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谈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浅谈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浅谈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浅谈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浅谈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仍然保持着高度发展的态势,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目标是我国目前及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微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受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加之其技术开发所预示的广阔的市场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应用微生物的高效降解、转化能力治理环境污染,在污水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重金属降解、化合物分解、石油修复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治理过程分为:①高效生物降解能力和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筛选、鉴定;②污染物生物降解基因的分离、鉴定和特殊工程菌的构建;③生物恢复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化。

一、污水治理

环境中的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经过迁移、转化,绝大多数将归入水体,引起水体不断受到污染的胁迫。尤其是高浓度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倾入,使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通常情况下,只要这种污染不超过阀值,污染的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作用下,是可以得到净化的,这种净化主要源于水体中的微生物能直接或间接地把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在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的同时,又使污染物得以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固体废弃物治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影响我国的环境质量。我国同体废弃物年产量数目极大。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千亿元以上。目前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方法主要是填埋、堆放和焚烧。填埋、堆放既占用土地资源,又会使有害物质渗漏、扩散,造成二次污染。固体废弃物焚烧产生的二嚼英等有害物质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产。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物,从而实现其无害化和资源化,是经济而有效的处理同体废弃物方法。微生物技术治理同体废弃物的优势是:可以有选择地浓缩或去除污染物:节省运营和投资成本:废物总体积显著降低: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其缺点在于反应速度慢,某些同体废弃物难以降解。尽管如此,人们相信生物降解中存在的问题会随着对微生物研究的深入很快得到解决.

三、重金属污染治理

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采矿活动、石油业和电镀厂等工业的超量捧放以及电池等含重金属同体的废弃物。准确地来说,微生物并不具备降解重金属的能力,而是在治理过程中将重金属浓缩成为更容易处置的形式。此外,微生物亦可通过酶促或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低毒化或无毒化,最终消除重金属污染。由于大多数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系统主要由质粒上的基础编码,且抗性基因亦可在质粒与染色体间相互转移许多研究工作开始采用质粒来提高细菌对重金属的累积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四、毒害性化合物污染治理

毒害性化合物多为人工合成的杀虫剂、除草剂、防腐剂以及石油化学排放的污染物。目前被国际公认的已有上百种,其中卤代芳烃和卤代烷烃占很大比例。它们共同特点是对人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去除此类物质的微生物降解技术是一门新兴的修复技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离不开碳源和能源,因而大多数污染物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分解作用,可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构成微生物食物网的一部分,重新进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达到净化目的。

五、石油污染治理

石油污染分为陆地石油污染和水域石油污染。其中陆地石油污染通常会导致地下水蓄水层的污染,受污染的地下水,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复原。应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石油污染,是将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性终产物的有效方法。该技术虽然起步较晚,却发展迅速。其优点是成本低,工程规模小,可将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缺点是难以治理复杂的混合污染物,难以将实验室条件转化为大规模实践,治理过程较为缓慢。研究表明,细菌是降解石油的重要分解菌。此外,霉菌、酵母菌等真核微生物也是石油降解的主要类群。微生物对碳氢化合物的降解速率很大程度受环境中低含量的营养盐、磷酸盐及含氧化合物所限制,因此,适当地改变营养条件,可大大加快石油的降解速率。

六、大气污染治理

目前,应用微生物技术去除空气和废气中污染物的工艺,如生物过滤,生物除污已取得较好效果。

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提高微生物降解能力,扩大其应用范围,分离、重建高效、广谱降解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适应及其降解遗传学机制,微生物净化的高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成果从实验室研究向工程应用的转移,以及高效、准确评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尚需加大投入和作进一步研究。我国的环境微生物技

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充分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重点加强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期取得更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食品防腐剂在食品中的作用及安全性

食品防腐剂 在食品中的作用及安全性 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班级:XXXXX 学号:XXXXX :XXXXX

食品防腐剂在食品中的作用及安全性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XXXXX XXXXX 摘要:介绍了食品防腐剂的抗菌、抑菌机理,对其分类和功能作用进行了阐述,对目前广泛存在的防腐剂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防腐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防腐剂;作用;安全性 食品工业已成为我国目前农产品增值、积累发展资金、实现工业化的支柱产业。食品, 尤其是密封包装的现代食品, 在长时间贮存或长途运输中, 发生霉烂变质是人们最担心的问题。食品腐烂变质后, 人们常见到的是产气、变酸、变臭、长毛等等, 这些现象都是食品在微生物侵染下产生的[1]-[5]。 食品防腐剂是应食品防腐的需要而生,伴随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它是指用于防止食品在储存、流通过程中主要由微生物繁殖引起的变质,提高保存性,延长食用价值而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具有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繁殖的作用。其使用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改善食品风味,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延长食品的储存期。以目前我国年使用10万吨化学合成防腐剂为例,平均按1‰添加剂量计算,每年可使1亿吨食品免于腐败变质;平均每吨食品按3000元计算,直接经济价值达3000亿元,而这仅仅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可见目前食品工业是离不开食品防腐剂的[6]。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也可以看到由于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一些厂家对食品防腐剂的滥用给人们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也因此越来关注食品中添加了什么防腐剂,这些防腐剂的安全性如何。因此正确认识食品防腐剂的作用及安全性是相当重要的。 1 食品防腐剂的抗菌、抑菌机理 食品防腐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能防止食品在储存、流通过程中由微生物繁殖等引起的变质。按照防腐剂抗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性质,可将其大致分为具有

