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假性动脉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假性动脉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假性动脉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假性动脉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假性动脉瘤按病因分为:创伤性、感染性、医源性、先天性、动脉粥样硬化和肿瘤性等。创伤包括锐性创伤和钝性创伤,以前者更为常见;感染以细菌性心内膜炎、血管周围炎多见。近年来,医源性动脉壁创伤所致的假性动脉瘤报道日见增多,1987年,Roberts报道动脉穿刺造影所致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低于1%。但随着激光消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术、球囊扩张术均需要用口径较粗的导管靴,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不断的增加。同时,传统的针灸也可以引起医源性的假性动脉瘤。

发病机制与病理

假性动脉瘤从发现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但对其形成机制和破裂出血的成因尚未能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动脉因某种因素的作用(如创伤、感染等)发生破裂出血而形成局部血肿,继而被周围的软组织包绕,逐步形成的含血囊腔,腔内为凝血块、血栓及血液。囊壁无正常动脉壁的内膜、中层及外膜三层结构,而完全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其囊壁的这一特征是与真性动脉瘤(aneurysm)的根本区别所在。

国内郑玉明等用兔股动脉成功复制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活体动物实验模型,提出了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成因的基础理论,并将早期创伤性动脉瘤的形成分为4期,①动脉损伤血肿形成期(约3d):动脉”开口型”损伤或动脉壁损伤并继发破裂出血,形成局限性血肿。②形成前期(4-10d):动脉破口与局限性血肿均被血凝块及血栓栓塞,动脉血流不能进入局限性血肿内。③形成期(5~1ld):血凝块及血栓溶解,动脉破口与局限血肿相通,动脉血流冲人局限性血肿腔内,搏动性包块出现,即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形成。④瘤体增大期(30d内):搏动性包块随动脉血流冲击,日渐增大,并对周围器官和组织造成压迫,引起临床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或由于瘤壁薄弱,突发破裂出血,造成急性动脉大出血危象。国内陈庄洪等”在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对假性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诱发其破裂的原因,认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假性动脉瘤瘤体增大、破裂的重要因素,即瘤腔内血流呈涡流,瘤颈部底边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载瘤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对瘤壁产生切向应力,力口之瘤壁缺乏弹力纤维,对切向应力的耐受力差,在高速血流作用下,逐渐增大,当超过瘤壁耐受力时,将致其破裂;同时,瘤内阻力指数高于载瘤动脉,瘤壁顺应性低,血流阻力大,这种顺应性与张力负相关及动脉壁与瘤壁顺应性的不匹配,亦是致瘤体破裂的原因。而假性动脉瘤部位的感染,瘤腔内形成血栓脱落栓塞远端动脉,在病变周围施行的手术操作伤及瘤壁,动脉造影中采用高压注射器推药等”均是导致瘤体破裂的重要原因。

颅内动脉瘤(2)

第一节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以囊性动脉瘤最为常见,其他还有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等。囊性动脉瘤,也称浆果样动脉瘤,通常位于颅内大动脉的分叉处,尤以脑底动脉环(Willis环)多见,即血管壁受血流动力学冲击力最大的部位。梭形动脉瘤则在椎基底动脉系统更常见。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约占85%。 【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破裂出血症状是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脑室出血或硬脑膜下腔出血等。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为常见。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等。当有脑室内出血时通常预后较差,而脑室大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⑴SAH症状 突发剧烈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见于97%的病人。通常伴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呼吸骤停、晕厥、颈部及腰部疼痛(脑膜刺激征)、及畏光。如果有意识丧失,病人可能很快恢复神志。可伴发局灶性颅神经功能障碍,如动眼神经麻痹而导致复视和/或上睑下垂,出血随脑脊液沿蛛网膜下腔向下流动的刺激腰神经根引起腰背部疼痛。然而警示性头痛可能发生于无SAH或由于动脉瘤增大或局限于动脉瘤壁的出血。警示性头痛通常突然发生,程度严重,在1日之内消失。 ⑵SAH体征 A.脑膜刺激征:颈强直(特别是屈曲时)常发生于出血后6~24小时,病人Kerning征阳性(大腿屈曲90度,同时膝关节弯曲,然后伸直膝关节,阳性表现为腘肌疼痛),或Brudzinski征阳性(屈曲病人颈部,阳性表现为不自主髋膝部屈曲)。 B.高血压; C.局灶性神经功能丧失,如动眼神经麻痹、偏瘫等; D.迟钝或昏迷;在SAH后可因下述原因导致昏迷,包括颅内压升高、脑实质内出血损伤脑组织(同样导致颅内压升高)、急性脑积水、弥漫性缺血(可能继发于颅内压升高或血管痉挛)、抽搐等。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伴颅内血肿1例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伴颅内血肿1例 患者男,因车祸伤入院,行对症治疗。住院期间,于第14天与第24天两次出现迟发性颅内及脑室出血,行CTA及DSA检查示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行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少见,发病隐匿而凶险,可据情况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或开颅手术治疗。 标签: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颅内血肿;脑室出血;外伤性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多因外伤所致,临床少见。该病发病多隐匿,且病情凶险,近年本院仅发现此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患者男,20岁。因车祸伤后意识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能1 h入院。患者因车祸致伤头部,当即昏迷,伴左侧肢体活动不能,在外未治,急来诊。既往史无特殊。查体:昏迷状态,右额见头皮裂伤,双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约4 mm,直接间接光反应均无,左侧直径约3 mm,直接间接光反应均存在。鼻腔见少量血性液流出,双眼球无外突,未闻及颅内血管杂音。左侧肢体偏瘫,双巴氏征阳性。凝血系统检查正常。诊断:脑挫裂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少量积血,颅前窝骨折,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肺挫伤。给予降颅压补液抗感染治疗,病情渐好转,复查CT示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出血已吸收。于第14天患者抽搐1次,复查头部CT示脑室积血,予行右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引流5 d积血消失,顺利拔管。第24天常规复查头部CT示脑室内再次出血,量少,轻度脑积水,予暂观察,此时CT片即可见鞍上池右上方有一类圆形高密度影,当作普通颅内血肿,未在意。第28天患者再次出现抽搐,昏迷加深,复查CT示右颞颅内血肿并破入脑室,脑室积血量大,合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予再次急症行双侧侧脑室引流术。因患者反复出血,经讨论高度怀疑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为明确诊断及治疗,行脑CTA及DSA检查示:右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虹吸段见图1,图2)。限期行右翼点入路开颅血肿清除及右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孤立术,术后积极对症治疗,患者颅内未有再出血发生。患者术后呈植物生存状态。 2讨论 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为临床少见的病情凶险的疾病,且病情多为隐匿性,一旦动脉瘤破裂可迅速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正确,可挽救生命。此病多以额颞部外伤,引起颅中窝前部骨折所致。颈内动脉的岩骨段及海绵窦段最多见,也见于床突上段颈内动脉[1]。蝶骨骨折后,颈内动脉管壁受到损伤,可形成假性动脉瘤,多表现为出血、凝血、再出血、再凝血,顺序进行,或发生难以控制的鼻出血,患者多因一次大出血休克或颅内血肿致脑疝而死亡。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多在伤后2~3周破裂,伤后立即诊断动脉瘤者少见。头部外伤史,视力下降,鼻腔出血,动眼神经麻痹及颅内血管杂音是本病重要的诊断依据,但极少患者会出现以上所有症状,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和定位。外伤性颈

