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现代采矿技术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发展动力分析

现代采矿技术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发展动力分析

现代采矿技术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发展动力分析
现代采矿技术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发展动力分析

现代采矿技术理论的发展历史、发展动力分析及我国煤矿工业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

现代采矿技术的发展与采矿理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代采矿理论与系统工程紧密相联,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渗透到采矿工程中的各种方面,使采矿理论有了新的进展,更适应现代化的管理和决策。

一、采矿技术及发展过程

我国是世界产煤最多的国家,地域辽阔,煤炭赋存条件不一,有许多种不同类型的采矿方法以与技术,其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下面就我国的采矿技术进行论述。

1、始的采煤技术

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就已开始利用煤炭进行煤炭的矿业开采。在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煤矿采煤方法仍然非常落后,采用原始的穿峒式,残柱式、高落式等采煤方法,采掘等主要作业依靠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

1895年以后,日、英、德帝国主义相继在我国开矿,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我国东北,?掠夺中国煤炭资源作为其穷兵黩武的重要政策。采煤方法更向富有掠夺性的方向发展,滥采滥挖,开采的煤炭资源损失率高达

70%~80%以上;矿工的劳动条件极端恶劣,煤矿的安全状况极差,伤亡事故严重。

2、旧中国采煤方法的改造(1946~1957)

新中国成立后,即对旧中国的采煤方法进行改革。1950年5月,燃料工业部在全国煤矿会议上作出了国营煤矿推行生产方式改革和安全生产的决议,提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生产改革。首先从改革采煤方法开始,把落后的穿峒式,残柱式、高落式等旧采煤方法,改为新的长壁式采煤方法,已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保护国家资源。强调在安全的原则下进行生产,改善矿井通风,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安全生产条件,通过了《关于全国煤炭全面推行新的采煤方法的决定》,强调指出“采煤方法的改革是煤炭工业的一次革命”。在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中,将穿峒式和残柱式改为单一长壁工作面采煤方法;在缓倾斜、倾斜厚煤层中,将高落式等采煤方法改为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少数特厚煤层改用走向长壁上行水砂充填采煤方法,对急倾斜厚煤层则改用了水平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到1957年,国营煤矿以长壁式为主的新采煤方法的产量比重达到了92.6%,采区回采率提高到70%左右,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安全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3、长壁式采煤方法地巩固与发展(1957~1974年)

我国长壁式采煤方法的巩固与发展,是在不断改善顶板管理和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的过程中实现地。在顶板管理方面,改变了旧采煤方法无支护状况,采煤工作面从采用各种形式的木支架到推广应用金属摩擦支护和铰接顶梁。在缓倾斜、倾斜厚及特厚煤层,主要推行和完善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改进人工假顶铺设,采用竹笆假顶、荆条假顶、金属网假顶等以代替木板假顶,发展了以金属网为主要假顶材料铺网工艺;并推行黄泥灌浆等措施以形成稳定地顶板;同时,在缓倾斜特厚煤层中,推行了分层上行水砂充填采煤方法。对急倾斜薄及中厚煤层开采,先后推广应用了风镐落煤倒台阶采煤法及爆破落煤单一长壁采煤法。对

急倾斜厚煤层,主要推行水平分层和倾斜分层采煤法,并在试用掩护支架采煤方法的基础上,创新了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大大丰富了急倾斜采煤方法的内容。与此同时,对工作面无支护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如仰斜条带式仓储采煤方法、伪斜走向长壁仓储式采煤方法、小阶段爆破采煤方法、巷道长壁采煤法等,都进行了试验和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

4、长壁式采煤方法多种采煤工艺的发展及采煤方法的现状(1974~1990年)

为了进一步发展长壁式采煤方法,我国参照国外发展采煤机械化的经验,进行了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的研制与试验,1974年完成了第一批自行设计,为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地综合机械化采煤打下良好的基础。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年初,原煤炭工业部召集了有关专家,系统研制和制定了我国第一个较全面的《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并于同年9月颁布执行,明确了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发展方向。

随着改革开放,先后从国外引进了100多套综采设备,在主要技术性能方面,接近国外80年代先进水平。从而使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有了较大的发展,并推动了采煤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为了适应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1987年又修订和颁布了新的《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发展综合机械化采煤。为了简化采区生产系统,从70年代起,在倾角较小的煤层,推广采用了倾斜长壁采煤法。这种采煤方法减少了生产环节及巷道工程量,经济效益显著。目前采用这种采煤方法的产量约占统配煤矿产量的12%左右,并又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70年代末开始,我国试验和推广了无煤柱护巷,沿空掘巷和沿空留巷技术都有较大进展,特别是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技术试验获得成功,为无煤柱护巷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也为采用前进式开采创造了条件。此外,成功地应用了垮上山、垮石门回采,改善了巷道维护条件,增加了工作面推进长度,减少了煤炭损失,也进一步完善了长壁式采煤方法。

我国水力采煤始于50年代,60年代实现了落煤水压由初期的5~6Mpa提高到12~14Mpa,进入70年代我国试验成功了20Mpa高压大射流水力落煤技术。目前落煤水射流压已普遍达到10Mpa以上,采用漏斗式和小阶段式水力采煤方法,开采倾角达8~15度以上,厚度0.7~14m的各类煤层,以及不稳定煤层、岩浆侵入、煤尘大等一些特殊条件的煤层均可用水力采煤方法。在水力复采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对金属掩护网下水采、特厚煤层倾斜分层综采配以水射防顶煤,以及高压细射流机水结合落煤工艺等都进行了探索和试验。

随着综合机械化、普通机械化采煤和炮采的发展,长壁采煤方法逐步完善,急倾斜煤层的各种采煤方法以及水力采煤方法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形成了以长壁式采煤方法为主的多种采煤方法并存的现状

二、采煤方法发展的途径及主要经验

采煤方法发展涉及到多种因素,这些因崠有互相制约的方面,又有相互促进的方面。若能处理好这些因素的关系,就能促进采煤方法的发展,总结四十年来这方面工作的经验,对今后采煤方法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采煤方法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

建国初期,国营煤矿淘汰了手镐落煤的穿峒式采煤方法和高落式采煤方法,采用电钻打眼、爆破落煤、人工装煤、小型V形输送机运煤,采煤工作面采用木支架支护、密集支柱放顶管理。

