有再批准过任何一份创办新报的申请。直到80 年代,“报禁”才逐渐被解除。 2.《澳门日报》 答:《澳门日报》是中国澳门地区的综合性中文报纸。1958年8月15日创刊,是在澳门知名新闻工作者张阳主编的《新闻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报是澳门地区销量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日报,其发行量、广告量长期占全澳总量的90%以上。《澳门日报》主要版面有澳门新闻、中国新闻、香港新闻、台湾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该报每天有社论和两篇署名的当地新闻小语和经济评析。 3.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答: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电视台、“无线电视”或“港视”、TVB,是香港著名电视台之一。该台于1967年11月成立,是由香港利氏家族的利孝和邵逸夫等香港知

名人士以及一些外资财团合股创办的。无线电视设有中、英文两台,分别称为“翡翠台”和“明珠台”。初期是黑白电视,1971年开始用彩色发送。该台每天都有1/3以上的自制节目,安排在黄金时间播出,其收视率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电视台。该台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广告。 4.澳门广播电视公司 答:澳门广播电视公司简称“澳广视”,1982年由澳门广播电台改组而成,分为中文台和葡文台两部分。1984年5月13日,该公司筹建的电视台正式开播,从而结束了澳门没有电视台的历史。创建之初每周只播40小时,覆盖面仅及本地。由于收视率太低,难以拉到广告,开办之初就亏损一千多万澳元。经过四年多的经营,“澳广视”接收私人股份,转为私营公司,政府拥有50.5%的股份,同时延长播放时间,推出新鲜节目,直播大型活动等。但至今尚未扭转亏损局面。 5.中国广播影视集团 答: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是指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传媒集团,组建于新世纪。该集团整合了中央级广播电视、电影及广电网络公司的资源和力量,拥有电视、网络、出版、广告等多方面业务,固定资产200亿元人民币。 6.星空卫视 答:星空卫视是指新闻集团旗下的专门为中国大陆而开设的以娱乐为主的电视综艺频道,2002年3月28日在广州开播,全天24小时以普通话播映。星空卫视分中国版和海外版,中国版只在中国大陆播出,海外版在港澳和新加坡播出。星空卫视秉承节目内容本

外国新闻传播史

外国新闻传播史: 新闻传播机构及其活动,总称为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涉及新闻行业的构成、规模、迁移与兴替。它受一定的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制约,总是不可避免地打上相应地域、相应历史阶段的技术、制度和思想环境的印记。 本书的写作宗旨,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追录宏大的历史、拼接生态的地图、描摹变迁的影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世界信息传播活动的发轫 第一节人类交流与传播的起源 第二节古代欧洲手抄的消息与新闻传递 第三节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字信息传播 第二章15至18世纪西方印刷新闻业的形成 第一节西方的兴起与印刷革命 第二节近代印刷报纸的出现 第三节西欧集权政府对报刊的控制 第四节资产阶级革命与报刊 第五节资产阶级政党与报刊 第三章19世纪西方自由主义报业的演进 第一节工业革命与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 第二节西方廉价报业的出现

第三节美国的新新闻事业与西方的大众文化 第四节西方社会与报刊的多元化 第四章信息的全球流动与通讯社事业的成长 第一节西方的殖民扩张与世界新闻市场的雏形初现第二节西方首批四大通讯社的由来及其国际化 第三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通讯社的成长 第四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通讯社市场 第五章20世纪前期的西方主流报刊业 第一节20世纪早期西方报业的垄断化 第二节20世纪客观报道与西方报业的分化 第三节20世纪西方国家的大众化杂志业 第四节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第六章20世纪前期的无线电广播业 第一节视听大众媒价的发展 第二节无线电技术的发明与改进 第三节美国广播业的开端与发展 第四节世界广播业的创建与普及 第五节国际广播的兴起 第七章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宣传 第一节十月革命与苏联媒介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德、意、日法西斯宣传运动 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政策与宣传战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二章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2.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英国独立报刊的出现和《泰晤士报》 1.独立报刊的出现 (1)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报纸的特点 ①这个时期,尽管英国政府仍然对报刊征收印花税,报业面临的经济压力一直没有减弱,但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报刊的种数和销量都在增长。

