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散文艺术特色

散文艺术特色

散文艺术特色
散文艺术特色

散文艺术特色

摘要纵观二十世纪后期的中国文化,女人的作用变得越来越不可低估。而这些女人当中,有一批自学养出发,自专业领域出发,渗透随笔散

文的女人,尤其坚持了自己超然的追求和声音。而这一切,都是她们

以女人的身体拥有和感受着的。马莉正是其中突出的一员。本文从马

莉散文的意象选择、结构形式和诗化的语言等方面的特色进行论述,

阐明马莉散文不仅为当前散文领域提供了新的资质,而且为中国新世

纪散文尤其是反映都市新文化趋向的散文开创了新的风范。

关键词

女性散文意象诗化语言结构形式

Abstract

TakingawideviewingoftheChinesecultureoflate20century,wecanfin dtheincreasingimportanceoftherolethatthefemalewritershavebeen playing.ThisthesistriestoanalysthespecialfeaturesofMali’spro seintermsofideachoice,constructionform,poeticlanguageandsoon. Wecanalsosee thatMali’sproseoffersnewelementsfornowadayscultu ralfield,andsetsafreshstylefortheproseofnewcenturywhichinflec tstheurbanculture.

Keyphrase

femaleprose,idea,poeticlanguage,constructionform

马莉是我国当下颇具特色也卓有成效的女散文家,迄今为止已出版了《爱是一件旧衣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怀念的立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温柔的坚守》(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2000年8月版)、《夜间的事物》(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年3月版)等多部散文集,受到了评论界的注意。马莉自大学毕业后

就一直在羊城工作生活。羊城的开放、繁华与喧嚣,还有那大都市的紧张节奏和人文氛围,都给了马莉无限的创作生机。马莉在这个城市呼吸,行走,生活;她的心灵,时刻都在选择着属于自己的意象。那些意象,经过她的笔,就流淌成一个现代都市女性的生活情趣何审美选择,让人打开她的文集,读她的作品,就会感受到发自一个现代都市女性心灵的美感扑面而来。她的散文以极端的幻想性和想象性体现了女性生命存有的内在力度,展现了新女性的独特气质。

纵观二十世纪后期的中国文化,女人的作用变得越来越不可低估。而这些女人当中,有一批自学养出发,自专业领域出发,渗透随笔散文的女人,尤其坚持了自己超然的追求和声音,而这一切,都是她们以女人的身体拥有、感受着的。马莉正是其中突出的一员。其实,当马莉生活在都市中生活,面对繁复的社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面对一个个未曾预知或已经预知的事件,她必须面对“我是一个女人”的体验。这种体验直接反证了她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和生活在大都市中的女性从学养到情怀的宝贵,这种宝贵也正是马莉散文在艺术特色上的研究价值所在。可以说,从马莉数量客观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作为女性作家独特的立场、观念、心态、感觉和才情。马莉散文不仅为当前的散文领域提供了新的素质,而且为中国新世纪的散文,尤其是反映都市新文化趋向的散文开创了新的风范。

如果说王安忆笔下的细腻是源于回忆,陈染笔下的睿智是源于思索,那么马莉笔下的柔情则是源于她本身对于生活的感悟;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种感悟不是具象的,更不是娓娓道来式的,而是用诗化的语言,抽象的意象,以及跳跃的结构展现给每一个读者。

意象选择

首先,马莉的散文在意象的选择上,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马莉非常善于选择抽象的事物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而这些抽象的事物,形成了独特的意象,让人在本来很难以把握和捉摸的抽象

事物中,最大水准的感受到美的意象。对于这一点,很大水准上归功

于马莉对事物的提炼。

比如,触摸——这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也可以是一个静止的状态,但在马莉的眼里,就成了一个女性一种温柔的记忆。马莉是这样写的:

一个人的身体每天都要置身于缤纷缭乱的对于事件、声音以及构成我

们生存空间的危险减少至最低水准的触摸之中。这几乎是一个生命正

在他的每个瞬间被记忆中断的历史。触摸能使我们达到我们所盼望到

达的那个最遥远的角落,并且最大限度的满足我们的想象。使我们的

目光在时间的联系中就像一片树叶对于一颗树木那样亲密,坚定,而

且柔和。我对于触摸的记忆是来源于很多年前一颗芒果树上面的一片

叶子的记忆。1

这段文字,给人的感受是“触摸”这个概念,被马莉从凌乱的角落中

找寻出来,并且“使我们到达那个最遥远的角落”。读了这段文字,

如果问问自己是不是能够说除“触摸”这个具体动作的描述,恐怕是

无法说出的;但若是问问自己能不能说出对于触摸的感受,恐怕这种

感受的外延又是无限的——“最大限度的满足我们的想象”。这正是

马莉文字的独特魅力。她的文字,将人的思维中的“虚”与“实”充

分的调动并结合起来,这主要取决于她所选择的意象是不具体的,这

不但充分发挥了马莉自己的协作空间,而且给读者以最大水准的想象。在读者的持续阅读中,那些隐藏在这意象背后的美就逐渐的升华出来,使人们从那字里行间一点点地品味出马莉散文中的柔情。

再如《隐蔽》。这个意象又是极其空灵的。马莉认为,“隐蔽在人类

的风格中呈现出黑夜一般的疑问以及一次次永远的忧伤”。2这是用一种极其不具体的语言来解释这个极不具体的意象。但马莉的叙述不仅

于此,她先是将隐蔽做了很诗化的叙述,我们可以把这段文字看作是

对意象的提炼:

隐蔽在人类的风格中呈现出黑夜一般的疑问以及一次次永远的忧伤。

隐蔽的事物是一些敌意的事物,一些容易看得见的细小事物在隐蔽之

中充满温情和矛盾。在平静的约束的时刻,隐蔽扑朔迷离使我们一再

对爱情不敢相信,隐蔽建筑着我孤独冥想的优雅的夜晚。3

这是对意象的提炼。这种提炼是极具女人味的。它融进了女性的思索

与眼光。接着,马莉就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叙述一件事:母亲将菠萝蜜

块剥开,然后又将它吃掉。这是一件记忆中很琐屑的事情,但到了马

莉的笔下,就变得不寻常起来,她认为:

那个久远的炎热下午,对于一个热带水果的品尝使我在瞬间就记忆起

了自己的身体的历史。这记忆像热带的阳光一样强烈,它照亮了在敞

开的事物中,最为隐蔽的部分,以及热爱它,摧毁它,仔细地回味与

发现它的奥妙的激情。4

马莉始终用充满诗意的眼神凝视着这一过程,这一个将隐蔽展现出来

的过程;但这又不是普通的展现,而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和追问。她将

剖开水果的过程演绎成“热爱”、“摧毁”、“仔细地品位”一个过程,该是多么的生动和深刻!如果没有对意象的用心选择合高度提炼,是不可能达到这样一种审美效果的。

这种意象的选择和提炼,在马莉的散文中随处可见。《阴影》、《疼痛》、《痕迹》、《暧昧》等等,单看题目,我们就能看出一个女性

在它生活和生命的流程里,该是多么细心地去把握,去思考,然后又

是多么耐心地去总结,去回味,去提炼,将其中的美一点一滴地展现

出来。

第二,对于每一个选择的意象,马莉用大量的身体感受来进行描述,

这种身体感受,包含了所有能够使用的感官,尤其是作为女性,她的

感官更为敏锐,并且试图通过这些感性的描写,表达理性的思考。

比如《阴影》。马莉是用这样的感受进行表达的:

在南方,在我的生命中,阴影保卫着我,在热带阳光灿烂的地方疯狂

地生长。我向来不认为阴影是在南在一个人身上投下的可咒的事物。

恰恰相反,阴影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秘密光芒。当一个人的身体被刀

伤了之后若不是用能够遮蔽的东西包裹起来,让腐败的肉在阴影之中腐败,让新生的肉芽在阴影之中新生,一个人是会因血流过多而死亡的。阴影,它穿过实践和人的身体四处漂浮在有人群的地方。5