第8章微生物的生态习题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习题 填空题: 1.从__热泉__,__高强度太阳辐射土壤及岩石表面__,__堆肥__,__煤堆__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热微生物;从__极地__,__深海__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冷微生物;从__酸矿水__,__酸热泉__、__碳酸__生境中可分离到嗜酸微生物;从__盐湖__,__石灰水__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碱微生物;从__盐湖__,__盐场__和__盐矿__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盐微生物。 2.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3种基本过程:__有机磷转化成溶解性无机磷(有机磷矿化)__、__不溶性无机磷变成溶解性无机磷(磷的有效化)__、__溶解性无机磷变有机磷(磷的同化)__。 3.微生物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__中立生活__,__偏利作用__,__协同作用__,__互惠共生__,__寄生__、__捕食__、__偏害作用__和__竞争__。 4.嗜热细菌耐高温的__ DNA多聚酶__使DNA体外扩增技术得到突破,为__ PCR __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 5.微生物推动的氮循环实际上是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循环过程包括__固氮__,__氨化作用__,__硝化作用__,__硝酸盐还原(反硝化作用)__,和____。 6.按耐热能力的不同,嗜热微生物可被分成5个不同类群:__耐热菌__,__兼性嗜热菌__,__专性嗜热菌__,__极端嗜热菌__和__超嗜热菌__。 7.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映包括__氧化反应__,__还原反应__,__水解反应__和__聚合反应__。8.评价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基本试验方法是__微生物学方法__和__环境学方法__。 9.污水处理按程度可分为__一级处理__,__二级处理__和__三级处理__。 10.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__无机汞(Hg”)的甲基化__,__无机汞(Hg”)还原成Hg __和__甲基汞和其他有机汞化合物裂解并还原成Hg’__。 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总大肠菌群中不包括( (4) )。 (1)克雷伯氏菌 (2)肠杆菌 (3)埃希氏菌 (4)芽胞杆菌 2.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2) )。 (1)纤维素 (2)木质素 (3)半纤维素 (4)淀粉 3.同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 (1) ) (1)氨 (2)氧 (3)N2 (4)N2O 4.异化硝酸盐还原的酵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 (2) ) (1)氨 (2)氧 (3)N2 (4)N2O 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于下面哪种微生物培养方式?( (1) ) (1)恒浊连续培养 (2)恒化连续培养(3)恒浊分批培养 (4)恒化分批培养 6.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 (2) ) (1)假单胞菌 (2)根瘤菌 (3)蓝细菌 (4)自生固氮菌 7.许多霉菌在农副产品上生长时易于产生霉菌毒素,下列中哪些条件最适于产生霉菌毒素?( (1) ) (1)高温高湿 (2)高温 (3)高湿 (4)低温 8.适用于生物冶金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是( (3) )。 (1)嗜热微生物 (2)嗜冷微生物 (3)嗜酸微生物 (4)嗜压微生物 9.超嗜热细菌主要是( (1) ) (1)古生菌 (2)真细菌 (3)真菌 (4)霉菌 10.酸矿水的形成是微生物对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转化的结合。下列哪种循环与酸矿水形成有关?( (1) ) (1)s循环 (2)N循环 (3)磷循环 (4)硅循环 是非题: 1.氨化作用只能在好氧环境下才能进行。× 2.反硝化作用完全等同于硝化作用的逆过程。× 3.一般情况下土壤表层的微生物数量高于土壤下层。√ 4.嗜冷微生物适应环境生化机制之一是其细胞膜组成中有大量的不饱和、低熔点脂肪酸。√ 5.嗜酸微生物之所以具有在酸性条件生长的能力是因为其胞内物质及酶是嗜酸的。× 6.嗜碱微生物具有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其胞内物质及酶也是偏碱(嗜碱)的。× 7.草食动物大部分都能分泌纤维素酶来消化所食用的纤维素。×

