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论张爱玲《传奇》的艺术风格

论张爱玲《传奇》的艺术风格

论张爱玲《传奇》的艺术风格
论张爱玲《传奇》的艺术风格

论张爱玲《传奇》的艺术风格

孔健华

摘要:张爱玲的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中是自成一格的,她在小说集《传奇》中融会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手法和西方现代小说的艺术技巧,在继承、借鉴中以自己聪慧、敏感的艺术领悟力,为丰富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张爱玲;传统;现代;艺术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特殊的作家,她因作品集《传奇》而成就了自身一段美丽的传奇。张爱玲不仅在她写作《传奇》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引起文坛的轰动,而且在差不多半个世纪之后,当与张爱玲同时代的一些作家因时代的逝去而被湮没时,张爱玲却越发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闪耀出她独特的光芒。而她的独特的光芒,很大程度上出自她的小说的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风格。我们知道,张爱玲在童年、少年时代就已经熟读中国古典文学,后来又上教会学校,进香港大学,接受了外国文化的教育,接触西方现代文学艺术。因此,她有着深厚的中外文化修养。张爱玲创作时在技巧方面始终下着极深的功夫,我们读《传奇》会觉得有我国传统古典小说的风格,在此基础上,还带着些“现代派”味。傅雷就曾经说过张爱玲的小说是“新旧文字的糅和,新旧意境的交错”。①

谭正璧在评论张爱玲的小说时说:“意识是作品不可少的生命,技巧是外表必须有的修饰。美丽的生命如果加上美丽的修饰做外表,那么至少比没有美丽的外表更容易获致多量的读者。”②她用这句话来形容张爱玲其文是很合适的。的确,张爱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所运用的艺术技巧。下面我们就《传奇》来探讨作家融中国传统手法与西方现代技巧于一体的写作艺术。

从叙事结构上看,张爱玲的小说基本上都是以情节为结构中心来叙事的,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小说有头有尾,首尾呼应,这深受我国传统古典小说故事性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几乎都是以情节来结构作品的,这种结构方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以“奇”为美的艺术传统。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张爱玲,对古典小说注重故事情节的技法很是迷恋。张爱玲的小说被广大的读者群所接受和热爱,与她对故事的偏爱不无关系。张爱玲在自己的散文中说过:“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③故事,是指由行动中的人物,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具体明确的场景这些因素组合成的一个个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代小说有很多叙事作品上述因素不那么简单清楚:有的没有行动的人物,只有主体不明的意识;有的情节淡化,变成琐碎无序的生活片断;有的甚至连场景也失去了客观性和明确性,时空错乱,主客观混淆……但张爱玲的小说大多数是严格具备故事的诸因素,且注意制造出“奇”的效果,与我国传统小说大致无二。张爱玲爱讲华丽、别致、曲折的故事,充分发挥着小说的叙事功能。《倾城之恋》就是典型例子:白流苏离婚后回到娘家,钱被兄弟花光了之后,却遭到了家里人的排挤,她决定用她的前途下注来赌一回,离开上海去了香港,一波三折之后终于与范柳原结婚,她赌赢了,成就了一段“倾城之恋”。在这种故事中,作者极尽编织故事之能事,把头绪繁复的矛盾纠葛,细致绵密地交织在一起,渐次把情节的戏剧性推至高潮。

张爱玲喜欢讲故事,并且对怎样讲故事颇为讲究。她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述手法,利用说书人的构思来讲故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等都运用了说书式的开头结尾遥相呼应的传统叙述手法。传统古典小说在故事开始之前总是来一段开场白,营造一个叙述场,张爱玲也喜欢在故事开场的时候,摆出故事化叙事的姿态,来一段开场白,营造一个“说——听”的叙述氛围,然后才专心于故事的讲述。读张爱玲的小说,我们觉得是在“听故事”,而且觉得置身于“听故事”所应有的空气中,家常,亲切,像两个好朋友夜间围炉娓娓谈心似的。如《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开场白:

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又如《茉莉香片》的开场白:

我给您沏的这一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其他的诸如《沉香屑·第二炉香》、《金锁记》、《倾城之恋》等都是这样开场的。这些开场白起到导入故事的作用,作者在开场时的介入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但就在这样的说书人口吻的叙述中,张爱玲有时会融进一些现代派的技巧,她用象征的手法,把整个故事的性质在作品的开端那段时空里预先暗示出来,使人读完全篇,感到有一种通体谐和的情调。如在《倾城之恋》中:

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个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在这段短短的引子里,使我们知道全篇的故事人物都是比一般都落后一点钟的老钟,也都是在生命胡琴上已走了板的歌唱,预示了人物的特征。这样一开场就罩住了全篇的故事人物,直接是传达了作品通体的情调,间接是增加了读者感应的效果。

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张爱玲偶尔也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来推进故事的叙述,使得小说的结构更加谨严。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视角”、“慢镜头”、“特写镜头”、“闪回”(倒叙)等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感觉派作家已经广泛运用电影镜头的蒙太奇组合于小说创作中,并且在展现现代都市繁华喧嚷、色彩斑斓的场景上显示出优于传统叙述的表现力,但他们往往摄取主体感觉的声、光、色、形杂乱交错、相互掩映的都市印象掠影,形象破碎,闪烁摇晃而缺少法度约束,损坏了叙事情节。镜头或场景是用来加强叙事功能的,不应该让散漫、纷繁的镜头淹没叙事。张爱玲深谙此道,在电影镜头的应用上显得从容自如,游刃有余,她以徐舒缓慢的叙述让镜头或场景清晰呈现、更替,给读者一个清晰的“视觉效果”。如《金锁记》中典型的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风从窗子里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和一幅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色了,金绿山水换了一张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

这一段巧妙地运用了电影蒙太奇结构手法,借镜子写幻觉,从幻觉中过渡,将七巧前后十年的生涯衔接起来,时间与空间模模糊糊淡下去了,又隐隐约约浮上来了,十年的时间组合成一瞬间,镜头剪接得不露痕迹。这一手法的运用在文本的结构上减少了断裂感。

从叙事角度看,张爱玲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全知全能视角去叙事的,但作者有时也把具有现代风格的内焦点叙事在《传奇》中表现出来,使《传奇》的叙事不是停留在单一的角度,而呈现出多样化。传统的全知全能视角在叙事上是具有极大的方便性的,在这种视角下,叙述者视野广阔,他能告诉读者一切场合里发生的各种事件。我国古典小说多采用这种视角。《传奇》中,《金锁记》、《倾城之恋》、《鸿鸾禧》等小说用的就是这种全知全能视角来叙事的。但全知全能视角也有它的缺陷,就是书中任何人物、任何时间的任何内心活动叙述者全都知道,难免使人产生一种不够真实的感觉,内焦点叙事的运用则弥补了这个弊端。内焦点叙事指的是每件事都要严格按照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受和意识来表现,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充分敞开人物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激烈的内心冲突和漫无边际的思绪。在《传奇》中,有些作品作者基本上是运用内焦点视角来叙事的。如:《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以主人公佟振保的视角来展开的。王娇蕊从主人公视野消失后,就不知去向,直到她再度出现在振保的面前,读者与振保一样急切地想知道她这八年的生活经历,但是读者与振保一样无从了解,读者同时体会到了振保内心的复杂感受和他失落怅惘无奈苍凉的意绪。还有在《茉莉香片》中作者尽力地以聂传庆的视角进行第三人称的内焦点叙事,一切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聂传庆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小说将人物胸中的郁闷和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张爱玲通过内焦点视角的运用把自己对生活的感觉化为她笔下人物的感受,这就比一般的客观描述更为真实可信。有时候,《传奇》里的一些作品中,如《沉香屑·第一炉香》,既试图以葛薇龙的视角来描写,表达薇龙的思想、感受,有时也突破薇龙的视角,用全知全能视角来叙事,如梁太太与乔琪乔密谋,劝说乔琪乔与薇龙结婚等等,全知全能视角与内焦点视角交错出现,统一在小说里。

在细节描写上,张爱玲遵守比较严谨的现实主义写作原则,继承了传统小说的细致传神的写实手法。古典小说家很注重细节的艺术描写,他们塑造有血肉,有灵魂的人物形象,除了正确把握其固有的思想特征、性格特征外,还要选择和组织典型的艺术细节,从生活的真实性和丰富性上,去表现和刻画人物形象的某些细部和侧面,使之个性化、典型化。张爱玲继承了这一传统,从描写上看,她总是力求非常具体、精确和富有表现力。由于她对所写的人物及其生活非常熟悉,加以她对声、光、色、味又都有很敏锐的感受力、记忆力,所以,一下笔即能以异常丰富、生动的细节把人物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如曹七巧上场时的服饰装束面容神气都写得很细致传神:兰仙云泽起身让座,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皱小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镶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齐了。今儿想必我又晚了!