在这段文字里,马莉说“阴影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秘密光芒”。这秘密的光芒究竟是怎样的?阴影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内心深处的光芒呢?这是一个难以言说的意象。但马莉接下来的感性描写就让人有了想象发挥的具体空间。马莉用的是一个极其具体的例子,刀伤复原时需要的阴影该是多么的真实而又贴近!这个时候,作为读者就很容易从这个具体的例子中回头去思考那个内心深处的秘密光芒了,至少可以去类比,这无形中就拓展了文章的意境。而马莉的思考也明显地寓于其中,正是要告诉人们阴影并不是在南方,而是光芒。

又如《光芒》:

开始光芒总是在穿越了我们冰凉的肌肤随后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彻底照耀着我们,当寂静的夏天来临的时刻,我们被光芒抑制和提升着内心的痛苦和语言,我此刻正坐在夏天里,在我整洁居所的卧室之中,在我温柔的床榻上,一本枕边的书……每天早晨,这就是我辉煌精神的开端和光芒的起点。昨天我走在阔大的墨绿色叶子的树下,我的草帽遮住了阳光对我躯体的疯狂的追逐,经过一个街心花园,我看见了一棵树。6

在这里,马莉用她的视觉留意身边与光芒相关的每一个事物,让读者能够在几个并不相干的事物中感受到光芒的存有和光芒的本身;更为重要的是,马莉将光芒本身提升了,她很轻松地就将光芒的涵义进行了外延——“这就是我辉煌精神的开端和光芒的起点”。在这里我不禁要为马莉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她在行文中将空间事物的成功转换击节叫好。这看似随意和轻松的延伸,为马莉散文的意境着实增添了很多色彩。因为,如果马莉的散文内容仅仅是停留在具体事物的描述和叙说上,那么其散文的意境势必被大大的限制;马莉在这方面的突破是极其成功的。她作为一个成功的知识分子,一个学者和知识女性,能够非常巧妙地将抽象的事物聚合起来,提炼出来,然后用感性的语言

表达出来。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够用她丰厚的学识和积极的生活体悟

将这一个又一个意象无限地拓展开去,呈现给读者美的感受。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马莉力图把这些抽象的事物表达出来,并引领至精神

领域。这种精神的领域,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能做到的。马莉之所以能

够在这方面获得成功,也正是在于大都市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她作为学

人在书海中遨游的持续积累。

结构特点

在文体的结构上,马莉散文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马莉的散文是典型的非故事性的结构形式。这也是马莉散文的

最突出的特点。马莉的散文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也没有一个开

头和结局,她的讲述往往是跳跃的,但这种跳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马莉至多不过在散文中穿插入生活的某个片断,更多的时候,马

莉是以意象、情绪、意念来结构作品,表现出很强的自由度。马莉在

她的都市生活中,感受到最多的是“隐蔽”、“阴影”、“光芒”、“欲望”等等背后的繁复和捉摸不定,作为都市女性的马莉,显然认

为要更好表现现代人在这种环境下的思想、感情、情绪和意趣用明晰、逻辑、平朴的方式就很难表达清楚了,所以她选择了这种方式,那就是,用片断的意象和思绪来传递更多的感情和思索。透过马莉散文有

些甚至是晦涩的语言,我们分明感受到她深刻的内在的孤独。而要表

达这样的感受,她借助了抽象的意象、迷离的色彩、变幻的情绪、浓

密的内蕴。无疑,马莉是成功的。

比如《阴影》一文中,马莉没有写下一个完整的故事,即便是她在文

章中穿插的记忆片断,也都是由她的情绪和意象集合起来的。她在讲

述了她的祖母和母亲的种种生活片段的同时,是用这样的语言贯穿的:

……母亲穿着那件月白色的绣花丝绸衫,在镜子前照了照,然后搬一

张竹椅子就来到了房屋外面靠左面的墙壁下,那里是阳光照射不到的

地方,高高的左面墙壁斜斜地被下午的太阳投射在地面上,形成了爬

行在地面上的巨大的阴影。母亲总是拿着一把葵叶扇子和一把枣红木

梳子,一边轻轻地扇着头发一边还持续地梳理着头发,直至头发被风吹干为止。在这样的时刻我听着母亲讲很多的事情和故事,讲医院里发生的医疗事故,讲病人在临终前说的遗嘱,讲我的外祖母种植的遥远的故事......母亲的叙述是沉思的和叹息的,在不知不觉中它的声音渐渐地沿着墙壁合到地面上的阴影之中。下午的太阳总是越来越温柔地朝我家左面墙壁相反的方向落下去,因而包围着我们的阴影也就越来越长,越来越远,越来越淡。 (7)

在这段文字里,两次出现的“阴影”,将马莉对记忆中故事的叙述贯穿了起来。母亲照镜子的情景,母亲讲的故事,母亲的沉思和叹息,都在阴影的贯穿下,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人们不难领会到,在这个阴影的背后,埋藏了几多柔情和温存,埋藏了几多美好的回忆啊。那些细微的情节,生动而又真实,如阴影的形成和出现,十分自然。但是这里没有一件事情是完整的,即“非故事”,却并不影响马莉想要表达她作为都市女性的怀念和记忆。

实际上,马莉对她的这一问题特点是有认识的。她以前引用米兰昆德拉的话:“在雾霭中,人是自由的”,并说“话语的暧昧性(或者称为语言的朦胧叙述性)具有强大的生命质感,以及多重理解的可能性”。8有的学者指出,“现代主义文学或艺术都对作者个人化的审美经验甚至审美臆想备加鼓励,这使他们常常以一种读者看来未免晦涩艰深的样态出现,但其实每一种现代主义都在营造不同的晦涩。”9如果站在这一基点,我们就更容易理解马莉散文的这一非故事性的文体特征了。

第二,马莉散文的结构方式主要取决于作家的主体性。我们知道,作为散文的叙事方向,最基本的有两种:一种是指向客体的,主要是重视人物和事物的叙述,注重反映与再现,像游记、记忆、随笔、书话等散文多属于此类;另一种就是指向主体的,主要是描写自我,注重表现,通过事与人表达自己的个性与内在世界,杂感、散文诗等多属于此类。马莉的散文成功地打破了一般意义上各类文体的界限,而是将支点放在“自我”这一光源上,并用这个光源去烛照人物与事件。

这样的文体,好就好在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自我,让一切材料都为主

体存有着。这也是马莉散文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的原因。她能够用自己

的丰厚学识和生活积淀将客观与主观最大水准地结合起来,并且表现

出强烈的主体性,这无法不让散文阅读者侧目。这里有一个极其典型

的例子,那就是书话《夜晚读博尔赫斯》。按照一般的常规,书话这

种形式应该是有明显的客体性的,但到了马莉的笔下,就变成了一种

主体的表现了。马莉主要不是向人们介绍博尔赫斯,而是通过博尔赫

斯来写自我,写自己对生命的感受:

夜晚是温柔的夜晚,就像日子一样的温柔。一种沉默决定一种声音。

博尔赫斯,我此刻就坐在你的门槛上,我在读着你的传记,你的小说,还有你的诗。读着你神秘的个性。10

这段文字是文章的开端,那么在开端马莉紧紧抓住博尔赫斯作为思想

家和诗人的特性。然后马莉让自己置身其中,渐渐融合。接下去,马

莉写道:“烛光很暗的时候,冬季早已来临,在远方,风景被埋在雪里,可是橄榄汁的绿露却滴在了一个人的灵魂里。谁能想象这一切?

