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

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

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
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

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

表面活性剂具有湿润、乳化、去污、分散等作用,主要是因为:

1、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接触界面的表面张力

纯液体的表面张力在恒温下是定值,而溶液的表面张力则随溶液的组成不同而不同。通过实验人们发现,各种物质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稍有上升,无机盐(氯化钠、硫酸钠)及多羟基有机物(蔗糖、甘露醇)

2、逐渐降低,低分子极性有机物(醇、醛、酮、脂、醚等)

3、低浓度时,显著降低,后变化不大(含有8个碳以上的碳氢链的羧酸盐、磺酸盐等)

通常把2、3类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而把第1类物质称为非表面活性物质。而第3类称为表面活性剂,即加入少量即能大幅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而随着浓度继续增大表面张力降低不再明显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主要是由其结构的特殊性决定的。它具有两性基团:亲水性基团和亲脂性基团,它能显著降低接触界面的表面张力,增加污染物特别是憎水性有机污染物在水相的溶解性。

2、表面活性剂能形成胶束

当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其单体急剧

聚集,形成球状、棒状或层状的“胶束”,该浓

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胶束是由水溶性基团包裹

憎水性基团核心构成的集合体,当胶束溶液达

到热力学稳定时可以形成微乳溶液。

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憎水性有机物有进

入与它极性相同胶束内部的趋势,因此将表面

活性剂达到或超过CMC时,污染物分配进入

胶束核心,大量胶束的形成,增加了污染物的溶解性,同时NAPLs从含水层介质上大量解析,溶解于表面活性剂胶束内,表面活性剂对NAPLs溶解性增加的程度可以由胶束——水分配系数和摩尔增溶比(MSR)来表示。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与发展

表面活性剂主要应用于洗涤、纺织等行业,其他应用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精细化工领域。在造纸工业中可以用作蒸煮剂、废纸脱墨剂、施胶剂等;在医药行业中可作为杀菌剂和消毒剂使用;在农药行业,可湿性粉剂、乳油及浓乳剂都需要有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药粒被水所润湿,形成水悬液。表面活性剂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被视为各国高新化工技术产业的重要标志,并成为当今世界化学工业激烈竞争的焦点。

以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应用为例,国外通过表面活性剂对除草剂活性作用的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并非只单纯地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以提高药量而达到增效的目的,若针对各种药剂特性,采用适当种类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还可以促进药剂对植物的渗透作用,且对药剂具有增溶作用,可见有选择性地开发和应用表面活性剂,可望达到对药剂增效、节约用药、减少对环境污染和降低防治成本的目的。

循环水中各种缓蚀阻垢剂的用量及配方

1)聚磷酸盐(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阻垢剂。使用时加入水中浓度为0.5~10ppm,适合于低压锅炉。 . z- M g; T% d: ^ ①六偏磷酸钠(NaPO3)6,由磷酸二氢钠脱水经高温(600~650℃)处理后,急剧冷却而制得。- H5 c4 z4 R4 j: ]: p, I; F6 D ②三聚磷酸钠,即三磷酸钠(Na5P3O10),由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充分混合,加热脱水,再高温熔融而成。' a+ f& h- X6 Q) \0 ~ (2)膦酸盐阻垢剂! B- @: D8 }4 w5 E- ^7 {' S 常用的药剂有以下几种:( h% Z/ W8 T/ w; F$ H C* _ ①羟基乙叉二膦酸,结构式为: " y8 U; N1 }6 g% |( @$ R) t3 Q 别名为HEDP,含量为50%,为**透明粘稠液体,显强酸性(pH=2~3),具腐性。羟基乙叉二膦酸多由三氯化磷与醋酸等原料制成,其合成反应如下:' r# `) X8 W7 A' ]$ X 【用途】HEDP为阴极型缓蚀剂。在水溶液中,HEDP可解离成5个正、负离子,可与金属离子形成六员环螯合物,尤其是与钙离子可以形成胶囊状大分子螯合物,阻垢效果较佳。 / L6 @) _0 s) K* l( _( D HEDP与其它缓蚀剂、阻垢剂配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可提高药效。例如与铬酸盐、钼酸盐、硅酸盐、亚硝酸盐、聚丙烯酸盐、锌盐等配合使用,多用于锅炉水处理、冷却水的处理,使用量一般低于1~3ppm,适用于低、中压锅炉用水的处理。. m& @9 g9 f% Z* `9 a: K0 W$ h ②乙二胺四甲叉四膦酸,其结构式为: ; i" ^" L3 E3 ]7 p- U 别名为EDTMP,其钠盐为棕**透明粘稠液体,含量为28%~30%,pH=9~10。EDTMP多由甲醛、乙二胺、三氯化磷为原料制成。其合成反应如下:6 U, ~) ^' A# B M 【用途】EDTMP为有机多元膦酸阴极缓蚀剂。在水中,EDTMP能解离成8个正、负离子,可以和两个或多个金属离子螯合,形成两个或多个立体结构大分子粘状络合物,松散地分散于水中,使钙垢的正常结晶破坏,减少垢的形成。EDIMP多用于锅炉水的阻垢。加入水中浓度为1ppm,适用于中、低压锅炉。 / ?# e# ^/ r: A) k ③氨基三甲叉膦酸,其结构式为:+ ]+ x( F5 M4 L: z1 t, m 别名为ATMP,含量为50%,为淡**液体。本品多由三氯化磷、铵盐、甲醛等原料反应制得,其反应原理为: 2 Z& a$ `# H+ t X; M( Y 3 y N PCl3+3H2O→H3PO3+3HCl ) {" r$ L* Z I. A3 | 3H3PO3+NH4Cl+HCHO→ATMP+CO2+3H2O 7 ~' Y2 a. x! X6 [ 【用途】ATMP为阴型缓蚀剂。在水溶液中ATMP经解离成六个正离子和六个负离子,能与水中Caサ,Mgサ形成多元螯合物。这个大分子螯合物以松散的方式分散于水中,使钙、镁等垢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所以ATMP有阻垢效果。多用于锅炉用水,印染用水、油田注水的防垢,一般用量为3~10ppm。 8 U, v9 V* Q& b, d0 @$ R) g(3)氨基化合物阻垢剂6 G3 n6 y4 U) g 常用的药剂有: ' j0 o- E5 V) t: e v# y5 y& b3 x- B" d9 [* l ①二乙撑三胺,其结构式: 7 F- c- c8 ], D, ?3 `4 b% `% d H2N(CH2)2NH(CH2)2NH2 8 f, Z8 `( t2 P ②三乙撑四胺,其结构式:: r9 g4 T1 t1 ]& b* J; T1 {, M 2 j& E# s6 \4 |( x. _ H2N(CH2)2NH(CH2)2NH(CH2)NH20 y* e- @1 q! c, A8 ^: w+ X ③四乙撑五胺,其结构式: % e0 o/ J/ [" q3 k0 F% R: O0 }6