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微生物千姿百态,人类对它的应用也涉及各个领域,我们主要讨论下它在食品方面的应用。主要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制造发酵食品,现代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另一方面是防止有害微生物污染食品,保证食品安全。在人们对食品卫生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食品的保鲜技术正悄然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食品保鲜技术将逐步被一种全新、无毒、高效的保鲜技术—微生物保鲜技术所取代。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工程食品保鲜 1、微生物发酵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即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它在食品方面应用非常广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奶酪、面包、一些食品添加剂和各种酒类等都是微生物发酵的产品。微生物发酵的应用古已有之,酒在古代就已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现代发酵工程更是把微生物发酵运用到各个方面。 1.1酵母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有着天然丰富的营养体系。酵母细胞中含有大量地有机物、矿物质和水分。有几位占细胞干重的90%-94%,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35%-60%,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35%-60%,脂类物质的含量在1%-5%。酵母细胞中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酶类,能促进其被消化吸收。此外它还含有多种鲜为人知的活性物质,如麦角固醇、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辅酶A等。酵母由于具有很高非营养成分,不仅直接被开发为营养食品,还可进一步制成各种营养活性物质,作为营养食品的载体,进一步深加工则成为更具有营养和保健价值的食品。制作面包时酵母是必不可少的生物松软剂,面包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真菌类,学名啤酒酵母。面包酵母有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态。以椭圆形的用于生

微生物学 考试复习题

绪论 1、 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如何? 微生物是所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类群与分类地位于课本第一页 2、 微生物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1).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2). 种类多、分布广; 3). 代谢类型多,代谢能力强; 4). 繁殖快、易培养; 5). 变异易、适应能力强 。 3、 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课本第3页) 4、 什么是微生物学?其主要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和应用的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及其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任务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规律,研究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发掘微生物资源,充分利用微生物的有益作用,消除其有害影响,造福人类。 5、 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 更是人类的朋友。 (与第3题相通) 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 1)微生物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2)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 3) 微生物可以为人类提供很多有用的物质

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 1、引起各种疾病 2、引起工农业产品及生活用品的霉烂、腐蚀。 因此,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第一章(这一章忘了做)(本章掌握要点即可) 1 细菌细胞有哪些主要结构?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2.试图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并简要说明其特点及成分。 3.试述革兰氏染色机理及其重要意义 4.试就作用物质,作用机制,作用结果和作用对象比较溶菌酶与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的作用 溶菌酶(Lysozyme)是一种糖苷水解酶,可以溶解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对其有较强的杀灭作用。青霉素类的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类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细胞壁的合成发生于细菌的繁殖期,故青霉素类只对繁殖期的细菌起作用,对处在静止期的细菌几乎无作用,所以常称这类药为繁殖期杀菌药。 5.什么是伴孢晶体?它在任何细菌中长生?有何时间意义? 6.试述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 7.比较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的异同 第二章 1、 试述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及功能P44 2、 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繁殖的?

土地复垦

第一章绪论 土地整理:对村庄、农田和其它零星土地采取综合治理和调整措施,以增加耕地和其它农业用地的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土地生产率,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开发:指对荒山、荒坡、荒滩、荒水等未利用或基本未利用宜耕土地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其投入生产经营的活动。 土地复垦:对人为和自然损毁的土地,因地制宜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期望状态的行为或者过程。 生态重建:是指将人类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成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动态平衡的本地生态系统,其实质是将破坏的区域环境恢复或者重建成一个与当地自然界相和谐的生态系统。 土地复垦的研究对象:1 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煤,煤矸石,砖瓦场);2 因道路改线、建筑物搬迁、废弃旧宅基地压占的土地和其它零星闲散的废弃地;3 交通水利建设压占、污染和破坏的土地;4 工业排污造成土地化学污染而废弃的土地;5 自然灾害损毁等其它有原因荒废的土地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作用:1、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恢复土地资源、解决人地矛盾的一种有效措施;2、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3、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缓解工农矛盾、解决就业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4、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区域和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第二章采矿对土地与环境的影响 我国《土地复垦规定》将待复垦的破坏土地分为3类,即挖损、塌陷和压占。(注:受损土地要加上:污染) 井工开采沉陷对地表的破坏形式: 1.地表下沉盆地,在开采影响及波及地表以后,受采动影响的地表从原有标高向下沉降,从而在采空区上方地表形成一个比采空区面积大得多的沉陷区域,这种地表沉陷区域称为地表下沉盆地;2.裂缝及台阶,在地表下沉盆地的外边缘区,地表可能形成裂缝;3.塌陷坑,多出现在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地区 采矿对环境的影响: (一)井工开采沉陷对环境的影响 1.对景观的影响,地下开采在地表形成下沉盆地、地裂缝、台阶、塌陷坑后,原有的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影响植被的生长发育,破坏自然景观2、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对植物、野生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造成绿色植物的大幅度减少,导致矿区原有野生动物的种群和数量下降,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 3.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由于地下开采使覆岩产生破坏,影响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滑坡的稳定性,很容易诱发滑坡或引起新的滑坡 4.加剧岩石的风化和剥蚀,地表受采动影响后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在表土层不厚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基岩裸露而遭受风化和剥蚀 5.疏干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由于煤矿开采排水打破了地下水原有的自然平衡,在其影响半径之内,地下水流加快,水位下降,储存量减小(二)露天采场对环境的影响 1.对景观的影响,不仅影响自然景观,破坏生态景观,还影响城市景观,沿交通道路分布的采石场影响城市对旅游者、投资商及居民的吸引力 2.对水资源的影响,在采场及其附近的排土场内,地形表现为疏干或出现水量过多,未进行净化处理的露天矿坑水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酸化(三)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1.对景观的影响,在开采中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废弃物的堆放破坏环境景观,燃烧影响自然风光 2.对生物的影响,固体废弃物的堆积使得压占土地的生物灭绝 3.对水资源的影响,矸石山经雨水、雪水等等淋溶产生的淋溶水酸性大且有毒,盐类高度集中,流入水体后使水质发生变化 4.对大气的影响,煤矸石在运输、堆放过程中产生扬尘,随风扬散,加重空气的粉尘污染,自燃时产生许多有毒气体 5.对环境其他方面的影响,主要指煤矸石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煤矸石山崩塌和滑坡,煤矸石泥石流,煤矸石山爆炸 第三章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理论基础