这并不是博尔赫斯小说里所描写的,这是一个小女子的絮絮叨叨。请

原谅,她就是这样一个小女子。”

这是另一种风景。博尔赫斯说。但是,沉默呢?它是不是一些温柔的

东西?遥远的博尔赫斯,你总让我想起一种迷茫的占有。想起他。他

那修长的手臂和向上延伸的思路。那眼花缭乱的回忆和庞大的孤独之感。他就是你,博尔赫斯。我们还需要什么呢?在这样一个快要结束

了的世纪之末?11

我们可以看到马莉的心迹。马莉是深刻地领悟了博尔赫斯之后,将自

己沉浸于那种孤独与思索之中。从这里,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刚才所论

述的马莉是用她的散文来表达作为都市女性的心灵选择——对美,对

孤独,对思索的选择,而且她在这样一个博尔赫斯的世界中,并不迷

失自己,反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她积极地而非消极地将博尔赫斯带到

一个新的高度,一个属于世纪末的新境界。

“这是一个事实:我们注定是要被毁灭的事物。这一事实穿透了我的

手指。穿透了我的白天和夜晚。突然想起了唯一,岁月的流水已洗尽

了我们的脸。

这就是读你的意义,博尔赫斯,你让我在你的空间里的某一个夜晚,

某一个瞬间,真正地体味了某种绝境与困境。你让我们热爱,让我们

神秘且博大。”12

很多时候,马莉对事物和生活的思考,都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提升的,

这在前文中已经有所涉及了,她散文意境的拓展很大水准上来源于此。又如《绸丝与幻想》,一看题目便知,这不是一般客观介绍丝绸的散文,而是由丝绸展开的幻想。在丝绸的不同色彩中,“我”感到了不

同的意象、心境、生命和梦想。作者这样写道:

黑色的丝绸,开始是一块完整的洋溢着我无法看到的黑色欲望,完整

的边缘被我用一把锐利的尖刀裁成了一条疯狂而美丽的裙子,我在夏

天经常穿着它,用它构成的傲慢对于其他颜色形成威胁和挑衅,黑色

的丝绸让我看见色彩在静止中的幻想以及幻想中时刻将发生的冒险,

在那些宁静的秋天傍晚,黑色的丝绸长裙在落叶的小路上散发出一缕

缕我无法看见的忧郁的光芒,是的,丝绸是忧郁的……哦,还有蓝颜色,它更使我着迷,我一向执著地认为蓝色是诗歌的颜色,我指的是

纯粹的蓝色,这种纯粹的蓝色是高贵的和自由的象征,像极了一只飞

翔在天空中的不倦的蓝鸟 (13)

在这里,丝绸的蓝色似乎已经并不重要,在“蓝色”这一意象的引领下,“我”已经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开始了自由的翱翔。由形而下到形

而上的飞升。此时,“我”的主体性得到了极充分的张扬。

第三,文中引用文本碎片对于马莉的散文有着重要的连缀作用。

马莉是个很博学的知识女性,生活在喧嚣的羊城,马莉并没有放弃自

己对学问的追求,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也没有放弃思考。在持续地追求、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马莉不但阅读了大量的中外诗歌、小说和

哲学作品,而且将这些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最大水准地应用在了她的散

文中。她的每一篇散文中,几乎都有这些文本碎片的影子,而且,这

些文本碎片使她的散文文体变得独具特色。马莉的阅读量是惊人的。

没有哪一个作者如此多地引用别人的文本,这的确是马莉散文的一大

特色。不用说她那些相关阅读的文章了,如《夜晚读博尔赫斯》、

《读普鲁斯特》、《读舍斯托夫》、《读〈苏菲的世界〉》、《远方

的花园》等等,其他的散文也几乎没有一篇不引用和提及文本的碎片。不过马莉对这些文本的碎片是进行了仔细斟酌的,即便是信手拈来,

也是恰到好处,不仅大大充实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在文章的结构中起

到了启承转合的作用。

例如《窗扉》,马莉两次引用诗歌和散文文本,第一次是在感性地描

述窗扉的意象之后,她引用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她写道:“我

每天早晨都要敞开窗扉,因为我喜欢从早晨的阳光和空气中感受一座

城市在明净的窗扉的映照下那金色而恍惚的廓影。弗吉尼亚伍尔夫在

她的小说中总是克制不住地要描写窗扉,因为她的写作在潜意识中总

是跟身体保持着最切近的距离,这就是——女人,必须有一间安放自

己身体的屋子。在小说《岁月》中,她十分耐心地描写着1911年的时

代里某一个日常生活的细节:在法国南部,阳光照射到了犁过的葡萄

园里;细细的葡萄藤变成了紫红色……干活的农民的叫喊声从敞开的

窗扉里传了进来,那是一种生命的气息……”14

马莉对这段文本的引用,读下文的开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下

面马莉就从具体的窗扉过度到了“生命的气息中的窗扉”了,这种过

度非常自然,并且,让人能够感受得到窗扉的内涵的阔大与豁达。

在文末,马莉又写到:

“尽管如此,我仍然喜欢坐在我的窗扉前写作,一些关于窗扉以外的

超越叙述时刻追随着我的内心无法克制的声音向我扩展、移动、飘来……而对于窗扉的开启和关闭这样简单的动作不仅洋溢着我的喜悦,还帮助我恢复朴素的喜庆,在雨天的日子里,我关上窗扉,拉紧窗帘,倾听空洞的雨声犹如在宁静中被一只手抚摩。某一天当我随手翻开一

本书,跃入眼帘的竟是我渴望已久的诗句:窗棂披着落雪/晚钟长鸣/

房屋装扮一新/为众人摆好了饭桌……诗人特拉克尔是我内心永远的热爱,他持续地敞开着我的灵魂的窗棂,并用一只温情的手抚摩着我的手,使我的目光穿越了被风吹日晒的很多窗扉,能够看见母亲和外祖

母的脸庞。任何时候,我都会因为读到这样的诗句而停止住我正在疲

惫中行走的步子,停留在一棵树下,或者围着栅栏的花园边,这时候

活着的事物和某种颤动的羽毛正从天空中纷纷飘漫而来,令我眼花缭乱,而恰好其中的一朵正平稳且迅速地飘进了我词语的窗扉……”15

我非常惊叹马莉的这段文字。因为,对特拉克尔诗歌的引用在这里不

但大大延伸了文章的已经,令“窗扉”已经不再是一种生命的意象,

更重要的是传达着生命的气息和纷繁复杂的生活。马莉匠心独具,巧

妙地利用了这首诗歌的意境,并且借用这首诗来概括了全文,使自己

的叙述的几个生活片段和场景充分的融合在一起,于是,她的目光

“穿越了被风吹日晒的很多窗扉”,更深刻的感悟着生活和生命的力量,让她张开一双写作的翅膀,更自由的飞翔。

诗化的语言

马莉散文和语言特色在前文的论述中已经有所涉及,这里着重从“通感”运用上进行阐述。

当马莉竭力从生命体验的深处去选择词汇时,我们熟悉的事物笼罩上

了一层陌生而眩目的光芒。萨特说,“给每个事物命名,意味着创造

这个事物又占有这个事物”16,也许马莉有从自己的角度给事物命名

的野心,让事物在她的笔下获得特殊的生命,带有她本人生命的印记。当她写“有一堆色块有力地疾走在一堵墙上”17的时候,她赋予了色

块以生命;当她写菠萝蜜的时候,她赋予了菠萝蜜以特殊的生命;当

她写虫子的进修,她写出了虫子真正的生命感。正是这种特质,使马

莉的散文超越了一般的所谓“小女人散文”。她的语言不再呈现五四

发来优美流丽婉转的表面女性性特征,可以说,她用诗化的语言,开

辟了新时期女性散文,尤其是都市女性散文的新流派。她尝试用一个

次准确地强烈地释放出事物的内在精神和生命能量,或是她的追求。

马莉的语言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优美,它们有时是优美的,雅致的,有

时又是凝联的,有力度的,有时明净,有时暧昧,随物赋形。

马莉散文的诗化语言。这主要归功于通感这一个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如《暗恋》一文:

“有时候我们无法抗拒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诱惑,当南风静静地

吹指着黑色的山峦和向上弯起的睫毛下面那多情的眼睛时,或者当我

们细心地走过带有一片疯狂的棕榈的破败庭院时,我们恍惚的目光被

爱的光芒所遮蔽。而暗恋,是一条河流的潜流正在深处发出了沉默的

声音,它在最隐蔽的地方牵动着我们每一根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经。哦,不要,不要让我的目光再次与你接触……暗恋这把锃亮的刀锋时刻在

暗恋者的眼前晃动不得已,当你面对它的时候你需要的不是智慧而是

每一天的勇气。”18

这里马莉将“心觉”化为“视觉”,然后又融进了听觉,以虚写实。

暗恋发出的声音是沉默的,而又是动人心弦的。马莉的这段文字选择

的意象是一个个不完整和不连贯甚至是毫不相关的,但是,马莉驾驭

了语言,将这些片段通通为表现一种“心觉”来服务,而是,再通过

视觉通过听觉转化出来,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隐蔽》中有这样的句子:

“走廊的餐桌上面一只椭圆开的白色碟子里放着的就是这种切好的菠

萝蜜块,金黄色的色泽诱惑着我和妹妹。我们一块一块地吃着,炎热

的海风从窗外吹指着我们手中的菠菜萝蜜块,那油渍一样浓郁的金黄

色蜜汁从我的手指间没着我的手臂一滴滴地溅落在我的乳白色丝绸短

裙上,粘在我的大腿上。那个下午6岁的我渐渐地感受到了一种陌生

的既厌恶又喜欢的感觉,金黄色柔和的海洋上空一只飞鸟的感觉,很

多细小的不能表达的欲望像一只手和手指尖上的距离一样充满着简单

的复杂性,热带的气味就是这样经过阳光的曝晒之后以更巨大的力量

要把一个人摧毁。……粘稠的感觉从那个遥远的下午开始从我的身体

里弥漫而出……”19

这是触觉与视觉和互通。读这样的句子,我不仅想起了印象派画家的

绘画作品。如凡高台莫奈特就像19世纪著名油画《日出》和《向日葵》一样,捕捉瞬间的几乎令人目眩的光与色,并以感觉的方式将其定型。这是通过这种感觉,马莉的散文达到了深刻的感司。这是通过意会和

心会的方式进行的,“在理性的基础上灌注了自己的感觉、感动和感情”,“从而给人间带来美妙奇幻感觉”20。当然,马莉的散文语言

并不只限于此,她的通感运用还表现在遥远的时空间隔中,两颗心灵

沟通、融会,一同超越。

马莉的散文,可以说代表了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

中国都市散文的一个流派,马莉用她特有的女性的笔触,展现给人们

她作为一个都市女性的心灵选择,在她理性、理解、理想的语调叙述中,生命的文字变得犹如花香。正如顾城灰色世界中的一个鲜红一个

淡绿一样,使人们在一次次世事的纷扰之中坐下来聆听她的声音,并

在她的解说之中寻找其中与自己的交接点,或许对于生活的热爱使人

更加真实自然。我们都在这个现实环境中保持着最宁静的快乐和无休

止的追求。

注:

1马莉:《怀念的立场》,2000年5月,云南人民出版社

2马莉:《爱是一件旧衣裳》,1999年1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3马莉:《爱是一件旧衣裳》,1999年1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4马莉:《爱是一件旧衣裳》,1999年1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5马莉:《怀念的立场》,2000年5月,云南人民出版社

6马莉:《夜间的事物》,2001年3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7马莉:《怀念的立场》,2000年5月,云南人民出版社

8马莉:《暧昧》,《大家》,1999年第3期

义文学史(上)》,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马莉:《温柔的坚守》,2000年8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1马莉:《温柔的坚守》,2000年8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2马莉:《温柔的坚守》,2000年8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3马莉:《夜间的事物》,2001年3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14马莉:《夜间的事物》,2001年3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15马莉:《夜间的事物》,2001年3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16萨特:《哲学论》,1995年5月,《中外哲学家》,吉林人民出版社

17马莉:《怀念的立场》,2000年5月,云南人民出版社

18马莉:《爱是一件旧衣裳》,1999年1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19马莉:《爱是一件旧衣裳》,1999年1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20朱伯雄:《世界美术史》第九卷(上),山东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参考书目

马莉:《怀念的立场》,2000年5月,云南人民出版社

马莉:《爱是一件旧衣裳》,1999年1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马莉:《夜间的事物》,2001年3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马莉:《温柔的坚守》,2000年8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朱伯雄:《世界美术史》第九卷(上),山东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萨特:《哲学论》,1995年5月,《中外哲学家》,吉林人民出版社

文学史(上)》,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曾绍义:《中国散文百家谭》,2001年9月,四川人民出版社鲍伯霞:《从故乡出发的雪》,2001年10月,百花文艺出版社鲍伯霞:《暗香中的梦影》,2002年1月,百花文艺出版社

散文艺术特色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姓名:凌子茗 学号: 200903520810 学习中心:广西宾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高兴武 二〇一一年一月

毕业论文承诺书 提示: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写作的规定,如发现论文有抄袭、网上下载、请人代写等情况,毕业论文一律不及格。同时取消学士学位申请资格。毕业论文不及格者,可申请重写一次,并按重修缴纳费用。 本人承诺:本人已经了解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论文写作的有关规定;本人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整篇论文除了文中已注明出处或引用的内容外,绝没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 签名:______凌子茗_______ 日期:___2011年1月__________

目录 引言................................................................................................................................. (2) 一、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性 (2) 二、朱自清散文艺术的基本特点 (3) (一)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 (3) (二)朱自清散文的绘画美 (4) (三)朱自清散文的情感美 (4) 三、布局谋篇的结构艺术 (5) (一)漂亮的构思 (5) 1.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 (5) 2.散文的艺术构思,还表现在线索的贯穿上 (6) (二)缜密的结构 (6) 1.服务性 (7) 2.整体性 (7) 3.多元性 (8) 四、朴实清新的语言艺术 (8) (一)语言的诗化美 (8) (二)语言的口语美 (9) (三)语言的朴实清新 (9) 五、以形传神的抒情艺术 (10) (一)抒情与叙事相结合,追求一种真挚的美 (10) (二)抒情与描写相结合,追求一种绘画的美 (11) (三)抒情与议论相结合,追求一种“理趣”的美 (11) 结论 (12) 主要参考文献 (14)

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

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 作者:张望 城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付海东

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 张望成 摘要: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们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地创作散体文,并取得了辉煌成就。本文从文章的主题、创作风格等方面,具体比较分析了韩愈和柳宗元散文的风格的异同。 关键词:韩愈;柳宗元;散文;主题;风格。 韩愈和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两位伟大文学家,他们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地创作散体文,并取得了辉煌成就。韩愈和柳宗元散文的风格的异同可以从散文主题、创作风格等方面比较把握。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在理论上主张继承先秦散文‘文以明道’的传统”,在实践上也充分发挥着散文的“文以明道”的社会功能。所谓“文以明道”,意思就是文的作用在于阐明并宣传“道”,这里的“道”指的是历代圣贤相传、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以孔孟儒家为正宗的封建思想体系。 韩愈散文实践了其“文以明道”之社会功能:一是利用散文抨击社会的弊端。如《原毁》,由古代圣人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生发开去,通过“古之君子”与“今之小人”立身处世态度的对比,深刻剖析了“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社会不正之风,揭露了诽谤他人的思想和心理根源是“怠与忌”━━这也是我们

