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佛教基础课程》第一课

《佛教基础课程》第一课

《佛教基础课程》第一课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全文分二:甲一、闻法方式;甲二、所讲之法。

甲一(闻法方式)分二:一、发心;二、行为。

乙一(发心)分二: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发心的种类:一.大乘显宗的菩提心二. 金刚乘密宗的观清净心

《前行》的殊胜性:

1、《前行》不是一般人可以听受的,这个法虽然表面上是基础法、前行法,但实际上对听受者的要

求比较高,如果听法者如果发心不正确,也不能听受这个法。2、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都不听法,即使有因缘偶尔听受,目的也不

会为了利益无量众生,更不会观

想一切均为清净。

3、本论是相当深的大乘窍诀,对希求世间八法、名闻利养的人来讲,恐怕不一定适合其意乐。所以

,我们从发心的角度,也可以看出这部论典的殊胜性、甚深性。

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

所应有之发心:

“乃至成佛之间,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令其获得不可言说的无上佛果”。

对大乘修行人来说,在听受本论之前,首先要发菩提心。

如何发起菩提心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缘众生的大悲二、缘佛果的智慧

一、缘众生的大悲

我们先要明白:身处在六道轮回中的众生,无始以来没有一个未曾

做过自己的父母。其实,六

道众生都当过父母。

教证: 1、《父母恩重难报经》

2、《梵网经》中也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3、法王在《怀业时语》中说:“三界众生皆为父母亲,当以大慈大悲平等护。”

公案:

阿底峡尊者见一匹马将脖子卡在树中,拼命地在那里嘶叫挣扎。尊者忙对旁边的人说:“

我的老母亲正在受苦,请快救救她!”

阿琼堪布的教言:

上师开示:

1、所以真正修过菩提心的人,无论看见什么众生,上至梵天帝释,下至蝼蚁昆虫,都会生起与父母

无别的想法,绝不会产生杀害之心。

2、三界众生既然都当过父母,我们就不能只孝顺今生父母,而对其他的众生,尤其是关系不好的怨

敌、人类以外的动物不管不顾,甚至肆意残杀,否则,这是修行人的一种耻辱,不是大乘菩提心

的表现。

其实,修行最难的就在这里。倘若你所学的理论并没有付诸实践,从没有生起过一刹那的菩提心

那你说得再漂亮,也只不过是重复前人的话而已,对自己没有多大利益,想真正利益他人就更不

可能了。

3、若想报答父母的恩德,仅陪他们聊天是不够的,关键要让他们学习佛法。父母无始以来相续中遍

满了贪嗔痴,今生中若没有办法以自力洗掉,也应让他们借助于佛法的力量消除,这才是最好的

报恩方法。

4、当然,这是对今生父母而言的。同样,一切众生无始以来都当过我们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恩

深似海。但遗憾的是,他们因为愚昧无知,再加上没有大乘佛法和善知识的引导,虽然拼命追求

各种快乐,却不知奉行快乐之因——十种善业,为了发财去偷盗、为了长寿去杀生,将乐因当成

仇敌一样毁灭掉。

教证:寂天菩萨:“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

如灭仇。”

上师开示:

1、放眼整个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人类造恶业的手段层出不穷,造善业的手段微乎其微

、极其鲜少。

2、很多人糊里糊涂地步入歧途,对世间法的智慧完全成了造业的手段,善恶报应自己一窍不通,等

在前方的唯有迷茫、黑暗、恐怖,就像双目失明的盲人徘徊在无边无垠的旷野中一样,根本不知

方向。

3、很多人确实非常可怜,一旦沦为地狱、饿鬼、旁生的众生,何时才能了知取舍因果啊?

一旦堕入三恶趣中,解脱的机会极其渺茫,可以说几乎没有。

我们现在获得了人身,一定要抓住机遇,否则,以一念之差而造下弥天大罪,到时想后悔也来不

及了。

所以,我们现在拥有人身的时候,应该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同时缘那些迷茫的老母有情生起大悲

心,这是发菩提心的第一个条件。

二、缘佛果的智慧

要想帮助一切众生远离痛苦,别的方法无济于事,如今我遇到大乘善知识和大乘佛法,自己也有幸堪为法器,这种殊胜因缘具足的时候,一定要听受能斩断轮回根本的大乘佛法,同时不断地认真思维、修持。

此举并不是为了自己快乐或得到名声,而是为了使曾经做过自己父母、现在为六道痛苦所折磨的一切有情,摆脱各自业和烦恼的束缚,获得遍知佛陀的果位。这就是缘佛果的智慧。

所谓的菩提心

弥勒菩萨所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菩提心的两个条件:

1.发心利益一切有情(缘众生的大悲)

2.愿他们获得圆满正等觉佛果(缘佛果的智慧)

