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九章 有偿新闻研究

第九章 有偿新闻研究

第九章  有偿新闻研究
第九章  有偿新闻研究

第九章有偿新闻研究

教学目的

了解有偿新闻的分类,掌握有偿新闻的本质与责任承担和豁免。

时间安排:两课时。

教学重点:有偿新闻的本质与责任承担和豁免。

教学过程

有偿新闻是新闻伦理学和新闻法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量直接或变相的有偿新闻不时出现在报纸、广播、电视中,严重损坏了主流媒体代表社会良知、追求客观公正的诚信形象,既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短见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还经常构成对广大受众的相关社会组织或个人权益的侵害。由于新闻立法的相对滞后,目前我们比较多的还只是采用道德劝诫和行政处罚来遏制这一现象。现在我们亟需要做的是为相关法规的建立提供确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一、有偿新闻的分类

新闻记者、编辑或媒体因接受钱物及其他利益而以新闻形式发布的信息,称之为有偿新闻。当然,有偿新闻作为一个概念,也可以指代这类行为和现象。有偿新闻的现实形态五花八门,在剖析其本质特征之前,有必要对林林总总的有偿新闻现象作一番分类检视。

有偿新闻按“有偿”形态可分为六类:1.接受劳务费等红包、有价证券、礼品,获取各类消费、好处,如餐饮、旅游、入学、住房和为亲友解决工作问题等,这是最为典型的有偿新闻行为。虽然兑现“有偿”,可能会采取延时拖后或提前进行感情投资等变异方式。2.以新闻为诱饵换取经营利益(如广告、发行)或赞助。3.以内参、曝光等为要挟,迫使对方提供钱、物、好处等。4.媒体给采编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从而使有偿新闻堂而皇之地成为经营创收手段,如有偿组版、联办节目。5.不同媒体、新闻单位(包括记者编辑)之间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背景而互相交换新闻。6.某些中介、公关公司以盈利为目的,非法运作(实为经营)新闻。

按信息性质可分为具备新闻价值、不具备新闻价值和人为杜撰炒作的虚假新闻三类。第二类中又包括以下两种信息:1.非赢利目的的一般性宣传信息;2.可能为客户带来市场利益的广告信息。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看清楚了,在新闻的外包装之下,实际上有许多非新闻的东西和商业目的,从中偷梁换柱。

按行为主体又可分为记者编辑个人、媒体法人、其他媒体和中介等运作单位四类。从主体角度进行划分,便于下文对法律责任的承担者作出认定。

二、有偿新闻的本质——报道权的商品化

不同类型的有偿新闻,其本质如出一辙,这就是新闻报道权的商品化。这里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1.新闻伦理追求的陨落。有偿新闻固然是对媒体政治原则的根本背离,但是问题主要还是发生在道德层次上。新闻机构是社会的一个重要部门,对整个国家生活包括政治民主、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民众伦理观念的形成,负有一份特殊而无可取代的道义责任。很多时候,它是客观公正的文化表征,是社会普遍道德原则的灵魂和化身。

2.谋求正当经济利益过程中的职能错位。新闻单位谋求经济利益是必然的和正当的。问题在于,媒体的新闻宣传业务与企业化经营创收之间的关系。在形式上各地都在郑重其事地推行“两分开”,实施宣传与广告经营相互剥离。但是谁都知道,版面、频道、频率并没有做到实质意义上的分离、独立(这样的话就成了完全专业化的广告报、广告频道、广告电台),客户看重的也仍然是广告公司所背靠的新闻机构母体。广告公司本身根本影响不了社会广告资金的流向。

3.新闻报道权缺乏有效监督的必然后果。有偿新闻究其实,是经济利益驱动之下对新闻报道权的滥用。舆论宣传既是一种职业权利,也是一种特殊的话语干预的权力。作为权利,它必须对应于义务;作为权利,它又必须被合理地运用。

我们过去很少意识到,媒体与受众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合约关系。维护客观真实性原则、按照新闻价值标准进行取舍、抵御物质利益诱惑——从内部来说,是媒体和从业人员的业务要求、道德要求;从合约的角度来说,则是对应于新闻报道权利的规定性义务。有偿新闻造成媒体权利和义务的严重失衡。媒体单方面背弃了合约精神,没有为受众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及其他真正为社会所需要的媒介服务,而且还得到了习惯性的责任豁免。

三、各种法律责任的承担

对有偿新闻本质的探讨,有助于我们确定这种行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法律层次上,有偿新闻有着特定的内涵,其行为性质和责任认定随具体形态和构成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有偿新闻行为的构成必须具备下列三项要件中的任意两项:1.主体在事实上获取了钱、物、消费等非正当利益;2.确有以新闻报道威逼对象给与钱、物、消费等非正当利益的言语行为;3.以1项或2项要件为背景的有偿新闻,已经通过媒体并以新闻形式实施发布。

虽然目前的实体法中缺乏有偿新闻的现成条文,但是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中国记协等单位联合颁布的《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对照上述三项构成要件,我们可以对有偿新闻行为的法律性质和相应责任,作出基本推定:

1.符合1项和3项要件的有偿新闻行为,不论主体为法人、自然人,不论信息真伪或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应视为收受贿赂。所受贿赂达到法律规定定罪数额的,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低于该数额的,主管部门必须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

2.符合2项、或同时符合2项和3项要件的有偿新闻行为,不论主体为法人、自然人,不论信息真伪或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应视为敲诈勒索。所敲诈或通过敲诈已占有的钱财数额达到法律定罪规定的,应按敲诈罪论处,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低于该数额的,主管部门必须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

