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

20世纪下半期的世界(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

现代史上的中国(1949-21世纪初)

间、

过渡时期(1949-探索、曲折(1956

分期新时期(1976-21世纪初)1956)—1976)

1、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

1、经济:过渡时期总

容及其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路线、“一五计划”、

国有企业改革;创办经济特区、开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的正确决策。1、经济:“大跃进”

浦东、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

2、社会生活:实行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点。

食、食用油等统购统2、新中国电影业出现

经2、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变化翻天覆销;人民基本生活得新特点,反映工农生

济地: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讲舒到保障。取缔丑恶现活和革命题材的作品

适;铁路、公路密集,民航世界大象,颁布《婚姻法》,纷纷涌现;1958年中

国;2000年固话、移动电话世界第社会风气根本改变。国电视业诞生。

二;报刊业恢复生机;电影走向辉相继建成宝成、兰新

煌的新时代,电视普及;20世纪90 等铁路,公路交通发

年代中国接入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展迅速。

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和《中华1、文革对民主与法制1、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历

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践踏。主要成就、“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出。

政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的合法席位、中美关2、“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治度的建立与发展、民系正常化、中日建交;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

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

立。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及

2、建国初期的重大外要影响。其国际国内意义。

交活动、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1、思想:建国后,毛泽东思想从理论和实践1思想: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上解决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其思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造卫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第3讲中国现代史

1

【内容总论】

时间范围:即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总特点:崛起;

阶段划分:(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重

振与辉煌(1978年改革开放后)

主要内容:(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

政治: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文化: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新时期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科技、教育事业大发展。

中国现代史分为下列四个阶段。

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12月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这是人民政权的巩固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⑵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这是社会

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期,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时期。

⑶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是“文化大革命”十年

动乱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遭受严重挫折的时期

⑷从1976年10月“文革”结束至今,是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阶段特征和史实】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总体特征: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两个阶段:1949年至1952年是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

阶段。

1953年到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起步,社会主义

制度的确立阶段。

政治上:①建立和巩固新政权;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起步,形成了中国特

色的民主政治;③外交开创新局面,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具体史实:

1.新中国成立(时间、成立的历史意义)

2.《共同纲领》(时间、体现的原则、作用)

3.1954年宪法(背景、内容、特点、意义)

4.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提出合作方针)(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内容、意义、实施情况)

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签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外交政策的成熟;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经济上:①恢复国民经济;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启动。具体史实:

1.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农村:农村实行土地改革。

2.执行“一五计划”,实施“一化三改”(时间、内容、意义)

文化上:毛泽东思想新发展;重视科技文卫事业。具体史实:

1.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时间、内容、意义)

2.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形成新的教育系统

社会生活:生活有改善但总体水平低,社会风气根本改变。具体史实:

1.实行粮食、食用油等统购统销;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颁布《婚姻法》。

3.相继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迅速。

第二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1956~1966年)

总体特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政治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成就与失误并存。具体史实: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时间、内容、意义)。

2.中共“八大”召开(时间、内容、意义)

3.“左”倾错误产生和发展(表现)

4.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重视同亚非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经济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与失误并存。具体史实:

1.“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指标超额完成

2.“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时间、表现、危害)

3.三年经济困难(时间、原因)

4.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时间、措施、结果)

文化上:双百方针使科技文艺事业取得重大突破。具体史实:

1.提出“双百”方针(时间、内容、意义)

2.“两弹”(导弹、原子弹);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3.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社会生活:①新中国电影业出现新特点,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题材的作品纷纷涌

现;②1958年中国电视业诞生;③服饰变化:列宁装和连衣裙受青睐。

第三阶段:“文革”十年(1966年5月~1976年10月)

总特征:“文革”给中国社会主义带来巨大灾难,同时中国人民也克服了“文革”带来的破坏取得重大的成就。

政治上:①“以阶级斗争为纲”,民主与法制被践踏;②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具体史实:

1.“红卫兵”运动、破四旧运动、“全面夺权”

2.林彪反革命集团和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3.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时间、背景、经过、意义)

经济上:“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但由于周恩来、

邓小平及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史实:

1.1971年周恩来参国民经济进行恢复和调整

2.1975年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

文化上:极“左”思潮泛滥,百花凋零,但仍有重大突破。具体史实:

1.“双百”方针被废除,文化凋零

2.上山下乡运动(原因、影响)

3.1967年氢弹爆炸、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袁隆平和杂交

水稻;

社会生活:服饰式样和色调单一:军装和“干部服”盛行;

第四阶段:新时期(1978年——至今)

总体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局面形成并发展。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

政治上:①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②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依法治国。③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祖国统一大业大步迈进。④外交上推进全面开放,与

世界接轨。具体史实: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方面:

1.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内容、意义)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内容、意义)