②报纸的内容也有所扩展,有关国内情况的报道和述评增多,经济新闻、文艺作品、读者来信也不断增加。 ③由于工商业的日益繁荣,广告逐渐多起来,报纸开始刊登广告,广告逐渐成为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报业独立自主的倾向日益增强。 (2)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报纸 ①《每日广告报》(1730—1807年) 这是一份商业性报纸,除了刊登广告外,还不时刊登经济消息、商业行情、金融行情以及社会新闻,开创了报纸依靠广告收入而自立的先河。 ②《大众广告报》(1752—1798年) 由著名出版商亨利·伍德福和他的儿子桑普林·伍德福独立出版的日报,1769年前后因连载“朱尼厄斯信件”而名噪一时。 ③《早晨纪事报》(1769—1862年) 由桑普林·伍德福的弟弟威廉·伍德福创办的日报,因迅速报道国会新闻而为社会瞩目。1789年伍德福退休后报纸三易其主,一度成为辉格党的机关报,但该报在报道国会以及报道法国大革命等方面一直颇有影响。 ④《晨邮报》(1772—1937年) 该报1795年后在著名报人斯图亚特的经营下,强调经济自立,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因而声誉日增。斯图亚特当时就提出“广告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吸引读者,增进发行;而发行增加,又可吸引更多广告”的经营思想。 2.《泰晤士报》的创办

(1)《泰晤士报》(The Times)概述 其创办于1785年1月1日,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或泰晤士报》,1788年3月正式定名为《泰晤士报》。该报创刊伊始便采用了新式印刷机,不但印数较以前大为增加,还降低了印刷成本,售价也比其他报纸低。该报最初接受政府津贴,但力求以广告收入实现独立经营。约翰·沃尔特认为“报纸应当成为时代的记录和各种消息的忠实记录者。”因此该报致力于详尽而迅速地报道国内外新闻,整版刊登国会辩论实况,及时报道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几年后便跻身伦敦一流报纸的行列。 (2)《泰晤士报》的影响 之所以有着超国界的影响力,归根到底是因为当时英国资本主义正处于鼎盛时期,该报虽非政党报纸,却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可以代表英国政府的意见,因而具有重大的政治影响力。后来英国国势渐弱,加上廉价报纸兴起后的冲击,该报的政治影响也随之减弱,销量已不能和大众报纸相比了。 二、美国的报刊 1.美国的廉价报纸 (1)纽约《太阳报》(The Sun) 这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由本杰明·戴(Benjamin Day)于1833年9月3日创办。他在《太阳报》的创刊号上宣称“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能买得起的报纸,为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同时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太阳报》获得较大的成功。之后,《太阳报》几易其主,1920年停办。《太阳报》晚刊则于1950年并入他报。 纵观本杰明·戴的《太阳报》,其成功之处在于以下方面: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六章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俄罗斯新闻业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媒体的发展阶段 (1)1992年初—1994年底:私有化与权力斗争 1992年,叶利钦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了“私有化”命令。 ①固有媒体相继“非国有化”,呈现多元资本持股形态; ②私营媒体大量涌现; ③在媒体商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集团化趋势初见端倪,出现了第一批媒体寡头。 (2)1994年年底—1996年中期:第一次车臣战争和总统大选

