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读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穿越梦幻的时空-心得体会

读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穿越梦幻的时空-心得体会

读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穿越梦幻的时空-心得体会
读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穿越梦幻的时空-心得体会

读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穿越梦幻的时空

"心得体会

创造“来又如风去又如风”奇迹的中国铁路建设者们

——读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穿越梦幻的时空》有感时空穿梭是什么感觉?只有在科幻电影中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找到一点似有似无的感觉,但是行进如风的感觉,也许乘坐一次中国高铁就能找到亲身的答案。目前世界已知的最大风速测于1958年美国新汉普郡1916米高的华盛顿山上,风速达到了每小时 371公里,约等于每秒103.2米,而在XX年12月11日的郑西铁路客运专线上,单组“和谐号”高速动车组试验列车最高时速达394.2公里,每秒行进达到109.5米,可以夸张的说这种速度行进真的如风吹过,甚至有人称这列高速动车组为“没有翅膀的飞机”。就如同动画片《机器猫》里的小叮当那神秘的时空穿梭机让孩子们为之兴奋一样,中国高铁此刻的神奇正在使全世界为之震惊。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有过这样一个预言:“只要可以超越光速,我们就可以到达任何一个我们要去的时代”。这个大胆预言透漏着宇宙那让人类遥不可及难以解开的终极奥秘,但是幸运的是人类的脑海里从不缺乏胆大的梦想,敢想敢做使梦想成为现实仅仅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如今,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就正在上演着一场从

梦想到现实甚至有些科幻般感觉的铁路建设大戏,中国的铁路建设者们正在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无穷的智慧在祖国大地上创造着一个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奇迹,让路网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快速延伸,让列车在万里铁道线上加速奔跑!是不是可以像爱因斯坦形容光速一样来形容当今的中国高铁呢:“只要可以超越风速,我们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穿梭中国广袤的大地。”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美好梦想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就要实现。

岁月流转,日益缩短的是连接壮美神州的距离和时间。从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开发时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中国迅疾跨入了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惊诧于中国速度,各国舆论疑惑:“中国高铁似乎在一夜之间完XX丽转身,从一个不起眼的追赶者变成了世人关注的领跑者”。此刻,当世界各国对今日中国高铁产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样幻觉的时候,唯有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一代代艰苦奋斗的铁路人才能够深知其中从质变到量变的历程是多么的艰辛,饱含了多么多的苦与累。

当看到《穿越》文中“铁道部和科技部共同研发出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最高运营速度将比德国、法国的高速列车快60公里,比日本新干线快80公里,节能环保和综合舒适性也高人一筹”这句话时,作为一名中国人、

更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铁路人,我为之倍感激动、倍感自豪、倍受鼓舞,成为铁路强国的梦想,我们已经追逐了一百年,而如今让人扬眉吐气、痛快淋漓的感觉终于得以释放,百年梦想到了梦醒时刻,中国雄狮更加伟岸的屹立于世界东方。

当看到《穿越》文中胡锦涛总书记讲到:“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寄希望于铁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进一步认清使命,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开拓进取,为加快我国铁路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的大贡献”时、当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认真聆听到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充分肯定铁路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成绩的那些亲切话语时,我作为一名光荣的铁路团员青年又一次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深刻认识到我国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而且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了一名铁路青年肩上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思想认识和思想境界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保安全的目标显得更加明确、保畅通的信心变得更加坚定。

中国高铁的“启航”犹如一剂催化剂,无不使铁路人为之欢呼、为之鼓舞、为之振奋,作为一名铁路一线的团员青年,当看到身边的广大干部职工们一谈到高铁都变得兴致勃勃、兴奋不已、充满憧憬时,我才突然发现“中国高铁”真

真切切在逐步成为当代铁路人向前奋进、向前奔跑的一种精神动力,这种动力使大家为早日实现铁路现代化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变得更加强烈,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加入心入脑,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有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明确端正,一种把个人成长发展与铁路现代化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和把个人理想与建设和谐铁路目标任务紧密联系起来的思想油然而生。广大团员青年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唯有努力抓住当前铁路现代化飞速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积极投身于铁路现代化建设事业,以实际行动为早日实现人民群众梦寐以求的“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美好前景而勇挑重担,不辱使命,奉献青春,建功立业,才能无悔于青春、无悔于人生、无悔于和中国铁路的这份深深缘份。

中国高铁的速度,升腾于中国人对‘速度’情有独钟、矢志不渝的梦想。

中国高铁的道路,记录了中国人奋力创新、勇超世界一流的心路历程。

中国高铁的模式,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凝聚的团结协作、联合攻关的强大力量。

中国高铁的精神,演绎着铁路人报效祖国、忠诚无悔的信念追求。

《穿越》文中这精彩的四句话对今日的中国高铁做出了

最好的概括,更是给予了中国铁路人一个最高的褒奖和崇高的荣誉。展望未来,中国高铁必将引领中国铁路的前进方向,成为中国这条世纪巨龙展翅腾飞的一个崭新的标志,让我们携起手来满怀期待。