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及护理

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及护理 一、定义 定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血肿,多由于创伤所致。 二、病因 假性动脉瘤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抗凝药的应用介入术前充分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可增加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 2、肥胖者和高血压患者 3、患者的依从性患者依从性差是形成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因紧张和肢体长时间制动带来的不适导致频繁换动体位。 4、穿刺技术介入手术过程中操作人员由于穿刺点过高或过低,或刺破动脉后壁,或误入股浅动脉均可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增加。 5、术后压迫术后压迫时间不够或位置的不准确是术后形成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之一。 三、临床表现 1、局部有肿块,并有膨胀性搏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听到收缩期杂音。 2、压迫动脉近心侧可使肿块缩小,紧张度降低,搏动停止,震颤与杂音消失。

3、巨大动脉瘤可有邻近神经受压损害和远侧组织缺血症状。如瘤内有附壁血栓形成,有可能发生血栓迁移引起远侧动脉栓塞而产生相应症状,也可因外伤或内在压力增加而破裂出血。 四、治疗 假性动脉瘤自愈者很少,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包括: 1、动脉修复; 2、血管结扎; 3、瘤体切除; 4、血管吻合及血管移植术等。 五、预防措施 1、穿刺时正确定位,穿刺点不宜过高或过低。 2、医生在拔鞘管后按照正确的定位和手法压迫穿刺点。 3、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如发现血压过高,及时报告。 4、遵医嘱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5、做好术前教育,让患者了解到活动可能带来的危害,鼓励患者坚持术侧肢体制动位。 6、患者卧床时间长时,会腰酸背痛,这时要给予按摩。 7、尽量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用力等。 六、护理 1、穿刺部位的观察对于高危患者如高血压、肥胖患者、穿刺失败者应加强术后巡视,观察穿刺点周围是否有出血、皮下淤血及血肿的形成,一旦有出血、血肿,应早期发现并立即通知医生,重新给予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外科手术方法探讨(一)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外科手术方法探讨(一) 作者:张赋,吴文森,杨柳山,龙驹,刘邕波,蒋润发,杜正隆,邓盛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FA)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共25例病人:注射毒品所致5例PFA病人,采用假性动脉瘤近心端(髂动脉)、远心端(股浅动脉)阻断,清除病灶,缝扎股动脉残端,采用人造血管绕开感染灶行旁路移植股动脉重建,病灶开放引流;介入、血液透析治疗所致18例PFA病人行瘤体切开,用手指按压血管出血点,使用5-0prolene线直接缝合修复;外伤所致2例PFA病人阻断瘤体近心端髂动脉后,依据病变情况,直接修复、大隐静脉补片修复行股动脉重建。结果25例病人均获手术成功,无PFA复发,无发生肢体坏死。结论不同病因所致PFA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也减少病人创伤、节省医药费用。 【关键词】动脉瘤,假性;外科手术 不同病因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offemoralartery,PFA),各有其自身病变特点治疗方法各异,1997年5月~2006年2月,我院和南溪山医院共收治PFA25例病人,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手术治疗方法,获得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4例,年龄17~80岁,平均47.52岁。发病原因:锐器伤1例,挫钝伤1例,血液透析伤2例,介入治疗伤16例,经血管注射毒品损伤5例。并发症:3例次PFA破裂出血,5例次并发感染,2例次并发动静脉瘘。术前所有病人均行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查:PFA大小为3.0cm×4.2cm~11.3cm×6.4cm,均可见五彩血流与瘤体相通,瘤体破口直径约0.3cm~0.6cm。25例病人均可触及腹股沟区包块,左侧8例,右侧17例,均可闻及吹风样杂音,5例瘤体局部红、肿、热、痛,有波动感,3例瘤体有脓血性分泌物溢出,16例广泛皮下瘀血。 1.2手术方法 1.2.1锐器伤1例、挫钝伤1例所致PFA病人,于瘤体近心端分离出髂动脉阻断,切开瘤体清除瘀血块,探查股动脉损伤范围。锐器伤病人:破裂口约0.4cm,边缘整齐,使用7-0prolene 线连续缝合修复;挫钝伤病人:血管壁挫裂伤约3cm,破口约0.2cm边缘不整齐,由助手按压住出血点,分离出股动脉远心端阻断,取一段大静脉制成血管片,修整挫伤股动脉,取静脉血管片,使用7-0prolene线连续缝合修补缺损区。 1.2.2血液透析伤2例、介入治疗伤16例所致PFA并1例动静脉瘘病人:采用直接瘤体切开,清除瘀血块,见股动脉出血点后,用手指按压止血,于出血点中央直接缝合一针,轻轻上提减少出血后,再仔细缝合,静脉出血点采用同样方法修复。 1.2.3血管穿刺注射吸毒所致PFA5例病人,局部均有感染,3例瘤体有脓血性分泌物溢出,其中1例并动静脉瘘,于近心端健康皮肤处切开,于腹膜外分离出髂动脉阻断。远心端也于正常皮肤处切开,分离出股浅动脉阻断,然后切开瘤体彻底清创,股深动脉、其他股动脉分支及静脉破口给予缝扎止血,创面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更换器械重新消毒铺巾,手术医师、护士更换手术衣及手套。4例使用人工血管端、侧吻合旁路移植行股动脉重建(内侧旁内1例,外侧旁路3例),1例因经济困难(大隐静脉炎症,闭塞)予直接缝扎股动脉远、近端未行股动脉重建,5例病人瘤腔均置碘仿纱条不缝合,术后给予换药治疗。 1.2.4抗凝阻断动脉近心端前给予1mg/kg肝素钠,术后使用人工血管及大隐静脉片血管重建的病人予华法林2.5mg口服抗凝治疗。 2结果 所有病例均康复出院,无手术死亡,无人工血管感染,无肢体远端缺血坏死,无肢体坏死需行截肢病人。1例股动脉结扎病人,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但皮肤温度正常,能行走,病人自觉患侧肢体力度较健侧差,所有病人于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显像显示:移植

