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针灸学试卷

针灸学试卷

针灸学试卷
针灸学试卷

《针灸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头针治疗感觉性失语宜选用( )

A、感觉区

B、言语一区

C、言语二区

D、言语三区

2、浮郄穴在人体的( )

A、臀部

B、背部

C、大腿部

D、小腿部

3、腧穴是指( )

A、针灸施术的部位

B、痛点

C、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D、人体内外部信息交流的“良导点”

4、治疗月经先期的处方是( )

A、气海三阴交肾俞脾俞

B、气海三阴交血海归来

C、气海三阴交交信足三里

D、气海三阴交太冲太溪

5、足三阳经腧穴主治相同的病是( )

A、神志病

B、胃肠病

C、咽喉病

D、前阴病

6、根据骨度分寸法,下列穴位中两者间距不是1.5寸的是( )

A、气海神阙

B、内关大陵

C、神门灵道

D、神庭曲差

7、留针可起到( )

A、得气的作用

B、候气的作用

C、行气的作用

D、催气的作用

8、施灸的顺序应该是( )

A、先上后下,先阳后阴

B、先上后下,先阴后阳

C、先下后上,先阳后阴

D、先下后上,先阴后阳

9、刺络拔罐适用于( )

A、咽喉肿痛

B、痄腮

D、咳喘D、神经性皮炎

10、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处方是( )

A、中脘内关丰隆解溪

B、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

C、鸠尾大椎间使丰隆

D、风池侠溪丰隆肾俞

11、治疗行痹,除取局部穴外,还宜加用( )

A、大椎曲池

B、膈俞血海

C、肾俞三阴交

D、风池风门

12、下列哪一组穴位可用仰靠坐位?( )

A、风池曲池天池

B、百会哑门足三里

C、廉泉列缺照海

D、人中腰阳关委中

13、在何经的循行线上没有募穴?( )

A、肺经

B、脾经

C、肝经

D、胆经

14、胃俞、足三里、神门、三阴交四穴可治疗何型失眠?( )

A、心脾亏损型

B、肾气不足型

C、肝阳上扰型

D、脾胃不和型

15、《难经·六十八难》指出:合治( )

A、身热

B、心下满

C、逆气而泄

D、喘咳寒热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经穴中位置与八风穴相重的是( )( )( )( )( )

A、液门

B、落枕穴

C、行间

D、内庭

E、侠溪

2、位于任脉上的募穴是( )( )( )( )( )

A、中府

B、巨阙

C、中极

D、气海

E、关元

3、胆道蛔虫症在驱蛔时宜选用的穴位是( )( )( )( )( )

A、内关

B、大横

C、胆俞

D、阳陵泉

E、四缝

4、属于原穴的是( )( )( )( )( )

A、太白

B、太冲

C、太溪

D、太乙

E、太渊

5、属捻转补法的操作要点是( )( )( )( )( )

A、右转时角度大

B、用力轻

C、频率快

D、操作时间短

E、徐徐刺入

6、针刺造成创伤性气胸时,患者可出现( )( )( )( )( )

A、胸闷

B、唇甲发绀

C、胸部叩诊过度反响

D、心慌

E、听诊时呼吸音明显减弱

7、灸法具有的作用是( )( )( )( )( )

A、温经通络

B、消肿散结

C、回阳救逆

D、开窍泄热

E、防病保健

8、三棱针的操作方法有( )( )( )( )( )

A、点刺

B、刺络

C、鸡足刺

D、豹纹刺

E、挑刺

9、孕妇禁针的腧穴分布在( )( )( )( )( )

A、胸背部

B、股部

C、足部

D、腰骶部

E、小腹部

10、取中脘穴治疗胃痛,主要原因是( )( )( )( )( )

A、任脉经穴

B、近部取穴

C、胃的募穴

D、八会穴之一

E、足阳明经的交会穴

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5分)

1、《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藏寒生满病,______。”最早绘制彩色经络图的医家是______;北宋王惟一在编撰的《______》中考证了354个腧穴。

2、位于内踝高点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的是______穴,归属于______经,属特定穴中的______穴。

3、在前臂外侧,位于腕横纹上3寸水平的三个经穴是______、______、______。

4、郄穴多分布于______,仅______穴例外。

5、侧头部______经穴位最多;面颊______经穴位最多。

6、足三阳经筋结于______;手三阴经与足三阴径在______部交接;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上行至______与阴跷脉会合。

7、针灸处方的腧穴选取是以______为指导,根据症证,以______为主。

8、耳后两完骨之间为______寸;不容穴与滑肉门穴相距______寸;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为______寸。

9、位于耳轮脚消失处的耳穴是______;头针主要适应治疗______疾患。

10、面瘫在临床可分为______与______两类,两者在发病原因和症状方面有很大区别。

四、是非题(请判断下列各题内容的正确与否,并在所给的括号内填上“对”或“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 )1、针刺麻醉的术前诱导时间一般应在5-10分钟左右。

( )2、四缝穴位于第二、三、四、五指掌面,远端指关节横纹中点。

( )3、肩井穴内为肺尖,不可深刺,且孕妇禁针。

( )4、足三阴经在下肢的排列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 )5、“六合”是指阳经经别合于阳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 )6、患者出现晕针时,应立即停针,将针全部起出,但重症患者仍可针刺人中、素、内关、足三里等穴。

( )7、气街是指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道路,气街部位多为“结”与“标”的部位。( )8、隔姜灸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 )9、使用电针时,密波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针刺麻醉等。( )10、身柱、灵台两穴为治疔疗疮的经验穴,泻之可疏泄阳邪火毒。

五、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闪罐

2、一源三歧

3、循经取穴

4、乳癖

5、伏兔:

六、问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1、腧穴的治疗作用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2、试述阴郄、阴市、阴谷三穴的位置、归经以及三穴所属经脉的络穴在主治上的异同。

3、试述哑门、天突、中极三穴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病案分析(9分)