怎怪我不迟到——摸着黑梳的头!谁教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眼看是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

这一段描写,无论是上场时的环境气氛,还是人物的服饰面貌、动作神气,尤其是说话时未语先笑,说出话来尖酸泼辣的腔调,都表明此人与众不同,很有点《红楼梦》里凤姐儿的味道,传神地写出了七巧的人物特征。

细节的意义必须服从环境与性格统一的形象整体的需要。离开了典型环境的准确把握,就会离开人物性格的典型特征。对环境的描写,张爱玲用笔工细,注意把握典型特征。例如《沉香屑·第

一炉香》中描写梁太太的房子非常摩登:“这座白房子是流线型的,几何图案式的构造”,然而却偏要“盖一座仿古碧色琉璃瓦的屋顶”,屋内的器用摆设也如是,既有“立体化的西式布置”,又有“翡翠鼻烟壶与象牙观音像,沙发前围着斑竹小屏风”。这里的中国,是专门装点给外国人看的,“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荒诞、精巧、滑稽”。梁太太府上附庸外国风雅的“园会”,更显得不伦不类,草地上遍植五尺来高的福字大灯笼,灯笼丛里却又歪歪斜斜地插了几把海滩上用的遮阳伞,丫头老妈子们,一律拖着油松大辫,用银盘子颤巍巍托着鸡尾酒、果汁、茶点,弯着腰在伞柄林中穿来穿去……环境、氛围、陈设、用具,处处透露出人物的身份、趣味、文化背景、时代风尚。张爱玲其他小说中还有大量的关于日常习俗,包括生活起居、服饰、器物的精细描绘,这显然是受了传统小说的影响。因为类似的细节描写在传统小说中特别是在《红楼梦》中是司空见惯的,在《红楼梦》里,无论是荣宁二府的厅堂廊厦、建筑形貌,园中姐妹的居处摆设、花草盆景,还是设宴时的器用陈设、活动情状,都可看出作者的精心描绘。总之,张爱玲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和传统小说一样,不仅写来精到准确,而且和人物的个性气质、文化风尚融为一体。

《传奇》中不乏严谨的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而作家丰富活跃的想象力促使她常常运用比喻、暗示、通感等手法,并且有意识地创造意象。这使作品表现的成分增多,再现的成分减弱,主观色彩和象征意味浓厚,这是张爱玲小说向现代主义靠拢的一个方面。比喻、通感、意象这些表现手法同时又融会进张爱玲的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中,现实主义细节描写与主观感觉化描写交错体现,传统手法与现代技巧融合为一。而且,有的时候,为了突出主观的感觉,客观事物本身倒不去加意描写,而是让主观感觉突出于客观客体。

现代派小说是强调主观色彩的,他们强调艺术是表现,是创造,不是再现。现代派小说在强调“表现”艺术时,突出了人物的主观感觉和内在感受性,作品具有了暗示性、荒诞性、象征性。而张爱玲在小说中运用比喻、通感、意象等手法时就突出了人物的主观感觉、内在感受性,小说具有了暗示性、荒诞性、象征性特征,增加了作品的表现成分。

《封锁》的开头这样写:“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向前移——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比喻贴切,突出了人物的内在感受。《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写到薇龙初到梁宅的第二天,站在窗前发呆:“窗外就是那块长方形的草坪,修剪得齐齐整整,洒上些晓露,碧绿的,绿得有些牛气。有只麻雀,一步一步试探着用八字脚向前走,走了一截子,似乎被这愚笨的绿色大陆给弄糊涂了,又一步一步走了回来。”这里用了隐喻的手法,麻雀就是薇龙的化身,麻雀在“绿得有些牛气”的草坪上的惶惑,恰恰暗示了薇龙与她面临的这个陌生的环境的关系。

“通感”手法在《传奇》里的使用也很多,如《金锁记》写七巧的心情:“茶给喝了下去,沉重地往脖子里流,一颗心便在热茶里扑通扑通跳”。又如《鸿鸾禧》形容笑声给人的感觉:“棠倩的带笑的声音里仿佛也生着牙齿,一起头的时候像是开玩笑地轻轻咬着你,咬到后来就疼痛难熬”。还有,《等》这篇小说中对天气的描写:“整个世界像是潮抹布擦过的”。……类似的句子真的多不胜数,细致描写中写出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张爱玲在《传奇》里运用得最多的和最好的是意象,她极善于信手拈来,在作品的具体描写中剪贴意象。意象的运用使张爱玲的作品独具特色,它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作品的表现成分,使象征意味浓厚。意象,作为一个术语,心理学、美学、文学理论等学科都在使用,具有多种含义。

在文学理论中,对“意象”的解释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④意象的运用古来有之,特别是在古代的诗词中,意象是表现诗词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在叙事文学中,运用意象的并不多。张爱玲善于把融会了自己主观情意和审美意识的意象注入自己的小说,使某一特定事物的形象,在作品中产生多重的和更深刻的意义,加重了作品的象征色彩,传达出人物特定的心理状态。

月亮是《传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传统意象之一,张爱玲以月亮的清冷、孤寂、肃杀、忧郁作为一种整体性的象征,见证人物的悲剧命运,预示时代、人生的凄凉。《金锁记》中,“月亮”的几次出现或者是模糊的、残缺的,或者是癫狂恐怖的,都缺乏月光在通常意义上的温馨浪漫的情调,象征了人物的不幸命运和变态情欲的恐怖。七巧留儿子烧烟的那个晚上,“隔着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的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天是无底洞的深青色。”这里描写的月光是狰狞的,冰冷的,甚至带着杀机,就在这样的月光下,七巧向儿子打探媳妇的隐私,对月亮的描写衬托出了七巧的变态心理。而七巧折磨芝寿一节,更是四次出现了月亮。在《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茉莉香片》等也有生动的关于月亮的描写。

除了月亮这个传统意象外,张爱玲还创造多如繁星的其他意象。看下面一段富有都市情调的意象:

那个火辣辣的下午,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桔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彩,蹿上落下,在水里厮杀得异常热闹……

流苏初到香港,这座摩登、自由、光怪陆离的大都市在她眼中是夸张的。现代都市的立体化、多色调、多层次在张爱玲多样、参差、重叠的意象中得以生动展现,香港的本质特征在这里通过流苏的感官而具象化了,同时,这样的描写也暗示出流苏对自己初到香港前途未卜而惶惑不安的心态。

又如《金锁记》中写曹七巧对姜季泽倾诉衷曲时的神情:

她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

“蝴蝶标本”是一个独特的意象,它让人想到的不只是曹七巧此时的神态,还有她的整个生活和命运,虽然看起来是体面的,但又绝对是凄凉而悲苦的。

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在描写梁太太和她家时,作者对人物和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画,而在这细致的描画中,张爱玲同时也把意象镶嵌其中,突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梁太太出场时作者是这样描写的:“一个娇小个子的西装少妇跨出车来,一身黑,黑草帽檐上垂下绿色的面网,面网上扣着一个指甲大小的绿宝石蜘蛛,在日光中闪闪烁烁,正爬在她腮帮子上,一亮一暗,亮的时候像一颗欲坠未坠的泪珠,暗的时候便像一粒青痣。”从这时起,绿宝石蜘蛛的意象,便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随着梁太太为人的越发被人了解,这印象便越发深刻。后来薇龙进入梁府,“一抬眼望见钢琴上面,宝蓝瓷盘里一棵仙人掌,正是含苞欲放,那苍绿的厚叶子,四下里探着头,像一窠青蛇,那枝头的一捻红,便像吐出的蛇信子”。再后来梁太太搓扇子时,“扇子里筛入几丝黄金色的阳光,拂过她的嘴边,正像一只老虎猫的须,振振欲飞”。这些绿宝石蜘蛛、青蛇、蛇信子、老虎猫须意象共同造成一种置身于妖魔鬼窟的暗示,也突出了梁太太的阴险、狠毒。

在心理描写上,对精神分析学的接受和运用,使张爱玲的创作靠近了西方现代主义。她十分重视潜意识在主体心理结构中的作用,并倾向于对人的本能和非理性进行探索,从深层次的性心理角度去观照人的命运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并透视整个社会。张爱玲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注重写人物变态病态心理,表达了极其复杂的现代心理内容。她在表达这些心理内容的时候,大量使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手法,并与传统的写作手法结合,创造出张爱玲小说心理分析的特殊手法。张爱玲声称自己是用旧小说的语句来写小说的,但她能够游刃有余地借着旧语言,来表达极其复杂的心理内容。

首先,张爱玲把心理分析融进故事的整体框架,在故事中自然地展现现代人性的方方面面。如《心经》表现了弗洛伊德的“厄莱克特拉情结”,将父女乱伦之爱在故事中完整地表现出来,作者把许峰仪许小寒父女的特殊情感表面化,明目张胆表现为双向的,双方意识到了的,有直接沟通的父女恋,他们都躲不开乱伦的罪恶感和恐惧感,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冲撞中痛苦地挣扎。《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三层次的学说通过佟振保与三个女性的故事而得到阐释,表现了佟振保在“本我”、“自我”、“超我”不可调和的矛盾中的痛苦挣扎。振保为了做“好人”,舍弃他所喜欢的“红玫瑰”,娶了他不爱但社会认可的“白玫瑰”,但他这样做并未促成他成为真正的好人,反而使他更深地堕落下去。《金锁记》严格遵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让人物性本能压抑的程度与变态的程度成正比推进,充分表现了由性压抑而带来的心理变态。曹七巧受到长期的性压抑,疯狂地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来,她疯狂地对子女加以折磨,诱使儿女吸毒以锁住他们,逼儿子供出床笫之事折磨死媳妇,又轻描淡写几句话就埋葬了女儿的爱情和幸福。可见,张爱玲将心理分析与故事叙述结合起来,以故事外壳来包容心理分析。心理分析有利于作者对人性的把握达到一定的深度,它与故事性在张爱玲的创作中已达到血肉似的难分难解的融合。作者也由此实现了使心理分析小说适应中国大众审美心理的目的。

其次,张爱玲在运用心理分析手法时,她很少对人的认识、感觉、情绪等精神现象进行纯粹的直接的展示,而是把丰富生动的细节、场景作为心理分析的内在构成,将人物心理和动作、语言、环境等打成一片,增强了小说心理分析的生动真实感。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当葛薇龙一日日地陷入梁太太张布的罗网,某汕头富商突然给她带上一只金钢石镯子的时候,“那过程的迅疾便和侦探出其不意地给犯人套上手铐一般”,这分明渗入了薇龙此刻的主观感受。她觉得花园的景色变得狰狞可怕起来,看到的是:“紧对着她的阳台,就是一片突出的山崖,仿佛是那山岭伸了舌头舔着那阳台呢。在黄梅雨中,满山醉醺醺的树木,发出一蓬一蓬的潮湿的青叶子味;芭蕉,栀子花,玉兰花,香蕉树,樟脑树,菖蒲,凤尾草,象牙红,棕榈,芦苇,淡巴菰,生长繁殖得太快了,都有些杀气腾腾,吹进来的风也有些微微的腥气。”真是有点草木皆兵的意味,对山石树木自然景象的描写明显揉进了薇龙的感情色彩。这是环境描写,更是心理刻画,人物的感情直接地介入了客观的环境,写出了心理的波动。又如写家庭环境使聂传庆心理变态,就写到他家花木枯死掉,太阳晒着却倍感阴凉的庭院,只有一线流光在楼梯扶手上的黑沉沉的厅堂,还有他见客人来就躲到阴暗处等细节,把人物的变态心理揭示得真实可信。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张爱玲用细致的动作描写把佟振保的潜意识很好地挖掘了出来。佟振保不肯擦掉王娇蕊溅到他手背上的肥皂沫,干后那种紧缩的感觉,“像有张嘴轻轻吸着它似的”,继而他在浴室里拾起王

娇蕊掉落的头发并在下意识的支配下装进裤袋里,“他的手停在口袋里,只觉得浑身燥热”,忽而又将其抛进痰盂里。张爱玲轻轻几笔便揭示出人物复杂多变和隐秘的内心,并为二人的关系发展埋下了伏笔。《金锁记》中,曹七巧和三叔季泽在一起时的动作、言语也细腻地表现了她长期的性压抑,“她试着在季泽身边坐下”,“将手贴在他腿上”,还说:“天哪,你没挨着他的肉,你不知道,没病的身子是多好的……多好的……”这些描写,都十分精微地写出了曹七巧潜意识中性压抑的苦闷。可见,张爱玲是极善于在细微处以人物对话、神态、举止和环境来折射人物心理状态的。

在追求心理描写的间接效果的同时,在必要时,张爱玲也运用现代手法,以人物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的方式直接呈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在《金锁记》中的第二部分,姜季泽一番花言巧语说得七巧信以为真,一时旧情复萌:……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他跟她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就算他是骗骗她的,迟一点儿发现不好吗?即使明知是骗人的,他太会演戏了,也就跟真的差不多吧?

不行!……她得证明他是真心不是……

这是一段较长的内心独白,在这个特定的场合里,所有外部的描写、侧面的烘托都已经不足以充分展示七巧内心活动的全部复杂性。作者与七巧在这里不分主客,完全融合为一体,没有任何外加的分析与评判,七巧自己呈现着自己,自问自答,自证自疑。

又如在《茉莉香片》中,作者以幻觉和自由联想塑造聂传庆:

可是他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好像天快黑了——已经黑了。他一个人守在窗子跟前,他心里的天也跟着黑下去。说不出来的昏暗的哀愁……像梦里面似的,那守在窗子前面的人,先是他自己,一刹那间,他看清楚了,那是他母亲。她的前刘海长长的垂着,俯着头,脸庞的尖尖的下半部只是一点白影子,至于那郁郁的眼与眉,那只是影子里面的影子。然而他肯定的知道那是他死去的母亲冯碧落。

……

窗子前的人像渐渐明晰,他可以看见她的秋香色摹本缎袄上的蝙蝠。……传庆的身子痛苦的抽搐了一下。他不知道那究竟是他母亲还是他自己。

传庆的思绪飘忽不定,作者真实地表现了人物意识的混乱状态,通过传庆的幻觉和自由联想,作者把主人公心理的暗淡,对母亲的追思、倾慕,对母爱的渴望心理直接的表现了出来,体现了传庆内心的痛苦。

