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教案(沪科版初二)(2)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教案(沪科版初二)(2)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教案(沪科版初二)(2)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教案(沪科版初二)(2)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教案(沪科版初二)

(2)

一、目标与技能

1?通过实际的操作,把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并用排水法来测量固体的体积。

二、方法与过程

学会阅读讲明书和测量一些物理量的差不多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技能训练,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托盘天平的正确的使用方法。

难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硬币〔1元、5角和1角各10个〕、水、烧杯

六、教学内容

㈠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及其测量工具——托盘天平,那么托盘天平如何使用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托盘天平是如何样测量物品的质量的。

㈡新课内容

1?学会使用天平

请对比托盘天平,认真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讲明书,熟悉托盘天平的调剂与使用方法。

⑴托盘天平的使用

①使用天平常,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使用前,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调剂横梁上的平稳螺母,使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中央的刻度线。

③称量时,天平的右盘放置砝码,左盘放置需称量的物品;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现在砝码质量与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值之和,即为所称量物品的质量。

④从砝码盒中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不要用手提取。

⑵托盘天平的保养

①天平和砝码应妥善保管并保持清洁干燥,不得置于潮湿、易氧化、易腐蚀之处,并幸免接触酸、碱或油脂等。

②天平与砝码假设发生氧化、腐蚀或其他咨询题,应由专业计量人员修理,经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⑶请你与同学合作完成下面的测量任务:

①用天平测出一支粉笔的质量、一个1元或5角或2角硬币的质量。

②用天平测出50ml 水的质量。请大伙儿认真摸索应如何测量?

2.学会使用量筒或量杯

①出示量筒和量杯,让学生认识它们。

②介绍量筒和量杯作用和使用方法: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在它们的壁上均有刻度,但量筒的刻度是平均的,而量杯的刻度是不平均的,上密下疏。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分度值,表示量筒或量杯的精确程度。通常情形下,还标有100ml、200ml 或500ml 等字样,这些字样均表示量筒或量杯的最大量程,即最多能测量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在使用量筒或量杯测体积时,不管液面是下凹依旧上凸,测量者读数量其视线都应与凹

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③请完成下面的测量活动:

用量筒或量杯量出50ml 的水和50ml 的酒精,然后再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

㈢课堂练习

如何样用量筒测出一个小铁块的体积,请你把测量步骤写出来,并按照那个步骤进行测量。

㈣第2 课时:适当补充用天平测微小质量的物品的质量和数量及用量筒测小固体的体积的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

依照以上的方法测蜡块的体积,测一堆大头针的数量。

七、小结

本节课学习两种测量工具的使用。

八、布置作业

1?认真复习课文,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2.完成印发的练习。

九、板书设计

十、课后记

从练习反馈回来看,大部分同学对实验测量步骤的设计存在专门大的缺陷后的教学

在以中要加以训练,以提高实验的设计能力。

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学习目标 1、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会“降次”化归的思想方法 2、能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求解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学会与同学进行交流,勇于从交流中发现最优解法。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难点: 怎样杜绝用因式分解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漏根或丢根现象的产生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解法? 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2-x (2) x2-4x (3)x+3-x(x+3) (4)(2x-1)2-x2 二、探究学习: 1.尝试: (1)、若在上面的多项式后面添上=0,你怎样来解这些方程? (1)x2-x =0 (2) x2-4x=0 (3)x+3-x(x+3)=0 (4)(2x-1)2-x2=0 2.概括总结. 1、你能用几种方法解方程x2-x = 0? 解:x2-x=0, x(x-1)=0, 于是x=0或x-3=0. ∴x1=0,x2=3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可见,能用因式分解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须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1)方程的一边为0 (2)另一边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3.概念巩固: (1)一元二次方程(x-1)(x-2)=0可化为两个一次方程为和, 方程的根是 . (2)已知方程4x2-3x=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根x= B.只有一个根x=0 C.有两个根x1=0,x2= D.有两个根x1=0,x2=- (3)方程(x+1)2=x+1的正确解法是()