表面调整剂的作用机理

国外研究者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磷化膜的形成过程,发现磷化分两步进行:首先是在表面活性点上形成磷酸盐的晶核,然后是晶核的继续生长。磷化之前,表面用稀盐酸处理后,发现活性点数目增加。活性点的多少,直接影响磷化膜的质量。1943年美国G.Jernstadt最早发现含钛的磷酸盐溶液(含Na2HPO4,5%蝎K2TiF6),具有表面活化作用。用胶体Ti处理后,由于币在表面上的吸附,增加了表面活化点,可以控制磷化膜的晶粒大小和性能。A.K.Mark认为,胶态存在的磷酸钛盐悬浮在水溶液中便具有活化作用。L.N.Kruglovao用俄歇电子能谱(AES)研究发现,用胶体Ti处理的表面上,有钛吸附的地方,才有磷化膜形成,而未处理的表面则无磷化膜生成的痕迹。A.Dowgrd认为,磷化膜的好坏,取决于金属表面的活化状态。含胶肽表面调整剂中Ti胶体粒子比水溶性Ti(Ⅳ)的化合物具有更强的活化作用,其他成分如表面活性剂电具有活化作用。国内研究者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磷化过程由浸蚀期、非晶态沉积期和形核成长期组成。在浸蚀期内,制件表面不同铁元素晶粒受侵蚀程度不同,这种侵蚀的不均匀性是由晶粒位向不同造成的。当制件表面被碳污染或存在碳的偏析时,其降低了对胶体n的吸附量,减少了磷化膜的成核点。有研究指出,表面调整剂的结晶成分是胶体磷酸氧钛四钠[Na4TiO(PO4)2],吸附在金属表面的Ti4+(结晶原点)越多,覆盖率就越高。用SEM观察,胶体钛主要附着在腐蚀造成的晶间裂纹附近,表面调整时间为50s时形成网状结构,大量的结晶原点形成网状结晶核。正常情况下,带负电的磷酸钛胶体水解产生具有高活性的Ti(OH)4,以物理吸附的方式附着在工件表面。晶核的数量决定了磷化膜的细化程度,而高的覆盖率会使磷化膜更加细致紧密且连续,并且膜重也会降低。通过试验得知,高钛的磷化膜灰色、均匀、致密,低钛的磷化膜稀疏、发黄。用含少量钛盐且有缓冲作用的弱碱性溶液进行敏化处理,由于大量网状结晶核的形成,可明显提高磷化膜的细密度、附着力和耐蚀性。 根据外延生长的规律,磷酸盐晶体必须以外延形式生长,所以要尽可能地产生磷酸盐微晶,以同样大小,均匀地分布在金属表面,细密地堆积;另外,这样有规律、重复的外延取向晶核的形成、生长及生长延迟的机理确保了底材形成初级磷化层和随后的晶体沉积,同时也形成了一个有恰当附着力的细粒,大小大致相同的晶体结构的膜。外延晶核的生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聚集现象。在晶核生长时,核迟早会开始聚集,这样,在核岛形成时,聚集会增加,在后阶段,岛链连接直到仅留下一些沟,最后这些也会消失,从而取得连续的磷化膜,核岛聚集所需的时间是由核岛的大小及岛问的距离决定的。因此,磷酸盐沉积的结晶,在磷化膜形成中是十分重要的。钛系表面调整剂能在金属表面提供大量的钛盐结晶的晶核,形成一层均匀的磷酸钛盐薄膜,弥补了金属表面因酸洗或碱洗造成的缺陷。正常情况下,带负电的磷酸钛胶体水解产生具有高活性的Ti(OH)2,以物理吸附的方式附着在工件表面,它填补了蚀点并形成大量的网状结晶核,当活化层表面与磷化液接触时,吸附在磷酸钛胶体表面的钠离子与磷化液中的锌离子交换生成磷锌矿晶粒,这些晶粒就提供了磷化层外延生长的平台。这些吸附的Ti在金属表面形成的活性点的多少必然直接影响磷化膜的结晶大小。胶体Ti离子越小,单位面积上吸附的胶体Ti越多,磷化膜结晶就越细致。 表调剂在生产实践的主要作用: (1)改善由前一步预处理中带人的杂质,特别是形状复杂的零件所带人的物质。改善因脱脂槽带来的不良的工件状况。还可改善因酸洗使工件表面碳的析出给磷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2)表面调整可以使磷化膜的膜厚处于稳定状态。

脱模剂原理和分类

(一)有机硅脱模剂 用作脱模剂的有机硅是指聚有机硅氧烷(也可称作聚硅酮)。 1.二甲基硅油 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粘稠液体,溶于苯、甲苯、二甲苯、乙醚,部分溶于乙醇、丁醇、丙醇,不溶于环己醉、甲醇、植物油、水、石蜡油。本品无毒。二甲基硅油具有优良的耐温性,其粘度随温度变化小,电性能优良,具有憎水性,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脱模剂。 2.甲基苯基硅油 这是一种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物理性能随组成和分子量而异,它除了有二甲基硅油的一般性能外,还具有较佳的耐高温、抗辐射性能,但温度粘度系数比二甲基硅油差。 3.二乙基硅油 它是一种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耐高温粘度系数小,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和介电性能,无毒、无腐蚀性.溶于甲苯、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4.乳化硅油 乳化硅油是聚甲基硅氧烷乳化剂。这是一种白色乳状液,含硅油30-40%,耐高温、不易挥发、抗氧化、耐腐蚀、对金属无腐蚀作用,无毒。 5.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本品无色透明,全溶于苯。 6.甲基嵌段温室硫化硅橡胶 这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透明粘稠液体,它是含端羟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乙氧基硅氧烷的共混物。不需要加交联剂,加触媒后即可在温室下固化成弹性硅橡胶。 7.甲基硅树脂 甲基硅树脂是由甲基三乙氧基水解缩聚而得的黄色透明液体。在加热下或在室温下加入适当固化剂能固化成膜,其膜透明、坚硬、耐磨,耐水性优良。 (二)其它脱模剂 其它脱模剂主要可分为混合溶液型、薄膜型和油膏型三类。 1.混合溶液型 混合溶液型主要有聚乙烯醇溶液、聚丙烯酰胺溶液、醋酸纤维素溶液、聚苯乙烯等有机溶剂溶液。 2.薄膜型 薄膜型主要有聚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聚乙烯薄膜、氟塑料薄膜、玻璃纸、醋酸纤维素薄膜、锡纸、金纸等。 3.油膏型 油膏型主要有汽车蜡、地板蜡、石蜡、巴西棕榈蜡、豆油、凡士林等。此外,还可由不同组分配制成油膏,如石蜡3份、凡士林2份配成蜡膏;凡土林10份、石蜡1份、硬脂酸2份和煤油7份配成凡士林油膏;石蜡100克、凡士林20克、松节油40毫升和汽油80-100毫升配成代用地板蜡。 脱模剂是为防止成型的复合材料制品在模具上粘着,而在制品与模具之间施加一类隔离膜,以便制品很容易从模具中脱出,同时保证制品表面质量和模具完好无损。常用的脱模剂主要有以下几类: (1)按脱模剂的使用方式不同有外脱模剂及内脱模剂之分。外脱模剂是直接将脱模剂涂敷在模具上;内脱模剂是一些熔点比普通模制温度稍低的化合物,在加热成型工艺中将其加

