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完整word版,中医急诊学

完整word版,中医急诊学

完整word版,中医急诊学
完整word版,中医急诊学

一、总论

1.《伤寒论》奠定了中医急诊学六经辩证救治的理论体系。

2.急诊治疗的基本原则:明辨虚实,权治缓急;动态观察,辩证救治;已病防变,随证救治。

3.急诊治疗三法:扶正法,祛邪法,扶正祛邪法。

4.虚实辨证:

⑴虚证:多见于重病或久病而突发,多见于高龄体虚之人,临床可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形寒肢冷,甚至四肢厥冷,心悸怔忡,精神萎靡,舌质或胖或瘦,或淡嫩,或嫩红等,舌苔或薄白,或白腻,或无苔等,脉象以虚脉为主。在临床上又可进行不足、虚衰、亡脱等之类模糊定性的描述。

实证:多见于体壮之人,发病较急或病势较盛,临床可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便秘腹满,舌质苍老,舌苔黄燥,脉实。

⑵常见虚实证的危证实例:

实证:邪闭窍阻,痰壅气盛,湿浊中阻,水气凌心,肝阳动风,热毒壅盛。

虚证:心阳暴脱,肺气衰竭,肾气欲绝,肝阴耗伤,胃气衰败。

二、脱证:是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则神昏为主要表现的急危病证。西医学各类休克可参照本病救治。

1.鉴别诊断要点:

①神昏:以神志不清为特征。可突然出现,更常见于慢性疾病中渐次出现,多见于

内科杂病危重阶段。发病前可有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急,肢麻,偏瘫,尿少,尿闭,浮肿等症状。

②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面色苍白,但短期内可逐渐苏醒为特征,实证居多。脱证常有大汗淋漓,目合口开,二便失禁,脉微或伏,不一定有昏仆,四肢厥冷。厥、脱可以同时出现。

③中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急性起病,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为主症。

2.辩证救治:

①气脱: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声低息微,倦怠乏力,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

证机概要:真气亏虚,散乱欲脱。

方药:独参汤。

②阴脱:神情恍惚或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心烦潮热,口干欲饮,便秘少尿,皮肤

干燥而皱,舌红而干,脉微细数。

证机概要:真阴枯竭,虚阳欲脱。

方药:生脉散。

③阳脱: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神情恍惚,心慌气促,声短息微,四肢逆冷,二便失禁,舌卷而颤。证机概要:真阳欲脱。方药:参附汤。

3.综合诊疗:

①真阴亏少,虚阳上亢,进而引动肝风而出现面色潮红,眩晕头痛,耳鸣,四肢颤动,甚至昏仆,偏瘫,失语,舌红少苔,脉弦细。方药:大定风珠。

②邪毒内陷,血热妄行,清宫不宁,元神不安,证见壮热烦躁,呕、咯、尿血,舌

绛脉数者,应清热解毒凉血安神,以神犀丹主之。

③真阴亏耗,津液虚少,证见烦躁不安,口干欲饮,尿少便秘,舌红而干,脉细数者,应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以滋阴生脉散治之。

④肾脏真阳衰竭,浊阴上泛,证见面色黧黑,恶心,呕吐,浮肿,尿少甚至无尿,舌淡胖,苔水滑,脉沉细微,应温肾泄浊,以济生肾气丸口服,并用生大黄、丹参、青黛、煅龙骨、煅牡蛎煎水保留灌肠。

4.(补充)休克发病机制:

⑴血容量急剧减少→静脉回流减少;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流量不足。

⑵心泵功能障碍→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微循环灌注流量不足。

⑶血管容量扩张→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5.(补充)休克分类:

按病因:①低血容量性休克;②心源性休克;③感染性休克;④神经源性休克;⑤过敏性休克。

按血动力分:①低容量性休克;②心源性休克;③分布性休克;④梗阻性休克。

分期:Ⅰ缺血期(代偿期);Ⅱ淤血期;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失代偿期);Ⅳ器官功能衰竭期。其中Ⅰ、Ⅱ、Ⅲ期为可逆性休克。6.实现有效灌流的基础:a需要足够血量b需要正常血管舒缩功能c 需要正常心泵功能

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衰,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其早期为急性肺损伤(ALI),晚期发展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MOF)。

1.疾病诊断要点:①急性起病,在直接或间接肺损伤后24—48小时内发病。②常规吸氧后,低氧血症难以纠正。③肺部体征无特异,急性期双肺可闻及湿罗音,或呼吸音低。④早起病变以间质为主,胸部X片常无异常表现,病情进展后可有实变,表现为双肺影普遍密度增高,透亮度减低,肺纹理增多、增粗,可见散在片状密度增高影,即弥漫性肺浸润影。

2.证后诊断要点:早期实证可表现为两种不同的证候即气营两燔证和阳明腑实证。呼吸急促,壮热躁动,或呕血便血,或大便秘结,或腹胀,神昏谵语,舌红或红绛或紫暗,舌苔厚腻或焦燥,脉象沉实。方药:犀角地黄汤合承气汤类方。

中期虚实夹杂证,既有正气不足的一面,更有邪气亢盛之象。汗出渐多,呼吸

急促,但神疲倦怠,四末不温,舌质逐渐变淡,腻苔及水滑苔渐现,脉象出现虚脉。方药:生脉散与犀角地黄汤合方。

极期正脱邪退,出现一派以脱证为主的临床表现。呼吸急促,神志淡漠,声低息微,

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或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神情恍惚,四肢逆冷,两便失禁,舌卷而颤,脉微欲绝。方药:生脉散合参附汤。

3.机械通气治疗:⑴目标:保持适当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预防机械通气相关损伤,有利于组织的愈合。⑵通气模式:压力目标型通气;

⑶进行动态呼吸监测;⑷通气参数:潮气量5-8ml/kg体重,PEEP足以防止肺泡萎陷,到适量的氧合指数(PaO2/FiO2);平台压不应超过20-25mmHg;延长吸气时,直至反比通气。

四、神昏

1..神昏病名首载于宋代《许叔微医案》

2.疾病诊断要点:

①病史:患者常有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史(如高热、急黄、中暑、中风、肺衰、消渴)②发病特点:出现在多种疾病的危重阶段突发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③神识不清,可伴见抽搐,喉中痰鸣,瞳仁或小或大,口唇紫绀,舌质红或紫暗。苔黄焦燥起刺,或白腻,或见少苔,脉象以沉实、弦滑、数为主,或大而无力,细弱。

4.证候诊断要点:

⑴邪毒内闭:神昏,高热,烦躁,二便秘结,舌红或绛,苔厚腻或黄或白,脉沉实有力;

