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真卷】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真卷】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真卷】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真卷】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几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这30年发展的道路进行了广泛的评

论。最初是中国问题专家库伯·雷默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所谓“北京共识”,

他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

径。此后有许多评论把“北京共识”称为“中国模式”,进而出现了从不同角度定义和评

论“中国模式”的文章和专著,他们的解释并不相同,评论也相差甚大,许多相当客观,

但也有“意识形态化”的“中国威胁论”,甚至提出要警惕“中国模式”的输出。

有西方的评论说,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那时英国是海上霸主;20世纪是美国的世

纪,美国是军事和经济霸主;而21世纪会是中国的世纪或亚洲的世纪。如果这是指在21

世纪,亚洲和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会复兴,那将是一种可能出现的前景,如果是指21世纪

中国会具有当年英国式或当今美国式的霸权,则是错误的推断。

中国没有输出“中国模式”的任何打算。有的发展中国家愿意参考中国改革开放的某些做法,正如中国愿意参考他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些做法一样,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这是自然的事情。

输出“中国模式”违反了中国坚持的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制定政策的原则。我们认为,

不只中国,任何发展中国家正确的发展政策也都必须由它们的国情出发。也即,“中国模

式”没有普适性,正像已经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发展模式也没有普适性一样。

说到普适性时,我认为是限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宏观意义上的普适性。如“博爱”

“自由”“和平”“民主”显然是有普适性的。但如到某一民族、某一国家、某一宗教,这些概念下的价值观和具体表现又会有所区别,会有不同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也无优劣之分。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弗朗西斯·福山认定,当今的西方政治和经济制度已经是最后的制度,几近完美,所以历史已经终结。他不单没有给西方创造新模式留下余地,更没有给其他国家已经存在的和以后可能产生的新社会模式留下任何余地。他不顾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其他属性,而以西方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形式为唯一,违背了多元化世界的现实。

“中国模式”或“中国案例”是处于现在进行时。“中国模式”存在于中国,并会继

续发展和完善,这应当是有充分理由的。中国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还出现了许多必须克服的困难,其中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过多依靠出口的经济结构;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司法和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问题仍然较多,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国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加强法制建设和政策调整,继续认真加以解决。

中国对于超级大国的位置既不羡慕也不憧憬,她许多年以来专注于国内建设和解决自己的问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国际也对中国对国际的贡献有所期望。中国也愿意承担与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

1.下列有关“中国模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模式”是国际社会研究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后,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一种定义和评论。

B.“中国模式”被认为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一种发展途径。

C.“中国模式”是继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之后,中国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创造的第三种模式。D.“中国模式”给有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这是全球化浪潮下自然而然的结果。

2.下列关于中国对所谓“中国模式”所持的立场和态度的认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A.中国没有输出“中国模式”的任何打算,任何发展中国家正确的发展政策也都必须由它们的国情出发。B.“中国模式”虽然还不具备高度发达国家所创造的发展模式那样的普适性,但很适用于发展中国家。C.“中国模式”存在于中国,处于现在进行时,它会继续发展和完善,不会一成不变。

D.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其他属性,中国有理由坚持自己的选择,走独立发展的道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际社会的某些人借中国的快速发展宣扬“中国威胁论”,担心中国会谋求世界霸权,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

B.“中国模式”不具备“博爱”“自由”“和平”“民主”等因素,这是“中国模式”没有普适性的根本原因。C.国际舆论对中国模式的评论,无论其角度如何,甚至是中国不赞同的观点,对中国都有参考的意义。D.在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中国逐年扩大了参与度,这表明中国愿意承担与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

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

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

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遁:撤军

B.即斩关纳.外兵纳:容纳

C.策其马谢.世充谢:告别

D.走.宋金刚于介休走:使……跑,击退

5.以下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3分)()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

③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5分)

(2)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采桑子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①。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①金觥:大酒杯。

②此词是作者受诬陷、弹劾后于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

8.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6分)

9.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寓言课上的预言

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姜琳,正在给孩子们讲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一只狐狸见到乌鸦嘴里衔着一块肉,就赞美乌鸦羽毛漂亮、身材健美,并说要是再唱支歌那就更可爱了。乌鸦心里高兴就开始唱歌,可是刚一开口,嘴里的肉就掉在了地上,狐狸叼起肉得意洋洋地走了。

