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资料(2012.04.30)

1养殖水域生态学:是研究水体中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2乔丹定律:鱼类一般生长在低温条件下趋向于脊椎增多和身体加大。

3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生态工程的目的就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g,1840) 提出的“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物质”的观点,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也就是说,生物基本的必需物质随种类和不同情况而异,在稳定的情况下,其所能利用的量紧密地接近所需的最低限度时,就起到限制作用,成为限制因子。

5耐受性定律亦称为谢尔福德耐性定律,是美国生态学家V.E. Shelford 于1913年提出的。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耐受性范围,范围有最大限度和最小限度,一种生物的机能在最适点或接近最适点时发生作用,趋向这两端时就减弱,然后被抑制。这就是耐受性定律。任何接近或超过耐受性限度的因子都可能是限制因子。

6生物学零度:是指生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下限或生物发育的起点温度。

7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时间而改变称为生态演替,亦即生态演替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有规律的渐次取代直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为止的过程。 8生态系统是群落和生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群落中进行的一系列过程必然对生境产生影响,并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定向变化,这种变化称为演替。

9全球变化:是指地球生态系统在自然和人为影响下出现的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 10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大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现象。 11水体富营养: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加,引起植物过量生长和整个水体生态平衡的改变现象。

12赤潮:海洋或近岸海水养殖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而引起海水变色并使海洋动物受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和淡水中“水华”相近,但水华不一定有害。

13生态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时间而改变称为生态演替,亦即生态演替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有规律的渐次取代直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为止的过程。 14生物富集的概念:是指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也叫生物浓缩。

15生物入侵:生态入侵、生物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引入历史上该区域尚未出现过的物种,从而可能造成入侵地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巨大变化。 16渔业资源的定义:渔业资源指水域中蕴藏的具有经济、社会、美学价值,在现在或将来可以通过渔业得以利用的生物资源。

17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达到相对地稳定和协调,并且在一定强度的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简单的说,所谓的生态平衡是指顶级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

18指示生物:生物在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每个种都留下了深刻的环境烙印。因此,常用生物来反映环境的某些特征,称这类生物为指示生物。

19载鱼力:单位面积养殖水体内所能维持的最高的鱼重量成为水体鱼载力或载鱼力。水体鱼产力决定于自生和外来初级产量的大小以及这种能量在一定时间内有多少转化为鱼产量。水体初级产量及其能量转化效率和转化速度,取决于下述各项因素。 a集水区的土壤、岩石、植被及其他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着水体的水化学特性和初级生产力的高低。

b水体的形态和水化学特征:水体的平均深度、沿岸带倾斜度和宽度、湖岸的弯曲度等都影响着产鱼性能。水化学特点包括氮、磷等养分浓度、COD、pH、矿化度等。 c气候和水文条件:温暖地区生长期长,养分循环快,初级生产力和鱼产力都较高。降水量丰富区域,水量充沛,从集水区流入的营养物质多,生产力较高。

d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它决定着从初级产量到鱼产量之间的能量转化率。一个水体中以经济鱼类为终点的食物链越长,在相近的初级产量下鱼产力将越降低。20 海洋生物发光现象:自然界很多生物能够发光,生物产生光的现象称为生物发光。发光的生化机制

(1)、荧光素-荧光酶发光系统:在有氧情况下,由一种荧光酶对荧光素发生作用的产物。 (2)、发光蛋白系统:在不需要酶和氧的参与条件下,发光蛋白受Ca2+的触发而发光。 2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定律

a因子的综合作用:生态环境中一种生态因子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响应。 b因子的交互作用: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每一因子的变化,都伴随着其它因素的变化,因而引起整个的变化。

c因子的作用类型:依生态因子与生物的作用关系可将生态因子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类型,区分其作用方式对认识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布都很重要。 d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由于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

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e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从总体上说生态因子是不可代替的,但是局部是能补偿的。

f主导因子:众多生态因子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生态因子是主要的,称主导因子。 22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原生演替:水生群落的演替如果是从新形成的水体开始,就称为原生演替。 (2)、次生演替:水生群落是从原来干涸的水体充水后开始的就称为次生演替,绝大部分内陆水体的演替一般都属于次生演替。