硅烷偶联剂使用说明

硅烷偶联剂使用说明 一、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 已知,硅烷偶联剂的水解速度取于硅能团Si-X,而与有机聚合物的反应活性则取于碳官能团C-Y。因此,对于不同基材或处理对象,选择适用的硅烷偶联剂至关重要。选择的方法主要通过试验预选,并应在既有经验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不饱和聚酯多选用含CH2=CMeCOO、Vi及CH2-CHOCH2O-的硅烷偶联剂;环氧树脂多选用含CH2-CHCH2O及H2N-硅烷偶联剂;酚醛树脂多选用含H2N-及H2NCONH-硅烷偶联剂;聚烯烃多选用乙烯基硅烷;使用硫黄硫化的橡胶则多选用烃基硅烷等。由于异种材料间的黏接可度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诸如润湿、表面能、界面层及极性吸附、酸碱的作用、互穿网络及共价键反应等。因而,光靠试验预选有时还不够精确,还需综合考虑材料的组成及其对硅烷偶联剂反应的敏感度等。为了提高水解稳定性及降低改性成本,硅烷偶联剂中可掺入三烃基硅烷使用;对于难黏材料,还可将硅烷偶联剂交联的聚合物共用。 硅烷偶联剂用作增黏剂时,主要是通过与聚合物生成化学键、氢键;润湿及表面能效应;改善聚合物结晶性、酸碱反应以及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生成等而实现的。增黏主要围绕3种体系:即(1)无机材料对有机材料;(2)无机材料对无机材料;(3)有机材料对有机材料。对于第一种黏接,通常要求将无机材料黏接到聚合物上,故需优先考虑硅烷偶联剂中Y与聚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反应活性;后两种属于同类型材料间的黏接,故硅烷偶联剂自身的反亲水型聚合物以及无机材料要求增黏时所选用的硅烷偶联剂。 二、使用方法 如同前述,硅烷偶联剂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是处理有机聚合物使用的无机填料。后者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即可将其亲水性表面转变成亲有机表面,既可避免体系中粒子集结及聚合物急剧稠化,还可提高有机聚合物对补强填料的润湿性,通过碳官能硅烷还可使补强填料与聚合物实现牢固键合。但是,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效果,还与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及用量、基材的特征、树脂或聚合物的性质以及应用的场合、方法及条件等有关。本节侧重介绍硅烷偶联剂的两种使用方法,即表面处理法及整体掺混法。前法是用硅烷偶联剂稀溶液处理基体表面;后法是将硅烷偶联剂原液或溶液,直接加入由聚合物及填料配成的混合物中,因而特别适用于需要搅拌混合的物料体系。 1、硅烷偶联剂用量计算 被处理物(基体)单位比表面积所占的反应活性点数目以及硅烷偶联剂覆盖表面的厚度是决定基体表面硅基化所需偶联剂用量的关键因素。为获得单分子层覆盖,需先测定基体的

缓蚀阻垢剂研究进展——王迁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11 级 水处理与油田化学品 文献综述 姓名王迁 班级11应化1班 学号 201114760110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尚宏周

缓蚀阻垢剂的研究进展 王迁 (河北联合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河北唐山) 摘要:根据在冶金、化工、电力、石油和轻工等行业中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的特点和生产的要求而开发出兼具缓蚀和阻垢双重功效的复合药剂——缓蚀阻垢剂。本文对缓蚀阻垢剂的分类、作用机理、发展现状以及绿色缓蚀阻垢剂的研究进展作了简单的综述,并对其最新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阻垢缓蚀剂的研制开发必将成为该领域发展的主流。 关键词:缓蚀阻垢剂;绿色;作用机理;发展现状;研究进展 1 前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但世界上水资源是有限的,我国更为贫乏,人均水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水的生态平衡日益受到严重破坏。为解决水资源危机,适应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节约用水。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管道和设备多采用碳钢和不锈钢材料,生产用水多采用地下水。以地下水作为循环水的补充水时,由于其一般属于高含盐量、高硬度、高碱度的三高水质,其中的Ca﹢、Mg﹢等腐蚀性离子,随着水温和pH值的变化,结垢趋势严重,会对管道和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因此,必须加入缓蚀阻垢剂改善冷却水质量,保证设备安全运行。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对各类水处理化学品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具有含磷的污染性较高的缓蚀阻垢剂受到了限制,因而“绿色水处理剂”的概念应运而生。开发低磷或无磷、对环境友好的新型缓蚀阻垢剂成为国内外水处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2 缓蚀阻垢机理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缓蚀阻垢方法较多,化学方法是现代工业的主要方式。其机理是缓蚀阻垢剂通过鳌合与分散作用达到缓蚀阻垢的目的。鳌合作用是由于阻垢剂带有的基团能与金属离子(Ca2﹢、Mg2﹢等)形成配位键,生成一种环状鳌合物,将易结垢离子在未析出之前稳定在水中,阻比晶核长大,而起到阻垢作用川。 分散作用则是由于高分子阻垢剂带有很多负电基团,可吸附(CaCO 3、MgSiO 3 等细 小微粒,阻止晶核继续生长。但高分子阻垢剂相对分子质量要小一些,如果太大,吸附架桥作用明显,将变成混凝剂,起不到阻垢作用。