姜琳讲完故事的寓意,让大家做练习,她说:“同学们,请你们每人对受骗的乌鸦说一句话。”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按老师的暗示对乌鸦说,以后别再虚荣了,听了恭维话就得意忘形,要接受教训。只有一个名叫董玉素的胖乎乎的女孩说:“乌鸦,你别难过了,再吃肉时我分给你一块。”

小女孩说完,班上同学一阵哄笑。姜老师说:“你这个孩子,是非不分,就像《农夫和蛇》那则寓言里讲的农夫一样,将来走到社会上非吃亏不可。”小玉素心里不服气:乌鸦受骗心里正难过呢,它这个时候一定最需要好朋友的安慰了。

接着,姜老师又说:“大家再想想,如果乌鸦和狐狸再见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同学们抢着回答:无论狐狸怎么夸奖乌鸦,乌鸦就是不理它,最后,狐狸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老师说:“同学们回答得都很正确。”这时,一个小男孩高高地举起手说:“狐狸是狡猾的,它不会再重复老一套办法了。”老师问:“那你说会怎样?”

于是,那男孩绘声绘色地讲道:“狐狸再一次见到乌鸦,就对乌鸦说:‘乌鸦老弟,上次我骗了你的肉,真是对不起,我妈妈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我,要我再见到你时,一定要向你道歉,如果你不肯原谅我,我就站在这里不走了。’乌鸦见它说得很诚恳,就对它说,‘狐狸大哥,我原谅你了。’乌鸦一说话,嘴里的肉又掉了,狐狸赶紧跑过去把肉抢了过来。狐狸正要把肉吃下去,忽听乌鸦在树上哈哈大笑,‘臭狐狸,这回你死定了,我在肉里下了毒!’狐狸一听,连忙把叼到嘴里的肉吐出来,跑向不远处的小溪边,不停地用水漱口。这时,乌鸦从树上飞下来,不慌不忙地叼起地上的肉飞走了。”

小男孩讲完,班上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姜老师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说:“吴宝河同学想象力很丰富,故事讲得也很精彩。好好努力,日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作家的。”

转眼20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老师姜琳,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特级教师。

这天,她作为教育界知名人士,应邀到一所监狱,为那里的服刑人员作帮教演讲。到了那里才发现,一同受到邀请的还有本市享有很高声誉、由下岗职工组成的“三实”家政服务公司的女经理,她就是当年那个安慰受骗乌鸦的小女孩——董玉素。让她料想不到的是,演讲结束,代表监狱服刑人员发言的那个穿着囚服的人,竟是她当初预言会成为作家的吴宝河。

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同时叫她老师,让姜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听了董玉素介绍她的“三实(诚实、踏实、朴实)”公司经营理念,以及她对服刑人员充满关爱、鼓励的话,姜琳老师突然明白,当年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一个小女孩,不顾老师提示的所谓正确答案,去安慰寓言中被讽刺、嘲笑的对象—

—乌鸦,这是多么可贵的童心、爱心!而那个年纪小小,连狐狸都敢骗的孩子,所表现出的那种“智慧”后面,又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啊。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自己当年怎么就没有想过呢?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的题目《寓言课上的预言》十分新颖,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寓言”是故事的载体,“预言”是故事的焦点,读题目引人入胜,读完小说,回味无穷。

B.“小女孩说完,班上同学一阵哄笑。”“小男孩讲完,班上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姜老师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这是对小女孩小男孩的典型的侧面描写。

C.小说的构思有些脱离现实生活实际,20年后董玉素和吴宝河的变化与20年前的反差太大,而且生活中不可能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D.小说结尾“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表明姜琳老师又在犯一个新的错误,难道吴宝河的犯罪一定与家庭有关吗?

E.小说的主旨是,通过董玉素和吴宝河两个孩子的成长历程的叙述,引发人们对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进行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巧妙之处,试作简要分析。(6分)

(3)姜老师的“错误”指什么?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4)对姜老师的“预言”或“反思”你怎样评价?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

林天宏

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鲁迅曾这样比较过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的区别:“如果将韬略比做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只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可刘半农没有什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的一个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所以,陈胡二位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

的确,读时人回忆刘半农的各类文章,其性格之诙谐幽默、不拘小节跃然纸上。

刘半农在巴黎留学时,正值一战后,欧洲经济萧条,货币贬值。留学生的日子难熬,刘半农便将书房命名为“化子窝”。好友赵元任夫妇曾前往看望,临别时拍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众人,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

归国后,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他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各种骂人的话,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他,分别操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大骂一顿。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