3.以1项或2项要件为背景,故意制造虚假新闻且影响恶劣的(涉及广告的见下一条),应视为侵害受众新闻消费权益的不法行为。必须承担违约责任,进行公开道歉,接受监督部门的经济处罚和其他行政或纪律处分。如同时构成受贿或敲诈或侵权的,则数项并处。自然人行为,法人连坐;法人行为,自然人如无故意可免于严格法律责任。

4.实质内容为广告的有偿新闻,以新闻的权威性和美誉度,为报道对象作市场引导,属新闻报道权非法干预市场经济秩序,同时也妨碍了报道对象同行业的其他经营组织进行公平竞争的自由权利。这种行为的性质,应视为与报道对象共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必须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进行公开道歉,接受经济处罚和其他行政或纪律处分。如该有偿新闻为虚假甚或诋毁同业其他经营者的广告,则属于严重违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将视情节承担相关民事、刑事等法律责任。如同时构成受贿或敲诈或侵权,则数项并处。自然人行为,法人连坐;法人行为,自然人如无故意可免于严格法律责任。

5.经常刊播有偿新闻,数量多、影响大,严重败坏媒体形象;硬性向采编

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并事实上造成单位整体以有偿新闻谋取经济利益的,应视为法人违法。法人代表和决策层人员必须承担渎职责任。

关于以上五种非法行为在刑事和民事诉讼过程中的举证责任,除特殊情况下受贿和侵权可以采用举证责任倒置外,一般均应由原告或公诉人承担举证责任。

四、抗辩和豁免的理由

任何一条法律,当它适用于原告时,即可为原告伸张权利;而当它适用于被告时,即可为被告免除责任。部分有偿新闻行为的抗辩和责任豁免理由:1.主体虽有主观故意,但未有收受贿赂的事实,报道内容属真实信息的,应免于责任。理由:(1)事实对行为构成具有决定性意义。

受贿事实不能确认,主体即不受法律追诉;(2)客观上未对受众和社会造成危害;(3)有利于为已实施发布有偿新闻而未占有非法利益者预留法外出路。但有敲诈言语行为的不属于本项所述免责范围。

2.记者个人收受钱财、获取好处而发布有偿新闻,如不发生虚假、侵权或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行为符合媒体发布新闻的正常程序,记者承担受贿责任,法人可获得责任豁免。记者对自身采访报道行为必须遵循职业道德,负有法定义务,不能要求媒体对记者每一次报道活动实施道德调查。该项责任豁免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有些媒体被有偿新闻搞得草木皆兵,会将大量精力花在揣度稿件后面是否存在“有偿”背景上。

3.主体不知情,所发布有偿新闻由兄弟单位、媒体以外单位或个人提供,信息真实,但提供者牟取不法利益。这种情况,主体无过失,应追究提供者法律责任。理由:(1)主体既未有主观故意,也未有受贿事实,不能够构成有偿新闻行为;(2)主体行为符合媒体发布新闻的正常程序;(3)媒体不承担对提供信息者进行道德调查的义务;这种调查的实质,是弄清楚对象是否存在受贿事实的刑事侦查。

4.有三种难以确定道德恶意的行为,自然人似可免除严格法律责任。(1)有偿组版、有偿联办节目等;(2)以新闻报道得到广告方、赞助方或发行对象的好感和首肯,从而获取广告、赞助和发行利益;(3)将新闻文体和报道技法用于广告宣传。这三种行为危害较小、利益基本正当、且属于法人整体受益,同时还存在一些学术上难以界定的问题,有关当事人不应被追究个人责任。但情节严重、

损害新闻的严肃性者,法人必须承担违纪责任。

有偿新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职业性腐败现象,如何准确地看待它的社会伦理本质、并且更多地依仗法律手段予以制裁,本文只是作了初步的梳理。相信随着新闻法制化的日益推进,我们会寻找到可资实际操作的对策,以期强化对新闻事业的规范性管理。

复习巩固与作业

你实习中所遭遇的有偿新闻是如何处理的?