中国高铁终于冲出国界:第一条海外高铁马上通车

中国高铁终于冲出国界:第一条海外高铁马上通车 由中国铁建总承包建设的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 布尔高速铁路二期主体工程宣告完工,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进入通车倒计时。这也标志着中国高铁建设的企业从此获得博弈欧洲高铁建设市场的“准入证”。来自西陆军事https://www.docsj.com/doc/4f685548.html, 12月26日,京广高铁首趟由北京开往广州的列车在北京市区内驶过。新华社记者公磊摄12月26日上午9时,郑州东站首发的G90次高铁开往北京。新华社记者赵鹏摄 中国铁建中土集团总经理袁立告诉记者,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二期工程项目全长158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合同金额12。7亿美元,其中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7。2亿美元。由中国铁建组成牵头组建的合包集团(简称CCCI)中标承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全部采用欧洲技术标准,中国铁建第五勘察设计院与中国铁建电气化局组成的联合体,按此标准中标承建了全线的电气化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任务。 “全线桥梁与隧道的长度占到线路总长的42%。其中最长的隧道长6。1公里,最长的桥梁为1。96公里,在盛产花岗岩的土耳其,工程技术难度可想而知。”中国铁建土耳其分公司总经理郑建兵说。

安伊高铁二期工程2005年成功中标,2008年9月开工,去年9月全线铺轨接通,11月开始进入静态测试,冷滑、热滑等全编组机车带电测试阶段,目前的测试时速已超过170公里,线路的施工技术质量受到土耳其政府及有关各方的充分肯定。 中国铁建总裁张宗言说,在高速铁路的发源地欧洲,我们与国际同行首次同台竞技,这充分证明我们不仅能够建设好中国国内的高铁,我们也完全有能力按照欧洲技术标准,参与国际高铁市场的竞争。京广高铁26日全线通车众多京广高铁列车停靠在武汉动车基地,蓄势待发。新华社图片安伊高铁二期工程预计今年上半年就将全线正式通车 运营。届时,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两大城市之间每天的铁路客流量,将会从目前的4000人次增加到25000人次以上。 中国铁建董事长孟凤朝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铁已具备性价比、技术、安全性等优势,同时在建设全球最大规模高铁网络过程中,积累下了丰富的建设经验。 中企参与修建土耳其安伊高铁的启示 中土两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对线路进行反复检测 土耳其安伊高铁建设大事记 2005年3月17日 土高铁项目投标办公室正式在伊斯坦布尔成立。同时,

精选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精选课改心得体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本事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精选课改心得体会,希望你喜欢。精选课改心得体会1经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使认识到仅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提高,所以新一轮的课革不仅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今年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贴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教学改革的意义1.改革的特点。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所以,教学改革日益被提到改革日程上来。我国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从总的形势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实践的深远影响,人才选拔的机制不完善,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仍有许多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这些,既有教学改革本身不够到位的原因,也有受课程制约的因素。所以,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这些都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次教学改革,由于有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成效作为基础,有了深刻的反思,对存在的问题有了检讨与共识,因些可望有针对性地、实实在在地展开。更为重要的是本次教学改革作为新一轮的

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在教学改革供给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同时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可望教学改革有实质性的全方面的推进。2.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究竟要改什么?)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经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本次教学改革不仅仅要我们教师改革教育观念,还要改革我们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们教师们观念、方式的转变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能动性、创造性才真正得到张扬、提升,并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进取参与社会的有职责的人,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被看成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再次,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二、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传统的(简单说)教材是什么?学校规定什么、政府规定什么,我们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中国震撼心得体会.pdf