硅烷偶联剂成分分析、配方开发技术及作用机理

硅烷偶联剂成分分析、配方开发技术及作用机理 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硅烷偶联剂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参考配方等,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禾川化学引进国外配方破译技术,专业从事硅烷偶联剂成分分析、配方还原、配方开发,为偶联剂相关企业提供整套技术解决方案一站式服务; 一、背景 硅烷偶联剂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硅化合物。通过硅烷偶联剂可使两种性能差异很大的材料界面偶联起来,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增加粘接强度, 从而获得性能优异、可靠的新型复合材料。硅烷偶联剂广泛用于橡胶、塑料、填充复合材料、环氧封装材料、弹性体、涂料、粘合剂和密封剂等。使用硅烷偶联剂可以极大地改进上述材料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耐候性、耐水性、难燃性、粘接性、分散性、成型性以及工艺操作性等等。 近几十年来, 随着复合材料不断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偶联剂的研究与开发。偶联剂和叠氮基硅烷偶联剂改性氨基硅烷,耐热硅烷、过氧基硅烷、阳离子硅烷、重氮和叠氮硅烷以及α-官能团硅烷等一系列新型硅烷偶联剂相继涌现;硅烷偶联剂独特的性能与显著的改性效果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禾川化学技术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

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二、硅烷偶联剂 2.1.1硅烷偶联剂作用机理 硅烷类偶联剂分子中存在亲有机和亲无机的功能基团,具有连接有机与无机材料两相界面的功能,对聚合物及无机物体系改性具有明显的技术效果。硅烷类偶联剂结构通式可以写为RSiX3。其中R为与树脂分子有亲和力或反应能力的活性官能团,如氨基、巯基、乙烯基、环氧基、氰基及甲基丙乙烯酰氧基等基团等;X代表能够水解的基团, 如卤素、烷氧基、酰氧基等;硅烷偶联剂由于在分子中具有这两类化学基团,因此既能与无机物中的羟基反应,又能与有机物中的长分子链相互作用起到偶联的功效,其作用机理大致分以下3 步: 1)X基水解为羟基; 2)羟基与无机物表面存在的羟基生成氢键或脱水成醚键 3)R基与有机物相结合。 2.1.2硅烷偶联剂处理技术 硅烷偶联剂的实际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种:预处理法和整体掺合法。 1)预处理法 预处理法就是先用偶联剂对无机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制成活性填料,然后再加入到聚合物中。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可分为干法和湿法。干法即喷雾法,是将填料充分脱水后在高速分散机中,于一定温度下与雾气状的偶联剂反应制成活性填料;湿法也称溶液法,是将偶联剂与其低沸点溶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然后在一定温度下与无机填料在高速分散机中均匀分散而达到调料的表面改性。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一、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 已知,硅烷偶联剂的水解速度取于硅能团Si-X,而与有机聚合物的反应活性则取于碳官能团C-Y。因此,对于不同基材或处理对象,选择适用的硅烷偶联剂至关重要。选择的方法主要通过试验预选,并应在既有经验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不饱和聚酯多选用含CH2=CMeCOO、Vi及CH2-CHOCH2O-的硅烷偶联剂;环氧树脂多选用含CH2-CHCH2O及H2N-硅烷偶联剂;酚醛树脂多选用含H2N-及H2NCONH-硅烷偶联剂;聚烯烃选用乙烯基硅烷;使用硫黄硫化的橡胶则多选用烃基硅烷等。由于异种材料间的黏接可度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诸如润湿、表面能、界面层及极性吸附、酸碱的作用、互穿网络及共价键反应等。因而,光靠试验预选有时还不够精确,还需综合考虑材料的组成及其对硅烷偶联剂反应的敏感度等。为了提高水解稳定性及降低改性成本,硅烷偶联剂中可掺入三烃基硅烷使用;对于难黏材料,还可将硅烷偶联剂交联的聚合物共用。硅烷偶联剂用作增黏剂时,主要是通过与聚合物生成化学键、氢键;润湿及表面能效应;改善聚合物结晶性、酸碱反应以及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生成等而实现的。增黏主要围绕3种体系:即(1)无机材料对有机材料;(2)无机材料对无机材料;(3)有机材料对有机材料。对于第一种黏接,通常要求将无机材料黏接到聚合物上,故需优先考虑硅烷偶联剂中Y与聚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反应活性;后两种属于同类型材料间的黏接,故硅烷偶联剂自身的反亲水型聚合物以及无机材料要求增黏时所选用的硅烷偶联剂。 二、使用方法 如同前述,硅烷偶联剂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是处理有机聚合物使用的无机填料。后者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即可将其亲水性表面转变成亲有机表面,既可避免体系中粒子集结及聚合物急剧稠化,还可提高有机聚合物对补强填料的润湿性,通过碳官能硅烷还可使补强填料与聚合物实现牢固键合。但是,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效果,还与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及用量、基材的特征、树脂或聚合物的性质以及应用的场合、方法及条件等有关。本节侧重介绍硅烷偶联剂的两种使用方法,即表面处理法及整体掺混法。前法是用硅烷偶联剂稀溶液处理基体表面;后法是将硅烷偶联剂原液或溶液,直接加入由聚合物及填料配成的混合物中,因而特别适用于需要搅拌混合的物料体系。 1、硅烷偶联剂用量计算 被处理物(基体)单位比表面积所占的反应活性点数目以及硅烷偶联剂覆盖表面的厚度是决定基体表面硅基化所需偶联剂用量的关键因素。为获得单分子层覆盖,需先测定基体的Si-OH含量。已知,多数硅质基体的Si-OH含是来4-12个/μ㎡,因而均匀分布时,1mol硅烷偶联剂可覆盖约7500m2的基体。具有多个可水解基团的硅烷偶联剂,由于自身缩合反应,多少要影响计算的准确性。若使用Y3SiX处理基体,则可得到与计算值一致的单分子层覆盖。但因Y3SiX价昂,且覆盖耐水解性差,故无实用价值。此外,基体表面的Si-OH数,也随加热条件而变化。例如,常态下Si-OH数为5.3个/μ㎡硅质基体,经在400℃或800℃下加热处理后,则Si-OH值可相应降为2.6个/μ㎡或<1个/μ㎡。反之,使用湿热盐酸处理基体,则可得到高Si-OH含量;使用碱性洗涤剂处理基体表面,

