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外交心得体会

中国外交心得体会

中国外交心得体会

篇一: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心得体会

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心得体会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成功选择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且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国的稳健发展,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世界环境。

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张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到60年代的反对霸权主义,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不结盟政策,我们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际形势下作出的外交政策调整,始终不变的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真诚愿望和高尚品质,顺应了历史潮流,为我国赢得了有利的外交地位。

中国奉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经济技术的基础地位越发重要,因此各国都在谋求经济实力的提升。而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需要和平的世界环境。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地为和平事业做贡

献。同时,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中,中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更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一些不发达国家伸出援手,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中国坚定地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今时代依然适用,并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和赞赏。中国在处理外交关系中坚定不移地坚持该基本准则,使得中国的外交政策更为各国所接受,并为我们国家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外交局面。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用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和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完全符合并顺应历史潮流的趋势。因此中国的发展将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加广阔的市场。

在各种有利因素共同推进发展的同时,中国外交还面临着诸多复杂的挑战,如钓鱼岛问题、黄岩岛归属问题、边境争端以及霸权主义问题等等。在我个人看来,越到千钧一发的时刻,我们国家更应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会轻易发动战争,但是绝不意味着在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问题上中国愿意妥协。若是为了维护我们国家的正当利益和权利,中国仍可能做出捍卫的举动。因此,在此时仍坚持我们一贯的外交政策充分展现了我国作

为一个大国所具有的谨慎姿态,更可以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名声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所坚持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并且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从根本上与中国人民的利益相吻合。中国应当始终不渝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篇二:中国外交政策的心得体会

中国外交政策的心得体会

张文亮 XX30280828 14电气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个原则立场一直没有发生改变。从目前主要的外交关系来看,我国的国际地位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

从中美关系来看,目前中美关系总体处于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机制化越来越强,第一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也取得成功,但总体发展中有起有伏,如售台武器问题,会见达赖等问题也对双边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中国的快速发展也引发着美国的不安。表面上看起来两国的关系还算和谐,实际上已经暗流涌动,暗地里两国的较量无时无刻的都在进行着,尤其现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让美国更加的不安,想要遏制中国的发展。

从中日关系来看,日本政局的变动对双边关系也有所影响,钓鱼岛也一直是双方问题集中的焦点,从08年开始,随着胡主席的破冰之旅,第四个政治文件是中日关系的新起点。虽然近几年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有了较好的进展,但是两国的关系并不尽人意,钓鱼岛事件还有日本不愿承认侵华历史,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两国的关系并不能真正的变得和谐。

我国外交政策原则: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张的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到60年代的反对霸权主义,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不结盟政策,我们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际形势下作出的外交政策调整,始终不变的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真诚愿望和高尚品质,顺应了历史潮流,为我国赢得了有利的外交地位。虽然我国的外交政策相对比较完善了,但是新中国外交仍不同程度地受到"重脸面而轻实利"、"和为贵"等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例如"搁置争议"就反映出我国在解决主权争端问题上一厢情愿的和平愿望,而他国则践行社会达尔文主义,"重实利而轻脸面"。他国对争议地区实际控制日久即为既成事实,

从而令我国的愿望彻底落空。我觉得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中国的实力还不够强大,没有像美国那样超强的实力,如果中国有了非常强大的实力,我想我国的外交政策还会有所改变,不会再这样保守,也许会变的有些强硬,在一些需要表决的地方不再变得中立,而是会强硬的投出肯定或否决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切合实际的判断,明确外交目标是为了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中国的外交风格有了切实的变化,更具务实性。第一,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实事求是。第二,对中国自身的定位比较客观。客观估价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坐标和国际格局中的位置,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第三,国家利益成为对外政策的出发点。第四,经过对外交实践的深刻总结.并在对中国国情和现实条件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在国际事务中中国采取了“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在80年代,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外交采取了不结盟、不称霸、不当头的策赂。90年代,中国外交采取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方针,将“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更加系统化。“韬光养晦”并不是为了将来一击,而是为了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有所作为。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使中国外交收到了良好的、现实的效果。最后我觉中国的外交政策虽然有些问题,但是根据目前国情的

国情来看,还是非常适合中国的。我相信随着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中国的外交政策也会更加符合中国,能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

篇三:我对现今我国外交的认识和体会

我对现今我国外交的认识和体会

姓名:李涛涛

学号:1XX1410

班级:化工125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XX年 11月 13 日

我对现今我国外交的认识和体会

党的十八大之后,尤其是今年“两会”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外交领域的大手笔一处接着一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这一处处大手笔,凝聚着我们党对中国外交新环境的科学判断,展示了我们党关于中国外交的战略,也昭示着中国外交更加恢宏的新未来。