中国震撼心得体会 “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本书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本书是“中国模式”论的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其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它将丰富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让国人以及世人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崛起的事实,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内涵。作者张维为,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日内瓦韦伯斯特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复旦大学兼任教授、清华大学特邀研究员。著有《*时代的意识形态与经济改革》(英文)、《改造中国:经济改革及其政治影响》(英文)、《重塑两岸关系的思考》等学术专著。发表过许多关于中国经济与治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模式、比较政治、外交政策以及两岸关系的文章。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一章不再误读自己一、世界变化真快。 二、这个崛起不寻常。三、从中国超越日本说起。四、GDP悖论。五、迈向第一。第二章中国的1+1大于2。一、“准发达国家”板块。 二、中国的中产阶层有多大?三、“新兴经济体”板块。四、为什么中国的1+1大于2 ?第三章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走向“民族国家”的坎坷。二、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三、新的视角。四、重新认识中国。第四章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一、危机带来的思考。二、中国模式可能胜出。三、高铁奇迹与中国标准。第五章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一、迷信西方话语的代价。二、可能影响世界的中国理念。三、不被西方话语忽悠。四、“游戏民主”还有没有戏?五、日内瓦激辩人权。六、言论自由与井底之蛙。第六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印度。一、贫民窟带来的震撼与思考。 二、印度为什么落后于中国?。三、印度民主综合症:“散、软、短、泛、粹”。第七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东欧。一、二十年前的东欧。二、东欧今天怎么样?三、重返匈牙利。四、东欧的“两个激进”。第八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东亚。一、三大困境。二、民主品质为何不佳?。三、民主建设不能靠“换血”。中国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卓越的贡献。整书看完后给我震撼,给我力量。我为我是炎黄子孙骄傲,我为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骄傲、自豪!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2010年12月03日 12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这是中国铁路创造的世界纪录,更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值得书写的重要章节,因为,高速铁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了运营持续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今,中国铁路每天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1000多列,发送旅客近百万人。而且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铁路通道的货运能力得到了巨大释放,为实现货运增量、丰富货运产品体系、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在建设和发展高速铁路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营业里程上不断快速扩展,而且锤炼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精神,形成了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速铁路文化体系。 作为带动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铁路不仅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对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助推器。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起点 在中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世界范围看,速度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某种运输方式或某种交通工具的兴衰。铁路自诞生以来,正是由于它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上的巨大优势,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世界各国交通运输的骨干,极大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进程。曾几何时,由于忽视了普遍提高行车速度,铁路在速度方面的优势迅速缩小,甚至消失。速度慢成了阻碍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铁路以高速客运为突破口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高速铁路的问世,使一度被人们称为"夕阳产业"的铁路焕发了青春,出现了新的生机。客运高速化是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旅客把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速列车作为出行的首选。 建设现代化的中国铁路,必须在速度上"突出重围"。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节约土地、节能环保等明显优势。发展高速铁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2003年,中国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重要决策,中国铁路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七年来,铁路系统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国情和路情,着眼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高速铁路、机车车辆、高原铁路、既有线提速、重载运输等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运输效率世界第一,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高速铁路的发展成就。中国铁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

教师手拉手活动心得体会_学习心得

教师手拉手活动心得体会_学习心得 教师手拉手活动心得体会 1月16号看到李镇西研究会的一条消息:好教师愿意做大手,帮助小手成长,他们是杨富志、黄建军、张学勇、谢华......有愿意自觉成长的80、90后老师,请主动和他们联系。看到消息我很激动,真是太好了,这样就有机会和心中敬仰的老师走得进一些。但同时又怀疑这是不是真的,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就像从天而降一样。但是,我毫不犹豫地去找心中的大手的QQ,当时心情激动,报着一定能成功的心态去发消息,也不顾及后果和失败,也没去想这样会不会冒昧。 ”你好谢老师”片刻之后,一个微笑的表情发过来。我更是激动,看来这是真的,接着华姐就问道,我参加研究会多少年,我是哪年的,最后,华姐发来消息:呵呵,好的,那就大手和小手行动。牵手成功,没想到幸福来得那么突然。华姐如此爽快的答应了,她也不想想,我这个小手是什么水平,会给她带来多少困难,她又将付出多少时间。 而华姐,在研究会中都这样称呼她,她是很有名气的老师了。 谢华,四川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语文学科中心主任,李镇西研究会副会长,第一届”中国李镇西式好教师”,

语文湿地[谢华专栏]作者。《中国教师报》评选的”最美女教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封面人物。”爱的教育”是行动指南,”阳光阅读与行云写作”是课堂教学风格,”感恩生活,高洁前行”是生活质地。 我眼中的华姐却是这样的,高洁优雅、美丽动人,她那动人的眼睛总是散发出爱和思考的光芒。更为敬仰的是她的为人,她心地善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走进她的博客,那浓浓的爱扑面而来。”人类因为爱而温暖,教育因为爱而精彩。”“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她博客里的文字把这一切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在初次与她的交谈中,就感受到了华姐的善良,对别人无私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的帮助。华姐学识丰厚,能说会写,她的学生也是广泛阅读,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她关爱学生,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使得同为语文老师的我汗颜,仰慕不已。 经过多年的漂泊,环境的影响,再加上自身能力的欠缺,一直就消磨着大好的时光。有一天,我突然不再想过这平淡而无意义的生活。我想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也想让我的学生也拥有幸福而快乐的学习生活。而我原本能给的就不够,于是我自身需要成长。我开始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而一个人的成长的步伐是很慢的,正如李镇西研究会里常说的那句话一样,”一个人的成长,可以走得很快;一群