①叶利钦强化政府的舆论机构,充分发挥俄联邦政府新闻处和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局的作用。这一时期,俄罗斯媒体集中化的趋势继续扩大。 ②通过对车臣战事以及总统大选直观而生动的报道,俄电视媒体的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其影响力显然超过印刷媒体,成为主导性的媒体。 (3)1996年中期—1998年中期:寡头瓜分媒体与新闻战 寡头瓜分媒体,并发展私立媒体。在瓜分媒体市场的过程中,各利益集团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每当这时,他们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媒体互相攻击、谩骂,彼此揭底、拆台,从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揭丑运动”。与寡头媒体的喧嚣相比,这一时期国家媒体的声音相对微弱。 (4)1998年中期至今:政府、媒体权力回归 这一时期,通过对新闻媒介的整合与控制,政府、媒体权力回归。2000年普京当选总统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寡头及其媒体的整治力度。通过整治寡头及其所属媒体,普京加强了政府权威,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5)俄罗斯媒介生态的现状 近年来,绝大多数报刊的订阅率都出现了滑坡。电视仍然是这个国家最普及的大众媒介,互联网发展迅速。 2.俄罗斯新闻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点 (1)媒介产业集中化 伴随着俄罗斯经济私有化的进程,两种新型的资本集团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崛起。一是官僚(政治)资本集团,二是金融工业资本集团。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华文媒体的崛起【圣才出品】

第七章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华文媒体的崛起 7.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中国媒体的发展 1.中国传媒业的迅速发展的表现 (1)中国传播科技的发展 中国传媒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传播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传播科技的发展为中国媒体的全球化拓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中国传媒产业的振兴 中国报业通过市场化运作,相继成立了16家报业集团,踏上了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进入新世纪,中国广播影视集团又组建成功。 2.中国媒体的域外“落地” (1)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国际频道)的开播(1992年)以及面向国外观众的中央电视台第九套节目(英语国际频道)的开播(2000年),标志着中国电视开始走向世界。

(2)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亚洲地区首先完成电视信号全球覆盖的电视机构。 (3)2002年3月底,新闻集团旗下星空传媒集团推出的“星空卫视”在广东开播,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的英语频道也通过新闻集团旗下的福克斯新闻网进入美国。 (4)湖南电广传媒也打算在美国和欧洲设立分支机构,为进军美国和欧洲市场做准备。 二、港、澳、台地区中文媒体的发展 1.香港 (1)香港媒体对周围地区有很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规模比较大的报纸,发行网远达海外华人社会。 (2)世界上许多国际性和地区性的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都以香港为亚洲的业务基地,国际知名的通讯社都在香港设立分社,以香港为基地。 (3)香港有3家广播电台,包括公营的香港电台、商营的香港商业电台和新城电台。 (4)香港现有两家本地免费电视机构,即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电视)和亚洲电视有限公司(亚洲电视)。 (5)香港现有12家非本地电视节目服务持牌机构。 (6)一些跨地区的华文媒体也利用香港资讯中心的区位优势向世界各地拓展,获得快速成长。 2.台湾 (1)台湾拥有100多家报纸,《中国时报》和《联合报》实力雄厚,占据相当大的报业市场。