周某某,男,49岁,干部,1997年11月6日就诊。

自诉数月来每日黎明前脐腹胀痛,矢气频转,不能再寐,必欲行厕,大便稀溏,解后腹部胀痛即消。平素腰背酸软,四肢欠温,倦怠乏力,口不渴,食欲稍差。经腹部体检及直肠镜检均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面色晦暗,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上述病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病因病机

2、诊断(包括病名、证型)

3、针灸治疗(包括治法、处方、方义及耳针治疗)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D

5.A

6.B

7.B

8.A

9.D 10.A

11.B 12.C 13.B 14.D

15.C

二、多项选择题

1.CDE

2.BCD

3.BE

4.ABCE

5.BD

6.ABCDE

7.ABCE 8.ABDE 9.CDE

10.BCDE

三、填空

1、其治宜灸火芮孙思邈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2、蠡沟足厥阴肝络

3、偏历支沟会宗

4、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梁丘

5、足少阳胆足阳明胃

6、九页(面部) 胸目内眦

7、经络学说循经取穴

8、9 5 6

9、胃脑源性

10、周围性中枢性

四、是非题

1、错

2、错

3、对

4、错

5、对

6、对

7、对

8、错

9、对10、对

五、名词解释

1、是指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

2、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此谓“一源”。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此谓“三歧”。

3、是指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远部腧穴来治疗。

4、相当于现代医学所指的乳腺小叶增生和乳房囊性增生。患者乳房胀痛或刺痛,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边界不很清楚,但可推动,行经前症状加重,行经后减轻。

5、一指穴名,为足阳明胃经经穴,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一指部位,为大腿前隆起之肉,形如兔伏,即股四头肌之隆起处。

六、问答题

1、(1)近治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的共同特点,这些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

近组织、器官的病症。如眼区晴明、承泣、四白等穴均能治疗眼病。

(2)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而且还可以治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如足三里穴不仅能治下肢疾患,而且对调整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甚至对人体防卫、免疫反应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作用。

(3)特殊作用:①针刺某些腧穴,可起着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如天枢既能止泻,又能通便。

②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

2、阴郄位于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归手少阴心经。阴市位于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归足阳明胃经。阴谷位于月国窝内侧,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归足少阴肾经。三穴所属经脉的络穴分别是通里、丰隆和大钟,该三穴在主治上面的共同点是都能治疗与所属经脉相表里的两经病(络穴的作用)、局部病(一切腧穴所具有的近治作用),三穴主治的不同点是:通里可治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话等;丰隆可治胃肠病、神志病,并可化痰等;大钟穴可治癃闭、遗尿、气喘、咳血、痴呆等。

3、(1)哑门: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不可向上斜刺或深刺,因深部接近延髓。

(2)天突:先直刺0.2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1~1.5寸,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有关动、静脉。

(3)中级:排空尿液后直刺1~1.5寸,尿潴留患者应适当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等,以免刺伤膀胱。

七、病案分析

病因病机:脾肾阳虚,命门火衰,不能熟腐水谷而发为黎明泄泻。

诊断:泄泻(脾肾阳虚型)

治法:健脾温肾,补火暖土,取足太阴、阳明经和任脉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加灸。

处方:脾俞、章门、中脘、天枢、足三里、关元。每日或隔日针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方义:脾俞配章门为俞募配穴法,可健脾益气,天枢、中脘分别为大肠与胃的募穴,配胃腑下合穴足三里可健运脾胃,运化水谷,关元益肾,补命门真火,诸穴合凑温肾健脾,熟腐水谷之功,属治本之法。

耳针:选大肠、小肠、下脚端、肾、脾,每次选2~3穴,捻转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

实验针灸学考试必过培训资料

实验针灸学考试必过

实验针灸学 1、实验针灸学定义:实验针灸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学基础,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效应及机制的一门学科,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是针灸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验针灸学的基本任务: 促进针灸学的发展是实验针灸学的主要任务;培养现代化的针灸人才是实 科研选题的种类:1基础研究:探索性强,自由度大,风险高2应用研究:实用性强,理论和方法比较成熟,风险较小3开发研究:风险低,成功率高,具有投资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假说的重要性:建立假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科研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假定性的解释和说明。科学研究中离不开科学假说,凡是以客观事实和现有的科学理论为基础,能够揭示科学问题的内在特征和规律的学说,就是科学假说。建立假说是选题的核心与灵魂,假说的正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科研工作的成败,假说水平的高低决定科研成果水平的高低。 假说的特性:1来源的科学性2说明的推测性3解释的系统性4结论的可验证性 假说建立的步骤:1产生初始意念2形成初步假说3不断完善假说 4、假说的检验(1逻辑分析2实践检验) 经脉现象的定义:经脉现象,亦称经络现象,是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沿古典经脉循行路线出现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 经脉现象包括哪些内容?循经感传,循经皮肤病,循经神经血管反应,循经感觉障碍 循经感传的定义:循经感传:系指用针刺,艾灸、低频脉冲电或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胀,麻等“得气”感,从受刺激的穴位开始,沿古典医籍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传导的、能通过大脑感知的现象。分显性与隐性感传。 9.循经感传的特征:1) 感传路线四肢部与古典经脉主干循行路线基本一致,躯干部常有偏离,头面部则差异较大。 2)感传感觉大多数以酸胀麻痛为主;少数出现流水感、蚁走感、冷热感等。 3) 感传速度速度缓慢是循经感传的一大特征,一般为 1~10cm/s,但个体差异较大。 4) 感传宽度通常呈带状,其宽度因部位而异,一般为0.5~5.0cm 或更宽。 5) 感传深度因部位而异,肌肉丰厚处感传线较深,似在肌肉中;肌肉浅薄处感传线较浅,似在皮下。6) 感传方向刺激井穴,感传向躯干、头面部传导;刺激头面部或躯干部的穴位,感传向四肢传导;刺激经脉中途的腧穴,则感传一般呈离心性和向心型双向传导。 7) 感传阻滞针刺穴位引起感传时,在感传路线上进行机械压迫、局部降温、局部注射液体、触觉刺激,可以阻滞循经感传。 8) 感传效应当感传沿经脉到达所属络的组织器官时,相应组织器官的机能发生明显的良性或劣性的变化,多数和针刺疗效一致。故有人称此为循经感传的效应性反应。 9) 相对稳定对感传显著型的受试者所做的近、远期追踪观察表明,循经感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经脉和非经脉有什么不同特点?经脉具有电特性,热学特性,光学特性,声学特性,磁学特性,沿经同位素迁移现象等。 压迫冷冻感传组织后有什么针效,对临床有什么启示?局部冷冻降温感传组织后对循经感传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它阻滞了循经感传所诱发的肌电反应或脏腑效应,并且阻滞针刺的效应,针效被阻滞的程度与相关部位组织温度降低程度的呈平行关系。 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主要有哪几种观点?大致有三种观点:(1)中枢兴奋扩散说;(2)外周动因激发说;(3)中枢外周统一论; ①中枢兴奋扩散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感传的基本过程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进行的,即感传的性质是