60年代,借鉴和引进国外浅截深滚筒式采煤机和可弯曲刮板输送机,研制成功了MLQ—64浅截深滚筒式采煤机和SGW—44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试验工作面采用金属摩擦支柱和铰接顶梁,用摩擦支柱密集放顶,滚筒采煤机骑在可弯曲输送机上紧靠煤壁割煤,割煤后即挂上铰接顶梁,用千斤顶把可弯曲输送机推到紧靠新割出的煤壁,随后支设金属摩擦支柱,及时托出新暴露出的顶板。由于滚筒为螺旋式、截深浅,提高了机械化的装煤效果。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70年代初,我国开始组织了综采设备的技术攻关,首先进行了液压支架研制,为满足发展的需要,又从国外引进了部分成套综采设备,不仅加快了综采的发展速度,而且也使我国综采设备的设计、制造质量得到较快地提高,特别使液压支架的性能和质量迅速地达到国际上较先进水平。

我国煤矿机械设备制造技术地发展和提高,也促进和加快了我国普通机械化采煤设备的更新换代及生产的发展,1990年单体液压支柱普采产量比重占统配煤矿的24.2%。

回顾我国采煤机械化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采煤工艺的发展对采煤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新的采煤设备又会促进采煤工艺的革新。我国采煤机械化的实践表明,采煤机械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长壁式采煤方法地发展和完善。显然,采煤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推动采煤方法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2、采准巷道布置及系统地改革为采煤工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创造了条件

50年代,采准巷道和主要大巷大多数均布置在煤层内,巷道多为木支护和刚性矿用工字钢支护,大巷有的用钢筋混凝土支护或砌碹支护。在炮采工艺的长壁式采煤方法使用初期,由于采煤工作面和采区走向长均较短,巷道服务时间短,采煤工作面的产量较小,上述采区巷道(煤巷)基本可以适应。

60年代初期,淮南等矿务局在开采煤层群时采用集中岩石巷和设置采区煤仓的联合布置采区,在采区内实行多工作面同采,提高了采区生产能力,改善了巷道维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0年代中期以来,加速了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发展,普通机械化采煤也有长足的进步。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大大地加快。

对倾角较小的煤层,为了简化生产系统及减少工程量,推广采用了倾斜长壁的巷道布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综采工作面设备吨位重、推进速度快,生产高度集中,要求巷道布置简单、可靠,并要有足够大的巷道断面。为提高矿井生产的技术经济效果,减少同时使用的设备类型,加大单个煤层的开采强度是适宜的,因而综采巷道布置有向分层布置发展的趋势,煤巷的开掘量将越来越大。

我国采区巷道布置改革的实践表明,随着采煤工艺的发展和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对采区巷道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采区巷道布置的改革又能为采煤工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使生产集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3、围岩控制及支护的改进是采煤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支护技术是顶板控制的重要手段,矿山压力的研究成果是发展新的支护技术的主要依据。

在回采巷道的支护方面,50年代主要是木支架。从1960年开始我国开始研制了矿用工字钢支架和U型钢支架,为加大巷道断面和改善巷道维护创造了条件。使回采巷道的断面由4~5m2加大到8~12m2,使巷道维护状态得到改善、维护时间得到加长。80年代以来,U型钢可缩性金属支架发展到30种规格,并形成了系列。

并在条件适宜地区,推广采用煤巷锚杆支护,提高了效益。

通过对软弱岩层的巷道破坏及其控制的研究,提出以下三种控制途径:一是采取排水疏干措施,降低软岩的含水率,提高岩体的强度和岩体的自稳能力,降低软岩的膨胀性能和流变性能;二是采取立即支护的方法,缩短无支护巷道的暴露时间,降低巷道围岩的变形速度和变形量;三是在应力降低区布置巷道,或是在较硬岩层中布置巷道。采取上述措施,改善了软弱层的巷道维护及生产条件。

从上面例证不难看出,围岩控制及支护技术的改进,不仅是采煤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推动着采煤方法的发展。

4、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推动采煤方法发展的重要保障

采煤方法的安全性,是评价采煤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采煤方法的发展从某种程度讲,将依赖于对防治水、火、沼气、煤尘、冒顶和冲击地压的技术水平。

从安全的角度看,采煤工作面的支架从木支架过渡到金属摩擦支柱、单体液压支柱,从单体液压支柱过渡到自移式液压支架使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安全技术不断提高,从而保证了采煤工艺向纵深的方向发展。回采巷道支护从刚性木支护到可缩性的金属支架和锚杆支架的发展,从而保证了采区巷道布置改革的顺利进行。

对有煤和沼?突出危险的煤层,采用开采解放层、水力冲孔、松动爆破和突出的预测预报等安全技术措施,不仅解放了有煤与沼气突出的煤层,而且使这类煤层的采煤方法得到了发展和逐步完善。

在防降尘安全技术方面,煤层注水防尘技术在全国获得较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降尘效果;煤电钻湿式作业和水炮防尘安全技术的应用,兼有降温、降低有害气体的作用,水炮泥还具有熄灭爆焰的功能。降尘喷雾安全技术已广泛的运用在采煤机、掘进机、输送机、转载机、巷道空气净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降尘效果。所有这些,不仅保证了采煤机和掘进机得以安全使用而且进一步使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和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得以完善。

三、世界范围采矿技术发展历史及其发展动力分析

(一)采矿技术发展史

1、矿产资源与社会文明

采矿活动与矿物利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每一个历史阶段,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力都较前一个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新的、性能更优越的矿物的开采和利用,为人类提供了效能更高的工具和燃料。首先,非金属矿产拉开了人类社会文明时代的大门;旧石器时代,随着石灰石、石英岩、砂岩、花岗岩、燧石等。非金属矿被不断的发现和新石器时代(10000年前),通过磨制、钻孔、装木柄等工艺制成石斧、石锄、带尖石的枪矛等工具,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向前进步。随后,金属矿产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由初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化;青铜器时代(7000年前):铜锡合金;铁器时代(4000年前):尼罗河流域的格泽(GERZEH):匕首;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乌尔(UR):铁珠;中国的商代:铁刃青铜。

矿物能源的工业利用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使人类开始步入工业文明,也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新纪元。工业革命以来短短的200年间,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和人类财富的快速积累,均是以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创造性利用为基础的。自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开始:煤、石油、天然气、铀等。