新型高温高效缓蚀阻垢剂

新型高温高效缓蚀阻垢剂 一、项目内容和技术特点简介 本项目产品为针对成垢性离子含量高、介质温度较高的工业水系统,特别是陆上油田和海上油田采出液和回注水系统而专门开发出的兼具防腐蚀性的高效阻垢剂。其主要特点是能有效地防止碳酸钙型垢的生成、允许较高的工作温度、能承受相当高的总盐含量和成垢性离子含量、生产过程较为简单。 二、市场预测、经济效益分析 以石油工业为主体的工业生产过程中,防垢技术与产品的需求量较大。本产品的开发中以较难处理水体系为预设前提,因而在产品性能方面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技术上的优势,从而能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空调亲水铝箔专用高耐碱底涂 一、项目内容和技术特点简介 空调在使用中会出现“水桥”、“白粉”、“异味”等现象,从而引起动力消耗增加,粉尘污染、细菌滋生等问题。对空调铝箔进行亲水处理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涂料配方及工艺控制等关键仍属外国专利保护范畴,国产涂层材料的耐碱性为3-5min(20%NaOH),不能满足目前耐碱性10min以上的出口要求。我们经过长期研究采用国产原料获得了一种耐碱性超过10min 的聚合物乳液涂层材料。该涂层与铝箔等金属附着力好,与通用面涂的结合力强,耐高低温,完全满足出口要求。 二、市场预测、经济效益分析 据报道,1999年全国各种家用空调器的总产量约为1150万台套,预测2000年到2005年空调器的产量按每年7%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国内空调铝箔用量将达到8.63万t,其中亲水铝箔所占比例格达到80%,如果加上汽车空调和工业空调,亲水铝箔的需求量将更多,因此也需要大量的亲水涂料。本项目采用国产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并且生产过程无污染和废水等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磷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和应用 一、项目内容和技术特点简介 以PCl5为原料,开发具有下列性能的精细化学品: 1、P、N系列阻燃材料。具有溶解性好、污染小,阻燃性能优良的特点。 2、阻燃性感光树脂。目前常用的感光材料均不阻燃,开发具有阻燃性的感光材料具有 广阔的市场前景。 3、新型补牙树脂体系。目前常用的补牙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苯做溶剂,残留的 苯对人体具有危害。本项目采用新的生产方式,不使用苯做溶剂,并且具有缓释氟的功

橡胶脱模剂成分组成,配方参考及脱模工艺原理

橡胶脱模剂成分组成,脱模原理及配方参考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橡胶脱模剂的研究背景,组成机理,参考配方等,本文中的配方数据经过修改,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脱模剂是介于模具与制品之间的功能性物质,禾川化学引进尖端配方破译技术,专业从事脱模剂成分分析、配方还原、研发外包服务,为脱模剂相关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 脱模剂是介于模具与制品之间的功能性物质,在橡胶、塑料制造工业中, 制造模型产品时, 为了脱模、提高生产效率、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同时使产品光洁、尺寸合格、减少废品, 而需使用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助剂。其主要功能是使脱模操作轻而易举,防止强行取出对产品造成的损伤。脱模剂的隔离性取决于其表面性质,其显著特点就是临界表面张力小,很难被液体润湿,正因如此,才能达到脱模的作用。 橡胶脱模剂指用于防止橡胶产品与模具表面粘连,并能使之顺利出模而不致撕裂的一类物质。使用时将它喷或涂于模腔表面,以形成一层有效的隔离层。对脱模剂的主要要求是: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不腐蚀模腔表面;在模腔表面下残留分解物;不影响产品色泽,但能赋予良好的外观、无毒;易于配制,使用方便。 二.内脱模剂 2.1脱模剂现状

1)产品结构不合理,国内企业主要生产中低档大众化的脱模剂产品,而半永久性、环保型和适合二次加工性能的脱模剂产品发展缓慢、生产较少,特别是含氟的高端脱模剂市场,基本上是由杜邦、大金等国外大型氟化学公司的产品所占据。2)脱模剂的研究开发滞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模剂品种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脱模剂产业和橡塑制品向高端化和高效化的发展。 3)脱模剂的研发生产单位与脱模剂使用单位沟通渠道不够畅通,用户大都满足于已在使用的脱模剂,新型高效的脱模剂推广使用难度较大。 2.2脱模剂的种类 脱模剂一般分为外用型和内用型两种。传统的脱模剂一般为外用型,即涂敷在模腔表面,习惯上也有称作隔离剂的,产品主要有滑石粉、云母粉、皂类、石蜡、聚四氟乙烯及硅油等,它们都有一定的脱模效果,但具有易留下模垢和痕迹、对模具有腐蚀作用、价格较昂贵等缺点。在众多的脱模剂品种中,氟、硅脱模剂因其脱模效果好、适合脱模的模材多,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两类脱模剂。 内脱模剂一般都以助剂形式通过混炼进入胶料并分散其中。在硫化时部分迁移到表面,形成薄薄的隔离层。因而无须逐一把脱模剂涂刷在模腔表面。而且,隔离膜不会脱落下来,留下模垢。这样对模具保养有利,同时也给模压操作带来了方便。另外,内脱模剂还有助于胶料的流动,减少由分子内摩擦引起的生热,是名副其实的多功能助剂,因此,在国外被称为“内润滑剂”。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内脱模剂主要有脂肪酸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金属皂基混合物、低分子量聚乙烯四类。其中氟橡胶内脱模剂T18 的使用效果较好。它能有效改善胶料的流动,增加未硫化胶料的可塑性,缩短混炼时间,节约能耗,提高生产率。将其用于氟橡胶和丙烯酸酯制品的生产中,脱模效果优良。