23水域生态系统特点

一、结构特点

a非生物组分(生境)有3,4个自然体,而陆地通常仅有土壤和空气两个自然体。 b水域生态系统生境有垂直分层,而陆地不明显。

c水域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组分所占的比重远超过陆地生态系统。温度较陆地稳定,光照条件较差。氧状况也较差。

d水域生态系统的生境是活动性大。

e水域生态系统中有固着动物和浮游动物。

二、功能特点

a浮游植物整个身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效率高,但现存量较低,远低于陆草。 b水中物质循环速度比陆地快。

c水生生物渗透营养发达,且细菌、腐质具有重要营养意义,水域腐质链的意义显著。 24保护生物学最基础的理论是岛屿生物地理学。存的环境都可以看作是大小、形状、隔离

程度不同的岛屿。岛屿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岛屿中物种数目与面积的关系、物种进入、迁出规律和达到平衡的过程,为解释生物的地理分布和保护区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认为物种数随面积的增加而增

加,并且有如下关系:S , CAz 式中:S为物种数,A为岛屿面积,C、Z为常数。25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水平,即:

遗传多样性:指地球上各个物种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之总和;

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化;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26生态演替的特点:(1)、演替是有方向有次序的发展过程,因而可以预测。(2)、演替是系统内外因素作用的结果,因而可以控制。(3)、演替趋势是增加稳定,因而可以保持自身环境的基本特征。

27渔业发展的各阶段: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渔业的发展分作4个阶段。 (1)、开发不足:水产资源没有被捕捞或只有小型渔业。

(2)、增长阶段:渔捞努力和总渔获量迅速增长,单位渔捞努力的渔获量初期迅速增长,中期以后开始下降。

(3)、过度开发:捕捞过度,渔捞努力大,资源量少,CPUE明显下降,总渔获量变化不大,有时是下降趋势。

(4)、管理阶段:由于人为干预,加强了管理,资源量和CPUE逐渐上升,最终趋于稳定。 28河口湾是海水和淡水交汇和混合的水区,其定义:河口湾是一个与外海相连的半封闭的沿岸水体,其中海水和陆地排出的淡水相混合并受到潮汐的强烈影响。河口湾除河口外,有时还包括沿岸海湾、潮沼和其他海岸积水水体,可看作海水与淡水生境的过渡区或群落的交错区,但有其独特的理化和生物特征,是一种多变化、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学习题

绪论习题 一、生态学定义、其研究对象是什么? 二、环境与环境因素作用的一般规律。 三、最小因子限制定律及辅助原理,限制因子的概念。 四、谢尔福德耐性定律及补充原理。 五、水的重要性。 六、流水、静水水体的特征。 七、水体的分区和水生生物的生态分类是如何划分的? 八、环境因子是如何划分的? 第一章物理因子的生态作用习题 一、水环境的光照条件特点及其生态意义。 二、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有何关系? 三、光谱成分对藻类的色素组成有何影响? 四、光对水生动物的生命过程有哪些影响? 五、什么叫吸收系数?影响吸收系数的因子有那些? 六、补偿点及补偿深度,补偿点与温度的关系? 七、光与水生生物行为关系。这种关系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八、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有何特征?其原因和适应意义如何? 九、试述海洋生物发光的类型、机制和生态意义。 十、环境温度对水生生物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十一、极限温度及其作用机制是什么?水生生物对极限温度有哪些行为、形态和生理的适应?高温致死的原因是什么? 十二、生物学零度。 十三、阐述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对水生生物生命活动影响的积极意义和原因(变化幅度在一定的范围内)。 十四、根据对温度的要求,水生生物怎样划分? 十五、季节变异(周期变态)及引起季节变异的原因和生物学意义。十六、水流对水生生物有何影响? 十七、水生生物怎样适应水位和水体干涸的变化。 十八、水中悬浮物的来源及生态作用。 十九、底质对水生生物的生活有何影响?