Event Study 事件研究法计算步骤

事件研究法研究步骤 ①定义事件、事件日 事件研究的第一步是明确所研究的具体事件(event)。例如,并购事件研究首先要明确“并购”的定义。并购包括兼并(merger or statutory merger,或称吸收合并)、合并(consolidation,新设合并)和收购(acquisition),还可以包括其他一些获取公司控制权的方式,如代理权争夺。每一种并购类型还可根据不同标准进行细分。你想研究哪一种口径的“并购”? 光确定了“并购”的口径还不够,任何一次并购都是由一系列具体事件构成的一个过程,因此,并购事件研究还要确定研究的是哪一次具体事件及其日期。例如,是并购的首次宣布日、股东大会批准日,还是并购完成之日。事件(event day)的定义对事件研究的成败有时是决定性的。许多学者(如Brown and Warner,1980,1985;Jensen and Ruback,1983)强调了正确识别事件日的重要性。在美国早期的并购事件研究中(如Mandelker,1974; Ellert,1976;Langetieg, 1978), 多采用并购生效日(目标公司股东最终批准日)作为事件日,结果未能发现预期的显著报酬①。后来的研究改用并购计划宣布日,结果大不一样。一般来说,我们以并购计划的首次宣布日为事件日。 ②确定收益率间隔区间和事件窗口 股价收益率的间隔区间(sampling interval)意味着采用日收益率、周收益率还是月收益率作为股价波动的计量标准。这与事件窗口的长短有关。采用日收益率能够精确地观察到事件对每一日影响力的大小。如果事件窗口较短,例如两三个月,那么最好采用日收益率(如果时间窗口太短,甚至不可能采用周或月收益率)。此外,从统计检验的功效(power)看,间隔越短,检验功效越高。但是,考虑到收益率逐期累加(CAR法)可能带来的误差,股价波动较大的长窗口事件研究或许采用周收益率或月收益率更为合适。 事件窗口(event window)就是检验所研究事件对样本股价的影响程度所覆盖的期间,或者说是样本股价变动的观察期间。事件窗口以事件日为轴心,向前向后各若干日(周、月)。窗口的长短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事件影响力的时间长短,时间长的适合长窗口;二是其他事件的干扰(噪音)。在选定的窗口内可能会发生影响股价的其他事件,例如,并购事件发生后不久公司公布年度业绩。为了避免其它事件的影响,要么将这种个案从样本中剔除,要么缩短窗口。缩短了的窗口可能不能完全反映事件的影响力,而剔除一部分个案则要冒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CAR)失真或统计检验不过关的风险。实际研究过程往往要在二者之间进行权衡。 ③筛选样本或子样本 发生所定义事件的个案可能会很多。为了进行目标明确的深入分析,可能要进行样本的筛选,将样本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样本筛选的关键是设定筛选标准(select criteria)。筛选标准可以是样本的时间跨度、上市地点、所属行业,或者公司的某种特征(如规模、业绩、财务状况)等等。例如,可以把样本限制为1995-2000年间发生了控制权转移的沪市上市公司。有时候,为了进行更深入的考察或比较,可以在样本基础上继续筛选出子样本。例如,在上述样本中筛选出绩优子样本和ST 子样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根据研究需要来筛选样本(子样本),这要受到样本(子样本)容量的限制。一般来说,小样本的统计检验失真。容量小于30的样本被认为统计意义不大。 ④确定正常收益的计量模型 事件研究的逻辑是:即使没有发生所定义的事件,公司股价也会有波动。此时的股价收益被称“正常收益”(normal return)或“预期收益”(expected return)。发生所定义事件时的股价收益并不全部代表所定义事件的影响(事件收益,event return),它还包括正常收益。因此,将实际股价收益减去正常收益后的“异常收益”(abnormal return)就是事件收益(也称“未预期收益”,unexpected ①事件日问题在采用月数据的研究中有时会比较突出,特别是当事件的影戏力较短暂时。这是多数文献采用日数据的一个原因。

课题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课题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群体动力学研究中首创的方法。他将个人行为的“场理论”应用于群体行为的研究,提出了“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在他看来,行动研究代表了实验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某种教育作用对实际的教育过程产生的效果,并对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价,用以改进实践活动。这可以看出其着眼点在于改善实践活动。目前,教育心理学、组织管理等研究领域引入此法,用来探讨改进教育方法和改革评定方法。行动研究法与那种为控制研究方法,使研究对象不受研究者或实验事态影响的传统研究方法的区别,在于共同参与,即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 信息方法 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问卷调查的最大优点是方法简便,节约时间(就调查者而言),材料也比较容易整理和统计。有时用无记名形式问卷可以获得面谈或开调查会不容易获得的某种有价值的资料。 问卷调查的局限性在于发出的问卷常常无法全部收回,收回的问卷太少,往往影响所取得材料的代表性。其次,问卷调查应用范围较广,搜集的资料往往是表面的,不能了解深层次的问题。再次,问卷中的问题太多,答者生厌、置而不理;问题太少,所得的数据不能说明问题,有可能影响整个教育科学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文献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文献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按文献固有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文献、数字文献、图象文献、有声文献。按文献来源可分:第一手文献和第二手文献。第一手文献指研究者未经任何中介环节而直接获得的,如通过访问其他观察者、实验者或摘抄现存资料而获得文献。收集文献一定注意遵循有选择地、有分析地搜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的原则。收集方法有以下三种方法:①直接利用文献目录及索引方法;②专家咨询法;③

教育研究方法第九章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第九章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可以更有效和准确的反应问题。例如,某学校三年级的期中数学测验后,知道其中一位学生的成绩为90分。仅仅有这个分数,很难说明该同学的成绩在这个年级中是否属于优秀。如果用统计处理,可以计算出全年级数学平均成绩为76分,标准差为7分。这样就可知该学生高于平均分数2个标准差,或该学生的成绩高于全年级95%的学生。可见,经过统计处理 可以有效而准确的说明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结果定量描述的数学工具是教育统计。教育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对研究数据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变量之间关系或规律性的分析、推论,形成量化描述,增加了解释教育科学问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统计分析还可以训练科学思维方法,使研究者逐步形成科学推理和抽象思维的方式和习惯。 近年来,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所以不懂统计方法,难以了解他人的研究进展,也难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虽然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但是不可以用工具、方法代替研究本身,那种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高水平的有创意的研究如果没有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的辅助,就不能显示其高水平、创造性。但是统计分析本身并不决定研究的科学价值。“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也不可能提高低劣水平的研究。 统计分析要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没有这样的结合不能很好的实现和有效的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例如,统计分析是为了揭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性,这种定量分析的方向、范围必须要由定性分析来规定,而不是由研究者随意确定的。统计分析的进行需要依据一定的方法和公式,这些方法和公式的选择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的专业知识。否则,统计分析只是在数据上绕圈子,进行数学游戏,而不具有任何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此外,统计分析得出的规律(或特征)也需要借助于教育科学理论才能正确地解释。 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初步整理 一、数据的分类