民族心理中的弱点。《原毁》“成为‘五原’中最受赏识的一篇”。又如古文寓言《毛颖传》,是韩愈于唐德宗元年间被贬至阳山所作,他通过兔毫制成的笔拟人化为毛颖“立传”,描写毛颖始而见用,有功不赏,“以老见疏”,讽刺统治者的少恩寡情,以及那些“老而秃”、“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的腐朽无用的封建官僚、执政大臣,作者也借此抒发了胸中的愤懑怨恨感情。二是利用散文宣扬儒家道统理论和政治主张。《原道》是‘五原’中最重要的一篇,它是对儒家基本思想的全面阐述。文章批判了佛教和老子思想,极力宣扬儒家的圣人之道。《读荀子》则对孟轲、扬雄、荀况等孔子继承人进行评价,加深了对孔子之道的认识。《论佛骨表》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正当唐宪宗迷信佛教的狂热时期,作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向唐宪宗进谏,从维护“先王之道”的封建统治阶级立场出发,强烈要求排佛灭佛。因为这篇文章,韩愈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三是借助散文表明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态度和道德操守。《画记》描写了一幅“杂古今人物小画”,尽管这幅画是下棋赢来的,作者“意甚惜之”、“虽百金不愿易也”,最后还是把它归还给原来的临摹者“赵侍御”,表现了作者的高风亮节。《送穷文》通过写主人欲送穷鬼,鬼表忠心不肯离去,借主人与穷鬼的口,向世人宣布对自身身处困境的不平和处世原则。四是描写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颂扬符合“道统”的人物和事。《圬者王承福传》是一篇为泥瓦匠王承福写的传,作者在文章肯定了王比那些“患不得之而患失之”的人要好,也从儒家“仁”的思想出发,批判其“独善其身”、为别人“不肯一动其心”,当然,这点就

论周作人散文风格的形成

论周作人散文风格的形成 摘要本文运用历史的、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形成周氏散文风格有影响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影响周氏散文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叛徒”与“隐士”的思想性格的矛盾冲突;二是中庸调和的基本哲学思想;三是悲观乐生的趣味人生观和美学观及其对散文艺术的独特理解。核心是他的隐士性格,这是周氏散文风格形成的关键。 关键词散文叛徒隐士中庸趣味 周作人曾说:“戈尔特堡批评蔼里斯说,在他里面有一个叛徒与一个隐士。这句话说得最妙:并不是我想援蔼里斯以自重,我希望在我的趣味之文里也还有叛徒活着。”[①]其所言叛徒与隐士正是先生夫子自道,他把它们比作盘踞于心中的两个鬼——“流氓鬼”和“绅士鬼”,它们在那里指挥他的一切言行,有时流氓占了优势,便跟它们去彷徨,但是他将真正撒野,如流氓之“升天堂”的时候,绅士大抵就出来高叫“带位,若即带位![②]由此可见,叛徒与隐士,流氓鬼与绅士鬼杂糅交融正是他复杂人生的真实写照。他的叛徒性格使他的散文在早期能积极入世,从人道主义出发,反对封建礼教,深刻思考中国国民性问题,张扬思想启蒙的大旗,致使早期散文呈现出“浮躁凌历”的不平淡之气,而他的隐士性格又使他的“生活态度时时有变动,安能保持十三四年之久乎?”[③]1928年以后,随着他的生活态度的变化,他的“思想益销沉耳”,他的散文更加崇尚

平淡、朴实的闲适的风格。而二者的相互消长,直接影响到他的散文风格由“浮躁凌厉”向平淡朴实的闲适风格的变化,尤其是隐士性格的影响贯穿了他的整个散文创作,即使是早期的“浮躁凌厉”之作也只是“论之旨,折情就理,唯以和顺见长”,较之于鲁迅锋利泼辣的文风,要显得平淡朴实而舒缓,因此,隐士性格是直接形成其一以贯之的平淡朴实的闲适风格的关键。 一 周作人认为:“中国的隐逸都是社会或政治的,他有一肚子理想,却看得社会浑浊无可实施,便只安分去做农工,不再多管,见了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却是所谓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想了方法留住他。”[④]我们从周作人这段话中可以明白,隐逸思想大多出现在胸怀社会或政治理想的人身上,而这种人在经历了一阵动荡之后,对社会产生了悲观绝望的情绪,而后才消极遁世,这就是中国式的隐士,与西方自救灵魂的隐逸有明显的不同,它在周作人的身上就具体表现为“叛徒”与“隐士”的思想性格矛盾。 这种胸怀社会或政治思想而不得志的被迫隐者,一旦遇到足以展其志的客观条件时,他可以振奋起来,起一定的进步作用。早期的周作人怀着探寻富国强民之路的社会理想,“逃异地,走异路”,到南京求学,而后又东渡日本留学,学习并掌握了大量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了富国强民,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贸易盛,工业兴“而精神萎缩”,仍不免有“坐致摧残”的危险。因此,他十分重视国民性的改造问题,注目于思想启蒙运动,举着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反对封建伦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

目录 写作提纲: 一、朱自清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朱自清散文的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特点 三、朱自清的散文如诗写出了情致 四、朱自清散文的总体风格特点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题目: ____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___________ 内容提要 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细腻委婉的景致观察和描写,精雕细刻的语言锤炼,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新颖别致的布局构思,融情于景,创造了一种情趣之美、景趣之美、希望之美,为新文学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白话散文的发展。重点表现在开创了新时期语化散文的先河为后期白话文及现代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他是继冰心之后出现的另一位美文家,他的散文写作,细致华美,具有诗歌之美。朱自清散文中的语言艺术对后来的创作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字:朱自清,缜密构思,语言艺术,文学地位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一、朱自清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朱自清先生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成为一个进步的教授;由一个旧社会的狷者,成为一个民主的斗士。他走过了自己曲折的道路,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号召我们“写朱自清颂”。朱自清先生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数的散文大师。先生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至今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高,影响最大,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创作,又是这一时期实绩最大,成就最高的。 朱自清先生从小深受私塾教育熏染,家教严格,养成其温和规矩的性格。他好读书不好交际,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师范和中学教书,过的是平静清平而又师道尊严的生活,即使在成了大学教授之后也脱不了“土气”(叶圣陶、陈竹隐皆提到这点)。先生的生活缺少大波大澜,缺少激烈地情感撞击,缺少灵魂撕咬的痛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日常生活的中和主义”,是“中性人生观”,这跟中国古代的“温良恭俭让”、“发乎情,止乎礼”很近似。山水校园、诗酒唱和、教书着文,是朱自清先生一生典型的生活方式。先生的诗太过平凡与他的生活与性情太过平实相关,其成就在散文,实因五四新文学诸文体中惟散文与旧文学冲突最小,与他性情较为相融。朱自清先生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着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着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二、朱自清散文的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特点 从语言上说周作人的散文语言是朴实——朴实得近乎平淡。欣赏周作人的散文就像听一个老人在那里絮语但不是絮叨其中渗透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世态炎凉。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是高度提纯的相当隽永有一种清新、自然、典雅的美特别是他的写的散文可以说通篇都是诗——形式是散文的意境是诗的。 1、独到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朱自清的散文注意修辞语言优美用字遣词功夫颇深。如《荷塘月色》中用“泻”形容如流水一般自上而下普

韩愈作品简介

韩愈作品简介 文学创作 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韩愈的散文、诗歌 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 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 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杂文,与论说文相比, 杂文更为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如《进学解》通过设问 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杂文中最可 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如《杂说》、《获麟解》等,形式活泼, 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序文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 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此外, 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 传记、抒情散文,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 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 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 散文作品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 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论说文,可分为两类,一是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如《原道》、《原性》、《原人》;另一类也或多或少存在着明道倾向,但重在反映现实,作不平之鸣,而且不少文章 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如最有代表性的《师说》、《马说》。 ②杂文,与论说文相比,杂文更为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 其用。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如《杂说》、《获麟解》等,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征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征 导读:篇【1】: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构思缜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②、抒情与描写相结合,追求一种“绘画美”。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偏重于借景抒情的作品占较大的比重。在这些作品中,他善于用重彩工笔描绘各种风景画、风俗画,他重视以形传神,尤重形似,主张“以形为本”,“不求形似就无所谓逼真”,孜孜以求的是一种绘画的美。他的写景作品确实也做到了“融情入景”。秦淮歌月,荷塘月色,梅雨瀑布(《绿》),悠悠春风,潇潇春雨,青青春草,艳艳春花(《春》)------经过作者感情的融注,都带上了“个人”的色彩,现出一种绘画美,使感情的抒发也愈具真切、细致。《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代表作品,作于一九二七年