二十、水体容积大小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第二章水化学因子的生态作用习题 一、水体是如何按盐度划分的?根据渗透关系的特点水生生物可分为哪几类?它们是如何保持体液化学组成的稳定性? 二、水生生物对于防止渗透脱水或充水的适应方式。 三、水生生物盐代谢的途径。 四、影响生物耐盐性的因素。 五、为什么说盐度5---8是水生生物耐盐性的生理界限? 六、离子的拮抗与协同作用。 七、水体的盐类成分有何生态作用? 八、水体的化学分类体系如何? 九、各类水体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水中溶解氧含量的特点和垂直分布及消耗,影响水中溶解气体含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十、好气生物和嫌气生物及水生生物的呼吸机制。 十一、呼吸系数、呼吸强度及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十二、临界氧量和窒息点及水生生物对缺氧环境的适应机制。 十三、窒死、夏季窒死和冬季窒死及引起夏季窒死、冬季窒死的原因。十四、氧过量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及原因。 十五、CO2的生态作用。 十六、CO2含量与水生生物的关系。 十七、PH值对水生生物的生活的影响及影响其毒性的因素。 十八、氨含量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影响其毒性的因素。水体降氨的措施及氨毒性的合理利用。 十九、溶解有机质的来源及其生态作用。 二十、硫化氢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第三章习题 1、水生生物的营养方式。 2、何谓同化值? 3、藻类同化作用的磷源是什么? 4、水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是哪两种?哪一种为主要的?

基础生态学试题

基础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得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得全部生物与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得场所,它包括岩石圈得上层、全部得水圈、大气圈得下层。 环境:就是生物赖以生存得外界条件得总与。它包括一定得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与发展得各种因素。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得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得生态环境。 尺度:就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与时间上所涉及得范围与发生得频率。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与组织尺度。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得样方占整个样方得百分比,表示物种得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得均匀状况。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得一种估测指标。 盖度:植物体地上部分得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得百分比。 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得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得存活后代得数量作为衡量适合度得指标。 进化:生物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得多少。 物种得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得分配状况,它反映得就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得均匀程度。 內禀增长率: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得生物种群不受其她因子限制时得最大瞬时增长速率. 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得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得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得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共同进化得现象。 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得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得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得相互关系得数量分许法. 领域:动物个体或群体所占据得排斥同种其它个体或群体得空间.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全资料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在一定空间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最小因子定律:德国化学家比希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即最小因子定律。 种群调节:指种群数量的控制。是物种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与死亡、迁入与迁出两方面决定的,所有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环境因子、生物因子都对种群的数量起调节作用。 4、种群:在一定时间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空间分布:随机的、均匀的、和成从的或聚集的。其增长型:在无环境限制下成指数式增长;在环境制约下成逻辑斯蒂增长。)。 5、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的种类或类群,其中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6、群落: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群落。群落的水平结构特点:常形成相当高密度集团的

片状或斑块状镶嵌。垂直结构的特点:成层性(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地被层)。 7、边缘效应:由于生态环境的过渡性,不同斑块间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频繁,生物种类繁多,生产力较高(是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相邻斑块或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或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过渡区域称为边缘效应)。 8、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想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 9、顶级群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发展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 稳定群落。顶级群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演替发展到最后出现的稳定的成熟群落称为顶级群落。 10、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11、十分之一定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在自然条件下,每年从任何一个营养级上能收获到的生产量,按能量计只不过是它前一个营养级生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养殖水域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222216) 一、名词解释 1.限制因子:。 2.临界氧量: 3.拥挤效应: 4.生态位: 5.水呼吸: 6.赤潮生物: 7.内禀增长率: 8.窒息点: 9.营养级: 10.生态学: 11.生态系统: 12.生态因子: 13.生境: 14.阈: 15.生态幅: 16.指示生物: 17.种群: 18.环境容纳量: 19.生物群落: 20.群落演替: 21.库: 22.积温: 23.有效积温: 24.生物群落: 25.生态平衡: 二、选择题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这一生态学定义是由首次___ ____提出 的。 A. Odum E.P. B. Haeckel E. C. Forel D. Tansley 2.水体光照特点之一是透入水层光的光照强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_________。A.指数式 递减 B. 指数式递增 C. 不变 D.算术级数递减