3.法制建设方针的提出及平反冤假错案(1978年)

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方面:

1.1982年人大通过了《新宪法》、提出与民主党派合作的12字方针

2.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

3.1998年推行基层民主选举

4.2002年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祖国统

一大业方面:

1.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和两岸停火

2.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内容、意义)

3.1987年两岸三通实现;

4.1992年“两岸共识”(内容)

5.1993年汪辜会谈(内容)

6.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分别回归

外交方面:

1.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提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奉行不结盟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同任

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3.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经济上:特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具体表现:

1.农村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创办乡镇企业(1978年、意义)2.四个经济特区设立(1980年)开放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

3.城市改革: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改革(1984年、内容、意义)4.沿海经济开放区划定(1985年)

5.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1990年)

6.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内容)7.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生产力极大提高(21世纪初)

文化上:现代化的科技文教事业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具体史实:

1.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提出必须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

2.教育: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1983年“三个面向于”提出成为新时期

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1993年“211工程”提出;1995年科教兴国提出;

3.科技:“银河-Ⅰ”型和“银河-Ⅲ”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9年第一艘“神州”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2008年“神州”七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变化翻天覆地。具体史实:

1.铁路、公路密集,民航世界大国;

2.2003年年固话、移动电话世界第一;

3.20世纪90年代中国接入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在中国发展。

中国历史材料分析复习题 2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礼记》 ①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原始社会(或尧、瞬、禹时期的情况) ②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什么史实?尧、瞬、禹的“禅让制” 2、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①“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孔子

②“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战国时期,又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有了这种可持续的发展观,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孟子 ③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指出要使天下都富起来,丢掉贫穷,要使天下太平,丢掉混乱,应该互爱互利、相互帮助(兼爱)?墨子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过群居生活 ②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了。人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4.阅读下列材料: “古之人,借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最新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附解析)

最新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附解析) 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中国历史八年级教材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质,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请回答: (1)材料一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什么?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出“MACAU”是在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它的回归利益于什么方针?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香港能够顺利回归,除了上述提到方针的指导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 【答案】(1)指澳门;指中国。 (2)在1999年12月20日;得益于“一国两制”方针 (3)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歌词出自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歌词中的“MACAU”是指澳门,“母亲”是指中国。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1999年12月20日,我国正式从葡萄牙殖民者手中收回澳门主权。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澳门回归是按“一国两制”方针回归的。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运用这一伟大构想,中国政府分别在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收回了香港和澳门的主权,使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依据材料“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和所学知识概括可知,香港能够顺利回归,除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外还有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

中国现代史 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P5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而实权则操纵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双方进行明争暗斗。1917年关于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黎和段各有企图,段祺瑞想借参战名义扩充自己实力,消灭异己,所以把持内阁提出对德宣战,黎元洪则害怕段祺瑞势力扩张对自己不利,所以利用人民的反段要求进行抵抗,并下令将段免职,这就是所谓的府院之争。 2、P38合作主义: 合作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英国的欧文提倡,五四时期各地出现了一批研究和宣传合作主义的小团体,他们主张通过组织合作社,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主义,主张用合作的方法,把工人集合起来,就有了资本,就可摆脱资本家的束缚,自营事业。他们宣称合作主义最适宜中国的社会状况,而不是布尔什维主义,但推行结果失败,这些具有改良色彩的小团体也很快瓦解了。 3、P86北京政变: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之际,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军回师北京发动政变,监禁了总统曹锟,宣布脱离直系,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这场政变促使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失败而结束。北京政变结束以后,北京政权仍在军阀官僚手中。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举动,它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提供了有礼条件。 4、P99整理党务案: 1926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以改善国共两党关系为幌子,提出整理党务案,对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的任职和活动作出种种限制规定,比如限制共产党担任国民党高级干部的人数,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机关的部长等等,这是蒋介石对共产党发动的新的进攻,蒋介石的权利变得更大,由此打下了他后来实行独裁统治的基础。 5、P162中原大战 1929年,蒋介石为建立独裁统治加紧排除异己,引起各地方军阀强烈不满。1930年3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三派军阀共同反蒋,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参战双方的兵力各有六、七十万人。5月初,两军在商丘、许昌、济南、长沙一带展开大战。因战线地处中原地区,故又称“中原大战”。蒋采取军事打击和金钱收买的办法,削弱和分化了反蒋力量。9月18日,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派兵入关进取平津。阎、李部队分别败退山西和广西。11月4日,阎、冯通电辞职,所部被收编。这次军阀大战,双方共伤亡三十多万人。 6、P337新县制: 为加强对基层政权的控制,国民政府于1939年9月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实行新县制,规定县为地方自治单位,县下为乡,乡内之编制为保甲,县与乡之间设署,代表县政府督导各乡的行政事务,县长乡长保长名义上是选举产生,实际仍由上级委任,具有很大的权利,而人民毫无民主权利,新县制的推行,是假借地方自治之民,强化国民党政府对地方的统治。 7、P359大生产运动