实验针灸学重点

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一个新的分支;也是研究针灸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基础。 2、针灸的三个作用:针刺镇痛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作用,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 3、学位功能的双重含义:感受刺激,反映病症 4、得气:指针刺穴位后产生的经气感应,包括针感和手下感。针感指受针者针下的酸、麻、重、胀等感觉。手下感指施针者手下沉紧的感觉。 5、得气的机制:针刺穴位引起穴区感受装置兴奋后神经冲动传入中枢,最后在大脑皮层形成针感。中枢整合后的信息传出后又作用于效应器形成手下感。 6、手下感的产生机制:针刺信息由外周传入神经通路进入中枢,经中枢整合后,一方面形成针感,另一方面通过脊髓r-传出系统随躯体神经到达相应支配区穴位下的肌梭,引起梭内肌收缩和肌电发放,以及局部肌纤维收缩,后者经针柄传于施针者手下形成沉紧的手下感。 7、循经感传现象:指以针刺、低频脉冲电等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麻重胀等特殊感觉,从被刺激的穴位开始,沿着经脉循行的路线传导的现象。 8、循经感传现象的基本特征:循经扩布、趋向病所、宽度和深度不均、感觉性质多样、慢速传导、双向循行和回流现象、可以阻滞、影响脏腑功能活动 9、经穴脏腑相关:或称体表-内脏相关,反映了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一种双向联系,即脏腑生理或病理改变,可通过多种形式反映到体表相应穴位上;刺激体表穴位又可对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10、牵涉痛: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的局部不适或疼痛外,尚可在远离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疼痛感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11、海氏带:痛觉过敏的皮肤部位。 12、穴位功能特异性:穴位与非穴位、穴位与穴位之间在功能上所存在的差异。 13、针灸作用的五个影响因素:穴位特异性,得气状况,针法灸法的刺激参数,个体差异,时间因素 14、艾灸的刺激参数:1)温度幅值:2)温度升降速度:3)温度作用面积:4)壮数:5)每壮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 15、电针的刺激参数:波形,波宽,脉冲幅度,脉冲的重复频率 16、时间效应: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时,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呈现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分为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称为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 17、时间效应曲线: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针效与时间的关系叫时间效应曲线。 18、针麻诱导期:在实施针麻手术之前,对选定的穴位预先进行一段时间针刺刺激,至镇痛效果达到可以手术这段时间 19、针刺耐受:针刺镇痛耐受是指由于长时间针刺或反复多次针刺后,针刺镇痛效应降低的一种现象,或简称针刺耐受 20、针刺后效应:停止针灸后继续存在的针灸效应 21、生物节律: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按一定的周期和顺序重复发生的变化。超日节律,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分为:7d节律,月节律,年节律) 22、疼痛: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它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分。痛感觉是指人对疼痛的感觉。痛反应是指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躯体反应和内脏反应。 23、痛域:痛阈(痛反应阈):从刺激开始到引起疼痛感觉或运动反应的最小刺激量; 24、耐痛域: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量。

实验针灸学

1.实验针灸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作用基础、针灸作用规律、针灸效应及机制的一门学科。 2.实验针灸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针灸作用基础。针灸作用技术、针灸作用基本特点、针灸作用影响因素及针灸效应及机制。 3.肯定疗效、提高疗效是实验针灸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指导临床是实验针灸学的生命所在。 4.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三大效应是针刺镇痛效应、免疫调节效应及针灸对器官功能的调整效应。 5.1983年实验针灸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讲授;1984年第二届全国针灸麻学讨论会上已把实验针灸学列为针灸学的分支学科和针灸学的重要成就之一;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领域第一个重大项目“穴位的敏化研究”也正式成立。 6.穴位:是由神经、血管、肌肉、筋膜、肌腱等多种组织构成的一个多层次“立体构筑”。 7.根据穴位的所在部位可以将穴位分:(1)肌肉运动点;(2)浅表神经汇聚处;(3)神经丛上或表浅神经分支处。 8.穴位针感的形成与穴位下的小神经束、游离神经末梢、血管或各种特殊感受器等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穴位针感点内血管壁上的自主神经和血管平滑肌有可能参与了针感的形成。 9.针刺刺激神经时多引起麻感;针刺血管多引起痛感;针刺肌腱、骨膜多引起酸感;针刺肌肉多引起酸胀感。 10.穴位效应装置结构 (1)肌梭中的梭内肌与手下感有关: (2)穴位局部小血管与针灸效应相关。 11.目前倾向认为针感和镇痛信号主要是由中等粗细的Ⅱ、Ⅲ类纤维负责传递的;针刺效应的外周传出途径与神经反射性通路和神经-体液途径有关。 12.用现代思路说明针感的形成: 针感的形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通路、脑内通路等环节。针刺机体穴位,兴奋穴区感受器,针刺信号主要沿躯体感觉神经的二类,三类纤维上传脊髓后角,再经脊髓丘脑侧束传至脑干、丘脑,最后在大脑皮质形成针感,后索参与针感的维持。针感的形成和维持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功能的完整。 13.穴位病理反应的结构基础: (1)局部小动脉与穴区皮肤低电阻点有关; (2)局部循环不畅与穴位压痛有关; (3)局部血液循环与穴位皮下硬结有关。 13.经穴-脏腑相关:体表经穴与脏腑之间的一种双向联系,即脏腑生理或病理改 变可反映到体表的相应经穴,表现出特定的症状和体征,而刺激体表的经穴,又可对相应的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调节作用,称为经穴-脏腑相关。 14.牵涉型内脏痛:来源于内脏但感觉反映在体表,这种定位错误的躯体痛被命名为牵涉型内脏痛。 15.经络研究遵循“肯定现象、掌握规律、阐明本质、提高疗效” 16.经络现象:是指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沿古典医籍记载的经络循行路线出现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 17.循经感传现象:指以针刺、电脉冲或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的一种

