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金考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测试卷

《金考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测试卷

《金考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测试卷
《金考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测试卷

选择题

1.史载: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一叙述表明商代()

A.封邦建国制度并未确立

B.宗法制度并不成熟

C.嫡长子继承制并未确立

D.世袭制度并不严密

2.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收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

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3.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其根本目的是()

A.维护统治稳定

B.监督周王权力

C.巩固宗法制度

D.扩大统治疆域

4.历史学家许倬云说:“春秋以后,战国时代虽然征伐不已,七强之间几乎已无复华夏蛮夷的区别。最后,秦统一天下,不仅是因其武力的征伐,更因孟子所谓‘天下定于一’的观念,已为统

一奠定了基础。”据此,秦统一天下的基础可以概括为()

A.华夷观念淡化

B.武力征伐影响

C.儒家思想主张

D.文化心理认同

5.下列两幅山东不同时期的地图,反映了古代山东地区行政方面

的变迁。这一变迁实质表明山东地区()

A.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加强

B.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C.行政区划范围逐步扩大

6.墓葬文物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分析下列各

项成果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D.行机构设置趋向简洁

6.墓葬文物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分析下列各

项成果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7.作为政权组织方式的一种,它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认同

感,在几千年的时间内,战胜了具有广泛基础的“地方分权制”。

“它”正式确立于()

A.秦朝

B.汉朝

C.唐代

D.宋代

8.“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

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

责的官员”。据此推论,这些官员()

A.是以三公九卿为主的各级官员

B.可以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C.分管着国家和皇室的各种事务

D.拥有所辖区域的军队管理权

9.中国古代一帝王曾对大臣感叹地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

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

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针对这一感叹,他

最有可能()

A.实施封邦建国制

B.推行三省六部制

C.创设内阁制

D.设立军机处

10.隋唐时期,“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

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

行。小事则署而颁之。”统治者推行材料所述制度,其根本目的是()

11.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淳化中,赵韩王岀镇,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表明宋太宗()

A.废除宰相强化君权

B.将相权一分为三

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D.意图解散中书省

12.元代的行省不仅辖区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A.防止外部敌人入侵

B.便于行省之间往来

C.利于民族交流融合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13.《宋史·职官志》中写到:“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这反映出宋

代()

A.宰相行政权利加强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权力机构职责明确

14.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的标准:“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这体现了当时选拔官员突出强调()

A.能力至上

B.多才多艺

C.德行优先

D.德才兼备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在此,作者意在强调该制度()

A.扩大了官员来源

B.提升了官员文化素养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

16.中国封建时代权力机构的设置,往往通过分化事权来强化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其中,军事部门权力机构或官职的设置,可以体现这

一特征的是()

A.节度使

B.太尉

C.枢密院

D.军机处

1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

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下列

史实可以为此观点的成立提供依据的是()

A.秦朝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北宋文官任知州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18.黄宗曦说:“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

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

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这段话表明黄宗曦()

A.认为加强相权可以抑制君权

B.主张挑选贤能的宰相协助皇帝议政

C.认为君主世袭致使君权弱化

D.主张恢复宰相制并且宰相一职世袭

19.大明永乐帝在位期间,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最

终形成。下列有关其形成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朱元璋正式设立内阁

B.张居正是朱棣的内阁首辅大臣

C.明成祖朱棣时内阁拥有决定权

D.朱元璋时的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

20.史学家钱穆认为:“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

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明清

时期与此观点相悖的史实是()

A.裁撤中书省官员

B.宰相制度被废除

C.设立殿阁大学士

D.议政王大臣会议

非选择题

21.(18分)宰相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制度。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

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

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

也。

——李俊《中国宰相制度》

材料二在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君权和官僚制度的关系更

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当官僚制度的机器发展得不符

合“君尊臣卑”的要求时,君主便要对这部机器做一次基本的调整。

由于相权是处在这部机器运转的枢纽地位,因此每一次重大的调整

便导致宰相制度的变更。

——余英时《“君尊臣卑”下的君权与相权》

材料三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

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

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任怀国《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中关于中国宰相

制度论点相似的材料并阐明其观点。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战国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