事件研究法的计算步骤

事件研究法的计算步骤 1.定义事件期 考察所得税优惠事件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影响的首要工作是确立一个事件期。事件期包括:事前估计期与事后观察期。 事前估计期,又称清洁期,其作用在于估计正常收益率,本文所选用的清洁期为[-5,0],即公告前的前5到前0个交易日,共5个交易日;事后观察期,又称时间窗,用于研究事件发生后股价的异常变化,探讨并购重组绩效的变化,确定事件窗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并购重组事件对股票价格的全部影响. 事件窗的长短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自行设定,就短期绩效研究一般为[-10, 10]。本文事件研究选择的事件窗是[0,5]. 即从事件宣布日起的前5后5 个交易日,共0个交易日 . 2.计算事件期[-5,0]内的样本公司股票价格和市场指数{沪、深指数)日收益率 r m,t 和r i,t (百分比收益率). r m,t = (P m,t – P m,t-1 )/P m,t-1 r i,t = (P i,t – P i,t-1 )/P i,t-1 在本文计算中将百分比收益率转换股票连续复利收益率和市场指数连续复利收益率. R m,t = In (r m,t +1) R i,t = In (r i,t +1) 3.计算预期正常收益率 建立在假设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成立的情况下,根据证券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模型来计算正常收益率.选择所得税优惠政策颁布前段期间为事前估计期,以该期数据为样本,以市场指数收益率为解释变量,以个股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得 R i,t =α i + β i R m,i + ε i,t 其中R i,t R m,i 分别为个股和市场指数的日收益率,且是股票的收益率对市场指 数收益率的回归系数,ε i,t 代表回归残差.回归后得到的α i, β i ,如果α i, β i ,在估计期内保持稳定,则可算出预期正常收益率为: R i,t =α i + β i R m,i 4.计算每只股票在[-5,5]内每日超常收益率(AR)。股票i在第t日的超长收益 率为:AR i,t = R i,t – R m,t 5.计算所有股票在[-5,5]内每日的超常平均收益率(Average Agnominal Return). 就是计算所有股票超常收益率的算术平均值.所有股票在第t 日的平均收益率为:

教育行动研究案例

<教育行动研究案例> 炎热的下午,我一进教室看见一群熟中的孩子,在冷气舒服的安抚中,个个呈现出满足陶醉于睡梦中的样子,看见他们睡的如此的甜美,我于心不忍叫起他们,心中充满了强烈的罪恶感,但基于身为一位教师的使命,我不得如此。孩子们在我使劲的声嘶力吼中缓缓的醒来,不耐烦的打开书本,少数一两位还趴在桌上发呆。整堂课下来,我知道除了前面几位同学外,我想大部份的同学是不清楚我在作什么的? 除了上课,我还不断的从事于调节的工作,因为我不能一次让太多的同学同时出教室去上厕所,一方面是他们在走廊谈笑的声音太大影响到别班同学的上课;另一方面是有人会躲在厕所内抽烟,所以我只好每次让两位同学离开而且限定他们回来的时间。以致于整堂课上下来,我不断的被打断我的课程,甚至于让我误以为我在这堂课主要的任务是负责安排他们上洗手间的时间而不是教学。 我原本在这堂课中打算在课程中带入有关[生命教育]的部份话题,除了一方面可以让我的课程能够把现代与古代拉近以外,也试着让孩子们了解如果我是李商隐那么在那样的时空背景里我会怎么作?比他作的更好还是比他作的更烂?结果整堂课上下来,我只上完国学常识的部份,要提醒同学缴交的作业也没公布。虽然回想一下整堂课上课的情形尚属良好,因为至少该上的课程进度有上完,但如果在课堂上我只能照本宣科那只不过沦为一位[经师]罢了!我想我对自己的角色绝不只定为在此!但因为我必须分心掌控他们离开教室及回来的时间,导致我没办法把事先准备好合适在此融入的有关[生命教育]课程都给错过了,下回又不知道何时才有适当的时机与孩子们作分享了。 假如我重新回顾那一堂课的情形,我想大部份的同学应该都不清楚我在说什么罢?除了为了一开始唤醒他们提振士气所说的几则小笑话,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学到了多少? 令我不尽怀疑毕业之后到底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一课?在这一节课里除了学会古诗,孩子们是不是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该知道呢?人类之所以异于万物,乃在于经验的累积,所以我相信除了课本以外,一定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要带给他们,否则教学沦为死知识的传授,那上课又有何用?

第九章 教育行动研究法

第九章教育行动研究法 “行动”和“研究”,在西方社会科学工作者那里,是两个用以说明由不同的人从事的不同性质的活动的概念。“行动”主要指实践者、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研究”则主要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学者专家对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科学的探索。最早把这两个词结合起来,表述为“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情。 第一节教育行动研究法概述 一、“行动研究”一词有两个来源 一是1933—1945年间,柯立尔曾与同事共同研究如何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他认为,研究的结果必须能为实践者付诸实用,并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检验,因而它鼓励实践者参与研究。他把这种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 二是4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曾与他的学生一道,试图深入地研究人际关系,以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勒温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社会冲突的实践背景,很多工作是与犹太人或黑人合作进行的。这些实践者以研究者的姿态,在研究中积极地反思和改变自己的境遇。1946年,勒温把这种结合了实际工作者智慧和能力的研究称之为“行动研究”,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几个特征:参与、民主、对社会知识及社会变化同时具有的贡献。它还对“行动研究”本身进行了思考,用“计划”、“发现事实”或“监察”、“实施”、“评价”等字眼,把行动研究描述成一个螺旋状逐步行进的过程。后来的学者把这一过程明确地解释为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 行动研究是诞生于社会活动领域的,它对于社会活动具有极为独特的价值。教育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因而行动研究得到教育研究的很大关注。经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前院长考瑞等人的倡导,行动研究于50年代进入了美国教育科研领域,运用范围日益扩大。考瑞在1953年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一书中,第一个系统地将行动研究定义到教育中来,提出“所有教育上的研究工作,经由应用研究成果的人来担任,其研究结果才不致白费。同时,只有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及家长、支持者能不断检讨学校措施,学校才能适应现代生活之要求。故此等人员必须个别或集体地采取积极态度,运用其创