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作用原理

○食品添加剂○ 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作用原理 张佳程 周浩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三方面作用:降低界面张力;与淀粉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改进脂肪和油的结晶。阐述了乳剂与食品中各成分的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乳化剂作用原理 一、引言 早在1921年,在人造黄油工业中,就应用了单双甘油酯,不过直到15—20年后,食品乳化剂的生产才有较大的工业规模。随着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发展,对食品乳化剂提出了新的要求。 食品乳化剂的世界总需求量约25万吨,其中单甘油酯约占总消费量的2 3,其次是蔗糖酯。我国单甘油酯产量约2200吨,也已开发了乳化能力强的高纯度(90%以上)的分子蒸馏单甘酯。蔗糖酯我国从80年代开始开发,近来发展很快。大豆磷酯是使用很普遍的乳化剂,兼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目前由于纯度不够,利用价值不高,有较大应用潜力。 二、食品乳化剂的概念 乳化剂一词,仅仅指凭借界面作用,能够促进乳状液或泡沫的乳化作用或稳定作用。不过,表面活性剂一词也常用在这些产品上。在食品中,乳化剂一词有时易产生误解,因为有些产品中所谓乳化剂的实际功能,只能与淀粉蛋白质等成分相互作用,完全与乳化作用无关。但是根据传统习惯,我们仍称它们为乳化剂。 通常食品乳化剂必须具有两种性质:表面活性和可食性。因而,通常食品乳化剂定义为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互之间的表面张力,使之形成均匀的分散体或乳化体,从而改进食品组织结构、口感、外观,以提高食品保存性的一类可食性的具有亲水和亲油双重性的化学物质。乳化剂一般分为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两类,以亲水亲油平衡值(H ydroph ilty and L i poph ilyty Balance,简称HLB)表示其特性。规定100%亲油性的乳化剂HLB为0,100%亲水性的HLB为20,其间分20等分,以表示其亲水亲油性的强弱情况和不同的作用(如图1)。在食品乳化剂中,一般亲油性占上风,但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HLB值有相当大的变化。按Griffin 提出的公式可以计算出HLB值。 HLB 值 各乳化剂的适用性 各主要单酯的适用范围图1、HLB值与乳化剂的关系 HLB=20(1-S A) S=酯的皂化值 A=脂肪酸的酸值 三、食品乳化剂的作用 食品乳化剂的作用主要分三方面: 11乳化剂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促进乳化作用,在油—水、乳化剂界面上形成相平衡稳定乳状液。 油水两相之所以不相容,是由于两相间存在界面张力(或称表面张力),即油和水的接触面上有相互排斥和各自尽量缩小彼此接触面积的两种作用力。只有当油浮于水面分为两层时,其接触面积最小,最稳定。 牛奶是奶油及水的乳化体系,一般奶油表现为细微的小滴分散于水中,但长期静置后由于界面张力关系,奶油小滴便聚集成小球,并长大成凝聚团块,浮于水面,若加入乳化剂,其亲油基与奶油结合,在奶油微滴表面形成一层物理膜,可以防止油滴相互聚集。此时

水处理中阻垢剂的作用机理及区别

水处理中阻垢剂的作用机理及区别 什么是阻垢剂? 阻垢剂(Scale Inhibitor),是具有能分散水中的难溶性无机盐、阻止或干扰难溶性无机盐在金属表面的沉淀、结垢功能的一类药剂。 阻垢剂作用机理 螯合作用:中低硬度水中,起重要作用的是阻垢剂的螯合作用。 分散作用:中高硬度水中,阻垢剂的分散功能起主要作用。 晶格畸变作用:阻止成垢粒子在其规则的晶格点阵上排列。 常用阻垢剂分类 1、有机膦系列阻垢剂 具有良好的螯合、低限抑制及晶格畸变作用。可阻止水中成垢盐类形成水垢,特别是碳酸钙垢的形成。在水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水解。在水中浓度较高时,有良好的缓蚀效果。 2、有机膦盐系列阻垢剂 是有机膦系列阻垢剂的中性钠盐,可阻止水中成垢盐类形成水垢,特别是碳酸钙垢的形成。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炼油厂的循环冷却水、油田回注水系统。对于其他一些添加剂也有很好的相容性,特别适用于中性到酸性配方,无氨味产生氧化物。 3、聚羧酸类阻垢分散剂 无毒,易溶于水,可在碱性和中浓缩倍数条件下运行而不结垢。PAAS能将碳酸钙、硫酸钙等盐类的微晶或泥沙分散于水中不沉淀,从而达到阻垢目的。4、复合阻垢剂 由有机膦酸和聚羧酸等高聚物组成的复合品,具有很高的缓蚀和阻垢性能,其耐温性特别好,可有效地应用于低压锅炉的炉内水处理。 5、RO阻垢剂 适用于反渗透系统及纳滤和超滤系统,可防止膜面结垢,能提高产水量和产水质量,降低运行费用。 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反渗透阻垢剂 反渗透阻垢剂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反渗透阻垢剂主要包括一些天然分散剂、膦酸、膦羧酸及膦磺酸和高分子聚合物等,而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阻垢分散剂是高分子聚合物。它们能分散水中的难溶性无机盐、阻止或干扰难溶无机盐的沉积、结垢。 反渗透阻垢剂和循环水阻垢剂的区别? 由于二者所面临情况的不同,对于二者的要求是有差别的: 循环水的运行环境要求长效,耐菌,可以使用大量的聚合物分散剂,提供对悬浮物的分散作用来增加阻垢效果,循环水系统体积大,露天运行,对于药剂的纯度要求不高。 反渗透阻垢剂由于作用时间短,要求阻垢剂快速与结垢离子作用,所以要求快速高效;另外由于膜内部通道狭窄,如果采用聚合物分散剂会引起更大的问题;同时阻垢剂过程是在膜表面的浓缩过程,如果杂质含量高也会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 阻垢剂的浓度高的显著的优点是可以降低运输费用。 对于单一剂型的阻垢剂,浓度越高其稳定的区间就越狭小,对于复配型的阻垢剂,由于各单剂的稳定区间不同,要提高产品的浓度困难就更大。 另外阻垢剂的浓度的越高,其在存放过程中产生变化的速度就会加快,其杂质的含量也就随之增加。 怎样计算反渗透阻垢剂的加药量? 反渗透阻垢剂的推荐浓度一般为3-6ppm,即反渗透设备每进水1吨需要添加3-6g的阻垢剂。 月用量的计算:W=Q×S×H×30/1000,式中:W为月用量(Kg); Q为反渗透设备的进水流量(m3/h);S为投加浓度(3-6ppm,即g/吨),H为反渗透设备的工作时间(小时); 1000为g与Kg的换算量。 反渗透阻垢剂一般添加在反渗透系统的保安过滤器,即精密过滤器之前(通过滤芯,使投入的阻垢剂能很好的与原水混合),通过计量泵投加在反渗透设备的管道之中。可以直接使用原液也可稀释后再使用,稀释倍数不得超过10倍,即浓度不得低于10%。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主要有表面预处理法和直接加入法,前者是用稀释的偶联剂处理填料表面,后者是在树脂和填料预混时,加入偶联剂的原液。 (1)表面预处理法 将硅烷偶联剂配成0.5~1%浓度的稀溶液,使用时只需在清洁的被粘表面涂上薄薄的一层,干燥后即可上胶。所用溶剂多为水、醇(甲氧基硅烷选择甲醇,乙氧基硅烷选择乙醇)、或水醇混合物,并以不含氟离子的水及价廉无毒的乙醇、异丙醇为宜。除氨烃基硅烷外,由其它硅烷偶联剂配制的溶液均需加入醋酸作水解催化剂,并将pH值调至3.5~5.5。长链烷基及苯基硅烷由于稳定性较差,不宜配成水溶液使用。氯硅烷及乙氧基硅烷水解过程中伴随有严重的缩合反应,也不宜配成水溶液或水醇溶液使用,而多配成醇溶液使用。水溶性较差的硅烷偶联剂,可先加入0.1~0.2%(质量分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然后再加水加工成水乳液使用。硅烷偶联剂配成溶液,有利于硅烷偶联剂在材料表面的分散,溶剂是水和醇配制成的溶液,溶液一般为硅烷(20%)、醇(72%)、水(8%),醇一般为乙醇(对乙氧基硅烷)甲醇(对甲氧基硅烷)及异丙醇(对不易溶于乙醇、甲醇的硅烷)因硅烷水解速度与PH值有关,中性最慢,偏酸、偏碱都较快,因此一般需调节溶液的PH值,除氨基硅烷外,其他硅烷可加入少量醋酸,调节PH值至4—5,氨基硅烷因具碱性,不必调节。因硅烷水解后,不能久存,最好现配现用,最好在一小时内用完。 (2)直接添加方法 将硅烷偶联剂直接加入到胶粘剂组分中,一般加入量为基体树脂量的1~5%。涂胶后依靠分子的扩散作用,偶联剂分子迁移到粘接界面处产生偶联作用。对于需要固化的胶粘剂,涂胶后需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固化,以使偶联剂完成迁移过程,方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实际使用时,偶联剂常常在表面形成一个沉积层,但真正起作用的只是单分子层,因此,偶联剂用量不必过多。 硅烷偶联剂具体使用方法 (1)预处理填料法 将填料放入固体搅拌机(高速固体搅拌机HENSHEL(亨舍尔)或V型固体搅拌机等),并将上述硅烷溶液直接喷洒在填料上并搅拌,转速越高,分散效果越好。