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

的制度实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

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从此以后,中国的皇帝不

得不与庞大的文官集团共治天下,内廷与外朝的区分,颇同今日企

业组织董事会与公司抗衡相似。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

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

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

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中国传统政治,既主选贤举能,为何不想出一种皇

帝公选的制度来呢?这亦有它外在客观条件之限制。在贵族政治下,

皇位容易公选,小国寡民城市国家的皇帝,也易公选。中国自秦以

后,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社会上又没有特权贵族存在,散漫的一千几百个县行政单位,居民多数在农村,皇帝公选无法推行。有一个举国共戴长期世袭的元首,国家易趋安定。只求他不太作恶,利害两权,而容许一个世袭皇室之存在,这不能说是全由于皇帝方面之压力,也不能说是全由于人民方面之奴性。这尽可能有一个较

近光明的看法,较近乎情理的说法。

——钱穆《国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晚期至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管理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未能确立

皇帝公选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深远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

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史记·楚世家》

(桓惠王十年,公元前263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史记·韩世家》

材料二 秦······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三 其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之地位,渺不再得。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4分) (2)材料二中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对此,西汉初年的补救措施是什么?并对补救措施进行评价。(1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所论述制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1.C 【解题思路】A 、B 项符合史实,但均与材料无关。根据“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承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可知,当时有严密的世袭制度,“以兄终弟及为主”,嫡长子继承制还未确立,故D 项错误,C 项正确。

2.B 【解题思路】材料表明,分封制是各封国“对以周王朝为代

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故B 项正确。

3.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理解。宗法制与血缘关系为纽带,和分封制互为表里,起到了维护统治的作用,故选A 。

4.D 【解题思路】由材料信息“无复华夏蛮夷的区别”“‘天下定于一’的观念”“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可知D 项正确。

5.A 【解题思路】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注意图1中

有齐、鲁、宋等,说明该图是春秋战国争霸时期的山东;图2中

有辽东郡、渔阳郡,说明是秦代的山东,而且山东是秦代的琅琊

郡。由此可以看出,图1到图2的变迁实际上反映了郡县制取代

分封制,故A 项正确。B 项不符合史实;C 、D 项均属现象描述。

6.B 【解题思路】“贝币、贝壳饰品、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能反映当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墓制葬俗,故A 项结论正确。越王勾践剑的出土并不能该地为原越地的

充分证据,故B 项结论错误;“所有小墓葬的墓道都直直地指向封土堆”,反映出皇帝独尊和等级森严,所以C 项结论正确。“必会君符,乃敢行之”体现了统治者对兵权的控制,所以D 项结论也正确。 7.A 【解题思路】与“地方分权”相对应的是“中央集权”,“战胜了具有广泛基础的‘地方分权制’”指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它”指“中央集权制”,正式确立于秦朝。 8.D 【解题思路】由“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这些官员属于郡县制之下的官吏,管理地方行政辖区内的行政、刑狱事务以及军事、治安和赋税,但不能世袭,排除B 项。A 、C 项属于中央政府官员及其职能,故D 项正确。 9.B 【解题思路】“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说明宰相制度存在,而明清时期已经废除了宰相制度,排除C 、D 项。三省六部

制之下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按照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批、尚

书省执行的程序运作,符合“于事稳便,方可奏行”,故B 项正确。A 项与材料无关。 10.B 【解题思路】材料描述的是隋唐三省六部中书门下省的职能,故该制度为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减少了决策失误,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故B 项正确。

11.C 【解题思路】A 项“废除宰相”错误;“相权一分为三”是指分为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 项;根据“太宗患中书权太重……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 项说法错误。

12.D 【解题思路】元代设置行省疆界时有意打破按山川边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的传统,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以利于中央的控制。

13.C 【解题思路】A 、B 项不符合史实。由题干材料可知,宋代另设立政事堂、枢密院来分割相权。这体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制约,故C 项正确。材料中材料中没有体现权力机构的明确职责,D 项错误。

14.C 【解题思路】关键信息是“为其可以治民”,即一心为民。这体现的是“德行”,故选C 。“能力”在材料中为次要,排除A 、D;B 是对材料中“材艺”的曲解。

15.C 【解题思路】根据“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可判断该制度是科举制。A 项观点本身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B 项观点本身也正确,但不是作者强调的中心。D 项观点对材料理解错误。“为中国提供了……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意即中央政府通过科举制牢牢掌握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C 项正确。

16.C 【解题思路】节度使在政治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在经济上掌控地方财政,在军事上拥有强大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排除A 项。秦时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排除B 项。军机处是雍正帝设立的机构,初为办理军务而设,后成为皇帝的秘书机构,与“分化事权”“军事部门”不符,排除D 项。宋朝为分割宰相权力设立枢密院掌握调兵权,设三司使掌握财政,设参知