用stata做事件研究

用stata做事件研究 时间研究通常被用来检验市场对附带相应利益事件的反应。事件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步: (1)净化数据(提出无关和无法研究以及其他原因)和计算事件窗口 (2)估计正常表现 (3)计算异常表现和累积超额回报 (4)显著性检验 (5)全部事件交叉检验(相当于稳健性检验) 这个文章旨在帮助你用stata来开展事件研究。假设你已经拥有一个时间变量(date)和公司标识(company_id),如果你需要准备你的数据或者想要利用我们的数据尝试一下相应的命令,去data preparation页面。 我们同时也假设你对stata 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果你需要和stata命令相关的帮助,你可以从here找到更多。如果你从一个可执行文件中进入命令,你的任务就会简单的多,因为可执行文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stata命令。 净化数据并计算事件窗口和估计窗口 你很可能获取了超出你需要的每个公司的观察值,也有可能有一些公司的观察值不充分。在你开展下一步前,你必须确保你的分析是建立在正确的观察值之上。为了实现这一点,你需要设立一个变量dif ,它将会计算从观察(相当于估计期)到事件期的天数,这即有可能是节假日,也有可能是交易日。 就交易日天数: sort company_id date by company_id: gen datenum=_n by company_id: gen target=datenum if date==event_date egen td=min(target), by(company_id) drop target gen dif=datenum-td 就节假日: gen dif=date-event_date 由上可以看出,计算交易日天数比计算节假日天数稍微复杂一点。对于交易日,我们首先需要设立一个变量,这个变量是用来计算每一个公司标识范围内的天数,然后我们再确定哪些观测值发生在事件期内。 我们设立一个和事件天数有关的变量。这个事件天数建立在company_id范围内的所有观察值的基础上。最后,我们选取二者之间的差异来设立一个变量dif,以计算每一个个体观测值和事件期之间的天数。下一步,我们需要确定我们事件期前后的最小观察期天数以及事件窗口之前的估计窗口的最小观察期天数。比如我们想要一个事件期前后两天的窗口(总共5天的事件期)以及一个30天的估计窗口(你可以改变这些数字以适应你的分析)。 by company_id: gen event_window=1 if dif>=-2 & dif<=2 egen count_event_obs=count(event_window), by(company_id) by company_id: gen estimation_window=1 if dif<-30 & dif>=-60 egen count_est_obs=count(estimation_window), by(company_id) replace event_window=0 if event_window==. replace estimation_window=0 if estimation_window==.

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和特点

1、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和特点。 答:(1).行动研究强化了教师的研究意识 行动研究把行动与研究二者结合起来,意味着对教育实践的密切关注。斯滕豪斯指出,所有的教育教学都应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应成为教师的领地,研究也应成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教学情境的重要方法。在行动研究中,教师完美地兼任着“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 (2).行动研究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 美国学者温特认为,行动研究的关键可以用三个词来表达,即“观察”、“反思”和“运用”。综合有关研究成果,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发现问题、深入分析、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实施后,通过对效果的评价、反思和检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始第二轮的行动研究。也正是在这样的循环中,教师的研究意识、反思习惯得以强化。(3).行动研究使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育行动研究中,提供了教师对自己教育中感兴趣问题进行研究调查的机会,并且可以将研究结果直接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教育行动研究强调对教育情境的研究,是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教师思考如何富有智慧地行动以及对行动的反思,是行动和研究的紧密结合。 (1)为行动而研究 “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遇到的问题。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2)在行动中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就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并提高反省、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3)由行动者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 2、营造良好的班级物理环境应当遵循哪些原则?采取哪些策略? 1.班级物理环境布置的原则 答:(1)师生共同参与 教室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场所,教室的布置应由师生共同设计制作,年级越高的学生参与的比例要越高。教室布置最好以学生为主,教师站在辅导的立场,学生通过设计、资料收集、张贴布置,可以体验尝试失败经验,最后有成功的满足感与喜悦心情,感受爱与归属感,产生自信心,达到学生从做中学习和珍惜布置成果的目的。 (2)多元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适应多元化社会生活的人就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即除知识学习外,同时要强调技能训练与情意陶冶。学生从教师那里可以得到启发、制度的规范及情感的熏陶,获得智、德、体、美各育均衡的发展。教室布置多元化可以使教室像家一般温馨,如 社会一般丰富,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一改过去单调乏味和内容固定的布置方式,教室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赏互动的地方。 (3)有生命感的布置