A.化为x+1=1 B.化为(x+1)(x+1-1)=0 C.化为x2+3x+2=0 D.化为x+1=0 4.典型例题: 例1、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2=-4x(2)(x+3)2-x(x+3)=0 (3)6x2-1=0 (4)9x2+6x+1=0 (5)x2-6x-16=0 例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2x-1)2=x2(2)(2x-5)2-2x+5=0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通过移项把一元二次方程右边化为0 (2)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3)令每个因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4)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是原方程的解 例 3用适当方法解下列方程 (1)4(2x-1)2-9(x+4)2=0(2)x2-4x-5=0 (3)(x-1)2=3 (4)(x-1)2-6(x-1)+9=0 - 1 - 致易教育数学教研组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重点) 2.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重点) 3.理解a(a≥0)是一个非负数,并会应用a(a≥0)的非负性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1.小明准备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窗花,他算了一下,这张纸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 2.已知圆的面积是6π,你能求出该圆的半径吗? 大家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数的开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 【类型一】二次根式的识别 (2015·安顺期末)下列各式:①1 2;②2 x;③x2+y2;④-5;⑤35, 其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概念可直接判断,只有①③满足题意.故选B.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要看式子是否同时具备两个特征:①含有二次根号“”;②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两者缺一不可.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类型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代数式 x+1 x-1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x≥-1且x≠1 B.x≠1 C.x≥1且x≠-1 D.x≥-1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x+1≥0且x-1≠0,解得x≥-1且x≠1.故选A. 方法总结:(1)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而不是所含字母为非负数;(2)若式子中含有多个二次根式,则字母的取值必须使各个被开方数同时为非负数; (3)若式子中含有分母,则字母的取值必须使分母不为零.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探究点二: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求值 【类型一】 利用被开方数的非负性求字母的值 (1)已知a ,b 满足2a +8+|b -1|=0,求2a -b 的值; (2)已知实数a ,b 满足a =b -2+2-b +3,求a ,b 的值.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及绝对值的意义求值即可. 解:(1)由题意知???2a +8=0,b -1=0, 得2a =-8,b =1,则2a -b =-9; (2)由题意知? ??b -2≥0,2-b ≥0,解得b =2.所以a =0+0+3=3. 方法总结:①当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均为0;②当题目中,同时出现a 和-a 时(即二次根式下的被开方数互为相反数),则可得a =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类型二】 与二次根式有关的最值问题 当x =________时,3x +2+3的值最小,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由二次根式的非负性知3x +2≥0,∴当3x +2=0即x =-23 时,3x +2+3的值最小,此时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23 ,3. 方法总结:对于二次根式a ≥0(a ≥0),可知其有最小值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 三、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我们已学过的平 方根、算术平方根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让学生探究和总结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条件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新教材】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

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极差 教案 沪科版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22.1极差教案1 沪科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极差的概念,知道极差等于一组数据中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 2、引导学生发现极差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端值之间的差异情况,是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3、能够列举几个利用极差进行比较的实例。 4、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广泛思考和探索。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结实显示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大量问题的解决,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源于生活;通过与数据集中趋势比较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并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极差概念的理解 难点:极差概念的引入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与师生互动

第一步:创设情景: 问题: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棉花品种的好坏,任意抽取每种棉花各10棵,统计它们结桃数的情况如下: 你认为两种棉花哪种结桃情况较好? 操作:让学生在各个的学习小组中讨论、解释、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可以参与到某个或几个小组中倾听。在小组学习中讨论、交流发现另一个统计量极差(它有别于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思考:你能获取什么信息呢? 发现1.甲种棉花结桃的最多数目为89,最少数目为79,其差为10;乙种棉花结桃的最多数目为91,最少数目为76,其差为15。 发现 2.乙种棉花的结桃数据较甲种棉花的结桃更分散,分散的程度较大,说明棉花的结桃情况越不稳定。 通过以上发现可知:甲种棉花的结桃情况较乙种棉花好