我国采矿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采矿狭义上指金属矿石开采,广义上应该包含采煤和石油开采) 采矿机器人:1,特殊煤层(薄煤层)采掘机器人。 2,凿岩机器人(即遥感自动控制的凿岩机)。3,井下喷浆机器人。4,瓦斯、地压检测机器人。 采煤机器人其实是智能型的采矿设备,主要是对三机(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协调运行的控制。我国已具备自主生产采矿机器人的能力。 目前采矿技术发展现状:国外的发展方向是“无人矿山”(包括具有无人井下设备维护的能力),国内主要向遥控自动化作业方向前进。目前国内不少矿山连全盘机械化还做不到,而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即可实现遥控自动化作业。“无人矿山”国内外都还未实现。(据2015年9月第十届采矿技术装备会议报告) 但是,国外采矿技术在许多方面远远领先我国的采矿技术现状,比如: 国外从凿岩装药到装运,井下全部实现了机械化配套作业,各道工序无手工体力操作,无繁重体力劳动。装备大型化、微型化、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程度高,以适应机械化成对配套。装备无轨化(车

轮型)、液压化、自动化程度高。国外目前先进的采矿装备已完全实现了无轨化、液压化。在自动化方面,已成功地引进了无人驾驶、机器人作业等新技术。 露天矿机车的遥控自动化运输早已应用。在国外,对于露天矿全部自动化,已具备可能的条件。 地下矿山的自动化难度较大,要完成全部自动化尚有一段距离。但是在瑞典、南非、加拿大、保加利亚、美国等国家的矿山已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调度汽车运输系统。在一些技术发达的国家里,矿井的提升、排水、通风、压气等工作环境参数控制早已实现了自动化。在地下凿岩作业已普遍采用一人操纵多机台车;开孔到凿岩结束和钎子退回原位、喷射混凝土等工序已使用遥控自动化控制。预计随着逐步实现连续采矿作业,自动化水平将越来越高。另外,在露天矿采矿生产作业中,如牙轮钻机和皮带运输机的自动控制。边坡监测系统的自动化等,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是比较成功的。 美国克来麦格斯钼矿在使用阶段自然崩落法中,采用了电子计算机处理矿石数量及质量,合理制订放矿制度,实现均匀持续放矿,以提高采矿回收率和降低贫化率。 信息化建设中,电子计算机已用于地质测探、测量、矿石储量计算、生产、基建、工程服务、供销、财务、计划等方面都有很大成绩。 在研究工作上,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在计算机上模拟地下采场,能分析应力集中,位移以及相互关系,有利于矿柱与矿层的设计。美国利用模拟计算机,在井巷设计中分析整个掘进过程各工序的成本和

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世界采矿工业的现状 由于世界上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类矿物的需要量逐年在增加,但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矿石的产量增加了,可是品位都在下降,例如:铁矿石平均品位,苏联在65年为40.8%,70年为37.3%,到76年为36.1%;美国51年为49.5%,71年为34%,到77年大部分为20-36%。美国在1900年只开采含铜6%以上的矿石,70年代平均开采品位则为0.7%,80年代开采的斑铜矿平均品位为0.53%,在本世纪(21世纪)预期要降到0.2%,至于边界品位以下的金属资源,回溶浸法生产的铜,已占其年产量的5%,75年美国用此法浸铜,占其年产量的20%,76年开采12,600吨铀,其中用溶浸法的有500吨。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回收矿石中的钼,镍,金和其他有色金属,能够取得很有希望的成果。 另一个增加矿石的来源,是加大开采深度。现在开采较深的一些矿床,主要是有色金属,其开采深度已超过2000米的地下矿山,有美国南达科塔州的铅矿区为2280米和爱达荷州的科马尔德,艾林铅矿区为2340米;加拿大镍矿有的达到2400米;印度科拉尔金矿已到3240米;南非西部底卜斯金矿开拓深度到达3800米,估计到5000米时,在经济上仍为合算,国外许多金属矿露天开采深度都在增大。最深的老矿—美国宾汉姆露天铜矿,深度已到800米。而我国的某些矿山的开采深度也在逐年增加,例如云锡公司的地下开采也将要达到2000米左右。 由于陆地上矿产资源日益枯竭,人类开发海底矿物的时代已经到来。海底矿产资源储量极为丰富,初步探明深海中的锰结核矿石储量约为2-3万亿吨,其中以太平洋的含矿品位较高,约为150亿吨(含锰24%,镍1.06%,铜0.53%,钼0.9%,钴0.35%)磷结核约100亿吨,软泥为1000万亿吨。而且这些含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的矿产储量,均属于自生矿物,如锰结核在一年中的自生量,锰可供世界用三年,钴四年,镍一年。由此可见,海洋采矿的发展,前途是十分壮观的。 矿石的产量增加了,可是矿山数目的增加,远不及矿山规模加大来得快,国外已投产或正在建设中的年产矿石1000万吨以上或采剥总量超过2000万吨的大型露天矿山,至少有60-70座,仅美国和苏联,就各有20座,其中年产矿石4000万吨或采剥总量8000万吨左右的特大型露天矿,即有20多座,如美国明塔克铁矿为年产矿石6000万吨,矿岩采剥总量1亿2千万吨,美国宾汉姆铜矿年产矿石量为3780万吨,矿岩采剥总量1亿6千万吨。至少地下矿山也同样趋向大型化,西方地下开采的矿山,无论是金属矿山及一些主要非金属矿山,从69年到79年的10年内,虽然是产量增加了,但矿山个数却保持在590座左右,年产量大于1百万吨的有197座,其中有56个大于3百万吨。目前最大的地下矿山,有超过2000万吨的,如瑞典基律纳铁矿,有超过1000万吨的,如美国圣曼略耳铜矿和来麦格斯铜矿。 由于矿石开采量大和贫矿多,在开采方式上露天矿得到发展,以美国为例,过去20年来,地下开采平均每年只增加矿石量0.36%,而露天开采却每年平均递增采剥总量80%,按金属品种:铁铜,铝,钼等矿石开采,露天矿的比重较大。以铁为例,苏联为85%,美国94%,澳大利亚为100%,加拿大,巴西,利比里亚,南非,智利,委内瑞拉和印度也主要是露天开采,铜矿方面,美国和苏联也分别各占60%和65%。 二、世界采矿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发展趋势 世界采矿工业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发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应用: 矿山规模的扩大,主要取决于贫矿开采和设备大型化,但大型设备的发展,基本趋向于稳定,现在主要是对已有设备进一步改进,特别是注意节能,适当提高效率,加强预防,维修来延长设备寿命,要求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耐用性,以及提高辅助作业的机械化程度,这是当前的奋斗目标。 1、露天矿技术装备水平,在穿孔上普遍采用铅头直径为200-380毫米的牙轮钻机,而最大直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从古至今,各种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变化,可以明显的发觉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类在不断的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源自于人自身,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作用的有这四点:阶级斗争、革命、改革以及科学技术。 一、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所谓阶级就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的人们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而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例如: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它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1830年法国七月王朝建立后,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状况更趋恶化,引起普遍不满。里昂是法国丝织业中心,有9万多工人。他们每天劳动长达15—18个小时,劳动报酬却极为微薄,无法赡养家庭,且工作条件十分恶劣。这样的生活把工人们逼得走投无路,他们开始了反抗。但是工人起义被血腥镇压了。由于没有先进的政党和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里昂工人起义失败了。但是里昂工人起义表明,法国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还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在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冲击着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的表现在社会型态的更替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时,即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必然同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形成尖锐的对抗。比如俄国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工厂手工业已达到相当规模,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大商人、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厂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而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生活极其贫困,没有人生自由,没有购买力,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被迫的、被动的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防止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缓和矛盾,维护沙皇专制统治。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废除了农奴制。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可是,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尽管如此,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毕竟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中得以确立。俄国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 二、革命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革命,亦称社会革命,它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社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教师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介绍了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然后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应具备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最后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三条途径。 关键词:教育技术;专业发展;信息素养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快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帮助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新知识,更新已有知识,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价值指向和发展趋势受教育信息化背景的影响。在信息技术被大量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情况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受到信息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带来的是对教与学方式变革、教师角色变化以及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新要求。 (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教师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学生可以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是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 一是学生学习指导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承担“领航员”的角色,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制定达成目标的最佳学习路径与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形成高效的学习能力。 二是教学科研协作者。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乃至师生之间,应善于通过网络协作交流分享经验与智慧。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协作,把自己融入到教学科研团队中,奉献或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 三是课程开发者。教师必须把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方向,不断完善和更新课程内容,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以保持课程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四是终身学习者。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养成跟踪学科前沿的行为习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二)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浅谈井下采矿技术及井下采矿的发展趋势 辛海亭