动脉瘤超声诊断

动脉瘤超声诊断 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 扩张或膨出的表现,以膨胀性、波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可以发生在 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以肢体主干动脉、主动脉和颈动脉较为常见。 动脉瘤分类周围动脉瘤(常见股动脉、腘动脉)内脏动脉瘤 脾动脉、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胸 主动脉瘤)病因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动脉炎 性疾病临床表现体表搏动性肿物压迫症状血栓脱落致远端动脉栓塞肢体、器官缺血或坏死瘤体破裂其他症 状:局部疼痛,感染表现等 真性动脉瘤:动脉局限性扩张,管径为相邻正常管径的 1.5 倍或以上。发生常与动脉硬化有关。假性动脉瘤:局部动脉管壁破损,引起局限性出血及动脉旁血肿形成。常见诱因是局部损伤(动脉刺伤或插管、挫裂伤等)。夹层动脉瘤:动脉壁中层破坏,内膜变薄而破 裂,血液从破口进入中层,在 血流的冲击下,使中层逐渐分离,出现形成两个腔。易患因瘤分型(De Bakey分型法)I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近端; 素是动脉壁中膜疏松。主要见于主动脉。主动脉夹层动脉 夹层可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亦可累及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瓣n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

动脉近端;夹层局限于升主动脉。可累及冠状动脉和主动脉 瓣。rn 型:内膜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夹层常向下扩 展至胸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如血肿向上逆行扩展至主动脉 像图DeBakey 分型:I 型:破口在升主动脉,但累及升主 和降主动脉。 II 型:破口在升主动脉,但仅限于升主动脉 降主动脉 IIIb 累及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 Stanford 分型: 动脉瘤诊断标准: ( 1 )腹主动脉最宽处外径较相邻正常段外 径增大 1.5倍以上;(2)最大径(外径)> 3.0cm 。符合以 两标准之一可诊断。 2. 局部囊样扩张。 用来描述动脉扩大, 但尚未达到动脉瘤的诊断标准。 3. 对于腹主动脉狭窄, 没有 以诊断直径狭窄率> 50%。假性动脉瘤诊断标准 1.在血管外 形成的搏动性血肿,没有动脉壁回声。最常见的原因是医源 期变化的血流信号。当瘤体内完全血栓形成后,可无血流信 普勒和脉冲多普勒:显示真腔和假腔内不同类型的血流,包 弓和升主动脉,则称逆行性夹层。 动脉瘤声像图动脉瘤声 III 型:破口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 IIIa 仅累及 A 型:凡累及升主动脉 B 型:仅累及降主动 脉腹主动脉瘤超声诊断要点(一)真性腹主动脉瘤 1. 真性 特定的诊断标准。如果局部收缩期峰值流速升高 100% ,可 性的。例如,动脉穿刺术后。 2.CDFI 可见腔内有随心动周 号。 口 号。 动脉夹层诊断标准灰阶超声:显示腹主动脉管腔被分成 两部分,即真腔和假腔,假腔内径一般大于真腔。 彩色多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致假性动脉瘤病例分析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致假性动脉瘤病例分析 随着心脑血管及神经介入的发展和普及,股动脉穿刺是各种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常见路径之一,对股动脉的损伤难以避免,如局限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如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本文介绍2例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AP)。 1. 病例资料 病例1:女,72岁。因突发头晕4 h入院。入院后MRA示基底动脉末端结节样膨隆,动脉瘤可疑。经右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示基底动脉上段左侧小脑上动脉起始可见一约6 mm×4 mm大小结节状突起。3 d后,全麻下经右股动脉穿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 手术顺利,拔除长鞘后右腹股沟穿刺处局部形成血肿,压迫止血半小时无活动出血后加压包扎后返回病房。随后,腹股沟区穿刺处出现10 cm×10 cm皮下血肿,并进行性增大,出现中度贫血。右侧股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侧腹股沟区异常回声,考虑假性动脉瘤形成可能;复查示瘤体扩大明显。 全麻下行右股动脉动脉瘤切除并瘘口修补术。术中发现皮下大量凝血块位于大腿内上侧,清除血肿时见有活动性出血自血肿腔向外喷射,探查见股总动脉一针眼样瘘口活动性出血,压力较高,用橡皮带控制股总动脉,暂时夹闭股动脉近端,以6-0无损伤缝合线8字缝合瘘口。