刘半农爱好音乐,他曾与赵元任合作,由刘做词,赵谱曲,创作出上世纪30年代最为流行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一日,刘半农前往赵元任家饮茶,适逢不少青年学生也在赵家小聚。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憨态可掬的土老头就是刘半农,遂有失态之举。刘半农便当场作了首打油诗,自我解嘲道:“教我如何不想他,可否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

于是,时人评品这个“矮个子,方头颅,生气勃勃”的江苏人,送其一字“浅”。

“浅”有二意,一为“胸无城府,浅如清溪”。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在酒家宴送,席间对诗,满是卿卿我我的词藻。他无法忍受,讽刺道“真是一群鸳鸯蝴蝶”。酒宴遂不欢而散。

还有一次,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成舍我向刘半农约稿。刘半农问,我写的都是骂人的,你敢登吗?成舍我回道,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刘半农便写了一篇《南无阿弥陀佛戴传贤》,直斥考试院院长只念佛不做事。戴传贤看到后大为光火,又不敢拿刘半农出气,只好将《世界日报》停刊3天。

刘半农之“浅”,还在于其所学颇杂。他曾自言:“学问即爱好,爱好即学问。”其专业是实验语音学,但也从事语法研究、汉字改革;作为诗人,他著有《瓦釜集》和《扬鞭集》;作为散文家,著有《半农杂文》;他还客串翻译,出版过《茶花女》、《国外民歌译》及《法国短篇小说集》;也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搜集民谣,编纂《中国通俗曲总目稿》;他甚至还是摄影家,参加中国最早的摄影社团“光社”,并写有专著《半农谈影》,被誉为中国现代摄影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刘半农治学半生,最为“出格”的举动,便是采访名妓赛金花。其时,身为北大著名教授,前去采访一个名声不佳的妓女,被市井传得沸沸扬扬,但刘却不为所动。通过多次采访,结合研究历史,刘半农拂去了蒙在赛金花身上的历史迷雾。刘半农去世后,赛金花一袭黑衣,专门前往追悼,一时传为奇谈。有后人评论:“……五四那一辈,认真者往往认真过分,只认死理;潇洒者又往往难有所成。像刘半农这样的人物,实在教人无比怀念。”

1934年6月下旬,为了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刘半农远赴塞外,夜宿百灵庙一间乡村草房。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而他自备一行军床,于房中支架独卧,故作僵硬状,开玩笑说:“我这是停柩中堂!”听者大笑,却不料一语成谶。考察途中,刘半农被虱子叮咬,染上回归热,回京后耽误了治疗,于当年7月中旬离世。

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以刘半农生前挚交赵元任的最为贴切。多年来,赵刘二人一个作词,一个谱曲,珠联璧合,而今,斯人已逝,赵元任伤感地写道:“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人,教我如何不想他。”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胡适与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对敌斗争中都比较讲究韬略,但两人所采用的韬略却各不相同。

B.刘半农诙谐幽默,不拘小节,因而写出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样风行一时的流行歌歌词。

C.文章标题中“教我如何不想他”既是全文的线索,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也表达了后人及友人对刘半农先生的怀念之情。

D.时人评论刘半农时,送其一“浅”字,一是因为他“胸无城府,浅如清溪”;二是因为他所学颇杂,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

E.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刘半农生前挚友赵元任写得最为贴切,挽联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他对刘半农的深切怀念之情。

(2)文章第一段叙述了鲁迅先生对刘半农等人的看法,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6分)

(3)结合文中的主要事例,归纳概括刘半农的形象特点。(6分)

(4)时人认为刘半农为人、治学都“浅”,你同意不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年艰苦奋斗,中国从一个满目疮痍的落后国家,成长为在世界上举足轻重

....的大国。

B.在治疗网瘾过程中要因人而异,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有所不同,不可用千篇一律

....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要“因症施治”。

C.虽然外部经济环境仍然严峻,但前一段时期宏观经济势如破竹

....的下跌势头得到了遏制,政府刺激需求政策正在产生初步成效。

D.领导干部与“身边人”形成的腐败共同体对其下属会起非常恶劣的示范作用,上行下效

....,可能影响一大片,带坏一大批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恶化不仅给世界带来动荡和不安,也会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和稳定。