张爱玲在运用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这些技巧时是遵守节制的原则的,她不抛弃情节,适可而止地在小说中运用这些技巧,这样,心理描写与情节叙述打成一片,保证了叙事风格的流畅、和谐、统一。

总的来看,张爱玲的《传奇》的确是在走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她既饱染中国传统文学的风气,又不抛弃西方现代文学的表现手法。现代主义技巧使其传统笔法获得了新的灵光,传统的根基使其现代技巧易于为人所接受。张爱玲说:“我的作品,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轻松,可是嫌它不够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可是嫌它不够严肃。但我只能做到这样,而且自

信也并非折衷派。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⑤张爱玲以“真实”为尺度,同时取“新派”之长与“旧派”之长,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技法,“并非折衷”地在这二者的背景下写作,终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她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中西结合的叙述功力是一流的,善于融会中国古老叙事传统和西方现代派叙事技巧,创造出有特色的叙述体式,善于精心描绘细节并糅和比喻暗示、意象象征等西式技法,善于将心理情绪的细腻描绘融于中国古典小说式的跌宕情节中,善于用动作、语言、环境的描写等中国小说的传统技巧和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这些现代小说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在对中国古典小说的韵味和魅力的淋漓发挥中散出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活力气息,创造出小说别具风采的情调和新颖独特的艺术境界。

注释:

①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金宏达主编《回望张爱玲〃华丽影沉》,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第

8页。

②谭正璧.《论苏青与张爱玲》,金宏达主编《回望张爱玲〃华丽影沉》,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第45页。

③⑤张爱玲.《自己的文章》,王珞编《张爱玲文集》(精读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455页。

④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4月第8版第204页。

简析张爱玲作品的艺术特色

简析张爱玲作品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她的作品,与政治无关、与民族无关,是大上海一个世纪的喧嚣华丽风流云散的寓言,是人性中最让人绝望的那一层窗户纸。她的这种写作姿态成为以后小资们竞相效仿的范本,在小资写作中你永远看不到政治、国家那些大命题。她成名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她以自己特殊的现代性体验来展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的人生世态。吴福辉充分肯定了张爱玲对旧家族在大都会的际遇命运的精细表现,认为她的都市最接近上海的真面目,把中国都市文学深入到“现代都市哲理”的层面。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一文里这样写道:“我的作品,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轻松,可是嫌它不够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可是嫌它不够严肃。但我只能做到这样,而且自信也并非折衷派。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还有,因为我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所以我的作品有时候主题欠分明。但我认为,文学的主题论或者是可以改进一下。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比拟定了主题去编故事要好些。许多留到现在的伟大的作品,原来的主题往往不再被读者注意,因为事过境迁之后,原来的主题早已不使我们感觉兴趣,倒是随时从故事本身发现了新的启示,使那作品成为永生的。” 很多的人给予张爱玲的作品以很高的评价,其艺术特色是值得人们借鉴的。 1、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天才之翼 (1)、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 院子正中生了一棵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纹。长安静静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来。她的藏青长袖旗袍上有着浅黄色的雏菊。” (《金锁记》) 时至今日,我们应当承认,从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就描写城市生活、人生情感的当代小说作家,很少有人像张爱玲那样能够以其完美圆熟的技术、文字的功力、深刻的人生观、犀利的观察与丰富的想像力,即,是以炽烈迸发的才情成就于文坛。在那个垦荒与洪流的时代,许多作家的文学语言尚处在胡适之、郭沫若自五四时期创造的直抒胸臆的白话诗体,对创作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而象张爱玲这样优美畅达、厚积薄发的文字是很少见的。应当说,张爱玲是避于我们文学发展的潮流之下,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另外一些层面的。 文字表达中,对意象的扑捉,精当的描写,用比喻通感来写情状物以推进情节和烘托人物心理是张爱玲作品最突出的方面。这其中,包融了她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经验和总体把握。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现。如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一段情景描写:“……墙里的春天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杜鹃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处处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给搀揉在一起,造成

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1

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摘要 张爱玲的小说表现的是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她描写了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心理分析出神入化,同时还能巧妙运用意象手法,她以清贞绝决的生活态度,苍凉华丽的末世视野,奇崛冷艳的雅俗之美,凄婉的笔调,带我们走进苍凉的小说世界,本篇论文联系作家生平小说,对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分析,从而较为完整地展示张爱玲小说艺术世界的特征。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苍凉艺术特色 一概述 张爱玲的作品,从短篇到长篇始终把自已时代已经发生和正要发生的破坏作为大背景,由此开掘个人的情感世界,特别是乱世男女孤注一掷的爱情和注定要被现实所嘲弄的欲求,纵观她的小说,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是《金锁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我们细读张爱玲的文字,不难看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非常独特,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张爱玲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种种微妙复杂的关系,也把握得极为准确和深入,张爱玲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分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这与她娴熟的写作技巧有关,以奇秀精当四字形容她无疑是相宜的。 二平民化的叙事视角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然而引起她极大关注的不是历史中那些英雄人物、重大事件以及历史变化中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也不是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琐屑的人物、琐碎的事件,也就是世俗人生里饮食男女的生存状态、婚恋生活等世俗化生活。张爱玲在《传奇》初版扉页上曾说过,我“目的是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也强调在自己的小说中多是写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负荷者,因为他们虽不彻底,究竟是认真的。”不仅如此,在潜意识里,张爱玲认为历史是由无数凡人的生存组成的历史,“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时代的总量。”因此,在她的作品里满是俗庸的普通人的男女私情、家长里短。《倾城之恋》里白流苏迫于无奈与寄人篱下,以妖媚的身姿赢取了妹妹的恋爱目标范柳原的青睐,以逃离那个已容不下她的家。 纵观张爱玲小说的人物,无不是平凡尘世中的普通人。对普通人物的描绘透视出了张爱玲对生活的特别理解,“生命即是麻烦”,[1](P12)因为现实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大大小小的烦恼,不如意。同时也传达了张爱玲在时代变动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学生姓名 学号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汉语言文学 层次专升本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摘要 (3) 一、绪论 (4) 二、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4) (一)人物创造 (6) (二)语言描写 (12) (三)意象象征 (14) 三、结论 (17) 四、参考文献 (18) 六、致谢 (19)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摘要 张爱玲是现代小说史上的重要作家。本文从人物创造、语言描写、意象象征三个角度去谈这个问题。第一人物创造,小说的成就,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张爱玲在创造意境时, 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 当她用意象来形容人物及各种各样的场景时, 亦同样处处妙笔生花。作者创造的这些众多人物形象群像,组合在一起,完全就是作者的形象——作者通过作品再塑了自身。第二语言描写,她的思想与语言,都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桥,同时留下了成熟的写作技巧,可供参考与学习。第三意象象征,张爱玲营造的意象,既有层出不穷的创新,又有不厌其烦的袭旧,在新旧雅俗之间游刃有余,而且,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月亮”、“镜子”,还是“墙”和“乌壳虫”,都是与作品"苍凉"的主调是一致的。 关键词:张爱玲;人物创造;语言描写;意象象征