术后股动脉搏动良好,原瘘口亦无出血,右下肢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腹股沟区皮肤张力下降,右下肢活动无受限,右侧腹股沟区皮肤青紫瘀斑逐渐好转,半月后皮肤拆线病情好转后出院。 病例2:女,70岁,因头晕1个月余入院。外院颅脑CTA等检查示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经右股动脉穿刺,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手术顺利,术后左侧肢体活动好,右侧肢体肌力稍差,股动脉穿刺点给予血管缝合器封堵后返回病房。但术后逐渐出现右侧腹股沟穿刺处有搏动性皮下肿物,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为假性动脉瘤,经局部压迫、制动等对症处理后,病灶未见明显扩大。病人经严格卧床休息及股动脉加压器压迫右下肢制动,超声复查假性动脉瘤未见明显扩大,后逐渐好转出院。 2. 讨论 FAP一旦发生,就有破裂出血、血栓栓塞、压迫周围组织结构、组织坏死等的风险,必须及早正确诊断、及时处理。FAP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 h,病人自觉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部位出现进行性增大的搏动性肿块,可触及收缩期震颤、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常伴发疼痛、局部压迫、出血及感染等症状。FAP影像学检查多样,彩色多普勒超声因无创,较MRI及DSA简便、快捷、经济,可反复检查且能准确诊断多类血管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显示肿块有无搏动,肿块的形

股动脉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股动脉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卢钱娣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 假性动脉瘤是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血肿。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以及抗凝,抗学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假性动脉瘤成为介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我科从2013年01月至06月行PCI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78岁;其中植入一枚支架2例,2 例三支病变,未植入支架;1例血管无明显异常,未植入支架,术后均予宽胶布,沙袋局部压迫8小时,术肢制动6-12小时。 1.2临床表现 3例患者在术后2天穿刺部位出现明显肿胀,可触及波动性肿块,患者主诉感疼痛难忍,2例患者外观穿刺部位无明显肿胀,平卧位休息时无特殊感觉,下床行走时伤口穿刺处感牵拉痛,5例经超声多普勒检查均确诊为假性动脉瘤。 1.3结果 2例于徒手压迫1小时,然后用弹力绷带包扎,沙袋压迫24小时瘤口闭合,2例徒手压迫1小时然后弹力绷带包扎,沙袋间隔压迫72小时瘤口闭合,1例间断压迫5天瘤口闭合。 2原因分析 假性动脉瘤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抗凝药的应用介入术前充分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减少支架植入术后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但可增加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因此,术前应正确使用抗凝剂治疗,对术程较长、使用过量抗凝药的患者术后压迫和观察时间要长。(2)肥胖者和高血压患者体形肥胖者多为老年人,皮下脂肪层较厚,动脉粥样硬化者多,穿刺时动脉搏动不明显,给穿刺带来困难,压迫时又较难找准穿刺点,以致压迫不彻底,穿刺口闭合不完全。高血压患者,术前如果没有完全把血压降到正常范围,或者术后患者焦虑引起血压的再度升高都会给压迫带来一定的难度,压迫时间不够就容易并发假性动脉瘤。且高血压患者术后解大便时腹压增加,未完全闭合的股动脉穿刺口易在强大血压的冲击下破裂出血。(3)患者的依从性患者依从性差是形成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医护人员没有做好术前教育或术后患者耐受性差,因紧张和肢体长时间制动带来的不适导致频繁换动体位。(4)穿刺技术介入手术过程中由于穿刺点过高或过低,或刺破动脉后壁,均可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增加.

主动脉瘤及夹层

主动脉瘤(AA)及主动脉夹层(AD)诊疗规范 (一)疾病特点: 1、主动脉瘤及夹层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大多伴有高血压。其发生机制很复杂,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等均与其发生直接相关。各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继而扩张形成动脉瘤。 2、主动脉瘤可无明显症状,在体检时发现,也可有腹痛(疼痛一般不随体位或运动而改变)、压迫临近器官出现相应症状、远端血管栓塞症状和腹部搏动性包块;动脉瘤破裂时有突发腹痛、休克、搏动性包块。 3、夹层动脉瘤多急性起病,可有突发剧烈撕裂样胸痛,可发生于前胸、后背、或腹部或沿胸主动脉行径,也可呈刺痛或刀割样疼痛,大汗淋漓,转移性疼痛自前胸至后背以至下腹,提示撕裂发展过程。可伴有高血压、脏器缺血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表现。严重者出现下半身青紫,股动脉搏动消失,肢体疼痛,感觉和运动障碍以至截瘫。 4、主动脉瘤多见于腹主动脉,尤以肾下腹主动脉瘤多见。胸主动脉瘤较少见,但死亡率更高。主动脉瘤少见类型为炎性主动脉瘤、感染性主动脉瘤。前者在临床表现上,更容易出现腰部或腹部疼痛等症状。慢性腹痛、体重减轻、血沉增快是诊断炎性腹主动脉瘤的三联征。后者多由继发感染引起,葡萄球菌和沙门菌是常见的致病菌,结核杆菌和梅毒也可以导致主动脉瘤。 5、腹主动脉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瘤体破裂、远端脏器栓塞和邻近脏器受压。 6、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急症,极为凶险,对其诊断治疗应刻不容缓。 7、常见的鉴别诊断主要有心梗、肺栓塞、胸膜炎、腹部占位性病变等。 (二)AD分型:最常用的有两种分级方法。 (1)DeBakey 分型 Ⅰ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扩展范围超越主动脉弓,直至腹主动脉,此型最为常见; Ⅱ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扩展范围局限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 Ⅲ型:内膜破口多位于降主动脉峡部,扩展范围累及降主动脉或/和腹主动脉,其中膈上者又称为ⅢA型,膈下者为ⅢB型。 (2)Stanford 分型: A型:凡升主动脉受累者为A 型(包括DeBakeyⅠ型和Ⅱ型); B型:只涉及降主动脉者为B 型(相当于DeBakeyⅢ型); A型约占全部病例的2/3,B型约占1/3。 目前,国外以Stanford分型使用较多。