治法:清热化痰,开闭醒神;方药:菖蒲郁金汤加减。成药:安宫牛黄丸。⑵内闭外脱:神昏,面色苍白,身热肢厥,呼吸气粗,目

闭口开,撒手遗尿,汗出黏冷,舌红或淡红,脉沉伏,虚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法:开窍通闭,回阳固脱;方药:回阳救逆汤加减。

⑶脱证:a.亡阴:神志不清,皮肤干皱,口唇无华,面色苍白,或面红身热,目陷睛迷,自汗肤冷,气息低微,舌淡或绛,少苔,脉芤或细数或结代。治法:救阴敛阳,固脱醒神。方药:冯氏全真一气汤加减。 b. 亡阳:昏聩不语,面白唇紫,气息微弱,冷汗淋漓,四肢厥逆,二便失禁,舌淡润暗,脉微细欲绝。治法:回阳固脱。方药:陶氏回阳救急汤加减。

临证可见:①扰神:多见于邪陷心包、腑热熏蒸、淤血阻窍等证型;

②蒙神:多见于痰浊蒙窍、痰热互结、风痰内闭等证型;

③败神:多见于阴竭阳脱的证型,呈现病性由实到虚,病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五、猝死

1.临床特征:意识丧失,呼吸微弱或消失,打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

2.心电图和心电监护仪上多表现为室性自主心律,或心室颤动(最多见),电-机械分离,或心室停搏。

3.基础心肺复苏(CPR):

⑴畅通气道:双手提颏法和仰头举颏法。如有颈髓损伤应采取拉颏法。

气道打开标志:下颌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

⑵人工呼吸:每次通气量不得大于1200ml。人工呼吸有效的判断标准:①吹气时患者胸廓升高,不吹气时复原;②吹气人感觉气道阻力上升;③在吹气间听到或感到患者有呼出的气流。

⑶人工胸外按压:①掌根按压部位: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交点处;

②频率:100次/分钟;深度:4-5cm;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

④人工胸外按压有效的判断标准:a.可扪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b.紫绀消失,口唇转红润;c.昏迷的深度变浅,可出现挣扎,反射开始恢复;d.瞳孔开始缩小;e.呼吸开始恢复;f.收缩压>60mmHg,舒张压>40mmHg。

六、高热1.病症诊断要点:以高热为主,体温超过39℃,脉数为主要诊断要点。

2.证候诊断要点:①抓住虚实:临床以实证多见,热势急迫,多持续不解,烦渴面赤,尿黄便干,舌红脉实;虚证多见热势缓进,多有波动,气短懒言,尿清便溏,脉象多虚。②区别表里:表证多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苔薄,脉浮数;里证则见烦渴便干,脉沉数,多半脏腑见证。

③审清标本:即明确高热之病机,邪、毒、热三者之主从顺逆。毒随邪入,热乃毒生,邪毒为本,发热是标;热毒内陷,耗气动血,症见吐衄发斑,则热毒为本,出血是标。④详察传变:外感高热多六经、卫气营血传变,内伤高热则多按脏腑传变。

3.鉴别诊断要点:假热证:病人自觉发热,倦怠乏力,心烦躁扰,

第二个中医急诊学》

*中医急诊学的特点:

病性的急危性;征候的整合性;病机的衡动性。

*中医急诊的基本治疗原则:

明辨虚实,权治缓急;动态观察,辨证救治;已病防治,随证救治。*脱证: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则神昏为主要表现的急危病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由严重感染、严重免疫紊乱、创伤、烧伤以及各种休克所引起的,以严重生理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群,

其临床特征是多个器官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以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神昏:由多种病证引起的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以神识不清为特征的急危重症。

*猝死:各种内外因素导致心之藏真脏器受损,阴阳之气突然离决,气机不能复返,心搏接近停止或刚刚停止跳动而表现为发病疾速,忽然神志散失,寸口、人迎、阴股脉搏动消失,呼吸微弱或绝,全身青紫,瞳仁散大,四肢厥冷等一系列临床病象的危重疾病。

高热:集体在内外病因作用下,造成脏腑气机紊乱,阳气亢盛而引发的以体温升高为主症的常见急症。包括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

心衰:心体受损,藏真受伤,心脉“气力衰竭”,无力运血行气所导致的常见危重急症。

肺衰:由于肺之藏真受伤,气力衰竭,呼吸错乱,百脉不畅而引起的急危重症。

*肾衰:肾体受损,藏真衰竭,阴液不化,五液失司,开合失职而引起水津代谢失常,溺毒入血,壅塞三焦的急危重症。

醉酒: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于饮入过量的酒精后所引起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俗称醉酒。

*中风:中风是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并且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为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痉证:痉证是指由于筋脉失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内科常见病。

*猝心痛:猝心痛发作突然,以胸骨后或左胸前区发作性憋闷、压迫性钝痛,向左肩背或左前臂内侧放射为特点,为心系急症。

真心痛:疼痛剧烈,多伴汗出、焦虑,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5分钟以上者成为真心痛。

心悸:心悸是由于气血阴阳亏虚,或水饮瘀血停滞,心脉不畅,心失所养,而引起的以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西医各种心血管疾患、部分神经症和一些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可参照心悸救治。

*哮病:哮病是以哮鸣有声,气促胸闷,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风温肺热病:肺热病与风温病的合称,以发热、咳嗽、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外感热病的范畴。

中暑:中暑是指在长夏季节,感受暑热之邪,伤气耗津而骤然发生的以高热、汗出、烦渴、乏力或神昏、抽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热病。

*疫毒痢:疫毒痢是以发病急骤,高热,下痢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甚或神昏、抽搐、厥脱等为临床表现的,并且具有传染性的急性危重病症。

急黄:急黄是以突然起病,身目俱呈金黄色,高热,烦渴,胸腹胀满,恶心呕吐,尿少色如柏汁,甚则神昏谵语,吐衄,便血,或肌肤斑疹为临床表现的一类急危重症,属黄疸之重症。

急性胆胀:急性胆胀是指以起病急骤,病势剧烈的右胁部疼痛为主的内科急症。

*头面痛:头面痛是由于外感或内伤而引起的以单侧颜面部发作性猝痛为特征的内科急症,其特点是单侧颜面反复发作的疼痛,疼痛呈现刺痛、胀痛,多在白天发作,发作前常有诱因,以进食、讲话、洗脸等动作为诱因者多见。

*急性脾心痛:多因暴食诱发,以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暴吐:邪毒犯胃,胃气不宁,暴逆上冲而引起的急性呕吐的病证。西医学的幽门梗阻、急性胃炎以及颅内压升高的其他疾病所致急性呕吐,均可参考暴吐。