浅谈井下采矿技术及井下采矿的发展趋势辛海亭 发表时间:2017-11-01T13:31:00.3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4期作者:辛海亭钟宇辉 [导读] 本文就井下采矿技术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分析。 山东能源临矿集团鲁西煤矿山东省 272053 摘要:井下采矿工作一般都较为复杂,所以说,现代矿产企业需要充分结合不同采矿技术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升自身井下采矿技术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不断的引进新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以此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社会效益,进而促使我国可持续化的发展。本文就井下采矿技术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井下采矿;采矿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现今矿产资源还是国际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能源,而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致使地表矿产资源的枯竭。因为地表资源的缺乏,人们便把开采目标放在了地表下的矿产资源上面。我国的矿产资源急剧缺乏,但是我国工业发展现在还离不开矿产资源,所以井下采矿技术是目前我国矿产开采的主要方式之一。各个矿产企业也不断的在引进新的采矿技术,提高矿产的开采效率以及质量,以此来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 井下采矿技术的特点 井下采矿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某种意义上是保证了矿产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它实现了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采矿技术的应用是符合矿产资源的应用形式的。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部与矿产开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这些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颁布为我国创设了良好的矿业市场环境,并且为我国矿产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井下开采技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采矿技术的种类多 在不同的矿产开采中不同的采矿技术的应用方式以及适用方式也是不同的,就以在井下开采技术中经常被运用的长壁开采技术为例子,这项既然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井下采矿中,就一定有其优势。但是这项技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对于金属矿的开采的适用性较差。所以对于不同的矿产就应该采取不同的采矿技术,这样才能提高采矿效率,减少矿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1.2 井下采矿工艺复杂 井下采矿相较于露天采矿,井下采矿的安全性以及生产效率都与露天采矿的差异很大,而且应用井下的采矿技术还需要相对较多的投资来保障矿产开采安全,同时因为井下采矿的场地更小,所以它的工作效率远远不如露天采矿。这就要求矿产企业在进行井下采矿之前要做好各种准备,在能够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通过改善采矿技术和加强科学的采矿管理等方面来提高井下采矿的安全性以及生产效率。 1.3 井下采矿技术的更新速度快 因为井下采矿技术的更新速度,作为企业如果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站位脚跟,就必须要结合井下开采技术的特点来加大资金投资力度,积极地引进新型的技术和专业的技术人才,从技术、设备以及人才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跟上时代的脚步。 2 井下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 2.1 井下深部开采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矿产的需求量也相应的不断增加,这就导致我国的矿产储量急剧减少。井下的深部开采技术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它还能促进我国矿产事业的升级和转型。但是,目前我国的井下深部开采技术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开采技术还不太熟练,相关的专业人才不多。而且因为井下伸不开才具有特殊性、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在生产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受到诸多印度的影响,从而产生许多问题。就比如说在深井开采中会出现的矿震、地压冲击甚至爆炸等灾害事故。这就要求我国的矿产企业要对深部矿井的开采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将深部开采技术的研究理论科学的运用于开采工作的实践当中,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以此来适应我国矿产事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的完美转型和升级。 2.2 井下充填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的井下采矿工程中,先后应用的井下充填采矿技术包括有分级尾砂胶结技术、干式填充技术、碎石水泥浆胶结技术、全尾砂胶结技术等采矿技术。但是这些井下开采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井下矿产开采的需要,许多新型的井下开采技术相继出现并替代了原来的开采技术,比如说有:高浓度全尾砂自流输送技术、膏体泵送充填技术、泵压输送充填采矿技术、高水全尾砂速凝固化胶结充填技术以及粗粒级水砂充填等充填采矿技术。这就使充填技术成为我国现在拥有的较为先进的井下开采技术,并且被广泛的应用于井下开采之中。 2.3 井下支护技术发展趋势 因为井下采矿工作十分的危险,所以井下支护也成为了井下开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井下开采时,为了确保井下采矿的安全,开采活动都应该是有计划、按照顺序来进行的。他因为井下采矿技术的发展,井下支护技术也叨叨了不断地革新,就比如说当前的锚杆桁架就是全新的井下支护技术。主要由高强度钢杆和两个涨壳式锚杆结合形成的结构就是锚杆桁架,这种支护技术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井下的采矿作业之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应用新型的井下支护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井下采矿作业的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够提高矿产企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3 井下采矿发展趋势分析 3.1 采矿设备大型化。从井下采矿设备支持的角度上来说,为了能够满足当前在矿井下工作面资源开采中的规模化需求,就应当重点关注对采矿设备大型化的发展。当前所应用的井下工作面穿孔爆破设备应当向着高效率方向发展,钻进机械设备应当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凿岩机具同样应当向着液压、中孔~深孔方向发展。确保通过对以上设备、器械的综合应用,满足井下工作面采矿对于设备无轨化、高效化、自动化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可将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引入激光测位工作中,通过此种方式,对车厢中的粘结物进行及时清除,完成运输车辆的连续化装载与自动化卸载,并逐步促进铲运机与微机控制技术的全面融合。 3.2 采矿工作面智能化。在当前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推进作用之下,井下工作面的信息通讯技术、井下定位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需要更进一步的与智能化技术相互融合。采矿调度系统有待更加良好的与当前主流的工作面调度优化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充分