第二步:归纳总结:极差定义:一组数据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这组数据的极差。 表达式: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总结: 1. 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最简单的统计量 2. 特点是计算简单 3. 极差是利用了一组数据两端的信息,但不能反映出中间数据的分散状况 注意:极差反映一组数据两个极端值之间的差异情况,仅由两个数据评判一组数据是不科学的,要了解其他的统计量,在此为下一节的内容埋下伏笔。 第三步;随堂练习: 1、一组数据:473、865、368、774、539、474的极差是,一组数据1736、1350、-2114、-1736的极差是 . 2、一组数据 3、-1、0、2、X的极差是5,且X为自然数,则X= . 3、下列几个常见统计量中能够反映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是()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极差 4、一组数据X 、X …X 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X +1、2X +1…,2X +1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 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 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 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2016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

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 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 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 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原点.这样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师: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动 手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教师指正学生易犯的错误. 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如图,由点P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3,垂足N在y轴上的坐标是5,我们就说P点的横坐标是3,纵坐标是5,我们把横坐标写在前,纵坐标写在后,(3,5)就是点P的坐标.在x轴上的点,过这点向y轴作垂线,对应的坐标是0,所以它的纵坐标就是0;在y轴上的点,过这点向x轴作垂线,对应的坐标是0,所以它的横坐标就是0;原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0,即原点的坐标是(0,0). 教师多媒体出示: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重点) 2.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重点) 3.理解a(a≥0)就是一个非负数,并会应用a(a≥0)的非负性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1.小明准备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窗花,她算了一下,这张纸的面积就是8平方厘米,那么它的边长就是多少? 2.已知圆的面积就是6π,您能求出该圆的半径不? 大家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数的开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 【类型一】二次根式的识别 (2015·安顺期末)下列各式:①1 2;②2x;③x 2+y2;④-5;⑤ 3 5,其中二次根式 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概念可直接判断,只有①③满足题意.故选B、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式子就是否为二次根式,要瞧式子就是否同时具备两个特征:①含有二次根号“”;②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两者缺一不可.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类型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代数式 x+1 x-1 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就是() A.x≥-1且x≠1 B.x≠1 C.x≥1且x≠-1 D.x≥-1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x+1≥0且x-1≠0,解得x≥-1且x≠1、故选A、 方法总结:(1)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而不就是所含字母为非负

数;(2)若式子中含有多个二次根式,则字母的取值必须使各个被开方数同时为非负数;(3)若式子中含有分母,则字母的取值必须使分母不为零.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探究点二: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求值 【类型一】 利用被开方数的非负性求字母的值 (1)已知a ,b 满足2a +8+|b -1|=0,求2a -b 的值; (2)已知实数a ,b 满足a =b -2+2-b +3,求a ,b 的值.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就是非负数及绝对值的意义求值即可. 解:(1)由题意知? ????2a +8=0 b -1=0得2a =-8,b =1,则2a -b =-9; (2)由题意知? ????b -2≥0 2-b ≥0解得b =2、所以a =0+0+3=3、 方法总结:①当几个非负数的与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均为0;②当题目中,同时出现a 与-a 时(即二次根式下的被开方数互为相反数),则可得a =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类型二】 与二次根式有关的最值问题 当x =________时,3x +2+3的值最小,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由二次根式的非负性知3x +2≥0,∴当3x +2=0即x =-23时,3x +2+3的值 最小,此时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23 ,3、 方法总结:对于二次根式a ≥0(a ≥0),可知其有最小值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 三、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我们已学过的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得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得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得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得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得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得点与有序实数对得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得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得坐标、已知点得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得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得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得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得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得点来描述物体得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得问题得解决与数学得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得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得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得坐标与坐标轴上得数字之间得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您描述自己在班级中得位置,您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得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就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与列号 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得方向上得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得位置,这两 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就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得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得不就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得这个实数对就是有序得、谁来说说我们 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得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得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得点就是一一对应得,有序实数对就是不就是也可以与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得数轴、水平得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得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原点、这样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 坐标平面、 师: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得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动手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教师指正学生易犯得错误、 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如图,由点P分别向x轴与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得坐标就是3,垂足N在y轴上得坐标就是5,我 们就说P点得横坐标就是3,纵坐标就是5,我们把横坐标写在前,纵坐标写在后,(3,5)就就是点P得坐标、在x轴上得点,过这点向y轴作垂线,对应得坐标就是0,所以它得纵坐标就就是0;在y轴上得点,过这点向x轴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教案 好的教案还可以给八年级数学教师带来更多的反思,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仅供参考。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17.1 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能够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2.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确定a,b,c的值. 二、(重)难点预见 重点:知道什么叫做一元二次方程,能够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确定a,b,c的值. 三、学法指导 结合教材和预习学案,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对子之间进行帮扶,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开场白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什么形式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方程怎么解答呢?它又能解决哪些问题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