暴泻:以突然暴迫下注如水,腹痛肠鸣,甚或抽搐、厥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急淋: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欲出未尽,尿道刺痛或灼痛,便时加重,腹拘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急性出血:是指出血量较大,出血势较急,以及有广泛出血倾向的一类血证。本病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常见血脱、窒息等),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临床表现上急性出血主要见于咳血、呕血、便血。

脱证的证候诊断要点:

1、气脱:神志淡漠,声低息微,倦怠乏力,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

方药:独参汤

2、阴脱:神情恍惚,面色潮红,口干欲饮,皮肤干燥而皱,舌红而干,脉微细数。

方药:生脉散

3、阳脱:神志淡漠,声低息微,汗漏不止,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甚者濡染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神情恍惚,四肢逆冷,二便失禁,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方药:参附汤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辨证救治:

1、实证期:多表现为毒热内盛证和瘀毒内阻证。方药:以承气汤合犀角地黄汤为代表方。

2、虚证期:多表现为气阴耗竭证和阳气暴脱证。方药:阴竭明显者以生脉散为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心衰的鉴别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自发性气胸的鉴别:

在一定的诱因和病理基础下,突然出现呼吸急促,或有胸痛,X

线可明确诊断,没有明显的低氧血症,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不同。动脉血气分析是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要方法,氧合指数小于300者为急性肺损伤,小于200者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要点:

1、急性起病,在直接或间接肺损伤后24-48h内发病。

2、常规吸氧后,低氧血症难以纠正。

3、肺部特征无特异,急性期双肺可闻及湿啰音,或呼吸音低。

4、早期病变以间质为主,胸部X片常无异常表现,病情进展后可有实变,表现为双肺影普遍密度增高,透亮度减低,肺纹理增多、增粗,可见散在片状密度增高影,即弥漫性肺浸润影。

5、氧合指数(PaO2/FiO2)<=200mmHg

6、无心功能不全证据。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辨证救治:

1、早期:实证为主,表现为气营两燔证和阳明腑实证。方药:犀角地黄汤合承气类方

2、中期:虚实夹杂证。方药:生脉散与犀角地黄汤合方

3、极期:正虚欲脱,出现一派以脱证为主的临床表现。方药:生脉散合参附汤

*昏迷的病史采集要点:

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史(如高热、急黄、中暑、中风、肺衰、消

渴、鼓胀、痫证、中毒等)

神昏的证候诊断要点:

1、邪毒内闭:神昏,高热,烦躁,二便秘结,舌红或绛,苔厚腻或黄或白,脉沉实有力。

方用菖蒲郁金汤。

2、内闭外脱:神昏,面色苍白,身热肢厥,呼吸气粗,目闭口开,撒手遗尿,汗出黏冷,舌红或淡红,脉沉伏,虚数无力,或脉微欲绝。方用回阳救逆汤。

3、脱证

(1)亡阴:神志不清,皮肤干皱,口唇无华,面色苍白,或面红身热,目陷睛迷,自汗肤冷,气息低微,舌淡或绛,少苔,脉芤或细数或结代。方用冯氏全真一气汤。

(2)亡阳:昏愦不语,面白唇紫,气息微弱,冷汗淋漓,四肢厥逆,二便失禁,舌淡润暗,脉微细欲绝。方用陶氏回阳急救汤。

*神昏的常规处理:1、生命体征监护;

2、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体温,吸氧;

3、支持疗法:急性期常先短时间禁食,静脉补液,补充营养,在生命体征稳定后,依病情给予鼻饲易消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有一定热量的流质饮食。

猝死的诊断依据:1、意识突然丧失,或短暂的痉挛后意识丧失;

2、大动脉,如颈动脉或股动脉、儿童的肱动脉的搏动消失;

3、呼吸、喘息、瞳仁散大、秒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临床表象。(1、2为重要诊断依据)

*基础心肺复苏:1、畅通气道;2、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有效的判断标准:吹气时患者胸廓升高,不吹气时复原;吹起人感觉气道阻力上升;在吹起间歇听到或感觉到患者有呼出的气流。

3、*人工胸外按压:术者用一手掌根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处或剑突上二横指上方处;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按下深度>5cm;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

高热的常规处理:

1、在高热病因未明确之前,禁止滥用退热药、抗生素与激素类药物,以免掩盖病象表现。

2、常规留诊观察3天,卧床休息,多饮水。

3、对病情危重者,进行相应的监护与吸氧。

心衰的相关检查:心电图多示ST段和T波改变;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对心衰诊断价值大且无创。

心衰的常规处理:

1、体位:应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自然下垂,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2、吸氧: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病情重,气道分泌物多者,以75%酒精湿化后吸入。

3、检测生命体征。

4、避免情绪紧张,少语,少食多餐,少盐,控制饮水量。

*心衰的辨证救治:

1.痰水凌心

症候:心悸气短,咳吐痰涎,胸脘痞满,口干渴,不欲饮,尿少浮肿,颜面虚浮,舌质黯淡,体大,有齿痕,苔白滑或厚,脉滑数。

证机概要:痰水内聚,凌心射肺,心气衰竭。

治法:豁痰利水。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皂荚丸

2.虚证

症候:心悸喘促,不能平卧,全身浮肿,尿少,脘腹胀满,肢冷畏寒,腰膝酸软,食少恶心,舌淡体大,有齿痕,苔白润,脉沉无力,或数疾、结、促。

证机概要:心肾阳气衰竭,水饮内泛外溢。

治法: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加葶苈子、黄芪。

*肾衰透析指标:若急性肾衰已3天以上,尿素氮>25mmol/L,血肌酐>442umol/L,血钾>7mmol/L时,或慢性肾衰病情急剧恶化者当予透析疗法。

急性脾心痛的辨证救治:

1、胆胰湿热,方药:龙胆泻肝汤

2、热毒炽盛,方药:大承气汤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M样作用——毒覃碱样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多汗、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肺水肿、瞳孔缩小等;

N样作用——烟碱样症状:肌束震颤、肌肉痉挛、肌力减退;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疲乏、烦躁不安、头晕、头痛、发热、言语障碍、精神恍惚、病情较重者出现意识障碍、阵发性惊厥,甚至昏迷。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常规处理:

一脱离污染源,二催吐,三洗胃。

阿托品化即临床出现瞳孔较前扩大、口干、皮肤干燥和颜面潮红、肺湿罗音消失及心率加快。

中风疾病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3、主症(半身不遂、神昏、言语不利、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和两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即可确诊。

发病于静息、睡眠中者,症状较轻,头痛头晕多不明显,常为缺血性中风;活动、用力中起病者,症状多重伴头痛、呕吐及瞳神变化,常为出血性中风。

中风病的急性期是指发病4周以内,恢复期是4周至半年以内,后遗症期系发病半年以上者。

中风病的证候诊断要点:

病机多为虚实夹杂以邪实为主,可见邪阻经络、神机失用,闭证和脱证。邪阻经络、神机失用为主要症见肢体活动和感觉障碍,口舌歪斜

及头目眩晕等,尚未出现神识不清,又因为邪实的不同,如淤痰火风相兼致病,可见不同的伴症。

闭证主要见神昏,半身不遂,肢体强硬拘急等症。脱证可见神昏,半身瘫软,手撒肢冷,二便自遗等症。

*中风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1.痫证:都有突然昏倒,但痫症为发作性疾病,神昏多为时短暂,移动时自行苏醒,醒后如常人,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双目上视、小便失禁,且肢体活动多正常,发病以青少年居多。

2.厥证: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时间短暂,常伴四肢厥冷,移动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

3.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以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状,而中风多起病即有神昏,然后抽搐。痉证抽搐时间较长,而中风偏短。

*中风病的相关检查:颅脑CT是临床诊断中风病的首选检查;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急性期的诊断不如CT敏感);其他(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凝血功能,心电图。出血性中风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及血糖、尿素氮可短暂升高)。

中风病的常规处理:

1.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尽量勿搬动。

2.保持呼吸道通畅,侧卧位,间断高流量吸氧。

3.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电解质平衡。

4.体温升高可物理降温。

5.最初24小时内应禁食。

6.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7.加强护理,保持肢体功能位。8.高血压、烦躁者可对症处理。

*中风病的辨证论治:

1.邪阻经络,神机失用(多急性起病,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头晕目眩,口舌歪斜,伴心烦易怒,口苦咽干,面红面赤,小便黄赤,舌质淡红或红、紫暗,脉弦滑)属风痰淤血闭阻脉络,治宜化痰通络汤(半夏、陈皮、枳壳、川芎、红花、远志、石菖蒲、甘草各10g,

茯神、丹参、党参个15g)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2.闭证(神昏、半身不遂、手足抽搐、四肢厥冷、躁扰不宁,舌质红绛淡胖,苔黄腻而干或白腻,脉弦滑数或沉实有力)属邪闭清窍,治宜羚羊角汤,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3.脱证(神昏、肢瘫、手撒肢冷、汗出、重则周身湿冷,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或沉微)属元气败脱,神明散乱。气脱宜用独参汤益气固脱,阴脱宜用生脉散救阴固脱,阳脱宜用参附汤回阳救逆。

头面痛的辨证救治:

1.*外邪袭络(面痛时作,遇寒加剧,不渴,或发热,面部灼痛,便秘,面红口渴,舌淡苔薄白或黄,脉浮紧或浮数)属风寒风热之邪闭阻经络,不通则痛。治宜用川芎茶调散,疏风解表,疏络止痛。

2*.郁热灼络(颜面烧痛,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臭,胸胁苦满,舌红苔黄燥或薄黄,脉弦滑数)属阳明及少阳郁热,上冲头面。治宜用大柴胡汤,清热解郁止痛。

*痉证的辩证救治:

(一)实证

1.邪壅经络(项背强直,发热恶寒,无或有汗,肢体酸重,甚则口噤不语,四肢抽搐,苔白,脉浮紧)属风寒湿外邪侵袭,壅滞经络。治宜用羌活胜湿汤,祛风散寒,和营燥湿。

2.热盛发痉(发热胸闷,心烦急躁,项背强直,甚则角弓反张,手足挛急,神昏谵语,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属火热炽盛,脉络失养。治宜用羚角钩藤汤,泄热存津,息风止痉。

3.金疮痉(轻:头晕乏力,烦躁不安,咀嚼无力,项强拘急,苦笑面容,反射亢进,苔腻,脉弦紧。重:强制性痉挛,牙关紧闭,角弓反张,面色青紫,呼吸急迫,大汗淋漓,苔白腻,脉弦紧)属皮肉受损,创口未合,风邪湿毒入侵。轻证治宜用玉真散,重证治宜用五

虎追风散合茱萸散,祛风化痰定痉,或祛风解毒镇痉。

(二)虚证

气血亏虚:项背强急,四肢抽搐,头晕目眩,舌淡红,苔薄白而少津,脉沉细。

猝心痛.溶栓:

适应症:1.持续胸痛半小时以上,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相邻两个及以上导联ST段抬高0.2mv以上。

2.发病时间小于6小时,6~12小时仍有明显ST段抬高伴或不伴有缺血性胸痛者。

3.年龄小于70岁,也可放宽上限。

4.血压低于180/100mmHg.

《中医急诊学》 课程教学大纲 (修改)字

《中医急诊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急诊学》课程教学大纲 (共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急诊学 课时:63(43/20) 学分:3.5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为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临床专业课。该课程是在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下诊断、救治、救护各科急、危、重症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临床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主干课程。中医诊断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学科,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际能力,它是以内、外、妇、儿等学科为基础。重点讲解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常见危重症及各科急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急救处理、辨证论治。 教材主要阐述 (1)中医急诊学的概念、特点、性质、地位与任务及其流源;(2)中医急诊学的临床特点、病及概要、古今相关理论、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常用的治则与治法。(3)常见危重病的中医急救处理原则、中医药在疾病抢救治疗中的地位、辩证求治规律等;(4)常用的中医急救技术及现代常用的急救技术。 教材分上篇、下篇、附篇三部分,上篇重点介绍中医急诊学的学科特点等,下篇突出常见急危重症和各科常见急症的诊断与急救,附篇重点讲解常用的急救技术。教学的重点在下篇,讲课的中心内容是基础概念、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救处理等,学生自学上篇及下篇各论常见急症中的附篇等内容,下篇是见习和实习学习的重点,课堂讲授由教授、副教授任课为主,同时进行操作训练。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篇 总论 第一章中医急诊学流源及病症特点(自学) 掌握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和范畴,熟悉中医诊断学的辨证救治特点,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了解和中医急诊学与现代急诊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中医诊断学诊断与辩证(2学时) 掌握中医急诊学诊断疾病的关键和辩证关键,熟悉中医急诊辨证方法与内科学辨证方法的异同,了解中医急诊辨证治疗的流源,了解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等在中医急诊临床中的意义。 第三章中医急诊护理(自学) 掌握中医急诊的护理特点,熟悉中医急诊的调护,了解中医急诊的预防特点。 第四章急诊科(室)的建设(自学) 了解急诊科(室)的任务范围,“三位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讲解急诊科(室)的人员配备和要求,人才培养;介绍科(室)所需的基本设施,包括建筑选址,科室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和药品等,简介急诊科(室)的急诊管理,如急诊工作制度、观察室管理、抢救室及监护式管理、急诊病案管理等,了解科研和教学工作。 下篇 各论 第一章急危重症(25课时)