智悲光尊者的教言:“所谓的菩提心,断除了自私自利,为众生希求佛果之心犹如饥饿者寻找食物、口干者寻找水一样强烈。”

菩提心的修行方法

上师开示:

1.本论以窍诀方式告诉了大家,在藏传佛教中,这个窍诀书相当难得,被当作最甚深的“指路

明灯”。

2.希望大家在听受的过程中,务必要把里面内容贯穿于心,将华

智仁波切的金刚语与自己的心

互相对照,就像美女照镜子一样,反反复复看哪里有“黑点”。

3.每个人在闻法之前,当听到“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时,自己的意

识要当下转变,若能转变,一刹那就可以摄持闻法功德,这是非常关键的。

三殊胜

1、加行发心殊胜

不管你行持的善根是大是小,大至放生几千头牦牛、建造几层楼的佛堂,小至持一句观音心

咒、念一声阿弥陀佛名号,最初都应以菩提心摄持,这称为“加行发心殊胜”。

2、正行无缘殊胜

中间善根不被违缘损害,称为“正行无缘殊胜”。

倘若你有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的境界,则应安住于此,这是上等正行无缘殊胜;

倘若没有这种能力,做善法时从始至终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不要三心二意,也是一种正行

无缘殊胜。

3、结行回向殊胜

最后为令善根蒸蒸日上,以回向来印持,这叫做“结行回向殊

胜”,

即使没时间念长的回向文,至少也要念一遍: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这样一来,善根乃至菩提果之间也不会耗尽。因此,所有善行以此三殊胜摄持是必不可少的。

上师开示:

希望你能将华智仁波切的金刚语——《大圆满前行》随时带在身边,作为自己的“善知识”。

这个法本是无有嗔恨的“上师”,你随时都可以打开看一看,依此令相续中的烦恼、痛苦得以平

息。在闻法过程中,最初要将闻法方式放在首位,闻法方式若不如法,一边闻法一边生贪嗔,那

不一定有功德,若是这样,你不要再继续听下去了,站起来离开就可以,这在佛经中也有开许。

除了闻法方式重要以外,更重要的是发心。

教证: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公案:《贤愚经》中贫女供灯的故事

上师开示:

1、我们平时哪怕有一点点钱财,遇到一点点机会,也应以菩提心摄持来行持善法。

2、善根的大小,不能单凭表面来衡量。

3、因为大乘正法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益众生,让众生成佛。如果你动机不正,听闻再

高深的法,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利益。

公案:阿底峡尊者为堕入恶趣的弟子伤心

上师开示:

1、可见发心的确非常重要,如果发心清净,一切都是清净的。就像一棵树,它的根若是剧毒

,枝叶花果全是剧毒;如果根是妙药,那枝叶花果全是妙药。

2、我们最初一定要向内观,调整自己的发心,不论想说什么、想做什么,皆要以菩提心摄持

,仅仅发一个利他的心,福德也远胜于供养诸佛,

3、有些人看起来特别精进,但内心没调整好,修行是为得到赞叹供养,这样意义不是很大。

但如果以利他心为出发点,就算做的事情很小、时间很短,此功德乃至佛果之间也不会空

耗。所以追求外在形象我们并不赞叹,当然,有些大德弘法

利生的事业做大了以后,形象

也不得不显出来,这是没办法的,除此之外,故意在别人面前炫耀、吹捧,这些没有实在

意义。

教证:

1、《入行论》云:“若身欲移动,或口欲出言,应先观自心,安稳如理行。”

2、寂天论师说:“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

3、《胜月女经》亦云:“仅思利他心,利益尚无量,何况行利益?”

4、《菩提心释》云:“未发菩提心,永不得成佛。”

上师开示:

法也好,观修文殊、观音等本尊也好,持诵往生咒、百字明等密咒也好,修加行时顶礼膜拜

也好,转绕坛城、佛塔、经堂、寺院也好,甚至口诵一句“嗡玛呢巴美吽”、手转几下转经轮

,都应当以菩提心摄持,这一点十分重

要。

教证:《大集经》中,宝手菩萨曾问虚空藏菩萨:“一切佛法的根本是什么?”虚空藏菩萨答言:“

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一切法住于菩提心上,便得增长。”

上师开示:

倘若没有菩提心,表面的善根做得再大,实际上功德也不大。

此处是以窍诀方式叙述的,希望大家一定要行持。

菩提心谁都讲得来,但实际行动中能不能发起,关键要看自己的修证。

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先想办法具足菩提心这一基础,以令自己所作所为成为大乘善根,这

样一来,做任何事情肯定是为了众生,第一个发心殊胜便已具足了

习题答案

1、发菩提心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请一一说明。你是不是这样发菩提心的?