B.就在8名维和警察“回家”的路途中,一首专为他们而作的《接你回家》悄然诞生,此曲代表全中国人民发出了对八位海地维和英雄的呼唤。

C.老百姓对一个政党评价的好坏,最大的因素就是腐败。对病人来说,治不好肿瘤保不住性命;对政党而言,治不了腐败保不住政权。

D.海南地产价格连续上涨,新地王不断产生,其中中南建设拍得的地处三亚湾的一块地皮,竟拍出一平方米高达37500元的天价,一举取得海南地产史上价位最高的新纪录。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个爱笑的人,是一个阳光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张张笑脸,犹如友谊的春风,吹向世界。

①一张张笑脸,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自信,我们的宽容,我们的友善

②让五千年文明中国的魅力,让中国人的友善如花绽放

③一个爱笑的民族,是一个阳光的民族

④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犹如“吹面不寒杨柳风”

⑤阳光,来自积极的心态,源自宽容的胸怀

A.③⑤④②①B.⑤④②①③

C.④②①③⑤D.②①③⑤④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两会期间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病人是否有前往大医院就诊打算:

(2

25字)。

结论:(3分)建议:(2分)

17、请仿照下面的例句,自选相关话题,用排比并列然后再总结的形式造句。(6分)

愿读小说,喜欢品味那情节跌宕的精彩;愿读散文,喜欢感悟那人生的真挚;愿读诗歌,喜欢体察那心灵的敏感……读书之乐,在品味,在感悟,更在那阅读中的种种共鸣。

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禅师在河边打坐,突然听到河里有异样的声音。他睁开眼睛一看,有一只蝎子正在水里垂死挣扎。

禅师伸手把它捞出来,却被毒蝎子蜇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他又听到挣扎的声音,睁眼一看,蝎子又掉进水里去了。他又把它救了上来,结果他的手又被蜇了一下。

这时,旁边的渔夫说:“你真蠢,难道不知道蝎子会蜇人?”“知道。被它蜇了两次了。”“那你为什么还要救它?”“蜇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会因为它的本性而改变。”

蝎子又掉进了水里。禅师看看自己肿起来的手,再看看水里挣扎的蝎子,正犹豫间,渔夫把一个干树枝递到他手上。他用干树枝捞起了蝎子,这次他的手没有再被蜇。

渔夫笑着说:“慈悲是对的,但慈悲也要有慈悲的手段。”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 (“创造的第三种模式”无中生有。)

2.B (与第四段“‘中国模式’没有普适性,正像已经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发展模式也没有普适性一样”意思矛盾。)

3.B (表述错误,详见第五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B(“纳”应理解为“迎接”)

5.C(②是说李密得秦琼这一员大将后很高兴,厚待秦琼。④是说秦琼在亲王府做事,镇守长春宫,做马军总管。)

6.C(不是王世充不重用他,而是秦琼看出王世充不是明主,不值得效忠,所以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7.(1)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应该割下来拿给你吃,何况是美女、财物呢!(得分点:使——如果、假如;以——介词,拿;啖——给……吃,使动用法;每项1分,共3分;句意通顺2分)(2)每当敌军中有勇猛精锐的将士在军前出入炫耀在众人面前耍威风,秦王就命秦叔宝前去击败他。(得分点:夸——夸耀;辄——就;取——击败、击杀、攻打;每项1分,共3分;句意通顺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6分)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可)(2分)

②上阕前后对比(1分)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2分)

9、①“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2分)②词人毕竟历经沧桑,他是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重听旧曲,豪放话语之中抑郁之意、矛盾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烽火连三月浑欲不胜簪

(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3)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C D(解析:C项所述问题属于小说的虚构性和戏剧性情节,它不同于纪实文学;D项是小说结尾姜老师的一种思考,没有把吴宝河的犯罪强加给家庭教育的意思。)

(2)这篇小小说截取两个场面,非常集中地写两堂课——寓言课、帮教课,时空跨度大,情节跳跃性强。(3分)结局与“预言”相反,对比强烈,具有强烈的戏剧性。(3分)

(3)①错误指寓言课上对董玉素的批评,没有去了解和思考吴宝河“智慧”后面的背景和原因。(2分)②她业务水平高,富有爱心,有同情心,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方法得当,思想成熟,敢于反思自己。(2分,答其中的3点即可)分析时要言之有物(2分)