政事掌握行政权。故C项正确。

17.B 【解题思路】材料的中心含义是君主专制的强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基本趋势,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侧重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18.B 【解题思路】A项观点本身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与材料不符;D项“宰相一职世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由“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相传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可知,B项正确。

19.D 【解题思路】明太祖废除宰相以后,全国的重大事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事务繁重,于是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后来,明成祖朱棣时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大明万历朝早期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候,张居正改革使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而内阁首辅成为实际上的宰相。A、B、C项说法均错误。故D项正确。

20.D 【解题思路】注意裁撤中书省官员、废除宰相制度、设立殿阁大学士,都是皇帝独揽大权的表现,而清初议政王大臣定夺军国大事,限制皇权。故D项符合题意。

21.【解题思路】第(1)问,结合秦代到明清时期关于宰相制度的史实概括即可。第(2)问,抓住“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

即可概括出第一种相似及论点;“由于相权是处在这部机器运转的枢纽地位,因此每一次重大的调整便导致宰相制度的变

更”“……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即可概括出第二

种相似及论点。

【参考答案】(1)演变:秦代三公九卿制中宰相为百官之首,

协助皇帝处理天下庶务;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渐转到尚书台;

魏晋至隋唐,三省六部制趋于成熟,相权弱化;北宋设三司使、

枢密院和参政知事分割相权;明代废除宰相设内阁,宰相制度不

复存在。

(2)相似:材料一与材料三相似。论点:认为相权不断弱化。

材料二与材料三相似。论点:认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导致宰相

制度的变更。

22. 【解题思路】第(1)问,“趋势”抓住“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

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从地方行政

制度、选官制度和君主专制等方面归纳概括;“影响”从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角度概括。第(2),抓住“由尚书省所属吏部

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等归纳做答。第(3)问,”原因“抓

住“外在客观条件一限制”,即“中国自秦以后,却是一个大一统的

国家……皇帝公选无法推行”“只求他不太作恶,利害两权,而容

许一个世袭皇室之存在……”归纳即可;“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皇帝制度的影响即可。

【参考答案】(1)变化趋势: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分封制逐步被

郡县制取代;选官制度方面世卿世禄制逐步被军功爵制取代,之

后又出现察举制;君主制度方面天下共主被天下独主取代。影响:

为后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特点:官吏任免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

拔官员,科举制形成。

(3)原因:秦代大一统后推行郡县制,贵族政治让渡于官僚政

治,皇帝公选无法推行;中国民众对世袭元首的认可和包容。深

远影响:皇权至高无上,君主专制走向极端,极权主义根深蒂固。

23.(1)特点: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4分)

(2)原因: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4分)措施:采取郡国

并行制。(2分)评价:一度巩固了西汉统治;但后来导致了王

国坐大问题,威胁中央,最终酿成七国之乱。(6分)

(3)积极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

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融合);它的

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成为省制的开端,

为后世所沿用。(4分)消极影响: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压

制,使地方上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的推进。(2分)

2011年4月全国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 课程代码:003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以来县级政府的任期变化是() A.2年、3年、5年 B.3年、4年、5年 C.3年、5年 D.4年、5年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3.在中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审判机关 D.国家检察机关 4.复合制国家的主要形式是() A.多元制 B.联邦制 C.邦联制 D.混合制 5.我国县级及县级以下负责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的机构是() A.县级人民代表大会 B.县级人大常委会 C.村委会或居委会 D.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 6.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人民代表的候选人,其联名推荐的选民应在() A.5人以上 B.10人以上 C.20人以上 D.50人以上 7.原选区选民提出罢免县级人大代表的联名人数为() A.10人以上 B.20人以上 C.30人以上 D.50人以上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任免() A.国务院副总理 B.国务委员 C.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 D.驻外全权代表 9.提议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临时会议的法定人数为()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卷第1页(共8页)