3.鱼类和贝类的存活曲线接近于__ _____。 A. B型 B. C型 C. A型 D. 其它型 4.以下呈C型存活曲线的生物是______。A. 熊猫 B. 鲸鱼 C.鲤鱼 D.人 5.以下哪种生物更倾向于K-对策者____ ___。A.轮虫 B.枝角类 C. 桡足类 D. 原 生动物 6.海洋硬骨鱼类对水体溶解盐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是___ ____。A. 等渗调节 B. 低渗调节 C.高深调节 D.随渗调节 7.淡水硬骨鱼类对水体溶解盐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是____ ___。A. 等渗调节 B. 低渗调节 C.高深调节 D.随渗调节 8.天然淡水温带湖泊中氧气的主要由___ ___消耗。A.鱼类呼吸 B.逸散入空气 C.底栖生 物呼吸 D.水呼吸 9.林德曼定律生态效率一般是_____ ______。 A. 10% B. 10-20% C. 50% D. 15% 10.两物种间相互作用彼此得利但缺少另一方不能继续生活的种间关系为_____ _____。 A. 互利共生 B. 原始合作 C. 竞争 D. 中性作用 11.个体水平的生物能量学方程一般是指_____ ______。 A. C=P+R+F+U B. PG= PN+RA C. P = PNC +R D. PNC = PG – RA-RH= PN-RH 12.有机物质的分解包括破碎(C)、降解(K)和淋溶(L), 则有机质分解(D)的表达式为 _______ _______。 A. D = KCL B. D = K-C+L C. D = KC/L D. D = K+L -C 13."Q10=2-3"所表示的生态学意义符合________。 A. 10%规律 B. Vant Hoff' law C. R.Q. D. 发育温度阈 14.有机物质的分解包括破碎(C)、降解(K)和淋溶(L), 则有机质分解(D)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A. D = KCL B. D=K-C+L C. D= KC/L D. D = K+L-C 15.生物多样性可用________________指标而数量化。A.生长曲线 B.种群转变速率C. 香 农—威纳多样性指数 D.能量转换效率 16.____________是水生生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A.水温 B.光照 C.溶氧 D.盐度 17.表示化学耗氧量的是____ __。 A . BOD B. COD C.TOD D.TOC 18.下面不属于水体生态因子中的自然因子的是___________。 A.降水量 B.土壤深度 C.微生物 D.溶解盐 19.以下呈C型存活曲线的生物是______。 A. 熊猫 B. 鲸鱼 C.鲤鱼 D.人 20.被水分子强烈散射的是____ __。 A.红光 B.蓝光 C.紫光 D.黄光

(完整word版)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题(卷)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基础生态学》课程 A 卷专业班级:命题教师:张晓鹏李刚审题教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3.生物的生活史对策:指种群在其生活史各个阶段中,为适应其生存环境而表现出来的生态学特征。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5.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 6.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第 1 页共10 页

7.生态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地区,其后代在新的 区域内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的过程。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 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群丛。 2.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物种形成学说是地理物种形成学说。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5.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特点和速率主要取决于分解者种类和 资源质量、环境条件三个方面。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光)。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 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 第 2 页共10 页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优质.参考.资料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 (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2.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1)收获量测定法(1分) (2)氧气测定法(黑白瓶法)(1分):根据初始瓶(IB)、黑瓶(DB)、白瓶(LB)溶氧量,即可求得:初级净生产量=LB-IB;呼吸量=IB-DB;总初级生产量=LB-DB。 (3)CO2测定法(1分) (4)发射性标记物测定法(1分) (5)叶绿素测定法(1分) 3.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三种(1分) (1)促进模型;(1分) (2)抑制模型;(1分) (3)耐受模型。(1分)

