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

课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目标:结合实例,学会分析锋面系统(冷、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结合实例,学会分析低压(气旋)、高压(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重点: 分析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判断气旋、反气旋。

教学难点:锋面过境时天气特点的比较和运用

教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11月24日盐城寒潮来袭的天气预报图片。

教师叙述:大家知道寒潮是我们学习过的哪一种天气系统造成的现象吗?除了这种系统,还有哪些天气系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2.5常见的天气系统

设疑导学阶段(学生带疑看书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二、自主学习

学生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1.锋面的定义,分类?

2.不同锋面系统中锋面移动方向、符号和降水区的位置?

3.不同锋面系统在我国的典型天气实例有哪些?

4.气旋、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过境时的天气特点与实例?

三、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同时课件同步展示答案)

【板书】锋面系统的比较

【点拨】锋面是倾斜的,一般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天气都受冷锋的影响。

四、合作探究

1.冷暖锋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比较?

【板书】冷、暖锋的天气比较

【播放课件】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示意图。

讲述:冷锋的锋面前面为暖气团,锋后为冷气团。冷气团在移动过程中,它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所以,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等现象。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就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近年北方春季出现的沙尘暴天气也是由冷锋引起的,冷锋是影响我国的主要锋面。

【播放课件】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示意图。

讲述: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学生展示】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状况

完成列表

讲述:如果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就会形成另外一种锋──准静止锋,江淮流域的梅雨就是冷静止锋形成的。

【合作探究2】

1.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的画法

2.判断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方法?

左右手定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气旋拇指,反气旋拇指。

【课堂小结】学生小结,老师点评。

【课堂检测】

1.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准静止锋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冷锋

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暖锋北方秋季“秋高气爽”气旋

北方夏季的暴雨反气旋

东南沿海的台风

(8分)

(1)从性质上看,甲图中B是

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

是地。

(2)甲图为锋天气图。该

锋面过境后,E地天气状况

是。

(3)乙图中P处是气压中

心,该天气系统位于半球,在

其控制下多为天气。

3.年】读下表,完成第

日期18日19日20日21日平均气温(℃)2-1-2-4

气压(百帕)1002100410061008天气状况晴转多云阴转小雨夹雪小雪渐止转阴到多云多云转晴

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 B.反气旋 C.暖锋 D.副高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复习题及标准答案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知识导学: 短时间、经常变化 天气及其影响天气的特点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差别大 天气对人类的影响:交通、生活、生产、战争等 意义 天气预报生产过程 内容:阴晴、风、气温、降水等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卫星云图 天气符号识别简单天气预报图 污染指数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空气质量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 本节的重点是以熟练识别卫星云图中的基本色彩和常用天气符号的含义为基础,达到看懂简单天气预报图的目的。学习时,可以先从对比、区分不同颜色和符号的意义(形状)出发,结合制作天气符号卡片、识别天气符号竞赛、天气预报接力赛、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节目等活动,加强对它们的掌握。理解天气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本节的又一重点。学习时,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实例和亲身感受说明天气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天气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综合能力训练: 一、填空: 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的。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