A.1/3以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B.1/3以上全国人大代表 C.1/5以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D.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 10.现行《地方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的法定人数为() A.全体代表的过半数 B.出席代表的过半数 C.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 D.出席代表的2/3以上多数 11.2004年以后,乡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为()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2.新中国成立初期行使国家元首职权的是() A.政务院总理 B.中共中央主席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3.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出比较全面、系统规定的行政法规被称为() A.“规定” B.“条例” C.“办法” D.“意见” 14.提名国务院副总理人选的是() 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总理 D.国家主席 15.中国城市政府体系中的骨干和主体是() A.地级市政府 B.直辖市政府 C.县级市政府 D.副省级市政府 16.街道办事处的性质是() A.一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B.一级地方人民政府 C.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D.城市居民自治组织 17.近几年来省级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一个新动向是() A.实行市管县 B.撤并乡镇 C.市县合并 D.扩权强县 18.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自治区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9.民族自治地方的补充形式是() 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民族乡 20.《香港基本法》规定,行政长官缺位时产生新的行政长官时间是()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卷第2页(共8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参考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 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 6700万3.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 民定宪法4.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D. 邦联制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具备党龄()。A. 5年以上6. 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 政治体制7. 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 公民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10. 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 社会主义制度正确答案:A 满分:1 得分:111.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2. 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 全国人大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4.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 民主集中制1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 D. 五年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法律上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中国公民的资格B. 成年性C. 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政治权利D. 精神健全、正常 E. 爱祖国爱人民2. 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 历史性B. 阶级性C. 权威性D. 层次性E. 稳定性3. 宪法解释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A. 统一解释B. 部分解释C. 条理解释D. 专门解释E. 补充解释 F. 扩大解释4.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A. 平等权B. 政治自由C. 人身自由D. 信仰自由E. 监督权F.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5.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就是:()A. 有法可依B. 有法必依C. 依法行政D. 司法公正E. 执法必严F. 违法必究6.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会外职权主要有()A. 质询和询问权B. 视察权C. 与选民和原选举地位的联系权D. 列席其他会议权E. 召集临时会议的提议权F. 提出议案权7. 县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本职权有:()A. 重大事项的讨论、决定权B. 选举权C. 任免权D. 地方立法权E. 监督权F. 否决权8. 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 人民当家作主原则B. 民主集中制原则C.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D. 群众路线的原则E. 首长负责的原则F. 精简和效率的原则9. 从宪法的形式看,我国宪法属于()A. 成文宪法B. 不成文宪法C. 刚性宪法D. 柔性宪法E. 协定宪法F. 民定宪法10. 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 农村村民委员会B. 城市居民委员会C. 工会D. 妇联E. 共青团F. 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三、判断题(共5 道试题,共25 分。)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宪法的制定者,而不是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关。A. 错误2. 统治和治理国家的主要权力都应当集中在统治者手里。A. 错误3. 中共虽然禁止除共青团之外的其他任何党派、政治团体、政治组织在军队中建立组织和发展成员,但其他组织和团体的成员如果参加军队,并不须与原来的组织脱离关系。A. 错误4. 任何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都有权以个人名义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A. 错误5. 我国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宪法修改的基本模式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策性修宪”的模式。B. 正确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共15 道试题,共15 分。)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 )。D. 不定期召开2.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域地域辽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C. 64.3%3. 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 15个4.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数是()C. 800人5. 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由( )。决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6. 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D. 五级7. 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数民族有()C. 55个8.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职的年龄要求是\(C. 年满四十周岁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年D. 1954年10. 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川11. 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A. 中共中央书记处B. 国务院C. 全国人民代表大

2019版高考历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习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作业 一、选择题 1.下面为《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市形态图,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几何中心被作为布局的核心空间。这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君权神授影响城市布局 答案 A 解析据《周礼·考工记》可判断材料与周代礼制有关。根据材料信息“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城市布局体现出明显的等级和秩序,说明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故A项正确。皇权至上是秦朝开始确立的,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仅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君权神授,故D项错误。 2.(2018·湖南衡阳一模)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 ) A.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 B.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 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答案 B 解析材料“小儿子”“夺取”“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说明宗法制遭破坏,结果“韩赵魏三家分晋”,这从反面说明宗法制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稳定,故B项正确。A、C

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3.(2018·河南郑州二模)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要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即王畿的方言。这些规定( )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 C.实现了文字统一 D.基本消除了地方的语言隔阂 答案 B 解析西周时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管理,当时并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各封国贵族要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即王畿的方言”可知,此举有利于西周各封国间形成统一的礼仪和官方语言,从而促进了各封国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礼仪和官方语言方面的推广,没有涉及文字层面的统一,故C项错误;雅言的推广仅限于各封国贵族层面,没有涵盖民众层面,各国方言仍旧存在并通行民间,并没有消除地方的语言隔阂,故D项错误。 4.(2018·太原模拟)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确定的是( ) 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 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 答案 D 解析秦朝设郡数目是确定的,只是受到史料的影响而出现分歧,故A项错误;从表中可知,秦朝是否设立洞庭郡存在争议,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材料中对洞庭郡是否存在、与黔中郡的关系存在分歧,故C项错误;不论洞庭郡是否存在、与黔中郡的关系如何,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是肯定的,故D项正确。 5.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设置郡、县两级,郡、县主官都由中央任免。以后尽管地方主官的权力时有伸缩,但地方主官一直由中央任命。据此可知( ) A.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统一的政权要求中央能有效控制地方