盘点食品中那些常见的微生物污染

盘点食品中那些常见的微生物污染 1、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一般食品中大肠菌群超标,表示食品受动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肠杆菌为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则可能为粪便的陈旧污染。 人吃了大肠菌群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2、霉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比较青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量的繁殖,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霉菌的繁殖或切断其传播途径,就可以摆脱霉菌的污染: 霉菌毒素对人主要毒性表现在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 3、酵母 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有的为致病菌; 空气中、人体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酵母菌,只要在合适的环境就会快速繁殖; 吃了酵母菌污染的食品易造成食物中毒,有些免疫力低的人群亦可能发生酵母菌感染。 4、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此,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5、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属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沙门氏菌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总称。 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 沙门氏菌主要污染肉类食品,鱼、禽、奶、蛋类食品也可受此菌污染。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全年都可发生,吃了未煮透的病、死牲畜肉或在屠宰后其他环节污染的牲畜肉是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最主要原因。 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品中毒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畏寒和腹泻等,还伴有乏力、肌肉酸痛、视觉模糊、中等程度发热、躁动不安和嗜睡,延续时问2~3d,平均致死率为4.1%。 6、志贺氏菌 志贺氏菌即通称的痢疾杆菌。痢疾贺志贺氏菌是导致典型细菌痢疾的病原菌,在敏感人群中

食品微生物学考试答案总结

第一章绪论 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 微生物:一群体形、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食品微生物的任务: 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规律2、研究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标,从而为判断 食品的卫生质量而提供科学依据。 简述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微生物菌体的应用:食用菌就是受人们欢迎的食品;乳酸菌可用于蔬菜和乳类及其他多种食品的发酵,所以,人们在食用酸牛奶和酸泡菜时也食用了大量的乳酸菌;单细胞蛋白(SCP)就是从微生物体中所获得的蛋白质,也是人们对微生物菌体的利用。2、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人们食用的食品是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 的代谢产物,如酒类、食醋、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 3、微生物酶的应用:如豆腐乳、酱油。酱类是利用微生 物产生的酶将原料中的成分分解而制成的食品。微生物酶制剂在食品及其他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什么是“科赫原则” 为证明某种特定细菌是某种特定疾病的病原菌这个原则的主要要点: 1、在所有病例中都能发现这种病菌2、把这种病菌从病原体中分离出来,并完成纯培养3、将纯菌接种给健康动物,能引起相应的疾病4、在接种纯菌而致病的动物身上,仍能取得同种病菌,并仍能在体外实现纯培养。 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的(2)分离和确证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成果。 (1)鼠疫杆菌(2)沙眼病原体(3)结枋杆菌(4)天花病毒 表示微生物大小的常用单位为:(B) Amm Bμm Ccm D m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有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微生物。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细菌的特殊构造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等。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分为初染、媒染、脱色和复染,其中关键步骤为脱色;而染色结果G-为红色、G+为紫色,如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 G+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肽聚糖和磷壁酸。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原核生物,其菌丝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类型。 菌落(colony):由单个或少量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芽孢: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放线菌: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立克次氏体:一类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蓝细菌(Cyanoobacteria):一大类群分布极广的、异质的、绝大多数情况下营产氧光合作用的、古老的原核微生物。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活细胞内寄生的最小型原核微生物。 鞭毛:某些细菌表面生有一种纤长而呈波浪形弯曲的丝状物。 伴孢晶体:在芽孢旁伴生的菱形碱溶性的蛋白质晶体。 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C A.二甲苯 B.水 C.香柏油 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4) (1)支原体;(2)L型细菌;(3)原生质体;(4)原生质球 产甲烷菌属于(1) (1)古细菌;(2)真细菌;(3)放线菌;(4)蓝细菌 在下列微生物中(2)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 (1)链霉菌;(2)蓝细菌;(3)紫硫细菌;(4)大肠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最小的一类微生物。4.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不发达的微生物。 5.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的微生物。 6.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间以及它们之间保持相对平衡,通常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7.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8.条件致病菌: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1.细菌:是—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它们形体微小,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除核蛋白外无其他细胞器。 2.L型细菌: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条件下,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陷细菌,称为L型细菌。 3.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4.荚膜: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5.鞭毛: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细菌的运动器官。 6.菌毛:有些细菌表面在电镜下可见有较鞭毛短而细的丝状物。包括性菌毛和普通菌毛两种。 7.芽胞:某些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l.前噬菌体:在溶原状态下,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 2.溶原性细菌:温和噬菌体的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基因组整合,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1.耐药性变异: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原来的敏感变为耐受的变异现象。 2.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整合到受体菌的基因组中,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3.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把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给受体菌,使其获得新的性状。 4.溶原性转换:温和噬菌体的DNA作为一种外源性基因与细菌染色体通过溶原性整合而重组,使细菌的遗传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细菌性状的改变。 5.接合:细菌间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质粒上的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使受菌获得新的特性。1.血浆凝固酶:是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在体外,此酶能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在体内,凝固酶能使纤维蛋白沉积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使细菌具有抗吞噬作用。另外,由于纤维蛋白的沉积和细菌被固定,一方面使感染易于局限化,另一方面,可能是导致细菌栓子形成和局部毛细血管栓塞,一旦细菌栓子脱落可造成远距离转移和迁徙病灶形成。临床上检测此酶常作为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2.SPA:即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是存在于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SPA可与人类和多种哺乳动物IgG Fc段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变态反应、损伤血小板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另一方面,SPA与IgG Fc结合后IgG的Fab段仍能特异性结合抗原,可用于协同凝集试验,检测多种细菌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 3.链球菌溶血素O:是A群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外毒素,能溶解红细胞,并对机体多种细胞有毒性作用。人体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后,血清中可出现大量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O”)抗体。检测抗“O”可作为链球菌感染后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 1.大肠菌群指数:是指1 000ml水中或100ml(g)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采用乳糖发酵法检测。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可反映待测样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我国的卫生标准是饮用水的大肠菌群指数不得超过3。2.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