第一,关于“中国梦”。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

通”。

“中国梦”是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品牌。“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格外引人关注。简而言之,“中国梦”与“世界梦”是互为前提、互为依托、互为机遇的关系。一方面,实现“中国梦”必须有和平发展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不可能持续发展,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没有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不可能保持稳定,同样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第二,关于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还提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这面旗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合作共赢”的理念。合作共赢是国与国之间更好的、更和谐的共处方式,追求的是一种1+1 >2的和谐发展,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激励;既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拒绝竞争,是以理性的态度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催生了合作共赢的理念。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我们高举合作共赢的旗帜,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

发展,建立起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第三,关于新型大国关系。在国际关系中,大国关系是国际局势的导向性因

素,也是国际格局的重要塑造性,因素。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的大国政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习主席在会晤中用三句话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作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短短的时间,新型大国关系从理念变成了推动现实的巨大力量,凝聚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世界局势的科学判断、对国际关系发展历程和中国外交实践的科学总结。针对以上,新型大国关系理念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中国要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国家利益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国无意称霸,更无意争霸;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双方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中美关系的本质特征,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关系,而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中美两国合作

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中国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始于中美关系,但远不止于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理念将成为引领中国发展未来与世界备大国关系的指针,也将成为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此外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外交新战略远远不止上述三点,“命运共同体”等新的理念同样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中国外交的新战略必将催生中国外交的新面貌,推展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第一,全方位。领导人的外交活动最能体现一国外交的宏观布局。最近一段时间,习近平主席的两次出访、李克强总理的一次出访和中国举办的国际活动、接待的外国领导人已经充分展现了中国外交的全方位布局特色。中国领导人的出访国有大国强国、也有小国穷国,有近在咫尺的邻国,也有远隔万里的非洲、拉美国家。中国主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习近平主席也出席了在南非召开的“金砖国家”峰会。中国领导人出访的地区有国际热点地区,接待的外国领导人也有热点国家的领导人。中国领导人外交活动的每一个“点”都是有考究、有思量的,这些点串起来,就是中国外交的恢宏布局。兼顾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兼顾

了周边国家、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兼顾了双边合作与多边舞台,也兼顾了公共外交与热点问题。

第二,宽领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活动涉及政

治、经济、军事、人文等各个领域。首脑外交既谈政治,也谈经济,既推动经贸合作,也推动人文交流,同样也会探讨人类共同挑战的应对之方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之道。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出访是到俄罗斯和非洲。接下来XX年6月8日,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第二场会晤。两国元首介绍了各自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并就中美经济关系深入交换意见。这既是中美两国的相互交底,也是两国元首之间的一种治国理政经验交流。这在中国与其他大国元首之间的交流中并不多见。

第三,多形式。多形式、甚至不拘泥于形式的外交活动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外交事务成竹在胸、驾轻就熟,仅仅几个月时间,就通过多种外交形式,谱写了外交的开篇之作。今年“两会”以后,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元首、李克强总理作为政府首脑,他们的出访带动了世界的“中国风”。短短80多天的时间,中国高层领导人已同世界上50多个国家领导人在双边和多边场合会面。

第四,谋长远。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工作重视战略思维,立足当前,但重点在于谋长远。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开展的“庄园外交”谋的就是中美关系的长远、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远,是在做一件对中国、对美国、对全世界都利在千秋的大事。同样,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期间,非洲国家领导人提出,基础设施落后是当前制约非洲发展的主要瓶颈,

希望中国支持帮助。

最后我们相信,中国外交的未来会更有看头。现在的中国,中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中国的国家利益在不断延伸,中国在逐步走上世界的中心舞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频繁的互动中日益紧密。今天,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互动中,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的互相影响、国际局势与国内局势的互相关联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熟悉国是,更加熟悉外交工作,中国外交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新热潮,中国外交的新布局会更加完善,中国外交的新思路会更加明确,中国外交的新风格会更加清晰,中国外交的新看点也会更多。

篇四:论自己对中国周边外交的思考

论自己对中国周边外交的思考

近年来,中国营造周边良好环境的外交战略成效显著,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积极发展,而且对于塑造自身正面的国际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面对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面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特别是当前正在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周边外交应该坚持什么发展什么值得深入思考。我就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坚持把营造良好周边环境放在第一位: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