电大2014秋《中国政治制度史》机考单项选择题题库(考试必用)

《中国政治制度史》机考单项选择题题库(省考课) 1、()是延续专制皇统“家天下”的重要保证,也是皇帝制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B) A、财产继承B、皇位继承C、姓氏继承D、后宫 2、“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其中的“台阁”,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将尚书从少府中独立出来,扩大机构,赋予更大的权力,时称(),成为东汉时期的决策机构。它的长官尚书令级别不高,终汉之世只是一千石,但掌握国家实权。三公被架空,只有议事功能,没有实际权利。(A)A、尚书台 B、中书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 3、《文献通考》:“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这里指的是唐高祖武德年间,设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 B) A、议事堂B、政事堂C、内阁D、军机处 4、《新约法》,就是《中华民国约法》,是由《临时约法》增修而成的,形式上拼凑了西方国家的法律条款,实际上是确认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因而又称袁氏约法。于1914年4月29日完成三读程序,5月1日以大总统()名义公布。( A) A、袁世凯B、孙中山C、冯国璋D、黎元洪 5、《新约法》颁布及袁世凯对行政机构进行改组后,袁世凯变成了终身总统,已成为实际上的皇帝。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下令承认帝制,首先宣布独立的,是()省。( B) A、贵州B、云南C、四川D、湖北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宪法效力的约法,于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由()以临时大总统身份正式公布。( B) A、袁世凯B、孙中山C、冯国璋D、黎元洪 7、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最初主要是一个办理()的机构。( B ) A、全国政务B、外交C、工商行政D、地方事务 8、北洋大臣依例由()兼任。( B) A、两江总督B、直隶总督C、两广总督 D、四川总督 9、不论是南朝,还是北朝,()都已成为参与决策的宰相机构,其长官侍中已成为宰相之一。(A)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尚书台 10、曹魏末年,尚书省变成了执行机构,中书省则变成了出令机构,()成了真宰相。(A)A、中书令B、尚书令C、中书监D、侍中 11、曹魏时期,侍中的权力进一步增强,已与尚书一同“综理万机”。晋代,侍中寺进而发展成为(),主管政事范围也不断扩大,侍中的地位大体与尚书、中书比肩。(A )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尚书台 12、慈禧太后于1905年9月1日,颁布实施“预备立宪”的诏书,标志着清末()的正式启动。( B) A、新政 B、预备立宪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13、慈禧太后于1905年9月1日,颁布实施“预备立宪”的诏书,标志着清末预备立宪的正式启动。这份诏书在中国维新立宪人士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远在国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立即修改其策略,将“保皇会”改为(),准备回国参与清廷预备立宪的工作。( D ) A、宪政公会B、自治会 C、宪政筹备会 D、国民宪政会 14、从公车上书到百日维新之间的一段时间内,康有为及其同道进行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他们通过组织各种学会、办学、办报、演说、上奏章、著书立说来宣传自己的主张,争取社会的支持。在天