外国新闻传播史德国整理

第四节德国新闻传播史 一、早期现代报刊 1)1615年,艾莫尔创办《法兰克福新闻》(Frankfurter Jouranl,周报),被视为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的报纸” 2)1650年书商里兹在莱比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日报《新到新闻》,是世界新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3)1682年,奥·门克在莱比锡创办了德国第一家科学杂志《学术纪事》 二、德国实现新闻出版自由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1、神圣罗马帝国时期:除了教会的审查制度之外,从1524年起,德国各邦国政权陆续建立书报检查制度。 2、1815—1918年,霍亨索伦王王朝被迫缓慢地放宽新闻出版政策 3、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新闻出版自由政策 1)1919年在魏玛城通过宪法,规定:每个德国人在一般法律的范围内,都有权通过言论、印刷品、图画以及其他方式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2)共和国时期新闻出版自由基本得到了保障,德国的新闻传播业获得了一个短暂的全面发展的机会。 4、1933-1945年,法西斯主义的专制主义新闻政策 5、1949年,联邦德国最终确立新闻出版自由体制 1949年5月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限制公民订阅外国报刊的权利、禁止收听电台和其他广播、制定违禁文学作品的官方名单以及政府根据政治观点分配新闻纸限额、停止提供新闻来加以控制等等,都是宪法所不允许的。 三、从神圣罗马帝国到第三帝国,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 1、神圣罗马帝国后期,新闻传播业缓慢发展 1)1704年,一位姓福斯的出版商创办了他的的小报,1772年改为日报,即《福斯报》,出版到1934年 2)一位姓施本纳的出版商传播《施本纳报》,出版至1874年。 3)民营小报中,有德国姓科塔的出版家族于1798年创办的《总汇报》 2、1815-1871年间的新闻传播业 1)1842-143年在科隆出版的《莱茵政治、工业和商业日报》,简称《莱茵报》(政治性报纸),恩格斯称它是“德国现代期刊的先声”,马克思参与了该报的创办并是该报后期实际上的主编,但出版不久便被当局查封。 2)1848年维也纳和柏林发生三月革命,革命带来了全德空前的新闻出版自由的环境。其中革命民主派的代表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的《新莱茵报》(1848-1939) 3)曾经在哈瓦斯通讯社担任议员的德国人沃尔夫,1848年在柏林创办了《国民报》,并于1849年创建了沃尔夫通讯社。这是德国第一家通讯社,也是19世纪欧洲三大通讯社之一。 3、德意志帝国时期的新闻传播业,大众报纸兴起,报团出现 1)在首都柏林,大众化报刊悄然出现。齐总1904年创办的《柏林午报》在德国新闻史上被视为第一家真正的大众报纸。 2)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莫泽、舍尔、乌尔施泰因分别以《柏林午报》、《柏林地方新闻》、《柏林晨邮报》为核心报纸,形成大众化报刊的报团。其中乌氏报团最大,1916年,由于舍尔报团出现财政问题,全部转手于胡根堡 3、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新闻传播业,政党报刊与大众报刊并行发展 1)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的新闻业得到比较全面、自由的发展,其特点是各政党的党报极为兴盛,同时大众化报刊业十分发达。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考英语一还是二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考英语一还是二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考英语一还是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0新闻史论 833新闻实务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专业方向: 01.新闻史论 02.新闻实务 03.国际新闻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学费总额1.6万元,学制2年,按学年缴纳学费。 本文系统介绍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专业方向,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学费,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考试科目,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参考书等问题,凯程北京大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京大学考研机构! 一、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新闻学考研很火,特别是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北京大学2015年新闻学考研研究生计划招收5人,招生人数较少,从这方面来讲考研难度较大,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新闻史论和新闻实务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生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就业率居于全国同类专业院校的首位。 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 1、高校教师 因为新闻学既具有理论的成分,又很实务,因此就业的前景也非常广阔,其属新兴学科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极缺高校教师,因此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科研咨讯机构进行理论研究。 2、网络编辑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有近300万人,而传统新闻从业人员只有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已经从规模和数量上超过传统媒体。做一名网络编辑,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其次要熟知新闻的相关知识,对网络上出现的新闻、信息、趋势要有足够的敏感度,还要能熟练使用DreamWeaver、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和一些编辑发布软件等等。 3、影视节目制作公司高级编导