读《中国震撼》有感

读《中国震撼》有感 看完了张维为的《中国震撼》,感觉我们生在中国是非常幸福的。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中国震撼》有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一口气看完了张维为的《中国震撼》,感觉我们生在中国是非常幸福的。作者认为中国经济的成果是无可质疑的,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历史上也存在,有的甚至比中国还严重,比如意大利的腐败。但如果中国意识到了,就会集中高效处理这些问题,比如环保技术。作者认为只比较GDP是不恰当的,因为它掩盖了许多背后的差异。GDP不能说明我们生活是否幸福。我们通常会用GDP 总量来说明中国实力如何强大,或用人均GDP说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GDP应该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而且没有算上房产。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比中国高但作者看到其首都比北京落后三十年。 作者以自己在许多国家的亲身经历,说明中国比其它发展中国家发展得还要好,比如农村有楼房,有自来水,通电,有电器。中国的发达城市(如上海,北京)比发达国家的大城市还好,一样有高楼,高铁,机场。一些西方人来到上海的感受可以用“震惊”来形容。这得益于小平的远见,让部分城市富裕起来,这是田忌赛马的道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城市发展起来了,可以通过税收来支援贫困地区。

作者认为任何一个非西方国家在学习西方那套制度,没有不失败的。不能简单地以民主,专制来说明一个政治制度的好坏,认为民主是好的,专制是坏的。而是要以人民的生活是否幸福来判断。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西方民主,结果人民生活一团糟。他认为西方之所以民主成功,是因为他们足够发达,政治上的折腾不会对经济有很大影响。况且西方国家的建立和初期发展不是民主产生的,而是通过暴力,战争,掠夺来积累财富。那些推崇西方民主的人怎能忘记这段历史?而发展中国家实行了民主后,本来脆弱的经济被各种选举,政党斗争搅乱了。国家内的几个政党,利益集团在斗争,互相扯皮。人们教育水平不高。一些贫民窟的人被黑帮利用作为票仓。 一个国家文化不同,其政治制度也不同。东方文化强调集体,秩序,家人。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权利。如果引进西方制度,把本来团结的群体拆散,让其斗争,那不是比原来更坏?有人打个比方,中国的领导制度,就像是公司的CEO 制,能一人一票选CEO吗,那么公司一定破产。如果军队一人一票选指挥官,一定打不好仗。民主选出来的不一定是有才能的人,可能是多数人的暴政。一些民主国家就是例子,如菲律宾,海地,泰国,它们政治动荡。民主国家决策低效率,各方吵架。比如印度要改造贫民窟,计划改造90万户,5年才改造6000户。民主无所谓好坏,没有适合所有国家的

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

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 2008年的一天,我在办公室里与《中国教师报》邂逅了,翻开这张墨香扑鼻的报纸,深深被她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从此我与《中国教师报》结下不解之缘。 《中国教师报》是“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的教师,她对我的帮助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中国教师报》是了解神圣教育事业的一扇窗口,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开拓思维、展示风采的平台,在这里我可以驰骋思想,飞扬激情。《中国教师报》的“教育家”、“现代课堂”、“教师生活”、“课改研究”、“网评天下”等栏目上的一篇篇教育专家的经验之谈,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理念新颖的教学案例,让我豁然开朗;一则则观点鲜明的精彩评论,让我不禁沉思良久。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教育同仁的真切经历,班级管理的心得体会等短小精悍文章深深的吸引着我,我对教育事业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思想不断提升。 教师是做人的工作,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就会事倍功半。《中国教师报》的谆谆教诲使我不断进步,日渐成熟。我的心灵得到升华,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学生,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义务,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心灵、打动人心的爱的教育过程。 爱是一门伟大的艺术,而宽容就是这门艺术的精髓。当我

俯下身子,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学生时,发现每一名学生都是那么的可爱,他们都有着独特的潜能的,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不管孩子的过失有多么严重,如果动机不是出于恶意,就尽量不要责罚他。《中国教师报》让我懂得了这些道理,她让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以赏识的目光来看待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热爱学生、宽容学生、理解学生”的理念逐渐融入了我的灵魂。 课堂的主体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课堂教学要关注生命的存在,从唯智教育走向以人为本的教育。《中国教师报》让我懂得,教师要“忘掉教师之形,忘掉教材之形,忘掉课堂之形”。要俯下身子,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层面,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要不拘泥于教材和教案,遇物则诲,相机而教,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要将课堂当作师生互动合作的舞台,在同学们的交流中,自己以一个引领者的身份,进行适时的评价,点拨。 《中国教师报》帮助了我,改变了我。如今,我已是《中国教师报》的一名忠实读者,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期待着和《中国教师报》一路同行,阔步走向美好的明天。 2