(4)答案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但要有观点,有分析,必须紧扣文本进行评价。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BD(选对一项得2分,两项都对得5分。B项,刘半农的性格特点和他写出的歌词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项,“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说法不当,从文中看,他虽所学颇杂,但却研究颇深,成就颇大)(2)①运用了对比、比喻的手法。②表现了刘半农没有韬略,胸无城府,直来直去的性格特点。③同时为下文具体表现他的性格和为人作铺垫。(每项2分,共6分)

(3)①他在巴黎留学时指挥众人作乞讨状照相、征求方言时挨骂等事例表现出他诙谐幽默、不拘小节等特点。②为他送别之日他的嘲讽、嘲讽考试院院长等事例表现出他不通世故、胸无城府等特点。③他采访名妓赛金花的事例表现出他治学既认真又不失灵活等特点。(每项2分,共6分)

(4)同意。从为人处世来说,做人当然贵在正直、诚实,但还需要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善于与别人处好关系,否则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如在为他送别的宴会上,他讽刺文友就不合适。从治学上来说,爱好广泛是一件好事,但不可过杂,因为这样往往很难出成果。如果他的爱好不是如此广泛,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6分。也可答“不同意”,从做人方面来说,可以谈耿直坦率、敢作敢为是

做人的宝贵品德;在治学方面,可以从他取得的成就方面来谈“杂”的好处)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C(“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14.B(A语序不当,将“不仅”与“也”之后的内容对调。C两面对一面。D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创造了……新纪录”)

15.A(③和文段首句句式相同,因此应紧随其后,⑤是对阳光的解释,④②相连,对微笑的作用进行阐述,

①是综述句,理清关系,不难得出答案。)

16.结论:近半数的人生病时不打算去大医院就诊,与药品价格、医院滥设检查项目滥开药品关系较大。(结论概括应简明,表1中“不打算去”大医院的人有49%,所以可以用“近半数的人”来概括;表2中因“药品价格”和“滥设检查项目,滥开药品”原因而不打算去大医院就诊的也最多,所以指出它们“关系较大”

符合实际。2分)

建议:尽快规范药品价格,严肃查处滥检查滥开药。(所提建议应针对所调查的主要问题来谈,重点是要解决“药品价格”和“滥设检查项目,滥开药品”这两个突出问题,2分。至于有学生答出:“积极改善服务态度,努力提高办事效率”这些针对非主要问题而提出的建议,则不给分。)

17.例:愿乘火车,喜欢观看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欣赏那船头劈开的朵朵浪花;愿乘飞机,喜欢遥望那舷窗外翻滚的无边云彩……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或:愿用智慧,思考那大千世界的和谐;愿用双手,创造那万千家庭的幸福;愿用汗水,浇灌那朵朵鲜花的美丽……人生之乐,在思考,在创造,更在那付出中的默默无闻。(排比3分,结句3分)

六、写作(60分)

18.参考拟题:(1)坚守自我,活出本真(2)做事要讲究方式

【参考译文】

秦琼字叔宝,是齐州历城人。他最初在隋将来护儿手下做事,他的母亲死了,来护儿派遣使者向他的母亲赠衣被来凭吊她。

不久,跟随通守张须陀在下邳攻打敌人卢明月。敌军有十余万人,而张须陀所统帅的兵马只有敌人的十分之一,只能加固壁垒而不敢进攻。最后粮食吃完了,便想引兵退去。须陀说:“敌人看到我们退兵,一定会用全部的人马来追我们,如果我们用精锐的士兵去袭击他们的营寨,一定能胜利,谁愿意为我去?”

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叔宝与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于是分了一千精锐的士兵埋伏在草丛中,须陀弃营撤军,明月用全部的军队追击。叔宝等人骑马快速攻打敌营,城门关着进不去,于是爬上城楼拔下敌人的旗帜,杀了几十人,敌营中开始混乱,叔宝等人便砍断门闩迎接外面自己的军队,放火焚烧了三十多个屯。

明月返还,须陀回击,大败明月。又与孙宣雅在海曲进行战斗,秦琼第一个登上城楼。因为前前后后的功绩升为建节尉。

(秦琼)跟从须陀在荥阳攻打李密。后来须陀死了。秦琼率领剩下的部队归附裴仁基。仁基投降了李密,李密得到叔宝后很高兴,封他为帐内骠骑,待他非常好。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打仗,李密中箭落马,快要死了,追兵到,幸亏叔宝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后来又归附王世充,被封为龙骧大将军。他和程咬金商量说:“王世充很狡诈,多次与下属诅咒发誓,简直就是巫婆,而不是能改变乱世的主人!”于是相约一同西去,秦琼骑着自己的马前去向王世充告别,说:“我自认为不能为侍奉您,请让我现在告辞吧。”王世充不敢逼迫他,于是秦琼来投奔高祖。