农田土壤中微生物的检测

农田土壤中微生物的检测01 农田土壤中微生物的检测及探究;摘要: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土壤的质量,是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示因子;Microbiologyinthesoilisa;关键词:农田土壤微生物检测展望;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和种类;材料和方法1)材料;1.1仪器和其他用品三角烧瓶培养皿,吸管试管涂布;1.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农田土壤中微生物的检测及探究 摘要: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土壤的质量,是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示因子。通过对农田土壤中微生物的检测,了解农田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并从生态功能方面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Microbiology in the soil is a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il . The diversity and chang eable of its community reflect the quality of the soil to some extend .It is the import ant factor of the soil’steady .we can know the diversity of soil by detect the farmlan d’soil .and account the function of the microbiology from the aspect of ecology. Final ly ,we researched the future of microbiology. 关键词:农田土壤微生物检测展望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数量和种类受耕作制度、地理位置、土壤层次、植被、土壤肥力、气候变化及土壤类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土壤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数量、分布与活动情况, 反应了土壤肥力的高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壤环境不同。农田中含有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千百年来,微生物在默默的为人类服务而不为人知。了解农田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从而能够更好的为人类做贡献。通过不同的培养基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测定,从未得

食品中常见的19种微生物污染

食品中常见的19种微生物污染 食源性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第一大危害,也是全球性的威胁。以下总结了食品中常见的19种微生物污染,供检测同行们参考。1、大肠菌群大肠菌群,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一般食品肠菌群超标,表示食品受动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肠杆菌为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则可能为粪便的旧污染。人吃了大肠菌群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2、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比较青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量的繁殖,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霉菌的繁殖或切断其传播途径,就可以摆脱霉菌的污染。霉菌对食物的污染,降低食品的食用品质外,还会产生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对人主要毒性表现在神经和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3、酵母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一般泛指能发酵