学习中国震撼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心得 体会 按照上级学习一本好书的通知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张维为所著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全书通过对“中国崛起”背后的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其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与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它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让国人以及世人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崛起的事实,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创了“文明型国家”的概念。所谓“文明型国家”,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这是他的创见。他认为,今日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与此相对应的,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陈述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对于这种说法,我深以为然。这不仅仅是一种振奋人心的说法,更是一种充分认识自我、是一种建立在在中国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和960万平方公里广阔疆域的与众不同的华夏大国的国情分析和当前历史阶段分

析的基础上的必然结论。“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求同”,因此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未来也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并对世界文明做出原创性的贡献。这正是小平同志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义所在。 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是转型,而是一种创新——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中国既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同时又是“百国之合”。历史上中国也是成百上千的国家慢慢整合起来的。这种国家的特点,四个超级因素,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有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独立的思想体系,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果我们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我们的四大特征、四大超级因素,很可能一瞬间就转变成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百国之合”变成“百国之异”。“百国之合”的人口成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温床,“百国之合”的疆土成为四分五裂的沃土,“百国之合”的传统成为不同传统对抗的借口,“百国之合”的文化成为不同族群冲突的根源。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有多种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完全为西方话语捕获,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经济崩溃的世纪浩劫。 这篇文章中,首节的“不再误读自己”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他总结了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告诉国人,中国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5月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牛国宁 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坚持阅读《中国教师报》,发现里面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有教育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校长和主任的精彩发言,同时还有好多一线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诠释。我们每一位教师也都在经营着自己的课堂,课堂每天都是新的,每一堂课都与众不同。教育的所有问题都可以从课堂中追溯到原因,也都必须经过课堂去解决。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原点,同时又是撬动教育、推进发展的支点,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创造精彩而高效的课堂! 中国教师报里的《精彩课堂在于在学生的生命里留痕》一文,给我的感触颇深。文中说“课堂之所以精彩,不是因为教师讲得到位、学生训练得扎实,而在于它能在学生的生命里留痕。如果一节课教师与学生没有精神上的…相遇相知?,教学技术即便再娴熟,也是旧的课堂;相反,即使教学技术有一点瑕疵,但是师生之间有思想的交流,有心灵的对话,那也是新的课堂。”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个人觉得,课堂上学生学习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精彩。因此我们的教师作为教育人,要搞好教育。搞好教育,首先就要搞好课堂;要搞好课堂,首先就要搞好与学生精神上的“相遇相知”。下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不成熟的见解和想法:

一、课堂教学需“用心” 做生意需要经营,才能赚到钱,而课堂也需要去经营,才能充满活力。爱心是我们的资本,教学技能、教学手段是我们的资本,不辞辛苦的备课、判卷子、批改作业这所有的付出其实都是我们的资本,我们怎样将这些资本转化为效益,这确实是需要我们去认真经营的。会不会经营,课堂也就有了好坏之分。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要想让你的付出获得最佳的效益,你就必须学会经营。 其实这一点也是我这两年一直在坚持做。精心备每一节课,改变自己的课堂语言和教学方式,捕捉孩子的稚嫩心灵,巧妙的抓住课上生成资源,与学生尽力做到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这样学生便会不自觉的跟着你的思想前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二、课堂教学需“深入浅出” 关注学生经验,说学生能懂的话,才能跨越师生之间的沟坎,让教师和课堂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我很欣赏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吴老师总是尊重学生朴素的语言,尊重学生的原生态,在尊重、等待中,等到了学生明明白白的话语。 在我的教学中也常遇到这种情况,虽然学生和书上的说法不一样,但是学生理解了,这就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 三、课堂教学需“心灵对话” 课堂教学,给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独特的观察视角、敏捷的思维能力为课堂带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同时,也为课堂留下了

2019年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3月9日周六这天,在何校长的引荐下,我们很荣幸,听了贾老师的课,可以说他的课讲的非常精彩,也非常幽默。让人想不注意听都难。他的课更加有魔力,可以抓住听者的心,让人不停的想往下听。可以说听他一节课,胜过多读很多书都一点不为夸张。贾老师的课,我可以总结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贾老师的自我介绍,全国知名班主任,中国自主教育团队课题专家。华南师大等高校专家、兼职教授。《班主任之友》、《中国教师报》等期刊任务。《人民教育》《德育报》专版报报道人物。南海区高级班主任,南海区师大杰出青年。其次,他从盖面内心开始,让我们打开自己的内心,不论动之以情还是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要努力说服我们自己,改变自己。他主要从为什么学生在教育中处于“免疫”状态?为什么每年拼死拼活,就是成绩得不到提升?因为我们缺乏管理和教育,首先就是我们更加缺乏专业的基本特征,因为专业的是不可能替代性。 在贾老师的课上,在学生不喜欢读书时候,他有自己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明白和理解读书的作用?并在班级进行讨论:读