高祖让他在秦王府做事。秦琼镇守长春宫,官拜马军总管。在美良川打仗,他打败了尉迟敬德,功劳很大,皇帝赐给他黄金瓶,慰劳他说:“你不顾念妻子儿女而来归附于我,并且又立了大功,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应该割下来给你吃,何况是财物、美女呢!”后来又封他为秦王右三统军,他在介休击退宋金刚,官拜上柱国。跟从秦王讨伐世充、建德、黑闼三个叛贼时,他没有不冲锋在前,在战场上激战的,战场上没有人是他的对手。进封为翼国公。每当敌军有勇猛的将士在军前出入来炫耀,秦王就命叔宝前去击败他。

秦琼跃马挺枪在万军中(奔驰),没有不取胜的,因为这秦琼颇为自负。平定隐、巢后,他因功升官为左武卫大将军。

后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他曾经说:“我从小长在军队,经历二百多次战争,多次受重伤,出血有好几斛,哪能不生病呢?”死后,秦琼被追赠为徐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2018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2018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 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 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 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 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 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 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 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 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 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 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 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 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 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 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 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 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 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 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辽宁省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辽宁省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Word版)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1

2010上海高考语文卷(解析版)

2010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详解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笔墨的超越 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这些感受,与其说是一个普通的欣赏者通过想象、移情获得的,毋宁说是中国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观念向笔墨艺术活动持续贯注的结果。 ⑦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执笔要求?腕平掌竖?,因为?心正则笔正?,反之?笔正?可见?心正?。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中锋?和?藏锋?,因为?中则正?、?君子藏器?。何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因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书论家项穆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笔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灵才是目的。看起来似乎是技术性的活动,所寄寓的却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炼的目标。 ⑧于是?技进乎道?,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黄庭坚认为,苏轼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终莫能及尔?。而人格的修炼,最终又服从于社会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穆又说:?正人心,所以娴圣道也。?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念,在此被落实到了笔墨的操守中。这种笔墨活动,已经不再以艺术家的培养为鹄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会人的塑造为旨归。 ⑨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 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高考语文试卷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高考语文试卷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 由于“文革”期间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中小学教育有名无实,各省教育水平差别很大,且准备时间有限,此次高考遂实行各省自主命题。 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那一年,报考人数多,能考上大学的,是在当时的水平(这个可以看当年的考试大纲、采用百分制的高考试题和2018年北大校长的致歉信)中择优录取。 当时文理科都要考政治、语文、数学三科(各100分),文科另考史地(即历史、地理,满分100分)理科另考理化(即物理、化学,满分100分);英语作为参考,不计入总分。 1977年,报名考生约有590万人,录取27.3万人,录取比例29:1,竞争极为激烈。 以北京来说,四科总分及格,达到240分的有32127人,占考生总数的20%。北京当年最低录取线260分,共有9555名考生被大学录取。 其他地方,如清华大学在黑龙江录取7名新生,人均总分317分,在广西录取14人,人均总分超过300分。北京大学在福建录取26人,最低290分,最高340分。大体而言,参加1977年高考,若总分能上300,就有希望上清华、北大。 第六届工农兵大学生1977年3月入学是76级;1977年12月高考,1978 年春入学是77级;1978年高考1978年秋入学的是78级。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高考语文试卷 197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理科 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文科 一、作文:(本题满分为80分)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二、答题:(本题满分为20分,每一小题10分) 1.在下面两段文字里,“中国的脊梁”是什么意思?“这一类的人们”和“一部分人”在当时各指的是什么人?鲁迅在文中批判了什么谬论,是怎样批判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赴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一九三四年九月) 2.把下面的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2008年高考试题--语文(辽宁卷)word有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金钗.(chāi)三缄.其口(jiān)颔.联(hàn)纨绔.子弟(kù) B.给.养(gěi)危如雷.卵(lěi)分娩.(miǎn)妩.媚多姿(wǔ) C.俟.机(sì)沆.瀣一气(hàng)奶酪.(luò)不容置喙.(huì) D.奇葩.(pā)不谙.水性(ān)城垣.(huán)风流倜傥.(tǎ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通行的语言, 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 ....地使用几种语言。 B.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 ....。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平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 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落晨星 ....。 D.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 ....,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政府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B.这篇文章其中分析了形式,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大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C.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时间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D.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小热病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 ②⑥①④⑤③ C. ③⑥②①⑤④ D. ⑤③②⑥①④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0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试卷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笔墨的超越 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这些感受,与其说是一个普通的欣赏者通过想象、移情获得的,毋宁说是中国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观念向笔墨艺术活动持续贯注的结果。 ⑦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执笔要求“腕平掌竖”,因为“心正则笔正”,反之“笔正”可见“心正”。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中锋”和“藏锋”,因为“中则正”、“君子藏器”。何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因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书论家项穆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笔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灵才是目的。看起来似乎是技术性的活动,所寄寓的却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炼的目标。 ⑧于是“技进乎道”,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黄庭坚认为,苏轼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终莫能及尔”。而人格的修炼,最终又服从于社会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穆又说:“正人心,所以娴圣道也。”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念,在此被落实到了笔墨的操守中。这种笔墨活动,已经不再以艺术家的培养为鹄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会人的塑造为旨归。 ⑨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