七月。当时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国陷入空前的黑暗之中。在现实面前,作者彷徨了,他明白“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两条路他都不愿走,于是走中间道路,以求暂时逃避现实。这篇作品借谈月色掩映下的荷塘景色,来反映作者自己体味的“独处的妙处”,摆脱现实烦恼,追求刹那间的宁静以求超脱。 3、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艺术语言。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基调是朴素的,有一种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美。 篇【2】:朱自清散文《春》赏析 朱自清散文《春》赏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从《师说》看韩愈散文的特色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从《师说》看韩愈 散文的特色 (肖旭) 韩愈(70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审孟县)人,三岁而孤,由嫂郑氏抚养成人。 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步入仕途。先后作过汴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 等官。在监察御史任上,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被认为指斥朝玫,被贬为 阳山令。元和十二年,从裴度平准西吴元济有功,升为刑部侍郎。后二年,又因谏迎 佛骨,触怒宪宗,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后,奉召回京,任兵部侍郎,又转吏部侍 郎。 韩愈,是我国古代继司马迁以后最杰出的散文大家。韩愈的散文内容比较丰富, 形式也多种多样。韩愈最擅长于论说文。他的论说文有严密的逻辑和紧凑的结构,曲 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韩愈的《师说》是一篇很重要的作品。其中“道之所存,师之 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今天看 来也有一定的道理。文中所谓“传道”之道,是指儒家的正统思想。文章虽然肯定巫 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但对他们却是轻视的。 这篇体现韩愈进步教育思想的散文,既是他推动古文运动的重要创作实践,又是 向青年传授求师之道的重要论文。 关于《师说》的写作缘由,韩愈在文章的结尾处虽有说明,而实际上,此文是韩 愈针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他曾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 唯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答李秀才书》)他又反复强调,文章兼有“明道”的 作用,认为“道”是主体,是第一位的;“文”是手段和方法,是为“道”服务的。 这是对六朝骈体文瘠义肥辞、无病呻吟痼疾的有力批判,是强调文学社会功能的一大 进步。 关于《师说》的写作背景及产生的社会效果,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 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譁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 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 得狂名。”《师说》引起世人“群怪聚骂”,正是因为它触到了世俗的痛处,体现了 韩愈散文批判现实、针砭时弊的战斗性。

浅析周作人散文风格

浅析周作人散文风格 前言 以往提到周作人最先想到的便是其在政治上的偏离,直到上学期偶然借阅了钱理群所著《周作人》传,莫名的被这个追求平淡、孤独苦寞而又学识渊博的人所吸引。于是开始借阅其作品。觉得其散文也是别有味道。尤其喜欢他在“闭户读书”时期的作品。于是选择浅析其散文风格作为期末论文。一方面是出于对其散文的喜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对一直将其散文风格形容为“平淡”稍有疑义。 文章概要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研究周作人的散文风格。以往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的评价往往都是“平淡冲和”,或者“平实冲淡”,但我本人对此并不是很赞同。打算先了解前人对其散文风格的看法,找到自己与前人观点的异同。通过分析周作人作品《雨天的书》、《故乡的野菜》、《苍蝇》等所包含的丰富的意味及周作人自身的性格特点来分析,希望能以此证明,用“平淡冲和”来形容周作人的散文是不准确的。 正文 前人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的研究 1、以金燕《灰色天空下的温暖一评周作人散文的创作风格》,孙艳平《论局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和刘春香《周作人散文的冲淡美》为代表,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周作人散文中“平淡”、“冲淡”等艺术特征都给予充分言述。 2、吴仁援的《论周作人散文的风格》则开篇便明确指出用“平淡”来总结归纳周作人散文的基本特质或者整体风格都是不准确的,认为“周作人散文中透溢弥漫出的是苦涩味、流氓态、人文性、平民化、浙东气,由此而形成的其散文的显著特征是平缓、平正、平实、平易、平质”。 3、阿英在《周作人小品序》中所提到的:“平淡冲和”这正是周作人小品文的最显著的特色,也就是田园诗人所必然采取而发展到高度的形式。就现代的小品文成果上看,在“新小品”还没有成长,而“杂感文”不能算主要的小品文的时候,周作人的小品文,在史的发展上,我们是不能不予以重大的估价的。

浅谈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1

浅谈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 说起周作人,不得不先提一提他的兄弟鲁迅。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上鲁迅的文章不仅仅是重点篇目还是考试时候必出的考题。鲁迅在中国文坛上是以辛辣讽刺批判的风格著称的,而他的弟弟周作人恰恰与其相反。可以讲兄弟二人都是文学改革浪涛中的先驱,但两人的风格却截然不同。比起鲁迅的凶狠周作人显得温和了许多。我们暂且撇开其在政治上错误的选择,单单在散文创作这一领域,周作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他为中国散文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并且首次引入了美文这一概念。本文,笔者就想围绕他散文创作的艺术风格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部分人谈起周作人散文的艺术风格,都会用上平和冲淡这四个字。对于散文创作而言,平淡的的确确是其最高的境界。可以说平和冲淡是周作人始终没有放弃追求的或者说是努力靠近的创作方向和心境。他的文章无论是随笔还是文理评论都有着心平气和说理的特点,确实很少有剑拔弩张的句子。他的平淡,不是不用技巧,相反倒是匠心独运,只是不露痕迹而已。这就是为何人们说周作人散文中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平和冲淡”了。周作人总是以平淡作为他孜孜追求的理想。这种平淡,在他的著作中是到处都找的到的。如〈喝茶〉中“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又抵十年的尘梦。”还有〈北京的茶食〉中的“我在西四牌楼以南走过,望着异馥斋的丈许高的独木招牌,不禁神往,因为这不但表示他是义和团以前的老店,那模糊阴暗的字迹,又引起我一种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的生活的幻想。” 然而周作人终究还是一个复杂的人。在其不少文章里面都寄托着正统的思想,而并不是一味的平淡无味,这些虚实,抒情性的散文不仅仅在描述真实的生活还临摹了真实生活的美与丑。还有不少正经之作,内容相当严肃与尖锐。因此单纯的用“平和冲淡”来概括他散文的艺术特色也不是最为确切。就连他自己也不太认同自己真正做到了平和冲淡,在他《我的文章》中周作人是如此来评价自己的作品的,他说“平淡,这是我所最缺少的,虽然也原是我的理想,而事实上绝没有能够做到一分毫,盖凡理想本来即其所最缺少而不能做到者也。”至于自己文风他只是觉得“在于未能平淡闲适处,即其文字多是道德的”。事实上,对现实的忧患,即使是建立在对人生悲观基础上的“乐生主义”,但是都不能使他做到真正的平和冲淡。对于《故乡的野菜》这样的纯散文来说,他在表面上的确是追求着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但实际上却表达了他的精神寄托以及内心深处最最深刻的伤悲。一开始,他并没有用很浓烈的语句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反而说自己对故乡并没有太多的感情。但到了后面又流露了“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的失望与伤感。显然他也没有忽视自己的情绪,只是在表现情绪的时候不那么张扬而已。就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般,文字很清新很脱俗,是一篇美文,但是事实上却是作者对现实的逃避,是对自己情绪的一种代偿,有着极其忧伤的情调。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散文集有《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他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从思想内容上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战斗性较强的,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二是描述个人家庭生活,抒发自我感情以及描绘大自然景致的散文,如《背影》、《绿》、《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朱自清散文真挚、自然、朴实,在结构上注重“文眼”的安设,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体现了漂亮缜密的特点;在抒情上善于创造情境交融、以形传神的艺术境界。因作品的立意和题材的不同,而显示出浓郁的抒情色彩;在语言上对口语进行大胆的艺术锤炼,读起来明白如话,通俗平易,又形象生动,浓缩隽永。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缜密真意情致文美清秀)特色朱自清原是一位诗人,所写散文自然不失其诗人本色,郁达夫曾经在《中国文学大系·散文集·导言》里说到:“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①。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大体说来,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构思缜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上,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 所谓“文眼”,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的概括与集中,把作品的思想与形象辩证地统一起来的“凝光点”。围绕这个“焦点”,或者说是“文眼”,把零散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或者把纷繁的内容集中到某一点上,使作品所表达的思想高度凝聚。清人刘熙载云:“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②,惟有“文眼”,主旨才会鲜明突出,意境才会有虚实;惟有“文眼”,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严整。