一、绪论 张爱玲是一个天才的作家,天才的作家往往是孤独的。张爱玲的小说很少写英雄豪杰之类的大主题,更不会涉及敏感的政治,她只写城市小资男女的日常生活,主要是恋爱与婚姻生活。她善于在平常生活中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却又能保持清醒,不陷入小说人物的情感中。她的文字优雅而舒畅,看起来是一种享受。读她的小说,你仿佛看到一个优雅的小资女人在冷冷地看着这个世界,嘴角挂着淡淡的嘲笑味道。可就是这样一个前半生异常成功的女人,后半生却是沉寂的,连死都是静悄悄的,不惊动身边任何人。 二、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 1920年,张爱玲降生于一个望族世家。贵族的出身使她的血液里不可避免的闪着贵族的色彩。张爱玲的父亲好吸大烟,嗜赌,浪荡成性,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而母亲却是一个时代女性,受五四影响,向往自由。两人的巨大差异最终导致家庭的破裂。这给她一个残破的童年回忆。而在她十七岁时,因与后母争吵,被父毒打并被囚禁达半年之久。这对张爱玲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生的。她后来在文章中这样回忆到“我希望有炸弹摔在我们家,就是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见散文《私语》)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长袖善舞——高超的写作技巧 “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沉香屑—第一炉香》) 1、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天才之翼 (1)、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 “卷着云头的花梨炕,冰凉的黄藤心子,柚子的寒香……姨奶奶添了孩子了。这是他所怀念的古中国…… 院子正中生了一棵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纹。长安静静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来。她的藏青长袖旗袍上有着浅黄色的雏菊。” (《金锁记》) 时至今日,我们应当承认,从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就描写城市生活、人生情感的当代小说作家,很少有人像张爱玲那样能够以其完美圆熟的技术、文字的功力、深刻的人生观、犀利的观察与丰富的想像力,即是以炽烈迸发的才情成就于文坛。在那个垦荒与洪流的时代,许多作家的文学语言尚处在胡适之、郭沫若自五四时期创造的直抒胸臆的白话诗体,对创作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而象张爱玲这样优美畅达、厚积薄发的文字是很少见的。应当说,张爱玲是避于我们文学发展的潮流之下,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另外一些层面的。上述特点可以说是张爱玲作品呈现的最主要特征,在四十年代即被评论家所承认。 文字表达中,对意象的扑捉,精当的描写,用比喻通感来写情状物以推进情节和烘托人物心理是张爱玲作品最突出的方面。这其中,包融了她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经验和总体把握。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现。如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一段情景描写: “……墙里的春天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杜鹃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处处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给搀揉在一起,造成一处奇幻的境界。这不是客观性的描摹,而是以主观意识和想像加入其中,来对作品主题和人物进行环境映衬和心理烘托,表现出主人公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时模糊的意识和恐惧的心理。它完全是与作品融为一体,不但起了烘托,而且用于行文的转折(这是主人公在路上的一段情景描写),起到提示和暗示作用。做为作者初期的创作,象《沉香屑·第二炉香》这一时期的作品显然在意象的扑捉、情景的烘托和情节的暗示上过于看重和强调,有些吵,有较重的刀爷痕迹,但另一方面,却显示出了作者在这一方面过人的能力。有些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却又起伏跌荡,如虹飞碧落,给人目不瑕接之感。如《倾城之恋》中一段风的描写: “只有那莽莽的寒风,三个不同的音阶……三条骈行的灰色的龙,一直线向前飞……叫唤到后来,索性连苍龙也没有了,只是三条虚无的气,真空的桥梁,通入黑暗,通入虚空的虚空。 ……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 (2)、深刻的心理刻划和充满灵性的通感运用

张爱玲小说语言特色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张爱玲的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 指导老师:赵小华 学生姓名:张火宝 学号:W361609123680001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写作批次:2011年2月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张火宝___ 日期:2011 年3月20日

目录 摘要 (4) Abstrac (5) 导言 (6) 一、色彩的名字 (7) (一)植物色彩的名字 (7) (二)动物色彩的名字 (7) (三)矿物色彩的名字 (8) (四)其他非生物类色彩的名...字 (8) (五)客观色彩主观联想的名字 (8) 二、冷意的黑、白、灰 (9) (一)厌恶、嘲讽的白 (9) (二)静寂、悲哀的黑色 (10) (三)忧郁、苍凉的灰色 (10) 三、张爱玲小说的色彩效果 (11) (一)因人设色,色如其人 (11) (二)以色言情,情蕴色中 (12) (三)以色观心,心色相印 (15) 四、张爱玲的色彩语言的形成原因 (16) (一)受《红楼梦》等旧书的影响 (16) (二)对色彩的天分和偏爱 (17) (三)独特的人生经历 (17) 五、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词 (19)

摘要 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文学上的一朵奇葩,她以女人细腻心理、奇特的语言,描写出了她看到的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悲哀、苍凉的人生。张爱玲的因为了解所以慈悲。本文从张爱玲小说的语言里的色彩、节奏特征,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张爱玲色彩苍凉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程兰兰 [摘要] 张爱玲的一生可谓是一段传奇,而她所写的小说更是一个个风格独特的“传奇”故事。张爱玲的成功,不止在她传奇的一生,也不止在她笔下的“传奇”故事,更在于她独特的小说艺术。她描写了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心理分析出神入化,同时还能巧妙地运用意象手法,展现给世人的是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 Analysis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ZhangAiLing novel ChengLanLan Abstract:ZhangAiLing's life is a legend, and the novel she wrote is a unique style of "legend" story. Zhang AiLing's success, not only in her legendary life, also more than in the "legend" of the author's story, more lies in her unique novel art. She describes a series of women's survival tragedy,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ration, and able to skillfully use image technique, is presented to the world fail in that era, and unique to sad and deep sense of desolation. Keywords: ZhangAiling Novel Artistic Features 一、鲜明夺目的意象 (一)象征女性沉浮的月亮 在《张爱玲传》中,就记载着年轻的张爱玲曾说的:“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都不能克服这种齿咬性的烦恼。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蚤子。”○1从这一句便可以看出她对生活对生命的独道见解。小说《金锁记》是以月亮始,以月亮终的,月亮具有非常强的结构作用。不同的环节,对月亮意象的书写也有不同,试看以下几段: “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2这是小说的开端,以月亮来写时光流转,并无新意,但将“三十年前的月亮”转到“朵云轩信笺”上的泪珠,洇得“陈旧而迷糊”,这样的意象果然带上了岁月的沧桑感。它已奠定了小说基本的调子:凄凉。 “天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想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3月亮沉下去,而七巧的故事,开始了。但开始也就预示了结局。 “......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等淡淡的圆光。”○4这是七巧的女

试论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艺术特色

摘要:张爱玲笔下有着无数充满个性色彩的意象。在《金锁记》中,象征女性命运的月亮意象反复出现,点染出人物的命运和心理。此外,华美的语言、出色的人物刻画、细腻的心理描写、比喻、通感也在其小说中如鱼得水。《金锁记》的语言技巧就是非常高妙的。 关键词:意象;语言;心理 《金锁记》写于1943年,是张爱玲最出色的中篇小说。傅雷称为“张女士至目前最完满之作,颇有《猎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①张爱玲以过人的写作技巧与想象力、洞察力和对生活、对人性近乎残酷地剖析,把她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感悟诉诸笔端,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旨在从意象、语言、修辞、心理描写等几个方面,试着对《金锁记》的艺术特色进行探究,力求通过分析、论述,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张爱玲的艺术风格。 一、意象 读张爱玲的小说感受最深的就是她笔下众多的意象。在《金锁记》里就有白团扇、月亮、酸梅汤、longlong ago的调子、长安那美丽而又苍凉的手势等众多缤纷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包含着隐喻、象征等深层意蕴的一个个有着色彩、光泽、声音的物象形态。张爱玲的小说大都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她善于运用意象化的手法,使许多原本抽象的东西具有具体的形态,如人物的命运、心理、情绪、感觉等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从而给小说带来浓郁的诗意。她在进行小说创作中意象艺术的探索实践,所使用的意象都是人所共见、俯拾皆是的,但她却能够在意象的运用上匠心独运,获得了超越意象本身的意义内涵,使作品中的数量众多的意象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意蕴,将小说的题旨传达得更为含蓄、隽永,给读者留下无限广阔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一)月亮意象 《金锁记》开篇便是:“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②如今,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永远沉下去了,然而半个世纪前的张爱玲笔下的月亮却在人们心中永垂不朽。直到今天歌手品冠还唱:这月色有点张爱玲。张爱玲的月亮不会衰亡,它是她意象世界里一盏奇异的灯,又是上帝的眼睛和夜晚的太阳。今天我们打开《金锁记》惊喜于其中竟流淌着一条动人的月亮河。在这里月亮统领全部的其余意象,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深刻性。全篇九处写到月亮,有些言简意赅,一笔带过,有些则浓墨重彩,精雕细刻。 作品开头一段:“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③这段文字历来为评论家们所称道。傅雷曾认为是“新旧文字的糅和,新旧意境的交错”,④“这一段引子,不但明月的描写是那么新颖,心理的观察那么的深入,而且轻描淡写地呵成一片苍凉的气氛,从开场起就罩住了全篇的故事人物。”⑤以后月亮这个意象又多次出现。