气可能差别很大。 2、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风、和降水的情况。 3、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大小。温度是大气的程度。 4、风向是风的。风力是风的。 5、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来表示。 一、单项选择: 1、降水概率为100%表示;降水概率为0表示。 A、可能有雨,肯定无雨 B、肯定有雨,可能无雨 C、可能有雨,可能无雨 D、肯定有雨,肯定无雨 2、当天空布满云时,为;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 A、阴天、多云 B、多云、晴 C、阴天、晴 D、多云、阴天 3、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 A、大,有利;小,有害 B、大,有害;小,有利 C、小,有利;大,有害 D、小,有害;大,有利 4、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六级西风”的是。(图1) A、B、C、D、 5、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霜冻”的是。(图2) A、B、C、D、 6、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多云”的是。(图3) A、B、C、D、 7、下列天气符号,分别表示。(图4) A、小雪,中雨,暴雨,雨加雪 B、小雨,中雨,大雨,霜冻 C、中雨,大雨,暴雨,雾 D、小雨,大雨,暴雨,冰雹 8、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A、四季如春 B、长冬无夏 C、终年炎热 D、电闪雷鸣 二、综合题: 1、读城市天气预报图:(图5)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DOC)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气候学历经经典、天气气候到现代气候学的发展过程是科学观念的革命,它包括认识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变革,启示我们从系统中学习气候,学习气候又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个地球表层系统。 一、现代自然地理学与气象气候学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表层系统——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 2、气候系统与地球表层系统——几乎相互覆盖的研究客体,但重点不尽相同。 3、气候系统也包括了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几个子系统 4、其中,大气圈与自然地理系统其他圈层相互作用中,大气圈最为活跃,是联系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是形成自然地理要素地 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特点的主要背景之一,也是构成地球表层系统重要圈层 二、大气圈——是处于特定条件下及具有特定成分的气圈 1、气候系统如何起动与运动,其中的热力、动力过程 2、气候系统中各部分的联系,相互作用与耦合的整体过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候的综合性与地域的差异性,以及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与敏感性等 三、特定成分及其影响: 1、主要及微量成分 2、微量成分及其特殊作用:—温室气体 —平流层与臭氧层--生命保护层,

—三态共存,参与能量,辐射,及天气 过程 四、重力场对大气层的约束及影响: —在重力的作用下,以地面为下边界,绕地球旋转的圈层。 —影响之一:垂直层结的形成——大气分层: 水平尺度>>垂直尺度。 五、对流层: 是深受下边界(热力及动力)影响的大气最底层,集中了80%的大气质量,也是大气圈层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 六、水汽对大气状态影响之——湿空气状态方程 七、微量气体: 在气候系统中存在着短周期的微循环,成分可变。含量虽少,但对热辐射非常敏感,因而对大气热状态影响很大,人类活动参与了微循环一可造成对大气行为有意或无意的干扰。 影响举例:臭氧层 问题:地面条件如何影响大气活动(热力及动力)—相互作用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气候系统物理过程之一 太阳能启动气候系统的物理过程—形成全球温度差异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以及周期和非周期变化。地气间的热能交换过程是地表系统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它从能量上把几个圈层连接在一起。 一、太阳能进入气候系统 1、主要途径:太阳辐射能地面大气 太阳短波辐射经大气削弱到达地面,吸收成为地面热能

地理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2018合格考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地面的保温作用。 3.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及风向的判断。 4.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5.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掌握其成因、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6.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气压分布和气流运动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7.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和成因。 8.学会根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9.热点问题:全球变暖,酸雨,臭氧洞,城市热岛和雨岛。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深度解析】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CO2、CH4、O3等→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二、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 三、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1.成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2.形成过程 (1)图解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圈的组成 请同学们看课本35页的一二段内容,思考下 列问题。 (1)低层大气组成成分有哪些?各成分的主 要作用又是什么呢? (2)干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气体是什 么?有什么作用?CO2和O3呢? (3)形成降雨需要什么条件? 点拨:固体杂质作为一种凝结核,吸附周围大 气中的水汽,吸收的水汽越多,质量就越大。 当它的质量超过空气的承受力以后就往下落, 形成降雨 承转:我们人类活动会不会对大气产生影响? (连一连(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干洁空气、水汽、固体 杂质) (氮气和氧气) N2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O2 维持人类和生物生命活动的必需 物质 CO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 温度 O3大量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 护伞” 不会。(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 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学生回答)(工厂排放的气体废弃 物、乱砍滥伐、含氟的制冷设备) 的外部圈层 通过自 己探索一系 列的问题明 白底层大气 的主要成分 及各成分的 的作用 (强调 二氧化碳所 占比例不是 很高,但是对 我们生产生 活很重要) 树立辩 证的思维,人 类会影响大 气圈 课堂检 测巩固 承转:看来大家对大气的组成掌握的不错,接 下来我们看大气的垂直分层,结合课本36页, 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划分的依 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划分的依据: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 因为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 解释为什么 对流层与人 类的关系最 密切。