唐宋八大家简介--韩愈(文学成就)

唐宋八大家简介--韩愈(文学成就)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 诗歌创作 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新的探索。所谓“以文为诗”,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当然,他的诗也存在着过分散文化、议论化的缺点,对后代有不良影响。 论说文 韩愈在论说文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文笔多变,形象奇幻,理论精湛。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众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志铭中,韩愈也有些“谀墓”(指为死者歌功颂德,在墓志铭中不论其功绩如何,一概夸大其词予以赞颂的行为)之作,当时已受讥斥。抒情文中的祭文,一类写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祭十二郎文》;一类写朋友交谊和患难生活,四言押韵,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杨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韩愈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骈俪的文风。 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如“蝇营狗苟”(《送穷文》)、“同工异曲”、“俱收并蓄”(《进学解》)等新颖词语,韩文中较多。他主张“文从字顺”,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但他也有一种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谓“不可时施,只以自嬉”(《送穷文》),对后世有一定影响。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韩集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

浅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 有人说周作人散文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只不过是在散文中古今中外引经据典显示学识;也有人说周作人的散文苦涩难懂、令人费解;还有人说周作人曾做过汉奸,他的文章是反动文学……带着文学史及人们对周作人的种种评价,我怀着一种疑惑而又好奇的心理开始走进周作人的世界。徜徉在周作人所创造的文学氛围中,我对作品里的风俗人情开始着迷;走近周作人,我发现了一个独特而又优美的散文艺术境界。 正是在这种理智和情感的驱使下,我开始了对周作人小品散文艺术风格的探寻……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之一。其小品散文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是对其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首先是化腐朽为神奇、点铁成金的文抄体是周作人散文独具的特色。其文抄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运用周氏独到的评点,达到了文我合一、物我两化的艺术境界。其次在其闲适艺术风格中所表现出的平和冲淡的意境迂回曲折的笔墨情趣和渗透于文章的淡淡的苦味。再次是周作人用特殊的笔调把读者引入其境的意境美和作品中流露出的平淡而有韵致的故乡情绪美。另外,周作人散文语言平实质朴,却不乏精炼,平实冷静中包含着幽默,也是其文章的一大特色。 (一)、化腐朽为神奇、点铁成金式的“文抄公”的文体。 周作人自幼饱学诗书,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加之他在留学日本时又广泛涉猎了外域文化。他能够对古今中外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学养。周作人这种特殊的读书经历所形成的文学涵养,使其在文章中经常大段地抄引古书内容,使“文抄”成为其文章的一大特色。钱玄同在给周作人的信中写道:“研究院式的作品固觉无意思,但鄙意老兄数年来之作风颇觉可爱,即所谓…文抄?是也。”对于周作人这类文抄体,许多人似乎很难接受。他们甚至认为周作人这类文章脱离现实,躲入书中以书本知识济文章,文中没有自己,其文抄只不过是显示其学识,给人故作高深之态,让人产生“高山仰止”的感觉。面对此类批评,周作人很不以为然。对周作人而言,抄书并不比作文容易得多。 其一、“文抄”内容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融合。周作人在写作实践中确实做到了“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统制”。在文抄中把知识与趣味融为一体,让读者在了解某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内容提要]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真真实的思想真切的情感真实的自我美意境美语言美 真和美结合构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格调和风采。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真 一、真实的思想。朱自清先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 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他主张散文创作要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竭力提倡写实的文学。 二、真切的情感。治学严谨的态度。观察的细致入微感受的细微用 心使朱自清的散文有着极其动人的真切的情感。 三、真实的自我。直抒胸臆平淡描述把自己的观点内心的变化 直接告诉读者使读者看其散文就像朱自清在和自己静静谈心真率 温馨纯美。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美 一、意境美。意境是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优美的意境能深深地激动 人心使读者如临其境心驰神往。1抒情和叙事相融合创造一种情景交融物与我浑的妙境2、抒情和议论相结合显示一种将人生的彻悟历史的开掘理性的思考都融会于一体的艺术境界。 二、语言美。1、朴素自然平中见奇2、精彩动人的修辞3、富于变 化的句式善于运用迭字、迭词[即得叠字、重叠词]。4、朱自清先生还有意避免“是”字句“有”字句和“在”字句打破了常规句式的沉闷。 [关键词]真美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用真和美去概括最合适不过了。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真实的自我真切的情感真率的话 语真实的思想构成了朱先生散文的艺术格调和风采美朱先生的散 文意境美语言美如诗如画给人美的享受。 一、朱自清先生散文艺术的真。 朱自清先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 作特色。他主张散文创作要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竭 力提倡写实的文学。所以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里面叙述的人、事、还有景致给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好像朱先生就我们在身边给我们讲 着他自己的故事他的父亲他的爱人他的儿女他的朋友他的见闻、美景等等。 如《背影》、《儿女》、《择偶记》、《给亡妇》等都记录了先生 和家人的真实生活。这些散文虽然写法不同表现格调也不一样有的 欢快有的低沉有的朴实有的幽默。但是里面写的内容都是真实感 人的。你看不能忘怀的父亲的背影妻子和孩子的生活小事那么平凡 那么有乐趣。甚至心中的烦恼、“丑事”也不遮不掩的展示在读者面前。 特别在《儿女》一文“我结婚那一年才十九岁有了阿九二十三岁 又有了阿菜。那时我正像一匹野马那能容这些累赘的鞍鞯辔头和缰 绳摆脱也知是不行的但不自觉地时时在摆脱着。现在回想起来那些 日子真苦了这两个孩子真是难以宽宥的种种暴行呢”[1]其中朱先 生描述了自己由年轻时烦孩子、经常打骂孩子逐渐自己人到中年了成 熟了会爱会疼孩子了也能从家里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享受到生活的乐

韩愈的创作风格与人格

韩愈的创作风格与人格 韩愈(768—824),不仅是杰出的散文家,也是中唐诗坛上一位别开生面,用于独创的诗人。 在倡导古文运动的同时,也曾致力于诗歌的创新,以纠当时平庸的诗风。 韩愈是我国唐代初期著名的文学家。 他在当时的古文运动中所建立的功绩受到后人普遍的赞扬。 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视,不可抵挡的。 韩愈的诗歌有四百来篇,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不多,反映社会现实的面也不宽,称不上是中唐社会的一面镜子,但人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当时社会的某些面影,听到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心声,从那些怀才遭冤的怨言中,人们看到封建专制压制人才的某些侧面,从而加深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了解,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韩愈诗歌中独特的艺术风格。 《古文评注》上说: “唐文惟韩奇。 ”韩愈的散文,雄奇奔放,流畅明快。 韩愈的诗,也引入了韩文的风格和章法技巧。 韩愈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韩孟诗派作为中唐诗史上一个极富个性特征的艺术创新流派,在对诗歌艺术的创新上,更是表现出异常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韩愈在歌创作上,反对因袭,力求创新。 韩愈诗歌的主导风格是“崛险怪”,主要表现为想象的特,夸张的大胆,意境的奇幻。 提起韩愈,人们首先想到他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他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对后世一千多年的散文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