张爱玲写作风格

一、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 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 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张爱玲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无意识地迎合了亚里士多 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这与她的身世密不可分的,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封 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张爱玲过早的成熟,并 形成了她怪异顽强的性格和自立于世的人生态度。这对其创作心态的形成产生了直接 影响。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 风景线。 由于张爱玲社交范围窄,朋友不多,知心者更少。她沉默寡语,冷眼审视人生,在这 样的创作心态支配下,其笔端写出扭曲的人格,变态的灵魂。把读者逐步引入她营构 的苍凉世界,同时,也展示了其小说独特的艺术美。在那个“肮脏、复杂、不可理喻 的现实中”,[2]张爱玲似一颗彗星划下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渺的宇宙瞬间辉煌而过,留下了《传奇》和《流言》,留下了无尽的论说与回味。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 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阴气森然的世界,男男女女如在鬼蜮进进出出。 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 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 的阴气。张爱玲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她站在悲哀的基石上冷冷地掀掉 华美的生命袍子,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通过张爱玲的作品,我们触摸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角。张爱玲笔下的人 物苍白、渺小,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善良的心,也没有质朴、憨厚的性格。他们在 习俗的挤压下沉沦,精神苍白,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情、互助,哪怕是父子母女、兄弟 姐妹、妯娌叔嫂;他们在物欲、情欲、性欲的倾轧下,人性变得恐怖不堪,令人不寒 而栗,他们全是现代社会“病”了的人。张爱玲从人的“虚伪性”来揭露“人性恶”,人的“靠不住”。张爱玲笔下不同阶层的人,尤其是生活在名门世家的遗老遗少、公 子哥儿、太太小姐等上层人物,一旦掀去了罩在外面的面纱,剩下的是便是赤赤裸裸 的虚伪,“爬满了虱子”的尴尬。比如《红玫瑰和白玫瑰》的男主人公佟振保,事 业成功,提拔兄弟,办公认真,热心待友,侍奉母亲,“他做人做得十分兴头”, “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他先后爱过两个姑娘,玫瑰是个混 血姑娘,振保爱她,“她和振保随随便便,振保认为她是天真,她和谁都随随便便, 振保认为她有点疯疯傻傻”,这样的女人,在外国或是很普遍,到中国就行不通,把 她娶来移植在家乡的社会,那是劳神伤财,不上算的事。后来,振保又同朋友的妻子 娇蕊恋上了,对方一旦要与丈夫离婚,他便怯懦得要死,连那他与娇蕊偷情的公寓也“像大得不可想像的火车,正冲着他轰隆隆开过来,遮得日月无光。”他又“疑心自 己做了傻瓜,入了圈套”,他怕毁了自己的前程。在世俗和功利的进攻下,他萎缩了,他不愿“堕落”,他要做一个“好人”。于是,他便把“真人”隐蔽起来,匆匆忙忙 选了一个好女子烟鹂结婚。婚后,她成了他眼中一个“很乏味的妇人”,他开始宿娼,回来则砸东西打妻子,他尽情的发泄着他的冷酷、变态。但他仍戴着面具做他的“好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内容提要]:张爱玲的小说,表现出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她通过对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的描写,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享受,同时又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痛感”。她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成功,人物的一举一动,甚至当时的场景,都表现了心理的变化,可谓透彻准确。同时张爱玲对人性和生命也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态度——她用站在高处的视野,鸟瞰人间的争风吃醋,用敏锐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她笔下的不少人物,都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她以一种超然甚至冷酷的笔触,表现了决绝的生活态度和苍凉的视野,带我们走进苍凉惨淡的小说世界。她的文字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苍凉女性悲剧心理分析意象手法“如果不嫌拟于不伦,只要把其文的‘香港’改为‘上海’,‘流苏’改为‘张爱玲’,简直是天造地设”——张爱玲的老友,作家柯灵如是说。那么,张爱玲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1943年她成为职业作家,并以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张爱玲虽被评价为“旷世才女”,但她一生曲折坎坷,最后魂断异国他乡。 张爱玲的生平让她始终不能摆脱从内心里流露出来的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哀和深刻的苍凉感,这对她小说中悲凉气氛形成了影响。 从小就受到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教育,构成了张爱玲中西杂糅的人格。加之她命运多舛,导致了她的性格也极其矛盾:虽然贵为名门之后,却一生多孤独,还骄傲的声称自己不过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的文字悲天悯人、通情达理,而她本人却孤僻寡情、与世隔绝、我行我素;她将生活艺术化和享乐化,但文字中却充满了悲凉和贵族没落、世事沧桑、处境逼仄……,因此不论她得人生,还是她得文字,都少不了一种孤独无依的悲伤,和难以把握的失落的凄凉。 张爱玲的作品大多以没落家庭中男女情感、家庭伦理为题材,她以清贞决绝的生活态度,苍凉华丽的视野,奇崛冷艳的雅俗之美,凄绝的笔调,奇妙的意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苍凉的传奇。男女主人翁爱与恨的交织,是张爱玲小说中的恒久主题。她把自己对时代的内心焦灼,投影到自己的小说中,营造了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并且始终无法摆脱这种悲哀和苍凉感。 一、独特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 张爱玲独到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一直在打动读者的心。她的文字,用优美畅达、厚积薄发、传神精准、流畅自然来形容,毫不为过。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新颖别致的比喻和生动传神的描写,对人物的外形和心理刻绘也细致入微。 语言上看,张爱玲的用词时而富丽堂皇、时而耐人寻味、时而干净利落、时而深刻精辟、时而曲折婉转,但都摆脱不了悲哀和琐碎的调子。表现出巧妙的特点。 来看看如下这些片断,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特点

一、分析张爱玲小说有哪些艺术风格特点;------------------2 二、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3 三、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7 四、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得极为准确;--------11 五、张爱玲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16 六、结束语;--------------------------------------------11 内容摘要

张爱玲的文字让你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又不自觉地会有一种触及灵魂的痛意。她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将情与理相互融汇贯通。既有将自我全然投入其中的内心体验,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有时是冷峻的,甚至是冷酷的。同时张爱玲对人性也有自己独到和稳定地把握,技巧方面也都相当圆熟,文字则更趋于化境。 【关健词】:张爱玲小说艺术风格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特点 我喜欢上张爱玲的小说,是非常偶然的。在读贾平凹的一篇文章时,里面引用了张爱玲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睡袍,里面爬满了虱子。”读到这句话时,我的灵魂

被深深地震撼了,能说出如此精妙深刻的语句,一定是一个目光敏锐、智慧非凡的女子。这是她对生命的理解,透彻准确、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地道出生存的尴尬与矛盾。 后来认真读了她的作品,竟发现她的文字有一种冷漠、傲然、惨淡和苍凉,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她用云端里看厮杀的傲然与冷漠静观俗世的故事,用敏锐而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她笔下的不少人物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而这恰是生活的真实。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甚至几乎病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色彩。 纵观她的小说,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是《金锁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我细读张爱玲的文字,不难看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非常独特,本人做以下几方面来剖析张爱玲小水的艺术风格特点有哪些: 一、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内秀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张爱玲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无意识地迎合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这与她的身世密不可分的,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张爱玲