层反射) 【板书】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 展示:月球白天、夜晚气温对比图,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月球的昼夜温差那么大呢? 【板书】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教师:空气中的大分子和微小粒尘埃还会散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我们看到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颗粒较大的尘埃和小水滴对各种波长的光都具有散射作用,所以阴天天空灰蒙蒙的。 (学生回答) 因为月球没有大气,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吸收,温度高,晚上又把吸收的太阳辐射全部放出,温度急速降低。所以昼夜温差大。而地球表面有大气,白天,大气会削弱一部分太阳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不至于太高,晚上大气对地球表面具有保温作用,所以温度不会太低,昼夜温差小。 思考一:夜间,晴朗的天气和多云的天气,那种情况下气温高,为什么?(大气逆辐射) 思考二:比较甲乙两地的昼夜温差大小,并说明原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想一想:深秋到第二年早春,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 北方每到深秋,农民常常在田间燃烧柴草秸秆,人为的制造大量烟雾,这是为什么呢?(大气逆辐射)(学生回答)(多云的天气)晚间天空 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散失的热量少, 气温高。 (学生回答)甲地天气晴朗,乙地天 气多云。甲地昼夜温差大。因为天气 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弱,气温较高;夜间大气对地面的 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 乙地昼夜温差小。因为多云天气,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气温较低;夜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用强,气温较高。 通过对 案例学习和 探究,提高观 察问题、分析 问题的能力, 锻炼自主学 习和探究的 能力 巩固练 习,及时反馈 课堂效果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相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第三篇 大气、天气与气候 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C] 一、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微小尘埃 1 、组成: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氮和氧。作用:氮,蛋白质主要组成成分;氧:地表的 氧化剂,氧气是生物体呼吸不可缺少的气体;二氧化碳:光合作用 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微小尘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能促进云雾和降水的形成。(城市上空比郊区云雾多) 2、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大气中的少量的粉尘、烟雾、晶体盐和其它一些固态或液态的化学物质。 二、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1、区别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A、大气圈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1)大气对流星体的阻隔作用—“防弹衣”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遮阳伞” (3)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保温被” (4)适度的大气压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 B、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射向宇宙空 间,另一部分则反向近地面,人们将返回近地面 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多云的夜晚,有浓密的低云,大气逆辐射强,比 晴朗的夜晚温暖。 中高纬度秋冬季节,水气和云量少,大气逆辐射 弱,常出现霜冻。 专题9 行星风系(C) 一、气压与风 1、气压变化直接原因 ①气压:气压是指某一高度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质量。 ②原因:地表气温的变化引起的大气密度变化是导致气压变化的直接原因。 2、风的形成和风向的确定: ①风的形成:在水平方向,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形成了风。 ②风向确定: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 3、热力环流:因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热力环流图 山谷风图 海陆风图 4、气压系统: ①高压系统:中心气压值高,气压值向外逐渐降低的一组闭合等压线,构成高气压系统。 ②低压系统:中心气压值低,气压值向外逐渐增高的一组闭合等压线,构成高气压系统。 二、大气环流 1、定义:由于太阳辐射的温度分布不均以及海陆间热力差异,造成地表不同地区的气压差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第3课时)

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一: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设计思路】 本课旨在通过对“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复习,让学生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及气候类型的分析与判断等重要考点,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建构“大气运动”“气压带与风带”“天气系统”的知识框架;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复习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课本插图,学会用地理图表来分析掌握大气运动、气候特征、天气变化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在用图时,坚持图文结合,“以图释文”“以图代文”,从图中寻找地理事实和地理分布、地理概念等,培养读图能力和空间概念。 第三课时: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气压带与风带”。其具体要求是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的一般规律、结合气候统计资料说出主要气 候类型的特点。 2.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能够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3.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根据气候的分布、成因、特 征等方面判断主要气候类型。 4.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重难点分析】 依据《考试说明》,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掌握气候类型判断 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即根据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等方面判断主要气候类型”。 1、复习重点: 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即根据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等方面判 断气候类型。 2、复习难点: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课前准备】 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结 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 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

高中地理高考试题——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图4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地形剖面的地表海拔低于500米,大于200米,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于1000米,华北平原海拔多低于200米。