中医急诊学

一、总论 1。《伤寒论》奠定了中医急诊学六经辩证救治的理论体系。 2。急诊治疗的基本原则:明辨虚实,权治缓急;动态观察,辩证救治;已病防变,随证救治。 3。急诊治疗三法:扶正法,祛邪法,扶正祛邪法。 4.虚实辨证: ⑴虚证:多见于重病或久病而突发,多见于高龄体虚之人,临床可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形寒肢冷,甚至四肢厥冷,心悸怔忡,精神萎靡,舌质或胖或瘦,或淡嫩,或嫩红等,舌苔或薄白,或白腻,或无苔等,脉象以虚脉为主.在临床上又可进行不足、虚衰、亡脱等之类模糊定性的描述. 实证:多见于体壮之人,发病较急或病势较盛,临床可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便秘腹满,舌质苍老,舌苔黄燥,脉实. ⑵常见虚实证的危证实例: 实证:邪闭窍阻,痰壅气盛,湿浊中阻,水气凌心,肝阳动风,热毒壅盛。 虚证:心阳暴脱,肺气衰竭,肾气欲绝,肝阴耗伤,胃气衰败。 二、脱证:是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则神昏为主要表现的急危病证。西医学各类休克可参照本病救治。 1.鉴别诊断要点:

①神昏:以神志不清为特征。可突然出现,更常见于慢性疾病中渐次出现,多见于 内科杂病危重阶段。发病前可有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急,肢麻,偏瘫,尿少,尿闭,浮肿等症状。 ②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面色苍白,但短期内可逐渐苏醒为特征,实证居多。脱证常有大汗淋漓,目合口开,二便失禁,脉微或伏,不一定有昏仆,四肢厥冷。厥、脱可以同时出现。 ③中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急性起病,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为主症。 2.辩证救治: ①气脱: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声低息微,倦怠乏力,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 证机概要:真气亏虚,散乱欲脱。 方药:独参汤. ②阴脱:神情恍惚或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心烦潮热,口干欲饮,便秘少尿,皮肤 干燥而皱,舌红而干,脉微细数. 证机概要:真阴枯竭,虚阳欲脱。 方药:生脉散。 ③阳脱: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神情恍惚,心慌气促,声短息微,四肢逆冷,二便失禁,舌卷而颤。证机概要:真阳欲脱。方药:参附汤。

中医内科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中医内科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1.哮病与喘证,支饮的鉴别 2.实喘与虚喘如何鉴别 3.肺胀与咳嗽的鉴别 4.肺胀与喘证,哮病的区别和联系 5.肺痨与虚劳的鉴别 6.肺痨的临床特点 7.肺痿与肺痈肺痨的关系 8.眩晕与中风,厥证的鉴别 9.试述你对无痰不作眩的理解 10.简述内经对眩晕病机的认识 11.试述脾胃损伤而致眩晕的主要机理 12.中风与痫病,厥证,痉病的鉴别 13.如何辨别中风闭,脱证 14.中风中经络与中脏腑有何不同 15.请用六个字概括中风的病机特点 16.简述中风的临床特征 17.不寐:为什么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18.简述痫病与中风的鉴别 19.癫证与狂病,痫病的区别(癫,狂,痫) 20.癫证与痴呆的区别 21.胸痹与悬饮,真心痛如何鉴别 22.如何辨别寒邪犯胃与脾胃虚寒 23.怎样理解胃痛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 24.胃痛和胃痞如何鉴别 25.痞满与鼓胀如何鉴别 26.如何判断胃痛虚实 27.如何辨别外邪犯胃和脾胃阳虚之呕吐 28.临床上怎样通过辨别病人的呕吐物来判断疾病的性质 29.如何辨别呃逆虚实 30.如何辨别噎膈与梅核气 31.如何判断腹痛的虚实 32.如何辨别腹痛与胃痛 33.怎样鉴别腹痛的寒热虚是,在气在血以及脏腑病位 34.如何辨别泄泻与痢疾 35.如何判断泄泻的寒热虚实 36.痛泻要方适用于何种泄泻,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37.为什么说脾虚湿盛是泄泻发生的关键 38.感受外邪导致便秘的病机是什么 39.泄泻与痢疾有何不同 40.泄泻与霍乱有何区别 41.临床怎样辨别痢疾的虚实 42.试述痢疾为何以湿热痢为本 43.黄疸和黄胖如何鉴别

44.如何辨别阴黄与阳黄 45.阳黄,急黄,阴黄在一定条件下如何相互转化(区别) 46.胁痛如何辨虚实 47.胁痛与悬饮如何鉴别 48.头痛与真头痛如何鉴别 49.头痛如何辨别外感与内伤 50.如何辨积与聚的不同 51.如何辨别积聚之虚实 52.鼓胀与水肿如何鉴别 53.为什么说鼓胀的病机重点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54.如何辨别疟疾与内伤发热 55.阳水与阴水如何鉴别 56.临床辨证如何判断水肿的病位 57.水肿常用的五种治疗方法 58.血淋与尿血有何区别 59.如何鉴别淋证与癃闭 60.为什么说六气之中以气郁为先 6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如何鉴别 62.郁证脏躁与癫证如何鉴别 63.何为血证 64.咳血与吐血如何鉴别 65.血证的预后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66.如何鉴别尿血与血淋 67.何为脱汗,战汗,黄汗 68.简述消渴与瘿病的区别 69.消渴病的诊断依据 70.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如何鉴别 71.简述虚劳与肺痨的联系与区别 72.简述气虚与阳虚的区别于联系 73.在治疗虚劳血虚时,除用补血方法外,常配伍补气药,为什么 74.肥胖与黄疸,水肿病鉴别 75.简述厥证与中风的鉴别要点 76.血虚厥证的病机是什么 77.何谓痰饮,广义痰饮包括哪几种 78.悬饮与胸痹均以胸痛为必见之证,如何鉴别 79.溢饮的辨证论治 80.如何将悬饮与胸痹相区别 81.如何将溢饮与风水证相互区别 82.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和痰瘀痹阻的临床特征如何 83.痹症与痿证的鉴别 84.痉证与痫证如何鉴别 85.治痿独取阳明的含义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86.肺热津伤为什么可以导致痿证 87.颤震与瘛瘲如何鉴别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中医学概论概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1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E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D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C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D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B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C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B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E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阴阳交感是指:D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B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 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B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E: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C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C A.心