书的作用和不读书的作用?他给罗列出几条:读书的好处利用考大学;学习知识,实现理想;提高自己的的涵养;掌握一定的技能。而不读书的作用包括:省时间;提前工作,提前赚钱;节约用纸;找女朋友没人管。贾老师非常有自己的方法,他把工作从低到高依次给学生进行分析,每到学历那块,就全员安静,因为以目前水平,别说正经八经的工作了,就连保险公司的保险员都是要大专以上学历才行。而从长远考虑,如果现在辍学打工的人,只能在工薪阶层的做底层,工资也很少,而以后学历高,工资待遇也不同。虽然,不读书可以提前工作,可是赚的也都是小钱,因为学历高低影响着长期工作的层次和收入,这句话简直是太对了,直接说道要害。 他从学生早恋进行讲解,首先,他并不排斥学生早恋,可是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引导。他拿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给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讲解,分析如果有知识后,该如何正确的处理问题。就不会这么莽撞,在花季年龄就双双为爱殉情。所以他告诉老师,要有过硬的更专业的水平,这样可以用案例的某一角度给学生分析一件事情的利与弊。让学生知道遇到问题该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在贾老师身上,我知道对待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是班级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要随时给

【心得体会】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有感 作为“中国震撼三部曲”之一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版,以下简称“《中国震撼》”),以其严密的逻辑、中肯的论断、清醒的认识,充分展示了对中国建设发展在全球地位中的自信,引起了国内外许多读者的高度关注。全书共包括十个章节(含引言与结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对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的崛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近期,我仔细阅读这本书,形成了以下几点粗浅体会。 一、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跳出“西方话语体系” 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为本书提供了思想基础:作者张维为,曾在上海当过三年工人,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同志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迄今已走访过100多个国家。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教授、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日内瓦韦伯斯特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清华大学特邀研究员等。 正是作者长期在多个国家的学习、工作、生活,让他对东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有了较为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因此,他在此书中,通过对中国与美国、中国与印度、中国与东欧、中国与东亚等的比较,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中国在崛起进程中,所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在此书的后半部分,作者各用一章,分别通过中

国与印度、中国与东欧、中国与东亚进行比较,阐述了西方模式在非西方国家发展中遇到的困境。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及国内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都在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评价中国、衡量中国,《中国震撼》则清醒地跳出西方模式,以拉美、东非、东亚、东欧的发展困境告诉世人:非西方国家想要通过模仿西方模式而取得成功,是行不通的。相反,中国的崛起不仅没有模仿西方模式,而是另辟蹊径,立足自身国情和优良传统,走出了一条与西方模式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也深刻地启示我们: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 二、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建构“中国话语体系” 《中国震撼》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中国崛起”这一主题。大量翔实地数据与实践表现证明,这种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是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随后作者用三章的篇幅,分别论述了“中国模式”三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解释什么是“文明型国家”,它具有哪些特征,本书用“四超”和“四特”来概括了其八大特征,“四超”即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由这“四超”衍生出“四特”,即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正是这“四超”“四特”,使当今的中国融合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元素。第二个问题解释什么是“中国模式”,它具有哪些特点,本书概括了“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这八大特点的源头是中华文明,尤其是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这四个“超级因素”,进化论是中国改革开放、还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都离不开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

读《中国教育报》有感

读《中国教育报》有感 在网上,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 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贴近我们的实际。因此,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闲暇的时光,总是惬意的,我跟往常一样喜欢随手翻看报纸,今天随手翻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特别报道分为四篇:调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而这几篇里面打动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起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课改的热情与希望,这与我校一直以来倡导课程改革的观念不谋而合,瞬间触动了我这根麻木的神经,引发我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 学校一直倡导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现在细想起来,似乎自己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很迷茫。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讲解,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视园地里面的口语交际和

综合性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但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孩子在讨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如何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非常的热闹,而实际上还不如以前脚踏实地的学习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正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意识化。不能盲目地去抛弃旧的教学模式而全面照搬新的教学模式,而应认真思考,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每个教学步骤都是在训练学生的一种能力。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气氛,进而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 在上次执教的《一千根弦》一课中,我问孩子“一千根弦代表的含义?”让学生到文中去找出相关句子,进而学习的重点就在体会句子上,而句子的落脚点是在“含义”二字。这样我的课堂就有着一条很清晰的思路。深切地感受到课堂提问的艺术,而我,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去学习、去探究。