(高考北京卷)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图5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B 【解析】以天气状况示意图为情景,考察天气形成的季节,需要考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天气预报相关知识作答,属于较易试题。该图的判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像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这条经线在华北地区出现了沙尘,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了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B。 (高考天津卷)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a→c→b→d B. b→c→d→a C. c→b→d→a D. d→a→c→b (高考四川卷)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地表蒸发量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相关基础知识以及等值线图的判读能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题及答案

当堂检测 1、副热带高气压的形成原因是() A、温度比赤道附近地区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 B、温度比赤道地区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 C、赤道上空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前进,在30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 D、从高纬度来的冷空气在30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 2、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只冷暖性质不同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0附近 C、南北纬600附近 D、极低附近 3、下列节气中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最北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至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 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 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 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 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 5、影响三圈环流形成的因素有() A、地区间冷热不均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6、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

A、信风带都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带南侧 B、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流都是上升的 C、西风带内的风是寒冷湿润的 D、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因素造成的 7、关于亚洲高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一部分 B、夏季分布于亚洲北部 C、它是极地高气压带的一部分 D、冬季分布于亚洲北部 8、有关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正确叙述是() A、气压带、风带基本保持原位置不动 B、气压带、风带移动方向为东西方向 C、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变化而南北移动 D、气压带、风带冬季北移,夏季南移 9、关于锋面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锋面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很大 B、锋面是倾斜而狭窄的地带 C、冷空气在锋面以下,暖空气在锋面以上 D、锋面附近一定有云、雨雪、大风等天气现象 10、关于大气运动的正确叙述是() A、气流由四周向中心,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空气旋涡叫反气旋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

2.2.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难点】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读课本35-36页文字部分和图2-2-2了解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2、通过动画演示大气的受热过程,使学生直观的了解、理解大气的保温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对大气环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格陵兰岛冰川融化”视频。教师提问全球气候变暖的形成与哪些因素相关?设疑导入。 〈二〉预习交流 多媒体显示: 1、低层大气成分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其中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固体杂质各有什么作用? 2、大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否会发生变化?请举例说明。 3、根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大气可分为几层?各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 教师板书:大气——组成 学生活动:小组内交流,并展示预习情况

教师点拨: 、屏幕显示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并点拨重点掌握臭氧、二氧化碳、水汽1 的作用;、点拨“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的读法。2 教师板书:结构大气——〈三〉合作探究探究一 多媒体显示: 大气结构总结表格

特点与人类的 关系天气现气温垂气流运动状况直变化象 对流层平流层大高层气 学生活动:小组内合作探究,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并展示讨论的成果。 教师点拨:对流层中地面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上冷下热——对 流运动,并且多固体杂质和水汽,所以天气现象多变。 抢答:展示的题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过渡:对流层及平流层气温变化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大气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哪 里?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的能量源泉,让我们来了解太阳辐射的一些特性。 1 : 知识补偿太阳辐射指导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是可见光部分,属于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探究二 多媒体显示:大气削弱作用动画; 1、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哪三种形式?、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主要物质有哪些?分别吸收了太阳辐射的哪部分能2 量?? 3、为什么多云的白天通常气温较低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小组讨论完成探究二。教师点拨: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被吸收得很少,绝