其实他的诗歌同样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诗歌创作上,韩愈也高举“古文运动”的大旗,创立了新的流派。 韩愈为诗的风格也如他的散文一样,浑浩流转,独立特行。 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散文创作不仅某些思想内容一以贯之。 在表现手法上,亦有明显的散文倾向,这与他提倡儒学复古,反对骈文是一脉相承的,“不平则鸣”的文学观点在韩愈的诗中继续体现出来。 韩愈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便是追求奇、特、险、怪。 他不甘平庸,敢于向社会挑战,敢于与潮流背道,敢和命运抗争,一生坎坷,在潮起潮落中展示真我,显示出豁达、好强、无所顾忌、锋芒毕露的个性。 在艺术上创新求异,大胆采用前人不常用的内容、句式、意象,使诗歌呈现出“奇崛险怪”的特点,但并不都以奇险见长。 他的诗可以清幽如水,也可以奔涌如瀑,更可以奇险如坚冰怪石。 总的来说,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 其诗亦别开生面,用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 这里主要从诗歌的角度来探讨韩愈的创作风格。 韩愈的一部分诗拈取鬼怪,离奇之题材入诗。 如《陆浑山水》,《月食诗》,《嘲鼾睡》均以题材之鬼怪,离奇著称。 此类诗题材特殊,大量引用稀奇古怪之事物,设想之奇特,造语之险,堪称一绝。

朱自清早期散文的艺术特色(一)

朱自清早期散文的艺术特色(一) 朱自清早期的散文创作主要的是叙事抒情的散文,这些散文或叙述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或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无论是叙事散文还是写景散文,篇章布局都是十分精当的,显示出他早期散文漂亮、缜密的特点。 《背影》写为儿子送行,并艰难地替儿子买来桔子的父亲的“背影”,作者选择了一个特殊的背影加以烘托,这“背影”是在他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日益破败的氛围中予以孕育和刻画的。从而以血和泪掺和的冷涩惨淡的色调,在抒情主人公心灵深处勾画出一个悲剧性的“背影”形象。全文叙事含蓄,将丰富的感情寓于朴素的描写和叙述中,表述了一个辛苦辗转的知识分子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苦于世态炎凉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从一个小康之家的日益没落这一角度,曲折地反映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人民趋于贫困化的现实。《背影》写作者的生活感受,写出了真情,写出了情致,使这篇散文在当时获得单篇散文从未曾有过的脍炙人口、争相传诵的巨大影响。 《荷塘月色》、《绿》等是写景抒情见长的名篇。在《荷塘月色》这篇写景抒情散文里,朱自清先诉说自己的不宁的心境,然后描写一个宁静的与现实不同的环境——月下荷塘,通过对传统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 朱自清早期写景散文,语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善于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准确、具体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正像他在探讨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时所说的,“‘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说逼真与如画》)在长期的追求中,朱自清描写的造诣很深,在他笔下,无论是梅雨潭的绿色,还是清华园的月光,都写得逼真如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这类写景散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流露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描绘月光如流水般照着荷花和荷叶用“泻”字;青雾弥漫着荷塘用“浮”字,而荷叶拥挤的情景用“挨”字,还有用“田田”形容叶子的鲜绿茂盛,用“亭亭”比喻荷叶直立之状态,将月光、青雾、荷叶的动态和情态写活了。朱自清十分注意遣词造句的形象性,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新颖的比喻,唤起读者的联想。《绿》是一篇以描写醉人的绿色而著称的千字小品,中间两段文字,描写梅雨潭和它的绿色,作者循着游踪,先写山岩、瀑布和梅雨亭,一路写来,层次井然。作者坐在梅雨亭上,景色尽收眼底:云在头上流着,草丛透着绿意,瀑布冲下,撞击在岩石之上,飞花碎玉般落下,恰如朵朵白梅,又如点点杨花,如此描绘静观的景物,没有雕琢,不加修饰,真如工笔画一般,读来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接着写梅雨潭的“绿波”,朱自清没有用“绿油油”“绿如翡翠”一类的形容词,而是用一连串新鲜的比喻,引起人们美好的联想。他说,梅雨潭的绿波“像少妇拖着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最嫩的皮肤”、“像湿润的碧玉”,描绘之后又从比较的角度来写“北京什刹海佛地的绿杨”太淡了,“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碧草叶”太浓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这样通过色的浓淡和光的明暗,将梅雨潭“绿波”的厚、平、清、软的具体景象传达给读者。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篇一:韩愈柳宗元创作成就及散文风格之比较 韩愈柳宗元创作成就及散文风格之比较 韩愈和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两位伟大文学家,他们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地创作散体文,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创作成就比较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他们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施者,有600余篇诗文传世。他的散文,在内容上,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的主张,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在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柳宗元的著作很多,体裁广泛,文艺性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议论文、传记、寓言、山水记和杂文。山水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首领,古文运动不仅是反对陈腐的今

体文(唐四六),更重要的是力图复兴极衰的儒家学说,推翻声势极盛的佛道二教,所以韩愈古文富有战斗精神,不愧为“凌云健笔意纵横”的伟大文学家和思想家。韩诗与古文一样,象长江大河,浩浩瀚瀚,表现笔力雄健才思富赡的极致,李白杜甫的精华,被韩诗吸收并神而化之,独成一大家。韩诗变化怪奇,主要得自李白,法度森严,主要得自杜甫,柳宗元诗既不象韩愈诗那样豪放纵横,也不象元白诗那样平易通俗,他虽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创导人,但受《文选》影响(六朝文)甚深,他的古文含有很多骈句,特别是最著名的山川记,显然从郦道元《水经注》写景文化出。他的诗含有选体气味,谢灵运、陶潜是他学诗的范本,当然不是模拟陶谢的形迹,而是变化为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在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如在文学的观念上否定六朝的“文笔”之分,把散文引入了杂文的发展路途,在创作实践中重视辞采、语言和技巧,突破了一切文体的界限和陈规旧制,把大部分应用文写成了艺术性很强的文学散文。将浓郁的情感之如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 二、风格特点比较 韩愈和柳宗元散文的风格的异同可以从创作题材、主题思想、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四个方面方面作一个全面的把握。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内容提要]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真真实的思想真切的情感真实的自我美意境美语言美 真和美结合构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格调和风采。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真 一、真实的思想。朱自清先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 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他主张散文创作要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 活崇尚革新。竭力提倡写实的文学。 二、真切的情感。治学严谨的态度。观察的细致入微感受的细微用 心使朱自清的散文有着极其动人的真切的情感。 三、真实的自我。直抒胸臆平淡描述把自己的观点内心的变化 直接告诉读者使读者看其散文就像朱自清在和自己静静谈心真率 温馨纯美。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美 一、意境美。意境是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优美的意境能深深地激动 人心使读者如临其境心驰神往。1抒情和叙事相融合创造一种情景交 融物与我浑的妙境2、抒情和议论相结合显示一种将人生的彻悟历 史的开掘理性的思考都融会于一体的艺术境界。 二、语言美。1、朴素自然平中见奇2、精彩动人的修辞3、富于变 化的句式善于运用迭字、迭词[即得叠字、重叠词]。4、朱自清先生还有 意避免“是”字句“有”字句和“在”字句打破了常规句式的沉闷。 [关键词]真美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用真和美去概括最合适不过了。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真实的自我真切的情感真率的话 语真实的思想构成了朱先生散文的艺术格调和风采美朱先生的散 文意境美语言美如诗如画给人美的享受。 一、朱自清先生散文艺术的真。 朱自清先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 作特色。他主张散文创作要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竭 力提倡写实的文学。所以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里面叙述的人、事、还有景致给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好像朱先生就我们在身边给我们讲 着他自己的故事他的父亲他的爱人他的儿女他的朋友他的见闻、 美景等等。 如《背影》、《儿女》、《择偶记》、《给亡妇》等都记录了先生 和家人的真实生活。这些散文虽然写法不同表现格调也不一样有的 欢快有的低沉有的朴实有的幽默。但是里面写的内容都是真实感 人的。你看不能忘怀的父亲的背影妻子和孩子的生活小事那么平凡 那么有乐趣。甚至心中的烦恼、“丑事”也不遮不掩的展示在读者面前。 特别在《儿女》一文“我结婚那一年才十九岁有了阿九二十三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