读中国震撼有感

读中国震撼有感 读《中国震撼》有感 欧阳帆 各位书友周末好。根据安排,今天由我分享,我分享的是《中国震撼》一书。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这本书名字应该叫《新闻联播出书啦》,因为这本书的写作方式和新闻联播一样,只是顺序有所不同。对比电视版新闻联播第一部分:中国的领导很忙;第二部分:中国人民很幸福;第三部分:外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本书是这样的,第一部分:迷信西方的代价或者外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第二部分:中西制度与中西领导人选拔模式对比;第三部分中国人民很幸福或者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最终作者得出中国将震撼世界的结论。 这本书写作模式我也给取了个名字,叫作'互联网-',是相对于'互联网+'的,指的是官方思维与互联网思维在传统纸质媒体上应用,另一方面也是我对这本书的落差所致。 言归正传。我们书友会刚成立的时候,我找到过一个视频并发到群内,视频题目是'看完这个视频,你还会对祖国失望吗?'我本来对祖国就不失望,看完这个视频我热血沸腾,让我对祖国充满了希望。我趁着余热进而找到这个视频的男主角,张维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和其它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100多个国家。我买下了他写的三本书,结果,当看完这第一本书,我失望了。我这个失望不是我对国家的失望,是相较这本书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而产生的失望。 当然,高兴的说。这本书有很多亮点。比如他概括出了'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与八大理念,比如他提出的'良政'和'劣政',比如中西方制度的对比,尤其说到了'一人一票'和'多党制'这个问题。都给我一定的启发。 '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中国震撼》这本书,副标题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本书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超大规模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是一种独立政治话语的崛起,它给世界打来的可能是新一轮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全书的目录也就是上面那一段话分开,加上'不再误读自己','中国的1+1大于2','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印度、我看东欧、我看东亚'. '中国模式' 说到中国模式,他概括了八个特点: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八大理念: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不用仔细看这八个特点和八大理念,就可以感觉到一是有重复的嫌疑,还给人有点辞藻不够用的感觉。二是有不对应的感觉,就好像他开始准备用现代写作手法,后来可能最近在研究国学,所以之后写的好像掺杂了国学的思想在里面。除去标题,他对每一点的的概括和解释都做到有证有据并有新意。 比如他说到良政善治,作者将世界政治简化为良政和劣政。2008年在印度谈中国模式时,一位学者问到作者:'您是不是想证明专制比民主更有效率?'作者回答道:'不是专制比民主更有效率,而是良政比劣政更有效率。良政可以是西方政治制度,如瑞士,也可以是非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新加坡,中国在这方面虽有不足,但远比绝大多数发展

昆明高铁通往全国各地时刻表(全国通用)

昆明高铁通往全国各地时刻表(全国通用) 本月底,沪昆高铁将正式通车。据了解,沪昆高铁途经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6座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线路全长2266公里,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 昆明南动车到发时刻表序号车次运行区域 运行距离始发时间终到时间用时1 G285 济南西-昆明南2636 8:14 22:14 14时00分 2 G286 昆明南-济南西2636 7:29 21:33 14时04分序号 车次运行区域运行距离始发时间终到时间用时 3 G403 北京西-昆明南264 4 7:05 19:58 12时53分4 G404 昆明南-北京西2644 8:43 21:56 13时13分5 G405 北京西-昆明南2644 10:05 22:24 12时19分6 G406 昆明南-北京西2644 11:05 23:16 12时11分序号车次运行区域运行距离始发时间终到时间用时 7 G1371 上海虹桥-昆明南2252 7:22

19:07 11时45分8 G1372 昆明南-上海虹桥2252 8:25 19:04 11时15分9 G1373 上海虹桥-昆明南2252 8:55 19:31 10时36分10 G1374 昆明南-上海虹桥2252 10:04 22:16 12时12分11 G1375 上海虹桥-昆明南2252 11:16 22:54 11时38分12 G1376 昆明南-上海虹桥2252 10:47 22:56 12时09分序号车次运行区域运行距离始发时间终到时间用 时13 G1377 南京南-昆明南2537 7:39 21:24 13时45分 14 G1378 昆明南-南京南2537 7:44 21:04 13时20分15 G1379 南京南-昆明南2537 7:42 20:29 12时47分16 G1380 昆明南-南京南2537 7:38 20:19 12时41分 序号车次运行区域运行距离始发时间终到时间用时17 G1421 杭州东-昆明南2093 7:31 18:02 10时49分18 G1422 昆明南-杭州东2093 12:00 22:58 10时58分 序号车次运行区域运行距离始发时间