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何年何月何日?它的成立有何伟大意义? 答:⑴1949年10月1日。⑵、国内意义: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新时期。国际意义:它是20世纪世界的伟大事件之一,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何地召开?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有何伟大意义?这次会议给当今社会带来了哪些重大变化? 答:⑴时间:1978年底;地点:北京。⑵主要内容: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⑶意义: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④变化[略] 3、请回答下列关于建国后党的历届会议上的有关问题: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怎样的总方针? B、党的“十三大”何时召开?它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①1987年在北京召开;②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立更新,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C、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各是何时召开?各作出了什么决定? 答:①党的“十四大”1992年召开;决定: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党的“十五大”1997年召开,决定:把邓小 1 / 4

中国现代史部分练习题(材料题)

中国现代史 一、选择题 1.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这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2.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近年来,中国几乎每一件法案的起草都采取专家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专家的意见。有的法案还由立法机构直接委托社会研究部门起草。对于调整重要社会关系的立法项目, 地方人大常委会还经常召开听证会,让不同利害关系方发表意见。材料反映了( ) A.我国立法民主不断向前推进B.全国人大加强了全面立法工作 C.人民代表具有立法监督权D.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4.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5.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 ) 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B.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1 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科目考试范围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京为首都。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巩固政权的措施 2、抗美援朝(1950——1953)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为严守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意义: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保卫了中朝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2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专题二、祖国统一、外交成就、科技成就 一国两制:1.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2、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相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海基会和海协会,汪辜会谈。 外交成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好评。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导弹研制成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20年秋季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专题练习

2020年秋季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适应性练习 一、辨析: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影响。我们会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著名学者茅海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名称及爆发的时间。(3分) (2)你同意著名学者茅海建对“这场战争”影响的分析吗?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理由。(5分) 2.阅读材料,辨析作答。(6分) 材料: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这便是中日甲午之战了,剥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它应该研究的学问呢! ——摘自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 (1)根据材料,指出台湾被日本割占的条约。(2分) (2)你同意包天笑关于“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的看法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

(1)结合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2分) (2)小历同学认为辛亥革命向国人头脑注人了一系列崭新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被迫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使之逐渐成为北方第—大通商口岸。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其中重庆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 ——摘编自沈年耀《论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特点》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没有被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压垮,反而在抗争中觉醒,民族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开始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后来,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逐渐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发展并最终取得胜利。 ——摘编自郭鑫、崔英杰《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并概括近代通商口岸开放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方面的影响。(6分) (3)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不同视角。(2分) 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悔自强”之术。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无不戏谑的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籍资料(全)

中国现代史参考书目 资料、回忆录 (1)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集》(全6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全8册),人民出版社1979-1980年版。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全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年版。 (4)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5)《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册),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7)万仁元、方庆秋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上、中、下),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8)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中、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本书编辑部编:《日军侵华暴行实录》(全4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0)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全8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中、下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 (12)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及红岩革命纪念馆编:《重庆谈判纪实》,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 (13)孟广涵主编:《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4)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全3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5)(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三联书店1979年版。(16)李维汉著《回忆与研究》(上、下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专著、论文集 (1)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2)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3)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上、中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美)费正清等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5)彭明、程歗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8)朱汉国主编:《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9)黄兴涛主编:《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10)王奇生著:《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11)杨云若、杨奎松著:《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军事学院《战史简编》编写组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 (13)彭明著:《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4)周策纵著:《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 (15)郝斌、欧阳哲生主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

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注:不能写成北京)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临时:从1949年-1954年]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天安门广场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54门礼炮28响(54门:象征五四运动;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1921—1949)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除港澳台外)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文件(法律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4.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中国近代史材料解析题精解

中国近代史材料解析题精解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李鸿璋奏折:“窃自同治元年(1862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引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2 近日财用极绌,人所共知。……现在厂漕课税正供之外,添出厘金、捐输上款。百万罗掘,仍不足用。捐输所得无几,流弊甚大;而内地厘金,又为半税所绌。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于是奸民包揽冒编,大宗货物皆免厘金,因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从爵渊鱼之喻,何堪设想!丁日昌拟设厂造耕织机器,曾国藩与臣叠奏开煤铁各矿,试办招商轮船,皆为内地开拓生计起见,盖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又铜铁铅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臣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船铁路自为转运。但命名货物精华与彼相埒,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臣迫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因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若南省滨江近海等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李鸿璋《筹议海防折》(1874年) 请回答: (1)材料1、2体现出李鸿章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概括材料2并指出李鸿章创办民用企业主要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不能摘抄原文),你如何评价? 【解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材料中出现的时间(1862年、1874年)和人物(李鸿章、丁日昌、曾国藩)和“仿