《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课,同学们肯定有很多新的收获. 1、忆一忆 在前面我们曾经学习了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指的是什么含义?一次呢?你能猜想什么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吗? 学法指导: 本节课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先让学生回忆一元一次方程.学习四边形可以让学生回忆三角形,学习四边形的边、角、顶点,可以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的边、角、顶点,则可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想一想 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只列出方程,不进行解答: (1)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2cm,矩形的面积是15cm,求这个矩形的长和宽. (2)两个连续正整数的平方和是313,求这两个正整数. (3)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都是整数,它的斜边长为13cm,两条直角边的差为7cm,求两条直角边的长. 预习困难预见: (1)学生在列方程时没有搞清楚平方和与和的平方的区别,以至于把方程列错了. (2)学生在解答第(3)题时,设未知数时忘记带单位. (3)还有的同学没有注意只列方程,以至于学生列出方程后尝试着解方程,导致耽误了一些时间.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也是数学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 一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具体函数实例;建立和理解一次函数概念。 (2)理解一次函数与特殊函数如正比例函数、常值函数的关系。 (3)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一次函数;能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4)在判断一次函数的过程中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关系;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问题1:汽车油箱里原有汽油120升,已知每行驶10千米耗油2升,如果汽车油箱的剩余是y(升)汽车行驶的路程为x(千米),试用解析式表示y 与x的关系. 分析:每行驶10千米耗油2升,那么每行驶1千米耗油0.2升,因此y 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120-0.2x (0x600) 说明当一个函数以解析式表示时,如果对函数的定义域未加说明,那么定义域由这个函数的解析式确定;否则,应指明函数的定义域. 这个函数是不是我们所学的正比例函数?它与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它的图像又具备什么特征?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讨论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概念辨析 问题2:某人驾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汽车行驶到离甲地80千米的A 处发生故障,修好后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继续行驶.以汽车从A处驶出的时刻开始计时,设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某人离开甲地所走的路程为s(千米),那么s与t的函数解析式是什么? 类似问题1:这个函数解析式是 S=60t+80 思考:这个解析式和y=-0.2x+120有什么共同特点? 说明通过讨论使学生能够从它们的函数表达式得出表示函数的式子都是自变量的一次整式. 如果我们用k表示自变量的系数,b表示常数.这些函数就可以写成:y=kx+b(k0)的形式.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 函数(linear function).一次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 当b=0时,y=kx+b即y=kx(k是常数,且k0).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情分析 本班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差,尤其是数学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较差,分析问题能

力较弱,两极分化较严重,虽经七年级的数学学习,基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很欠缺,同时作答也比较粗心。从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成绩可以看出,与兄弟学校优秀班级相比,还存在的很大的差距。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及命题与证明、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的经验、题材,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在生产实践军事上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坐标,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数形结合的基础,本章还学习图形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从运动的观点来体现直角坐标系的实际运用。 第十二章 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三章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本章主要学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以及命题与证明等几何知识。本章是在学生对几何结论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和结论的学习,比较系统的对证明的思维方法和表达形式展开研究。第一节呈现出三角形边角关系,对三角形的分类以及高、中线、角平分线等有一个认识;第二节给出了命题、定理的概念,为几何推理证明打下坚定的基础;第三节给出了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并进行了严格的证明。 第十四章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五章

2020-2021学年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一元二次方程(2)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以及各种特殊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解决问题。 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方法】 类比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吗? 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一般形式:ax +b=0(a≠0) 3.我们知道了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你还记得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 ((1)审;(2)设;(3)列;(4)解;(5)验;(6)答。) (二)创设情境 问题1:某蔬菜队2009年全年无公害蔬菜产量为100t,计划2011年无公害蔬菜的产量比2009年翻一番(即为200t)。要实现这一目标,2010年和2011年无公害蔬菜产量的年平均增