我国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个地区以及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采矿技术则是推动矿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故本文就现阶段我国采矿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标签:采矿技术;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引言 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伴随着一定的能源损耗,推动矿产资源事业的飞速、高效发展,无疑成了许多地区以及国家研究的重要内容[1]。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采矿技术无疑是未来采矿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各个国家采矿行业研究的重要内容[2]。我国是典型的人口大国,加上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3]。为了维稳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就当前国内采矿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该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4]。 1.国内采矿技术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且效果最佳的菜款技术主要包含三类,依次为空场采矿技术、崩落采矿技术以及充填采矿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关采矿设备也取得了十足的进步。 1.1空场采矿技术 即自然支撑采矿技术,实际采矿期间基于周边岩石等的支持以及部分矿柱等的作用实现对采矿空间的支持。相较于其它采矿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最为普遍、最早。不但可以实现高效的采矿作业,此外可以很好的规避传统采矿技术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常见的包括采矿过程中的坑过大或者矿场规模过大等问题。但该技术的实施通常需要大量的设备辅助才能实现,此外对回采的流程等也有一定的要求,确保采矿的安全性。故而,空场采矿技术在确保开采效率以及成本的同时,对于操作流程有着严格的管控。 1.2崩落式采矿技术 该技术主要指代在采矿的深孔内利用爆破技术形式实现对采空区域的崩落,最终完成对采空区域的有效填充。该技术也是目前应用较为安全且高效的技术形式之一。就当前许多地下矿山的采矿期间,大多采用崩落的方式完成开采,该技术的普及率更是高达百分之八十五左右,同时该办法也较早的应用于我国的采矿事业中。自以往的基于小参数为考量依据,至当前的矿场崩落,实际采矿的规模以及效率等均有了显著的提升。当前,采矿参数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确保采矿面的同时也很好的实现的采矿时间以及效率等的降低。崩落技术对于采矿事业而言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案例1: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九百名农民被秦朝征调到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 屯守,陈胜、吴广是小队长。走到大泽乡(安徽省宿县西南) 遇上大雨,耽误了报到期限。秦朝法律规定,误期就要杀头。于是陈胜、吴广杀死押送他们的官长,揭竿而起,发动了起义。没过多久,就形成了数十万人的声势浩大的人民革命,各地人民纷纷响应,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秦王朝的最后灭亡,首功是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本来是种地的贫苦农民,并不是什么大人物,是阶级斗争把他们推上了领袖地位。当时秦王朝对人民的残酷统治,人民早已忍受不下去了,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形成一触即发之势。陈胜、吴广起义代表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广大人民群众愿望,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当时的革命形势要求有自己的领袖人物,如果没有陈胜、吴广,也必然会有别人被推上领袖地位。假如没有人民大革命的形势,陈胜、吴广起义便不能成功,陈胜、吴广也仍然是普通农民,而不会成为杰出的领袖人物。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案例讨论: (1)为什么说历史人物的产生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2)怎样认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案例点评: (1)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任何一个杰出人物的出现,都是社会的需要和时代发展趋势的需要。在中国历史上,适应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需要和国家统一的要求,产生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秦始皇;适应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需要产生了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洪秀全等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适应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需要产生了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世界历史上,适应古罗马奴隶起义的需要,产生了奴隶起义的领袖斯巴达克;适应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产生了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威尔和罗伯斯庇尔。如此等等。总之,只要社会需要,时代发展需要,代表其需要的杰出人物就一定会出现。普列汉诺夫说得好,倘若没有一定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杰出人物的出现就“永远也跨不过由可能进到现实的门阶”。杰出人物的出现及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必须以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其历史作用。恩格斯指出:“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以陈胜、吴广起义为例说,恰巧这两个人在这个时候被推上领袖地位这当然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这两个人和这个时机,那么他们的角色也是迟早会有另外的人来扮演的。这说明,任何杰出人物的出现都既有其必然性又有其偶然性,是二者的辩证统一。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也是这样。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必然性;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促进和推动作用这也是必然的,否则就不成其为杰出人物了。然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不是赤裸裸地表现出来的,而是隐藏在许多表面现象背后并通过无数偶然性起作用。马克思说:“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他偶然性所补偿。

网络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doc

网络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 摘要:阐述教育技术的由来和发展历程,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及研究内容,网络环境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联系,网络环境对现代教育的影响。然后分析指出了网络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涵义;网络环境;联系; 影响;发展趋势 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广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促进了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使我国的教育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走在前列,教育部领导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提出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并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已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远古教育技术的萌芽 关于教育技术的由来,学术界有的认为教育技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人类产生语言前,远古猿人“用啁晰噪叫、呐喊、呼号、杂嚷单音字,有时用半音乐式的音调等交换意见“。这是原始教育技术的雏形。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后来产生了口头语言,但尚未出现课本,这时口耳相传、口授手示之术是教育的主要技术。在公元前469-399年,西方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公元前551—479年,东方的孔子的“启发法”,则为人类社会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技术遗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其原理是:他常常先装作别人比自己聪明,通过巧妙的诘问,引导对方承认原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接着他凭借反复桔难和归纳,引伸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并得出结论。他帮助别人获取知识就像助产婆一样,自己虽年老不能出生,但却能替别人接生。而孔于的“启发法”则是以学生提问为主,它只是作言简意赅地回答,但一般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得出正确地结论,从而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启发。 2.简单媒体时期的教育技术 约8000年前,初期文字符号的产生是在原始社会的末期,部落的增多,分散范围广大,为扩大信息传递的距离和范围,于是便产生了符号文字。人类的文化知识就可以通过文字符号记载和保存,并用来传递知识和交流经验,这可算是文字媒体的真正始祖。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传播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