2018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电大复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C. 工农联盟) 3.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D. 《选举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5.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全国人大)。6.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 中央委员会)。8.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 11.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 邦联制)。 12.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13.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C. 主权在民)。 14.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政治体制)。 16.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C.人民民主专政)。 1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民定宪法)。 19.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全国人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D.五部宪法)。 21.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单一制)。 22.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公民)。 23.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的是(C.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2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是(A.人民代表大会)。 25.负责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会议的准备工 作的主要是(B.全国人大常委会)。 26.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 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B.大会主席 团)提名。 27.按照修宪通常的程序,首先提出修宪 建议的是(B.中共中央)。 28.我国拥有最高的监督权的机构是(B. 全国人大)。 29.在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 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人大代表 是(A.县级以上代表) 30.凡直接选举产生的县、自治县、不设 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 代表大会,每届任期(B.三年)。 3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民 主集中制)。 3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 每届任期(D.五年)。 3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 具备党龄(A.5年以上)。 34.除中共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 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35.中国最大的参政党是:( C. 中国民 主同盟) 36.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 的民主党派是( D.中国致公党) 37.宪政的前提是(B民主) 38.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除了宪法和少 量的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以外, 大量的法律的制定者是( C.全国人大常 委会) 39.我国的宪法解释属于( D. 专门机 关解释制) 40.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省、自治区、 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C.人大及其常 委会) 41.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 席候选人名单的是(B. 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主席团) 42.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 (C. 45周岁) 43.国家主席、副主席连选连任不得超过 (A. 不得超过10年) 44.国家主席第二顺位补缺候选人是(B. 全国人大委员长)。 45.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的是(A. 国家主席)。 46.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 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D. 国家主 席)。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D. 1954年)。 48.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B.国务院)。 49.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 限为(B.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5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 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的是(C. 全国人大常委会)。 5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D. 不定期召 开)。 5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B. 国 务院直属机构)。 53.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 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 的,应当由(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5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所 编制和汇编的本级年度总预算草案,经本 级政府审定后,报财政部的时间是(B. 下 一年1月10日前) 55.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D. 五级) 56.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 国城市的主体是(C.地级市) 57.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 本成形于(C. 元代) 58.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15个) 59.最晚设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最 早设立的则是(D. 内蒙古自治区)。 60.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 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 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 川) 61.自治县(旗)可以设立在一般行政地 方,也可以设立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 治县最多的省是(C. 云南) 62.我国政府机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 其中地级市、行署一般有(C. 40-50个左 右) 63.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 数民族有(C. 55个) 6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点汇编.

2013高考历史抢分专项突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点汇编 一、备考导航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 相互作用。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 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从而为现代社会的政治活动提供经验与教训, 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封建社会专制统治有利有弊, 展望今后命题, 很有可能出现一些与当今干部人事制度、机构改革、民主化进程、反腐倡廉等热点相关联的古代政治制度的新题型。早期政治制度对社会伦理道德影响深远, 可联系全球华人祭拜黄帝陵和认祖归宗现象, 认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的意义。 二、专题知识归纳 1、基本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萌芽于战国 内容:①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②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 度。 (2建立于秦朝 内容: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巩固于西汉

内容: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解决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于隋唐 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于北宋 内容: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 与通判互相牵制。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 管理地方财政。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通过以上措施, 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6发展于元朝 内容: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7强化于明清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24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C 【考查点】分封制 2.(2013年广东高考12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答案】B 【考查点】宗法制 3.(2013年浙江高考14题)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D 【考查点】宗法制 4.(2013年北京高考12题)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 【答案】B 【考查点】秦统一中国 5.(2013年浙江高考15题)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

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答案】A 【考查点】秦统一中国 6.(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3题)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答案】C 【考查点】汉初政治制度 7.(2013年江苏高考3题)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答案】A 【考查点】三省六部制 8.(2013年福建高考17题)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答案】C 【考查点】科举制