外国新闻传播史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书:16世纪末,在手抄小报流行的同时,西欧等地开始出现了不定期的印刷品,报道某些重要事件,它与记事性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多为书本形式,被称为新闻书,也有单页的新闻传单。 2、廉价报纸:以工业革命为背景,各国先后出现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世界第一家廉价报纸是1833年纽约《太阳报》。 3、《泰晤士报》:创办于1785年1月1日,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创办人约翰沃尔特,1788年改为现名,尽量公正、详实地报道国会辩论、各国动态、商业行情等消息。 4、三社四边协定: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社与本国的殖民扩张一起经过十几的竞争,已经把世界新闻市场刮分完毕,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社的垄断范围,于1870年签订了“联环同盟”协议,由于美联社也参加了,但被限制在美国以内,协议规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了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又称“三社四边”协定。 5、白虹贯日:1918年8月,全国84家报社新闻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并形成决议:要求寺内正毅内阁立即集体辞职;要求言论自由等。报道这次大会情况的《大阪朝日新闻》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理由起诉该报。结果,登载这一消息的当天报纸被禁止发售;发行人兼编辑山口和专写这条新闻的记者大西利夫被判刑两个月;社长被迫辞职;包括总编辑在内的许多编辑人员被迫退出报社。 6、古登堡:德国美因茨的工匠。1450年前后成功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他还支撑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板上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印出了《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等书。古登堡印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的第三座重要里程碑。它使得大量而迅速地复制信息成为可能 7、联合企业: 8、高级报纸:报纸大众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类,形成了“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之分,详细报导国内外政治、经济新闻,登载有说服力的社论,虽然发行量较少,但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 9、黄色新闻:是指一种大量运用煽情主义的浅层次感官刺激的手法,集中渲染、夸大报道耸人听闻的色情、暴力、犯罪、天灾人祸等新闻事件,旨在赚取高额利润的新闻样式。 10传播集团:新闻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英国新闻传播业总能平稳而渐进地发展? ⑴思想方面:英国是言论、出版、新闻自由的发源地,弥尔顿、洛克、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为资产阶级新闻业的自由主义发展道路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 ⑵媒介角色:主流媒介具“第四等级”的地位,坚守政治中立的超脱立场和新闻专业价值,媒介发展始终贯穿着新闻媒介与政治、市场的博弈 ⑶泰晤士报、BBC广播新闻等是严肃新闻的典范。、新闻业务规范的标杆 ⑷英国拥有以为公共利益服务为目标的广播电视业的标本,以BBC为主的公共广电体系 ⑸对媒介的良性监管,使之服务于公民表达自由、知情权和公民社会、公共利益

外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 1.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一次信息革命的标志。 2.词语则是传播的基本单元。 3.腓尼基文字是最早的文字,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标志,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4.印刷术的发明被视为信息传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5.15世纪中叶德国人约翰古登堡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 6.论述题: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要点) (1)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 (2)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 (3)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 (4)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5)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中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从而为过魔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7.论述题: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和融合性 (1)交互性使得处在电脑终端的每一个人在理论上具有同等的权利——在接受的同时也可以传播信息,大众传播时代泾渭分明受众和传播者角色,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当然这种趋势缺少了专业

化的保证,该如何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品质等问题。 (2)在数字化传播技术的支撑下,所有的传播信息都可以转化为计算机可读的形式,这就促使了各种媒体形态的融合——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络广播,报刊的网络版,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也在某些方面转化了传统大众媒介的特性,让它们变得更有交互性,如个性电视的出现。 第二章欧洲新闻传播史 1.从1952年起,欧洲历任国王对出版业采取主要两厢管制措施:一是建立皇家出版特许制,二是建立皇家出版法庭(即皇室法庭)。 2.世界上第一份定期出版的周刊报纸是《新闻周刊》。 3.论述题:英国政论家弥尔顿著名演说辞《论出版自由》是如何论述的?(要点) (1)揭示书报检查制度中存在的无法解开的矛盾,从而说明人在接受智慧方面应有的“知”的权利。 (2)强调革命者绝不能因集团利益而自食诺言,重复封建王朝重复出版的政策。 (3)首次明确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权利。 4.《牛津公报》的诞生,在英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是英国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5.《泰晤士报》