水域生态学资料整理

生态学:Ecology: 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内涵变化 有机体①不包括人②包括人而且强调人的活动 环境①不包括人类环境②重视人类环境 生态学的层次 1.个体 2.种群population:栖息在同一水域或环境中放入同种个体的集合体。 3.群落community在一定空间中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组成的集合体 4.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群落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同一体 5.生物圈biosphere 地球表面有生命的部分,包括大气、水域和陆地。 生态学分类 按生命层次划分 1.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主要研究生物的个体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主要研究同种个体组成的种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研究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形成和发展方面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4.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研究由群落与周围理化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平衡与调 控机制等方面 按研究生物分:动物、昆虫、鱼类、植物、微生物等 按栖息地分:陆地、淡水、海洋、荒漠、森林 按应用方面分:渔业、农业,景观、保护生物学 按研究手段分:生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数学生态学,进化生态学,生态经济学 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①比热;②密度;③表面张浮力; 2、光与热:①热:夏;冬;②光 3、化学性质:①高度溶解性;②PH为中性 水体分类:1、按流动性分:静止水体、流水水体、半流水水体;2、按盐度分:淡水水体、半咸水水体、咸水水体、内陆盐湖 河流的水文学特征指标 水位、干流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流速、径流量、径流深、比降、径流系数、 河流的分段 1.河源:河流的发源地,水较浅,比降比较小,水流比较缓慢,底质为冻土层或卵石 2.上游:河谷呈“V”字型,比降大,流速非常大,含沙量高,底质多为大小不等的石块 3.中游:水面不叫开阔,河谷呈“U”字型,比降较低,流速减缓,底质多为卵石或石砾 4.下游:水面非常开阔,比降非常小,流速缓慢,底质多为淤泥或细沙 5.河口:河流与海洋的交界处,此处容易形成三角洲和河网 湖泊的形成原因 1.构造湖:由于地质运动地壳断裂形成的湖泊,一般湖泊面积比较大,水比较深 2.火山湖:由死火山的火山口积水而形成的湖泊,面积不大,水体较深 3.堰塞湖:由地震、山崩或火山喷出物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 4.泻湖:本来是海湾,但由于泥沙的淤积作用与海洋分离而形成的湖泊 5.牛轭湖:由于河水改道,遗留下来的旧河曲所形成的湖泊 6.溶蚀湖:在可溶性石灰岩等分布区域,由于地下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湖泊 7.冰川湖:由于磨蚀和冰渍物堆积所形成的湖泊 8.风成湖:由风力的作用所形成的浅而水的洼地蓄水所形成的湖泊,随水源的变动而移动,又称游移湖 岸线发育系数:湖岸线长度与湖水面积相同的园的周长的比值 湖泊的分区及生物:包括水底区、水层区、水面区 1、水底区:沿岸带、亚沿岸带、深底带(底栖生物) 2、水层区:沿岸区、湖心区(浮游生物) 3、水面区:水体与空气交界的地方(漂浮生物) 水库分类 根据形态分类 1.湖泊型水库:修建在平原区,表面积比较大 2.河道型水库:修建在峡谷之中,形状如同河道 3.分支型型水库:多修建在丘陵山区,具有很多淹没的港湾,支流等突出部分 根据库容大小分类 1.大型水库:库容>1亿立方米 2.中型水库:1000万立方米<库容<1亿立方米 3.小型水库:库容<1000万立方米 水库分区 1.河道区:水库的上游,水流比较急,水比较浅,透明度比较小,水文性质类似河流 2.过渡区:河道区以下,沉积作用增强,透明度增大,水流变缓,深度增加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题(卷)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基础生态学》课程 A 卷 专业班级: 命题教师: 张晓鹏李刚审题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考试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得分: 分 1.趋异适应 2.顶级群落 3.生物的生活史对策 4.特征替代 5.协同进化 6.生态幅 7.生态入侵 第 1 页共 8 页 8.生态阈值 9.边际效应 10.生态平衡 二.填空题,每空1~共20, 得分: 分 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2(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物种形成学说是。 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 5(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特点和速率主要取决于和

、三个方面。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 ,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为信号。 9(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10(种群数量的调节实际上是通过种群本身内在和两个反向力间的平衡而实现的。 11(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不同可以将群落演替划分为和 两类。 第 2 页共 8 页 12.能够准确反映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生态金字塔是。 13.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顶级。 14. 在生态系统氮的循环中~一方面通过固氮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另一方面又通过重新返回大气。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15分, 得分: 分 1. 如果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最可能是以下哪种 ( )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成丛分布 D. 群集分布 2(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 。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3(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 ,。 A(凸型曲线 B(凹型曲线 C(对角线型曲线 D(S型曲线 4(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 , 。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 ;

人文视野中地生态学期末问题详解

【单选题】(2分) 生态学和经济学都研究资源的稀缺性。 A. 对 B. 错 2 【单选题】(2分) 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对文化下了一个多数学者都能接受的定义,那就是,文化是指人类修养的积累。 A. 错 B. 对 3 【单选题】(2分) 熊猫的拇指并不适合抓握竹子,因为它是由腕骨进化来的,远不如拇指用起来方便。这说明熊猫的进化适应是不完美的。 A. 错 B. 对 4 【单选题】(2分) 身土不二,是指吾身出于此土,身土不可分离。 A. 对 B. 错 5 【单选题】(2分) 北美亚口鱼的北方种群对低温酶编码的等位基因较多,而南方种群对高温酶编码的占优势。 A. 对 B.