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有的对食品加工有益,如发酵粉、酿酒酵母,有的为致病菌。空气中、人体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酵母菌,只要在合适的环境就会快速繁殖。吃了致病性酵母菌污染的食品易造成食物中毒,有些免疫力低的人群亦可能发生酵母菌感染。4、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此,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5、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属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沙门氏菌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总称。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沙门氏菌主要污染肉类食品,鱼、禽、奶、蛋类食品也可受此菌污染。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全年都可发生,吃了未煮透的病、死牲畜肉或在屠宰后其他环节污染的牲畜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活动解读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参考的形式,结合探究过程,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这一实验预做情况展示出来,以便于有关师生在实际教学、学习中有所帮助。文中重点叙述了土壤微生物对落叶、淀粉的分解作用等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活动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制定以上教学目标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通过该实验可以探究土壤中落叶等物质的消失源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从有机物到无机物的过程。从而巩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生物与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生态学知识,为今后开展土壤生态学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二、背景资料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实验是土壤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成分中主要充当分解者,通过自身产生酶的作用,将落叶、淀粉等较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有机物或无机物分子,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土壤是微生物的良好生境,土壤中有多种类群的微生物,它们对自然界物质的转化和循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特别密切,不同的土壤和植物对根际微生物产生显著影响,而不同的根际微生物由于其生理活性和代谢产物的不同,也将对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土壤微生物不仅对土壤的肥力和土壤营养元素的转化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进入土壤中的农药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的自净、有毒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对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研究是最基础、最深入的,这次通过本探究实验,可以为今后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其它作用,更多涉足土壤生态学打下坚实基础。 三、操作指南 材料用具: 1.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土壤、落叶、玻璃容器、标签、塑料袋、恒温箱、纱布 2.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微生物在食品中有益方面的实例

微生物在食品中有益方面的实例 一、常用细菌 乳酸菌 在发酵食品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乳酸菌。经过乳酸菌发酵作用制成的食品称为乳酸发酵食品。 例:1.发酵乳制品 (1)酸牛乳(Yoghurt)①凝固型酸乳的生产 ②搅拌型酸乳(纯酸奶)的生产 ③饮料型酸乳(活性乳)的生产 (2)干酪(Cheese)。 (3) 酸性奶油 2.果蔬汁乳酸菌发酵饮料 3.益生菌制剂 醋酸菌 醋酸菌不是细菌分类学名词。在细菌分类学主要分布于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和葡萄糖杆菌属(Glucomobacter),前者最适生长温度30℃以上,氧化酒精生成醋酸的能力强,有些能继续氧化醋酸生成CO2和H2O;后者最适生长温度30℃以下,氧化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酸的能力强,而氧化酒精生成醋酸的能力弱,不能继续氧化醋酸生成CO2和H2O。用于酿醋的醋酸菌种大多属于醋酸杆菌属。谷氨酸菌 谷氨酸发酵及味精生产

二、酵母菌 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啤酒酵母属于典型的上面酵母,又称爱丁堡酵母。广泛应用于啤酒、白酒酿造和面包制作。 葡萄酒酵母 葡萄酒酵母属于啤酒酵母的椭圆变种,简称椭圆酵母。常用于葡萄酒和果酒的酿造。 卡尔酵母 卡尔酵母属于典型的下面酵母,又称卡尔斯伯酵母或嘉士伯酵母。常用于啤酒酿造、药物提取以及维生素测定的菌种。 产蛋白假丝酵母 产蛋白假丝酵母,又称产朊假丝酵母或食用圆酵母,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常作为生产食用或饲用单细胞蛋白(SCP)以及维生素B 的菌株。 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啤酒酿造、果酒酿造、白酒酿造、面包加工、单细胞蛋白生产 三、霉菌 毛霉属 按安斯沃思的分类系统,毛霉属属于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毛霉目,毛霉科。该菌有很强的分解蛋白质和糖化淀粉的能力,因此,常被用于酿造、发酵食品等工业。 根霉属

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物质的量

有害物质 a. 杀菌剂、消毒剂、除草剂及杀虫剂等(如双氧水H2O2, 漂白水NaOCl, 碘化钾KI, 碘I2, 流入曝气槽,会造成活性污泥的解体,容许浓度为0.5mg/l 以下。 b. 含有硫化物及SO 2 时,废水呈厌氧作用散出H 2 S ,流入量若超过3mg/l ,亦容易造成污泥解体,避免方法为防止水流停滞或曝气改善之。 c. 重金属:即使微量的重金属也会被活性污泥生物吸收蓄积,浓缩达数百倍。但重金属对于活性污泥毒害之容许浓度并不一定。 d. 无机性废水:工业废水中之盐类,尤其是含氯量高的废水,由于其渗透压和菌体体内渗压的差而发生活性污泥菌体原形质发生分离,细胞机能减弱,致处理效果降低。 有毒物质的毒害作用还和环境中的pH值、水温、溶解氧、其他物质、微生物数量等因素有关 嗜盐微生物:指在高盐条件下可以生长的细菌,其生长离不开高盐环境。按照最佳生长盐度范围可以分为三类。 海洋菌:最佳生长盐度1~3% 中度嗜盐菌:最佳生长盐度3~15% 极度嗜盐菌:最佳生长盐度15~30% 污泥处理活性污泥工艺生物滤池自净化两段接触氧化法 NaCI(mg/L) 5000~10000 8000~9000 10000~40000 10000 25000~35000 研究普遍认为生物膜法的耐盐能力大于悬浮活性污泥法。另外, 加设厌养段可以大大提高后继好氧段的耐盐范围。 重金属不能超过2mg/l,若引起污泥中毒,采取的措施是把曝气开大些 毒物名称允许浓度(mg/L)毒物名称允许浓度(mg/L) 氰60 5~20 氯苯200 游离氯0.1~1 酚 1000~100 氯化钠 10000 苯胺100 硫化物 40 10~30 吡啶400 苯300~100 二氯甲烷250 甲苯 200 氯仿50