专题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8K

专题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2011年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电热管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很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 .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图5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011年高考天津卷)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a →c →b →d B. b →c →d →a C. c →b →d →a D. d →a →c →b 11.据图6的四幅天气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2011年高考四川卷)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6.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油菜花黄蜜蜂忙 B.阴雨绵绵面梅子黄 C.稻田受旱暑骄阳 D.落叶遍地球疯狂 (2011年高考广东卷)6.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2011年高考浙江卷)11. 读图7, 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个呈现多变的现象。下列天气图依 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①④ (2011年高考福建卷)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图2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E 、F 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 、 、 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 、 。 ⑶影响:天气对 、 、 、 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的内容: 卫星云图: 表示海洋、 表示陆地、白色表示 。 不同地区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 ,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1~50 优 二级 51~100 良 三级 100~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0~300 中度污染 五级 >300 重度污染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一、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1、 低 干洁空气 __________(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层 __________(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大 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气 __________(吸收_________线,保护地球生命) 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_______________的必要物质) 人类活动的影响: 燃烧矿物燃料:____增多 —— ____________ 全球性 —— ___________ 大气问题 使用氟氯烃类物质:_____减少 —— 臭氧空洞 2、大气的垂直分层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是__________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______________ ●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__________; ●能量最强的__________部分很少被吸收,绝大部分可以透 过大气射到地面。 3、地面受热释放地面长波辐射——_________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4、大气受热释放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_________作用 练习: 1、下列选项中,属于对流层特点的是()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B、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C、含臭氧层,是生物生存的天然屏障 D、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2、北京飞往纽约的飞机,升空半小时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该() A、迅速着陆 B、降低飞行速度 C、保持原高度 D、升到12000米以上高空 3、《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正式生效。目前,已有141个国家签署了该项协议。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55%,在2012年之前,他们还要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2%。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直接减弱的主要是( ) A、大气的逆辐射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4、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宇宙空间

最新地理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2018合格考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地面的保温作用。 3.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及风向的判断。 4.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5.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掌握其成因、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6.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气压分布和气流运动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7.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和成因。 8.学会根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9.热点问题:全球变暖,酸雨,臭氧洞,城市热岛和雨岛。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为主 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 2. (1)表现形式: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深度解析】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CO2、CH4、O3等→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二、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 三、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1.成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2.形成过程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学案及答案

临清实验高中高一年级地理新授课学案 编写人:冯继贞审核人:高一地理组使用日期:2013-11- 11序号:9 课题: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 【学习目标】 1、记住大气圈的概念、组成与结构 2、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自主学习】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 (1)____:含量最多,生物体内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氧:维持________________必需的物质。 (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________________。 (4)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气的垂直分层 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________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1、吸收:具有 太阳辐射: 2、大气保温作用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3、意义: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升高了晚上的最低气温;降低了气温的日较差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精讲点拨】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A________________到达地面,地面吸引A而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放出B______________(长波),大气强烈吸引B而增温。3.“大气返大地”:C________________把热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探究材料】 据报道,俄罗斯20XX年首艘货运飞船“进步号”,于20XX年2月5日与国际空间站实现自动对接。国际空间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昂贵的项目”,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 1.飞船“进步号”穿过的大气圈是由哪些物质组成? 2.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以将大气层分为哪几层?“进步号”运行轨道在哪层? 探究点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探究材料】 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第23集有这样的场景:深秋季节广袤的东北平原上,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霜就要来了,为了不让农作物受冻害,主人公朱开山一家决定堆草薰烟防霜冻。众乡里来帮助朱家抗霜,他们把农作物的秸秆和杂草运到田间地头,一堆堆放好。在霜头来临时,点燃一堆堆秸秆,田野上空弥漫着一层浓浓的烟雾,众人齐心协力抗击霜冻成功了。霜冻会对农作物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当地农民一般采取覆盖抗霜、喷水抗霜、加热抗霜、烟雾抗霜等方式,减轻霜冻造成的损失。 1.利用熏烟的方法防霜冻的原理是什么? 2.为什么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呈橘红色?

完整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与解析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与解析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B.几乎全部的大气质量都集中在此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大气平稳,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答案:C 点拨: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下热上冷,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越往上气温越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下列干洁空气的各种成分中,构成生物体基本成分的是………………………()A.氧气B.氮C.二氧化碳D.臭氧 答案:B 点拨:生物体当中有大量的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氮是构成氨基酸的主要成分之一。 3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A.氮B.臭氧C.二氧化碳D.氧 答案:C 点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同时二氧化碳又可以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将热量保存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4低层大气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A.氧和臭氧B.氧和二氧化碳 C.氮和一氧化碳D.氮和氧 答案:D 点拨:干洁空气当中,氮约占其体积的78%,氧约占其体积的21%。 5有关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有……………………………………………………()A.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 B.由于上部冷下部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由于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有臭氧层,是该层大气的热量来源 答案:D 点拨:由于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地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大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而增温,所以说臭氧层是平流层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越往上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造成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6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答案:B 点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吸收很少,可直接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向外辐射能量,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使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测试题