湖北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试题

湖北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试题 试题1 一、名词解释 1.针灸学: 2.经络系统 3.十二经脉: 4.砭石: 5.“阳脉之海”: 6.经气: 7.“一源三歧”:8.十五络脉:9.经络学说: 10.“六合”:11.“气街”:12.五输穴: 13.“肺系”:14.募穴:15.“陷下则灸之”: 16.“感觉阈”:17.隔姜灸:18.平刺: 19.四总穴”20.艾炷灸 二、判断题 1.《针灸大成》记载了361个经穴。( ) 2.《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3.唐代初期,针灸发展成为一门专科,有“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 ) 4.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上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 5.经脉循行中与耳有联系的经脉有2条。 ( ) 6.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 7.下合穴中,三焦下合委中,胆下合穴为阳陵泉。( ) 8.丰隆穴的定位: 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 9.十二经脉皆有“标”部与“本”部。( ) 10.胎位不正首选至阴穴。( ) 11.十二经筋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并深入内脏。 ( ) 12.肺经的五输穴是少商、太渊、鱼际、经渠和尺泽。( ) 13.八脉交会穴中,公孙通带脉,而内关通阴维脉。( ) 14.火罐法是利用燃烧时火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皮肤上。( ) 15.大肠经的郄穴是手三里。( ) 16.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均不经过手(足)掌部。( ) 17.拇短、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取阳池。( ) 18.瘀血腰痛的配穴为膈俞、次髎。( ) 19.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故有“阴脉之海”,“血海”之称。( ) 20.中风的中经络型的针灸治法为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主穴选内关、水沟。( ) 三、单项选择题 1.最原始的针刺工具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陶针 E.铜针 2.创子午流注针法的是( )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题库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答题说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或最恰当的答案,请用钢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 1.阴虚火旺型口疮,除选主穴外,肝肾阴虚配用( ) A.肝俞 B.肾俞 C.脾俞 D.三阴交 E.阴陵泉 2.不属八脉交会组穴的是( ) A.内关、公孙 B.合谷、太冲 C.列缺、照海 D.后溪、申脉 E.外关、足临泣 3.通里是心经的( ) A.原穴 B.“输”穴 C.郄穴 D.络穴 E.合穴 4.徐疾补法是( ) A.先在深层得气,快速地退出,缓慢地进入 B.先在浅层得气,缓慢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C.先在浅层得气,快速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D.先在深层得气,缓慢地退出,快速地进入 E.以上都不是 5.腰部扭伤,除选委中、腰阳关外,还宜加用( ) A.环跳 B.肾俞 C.悬钟 D.阳陵泉 E.秩边 6.阳维脉的郄穴是( ) A.阳交 B.跗阳 C.飞扬 D.阳辅 E.养老 7.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 A.阴维脉 B.阴蹻脉 C.任脉 D.冲脉 E.带脉 8.大肠的下合穴是: () A.足三里 B.上巨虚 C.下巨虚 D.委中 E.委阳 9.天灸又称为( ) A.化脓灸 B.发泡灸 C.直接灸 D.实按灸 E.间隔灸 10.阳经五输穴井、荥、输、经、合分别配属五行: () A.金、水、木、火、土 B.水、木、火、土、金 C.火、土、金、水、木 D.木、火、土、金、水 E.以上都不是 11.以下何穴宜用斜刺法( ) A.合谷 B.环跳 C.神门 D.肺俞 E.天枢 12.听宫位于( ) A.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B.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C.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D.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E.面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1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 14.治疗胎位不正的常用穴是: () A.太冲 B.内庭 C.大都 D.至阴 E.至阳 15.手三阳经的起始穴是: () A.商阳、关冲、中冲 B.商阳、关冲、关冲 C.商阳、关冲、少府 D.商阳、关冲、少泽 E.商阳、关冲、少冲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答题说明: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用钢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1.治疗血滞经闭,宜取( ) A.任脉穴 B.足太阴脾经穴 C.足阳明胃经穴 D.足太阳膀胱经穴 E.足厥阴肝经穴 2.风阳上扰型眩晕耳针取穴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 A.肝 B.胆 C.脾 D.缘中 E.胃 3.直接与头部有联系的经脉是( )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厥阴肝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阳膀胱经 4.针刺睛明穴要注意: () A.闭目 B.眼球向外固定 C.不提插不捻转 D.针刺1-1.5寸 E.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5.下列各穴中,平第4肋间隙的穴位有( )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针灸学: 2.经络系统 3.十二经脉: 4.砭石: 5.“阳脉之海”: 6.经气: 7.“一源三歧”: 8.十五络脉: 9.经络学说: 10.“六合”: 11.“气街”: 12.五输穴: 13.“肺系”: 14.募穴: 15.“陷下则灸之”: 16.“感觉阈”: 17.隔姜灸: 18.平刺: 19.四总穴” 20.艾炷灸 二、判断题 1.《针灸大成》记载了361个经穴。( ) 2.《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3.唐代初期,针灸发展成为一门专科,有“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 ) 4.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上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