润滑剂作用及应用范围

润滑剂的作用 润滑剂是能够改善塑料加工性能的一种添加剂。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外润滑剂和内润滑剂两种。外润滑剂能在加工时增加塑料表面的润滑性,减少塑料与金属表面的黏附力,使其受到机械的剪切力降至最少,从而达到在不损害塑料性能的情况下最容易加工成型的目的。内润滑剂则可以减少聚合物的内摩擦,增加塑料的熔融速率和熔体变形性,降低熔体黏度及改善塑化性能。实际上每一种润滑剂都有可以实现某一要求的作用,总是内外润滑的共同作用,只是在某一方面更突出一些。同一种润滑剂在不同的聚合物中或不同的加工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润滑作用,如高温、高压下,内润滑剂会被挤压出来而成为外润滑剂。 一般润滑剂的分子结构中,都会有长链的非极性基和极性基两部分,它们在不同的聚合物中的相容性是不一样的,从而显示不同的内、外润滑的作用。 通常润滑剂均兼具有内、外润滑剂的功能,不过,不同的润滑剂其内、外润滑性能不同,有的润滑剂内润滑性较差,而外润滑性能较好;有的润滑剂外润滑性较差,而作为内润滑剂性能较好。通常认为,与聚合物相容性好、极性基团极性大的润滑剂多用作内润滑剂;反之,则用作外润滑剂,但也有内润滑及外润滑剂性能均佳的品种。 理想的润滑剂应具备如下性能: ①必须具有优异的、效能持久的润滑性能。 ②与聚合物具备良好的相容性,内部、外部润滑作用要平衡,不影响树脂的透明性,不起霜、不易结垢,不与其他助剂反应。 ③黏度小,表面引力小,在界面处扩展性好,易形成界面层。 ④热稳定性能优良,在加工成型过程中不分解、不挥发、不降低聚合物的各种优良性能,不影响制品第二次加工性能。 ⑤无毒,无污染,不腐蚀设备,价格便宜。 润滑剂的分类 润滑剂按化学结构可划分为脂肪酸酰胺类、烃类、脂肪酸类、酯类、醇类、金属皂类、复合润滑剂类。按用途类型可划分为内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醇、脂肪酸酯等)、外润滑剂(如高级脂肪酸、脂肪酰胺、石蜡等)和复合型润滑剂(如金属皂类硬脂酸钙、脂肪酸皂、脂肪酰胺等)。

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

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 表面活性剂具有湿润、乳化、去污、分散等作用,主要是因为: 1、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接触界面的表面张力 纯液体的表面张力在恒温下是定值,而溶液的表面张力则随溶液的组成不同而不同。通过实验人们发现,各种物质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稍有上升,无机盐(氯化钠、硫酸钠)及多羟基有机物(蔗糖、甘露醇) 2、逐渐降低,低分子极性有机物(醇、醛、酮、脂、醚等) 3、低浓度时,显著降低,后变化不大(含有8个碳以上的碳氢链的羧酸盐、磺酸盐等) 通常把2、3类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而把第1类物质称为非表面活性物质。而第3类称为表面活性剂,即加入少量即能大幅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而随着浓度继续增大表面张力降低不再明显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主要是由其结构的特殊性决定的。它具有两性基团:亲水性基团和亲脂性基团,它能显著降低接触界面的表面张力,增加污染物特别是憎水性有机污染物在水相的溶解性。 2、表面活性剂能形成胶束 当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其单体急剧 聚集,形成球状、棒状或层状的“胶束”,该浓 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胶束是由水溶性基团包裹 憎水性基团核心构成的集合体,当胶束溶液达 到热力学稳定时可以形成微乳溶液。 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憎水性有机物有进 入与它极性相同胶束内部的趋势,因此将表面 活性剂达到或超过CMC时,污染物分配进入 胶束核心,大量胶束的形成,增加了污染物的溶解性,同时NAPLs从含水层介质上大量解析,溶解于表面活性剂胶束内,表面活性剂对NAPLs溶解性增加的程度可以由胶束——水分配系数和摩尔增溶比(MSR)来表示。

水处理工艺中反渗透缓蚀阻垢剂的作用

水处理工艺中反渗透缓蚀阻垢剂的作用 2020年6月15日

一般高硬度水缓蚀阻垢剂是由多种有含磺酸盐共聚物、缓蚀剂、特殊界面活性剂等,将具高阻垢性能有机膦及高缓蚀性能锌盐组合,再辅以与上述单组份具有良好协同效应的分散活化剂、辅助缓蚀剂而成,适用于循环水中钙硬度+碱度要求达到1500 ppm的高浓缩倍率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缓释阻垢剂作用机理 络和增溶作用