浅谈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技术发展趋势

浅谈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技术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金属非金属矿石丰富,但是长年来,对于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开采缺乏系统性的管理,使得我国的矿石开采利用率低。因此,了解金属非金属矿山目前的现状,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策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的新技术,探讨了当今世界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为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金属非金属矿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引入和吸收国外优秀的采矿新技术和新工艺,对传统的矿业进行全新的改造,我国的金属非金属矿山的采矿技术已不断与国际接轨。这对于促进我国的采矿业,提高我国矿产石的利用率具有深远的意义。 1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技术的现状 1.1露天矿 1.1.1充填采矿法 所谓充填采矿法是指运用充填材料来填补采空区,从而控制周围岩石的崩落以及地表的下沉,对地压进行管理,进而保证回采工作的安全性和简便性的一种采矿方法。它是伴随着采工作面而不断推进的,具体有三组方法:干式充填法,即充填料主要为露天碎石或者地下矿挖掘的废石等。这类充填材料的输送方式通常是通过人工、机械或者风力来完成的;水力充填法,即以砂、炉渣或者选厂尾砂等为主要充填材料,在管道内借助水的力量运至采场胶;结充填法,即通过管道借助水或者机械的力量将凝固后的胶凝材料与浆状胶结物料运至采场的一种采矿方法。由于干式充填法所需要的劳动力多且强度大,采矿成本高,因此逐渐被后两种所取代。盘区高分层、分段充填以及高阶段大直径的深孔嗣后填充技术的出现和在采矿技术中的广泛普及,大大的推广了充填采矿法的使用。 1.1.2陡帮开采 陡帮开采是通过加陡剥岩工作帮,将挖掘机布置于某些台阶上,将台阶分为工作台阶和暂不工作台阶两种,通过控制不工作台阶,并相应的减少不工作台阶的宽度来使露天矿的工作帮坡角与台阶高度以及平盘宽度相协调。它有利于缩短边帮的暴露时间,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陡帮开采有组合台阶、倾斜条带式、并段穿爆以及工作台阶追尾式四种主要的开采作业方式。由于陡帮开采具有投资少,周转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优势,在新建的矿山和扩建改造后的矿山中应用十分的广泛。

矿山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矿山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摘要:一定时期内采矿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机械化大规模采矿、深井采矿、 溶浸采矿和充填采矿等工艺和技术。数字化矿山与智能开采将成为未来矿山开采的自然趋势。全面实现采矿的自动化,目前尚有较大的困难。但局部装备实现遥控系统,进行遥控开采,将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关键词:采矿技术自动化趋势 前言 近些年来,全世界开采有用矿物总量约计200亿t,年递增率为4%~5%,其中硬岩约50亿t,由地下开采的矿量为10多亿t,主要是富矿和价值较高的有用矿物。从布局上看,有的矿山公司和钢铁联合企业的矿山几乎全是地下开采。总之,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在近期的矿山开采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性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内外地下采矿技术也发展很快,很多采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地下矿山得到了应用。国内外地下金属矿山采矿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采用各种采矿方法的比重和回采工艺技术装备有了很大的变化,均沿着高效率、高回采率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采场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损失、贫化指标大幅度降低。笔者就近几年来金属矿山地下采矿开采在采矿方法、深井开采、采矿装备三个方面现状作一介绍,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一点想法。 一、地下金属矿山采矿方法 现阶段采矿方法仍以充填采矿法、空场采矿法、崩落采矿法为主。对18个重点铁矿山统计, 崩落采矿法占94.1%,空场采矿法占5.9%。黄金矿山充填采矿法占31%,空场采矿法占65%,其它占4%。有色金属矿山空场采矿法占46.1%,充填采矿法占19.6%,崩落采矿法占34.3 %。从以上统计数据看,铁矿地下开采仍以崩落采矿法为主,有色及黄金矿山地下开采仍以空场采矿法和充填采矿法为主。地下采矿技术是取得科技成果最多的一个技术领域,近十多年来,地下金属矿山充填采矿法和充填工艺技术发展迅速,崩落采矿法和空场采矿法在工艺技术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创新。因而促进金属矿地下采矿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使部分 矿山的工艺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一)充填采矿法 我国先后采用干式、分级尾砂胶结、全尾砂胶结、碎石水泥浆胶结等新工艺

浅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浅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响应“科教兴国”战略的号召,在教学中 应用现代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现阶段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还存在着误区,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值得思考的话题。 引言: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现代化 的重要条件。当今的国际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结 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的发展也十分迅猛,并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 和教学组织形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号召下,各 教育部门组织了中小学校创建“教育区域现代化建设”!大到学校的现 代化教育基础设施,小到课堂中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及现代化教育手段 的运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个名词在教育行业已经家喻户晓: (1)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也 利于教学情景的创设。同时,加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扩大教学的空间, 延长教学的时间,很好地解决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量和教学时间,有利

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也能使学生更 快地掌握知识。 (2)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集 中教学形式发展为班级教学、远程教学、个别化教学和计算机网络教学 等多种组织形式。目前,虽然班级教学仍然是组织教学的主要形式,随 着幻灯、录音、影视、计算机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师──学生”教学模式逐渐发展为“课堂多种媒体”教学模式。 然而,我们能想到的现代化教育工具以及模式的作用真正普及了 吗?又有多少的学校,多少的教师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思想或者没有真 正使用好现代化教育设施呢? 就我的观察与调查统计,对使用现代化教育设施发表个人的想法: 一、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用”得怎样?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用,而用得如何,实在是难以用一个简单的、或“规范”的标准来衡量,这也正是我们一直没能从一个较准确的角度审 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最大困难。但“用”实在太重要了,作为以 应用为主的学校管理和教学,无论从哪个角度,脱离了“用”,什么技 术都没有任何意义。 (一)从客观上讲,教师在“硬件”上就受到了限制,还是采用传 统式教学。 现在教育部门已经按照标准为各中小学学校配备了相应的现代化 教育设施,如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教室、视频教室、网络教室等。 但是学校的使用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有的学校把这些设备当宝贝一样