5.经脉循行中与耳有联系的经脉有2条。( ) 6.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 7.下合穴中,三焦下合委中,胆下合穴为阳陵泉。( ) 8.丰隆穴的定位: 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 9.十二经脉皆有“标”部与“本”部。( ) 10.胎位不正首选至阴穴。( ) 11.十二经筋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并深入内脏。( ) 12.肺经的五输穴是少商、太渊、鱼际、经渠和尺泽。( ) 13.八脉交会穴中,公孙通带脉,而内关通阴维脉。( ) 14.火罐法是利用燃烧时火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皮肤上。( ) 15.大肠经的郄穴是手三里。( ) 16.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均不经过手(足)掌部。( ) 17.拇短、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取阳池。( ) 18.瘀血腰痛的配穴为膈俞、次髎。( ) 19.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故有“阴脉之海”,“血海”之称。( ) 20.中风的中经络型的针灸治法为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主穴选内关、水沟。( ) 三、单项选择题 1.最原始的针刺工具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陶针 E.铜针 2.创子午流注针法的是( ) A.徐凤 B.何若愚 C.窦默 D.李梃 E.高武 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

实验针灸学复习题.doc

复习题 绪论 1、实验针灸学定义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的一个新的分支,也是研究针灸学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基础。 2、实验针灸学研究内容 3、针灸对机体的作用 (1)镇痛作用 (2)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作用 (3)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 实验证明针灸对机体各个脏腑器官均能发挥多系统、多层次、多水平、多靶点和多途径的调衡作用,从而可以分别获取诸如镇痛、抗休克、抗感染、止痉等不同的效果。 4、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5、影响针灸效应的基本因素 6、实验针灸学的研究内容 7、实验针灸学的任务 8、实验针灸学的在针灸教学中的作用 9、针灸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条件 两个基础和三个能力 两个基础即传统针灸学和现代科学的基本知识,三种能力即继承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10、学习实验针灸学的基本方法与观点 (一)基本方法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要进入积极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状态,并尽可能在解决实际问题(如课题研究)中应用所学的科学思维方法。(二)基本观点 1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2功能与形态结构结合的观点 3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分析问题的观点 3临床实验与动物实验相结合的观点 5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1、实验针灸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 1-1 12、穴位的含义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并散发于体表的部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感受点和反应点。 13、穴位的功能 感受刺激/反应病症 14、感受刺激的特点是什么 1 、穴位可以感受多种形式的刺激 2 穴位对不同形式的刺激有不同的适应性 3 穴位对不同形式刺激的感觉阈不同: 15、穴位病理反应的定义穴位诊断法 穴位病理反应:脏腑器官疾病通过经络的作用,在体表某些穴位出现的各种异常变化。 16、穴位病理反应的分类 穴位病理反应的表现形式 分三大类: 1、感觉异常 1)痛觉过敏:穴位自发性疼痛、穴位压痛 2)知热感度异常: 上升或下降:上升,实证;下降,虚证 知热感度定义:脏腑病变相应经脉之井穴或原穴对热 的敏感发生变化。 2组织形态学改变 色泽、形态改变: 例如: 丘疹、白斑、脱屑、瘀点、局部血管扩张(红线) 凹陷、隆起、条索、硬结: 3 生物物理特性变化 (1)电学特性变化 (2)热学特性变化 皮温↑↓→红外线热度检查↑实证↓虚证 (3)光学特性变化 (4)生物化学特性变化 17、针感感受装置、传入神经、脊髓传导通路等 1、感受装置 (1)针感点基本上分布在深部组织,偶见于皮下结缔组织中。 肌肉浅薄处、关节,针感部位较浅 肌肉丰厚处,针感部位较深; 例:足三里产生针感的部位 最浅0.7cm 最深3.5cm 皮下组织深度0.3-0.5cm (2)针感点可分布于穴区的各层组织中,以深部组织较为多见。 组织包括: 皮下结缔组织、肌肉、肌腱、腱周结缔组织、神经干、血管壁、骨膜等 (3)几乎所有的针感点均有神经、血管分布。 产生针感的神经结构包括: 小神经束、游离神经末梢、神经干(支)、环层小体、肌索和血管壁上的传入神经和某些包囊感受器。 (4)针感的形成原因与上述结构均有关,但与神经关系密切。 (5)小神经束和游离的神经末梢是多数穴位的主要针感感受装置。 (6)针刺可以兴奋深部组织中的各类感受器(牵张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 (7)针感形成机制 针刺机械刺激——肥大细胞和其他组织损伤破裂——释放组织胺、5-HT、缓激肽和慢反应物质——刺激神经末梢、小神经束、其他感受器——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给躯体感觉神经——传给大脑 2、传入神经

针灸学试题第一临床医学院

针灸学试题第一临床医学院

作者: 日期: 2

6. 手阳明经的输穴是( A .三间B .后溪 C .中渚 D .陷谷 E .束骨 7. 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的穴位是 A .印堂B .太阳 C .球后D .丝竹空E .上明 8. 下列穴位中所属经脉属土,穴性属水的是 ( A .冲阳 B .解溪 C .太白 D .大都 E .阴陵泉 9. 既是八会穴又是合穴的是 ( A .委中B .委阳 C .阳陵泉 D .足三里 E .太渊 10. 针灸治疗便秘的正确取 穴方法是取 A .大肠经俞、募穴及下合 穴为主 C .肝经荥穴以疏肝解郁 11. 归来向会阴部斜向透刺,治疗什么病 A .顽固性遗尿B .顽固性头痛 C .顽固性腹胀D .顽固性呕吐 12. 《难经》全书共有( A .七十八难 B .八^一难 C .六十九难 D .七十二难 E . 13. 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理论强调了 ( A .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 B .上肢与下肢的密切联系 针灸学练习题--1 总分:200.00 及格分:120.00 一、单选题洪200题,每题1.00分) 1. 耳穴屏尖位于( ) A ?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 B ?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 C .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 D .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 2. 散刺法又称( ) A .点剌B .豹纹刺 C .循经刺D .毛刺E .半刺 3. 根据骨度分寸法,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 ( A . 4寸B . 5寸 C . 6寸D . 7寸E . 8寸 4. 冲脉在腹部并何经而行( A .任脉B .胃经 C .肾经D .脾经 5. 两眉头的中间是 A .攒竹B .印堂 C .鱼腰D .太冲 E .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E .以上都不是 ( E .球后 ( B .三焦经以宣通三焦气机 D .脾俞胃俞以扶助中气 ( E .温通下焦阳气为主 ) E .顽固性痛经 ) 八十八难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试题A