假性动脉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假性动脉瘤按病因分为:创伤性、感染性、医源性、先天性、动脉粥样硬化和肿瘤性等。创伤包括锐性创伤和钝性创伤,以前者更为常见;感染以细菌性心内膜炎、血管周围炎多见。近年来,医源性动脉壁创伤所致的假性动脉瘤报道日见增多,1987年,Roberts报道动脉穿刺造影所致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低于1%。但随着激光消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术、球囊扩张术均需要用口径较粗的导管靴,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不断的增加。同时,传统的针灸也可以引起医源性的假性动脉瘤。 发病机制与病理 假性动脉瘤从发现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但对其形成机制和破裂出血的成因尚未能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动脉因某种因素的作用(如创伤、感染等)发生破裂出血而形成局部血肿,继而被周围的软组织包绕,逐步形成的含血囊腔,腔内为凝血块、血栓及血液。囊壁无正常动脉壁的内膜、中层及外膜三层结构,而完全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其囊壁的这一特征是与真性动脉瘤(aneurysm)的根本区别所在。 国内郑玉明等用兔股动脉成功复制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活体动物实验模型,提出了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成因的基础理论,并将早期创伤性动脉瘤的形成分为4期,①动脉损伤血肿形成期(约3d):动脉”开口型”损伤或动脉壁损伤并继发破裂出血,形成局限性血肿。②形成前期(4-10d):动脉破口与局限性血肿均被血凝块及血栓栓塞,动脉血流不能进入局限性血肿内。③形成期(5~1ld):血凝块及血栓溶解,动脉破口与局限血肿相通,动脉血流冲人局限性血肿腔内,搏动性包块出现,即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形成。④瘤体增大期(30d内):搏动性包块随动脉血流冲击,日渐增大,并对周围器官和组织造成压迫,引起临床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或由于瘤壁薄弱,突发破裂出血,造成急性动脉大出血危象。国内陈庄洪等”在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对假性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诱发其破裂的原因,认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假性动脉瘤瘤体增大、破裂的重要因素,即瘤腔内血流呈涡流,瘤颈部底边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载瘤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对瘤壁产生切向应力,力口之瘤壁缺乏弹力纤维,对切向应力的耐受力差,在高速血流作用下,逐渐增大,当超过瘤壁耐受力时,将致其破裂;同时,瘤内阻力指数高于载瘤动脉,瘤壁顺应性低,血流阻力大,这种顺应性与张力负相关及动脉壁与瘤壁顺应性的不匹配,亦是致瘤体破裂的原因。而假性动脉瘤部位的感染,瘤腔内形成血栓脱落栓塞远端动脉,在病变周围施行的手术操作伤及瘤壁,动脉造影中采用高压注射器推药等”均是导致瘤体破裂的重要原因。

腹主动脉瘤诊疗指南

腹主动脉瘤诊疗指南 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 的50%。因此,如果精确定义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需要计算同一个人正常腹主动脉和扩张动脉的比例,还需要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体表面积等影响因素进行校正。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直径超过3cm可以诊断AAA。 1、发病率 AAA的发生和很多流行病学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吸烟等。高龄、男性、白种人、阳性家族史和长期吸烟者AAA发生率会相应增高。瑞典的Malma医院曾对所有住院期间死亡患者进行尸检,发现在50岁以上人群中AAA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在80岁以上男性患者中发病率可以达到5.9%[1]。 2、病因学 动脉瘤发生的生物学机制很复杂,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等都被证明与其发生直接相关。各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继而在血流压力下扩张形成动脉瘤。 2、1 遗传易感性 多项研究表明,动脉瘤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国外一项针对AAA 患者长达9年的随访发现,15%AAA患者直系亲属中也发生各部位动脉瘤,而对照组里只有2%,P<0.001[2]。其他研究则表明,家族性AAA发病年龄一般比散发性AAA更早,但没有证据表明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破裂;AAA发生和多囊肾密切相关,而后者已被证实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2、2 动脉硬化因素 AAA和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一为血管扩张,另一为血管狭窄闭塞,但二者常常是伴发的,而且拥有共同的高危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这都有力证明了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瘤的发生密不可分。 2、3 各种蛋白酶的作用 动脉瘤的一个显著组织学表现为中层弹力膜的退行性变,组织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被相应的蛋白酶破坏;局部金属蛋白酶(MMP)增高,促使平滑肌细胞易位,导致血管中层结构破坏;局部巨噬细胞和细胞因子浓度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以上三点都可能导致动脉瘤壁破坏与扩张和动脉瘤形成。 2、4 先天性动脉瘤 一些先天性疾病常伴发主动脉中层囊性变,从而导致先天性动脉瘤形成。其中最多见的是马凡综合症(Marfan syndrome)。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临床表现为骨骼畸形、韧带松弛、晶状体脱垂、主动脉扩张及心脏瓣膜功能不全等。其他少见的先天性疾病还有

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及护理

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及护 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及护理一、定义 定义:假性动脉瘤 (pseudoaneurysm,PSA)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血肿,多由于创伤所致。 二、病因 假性动脉瘤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抗凝药的应用介入术前充分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可增加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 2、肥胖者和高血压患者 3、患者的依从性患者依从性差是形成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因紧张和肢体长时间制动带来的不适导致频繁换动体位。 4、穿刺技术介入手术过程中操作人员由于穿刺点过高或过低,或刺破动脉后壁,或误入股浅动脉均可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增加。 5、术后压迫术后压迫时间不够或位置的不准确是术后形成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之一。 三、临床表现 1、局部有肿块,并有膨胀性搏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听到收缩期杂音。 2、压迫动脉近心侧可使肿块缩小,紧张度降低,搏动停止,震颤与杂音消失。

3、巨大动脉瘤可有邻近神经受压损害和远侧组织缺血症状。如瘤内有附壁血栓形成,有可能发生血栓迁移引起远侧动脉栓塞而产生相应症状,也可因外伤或内在压力增加而破裂出血。 四、治疗 假性动脉瘤自愈者很少,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包括: 1、动脉修复; 2、血管结扎; 3、瘤体切除; 4、血管吻合及血管移植术等。 五、预防措施 1、穿刺时正确定位,穿刺点不宜过高或过低。 2、医生在拔鞘管后按照正确的定位和手法压迫穿刺点。 3、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如发现血压过高,及时报告。 4、遵医嘱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5、做好术前教育,让患者了解到活动可能带来的危害,鼓励患者坚持术侧肢体制动位。 6、患者卧床时间长时,会腰酸背痛,这时要给予按摩。 7、尽量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用力等。 六、护理 1、穿刺部位的观察对于高危患者如高血压、肥胖患者、穿刺失败者应加强术后巡视,观察穿刺点周围是否有出血、皮下淤血及血肿的形成,