第九章 事件研究法

第九章事件研究法 本章导读: 在了解了stata的基本概念和命令后,从本章开始介绍会计和财务研究中的一些经典研究方法和程序。在国外,事件研究法首先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经济领域 ,近几十年来出现的有关事件研究方面的文献已成为会计与财务文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首先对事件研究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作了简单介绍,以及事件研究法如何在stata中实现。 9.1 事件研究法简介 事件研究法 (Event Study) 是一种统计方法,是在研究当市场上某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后,股价是否会产生波动时,以及是否会产生“异常报酬率”(abnormal returns),借由此种资讯,我可以了解到股价的波动与该事件是否相关。 一般而言 ,事件研究包括以下几大步骤 ●定义事件以及事件研究窗口 ●选择研究样本 ●选择度量正常收益的模型 ●估计异常收益和累计超额报酬 ●检验异常收益的显著性 ●实证结果与解释 9.1.1 定义事件与事件窗 事件包括合并、收购、收益公告或再融资行为等 ,若研究者关心增发对股东财富的影响 ,此时的事件即为增发公告。事件研究所涉及的窗口包括估计窗、事件窗与事后窗等 ,如图1 ,t = 0 为事件日; t = T1 + 1 至t = T0 代表事件窗,其长度为L1 = T1 - T0 ; t = T0 + 1 至t = T1 为估计窗,其长度为L2 = T2 - T1 ;t = T2 + 1 至t = T3 为事后窗,其长度为L3 = T3 - T2。估计窗的作用在于估计正常收益(或估计正常收益模型的参数) ,一般情况下,估计窗的长度应大于等于120天;事件窗是用于检验股价对事件有无异常反映的期间, 有时事件窗仅为一天(即事件发生的当天) ,有时为两天(即事件公告当天与后一天) ,有时为三天(即公告前一天、公告当天与公告后一天) ,也有学者将事件窗定义为公告前后10天、20天或更长,事件窗长短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事后窗主要用于考察事件发生后股价(或企业价值)有无异常变化,常见于探讨某一事件长期绩效的研究中。 9.1.2 研究样本的选择

教育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介绍

行动研究法介绍 行动研究法是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的“行动”特征 1.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行动研究打破了传统研究在研究目的上的局限性,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理论上的产出和普遍规律的发现,而是为了行动的改进、实践的改进。 2.从研究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行动研究是抓住行动中值得关注的对象作为研究的问题的。 3.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行动研究既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更不是在图书馆里开展。行动研究的环境是教师工作于其中的实际环境。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发现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进自身工作。这把教育研究和教育行动结合起来。 4.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开展行动研究的人就是党校的教育行动者----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他们一边工作,一边研究,研究的结果以运用于自己的工作,从而把探索研究结果和运用研究结果结合起来。 5.从研究范围看,是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研究者不是去研究工作范围之外的对象。他研究的是自己工作中涉及的具体人、事、物。其研究结果----问题的解决及由此得到的经验只限于自己特定的工作范围内有效,不一定能普遍应用。 6.从研究进程和方法看,是边行动边调整。行动研究要通过研究者行动上的干预来达到对象的改变。行动干预的进程和方法没有一个严格的程序,也无法预先完整地设定。它具有弹性或动态性,由研究者根据情况边实践边修改。 7.从研究结果看,是行动的改进、发展。行动的改进和发展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学生行动的改进和发展:学习行为、品德行为、社会性行为;二是教师行动的改进和发展;教师获得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二、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凯米斯的四环节:凯米斯(Kemmis)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都包括了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 1.计划。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包括了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设想。对于行动研究来说,它不要求设想完善的计划,任何计划都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作出调整和修改。 2.行动。实施计划,即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这里采取的行动,就是对研究对象的干预,即施加自变量的影响。 3.观察。即考察,这一环节的任务是搜集资料,从而对行动的整个过程、获得的结果、行动的背景等尽可能有详细的了解。 4.反思。反思是对行动结果及其原因进行思考。这一环节包括了:整理和描述,评价解释。 以上四环节是不断循环的,每一次循环都有所改进提高。

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理论性研究确实实践来支持,慢慢地,行动研究占了主流。本文主要从教育行动研究的概念、过程以及近五年的研究现状等方面出发,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理。 一、教学行动研究概念 在凯米斯那里,“行动研究乃是社会情境中的实践者为了提高他们实践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提升他们对实践的理解,改善他们所处的社会情境而进行的自我反思的探究形式。” 刘良华则认为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者(主要是教师群体)系统而公开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其特征是参与、改进、系统、公开。 二、行动研究的过程 (一)勒温。中心是围绕展开,下面的步骤使得“基本主题”逐步清晰化:第一步就是用简便的方式仔细地考察这个目标,不断地在情境中“探察”( reconnaissance)或“收集证据”( fact-finding );第二步是执行已经确定下来的“总体计划”;第三步是“观察”( fact-findings )行动的过程;第四步重新设计一个计划、执行和侦察(或观察)的进程,以便评价第二步的执行效果,为第三步的设计提供理性基础,并对“总体计划”作出可能的修改。 (二)凯米斯程序。也就是现在常用的行动研究的过程: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无限循环。 (三)怀特海方案。分为五个步骤:问题—方案—行动—评价—调整。 (四)科里和塔芭等人的“步骤”受了杜威的“反思性思维的个阶段”的影响:即暗示一问题—假设一推理—-行动检验。 (五)博格。将行动研究的过程设定为7个步骤:1.确定问题;2.选择方案; 3.确定研究的参与者; 4.收集资料; 5.分析资料; 6.解释和应用结论; 7.报告研究结果。 (六)我国也有学者将行动研究的过程描写为: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 3.拟定计划; 4.收集资料; 5.批判与修正; 6.式行与考验; 7.提出报告。 三、文献综述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论知识