护理专业2001级针灸学试题A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针灸学 2、经络 3、奇经八脉 4、四海 5、腧穴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是在前在中在后。 2、奇经八脉中的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 3、奇穴是指,又有名确但尚未列入的腧穴 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是、、、。 5、骨度分寸法,前两额发角之间寸,耳后两乳突之间寸,胸 剑联合中点至脐中寸,两乳头之间寸,股骨大转子之间至腘横纹 寸,腘横纹至外踝尖寸,眉尖至前发际寸, 前发际至后发际寸。 三、简答题 1、写出下列腧穴定位(10分) 合谷天枢昆仑风池曲池三阴交大陵颊车 听宫外关 2、请举例说明腧穴的主治特点(10分) 3、双手进针法有哪些?(2分) 4、针刺的角度有哪些?与皮肤的角度?(2分) 5、单式补泻手法有哪些?(2分) 6、吸火拔罐法有哪些?(2分) 7、《头皮针穴位名称标准化国际方案》的头部标准现有多少条?其分布的区域?适应症?(2分) 8、针灸的治疗原则?治疗作用?(2分) 9、针刺配穴方法有哪些?(3分) 10、何谓腧募配穴?举例(3分) 11、何谓晕针?有哪些症状?如何处理及预防?(8分) 12、面痛的症状?针刺主穴?(6分) 13中风(中经络)主症分型,针刺主穴,配穴?(8分)

四、写出足阳明胃经的经脉循行(10分)原文或白话文均可 五、某患,女性,晨起后突然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闭目、露齿,伴有耳后痛及舌前2/3味觉消失。 此为何病,写出主治主穴。

2001级护理专业针灸学试题(第一套)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

《针灸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经络 答案: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路径,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2.运针 答案:运针:毫针进针后,为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亦称“行针”。 3.一夫法 答案:一夫法:是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此法又称“横指同身寸”。 4.腧穴 答案:腧穴:人体脏腑经脉之气在运行过程中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 5.八会穴 答案:八会穴:人体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汇聚之处。 6.骨度分寸法 答案:骨度分寸法: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来测量身体各部的长短,并以该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7.一源三歧 答案:一源三歧:八脉中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8.得气 答案:得气:亦称“针感”。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9.横指同身寸: 答案:横指同身寸:是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此法又称“一夫法”。 10.间接灸: 答案: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种物品而

施灸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 1.擅长矫正胎位的是_______、治痰要穴是_______。 答案:至阴、丰隆 2.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分布,纵观全身,其中六条阴经分布于、。 答案:四肢的内侧、胸腹 3.行针的基本手法包括、。 答案:提插法、捻转法 4.针灸治疗的作用包括疏通经络、、。答案: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5.悬灸按其操作可分为温和灸、、。 答案:回旋灸、雀啄灸 6. 退热要穴为_________穴;去湿要穴为_________穴。 答案:大椎;阴陵泉 7. 肝经与肺经的终止穴分别为_________穴、_________ 穴。 答案:期门;少商 8. 针灸治疗原则中清热温寒具体操作原则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 答案: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9. 治疗中风闭证宜选_________穴、_________ 穴和十二井穴、太冲、劳宫。答案:丰隆;水沟 10. 六腑下合穴中大肠、小肠下合于经,三焦下合于 经。 答案:胃经、膀胱经 11. 腧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答案:经穴、奇穴、阿是穴 12. 依据本经子母补泻法,喘咳实证取________穴,虚证取_________穴。 答案:尺泽;太渊 13.退热要穴是_______、通乳要穴是_______、祛湿要穴是_______。

针灸学大学真题试卷

针灸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本题60个小题,每小题1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1.被称为《针经》的著作是( ) A:《难经》 B:《素问》 C:《灵枢》 D:《针灸甲乙经》 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作者是 ( ) A:皇甫谧 B:王惟一 C:杨继洲 D:徐凤 E:李时珍 3.“阳脉之海”是指( )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以上都不是 4.手足三阴经穴位之所以能主治头面和五官疾病,主要是由于( ) A:表里经之间的相互联系 B:依靠络脉联系 C:腧穴主治的相对特异性 D:阴经经别合于阳经而上于头面 E:阴阳经通过任督二脉相互联系 5.下耳后,入耳中,出耳前的经脉是 ( )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足少阳胆经 6.督脉的别络的分布特点是( ) A:阴经别络走向阳经,阳经别络走向阴经 B:阳经别络走向阳经,阴经别络走向阴经 C:散布于胸胁 D:别于鸠尾,散布于腹部 E:别于长强,散布于头 7.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大体分布规律是( ) A:阳经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胸腹 C:头、胸、腹 D:头、胸、腹、胫 E:脑 8.手少阳三焦经循行( ) A:至目内外眦,人耳中 B:系耳后,出耳上角,入耳中,至目锐眦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9.阿是穴是指( ) A:经外奇穴以外的穴位 B:经穴以外的穴位 C:病变局部的穴位 D:病变部位中心的穴位 E:与病变有关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 10.下列特定穴中除哪项外基本都位于肘膝关节以下( ) A:八脉交会穴 B:五输穴 C:十二络穴 D:八会穴 E:原穴 11.以下不属于指寸法定位的是( ) A:中指同身寸 B:拇指同身寸 C:横指同身寸 D:手指同身寸 E:一夫法 12.参照动植物命名( ) A:光明. B:腕骨 C:天井 D:攒竹 E:日月 13.十四经穴也称( ) A:经穴 B:天应穴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4.耳后两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为( ) A:9寸 B:8寸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5.足阳明胃经的主干线止于( ) A:足大趾 B:足次趾 C:足中趾 D:足四趾 E:足小趾 16.下列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符合原文的是( ) A:起于大趾内侧端 B:上踝,循胫后 C:循股内前廉 D:人腹,属脾络胃