电大《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C. 工农联盟) 3.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D. 《选举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5.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全国人大)。 6.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 中央委员会)。 8.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9.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 11.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 邦联制)。 12.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13.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C. 主权在民)。 14.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政治体制)。 16.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C.人民民主专政)。1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8.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民定宪法)。 19.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全国人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D.五部宪法)。21.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单一制)。 22.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公民)。 23.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的是(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人民代表大会)。25.负责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会议的准备工作的主要是(B.全国人大常委会)。 26.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B.大会主席团)提名。 27.按照修宪通常的程序,首先提出修宪建议的是(B.中共中央)。28.我国拥有最高的监督权的机构是(B.全国人大)。 29.在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人大代表是(A.县级以上代表 ) 30.凡直接选举产生的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B.三年)。 3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民主集中制)。 3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D.五年)。3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具备党龄(A.5年以上)。34.除中共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35.中国最大的参政党是:( C. 中国民主同盟) 36.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的民主党派是( D.中国致公党) 37.宪政的前提是( B民主) 38.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除了宪法和少量的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以外,大量的法律的制定者是( C.全国人大常委会)39.我国的宪法解释属于( D. 专门机关解释制) 40.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C.人大及其常委会)41.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候选人名单的是(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42.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C. 45周岁) 43.国家主席、副主席连选连任不得超过(A. 不得超过10年)44.国家主席第二顺位补缺候选人是(B. 全国人大委员长)。 45.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的是(A. 国家主席)。46.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D. 国家主席 )。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D. 1954年)。 48.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B.国务院)。 49.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限为(B.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5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的是(C. 全国人大常委会)。 5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 (D. 不定期召开)。 5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B. 国务院直属机构)。 53.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由 (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 5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所编制和汇编的本级年度总预算草案,经本级政府审定后,报财政部的时间是(B. 下一年1月10日前) 55.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D. 五级) 56.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城市的主体是(C.地级市)57.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本成形于(C. 元代)58.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15个) 59.最晚设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最早设立的则是(D. 内蒙古自治区)。 60.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川) 61.自治县(旗)可以设立在一般行政地方,也可以设立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县最多的省是(C. 云南) 62.我国政府机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其中地级市、行署一般有(C. 40-50个左右) 63.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数民族有(C. 55个)6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域地域辽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C. 64.3% ) 65.中国少数民族中,有文字的民族有(B.21个)。 66.中国少数民族中,信仰基督教的主要有(B.苗、瑶等民族)。67.按照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一般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B. 两个或三个孩子) 68.在民族自治地方,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是(A.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 69.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立法权主要表现为(C. 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70.大陆设想并提出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是在(A. 20世纪50年代) 71.任命特区行政长官的是(B.中央政府) 72.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职的年龄要求是\(C. 年满四十周岁)73.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数是( C. 800人)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2.议行合一:国家权力机关统一掌管立法、行政等全部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指规范选举活动的各类制度。其含义包括:(1)广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其中制度是法律、法规、章程、规则和惯例等所有规范、准则的总和)(2)从中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各类国家机关(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组成人员的制度;(3)狭义上说,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 4.行政组织体制:指国家行政组织内部的各层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权责配置关系和结构体系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6.政党制度:指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干预政治、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的总和。指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以及各政党之间的关系。 二、简答: 1.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 ①国家xx: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具体包括: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在不与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的前提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②法律xx: 1978年宪法第一次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的职权。 凡关于宪法、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或加以补充。这种解释或者补充规定与原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③监督权: 1982年宪法第一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的实施。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有权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包括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④决定权: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 ⑤任免权: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⑥参与全国人大的组织工作: 包括主持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召集全国人大会;决定延长本届全国人大的任期;主持全国人大预备会议;审查代表资格;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领导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等。 ⑦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2.选举制度主要原则: ①普遍原则:是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性。选举权是指公民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被选为国家代表机关的权利。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整理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梳理】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巩固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基本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③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④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⑤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封其后代为士;⑥士以下不再分封。 3、作用:积极作用:加强了周朝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展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局限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①受封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②生产力发展,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③西周后期受破坏; ④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⑤春秋战国诸侯争战,天子管不了; ⑥战国末期,大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国吞并,周王室全失分封大权。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二)宗法制 1、基本内容: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①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嫡长孙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间的关系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 3、与分封制的关系: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4、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③与王位世袭制、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③以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重庆九校联考)商代方国臣民为各地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西周以后,诸侯及贵族所有的臣民在名义上也都逐渐属于周王所有。这一变动() A.巩固了中央集权B.确立了贵族特权 C.强化了统治秩序D.冲击了封建统治 解析:选C从商代到西周臣民的变化体现了统治秩序的强化,故选C项;秦以前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题干中“诸侯及贵族所有的臣民在名义上也都逐渐属于周王所有”并未体现贵族特权,排除B项;“冲击了封建统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 2.下表为不同史籍有关周朝“分封制”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 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 解析:选D第一则材料说明分封亲族比较多,第二则说明扩展了疆域,第三则是说分封先代帝王之后,第四则是武庚叛乱,被平定后,成王分封微子,由四则材料综合判断可推断出周王朝分封制相当发达,故选D项;题干中四则材料,只有《荀子·儒效》能说明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其他材料无法说明,排除A项;材料中虽然论述的是武王和周公辅政时期的事情,但并不能说明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排除B项;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属于历史结论,不是历史事实,排除C项。 3.从春秋后期开始,齐国大夫田氏长期专擅国政。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册命田和为齐侯,田氏正式取代了姜氏在齐国的统治,史称“田氏代齐”。这表明()