外国新闻传播史初步发展

现代世界市场和世界交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现代新闻传播业。从最近数百年新闻政策发展变化的历史看,自由的信息流通政策是不可逆转的。因而顺应时代潮流,当代大学生应该了解新闻传播史的发展,进而提高自身科学文化修养。 现代新闻传播业从发展之初起,就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因素交织得十分紧密,不同时代的差异很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也很明显,形成了一幅经纬交织、复杂多变的历史画卷。 一,古代新闻传播 人类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源远流长,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就出现的。中西古代新闻传播的发展情况分析新闻事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他同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一样,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而这种发生发展又总是和人类的物质生产状况密切相关,同人类的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互相适应。在新闻事业问世之前的古代社会,有与物质生产水平低下,社会经济政治尚欠发达,人类只有初级的新闻传播活动。这是一种通过一般人际交往进行的,没有专门传播机构的、小型分散的传播活动。依据形式的演进,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大致经历了原始传播、口语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等几个发展阶段,其中印刷传播是现阶段最成熟的传播途径。 中西古代新闻传播大致经历了以上几个重要的阶段。尽管中西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形式在不断演进,但是一般来说规模比较小,通常是面向某个或某些特定的对象,而不是面向社会广大公众,没有已采集和传播新闻为宗旨的专业机构和队伍,因而还不成其为新闻事业。但中西古代新闻传播在新闻事业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现代报刊的发展 现代报刊是现代新闻传播的第一种载体,最早出现于欧洲,然后缓慢地推向全世界。其发展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市场方面: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产生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8×5=40分) 1.星法院 2.“炉边谈话” 3.NHK 4.曾格案件 5.半岛电视台 二、简答题(10×4=40分) 1.英国大众报刊发展的三个阶段。 2.简述《美国之音》对外宣传的几个历史阶段及主要宣传手法。 3.简述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 4.简述互联网与新媒体造就的传媒新业态。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3题各25分,共70分) 1.论述与分析日德两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二元化”成型模式。 2.谈谈普利策的主要新闻活动及其对于当今传媒的启示意义。 3.结合《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谈谈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和道德修养。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8×5=40分) 1.星法院 答:星法院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出版法院,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的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庭,该法庭完全为封建王朝压制言论服务。1586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出版法庭命令”,即著名的“星法院法令”,在颁布后的54年间,星法院成为英国出版自由的最大桎梏。后来克伦威尔专政、查理二世复辟时期都将此法作为出版管理的基础。该法令的执行,在伦敦由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在地方由教会和地方长官负责。1641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下,“星法院”和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才被正式取消,这是英国报业第一次获得出版自由。 2.“炉边谈话” 答:“炉边谈话”(Fireside Chats of Frank1in D.Rooseve1t)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1933年3月12日即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一周的最后一天,他在白宫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工作人员在壁炉旁装置扩音器。总统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主任哈里·布彻便随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好了。”于是就此定名。此后,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罗斯福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3.NHK 答:NHK是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日本广播协会的简称,创建于1926年,战

外国新闻传播史要点整理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和轨迹 一、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 (一)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应付大自然的威胁能力增强和共同劳动 2、人类思维能力加强 3、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传输和接收速度 (二)文字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1、标志人类传播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到来。 2、突破口头传播受时空限制的束缚 3、促进人类的社会化进程 (三)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使得大量而迅速的复制信息成为可能,进而可以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这就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新的思想、新的信息随着印刷时代的到来变成了统治者无法遏止的潮流。 二、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 ?公告式的,即原始形态的官方公报。 ?公元前59年,尤里乌斯?凯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制木板上。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创设目的:争取舆论的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意义:沟通了统治机构的内部联系,发挥了维护帝国统治的作用。 三、新闻信 ?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 ?官方的新闻信——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记述重大事件和人物、生活、民俗等。 四、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P6) 1、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 2、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 3、“商业报刊时期”(又称自由报刊时期)