6 【单选题】(2分) 一些国际知名的网站基本上都能在中国找到类似的“山寨”版。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趋异适应。 A. 对 B. 错 7 【单选题】(2分) 贝格曼规律是指在寒冷地区,同种恒温动物个体相对于其它地区小,而相对面积大,相对散热量多。 A. 错 B. 对 8 【单选题】(2分)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一部分或未受精的卵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A. 对 B. 错 9 【单选题】(2分) 加拿大猞猁对美洲兔的调控属于外因调节。 A. 对 B. 错 10 【单选题】(2分) K对策者以量取胜,r对策者以质取胜。 A. 错 B.

11 【单选题】(2分)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缺陷之一在于没有认识到人类有能力增加食物供应。 A. 对 B. 错 12 【单选题】(2分) 兼性共生是指当共生关系不存在时,双方不能稳定地生长。 A. 错 B. 对 13 【单选题】(2分) 渡渡鸟灭绝之日,正是大颅榄树绝育之时。 A. 错 B. 对 14 【单选题】(2分) 把“上帝的羔羊”翻译成“上帝的小海豹”是一种准确的翻译。 A. 对 B. 错 15 【单选题】(2分) 我国历代的法律一直禁止亲亲相护、亲亲相隐。 A. 错 B.

最新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 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 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 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 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 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 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 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 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 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25.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26.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 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

恢复生态学复习重点归纳

《恢复生态学》复习纲要 1、恢复生态学的概念和内涵 定义: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机制和管理过程的科学。 恢复生态学是一门关于生态恢复的学科。恢复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但它又是环境学、地理学、林学、农学、草地学、湿地学、海洋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2、生态恢复的机理 通过排除干扰、加速生物组分变化和启动演替过程使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到某种理想的状态。 3、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 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如暖干化)、自然灾害(火灾、水灾等)、外来种入侵(包括人为引种后泛滥成灾的入侵)。 人为因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采挖、长期不合理的灌溉、矿山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污染等。据Daily(1995)对人为因素造成的退化生态系统排序:过度开发占34%,毁林占30%,农业活动占28%,过度收获薪材占7%,生物工业占1%。 人为干扰:过度开发、毁林、农业活动、过度收获薪材、生物工业、化学污染、深林砍伐、露天采矿、旅游、探险等。 自然因素:物理因素,水灾、火灾、冰雹风暴、洪水、地震、泥石流干旱胁迫、海岸和河岸冲击等;生物因素,生物入侵、病虫害侵袭、伤害和放牧。 4、什么是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定义: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特点:综合性、主导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阶段性、限制性、间接性和直接性。 5、种群的基本参数有哪些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种群和年龄结构和性比 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6、景观生态恢复目标、原则和步骤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2012年秋学期《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依力夏提江·艾买尔的老婆穆妮热·图尔洪 一、判断题 1.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与周围物理环境的关系。 2. (√)初级生产是将无机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3. (×)不能在水中生活的生物称为陆生生物。 4. (×)只要2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它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5. (×)生物表现出相同外部形态结构适应特征是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的结果。 6. (√)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7. (×)岛屿上生物种类的多少取决于岛屿与大陆的远近。 8. (√)动物的婚配制度与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 9. (×)群落中个体生物量最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10.(×)气体型循环的元素以气态进行地球生物化学循环。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2.(×)大气中氮气的浓度的增加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原因。 13.(×)频度最高的种类就是往往就是一个群落的那群种。 14.(×)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就是说有些生态因子的作用是全面的。 15.(√)环境它能导致种群数量的改变。 16.(×)水在零度时密度最大。 17.(×)有冬眠特性的动物,在冬眠时体温与平时差不多高。 18.(×)在我们这个地方,一年当中是春分日日照最长,立冬日日照最短。 19.(×)蚕豆与玉米比较起来,玉米是属于长日照植物。 20.(√)P=C-Fu-R是初级生产公式,当中R表示呼吸损失掉的能量。 21.(×)青蛙的死亡曲线是凸型的,人的死亡曲线是对角线型的。 二、选择题 1.(D)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2.(B)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浓度的增加。 A.CO2 B.SO2 C.NO2 D.NH3 3.(B)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4.(D)下列不是可持续农业做法的是。 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 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 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 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 5.(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对策者是以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机会的 B.K对策者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殖率高 C.K对策者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 D.K对策者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6.(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阴性植物比耐阴植物更耐阴 B.耐阴植物是介于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二类之间的植物 C.耐阴植物是在强光下生长不好,能忍受遮荫的植物 D.耐阴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 7.(D)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生态系统生态学 8.(B)生物群落是。 A.生物偶然的组合 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 C.生物随意的组合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生态学试卷及标准答案