充填与复垦

中国是个产煤和耗煤大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的开采方式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地面沉陷、河流断流和地下水位下降等“黑色灾难”时常发生。同时还有很多煤炭资源埋藏在建筑物下、水下和铁路下,要把这些丰富的资源开采出来而又不对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先进的充填方法成为了“三下”采煤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当今的充填开采技术,阐述其发展动力,并从技术的层面展望了未来充填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 实施城市垃圾充填与采空区治理相结合,比传统的填埋、堆肥、焚烧处理垃圾方式,更有助于城市垃圾的规模化处理.充填法开采不仅带来工程实践意义的革新,而且实现了矿井的"掘"、"采"、"处"三元开采模式,其科学和工程意义重大. 3.2 减沉开采减沉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条带开采与充填开采。条带开采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出率低、浪费大量煤炭资源;而传统的全部充填开采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充填成本相对煤炭价格偏高、充填材料来源受限、充填量大、充填工艺不能适应煤矿高效开采要求。为了降低充填成本,基于“关键层理论”,相关学者提出了部分充填(条带充填)控制开采沉陷的思路,并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国在兖州、抚顺、大屯等矿区应用采空区上方离层裂隙注浆充填法也起到了减缓下沉速度和下沉量的作用,但开发廉价、性能优良的充填材料和提高对岩层移动控制规律的认识势在必行。 3.3 煤与瓦斯共采瓦斯是一种新能源,既可以用来发电,也可用作工业燃料、化工原料和居民生活燃料。因此若在开采高瓦斯煤层的同时,利用岩层运动的特点将煤层气开采出来将是我国煤层气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减少巷道内的瓦斯含量,有效预防事故发生,让高瓦斯煤层变成低瓦斯煤层,实现安全生产。 3.4 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煤矿企业减少矸石排放的主要措施是将巷道布置在煤层内,也可以根据煤矸石的特点,进行综合利用。煤矸石分二类:一类是随着矿井建设、开拓掘进而产生的矸石,俗称“岩矸”,可以将井下岩巷掘进矸石不提升出井,将矸石充填到采空区,或进行巷旁与废弃巷道充填及矸石充填置换井下煤柱等。另一类是煤炭洗煤加工而产生的附产品,如洗选黑矸、筛上物、煤泥等,此类矸石可用于发电、供热,燃烧物还可用于制造砖、水泥、混凝土、砌砖、陶粒等。 3.5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是一种整体绿色开采技术,我国于1958~1960年曾在16个矿区进行试验。煤炭地下气化的特点是把埋藏在地下的煤炭直接变为煤气,通过管道把煤气供给工厂、电厂等各类用户,使现有的地下作业改为采气作业,是开采煤炭的一种新工艺。目前我国的地下气化技术仍处于工业试验阶段,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总战略目标下,实现“绿色矿业”是社会、经济、环境共同的需要,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要实现绿色开采,需要相关学者综合研究和解决政策、技术等诸多难题,花大力气开展相关技术和政策的研究和创新,另外国家还应在政策与税收等方面对绿色开采加以支持

食品微生物(华农)

食品微生物习题 第一章绪论 1.食品微生物: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生物学特性、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以及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与控制等基本内容的科学。2.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任务)是什么? (1)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特点 形态特征、生理特征、遗传特性及生态学特点——识别、检验、控制微生物。(2)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现象及其机理 (3)与微生物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HACCP体系 (4)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方法(保藏方法) (5)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和监测技术传统技术、现代生物技术 (6)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A、微生物菌体的应用食用菌、酸奶、酸泡菜…. B、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酒、食醋、氨基酸、维生素 C、微生物酶的应用腐乳、酱油. 3.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A.微生物菌体的应用:食用菌、酸奶、酸泡菜…. B.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酒、食醋、氨基酸、维生素 C.微生物酶的应用:腐乳酱油 4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列文.虎克1683年用显微镜发现细菌 第一个发明微生物的纯培养的人——柯赫纯培养、柯赫法则 第一个意识、发现食品中存在微生物的人——巴斯德1837年牛奶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第二章 1水果pH低(<4.0),细菌不生长,有好的耐藏性。 而霉菌最适pH5~6,在pH1.5~10可以生长。 2水果的Eh很低,而细菌生长比霉菌要求高的Eh。 3水果维生素B含量低。而G+菌合成维生素B能力差,需利用现成的,G-和霉菌可合成维生素B,并满足自身所需。 所以常见水果的腐败是霉菌腐败而不是细菌腐败 7、写出食品的水分活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 食品的水分活度受环境相对湿度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基质(食品)的水分活度和空间的相对湿度总是趋于平衡。 (食品)A W大——失水,A W小——吸水 环境相对湿度低,食品的表面干燥,A W降低; 环境相对湿度高,食品的表面潮湿,A W升高。 (1)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内在因素:ph值、水分活度、氧化还原电势、营养成分、抗微生物成分、生物结构六点 (2)植物性食品的Eh为300~400mV,这说明在其上生长的细菌为好氧类型 (3)肉的ph值6.2左右,牛奶6.5左右,蟹接近中性。 不产芽孢细菌最低生长ph为4.0(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自然环境中的Eh在816 ~-421 mV,