《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测试一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写在第4页下边) 1、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 ) A B C D 2、关于气候的变化,下述错误的是( ) A 因为影响气候的因素在不断变化,因而地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B 近二十多亿年来的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相同 C 整个地球气候变化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D 十九世纪末以来的气候变化总趋势是:在波动中上升 3、一月份南亚主要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4、若地球上无大气圈,下列现象不再存在的是( ) A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 B 月有阴晴圆缺 C 烈日炎炎似火烧 D 繁星纷呈 5、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区域是( ) A 大西洋 B 东北太平洋 C 西北太平洋 D 印度洋 6、下列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陆上多云的地区 B 陆上少云的地区 C 海上多云的地区 D 海上少云的地区 7、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在( ) A 秋季和春季 B 冬季和春季 C 秋季和冬季 D 夏秋季节 8、下图表示反气旋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曲线的是( ) A B C D 9、台风中心的位置移至上海以东洋面时,上海吹( )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10、决定风速大小的力是( ) A.摩擦力 B.惯性离心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地转偏向力 11、在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 ) A.南涝北旱 B.北涝南旱 C.西涝东旱 D.东涝西旱 12、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 C.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容易成云致雨 B.高压控制下气温都很高 D.所有气压带都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 1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A 、B 、C 、D 四个地点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的是( ) 800 805 810 810 805 800 1010 1005 1000 1000 1005 1010 气压 日期 气压 日期 气压 日期 气压 日期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占78%)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②氧(占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含量少),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固体杂质一——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①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②厚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厚,高纬薄;③特点:地面是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oC;④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①在22-27千米高度处,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③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④天气晴朗大气平稳(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①气压低,空气密度小;②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的波长: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热短波,冷长波)。 ①吸收作用:有选择(二吸一不吸: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能量强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厚反射作用强,夏天白天多云不太热,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故天空成蔚蓝色)。 ④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大,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反之少(各纬度削弱不同)。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地面(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②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地面增温。 ③晴朗:白天气温高(大气削弱少),夜晚气温下降快(大气逆辐射弱),日温差大。 阴雨:白天气温低(大气削弱多),夜晚气温下降慢(大气逆辐射强),日温差小。 3.意义:①减少了气温日较差;②保证地球适宜温度,形成了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③维持全球

第三单元 《天气与气候》

2020年秋季四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 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 一、填空(每空2★,共18★) 1.空气的冷热程度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2. 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如从东方吹来的风叫东风,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叫西北风。 3. 风力是风的强度,气象上用风级表示。 4.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状态。 5. 降水是指从大气中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的水,主要有雨、雪、雹等。 二、选择题(每空2★,共20★) 1.在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1”表示(B)。 A.无风 B.微风 C.清风 D.强风 2.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时,风向是( A )。 A.北风 B.西风 C.东风 D.南风 3.降水量的单位是( D)。 A.米 B.厘米 C.分米 D.毫米 4.人们用( A)观测降水量。 A.雨量器 B.降雨器 C.降水器 D.风向标

5.一定地域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叫做(A)。 A.气候 B.气象 C.天气 D.风力 6.红旗飘向北方,这时吹的是(C)。 A.北风 B.东风 C.南风 D.西风 7.在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C)。 A.上午10时 B.中午12时 C.下午2时 D.下午4时 8.积云通常与(B)天气相联系 A.晴天 B.多云 C.下雨 D.多云转晴 9.在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C)。 A.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B.遇到假期可以停止观察记录 C.在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D.观察的记录要规范完整 10.常用的风力等级表中把风力分为(D)。 A.10 B.11 C.12 D.13 三、判断题(每题1★,共10★) 1.人可以根据动、植物的行为变化预测天气信息。(√) 2.风向通常采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记录。(×) 3.在刮大风的天气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测风力。(×) 4.我们做雨量器的杯子只要是透明的就可以了。(×) 5.云层布满整个天空,但没有下雨,这种天气是阴天。(√) 6.东南风是往西北方向吹的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