中医急诊教学培育的心得

中医急诊教学培育的心得 作者:朱琳刘昌秀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急诊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救护措施的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学科[1]。在现代急诊医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通过中医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培养优秀的中医急诊人才是中医急诊今后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医急诊领域乃至整个中医教学领域面临的新课题。笔者就几年来在中医急诊学教学培养方面谈几点心得体会。 1培养学生建立现代中医急诊医学观 所谓现代中医急诊医学观,其原则就是“能中不西,先中后西和中西结合”[2]。“先中后西”是指就诊的普通急症,首先考虑以中医为主的综合疗法处理。“能中不西”是指对某些危、急、重症或某些经西医处理无效或西医在某一阶段效果不显著的,尽可能用中医或可补其不足。 “中西结合”指单一用中医或西医疗效不显著的,或存不足需互补的,可中西结合。通过结合互补,能起到单一西医或中医不能起的作用[3]。应用到具体教学中,如讲述“高热”章节时,举例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热,可以中医治疗为主,每天酌情用中药1~3剂。除中药内服外,还可配合中医综合疗法如刺络、灌肠、穴位注射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压正常、血红蛋白不低、无呕血者,亦可先辨证施以中药,疗效也肯定,如果血红蛋白太低、血压逐渐降低、出血又控制不佳者,就应中西医结合;对于中医急诊医学急危重症的讲解,最好能把中医

的病证与西医的病,中医的证症与西医的临床表现,中医证的变化与西医的病程发展,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诊断治疗措施贯穿在一起,中西并举,融会贯通。 2培养学生中医急诊临床创新思维 近年中医急诊工作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上缺乏对中医急症辨证论治体系的创新,技术上缺乏反映中医特色的急救新手段,科研上缺乏创新超前的重大成果,缺乏具有中医治法专效特色的现代系列新制剂等。从临床教学角度看,本科五年制学生临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中西医救治能力普遍不足,而培养合格的中医急诊人才,是中医急诊学科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环节[4]。中医急诊教师无论是在理论课教学中,还是在临床见习课程和临床实习课程的教学中,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中医急诊临床创新思维及辨证思维观。例如在教学中通过回顾中医急症发展史,如:《肘后备急方》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技术,《金匮要略》记载的抢救卒死的胸外心脏按压术,《外台秘要》的导尿术等中医急救技术的应用史,促使学生理清思路,帮助学生搞清中医理论体系,分清中医和西医的概念。回顾中医经典理论及临床技术的发展的同时,也使学生看到中医急救治疗的有效病例,加强学生对急救药及中药汤剂疗效的认识。只有使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在大脑中形成定势的前提下,才能自觉地运用中医理论诊断及治疗疾病。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增加与中医急诊医学相关的中医专题学术讲座,名老中医经验交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强化以往所学,真正把书本知识经分

[重点]考研中医内科学精华总结

[ 重点] 考研中医内科学精华总结 感冒 沿革: 北宋《仁斋直指方》,首见“感冒”之名清《类证治裁》,首见“时行感冒” 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始于明清 《丹溪心法》明确病位在肺病因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为病感冒诱发或传变的病证——肺痈、肺胀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轻证)或荆防败毒散(夹湿)羌活胜湿汤(表湿较重)(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六一散(小便短赤)、黄连香薷饮(暑热偏盛)、鸡苏散(疏风解暑)、藿香正气散 (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 玉屏风散(表虚自汗)、再造散(阳虚外感——助阳解表) (5)阴虚感冒证——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咳嗽——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沿革: 咳嗽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指出咳嗽病位在肺,确立脏腑分类法。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十咳首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张介宾《景岳全书》清,喻昌《医门法律》,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及六条治咳之禁

《医学心悟》: “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搏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 病因病机: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内伤咳嗽——养肺、清肝、健脾、补肾。(一)外感咳嗽——不宜过早使用苦寒药和收涩镇咳药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六一散(夹暑)】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渴——桑杏汤(温燥)杏苏散(凉燥——轻宣凉燥,温润止咳【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六君子丸(调理)、杏苏二陈丸(标本兼顾)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⑷肺阴亏耗证一一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一一沙参麦冬汤补:P268-269 哮——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沿革: 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丹溪心法》:“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明,虞抟《医学正传》“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哮的别名——呷嗽、哮吼、齁赫(鼻合)病因病机: 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 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发作期的病因病理关键是外邪侵袭,触动伏痰,痰气相搏,气道被阻。(即“痰阻气闭”)

中医学概论

中医学概论 导论 一、什么就是中医学? 中医学就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了理论体系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时期) (1)《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2)扁鹊、《难经》《伤寒论》(外感病) (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内伤病) (4) 《神农本草经》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 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期) (1)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2)西晋、王叔与《脉经》24种脉法,最早的脉学专著 (3)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4)唐、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 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期) (1)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 (2)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开创“脏腑辨证” (3)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李杲(补土派)、张从正(攻邪派)、朱震亨(养阴派) (4)元、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论舌的第一部专著 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1)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 (2)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傅山《傅青主女科》 (3)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 清代、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临证指南医案》 吴鞠通—“三焦辨证”《温病条辨》 近代与现代(收集整理时期)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人体就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环境协调统一) (2)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与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与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病—就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与转归 的一种完整的过程。 症—疾病的外在表现; 征—体征; 证—就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①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②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③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与④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1年版)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急诊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急诊科是中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是开展急诊急救、危重病临床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是独立于内科之外的一级科室,实行24小时开放。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具备与中医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急诊急救、危重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24小时开设相关专业的急诊,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

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二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有条件可设重症监护室;三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重症监护室,有条件的可以开设急诊病房。 第八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布局应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相关要求进行设置,应设置中医综合处置室,并保证24小时中药饮片或中药配方颗粒服务,有条件的可以设置急诊煎药室。 第九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根据当地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急诊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针灸器材(针灸针、艾条、刮痧板、火罐等)、中药结肠透析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施设备;设置急诊煎药室的,应配备煎药设备。急诊药房应当储备足够数量用于急救治疗的中药针剂。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对于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重症监护室、急诊病房应实行一体化管理。 根据科室情况,应建立急诊分诊制度、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制度、抢救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处置程序、绿色通道制度及流程、急诊请示报告制度、急诊医疗诊治知情签字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根据每日就诊人次、病种和急诊科医疗和教学功能等配备足够数量的医护人员。中医医院急诊科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6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职业医师。