答:发菩提心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缘众生的大悲,我们先要明白:身处在六道轮回中的众生,无始以来没有一个未曾做过自己的父母。既然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就必须像孝顺今生父母一样对待众生,在我们拥有人身的时候,就必须明白自己的方向,同时缘那些迷茫的曾经的父母和今生的父母有情生起大悲心,这是发菩提心的第一个条件。

(2)缘佛果的智慧,要再进一步观想帮助一切众生远离痛苦,在我

们现在遇到大乘善知识和大乘佛法的时候,自己有幸堪为法器,这种殊胜因缘具足的时候,一定要听受能斩断轮回根本的大乘佛法,并不断认真思维和修持。此举是为曾经做过我们父母,现在为六道痛苦所折磨的一切有情,摆脱各自业和烦恼的束缚,获得遍知佛陀的果味。末学先发缘众生大悲心,以众生为一切父母,都一切众生和今生父母以平等对待,然后再渐进缘佛果的智慧,以己之力帮助众生摆脱业和烦恼,以获遍知佛陀的果味。

2、怎么样缘一切有情生起大悲?请以窍诀的方式阐明。你这样观想之后,自相续有哪些改变?

答:依末学的理解可分三步走:

(1)要知道六道轮回里的众生,无始以来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A佛在《父母恩重难报经》里已经讲过,B佛陀在《梵网经》中也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只是因为时间过于久远,加上胎障所蔽,众生认识不到罢了.C修持菩提心的圣者如阿底峡尊者也有体会过,是真实不虚的。D.我们不能只管今生的父母,要把一切众生,也就是我们过去世的所有父母,和今生父母一样的看待。

(2)一定要经常思维:众生都做过自己的父母,做父母的时候,始终无微不至地关心我.赐予我们生命、把所有最好的都给我们,可以说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们要感恩我们的父母。

(3)我们至亲至爱的父母无始以来相续中遍满了贪嗔痴,因此造就了很多恶业,自己今生又没有能力洗掉,一旦堕入恶趣更是要受极

重的苦,看到父母如此,子女不怎能不肝肠寸断?此时我们会生起大悲心,并发誓一定要平等无差别的利益他们救他们出苦海。应让他们借助于佛法的力量消除,这才是最好的报恩方法。。

末学如此观想以后,首先对众生的慈悲心更胜从前。同时对众生的分别心减少了很多。并且对于善法更加渴望和对修行更加迫切,希望能尽早成就,救老母脱离苦难,希望他们能早日得到佛陀一般的智慧。

3、什么叫做三殊胜?行持善法为何要以三殊胜摄持?你今后能否做得到?

答: 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结行回向殊胜

不管你行持的善根是大是小,大至放生几千头牦牛、建造几层楼的佛堂,小至持一句观音心咒、念一声阿弥陀佛名号,最初都应以菩提心摄持,这称为“加行发心殊胜”。中间善根不被违缘损害,称为“正行无缘殊胜”。(倘若你有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的境界,则应安住于此,这是上等正行无缘殊胜;倘若没有这种能力,做善法时从始至终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不要三心二意,也是一种正行无缘殊胜。)最后为令善根蒸蒸日上,以回向来印持,这叫做“结行回向殊胜”,就像钱存在银行里被印持了,它的利息会越来越增上,但若没有存进去,随时都会被偷走或乱花掉。无论行持任何善法,都不能离开这三种殊胜。一旦脱离了这三个关键问题善根无法增长,得不到任何功德利益。

4、善行是大是小以什么来决定?为什么?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哪

些帮助?

答:善行的功德大不大,关键要看自己的发心是否是菩提心。

倘若相续中掺杂很多烦恼,对别人有竞争心、炫耀心,即使你修了十三层楼的经堂,这个

功德也不大;

但若能以菩提心摄持,有些善根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功德无量无边。(若以菩提心摄持

修了十三层楼的经堂,大众亦当随喜)

末学以前做财施时,认为捐的钱越多,功德越大,但心里想的是希望得到更多的钱财,

放生时,心里想的是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并没有以菩提心来摄持。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在

行持善法时均会以菩提心来摄持。

虽然我现在不能完全做到三殊胜以后我一定努力做到

《佛教基础课程》第二课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听闻佛法时应具有的发心:

1、切莫以无记心或不善心来听,一定要发起善心。

2、而在善心中,希求自我解脱的出离心是一种所断,唯一当求利益众生的菩提心。

当然,学习佛法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出离心的,其中向往解脱的部分并不是所断,要断除的只是想着自己这部分。

大乘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具有的行为:

1、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以自己的能力、智慧、财富,尽心尽力地帮助众生,这对大乘行者来讲不可缺少