浅谈当代采矿技术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5b4717326.html, 浅谈当代采矿技术发展趋势 作者:黄海滨 来源:《地球》2013年第03期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我国在工业化道路上也是渐行渐远。工业发展对金属矿有很强的依赖性,工业越发展那么对金属矿的需求量就越大,因此金属矿的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采矿技术的发展进步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寻找高效、安全、成本低的采矿方式和技术,并且让我们的采矿业向着标准化、专业化和大型机械化发展,让我们用最少的钱以最短的时间最彻底的开采出金属矿。 [关键字]采矿技术发展趋势采矿设备 [中图分类号] TD8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23-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矿开采所采用的设备在不断的更新中。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常见的采矿设备的发展。 1 采矿设备 1.1 露天采矿设备 (1)开采设备大型化是优势资源集中化开采的必然要求,也是简化剥采工程并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采用大型开采设备可以明显提高矿山产量与经济效益。例如,单斗电铲与卡车的标志性配套规格,每隔15到20年就要更新换代一次。 (2)液压设备将获得更广的应用。在设备大型化的同时,钻孔、铲装设备向着液压化方向发展,国外液压挖掘机使用率已占26%,液压电铲使用率已占 48%。 (3)运输设备的连续化是提高运输效率的有效手段。采用连续或半连续开采工艺进行露天矿山剥离和采矿工程,是国际性发展趋势。陡坡铁路、大倾角运输机、矿用汽车整车提升运输系统等将在不同类型矿山获得开发、应用与完善;露天矿矿用汽车整车提升系统将是值得发展的方向之一。 1.2 地下采矿设备 (1)地下采矿无轨装备向着大型化、微型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最大的电动铲运机载重量达25t,最大的井下载重汽车载重量达80t。在设备自动化方面,遥控铲运机已应用于采矿生产,为处理小空间和危险部位开采而研制的微型铲运机最小斗容仅0.38m3。今后井下设备将向着无人驾驶、机器人作业的方向发展。

网络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

网络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 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广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促进了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使我国的教育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走在前列,教育部领导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提出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并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已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远古教育技术的萌芽 关于教育技术的由来,学术界有的认为教育技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人类产生语言前,远古猿人“用啁晰噪叫、呐喊、呼号、杂嚷单音字,有时用半音乐式的音调等交换意见“。这是原始教育技术的雏形。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后来产生了口头语言,但尚未出现课本,这时口耳相传、口授手示之术是教育的主要技术。在公元前469-399年,西方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公元前551—479年,东方的孔子的“启发法”,则为人类社会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技术遗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其原理是:他常常先装作别人比自己聪明,通过巧妙的诘问,引导对方承认原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接着他凭借反复桔难和归纳,引伸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并得出结论。他帮助别人获取知识就像助产婆一样,自己虽年老不能出生,但却能替别人接生。而孔于的“启发法”则是以学生提问为主,它只是作言简意赅地回答,但一般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得出正确地结论,从而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启发。 2.简单媒体时期的教育技术 约8000年前,初期文字符号的产生是在原始社会的末期,部落的增多,分散范围广大,为扩大信息传递的距离和范围,于是便产生了符号文字。人类的文化知识就可以通过文字符号记载和保存,并用来传递知识和交流经验,这可算是文字媒体的真正始祖。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传播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明,使书籍的大量印制成为可能。书籍成为教育技术中一种重要的文字教材得到普遍应用,不仅提高了教育能力,扩大了教育时空的自由度,而且也丰富了教育形式,节省了口语讲授的时间和精力,结束了口耳相传的原始教育方式,为学校教育,规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到了公元1027年,北宋的御用大夫王唯一设计制造了刻有经脉俞穴的铜制人体模型,并编写了

世界航空发动机发展史

世界航空发动机发展史 摘要:航空发动机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首次动力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这个时期,活塞式发动机统治了40年左右。第二个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60多年来,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取代了活塞式发动机,开创了喷气时代。 关键词:活塞式喷气式 航空发动机诞生一百多年来,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 前40年(1903~1945),为活塞式发动机的统治时期。 后60年(1939~至今),为喷气式发动机时代。在此期间,航空上广泛应用的是燃气涡轮发动机,先后发展了直接产生推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涡轮风扇发动机。亦派生发展了输出轴功率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 一、活塞式发动机统治时期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幻想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也曾作过各种尝试,但是多半因为动力源问题未获得解决而归于失败。最初曾有人把专门设计的蒸汽机装到飞机上去试,但因为发动机太重,都没有成功。到19世纪末,在内燃机开始用于汽车的同时,人们即联想到把内燃机用到飞机上去作为飞机飞行的动力源,并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1903年,莱特兄弟把一台4缸、水平直列式水冷发动机改装之后,成功地用到他们的"飞行者一号"飞机上进行飞行试验。这台发动机只发出8.95 kW的功率,重量却有81 kg,功重比为0.11kW/daN。发动机通过两根自行车上那样的链条,带动两个直径为2.6m的木制螺旋桨。首次飞行的留空时间只有12s,飞行距离为36.6m。但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载人、持续、稳定、可操作的重于空气飞行器的成功飞行。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推动下,活塞式发动机不断改进完善,得到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达到其技术的顶峰。发动机功率从近10kW提高到2500kW 左右,功率重量比(发动机功率与发动机质量的重力之比,简称功重比,计量单位是kW/daN)从0.11kW/daN提高到1.5kW/daN,飞行高度达15000m,飞行速