张爱玲《倾城之恋》期刊: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洛阳理工学院宋红霞 在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传奇”式的作家。她特殊的人生经历、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她成了一个“异数”。尤其是她的小说创作,真实地、历史地再现了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深刻的层面,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其小说的特色主要表现在: 一、灵活运用古典小说的创作手法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张爱玲是与民族传统联系最紧密的作家之一。她的创作在继承和借鉴民族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传统风韵中凸显现代个性,从古老文化中渗透现代气息,可以说张爱玲是一个立于中国古典文化基座上的现代作家。 1、结构上的“中国模式” 张爱玲大部分的小说都采用我国传统小说纵式结构的写法。中国古典小说讲究两点:一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叙述描写要首尾一贯,前后照应;一是“憎而知其善,爱而知其丑”,充分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这两点,张爱玲把握的很好。在张爱玲的笔下,几乎每个故事都是有头有尾,都是完整的。人物的性格发展在情节推进中得到完成,具有整体美,而人物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不彻底的,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好不坏,亦好亦坏,她的作品里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高大全”人物,也没有一个作恶多端、坏透了的人物,大都是些带有旧制度烙印、人格有缺陷、有弱点的人物。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宣称“让故事自身给它所能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因此她笔下的人物总是那么鲜活、真实、可信,面目清晰得好象可以触摸得到一样。 2、全知视角、“讲故事”口吻和叙事方式上的“冷处理” 由说书、话本衍化而来的世情小说大多采用说书人的“全知视角”和“讲故事”口吻来描述世俗人情,张爱玲的作品部分保留了这种传统。如《第一炉香》,开头和结尾出现了“说话人”,引出和结束了故事;而《倾城之恋》和《金锁记》中,叙述人未直接出面,但故事的开端和结尾还是有“说话人”的“画外音”的,《倾城之恋》选择“胡琴”做楔子,《金锁记》则以咏月为线索,并且开头与结尾相呼应。 另外,在“全知视角”的叙述大前提下,在适当场合,巧妙地转换叙述视角,以作品中有某一人物的角度进行叙述,张爱玲也取得了令人惊讶的艺术效果。《金锁记》中对曹七巧的一段著名的描写: 世舫回过头去,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脸看不清楚,穿一件青灰团龙宫织缎袍,双手捧着大红热水袋,身旁夹峙着两个高大的女仆。门外日色昏黄,楼梯上铺着湖缘花格子漆布地衣,一级一级上去,通入没有光的所在。世舫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人......无缘无故地,他只是毛骨悚然。长白介绍道:“这就是家母。” 世舫是曹七巧的女儿背着母亲自由恋爱的男朋友,他又是曹七巧背着女儿请到家中来的,那么第一次进曹家大门的世舫显然是很敏感的,小说以他为叙述的视角,凸现了一个陌生人对曹家、特别是对曹七巧的第一印象和感受。这个叙述视角的转换,也使读者对主人公曹七巧的印象更加深刻了。 张爱玲的小说在叙事时的笔触是冷峻的,几乎不掺杂一点情感的表露,保持完全客观的叙述。然而在其客观叙事的字里行间,有着强烈的情感力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3、含蓄笔法 中国古典文学有含蓄的传统,讲究“用笔十分,下语三分”、“意在言外”。张爱玲自觉继承了这种传统,在创作中进行了多种尝试。 对人物的描写,较少正面描写,喜欢侧写、隐写和反写。如《第一炉香》中的人物梁太太,从头到尾都没有直接描叙,但是在肖像描写、景物描写里有喻示,在人物对话中也有提示,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有暗示。 两人并排在公园里走着,很少说话,眼角里带着一点对方的衣裙与移动着的脚,女子的粉香,男子的淡巴菰气,这单纯而可爱的印象,便是他们的栏杆,栏杆把他们与大众隔开了。空旷的绿草地上,许多人跑着,笑着谈着,可是他们走的是寂寂的绮丽的回廊—— —走不完的寂寂的回廊。不说话,长安并不感到任何缺陷。 这是《金锁记》里关于一对男女定婚之后外出的描写,只不过是动作,但却写活了心理的微妙、羞涩与拘谨。 二、创造性运用西方现代技法 夏志清先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提到“张爱玲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也受西洋小说的影响,这是从她心理描写的细腻和运用暗喻充实故事内涵的意义看出来的。”张爱玲在小说中创造性运用西方现代手法,为我们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她对当时社会、人生的看法。 1、心理描写 张爱玲对人物内在心理的开掘直接借鉴了以精神分析学为核心的无意识理论,并将意识流、新感觉主义等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自然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其表现技巧如直觉、通感、隐喻、暗示等表现方法被广为运用,具有十分突出的现代特征。 张爱玲是一个善于写心理的作家,她在表现人物心理时是从多个方面来写的,有巧妙的暗示,有人物细微的动作,也有精心安排的人物的对话。正如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中所说的:“每一个举动,每一缕思维,每一段对话,都反映出心理的进展,每句说话都是动作,每个动作都是说话,即是在没有动作没有语言的场合,情绪的波动 21

张爱玲作品赏析

张爱玲作品赏析 那个年代,这是一个故事,凄美而感人,无须过多言语的诠释:这又是一首情歌,潜在的情感穿越各种迷离,一生永不褪色。一生中,只有那句刻骨铭心的话维系着两颗跳动的心,心与心的感应,心与心的默契,如黑夜里的一个亮点,支撑着一个人的理性灵魂。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爱玲不平凡的写作艺术。所以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 张爱玲的文字让你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又不自觉地会有一种触及灵魂的痛意。她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将情与理相互融汇贯通。既有将自我全然投入其中的内心体验,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有时是冷峻的,甚至是冷酷的。同时张爱玲对人性也有自己独到和稳定地把握,技巧方面也都相当圆熟,文字则更趋于化境。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

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1. 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 时至今日,我们应当承认,从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就描写城市生活、人生情感的当代小说作家,很少有人像张爱玲那样能够以其完美圆熟的技术、文字的功力、深刻的人生观、犀利的观察与丰富的想像力,即是以炽烈迸发的才情成就于文坛。在那个垦荒与洪流的时代,许多作家的文学语言尚处在胡适之、郭沫若自五四时期创造的直抒胸臆的白话诗体,对创作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而象张爱玲这样优美畅达、厚积薄发的文字是很少见的。应当说,张爱玲是避于我们文学发展的潮流之下,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另外一些层面的。上述特点可以说是张爱玲作品呈现的最主要特征,在四十年代即被评论家所承认。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张爱玲的小说是用云端里看厮杀的傲然与冷漠静观俗世的故事,用敏锐而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在她的艺术世界里,雅与俗并不是泾渭分明,截然分开的,她们早已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她总是以浓郁的市井气息,苍凉的人生况味,用华美的社会场面道出生命的虚无。她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成功,人物的一举一动,甚至当时的场景,都表现了心理的变化,可谓透彻准确。表现出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她通过对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的描写,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享受,同时又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痛感”。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苍凉心理分析 张爱玲的作品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极为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独创性。凡是读过张爱玲作品的人都会被她神奇的风格迷住,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盛赞张爱玲独具个性的艺术技巧。张爱玲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学底蕴和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审美品味,将中国传统文学的表现方法和西方现代小说的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加上她独特的艺术敏感、超常的想象力、女性的细腻、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笔力,创造出新旧交织、雅俗共赏的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一、独特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 张爱玲独到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一直在打动读者的心。她的文字,用优美畅达、厚积薄发、传神精准、流畅自然来形容,毫不为过。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新颖别致的比喻和生动传神的描写,对人物的外形和心理刻绘也细致入微。 语言上看,张爱玲的用词时而富丽堂皇、时而耐人寻味、时而干净利落、时而深刻精辟、时而曲折婉转,但都摆脱不了悲哀和琐碎的调子。表现出巧妙的特点。 来看看如下这些片断,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红玫瑰与白玫瑰》 《茉莉香片》开篇第一段话:我给您沏的这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1《沉香屑——第一炉香》开篇: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关于碧落的嫁后生涯,传庆可不敢揣想。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红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茉莉香片》“她看了看了表,一种失败的预感,像丝袜上的一道裂痕,阴凉地在腿肚子上悄悄地往上爬。”——《色戒》 “现在他总算熬出头了,人们对于离婚的态度已经改变,种种非议与嘲笑也都冷了下了。反而有许多人羡慕他稀有的艳福。这已经是一九三六年了,至少在名义上是个一夫一妻的社会,而他拥有三位娇妻在湖上偕游。难得有两次他向朋友诉苦,朋友总是将他取笑了一番说:‘至少你们不用另外找搭子,关起门来就是一桌麻将。’”——《五四遗事》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哈尔滨学院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院(系)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12级 姓名袁梦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2014年6月20日