2、我们每个人要以自身的力量发一点光,哪怕劝一个人皈依佛门、发菩提心、行持善法、终生不造恶业,

这个贡献也非常大。

3、在短暂的人生中,一定要竭力把佛法传授给别人。

我们修学佛法多年之后,的确感受到它对众生的利益不可估量,然千千

万万的众生与之擦肩而过,就像在水边渴死一样非常可惜,因而愿意站出来唤醒大家,这也是修持菩提心的行为。

现在一般人的生活:

1、尤其在汉地,人那么多,分别念那么重,文化又如是复杂,很多人身心的痛苦极为强烈,若没有佛法的

甘露妙药,不要说来世的解脱,纵然是今生的生活,也很难以面对。

2、现在无数的人为了一顿饭,一辈子杀害成千上万个众生

3、每个人周围也有很多可怜人,他们对生活的执著、感情的执著、万事万物的执著特别强烈,为了达到自

己的目标,一直不断地跟着潮流跑。

这些人不要说大乘空性观、密宗清净观,连最简单的前世后世、善恶因果,也是一窍不通。看到阳焰般的生活向自己招手,他们就像孩童追逐彩虹般,拼命地往前奔、往前赶,最终把宝贵的人生都耗尽了,来到人间除了造下如山般的恶业,什么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也没有做。

学院的法师们及发心人员:

1、现在我们这样传法,无论制作光盘、整理法本,还是平时授课,其实压力都很大,但哪怕能让一个人得

到佛法滋润,这种付出也很值得。

2、他们这么累,无非就是想让外面的人依靠佛法的智慧甘霖,令心获得宁静、获得快乐,生生世世与三宝

结上善缘,踏入光明之道,所以再辛苦也毫无怨言。

菩提心的重要性:

1、现在你们听受佛法,一定要发愿利益天下无边的众生。发心的力量不可思议,有了这样的发心,因缘成

熟时必定可以利益众生。

2、利益众生不一定非要你智慧超群,也不一定非要能力卓越、财产富足,只要真有一颗善心,到了一定的

时候,就有能力饶益无边有情。

怎样获得菩提心:

1、务必要实地修持。

2、对菩提心应时时串习

3、如是一点一滴积累,最终定可使身心得以转变,这是真正的“见修圆融”。

修行菩提心的验相:

尤其是对释迦牟尼佛的不退转信心、对上师的感恩之心,永远铭刻在自己心中,同时愿意跟众人分享。

丙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密宗的特点:

教证:

《三相灯论》:“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

教证释义:

“一义”指密宗与显宗在究竟成佛的目标上没有差别,都承认通过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积累二大资粮,最

后能现前色身与法身双运的佛果。

然而,在见解、修行、行为、根基方面,密宗确实超胜于显宗。

密宗在四个方面胜过显宗

一、“不昧”

见解方面不愚昧

抉择胜义时

显宗——依中观理论承认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

密宗——如实抉择光明如来藏的本体

抉择世俗时

显宗——承认万法如幻如梦、现而无自性

密宗——通达一切显现是五智、五佛身的本体。

所以在这方面,显宗不如密宗。

二、“不难”

行为方面不难

密宗依靠殊胜的直指方法,可将五种妙欲直接转为道用,不舍烦恼的同

时证得菩提,地道顿时获得圆满。

这跟汉地禅宗非常相似。

三、“方便多”

修行方面具诸多方便

密宗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生圆无二大圆满等许多不共修法

生起次第又分有相、无相之别

圆满次第又有风、脉、明点的观修方法

同时,上师们的窍诀开示也不胜枚举。

这些方便方法,在显宗经论中并不明显,只是以隐藏方式叙述的。四、“为利根”

根基方面是利

“根”分为涅槃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其中最根本的是信根。

如果对上师和密法有强烈信心,弟子当下即可开悟,这类现象在密宗历史上非常多。

这四个方面,是显宗所不及的。

密宗揭示的是显宗的隐藏义

若不借助密宗的窍诀,很难以揭示《华严经》、《妙法莲华经》等显宗甚深经典的隐藏义。

上师开示:

通过这么多年学习研究,我确实发现要精通佛教的话,最好先对密宗道理总体上了解。

显宗的一些经典其实跟密宗观点无二无别,但密宗有许多殊胜的窍诀和能力,这是不可否认的。

密宗不仅入门的途径多之又多,积累资粮的方便也不乏其数。光是一个七支供,按照密宗窍诀来宣说,它的修法就非常多。还有上师瑜伽、生圆次第,每个道理既符合显宗教义,也符合众生根基。

密宗有很多不经千辛万苦即能现前圣果的甚深方便

这些甚深方便,归根到底依赖于转变意乐——观清净心。

拉雪堪布的教言:

一、要看破世间,世间没什么可留恋,一定要发起出离心;

二、现在芸芸众生非常可怜,要尽心尽力帮助他们,发起菩提心;

三、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一切万法本来清净,可众生因无明烦恼所覆盖,见不到一切万法的真相,所以要观清净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