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历程 1.开始着手准备建国大业的是什么会议? 2.开国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的什么? 3.什么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以及时间 4.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5.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是什么事件? 6.美国以什么名义侵略朝鲜? 7.1950年10月,__________________ 赴朝作战________ 任总司令 8.–英雄人物:____________ 中堵枪口的_______ ,“烈火中永生”的________ 他们被誉为____________ 9.土地改革的时间?它打破了什么?并颁布了什么法律? 10.土地改革的意义? 11.“一五”计划主要发展?并以什么地区为中心? 12.“一五计划”的四项工业建设成就? 1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写的是“一五计划”的哪项交通业成就? 14.什么结束了西藏不通公路的历史? 15.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这个宪法是? 16.什么标志着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末时间? 17.土地改革后农业、手工夜的分散经营影响了我国生产发展,对此政府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什么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主要意义(实质)? 20. 中共八大的主要任务是?

21 意义 22“玉米稻子密又浓,铺天盖地不透风。就是卫星掉下来,也要弹回半空中”描述的是那一次运动?23 1958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失误是? 24教训? 25 什么结束了我国依赖“洋油”的时代? 26 模范人物:石油铁人_______ ,两弹元勋_______ ,人民好干部________ ,人民解放军的好战士______ 27“文化大革命”时间?根本原因? 28 文革结束标志? 29 性质 30 启示? 31 教训? 32 1978 年伟大的历史转折也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是? 3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内容: 思想上:否定了____ 思想方针 政治上:停止“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把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的战略决策实行___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 34 1982年颁布了,基本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超详细的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 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 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 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 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4.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 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 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 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高潮。 7.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1.1956年:中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 面。 2.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分析我国形势新变化)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 端。 3.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始组建战略导 弹部队” 4.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 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5.1959年:大庆油田建成,石油自给。 6.1959—1961: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7.20世纪60年代初:西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

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题

上篇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材料1:“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星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回答问题: (1) 材料中所提的“解体”是指什么? 答:“解体”是指中国封建制度的解体。 (2) 分析西方列强入侵给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 答:西方列强入侵,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独立的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封建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中国。 (3) 驳斥“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谬论。 答:第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第二,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第三,尽管鸦片战争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促使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正如毛泽东指出:这种“新变化,只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说发生的变化的一个方面。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总而言之,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并没有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反而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材料2.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①割让香港;②赔款二千一百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商埠,英国有权在上述口岸派驻领事;④英国货物进出口关税须经两国协

中国现代史(选择题)

1、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香港、澳门回归 2、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A.清朝统治被推翻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3、下列哪些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①端午节②青年节③建军节④国庆节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国家主人 D.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是: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B.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 C.鼓舞了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D.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6、你升过国旗吗?那么把五星红旗定为我们的国旗,是在()上 A.中共“七大”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八大” 7、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的英雄壮举发生在 A.北伐战争中B.抗日战争中 C.解放战争中D.抗美援朝战争中 8、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A.完成土地改革B.实现农业合作化C.掀起“大跃进”运动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9、为改变下表中我国工业落后状况,新中国第一个 2

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10、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右图是西藏人民欢庆青藏公路通车的场面,青藏公路修建成功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以后 1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12、右边的文献出自: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3、“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框架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1,5月保路风潮中,四川省尤其强烈;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封建君主专制1912,2,12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制度的覆灭和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1912,3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中华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①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②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弄明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③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有的土地和财产。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 的胜利意义&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 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他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Bolshevism 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5,6知识分子、工人阶级、 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全国 ②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创立&历史特点: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8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临时书记,成员有李汉俊、李达等) 1.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3次论战:①同胡适围绕“问题与主义”的论战;②同张东荪、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③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2.1920,11李中主持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3.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成为共产党的后备力量。 1921,7,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主义。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共产党成立 反帝反封建 革命纲领制定工农运动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1922,1香港海员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 ,2,4京汉铁路工人-总同盟罢工;2,7北京军警镇压罢工,制造震惊中外“二七惨案”委员长林祥谦法律顾问施洋牺牲。1921,9沈定一等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整理] 精品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附答案) 一、问答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二清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夫四民(士、农、工、商)之中,农居大半,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洋务运动》 材料三(清朝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神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回答: (1)根据有关材料概述洋务运动对外近代技术的态度。你如何评价这种态度?(4分) (2)根据有关材料指出顽固派反对洋务活动的理由?(4分)并进一步分析其社会历史根源。(4分) 2.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分)对此应如何评价? (2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分)其依据是什么? (2分)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 3.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道路上,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努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结合史实说明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所掀起运动的名称。(3分) (2)与地主阶级的探索相比,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有何新的特点?(2分),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3)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探索的结局并分析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8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