长率应是多少? 思考: 1.根据以往的经验,你想用什么知识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2.如图:如果假设无公害蔬菜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x,2009年的产量为100t,那么2010年无公害蔬菜产量为,2011年无公害蔬菜产量为。 3.你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吗? 100(1+x)2=200即x2+2x1=0 (1) 问题2:在一块宽20m、长32m的矩形空地上,修筑宽相等的三条小路(两条纵向,一条横向,纵向与横向垂直),把矩形空地分成大小一样的六块,建成小花坛。如图要使花坛的总面积为570m2,问小路的宽应为多少? 思考: 1.若设小路的宽是x m,那么横向小路的面积______m2,纵向小路的面积是m2,两者重叠的面积是m2.由于花坛的总面积是570m2。 2.你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吗? 32×20(32x+2×20x)+2x2=570 整理以上方程可得:x236x+35=0 想一想:还有其它的列法吗?试说明原因。 (20x)(322x)=570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第2课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意义,掌握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性质,能根据k与b的值说出函数的有关性质;(重点) 2.会用描点法和平移的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理解和掌握截距的概念;(难点) 3.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分析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从而提高比较鉴别能力;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一次函数,体会数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一、情境导入 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当向上登高0.5km时,他们所在位置气温为多少? 分析:从大本营向上登高,当海拔每升高1km时,气温从15℃就减少6℃,那么海拔增加xkm时,气温从15℃减少6x℃.因此y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15-6x(x≥0).当然,这个函数也可表示为y=-

6x +15(x≥0). 当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0.5km 时,他们所在位置气温就是x =0.5时函数y =-6x +15的值,即y =-6×0.5+15=12(℃). 这个函数与我们上节所学的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它的图象又具备什么特征?我们这节课将学习这些问题.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一次函数的图象 【类型一】 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作出一次函数y =1 2 x +1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当x =3时,y =________;当y =-32 时,x =________; (2)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 (3)当y>0时,x________. 解析:作y =12 x +1的图象,取(0,1),(-2,0)两点,已知x 代入解析式求y ,已知y 代入解析式求x.列表如下: x 0 -2 y =12 x +1 1 0 描点、连线,y =12 x +1的图象如下图:

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doc

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11.1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 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 :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 :我在第 3排第 5个座位 . 生乙 :我在第 4行第 7列. 师:很好 !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 数字确定下来 .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 :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 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 3)表示 5排 3号的话;那么 (3; 5)表示什么呢 ? 生:3排 5号 .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 .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领悟常量、变量、函数的意义。 2、了解函数三种表示方法中的列表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函数的意义,并会根据具体问题探究相应的函数 关系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注意观察情境图,图下方的表格以有等式“h=30t+1200”表达的是怎样的含义?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问题1、如图13-1,用热气球探测高空气象,设热气球从海拔1200m处的某地上升空,它上升后到达的海拔高度hm与上升时间 tmin的关系记录如下表:(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22图13-1) (1)观察上表,热气球在升空的过程中平均每分上升多少米? (2)你能写出表达式上升后到达的海拔高度h与上升时间t的关 系式吗?(h=30t+1200)看图回答 v2 s 当刹车时速V分别是40、80、120km/h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分别是多少? 问题4:为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城市制定以下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用水不超过7m3时,每立方米收费1元,并加收0.2元的