事件研究法的计算步骤

事件研究法的计算步骤 1. 定义事件期 考察所得税优惠事件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影响的首要工作是确立一个事件期。事件期包括:事前估计期与事后观察期。 事前估计期,又称清洁期,其作用在于估计正常收益率,本文所选用的清洁期为[-5,0],即公告前的前5到前0个交易日,共5个交易日;事后观察期,又称时间窗,用于研究事件发生后股价的异常变化,探讨并购重组绩效的变化,确定事件窗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并购重组事件对股票价格的全部影响.事件窗的长短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自行设定,就短期绩效研究一般为[-10,10]。本文事件研究选择的事件窗是[0,5].即从事件宣布日起的前5后5个交易日,共0个交易日. 2. 计算事件期[-5,0]内的样本公司股票价格和市场指数{沪、深指数)日收益率r m,t 和 r i,t (百分比收益率). r m,t =(P m,t –P m,t-1)/P m,t-1 r i,t =(P i,t –P i,t-1)/P i,t-1 在本文计算中将百分比收益率转换股票连续复利收益率和市场指数连续复 利收益率. R m,t =In(r m,t +1) R i,t =In(r i,t +1) 3. 计算预期正常收益率 建立在假设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成立的情况下,根据证券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模型来计算正常收益率.选择所得税优惠政策颁布前段期间为事前估计期,以该期数据为样本,以市场指数收益率为解释变量,以个股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得 R i,t =αi +βi R m,i +εi,t 其中R i,t R m,i 分别为个股和市场指数的日收益率,且是股票的收益率对市场指数收益率的回归系数,εi,t 代表回归残差.回归后得到的αi ,βi ,如果αi ,βi ,在估计期内保持稳定,则可算出预期正常收益率为: R i,t =αi +βi R m,i 4. 计算每只股票在[-5,5]内每日超常收益率(AR )。股票i 在第t 日的超长收益率为: AR i,t =R i,t –R m,t 5. 计算所有股票在[-5,5]内每日的超常平均收益率(AverageAgnominalReturn).就是计 算所有股票超常收益率的算术平均值.所有股票在第t 日的平均收益率为: 6. 计算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CAR t (CumulativeAverageRetum) 计算所有所观察上市公司股票在[-5,5]内每日的累积超额收益率,第t 日的CAR 为: 7. 检验假设 为了检验以上结果是否由股价随机波动引起的,对结果要作显着性统计验.即检验CAR 与0是否有显着差异.本文对AAR t ,CAR t 是否显着区别于0进行统计检验。 检验假设为:H 0:AAR t =0,CAR t =0,检验统计量为:t AAR ,t CAR

2015教育行动研究法及案例

教育行动研究法及案例 一.定义 教育行动研究是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教育行动研究法的“行动”特征 1.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 行动研究打破了传统研究在研究目的上的局限性,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理论上的产出和普遍规律的发现,而是为了行动的改进、实践的改进。 2.从研究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 行动研究是抓住行动中值得关注的对象作为研究的问题的。 3.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 行动研究既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更不是在图书馆里开展。行动研究的环境是教师工作于其中的实际环境。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发现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进自身工作。这把教育研究和教育行动结合起来。 4.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 开展行动研究的人就是党校的教育行动者----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他们一边工作,一边研究,研究的结果以运用于自己的工作,从而把探索研究结果和运用研究结果结合起来。 5.从研究围看,是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围 研究者不是去研究工作围之外的对象。他研究的是自己工作中涉及的具体人、事、物。其研究结果----问题的解决及由此得到的经验只限于自己特定的工作围有效,不一定能普遍应用。

6.从研究进程和方法看,是边行动边调整 行动研究要通过研究者行动上的干预来达到对象的改变。行动干预的进程和方法没有一个严格的程序,也无法预先完整地设定。它具有弹性或动态性,由研究者根据情况边实践边修改。 7.从研究结果看,是行动的改进、发展 行动的改进和发展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学生行动的改进和发展:学习行为、品德行为、社会性行为;二是教师行动的改进和发展;教师获得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三.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凯米斯的四环节:凯米斯(kemmis)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都包括了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 1.计划 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包括了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设想。 对于行动研究来说,它不要求设想完善的计划,任何计划都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作出调整和修改。 2.行动 实施计划,即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这里采取的行动,就是对研究对象的干预,即施加自变量的影响。 3.观察 即考察,这一环节的任务是搜集资料,从而对行动的整个过程、获得的结果、行动的背景等尽可能有详细的了解。 4.反思