摘要 张爱玲是一个很擅长运用语言文字的女作家,她的小说比喻不拘俗套、出奇制胜,善于将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她的色彩语言也与众不同,不同的色彩在她的小说了有着不同的意义;她也大量使用象征和意象。这些都是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独特之处。张爱玲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张爱玲在其小说中对凄凉的故事背景、氛围的营造,悲凉的人情关系的揭示和苍凉的人生感悟的描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审美和创作风格。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艺术特色;

目录 摘要................................................................ I 前言. (1) 一、意象营造故事氛围,“凉”字方显本色 (2) (一)用“意象”营造故事氛围 (2) (二)对“凉”字的偏爱 (3) 二、比喻与暗示的奇妙运用 (5) (一)感觉化的比喻 (5) (二)暗示化的比喻 (5) 三、语言色彩鲜明、描写景色奇特 (6) (一)色彩语言的独特性 (6) (二)用颜色来表现象征 (8) 四、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前言 张爱玲的小说不仅在人性方面有深刻入微的挖掘,表现“压抑的悲哀”相当出色,更令笔者惊叹的是她的语言特色,也介乎新旧雅俗之间,既有“古典小说的根底”,又有“市井小说的色彩”。可称出神入化,有很多令人叫绝的齐喻、齐景、齐彩、奇情。以一个年轻女子的柔婉作品入木三分刻画、冷艳逼人的描写,她的观察之细致,笔力之张扬,语言之放恣,且不论作品是否在超级发挥上达到大师水准,奇秀精当四字形容她无疑是相宜的。在中国现代小说的百花园中,张爱玲的小说堪称一绝。她的小说仿佛是一树的繁花异果,又似刚刚从人间的温厚情感里洗练出来的,词语新鲜而独特,令人爱不释手。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特点之令狐文艳创作

目录 令狐文艳 一、分析张爱玲小说有哪些艺术风格特点;------------------2 二、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3 三、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7 四、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得极为准确;--------11 五、张爱玲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16 六、结束语;--------------------------------------------11 内容摘要 张爱玲的文字让你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又不自觉地会有一种触及灵魂的痛意。她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将情与理相互融汇贯通。既有将自我全然投入其中的内心体验,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有时是冷峻的,甚至是冷酷的。同时张爱玲对人性也有自己独到和稳定地把握,技巧方面也都相当圆熟,文字则更趋于化境。 【关健词】:张爱玲小说艺术风格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特点 我喜欢上张爱玲的小说,是非常偶然的。在读贾平凹的一篇文章时,里面引用了张爱玲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睡袍,里面爬满了虱子。”读到这句话时,我的灵魂被深深地震撼了,能说出如此精妙深刻的语句,一定是一个目光敏锐、智慧非凡的女子。这是她对生命的理解,透彻准确、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地道出生存的尴尬与矛盾。 后来认真读了她的作品,竟发现她的文字有一种冷漠、傲然、惨淡和苍凉,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她用云端里看厮杀的傲然与冷漠静观俗世的故事,用敏锐而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她笔下的不少人物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而这恰是生活的真实。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甚至几乎病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色彩。 纵观她的小说,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是《金锁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我细读张爱玲的文字,不难看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非常独特,本人做以下几方面来剖析张爱玲小水的艺术风格特点有哪些: 一、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内秀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张爱玲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无意识地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 导语:的作品,分写、散写、杂写、改写等各种表现形式都被她有理论、有系统、有条理地拆拆拼拼,居然造就了一代名家风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爱玲的艺术表现特色,欢迎大家借鉴阅读! 岁月如流,即便是过了数十年后的物是人非,那个红颜飘零、命运多舛、最后魂断异乡的“残酷天才”张爱玲,依旧能让你为她给读者营造的光影陆离的所倾倒。一个目空一切,笑观世界沧桑,对世间冷暖悲欢离合都淡然处之的女子;一个身着精致旗袍、婀娜多姿,看破人情世故、对世界深深厌倦的女子,一个事不关己、笔调哀婉,在茶烟缭绕中讲述一个个女子的故事的女子,如此精致,如此孤傲。她用清贞决绝的生活态度,苍凉华丽的末世旷野,华丽哀婉的笔调诉说,以一种贵族式的华美和西方异域风情在中国本土亮相,无论是精致的情怀,怀旧的贵族情怀,个人主义的话语,还是深藏的女权主义,她对生命的理解总是彻头彻尾般透彻,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地道出生存的矛盾与尴尬。 她出身名门,在书香与官僚气中成长,濡染着贵族文化浓重的末世情调,接受土洋结合的文化校阅,她的经历跟她的世俗小说一样,家道中衰、父母离异、人情冷漠,“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之后,她过起了普通^柴米油盐的生活,这个“天生写悲剧的人”,因童年的成长环境塑造了她悲观寂寞、敏感脆弱的性格,以至于她的小说总是以苍凉悲壮的面目示人,打着“苍凉的手势”沉入永恒的时间之河。她的小说被人称之为“在一个水土特别不服的地方探出头来”,她用独特的视角审视新旧时代交叠下的女性命运,彻底披露人性,在“冷峻”中窥伺人生,带着对现代都市生活悲剧意味的思考,以孤凄的感受展示特定时代中普遍的病态人生,并表现出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无可奈何,她用站在高处鸟瞰人间百态的姿势,以第三者的身份,用敏锐冷酷的笔调带我们走进一个个女子幽谧的世界。 意象是指通过色彩、光线、物品、声音等营造出的物象形态,就意象而言,张爱玲用其密度较浓。鲜艳夺目而不减其凄凉或阴森的气氛,总是有意无意地把那种对人生莫测的苍凉感悟物化为具体可感的世俗生活中的东西,把最昏暗最荒凉的感觉落实于眼前的实物上,使之意象化,艺术化,增加作品的思想内涵,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很多人写过张爱玲小说中意境手法的运用,无非是“月亮”“镜子”这些已经被世人熟知的家什,本文在这里不再重复前人所见,重点谈一下张爱玲接受西方新观念后在本土小说中的应用。 在封建家庭和西洋文化双重熏陶下,张爱玲的小说不仅呈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神韵,更融入了现代西洋小说的精髓,大多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与流转自如的笔触,使她可以随心所欲地驾驭各种文字技巧,而她笔下的意象描写也因此具有鲜明灵动的视觉性。张爱玲的教育经历使得她很早就能用英文给杂志社写稿,在她客居旧金山的时候,主要靠为香港公司写为生,还曾为英文杂志写影评剧评,这使得她对电影有着莫名的情怀,她对电影的喜爱和电影表现手法的熟悉,在她的作品中都一一呈现出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