周围动脉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周围动脉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病变或损伤,形成的局限性膨出或梭型扩张性病变。以搏动性包块为主要症状,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周围动脉瘤是指主动脉以外的动脉区域发生的动脉瘤,以股动脉和腘动脉处最为常见。 二病因1.动脉硬化 多发生于老年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壁发生退行性变,难以承受压力而引起,一般多为真性动脉瘤。 2.损伤 动脉损伤、破裂后于局部形成血肿,并与动脉管腔相通,后被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形成假性动脉瘤。某些部位的慢性摩擦、挤压,也可导致动脉瘤。 3.感染 脓毒症、细菌性心内膜炎或结核时,细菌可经血液循环侵袭、破坏动脉壁,形成动脉瘤;梅毒螺旋体感染可使动脉壁中层变性、破坏,发生动脉瘤,现已少见。感染所致者,多为假性动脉瘤。4.动脉炎性疾病 多发性大动脉炎、白塞病等,导致动脉发生非细菌性炎症,从而形成动脉瘤,多见于青年人。 5.先天性动脉中层缺陷 Marfan综合征和Ehlers-Danlos综合征,前者与胶原代谢缺陷、后者与胶原形成异常有关;多见于青年人,且伴有各自较为特殊的临床表现。 6.医源性 血管转流术后的吻合口由于感染,缝线脱落、张力降低等,可导致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动脉穿刺或行腔内治疗后,局部可形成穿刺点假性动脉瘤。 三临床表现1.局部搏动性包块 动脉瘤典型的表现为搏动性包块,表面光滑,可伴震颤及杂音等,压迫病变近端动脉,可使包块缩小、张力降低,震颤及杂音减弱。 2.局部疼痛 随动脉瘤逐渐扩大,局部可出现胀痛或跳痛,突然出现的疼痛或疼痛突然加重,可能是动脉瘤急

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1.定义:假性动脉瘤 (pseudoaneurysm,PSA)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 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血肿,多由于创伤所致。 2.原因:假性动脉瘤是血管损伤的并发症,因火器伤、刺伤、医源性损伤等致 动脉壁全层破裂出血。由于血管周围有较厚的软组织,在血管破口周围形成血肿,因动脉搏动的持续冲击力,使血管破口与血肿相通形成搏动性血肿。 约在伤后1个月后,血肿机化形成外壁,血肿腔内面为动脉内膜细胞延伸形成内膜,称为假性动脉瘤。它与真性动脉瘤的区别在于,它不像真性动脉瘤那样具有动脉血管的外膜、中层弹力纤维和内膜三层结构。假性动脉瘤从发现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但对其形成机制和破裂出血的成因尚未能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动脉因某种因素的作用(如创伤、感染等)发生破裂出血而形成局部血肿,继而被周围的软组织包绕,逐步形成的含血囊腔,腔内为凝血块、血栓及血液。囊壁无正常动脉壁的内膜、中层及外膜三层结构,而完全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其囊壁的这一特征是与真性动脉瘤 (aneurysm)的根本区别所在。 3.临床表现:局部有肿块,并有膨胀性搏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听到收缩期 杂音。压迫动脉近心侧可使肿块缩小,紧张度降低,搏动停止,震颤与杂音消失。巨大动脉瘤可有邻近神经受压损害和远侧组织缺血症状。如瘤内有附壁血栓形成,有可能发生血栓迁移引起远侧动脉栓塞而产生相应症状,也可因外伤或内在压力增加而破裂出血。诊断一般不难,除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外,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必不可少。通过造影可了解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大小、数目、载瘤动脉及瘤内有无附壁血栓,且往往血管造影显示的瘤腔影像小于瘤体实际大小是其特征,为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此外,CT和MRI检查对诊断也有较大参考价值,尤其MRI在检

完整版腹主动脉瘤指南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发表时间:2016-10-08 20:18:50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阅读117次 选自: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年11月第28卷第11期 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因此,如果精确定义腹主动脉 瘤,需要计算同一个人正常腹主动脉和扩张动脉的比例,还需要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体表面积等影响 因素进行校正。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直径>3cm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 一、发病率 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很多流行病学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吸烟等。高龄、男性、白种人、 阳性家族史和长期吸烟者腹主动脉瘤发生率会相应增高。瑞典Malma医院曾对所有住院期间死亡病人进行 尸检,发现在50岁以上人群中腹主动脉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在80岁以上男性病人中发病率可 达 5.9% 二、病因学 动脉瘤的发生机制很复杂,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等均与其发生直接相关。各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继而扩张形成动脉瘤 2. 1遗传易感性多项研究表明,动脉瘤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国外一项针对腹主动脉瘤病人长达9年的随访发现,15%腹主动脉瘤病人直系亲属中也发生各部位动脉瘤,而对照组里只有2% (P <0 1001)。其他 研究则表明,家族性腹主动脉瘤发病年龄一般比散发性腹主动脉瘤更早,但没有证据表明前者比后者更容 易破裂;腹主动脉瘤发生和多囊肾密切相关,而后者已被证实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2. 2动脉硬化因素腹主动脉瘤和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二者常常是伴发的,而且拥有共同的高危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 瘤的发生密不可分。 2. 3各种蛋白酶的作用动脉瘤的组织学表现为中层弹力膜退行性变,组织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被相应 的蛋白酶破坏;局部金属蛋白酶(MMP)增高,促使平滑肌细胞易位,导致血管中层结构破坏;局部巨 噬细胞和细胞因子浓度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以上三点都可能导致动脉瘤壁破坏与扩张和动脉瘤形成。 2. 4先天性动脉瘤一些先天性疾病常伴发主动脉中层囊性变,从而导致先天性动脉瘤形成。其中最多见 的是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临床表现为骨骼畸形、韧带松弛、 晶状体脱垂、主动脉扩张及心脏瓣膜功能不全等。其他少见的先天性疾病还有Ehlers 2 Danlos综合征等。尽