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 (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2.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1)收获量测定法(1分) (2)氧气测定法(黑白瓶法)(1分):根据初始瓶(IB)、黑瓶(DB)、白瓶(LB)溶氧量,即可求得:初级净生产量=LB-IB;呼吸量=IB-DB;总初级生产量=LB-DB。 (3)CO2测定法(1分) (4)发射性标记物测定法(1分) (5)叶绿素测定法(1分) 3.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三种(1分) (1)促进模型;(1分) (2)抑制模型;(1分) (3)耐受模型。(1分)

水域生态学考试分析

一、名词解释 1、生物监测:系统地利用生物反应以评价环境的变化,并把它的信息应用于环境质量控制的程序中去。 2、新生产力: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为新生产力。 3、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因子。 4、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5、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引进历史上该区域尚未出现的物种,从而可能引起造成入侵地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巨大变化,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6、生态对策:从进化论观点来看,生物适应于不同栖息环境并朝着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属于r-选择的生物称为r-对策者;属于K-选择的生物称为K-对策者。 7、生态环境:所有的生态因子综合起来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8、微生物环:是指自养或异养微生物可将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释放的DOM转化成POM(细菌本身),并被微型浮游动物(特别是原生动物)所利用,最后这部分初级生产的能量得以进入后生动物,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环。微生物环是水层区食物网中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流程。 9、指示生物:生物在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每个种都留下了深刻的环境烙印。对某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 10、生态模型:用物理或数学的术语对生态学问题基本成分的规范表达。 11、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彼此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12、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的统一体。 13、生态演替: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即在某一个生态系统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有规律的渐次取代直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为止的过程。 14、原生演替:水生群落的演替如果是从新形成的水体开始,就称为原生演替,如新挖鱼池中群落的演替。 15、次生演替:水生群落是从原来干涸的水体充水后开始的就称为次生演替,绝大部分内陆水体的演替一般都属于次生演替。 16、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达到相对的稳定和协调,并在一定强度的外来干扰下通过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 17、生物修复:利用特定生物(特别是为生物)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收,转化或降解作用,达到减缓或最终消除水体污染,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 18、生态锥体:指在生态系统中,当依次以各个营养级上的能量、个体数量或总生物量来描述群落的营养结构时,出现从生产者到终端消费者急剧的、阶梯般的金字塔形锥体,包括能量锥体、数量锥体和生物量锥体,三者统称生态椎体。 1、营养级:就是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亦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多个物种组合。 2、关键种:不一定是优势种,但在群落中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

基础生态学试题

基础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的水圈、大气圈的下层。 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的百分比,表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盖度: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的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的存活后代的数量作为衡量适合度的指标。 进化:生物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物种的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內禀增长率: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生物种群不受其他因子限制时的最大瞬时增长速率。 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共同进化的现象。 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数量分许法。

领域:动物个体或群体所占据的排斥同种其它个体或群体的空间。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影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过程。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有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生态位:之声吴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生态位包含了所有生态因子和生态辐。 生态幅:生态幅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它常与耐受限度一致,耐受限度越宽,生态幅也越大。 生态因子:指环境因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又称环境因子。所以有人称生态因子的总和为生态环境。 生态型: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隔离,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作用和影响,趋异适应的结果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分异并在遗传上固定下来,这种不同的个体群称为生态型。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生态型是趋异适应的结果,生活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 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表现为相对稳定,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接近相当,外来干扰所引起的变化可由自我调节而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即为生态平衡。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应:指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而表现出的特性。 层片:每一层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构成的机能群落。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