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行动研究报告 十河镇中心小学李晓娟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成长,如何改变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存状态,是学生会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自觉提高学习动机,在探索求知的学识工程中,叫外在只是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语文教组为重的自主探究模式,也就是以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模式载体,以学生独立研究,合作研究为实施方式,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查找、搜集、整理、研究的过程中获得并体验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材料,学会拓展自己的精神事业,加深自己的人文修养,从分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辩力,早就自己的语文思维,又根据“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骄傲与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体验,因此,从人本主义观点出发,提出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实行自主探究学习,从学生的角度,探讨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粗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策略的,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的学习策略等。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目的 1、通过本课题研究,深化学生识字能力培养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识字. (1)、电脑动画识字。课堂教学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加以动作,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学生加深对子的理解,及形象有生动。 (2)、故事联想识字。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抽象的字编成一段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分析,观察,想象等能力。 (3)、部件构字识字。汉字都是有笔画、部首、独体字等部件构成的,教会学生运用部件构字认识生字,加上,减去,或者换上某个部件,利用迁移策略,有效地认识新字,如学习“明”字,用熟字“日”+“月”等于“明”,学习“木”字后认识双木“林”三木“森”。(4)、编顺口溜,猜谜语识字,猜谜和编顺口溜是学生较喜欢的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好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碧”字,可编成这样的顺口溜:“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 此外课内看图识字,绘画识字,演示识字,成语识字,形近比较法识字等候深受学生喜爱,他们通过画笔,动作等助其记忆。让学生在愉快的生活实践中识字。实行家校联手,建立课外识字档案袋,多渠道,多种方法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如阴道孩子出去游玩时,通过认识路标,车站牌等识字;买东西时留意事务包装袋,学习,生活用品包装袋等说明进行识字;看电视时,从声音和自摸结合起来认字……让学生主动留心生活中的汉字,来不断增加自己的识字量,并使自己自主识字的能力得到提高。识字的方法有很多,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和突降,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和劳动的快乐,要让学生通过练习真正掌握运用识字法和汉字只是的技能,从而形成自学汉字的能力,培养穿行事宜,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理念与实践的碰撞越来越激烈。在这个步伐中,我们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深入研究新课程理论与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这两者的有机和谐结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案第9章 实地研究

第9章实地研究(4学时) 在社会研究的四种研究方式中,实地研究是惟一一种具有定性特征的研究方式。无论是其所具有的方法论背景、研究目标,还是其研究的策略、资料收集方以及资料分析方法等等,都与前面介绍的几种定量研究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别。本章中,将对实地研究的类型、实施过程、实地研究中两种基本的资料收集方法——观察与访问等内容进行介绍。 第一节实地研究及其类型 一、实地研究的概念 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按照不同的标准,它常常被区分为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等。 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研究方式,也是一种理论建构型的研究方式。实地研究方式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实地”,即研究者一定安深人到所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环境,且要在其中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靠观察、询问、感受和领悟,去理解所研究的现象。其基本的逻辑结构是:研究者在确定了所要研究的问题或现象后,不带任何假设进入到现象或对象所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参与观察和收集各种定性资料,在对资料进行韧步的分析和归纳后,又开始进一步的观察和进行归纳。通过多次循环,逐步达到对现象和过程的理论概括和解释。 二、个案研究及社区研究 如前所述,实地研究可以说是参与观察与个案研究的合称。从研究背景和对象范围上看,个案研究是其特征;而从研究方式和资料收集方法上看,参与观察则是其突出的特点。由于后面将对参与观察作更详细的介绍,这里只对个案研究的方式略作探讨。 个案研究即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件、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它的特点是焦点特别集中,对现象的了解特别深入、详细。个案研究通过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洞察,能够获得非常丰富、生动、具体、详细的资料,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事物或事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而且能为后来较大的总体研究提供理论假设。因此,这种方法在社会科学的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个案研究的方式对于深入实地研究一个特定的单位,或者是为着比较的目的而研究几个单位来说特别有用。 当研究的个案是一个社区时,通常又称为社区研究。社区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采用参与观察、访谈,以及收集当地现有文献等方法来收集资料。而且,研究者通常要在该社区中生活一段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参与当地人的社会生活。个案研究以及社区研究所具有的深入、全面的特点是其明显的长处。而其最大的不足,或者说其最困难的一个方面,是如何发掘个案研究所具有的概括意义。 三、实地研究的例子 或许介绍实地研究方式的最好方法就是按实地研究者所习惯的方式对其进行描述。让我们先从1个实地研究的例子开始。

什么是行动研究法

什么是行动研究法?一般实施过程? 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1)计划。即旨在改进现状的行动蓝图,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一般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尤其是第一、第二步行动计划。研究者可以依据认识的 不断深入和实际情况的变化来修改总体计划和具体行动计划。 (2)行动。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进行实践,在行动环节也可以根据其他研究者、参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 (3)观察。“观察”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而是对行动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观察。观察既可以是行动者本人借助于各种有效手段对本人行动的记录观察,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观察。 (4)反思。它是第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在反思环节中,在对观察到、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对行动的全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并为下阶段的计划提供修正意见。 “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是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特点。它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性。即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2)合作性。行动研究将从事两种不同性质活动的主体——实践者与研究者结合起来,倡导教育理论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或教师群体内部的合作。 (3)及时反馈性。在行动研究中,实践者直接进入研究,缩短了信息往返节,且在不同人员间信息转换出错率大减,从而使问题的解决更为迅速、高效。一旦出现较为有效的结果,可以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影响到教育实践过程。 (4)开放性。从研究过程看,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促成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总目标的指引下,面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调整方案,修改计划,甚至更改研究课题,真正体现边行动边研究。 (5)兼容性。行动研究并非一种独立于其他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方法。它是依据要解决的实践问题不同而优选的多种教育研究方法于一体的一种多元化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一、行动研究方法概述 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某种教育作用对实际的教育过程产生的效果,并对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价,用以改进实践活动。这可以看出其着眼点在于改善实践活动。目前,教育心理学、组织管理等研究领域引入此法,用来探讨改进教育方法和改革评定方法。行动研究法与那种为控制研究方法,使研究对象不受研究者或实验事态影响的传统研究方法的区别,在于共同参与,即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 (一)行动研究的起源 所谓的“行动研究”,就是指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它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二)行动研究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行动研究的类型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为: 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协作性的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的发挥领导、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学校管理评价;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