中医急诊学试题A(学习资料)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 中医急诊学 》试卷A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 考试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 一、选择题(共 分,每题1分) 得分:_________(小四号字,加粗) A 型题:每题都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神昏的急救处理原则: A.开窍醒神 B.化痰开窍 C. 开闭通窍 D.扶正固脱 E.回阳益气 2、有机磷中毒首选下列哪种药物治疗: A.5%碳酸氢钠 B.纳络酮 C.速尿 D.维生素C E.阿托品 3、以下哪本书首次以急诊手册形式论述常见急证的应急处理: A.《肘后备急方》 B.《内经》 C.《千金要方》 D.《伤寒论》 E.《外台秘要》 4、下列哪项不是中风的主症为: A.半身不遂 B.言语蹇涩 C.偏身麻木 D.共济失调 E.神识昏蒙 5、哮病热哮的证机概要为( ) A.痰热壅肺,肺失宣肃 B.寒痰郁肺,气道不畅 C.脾肺亏虚,痰浊中阻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 分 签 字

D.脾肾亏虚,水湿内停 E.肺肾气虚,摄纳无力 6、肾衰偏于脾肾阳虚的虚证代表方为: A.实脾汤 B.六味地黄丸 C.真武汤 D.金匮肾气丸 E.温胆汤 7、高热辨证属里虚证的代表方: A.银翘散 B.当归补血汤 C.参苓白术汤 D.大柴胡汤 E.补中益气汤 2 8. 下列脱证临床表现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 A.神情淡漠 B.尿少 C.脉沉细无力 D.四肢厥冷 E.收缩压小于80mmHg,脉压差小于20mmHg 9. 风温肺热病辨证属热陷心包证的治法为: A.清热疏风开窍 B.养阴清热开窍 C.辛凉疏散 D.清热化痰 E.清热豁痰开窍 10、暴泻的病性是以______为主: A.正虚 B.邪实 C.虚实夹杂 D.本虚标实 E.上盛下虚 11、正气充实,口服毒量不大2-3小时的急性中毒患者,如何急救: A.洗胃法 B.泻下法 C.催吐法 D.中和毒物 E.利尿法 12、酒精中毒意识障碍时首选药物: A.尼可刹米 B.纳络酮 C.多巴胺 D.洛贝林 E.肾上腺素 13、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成年人的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 A.30:2 B.15:2 C.5:2 D.2:30 E.2:15 14、急黄辨证邪在营血证的代表方: A.菖蒲郁金汤 B.犀角散 C.陷胸承气汤 D.清瘟败毒散 E.茵陈蒿汤 15、哪一项对气胸的处理不正确: A.卧床休息 B.镇静镇咳 C.排气治疗 D.外科手术 E.胸部X线检查 16、心脉痹阻为何种疾病的主要病因: A.卒死 B.心衰 C.卒心痛 D.卒中风 E.神昏 17、真心痛相当于西医的何病: A.不稳定型心绞痛 B.稳定型心绞痛 C.劳累性心绞痛D.自发性心绞痛 E.急性心肌梗死 18、暴吐的基本病机是: A.胃气不宁 B.肝胃不和 C.传导失司 D.胃气暴逆 E.邪毒犯胃 19、咯血辨证虚证应选用何方: A.圣愈汤 B.当归补血汤 C.百合固金汤 D.参附汤 E.四物汤 20、哪一项不属于MODS辨证分型: A.阳气暴脱 B.毒热内盛 C.气阴耗竭 D.瘀毒内阻 E.阴阳两脱 X型题:以下各项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所选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回答。 21、急性脾心痛发生的病机是: A 脾胃虚弱 B 气机逆乱 C 肠胃受伤 D 热毒炽盛 E 肝脾受损 22、心肺复苏有哪些内容: A.胸外心脏按压 B.电除颤 C.人工循环 D.人工呼吸 E.判断意识 23、脱证的治疗原则为: A.救阴回阳 B.益气固本 C.大补元气 D.固脱养阴 E.回阳救急 24、中暑有哪些辨证分型: A.阴暑 B.阳暑 C.暑风 D.暑厥 E.伤暑 25、暴泻宜采取的高效、速效治疗手段是: A.祛邪止泻 B.保津补液 C.收涩止泻 D.通腑泻毒 E.扶正祛邪

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

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 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降。 治则:解表达邪。 2)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一种症候。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治则:外感咳嗽,祛邪止咳;内伤咳嗽,扶正补虚。 证型: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内伤咳嗽 1.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3)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 不能平卧。 病机:外邪触动伏痰。 治则:发则治标,平时治本。 分型: 1.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4)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5)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疮疡的一种病征,属内痈之一。 病机:血瘀。 治则:祛邪。 证型: 1.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6)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病,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 主要临床特征。 7)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 证。 8)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治疗原则:心悸应分虚实论治。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 9)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病机:心脉痹阻。 治则: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证型: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散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10)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 的不足。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及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急诊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急诊科是中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是开展急诊急救、危重病临床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是独立于内科之外的1级科室,实行24小时开放。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硬件设施和基本技术建设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急诊科要具备与中医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急救、危重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24小时开设相关专业的急诊,二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有条件可开设重症监护室;三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重症监护室,有条件的可以开设急诊病房。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相关要求进行布局设置。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均应当设置中医综合处置室,并保证24小时中药饮片剂的服务,有条件的可以设置急诊煎药室。 第九条急诊科应当在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基础上,根据当地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急诊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应当在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基础上,达到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见附件1)准要求。 设置急诊煎药室、中医综合处置室的,应当配备煎药设备、拔罐、刮痧板、针灸等。另外,急诊药房应当储备足够数量用于急救治疗的中药针剂。 第十一条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

急诊医学试题

急诊医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多发性创伤: 在同一致病因素下,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系统受到严重损伤。 2、基本生命支持: 包括保持气道通畅、人工呼吸、胸外按压、除颤4个方面。 二、是非题 1、误服强碱的急诊处理是:立即大量清水洗胃,同时积极.保护食管、胃 肠黏膜,减轻炎症反应,防止瘢痕形成。 ( ) 正确答案:错 2、电击伤创面的最突出特点为皮肤的创面很小,而皮肤下的深度组织损伤 却很广泛。() 正确答案:对 3、淡水淹溺主要导致血液容量增加,腹胀,脑水肿,而对肺的损伤小。( ) 正确答案:错 4、热射病属于高温综合征,是中暑的最严重类型,中心体温多达40-42摄 氏度,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 正确答案:对 5、引起休克的病因各有不同,但其病理生理变化是相同。() 正确答案:对 三.单选题 1、休克早期的表现应除外: (E) A、皮肤苍白 B、呼吸加快 C、烦躁不安 D、脉压小于20毫米汞柱 E、恶心、呕吐 2、对于创伤病人,美国Freeland等建议,急诊医师应牢记“CRASH PLAN” 检查方法,其中S代表:() A、气道 B、腹部 C、脊柱 D、头颅 3、危重伤员的伤员标记卡为:( C) A、黑色 B、黄色 C、红色 D、绿色 4、多发伤诊断时首先考虑:() A、病史的采集 B、全身系统物理检查 C、必要的特殊检查 D、立即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 E、患者的精神状况 正确答案:D 5、休克时,若血压和中心静脉压均低,最首要的处理是 ( ) A、应用缩血管药 B、使用强心剂 C、使用扩血管药