2018年辽宁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2010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 语文试题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行伍(hánɡ) 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ɡ) 厉兵秣马(mù)mo B.倾轧(zhá)ya 不啻(chì)补苴罅漏(xià)荆钗布裙(chāi) C.巨擘(b?) 河蚌(bànɡ) 得不偿失(chánɡ) 莘莘学子(shēn) 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 2、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近几十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在人体内,存在着许多调控我们情绪的化学物质,我们的喜怒哀乐受到它们的控制。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

2011年高考辽宁语文试题含答案-作文

2011年高考辽宁市语文试题(含答案)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分,每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 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 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现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 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 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 春秋战图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 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 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 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詹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 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下列对于天文学早期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它的一些知识和观念。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试题答案

全国2卷完整版本 1-5CBCBD 6-10 CCABD 11:从公家借了几十万钱来慰劳部队,在他死后,亲属和手下的官吏卖掉器物古玩来偿还。 12:张凝打算上报将士们立功的状子,李重贵叹息书:“大将陷入敌军覆没了,我们却记功有什么脸面呢?” 答:(1)本诗通过借梦来表现作者既想超越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仕途与隐居的矛盾心情。 (2)通诗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营造意境,同时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诗人在诗中描绘夜凉如水,万籁俱寂恬静的意境百花争妍的春天和思家之情用梦境来体现;而看棋的典故表现作者超脱入世之想。 13题:(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荒于嬉毁于随 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14题(1)引出本文叙写的对象“大河家”(2)交代了“大河家”重要的交通枢纽(3)表现了作者对“大河家”的依恋,从而深入到对祖国的依恋,为全文奠定了深深的思恋情调 15题(1)“大河家”地处偏疏贫穷,不为人知,但此处都是大西北和中原的交通干线,更是勾起作者对祖国的无限思念(2)与其在生世沉浮中随波逐流,不如到大河家住一阵对心灵的沉寂,从而对人生有总体的把握,进而对世事浮沉胸有成竹 16题在本文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对“大河家”地理特点等介绍,开启下文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同时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即对“大河家的叙写来引发对人生态度及人世浮沉的深思 17题喜欢看河是指韩三十八老汉对河情有独钟,引发人生的思考。“默默无语”是对自己的经历的沉思;作者这样写是要像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气定神行的态度 18:(1)设立(2)咨询(3)核实 (4)叫停(5)存在(6)侵害(7)保护(8)免受 19:(1)可是(2)就是(3)也(4)但是(5)即使 20:博大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博大是一种有容乃大的心襟;博大是一种虚怀若谷气魄 作文: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辽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辽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这样诠释“敬业”: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关于“敬业”你有何感受、见闻或思考?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5年东北三省三校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无中生有,“为了能够理解这部电影,人们甚至专门去学习理论物理学”在文中缺乏相关表述。同时并未引发观影热潮。)2.A(B项曲解原意,“也有基于剧情需要所做的大胆猜想和推测”错,原文说的是“基于目前理论所做的合理猜想和推测”;C项偷换概念,选项中将“科学理论”偷换成“科幻场景”,对“硬科幻”的定义错误;D项逻辑混淆,“黑洞”“虫洞”等物理学名词进入了流行文化,为大众所熟知不是《星际穿越》引起的。) 3.D(因果倒置,索恩的《〈星际穿越〉中的科学》是为了解读这部电影特地撰写的。)