A.册命齐侯凸显君主的集权统治 B.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C.周王室开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D.官僚政治已经取代了血缘政治 解析:选B通过题干中“田氏代齐”可知,田氏之所以能够“取代姜氏在齐国的统治”,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长期专擅国政”,其二,“周安王册命”,据此可知如此“册命”破坏了西周始创的宗法分封制度原则,故选B项;周安王之所以册命齐侯主要是因为其在齐国“长期专擅国政”,这不能凸显周安王的集权统治,排除A项;春秋五霸的出现,周王室开始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C项;官僚政治出现于秦朝,排除D项。 4.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 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 A.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 B.分封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宗法制保障了政权的稳定 D.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文化 解析:选D据材料异族贵族和西周贵族在墓葬制度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礼乐制度向外传播,异族学习西周文化,故选D项;材料是异族贵族和西周贵族墓葬的比较,不是贵族与平民的比较,凸显不出贵族特权,排除A项;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封邦建国”,以拱卫王室的制度,且材料也未体现分封制巩固中央集权,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5.在秦帝国,郡下设县,县下依次设乡(亭)、里、什伍等组织。郡县的自由民皆称“黔首”。 征服山东六国的秦人,在政治上没有特权,他们与山东六国人一样,均为帝国的臣民。 由此可见,秦朝() A.铲除了贵族等级制的基础 B.郡县制的推行打破了地域关系形态 C.郡县制呈现出地缘性特征 D.政治制度建设蕴含着民主平等色彩 解析:选C通过题干中“征服山东六国的秦人……他们与山东六国人一样,均为帝国的臣民”,可以得知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实行郡县制,各地的政治待遇是平等的,呈现出地缘性特征,故选C项;贵族等级制度的基础是经济,而题干内容侧重的是政治地位,排除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所设立的郡县并没有打破地域关系,排除B项;秦朝所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没有体现出民主平等色彩,排除D项。 6.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

2019年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附全答案

2019年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附全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全国总动员的决定权属于 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2.我国省级政府被赋予制定地方行政规章职权是在 B A.1954年 B.1979年 C.1982年 D.1988年 3.毛泽东明确提出和论述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原则的文献是 D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十大关系》 4.原选区选民对县级人大代表提出书面罢免要求的法定联名人数为 D A.20人以上 B.30人以上 C.40人以上 D.50人以上 5.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主席缺位时继任其职位的是 C A.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B.国务院总理 C.国家副主席 D.全国政协主席 6.1982年至l993年间,县级政府每届任期是 B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7.决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名额的是党的 A A.全国代表大会 B.中央委员会 C.中央政治局 D.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于 C A.1993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9.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共开支的批准权属于 C A.行政长官 B.财政司 C.立法会 D.审计署 10.民族乡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 C A.最低层级 B.主要形式 C.补充形式 D.特殊类型 1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的法定人数为 C A.全体代表2/3以上多数 B.出席代表2/3以上多数 C.全体代表过半数 D.出席代表过半数 12.当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不同意检察委员会中多数人的意见时,可报请决定的是 B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B.本级人大常委会 C.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D.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3.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机构是中央委员会和 A A.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B.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突破练 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题点1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1.如果你是西周的一个诸侯,下列你不应该做的事情是() A.对周天子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B.按一定的礼乐仪节招待每一个来访的士以上的贵族 C.带兵随周天子征伐其他诸侯 D.临终前将权力传给自己喜爱的小儿子 2.2011年9月20日,《北京晨报》:中国传统思维中,一向有一个祖先、一个政权、一个核心的习惯。五千年文明需有一个源头,从制度方面寻找是() A.井田制影响B.宗法制、分封制影响 C.八股取士影响D.禅让制影响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主要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血缘关系、家族训戒,还记载历史家族重大事件、科举出仕、义行节烈人物等。由此可见修族谱的动机是 () A.溯渊源,分疏亲,序尊卑,扬声名 B.化弱小为强大,众志成城 C.褒扬贞妇烈女 D.让族人同享功成名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之光 题点2君权与相权之争,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 4.2012年5月,《组织人事信息网》:历史上秦始皇、隋文帝当皇帝最辛苦。对此唐太宗认为是秦始皇过于贪权,隋文帝不肯信任臣下,导致政务审批机制不完善的产物。 唐太宗解决此问题的主要举措是() A.在全国推广郡县制B.完善科举制 C.完善三省六部制D.实行内阁首辅负责政务 5.2011年7月在建党90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 C.统一度量衡标准D.首创郡县制度 6.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度B.中外朝制度 C.刺史制度D.郡县制 7.有网友在总结古代皇权沿革的文章中写道:“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的降。”下列史实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西汉设立中朝B.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C.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D.北宋设立枢密院 8.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穿越到2012年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 A.都符合史实 B.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 9.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 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