重要舞台”的外交布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实践的宝贵总结。四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支撑,缺一不可。特别是前三个方面,看上去难分伯仲。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周边外交,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周边发生的事情对中国影响最直接、最迅速;周边既大国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又多是发展中国家,与中国拥有众多共同利益;周边地区内的各种多边机制日益扩展。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凸显了周边的重要性。对中国而言,一保自身发展,二促东亚、亚太发展,才能为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做出较大贡献。此外,近年来,全球多边对话困难重重,而区域、次区域对话发展相对较快,成果较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要在“10+3”、“10+6”、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中日韩峰会等地区机制上多下些力气,这样可能会取得更多的成效。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国家利益的海外拓展,这是全球化

背景下中国经济多年快速发展后提出的必然要求。海外利益拓展,周边应放在第一位。要防止利益拓展过快、过猛和战线过长。在当前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尤其有必要对近年来中国海外利益拓展的思路、做法进行认真的梳理。对于中国可乘机到海外“抄底”的说法须谨慎对待。事实上,正确认识、阐述和处理中国国家利益海外拓展与中国对外政策之间的关系,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在此问

题上,中国的实际政策和对外宣传必须与“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总政策相吻合,必须与中国愿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宗旨相一致。

第二、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应成为中国周边外交新的着力点: 近年来,非传统安全威胁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危害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安全稳定,而且可能向传统安全威胁转化。在重视传统安全的同时,加大与周边国家在金融、能源、环境、气候变化、食品安全、反恐、打击国际犯罪、防治跨国传染病等方面的合作,加强在相关问题上的危机防范与管理,已成为中国维护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一项紧迫任务。当前,在非传统安全问题上,中国的总体认识已显著提高,各级政府与社会之间也已形成了广泛的共识。相比较而言,金融安全、反恐是中国的强项,能源安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是中国的弱项。今后,中国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内外机制建设,制订具体有效的措施,在强项方面积极扩大与邻国的合作,在弱项方面,尽力减少与邻国的摩擦并逐步培育、发展合作。中国与周边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的加强,将使中国“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得到有力的充实与发展。

第三、在与邻国的领土与海洋权益争议问题上,争取在

共同开发上有所突破:

亚洲国家间至今还存在众多领土与海洋权益争议,其中中国与邻国的争议最多。这是中国周边环境中长期存在的不安定因素,是地区安全中的潜在威胁,也是“中国威胁论”的来源之一。谓其“威胁”,是因为这些争议可能引起国家间的冲突,一些与中国有争议的国家也将因此而长期对中国存有戒心;谓其“潜在”,是因为目前地区内的领土与海洋权益争议在总体上得到了控制,各国为解决这些争议,业已建立起各种对话、谈判机制和某些安全信任措施;中国还与有关国家部分或彻底解决了相互间的争议。未来,解决这些争议的一个重要途径,应是邓小平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多年来,中国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与探索,这一新思路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但遗憾的是,共同开发至今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的首倡者,中国政府及战略研究界应进一步增强对这一战略思想的认识,加强对其宣传与探索,争取早日与有关国家在南海或东海共同开发上取得突破与实际进展。这对于消除中国与邻国关系中的隐患,对于促进周边其他国家解决相互间的争议,对于维护地区的长期和平稳定,都将产生十分积极深远的影响。

第四、继续推动中美日三边关系朝着合作、稳定、相对平衡的方向发展:

发展良好的中美日三边关系对于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至关重要。讲“合作”,是要把合作放在三边关系的第一位;讲“稳定”,是要防止三边关系起伏不定、大起大落;讲“相对平衡”,是指争取中美、中日、美日关系都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而不是要削弱美日同盟。XX年和XX年,中美、中日关系先后走出冷战结束后的动荡期,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国与美、日的合作都在不断加强,合作而非对抗成为两个双边关系的主导,中美日三边关系一度严重失衡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中国应抓住中美日三边关系出现良性互动的难得机遇,在东亚进一步推动这一关系朝着合作、稳定、相对平衡的方向发展,这不仅符合三国的长远利益,而且会得到地区内广大国家的支持与欢迎。为此,早日开展酝酿已久的中美日安全对话不失为一项重要举措。当前,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上升,台海形势的持续缓和,以及美国新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三方开展安全对话的条件已趋于成熟。如果看得更远一点,这一对话的开展还可能为中国与美日军事同盟对话打开“希望之窗”。事实上,既然美国在东亚的双边军事同盟将长期存在,与之对话总比对抗好。这样做,对中国不会造成什么损失,却可能减少双方的疑虑与误解,有利于危机防范与控制,还可能在双方之间找到某些合作点。可以预言,中美日三边关系的良性互动,不仅将促进东亚的和平发展,而且将为发展东亚地区多边安全