动脉瘤的影像诊断教案

主动脉瘤的CT诊断及鉴别(教案) 定义:[掌握] 主动脉病理性的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称之为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分为真性、假性和夹层主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是血管变宽涉及血管壁的3层结构。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局部破裂,由血块或临近组织封住而形成。 夹层主动脉瘤是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进入内膜下之中膜撕裂、剥离形成管套。 一、病因[了解] 二、分类及分型[掌握] 三、临床表现[熟悉] 四、检查[熟悉] 五、诊断及鉴别[掌握] 六、治疗[熟悉] 七、预后[了解] 一、病因:可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层囊性坏死、梅毒感染、细菌感染、风湿性主动脉炎及创伤引起。其中最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二、分型 (一)真性动脉瘤 1.根据形态可分为3型: (1)梭形; (2)囊状; (3)夹层。 2.根据部位可分为: (1)升主动脉瘤包括valsalva窦瘤;

(2)主动脉弓动脉瘤; (3)降主动脉瘤,在左锁骨下和膈肌之间,三者统称胸主动脉瘤; (4)腹主动脉瘤,最常见。 (二)夹层动脉瘤 两种分型方法 1. Debackey分型,三型:I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但累及升、降和腹主动脉;II 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且仅累及升主动脉;III 型: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病变只累及降主动脉者、称为III甲型,同时累及腹主动脉者称为III乙型。 2. Stanford 分型:A型,无论夹层起源于哪一部位,只要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A型;B夹层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一般都在动脉瘤逐渐增大时发生疼痛,性质为深部钻孔样,部位胸主动脉瘤多在上胸部或者背部,肩胛下向左肩、颈部、上肢放射。腹主动脉瘤则主诉下背部疼。如果疼痛的强度增加可能预示着即将破裂,压迫邻近组织如上腔静脉、肺动脉、气管、支气管、肺和左喉返神经、食管,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呼吸困难、咳嗽、喘鸣,甚至继发感染、咯血、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呕血等,降主动脉瘤可侵袭椎体,压迫脊髓引起截瘫。 2.体征 主动脉弓动脉瘤可在胸骨上窝触及异常搏动,胸主动脉可在腹部正中偏左触及一韧性包块,搏动明显,在瘤体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如弓部瘤影响主动脉根部,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听诊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如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颜面、颈部及上肢水肿。 四、检查 1.胸、腹部X线照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2-07T13:58:43.9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作者:桂冬冬 [导读] 在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下一步检查、治疗提供依据。 (宣城市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安徽宣城242000) 【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2月~2017年1月,医院共采用彩超诊断假性动脉瘤56例。结果:相符率达到100%。超声测量假性动脉瘤大小2~7cm不等,2.8(1.5~4.6)cm,其中<3cm者32例。超声测量腔隙数目1个50例,2例及以上6例。破裂动脉瘤1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17%(11/12)。结论:在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下一步检查、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超声多普勒;诊断 假性动脉瘤并不少见,多见于主动脉、外周血管段,随着假性动脉瘤体积的增加,会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受压组织坏死、感染,瘤体破裂,会并发大出血,死亡风险较高,准确的诊断假性动脉瘤非常必要[1]。2013年2月~2017年1月,医院共采用彩超诊断假性动脉瘤56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对象,其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11~73岁,平均(37.1±6.2)岁。动脉瘤部位:股动脉35例、桡动脉8例、其他13例。有明显的病因51例,其中药物注射25例、外伤19例、透析5例、其他2例。临床表现:搏动性包块51例,查体可出现收缩期颤音和或收缩期血管杂音42例,压迫近心端包块缩小。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激发感染局部红肿热痛36例,2例出现皮肤溃疡、破溃。 1.2 方法 首先选择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后诊断,探头轻触怀疑出现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声束围绕瘤体进行扫查,同时诊断血栓形成。以手术治疗病理诊断或血管噪音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等疗法疗效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2 结果 56例患者,其中超声诊断与“金标准”或疗效相符率达到100%。超声测量假性动脉瘤大小2~7cm不等,2.8(1.5~4.6)cm,其中<3cm者32例。超声测量腔隙数目1个50例,2例及以上6例。破裂动脉瘤1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17%(11/12)。超声表现为不均质回声包块,可见不同大小的回声区,彩超显示红蓝相间彩色血流信号,包块与动脉关系密切,在近心端彩色血流信号与包块内部连通。 3 讨论 在过去创伤止血不彻底所致假性动脉瘤比较多见,近年来随着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推广,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明显增多,反复穿刺所致假性动脉瘤最常见。本组对象药物注射引起的假性动脉瘤25例,占据4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因为PCI技术的发展,PCI术后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DAS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假性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并非作为首选方法,价格高,有一定的风险,仅适合手术治疗患者。多层螺旋CT 也是诊断假性动脉瘤的主要方法,能够较详细的诊断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破口位置、血栓形成情况,其诊断价值与DSA相近,开始取代后者成为假性动脉瘤诊断的基本方法。但CT价格相对昂贵,无法反复检查,具有一定的创伤性。 超声具有无创、可重复检查等优势,是诊断假性动脉瘤的重要方法,本次研究中超声诊断的符合率达到100%,高于其他学者调查结果,这可能与纳入对象均为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有关。有报道显示,假性动脉瘤还可能出现在冠脉、脾动脉等动脉上,动脉瘤更深,距离体表更远,容易受到肠气等因素干扰,从而影响诊断的效用[2]。典型的假性动脉瘤彩超表现为近心端彩色血流信号与包块内部连通、红蓝相间彩色血流信号,反映了动脉瘤内部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其与动脉血管之间的关系。对于特殊位置的假性动脉瘤,可采用经食道超声等其他途径。如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经食道超声,对病灶更为接近,当然也因为气管以及支气管气体干扰,成像质量也可能较差,这对医师的超声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临床可见罕见的假性动脉瘤,超声诊断较困难,如有学者报道了1例脾动脉假性动脉瘤,超声主要件蓝、红混杂的血流,近心端彩色血流信号。对于这些渗出的假性动脉瘤,超声诊断容易受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等因素影响。医师需要有相应器官动脉超声检查后经验、知识,掌握正确的超声检查技巧,以确保超声扫描的质量[4]。超声通过血流显像,能够判断动脉瘤是否破裂,研究中超声诊断瘤体破裂符合率9.17%(11/12)。 除进行定性分析外,超声还可进行定量分析,测量瘤体大小、破裂的大小,为治疗提供依据。对于破口较小的瘤体,受损血管段比较完整,则可采用瘤体清除以及动脉破口修补。对于那些血管破损较严重的对象,则可进行端端吻合,破损血管段需要在5cm以下。对于那些瘤体非常大、破裂血管段较长的对象,单纯的修补、吻合已无法满足需求,则需要进行自体血管移植术或搭桥术,或采用瘤体远近端血管结扎或缝扎术。超声评估破裂血管段长度、严重程度、破口大小,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医学家更提倡采用微创方法或保守疗法治疗假性动脉瘤。当然,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CT的价值更大,能够获得更多有关血管形态学信息。 超声最大的意义,无创、快速、廉价,对于怀疑为血管假性动脉瘤的对象,首选超声进行检查,快速诊断。在使用超声时,需要根据血管动脉瘤的部位、病情,选择合适的超声方法,灵活的应用食管内超声诊断技术。 小结:在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下一步检查、治疗提供依据。对于决定采用手术治疗的对象,为获得更丰富的病变信息,还应选择CT血管成像、血管造影等技术。 【参考文献】 [1]Righini M Quere I. Laroche JP. Treatment of posteatheterization femoral false aneurysms [J].I Mal Vase,2004,29(2):63-72. [2]李青,曾汪,孙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脾动脉假性动脉瘤 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6):1206-1207. [3]李莉锦,滑少华,尹静.超声诊断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1(10):928. [4]何文娇,蒋演,夏红梅,等.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主动脉瓣间纤维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7,