D、快速补充血容量 E、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正确答案:D 6、蛇咬伤的急救处理包括() A、伤口处理 B、局部解毒 C、抗蛇毒血清 D、中医中药治疗 E、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E 7、心脏按压时: A、手掌的正确部位是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B、成人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以上 C、按压频率最少100次/分 D、确保每次按压后胸部完全回弹 E、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E 8、以下复苏理论正确的是: A、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是心室颤动 B、脑是人体中最易受缺血损伤的重要器官 C、心肺复苏时,如患者有颈椎损伤应使用托颌法开放气道 D、徒手心肺复苏的顺序应为:C——A——B E、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E 9、以下急救方法错误的是: A、低温疗法是目前唯一在临床研究中被证实有效的脑保护措施 B、心肺复苏时使用肾上腺素应从1mg开始,逐渐增大使用剂量 C、电除颤是救治室颤最为有效地方法 D、单人遇到溺水或窒息引起的心脏骤停,应先做5组CPR,再拨打电话 求救 正确答案:B 10、单人心肺复苏时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是: A、15:1 B、15:2 C、30:1 D、30:2 正确答案:D 四、问答题

中医内科学精华笔记整理

中医内科学精华笔记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四、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五、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2.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六、肺胀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七、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中医急诊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sj.com/doc/5914113802.html, 中医急诊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医急诊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培养中医急诊临床思维与急救意识的教学研究. 《中国中医急症》.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3年9期.郑宏. [2].中医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的构建及临床探索. 《中国中医急症》.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3年1期.王儒平.曾靖.陈雪梅. [3].中医急诊学的发展渊源及当代薄弱环节研究. 《光明中医》.2015年5期.罗广来. [4].21世纪的中医急诊路在何方?.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6年1期.孙菊光.奚肇庆. [6].PBL教学法在中医急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3期.邓海霞.李辉.王政林.黄丹.陈小明. [7].胸痹的中医急诊辨治. 《中国中医急症》.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9年10期.沈绍功.韩学杰. [8].急性心肌梗死中医急诊绿色通道的构建及其规范化评价研究. 《江苏中医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9年10期. [9].多种教学方法对医学生中医急诊综合能力的培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24期.王硕.杨秀捷. [10].情景案例教学法在中医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19期.赫卫彦. 二、中医急诊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姜树民教授治疗急性肝损伤的经验总结.被引次数:1 作者:刘冰.中医内科学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学位年度) [2].麻黄汤类方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并发SIRS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志刚.中医急诊学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学位年度)

中医急诊学试题B

东 方 学 院 《中医急诊》试卷B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姓名 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考试日期 _____ 年 ______ 月 _____ 字,加粗) A 型题:每题都有 ABCDE 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 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以下哪本书首次以急诊手册形式论述常见急证的应急处理: 、选 题 共 分,每 题1 分) 得分: (小 四 号

A. 《肘后备急方》 B. 《内经》 C. 《千金要方》 D. 《伤寒论》 E. 《外台秘要》 2、有机磷中毒首选下列哪种药物治疗: %碳酸氢钠B. 纳络酮C. 速尿D. 维生素C E. 阿托品 3、神昏的急救处理原则: A.幵窍醒神 B.化痰幵窍 C.幵闭通窍 D.扶正固脱 E.回阳益气 4、下列哪项不是中风的主症为: A. 半身不遂 B. 言语蹇涩 C. 偏身麻木 D. 共济失调 E. 神识昏蒙 5、2005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成年人的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 : 2 : 2 : 2 :30 :15 6、肾衰偏于脾肾阳虚的虚证代表方为: A. 实脾汤 B. 六味地黄丸 C. 真武汤 D. 金匮肾气丸 E. 温胆汤 7、高热辨证属里虚证的代表方: A. 银翘散 B. 当归补血汤 C. 参苓白术汤 D. 大柴胡汤 E. 补中益气汤 8. 下列脱证临床表现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 A.神情淡漠 B.尿少 C.脉沉细无力 D.四肢厥冷 E.收缩压小于80mmH,脉压差小于20mmHg 9. 风温肺热病辨证属热陷心包证的治法为:

中医内科学 重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2、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滋阴解表;加减葳蕤 汤。 二、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热,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黛蛤散。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1发作期: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2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麻黄杏仁僵蚕厚朴半夏陈皮茯苓。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缓解期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四、喘证: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1、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 粉。 五、肺痨: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参苓白术散。4、阴阳虚损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加 减。 六、肺胀:1、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加减。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加减。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加减、另可配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加减。 七、肺痈: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加减。 八、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平补镇心丹加减。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4、水饮凌心;震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加减。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

中医考试试卷及答案

中医考试试卷及答案 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A型题 (每题1.0分,共30.0分) 1.中焦阳明热炽的辨证要点是( ) A.潮热,便秘,苔焦躁,脉沉实有力 B.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腻 C.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或黄浊 D.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E.身热,咳喘,苔黄 2.泄泻兼有表证宜使用的方剂是( ) A.藿香正气散 B.芍药汤 C.保和丸 D.参苓白术散 E.四神丸 3.急性腹膜炎患者的体位常为( ) A.被动体位 B.端坐位 C.强迫仰卧位 D.强迫侧卧位 E.辗转体位 4.以下何项不属于太阳中风证的兼证( ) A.桂枝加附子汤证 B.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C.桂枝加葛根汤证 D.桂枝新加汤证 E.桂枝加芍药汤证 5.急诊处方用纸的颜色为( ) A.淡红色 B.淡黄色 C.淡蓝色 D.淡绿色 E.白色 6.下列哪一项是风热牙痛的证候( ) A.遇风发作,患处得冷则痛减,受热则痛增 B.患处得热则痛减,受冷则痛增C.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较甚,常伴口渴饮冷、口臭等症 D.牙齿隐痛,牙龈萎缩,牙齿松动,兼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等症 E.患处受冷受热均使疼痛增加 7.死亡讨论记录应在患者死亡后多少时间内完成( )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E.1周 8.胸腔穿刺抽液引起急性肺水肿是由于( ) A.穿刺损伤肺组织 B.抽液过多、过快,胸内压突然下降 C.胸膜过敏反应D.穿刺损伤肺血管 E.空气栓塞 9.下列何组药不是属于十八反的内容( ) A.甘草反甘遂 B.乌头反白薇 C.海藻反甘遂 D.细辛反藜芦 E.藜芦反丹参 10.葙危患者的日常病程记录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每天至少几次(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