合作机制创造重要的条件。

第五、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增强中国“软实力”在周边地区的影响:

历史上,周边大多数国家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中国与周边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扩大中国“软实力”的影响,有着较好的基础。近年来,中国在各国普遍建立孔子学院,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与援助,这些已成为发展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此外,筹办、开展大型文体交流,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可谓其最高形态,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更宏观的层面,中国积极参与、推动国际上各种多边机制的发展与完善,并在其中拥有日益增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以及中国发展模式不断扩大的示范效应,更使中国的“软实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今后要使中国的“软实力”持续发展,应当突出三个重点:

1.是在坚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成功经验的同时,痛下决心解决其存在的某些弊端,如高污染、高能耗、腐败严重及矿难、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等;

2.二是更积极主动地发挥经济“软实力”的作用,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3.是积极扩大中国在周边地区多边机制中的影响力。此外,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认识国内智库、民间团体、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在发达国家,这些组织的作用与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

组成部分。中国在这一领域潜力巨大,应适当引导、鼓励其发挥积极作用。

篇五:中国震撼心得体会

中国震撼心得体会

“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本书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本书是“中国模式”论的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其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它将丰富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让国人以及世人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崛起的事实,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内涵。作者张维为,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日内瓦韦伯斯特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复旦大学兼任教授、清华大学特邀

研究员。著有《*时代的意识形态与经济改革》(英文)、《改造中国:经济改革及其政治影响》(英文)、《重塑两岸关系的思考》等学术专著。发表过许多关于中国经济与治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模式、比较政治、外交政策以及两岸关系的文章。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一章不再误读自己一、世界变化真快。

二、这个崛起不寻常。三、从中国超越日本说起。四、GDP悖论。五、迈向第一。第二章中国的1+1大于2。一、“准发达国家”板块。

二、中国的中产阶层有多大?三、“新兴经济体”板块。

四、为什么中国的1+1大于2 ?第三章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走向“民族国家”的坎坷。二、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三、新的视角。四、重新认识中国。第四章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一、危机带来的思考。二、中国模式可能胜出。三、高铁奇迹与中国标准。第五章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一、迷信西方话语的代价。二、可能影响世界的中国理念。三、不被西方话语忽悠。四、“游戏民主”还有没有戏?五、日内瓦激辩人权。六、言论自由与井底之蛙。第六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印度。一、贫民窟带来的震撼与思考。

二、印度为什么落后于中国?。三、印度民主综合症:“散、软、短、泛、粹”。第七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东欧。一、二十年前的东欧。二、东欧今天怎么样?三、重返匈牙利。四、东欧的“两个激进”。第八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东亚。一、三大困境。二、民主品质为何不佳?。三、民主建设不能靠“换血”。中国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卓越的贡献。整书看完后给我震撼,给我力量。我为我是炎黄子孙骄傲,我为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骄傲、自豪!

篇六:中国当前的形势的个人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心得——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周边国际形势

当今国际形势变幻莫测,领土争端,政权更迭,甚至战争爆发,接二连三。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有必要了解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胸怀世界,开拓视野,增强使命感。

上了《形势与政策》后自己对国际形势的了解加深了很多。这不仅由于大学自由的生活环境,使自己了解外面世界的渠道多了很多,更由于学校为我们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使我们能够更加感性的了解国际形势的发展。

回顾中国的近现代史,在打败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过程中,大学生不可置疑地被认为是一股强大而不可缺少的力

量。五四运动、各种爱国运动和报刊杂志的出版,无疑给了中国革命带来了莫大的帮助。

在国家动荡时期需要大学生的力量,而如今社会已经安稳,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国家的发展更需要我们大学生的力量。

作为新生时代的引领者,大学生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国家实施的大学扩招政策使大学生的队伍越来越大,不容忽视。其次大学生是经过十多年勤学苦读,经历高考等考验而挑选出来的人才,他们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比较强。再次,学生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他们的身影,涉及的面之广,程度之深,实在不可估量。

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复兴的责任,究竟要怎么做才可以了解国家形势,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呢?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是学生,虽然我们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虽然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自由扩大了,但我们始终是一名学生。作为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重任,无论怎样都应先把学习搞好。但同时我们又不单是学生,我们也是半个社会人,所以毫无疑问,了解国际形势就成了我们人生中的必修课。了解国际形势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和信息工具,如电视报纸和电脑。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如图书馆。在我们学校还开展了形势政策教育,我们要认真听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