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 主动脉病理性的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称之为主动脉瘤。主动脉瘤分为真性主动脉瘤和假性主动脉瘤。真性动脉瘤是血管变宽涉及血管壁的3层结构。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局部破裂,由血块或临近组织封住而形成。 1病因 可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层囊性坏死、梅毒感染、细菌感染、风湿性主动脉炎及创伤引起。其中最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2分型 1.根据形态可分为3型: (1)梭形;(2)囊状;(3)夹层。 2.根据部位可分为: (1)升主动脉瘤包括valsalva窦瘤;(2)主动脉弓动脉瘤;(3)降主动脉瘤,在左锁骨下和膈肌之间,三者统称胸主动脉瘤;(4)腹主动脉瘤,最常见。 3临床表现 1.症状 一般都在动脉瘤逐渐增大时发生疼痛,性质为深部钻孔样,部位胸主动脉瘤多在上胸部或者背部,肩胛下向左肩、颈部、上肢放射。腹主动脉瘤则主诉下背部疼。如果疼痛的强度增加可能预示着即将破裂,压迫邻近组织如上腔静脉、肺动脉、气管、支气管、肺和左喉返神经、食管,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呼吸困难、咳嗽、喘鸣,甚至继发感染、咯血、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呕血等,降主动脉瘤可侵袭椎体,压迫脊髓引起截瘫。 2.体征 主动脉弓动脉瘤可在胸骨上窝触及异常搏动,胸主动脉可在腹部正中偏左触及一韧性包块,搏动明显,在瘤体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如弓部瘤影响主动脉根部,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听诊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如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颜面、颈部及上肢水肿。 4检查 1.胸、腹部X线照像可以看到动脉瘤的钙化轮廓,但25%病人没有钙化,X线 平片看不到。 2.超声波可描绘出动脉瘤的横径和长度以及附壁血栓。

3.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可确定瘤体大小和部位, 成为诊断的金标准。 4.动脉造影为外科手术或腔内治疗术前评价动脉瘤的手段,但有带来并发症的 危险,如出血、过敏和动脉栓塞,并且由于附壁血栓的存在,可能低估动脉瘤的实际大小。 5治疗 1.内科治病控制高血压,治疗伴随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心功能不 全等。 2.外科治疗对已发生破裂的主动脉瘤,应急诊尽快行外科治疗。对未破裂的主 动脉瘤,如出现腹痛、腰背痛等症状,则具有手术干预的指征。对未破裂且无症状的主动脉瘤,如直径增大至一定程度或增长速率较快,破裂风险增加,则亦具有外科干预的指征。如在腹主动脉瘤,一般直径大于4.5cm,或半年增长大于5mm,即具有外科治疗的指征,目前外科治疗方法主要有两大类: (1)开放手术即开腹或开胸,行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管,为传统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对患者的身体条件相应的要求也较高。(2)腔内修复术经动脉穿刺或小切口,在主动脉内植入覆膜支架,隔绝瘤腔并原位重建血流通路。因无需开胸、开腹,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6预后 主要与动脉瘤大小,并存的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等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随着瘤体增大,易增加破裂的危险。 升主动脉瘤(扩张)直径多大需要手术 升主动脉瘤或扩张,因为多数病患没有症状,所以对手术时机选择有疑问,通常没有家族病史,或没有主动脉瓣畸形,直径超过5.5cm即需要手术处理。 但如果合并马凡氏综合征或类似遗传疾病的患者,当升主动脉最大直径≥5cm 时,需要积极外科手术治疗。如果马凡氏综合征或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患者合并下列任何一条危险因素时,即使最大直径≥4.5cm也应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1)有升主动脉发生夹层动脉瘤的家族史 (2) 升主动脉直径每年的增长率>2 mm (3) 合并有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二尖瓣关闭不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