络和增溶作用是共聚物溶于水后发生电离,生成带负电性的分子链,它与Ca2+形成可溶于水的络合物或螯合物,从而使无机盐溶解度增加,起到阻垢作用。 晶格畸变作用 晶格畸变作用是由分子中的部分官能团在无机盐晶核或微晶上,占据了一定位置,阻碍和破坏了无机盐晶体的正常生长,减慢了晶体的增长速率,从而减少了盐垢的形成; 静电斥力作用 静电斥力作用是共聚物溶于水后吸附在无机盐的微晶上,使微粒间斥力增加,阻碍它们的聚结,使它们处于良好的分散状态,从而防止或减少垢物的形成。 缓蚀阻垢剂浓度窄范围控制的意义 精确控制缓蚀阻垢剂浓度,从而控制循环水的腐蚀速度和粘附速率,以减少或避免生产装置冷换设备的介质泄漏事件;如果能够精确控制缓蚀阻垢剂浓度范围,可以将目标控制在允许范围的下限,从而达到节约药剂的目的。 缓蚀阻垢剂性能及用途 高硬度水缓释阻垢剂其阻垢作用是由于它本身能阻止碳酸盐小晶粒的长大,并使晶格歪曲畸变,从而使循环冷却水中碳酸盐不会在换热器表面形成硬垢,同时,通过其组织中有机磷酸盐等成份与金属形成保护膜的特性,使它可与循环冷却水中钙离子相结合,起到防止金属腐蚀的作用。本品PH使用范围广,可在PH7.0~10.0之间具有阻垢

金属压铸脱模剂原理

金属压铸脱模剂原理讲解了压铸脱模的原理以及压铸脱模剂中不同的蜡添加剂种类的功能。 金属压铸添加剂(金属压铸脱模剂)中蜡的不同功能 1、高熔融粘度产生脱模作用 由于蜡的高熔融粘附性,模具金属表面的蜡添加剂流速高于流动的液态氧化铝。该流体流动界面层的稠度与离型膜的粘度成正比。常用高密度聚乙烯蜡或改性聚丙烯蜡。 高密度聚乙烯蜡 改性聚丙烯蜡 推荐型号 Ultralube产品蜡的类型熔点粘度 E-1058 高密度聚乙烯120-125°C 1100 mPas/140°C E-846A 高密度聚乙烯138°C 1100 mPas (140°C) E-912 高密度聚乙烯146°C >8000 mPas (140°C) E-660 改性聚丙烯150°C 800 mPas (170°C) E-XP08060604 改性聚丙烯156°C 1100 mPas(170°C) 2、化学结构产生的脱模/润滑作用 一般用改性聚酯或聚酰胺蜡。 改性聚酯和金属表面相互作用

改性聚酯蜡的极性酯基团和线性分子,使得它与金属表面有很好的附着力和亲和力。这种附着力在金属加工时提供了离型/润滑效果。 推荐型号:D-840 聚酰胺和金属表面相互作用 由于氮的自由电子与模具金属表面电子相互作用,所以这种酰胺蜡的分子结构让它与金属表面有很好的附着力,这种附着力在金属加工时提供了离型/润滑效果。 推荐型号:E-7098 不同蜡种类离型效果对比

Ultralube? 产品蜡的类型离型效果 E-7098 改性聚酯 D-840 聚酰胺 对金属表面的高亲和性产生离型效果 D-8400 改性聚酯/ 聚酰胺 E-912 高密度聚乙烯 E-1058 高密度聚乙烯 高熔融粘度产生离型效果 E-846A 高密度聚乙烯 E-660 改性聚丙烯 E-XP08060604 改性聚丙烯高熔融粘度产生离型效果+ 对金属表面的高亲和性 SE-112 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可涂布离型剂 金属脱模剂中高密度聚乙烯与初级聚乙烯的性能对比 型号蜡的类型粘度固含熔点 Ultralube? E-912 高密度聚乙烯>8000 mPas 140°C 35 146°C PE 02 初级聚乙烯无数据40 95°C 残留率[%] 型号 200°C 300°C 400°C 500°C 600°C Ultralube? 912 98 96 83 6 3,8 PE02 98 97 86 3 2,8

TRT缓蚀除盐剂(TRT阻垢缓蚀剂)作用机理与实践案例

TRT缓蚀除盐剂(TRT阻垢缓蚀剂)作用机理与实践案例 TRT缓蚀除盐剂(TRT阻垢缓蚀剂)简介: 国内各大钢铁公司80%以上干式TRT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装置的动叶片、静叶片以及进、出口烟道等部位形成层状结垢现象或冲刷、酸性腐蚀现象。由于污垢沉积附着不均匀,装置动态平衡被破坏,导致TRT发电功率降低、主轴振动值不断增大直至自动调停,装置检修周期短(2个月~6个月)。 “欣格瑞”根据各大钢铁企业(首钢、日钢、邯钢、信钢、邢钢等)TRT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结垢腐蚀的特点,对动静叶片上垢样进行详细的定量分析,历经两年的科研实验,在09年推出第一代TRT专用阻垢缓蚀剂,三年间在各大钢铁企业均保证了TRT装置长期安全稳定满负荷运行的目标。12年根据三年间数十家钢铁企业TRT化学稳定处理的经验和目前行业内第一代TRT专用阻垢缓蚀剂长时间投加后会形成药剂垢缺点,特推出第二代TRT专用阻垢缓蚀剂,较第一代气化温度更低、阻垢缓蚀效果更好,且不会形 成药剂垢现象。 什么是TRT系统? 1、高炉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高炉煤气具有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利用此能量驱动煤气透平机即可发电。此装置称为高炉煤气能量透平装置(TRT装置),通俗讲就是高温高压的煤气推动叶轮做功。 2、高炉产生的煤气经除尘器后进入TRT装置,由电动蝶阀(调节流量)、调速阀、快切阀(切断、接通或切换)进入透平机,气体在静叶片和动叶片组成的流道中不断膨胀作功,压力和温度逐级降低,同时将热能转化为动能作用于转子使之旋转发电。 TRT系统结垢腐蚀机理: 1、除尘后高炉煤气的大部分灰尘得以去除,但仍残留一定数量的小颗粒灰尘,冲蚀转子叶片表面(冲刷 腐蚀)。 2、此外高炉煤气中含有饱和蒸汽、腐蚀性的氯化氢、二氧化硫等多种气体,高炉煤气进入TRT装置后,因膨胀做功,温度会逐渐降低,煤气中酸性气体溶解在凝结水中会在叶片表面形成酸性环境,对叶片表面造成腐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