微生物学 简答题

1、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上有何差别,以及与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关系。 结构:G+菌细胞壁厚,仅1层;G-菌细胞壁薄,有多层。 组成:G+菌细胞壁含有肽聚糖且含量高、磷壁酸;G-菌细胞壁薄含有肽聚糖但含量低,不含磷壁酸,但含有脂多糖、膜蛋白等。 与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关系:G+菌细胞壁含有肽聚糖且含量高,经酒精脱色时,失水网孔变小,能够阻止结晶紫和碘复合物被洗脱;而G-菌细胞壁的外膜易被酒精洗脱,内层肽聚糖层薄,不能够阻止结晶紫和碘复合物被洗脱。 2、什么是糖被,其成分是什么,有何功能。 成分:多糖和糖蛋白; 功能:保护作用,贮藏养料,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 表面附着作用,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堆积代谢废物; 3、试述一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对微生物学的主要贡献?你从中 有何启发。 巴斯德:发酵的实质;否定了生物的自然发生说;巴斯德消毒 法;疫苗生产法。 启发:勇于实践,实践-理论-实践。勤奋。不畏权威。 4、简述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为核区的裸露的DNA的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包括古细菌和真细菌两大类。 真核微生物:是指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有

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微生物,包括真菌、微藻类、原生动物、地衣等。 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比较项目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 细胞大小较大(通常直径>2微米)较小 若有壁,其主要成分纤维素、几丁质多数为肽聚糖 细胞膜中甾醇有无(支原体例外)细胞膜含呼吸和光组分无有 细胞器有无 鞭毛结构如有则粗而复杂(9+2型)如有则细而简单 核膜有无 DNA含量底(约5%)高(约10%) 组蛋白有少 核仁有无 染色体数一般大于1 一般为1 有丝分裂有无 减数分裂有无 鞭毛运动方式挥鞭毛旋转马达式 遗传重组方式有性生殖、准性生殖转化、转导、接合繁殖方式有性、无性等多种一般为无性(二等分裂)5、试述革兰氏染色方法步骤及原理。 简要方法步骤:涂片→干燥→ 冷却→ 结晶初染→碘液媒染→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解析

1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产生需要三个条件: ①土地与生态问题已达到一定的危害程度—足以引起人们的注 意; ②公众有关心生活质量的意识(环境意识); ③社会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实力)。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陷于深刻危机的严峻时期兴起的。它的兴起,意味着人类与土地以及环境都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2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作用 恢复土地资源、解决人地矛盾的一种有效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缓解工农矛盾、解决就业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有效途径 区域和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3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需求量不断增大,资源量日益短缺: 2010年我国矿产需进口量将达到2亿t,到2020年,进口量将达到2.5亿~3亿t,那时全世界将面临矿产资源贫乏的困境。 2. 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不断加大:矿产的利用不再是单一矿种的选治,而将转向多矿种、伴生矿的综合利用。这是对传统理论与方法的挑战 3.矿产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成本高:首先,是矿产储量的最终开采利用率很低;其次,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

境协调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世界性问题。 4土地破坏的分类: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认为煤炭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有两种类型:一是占用土地,包括排矸场、露天开采剥离物压占的土地及由其引起的土地污染;二是采空区造成的地表变形、塌陷、裂缝,以及由此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质量退化。 5土壤孔隙的分类: 无效孔隙:在无结构的黏土中较多,在砂质土及结构良好的土壤中少毛管孔隙:能保持对植物有效的毛细管水,对土壤供水供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气孔隙:是土壤水分,空气的通道,其数量是土壤通气、透水性的重要指标 6土壤质地的分类: 黏质土类: 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大孔隙小,通气透水性差,能 阻留悬浮物于土壤表层。具有较强保肥、保水性能,但也增加了污染物的转移难度 砂质土类:砂粒含量占优势,通气性、透水性强,分子吸附、化学 吸附及交换作用弱。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弱,由于通气孔隙大,污染物容易随水淋溶、迁移 壤土: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其形状差异取决于壤土中砂、黏粒含量比例 7土壤污染过程的特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