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牛津公报》 ?1665年11月16日创刊,是英国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第一种单页纸式的,刊载新闻的,定期出版的印刷品。 ?意义:为世界报纸奠定了标准的出版模式,也给当时的读者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 二、《每日新闻》 ?是英国第一家日报,于1702年由马利特在伦敦创办。 ?意义:新闻的连续发布,编辑部的组织和工作效率也都必须发生较大变化。?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 三、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P22) ?核心主张: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猛烈抨击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强调人民的言论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三个要点:1、对出版物实行检查是违反理性的,充满着悖论 2、强调革命者决不能因集团利益而自食诺言,重复封建王朝钳制出版的政策。 3、第一次明确提出,言论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解读:他这些主张,实际上以三点为前提: 其一,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凭自己的理性可以辨别真伪正误,而要运用这种才能,人们就必须不受限制地去了解别人的思想和观点。 其二,自由地持有主张和抒发意见,乃是人生与生俱来的权利。 其三,真理是肯定的,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并且只要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本身就具有战胜其他意见而存在下来的无可比拟的力量。?从此论点出发,西方形成了“观点的自由市场”和“真理自我修正过程”的观念,这是关于自由报刊理论的基础,是西方新闻自由理论的基石。 四、知识税制度的建立和废除(P24) ?1712年5月16日,英国国会通过印花税法案。印花税法案还规定征收广告税和纸张税。印花税、广告税和纸张税被统称为“知识税”。 ?英国国会于1853年取消广告税,1855年取消印花税,1861年取消纸张税。?“知识税”的废除,使英国报业卸下了承负了一个多世纪的沉重的经济包袱,因而活力倍增。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章节题库(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五章 “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概念题 1.塔斯社 答:塔斯社是苏联的中央新闻机构。苏联成立后,经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和苏联人民委员会的批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于1925年7月10日正式成立,简称塔斯社。苏联政府颁布的《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塔斯社)的条例》对它的职责做了明确的规定:向全苏联和国外发布有关苏联和外国的政治、经济、贸易以及其他一切能够引起共同注意的消息。《条例》同时规定,塔斯社受苏联人民委员会的领导,其社务委员会成员由苏联人民委员会任命,社长领导电讯社的一切活动和行政工作。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塔斯社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通讯社。战后,塔斯社发稿所用的文种逐渐增加,技术设备不断完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驻外记者的人数也大大增加了。它发布的新闻在占世界人口总数39%的国家传播,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苏联解体前,塔斯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通讯社之一。 2.俄罗斯新闻社 答:俄罗斯新闻社的前身是新闻通讯社,由苏联的四个团体——新闻工作者协会、作家协会、对外友好和文化联系协会、全苏政治科学知识普及协会于1961年2月联合创办。1991年以后,新闻社划归俄罗斯联邦管辖,改称俄罗斯新闻社。1992年初叶利钦将之与塔斯社联合组成俄罗斯通讯社,简称“俄通社”,以“俄通社-塔斯社”的电头发稿。1994年叶利钦又将俄罗斯新闻社独立出来,重新获得国家通讯社的资格,地位与俄通社-塔斯社相同。

3.《人民论坛报》 答:《人民论坛报》是原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48年12月16日在华沙创刊。是波兰工人党和社会党(左翼)合并为波兰统一工人党后,在两党的机关报,即《人民之声报》和《工人报》合并的基础上建立的。日报,每周出版6次,星期日及大的节日休刊,每天10版。发行曾达97万份。该报是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喉舌,在战后波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1990年波兰统一工人党分裂和易名后,该报改称《论坛报》,并成为波兰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 4.《自由人民报》 答:《自由人民报》是匈牙利共产党最初的机关报,于解放前的1942年秘密创办。1945年匈牙利获得解放。1948年6月组成的匈牙利劳动人民党,成为共和国的领导力量。从1948年起,《自由人民报》成为匈牙利劳动人民党的机关报,1956年改名为《人民自由报》。该报后来成为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机关报,1989年匈牙利共产党更名之前,其发行量为714000份。 5.1996年美国电信法案[南开大学2006年研] 答:1996年美国电信法案是指1996年国会对1934年广播法进行大规模的修订后的法案。1996年电信法案与1934年广播法的区别主要有三方面:①打破媒体间壁垒,允许各个不同媒体在市场上互相渗透;②放宽媒体所有制的限制,促进竞争;③以法的形式规范节目内容,限制色情和暴力等低俗内容的传播。联邦通讯委员会主席亨德认为该法案拆除了通信领域中的“柏林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