浅谈采矿技术发展现状及勘探技术措施

浅谈采矿技术发展现状及勘探技术措施 摘要随着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产高效矿井是我国煤炭工业的必然趋势。本文对现在采矿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面,以及煤矿工作事业的前景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煤矿地质;采矿技术;勘探技术;发展现状 根据多年以来,我国煤矿地质和矿井地质工作者在煤矿开采地质条件的综合评价、探测技术理论方法和探测仪器研制等方面进行了大景探索,并寻求为矿井生产提供地质保障的技术途径和措施,取得了长足进展。 1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地质保障技术现状 1)煤矿地质与勘探技术。坚持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针对煤矿地质勘探和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实际问题,开发研究出——批适应市场需要的新方法、新技术,特别是存煤矿勘探理论、煤炭资源预测和评价、矿井开采地质条件预测评价、煤矿地测信息管理软件、煤层气测试技术、煤层气资源评价与开发技术、瓦斯赋存地质规律研究方法及抽放技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水土保持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2)井下钻探设备与工艺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在全液压坑道钻机和井下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研究领域有了很大的进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成功煤炭系统第l台全液压动力头式坑道钻机。由此拉开我国煤矿坑道钻机更新换代的序幕。历经20余年发展,MK系列钻机已涵盖了勘深75~1000m的能力范围,成为国内规格品种最全、应用效果最好的坑道钻机,其应用领域也从最初的地质勘探扩展到煤矿安全和工程施工等方面。 3)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装备。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探测.提供超前地质异常体及灾害信息,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作业提供地质保障,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种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相结合,进行了井下槽波地震探奁技术、弹性波CT层析成像技术和瑞利波探查技术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槽波地震勘探主要用于综采工作面范围内落差大于1/2煤层厚度的小断层、直径不小于15m的冲刷区、陷落柱等,探测距离可达1000m以上:瑞利波勘探丰要用于掘进巷道超前探测小断层、陷落柱、采宅区、煤层厚度变化、项底板构造和瓦斯防突检测等,探测距离可达50~150m,在煤炭行业得到推广,近年来仪器和资料处理软件均进行了更新换代和升级,探测距离和精度逐步提高,其优点是仪器轻便、操作简单、探查效果较好:重庆院开发的无线电波CT (坑透)仪用于探查工作而内部的地质异常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采矿技术存在问题和发展展望 2.1存在问题

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10T16:28:07.5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作者:王鹰[导读]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采矿行业作为提升我国经济水平的重要性工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地位。就我国目前而言,常用的采矿技术以空场采矿法、崩落采矿法、充填采矿法为主,采矿设备及工艺等的创新促使采矿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黑龙江龙煤鸡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东山煤矿161综采队 158100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普及和应用,我国经济水平日益提升,各行各业的发展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发展内容更加全面化、专业化、科技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采矿行业作为提升我国经济水平的重要性工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地位。就我国目前而言,常用的采矿技术以空场采矿法、崩落采矿法、充填采矿法为主,采矿设备及工艺等的创新促使采矿水平有了很大的 提高。 关键词:采矿;技术;现状;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进步,我国各行业领域也进入了发展的最佳时期,其中,工业发展尤为迅猛,并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与之有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发展离不开矿物资源的支撑,且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对矿物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为了供应充足,采矿作业就必须要加大供应量,并在确保矿物资源充足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劳动力,加快采矿速度,这就要求采矿业要更加机械化、标准化、大型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工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矿物资源。采矿技术是保障采矿作业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高效、安全,以及低成本的采矿技术和方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此促进采矿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 一、采矿技术的现状 在我国煤炭行业的长期发展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采矿技术,而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矿技术体系。特别是国内的矿山企业、高等院校及相关科研机构在采矿技术的研究中投人了更大的精力,国内现阶段应用的很多采矿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有效促进煤矿开采效率、质量与安全性的提高。综合分析国内现阶段应用的采矿技术,主要为以下几类成套技术为代表: 1.以充填采矿技术为主线的成套技术 填充采矿技术在国内的矿山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具有效率高、安全性强、经济性理想、技术成熟等优点。在国内现阶段的采矿技术研究工作中,以充填采矿技术为主线,对于相关的采矿技术也展开了深人的研究与实践,并已取得了较多的科研成果,对于提高我国的采矿技术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2.矿山废弃空间、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相结合的采矿成套技术 在我国早期的煤矿开采中,多数地区采取粗放式的开采方式,导致矿山中留下了大面积的采空区,而且在地表堆积了大量的废弃物,如果不能对现象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将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国内现阶段的采矿技术应用中,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已经构建了矿山废弃空间、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相结合的采矿成套技术,在山西、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主要煤炭产区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地下矿产资源开采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末,全球人口的总量增加了近三倍多,而经济发展却对矿产资源的总消耗需求增加了十倍,常见矿业资源的消耗量变化为:硬煤5倍,铅7倍,铁矿石11倍,锌17倍,铜28倍,尤其是一些稀有矿产资源的需求,更是达到了上百上千倍,乃至于达到了上万倍的增长。 但是,地球的矿产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加,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必将增加,我国也同样而临着难以供求平衡的困境。因此,要提升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合理开发,必将逐步加大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由现在的露天、浅地层逐步的向深地层开采发展,因此对目前地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进行汇总,将有益于广大科研人员创新更加高效率、高安全性、高利用率的地下采矿技术。 三、金属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我国采矿工艺的发展,在全而发展采矿经济的同时,采矿工业也要从环境保护、人身安全、社会影响以及社会责任的角度,进行综合性思考。对于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要进行适当的限制与约束。所以采矿技术的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而入手。 3.1采矿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高效化 从整体水平上而言,我国的采矿技术,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机械化施工所占有的比例,依旧十分的少。这样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限制了我国的采矿效率。因此,在采矿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大孔穿爆设备、中深孔全液压凿岩机具,以及井巷钻进机械和铲运机等主体装运设备的提升,以及对振动出矿和连续采矿等一系列辅助机械设备的维护。从而实现无轨化、高效化和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的采矿技术发展趋势。 3.2深井采矿技术 随着采矿工程的分秒必争,持续进行,我国浅部资源也随之锐减,只得从深部进行挖掘,对于深井的长度和深度,并无十分明确的概念,但是我国一般会将超过1000 m的矿山,命名为深井采矿。因为矿藏埋藏得较深,地压偏大、岩温也会随之增高。所以在开采矿物的过程中,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技术难题,例如矿山的提升、排水、支护、通风等一系列,人力无法解决的问题。为了扭转这样的局而,只能从采矿工艺技术和机械设备入手,全而提高机械的适应力,提高采掘技术和矿山机械设备性能,从而才能有效保障采矿工程的安全性,和采矿挖掘的效率。 3.3发展绿色矿山 在采矿的过程中,不但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也会遗留许多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物如果处理不好,将会给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内外环保专家都呼吁对矿山环境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寻找废物利用的方法,保证低环保费并强调建立无废料矿山和洁净矿山。最后就是将无废和少废采矿技术纳入国内外采矿技术发展规划,成为国内外金属采矿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3.4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矿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