《我的为师之道》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我的为师之道》心得体会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一于老师在文中详细讲述了他作为一名人民语文教师的为师之道,包括上课之道、待生之道、激励之道等。这些宝贵的教育财富对于像我这样新教师来说无疑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着我们从教之路的前方。而在这本书的众多理论中,最让我深受启发的应该算是于老师教育理论中的“中庸之道”了。下面我就着重谈一谈我对于于老师的“中庸之道”学习的体会及感悟。 朱友明老师曾说过,“在中草药里,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守望者,而在课堂中,于永正老师就是学生当中那棵谙熟中庸之道的甘草。”我想朱老师之所以给予于老师这么高的评价,就是因为在几十年的教学中于老师在温和与严厉,庄重与慈祥,尊重与威仪之间把握住了合适的“度”,就像中药里的甘草那样,调和百药之毒,减少副作用,做到去其过,增其效。 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学生过分的温和或严厉都是不合适的,一味的温和会使学生很难被教育,而一味的严厉又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凡是都要有一个尺度,其中尺度的拿捏往往是最难的。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于老师在文中说的那样严慈并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打了一个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 在教育事业上,庄重与慈祥这两个词往往是一对矛盾,千百年来,国人一直都信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理念,认为老师就应该在学生面前威严庄重一些,只有这样才算是为人师表。但这样的理念无形中也

疏远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教育的效果上也会大打折扣。于老师在他的书中列举了很多课堂教学例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于老师的课堂轻松活泼,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欢,至于为什么那样受学生喜欢,可能很多老师都会感到疑惑。在我看来,于老师课堂教学成功的秘诀在于他在教学中能够把庄重与慈祥之间尺度拿捏的特别合适,课堂上他从能够放下老师的庄严,不以长者自居,坚持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他给自己约法三章,上课不背手,主动和学生打招呼,做值日等。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使得于老师每带一个班级都能够迅速和学生打成一片,进而实现预期目标。在执教《翠鸟》和《狐狸与乌鸦》这两篇课文中,于老师按照事先的教案设计,主动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一举动一下子就将所有的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住了,课堂上大家欢声笑语,而于老师就是这课堂上的“甘草”,将学生、课堂、书本知识调和在一起,推进课堂不断前进,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快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试想,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吸引学生,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 圣人孔夫子的中庸之道用一句话概括它的精髓就是“因材施教和因人制宜。”道理我们可能都明白,但若想真正的在教育活动中实现这句话却是很难的。在教学中对于这一点是有亲身体会的,俗话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然而真正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应试教育的阻碍,使得我们很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提出,“人类智能是具有多元性的。”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明显,智力发育快的

读中国触动有感1500字

读《中国触动》有感1500字 《中国触动》这本书中,作者张维为在30多年中,通过陪同领导开展国事访问,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访问,以及个人旅行等,走访了106个国家和地区,掌握了大量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把各国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对比,特别是对当前国家在建设发展中凸显的一些矛盾问题,也是我们十分关注的一些问题,比如政治体制模式、民主制度、人权、贫富差距、腐败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全球化的视野进行了解读,得出了作者自己的“中国模式是最不坏的模式”这个结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触动世界的正是国家不断增强的实力和中国崛起步伐的不断加快。 同时,正是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不断加剧以及地缘政治的影响,西方世界为了牵制和削弱中国,对我们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和他们所谓正统思想理念的灌输影响力度不断加强。比如,西方的民主制度是不是比我们的“专制”制度及“一党制”更加优越,西方不断批评我们的人权状况,我们的人权状况到底怎样?中国的儒家文化在当今中国工

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还应该不应该继续是我们的当家文化?对于这些问题,作者在书中都有很好的回答。民主和人权问题是西方在话语霸权中所持的大棒。作者在书中列举了“美国黑人获得投票权是1965年才正式开始”“瑞士是到了1971年,所有妇女才获得投票权”。充分说明了发达国家的民主化从来都是渐进的。西方现在到处推销的“一人一票”选举的民主,都是在他们现代化实现之后才实行的。他们搞渐进民主,却要求不发达国家搞一步到位的骤进民主。他们在非洲推行“结构调整方案”,在俄罗斯推行了“休克疗法”,又搞了个“华盛顿共识”。结果是非洲仍是部落和宗教在争斗,选举只能将人民之间的分歧加剧,直到动乱、内战;俄罗斯则是在“休克”后,国家发展出现严重的倒退。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主心骨,没有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摊上了这些馊主意中的任何一个,后果将不堪设想。”作者还将民主分为优质民主与劣质民主两大类。能给国家带来国运昌盛、人民幸福的就是优质民主;使国家四分五裂,甚至生灵涂炭的民主就是劣质民主。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而言,建设民主的最佳切入点,不是“一人一票”这种形式上的民主,更重要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