《实验针灸学》试卷及答案

《实验针灸学》试卷及 答案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本科模拟试卷A卷> 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答题说明: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并使试题所叙述的内容正确无误。) 1.穴位病理反应形式有、、。 2.对灸法的刺激参数和量效应应从和两方面来考虑。 3.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为、、。 4.影响针灸作用的基本因素有腧穴特异性、得气和、、。 5.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内关穴的传入神经元与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基本相同。 6.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于改善呼吸功能、调节和含量、调节β-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调节轴几个方面。 7.针灸不仅可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可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别是细胞免疫。针灸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实现的。 8.针灸治疗阑尾炎的机制可能与促进阑尾运动和促进有关。 9.毫针针刺的刺激参数,主要是与针机械运动相关的位移、时间、和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关。 10.躯干腹侧、背侧经穴排列有现象。 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A1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循经感传的出现率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A.性别 B.地区 C.年龄 D.民族E.职业 2.2Hz电针足三里,对疼痛患者腰部脑脊液中肽类物质的影响,哪项正确() A.脑啡肽升高,强啡肽不变 B.脑啡肽不变,强啡肽升高C.脑啡肽升高,强啡肽升高 D.脑啡肽不变,强啡肽不变E.以上都不是 3.许多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操作时间是每穴施术。() A.数秒-数十秒 B.1-3分钟 C.5分钟 D.10分钟 E.以上都不是 4.循经感传的传导速度为() A.70-120米/秒 B.2-14米/秒 C.数毫米-数厘米/分钟 D.数毫米-数厘米/秒 E.以上都不是 (二)A2型题 5.下列描述不属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特点的是() A.无痛 B.不易造成感染 C.机体适应很慢 D.可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 E.易造成极化 (三)B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个答案可被选1次或多次,或不选用。) A.音乐波 B.间断波 C.疏密波 D.方波 E.三角波 6.在镇痛方面有优势的波形是:() 7.在恢复机体疲劳状态方面较差的波形是:() A.游离神经末梢 B.包囊感受器 C. 肌梭 D.环层小体 E. 腱器官 8.肌肉丰厚处穴位针感点的感受器以为主() 9.肌腱附近穴位针感点的感受器以为主() (四)C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

《实验针灸学》试卷及答案1

※<本科模拟试卷A卷> 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答题说明: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并使试题所叙述的内容正确无误。) 1.穴位病理反应形式有、、。 2.对灸法的刺激参数和量效应应从和两方面来考虑。 3.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为、、。 4.影响针灸作用的基本因素有腧穴特异性、得气和、、。 5.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内关穴的传入神经元与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基本相同。 6.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于改善呼吸功能、调节和含量、调节β-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调节轴几个方面。 7.针灸不仅可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可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别是细胞免疫。针灸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实现的。 8.针灸治疗阑尾炎的机制可能与促进阑尾运动和促进有关。 9.毫针针刺的刺激参数,主要是与针机械运动相关的位移、时间、和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关。 10.躯干腹侧、背侧经穴排列有现象。 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A1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循经感传的出现率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A.性别 B.地区 C.年龄 D.民族E.职业 2.2Hz电针足三里,对疼痛患者腰部脑脊液中肽类物质的影响,哪项正确() A.脑啡肽升高,强啡肽不变 B.脑啡肽不变,强啡肽升高C.脑啡肽升高,强啡肽升高D.脑啡肽不变,强啡肽不变E.以上都不是 3.许多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操作时间是每穴施术。() A.数秒-数十秒 B.1-3分钟 C.5分钟 D.10分钟 E.以上都不是 4.循经感传的传导速度为() A.70-120米/秒 B.2-14米/秒 C.数毫米-数厘米/分钟D.数毫米-数厘米/秒 E.以上都不是 (二)A2型题 5.下列描述不属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特点的是() A.无痛 B.不易造成感染 C.机体适应很慢 D.可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 E.易造成极化 (三)B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个答案可被选1次或多次,或不选用。)

针灸学模拟试题(一)

针灸学模拟试题(一) 1.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包含了下列哪些内容: A.阴阳、五行、脏腑 B.五行、手足、阴阳 C.手足、阴阳、脏腑 D.脏腑、手足、五行 E.以上均非 答案:C 解析:二十经脉的名称是根据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 2.手、足三阳经在头部的分布规律是: A.阳明在前,太阳在侧,少阳在后 D.太阳在前,少阳在侧,阳明在后 C.少阳在前,阳明在侧,太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E.太阳在前,阳明在侧,少阳在后 答案:D 解析:阳经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头、身部均如此。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十二经循行规律。 30.手阳明经、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 A.目内眦旁 B.目外眦旁 C.鼻翼旁 D.口角旁 E.颧骨旁 答案:C 解析: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通过鼻旁。手足太阳经交接在目内眦,手足少阳经交接在目外眦。 3.十二经之海是指: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E.阴维脉 答案:C 解析:冲脉上至头,下至足,通贯全身,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血海”之称。 A.足阳明经 B.任脉 C.督脉 D.冲脉 E.足太阴经 139.被称作血海的经脉是: 答案:D 解析:冲脉与督、任脉、足阳阴、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之称,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 140.被称作五脏六腑之海的经脉是: 答案:D 解析:《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 32.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是: 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 D.十二皮部 E.十五络脉 答案:B 解析: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进入胸腹腔称“入”,于头颈部出来称“出”,又与表里经脉会合称“合”。 33.太阳经头痛一般表现在: A.顶部 B.颞部 C.顶颞部 D.前额部 E.后枕部 答案:E 解析:太阳经循经于头后部,故太阳经头痛表现在后枕部。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头痛的分经。 34.下列腧穴在五行配属中,属金的是:

实验针灸学重点总结

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一个新的分支;也是研究针灸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基础。 2、得气:是指针刺穴位后产生的经气感应。 3、循经感传现象:是指以针刺、低频脉冲电等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麻、重、胀等特殊感觉,从被刺激的穴位开始,沿着经脉循行路线传导。 4、经穴-脏腑相关:反映了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一种双向关系,即脏腑生理或病理改变可通过多种形式反映到体表的相应穴位上;刺激体表穴位又可对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5、牵涉痛:是指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时,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的局部不适或疼痛外,尚可在远离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痛觉过敏。 海氏带:当一些内脏器官患病时,往往在相关部位的皮肤出现痛觉过敏,这种痛觉过敏的皮肤部位即称为海氏带或痛觉过敏带。 6、穴位功能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不同穴位之间在主治和功能作用上所存在的差异。 7、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时,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呈现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分为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 时效曲线: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针效与时间的关系。 8、针麻诱导期:在实施针麻手术之前,对选定的穴位预先进行一段时间针刺刺激,至镇痛效果达到可以手术这段时间。(一般在25~40min左右) 9、针刺耐受:是指由于长时间针刺或反复多次针刺后,针刺镇痛效应降低的一种现象。 10、针刺后效应:停止针刺后继续存在的针刺效应 11、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它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分。 痛阈(或痛反应阈):是指从刺激开始到引起疼痛感觉或运动反应的最小刺激量。 耐痛阈:是指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量 12、针刺麻醉:是指用针刺止痛方法来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 13、吞噬能力:指100个白细胞中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占的比例。 吞噬指数:指100个白细胞中,能够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吞噬细菌的平均个数。 针灸作用:针灸的镇痛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作用和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 第一章针灸作用的基础研究 第一节: 1、穴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感受刺激、反应病症 2、穴位感受器的特点:(后面要加具体的内容) 1穴位可以感受多种形式的刺激,2穴位对不同形式的刺激有不同的适应性,3穴位对不同形式刺激的感觉阈不同 3、穴位病理反应的表现形式:感觉异常、组织形态改变、生物物理特性改变 5、得气机制:针感的形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通路、脑内通路几个环节。 手下感的实质:穴区肌肉轻微的紧张性收缩。 手下感机制:针刺信息由外周传入神经通路进入中枢,经中枢整合调制后,一方面形成针感,另一方面通过脊髓?-传出系统随躯体神经到达相应支配区穴位下的肌梭,引起梭内肌收缩和肌电发放,以及局部肌纤维收缩,后者经针柄传于施针者指下,从而形成沉紧的手下感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1

针灸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C )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B )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D )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E ) A.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 C )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 )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C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E.《甲乙经》: 二、双项选择 1.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 E ) A.《足臂十一脉灸经》 B.《灵枢》 C.《素问》 D.《难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2.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 B C ) A.首次绘制彩色针灸挂图 B.设计制作两具针灸铜人 C.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著《十四经发挥》 E.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 1.手三阳经下合穴是( C) A.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B.委中、足三里、阳陵泉 C.上巨虚、下巨虐、委阳 D.委阳、委中、阳陵泉 E.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 2下列穴位中不属郄穴的是( E) A.会宗 B.温溜 C.梁丘 D.附阳 E.大钟 3.下列穴位中不属募穴的是( E) A.章门 B.日月 C.石门 D.关元 E.俞府 4.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依序排列应该是( B) A.曲泉、中封、太冲、行间、大教 B.太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针灸学练习题--第一临床医学院

针灸学练习题--1 总分:200.00 及格分:120.00 一、单选题(共200题,每题1.00分) 1.耳穴屏尖位于( ) A.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B.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 C.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D.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E.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2.散刺法又称( ) A.点剌B.豹纹刺 C.循经刺D.毛刺E.半刺 3.根据骨度分寸法,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 ) A.4寸B.5寸 C.6寸D.7寸E.8寸 4.冲脉在腹部并何经而行( ) A.任脉B.胃经 C.肾经D.脾经E.以上都不是 5.两眉头的中间是( ) A.攒竹B.印堂 C.鱼腰D.太冲E.球后 6.手阳明经的输穴是( ) A.三间B.后溪 C.中渚D.陷谷E.束骨 7.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的穴位是( ) A.印堂B.太阳 C.球后D.丝竹空E.上明 8.下列穴位中所属经脉属土,穴性属水的是( ) A.冲阳B.解溪 C.太白D.大都E.阴陵泉 9.既是八会穴又是合穴的是( ) A.委中B.委阳 C.阳陵泉D.足三里E.太渊 10.针灸治疗便秘的正确取穴方法是取( ) A.大肠经俞、募穴及下合穴为主B.三焦经以宣通三焦气机 C.肝经荥穴以疏肝解郁D.脾俞胃俞以扶助中气E.温通下焦阳气为主 11.归来向会阴部斜向透刺,治疗什么病( ) A.顽固性遗尿B.顽固性头痛 C.顽固性腹胀D.顽固性呕吐E.顽固性痛经 12.《难经》全书共有( ) A.七十八难B.八十一难 C.六十九难D.七十二难E.八十八难 13.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理论强调了( ) A.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B.上肢与下肢的密切联系 C.前胸与后背的密切联系D.脏腑与五官的密切联系E.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密切联系14.牙痛取“大肠”的选穴原则是( ) A.按相应部位取穴B.按临床经验取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