4.B 更:改换 5.C 6.D(选项中“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的说法是错的,原文说羌人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等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吼长号。) 7.(1)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或希望)会有用处。(“因”“怀”“庶”各1分,句意2分。) (2)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厚”“离”“为……所”各1分,句意2分。)8.“白”写出遍地繁霜使早晨的河岸变白,凸显霜重;“黑”写出浓重的雾气使河流变得黑沉沉,凸显雾之浓。(2分)黑白对比鲜明,营造一种凄清的氛围,(1分)隐含着作者内心的凄凉与沉重。(2分)9.沉重——急切——情怯(心情矛盾)(2分)诗歌前四句借景抒情,表达内心沉重之情;五、六句写诗人逆水而上,匆匆返家的急切之情;后四句抒发离家越近,反觉得路途漫长,愁肠百转之情。 10.(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1.(1)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C、E不给分。(C项文中无法看出他的“自私贪婪”,“不劳而获”也言过其实;D 项“因为无能为力而内心早已麻木”理解不够全面、准确;E项说明信已经产生影响,松户与三不再像原来那样厌恶自己的孩子。)(2)①描述了水泥工人松户与三的劳动情景。②他发现并阅读藏

[辽宁]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现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b5E2RGbCAP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图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天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p1EanqFDPw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DXDiTa9E3d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中国历法的颠峰;观测数据最精,许多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测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RTCrpUDGiT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5分)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书与人的随想 梁衡 人类社会是连续发展的,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其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 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 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 进行新的创造。书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 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 养生家说:“健康是幸福,无病最自由。”这是讲作为物质的人。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 此相反。他刚一降生,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份 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 精神世界仍然存在。 古代有人之初性恶性善之争。我却说,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 慢慢开启智慧。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 行者或登月人的心情。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一切财富,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当然读书之后还要实践,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那就只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拨鼠,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 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读书人最勇敢,常一介书生 敢当天下。像毛泽东当年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 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像马寅初,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 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 早已置之度外。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这是常人之所难及。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书造人。一个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必 定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最多的人。 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书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 下一班乘客留一点东西。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 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当一个人读 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 有用的东西,这就叫贡献。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 责任。 写作是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才智的最简单方法,写书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揉进自 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之谓吃进草,挤出牛奶。这是一种创造。唐太宗称 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其实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 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 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能得到历史的承认。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 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 (有删改)

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陕西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

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

2006年高考辽宁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中医学院 课程考试命题册 2011至2012 学年第1 学期 院(系)针灸推拿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 考试日期2011-12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对象2009级针灸本科班 教务处制表

课程考试命题原则 一、提高各门课程考试的命题质量,是严格教育要求的重要环节。课程考试命题工作应由教研室正副主任亲自主持,或委托专人(讲师以上)负责。命题人不参加辅导,授课人不参与命题,普通基础课执行同一大纲的实行统一命题。 二、命题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与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相一致。掌握好命题的深度和广度,应有一定的覆盖面及侧重点,既要有知识记忆性内容,也要有综合分析和应用所学知识的内容。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较易占20%,中等难易占40%,较难占30%,难度较大占10%。 三、试题的类型。要求客观性试题(包括填空题、是非题、名词解释、多选题等)与主观性试题(包括问答题。论述题等)相结合,根据课程特点,适当调整试题的类型,确定各类题型的分值比例。 四、试题的叙述必须准确、简练、连贯,不能模棱两可,特别是与选择题答案有关的一些限制性或修饰性的词汇,应明确具体。每份试卷的各个试题要相互独立,一个试题不要给另一试题的解答以提示。 五、我院考试时间每场定为120分钟。试题的数量必须与考试时间相适应,要求采用较大题量,一般以多数学生用正常速度答满120分钟为度。总的原则,考试时间以稍紧为好,但不能过紧,更不能过松。 六、各门课程考试命题均应提供深浅、难易度相当,重复内容不超过10%的试卷两套(A、B),并附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凡需要留空格者,应表明字数。试卷经系部主任审批后,提前二周送教务处,由教务处任选一试卷考试用,另一试卷密封保存作补考用。 七、命题时一律用钢笔,字迹要端正清楚。试题内容,标准答案和考试分析写不下,可另附纸张。 八、试题由各教研室按要求录入微机,核对无误后交教务处安排印刷。 九、命题册学期考试结束后,交各系部汇总,送教务处备案归档。 试题内容分布表

2017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