污水处理费;超过7m3的部分每立方米收费1.5元,并加收0.4元的污水处理费,如果设某户每月用水量为Xm3,应缴水费y元。 (2)对于每个给定的用水量X,本应的水费是确定的吗? 问题1中,热气球的上升速度在上升速度过程中的始终保持不变(取值一直为50m/min),这个量叫做常量,而热热气球的上升时间t 和上升的高度h都是变化的,叫做变量h是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的 任给变量的t的一个值,就可以相应地得到变量h的一个确定的值,t是自变量,h是因变量 [交流]:在问题2-4中,哪些量是常量?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变量是因变量?与同伴交流。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的,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从上面讨论可以看出,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主要有下列三种方法 1、列表法 通过列出自变量的值,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格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例如:问题1 三、例题评析 (1)写出游泳池内剩余水量Qm3与排水时间th间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开始排水后的第5h末,游泳池中还有多少水? (4)当游泳池中还剩150m3已经排水多少时? 解:(1)排水后的剩水量Qm3是排水量时间h的函数,有Q=- 25t+300t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教案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 、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介绍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 重点: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难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理解 由上述可得结论:一般的,如果x 轴上的两点M 1与M 2坐标分别是x 1,x 2,那么M 1与M 2的距离|M 1M 2|=|x 1-x 2| 即x 轴上的两点间的距离是这两点坐标差的绝对值。 2.如果两点都在Y 轴上: 1. 如果两点都在x 轴上: M 1与M 2的距离|M 1M 2|=|5-2|=3 N 1与N 2的距离|N 1N 2|=|-3-(-5)|=2 P 1与P 2的距离|P 1P 2 |=|3-(-2)|=5

让学生自己画图,找出Y 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说一说。通过讨论得出: 如果y 轴上的两点P 1与P 2的坐标分别是y 1,y 2,那么P 1与P 2两点的距离|P1P2|=|y 2-y 1|,即y 轴上的两点间的距离是这两点间坐标差的绝对值。 3.如果P 1(x 1,y 1),P 2(x 2,y 2)是坐标平面上任意两点,它们的距离又如何计算呢? 学生自学课本36页内容,讨论如何计算坐标平面两点间的距离。 由此得出 P 1(x 1,y 1),P 2(x 2,y 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P 1P 2|=221212)()(y y x x -+- 例1 求M 1(2,?5),M 2(5,-1)两点间的距离. 解 M 1 、 M 2两点间的距离为 |M 1M 2|=22)51()25(+-+- =2243+ =5

答:M 1 、 M 2两点间的距离为5 例2.求下列各题两点间的距离 (1)A 1(0,6) A 2(0,2) (2)B 1(3,7) B 2(-1,4)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x 轴上的两点:|M1M2|=|x1-x2| 2、Y 轴上的两点:|P1P2|=|y2-y1| 3、 平面上任意两点: |P1P2|=2 21212)()(y y x x -+-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2016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沪科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

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原点.这样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师: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动手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具体函数实例;建立和理解一次函数概念。 (2)理解一次函数与特殊函数如正比例函数、常值函数的关系。 (3)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一次函数;能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4)在判断一次函数的过程中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关系;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问题1:汽车油箱里原有汽油120升,已知每行驶10千米耗油2升,如果汽车油箱的剩余是y(升)汽车行驶的路程为x(千米),试用 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分析:每行驶10千米耗油2升,那么每行驶1千米耗油0.2升,因此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120-0.2x(0≤x≤600) 说明当一个函数以解析式表示时,如果对函数的定义域未加说明,那么定义域由这个函数的解析式确定;否则,应指明函数的定义域. 这个函数是不是我们所学的正比例函数?它与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它的图像又具备什么特征?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讨论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概念辨析 问题2:某人驾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汽车行驶到离甲地80千米的A处发生故障,修好后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继续行驶.以汽车从A处驶出的时刻开始计时,设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某人离开甲地所走的路程为s(千米),那么s与t的函数解析式是什么? 类似问题1:这个函数解析式是 S=60t+80 思考:这个解析式和y=-0.2x+120有什么共同特点? 说明通过讨论使学生能够从它们的函数表达式得出表示函数的式子都是自变量的一次整式. 如果我们用k表示自变量的系数,b表示常数.?这些函数就可以写成:y=kx+b(k≠0)的形式.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 函数(?linearfunction).一次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 当b=0时,y=kx+b即y=kx(k是常数,且k≠0?).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当k=0时,y等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用c来表示,一般地,我们把函数y=c(c是常数)叫做常值函数它的定义域由所讨论的问题确定. 2.例题分析 例题1根据变量x、y的关系式,判断y是否是x的一次函数. (1)y2x;(2)y1 y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